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
Architecture Student Association
创刊号 建筑师与建筑 :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2015 年第 1 期 中英建筑学生分享交流平台 AA 优秀毕业生采访:乔婧
探索新城市 | 居住/交通/可持续
谢菲尔德建筑系大一课题分享
Lei Yang Tianyi Chen Haocheng Yang Vineeth Thappalli Kannoth
封面故事
ASA 团队寄语 大家好,感谢大家对 ASA 的关 注。作为一个旨在分享英国优秀学生 作品和建筑设计资源的分享平台,我 们很高兴能为各位同学带来一系列 有价值的资源分享。 为了让同学能更全面的吸收国外 优秀资源,ASA 杂志将通过建筑信 息、学生分享及建筑课堂三个板块为 大家带来英国的优秀学生作品及建 筑设计资源: 建筑行业:分享建筑行业动态、优秀 建筑设计和建筑相关的报道,为读者 提供专业的建筑资源报道; 学生分享:通过学生采访、作品报 道、经验分享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学 习体验; 2015 年
总第 1 期
建筑课堂:分享高校课程、演讲和名 师采访等等,为读者提供海外教育理 念和资源
总负责人:马坤 主
编:马坤
执行主编:刘雅 网络主编:李思玄 美术主编:张莹 市场推广负责人:王昊泽 英国推广经理:
杨馨
中国推广经理:
杨超庆
办公室主任:马乙铖 官方网址:www.asashare.uk 个人微信号:asasharing 微信公众号:asashare 新浪微博:ASA 建筑分享 豆瓣主页:ASA 建筑分享 联系我们:info@asashare.uk
ASA 团队成员都以兼职的身份在 工作和学习之余为大家服务。作为一 个由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构成 的年轻团队,正是有了你们的支持和 鼓励,才能让我们有勇气在不断的挫 折和摸索中继续前行。 感谢关注 ASA 的读者。在 ASA 发展期间,我们不断收到来自读者的 问候和建议。在创立之初,有了你们 的关注,我们才不会孤单。通过你们 的建议,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更好的成长。
P24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也感谢各大网络媒体对 ASA 的 宣传推广,在我们力量微薄的时候, 能借助你们的力量将 ASA 的资源传 递给更多的读者,让更多学生受益。 ASA 团队成员的兼职身份在发 展过程中也带来了很多压力。在此感 谢所有 ASA 团队成员的辛勤努力和 无私奉献让 ASA 能在今天为大家建 立这样一个有意义的学习交流平台。 因为大家的共同理想、努力和坚定执 著才能让 ASA 由一个小小的微信公 众号发展至今。之间我们有过迷茫, 也有很多没有预想到的困难险阻。繁 忙的团队任务也给我们的工作和学 习带来很多压力和不便。但因为大家 的坚持和不离不弃,团队才能逐渐成 长。我相信在经历这一过程后,ASA 团队有信心在未来更好的为大家提 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老 师、前辈、学长、学姐,感谢你们 的所有帮助和建议才能让这个年轻 的团队顺利朝着自己的目标走下去。 ASA 将在未来继续为大家提供更优 质的资源和平台。欢迎各位读者为我 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P04
图片新闻
P06
建筑师与建筑 : 浅析建筑师斯蒂文 霍尔建筑理论和案例
P14
AA 优秀毕业生采访 : The Way to Big Mind | 乔婧
P20
谢菲尔德建筑系大一课题分享 : 用电影叙述空间
P26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 Social Interaction/Mobility/Energy
P51
谢菲尔德课程介绍及作品分享 : Live Project
P68
建筑笔记分享
谢谢! 马坤
图片新闻
IMAGE NEWS
IMAGE NEWS
图片新闻
©David von Becker
由现代主义先驱 Mies van der Rohe 设计的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在落成近半个世纪之 后,正式闭门迎来它的大规模整修。2011 年密斯建筑奖得主,英国建筑师 David Chipperfield 将负责美术馆的整修以及一个新的游客中心的设计。闭馆前的最后三个 月,Chipperfield 用 144 棵高约 8 米的树桩支撑起整个美术馆的大厅。这个名为“Sticks and Stones”的大型装置作品亦是向一代大师 Mies 的致敬。
©Mike Bruce
位于伦敦的 Gagosian 画廊宣布将正在进行的美国艺术家 Richard Serra 个展延长 至 2015 年 3 月。这次的展览包括四件大型的钢铁雕塑作品,其中 Ramble, Dead Load 和 London Cross 为 2014 年的新作。作品主题依旧围绕空间的“正与负”,“里 与外”展开。
©Iwaan Baan
继告别智利建筑师 Smiljan Radić 的杰作之后,Serpentine 画廊近日宣布 2015 年的 夏季 Pavilion 的设计者为西班牙马德里的建筑事务所 Selgas Cano。 Selgas Cano 成立于 1998 年,由 José Selgas 和 Lucía Cano 共同创建,其代表作包括为自己事务 所设计的位于马德里郊区丛林中的办公室以及位于梅里达的青年活动中心。
英国皇家建筑协会日前举办了名为 Ordinary Beauty 的 摄 影 展 览, 展 览 回 顾了 20 世纪最著名的英国摄影家之一的 Edwin Smith 一生及其作品。出生于伦 敦,家庭贫困,16 岁天赋异禀,获得奖 学金进入 AA 建筑学院学习,18 岁投身 摄影。在 AA 的教育背景使得他对光影有 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精准的把握。他也由 此告别建筑设计,走向更传奇的摄影人 生。
©Olga Krukovskaya&Leonard Schrage
由丹麦 Aarhus 建筑学院主办的国际建筑手绘大赛公布 2014 年度的最终获奖名单。 毕业于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俄罗斯学生 Olga Krukovskaya 获得一等奖,来自德国的 Leonard Schrage 和法国的 Julie Guiraud 分获二三等奖。 04
©Edward Smith 05
图片新闻
建筑师与建筑 : 浅析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建筑理论和案例 导言: 作为建筑设计的学生,大家对于斯蒂文·霍尔 一定不陌生。本期小编邀请谢菲尔德大学建 筑系在读博士生为大家简单介绍斯蒂文·霍尔 的建筑和理论发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 文末的书单推荐进行深入研究。
AA 优秀毕业生采访 : The Way to Big Mind | 乔婧
谢菲尔德建筑系大一课题分享 : 用电影叙述空间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 Social Interaction/Mobility/Energy
谢菲尔德课程介绍及作品分享 : Live Project
建筑笔记分享
06
07
建筑师与建筑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建筑师与建筑
‘从开始的概念到最后的细节,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思想与现象的统一,一个全面 的思想就是一个功能与物质元素的有机结合的因果链。而不是从形式开始,设计 构想凌驾于抽象的、经验现象的组合。建筑中经历的乐趣(光与空间序列、肌理、
1
嗅觉与声音)在于它最终都会与场所、季节和一天中某个时间不可避免的纠缠。 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一个设计的概念在现实的环境中会彻底的消失,然而知觉现 象的丰富性是可以被感知的。’ —— 斯蒂文·霍尔
霍尔认为杂交和混合的概念使用时完全
不同的,杂交更接近于系统论,不是普通 的叠加在一起。在当代多元化社会背景下, 杂交是通过内部异质的空间组织结构链接 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优于局部叠加之和 效果的统一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杂交方式: 组织结构杂交、嫁接杂交和整体杂交。
Steven Holl
图 2:北京当代 MOMA
图 1:赫尔辛基美术馆室内大厅
浅析建筑师 斯蒂文 • 霍尔
着霍尔去挖掘和重新分类美国住宅建 筑类型。后期,由于走向建筑复杂性, 和汤姆梅恩的对比,形成了东、西海 岸两种不同的对复杂性理解的氛围。
建筑理论和案例 周立涛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系在读博士
本篇论文主要简述斯蒂文·霍尔的建筑 和理论发展,主要强调霍尔对现象学的 理解,以及如何通过建筑空间营造将 现象学呈现并且如何达到身体的直接 感知。通过具体的案例 Chapel of St. Ignatius 和 Simmons Hall 的分析,较 深入了解霍尔是如何将理论反映到具体 的建筑设计方法论中去。
本篇文章将主要介绍重要的建筑、 城市和哲学理论,特别是以海德格尔 和海诺·庞蒂现象学理论对霍尔建筑 设计和理论的影响。本篇将重点介绍 现象学和空间场所营造,霍尔是如何 将理论反映到建筑设计中,将会通过 具体的建筑实例圣伊格纳修斯教堂和 MIT 学生公寓进行阐述。
关键词: 斯蒂文·霍尔、现象学、身体体验、 建筑设计方法论
霍尔主要受教育于华盛顿大学建筑 系,1971 年毕业,此后在罗马学习
08
建筑,然后在伦敦 AA school 学习硕 士课程。1976 年霍尔在纽约设立了 自己的事务所。2001 年,霍尔获得 巴黎建筑学会最高荣誉奖章,2003 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授予荣誉资 深会员称号。斯蒂文·霍尔作为当代最 重要的美国现象学建筑师,继承了美 国建筑传统中坚持建筑本体论和自主 性,始终或多或少的受到路易斯·康和 彼得·埃森曼的影响。在建筑类型学的 研究中,罗西的类型学理论一直影响
他的建筑作品遍布全球,包括赫 尔 辛 基 美 术 馆( 图 1), 北 京 当 代 MOMA(图 2),万科中心(图 3), 以及最近刚完成的格拉斯哥大学艺术 学院扩建(图 4)等等。同时在建筑 理论方面的研究也硕果累累,包括类 型学、现象学和城市设计。1980 年 的《字母城市》中介绍了美国网络城 市结构下的建筑类型,在 1983 年的 《乡村与城市住宅类型》分析了美国 传统住宅类型,发掘地方性和建筑建 构 的 关 系,1985 年 Joseph Fenton 的《杂交建筑》中,霍尔在前言部分 介绍了美国高层建筑中功能、空间和 形式的杂交现象。其现象学著作包括
图 3:深圳万科中心
1991 年的《锚固》,阐述了建筑应 该如何正真的锚固在一个场地中,主 要是从地理学中,建筑对于光、风和 地理环境等等的回应,让建筑真正和 场地交织在一起,超越了建筑的物质 性。1994 年的《知觉问题—建筑的 现象学》中,霍尔描述了从建筑的物 质环境中,如何唤起人类的知觉感受, 和环境合为一体,打破主观和客观的 二元对立。之后在 1996 年的《交织》 中,描述了如何构建建筑空间和自然 环境中的时间和空间交织在一起,具 体体现在建筑材质、颜色、空间构成, 加深人们对客观时间的感知从而唤起 主观世界对生活经验的认知。通过建 筑空间相互之间的互锁,增强空间之 间的渗透和流动。在《视差》中,通 过身体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对诗意空 间的挖掘,其中链接空间、多孔性和 十字交叉视点理论都开启了建筑学理
09
图 4:格拉斯哥大学艺术学院扩建
论的新方向。 西方哲学对于现象学的研究,是界 定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依据,强调 主观的人和客观的物存在于空间相互 交织和影响,更强调人的非理性部分 如何自我建构理性的世界,比如海德 格尔的“安居是凡人在大地上的存在 方式”“人,诗意地栖居着”。从早 期的柏格森、胡塞尔到主要以存在主 义的海德格尔的《居、住、思》和知 觉现象学的海诺·庞蒂。最早将现象学 引入纯建筑理论的是诺伯格·舒尔茨, 在《场所精神》中,从人定居于大地 之上,对于方向,路径和领域的认知, 对周边发生生活空间的感受,场所精 神被抽象的空间囊括和贮存,在这样 的基础上,作为人去感受真实的场所, 居才能被真实体现。海诺·庞蒂更加关 注身体的感受,从触、视、声、嗅、
建筑师与建筑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2
建筑师与建筑
渗透性和多孔性早在伯纳德·屈米的《事
件城市》Event Cities,屈米通过立方体 孔洞海绵体结构强调其对水的吸收性。同 理运用于建筑之中,建筑对于周边物质环 境的吸收,不仅包括光,还有声和风。
知觉中,最主要代表是彼得·卒姆托的瓦尔斯温泉,通过对光、材料、水反射和雾,当人以真实身体去触知,身体被抽象和剥落, 和物质环境融为一体。以往的学术论文都会更强调霍尔更偏向海诺·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但是通过实例,两种现象学在他方案和 建成项目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图 8:光塔内部的光反射到蓝色金属板上
图 5:教堂和水池之间的倒影
图 9:通过孔洞开窗,达到室内阳光渗透
图 6:教堂内部 6 个主要光塔的构思草图
Chapel of St. Ignatius, Settle University, Washington 1994-1997 教堂坐落在美国西雅图大学校园 内,建筑南面是一个方形的水池,通 过水的倒影镜像将建筑图像和环境交 织的另外一面进行呈现(图 5)。建 筑从一个停车场水平升起,抽象的形 式与夸大厚重的天然材料混合形成的 对比,也正是宗教建筑体验的本质。 同时由于当时受到勒·柯布西耶的拉图 雷特修道院中光柱的影响,通过将光 聚焦于建筑之内,将人的内心升华。 在这里,霍尔设计了 7 展不同的光塔 (图 6)(7 个光塔的象征意义代表 时间一周轮回),光塔都由预制板石 材构成,每一个光炮的大小、方向、 形式和玻璃颜色都不一样,通过光直 接撒向天窗,室内空间呈现的色彩极 具宗教意义,加强人视觉空间感知。 7 个光塔分别对应着:教堂前厅、洗
礼池、侧礼拜堂、歌坛、主厅、告诫 处和建筑外部的钟塔。7 个光塔由于 使用的不同,空间氛围的呈现都各具 意义。 建筑材料是 21 块在工厂已经预制 好的混凝土板,现场组装而成(图 7)。 孔洞的窗户存在于混凝土板的缝隙之 间,同时通过细小的窗户,光从外界 渗入到建筑之中。教堂前厅的主要两 个光源来源于条拱槽,光线顺着曲面 撒下。其中圆形的中厅内,光线穿过 黄色玻璃,经过蓝色放光板,照亮了 祭台上的金属叶板。通过一组色彩的 视觉效果,达到一种升华的视觉体验, 光束同时加强了宗教的气息氛围,通 过身体的感知,理性升华为一种与信 仰之间的交织。
10
图 10:0.6M 见方的突出 0.45 的骨架
这里展现出霍尔对光的独特理解, 同时通过彩色金属板的反射,和如何 通过光塔空间将光聚焦于空间之内, 由于时间的变化,光的强弱被空间呈 现,和空间融为一体。同时通过对流 动空间与自然光和反射光的交织(图 8),赋予了空间生命力。 Simmons Hall, Cambridge, USA, 2000
图 7:教堂外墙的组装干挂混凝土板
Simmons Hall 位于瓦萨大街,基 地处在运动场区的条状地段和一条老 铁路线之间,另外一面朝下剑桥港。
图 11:夜晚,光从室内往外溢出
由于为了不阻挡面向剑桥港社区的视 线。霍尔在最初的建筑设中尽量减少 建筑的体量,同时在和学生和学校管 理者的交谈中,他们都希望建筑内部 有更多的公共开放空间。通过以上的 过程,霍尔逐渐融入他自己的理论“渗 透性”(permeability)和“多孔性” (porosity)2(图 9),形成了最后 设计的总体概念。 10 层楼高的宿舍总共容纳 350 个 床位,为了实现孔洞的空间,建筑被 0.6M 乘以 0.6M 的窗户外墙完全包 裹,同时伸出 0.45M 的骨架保证了
11
一定的遮阳(图 10)。外骨架结构也 使得戏剧和大跨度的悬挑得以实现, 通过这种外承重的外骨架,得以实现 不同类型的通透空间,摆脱了以往墙 柱结构的限制,同时室内柱子和承重 墙的布置会更加灵活。伸出外骨架内 侧,部分方格用混凝土填实心,部分 是多边形铝板再配上不同色彩,局部 是铝材格栅。外部移动的人观察建筑, 建筑会有不同的色彩强弱呈现,同时 室内由于光的反射,也呈现出不同虚 拟色彩的现象学感受。夜晚,光线从 室内渗透出来,也是霍尔对发光的海 面体的另外一个图式表达(图 11)。
建筑师与建筑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Simmons Hall 作为具备复杂建 筑功能不仅仅是宿舍,而且是各种娱 乐活动综合场所的聚集,包括小型展 览、演讲、休闲、健身、咖啡、餐厅 和演出等等,同时也能看到柯布西耶 早期马赛公寓的影子,建筑已经向紧 凑的城市空间发展。霍尔的切片城市 概 念 和 城 市 中 的 城 市 (cities within cities) 概念已经逐渐雏形。高密度的 住宅、紧凑的空间结构(不仅在水平 方向,还包括垂直方向)和适当多样 异形活跃(具有强烈的 identity)的 公共空间(图 12)(多孔性的漏斗空 间加强了水平相邻空间流动性,同时 促进了垂直方向不同楼层的交流), 增强了不同人群和个体的交流频率和 加速了空间内人群的流动性。建筑已 经成为校园的催化剂,促进了不同专 业,不同信仰,不同种族之间的融合。
图 12:通高的室内公共空间
从霍尔的设计和理论中,能充分 察觉到对场地,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把 握,以及通过环境心理学去理解人的 心理对于环境的反映,通过身体的体 验,将主客观世界融为一体。虽然早 期霍尔执迷建筑自主性类型学,但是 后期他更注重如何通过建筑去反映场 地的地理因数,通过建筑建构将场地 转换为场所。通过和场地的锚固和场 地地理环境的交织,同时通过建筑材 料、建构、详图节点对场所的诠释, 真正将建筑锚固在场所之中。但是对 于霍尔建筑学的研究,他更多是从人 的主观感受和场所作为建筑设计的起 点,这也是相比较库哈斯,霍尔缺乏 一个更敏感和独特的社会学视角。通 过对现象学的深入了解,建筑突破自 身局限性寻找更多学科杂交的趋势越 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Christian Norberg-Schulz ( 1 9 8 0 ) , G e n i u s L o c i , To w a r d s a P h e n o m e n o l o g y of A rc h i te c t u re Rizzoli, New York: 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书单推荐
图 2:http://www.stevenholl.com/ media/files/Beijing/_MG_9785meda-WHOR.jpg 图 3:http://www.stevenholl.com/ media/files/370/SHA-Vanke-10-037031-WHOR.jpg 图 4:http://www.stevenholl.com/ media/files/417/Glasgow-SHA-1401-7486-WHOR.jpg
斯蒂文 • 霍尔 : 用建筑诉说
斯蒂文·霍尔的作品与思想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Christian NorbergSchulz (1980), Genius L o c i , To w a r d s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Rizzoli, New York: 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Bernard Tschumi (1994). EVENT CITIES, United States: The MIT Press. Joseph Fenton (1985). Hybrid Buildings, United States: Pamphlet Architecture Ltd.United.
Martin Heidegger (1978), Being and Time, WileyBlackwell and New Ed edition
Steven Holl (1996), Intertwining,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Steven Holl (2002), Parallax, New Yo r k : P r i n c e t o n Architectural Press.
Kenneth Frampton (2003), Steven Holl Architect, New Yo r k : P r i n c e t o n Architectural Press.
图 5:http://www.stevenholl.com/ media/files/142/142BE04PW---WPROJECT-HORIZ.jpg 图 6:http://www.stevenholl.com/ media/files/142/142BW01---WPROJECT-HORIZON.jpg 图 7:http://www.stevenholl.com/ media/files/142/142BE02PW---WPROJECT-HORIZ.jpg
Bernard Tschumi (1994). EVENT CITIES, United States: The MIT Press.
图 8:http://www.stevenholl.com/ media/files/142/142BI01PW---WPROJECT-VERTI.jpg
Joseph Fenton (1985). Hybrid Buildings, United States: Pamphlet Architecture Ltd.United.
图 9:http://www.stevenholl.com/ media/files/173/MIT_LBY1---WPROJECT-HORIZO.jpg
Martin Heidegger (1978), Being and Time, Wiley-Blackwell and New Ed edition
图 10:http://www.stevenholl.com/ media/files/173/0009_10-27-02--W-PROJECT-V.jpg
Steven Holl (1996), Intertwining,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Steven Holl (2002), Parallax,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图 11:http://www.stevenholl.com/ media/files/173/MIT_EXT---WPROJECT-HORIZON.jpg
Kenneth Frampton (2003), Steven Holl Architect,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2
图片参考: 图 1:http://www.stevenholl.com/ media/files/123/LobbyPhotoRecent---W-PROJE.jpg
建筑师与建筑
图 12:http://www.stevenholl.com/ media/files/173/173BI08AR---WPROJECT-VERTI.jpg
13
图片新闻
建筑师与建筑 : 浅析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建筑理论和案例
AA 优秀毕业生采访 : The Way to Big Mind | 乔婧 导言: 建筑设计总是会在你不断深入了解后逐渐爱上的专业。从
THE XI'AN CHINA WAY 乔 西安 TO 明堂 BIG MIND
MING-TANG
婧
本科毕业于谢菲尔 德大学建筑系并完 成 了 RIBA PART 1 课 程; 一 年 实 习 结束后在老师推荐 下 来 到 AA 就 读 建 筑设计硕士并获得 RIBA PART 2; 目 前就职于 Hawkins Brown。
生活到学习,它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刺激、挑战和惊喜。 本期小编就采访了这样一位热爱设计、对设计充满热情的 AA 建筑学院优秀毕业生,乔婧。希望读者能透过她的故 事带来不一样的建筑情结的体验。
谢菲尔德建筑系大一课题分享 : 用电影叙述空间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 Social Interaction/Mobility/Energy
谢菲尔德课程介绍及作品分享 : Live Project
建筑笔记分享
14
15
优秀毕业生采访
INTERVIEW
INTERVIEW
优秀毕业生采访
The Way to Big Mind
伦敦
AA 优秀毕业生采访 乔婧 采访 / 杨馨
“当来到伦敦后我就发现 , 这是一 个特别棒的城市 , 文化包容性和多元 性特别强。无论何时你希望主动获取 一些新的东西 , 在伦敦你是永远能够 找到你想要的。我在伦敦工作的那一 年跑了很多展览 , 讲座和沙龙 , 其中 很多都是 AA 做的 , 我发现自己特别 乐在其中 , 于是决定继续学习了 AA 的硕士课程。”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进去后发现 ,AA 就更加‘伦敦’, 她的包容性更加强——她允许并且鼓 励每一个人的独特性 , 希望每一人都 能通过课程中设置的无数挑战变得更 加强大。”
“当时的心理状态就是 , 你在谢菲 尔德学了三年的东西 , 在这完全没用。 在谢菲尔德做一个项目 , 你可能就材 料啦地貌啦入手 , 就踏踏实实地做设 计。但是在 AA, 你首先就要找到你这 个项目的 ARGUMENT( 支撑点 )。”
“如果说 AA 真正给予了我什么 , 那就是一颗 BIG MIND。AA 交于我 的是一个属于我自己的一个独立的思 考式 , 这个 MIND 会促使我不断地思 考 , 不单单是作为一个设计师 , 更是
童年 “当时那些蓝图我完全看不懂 , 但 就是喜欢”当追溯到自己为什么会想 要做一名建筑设计师的时候 , 乔婧思 考了很久。比起给出一些虚无缥缈的 答案 , 她选择从自己的童年谈起。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直到现在 画画仍然是我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习 惯。加上我爸爸是工程师 , 家里面自 然就会有一些施工图呀蓝图之类的东 西。我当时完全是看不懂的 , 但我一 直特别愿意去看这些图 , 也从心底里 喜欢这些东西。应该是当时就模模糊 糊地心中有了这个‘建筑设计’这个 概念。” “我是在大连长大的——大连在一 个城市的角度看来 , 特别‘好’, 它很 干净 , 很漂亮。我觉得生活在这样一 个地方对于我后来选择建筑设计影响 很大。比如 , 大连其实传统建筑比较少 , 也就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现代建 筑更为感兴趣。”
“存在的形式可以很多样 , 但是建 筑存在的原因却是 SPECIFIC 的” “很多人说 , 进了 AA 就是要被洗 脑的。可以说 , 我的确是被洗脑了 , 而且这个洗脑的过程很痛苦。”说到 这里 , 乔婧苦笑了一下。
“但也就是这个 ARGUMENT, 成 为 了 AA 不 同 于 任 何 一 所 大 学 的 独 特 之 处。 比 起 具 体 的 材 料 选 择 , 模 型 制 作 ,AA 首 先 就 向 你 质 问 , 关 于 你要做的建筑 ,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 这个支撑 点 就 是 你 这 样 一 个 建 筑 存 在的意义 , 而你的建筑 , 正是在做 了 大 量 RESEARCH 后 给 出 的 一 个 SOLUTION, 你的建筑其实只是这样 一 个 ARGUMENT 的 投 射。 在 这 样 一个背景下 , 建筑具体的形式和结构 就不是首要的问题了 , 真正核心的是 , 在做一份设计时 , 你必须要 回答自己 : 你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 通 过这个设计你要达到什么目的 , 你要 怎样达到这个目的。”“这就是 AA 教会我的思考方式 , 也是我毕业至今 一直受益良多的思维方式。”
“就是这个 ARGUMENT, 我起码 花了半年的时间去理解 , 这到底是一 个怎样的概念。”
谢菲 尔德 在国内读完高一 , 乔婧就来到了 英 国 准 备 A-LEVEL。“ 我 记 得 当 时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与校长见面 , 他见 面就问 , 你将要要学什么 ? 我一点没 犹豫 , 就说我要读建筑设计 , 他说行 呀 , 那你就学英语高数物理就好 , 唰 唰唰给画好了。 我还想呢 , 就这样 ? 但确实就这样 , 顺顺利利地 , 高中毕 业就去了谢菲尔德读了建筑本科 , 伦 敦工作一年后我又去了 AA 读了建筑 DIPLOMA, 现 在 在 伦 敦 HAWKINS BROWN 做建筑设计。时间过得太快 , 我一直埋头注于当下的事情 , 不过这 样回头一看 , 我的确是在做着自己从 小就希望去做的事情 , 挺幸运的。” “这三年 , 我就是老老实实地一幅图 一幅图的画 , 一本书一本书地读 , 这 才有了之后很多别的机会。”在谢菲 尔德大学的三年带给乔婧的 , 是作为 建筑设计师所需要的 , 扎扎实实的一 些东西。
16
“有些时候我回想起在本科的时候 我都觉得害怕 , 怎么能那么忙呢 ? 我 每天真的就是上课 , 下课 , 画图 , 再有 别的。我记得刚上本科的时候连电脑 绘图都还用得很少 , 就拿着笔在本子 上画。别人叫我出去玩我真没办法去 , 我画不完图 , 没法儿去。” “但是回头看看 , 我真的获得了很 多很多。外界对于谢菲尔德大学的一 些诟病说实话是存在的 , 比如地方性 比较强 , 过于偏重技能训练。但是 , 正是在这个小镇的三年中我读了很多 书 , 我画了很多。图 , 我认识了一些 在建筑思想方面给我很大启发的老师 , 我真正地成长为一个建筑设计师。而 也正是在谢菲尔德大学的学习 , 给了 我之后能够站在别的平台的机会。” “很小很小的几栋楼 , 无限大的能 量和无限大的平台”从谢菲尔德大学 毕业后 , 乔婧在老师推荐下来到了伦 敦工作。一年后 , 她决定进入 AA 就 读建筑 DIPLOMA。
建议 “专注于当下 , 学好你目前该学的东 西 , 踏踏实实的。”当被问到给学弟 学妹们的建议时 , 乔婧给出了这样一 个似乎有些朴素的答案。 “其实这件事很重要 , 在每个阶段你 都要专注得把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情给 做好。不要放太多心思在以后你想要 获得什么东西上 , 这样你会把你目前 需要做的事情忽视掉。”
“还有就是一定得多读书 , 读书简直 太重要了 , 而且当你毕业后你会发现 自己一个人专注的读书是件很幸福的 事情。比如 , 如果你是一个刚进校的 建筑设计新生 , 我个人就认为该做的 就是在课堂之外 , 大量阅读建筑史相 关书籍。好好学习建筑史对一个设计 师来非常重要 , 如果说各种 SKILL( 实 际的操作技能 ) 能够让你很好地去表 现一个设计 , 那么 , 通过学习建筑史 ,
17
你能够真正意义知道如何在不同的背 景下去最大程度地去使用这些技能 , 这些并不单单能从课堂中学到 , 而就 是要自己主动地通过阅读来学习 , 来 理解的。”
优秀毕业生采访
INTERVIEW
INTERVIEW
优秀毕业生采访
AA Diploma 毕业设计作品 乔婧 西安明堂
“我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宗教空间,也是 我五年课程里面唯一一次做中国项目。AA 会努力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文化背景做出不 一样的设计。他们希望学生能发挥自己的 特长,作出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我们的导 师就希望我去做中国的宗教建筑,通过宗 教建筑追溯历史,追溯城市的发展。英国 针对国内的相关资料也不多,所以我用了 很多不同的方式去找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相 关工匠技术。最后的设计可以称作是一个 明堂。”
明堂在周朝便已经存在,是中国最早被建出来的建筑原形。明堂经过长久的演变 最后变成一个带有祭祀,举行皇家典礼功能的宗教建筑。明堂最后演变为一个政治性 的宗教性的历史性的活动空间,所有这一切事情都是在这个地点发生的。所以明堂对 于中国建筑历史来说是一个纪念碑,承载了中国建筑历史的很多历史宗教元素。我的 设计就是将这些元素映射到我的项目中。由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尤其是政治方面, 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于宗教的抵压造成了明堂发展的一个断裂。最后这种集会型的 带有宗教色彩的建筑空间被打散并重新定义到临时性的散落空间,像临时的庙会以及 各种散落的民间活动场所。这种空间的媒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同节日在服饰,活 动内容等各个方面都颇有历史人文价值。然而目前我们对这种节日文化没有一个固定 的保留空间,所以我希望能通过明堂这种传统建筑空间来吸纳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 遗产,变成人们生活文化传播的一部分。
明堂平面图
明堂轴测图
明堂设计有四个规划,中间是带有祭 坛的广阔的仪式空间、13 个针对不同 节日特色的寺庙、私人的宗教空间、 被绿色包围的祭拜空间
明堂同时结合了儒家传统, 项目利 用了南面一个沿着中心轴线坐落的祭 坛。
最后我的毕业设计就是这个带有传统性的明堂。但除了继承明堂曾经的一些重点 元素,我用了一种全新的形式,比如说在材料方面使用了 plywood,也研究了很多古 代的斗拱形式,找到最原始的斗拱精髓并用新的材料和技术来诠释,建立了自己的一 个新的结构系统,最后就产生了一个当代的明堂,但是在材料方面,结构方面和人们 的生活使用方面都有传统明堂精神却提供了完全当代的一个城市空间。项目地址在西 安,在不同的季节下和不同的活动功能中和城市结合构造了一个大的城市花园景象。
透视效果图 设计意图建立一个当代的宗教空间,同时利用建立于公元 590 年的祭坛遗址。
柱子后的仪式展示
西安城市肌理
暴露的柱网可对公众揭示内部的民间 表演
西安作为古老的都城,透过道路系统、 现存的古庙及城市轴线体现了宗教的 变迁。
剖面图 为了凸显明堂在城市的典型性,设计通过水平的低矮布局和城市的垂直空间产生对比。
18
19
优秀毕业生采访
INTERVIEW
征
稿
ASA 现邀请所有在英留学的建筑设计专业 学神们加入我们的队伍,分享你们在英国的学 习经历和优秀作品。也欢迎大家推荐身边的同 带有宗教性的植物布局
常绿植物树林
学加入我们,ASA 将收集有价值的经验分享
进入每个寺庙的路线需要穿过一个由 季节性变化的树林及带有宗教性质植 物组成的景观空间。
常绿树林提供了未被明确定义的入口空 间,进入明堂的入口散布在各个方向。
沾染更多的学神气息! 常绿树林提供了未被明确定义的入口空 间,进入明堂的入口散布在各个方向。常 投稿内容: 绿树林提供了未被明确定义的入口空间, 任何形式的学习经历分享:杂记、学习笔 进入明堂的入口散布在各个方向。常绿树 记、感悟等等 林提供了未被明确定义的入口空间,进入 设计作品:ASA 杂志的作品分享更注重方案 明堂的入口散布在各个方向。常绿树林提 的整体性。投稿作品可以包含整个设计的前期 供了未被明确定义的入口空间,进入明堂 调研、 概念草图、设计发展过程和最终效果图。 的入口散布在各个方向。常绿树林提供了
常绿植物树林 和设计作品,让更多的建筑设计专业学生能够
希望学神投稿时能尽量多的提供内容,ASA 未被明确定义的入口空间,进入明堂的入 口散布在各个方向。常绿树林提供了未被 的小编会进行后期整理,让读者能更全面深入 明确定义的入口空间,进入明堂的入口散 的了解作品背后的理念。 布在各个方向。 征用的分享将出现在 ASA 的网站、新浪 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优秀的作品将 有可能纳入 ASA 杂志并获得一定稿酬。 投稿及相关资讯请联系我们:
yliu95@asashare.uk
横向的公共空间
私人的祭拜堂
明堂提供了一个带有宗教特色及公共 性的当代城市空间。
如今,中国传统宗教更多的在民间传统节 日以及对祖先的祭拜中体现。
完
20
21
图片新闻
建筑师与建筑 : 浅析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建筑理论和案例
AA 优秀毕业生采访 : The Way to Big Mind | 乔婧
谢菲尔德建筑系大一课题分享 : 用电影叙述空间 导言: 英国本科的建筑教育旨在通过建筑改变学生看待世界的角 度和方式。 大一的课程则更着重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敏感度, 对事物的洞察,甚至有时候让外界觉得它们天马行空却“无 关建筑”。今天让我们通过谢菲尔德大学大一学生 吴宇 盺 和他的设计课作业《Storytellers》一探究竟。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 Social Interaction/Mobility/Energy
谢菲尔德课程介绍及作品分享 : Live Project
建筑笔记分享
22
23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系大一课题:
用电影叙述空间 学生作品分享 摘要 : 共鸣散布于我们在世存在的各个方面,而回响召唤我们深 入我们自己的生存。在共鸣中,我们听见诗;在回想中,我们 言说诗,诗成了我们自己的。 —— Gaston Bachelard 《空间的诗学》
英国本科的建筑教育旨在通过建筑改变学 生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大一的课程则更为 着重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敏感,对事物的洞察, 甚至有时候让外界觉得它们天马行空,却“无 关建筑”。今天让我们通过谢菲尔德大学大一 学生 吴宇盺 和他的设计课作业《Storytellers》 一探究竟。 A Sense of Space 是谢大大一的第三个 project 的主题。基于前一个 project 中对于 场地的理性调查和测绘基础,对同一空间进 行感性理解。学生被要求参加自己感兴趣的 workshop(专题课程),包括抽象模型,电 影制作,摄影技法,诗歌写作等,将自己习得 的技能应用在自己的个人作品中,以求作品呈 现的媒介多样性。 《Storytellers》基于的空间是一个破败的 艺术工作室的厨房和一个小餐厅,没有自然采 光,灯光昏暗,氛围压抑。在调研中发现,这 是一个没有人愿意在这就餐的餐厅和厨房,这 一点,给空间增添了戏剧性的元素。 创作者在这个作品中力求表现空间 “Narrative”,在《Storytellers》里塑造了 四个人物,来讲述这个空间的故事。一个同样
#1 Director 导演
媒介:铅笔,水彩
导演通过故事版来讲述故事。导演在脚本中着重突出了空间里的每一个开口。 其中包含了通常意义上的开口,电梯狭窄的窗户,微波炉的窗户,连接厨房和餐 厅的窗户;也有抽象意义的开口,水池下水道的开口,碗口,甚至演员的口腔。 一个开口,意味着两个空间。空间通过开口进行光,热,气体的交换,以达到一 种微妙的平衡。
的故事,因为转述者身份和视角的不同,而产 生了微妙的差异,而这种基于个人体验的差异, 恰好是创作者理解中的空间的“诗意”。 24
25
#2 Actress 演员
媒介:1 分 54 秒 黑白电影
演员通过触摸与空间发生关联,并通过肢体语言将空间感受反馈给观众。 观看链接: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DI2OTEwOTI4/v.swf
26
#3 Fly 苍蝇
媒介: 布面丙烯
苍蝇的活动给予了空间在另一个(不同于人的)尺度上的解读。同时,苍蝇 在空间中的活动路径,更为原始和野蛮,食物的气味所唤醒的饥饿感是运动路径 的唯一驱使。人类的自控力则可以抑制这种欲望。
27
ASA
interview 吴宇盺 对 话
Q
创作者眼中的空间的诗意是什么?
A
对我而言,空间的诗意关乎感受。就 不同个体而言,对于空间的是不同的, 这种差异可能源于记忆,家庭,不同 的文化背景,甚至更简单一点,不同 的尺度,1 米 5 的身高和 1 米 9 的身 高对同一空间一定是不同的感受。这 种尺度上体验的差异在“演员”和“苍 蝇”的对比中被放大了。
Q
为什么要选择电影作为作品的表现媒 介?
A
首先是因为自己参加了电影制作的 workshop, 其 次 是 因 为 自 己 对 以 Tschumi 为代表的建筑与电影的理论 十分感兴趣。唯一的遗憾是自己的场 地还是略为单调,没有《曼哈顿手稿》 中场景的复杂多变,姑且当做一次对 大师的生硬模仿,贻笑大方。
Q
四个故事叙述者的选取有什么特别之 处吗?
A
四个叙述者看起来没有什么关联,其 实包含了很多有趣的关系。导演和演 员,是任务的下达者和执行者。演员 和苍蝇,在空间中做了同样的事,觅 食然后离开,然而他们在尺度大小和 行为约束力的差异,导致了运动路径 的不同。
Q
来英国学习建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
来英国之前,自己理解中的“建筑” 是小写的“建筑”,来英国之后才开 始真正接触到大写的“建筑”。这种 改变不仅来自于学校的教育,更多的 是来自英国的建筑环境。随着看待建 筑和世界方式的改变,对“建筑师” 的定义也有了改变。我想这是我最大 的收获。
完
#4 Building 建筑物
媒介: Transcript
以 Tschumi 的理论为基础,将 story 解构成 event, space 和 movement 三部分。在表达上,效仿 Tschumi 在 The Manhattan Transcripts 中 MT2 ( 又 名 为 ‘The Street’)的制图语法。当 " 空间 " 从 " 故事 " 中被分离出来, 空间可以为自己”说话“,不再需要其他转述者,走向一种“更 纯粹”的建筑叙事。(照片表示“事件”,绘图表示“空间”, 箭头表示“路径”,对 Tschumi 解构语言的致敬) 微信公众号:asashare
28
29
图片新闻
建筑师与建筑 : 浅析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建筑理论和案例
AA 优秀毕业生采访 : The Way to Big Mind | 乔婧
谢菲尔德建筑系大一课题分享 : 用电影叙述空间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 Social Interaction/Mobility/Energy 导言: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建筑总是伴随着新的居住方式 改变着。本篇作品分享来自 2014 年 AA 建筑学院研究生 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透过对现代主义居住形态的批判,结 合计算机模拟技术向读者展示了以交通及可持续为核心的 未来居住模式设计。
谢菲尔德课程介绍及作品分享 : Live Project
建筑笔记分享
30
31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探索新城市
探索新城市
Academic work: Thesis & project
探索新城市 | 居住/交通/可持续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Let`s rethink urban housing typology in terms of architectural circulation as building
Tutor : Rob Stuart-Smith Assistant : Tyson Hosmer
Lei Yang Haocheng Yang Tianyi Chen Vineeth Thappalli Kannoth
科技+生活,高密度居住形态的再思考 时代背景:行为效应 近期无线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正引领社会向从未有过的深层 网络关系迈进。人,机器和媒体之间错综交叉的关系持续挑战着当下已有 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 “行为效应”借助建筑学层面上的产物,如物质, 能量和信息,以及作为人,机器,互联网之间的连接介质,去探索“自治” 和“自我组织”的概念。C.I.Agent Group 的致力于“自我组织”的原理 之探索, 通过编程设计和材料组织,逐步建立和发展一套动态,多功能, 交互型的设计提案,去使建筑能主动地参与动态变化的社会,文化关系中 去。 居住之再思考 : 科技 + 生活方式 Bertrand Goldberg 的 Marina City 和 Alison & Peter Smith 的 Future House 都涉及到了当时的科技对于住宅的影响。这些设计立即得 以建成并且短期内映射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的需求。很奇怪 的是这些 60 年前的设计在我们生活的当下世界依然被视为极具颠覆性。 上个世纪 50 年代初现一种社会需求:从未有过的巨大体量的住宅和私家 车,为了满足人们个体和家庭单元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的诉求。
32
33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探索新城市
探索新城市
介于之后互联网和其他流行交流技术 的兴起,我们的社会已经悄然经历了 60 多 年 的 巨 大 转 换。 术 语:“internet of things”,描述了在我们居住的不久的将 来,比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物体之 间的交流,将会出现更多的物体与物体之 间的交流。除了这种交流方式的转变,近 期在社交媒介上的发展,允许人们在不同 社交媒介上即时互动,也是一种对不同集 群智能形式的支持。
研究课题:再思考高密度城市下住宅形态学。移除现有住宅中的交通系统:电梯 核心筒和廊道,进而采用新的交通体系:外置的离散型的电梯系统。结果是一种复杂 的拓扑形态产生:网络化的混合使用的三维建筑形态。 由于采用无线传能技术和无线虚拟交流技术,新电梯系统能够自发性地根据用户 的需求进行交流。对于临时性的活动需求,新电梯系统可以组建临时的空间。同时, 新电梯系统可以采集太阳能,并通过分布式(distributed network)无线传能(wireless energy)方式,满足住户日常的能源需求。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案例分析 批判:Le Corbusier 的 Unite d`Habitation Marseilles 是对“花园 城市”这一概念的一个实验项目(高 密度住宅)。处处能享受到阳光和新 鲜空气的想法看起来很美。但是, Corbusier 在这个项目中设计的“街 道”,或者叫大堂过道,仅仅是叫走 道罢了。他们被拜访者描述为阴暗, 甚至有的时候恐怖。这个内部设计的 街道给人精神上的压迫感,没有窗户。 它虽然很宽,但是却没有任何元素可 以让它可以被称为街道。这也是这个 项目的一个弱点,忽略了把阳光引入 到交通空间(“街道”)的重要性。 公共空间只位于地面层:商店,俱乐 部,旅馆,游泳池,社交空间在最初 设计的时候是可以不进入建筑就可以 进去的,但很不幸的时候到了最后的 阶段这些公共设施和建筑更加一体 化,导致了这些公共空间变得让大众 难以接近了。而交通空间的消极使这 些公共空间能被居民使用的概率也大 大降低。
再之,这种建筑表皮临时性的透明度改变和新电梯系统的分布和运动,带来了和 建筑日常周期息息相关的设计效应。
Unite d`Habitation circulation lifted 'hallway'
roof garden hallway
Architect Le Corbusier
City / Location Marseille, France
Units / Floors units: 366 floors: 12F
Circulation main circulation: vertical lift & stairs escape stairs
public programmes
34
35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探索新城市
探索新城市
设计概念
案例分析 批判:从建筑学上讲,Robin Hood Garden 的“街道”为设 计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切入点,是 Smithson 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建 筑体量更趋于横向,从而使得城市“人 行道”的概念得以实现。和 Marina City 不同的是,RHG 的多层社交节 点是通过“街道”实现的。所有的 居住单元都是通过每层的“街道”进 行连接的,竖向的连接坐落在体量的 末端。这种社交层次被住户的“半私 密”空间所划分,既被抬高的街道。 对于 Smithson 来讲,“街道”的视 野和人行道的体验方式是对当时社会 结构,景观的一种理解。Smithson 设计的 RHG 是一种 social housing 的原型,其原本目的是为在一个工作 地点的人们居住而服务的,也就是 说,住户大都熟悉彼此,这种“街 道”无疑为居民提供了社交和平时交 流的生活空间。然而,当今社会这种 大型的集体住宅方式显然不能满足人 们的需求了。由于现在交通方式越加 发达,城市的流动性更大,能长期居 住在一所住宅中并相互熟悉的概率越 来越低,这种高密度的住宅原型使得 这种“街道”空间越来越不安全,最 终导致这种空间的“死亡”。而且, 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趋近于灵 活和多样化,社交方式多以 public programs 为中心,RHG 本身并没 有多样的 public prgrams,导致 了这种住宅基本很少能发生 social interaction 的可能。
URBAN HOUSING
Unite d`habitation 和 Robin Hood Garden 作为住宅项目旨在 将人行道和社交的概念带进居住概 念中。但是他们在当今时代没能很 好的达到应有的效果,因为这种空 间基本没有任何与之互动的 public programs。而且,竖向的先有交通 方式对这种空间之间的交流其实是一 种割裂的作用,层于层之间。因此, 我们注意到公共和私有空间的界限并 不是很有效率的。懈怠和问题的空间 产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先有交通方式 所致。
Robin Hood Garden circulation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building typology possibility of the removal of building core and corridor in building scale
由于居住的原型可以被打破, 居住的原型其实就是去探索一种更有 效率的连接方式,使得新的住宅交通 系统能够更高速的为住户提供到达 public programs 的可能。为了寻找 这种更有效率的连接方式,我们探索 了自然界的白蚁,运用算法设计的方 法(scripting methodology)去寻 找建立这种 network 的逻辑。
the possibility of architectural circulation as building
lifted 'street'
new circulation city main road
apartment distribution follow walkable access corridor
apartment distribution follow lift accessable vertical core
new circulation prototype
ground floor building ground floor car parking
tradition circulation efficient building typology
Architect Alison & Peter Smithson
tradition circulation unefficient building typology
traditional circulation ground circulation
City / Location London, UK
Units / Floors units: 214 floors: 8F / 11F (under floor)
Circulation main circulation: vertical lift & stairs
street in the air
escape stairs access to inner courtyard
36
the current urban building as block, circulation combined with ground network, which cut building into pieces
37
the current circulation system makes the urban housing inefficient and impossible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探索新城市
探索新城市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我们最先探索的是自然界中的白 蚁的“集群智能效应”(collective intelligence)。白蚁之间在外出觅食 时,会散发出两种不同的信息素。当 发觉到食物的时候,白蚁会释放出一 种信息素 A,在周边的白蚁会跟随这 种信息素从而找到食物。同时,当不 同的白蚁跟随这种食物轨迹的时候, 也会释放并加强这种信息素。随着时 间递增,这条路径会大大强化并影响 更多的蚁群,从而得到“优化路径” (the optimized path)。 我们同时也探索的 Frei Otto 的最 优化 network。但是与 stigmergy 不 同的是,这种网络的优化是通过材料 之间的张力得以实现的。我们在探索 的是一种全新的带有智能的交通方式, 涉及到 object 之间的交流寻找最佳路 径,决策。比较之间,stigmergy 对 于我们的研究方向更加适合。
38
该设计旨在模拟白蚁的集群智能效应建立以电梯运输为交 通核心的新居住方式。建筑的表皮也是电梯的交通场所。因此, 高密度居住群造成的交通需要更多的建筑表皮承载交通。图中 不同高度代表信息素的分布(交通密度)。
39
探索新城市
设计细节—交通模式 设计中的电梯技术 考虑到全新的交通系统的灵活 性,我们采用全新的无线传能技术, 使得电梯在移动的过程中脱离了线的 束缚,使得移动性达到最高。无线传 输的方式我们选用的是高频电流自感 应原理。这种传能方式好处是更高效, 同时对人体的基本不造成伤害。
40
41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探索新城市
探索新城市
新电梯系统研究 三维空间运动研究。与传统电梯 不同的是,新电梯在不规则建筑表皮 上运行的时候会产生空间角度。所以, 新的交通体系能否运行,最大的问题 是如何在实现三维运动的同时,乘客 能始终保持竖直向平衡。我们考虑如 何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思考,以最 简单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经过系 统研究,我们采用了双层球体的结构。 即,外层的球体与驱动系统,结构相 连,由于球体的特性,使得新电梯在 运行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顺应不同 曲度的表面。内层我们利用重力本身 的特性,使得乘客本身就能提供竖向 平衡的重力,不需要过于繁复的机械 系统。
connection
box advantage
balance
sphere advantage
balance
42
43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探索新城市
探索新城市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interior sliding facade partition
access to interior & ground
sliding facade partition
interior
LIFT DECOMPOSITION
main frame
3D rotation carriage
solar panel
access to interior
driving wheel
access to ground interior ground floor
44
45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探索新城市
探索新城市
3D node system application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traffic amount control: 1 free
traffic status crowd
normal
avoid crowd path
ideal path
no path because of traffic control to avoid crowd
start node
destination
复杂交通下的路径优化 算法应用电梯系统,同一时段交通量控制路径变化。 我们考虑到在实际交通情况中是很少出现最短路径的。原因就是交通状况处于一种 动态的变化当中。所以,我们的研究更接近实际的状态,如何在复杂的交通状况中, 找寻相对优化的路径。右边的模拟基于在交通相对拥堵,新电梯如何搜寻相对优化路 径的算法。当一路段比较拥堵,在途中呈现红色状态,出发点会根据此类状况进行调整, 找到第二条优化路径。虽然按照距离开算并不是最短,但是电梯可以保持更快速的移 动速度,最后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更短。总而言之,这套算法的引入是为了达到彻底没 有交通拥堵的目标。基于未来更为智能和快速的 objects 之间的交流,达到更效率化 的交通方式。
46
47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探索新城市
探索新城市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新居住方式的电梯入口 opening scenarios
lift trajectory
1
2
3
1
all closed
2
one, two open, three closed
1 1
2
2
2
3
3
one open, two, three closed
1
3
one, three open, two closed
3
1
one, three closed two open
2
3
all open
facade prototyping with lifts
- wireless energy emitters-
48
- main apartment -
- sliding shafts -
49
- steel mesh -
- lift -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探索新城市
探索新城市
真实模型 由于电梯是运用磁力提供吸附在 建筑表皮的力的。这就为我们设计带 来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建筑全部由 铁皮包围,那么居住的广阔视野就被 彻底破坏了,并且室内的得不到充分 的采光会使居住的质量大大降低。因 此,我们设计的选择性的开放式的建 筑表皮,为客服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 解决思路。当平时没有电梯经过时, 建筑的表皮是打开的。当电梯将要通 过 时, 建 筑 表 皮 会 短 暂 的 关 闭。 并 且由于我们采用透孔金属板的材料选 取,透光率达到 50% 以上,即时电 梯关闭的短暂时间,也能保证室内有 一定量的采光。当闲置时间,电梯大 部分会停留在建筑的顶部,收集太阳 能,保证建筑表皮有最大的开放度。 建筑的表皮会随着电梯的运行变化, 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也把建筑和 人类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拉进了一 步,建筑的表皮就是人们的生活空间 的展现。
可再生能源
D
00
17
52
17
50
17
12
17
162
9
0 130
200 AD
2051
500 A
2000 BC
据“Shell company”的资料,到 2050 年,将有 21.8% 的能源构成是可再生能 源。思考可再生能源对于居住的影响,将是未来住宅的一个重要主题。具体到我们的 设计中,由于我们采用了无线传能的方式,结合可再生能源带来了极大的居住可能性。 居住的内部不在需要过多的功能空间划分,由于解放了物理电线的制约,室内的变化 和充足成为了可能。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墙可以做的极为轻薄,便于人们根据自己的 需求重组。家具的设计更一体化,减少了重组过程中带来的阻碍。最终,居住成为了 一种更开放的空间,居住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和顺应半开放活动的需要,比如家庭派对, 朋友派对。与此同时,居住的可变性使得居住的建成面积得以降低。也即同样的功能 需求,我们的设计带来了更小的建成面积,在同样空间内能容纳更多的住宅,更高的 密度,满足城市人口日益扩张对于住宅密度的要求。
78
17
89
17
More than 25 per cent of energy is generated from non-fossil sources
0
180
4
180
1812
Renewable 21.8% Exajoules 800 600 400 200
1826 1837
Crude oil 19.5%
0
Biomass 7.1%
Coal 25.9%
2051
1882
Natural gas 19.5%
2050 2049
1860
1879
Nuclear 6.2%
1882
188
0 204
3
188
8
203
8
19
35
20
20
1973
1973
1986
1991
4
199
4
04
06 20
45
20
20
41
19
0 195
1959
195
1969
1960
51
38
12
19
20
32
19
20
08
19
30
20
50
02
19
30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探索新城市
探索新城市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Decentralised wireless source layout:
设计细节—无线生活 首先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无线技 术的发展从信息交换开始步入能源交 换时代。家具布置将摆脱电源线的阻 碍,新的生活方式使得电视、厨房、 冰箱等需要电源线进行能源供应的家 具电器更加灵活,人们的居住生活将 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service panel
service panel
wireless source
ceiling
Conventional electricity layout with cables:
floor
sliding furniture
service panel mobile home appliances
receptacles Wireless energy visulisation on floor: ceiling
地面的图案显示了能源的使用状 态。能量的变化会通过 LED 传达给使 用者并进行家具、电子设备的移动。
bed floor
fixed furniture
当一个设备充电完成后,LED 灯 会通过改变色彩发出信号,人们将不 再需要检查设备上的电池状态。同时, 地板的显示也带有一种未来主义色彩 的新美学。
kitchen bench sofa & couch
fixed home appliances
52
53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探索新城市
探索新城市
效果图
54
55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图片新闻
建筑师与建筑 : 浅析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建筑理论和案例
AA 优秀毕业生采访 : The Way to Big Mind | 乔婧
谢菲尔德建筑系大一课题分享 : 用电影叙述空间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 Social Interaction/Mobility/Energy
谢菲尔德课程介绍及作品分享 : Live Project 导言: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系的研究生课题基于其 Live Project 的 理念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课题提倡学生从实践出发,通过 参与真实的项目对设计有更全面的认识。本期为大家带来 2014 年研究生阶段的第一个设计课题:Otley 旧城改造。 透过项目的过程让读者体会设计师与客户、导师及团队之 间的沟通过程。
建筑笔记分享
56
57
死项目?
活项目?
LIVE PROJECT
“活项目”是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阶段课程的第一个设计,是“live project”的直译。作为有真实客户的实际项目,它的项目内容涵盖了构筑物的设计建 构、整个城市片区的更新规划以及软性的社区微介入等等方面,项目选址以本地为主, 并以英国城市谢菲尔德为中心辐射,设计时间六周。设计团队人数为 10-14 人,由谢 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学生组成,是 PART2(Y5/Y6)、MAAD、MACR、PGT 不同专 业学生的混编。设计过程由学生主导,老师监督。本文将以笔者参与的一个“活项目” 为例,浅析这一教学计划所体现的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的教学理念。 “活项目”对应的便是“死项目”,我斗胆把本科在中国所做的大部分课程设计与 某些实际项目划为“死项目”一类,活与死代表的并不是绝对的褒贬,而是一名准建 筑师参与其中的切身感受,活而不羁,死而不僵。
58
“ 活项目 一个 寇宗捷
的设计体悟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 PART2(Y5)
”
59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身份
组织
寇宗捷
寇宗捷
工作
成果
评估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结语 图 1.1 客户提供任务书
“活”项目: 互换性 多向交流 “死”项目: 稳定性 单向输入 这些有着实际客户 的项目是如何成为 一所大学教学项目 的一部分的呢?就 项目 客户 我所在的项目而言 是由学院老师主持 的事务所介绍而来,为什么不由事务 所自己来完成?在这里就要介绍一下 我 们 的 客 户,ODD Campaign, 是 利兹边围小城奥特莱(OTLAY)的一 个社区组织,他们反对利兹议会对于 奥特莱作为利兹附属小城的城市规划 与定位,企图用一个比利兹议会更具 说服力的规划方案来提升小城居民的 期望与认识,从而避免这一边陲小镇 的衰落。由于是一个社区组织,他们 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高额的设计费 用,同时,这样的设计项目具有较高 的研究性,与开发商的目的不同,在 无法真正盈利的前提下,我们所做的 更像是一种反抗,用设计来反抗。这 样的项目背景对于学校教学来说是极 合适的,反抗与挑战,正是准建筑师 们必备的思辨能力。
有趣的是,我在国内的学习中客 户的这个概念很弱,设计开始于任务 书,并不是与客户的直接交流,我们 思考的更多是如何将设计做好,如何 为使用者设计, 而在活项目中,你将 全程与客户交流,理解客户的最终诉 求, 安排每一次场地调研, 每一次 小型大型汇报。并要做好财务报表, 与客户争取预算等等。为了节省预算, 我们每周去 Otley 的人不超过四个, 并保证有一个人是上周去过的,以确 保与客户交流的连续与有效性。 我们 将客户加到我们的网盘中,以获取最 新的信息并不断加入新的资料。一起 进行的场地调研中, 客户会请来第 三方给我们讲解,共同理解场地。客 户还为我们联系了一次在当地中学的 workshop, 将我们的初期设计带入 学校以获取不同年龄层面的反馈。客 户在项目中的地位不再只是雇佣建筑 师的甲方与项目投资方,而是一起完 成完善目标的合作伙伴。
60
我们的项目导师便 是将这个项目介绍 到学校的建筑师, 她的身份更像是一 客户 导师 个中介与监督,也 是客户的一部分。 导师每周都会与我们小组进行工作进 度的会议讨论,与国内的指导不同, 她不会告诉你如何设计也不会对你的 设计结果做过多的要求,她所做的是 不断提出质疑,质疑你的工作方式、 团队组织方式、设计思维方式,进一 步刺激你的思维。在我们相互交流的 过程中,她不是绝对权威,只是一名 专业顾问,每周两个小时的顾问时间 对于一周的工作的控制力也不能说很 强,相对松散的领导模式也为设计过 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灵活性。
学生完全主导。在 极短时间内组成一 支国际化团队,许 导师 学生 多人来到新的国家 不到一个月便要在 这边工作,如何运 转这样的团队便显得十分重要。在没 有导师的情况下完全可能陷入无领导 的僵局,好在我们的项目是由学校各 个硕士专业混编而成,Y6 的学生作为 有经验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 像是导师,将去年的经验倾囊相授, 同时他们大部分是英国本土学生,对 这边的工作方式十分熟悉,我们在合 作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 整个学习过程中,导师与学生的身份 都在不停转换。
61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寇宗捷
寇宗捷
图 2.2 圆桌会议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图 2.1 项目相关人
图 2.1 项目相关人
身份
组织
工作
成果
评估
结语
“活”项目: 相对领导 松散 “死”项目: 绝对领导 严谨 运营一个这样的 团队就像是运营 一间工作室,我 们有客户联系员、 分工 合作 预算管理员、安 全保险员,各司 其职,管理团队的各个方面。自我介 绍阶段,我们汇报了各自的作品集, 从作品集中找到各自的长处并对每个 人的能力有个基本认识。在每个设计 阶段,针对每个任务我们会分成各个 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不同的专业的学 生组成,保证每个成员在最大程度上 的融入。我们会对每一次小组会议进 行记录,并由我们十个人轮流担任记 录员的职责,上一次的记录员会承担 下一次会议的主持人身份,相当于轮 流领导,没有一个人掌控全部的过程, 这对我而言是全新的体验,我们在团 队合作的时候真正讨论的时间太少,
对于整个团队与工作计划的组织也不 够严密。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最后汇报 的前两天,我是汇报团队的一员,我 们小组的一名 Y6 学生将这两个天每 个小时的工作内容都列了出来,并且 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自我组织性奇 高。在最后工作最紧的几天我们每天 都会有 4 点钟评图,每位组员将自己 今天一天的成果向其他组员展示,并 由其他组员提出意见。
小组合作的空间 也十分重要,在 每个设计阶段开 始前我们都会进 合作 空间 行一次“圆桌会 议”:我们十人 围 站 在 一 张 大 圆 桌 前, 桌 上 摆 一 张
62
A1 的白纸,边讨论便将我们的想法 都丢到白纸上,这对于讨论来说效率 极高,因为要放在纸上,我们的想法 必定是经过一定的考虑,同时白纸又 记录了我们的想法。在小组会议后我 们将讨论的成果贴到一面墙上,久而 久之,我们就有了一面属于自己的墙, 上面贴满了关于项目的各种信息,不 断提醒着我们的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图 2.4 项目时间轴 Credit to Lillian Ingleby
由此观之,国内的设计课更像是在为 老师展示,听老师的话完成一步步的 任务,老师有着绝对的领导。在小组 合作的时候,组长也是一把手,相互 质疑与讨论的过程较少,但是这样的 组织形式带来的是高效率,大家把时 间都放在了生产与设计上,进而会生 产出较好地产品,但作为一名建筑师, 它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图 2.5 项目预算 Credit to Anthony On Wing Lau
图 2.6 项目花费
63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寇宗捷
寇宗捷
图 3.1 第一次草图评图
身份
组织
图 3.3 老建筑改造可能性研究
工作
成果
评估
图 3.2 第一次客户汇报 + 反馈
图 3.4 A1 展板
结语
“活”项目: 不确定性 多变性 “死”项目: 确定性 唯一性 对我的当头一棒 任务书 便是在项目伊始 对于任务书的确 设计目标 定:在国内,我 们的任务书是确 定的建筑类型,有规定的房间、面积、 指标。我们的目标在一开始就十分明 确,这个建筑的样子就像是在红线与 数字所确定的空间中挣扎的野兽,想 要冲出限制展示自己。我们很清楚自 己在做什么。而在“活”项目中,任 务书只是文学性的描述,是客户想要 通过项目达成的目标,而对于建筑风 貌、建筑密度、绿化率等都没有数据 上的规定,有的只是文字上的描述, (图)。准确的说,客户并不知道他 们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我们和客户一 起开会确定任务书,而我们给出的目 标也是不确定的表述,我们也不知道 我们会做成什么样,具体的目标也是
图 3.5 手册封面
在探索中进行,是真正的摸着石头过 河。对我来说,这个过程十分痛苦, 设计目标的明确是我长久以来养成的 设计习惯,而现在是要自己确定自己 的设计,还要不断质疑客户不断质疑 导师,完全是思维上的转换。任务书 成了抽象的设计目标,我们自己也成 了设计目标的制定者。 在客户给我们的任务书中,明确提出 “避免成为利兹的一个郊区”,并且 目标是一个“总平面”,在这个“总 平面”的设计中,我们要考虑道路设 计来“避免交通堵塞”,“对老房子 进行改造,增强场地的特征性”设计 的主要目标是“启发当地居民、土地 拥有者、城市议会等各方去思考奥特 莱未来的更具有创造力与活力的规划 设计方案”。对于这样的任务书,我 们拥有着足够的自由,但缺乏一些限 制去展开工作,我们在与客户的讨论
64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任务书与最终设 计目标的理解。并将客户给我们的任 务书提炼成两个最主要的方面: 1. 对于 Ashfield 和 Westgate (客 户给我们的两个场地)提出可持续以 及适宜的设计方案。
目时间的一半,这也是“活”项目的 问题,正是因为它的“活”,造成了 工作时间的浪费,我们没有办法在很 快的时间内找到设计的核心,因此在 每一步的汇报时总会有些目标没有完 成。 我们小组的工作时间表如下:
2. 提供一份发展文件,方便 ODD 以 及其他的社区组织将我们的设计原则 应用于整个奥特莱的发展。
设计目标会理所 当然地指导设计 过程,但在设计 设计过程 目标不确定的情 况下设计过程便 显得缓慢。我们用了三周时间来做前 期研究,无法想象已经占据了整个项
设计目标
第一周:参观场地 / 与客户商定任务 书 第二周:继续确定任务书 / 参观场地 / 前期调研 第三周:前期调研汇报 / 一草快题设 计(第三周周末) 第四周:一草成果汇报(客户)/ 二 草设计确定 第五周:制作实体模型 / 深化设计与 制图 / 最终汇报(客户) 第六周:深化制图 / 最终汇报(学校)
图 3.6 模型照片
可以看到我们真正用在推敲设计上的 时间相较于整个过程是相当少的,这 与设计目标的不确定性有着直接的联 系,我们不需要在某些数字上过多地 纠缠,只需要完成一些既定目标,并 将这些目标可视化,可传递化。在这 个过程中,建筑师的身份已经悄悄发 生了转化,他已经不再是设计的创造 者,还是设计的制定者。但这并不意 味着设计时间的相应减少,这是我们 组这次最大的遗憾。
设计目标直接作 用设计结果,我 们的客户是想要 设计结果 向公众传播一种 理念,我们所要 做的不仅是建筑学上的表达,还有对 于公众的简单理解。这也就确定了我
设计过程
65
们要做一系列 A1 展板,还有一份手 册,一个用作展示与互动的实体模型, 以及一组展示设计的动画,以及两份 不同的汇报文件,一份用于客户汇报, 一份用于学校汇报。由于时间安排的 不合理,我们后两周的工作量很大, 而且在客户汇报时有些汇报文件没有 做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设计表达 不充分,这便是“活”带来的不良后果。 如果一开始有确定的任务书,我们的 工作也会按部就班的进行,不会在设 计目标上发生偏移与改变而造成时间 的浪费。但这样的一个“活”项目对 于我们这些准建筑师对于项目本身的 思考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个教学计 划,它的成功不容置否。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寇宗捷
寇宗捷
低密度方案: 住房数:136(比利兹议会方案多 10 个) 保留原有停车位 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有城市肌理 建筑层数 2~3 层 老建筑改造:Ashiffield Work 新兴产业孵化园 Victoria Work 社区厨房 北向滨河空间设计为亲水公园,具有很好地亲水性,建筑层数与城市周边相宜,属于一个中规中矩的设计。
图 4.1 扩张中的 Otley
图 4.2 设计场地
图 4.3 低密度设计分析
身份
组织
工作
成果
评估
结语
在这个部分我将会对我们的设计进行介绍。我们的场地位于奥特莱(Otley),地 处于英国城市利兹的边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市场小镇。由于客户的目标是避免小城 的扩张,我们的设计场地当然就是小城中现有的场地,并主要对密度进行控制,将更 多的人留在城中,提供更多地就业机会,解决一部分的交通问题,并对场地中有价值 的建筑重新利用,最终提出一个可持续的适宜的发展方案。 由于利兹议会已经请了相应地开发商对场地进行了一些设计,我们所要做的便是 挑战这些设计,重中之重便是密度,建筑密度决定了这样的场地的承载力,也是未来 发展策略的重要体现。于是我们提供了低密度与高密度两个不同的方案。并赋予了这 两个不同方案的尽可能多的差异性,使我们的设计发挥最大的作用。
任务书 设计目标
同时,我们还撰写了一系列设计原则,用来总结与指导我们的设计,这也是我们 的重要成果,因为对于一个城市设计,凌驾于形态设计之上的应该是规则与原则的设计, 这也是我们想要传达给客户的重要信息之一。
图 4.4 低密度设计鸟瞰 Credit to Samuel Kapasa
66
67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寇宗捷
寇宗捷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高密度方案 住房数:254 (两倍于利兹议会方案) 重新组织停车位 在场地中重新组织城市住宅聚落 建筑层数 2~4 层 老建筑改造: Ashiffield Work 工作 - 居住 组合空间 Victoria Work 会议 - 活动中心 北向滨河空间设计为一个自行车咖啡厅,将环绕 Otley 的自行车道引入场地,打开建筑与滨河空间的联系。成为特征性空间。
图 4.5 低密度老建筑改造 Credit to Mohamad Gadeeq Bin Mohamad Said
图 4.6 低密度人视点透视 Credit to Zongjie Kou
图 4.8 高密度设计鸟瞰 Credit to Samuel Kapasa
图 4.7 低密度场地剖面 Credit to Tom Walker
图 4.9 高密度设计分析
68
69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寇宗捷
寇宗捷
图 4.10 高密度滨河自行车咖啡厅 Credit to Zongjie Kou/Tom Walker
图 4.12 高密度人视点透视 Credit to Zongjie Kou
图 4.13 高密度场地剖面 Credit to Tom Walker 图 4.11 高密度老建筑改造 Credit to Mohamad Gadeeq Bin Mohamad Said
70
71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寇宗捷
寇宗捷
图 5.1 项目时间轴
图 4.14 高密度方案最终设计模型
身份
组织
工作
成果
评估
结语
“活”项目: 多次 多人 多种 “死”项目: 一次性 我们小组一共经 历了三次最终汇 报,并针对不同 评 图 的汇报对象与场 合制作了不同的 汇报文件。第一次是对客户内部,他 们对我们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反馈意 见,并第二次为我们增加了预算。第 二次是对学校,主要是面对学院老师 以及其他的项目组的同学,这次汇报 占最后成绩的 40%,汇报十五分钟提 问十五分钟,第三次汇报是为客户给 当地居民进行汇报,在 Otley 的教堂 里进行,是在项目结束之后,这次汇 报结束之后我真正体会到了设计的力 量,或许我们的方案不能够得到实施, 但我们已经为这些居民们提供了另一 种可能性,我们的某些想法或许可以 影响最后的设计,并为这个小城真正 做些什么。
汇
图 4.15 最终设计原则
反馈: 客户从一开始就表达了对高密度方案的喜爱,相对于低密度的中规中矩,高密度 的方案有许多自己的独特之处:对于 Ashffield work(老房子)的改造,原有建筑轮 廓的保留以及沿河空间的打开(图 4.10),可以预见这个房子在将来必定会成为这块 场地的中心。同时,由于建筑的加高,建筑间便形成了许多公共空间,我们对这些公 共空间进行了设计,比如一个露天剧场的引入,也为奥特莱这座有着音乐小镇之称的 小城提供了更多地活动场所,由此可见,居民们更喜欢有着强烈个性的设计。当然, 一些在低密度方案的设计手段也得到了客户们的认可,比如保留了现有的停车空间, 停车空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议题;Victoria work(老房子)在高密度的设计中被 加高了两层,这也是我们用来挑战区分低密度方案的手段之一,但客户们认为现有的 老房子的结构能力无法支撑新加入的楼层,从经济性考虑他们选择低密度方案。现在, 他们已经在考虑如何结合两个方案。 客户对于我们的设计原则提出了高度赞赏,这是我们两个不同设计背后的导则, 也是我们真正想要传达给客户的最终目标,即便我们的设计不能够完全实现,相信有 了这些原则来指导设计,也能够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设计方案。
72
报
而评图是在汇报之后几天进行的, 占最后成绩的 60%。形式是一次长桌 会议,我们还专门为这个评图画了整 个设计过程的时间轴,由两位老师主 持,其中一位为我们小组的导师,老 师们不断质疑我们的设计过程、组织 形式、设计结果。提出各种极具针对 性的问题,要求我们小组每个人都要 发言。我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评图, 就像是一次大讨论大总结,不断的刺 激你反思自己,有什么做的好,为什 么好,又有什么做的不足,为什么不 足,不只是对设计的评价,而是对整 个项目的评价,包括与客户的关系, 对客户的评价,对组织方式的评价, 对工作方式的评价。
图 5.2 第二次客户汇报
图 5.3 最终教堂汇报
73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一个“活项目”的设计体悟
身份
寇宗捷
组织
工作
成果
评估
“活”项目: 空间中介
评分标准
作为有实际客户参与的团队合作项目, Live project 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真实项目的 掌控,通过和客户的多次沟通了解,学会有方 向的对项目进行切入。同时,较短的项目周期 也要求学生对团队协作和时间安排能进行控 制。
“活”项目代表的是谢菲尔德大学对 于“空间中介”这一概念的推广,建 筑师的概念进一步细化与扩展。他的 灵活性、生活性是建筑师的工作不再 是生产空间与图纸,而是一种关系, 与人,与建筑,与城市,与生活。 就像是一次大讨论大总结,不断的刺 激你反思自己,有什么做的好,为什 么好,又有什么做的不足,为什么不 足,不只是对设计的评价,而是对整 个项目的评价,包括与客户的关系, 对客户的评价,对组织方式的评价, 对工作方式的评价。 左 起:Samuel Kapasa/Xiao Hu/ Yao Li/Tom Walker/Zongjie Kou/ Anthony On Wing Lau/Ben Craven/Lillian Ingleby/Mohamad Gadeeq/Bin Mohamad Said/ Zhaoqun Cui Mentor:Irena Bauman
结语
在最终的作品评分阶段,评审老师更注重 的是学生的沟通协作和任务安排能力。因此, 在评图期间学生被要求展示团队的时间轴,如 何安排与客户的讨论时间、何时进行场地调研 、团队会议和讨论的时间安排等等显得尤为重 要。同时,大量的前期意见收集、每一次的讨 论结果、与客户的沟通内容也是老师判定作品 是否成功的关键。 然 而, 项 目 的 最 终 方 案 效 果 图 在 live project 中的重要性反而弱化了,最终方案更 多的被用来辅助老师进行判定:你的设计最终 是否满足了客户的要求或者团队的既定目标。
6.1 小组照片
74
75
图片新闻
建筑师与建筑 : 浅析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建筑理论和案例
AA 优秀毕业生采访 : The Way to Big Mind | 乔婧
谢菲尔德建筑系大一课题分享 : 用电影叙述空间
AA School 毕业设计作品 : Social Interaction/Mobility/Energy
谢菲尔德课程介绍及作品分享 : Live Project
建筑笔记分享 导言: 作为建筑设计类学生,拥有一本笔记本记录日常生活的所 见所感可以很好的培养对于设计的敏感,同时也是很好的 思维记录手段。今天为大家带来谢菲尔德大学建筑系大一 学生的建筑笔记。该建筑笔记作为作者日积月累的建筑生 活记录,它展示的不只是这一年的想法,更是自己一年的 学习历程。
76
77
Sketch Journal 部分内容
旅行写生 & 室内写生
分享 / 马坤
Sketch Journal 开始自己的建筑笔记
手绘作为建筑设计类学生来说是不可 或缺的学习手段,而非一种技能。对 于手绘,更重要的的是记录所见所感, 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建筑的感悟,在 绘画的过程中体会并受到启发。 建筑笔记是每一个建筑设计学生应该 具备的记录工具。如同私人日记一样, 建筑笔记更关注个人情感的记录。我 们的旅途感想、闪现的灵感、设计过 程,甚至是与建筑无关的生活随笔都 可以记录。在谢菲尔德大学的第一年 学习中,学校要求学生在期末提交自 己这一年的笔记。在任务书中提及的 要求便很好的体现了建筑笔记在我们 的设计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1. 记录任何形式的能影响你建筑设计 的灵感 2. 提高对于生活及学习的观察、记录、 表达、分析及反思能力。 3. 通过记录培养事务的观察能力 4. 不要局限于单一的记录方式,尝试 不同的表现手法 5. 最终的评分侧重于所展示的内容而 非绚丽的手绘效果
作品展示
对于手绘,我更在意过程中产生的每一笔线条、每一块阴影以及每一个细节的删选。旅行中的手绘带给我更多的是过程上的享 受而不是结果。快速草图的过程总能让我更深刻的感受空间带来的氛围。相比数码产品的快速记录,草图能让我在足够短的时间内 了解更多细节。在一次记录之后,也能很详细的回忆起建筑带来的感受。对于特别钟爱的场景,我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感受和记录。
通过对任务书的解读便能理解老师对 于建筑笔记的期待:它应该是一本记 录你所见所感、尝试新的表现方式、 不拘泥于外在表现的成长手册。在此 为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一年中的学习历 程。
78
79
Sketch Journal 部分内容
表现方式 这几组照片主要分享了对于 不同表现的尝试。建筑设计的表 达被当做是建筑师的语言,如何 以最佳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设计思 路和概念决定了大家是否会理解 并喜欢上你的设计。建筑笔记可 以作为自己的试炼场,通过对不 同绘画材料、媒介和空间表达方 式的尝试锻炼‘建筑语言’。
80
81
Sketch Journal 部分内容
资料整理
本科的学习中需要记录大量的调研和设计思 路。建筑笔记除了存放自己的学习历程,也是很 好的学习辅助工具。数据材料的整理、设计草图、 文字记录等等都可以极大的提高效率。
82
83
ONE DAY IN BEIJING
Sketch Journal 部分内容
北京
部分手绘分享 记得在本科申请阶段,我们被 要求提交手绘作品。当时对于手绘 的理解还停留在如何产生绚丽的视 觉效果,手绘更多的被当做一门手 艺而不是学习方法。作品集中的手 绘也花费了我很多时间找素材、模 仿。在经过这一年的坚持后我能够 逐渐体会到记录给我带来的感悟。 在不断的尝试新风格之后,我能逐 渐确定自己喜欢并享受的绘画方式。
摄 影 作 品 分 享 交 流 会
ASA 团队成立已有半年,秉着分享作品的主题,我们在 1 月 3 日给大家带来了第一次北京线下活动。 2015 年 1 月 3 日上午,我们来到北京清华园,举办了小型的摄影比赛。 并于当天下午给大家带来了英国的课程作品分享。 摄影比赛优胜作品: 第一名:刘奇
第二名:胡蝶
第三名:孙碧莹 项凯权
最后感谢我们的志愿者谢展、徐子言、周逸峰同学,也谢谢每一位到场者的参与。 错过这次活动的朋友也不用遗憾,持续关注我们的动态,会有更多精彩等着你。
完
84
85
下期主题预告:
历史文脉在建筑中的体现 建筑设计透过本身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在设计中体现 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影响也是很多建筑和建筑师的目标。下一期, ASA 杂志将通过对相关建筑师和建筑作品的介绍、学生作品的 分享以及英国建筑院校有关建筑历史文脉的课程为大家解读建筑 中的历史文脉。
官方网址:www.asashare.uk
ASA
个人微信号:asasharing
Architecture Student Association
微信公众号:asashare 新浪微博:ASA 建筑分享 豆瓣主页:ASA 建筑分享 微信公众号 :asashare
联系我们:info@asashare.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