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貧窮-社會的對策》座談會
薪資、經濟成長與對策 葉懿倫 慕哲社會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2016.10.17
經濟分析常見的三大邏輯謬誤 • 合成謬誤(Fallacy of Composition) – 對個體有利的事,就推論對整體一定有利。
• 分割謬誤(Fallacy of Division) – 對整體有利的事,就推論對個體一定有利。
• 因果謬誤(Fallacy of Course) – 當兩件事情發生,就推論兩者有因果關係。
誰在勞動貧窮 • 台灣受僱員工平均薪資、工時與十大低薪產業 產業 工業及服務業 工業部門 服務業部門 美髮及美容美體業 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 其他汽車客運業 建築物及綠化服務業 廢棄物清除業 污染整治業 餐館業 其他個人服務業 其他教育及教育輔助服務業 家具製造業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受僱員工薪資統計調查
平均 工資/時 262 245 276 127 138 142 158 160 168 170 172 175 176
2011~2015年平均 經常性 平均 工資/時 工時/月 212 177.5 194 182.6 227 173.3 120 208.0 121 226.6 132 177.5 149 182.5 145 182.9 151 184.0 151 167.2 153 193.7 165 133.3 152 182.6
加班 時數/月 8.3 14.0 3.8 1.5 18.7 1.4 4.4 4.2 8.2 2.5 3.8 0.6 10.7
2015年 受僱員工 人數 7,385,427 3,238,708 4,146,719 27,580 91,012 11,958 58,603 8,400 5,600 255,306 21,278 73,273 25,208
誰是高薪產業 • 前10大高薪產業、製造業前3大 產業
電信業 其他金融中介業 港埠業 其他保險及退休基金輔助業 電力供應業 銀行業 石油及天然氣礦業 用水供應業 郵政業 航空運輸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飲料及菸草製造業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受僱員工薪資統計調查
平均 工資/時
610 576 575 570 566 552 543 528 495 487 476 361 317
2011~2015年平均 經常性 平均 工資/時 工時/月
385 345 398 472 402 373 382 379 336 390 332 264 241
167.7 162.0 163.8 167.6 174.9 167.9 174.4 165.5 164.6 169.8 183.5 181.4 177.4
加班 時數/月
4.6 2.0 3.7 1.9 8.8 5.1 7.5 1.1 0.8 4.1 14.8 13.5 10.8
2015年 受僱員工 人數
41,530 35,218 2,643 473 24,613 145,272 1,472 6,213 26,031 21,732 11,542 61,645 15,701
拚經濟,先搞懂GDP 東西由誰生 產出來 賺到的所得 分配給誰
生產
生產的東西 誰來用掉
國內生產毛額(GDP)
分配
固定資本 消耗
支出
民間、政府消費
間接稅補助金
企業所得 固定資本形成
受僱所得 存 貨
出口-進口
國外 要素 所得 淨額
固定資本投資不足,所以經濟鈍化? 經濟成長(%,左軸)
固定資本形成占GDP比重(%)
14
30
12
28
10 26
8 6
24
4
22
2
20
0 -1.26
-2
18
-4
16 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2008
2011
2014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國民所得資料庫
固定資本投資占比下降(增加), 經濟成長加速(減速)
反向
固定資本投資占比下降(增加), 經濟成長減速(加速)
我們要相信哪個年代的經驗?
同向
外需市場 vs 內需市場 GDP支出面恆等式(附加價值、毛利)
Y=C+G+I+X-M C+G:國民消費( I : 投資 X :出口 M :進口
商品勞務輸出(兆元)
國民消費(兆元)
資本形成(兆元)
12
10
8
6
內外需市場規模(產值)怎麼看
Y
+
M
= C+G+I + X
4
2
國內生產+國外生產=國內需求+國外需求 0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停滯的薪資&萎縮的消費 含政府移轉的民間消費占GDP比重(%)
受僱員工每月平均薪資(元, 右軸)
66
50000 64.92
64
45000 40000
62
35000
60
30000
15
58
25000
經濟成長(%)
20000
5610
15000
545
10000
520 50
5000
-1.26
-5 1981 1981
1984 1984
1987 1987
1990 1990
1993 1993
1996 1996
1999 1999
2002 2002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國民所得資料庫,及受僱員工薪資統計調查
2005 2005
2008 2008
2011 2011
2014 2014
0
投資不足 or 儲蓄太多 超額儲蓄率(%,右軸)
投資率(%)
儲蓄率(%)
45
25
40
20
35 15
30 25
10
20
5
15 0 10 -5
5 0
-10 1951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超額儲蓄率持續提高,經濟成長鈍化=>陷入節儉的悖論!?!
經濟,為什麼越拚越無感 ICT產業
生產及進
全產業 生產及
口稅淨額
固定資本 進口稅
固定資
生產及
9%
消耗 淨額
本消耗
進口稅
10%6%
15%
淨額
受僱人員 報酬
45% 32%
49%
員報酬
本消耗
員報酬
32%
34%
46%
餘
餘
盈餘
34%
29%
33%
生產及 固定資本 進口稅 口稅淨額 消耗 淨額 6% 11% 10%
1986~2000年平均
生產及進 固定資本 消耗
報酬
受僱人
營業
口稅淨額
9%
受僱人員
淨額
營業盈
生產及進 10%
本消耗 固定資
2001~2014年平均
1986~2000年平均
進口稅
受僱人
營業盈
營業盈餘
49%
固定資 22%
3%
受僱人 員報酬
生產及
47%
32%
1986~2000年平均
服務業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國民所得資料庫,
本消耗 11%
2001~2014年平均
進口稅
固定資
淨額
本消耗
8%
16%
受僱人員 報酬
營業盈餘
固定資
生產及
1%
營業盈餘
受僱人
營業盈
受僱人
營業盈
36%
員報酬
餘
員報酬
餘
54%
25%
52%
24%
2001~2014年平均 1986~2000年平均
2001~2014年平均
非ICT工業
誰可以帶動GDP創造就業 主要產業的附加價值率變化 全產業
ICT工業
非ICT工業
服務業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2008
2011
2014
經濟對策的再思考 • 5+2創新產業,是創造就業,還是製造失業? • 固定資本投資增加=>GDP增加、經濟成長 =>提高工資,減少工時? 政策從誰開始推動正向循環
消費 勞工薪資
企業績效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