點亮首爾的城市時光機! 經典 vs 未來建築巡禮
建築藍圖在時間軌跡上刻劃了一座城市的未 來。打開首爾的預想圖,從建造中的、剛落成 的,一座座預視未來的建築物,完成了人類幻 想的美麗。Zaha Hadid 的東大門設計廣場及公 園、漂浮在漢江的藝術花朵、Daniel Libeskind 夢想群島 Dream Hub……,空間與生活、人與 城市,都縮影於這個量體之中,觀察建築如何 建構設計首都的樣貌吧! 文︱賴素鈴、蕭霈雯、FunnyLi 攝影︱許翔、Anew-Chen 圖片提供︱ 首爾市政府、首爾設計財團、Studio Daniel Libeskind、SOM、dmp、 FENDI
architecture chapter
6
1 2 3
經典!首爾建築巡禮 三星美術館 建於南山上的三星美術館,匯集了 Jean Nouvel、Mario Botta 和 Rem Koolhaas
1. 醒目的 I'Park Tower 2.-3 中央大圓形與幾何線條錯落
Add 首爾市龍山區漢南 2 洞 747-18 Tel 三星美術館 Leeum:02-2014-6901 Open10:30~18:00,週一公休 Web www.leeum.org
三位世界級建築大師的智慧結晶,塑造了 三種風格迥異卻各自呼應的建築,三星美 術館無疑早已成了首爾重要的藝術地標。
1.2 三星美術館外觀 3. 著名的大蜘蛛裝置藝術
1 3 2
I'Park Tower
Add 首爾市江南區三成洞 160 番地
2005 年落成,由美國建築師 Daniel Libeskind 所設計,不規矩、非 對稱、不定性的風格,獨樹一幟;是新的 Hyundai 現代產業開發公司 總部,這個建築的目的是要整合總部與市民廣場,由於外觀特殊、中 央大圓形與幾何線條錯落,又被稱為 The Tangent。 200
201
architecture
chapter
6
三星大樓羅丹藝廊
63 大樓
由美國知名 KPF 事務所設計的羅丹藝廊,巧妙運用大型玻璃材料,做
建於 1985 年的 63 大樓,佇立於漢江岸邊,耀眼的色澤與獨特形狀,成了漢江上顯
為強化與既有建築主體的視覺連結;羅丹藝廊鄰近南大門,逛街散步
眼的大目標,韓國浪漫奇幻電影《荒島 ‧ 愛》裡的男主角在漢江上的荒島打求救電
累了就進藝廊休憩、欣賞藝術品,讓藝術的平靜美好撫慰城市心靈。
話時,指定的座標就是:「我在看得到 63 大樓的地方!」這裡曾經是亞洲地標,也 是國力經濟強盛時期的代表建築。
Add 首爾市中區太平路 2 街 150 號 Tel 02-2259-7781 Open10:00 ~ 18:00,週一公休 Web rodin.samsunglife.com
Add 首爾市永登浦區汝怡島洞 60 番地 Tel 02-789-5663 Web www.63.co.kr
1-3. 建築物外觀
1 2 3
1. 在夕陽下金碧輝煌的 63 大樓 2. 漢江上最顯眼的地標之一
1 2
Saeun Sanga Mass Studies 事務所創辦人 Minsuk Cho 的建築經典首選,這 是首爾第一個住商混合、多元機能的建築物,屹立多年、歷經繁 華;而建築物本身的座向和結構,也形成那個地區非常獨特的地 景,同時又滿足了社區需求。
Saeun Sanga 歷經繁華的老社區
202
Add 首爾市鐘路區鐘路 3 街 與退溪路 3 街之間
203
architecture chapter
6
首爾五大未來建築
乘著 Zaha Hadid 為 首爾打造的太空梭起航 東大門設計廣場及公園
首爾的心臟──東大門,是編為韓國國寶第一號的「興仁 之門」,而今以流行服飾大型批發商場群聚而聞名;東大 門的未來,絕對少不了札哈.哈蒂(Zaha Hadid)設計的 「 東 大 門 設 計 廣 場 及 公 園 」(DDP, Dongdaemun Design Plaza Park),首爾企圖成為世界設計首都的新地標。 文|賴素鈴 攝影|許翔 圖片提供|首爾設計財團
1. 從天空俯瞰,東大門設計廣場如同城市一顆綠色心臟 2. 工地旁的裝置藝術很首爾 3. 陽光下的建築物亦彷如融入周遭環境
1
2 3
地址 : 首爾 中區 興仁門路 總面積:83,000 ㎡ 預計完工日期:2011 年 12 月 預算投資金額:約 4 千億韓圜 ddp.seoul.go.kr/eng
首爾中區乙支路 7 街,首爾地鐵在此的站名,已經於 2009 年底,從「東大門運動場站」 更名為「東大門歷史文化公園站」。DDP 流線型的骨架後方不遠處,聳立著兩座棒球場的 探照燈架,標記著這處場域的前世今生。東大門設計廣場與東大門歷史文化公園,所在位 置原本是朝鮮時代築造的首爾城郭延伸之處,負責軍事訓練和治安的下都監、訓練院都曾 座落於此;日本占領朝鮮後,1926 年拆毀這處城郭,建成京城運動場,曾是紀念日本皇 太子婚禮的地方。京城運動場是東大門運動場的前身,其中一部份於 1959 年正式啟用為 東大門棒球場,先後作為 MBC 青龍隊、OB 熊隊的主球場;雖然曾是韓國職棒第一場開 打的野球聖地,但棒球場位處繁華的東大門鬧區,北邊的東大門運動場早已廢棄作為收費 停車場使用,要求拆除改建商場大樓的存廢聲浪爭議多年,東大門棒球場終於走入歷史, 只留下兩座高聳入天的棒球場燈柱,紀念昔日的輝煌。
204
205
architecture chapter
6
環抱人與環境的美好風景 作為全新的未來地標,哈蒂以「換喻的風景」(Metonymic Landscape)為「東大門設計廣場」 的設計主題,有如流動液體的建築形體,柔和呼應著周遭環境的關聯以及曲折的歷史軸線。「換喻」 是參照周圍事物,間接描寫特定事物的修辭技法,哈蒂「換喻的風景」以流動的自由形體,遙指漢江 的蜿蜒、串連首爾周遭南山、北漢山、駱山、仁王山等南北東西四大名山,由天空鳥瞰又如同匍伏在 大地的巨石;「換喻的風景」讓東大門設計廣場以及歷史文化公園,與東大門擁有的多種歷史、文化、 都市、社會和經濟要素接軌,綜匯整合而為一道全新的未來風景。 哈蒂是普立茲克建築獎第一位女性得主,這位生於伊拉克巴格達的英國籍女建築師,不但行事作風特 立獨行,帥氣個性完全展現在設計的大器,《時代》雜誌 2010 年春天選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百大人 物,並將思想家的第一名頒予哈蒂,稱譽「其作品所喚起的激 情,像一陣風般,將有機、力量,自然的融入於建築中。」豐富的多樣性、雕刻般的質量,是哈蒂作 品最迷人的魅力,即將完工的首爾 DDP 也因此備受矚目,一如《時代》雜誌盛讚:「勇於在建築 與設計的傳統窠臼中突破的她,每一件新的作品都比上一件更為大膽,那種強韌、感性、標誌性、原 創性,與她所呈現的個人風格,完全是獨具吸引力的表現。」 主張「建築要讓人想到以前根本無法想像的東西」,哈蒂打造的 DDP 建案,不僅外在自由流線,內 部空間也完成沒有直角;這些彎弧的曲線,包覆著用作太空梭材料的 meta mesh 碳鋁複合合金金屬, 至少耗用 4 萬 5000 片板材,再加上高強度玻璃纖維水泥(GFRC)的運用,營造充滿未來感的場域
1-5. 開放參觀的遺址博物館、展示館燈火通明 6. 綠意盎然
氛圍。 1
2 3 4 5 6
從東大門到世界設計焦點 乘著哈蒂為首爾打造的 DDP 太空梭起航,形塑東大門為世界設計的中心,進而將首爾推進為世界性 的品牌,是 DDP 被賦予的期許。東大門設計廣場預計在 2012 年完工,並於 2013 年盛大地正式開幕。 在這處世界設計的中心,涵納設計展覽館、設計圖書館與 會議中心,構成設計活動、教育推廣、資源整合的活絡平台。環繞著哈蒂設計的東大門設計廣場,東 大門歷史文化公園則將復原日據時代毀壞的東大門城郭,讓連接駱山、東大門、南山的首爾城郭恢復 原貌。歷史的復活,在這處文化公園可以窺見痕跡:半掩於 大地的古城牆遺跡、上半段新築的城牆石道,以及東大門遺址的水門、溝渠,都一一回復舊觀;而建 築於遺址上方的歷史展示館,則以數位化科技的展示手法,帶引觀眾懷想,曾經存在於這個場域的古 典東大門城郭,在 21 世紀,如何以一種過去沒有想到的方式,乘著未來的建築,浴火鳳凰一樣地展 翼高飛。
206
207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chapter
6
出水芙蓉妝點漢江藝色 Seoul Floating Island
人工填海不是新聞,以船舶下水慣用的氣囊法施作,首爾市 政府與民間建商合作興建的漂浮島—「漢江之花」創下世 界先例。三個分具自然人文、藝術美食、運動悠閒的生活體 驗小島,有如漢江上嬌豔的出水芙蓉,輝映出精品水城的獨 特氣韻。 文|蕭霈雯 攝影| Anew-Chen 圖片提供| FENDI、首爾市政府
1-2. 漂浮在漢江上的寶石
208
1
2
209
architecture chapter
6
未來建築正逐漸改變首爾的天際線與地平線,但所有工程的共通點 都不在於城市表皮的修飾美化,即使這些設計的確大刀闊斧地改造 了外在的環境地貌,在本質上仍試著重新定位人與城市之間的關係, 徹底翻轉居住者看待生活的方式。漢江復興計畫之一的世界首座人工 漂浮島,由首爾市政府和多個民間建商合資興建,相較於其他類似 的漂浮建築如奧地利穆爾河的水上劇場、德國羅斯托克的水上花園, 首爾的 Floating Island 在設計上更與民為善,不僅面積大多了且匯 集多樣的用途。除了可作為文化藝術的舞台,也有水上休閒設施活 動,連接漢江兩岸的土地利用,變成與四周直接相連的 waterfront 型複合空間,擴張城市的濱水區,活化了漢江的自然功能,也提供 首爾市民全新的親水文化體驗。
花嬌並蒂 漂浮島又稱「Soul Flora」(花神),由三個分具不同功能的小島——Vista、Viva、Tera 所組成, 落在盤浦大橋下游南端,總面積高達 9,995 平方公尺,外型有如綻放在漢江上的巨型花朵。以不同類 型來建構各小島的獨立個性,規模最大的 Vista 以自然與人為主,透過多功能的綜合設施試圖創造一 個人們放鬆與交流的自在空間;Viva 著重在文化、藝術、美食的生活體驗;面積最小的 Tera 提供多
1. 遠望全景 2. 在頁色點綴下有如漢江上嬌豔的出水芙蓉 3. 俯瞰美麗的漢江之花
1
2 3
地址:首爾 漢江 盤浦大橋南端 總面積:9,995 ㎡ 完工日期:2010 年 9 月 投資金額:約 662 億韓圜(約為 18 億台幣)
種水上休閒設施如快艇俱樂部和風帆,將漂浮島打造成漢江上的運動中心。島的周圍則利用 LED 玻 璃帷幕營造夜間景觀,有如江霧中亮起的燈火。 為了配合水岸的特殊地理性,漂浮島在技術上特別謹慎。採用造船廠常用的氣囊下水法,在人工島底 部裝上特製橡膠圈並注入空氣,利用空氣柱最小化摩擦,將很重的浮體移動至水上,再開始組裝島上 設施,為防止漂浮島漂走,除了打下石墩,更以多條大鐵鏈繫上,只要離開原位超過 1 公尺,鐵鏈便 會自動將島拉回原位。而島本體和設施盡可能採用親環境型材料且加強防腐處理,以不對漢江環境造 成影響作為最高宗旨,充分展現對環境與人的和善,漂浮島成為漢江上重要的文化象徵,也滿足首爾 人對休閒活動的所有需求。
210
漂浮魔術真功夫 漂浮島最大的考驗是安全性設計。 建設單位經過縝密的水利分析模型 試驗,確保浮體位置。為了確保水 流安全性,採用了 3 重安全水流 系統,並將 10x10x3 公尺規模的 錨塊分別在 1、2 號小島各固定 10 個,3 號島固定 8 個,共計 28 個。
211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chapter
總 造 價 達 200 億 美 元 的 首 爾 龍 山 國 際 商 務 區(Yongsan IBD) 開 發 計 劃 競 賽 終 於 塵 埃 落 定, 經 過
6
Asymptote、SOM、Foster+Partners……等五家國際級事務所的激烈競爭,確定由丹尼 爾·李柏斯金(Daniel Libeskind)與其工作室贏得競圖。在這個他稱為「Dream Hub」的計劃中,以漂 浮在綠色之海的島嶼為想像,這片漢江旁的前軍事用地將改造成如紐約中央公園,為集合住宅、商業、 交通、休憩等功能於一身的永續城。 「Dream Hub」計劃又被稱為「群島 21(Archipelago 21)」,原因在於它不同以往的開發思維,將 開發重點歸納於一座核心建物,而是將不同功能打散於多座建物。錯落於三千兩百多萬平方英呎地表上 的建築群,彼此擁有不同規模尺度與地域性格,並以不同形式反映首爾的文化,而它們又能如同群島一 般共聚,組成嶄新協調的城市地貌,積極衍生出充滿活力的多元生活。 無論是建築形體或街區開發,丹尼爾皆採取有機曲線以釋出最大的開放面,而每一座建築島嶼之間則以 充滿綠蔭的「海洋」互為連接,無論大型住宅區、辦公樓、文化機構、教育設施、商店街道都涵蓋在城 市公園內,並利用高度與位置的錯落,為每一座建築島嶼創造猶如面河第一排、廣角式的自然觀景面。 如同陰陽融合,「Dream Hub」結合矛盾的兩端:城市與郊區、歷史與未來、科技與自然;尤其,丹尼 爾將自然能量引入造城技術,使兩者合而為一,創造人類迎向自然的最大「岸線」,構成新型態的有機 生活,此一舉動不啻是為探索未來生存議題指引了新的方向。 打破高密度、高濃度的開發思維,透過簡單卻大膽的意念,「Dream Hub」實現 21 世紀的永續與多樣 化生活,而這群閃耀在地平線上的陸島,那造型的靈感更是取自朝鮮半島新羅王朝時期的金皇冠。丹尼 爾說,它不僅銘記南韓的悠久歷史,更是象徵美好明日的珍寶,而這座新型態的永續城於 2011 年動工, 於 2024 年完成。
鳥瞰有如鑽石般點綴江邊的建築物
棲身新世紀生活的群島
1. 流線型的建築群,指著未來的天際 2. 可放鬆休憩的多元生活空間 3. 璀璨的夜景
Dream Hub
從競爭激烈的比稿中脫穎而出,建築師丹尼爾·李柏斯金(Daniel Libeskind) 與其工作室,憑藉著曾參與紐約世貿地段總設計的完整經驗,將這片漢江旁 荒蕪的前軍事用地改造為集合住宅、商業、交通、休憩等功能於一身的永續 城「Dream Hub」。 文| FunnyLi 圖片提供| Studio Daniel LibeskindI
212
1 2 3
地址:首爾 龍山區 漢江路 3 街 40-1 總佔地面積:566,800 ㎡ 總建築面積:3,170,000 ㎡ 預計完工日期:2016 年 www.dreamhub21.com/ eng/mainReal.asp Daniel Libeskind 1989 年,猶太裔美國建築師 Daniel Libeskind 在 德 國 柏 林 創 立 Studio Daniel Libeskind。 2003 年 2 月獲選為紐約世貿中心重建案的總體 規畫建築師之後,將其總部移往紐約。Daniel Libeskind 的 作 品 發 人 深 省, 是 世 界 首 屈 一 指 的設計師。作品遍佈世界各地,包括德國柏林 的猶太博物館、英國曼徹斯特的帝國北區戰爭 博物館、英國倫敦都會大學的研究院大樓、丹 佛美術館、多倫多皇家博物館。www.daniellibeskind.com
213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chapter
全球超級摩天大樓的競逐仍
6
在 熱 戰! 預 定 於 2014 年 完 工
總樓高 : 640 公尺 預計完工日期:2015 年 投資金額:約 3.3 兆韓圜
的 Digital Media City Landmark Tower,不僅重新定義東亞地景 天際線,創新綠色建築更寫下環
直達天際線的炫目新地標
境永續新高度。
Digital Media City Landmark Tower
文|蕭霈雯 圖片提供| SOM
2014 年東亞地區最高的建築即將出現在首爾,約 640 公尺、133 層樓高,交由國際級設計團隊 SOM 操刀, Digital Media City Landmark Tower 將成為遊客走出仁川機場第一個看見的地標,猶如進入城市的一 道大門,直達天際線俯瞰著漢江左岸。負責此計畫的 Mustafa Abadan 形容 DMC Landmark Tower 開創了觀看超高層建築的全新方向,站在永續力的角度沒有任何其他建築能與之相比。以此,首爾證明 了自身的城市高度,建立的既長且遠。綠色策略是 SOM 團隊在此案的核心方針,細長圓滑的建築頂部採 用王冠式結構,超出了可居住樓層,增加大樓的採光,外牆設計有遮蔽烈日之效,東西側阻擋早上與傍 晚的陽光 ; 南面則遮蔽正午的強烈日曬,讓建築內部有如置身大樹蔭包庇之下般舒適。除了頂端的風力發 電機,大部份的動能需求則透過太陽光電板和連續樑冷卻裝置提供,並規劃覆蓋植物的天井,由底部延 伸貫穿整棟建物,成為大片的天然綠帶,減少內部空調需求又能過濾空氣,估計這些措施最高能減少大 樓 65% 的能源使用,打破摩天樓高而不實的迷思。 集合住宅、百貨公司、商場、飯店,DMC Landmark Tower 也將是一座全數位化的微型城市,「我們 期待 DMC 是一個無限制的場域,能把數位媒體的潛力充分發揮」,首爾市長吳世勳認為它提供 21 世紀 都市人一個新的想像:坐落在河岸旁、被綠意花園環繞的數位摩天樓,滿足商業投資、社群生活、個人 的新型態群落,和諧地同時擁抱了最新科技與自然生態。
1.Digital Media City Landmark Tower 設計圖 2. 彷彿直達天際的炫目新地標
1
2
SOM 世 界 上 規 模 最 大、 聲 望 最 高 的 建 築 設 計 事 務 所 之 一, 由 Louis Skidmore、Nathaniel Owings、 John Merrill 創立,參與建案遍及 世界各地,得獎作品無數,在超高 層建築設計領域的成就顯著。代表 作品為紐約的曼哈頓銀行、芝加哥 的西爾斯大廈、上海浦東的金茂大 廈等。www.som.com
214
215
architecture chapter
6
啟動城市共生的藝術綠島
承襲漢江復興計畫的中心精神,以綠色工
Seou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法打造出的 Seou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地址 : 首爾二村洞 302-6 鷺德島 總佔地面積: 52,391 ㎡ 總建築面積: 30,108 ㎡
將周圍自然環境納入設計,獨特的海島地 貌,在擁擠市區邊陲,建築、風景、水和 藝術,開出共生並蒂的城市嬌蕊。 文|蕭霈雯 圖片提供| dmp
建築代表一個城市前進方向的具體實踐,也是在地文化風格的展現。漢江復興計畫其中之一 Seoul Performing Arts Center(簡稱 SPAC),深根首爾已久的 dmp 事務所要把位於首爾核心地區的漢江沿 岸和鷺德島(Nodul Island)改造為文化公園,以 SPAC 為中心區塊,將公路運輸與自然環境納入設計, 利用獨特的海島風景在擁擠市區邊陲向大眾敞開一個可供休憩的藝術場所,賦予漢江的地理位置嶄新的 當代印象與生命力,成為韓國推動「設計首爾」的重要 Icon。 考慮到自然景觀與橋梁的承重力,dmp 讓高運輸量的公路置中,將 SPAC 一分為二,可能發生洪水的低 窪處設計成都市海灘和浮動植被區,另一邊則以樹木覆蓋增加綠意。外觀的幾何線條取自韓國舞蹈服裝, 波浪形結構像是張開的舞袖,白天自然光從屋頂孔外穿透進來,夜晚光線則自透亮表皮內散出,視覺從 內部活動延伸直通戶外景致。在此,環境與建築互相開放共存,建築轉化為有機的生命體,像是柔軟的 生物在海中央延展。 這個充滿視覺性的建築表面不單單是概念的傳達,也是一種環境永續的綠色建築手法,用來覆蓋建築表 1 2
殼的 BIPV(一體型太陽光電模板),它能將太陽能導入建築本體,用自體的系統元件發電同時儲能,並 結合通風採光良好等優點,室內的植物也能自然生長。 SPAC 對基地周圍環境的積極連結,建立起建築、風景跟水之間的共生關係,透過共生概念城市擴大,將 根本地改變鷺德島及沿岸,而此新型態的城市形式 ,必然成為未來首爾顯著的地貌之一。
1. 獨特的海島風景在擁擠市區邊陲向大眾敞開一個藝術場所 2. 內部空間寬敞明亮 3.dmp 建築事務所的工作區
3
216
dmp 建 築 師 Seunghong Park 為 哈 佛 碩 士 畢 業,曾在貝聿銘聯合建築事務所工作和柏 克萊建築碩士的 Jinho Moon,受到多元 文化洗禮後返回韓國投入建築領域。兩人 先在 Junglim 事務所一起工作,之後便共 同創立 dmp,擔任設計總監,參與多項首 爾的建築設計,代表作品包括國立韓國美 術館、Sangam 世界盃體育館、仁川機場 主登機樓等。www.dmp-kc.com.my
217
interview chapter
6
首爾,多元繽紛的建築舞台
久 仰 Minsuk Cho 大 名, 他 的 代 表 作 Seoul
文化,也是簡潔的國家識別符號,當你拆解韓文字
Commune 2026 是 La Vie 亞洲建築潮專題的
母,圓型、直橫線條與基礎建築語言是相通的,因
當期封面。隱身在往南山坡丘路旁的事務所
此我利用了「Sign as Space」概念作設計。考慮
外觀並不顯目,等到採訪結束,Minsuk Cho
到使用目的,我在頂樓營造一個開放空間,參觀民
親自為我們導覽空間,才發現內部別有洞
眾可以自由穿梭和休憩。展館底層地面,鋪設了不
天,就像 Minsuk Cho 的建築哲學,不喧嘩、
同色彩的地磚,地磚參照城市地貌作編排,有如實
專訪 Mass Studies 創辦人
不炫技,在社會文本下,以思考居住生態與
Minsuk Cho
生活文化的多樣可能性為依歸,燃起一根 菸,Minsuk Cho 與我們分享這個 Hometown 的未來。 文|吳書萱 攝影| Anew-Chen、許翔 圖片提供| Studio Daniel Libeskind
La Vie:為什麼首爾是國際建築事務所競逐之地? Minsuk Cho(以下簡稱 M.Cho):首爾經濟發 展正值顛峰,許多開發大興土木,時序轉變的速度 飛快,自然形成一股吸力,引起國際建築事務所的 注意。當然,首爾許多業主也對所謂的設計名牌著 迷,爭取合作的機會。不諱言的有些是「立面建築 師」(僅參與建築體的立面設計),不管是為了大 展身手或證明自我,都能在首爾找到一個舞台。
地走訪首爾。 La Vie:如果可以自由選擇,您最想在首爾創作的 地區和作品類型? M.Cho:哇,地區我不確定,作品類型應該會是 一個大型集合住宅。 La Vie:您認為以生活型態、空間而言,首爾的發 展特色是什麼?對您的創作影響? M.Cho: 首 爾 是 全 世 界 人 口 密 度 最 高 的 都 會, 超過 80% 的人集中居住在城市裡。這樣的趨勢 會 繼 續 發 展 下 去。 就 像 我 事 務 所 的 名 稱「Mass Studies」,我希望能用建築設計,為這些大量生 產的商品化下、人口密度過高的環境和其他當代的 文化現象,提供更多社會可能性。
La Vie:您認為什麼建築寫下這個城市的里程碑, 為什麼? M.Cho:我認為是 Saeun Sanga,1967 年竣工 的作品,是首爾第一個住商混合、多元機能建築, 即使到今天,我都覺得這個設計很棒,它的座向 和結構,形成那個地區獨特的地景卻又滿足社區 需求。 La Vie:您本身創作上海世博首爾館的時候,第一 個念頭是什麼?您如何用建築語言表達城市形象? M.Cho:我希望能創作一個能永續使用、存在的 建築,但在世博這樣主題公園式的大觀園裡很難實 Mass Studies 招牌
218
La Vie:首爾贏得世界設計首都桂冠,作為市民, 您的感想? M.Cho:這是一個很好的經驗,表示我們有在思 考城市發展的內涵。不過,我期待看到更多自發 性,民主化,從下而上的文化思考力量出現,在沒 有任何政治議程或從上而下的引導。 La Vie:首爾不能錯過的建築之美? M.Cho:推薦去城市內的魚市場走一圈,感受在 地空間與生活。還可以去參觀北村韓屋,感受傳統 韓式建築之藝。
現。後來我想到韓國文母,其創造性體現了韓國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