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062

Page 1

#62

景觀

NEWSLETTER 2016.10


No.062 October

MAIL landscape.org@gmail.com 網站 http://www.landscape.org.tw

SEMINAR// 活動快訊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副理事長 許晉誌 Eric@cnhwgroup.com 副理事長 鄧婉君 wjteng@iyhsing.com.tw 副理事長 張宇欽 epdc2000@ms42.hinet.net 祕書長 蔡淑美 sumay7@gmail.com 副祕書長 高百慶 bckao@yahoo.com.tw

Editor TILA Newsletter 祕書處 曾筱茹

【奈米特展】看不見的尺度 主辦單位 松山奉天宮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活動時間 2016 年 06 月 21 日-2016 年 11 月 21 日,09:30-17:30 活動地點 松山奉天宮天公藝廊

(台北市信義區福德街 221 巷 12 號)

活動連結 http://ppt.cc/qfNlG WDC 國際設計週論壇 主辦單位 臺北市政府 活動時間 2016 年 10 月 15 日,13:00-17:00 活動地點 台北市立美術館 B1 視聽室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 181 號) 活動連結 http://ppt.cc/geoe2 pa ge .0 02

理事長 王光宇 kywang@cycu.edu.tw


No.062 October

當學生在談論景觀的時候,他們眼中的景觀 又會是什麼呢?

͌ѐჯ޺඾໭೗ 當 19 世紀的景觀之父 F.L.OLMSTER 以『LANDSCAPE ARCHITECT』來 定義景觀建築師以及景觀這個行業的時候,一百年后步入工業時代的亞洲

司博書

也開始將這個綜合性行業納入高校體系之內。"LANDSCAPE ARCHITEC-

東海大學景觀學系(所)

TURE"光在台灣的學校里就有景觀學系、景觀設計系、造園景觀系、景觀建

研究生

築系、園藝系、環境設計系等各類叫法。在大陸則以風景園林系、環境藝 術、環境設計系等命名。日本、韓國則會以造園、造景科等命名。 相比建築學系『Architecture』的學生可以說自己是學建築的時候,學 景觀的同學則經常在介紹自己學什麼的時候感到煩惱,說自己是學景觀 很容易被聽成『警官』,說自己學景觀建築,又不由得補充一句,就是 做公園的。或者聽到的更多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想學景觀呢?這又是一 個一時半會回答不完的問題。景觀設計,這個高度綜合的學科,當我們 學生在閒聊的時候,會在聊些什麼呢? 我則以一個大四畢業生的角度,來回顧這景觀在我眼裡是如何從看得見 轉而變成看不見的過程。

NEWSLETTER

3


No.062 October

͎‫ޘ‬žഀ៍ˠ۞ຏۢ 身為景觀人,最引以自豪是 我們的尺度感。在課程的訓練 當中,藉由『上帝視角』的航 照圖去不斷的觀察與分析環 境與基地之間錯綜複雜的關 係,每一次審視都會得到新的 答案,這也是最讓人興奮的地 方。然後再不斷的將尺度與比 例縮小,基地與街道的關係, 與建築的關係,最後直至與人 的關係。 景觀設計就像是一個長鏡頭電影,將這一系列錯綜複雜的關係抽絲剝繭辦化繁為簡。和朋友聊起天 來,我們景觀人總是有說不完的對城市,對田野的見解。 NEWSLETTER

4


No.062 October ᒖဩžഀ៍ˠ۞యЇ 每一個人的成長背景儘管並不相同,但景觀的知識讓我們比一般人更多了一份對環境的責任。許多 人的畢業設計致力於生態復育,棕地治理,廢棄環境再開發等議題都充滿了對這片已被工業時代破壞 的千瘡百孔的土地的憐愛。我們總是很敏銳的捕捉著我們所處環境當中出現問題的地方,運用智慧與 景觀的手法將這些問題解決。

࠻Ҭ̦ᆃયᗟౌਕ఍நĂҭ˫̦ᆃౌ఍நֽ̙žഀ៍ˠ۞໭೗ 當我們把整個畢業設計做完互相討論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的展現出一種無力感。看似不錯的分 析,卻做出不是很有說服力的設計。 一條平面上看似優美的弧線步道,就可以讓人有特殊的感覺體 驗嗎?社區營造中設計一系列完善的配套基礎設施,是否真的符合當地居民的需求?在設計的推敲 上, 我們著眼于大型尺度上的規劃往往無法著手細部的人體體驗。目光盯緊小尺度上人在空間中與 環境的互動又容易忽略大尺度上的整體性。在這其中不斷的尺度上的放大縮小的 推敲,做出我們力 所能及的設計,確實是挑戰與疲勞並肩的事情。 經過四年在這大腦中不斷的辯證推敲的過程中,真正學到的或許是明白自己的在景觀專業中的特長 在哪裡,在未來的事業道路上不斷的磨練與提高自身的功夫,腳踏實地的做一個景觀人。

NEWSLETTER

5


No.062 October

活動快訊

【更多活動資訊請掃描 QRcode】

新書推薦

導式設計-系統指南

加拿大旅居記事:我的陽光與 夢中原野

節氣、意境、整全性:五度空間 跟著台達蓋出綠建築 的建築

走上馬路,你先看到的會是什麼? 各式媒介如何吸引你的目光進行廣 告宣傳、交通指示?

旅居加 拿大多 年的隨筆 作家 吳蘊 懿,透過細膩的觀察與抒情的筆調, 省思不同文化間細微的生活差異。 置身在大自然、人文情懷、藝術和學 術氛圍,從中我們感受加拿大生氣 勃勃的地域文化。

五度空間的建築」,訴說的是一種自 土地生發的建築觀,也是對長久以 來過度重視形式思維的再反省後所 發展的嶄新觀點。它試圖將東方傳 統的自然時間觀-節氣,與東方哲學 中的精神內涵-意境,一起拉入三度 空間之中,創造出超越三維、有機的 空間觀;並且更進一步將這種空間 觀轉化成一套設計思維。

從生活瑣事到城市景觀,龐大的資 訊鎖在一眼即能辨識的設計中, 無 形的圖案怎麼能立即化為你認知的 一部分? 讓本書喚起你所需要的敏 銳度!

本書從鄭崇華投入綠建築的初心談 起,介紹台達從亞洲到美洲、從校園 到廠辦, 10 年來打造超過 21 棟綠 建築,並透過讓員工擔任志工、推動 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透過競賽 方式吸引年輕人加入,將綠種子向 下扎根。

NEWSLETTER

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