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51
2017 TAIW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WARD
森林公園基地環境由冬山河主流及太河、安平坑溪兩條支流沖積而成,冬山 河地勢平緩且河道狹小曲折,在過去的歷史中,每逢颱風或豪雨,河道無法 容納大量水體加上海水倒灌,極易引發水患,一直以來都極需整治,且宜蘭 縣政府大力推展流域觀光整建計畫。「宜蘭縣冬山河 森林公園 生態綠舟」便 是以不只是只有治水擋水,應該思考水和人之間的關係為主軸的設計規劃案。 本計畫範圍是以冬山河與台九線及宜蘭線高架鐵道交叉之面域,鄰近冬山市 街,距冬山火車站只需步行 5 分鐘。後續工程施作內容進行了將河道截彎取 直、河面拓寬,使冬山河轉行為半人工運河,而宜蘭縣政府依區域計畫非都 市土地使用分區辦法,將冬山河河道兩岸編定為風景區,造就了冬山河風景 區開發建設。以宜蘭縣政府規劃冬山河森林公園四大願景:「作為常民友善 生活示範據點」、「提供優質戶外教育學習場域」、「擔任區域綠色旅遊整 合平台」、「成為優質環境教育培力中心」為主軸,設計單位也規劃出了環 境教育園區、水域活動遊憩設施、自然解說中心、山林體驗區、濕地體驗區 即緩衝綠地自行車道等場域,考量不同使用者在使用上的需求設計適宜之空
2
間配置。
圖 2 提供名眾親水活動體驗
2017 年台灣景觀大賞
背景 宜蘭位居台灣東北,常年雨量時為全台之冠,早期冬山河幾乎每遇豪雨颱 風必氾濫成災,成為當地耆老最深刻鮮明的生活記憶。80 年代,當時的縣長 陳定南先生,開始展開冬山河整體流域的治理,目標除了治水外,更希望把 冬山河變為同時具有文化、休閒、觀光、生態意義的「生命之河」。 本計畫於 1990 年完成「冬山河風景區開發建設規劃報告」,以「生態博 物館」(Eco Museum) 概念,將流域周遭主題公園資源整合打造成為「冬山 河水態博物館」,沿上中下游設立三大據點,分別是「冬山河森林公園 - 生 態綠舟」、「田園生活及水文體驗」、「濕地生態體驗」。 訪談內容 訪談當日,雖逢盛夏,但陣陣微風吹拂,絲毫不受烈陽影響,是個走訪生態 綠舟的好時機。本次訪談邀請到本案設計單位負責人石村敏哉 ( 以下簡稱石村 ) 以及經理陳震光 ( 以下簡稱陳 ) 一同實際踏勘基地現場,當天除了漫步在充滿 綠意的景觀廊道上,也乘坐了綠舟悠遊的遊覽冬山河,一邊欣賞著豐富的河岸 1
3
生態,一邊分享著當初在設計規劃上經歷的過程。
圖 3 河道無法容納大量水體加上海水倒灌,引發水患。
目標定位與範圍
圖 1 生態綠舟一景
森林公園基地環境由冬山河主流及太河、安平坑溪兩條支流沖積而成,早
【特別企劃】2017 年 IFLA 亞太區景觀大賞 (IFLA ASIA-PAC LA AWARDS 2017) 生態環境保育類 卓越獎 2017 年臺灣景觀大賞 景觀設計類 設計獎 得獎案例專訪
期為洪氾地,據當地鄉民口述,冬山河每遇風災必定淹水,而農家家戶也常 備有「鴨母船」放置於「公廳」,一遇到淹大水過樓即拿著鐵槌或槳杓,打
宜蘭縣冬山河森林公園 - 生態綠舟
破屋頂,划著「鴨母船」避難。 石村:「不是只有治水擋水,應該思考水和人之間的關係。」 森林公園歷經人為及大自然影響改變,曾為田地、堤防、荒地;自配合「冬
日商日亞高野景觀規劃 ( 股 ) 公司台灣分公司:石村敏哉負責人 陳震光經理 專訪
山河風景區開發建設規劃」徵收土地興建公園。
Dongshan River EcoArk 採訪整理:高百慶、周子玉 照片提供:日商日亞高野景觀規劃 ( 股 ) 公司台灣分公司 (Takano Landscape Planning Co Ltd Taiwan Branch) Abstract Dongshan River Forest Park aims at the three-dimensional experience, interweaving the land and water circulations of both human and non-human species. With the elevated railway and tunnels, the eighteen-acre rice field is transformed into a setting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s well as a place for everyday strolling. In the shaping of diverse experiences, the multitude of natural habitats from wetlands to forests is combined with waterborne activities such as boating and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s. The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tourism and community industry in the park is a welcomed gem that crowns the decades-long planning of the Dongshan River Landscape and Recreation Master Plan. This interweaving of the pedestrian, navigation, and railway circulations on the site creates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ce in the park. Together with the belvedere and demonstration aboriginal houses, the park serves as the infrastructure that accommodates a flexible programming integral to the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everyday life of the place.
4 圖 4 可乘坐綠舟遊覽冬山河
5 築堤開墾種田 零星竹圍形成 圖 5 1988 年空照圖 - 土地徵收前
6 徵收興建公園 圖 6 2002 空照圖 - 破堤粗整地後
52
2017 TAIW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WARD
規劃設計概念與構想 森林公園被冬山河及鐵路切割成四塊零碎的用地,水上的橋能連通冬山河
53 陳:「濃縮不同棲地的生態跳島也昰此案在規劃設計上的目標,才能突顯
陸路 在舊有廢棄鐵路橋座基礎上,新搭設連接入口區至主園區的人行步道橋,
出生態綠舟的魅力。」
兩岸,而在整地的而成的山上建立通道則能串連被鐵路劃開的兩側公園。
以表現森林的綠意為設計發想,植物葉脈與昆蟲翅脈為語彙,將為冬山河上
陳:「水上的橋及山上的橋整合零碎的四塊基地,如何透過規劃設計及施工,
行舟及公園本身之重要景觀。
串連零碎地,昰本案著力最深之處。」
過了森之脈橋後迎來的是開放綠色平台,在光、水、風、綠等環境要素上,
因此設計延續冬山河發源地綠意之生態跳島概念,表現冬山河河流變遷故
以及可自由彈性運用的空間上,充分提供使用者一處具有親切感的空間,而
事,隨環境梯度不同呈現棲地變化。
其中也融入許多互動性設施,為基地中能多目標利用的半戶外空間。
在理念上主要要五大項設計重點:
及體驗中利用五感感受大環境中的自然變化。
不論是廣闊的開放綠色平台,或是林間漫步的森林小徑,走陸路能在參觀 10 圖 10 森之脈橋
1. 環境教育:體驗學習如何與自然共生的環境教育樂園。 2. 環境梯度:從水域溼地到森林豐富自然生態環境的再造。 3. 理論與實際對應:靜態書本知識對應大自然的活體體驗。 4. 知識學習與遊憩融合:鴨母船+導覽解說遊憩與遊戲型態學習。 5. 產業結合:冬山市街 ( 珍珠社區 ) 與冬山河一體發展的遊憩公園。
7 圖 7 生態綠舟全區規劃構想圖
2017 年台灣景觀大賞
11 圖 11 入口區景觀
13 圖 13 環繞冬山河之森林小徑
12 圖 12 大地遊戲區
14 圖 14 可遠眺森林綠舟之綠色平台
水路
8
透過乘坐小舟遊覽冬山河,是更能進一步接觸園區生態面貌的方式,河道
圖 8 生態綠舟部分區域剖面圖
平緩,乘坐一圈的時間約為十五分鐘,映入眼簾的是豐富多元的自然生態, 能看見宜蘭特色水生植物復育。
設計參與 在環境活動計畫上,空間的形塑昰要給活動體驗者使用:交流、認知、體驗。 從經營團隊的理念談起到社區的經驗回貴及不同專家的建議與各類案例的訪 查,透過開放民眾參與的討論平台,共同勾勒出屬於基地的特色活動。 多元的活動空間 四塊零碎的用地,在串連被鐵路劃開的兩側公園後,在園區內的活動路線分 成了陸路及水路。陸路上活動的核心概念昰以保留原有歷史意義及融入自然 教學,而衍生出許多可供實作的自然體驗區。 9 圖 9 白茅收割
15 圖 15 乘坐綠舟觀賞到一隅
16 圖 16 在綠舟上感受周圍豐富多元的自然生態
54
55
2017 TAIW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WARD
理念的實踐
大地滲透及雨水收集再利用
在植栽配置上:以冬山河流域植栽生態為仿植基底,塑造亞熱帶雨林 ( 河
自然植生屋頂收集雨水與初步過濾,在水際護岸上使用近自然工法,利用
流水生植物至樟楠林生態 ),為符合環境教育場域使用機能,盡可能種植多
多孔隙護岸創造相對應水理之合宜材料運用,提供環境教育解說教材,因應
樣性植栽。
漲退水際線,以自然松木樁排列,或間隔或密排而多留孔隙,水岸也設計成
在植栽與視覺軸線關係上:多面向的植栽環境思考,以重要視軸—群落植
緩坡方便生物流動。
生配植法,見到的要是一群、一片而非一株;而在轉折或端點處以—大樹配 植,創造出幽澻景深,且能暗示空間轉折。 傳達人地共生、還地於河的精神 這裡有西元前約 2500 年的丸山遺址、公元約 1800 年的噶瑪蘭族生活場域: 這裡有水生宜蘭莞草族群,也有山脊稜線大頭茶林。「生態綠舟」成為時間 與空間的交會點。
17 圖 18 在植栽與視覺軸線關係上以一片木林方式配置
21 圖 21 以木樁為主,架設軟性椰纖維柱之護岸工法。
2017 年台灣景觀大賞
後記 「宜蘭縣冬山河 - 森林公園生態綠舟」一案除了實際解決了冬山河的氾濫 問題,也在設計思維中融入了當地民情風俗,營造出屬於在地的文化特色,
18
22 圖 22 木樁為主,架設橫木,後方以拋石填築,留設多孔隙棲地環境。
提升居民對家園在安全方面的信心。生態綠舟更是吸引了不少觀光人潮,成 功的結合了冬山河生態綠舟及周邊場域。延續居民對宜蘭的期許,在環境上、 教育上及地域發展上,都能看見善用基地及周邊條件帶來的改變。
19
20 圖 18、19、20 噶瑪蘭人臨水岸家屋,參考淇武蘭遺址資料,並邀請噶瑪蘭族人協力完成。
23 圖 23 冬山河成功轉行為半人工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