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3 autumn

Page 1


Content 目錄 Preface 前言 美味的床,夢是脊梁。 YinHsuan Fan 范引璇 410360076 Project 1 Team 4 Instructor: 葉騂文老師 TKU Architecture EA3 Autumn

Project 1 淡水在地美術館 I. Site -----------------------03 II. Concept ----------------09 III. Final --------------------11


淡水在地美術館 河山中有城,騎樓中有山


中景-淡水在地印象,有坡度的騎樓 騎樓中有山坡 對淡水的在地印象不外乎是夕陽、山河、老街,然,最深刻烙印我腦 海與身體感受唯「有坡度的騎樓」當之無愧。 視線隨路緣動感曲線,曲折向上 行走經驗在淡水騎樓間轉折攀爬 騎樓屬潮濕多雨日照炎熱之台灣在地特色,而淡水的騎樓依附在 整座城市的山坡地上,騎樓與騎樓之間以樓梯相連而上,充分表現 出這多雨山城中在地的特色。


陳慧坤與橫跨三十年的繪畫課題—淡水下坡路 陳慧坤(1907-2011),創作風格強調以寫生的方式來觀察描繪,1960年至 1969 年間,以東洋畫、國畫及西畫的 古典派、印象派、那比派、野獸派、立體派等各派技法之融合表現為主,1969 年以後,五度歐遊參觀美術館,臨 摹描繪印象主義時期諸名師之作,行跡遍及西歐、北歐及美日。陳慧坤融合運用了塞尚的表現法、莫內的筆觸、 梵谷的描繪法以及「立體派」的構圖視點來描寫臺灣風景,這正是陳慧坤重要的繪畫風格。

左上 《淡水下坡研究圖之一》1953 左下 《淡水下坡路研究-6》1958 中下 《淡水下坡路》1960 右 《淡水下坡路之二》1989


Paul Cézanne

The Bend in the Road

La Route tournante

Turning Road

塞尚對坡道的透視 塞尚按照他自己的繪畫方法創造了一種「反透視法」,他不是創造觀賞者進入畫裡面去的深度,而是創造被他 所描繪的物和人向觀賞者走出來的印象。 強調、突顯他對坡道的視覺作用,從好幾個不同的角度來表現物體的大小結構。這種角度的多樣性和角度的 重要性是以立體主義為基礎的。塞尚創造了一個自己獨特的空間,他完全擺脫了傳統的透視法,為這種獨特 的結構選擇不尋常的角度,把我們引入坡道創造出來的現實和邏輯中。


遠景-設計高度南側不超過四層樓,北側不超過三層樓,保留淡 水河自古不變的觀音山景 南 五層樓高 南 四層樓高 北 三層樓高 北 四層樓高 南 四層樓高 1910

《淡水客船》—石川欽一郎

1920

《江山自有情》—木下靜涯


清同治年間《淡水廳志》 : 〈淡北內八景之一坌嶺吐霧〉 當來自台灣海峽的水氣被季風吹來時, 遇到觀音山嶺的阻擋, 因無法超越便降下化為雲霧, 其有如飄綿滾絮,變化無常。

季節更迭氣象萬千、景物依舊人事全非,建築會因歷史改建或不復存在,淡水河終 流向大海,唯一不變的便是觀音山景,屬動靜之間大地之美。若設計過高會遮擋影 響周遭使用者視野,對環境亦不友善。 1930

1970

《觀音山》—陳澄波

《南窗外的淡水風景》—李永沱

《月夜愁的淡水》—李永沱


近景-基地四周建築高程與騎樓 5:30

9:30

11:30

13:30

15:30

scale: 1:1000

17:30


基地四周屋突與電塔與屋頂裝飾物 劃破天際的高聳入雲間

B 自然光源分析

B


A


淡水騎樓構造與型式

A

平面配置圖 0 scale

2 1:200

4m

N


初期設計說明

筆畫空間

騎樓與高差關係分類,置入設計中介空間

動線前後串聯,穿梭騎樓高差間

門廳等候區


最後設計說明

雕塑空間

雕塑空間

前側動線

辦公室

辦公室

筆畫空間

門廳等候區

特展


後側動線

特展

特展

南北向 穿梭動線

一樓平面圖 0

1

副入口 往齊柏林空間 與得忌利士洋行 往文化路

往中野宅 觀聲空間

觀聲空間

2m

scale

1:100

N

一樓平面圖 0

1

2m

scale

1:100

N


B 伴手禮

伴手禮

二樓平面圖

A

0

1

2m

scale

1:100

N

二樓平面圖 0

1

2m

scale

N

1:100

筆畫空間

筆畫空間

基地配置圖


如山城般蜿蜒而上的量體,由大片玻璃帷幕牆圍塑出入口大廳,集動線與場館成重心

半戶外觀聲空間

N

1

2m

scale

N

0

1:100

0

1

2m

scale

1:100

1

+1950▽PRFL

+1500▽6FL

+1500▽6FL

+1200▽5FL

+1200▽5FL

+900▽4FL

+900▽4FL

+600▽3FL

+600▽3FL

+300▽2FL

+300▽2FL

±0▽1FL

±0▽1FL

-270▽B1FL

-270▽B1FL

-455▽

-455▽

半戶外觀聲空間

三樓平面圖 三樓平面圖 AA’剖面圖 AA’剖面圖 0

+1950▽PRFL

2m

scale

0

1:100

1

2m

scale

1:100


從兩旁歷史建築中小徑走入設計,挑高帷幕牆將館內空間盡收眼底

圖書會議室

四樓平面圖 0

1

2m

scale

1:100

N

四樓平面圖 0

1

2m

scale

1:100

圖書會議室

N

BB’剖面圖 0

1

2m

scale

1:100

BB’剖面圖 0

1

2m

scale

1:100


門廳走道穿梭各場館,在館內以走道和樓梯高差製造淡水騎樓空間體驗


挑空使光線打入一樓廣場,開窗串聯室內外雕塑空間,南北向動線經過其間


展品安檢空間 展品暫藏空間

警衛室

停車空間

梯廳

地下一樓平面圖


往文化路 往中野宅 辦公室 雕塑空間

門廳—休憩區 特展空間 一樓入口

禮品店

二樓入口

一樓平面圖


筆畫展區

二樓平面圖

特展空間 售票口

觀聲展區


文化路入口

售票口 場域活動—咖啡廳

觀聲展區

三樓平面圖


筆畫展區

戶外觀聲展區

圖書會議室

四樓平面圖


景緻天臺 筆畫展區

辦公室

雕塑空間

雕塑空間

筆畫空間

五樓平面圖

六樓平面圖


+1950▽PRFL

+1950▽PRFL

+1500▽6FL

+1500▽6FL

+1200▽5FL

+1200▽5FL 觀聲空間

觀聲空間

+900▽4FL

+900▽4FL

+600▽3FL

+600▽3FL

+300▽2FL

+300▽2FL

±0▽1FL

±0▽1FL

-270▽B1FL

-270▽B1FL

-455▽

半戶外觀聲空間 AA’剖面圖 0

1

2m

scale

1:100

半戶外觀聲空間

-455▽

AA’剖面圖 0

1

2m

scale

1:100


+1950▽PRFL

+1500▽6FL

+1200▽5FL

筆畫空間

筆畫空間

+900▽4FL 半戶外觀聲空間

半戶外觀聲空間

+600▽3FL

+300▽2FL

±0▽1FL

-270▽B1FL -455▽

圖書會議室

BB’剖面圖

圖書會議室 0

1

2m

scale

1:100


半戶外觀聲空間

五樓平面圖 0

1

2m

scale

1:100

N

半戶外觀聲空間

五樓平面圖 0

1

2m

scale

1:100

N

東向立面圖

東向立面圖

0

0

1

2m

scale

1:100

1

2m

scale

1:100


六樓平面圖 0

1

2m

scale

1:100

N

六樓平面圖 0

1

2m

scale

1:100

N

南向立面圖

南向立面圖

0

0

1

2m

scale

1:100

1

2m

scale

1:100


西向立面圖

西向立面圖

0

0

1

2m

scale

1:100

1

2m

scale

1:100


北向立面圖

北向立面圖

0

0

1

2m

scale

1:100

1

2m

scale

1:100





2023 Autumn EA3 YinHsuan Fan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