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ms on painting

Page 1

Poems On Painting


目录

CONTENTS

前 言 INTRODUCTION By Nan Zhong

来只要是布尔乔亚的知识分子都爱做两件事,伤春与悲秋。从叹

· 前言 / The Introduction

晓风残月的柳永到感故国伤怀的李煜,还有倚着花锄的黛玉和捧

着柿子的萧红,由古至今,不分性别,打破次元。伤春伤的是残花,悲秋 悲的是落叶,总结一下便是当这些“美”的东西逐渐走向衰亡,那些酸腐

· 红楼外史 / The Anecdotes of The Dream In Red Mansion

的文人就只能一个个哭晕在厕所。 其实小知识分子们的这点小矫情是他们的祖师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 路给铺好了的。屈原《离骚》一篇一共写了没几个字,却用了整整一个自

· 毕加索的鲈鱼 / Picasso's Weever

然段来感叹时间过得如何如何快,老天如何如何对美的事物不公。宋代的 大书法家米芾就曾捧着“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感慨得不 要不要的,虽然最终也没抬笔写他一副《离骚》全帖,但至少也让大家知

· 科学艺术人 (英) / Scientific Artist (English Version)

道了这些文人墨客整天写写画画的人心里到底有些啥样的小九九。 但这么说得屈原可是有点太委屈,恨天恨地恨自己的他跪着写完的《 离骚》被演绎成小情小爱多少有些不太厚道。“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 之迟暮”中的“美人”指的楚怀王历史上没太多争议,但也是不知道为何 大家却都把美人等同作了红颜。查阅《辞源》,“美人”一词在汉前“多 指品行高尚之人”,之后“面容姣好之妇人”乃至“古时妃子之称谓”等 释义才接踵踏来。现今嘲笑丑女的说法“她其实是内在美”在古时就只用 说“她其实是美的”。这让人不禁困扰:你说,因为长了张好脸蛋就能流 芳百世的心机表西施姑娘,与只是单纯也想漂亮一把却被嘲笑了几千年的 白莲花东施姑娘,孰美孰丑?美的东西究竟好不好看,而好看的东西又美

.1.

不美看来是可以单拎出来讨论讨论的。 人们看画分两个层面,首先视觉要愉悦,其次精神得享受。有趣的是

两者是要分先后排次序的,当一件艺术作品无法提供视觉上的愉悦时,看 客们就很难在精神层面对其有过多的诉求。如此的审慎习惯固然好,所有 行业都得树立相当的行业标准,否则如郭四娘之辈进军影视业,人们就只 能为导演这一行哀其不幸。“艺术家”这个行业的行业标准正是由一个艺 术家的工匠技术是否过关来体现的,即能否为观众们带来视觉上的愉悦。 然而当时代行至现代艺术之时,这个行业标准逐渐升高。当艺术家们在视 觉层面并不再强调带给观众“愉悦”,而是要符合作品要表达的内涵之 时,许多“不好看”的作品喷涌而出,然而这些“不好看”的东西往往却 带来了更富有内涵,更能引人思考的精神层次。 写实主义在追求“像”的领域在绘画界既然无人能敌,“像”是人类

审美的一个“舒适地带”(comfort zoon),古典主义甚至造出大量“比


前言/Introduction 人更像人”的完美的人体形象。他们追求的美学造诣其实相对单纯,把看 客的眼球锁在那个“舒适地带”中,这样在视觉上,这些作品至少能带给 人们相当的愉悦。文艺复兴时期追求重拾人的价值,于是在现实生活中的 普通场景追求审美如火如荼(特别是古典写实主义后期向印象派过渡时 期),于是大家看见了倒牛奶的农妇、穿皮草的暴发户,吃葡萄的乞儿、 戴珍珠耳环的女仆。这些人物形象其背后的深远意义有的已无法考究,后 人自己牵强附会拍成电影那是后话。但这些作品现在仍然被安详的供奉在 艺术馆里其原因其实很直观:人物线条极尽优美,光影描摹的也十分精彩 (在印象派时期到达高峰)。这跟早期的摄影艺术殊途同归,早期摄影艺 术照搬了写实主义绘画的美学体系,怎样安抚看客的眼球,让这些眼睛 在“舒适地带”中找到归属感成为早期视觉艺术的终极诉求。 毕竟把古今中外纠结起来看,能够“神形兼备”的经典毕竟少数,

Yibin Gao “Birthday Celebration of Bao Yu” Chinses Painting (2011)

而且如果要追求“神形兼具”必然在创作层面受到巨大的限制。而如果要 专为一头考虑,另一头必须要做出牺牲。 当艺术作品打破人们审美的“舒适地带” 之后,追求视觉的愉悦成为了带来视觉的 冲击。对于冲击,人们一开始当然是拒绝 的,但如果一旦接受这种冲击便能享受其 背后更大的精神快感。正如繁花掇蛮全身 的行走在江畔的屈原,你要说他是古代的 维密天使,便只能体会出一部《离骚》中 的伤春悲秋小感怀;但当你发现“扈江离 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时的去国伤 怀,便也有了更大的一片气量在等待。

紅 樓 外 史 The Dream In Red Mansion By Nan Zhong

(文/南风)

味高低这东西装还真是装不出来

文本还长N倍,读起来也是昏昏欲睡的学

成了“说红楼”。谈跟说有何区别?听一

的,古人坚持“腹有诗书气自华”

术经典,线上比较流行的红学论述可以有

耳朵他的《细说红楼梦》就会猛然理解,

,装就装成了逼,装逼就会被识破,打

三位做参考:蒋勋、刘心武、欧丽娟。三

原来他是红楼界的单田芳呀!如果你从来

脸!品味,说着冰冷的东西,的确是分了

人各自拥趸之多想必曹雪芹在天之灵也能

都无法静下心来把一本八十回的《红楼

个三六九等。但品味的高低等级并不能划

笑醒。但跟天下所有的粉丝团一样,大家

梦》(续书之前)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

分品味本身孰优孰劣。好的品味是与个人

各自成派,你看我不顺,我看你不爽。放

个字,找来蒋勋的《细说红楼梦》下载了

学时经历相符的品味,相符了便是范儿受

下干戈之后,其实三人各自的红楼品格虽

放手机里,挂着耳朵你可以随时随地的听

人追捧,不相符才是装逼引人不齿。

分上下,但也无可厚非,个人有个人的品

听听:等公车、搭地铁、吃饭、上厕所,

味,下面且听慢慢道来。

任君选择。蒋老师就会一句一句的慢慢为

.2. .3.

Liu Danzhai

一部《红楼梦》,智者见智,仁者

“Qu Yuan”

见仁,淫者见淫,装逼者也是能看出装

Chinese Painting (1986)

逼——不是装逼,是怎样体现自己的品

味。从公子小姐到丫鬟婆子,每个人穿什

你梳理文本内容,虽然漏洞百出,但你不

艺术家蒋勋

知我不说,想必也不会有人在意。说书领

感性的读罢《红楼梦》

域,如果单田芳大气磅礴的老腔说个《隋

么带什么,吃什么说什么明明白白鲜有僭

唐演义》真真合适,蒋勋用细声和气的台

越。越了就会像失口引了《西厢记》的林

蒋勋画的画写的诗,把玩的不少,倒

黛玉,或带着秀春囊满园子逛的傻大姐,

腾这些东西不是你我之辈可以插手的,那

说可以把蒋勋的《细说红楼梦》当马

脸被打得啪啪响。

就只听听蒋大师读的《红楼》心得。蒋勋

桶文学来听可能是会引起不少蒋老师的粉

自己也承认他不是研究《红楼》之人,只

丝扔皮鞋的扔皮鞋,扔鸡蛋的扔鸡蛋。但

人。读罢《红楼》,看得一知半解云里雾

是略读读,谈谈感想。开坛设讲讲的却是

其实真的不需要把这出版了五大本的《细

里,需要向人请教问询,又不想读周汝

心得,总是有踩着恨天高穿着黑丝的于丹

说红楼梦》当做学术著作认真的去读。首

昌、俞平伯等红学大师字斟句酌撰写的比

老师的即视感,索性蒋勋的“谈红楼”变

先,在文本没有研究透彻之前就出书想必

看逼格的不仅是书中人,还有读书

湾口音讲一个《红楼梦》算不错的了。


红楼外史/The Dream In Red Mansion

红楼外史/The Dream In Red Mansion

也不是什么严肃的营生。蒋勋受到攻击最

品味本就是跟个人的学识修养紧密联系在

闻乐见,但作为一本《红楼梦》,一味地

大的一点其实仅仅是他的《细说红楼梦》

一起的,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品味,而

沉溺于此便就失了格调。《红楼梦》里有

之中硬伤长篇累牍:妙玉父母双双亡故

各种各样适合的品味态度也是能给个人的

大千世界包容宇宙,单单去研究迷失的内

了,无论怎样人家仍旧是侯门王府小姐,

人格行为大大加分的,就像刘姥姥粗鄙的

容而不仔细深入挖掘已有的文本,未免舍

像是黛玉、湘云一般,家还是那个家,并

品味其实外人看来也不失为一种可爱。

本逐末。

易公开课。比起前两位,欧先生的身份非

学、行为学、病理学,乃至文学理论来细

学者欧丽娟

常纯粹,学者,学者,还是学者。所以她

细评说十二金钗。本就是学者的品行,受

爱的太切也会蒙蔽了双眼

的红学研究虽受到爱好者们的广泛好评,

得称赞。

但也不是浓厚的学术精神。欧先生所有的

要说欧先生读红楼的品味是三人最

有一个关于欧丽娟先生的逸事:说欧

研究完全基于文本之上,而且依赖文本依

高,话是没错,但这个独特品味的由来却

没有中落,不能一句“家里破败了”就草

刘心武相比蒋勋之不同是他把《红楼

如果你不曾将红楼完篇阅读,那么听

先生受到内地某大学的邀请前来讲座,但

赖得可怕。她读《红楼》的座右铭是“魔

与欧丽娟先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作为

草打发;“爱哥哥”是史湘云向宝云的专

梦》的文本已然研究透彻,什么地方什么

刘心武所讲可能会有些摸不着头脑。那是

联系相关事宜的时候邀请方跌破眼镜,欧

鬼藏在细节里。”于是哪怕一颦一笑的描

红学界的女性学者,欧先生与红楼中的女

属昵称,原因是湘云的大舌头,凡事谨小

人说了什么话,什么时候什么人做了什么

因为刘心武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在真的论道

先生不仅没有护照,没坐过飞机,连手机

写,都会拿出来反复阅读,这也是为何欧

子惺惺相惜、感同身受,这也造成了研究

慎微的黛玉没有练播音腔就算了,蒋老师

事,各种细节了若指掌。本来已经可以堂

红楼,更多的是清代康雍乾三朝之宫闱秘

都没有,一生勤勤恳恳奉献给了台湾大学

丽娟的推演变成了检验真伪“红迷”的唯

是的些许闭目塞听。欧先生爱极了十二

实在是不应该张冠李戴,然后还要用一

而皇之踏进红学大门,但他却用如此深厚

史。刘心武用各种稗官野史的外围文本来

这片热土。广大嫌弃国内月亮总没那么圆

一标准,也难怪欧先生课堂上望着台下的

钗,爱到没有了缺点。其评判的王熙凤一

句“黛玉是南方人,发音不清”来圆。诸

的文本功力做了一件讨好了“爱好者”,

作证红楼的故事发展。所以听刘心武讲《

的文艺青年们若听到这个故事,一定星星

台大学子们会一遍一遍的念叨:“哎呀,

直争议不断。对于大多数读者,除了王熙

如此类的硬伤斑斑驳驳不计其数。

却得罪了“红学家”的事情——探轶八十

红楼梦》就像是看了一本红楼世界的八卦

眼做花痴状“哇!世界上真的还有如此纯

读书可不能如你们草草了事,读书要读得

凤精明能干、八面玲珑之外,也不失心狠

粹的人,不愧是好学者,你看大陆就没有

细呀。”

手辣、轻贱性命。然而欧先生着力洗白了

江弱水先生看到蒋勋的《细说红楼 梦》之后疾书《撕扇记》上下两篇讨檄。

这样的人。”逸事终究是野史,恐怕有没

欧先生嫌弃大家读红楼扬黛扁钗,这

其实蒋勋读红楼如此形无可厚非。蒋勋是

有手机、护照,坐没坐过飞机这种事情真

便是一个学者应该做的事情。一般人读红

段,学术上似有出入,但也可以看出一个

一个艺术家,天下所有的艺术家大抵都是

的得去向欧先生本人求证。然而也的确,

楼,再如何不喜宝姐姐,也不会打心眼里

冷冰冰的学者身上竟也有小女子爱怜他人

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大狂”,所以完全从

有没有用心扑在学术上,看一个学者的学

厌恶,在如何深爱黛玉,有些时候也会自

的仁慈,不无可爱。本事高级的品味,但

自己的视角出发也并无不可。相反其实蒋

术品味就能了解一二。

然觉得她有些各应人。欧丽娟的成就是那

略微调和出那么一点瑕疵,其实更加生机

一部部细心研读的红楼人物论,征引心理

盎然。

勋的“自大”虽造成了多出硬伤与人笑

欧丽娟,发迹于台大讲堂,成名于网

柄,但也成就了他读第五回掘古空前的精 彩。其他所有的红学家讲第五回无非是人 物判词云云,红楼十四支曲云云,“一从 二令三人木”到底什么个意思,为什么钗 黛词曲合一,听来看去都大同小异,没太 大意思。但正因为蒋勋是一个艺术家,以 自我为中心,又讲究艺术史论的推演,从 自己出发讲一段宝玉在秦可卿卧室里看到 的种种能够上升到超现实主义的高度可以 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究其原因,学者 们只能从宏观的普适价值观中出发,寻找 文本与之的契合点;但蒋勋却将自己的人 生经历放入,讲述了一个少年青春期性成 熟的全过程,揭示了一个曹雪芹真正想营 造的虚实幻境,实在是可以起立鼓掌。

小说家刘心武 他有他的敏感点 回后的故事内容。 刘姥姥二进荣府的时候,贾母带她四

.4. .5. Illustration of Hong Lou Meng

刘心武读红楼梦读出了自己的学

Chinese Painting (Qing Dynasty)

杂志,顺便听了一圈康雍乾三朝的宫闱绯 闻,茶余饭后的谈资,上不了台面。然而

处逛逛大观园,边逛边感叹这园子自己只

说——秦学。秦当然是在讲秦可卿,而“

这却是刘心武读红楼的品味。身为小说

在年画上看看便是,竟不知是有真的,于

秦学”并不是在讲秦可卿的生际命运,而

家,伤痕文学的代表性人物,无论干什

是贾母等笑成一片,忙命惜春照着院子的

是通过秦可卿这个人物为切入点探究《红

么,刘心武都不会离开创作,哪怕是研究

图画了,等画好之后送与刘姥姥。刘姥姥

楼梦》八十回后的文本内容。虽然探轶学

板上钉钉的《红楼梦》文本,这便是他阅

虽是一粗鄙农妇,但也可爱,没见过也就

一直是红学中极为重要的分支,但与其他

读红楼的品味。其实大可不必说刘心武读

当时没见过,在一群锦衣玉食的大观园中

学派不同,探轶学一直深受民间大众的喜

红楼读得Low,记得有一诗云“旧时王谢堂

之人的簇拥下安安静静的当着她的丑角。

爱。作为一本小说,结局怎样大家当然喜

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话便如此。

凤姐身上的四桩命案,挺欧先生讲罢此


畢加索的鱸魚

畢加索的鱸魚/Picasso's Weever

Picasso's Weever By Yiyin Zi

食杂志Gastronimica翻新了社会学

围继续裹一层无形玻璃, 观察局域生态系

家布迪厄曾经画的一张扯淡图表,

统里生死循环,可以分析他作品中的框架空

密切的词,不如就聊聊美食。要提到的是爱

插图以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为轴线,示意富

间和对内脏肉身的展示是如何跟弗朗西斯·

丽丝 B.托克拉斯(Alice B. Toklas) 写

人爱吃精致健康鲜美的食物,穷人爱吃重口

培根的画作进行对话的,或者直接提问这样

的一本让人嘴馋的传记书,名字就叫爱丽

油炸食品,有文化的人爱吃老祖宗传下来的

不堪入目的作品在市场上如何被人接受?但

丝 B.托克拉斯食谱。她是格特鲁德·斯泰

精作美食,没文化的人爱把冷冻食品在微波

是我们的身体反映如此真实——脑浆晃动、

因 (Gertrude Stein) 的恋人。熟悉现代艺

炉里 “叮”一下。

四肢颤抖、血脉偾张、肠胃绞揉。多数人不

术史文学史的朋友对这位在法国生活的美国

忍直视感到不适,少数人嗜好乖僻感到兴

作家斯泰因不会感到陌生。她不仅在文字上

奋。这就证实了客观存在的品味。

独树一格——用词简明果敢,排句打破传统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消费能力和饮食习惯 或许不一样,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世界上有 一群日益壮大的饕客族群,他们东食咸肉春

这个例子有些极端,但那些更细腻的作

既然提到品味这个和口腹之欲关系这么

规则又通过反复重塑节奏;而且还是著名的

笋、西撸羊肉烤串、

艺术批评家、收藏

南饮凉茶糖水、北吞

家,是一名精神饱

饺子面片儿,从佐酒

满、身体强壮的沙

的精致tapas到路边

龙女主人,她的常

的麻辣小龙虾他们无

客包括毕加索、马

一不欢。这倒不是说

蒂斯、布拉克等先

人们的品味会日益趋

锋画家,还有舍伍

近。每个人都有几个

德·安德森、菲茨

完全无法接受的食

杰拉德、庞德、海

物,他人却视作珍

明威等现代主义作

馐——比如说有人对

家。这本书以一张

皮蛋香椿是难以下

张食谱为停泊点,

咽,有人觉得香菜芹

中途川流而过的是

菜美味无比。品味并

爱丽丝和斯坦因以

非与生俱来,也非阶

间穿插几片外观硬朗的月桂叶,用叶子的平

在国内就有豆腐脑甜咸党派之争,双方都恨

毕加索和马蒂斯相爱相杀、相敬相轻的

面层叠出断断续续的空间感吗?那些黄色和

不得把口水喷过长江淹死彼岸的异端。而在

关系贯穿着他们作品的发展史。毕加索放浪

红色的酱料是拿来做什么的!我猜想这是毕

爱丽丝的食谱中,她提到一种叫Gazpacho的

不羁,马蒂斯文雅克制;毕加索的作品在外

加索较早期的时候在斯坦因家吃的一餐饭,

西班牙凉菜汤,觉得滋味美妙丰盛,于是在

观上紧凑有序但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思索修

那时他为了追求更清晰的形式语言放弃了鲜

街头巷弄四处寻觅菜谱。当她最后找到书店

改直到作品最后完成,马蒂斯的作品追求疏

艳的色彩。

店员时,小哥却撇撇不屑的嘴对她说:“你

松即兴的笔法但他在创作之前就已经计划好

这并不是说酱色鱼比菜色鱼更好,不

会名流、厨师佣

尝,是你的五感触及环境时的第一反应。

品形成透明的流动隔膜,把我们悄悄分离

人、亲朋好友在一起时发生的趣闻轶事。

(原英文插图来自Leigh Wells,

开,或者轻柔地将我们聚拢。口味是吃出来

Gastronomica)

的,品味是浸泡出来的。不同于生涩粗暴地

鲈鱼。她用葡萄酒、香料 、胡萝卜、韭葱

品味或许是一种身体的判断。比如说当

划分好与不好,对与不对,作品归于哪个流

等材料调配了一种烧鱼汤汁,用它炖鱼,然

你看见一个玻璃箱子里养着蠕动的蛆,它们

派哪个时期,它们拥有哪些教科书上反复明

后把海鲈沥干盛入盘中。为了让艺术家客人

变成飞窜的苍蝇,吮吸血浸的牛头,最后扑

说的特点;品味的判断更轻巧却更深刻。品

开心,爱丽丝煞费苦心摆了盘——她在上桌

向捕蝇灯死掉时,眼前的景象立即启动整个

味认知出来的东西像是一个人抛开五官体格

前把黄色的美乃兹挤在鱼上,然后用蛋糕裱

感官的防御系统,让人感到恶心——这是身

后剩下的一种近似抽象的模糊个性——或谨

花袋添上了红色的番茄酱。她把煮鸡蛋的蛋

价不菲的英国观念艺术家达米恩·赫斯特

慎保守、或松弛明朗、或刻薄犀利、或顽皮

黄蛋白分开,弄碎用筛子过滤撒在鱼上面,

(Damien Hirst)于90年代创作的 《一千

迷人。你是用八角桂皮煮出来的还是用高粱

还添上了松露片和装饰用的蔬菜。

年》。我们或许可以用双眼冷静地在箱子外

美酒泡出来的,我们尝一尝就知道。

爱丽丝写给毕加索做的海鲈,一条银花

结果呢?毕加索说盘子摆得真好看,但

说凉菜汤啊,在我们西班牙只有乡巴佬和美 国人才喝的。”

了所有的步骤;毕加索讲求画面的主体性,

是说毕加索的作品比马蒂斯的作品更好。品

马蒂斯追求分散的装饰性平面。他们俩的个

味是在不断流动变化的。潮流之风一吹,过

“既然找不到菜谱,那么我索性就把西

性和创作方式如此不同,但却于不同阶段在

时之物将卷土重来,坏品味将登大雅之堂。

班牙各地的凉菜汤都喝遍吧。” 于是爱丽

主题、色彩、人物形态和空间的架构上深刻

爱丽丝在书的最开始就调侃了大家尊崇的法

丝喝了马拉加清新可口的凉菜汤,塞维利亚

地影响彼此。斯坦因说:“他们是朋友也是

国饮食,说法国人恪守传统,不允许厨师自

精细绵滑的凉菜汤,科尔多瓦口感丰富的凉

敌人。”这样说来,毕加索对这道鲈鱼的评

己冒出新点子。但是斯坦因和爱丽丝在法国

菜汤,塞哥维亚粗野爽咧的凉菜汤。有一天

判颇有些尖酸的意味。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食材匮乏的特殊时

她遇见一名波兰裔美国作曲家,当他听说爱

品味的作用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了。毕

期,一味遵循传统品味是不可行的。于是她

丽丝四处寻觅菜谱而不得时,询问她汤的基

加索承认做这道菜花了不少功夫,但是它不

自夸了一下美式创新精神,在条件受限的情

本材料和味道,最后惊异地得出答案:“

适合自己。这如同分析一件作品,你看它色

况下,能用新的组合取代传统组合,用新的

啊,你其实喝的是chlodnik甜菜汤啊,那是

彩明丽,你看它用料奢华,你看它工序繁

材料取代难以买到的材料,以积极的态度改

我们波兰的冷汤。”当天在场的还有一名土

复,你看它配比均衡——可是,就是对不上

造旧品味。

耳其客人,他听了听大家的对话,不禁开口

我的眼啊。看看我毕加索的画,你难道不应

虽说品味这种东西的性子是如此阴晴不定,

问:“你们聊的难道不是土耳其冷汤cacik

该直接把烧好的酱色鱼取出来大卸八块,中

但人类似乎就是很喜欢争当品味的决断人。

吗?”最后在这本书内爱丽丝集齐的七种欧

.6. .7. 及一些艺术家、社

层限定,品味即品

好像不适合我,更适合马蒂斯呢。


畢加索的鱸魚/Picasso's Weever

科學藝術人/Scientific Artist 层挂上钩,区分好品味坏品味就变成了主流

“Honestly speaking, the first big

at the 6th Three Shadows Photography Awards

资产阶级文化对弱势群体的暴政。 除了打

problem is I don’t like material

(TSPA), and Liu received the Best Photographer

安全牌聊聊品味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环境构建

science,” Liu said. When he was

Award himself. In 2013, Liu shot several labs

If Liu just combined the science and the art by

的之外,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filling his report wishes aspect after

of many elite schools in New York and Beijing.

observing the scientific objects. In his secon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precise instruments and cluttered laboratory

work “The Traces”, he applied the scientific

那么它也即把握着我们的底线。品味没有好

(CEE), material science is his third

environment became serious and dispassionate,

conception into his artistic creation. “The

坏之分,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必要的时候明

choice. “Initially, I want to do

but peaceful and elegant in Liu’s camera. It

Trace” is all about the objects which have

确自己的立场,正如毕加索知道那条鱼不属

something related to design, but also

looks like a love letter between an old married

already gone, but the traces of them are left. This

于自己一样。在如今文化越来越趋向多元以

in the scientific field.” Liu’s first and second

couples, the passion may fade away in their

time, Liu aimed the camera to the drape of the

至虚无的当下,我们被告知要去理解、去同

choice are architecture and vehicle design. But

long term marriage, but they know each other

sheet, the empty glass cover in the museum, the

情、去宽容、去了解每种生活形态后面的渊

unluckily, in the August 2008, only the Material

so well, and everyone knows their love is deep.

counter sunk on the wall and dust track on the

源。我们不要去随意评判人衣着的好坏、饮

Science department of THU gave him the letter

The question is, why a person who don’t like

table. The pictures are chill and objective, the

食的习惯、宗教信仰、政治取向。但是往往

of admission. The junior year is an important year

his scientific undergrad major, but wrote such a

photographer just honestly recorded those traces

我们闭口不愿意提及的却是这个社会最隐秘

for Liu, because in that year, he thought he found

loving letter to the laboratory?

silently, without any disturbing. “This work is

的伤疤,一种毫无效力的道德观阻碍我们的

something he like by getting into the campus’

行动。所谓的“好”品味是虚荣、是盲从,

television station. “I was thinking turning to

“The reason I don’t like material science

Van Gogh I bought. On one page, the painting is

是投靠权威获得安全感的无限诱惑。但是撇

learn journalism, doing some documentary or

is I don’t like doing the experiments, it’s

cut out, only the title remains.” The objectivity

在最开始提到品味是一种身体的判断,

and the laboratory.

inspired by a second handed painting album of

陆同胞冷汤菜谱。而在此章节写完之后,她

斥的关系。大家甜咸党之争与其说是为了斗

去好坏的区分,一个能够有意识地坚持自己

journalism photography.” After a while, he

fuzzy and sometimes meaningless. But I do like

that Liu treat these traces originated from the

又收到了离散多年的智利兄弟的消息。

个你死我活,不如说是在享受打群架之乐罢

品味并且在必要时反击与其相斥的品味的人

also gave it up, because he found out the essence

observation and recording, which is the essential

rationality of science. “I just observing and

了。

简直是勇士,我禁不住这样想。

of journalism was interviewing and writing.

process of scientific experiments, that’s the

recording, but not getting involved.” “The

“Firstly, I’m not good at being with people.

reason I still in love with science.” To ordinary

Trace” is a further attempting of Liu to find

Secondly, I still want to do something can record

people, the laboratory maybe in a mess, but Liu

equilibrium point between the sensibility (art)

小小一碗汤横越大西洋,参与殖民美洲 大陆的历史进程。在文明交错的的过程中,

在上网可观天下事,地球村同胞似乎装

一碗汤、一首歌、甚至一尊神像都幻化为三

摸做样拥抱彼此的今天,品味虽然依旧根深

十六番样貌,七十二种滋味,可知品味是因

蒂固地影响着大家,但这个概念却慢慢被消

our lives, but focus on visual art.” After all of

can always find the order among those intricate

and the rationality (science). Generally speaking,

时因地因人而异的,其中更多是演变而非排

解了,一旦同开篇的布迪厄一样把品味和阶

that, Liu drew the conclusion, “I should go to

instruments. “I live with them for whole four

he wrote an honest lab report by his camera with

study photography.”

years, that’s the most familiar things to me.”

observing the world.

(文/易吟子)

科學藝術人

Scientific Artist By Nan Zhong

T

In 2014, Liu’s work “The Laboratory” shone

can probably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u

.6. .7.

here is a popular saying in 90s’

has already held three personal

China — “Only science matters”.

exhibitions in New York and Beijing.

school of millions science students

Though it is a completely wrong

Being a, we can say successful, young

in China, if Liu hadn’t chosen to

education conception, still influence

artist, his education background is

be a photographer when he graduated

plenty of teenagers who grow up in

perhaps more interesting than his

that period of time, Zhangbolong Liu

works among most Chinese Artists.

is one of them.

Before 2012, the year he got into SVA,

highly in Chinese social status) in

he hadn’t received any professional

any college of China. Why he gave up

training of photography. He got into

such a promising major, and turned to

graduated from the School of Visual

Tsinghua University (THU) in 2008,

become a photographer?

Art (SVA) majored in photography,

majored in Material Science for

Zhangbolong Liu, born in 1989, just

Love will come after the long companionship, this

undergrad education. THU, the dream

from there, he might be a successful

scientist, or a professor (who stands


Edited By Nan Zhong

Contributed By: Yinzi Yi Yingying Ma

(Writer)

Hui Jia

(Illustrator) (Painter)

Especially Thanks For E-Magazine

ART RECEPTION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