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第二刊 建筑背后的历史文脉

Page 1

20 1 5 年 第

2期

中 英

“无题,2014,多媒介”

筑 学生

AG AZ INE

分 享交流平台

E-M

ASA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研究生毕业作品 建筑师与建筑 : 拉斐尔 . 莫内欧手中的“类型”与“文脉”


封面故事

ASA 团队寄语 大家好,感谢大家对 ASA 的关 注。作为一个旨在分享英国优秀学生 作品和建筑设计资源的分享平台,我 们很高兴能为各位同学带来一系列 有价值的资源分享。 为了让同学能更全面的吸收国外 优秀资源,ASA 杂志将通过建筑信 息、学生分享及建筑课堂三个板块为 大家带来英国的优秀学生作品及建 筑设计资源: 建筑行业:分享建筑行业动态、优秀 建筑设计和建筑相关的报道,为读者 提供专业的建筑资源报道; 学生分享:通过学生采访、作品报 道、经验分享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学 习体验; 2015 年

总第 2 期

总负责人:马坤 主

编:马坤

建筑课堂:分享高校课程、演讲和名 师采访等等,为读者提供海外教育理 念和资源

执行主编:刘雅 网络主编:李思玄 美术主编:张莹 推广合作:王昊泽 杨馨 杨超庆 办公室 :马乙铖

ASA 团队成员都以兼职的身份在 工作和学习之余为大家服务。作为一 个由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构成 的年轻团队,正是有了你们的支持和 鼓励,才能让我们有勇气在不断的挫 折和摸索中继续前行。

Contents

也感谢各大网络媒体对 ASA 的 宣传推广,在我们力量微薄的时候, 能借助你们的力量将 ASA 的资源传 递给更多的读者,让更多学生受益。 ASA 团队成员的兼职身份在发 展过程中也带来了很多压力。在此感 谢所有 ASA 团队成员的辛勤努力和 无私奉献让 ASA 能在今天为大家建 立这样一个有意义的学习交流平台。 因为大家的共同理想、努力和坚定执 著才能让 ASA 由一个小小的微信公 众号发展至今。之间我们有过迷茫, 也有很多没有预想到的困难险阻。繁 忙的团队任务也给我们的工作和学 习带来很多压力和不便。但因为大家 的坚持和不离不弃,团队才能逐渐成 长。我相信在经历这一过程后,ASA 团队有信心在未来更好的为大家提 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老 师、前辈、学长、学姐,感谢你们 的所有帮助和建议才能让这个年轻 的团队顺利朝着自己的目标走下去。 ASA 将在未来继续为大家提供更优 质的资源和平台。欢迎各位读者为我 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

P04

图片新闻

P06

建筑师与建筑 : 拉斐尔 . 莫内欧手中的“类型”与“文脉”

P30

诺丁汉大学建筑系大三学生采访:Andrew Jowitt

P40

“无题,2014,多媒介”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研究生毕业作品

投资人:王昊泽 官方网址:www.asashare.uk 个人微信号:asasharing 微信公众号:asashare 新浪微博:ASA 建筑分享 豆瓣主页:ASA 建筑分享

感谢关注 ASA 的读者。在 ASA 发展期间,我们不断收到来自读者的 问候和建议。在创立之初,有了你们 的关注,我们才不会孤单。通过你们 的建议,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更好的成长。

马坤

P62

UCL 大一课程分享 : 框架里的索恩

联系我们:info@asashare.uk

ASA 的资源均由作者授权出版,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杂志内的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所有图片均未用于商业 用途,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info@asashare.uk


图片新闻

IMAGE NEWS

IMAGE NEWS

图片新闻

© Pietro Savorelli © Google / BIG / Heatherwick Studio

2015 年 密 斯 凡 德 罗 奖 候 选 名 单 公布,一共有五个项目入选。它

Thomas Heatherwick 事务所与 BIG 于近日公布

们 分 别 是: 德 国 建 筑 师 Lederer

了联合设计的 Google 可移动总部。方案提出以可

Ragnarsdóttir Oei 设 计 的 拉 芬

移动式模块化结构来组成一个灵活的办公空间。整

斯 堡 艺 术 博 物 馆 Kunstmuseum

个总部被几块巨大的半透明穹顶遮罩,控制室内气

Ravensburg, 由 丹 麦 建 筑 师

候条件并提高光照和通风。树木,景观和自行车道

Bjarke Ingels 的 事 务 所 BIG 设

穿插于建筑之中。

计 的 丹 麦 海 洋 博 物 馆 Danish Maritime Museum, 意 大 利 建 筑 师 Archea Associati 设 计 的 Antinori 葡 萄 酒 厂 Antinori Winery, 波 兰 建 筑 师 Barozzi Veiga 设 计 的 什 切 青 爱 乐 音 乐 厅 Philharmonic Hall Szczecin

© Gianni Antoniali

及 爱 尔 兰 事 务 所 O’Donnell & Tuomey 设计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近日,建筑师丹尼尔李伯斯金在欧洲最大的办公家

苏瑞福学生中心 Saw Swee Hock

具展 Orgatec 上展出其为艺术家 Marina Abrovic

Student Centre。

跨界设计的水泥桌椅。不同于可调节高度并符合人 体工程学的设计潮流,李伯斯金的混凝土桌椅混合 体展现出了材质极大的刚性。Abrovic 最早进行她 的行为艺术的版本为木质,而此次展出水泥版本, 材料与造型反差更大,更具视觉冲击性。

© ITV News

1 月 31 日, 超 过 6000 名 伦 敦 居 民 参 与 了 The March For Homes 游行。游行队伍从 Shoreditch © firstShow

and Elephant & Castle 向市政厅汇集,强烈要求 伦敦市长 Boris Johnson 为平民提供负担得起的高

《亚历山大 麦昆:野蛮之美》时尚展将于 3

质量住房并控制私人住宅出租价格。

月 14 日至 8 月 2 日在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 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这将是著名设计师亚 历山大麦昆在欧洲的首次大型回顾展。设计 师自 1992 年毕业设计系列到他没有完成的 2010 年秋冬季作品都会以戏剧化的舞台效 果来呈现。

04

05


图片新闻

拉斐尔 . 莫内欧手中的“类型”与“文脉” 国立罗马艺术博物馆案例分析 导言: 在拉斐尔 . 莫内欧设计思考中,始终贯穿着 对于“类型”这一概念的思辨。本文通过国 立罗马艺术博物馆的案例分析,观察莫内欧 早期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使用“类型”来呈现“文 脉”与“历史”。 诺丁汉大学建筑系大三学生采 访:Andrew

学生作品

UCL 大一课程分享


建筑师与建筑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 ARCHITECT AND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拉斐尔 . 莫内欧手中的

“类型”与“文脉” 国立罗马艺术博物馆案例分析 摘要:在拉斐尔莫内欧设计思考中,始终贯穿着对于“类型” 这一概念的思辨。文本希望通 过国立罗马艺术博物馆的案 例分析,观察莫内欧早期在建筑设计中是如何使用“类型” 来呈现“文脉”与“历史”的。

关键词:类型,文脉,国立罗马艺术博物馆。

思辨的积累

拉斐尔莫内欧(Lafael Moneo)出生于 1937 年, 是第一个获得建筑普利 策奖的西班牙人( 1996 年)。身兼建筑师、教育家以及理论学者,除了 其大量的实践作品外,他还著作了一些尤为重要 的 理 论 思 辨。1977 年 的 文 章《On Typology》 是有关对自己设计手法的审视;2004 年的书籍 《 Theoretical Anxiety and Design in Work of Eight Contemporary Architect》1 是以课程记录 案例分析, 去批判几个典型建筑师的理论与实践; 而 2010 年的《Remarks on 21 Works》2 则是对 自己一些代 表作品以中设计思路的回顾。 (图左 中 右)

1:台湾中译版名为《哈佛建筑大学的八堂课》

出版社:田园城市 2:台湾中译版名为《莫内欧论建筑

出版社:田园城市

08

09

-21 个作品评述》

建筑师与建筑 建筑师与建筑


建筑师与建筑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从莫内欧的设计手法来看,他的立场主要都是建立

1977 年所发表 的《On Typology》可以算是莫内欧

在对于“类型”(type)这一概念的思辨上 。尤其是

关于设计思考的一个转折点。莫内欧从观察历史演化的

1963 到 1965 年在罗马的经历,改变和奠定了莫内尔一

视角 ,开始系统地审视“类型”这一概念是如何被具体

些最初步的建筑理念。在罗马的西班牙皇家学院(Royal

地落实在建筑设计上。此时的莫内欧,不像罗西 (Aldo

Academy of Spain)学习期间,莫内欧还走访维琴察

Rossi),只是将历史作为一个需要被尊重的偶像,仅仅通

和威尼斯,参加了一些关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建筑的讲

过偶像唤起记忆来链接建筑的文化与人的文化;也不像文

座,并直观地吸取了一些关于鲁道夫维特克尔(Rudolf

丘(Robert Venturi),只是将历史作为人们所熟悉的一

Wittkower)的思想讨论。此外,莫内欧常与保罗波多

套语言或是形象,用来重塑社会中的互动交流。莫内欧眼

盖 西(Paolo Portoghesi) 和 曼 费 雷 多( Manfredo

中的历史,更像是一种贮满经验的容器。通过对于这个容

Tafuri)俩人交流关于古典建筑的学习观点。 而后两者

器的摸索与探寻,建筑师们可以去重新体会真正实体的建

对于建筑设计方法、材料以及社会文化的理性批判,都对

筑,来反思自己的主张 和原则。某种程度上,莫内欧并

3 莫内欧的思辨产生了直观的影响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莫

不算是一个遵从科学方法论的理性主义者。但他还是希望

过于布鲁诺赛维(Bruno Zevi)的言论。赛维所主张的

能通过理性的分析,去挖掘建筑设计标准中更多潜在的可

有机主义以及对包豪斯模式的批判,让莫内欧开始理解,

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比起理想主义者或者玩味儿十足

建筑不应当只是某种兜售文化的人造产品。这其中更重要

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师,莫内欧更像一个怀疑论者。

的影响,是莫内欧在建筑中对待历史的态度。

3:De

Canales, Fg, and N. Ray. “Rafael Moneo and the

Search for a Reflexive Canon.”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19, no. 5, 2014

罗西的建筑类型之一 https://cameronmcewan.files.wordpress.com/2010/10/rossi-sks-2.jpg

罗西肖像 http://www.museionline.it/uploads/aldo_rossi_ritratto.jpg%EF%BF%BC

10

11

建筑师与建筑


建筑师与建筑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文丘里肖像 http://photos1.blogger.com/hello/133/6247/1024/a.0.jpg

莫内欧在《On Typology》探讨了罗西的类型: 对于罗西而言,“类型”才是建构建筑形态最主要的逻辑, 而这个概念是基于记忆与理性的并置下产生的。建筑在一开始 被建造起来之时,便已经融入了一种记忆。通过人为的活动, 建筑的形象被树立起来,而理性的“类型”也随之被确定… 在罗西这里,“类型”是一种理性的结构形式,他是脱离功 能而存在的。… 在罗西的城市中,“类型”也是承担起了挽救 城市记忆的重任… 然而在实际创作中,罗西所偏执使用的那种简单的几何元素, 往往是为人诟病的地方。它们脱离了一种实际状态。或者说, 时间在他的城市是停止的。因为对罗西而言,真正理想的城市 只有一个,是一个以最基本的类型所构建而成的… 在罗西手里,“类型”仅仅成为了某种理想化的图形和形式。 而“类型”内在的自主性,并无法触及到真是社会中各种纷乱 的现实状况… 罗西的“类型”只能与它们自己本身的形式结构进行交流。 尽管它们渴望着一种完美的状态,但却永远无法成为真实的过

12

文丘里代表作 母亲住宅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9/V_Venturi_H_720am.JPG

13

建筑师与建筑


建筑师与建筑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国立罗马艺术博物馆中的类型,诞生于对文脉和历史的思考 https//classconnection.s3.amazonaws.com/605/flashcards/2139605/png/16145EDDF6B08512050FF.png

历史观的落地

米罗基金会美术馆中,类型的构想是对一种‘超现实主 义’的反映

圣母教堂中,类型是一种身体经验。

http://dibujoarquitectonicoetsaun.wordpress.com/2011/06/30/25/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b/Lacathedral.jpg

莫内欧认为,建筑能将一个场地所拥有

莫内欧的类型始终在尝试去反映一种

顾这脚下土地的历史,她环顾这四周聚落

的时间感和地点感进行具化,参观者与建

“人”记忆经验中的“类型”,这其中有

的脉络,她开始张臂吸取四方元气,她“反

筑之间能通过社会价值与智慧上的交换,

一个很明显的过程转变。 如果说他早期作

映”出各种教堂建筑的原型,而后栖息在

而逐渐形成对场所和地点的认知。反之,

品中的国立罗马艺术博物馆 所呈现的“类

这大地上。

这样的交流具化人对时间的感受,进而使

型”是建构一种关于历史的图像(图 8)

建筑空间成为一种特定的地点。 此时,有

;那么在经过米罗基金会美术馆

中,尝

有意思的是,“反映”这一想法可以追

关于建筑中的“类型”,更应当被视作 为

试用抽象形式来回应超现实主义畅想后(图

溯到在莫内欧一次与日本学者渊上正幸的

一种“存在”,一种人对于时间和空间进

9);后来在洛杉矶的圣母教堂

中所呈现

对话,当时他就提出一种名为 “反映式的

行认识的手段。莫内欧又进一步提醒,我

5 出的“类型”,则是将身体体感经验进行

设计”(Reflexive Design)的说法 尽管

们所生活的世界 ,不仅仅包含着时间与地

具象化后的各种建筑空间(图 10)。尤其

没有对“反映”的概念 进行正面的阐述和

点,更是涵盖了一种信息空间,建筑已经

在《Remarks on 21 Work》 中, 莫 内 欧

解析,我们或许可以从一种抽象的视角去

不再象征权力,媒体已经逐 渐变成权力的

针对圣母教堂的设计进行了阐述。一开始

理解。莫内欧善于折衷地使用一些现成的

传播者。这暗示着莫内欧对于建筑,应当

他便思考了诸多关于教堂的原型以及自己

灵感与资源,并通过各种“类型”拼接的

从空 间与信息的关系入手去理解“类型”。

的身体体验。从空间体验与建筑形式的角

方式,发挥各“类型”的特点,然后多层

换个角度说,从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感知出

度看,圣母教堂的落成方式就好像是——

次地展现出一种具有暧昧感的时间性。一

发,莫内欧的建筑“ 类型“才能被彻底理解。

建筑最初的概念雏形站在场地中央,她回

定程度上讲,这样 的“类型”的过程是能 够直接反映出一个基地的历史文脉。

秉持这样一种怀疑的历史观,莫内欧更习

在莫内欧的描写中,建筑并不只是一种自发的人

惯性将自己作为一个参观者,从自身体验的角

造物,而更像是一连串事件与时间的对话,一种

度来评述建筑作品,这正如他在《Theoretical

凝固时间的过程。

Anxiety and Design in Work of Eight Contemporary Architect》 和《 Remarks on

建筑师与建筑

4:Campbell,

R., 1996. Thoughts on Jose Rafael

5:英文名为:Museo

de Arte Romano, Merida,1980-86

21 Works》所做的一样。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

Moneo. In: Rafael Moneo 1995-2000. El

评论家罗伯特坎贝尔(Robert Campbell )在

6:英文名为:Miro

Croquis  ; 98. Madrid: El Croqui

7:英文名为:Cathedral

评论莫内欧时就提到:“ 当莫尼欧叙述他的建

Foundation, Palma, Majorca, 1987-1992 7 of Our Lady of the Angels, Los

Angeles, California, 1999-2002

筑时 , 他表现得像一个小说家 。 他倾向于 建

8:渊上正幸

立一种 故事框架 , 使阅读者如同 访客 一般,

. 2000, 现代建筑的交叉流 : 世界建筑师的

思想和作品 . 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 P109

去进入 建筑物 并去体验 一个莫内欧所 设想的虚 构 世界。 ”

14

15


建筑师与建筑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建筑师与建筑

项目背景

梅 里 达(Merida) 是 一 座 坐 落于西班牙西南部埃斯特雷马杜拉 (Extremadura) 地 区 的 小 城。 见 证 过 西 哥 特 国 王, 穆 斯 林 军 统 (Muslim Emirs), 凯 斯 蒂 利 亚 爵 士 (Castilian knight)以及西班牙征服者 (Conquistador)等各种部落的征途, 成为过各种自治区。在罗马帝国时代,梅 里达曾是人口繁荣、富有活力的城市。

博物馆的基地地址位于梅里达一块考 博物馆入口 http://turismoextremadura.com/viajar/turismo/en/

古遗址上,遗址中所储藏的历史痕迹横跨

explora/Museo-Nacional-de-Arte-Romano-MNAR-00001/

了好几个时代。从考古层面上说,除了被 破坏的旧址外,城市的历史已经逐渐随着 整个基地,可以延续和扩展到基地之 外 更多的区域了。梅里达承载了诸多有关罗 马时期的记忆,如今废墟中的人造物便是 这一大段历史 记忆的见证者。这正是莫

下方是基地原来的遗址。上方基地东边的古罗马竞技场遗址。

内欧在他的作品中,最想去尊重和表达的

增加一张图,出自 Moneo, R., and Michael M., 2010, Rafael Moneo:

一个内容。

Remarks on 21 Works .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td. P104

设计过程

莫内欧尊重场地并强调任

唤起整个场地的记忆,能够被

法。而为了唤起关于罗马历史

何一个场地和其文脉都是独一

第一眼便被辨识 出是一种古

的记忆,唯一的一种方式,便

无二的,他认为,如今的建筑

罗马样式。换言之,他希望建

是使用一种建构系统来暗示罗

基地上, 最需要能筑起一个

筑能散发出一种古老的气质,

马建筑中空间的尺度。博物馆

新的有力的实体来作为一个过

但它仍需要是现代的。 因为

中使用平行墙的做法,其实是

渡者,来将关于罗马帝国统治

担心新造建筑所产生的尺度剧

参照了那些在罗马建筑里常见

时期的记忆与当下的梅里达链

变,会对现存的旧址的氛围造

的建造方式。但如何才是建造

接起来。正因如此,新的博物

成巨大的破坏,莫内欧认为有

中,最佳的结构摆放方式呢?

馆应当能提醒我们,罗马时期

必要从废墟中的线索出发,寻

如何将他们的几何体量关系与

给建筑所带来的影响,但具体

找到一种可以让新旧并置共存

基地上的废墟产生关 系?“类

的建造形式,绝不能完全抄袭

的方案。

型”的概念是如何一步步落实, 从平面设计,到墙体排布,到

古罗马的建筑形式。

文脉与“类型”的互文

在一开始的构思中,莫内 基地的废墟尺度很巨大 ( 图 12),莫内欧首先希望新建筑

基于以上有关于“类型”的理论分析,笔者将以国立

欧觉得用原有的建筑材料和技 艺来建造会是最尊重历史的做

罗马艺术博物馆(图 11)为例,试图顺着莫内欧的创作过程, 逐步的剖析莫内欧是如何通过“类型”的创作方式, 在实 体的建筑中去回映历史与文脉这一抽象的话题。

16

17

具体对墙的构造设计, 到最 后形成的空间体验的?


建筑师与建筑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建筑师与建筑

另一方面,在建筑布局中试图从画面中 网格的关系出发,通过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新

平面布局,图底的类型

旧变化,来对基地中的各种历史场景进行反 映 。 这样图底化的轴线关系,很容易令人联 想到 艾森曼式的设计图解:10 企图用建筑,

基莫内欧一开始的思考,便是从底层

这 种具象化的物形,来反映一种抽象的记忆

所遗留的古罗马废墟开始。遗迹的存在作 9

或者历史。此举可类比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为有关于“类型” 创作的灵感元素之一,

现象:一种具象的手势便能 代表某个固定文

被纳入了关于平面布局的思考。探索了梅

化中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抽象含义,握手能表

里达现代城市的道路网格以及 周边建筑

示了达成协议或者交换意见等社会含义。

布局的网格类型后(图 13 ), 莫内欧在 效仿和尊重基地周边的平面布局的同时, 也考虑了如何 营造出新旧并置的效果。 正如他所言:“梅里达的历史并不应该只

10:彼得艾森曼(Peter

停留纸面的记忆上,而应当 能通过新造

(Diagram):一种有关于建筑内部的自主性与建

Eisenman)的图解方式

的建筑来传达出一种新旧共存的历史。”

造细节 的对话。但艾森曼的前期作品和图解设计 中,历史和记忆往往是被缺席的。

9:Moneo,

R., and Michael M., 2010,

Rafael Moneo: Remarks on 21 Works .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td. P107 图:莫内欧通过草图,试图寻找基地与 周边是否有一种轴线上的呼应关系。 左边是建筑基地,基地周边是规则排布 的民居。右边是一个竞技场的遗迹。

从底层平面图中可以观察到(图 . 14),新建的墙体与遗址的建筑物,产

De Canales, Fg, and N. Ray.

生了轴线网络上的互动,我们可以视其为

“Rafael Moneo and the Search

在图底(Figure Ground)意义上的一种

for a Reflexive Canon.” Journal Of

新旧“类型”的对话。莫内欧试图使用交

Architecture 19, no. 5.

错的平面布局,让建造本身来直接叙说 历史中的各式建筑状态。 一方面,保留 的旧遗址能成为建筑和博物馆展览的一部 分。新旧建筑“类型”的共存表现出曾经 和未来在这块地上所留下的历史,对人来 说这是一种新旧交替的直观体验。(图 15,16)平面中看似零散新墙,其实都 是属于平行墙体系的。 新造墙体无论是 直落地面或是触及到废墟,实际上都是在 暗示罗马先驱们是如何对待他们对待先前 的废墟。如此新旧交替方式的呈现,算是

博物馆底层,新旧同存

一门关于建造方式的历史课程。

上图:http://payload.cargocollective. com/1/3/1200 44/1956227/JAW_PROJECT_ RAC_14_850.jpg 图:立面、剖面、一层、底层

18

底层平面图中,可见的虚线都是遗址废墟

下图:http://turismoextremadura.com/viajar/

https://www.pinterest.com/

turismo/en/explora/Museo-Nacional-de-

pin/294493263109000933/

Arte-Romano-MNAR-00001/

19


建筑师与建筑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建筑师与建筑

墙的排布,构造的类型 整体建筑布局是由几组重复的平行墙而构成,在具体墙的形式的创作上, 莫内欧试图效仿古罗马建筑中拱的造型。在摆放墙的过程中,如何具体地构 造非常重要。莫内欧在新建墙体中使用了一种 “准真实”(Quasi-Literal) 的构造方式。11 有别于原始的古罗马建造技艺,这是一种预制混凝土与砖进 行搭配而作的拱形墙。而混凝土是作为主要的承重材料进行墙体的浇灌,这 便是不同于古罗马砖墙建筑类型的最显著一点。

11:Moneo,

R., and Michael M., 2010, Rafael Moneo: Remarks

on 21 Works .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td. P109

砖之间的灰缝非常小。 http://www.archiref.com/sites/all/files/archiref/imagecache/ image_archiref_700/images_archiref/412/89518456605b6a932 42d1370381434.jpg

他坦言此举主要受到奥古斯特舒瓦齐(Auguste Choisy) 在《 L'art de batir chez les Romains 》12 关于拱和过梁的画法的启发。使用混凝土的 主要目的便是为了减少砖之间的灰缝,用相对现代的技术来抽象的表达出一 种原始建筑的“类型”。由此来看,如果说古罗马砖墙算是莫内欧的所参考 的一种墙的 “类型“,那他使用新的材料进行建构可被视为一种对于“类型” 的学习和致敬,而绝不是为 了盲目复制先前的技术“类型”。

12:拱结构的去中心化,参见“From

the beginning, Choisy saw in the economy

of centrings one of the centralaspects of vault construction. In his study of Roman construction the brick arches («armatures») embedded in the concrete were placed to diminish the expense of timber for the rigid centrings.’ 出自 : Huerta Fernández, Santiago. “The Geometry and Construction of Byzantine Vaults: The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 of Auguste Choisy.” In Auguste Choisy (1841-1909): L’architecture et L’art de Bâtir, edited by

砖墙的内部由混凝土浇灌 http://www.archiref.com/sites/all/files/archiref/imagecache/ image_archiref_700/images_archiref/412/897277785849f10b2

Francisco Javier Girón Sierra and Santiago Huerta Fernández, 1:289–305. Madrid: E.T.S. Arquitectura (UPM), 2009. http://oa.upm.es/2502/.

39d1370554281.jpg

20

21


建筑师与建筑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建筑师与建筑

拱的含义,抽象的类型 在新造的所有墙体中,拱造型这一建构“类型”应用在了所有收头和过 梁中。在主展厅中,平行墙的排布配合拱的造型,创造了一种真实复古的空 间类型,但同时又将古罗马巴西利卡 13 类型的建筑空间所概念化了。 然而在整个建造中,混凝土砖墙撑起混凝土楼板的这一建构过程,其实 完全跟古罗马建筑中的 承重体系是不一样的。莫内欧坦言,这是完全是异于 一般圆屋顶和拱的做法。让新技术和旧的形式的共存,一定程度上其实 是在 挑战原有古罗马样式的墙体构造中,那种看似最合乎情理的建造逻辑。 14但 也正是通过如此的挑战,“拱”的造型从一般意义上建构模仿转变成一种抽 象式的“类型”。

13:巴西利卡(Basilica)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 14:Moneo,

R., and Michael M., 2010, Rafael Moneo: Remarks

on 21 Works .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td. P109

圣伯多禄大殿(圣彼大教堂)位于梵蒂冈,建于文艺复兴晚期,是典型的巴西利卡式建筑。 此图由乔凡尼保罗帕尼(Giovanni Paolo Panini)绘制。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e/Giovanni_Paolo_Panini_-_ Interior_of_St._Peter's,_Rome.jpg

地面层的主展厅,自然光成为主要的光源图 https://dibujoarquitectonicoetsaun.files.wordpress.com/ 2014/11/merida_01.jpg

22

23


建筑师与建筑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空间的形成 , 体验的类型 在建筑空间的整体布局种, 巴西利卡式的建筑空间类型被反复运用在了 博物馆各类型展厅的处理上。平行墙的排布,激发了一种开敞自由的流动空 间体验。主展厅的侧翼被平行墙分割成几个连续的小空间 ,构成了不同的功 能区。关于罗马古迹的碎片被挂在各个墙壁上进行展览,人的目光能因此游 离于展品与建筑之间。莫内欧希望单一的建构形式能够借助于光,呈现出多 15 样的空间感,创造出刺激且富戏剧性的视觉体验。 因为构筑物本身所呈现

出的物质性质和视觉效果能表达出一种新旧历史的对话。

15:Moneo,

R., and Michael M., 2010, Rafael Moneo: Remarks

on 21 Works .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td. P115

从轴测图中可以观察到,展览主厅的侧边被平行墙分割成多个小展廊。 左图:https://dibujoarquitectonicoetsaun.files.wordpress.com/2014/11/moneo_roman_ museum_03.jpg 中图: https://dibujoarquitectonicoetsaun.files.wordpress.com/2014/11/ml_museonacional-de-arte-romano-mecc81rida_1980- 86_-rafael-mone0_02_1080.png 右图:光与墙的对话。人的目光游离于展品与展厅之间。 http://theredlist.com/media/database/architecture/simplicity/moneo/art_roman_ museum/006_art_roman_museum_theredlist.jpg

墙体内部其实是混凝土。拱支撑起混凝土楼板。http://visicert.tumblr.com/tagged/moneo

24

25

建筑师与建筑


建筑师与建筑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建筑师与建筑

廊道链接入口和主展厅新建空间。下方是底层的考古区,可以游客正在通过古罗马路。 http://spain.aricaustermann.com/wp-content/uploads/spain.aricaustermann. com/2009/08/Spain-Portugal-0111.JPG

有意思的是,莫内欧的“类型”不仅仅是停留在一种建构层面上,还包 含一种“空间体验”。在使用“类型”对基地中的文脉进行反映时,莫内欧 引入了对“前人”经验的回顾。莫内欧在陈述设计中的空间布局时,特意提 到了柯布所提出的建筑漫游( promenade architecturale ) 的理念 16:建 筑漫游始于入口,参观者们先是经过一系列前菜式的遗迹参观 ,预览到一个

这并不是博物馆中的场景,但可以看到对待遗迹时,有一种将“类型 ” 符号化的过程。 https://www.museumwales.ac.uk/media/8443/ruins1.jpg

博物馆主厅的概况,然后渐渐顺着一个坡道进入到遗迹上一层的主展厅中。 这途中会经过一个庭院,其中,一条古罗马的路将横跨于庭院并将庭院隔开。 一系列的描述,就如同柯布企图在萨伏伊别墅中所尝试的一种建筑漫游的扩 大版。

15:Moneo,

R., and Michael M., 2010, Rafael Moneo: Remarks

on 21 Works .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td. P113

设计中一些可能的局限之处

从建筑初始设计的概念开始说。莫内

就建构方面而言,纵观建筑历史中,

但无论如何,“类型”的使用都开启

欧认为,在梅里达这样一个遗址上建造新

材料使用与技术的更迭确实能带来一些

了设计中对罗马遗迹的思考和追溯。建

建筑时,就可能需要通过新旧并置的方

意想不到的建筑形式,但也一定程度 上

造技术和材料使用 的方式,都具象化地

式,才能激发出一种合理的保护或发展。

给很多建造方式披上了牵强的托词。莫内

再现了了新旧历史的交替。可以察觉到的

新旧墙体的并置在试图反映基地原址的

欧使用混凝土柱加上砖的贴面,可以说是

是,尽管氛围和环境布置所隐含的种种痕

文脉时,会很容易只停留在文本层面的图

在向过去 的历史进行学习和致敬。但从

迹和线索都指向古罗马世界的历史 ,但

底关系。而建筑师这样的设置,可以说是

材料运用的意图上,这样的做法似乎更像

新建博物馆所呈现出的无论形式或建构

深思熟虑后的考虑,但也可以变成一种自

一种形式上的“造假” 。砖墙仅仅沦为

“类型”,都是相当现代化的。

说自话的借口,仅仅是为了反映他个人的

了一种图像化的类型,用以激发参观者和

自身意识形态或者历史观。因为建筑的体

使用者对于历史的想象。此举就好比 ,

验,其实不只是一种平面、立面、剖面等

一个物品可以被贴上不同的标签而呈现

的图纸关系,更关乎于建筑体验者个体的

出不同的市场价值一样,物品就此转变成

生活经验。

了商品。

17

萨伏伊别墅中间坡道与楼梯的交汇处,每一处都是在流动 图来自 http://4.bp.blogspot.com/-WP7ggZn8r2k/T4PH9VoLr_I/ AAAAAAAAAC4/2bOAO7Lf2VM/s640/villa-savoye-circulation-in-everydirection.jpg 26

27


建筑师与建筑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结语

国立罗马艺术博物馆展现出了莫内欧前期的主要

一定程度上,国立博物馆已经通过建筑的形式,

创作方法。通过材料和建构等物质性的运用, 两个

将“过去”转化为了鲜活的“当下”,并通过合理的

不同时期在某个精神维度上进行了对话。参观者能时

使用方式,使基地的历史得到了一种延续。如罗伯特

刻通过对空间和材料的体验,感受到建筑中一种通过

坎贝尔(Robert Campbell)所说的:“建筑本身的

穿越时间所传达出来的信息。

存在便是一种发言。他对周遭环境和事物进行反映, 对文脉、记忆、类型、古典风格等抽象概念进行再现。”

在这一考古式的文脉挖掘中,“类型”的运用贯

而莫内欧也宣称, 建筑应该被视作一种另一种现实,

穿设计了始终。结构的类型或是空间的类型,都在试

而这样的“ 他者”与我们的现世的生活是共存的。

图重现历史记忆:从审视地下室的废墟残片到建筑空 间平面的布局; 从墙体构造形式对原始类型的致敬

解读这句话时,不由想到莫内欧的“反映”设计

到构建技术的更新;从对古罗马巴西利卡建筑空间的

中,包含着一种“异托邦”20 的性质。在重塑重置“类

抽象化到复古自由流动的展厅空间。 莫内欧对“类

型”的过程中,产生的对话已经不仅限于历史或文脉

型 ”的把握,展现在他对光与材料的具象化,以及

的 维度了。它似乎像一部时空机,开始打破时间的

将空间与建构的落地。这也正是国立罗马博物馆中,

束缚,横跨各种维度对各式“结构”进行串联 。在

用来回映基地呈现文脉的两个重要主题。

这里,建筑中有关“类型”的转换,便是一种“当下”

" 类型 " 这一概念,不只是用来描述建筑的,

与“记忆”的交换,一种“具象”与“抽象”的对话,

还应当被视为一种建筑产生的过程。基于这样的想

或者说,就是一种过程。正如莫内欧所说的,“ 类型”

法,我们才能了解建筑师们为什么要去辨识他们工

是一种对话的成果 ,呈现出一个‘物’的群体和这 个群体里的思想行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如

作中所出现的类型,并想方设法去使用它们。一开

此的“类 型”能摸索着周边的文脉和文化,将过去

始的时候,建筑师的思维很容易被他所熟知的‘类

和将来链接在一起。这样的“类型“已经不是一种字

型’所羁绊住。但无论如何,他还是需要从‘类型’

面化的工具了,它更应被当作为一种设计开始的基础。

这一想法开始,通过把控它,渐渐地否定然后转变 它,最后重新遵守它。其实所谓设计,就是一种聚

18:Campbell,

R., 1996. Thoughts on Jose Rafael

Moneo. In: Rafael Moneo 1995-2000. El Croquis  ; 98.

集所有类型元素的过程:类型形式都被揉捏到一个 精准的规定里后,最后的形象便能被勾勒出来了。”

Madrid: El Croquis. 19:Moneo,

R., and Michael M., 2010, Rafael Moneo:

Remarks on 21 Works.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td. P117 20:英文名为‘Heterutopias’。与乌托邦 ‘utopia’相 对应。此处‘异托邦’的核心概念可以指涉一种意识形态。 见 Foucault, M., and Jay, M.,. 1986, Of Other Spaces. Diacritics, 16(1), p.22–27. 21:Moneo, R.,1978. On Typology. Oppositions. Summer,#13, p23

28

29

建筑师与建筑


Andrew Jowitt 重 现 衰 落 背 后 的 历 史 文 脉:Bradford 电影院改造项目,诺丁汉大学建筑系大 三学生采访。

图片新闻

拉斐尔 . 莫内欧手中的“类型”与“文脉” 国立罗马艺术博物馆案例分析

诺丁汉大学建筑系大三 学生采访:Andrew

导言: 本期我们采访到诺丁汉大学建筑系大三学生 Andrew, 透过他的学习经历和作品体会如何 将历史文脉因素运用到建筑设计作品当中。

学生作品

UCL 大一课程分享


学生采访

STUDENT INTERVIEW

STUDENT INTERVIEW

学生采访

诺丁汉大学建筑系大三学生采访 Andrew Jowitt

Q:你好 Andrew, 很高兴能接受我们的 采访。我们还是以老套的问题做开头吧。 请问你当时选择建筑设计专业的初衷是 什么呢? A:建筑学是一个知识涉及面很广的学科, 这是我选择建筑设计最主要的原因。高中 期间我选修了艺术、数学和自然科学课 程,对我来说建筑设计是一个艺术和技术 相结合的专业。很奇怪的是英国的建筑行 业正在逐渐衰落,就业率也在逐渐下降。 然而反观数据,每年学习建筑设计专业的 学生却在在上升。可见建筑设计也是很有 吸引力的学科,同时也是一个未来工作选 择很灵活的专业。我认识的很多朋友都在 毕业后选择了其他行业的工作,有去乐高

Walking City and Instant City by Ron Herron 1964-70

公司的,有去伦敦顶尖平面设计公司的, 也有选择室内设计行业的同学。 Q:那你对这两年多的学习有什么特别的 感受吗? A:本科的课程联系是很连贯的,多样化 的课程模式能够让你在前期暴露各个方 面的问题并逐渐得以解决。同时我们也有 很多机会接触不同的设计理念和建筑之 外的知识。建筑设计这个职业需要有很广 的发散思维,你可以在设计中揉入很多不 同元素:历史、数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等。 前两年的学习让我广泛接触了很多设计 之外的知识,大量不同的经历能够让我找 到自己最感兴趣的点。然后大三的课程能 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更深入的设

The Plug-In City by Peter Cook via Archigram Archives

计思考。 Q:我们能感受到你对艺术和科技的痴迷, 在你的作品里我们也看到了你对建筑技 术、构造方面的见解。能否给我们简单介 绍下你的作品呢? A:我的设计项目建立在对现代主义的回 顾和思考。现代主义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 望、对科技高度信任的时代。从电讯派的

我的设计旨在通过使用新的技术来复兴电影文化,复兴人和建筑的交流。 项目围绕一个废弃的电影院进行。设计开始阶段我通过对老建筑空间的感知、 观察他的结构和材料发现背后的历史文脉,发现属于这个建筑的独特语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我逐渐发现科技在这个建筑类型中存在的意义,并开

建筑理念可以看出当时大家对全新的科

始探索他的记忆以及背后隐藏的故事,考虑怎样利用这个空间来传承该建筑

技和未来生活的强烈憧憬。然而,也有人

和科技的关系。用一句话总结我的设计概念就是:重现衰落背后的历史文脉。

意识到科技正在逐渐毁灭我们的社会。当 社交网络、网络媒体逐渐发展,古老的电 影院、剧院等建筑类型逐渐被遗忘。人们 可以轻松在网上找到想要的资源,甚至能 在有限的空间拥有家庭影院,人们和建筑 的沟通也逐渐减少了。 32

33


学生采访

STUDENT INTERVIEW

STUDENT INTERVIEW

学生采访

调研分析:历史背景

概念模型

Q:所以当大家都在考虑怎么样做一个很酷的建筑时,你在思考怎

Q:所以你看到了废墟中的结构美。

么样通过新的语言延续建筑的类型,同时赋予建筑新的生命,向历

A:是的,所以我的作品也想表现一种力量,一种来自材料、结构

史文脉致敬。

和他从历史中复兴出来的力量。

A:是的。我第二次回到场地时天气很好。明朗的天空,你能感受到 阳光透过建筑洒在地面的温暖。和废弃电影院相邻的是一个联排住

Q:你能告诉我你是如何产生这样的概念的吗?通过前期的调研还

宅,透过窗户的类型你可以清楚的认出他建于乔治时期。建筑群的

是瞬间的想法?

一部分也被建造成全新的公寓。仔细观察你可以看到被遗弃部分(电

A:我的概念主要来自前期大量的调研。调研也主要以技术和城市

影院)的房顶只剩下了支撑结构,但是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技术给

发展为主。其次,以更广的视角去探索城市背后的历史文脉。对于

这个建筑带来的辉煌。正是周围这些新的生命力让这个废弃的电影

城市,我总是以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他,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院呈现一股充满历史文脉的力量。

我的项目是电影院改造,所以我也会去找和剧院、电影有关的建筑。 分析他们为何兴起、为何衰落。这些调研最后形成了我的概念:做 一个综合了电影和剧场的杂交建筑, 同时建筑本身又能传承其历史 文脉。

34

概念生成阶段:建筑类型调研

Q: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样做这些调研的吗? A:我的调研以地图为开端,分析地图里的建筑、街道、开放空间等等。然后回到城市,找 到城市背后的发展脉络。之间我会查阅大量网络资料,然后去当地的图书馆做深入的调查。 当我的调研越深入,我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比如我的调研后期开始逐渐分析 Bradford 和周围城市的联系,我甚至会去周边城市,感受它和我的场地之间潜在的联系。

35


学生采访

STUDENT INTERVIEW

STUDENT INTERVIEW

城市背景分析

Q:那么这些调研是如何反馈到你的概念 中的? A:大量调研之后,我会找到我认为重要 的点进行切入。作品的概念主要来自于对 技术和历史发展关系的反思。随着时间的 推移,城市在不断被毁灭、重塑,城市的 历史文脉也随之通过新的语言被传承。所 以我开始反思电影的历史和定义。当科技 逐渐发展,我们对于电影院的定义是否也 需要有所改变?所以我的项目中涉及到 五个核心理念:1. 进入电影院的空间体 验 2. 近 20 米的层高 3. 实况演出和影院 的混合功能 4. 如何通过材料和光线加强 人们对空间的感知。 在巴塞罗那的旅行对我有了很大的启发。 光线和材料结合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 美影响了我的设计。对于电影本身来说, 光也是塑造电影画面的重要因素,所以我 希望能在我的设计中体现出光线和材料 结合的美。

场地调研分析

36

37

学生采访


学生采访

STUDENT INTERVIEW

STUDENT INTERVIEW

概念来源:光相机构件

Q:所以你的灵感部分也来源与你的旅行? A:是的。实际上那次旅行我参观了整个意大 利,这段旅程的经历让我开始感叹古典建筑的 结构、光线以及和周围环境结合产生的强大的 氛围。 Q:让我们回到你的设计上来,你是如何将历 史文脉体现在你的建筑上的呢? A:电影、剧院等娱乐方式伴随历史的变化以 不同的形式存在。除了建筑类型的变化,他们 背后的经济流动、时代特征都受到各个方面的 影响。这些演变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所以 我想将这个概念也体现在我的设计中:用一个 新的技术延续他的历史角色,赋予它新的功能 来体现空间类型和时间的共存。

电脑模型模拟光线

Q: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做设计也是你选择学习

Q:和导师沟通也很重要,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建筑学的初衷吧。你有在学习中进行实习吗?能分享

A:我和我的导师就像朋友一样,经常会互通邮件。

下你的一些经验吗?

我会经常给他发一些我读到的文章,导师最后都会给

A:我对于建筑保护相关的设计不是很在行,所以我

我很多反馈。所以主动沟通是得到反馈的第一步。

希望我的工作可以专注在我比较薄弱的地方。比如之 前我参加了一个英格兰教堂的建筑保护项目。所以对

Q:很高兴你能为大家分享这么多学习的经历,谢谢!

于实习来说,我会去选择那些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 工作。有时候我们需要去面对自己的短处,挑战自己。 Q:建筑学是一个学业繁忙的课程,你是怎么样处理 学习中遇到的压力的呢? A:建筑学的确是一个比较难的学科,我曾经尝试把 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在学习中。我中间也会参加一些 类似学生会的组织,但是甚至在我交设计作业的前一 天我还需要处理一些不相关的工作。我有时候会抱怨 Q:你怎么样以一个批判的眼光进行你的设计?

间的共有特征。电影院是一个对空间知觉要求较

A:我会在当物质以一种最好的状态存在时开始

高的建筑类型,所以在我的设计中我也会考虑使

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他。分析为什么它没有被淘

用者在特定空间的心里感受。

汰。项目中的废弃电影院是一个 30 年代的古典建 筑,我会分析他从一开始的辉煌到经历衰落,最

在设计过程中你总是能很深入的去发现一些不同

终被遗弃这一过程背后有交集的因素。比如关注

的问题,然后一定程度引导你的设计。所以这也

建筑本体在岁月中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如何能够

是我希望能够在研究生学习中继续坚持的方向。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繁琐的事情,但最后我还是需要面 对。去年,这种压力影响到了我的健康,我开始反思、 调整自己的心态。建筑学是一个需要你花费大量精力 和时间的学科,当你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开始逐渐接 受这种生活方式,逐渐投入到这种高压的气氛中,你 心态也会慢慢好转。很多时候压力不是来源于外界, 而是自己的态度。

投射出建筑背后的历史文脉。场地的地理因素也 会纳入到我的考虑中,分析地形、城市和建筑之 38

39

学生采访


“无题,2014,多媒介”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研究生毕业作品

图片新闻

拉斐尔 . 莫内欧手中的“类型”与“文脉” 国立罗马艺术博物馆案例分析

诺丁汉大学建筑系大三学生采 访:Andrew

学生作品 导言: 位于英国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是世界上仅有的全研 究式大学(仅招收研究生),并且入学 门槛较高,拥有诸多知名校友。该校的 建筑专业有四个建筑工作室,分别有不 同的城市主题。 本期作品将介绍来自皇家艺术学院 ADS4 工作室的 Mike Lim 的得奖作品: Untitled, 2014. Mixed Media, 在 他 的作品中处处可见对我们身边这个充满 矛盾的世界的反思与探索,以及对不远 的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UCL 大一课程分享


学生作品

STUDENT PORTFORLIO

STUDENT PORTFORLIO

学生作品

作者简介

Mike

ADS4 建筑工作室

1988 年生于伦敦,在剑桥 完 成 本 科 后 于 香 港 OMA 工 作 三 年 的 Mike 选 择 在

这个项目是 2013 至 14 年在皇家艺术学

皇 家 艺 术 学 院 进 行 Part2

院的 ADS4 建筑工作室(unit)完成的。由

的学习,皇家艺术学院的

Nicola Koller 和 Thomas Greenall 主 持 的

ADS4 深 深 影 响 了 他 现 在

ADS4 工作室倡导对我们身边这个充满矛盾

的设计。然而据他自己介

的世界的反思与探索,以及对未来的批判性

绍,他源源不断的灵感始

思考。

终还是更多的来自于漫画, 和有朝一日想变成蝙蝠侠

在这个科技飞速革新、思潮日新月异的

的梦想。

时代,社会的发展带来许多令人措手不及的 变化,这个工作室也倡导对这些变化的关键 阶段的分析,以及它们到底为我们带来了怎 样的影响。 在现今发展与未来场景的交织中,他们 想要探索的是与众不同的一个世界。 然而,虽然是对未来的思考与想象,他 们所倡导的并非全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建 立在现实社会问题与民生上的思维延伸,从 而让人产生熟悉感,也让人们能理性批判与 质疑设计的价值。

效果图

42

43


学生作品

STUDENT PORTFORLIO

STUDENT PORTFORLIO

学生作品

引子 库哈斯曾说过,1914 年的时候,也许大家说中国建筑、瑞士建筑、 印度建筑都能很容易联想到不同的东西,但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在 战争、政治、国际建筑运动、建筑师个人以及科技发展的影响下, 各国建筑不再具有太强的独特性,而是一种全球化、甚至可以互换 的东西。作者认为没有了文脉因素植入的建筑已不能承载文化意义, 就如同所谓的互联网“模因”。

模因(Meme) 在 iPhone、Facebook、Twitter 这些现代科技和社交网络的 影响之下,不论是流行文化还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喜好都产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作者引进了“模因”这个概念。在现代互联网时代,“模 因”以及可以看作是一种用来表达创造力的媒介。模因(Meme) 也称作弥因,或是文化基因等,在 1976 年,英国生物学与民族 学家理查道金斯用“模因”来表达“一个想法、行为、风格,或 者在同文化背景下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资讯传播过程”,可以说 它是文化资讯传承时的单位。也因为这样,它们也被描述成文化 的基石与构成部件。纵使道金斯准确的定义了创意产品是怎样在 一个文化中传播的,他却没有 预想到互联网是怎样急速扩大它们 的传播速度。而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说,一个模因就是那些在社交 网络上能被解读、描述和分享传播的一幅图像,或一系列影像。 也许初始图像是来自电视或艺术这样的传统形式,但是为了产生 文化共鸣,他们产生了适当改变。 模因不但让人们得以输出自己的知识,还让我们可以去记录 和保存想法与价值观,从而在我们的社交圈散播。某种程度上来看, 这样一些共有的价值观和知识,就构成了一种文化。就如生物的 进化建立在基因的基础上,社会的发展与进化也需要相似的媒体 来促进。 通过对模因与文化信念的概念的研究,这个论题质疑了被艺 术市场所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作者所做的研究十分广泛,从模式 化的飞机餐、怪兽的发展史与各自特点、超市效应(高级超级市 场对房价的提升作用)、网络图片与视频,到英国的铁路规划等等。

Research 6

Research 7

44

45


学生作品

STUDENT PORTFORLIO

STUDENT PORTFORLIO

无题,2014,多媒介 “无题,2014,多媒介”这个作品也讲述了英国对于创意产业经济 的依赖。这个作品质疑了英国经济对于创意艺术产业的干预,以及 逐渐增加的文化与经济的合作是否降低了艺术和创意本身的价值。 在 2014 年一月,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宣布英国的创意产业的价值 是每小时八百万英镑,而设定这样一个固定价值无疑是会促使它潜 在能力的丧失。作者根据这个固定价值的设定所做的图:

信任 作者尝试探讨的是建筑里 “信任”的这个问题、建筑与 社会的关系,以及这样的关系 怎 样 伴 随 科 技 发 展 而 变 化, 这同时影响了建筑的设计和生 产,也影响了建筑的批判性评 价。对这样的探讨至关重要的 则是知识与想法是怎样传播与 分享的,又是怎样通过建筑与 文化表现出来。 一系列用来描述怪物的形 象化参数作为作品的最重要叙 事线索,整个设计过程,用作 者的话说,这个作品与其说是 去“设计”一个建筑,更不如 说是通过一系列对当今世界的 疑问和反思,这样的建筑自然 而然的生长了出来。 46

47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STUDENT PORTFORLIO

STUDENT PORTFORLIO

艺术家 与艺术品市场 这个课题也牵涉到关于艺术 家与艺术品市场许多深层次 的问题,例如艺术家在拍卖 会上自己炒高作品价格、个 人投资势力的介入等等。

48

49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STUDENT PORTFORLIO

STUDENT PORTFORLIO

伦敦与艺术 提起伦敦与艺术,人们脑海里 已经不难浮现许多关于艺术的象征 性图像——从公共艺术、露天画廊 到标志性建筑例如巴比肯中心,这 些都在所选场地中有所体现。作者 所选场地位于伦敦的 Austin Friars Street,在利物浦街地铁站的南边, 而且故意选在了圣保罗大教堂和伦 敦塔之间。

作者从伦敦对于创意产业的依赖的 背景入手、结合已知的艺术品市场背 景与网络,建立起基于其上关于艺术 与创意产业的城市高楼综合体。

50

51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STUDENT PORTFORLIO

STUDENT PORTFORLIO

在记录整个艺术协会的 “生长”时间线的过程中,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已有的 文化网络、艺术网络的思考, 以及用建筑把它感性化地表 达出来的尝试。 作者在研究了艺术品市 场中和明星艺术家的一些问 题后也据此在建筑上做出回 应,例如这个综合体中的管 理部分逐渐扩大去适应艺术 品市场的需求与变化。

“怪物”高楼 作者把一系列高楼综合体比喻成了“怪物”,并且分成了四期: 第一期中一些剧院、艺廊和拍卖行开始构成建筑群的骨架,为以后“生长”成更大的“怪物”做准备; 创意产业链在经历了第一期发展后逐渐扩张,文化产业的肆意发展、不顾风险的投资让这个建筑群逐渐无节制的程序化扩散。设计 开始承载了创意产业发展,建立产业扩张所需的网络。一系列和文化相关的空间也提供了产业背后的操控平台; 文化紧缩的问题逐渐暴露,为了解决问题产生了许多新的规章制度。成长的起源来自于反原始和约束,透过对自我满足状态的 抵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建立在管制下的信任机构; 第四期中, 塔楼呈群聚状态,发展逐渐完善;

52

53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STUDENT PORTFORLIO

STUDENT PORTFORLIO

自由、狂野 作者构想了一个新的系统,在其中人们 发生各种活动,这些构想甚至细化到每个小 房间的布局和功能与这个机制如何运作: The Worshipful Guild of Arts 这个机 构与综合体努力保护伦敦新实用主义创意社 会的文化价 值。这个艺术协会也在文化紧缩 的背景下负责引导未来创意的方向。 各种 各样的艺术品集聚在中心地带,塔楼高 150 米,有一个环形的露天广场, 置身于这个 中心之间能强烈感受到自由创作的狂野。

平面图

平面图

54

55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STUDENT PORTFORLIO

STUDENT PORTFORLIO

作品 在主地下室里进行着拍卖会,成交了大量成功的创意,工作实践也 会被价高者得到。 这种每月举办一次的拍卖会确保了原是创作以及 前卫创意在艺术世界里的流通。娱乐区域坐落于北边。 音乐家和便 沿着慢慢移动的自动人行道,排着队进入表演会堂。 一些作品的细节图与过程图:

每一个工作室和研讨会作为一 个独立的单元,它们漂浮在上层。 每一个单元有四面墙和一个天窗, 稳稳地坐落在呈拱形的网格结构里。 内部甚至建立了庇护所和监狱, 在 道路的两旁设置了路障。 非原创的 作品被集合以后,透过回收的方法 处理用机器压碎然后利用 3D 打印 技术大量生产出经典标志的复制品 当做纪念品贩卖。 室内效果拼贴

施工图 56

作品中关于类型的研究 57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STUDENT PORTFORLIO

STUDENT PORTFORLIO

对于体量模型研究过程 58

对于体量模型研究过程 59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STUDENT PORTFORLIO

STUDENT PORTFORLIO

RESEARCH BOOK 此作品的一大强项也在于其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所制作 的 Research Book 足有令人吃惊的 5000 页厚。

最后 / FINAL 最后,编者认为,因作者生长在伦敦, 这个作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伦敦的本地 文化、地名、历史都紧紧相关。在翻译的过 程与中西文化的转换中也许会有一部分较难 理解,作者自己也强调过,这种本地文化的 微妙性是较难具象并且描述的。但这也正是 我们分享各个学校作品的意义和魅力所在, 不同的地域孕育不同的文化,望大家能细细 体味作者在这作品中隐含的对伦敦这个城市 的感情和致敬。

鸟瞰效果图 60

61

学生作品


图片新闻

UCL

拉斐尔 . 莫内欧手中的“类型”与“文脉” 国立罗马艺术博物馆案例分析

诺丁汉大学建筑系大三学生采 访:Andrew

作者语: “刚开始接到让我写

学生作品

这篇介绍关于 Barlett 大 一体验的短文时,其实我 是拒绝的。不是因为我不 想写, 而是因为我被大 二生活虐惨,为了腾出必 要的脑容量,几乎选择性

UCL 大一课程分享 导言:

遗忘了大部分对于大一的

UCL 的 BARTLETT 建筑学院作为英国最顶尖

记忆。但是后来开始回想,

的建筑学院之一,也是每年英国建筑学生奖

脑中对于遗忘的大一生活 也渐渐清晰起来,不禁一

的高产地,BARTLETT 的作品常常在大家看

把老泪纵横,心塞之余也

来天马行空、充满神秘感。本文作者将以戏谑、

觉得收获不小。”

调侃的语气讲述在 BARTLETT 大一一年的学

此文献给所有想了解 UCL Bartlett 学院的朋友 们,仅个人经历,不具有 广泛性,斟酌考量。

习经历。


UCL 大一课程分享

FRESHMAN CLASSES SHARE

FRESHMAN CLASSES SHARE

前言: 作为 Bartlett 大二学生对大一的学习有欣

这个作业的主题就是 Framing Soane,所有学生

喜也有遗憾,但也确实学到东西了,并且

分成 6 组,每个小组去解读 Mr. Soane 家的一种佣人,

为大二大三已至往后的建筑学习都有影

并在已给的两个框架里做一个装置,所以叫“Framing

响。除了附属一些历史啊,材料啊,力学

Soane ( 框架里的索恩 )”每组配有 3 个 tutor。

啊等等,大一的学生还是以五个 project 为主进行学习,这里主要挑选最有趣 P2 详细讲解。

Servant in Mr. Soane's Home

A

B

C

D

Installation 装置 P2 Framing Soane ( 框架里的索恩 ) 约 翰· 索 恩 爵 士(Sir John Soane), 是设计了诸多经典作品(以英格兰银行为代 表)的英国建筑师。他的建筑以其清晰的线条、 简洁的风格、明快的细节、近乎完美的对称 以及对光线的把握而著称,他的建筑风格对 后来的英国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Framing Soane

64

65

E

F

UCL 大一课程分享


UCL 大一课程分享

FRESHMAN CLASSES SHARE

FRESHMAN CLASSES SHARE

我 们 组 的 主 题 是

COOK, 是 关 于 Mr Soane 家的大厨是如何生活的。最 开始的 research 阶段非常痛 苦, 各 种 实 验, 各 种 brain storm。Mr Soane 家 的 大 厨从早上睁眼到晚上睡觉的 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研究。 实 验 有 关 气 味, 污 渍, 动 作。在大家做了“一万”个 speed model 后,最终用一 个 tutor 再给我们上课时手 里闲得慌瞎折的纸团为模型 做出了最终的 installation。 在大家的没日没夜的做做做 过后,最终换来了好的成果。 以下是从调研过程到模型制 作的种种细节:

66

调 研 阶 段 厨 师 一 天 的 日 程 和 时 间 线

67

UCL 大一课程分享


UCL 大一课程分享

FRESHMAN CLASSES SHARE

FRESHMAN CLASSES SHARE

用蜡贮存味道

观察食物 的腐烂

气 保存气味 的试验

68

69

UCL 大一课程分享


UCL 大一课程分享

FRESHMAN CLASSES SHARE

FRESHMAN CLASSES SHARE

鲜 食物保鲜 的实验

光 厨房在地下室 用模型模拟 地下室的光照

70

71

UCL 大一课程分享


UCL 大一课程分享

FRESHMAN CLASSES SHARE

FRESHMAN CLASSES SHARE

UCL 大一课程分享

模 型 阶 段

快速模型 要求大 约十分钟一个

从 感 受 到 的 光 环 境 得 到 灵 感 所 做 的 真 实 模 型

暗 模拟阴暗的 环境下做饭

72

73


UCL 大一课程分享

FRESHMAN CLASSES SHARE

FRESHMAN CLASSES SHARE

01 缝制的单个口袋上用蜡将食物黏住产生气味

02 悬挂点

03 缝制垫子,让观者跪在上面

04 膝盖的石膏模型

07 搭建模型架构

74

08 模型的细节图

05 纸模型

06 初步结构(帆布)

09 背面图

75

UCL 大一课程分享


UCL 大一课程分享

FRESHMAN CLASSES SHARE

FRESHMAN CLASSES SHARE

成 果 阶 段

总结: P2 期间我觉得我并没有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大家却各种新技能 get !对于 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熟练的缝制技术!现在可以各种自己缝东西甚至缝模型!有 的人学会了焊钢筋,连接木结构。这个作业带大一并不是占分最多的,也不是耗时 最长的,但是大家通过小组作业,学会了如何互相协作、商量,甚至学会的有时候 的妥协。并且也得到了许多深度调研的技能,可以说为学生提供了不一样的观察事 物的角度。为后面的作业甚至再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76

77

UCL 大一课程分享


UCL 大一课程分享

FRESHMAN CLASSES SHARE

FRESHMAN CLASSES SHARE

其 他 成 果

78

79

UCL 大一课程分享


官方网址:www.asashare.uk

ASA

个人微信号:asasharing

Architecture Student Association

微信公众号:asashare 新浪微博:ASA 建筑分享 豆瓣主页:ASA 建筑分享 微信公众号 :asashare

联系我们:info@asashare.uk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