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 02

Page 1

缺陷管理

電子束晶圓檢測的蝕刻製程監控 Luke Lin、Jia-Yun Chen 和 Wen-Yi Wong – Powerchip Semiconductor Mark McCord、Alex Tsai、Steven Oestreich、Indranil De、Jan Lauber 和 Andrew Kang – KLA-Tencor Corporation

使用電子束檢測以便從觸孔蝕刻建立缺陷層級,蝕刻製程視窗認證 (Etch-PWQ) 可提供準確的產量資料,協助使用者 將製程產量視窗中的蝕刻製程置中,然後監控蝕刻製程情況。

製程視窗認證 (Process Window Qualification) 是經常用於 光學及電子束晶圓檢測的一項技術,可將顯影製程維持 在製程視窗內部的中心。不同的晶圓會以不同的焦點與 劑量參數曝露。檢測是用於判定在不同曝光條件下晶圓 的缺陷,同時會使用特殊軟體來分析結果。 在蝕刻製程中,將製程置於製程視窗中心是非常重要

方法有幾個缺點。舉例來說,不受控制的變數可能會增 加資料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如果缺陷特徵是用於判定最 佳化製程設定是否精密的話。這些變數包括優先層製程 中的變化、顯影中的變化、蝕刻製程中的變化(或系 統/腔體),以及檢測工具中的穩定性變化。在電子束 檢測中,殘餘表面電荷中的差異或是晶圓之間的大氣分 子污染物 (AMC) 也可能會影響檢測結果。

的。舉例來說,如果在接觸層中出現蝕刻不足的情況, 可能會導致蝕刻鎖住或是抗拒接觸的情況,而過度蝕刻 則會造成源極、汲極和/或晶體管上的閘極短路。在傳 統上,晶圓分割是用於判定最佳的蝕刻製程狀況。使用

基於這些原因,最好只使用單片晶圓以便能夠判定最佳 的蝕刻製程狀況。在此研究中,我們發展出此種技術並 且成功地將它用於最佳化蝕刻製程狀況。

兩片或更多的晶圓,而每個晶圓都以不同的蝕刻狀況處 理。接著可以使用光學或電子束檢測來比較整體晶圓的 缺陷。在製程結束時的電子測試可提供確認。然而這個

Test 1

實驗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是三片全流量 DRAM 晶圓,線寬 為 0.11µm。所有晶圓會以正常方式處理至觸孔蝕刻的步 驟。在每個晶圓的晶體管觸孔蝕刻層上,不同的晶圓會 收到標稱蝕刻製程情況或數種不同的蝕刻情況之一,如 同表 1 所示。晶圓方塊的排列方式可促進自動晶圓檢測

Test 2

工具中標稱與測試晶圓方塊的晶圓對晶圓比較。測試晶

Test 3

圓方塊欄會替換成為使用標稱情況處理的晶圓方塊欄。 利用這種方式,每個測試晶圓方塊都可以和兩個相鄰的 標稱晶圓方塊比較。此外,各種不同的測試晶圓方塊會

圖 1:晶圓方塊配置顯示標稱晶圓方塊的位置以及包含不同蝕刻製程情 況的晶圓方塊。

2007 年夏季刊 Yield Management Solutions

|

www.kla-tencor.com/ymsmagazine

蝕刻狀況

氣體流動

過度蝕刻時間

標稱

20 sccm

69 秒

測試 1

21 sccm

55 秒

測試 2

19 sccm

69 秒

測試 3

19 sccm

75 秒

表 1:用於每個晶圓上不同方塊的蝕刻製程情況摘要。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