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推動勞動訴訟專法?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 黃國昌
從協助勞委會到中央研究院的研究
訴訟外之紛爭解決
勞資爭議處理法§5I:調解程序(政府調解) 現實運作:非法定之協調程序(占85%) 地方行政主管機關之協調(政府協調) 民間中介團體之協調(民間協調)
訴訟上之紛爭解決
法院之調解:民事訴訟法§403I 民事訴訟程序
學說上之理論批判
訴訟外之紛爭解決
調解機制為協調機制所淹沒(15% vs. 85%)
對勞工「程序權」保障不周 vs. 以勞工同意為前提 現實運作需要 > 法律的規範
勞工因經濟上之弱勢地位,常「含淚接受」對其不利 的和解內容 應承認權利事項勞資爭議,得透過「仲裁」程序處理
訴訟上之紛爭解決
在調解不成立時,許多勞工被迫放棄權利 現行之訴訟制度,對勞工保護不周,有增設「勞動法 院」或「特別審判程序」之必要
問題之提出 權利事項之爭議處理程序:從「協調」到「調解」
成立(50%~60%):
1. 勞工是否滿意結果?抑或是「含淚接受」? 和
2. 勞工「滿足程度如何」?
解
訴訟: 不成立: 原因?
1. 比例多少? 2. 命運如何? 不訴訟:理由為何?
實證研究之踐行
第一階段:勞委會的Database
2001-2007全國勞資爭議案件之處理情形 全面的普查,但欠缺重要的深度資訊
第二階段:抽樣的電話訪問
利用勞委會的Database,在2005~2007三年間之十個 縣市,依比例抽出樣本5000件 計劃完訪1000案,實際完訪1983案,在95%之CI下, 抽樣誤差為±2.91%,完訪率52.74%,拒訪率5.32%。 經進一步限制條件為:勞方當事人本人且由勞方申請, 實際分析樣本為1860件。
訴訟外的紛爭解決:第一階段 處理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總計
政府調解
政府協調
民間協調
總計
2,008
5,367
3,544
10,919
(18.39%)
(49.15%)
(32.46%)
(100%)
2,056
7,151
4,616
13,823
(14.87%)
(51.73%)
(33.39%)
(100%)
1,868
4,774
5,301
11,943
(15.64%)
(39.97%)
(44.39%)
(100%)
1,757
3,937
5,002
10,696
(16.43%)
(36.81%)
(46.77%)
(100%)
2,270
5,808
6,072
14,150
(16.04%)
(41.05%)
(42.91%)
(100%)
2,295
7,724
5,328
15,347
(14.95%)
(50.33%)
(34.72%)
(100%)
2,805
6,998
9,191
18,994
(14.77%)
(36.84%)
(48.39%)
(100%)
15,059
41,759
39,054
95,872
(15.71%)
(43.56%)
(40.74%)
(100%)
訴訟外之紛爭解決:在60%和解率背後
在1860個案件中,有1165件調解(協調)成立 (和解率62.90%) 問題: 1. 勞工主觀上是否滿意? 2. 客觀上滿足度(和解金額/請求金額)如何? 3. 影響「滿意度」與「滿足度」之因素為何?
圖:受訪者對勞資爭議和解內容滿意程度圖 40% 30% 20% 10% 0%
9.87% 36.05%16.48%20.00%16.57% 0.86% 0.17%
非常滿意 非常不滿意
還算滿意 不知道
普通 拒答
不太滿意
表:提出請求金額之受訪者實際滿足度 滿足度 未滿20%
20%~50% 50%~80% 超過80% 總計
回答人數
百分比
累計百分比
99 202
9.67% 19.73%
9.67% 29.39%
183
17.87%
47.27%
540
52.73%
100.00%
1,024
100.00%
圖:請求金額與滿足度對照圖 未 滿 5千 元
12.38%
5千 元 至 1萬 5千 元 6.61% 12.78% 1萬 5千 元 至 3萬 5千 元 7.92%
0%
未滿20%
16.25%
58.33% 20.85%
29.75%
18.64% 9.67%
63.00%
22.13%
16.46%
超 過 50萬 元 總計
17.62%
17.50%
3萬 5千 元 至 10萬 元 10.64% 10萬 元 -50萬 元
80.95%
46.38% 20.89%
47.46% 19.73%
17.87%
20%
40%
20%~50%
32.70% 15.25%
18.64%
52.73% 60%
50%~80%
80%
100%
超過80%
請求金額與滿意度、滿足度 less 5000 5000-15000 15000-35000 35000-100000 100000-500000 above 500000
0
1 mean of satisfy1
2
3 mean of compare1
4
未和解之原因 那次勞資爭議無法與雇主達成和解的原因是什麼? (01)資方未出席 [260] (02)您未出席 [20] (03)調解員無法作出調解方案 [76] (04)調解方案勞資雙方都不同意 [78] (05)調解方案雇主不同意 [213] (06)調解方案您不同意 [25] (07)其他(請記錄) [44] (97)不知道 [6] (98)拒答 [0]
36.01% 2.77% 10.53% 10.80% 29.50% 3.46% 6.09% 0.83% 0.00%
小結:重要觀察 請求金額是影響和解與否的重要因素 金額較小的爭執,愈容易和解,且 和解品質較好; 金額較大的爭執,愈不容易和解, 且和解品質較差。 Next Q: 金額高低對是否起訴之影響 在和解與否之談判,雇主掌握絕大的 控制地位
未和解案件中,勞工提起訴訟之比例
在687件未和解的爭議中,有179件提起訴 訟,2件拒答,訴訟率約為26%。 影響勞工決定是否提起訴訟的因素?
請求金額高低(687件中,有599件有請求金 額),最重要的因素(p-value<0.001) 是否曾有爭議經驗(p-value=0.09) 薪水(只有在10萬元以上那級顯著)
小結:請求金額對和解、訴訟之影響 less 5000 5000-15000 15000-35000 35000-100000 100000-500000 above 500000
0
.2
.4 mean of settle
.6 mean of suit
.8
一個巨觀的圖像:以請求金額觀察 訴訟外和解成立(1043):
1642
Mean: 115,219 Med:
30,000
訴訟外未成立和解(599)
recovery rate mean: 71.73%
median: 83.33% win rate: 50% recovery rate: if wins 訴訟(165): mean: 78.75% Mean: 510,340 med: 90.00% Med: 128,000
Mean: 229,936 Med:
50,000
放棄(434): Mean: 123,331 Med:
32,250
結語
Policy Implications
Theoretical Inspirations
Future Study
2009年勞資爭議處理法之變革
調解程序之重新整備
仲裁機制適用範圍之擴張
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之架構
民事訴訟「特別條款」之嵌入
【圖1:勞動訴訟案件量年度推移變化-區分訴訟程序】 2500 ( 案 件 數 ) 2000
1500 1000 500 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通常訴訟程序
簡易訴訟程序
小額訴訟程序
全部案件總計
(年度)
2006
【圖13:第一審判決平均審理日數──依年度推移】 ( 日 數 )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996
1997
1998
1999
通常訴訟程序
2000
2001
2002
簡易訴訟程序
2003
2004
2005
2006 (年度)
小額訴訟程序
【表20:勞動訴訟之第一審判決審理時間──依訟爭金額】
訟爭金額
案件數
平均審理日數
50萬元-100萬元
1052
195
100萬元-200萬元
1156
226
200萬元-600萬元
937
259
600萬元以上
403
289
【表24:勞動訴訟之歷年平均上訴率】
終結年度
平均上訴率
終結年度
平均上訴率
1996
67.69%
2002
58.99%
1997
59.20%
2003
62.73%
1998
64.50%
2004
62.62%
1999
64.59%
2005
59.57%
2000
59.53%
2006
54.60%
2001
60.62%
總 計
60.56%
【圖16:勞動訴訟與普通財產權訴訟之上訴率比較──依年度推移】 (
70%
)
比 率 60%
50% 40% 30% 20% 10% 0% 1996
1997
普通財產訴訟
1998
1999
2000
勞工訴訟
2001
2002
侵權行為
2003
2004
買賣關係
2005
2006
(年度)
土地所有權
【表28:勞動訴訟與普通財產權訴訟之上訴率比較──依訟爭金額】
訟爭金額
勞動訴訟之上訴率
普通財產權訴訟上訴率
50萬-100萬
55.99%
38.49%
100萬-200萬
62.28%
41.59%
200萬-600萬
61.05%
45.23%
600萬以上
69.98%
51.14%
勞動訴訟的特色
訴訟曠日廢時,勞工難以獲得即時救濟; 高額裁判費與律師費用負擔,經常對資力 淺薄的勞工造成經濟性的訴訟障礙 法官不具勞動專業知識與經驗,且未有特 別訴訟程序下,導致勞工法庭之專業度欠 缺致未能落實原本期待之功能 民事訴訟法諸如管轄法院及舉證責任制度 設計,就處於經濟與舉證能力弱勢之勞工, 形成實質訴訟障礙。
特別訴訟程序法的原則
減少勞工之訴訟障礙
促進勞動事件的審判迅速化
強化勞動事件的審判專業化與職權主義
強化當事人自治解決爭議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