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nk You for Your Wait

Page 1

高嘉宏作品集 A Printmaking Collection of KAO CHIA HUNG



原鄉在哪裡? 我曾經存在的證據是甚麼? “Where will be the homeland of my spirit?” “What will be the evidences that I have been?”



01


寫於創作之前 Statement

某個大半夜,騎機車往南方,目標是臺北火車站。 這是來臺北後第一趟稍遠的機車之行。 在即將進入臺北市的承德路橋,大約是在明倫高中的斜後方位置,高速公路高高地恆亙在上方。 三條細密的線條,高低錯落隨著距離接近,慢慢的放大,車子加速、俯衝,從頭頂疾倏掠過,然後, 被拋在腦後,沒有半點聲響。空中的公路好像被施過魔法一般,隨著泛黃暈的路燈,靜悄悄地飄浮 在靜謐的空氣中,夏夜中,嚐到一股熟悉的氣味,似曾相似。 小時候,你印象中的臺灣在哪裡? 我小時候的臺灣島,飛在天空中。 我喜歡懶洋洋的倚在陽臺邊的窗缘,陽臺內是竹竿串起剛洗好的衣服,摻著洗衣粉的肥皂香味,沿 著深褐色鋁條窗框,探出頭望著豔陽下天空中裝飾般的幾朵白雲,好像隨著光線,小港就會閃著閃 著,隨著波光從雲朵邊角探出頭來。 總是這樣期待著。 因為習慣坐飛機,特別是螺旋槳的國內線。 轟隆隆地起飛,然後要配一條青箭口香糖,咀嚼治療旋轉噪音所帶來的耳鳴,雖然令人焦躁,想起 來總有那麼點迷人。隨著期待,空姐的笑容和逐漸傾斜的椅背,飛機逐漸爬升到空中,容易緊張的 我手汗直落、坐如針氈,配著機上的茶水點心,一次次地和老姊倒數機輪著地的時間:十、九…… 七……三、二、一又二分之一、一又四分之一……,隨著爭論著誰的計數較精確,緩緩降落在那浮於厚 厚雲層間的臺灣島。 隨著年紀,和家人搭飛機的次數少了,自己飛的機會多了,少了餐點服務,沒有降落前的倒數與歡 呼,反倒是因為疲憊而呼呼大睡,臉歪嘴張,好像快要忘記那個,曾經飄浮在空中的島嶼記憶。 每次穿越高速公路底下的時候,都會想起這熟悉的感覺,透過安全帽前緣,刮痕遍佈的壓克力板, 抬頭仰望,迷濛光線中,透露出這個屬於澎湖人的莫名想像。 只是,對於這樣的記憶,會隨著時間、隨著忙碌、隨著距離與空間的改變,留下多少?

02


我一直在離開。 離開的時候,我企圖留下些什麼。 年少求學時期是第一次安全感的消失,這種失落不外乎是離別與離開,告別一種熟悉感,而踏上另 一個全然不同的地方。 海洋對於澎湖人的意像,成為環境符碼作為熟悉的空間表徵,也是心理深處的認同。幸好,那還是 一個海洋的城市,我依然呼吸得到海的味道,空氣中仍有熟悉的溫濕氣味,但是環境空間中的熟悉 感卻大大的改變了。對於這樣的轉換,我顯的侷促焦躁不安,開始比較城市與城市間的差異、身邊 的友人、我的生活習慣、物件的擺置,企圖在這一切的不同之間找到我所熟悉的細節,找到一種相 似的味道。漸漸地,我融入這種生活模式,我習慣道路不再專屬我一人的滋味,開始熟練地在車陣 中穿梭蛇行,自然而然的兩段式待轉,呼吸如此生猛的南方味道。 這樣焦慮再出現的時刻,是往復的搬家遷徙,同樣處於離開的時間點,我慌張的想要抓住些什麼, 並開始尋求解決之道。「空間」的情緒意義中,對於外部驚懼別離的知覺反應,產生了焦慮性預期, 離別和空間的去與留有如制約般的產生,使我焦躁浮動,難以定下心。對於這種現實性的焦慮行為, 並非採取一種逃避的態度,而是作為一個訊號,我開始思考,如何保留住這種情感上的關注。 來自「島中之島」遊子的故鄉符碼,透過不同的空間儀式性的復返呈現,而去達到那股熟悉的悸動。 版畫做為藝術的表現媒材,始於十九世紀之後,由生活萌芽,蔓延至藝術語彙。以影像的片段紀錄, 拼組於畫面之中,或經由裝置投射於外在環境,跳脫影像的獨立存在性,把它融入畫幅、介入空間, 成為另一種繪畫方式,找到不同的載體,近乎於版畫中,版與對象物的關係,將可行性拓展到三度 空間之中,達到另一種記憶的自我完成。 創作是一種追尋幸福的方式,或許遙不可及,但我清楚地知道,我正往前努力的邁進,目標幸福的 烏托邦。

03


藝術家簡歷 CV

高 嘉

1983出生於臺灣澎湖 2015~2020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藝術學博士 2005~2008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造形研究所 版畫創作碩士 2001~2005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學士 版畫創作及藝術教育專長 作品曾獲得高雄獎等創作獎項 受文化部及國、內外美術館典藏 致力於藝術教育扎根與推廣 實踐A/r/tography 2021年榮獲 InSEA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Praxis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國際藝術教育協會 傑出實踐獎

04


/ 創作獎項 / 2018 第六屆 保加利亞Kazanlak國際版畫展 入選 2007 第十二屆 大墩美展版畫類 第一名 * 2007 第四屆 葡萄牙Douro國際版畫雙年展 入選 2007 第二十二屆 版印年畫徵選活動 優選 2006 第二十三屆 高雄獎暨高雄市美展 高雄獎 * 2006 第五屆 馬其頓Bitola國際版畫三年展 入選 2006 第十二屆 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 入選 2006 第五十四屆 南美展西畫類 優選 2005 第十七屆 全國美展版畫類 佳作 2005 第五十九屆 全省美展版畫類 優選 2005 第二十三屆 高雄獎暨高雄市美展版畫類 優選 2005 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展 平面類首獎/立體類首獎 2004 鳳邑美展油畫類 入選 2001 大專春暉標誌設計競賽 第一名 /個 展/ 2018 「謝謝你用時間等我」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2008 「高嘉宏_個展」 King藝術空間,上海 2007 「即將消逝的存在」 Iost,臺北 2006 「即將消逝的存在」 南北藝廊,臺北 /聯 展/ 2021 「漫版」 臺南市文化中心,臺南 2021 「植夢」 桂田喜來登酒店,臺東 2021 「換版」 浮生圖像所,臺南 2020 「藝網情深愛無限」 臺東生活美學館,臺東 2019 「版印漫遊」 琢璞藝術中心,高雄 2019 「換版」 Eorr22鼴鼠,臺南 2018 「國際迷你版畫邀請展」 德群藝廊,臺北 2018 「卡贊勒克國際迷你版畫展」 保加利亞 2017 「綻放2」 116藝術中心,高雄 2016 「造景」 岩筆磨,臺北 2015 「藝模藝樣」 博二藝術特區,高雄 2015 「臺中藝術博覽會」 日月千禧,臺中 2014 「法國迷你版畫三年展」 法國 2014 「Printmaking 刻、in版畫展」 有藝術,南投 2014 「藝術家的養成之道」 116藝術中心,高雄 2013 「Oops!」 勤美術館,臺中 2012 「綻放」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藝廊,高雄 2011 「SKY-2011亞洲 版× 圖展」 關渡美術館,臺北 2011 「繁衍.撞擊-臺韓國際版畫交流展」 臺藝大國際展覽廳,臺北 2010 「後青春」 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 2009 「高雄人來了」 駁二藝術特區,高雄 2008 「臺灣版畫藝術展」 圓緣版畫館,杭州 2008 「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 京都市美術館,日本 2008 「上海藝術家博覽會」 上海 2008 「第二種視野」 國立台灣美術館,臺中 2007 「潤」 King藝術空間,新竹 2007 「頑固的精神,軟調的寫實」 臺灣新藝,臺南 2007 「情感拼圖-中法版畫家交流展」 雅逸藝術中心,臺北 2006 「國際青年版畫展」 關渡美術館,臺北 2006 「一朵花」 嘉義鐵道藝術村,嘉義 2006 「觸生」 新浜碼頭,高雄 2005 「五人工程」 文賢油漆工程行,臺南 2005 「停電通知」 新浜碼頭,高雄 2005 「嘻藝操人」 二十號倉庫,臺中 2004 「嘻藝人-關於閱讀的方式43種」 新浜碼頭,高雄 2004 「需索無度的指控」 豆皮咖啡館,高雄 /典 藏 / 2011 「心花」 關渡美術館,臺北 2007 「Bourton Street」 文建會,臺中 2007 「Lonely with Lonely」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北 2007 「Bourton Street」 葡萄牙Douro凹版畫美術館,葡萄牙 2006 「黑晝」 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2006 「窗外」 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

05


06


謝 謝 你 用 時 間 等 我

Thank You for Your Wait

07


08


謝謝你用時間等我 Thanks for Your Wait 絹印 / 紙 / 立體裝置 尺寸依照場地而定

09


從西方啟蒙運動的思潮開始,我們企圖用理性與科學,透過獨立思考 與判斷能力去理解世界。 Max Weber(1864-1920)提出「除魅 / Disenchantment」的概念,將宗教 等靈性符碼去神聖化,透過系統而理智的手段,再也沒有什麼神祕莫測的力 量引發作用,人們透過理性算計去支配一切事物,將之世俗化。 然而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藝術家卻大量使用符號與象徵,連結生命 中不可溝通之生命經驗,就如同進行一場「復魅 / Re-enchantment」的運動, 將確定的複雜性置於不確定性的上方,藉以遮蔽使人不再去理會不確定的複 雜性、適然性和弔詭的問題,得以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裡得到信心和安全。 「任何人都以某種行為形式,在某種程度,解決某種自身問題。」 版畫此項媒材為最早的傳播科技藝術,服膺宗教,成為政治的宣傳用 途,符碼得以透過複製技術,遊走於精神性與政治性語彙之間。創作者沉浸 於版畫印製的勞動行為,以紙蓮花的符碼往返在除魅與復魅過程間,經由自 身反覆的刷印動作,與機械化的壓褶紙張過程,檢視生命中的經驗與過客, 延續其一貫創作脈絡,找尋生命中即將消逝的存在。

10


11


謝謝你用時間等我 Thanks for Your Wait 藍膜版 40 x 30 cm

12


13


14


即 將 消 逝 的 存 在

Existence That Is About To Disappear

15


「我一直在離開。」 「離開的時候,我企圖留下些什麼。」

當今社會快速的變動,環境空間的轉變,速食化的、商業化的與不帶有情 感式的交流態度,我開始懷疑,對於記憶,我擁有什麼,這種快要遺失卻想 緊緊抓住的焦慮狀態,是否與個人的成長環境背景相關?透過紀錄與記憶的 再現手法,試圖在創作的過程中,竭盡所能的保留那些記憶所存留下來的溫 度。

離別和空間的去與留有如制約般的產生,對於這種現實性的焦慮行為 中,並非採取一種逃避的態度,而是作為一個訊號,我開始思考,如何保留 住這種情感上的關注。要如何去保存,紀錄的行為便是重要的關鍵。猶如寫 日記一樣,我採取不加修飾的方式表現,將當下即將要消逝的空間作紀錄, 因為隱藏其後的情感意義,對我個人而言無法準確的明說,唯有空間的存在, 才可能確切連結到隱藏於物件背後的記憶。以版畫為創作的方法,透過版畫 技法的研究與混合併用,空間的沉澱作為再現記憶的手段、再製空間成為捕 捉記憶的方法。

也許期間複返的勞動行為,使我趨近生命的出口。

16


“I have been leaving all the time.” “When I get away, I attempt to keep something.” Nowadays, with transforming the environmental space, the society is changing as quickly as fast-food-like, commercial-like and apathy-like. I begin to doubt what I have for memories? Is the restlessness condition which is seemed to disappear but caught tightly connecting to personal background? Through the representative method of recording and memorizing, I try my best to save little things remained from memor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my creation. Departure and the alternative of leaving and staying happen causally, facing such realistic anxious behavior. I don’t escape but take it as a signal, and begin to think how to maintain this emotional attention. As for how to maintain, the behavior of recording is the key. Just like writing diaries, I adopt the method without any embellishments to express and make records of the disappearing space. For me, I can not explain the emotional meaning hiding behind the objects exactly. Only the existence of space can connect to such memories, by using printmaking techniques as a means of memories representation, and recurrence of the space as the mean of memories catching.

17


18


Dinner Table, Lane 86, Penghu 紙凹版 / 凸凹併用 / 錫箔 / Chine-collé / 蟬衣宣 165 x 250 cm

19


Dinner Table, Lane 86, Penghu原版局部

20


21


高進 Kao-Chin 凹凸版併用 / 雁皮宣 / Chine-collé 80 x 80 cm

22


23


有餘 Abundances 凹凸版併用 / 雁皮宣 / 錫箔 /Chine-collé 80 x 80 cm

24


25


26


家 Home Sweet Home 紙凹版 / 宣紙 / 箔 / Chine-collé 80 x 80 cm 六件

27


男人與公狗 Man and Male Dog 紙凹版 / 宣紙 / 箔 / Chine-collé 80 x 80 cm 兩件

28


29


30


凝視 Gaze 紙凹版 / 宣紙 / 箔 / Chine-collé 80 x 80 cm

31


窗外 Outside the Window 壓克力直刻 / 宣紙 / 箔 / Chine-collé 80 x 80 cm

32


33


夏至 Outside the Window - Bauhinia in Summer 壓克力直刻 / 宣紙 / Chine-collé 80 x 80 cm

34


春光 Outside the Window - Bauhinia in Spring 壓克力直刻 / 宣紙 / 箔 / Chine-collé 80 x 80 cm

35


蕨 Pteridophyta 壓克力直刻 / 宣紙 / Chine-collé 30 x 30 cm 三件

36


37


Man 紙凹版 / 宣紙 / Chine-collé 30 x 30 cm 五件

38


39


城隍廟 Chenghuang Temple Night Market 紙凹版 / 宣紙 / 箔 / Chine-collé 180 x 60 cm 三件

40


41


重慶街十號 Chongqing Street No. 11 絹 / 影像感光 / 木框 90 x 90 cm 兩件

42


43


Bourton Street 紙凹凸版併用 / PS版 / 宣紙 / 箔 / Chine-collé 150 x 65 cm 兩件

44


45


46


3F, No.13 紙凹凸版併用 / PS版 / 宣紙 / 箔 / Chine-collé 92 x 180 cm

47


關於fa101的二三事 Lonely With Lonely_Something About FA101 紙凹凸版併用 / 宣紙 / 箔 / Chine-collé 180 x 68cm

48


49


落雨 Raining_Something About FA101 紙凹凸版併用 / 宣紙 / 箔 / Chine-collé 180 x 78cm

50


51


衣架子 Coat hanger 紙凹凸版併用 / 宣紙 / 箔 / Chine-collé 50 x 20 cm 三件

52


53


05/18 紙凹版 / 絹印 / 宣紙 / Chine-collé 69 x 135 cm

54


55


大熱天 流汗天 Sweating Day 紙凹版 / 宣紙 / Chine-collé 69 x 135 cm

56


毛毛雨 Drizzle 紙凹版 / 宣紙 / Chine-collé 69 x 135 cm

57


小陶陶 The Pottery 紙凹凸併用 / 箔 / Chine-collé 69 x 69 cm

58


59


小陶陶與春花 The Pottery & The Paper-cut For Window Decoration 紙凹凸版併用 / 箔 / Chine-collé 140 x 34 cm 三件

60


61


窗裡 Inside 紙凹版 / 絹印 / Chine-collé 110 x 78 cm

62


窗裡˙窗外 Inside˙Outside 紙凹版 / 絹印 / Chine-collé 110 x 78 cm

63


即將消逝的存在 Existence Will Disappearance 紙凹版 / 絹印 / Chine-collé 78 x 110 cm 三件

64


65


遇 Contact 紙凹版 / 絹印 / Chine-collé 110 x 78 cm 三件

66


67


68


不 是 幻 覺

只 是 消 逝

Not Imagination But Disappearance

69


70


不是幻覺 只是消逝 Not Imagination But Disappearance 錄像聲音裝置 依場地而以定

71


72


73


74


肖水 祝好夢 Disappearance - Have A Sweet Dream 錄像聲音、機械裝置 依場地而以定

75


76


肖水 Disappearance 錄像聲音裝置 依場地而以定

77


78


79


紙 版 墨 色 工 工作室一隅

80


Dinner Table, Lane 86, Penghu原版局部

81


82


83


謝謝你用時間等我 高嘉宏作品集 A Printmaking Collection of KAO CHIA HUNG

發 行 人 / 高嘉宏 出版單位 / 黑教室工作室 出版日期 / 2021年08月 地

址 / 臺中市北區大德街49號八樓之一

話 / +886 911198980

站 / https://e86351.wixsite.com/lego

Publisher: CHIA-HUNG KAO Publisher: Black Classroom Studio Publication Date: August 2021 8F-1, No. 49, Dade St., North Dist., Taichung City 404019, Taiwan (R.O.C.) Tel: +886 911198980 https://e86351.wixsite.com/lego

-版 權 所 有 翻 印 必 究-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atalogue or part there of may not be reproduced in any manner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publisher.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