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s 02

Page 1

缺陷管理

通过电子束晶片检测实施蚀刻工艺监控 Luke Lin、Jia-Yun Chen 和 Wen-Yi Wong – Powerchip Semiconductor Mark McCord、Alex Tsai、Steven Oestreich、Indranil De、an Lauber 和 Andrew Kang – KLA-Tencor Corporation

使用电子束检测来确定触点蚀刻的缺陷率水平。蚀刻工艺窗口鉴定 (Etch-PWQ) 可以提供精确的成品率数据,帮助用 户将蚀刻工艺保持在工艺成品率窗口的中心,然后监控蚀刻工艺条件。

工艺窗口鉴定是一项使光刻工艺保持在工艺窗口的中心

比较。在加工结束时进行电气试验可以提供确认。但

的技术,常用光学和电子束晶片检测技术来实现。晶片

是,这种方法可能存在几个缺点。例如,无控制的变量

上不同芯片曝光时具有不同的聚焦和剂量参数。检测用

可能会增加数据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当用于确定最佳工

于确定具有不同曝光条件的芯片的缺陷,并采用专用软

艺设置的缺陷信号较弱时。这些变量可能包括前层工艺

件对结果进行分析。

的变化、光刻的变化、蚀刻工艺(或工具/室)的变

对于蚀刻加工,将工艺保持在工艺窗口的中心也是非常 关键的。例如,接触层上蚀刻不足可能会造成触点堵塞 或产生电阻,而蚀刻过量则可能引起晶体管上的源极、

化、检测工具稳定性的变化等。对于电子束检验,晶片 之间残余表面电荷或大气分子污染 (AMC) 的不同也会影 响检测结果。

漏极和/或栅极之间发生短路。传统上采用晶片分片来

为此,最好采用单晶片来确定最佳的蚀刻工艺条件。在

确定最佳的蚀刻工艺条件。通常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这样一种技术,并且已经利用该

晶片,每个晶片采用不同的蚀刻条件进行加工。这样就

技术成功地优化了蚀刻工艺条件。

可以采用光学或电子束检验方式对晶片整体缺陷率进行 实验方法

本研究中使用了三个设计规则为 0.11µm 的全流 DRAM Test 1 Test 2 Test 3

晶片。所有晶片都正常地加工到触点蚀刻步骤。在处于 晶体管触点蚀刻阶段的每个晶片上,各个芯片都接受 了公称的蚀刻工艺条件或者几种不同蚀刻条件之一, 如表 1 所示。芯片的布置便于采用一种自动晶片检测 工具对公称和试验芯片进行芯片与芯片的比较。试验芯

图 1:显示公称芯片和不同蚀刻工艺条件下芯片位置的晶片芯片布局图。

2007 年夏 Yield Management Solutions

|

www.kla-tencor.com/ymsmagazine

蚀刻条件

气流

过度蚀刻时间

公称

20 sccm

69 秒

试验 1

21 sccm

55 秒

试验 2

19 sccm

69 秒

试验 3

19 sccm

75 秒

表 1:每个晶片上不同芯片所使用的蚀刻工艺条件汇总。


缺陷管理 按照蚀刻工艺步骤用 CD-SEM 检查晶片 1 的触点尺寸, Wafer preparation and photo exposure shot edit

然后继续进行正常加工直至电气试验。将晶片 2 从工艺流 中取出,先用 eS31 电子束检测工具进行检验,然后用 eS32

PR coating and etch Condition 1~N Shot exposure/development

电子束检验工具进行检验。触点蚀刻步骤之后,将晶片 3 保存起来,以备将来可能的研究之需,如 FIB 或 TEM。 Photo rework

Repeat 1~N

Overlay measurement in spec?

No Yes

Condition 1~N etch PR strip & wafer clean CD measurement

Scan by e-beam inspector

图 2:在单个晶片上利用多种蚀刻条件生成芯片的工艺流程图。

片栏两两交叉使用公称条件加工的芯片栏。这样,每个 试验芯片都可以与两个相邻的公称芯片进行比较。此 外,各种试验芯片分布在晶片上,使工艺信息能够与可 能存在的任何晶片级信息区别开来。公称和试验芯片的

使用一个 70 纳米像素来提高灵敏 度,以及预先充电步骤来提高对 比度,检测到的细微蚀刻不足缺 陷与蚀刻条件和后段位成品率结 果都是相关的。 结果

先在 eS31 电子束检测工具上使用 1000eV 的沉积能量、 212nA 的束电流和 100 纳米的像素尺寸对晶片 2 进行检 测。场条件的设置使得蚀刻不足的触点显得比较亮、正 常触点比较暗。检测没有发现蚀刻条件与芯片缺陷之间

晶片布局如图 1 所示。

有明显的关联。但是,对晶片 1 继续进行正常加工的后 为了在同一晶片的不同芯片上加工不同的蚀刻条件,采 用了多个光刻步骤。首先将公称芯片曝光和蚀刻,同时 用光刻胶基板对试验芯片加以保护。然后在试验芯片上 针对每一种不同的蚀刻工艺条件重复进行光刻和蚀刻工

段位故障测试显示成品率的损失与蚀刻工艺条件有关。 位成品率图如图 3 所示;斜线表明芯片的位成品率结果 较差。

艺步骤,同时用未曝光的光刻胶对公称芯片加以保护。

此时,使用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宽光学设置范围的 eS32

这样,各种工艺条件全部应用在同一晶片上。图 2 显示

再次对晶片进行检测。检测关注区域延伸到了阵列的最

了光刻和蚀刻加工步骤的流程图。

图 3:显示与蚀刻工艺芯片分片相关的后段位缺陷图以及在线缺陷检测图。

2007 年夏 Yield Management Solutions

|

www.kla-tencor.com/ymsmagazine

边缘,这里是出现缺陷最多的地方。

图 4:显示缺陷率随着蚀刻工艺条件变化的蚀刻晶片缺陷检测图。


缺陷管理 ePM 是目前 KLA-Tencor 正在开发的一种新 eS32 算法, 可比标准电子束检测方法更快地找到超差晶片。这些图 像是在晶片选定数目(或全部)的芯片上相同的位置拍 摄的。然后会计算并绘制每个图像的平均灰度,这与平 均二级电子场相关。因为轻微的工艺变化可能会引起二 级场的显著变化,所以这一技术可用于建立有关蚀刻或 其他工艺步骤的公差限制。图 6 显示了晶片的 ePM 灰度 图,其中清晰地指出了公称与试验芯片之间的差别。图 7 显示了四种蚀刻工艺条件下在晶片 1 上测量的触点 CD 与 ePM 看到的平均灰度之间的比较。同样,两个测量值 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正像预料的那样,蚀刻不足

图 5:显示许多蚀刻不足触点的 eS32 检测复查图像。

的状况造成了较亮的平均灰度,这是因为正常触点比周 围的氧化物暗。

2

结论

4

蚀刻工艺窗口鉴定 (Etch-PWQ) 经证明是一种有前途的技 术,可确定触点蚀刻的缺陷水平并提供准确的成品率数

6

据,以便使蚀刻工艺保持在工艺成品率窗口的中心。将

8

实验设计放在单个晶片上,可以避免因晶片工艺变化或 检测工具偏移而引起的不确定性。为了看到因边缘蚀刻

10

工艺条件而产生的轻微蚀刻不足缺陷,需要使用预充电

12 2

4

6

8

10

12

步骤并选择光学条件来优化灵敏度。检测缺陷与电气位

14

图 6:显示蚀刻工艺条件与图像灰度强度之间相关性的晶片灰度 ePM 图。

另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预充电步骤,使晶片表面电压能 够提高缺陷触点的对比度。最后,检测像素尺寸缩小到 70 纳米,以便进一步提高灵敏度。此时可检测到细小的

场之间可以看到良好的相关性。最后,ePM 是 eS32 检测 工具上用于测量晶片二级成品率的一种电气工艺监控功 能,有望成为监控蚀刻工艺条件的工具。 致谢

蚀刻不足缺陷,这也与蚀刻条件和后段位成品率结果有

本文作者衷心感谢 Jason Lim 和 Kumar Raja 对本研究的

关。缺陷图如图 4 所示。经发现,晶片 2 上的检测缺陷

帮助和支持。

密度与晶片 1 上的电气位成品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图 5 显示了含有一些缺陷触点的检测工具的复查图像。 CD (nm) 0.195

Gray level CD (nm)

0.190

60

Gray level

70

0.185 80

0.180

90

0.175 0.170

100

0.165 110

0.160 0.155

120

nominal

test 1

test 2

test 3

nominal

test 1

test 2

test 3

图 7:不同蚀刻试验条件下 CD 测量值与平均图像灰度之间的比较。

2007 年夏 Yield Management Solutions

|

www.kla-tencor.com/ymsmagazine

1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