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1
「活化廳」 進駐上海街視藝空間 2009-2010 全年工作報告 (1 月 23 日檢討會前公開版)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2
給香港藝術發展局--我們「夢幻組合」拍檔的話 承蒙藝術發展局出錢資助及提供場地空間,支持活化廳以社區中心模式來營運藝術空間的計劃理念, 使活化廳成為香港獨一無二敢於不忌政治、觸碰社會時事,溶合當代藝術前衛手法與草根街坊日常生 活基調的社區藝術實驗場所,可謂徹底突破了香港過去嘗試及有所停滯的資助藝術空間模式,藝發局 的這份支持,無疑有劃時代的意義,活化廳能與藝發局夥拍成「夢幻組合」,幸榮然。 然而如何方能合適的加以量度一所社區藝術破格空間的價值和工作表現?我們望求藝發局既能支持活 化廳理念,就該貫徹同樣以一重視人性化面相,理解活化廳所開展建立、維繫和累積有形無形社區人 際關係的意義和價值,對於座落社群網絡自身的特質和限制,帶開放、體恤、耐心和具視野的方法去 了解和珍而重之,這本來就是對於藝術作為人與人溝通,投身一個場景脈絡、意義生產的基本常識性 理解和要求而已。 我們不厭其煩,想指出參觀人次、人均支出等數據(我們以為絕非活化廳的弱項),只是如參觀者的逗 留時間、彼此的交流分享,從展品的呈示而感受的個人感應,對於藝術、社區、城市文化惹起的反思 體會甚而抒發,方才是我們覺得評審者應該著眼的方向,然而這些美學關照的個別獨特性,都是需要 另一番工作量才可能局部反映的。除了化納入報告對於社區藝術的整體觀察,活化廳已盡量通過不同 的途徑,如 blog 與 facebook 把這些微小但重要的事情偶爾輕輕側錄。這裡努力把報告認真地看待, 重點在於整盤理念在實踐下來的小結整理,並把這些經驗與相關有興趣的人們作研究參考,一同繼續 反思還可以改進的地方。 在早前《字花》雜誌被削資事件中,對於《字花》被藝發局質問「文學性何在? 」這種對「先鋒的角 度、想法、藝術風格」沒有足夠理解而出現的笑話,我們慶幸沒有在活化廳的審批中重現,但我們同 樣支持他們對藝發局審批要提高透明度的建議,希望審批員能支持並向當局反映。對於這份報告,尤 其給予藝發局意見的部份,有所具體回應,更多的就項目,安排與持份者/公眾的會面對話機會。我 們藝術工作者所要問責的,不單是面向藝發局,也是面向市民大眾的。藝發局亦然,委員不單是面向 委任他們的特首,更要是面向市民大眾的。 若看畢這份報告仍有更多資料問題欲意查詢,歡迎聯絡我們,謝謝。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3 縱觀整體 「活化廳」成員鄭怡敏(阿金) 、張嘉莉、程展緯、關尚智、黎健強、劉建華、羅文 樂、李俊峰、魂游、黃慧妍皆為本地活躍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分別從事創作、策展、 評論、教育或營運藝術空間等崗位多年,特意為了競投申請香港藝術發展局之上海街 視藝空間之一年公開招標,而於零九年註冊為社團,並繼而成功取得該空間的經營權 及活動資助額。 活化廳希望借營運上海街視藝空間,以當代藝術愈發被受重視的社會性互動手法來刷 新社區藝術的活動模式,也為香港當代藝術試燃與社區民間文化和社會時事政治的碰 撞火花。一面讓藝術家實驗籌組新穎有趣的展覽,另而讓觀眾以輕鬆幽默的方式接觸 藝術,拉近藝術與日常生活的距離,帶動藝術創作與普羅觀眾社會意識和文化參與度 的提高。 投入的團隊成員在活化廳第一年不但出謀獻策,並盡力找尋街坊參與的可能性和強化 這種交往的藝術可塑性,基本上實踐了我們在計劃書中所提出對於上海街視藝空間營 運一些實驗性的想法,從空間的格調,展示手法,活動形式,作品的質地,在藝術/ 社區、藝術的政治/政治的藝術多重戰線上有其開拓,包容和重視社會弱勢聲音,站 穩傳播公義批判性立場,整個進路都予人一種全新獨特的鮮明印象。 雖然在規劃階段對於上海街的認識到底不深,但憑著大方向的對位、紮駐上海街後對 社區的認識增多、網絡也逐步伸展,加上一般街坊的親切和藹、藝圈社群的理解支持, 幾者以開放的平常心和好奇心、進行了各式其式層次深淺各異的交往互動,讓活化廳 這個難以被定義解說清楚的實驗項目,愈發融入歸屬於這個小社區,為街坊潛移默化 地接受,慢慢認識發掘和領會。 對照原來意圖,活化廳縱有大量工作可以做得更好,但總體對於自己首年工作,還是 感到滿意。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4 活動覽概 在過去一年,活化廳由成員分工策劃主領不同的項目,舉辦了計劃書中的預定的《多 多獎少少賞》 、 《出得廳堂──活化藝術品外借計劃》 、 《師父贊》 、 《六十四件事》 、 《藝 術做假》 、 《勘輿為體風水為用雕塑裝置展》不同展覽項目,然而展覽作為單位,對於 藝發局評審一所藝術空間工作或有便利,但卻對於社區藝術的累積滾存,生產節奏或 展期上,與一些民間習俗節慶的短期社區活動也其實有所差別,這往往是未經審思而 對社區藝術設下的藝術框框。另亦開展了《駐場藝術家計劃(本地: 黃乃忠)》以及大 量全年進行的《永不落空》計劃的單項、系列性活動,以替展覽框框進一步鬆綁。
《多多獎少少賞》先吸引街坊透過講述日常街里的生活有趣小故事,提名表揚社區的 身邊人物,再加策展人率領一眾年青藝術家及學生明查暗訪細察社區人情風貌,反轉 公共雕塑從上而下的理念,頒出三十多個改裝獎杯作品給社區的各式店舖/人物,並 於周末進行社區導賞遊,讓人們認識與欣賞舊區內豐富的生活形態和人情點滴。展覽 同時既收集街坊物品,也引出臥虎藏龍街坊訴說自己的威水史,配以錄像訪問等於室 內展出。至於策展人以新穎展示空間的格局、富幽默手法來處理眾多展覽小環節和角 落,讓觀賞過程充滿趣味和互動性,亦也開本地藝術空間策展先河,一舉豎立活化廳 的鮮明形象。 《出得廳堂》針對的是活化廳要附帶協助藝發局和文康署的藝術品外借計劃所存在的 問題,然而議題甚狹,而官方計劃的種種先天缺憾,也使推廣有點自討難關,加上一 如審計處對於藝發局的報告般,市民對於政府資源的浪費,恐怕有點司空見慣。結果 唯一參與前赴藝術資源中心之街坊,看畢官方計劃目錄後最終還是選擇不借任何作 品,這大事張羅活動的黯然結局,跟活化廳邀約藝術家的生活化原作作品的外借受到 大眾歡迎,甚至締造了個別街坊藝術家與跨區觀眾的結緣友誼,無疑成了極大反差。 藝發局雖協助我們簡化借取作品的手續,然而婉拒了派出代表出席對於外借計劃的檢 討活動(令使活動的反思面相沒有機會發生),我們深感惋惜。 《師父贊》是一個表揚民間手工藝、向手工藝師傅無限致敬的展覽。我們從社區、藝 術社群開始,發掘手工藝在社會慢慢些微的宏觀圖象下,在尋求持續發展和生存中少 被留意的一些特殊作業模態,勾出師傅匠及普通人 D.I.Y.(自己做)的一些個體人情 小故事、付出和堅持,從他們身上吸取民間藝術智慧的啟迪。策展人除了委約藝術家 跟師傅作實驗性的合作,也找來藝術作品與特定手工技藝作為對話,或以平衡概念的 作品加以回應,甚至邀藝術家摸索在本港已失傳的特殊技術。另而我們也印製了地區 內一些手工技藝等行業店舖地圖派發,將工藝的實用性的日常生活角色,與工藝的師 傳絕活構成的人文風景相輝。《師父贊》的工作坊系統爆棚加場等,又是另一成功新 試點。 《六十四件事》是名正言順借用公帑關於北京八九年六四屠殺事件的一個展覽計劃。 針對在香港回歸後政治文化氣氛下,官方與民間對於六四事件反應的差異,我們希望 這類對於香港文化社會政治身份性議題意義牽纏重大然而坊間或覺敏感的議題,得到 藝發局的正常化看待,讓藝術資助活動不存在著會受到政治審查的陰影威脅。 (尤其 由於一些市場資助藝術者對於政治的迴避,有意資助香港藝壇健康發展的機構,其實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5 更有其責任。)要切入廿一周年的八九六四,計劃分有幾個部份,由兩策展人負責兩 路展覽,一個以八十後九十後的年青藝術工作者為主力,另一則邀了個別以八九年已 成年對於事件甚或有創作回應一輩,另而配有遊戲設計,訪問等,和徵集六四相關文 獻,社區騷亂見聞。重點的參與性活動,是六月四日參與者眾的穿越廣場的單車活動, 從上海街出發經尖沙咀,灣仔六四地標踩到維園自行參加支聯會燭光集會。 《藝術做假》把活化廳與藝術近乎無事生事,借來過橋的自我反思性精神坦白的作為 計劃主題。策展人黎健強突破其攝影的策展框框,借藝術的形式框框,凸顯社會時事 新聞種種現實跟荒謬的辯證,以創作的真假鏡照結合為改變對現實看法的阿基米德 點,於是部份重點落在借用真實現存的形式以假亂真,或以改變承載形式對於內容暗 裡加以詮釋,旁生則是以正版與翻版的微妙市場戲仿物,見證政客立場的變面,集體 回憶的再搬弄。展覽另並附有兩個不同方向的工作坊,一從虛擬網台重回真實非法邊 緣的大氣電波電台,二以寫作評論的概念詮釋距離,進一步引導把展覽後設化來反思。 《勘輿為體風水為用雕塑裝置展》把油麻地廟街的風水師請來合作,以風水術數意見 給予藝術家作為構思創作的考慮要求,策展方法一開始就別開生面。參展藝術家必須 同時處理風水系統論述的演繹,藝術空間佈局的實用性,在被動的要求下,作其主動 創作,將多方因素疊合,互相配合或借故碰撞,推展了對於藝術展覽空間裝置,創作 物料的文化風俗想像。這種主題既無處不在,卻又存在於無形,在觀賞發現和導賞的 過程,可以產生相當對談互動的可能性和趣味性。如麒麟或金魚擋煞等常遇的術語, 大眾感興趣的桃花位,文昌位等外,還有受大人小童歡迎的火影忍者電子遊戲,惹人 好奇的招牌陣,另而 HKADC 並製作了「玄來自有機」的節目,以一個表面模擬風水節 目,冷冷造作呈示非精密科學在鏡頭前。 在計劃書修訂階段, 《駐場藝術家計劃》經已把被市區重建迫遷離舖的黃乃忠花牌師 傅作為鎖定人選,然而其由於喜獲兆基創意書院的駐校款待,延至年初正式開始長期 駐場於活化廳。花牌,這門中國華南文化獨特的傳統,當是一門藝術無疑。如在《師 父贊》的展覽脈絡下,黃生協辦了兩場座無虛席的迷你花牌工作坊,並且連同兆基創 意書院的兩位導師提供的花牌技藝講座,一方面解說一些花牌的文化傳統和行業狀 況,另也就其遭遇的市區重建迫遷及如領匯禁掛花牌來說明一些傳統文化行業在香港 面對的生存困境。 今年我們除了派發漫畫家江記與成員合作的「香港職人系列」的黃生專題,亦為港台 拍攝開了方便門,樂見其材料豐富的花牌介紹網站開張。然而人們來到活化廳,親身 遇上黃生,還是另有一種在博物館化、書本化以外對花牌加深認知的途徑,包含一種 人與人的近距接觸交流,故而對於此時此刻的行業/工序/人物/困難,可有更深刻的 認識。相對於過去到底有人試行過的藝術家短暫落區駐場,這次新的駐場安排,也使 活化廳的空間特質被進一步活化,猶於逛入一所店舖同時,也是一種歡迎外人的寫實 生活空間,跟其他的社區展覽有微妙框架上的不同。黃生不但健談,其社會資歷也使 活化廳中街坊日常閒聊討論的範圍大大拓闊,花牌工藝行業的見證,成了舉一反三的 例子。 從其跟市建局據理上訴力爭舊區居民的權益而引起社會關注,活化廳選擇邀請黃生作 為駐場藝術家,明顯也著眼於社區生活的捍衛精神,在尤其舊區面對重建發展虎視眈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6 眈的當下。其實每次每個舊有社區生活網絡的破壞,除了直接影響個人,同需要更大 網絡的社會力量去集體承擔。社區藝術與人民自主地區規劃的社會運動,其實有很多 重疊的關注。另一次紀錄片「水深火熱的人們」 ,黃生也是放映會的主角之一,很多 的舊街坊就亦借觀片機會重敘一番。另而黃生在香港文化界、社區工作的友好夥伴眾 多,也反過來助增加活化廳的聚眾力,提及其駐場,讓人更易明白活化廳的搞作方針。
除了上述展覽計劃外,活化廳還在計劃書闢出《永不落空》計劃,支援絡繹不絕的加 插式活動,數量之多該是香港藝術空間之首,包括由魂游策劃每月一次一個(或兩個) 周末下午的「隔窗有嘢」行為藝術表演(及個別櫥窗的演出延伸裝置) ,找來一些有 經驗的行為藝術表演者外, 「隔窗有嘢」也間中找些藝術家來嘗試這種臨街空間的互 動,在一些比較直接即興的物件送贈交換人際互動外,也有以找來性工作者或插入假 裝保安員來轉化藝術的空間場域,及配合同期展覽主題的演出。 為配合十月一日的開幕暖場活動,活化廳迅速特備了《國旗》展輯,集合了眾多以區 旗國旗為創作主體的本地藝術作品,挑選作品不但兼具介紹成員之作用,順道也帶出 國旗、區旗、區徽等法例與言論、表達與創作自由的灰色關係,活化廳對於作品的藝 術性理解,對時機的把握上,其實也已表露了活化廳的未來路數,當天討論嘉賓談到 反藝術與社區藝術的接合難度,無疑也是具前瞻把握的意見。 至於新春為求應節,我們也辦了《百年殖民望公投,功能組別利當頭,自以為是假大 空,全面普選踢它走!之 反清復明 驅妖迎祥 百無禁忌 新春書畫展》展覽,從借到 年畫收藏展覽,到公投漫畫設色,擺出形式與內容充滿創意的揮春攤位,把傳統藝術 的扯上當下城市政治話題,並進行對聯配對,區區黨黨的書法藝術選舉,把政治脈絡 的又反過來以藝術看待,還印行多款諷刺時局海報派發,與街坊共慶過年。 這種加插的額外展覽,其中一些具一定規模和瞄頭,也是香港受資助藝術空間近乎沒 有的展覽類型,有敏感題材可供嚴肅討論之餘,立場不同可以是對話的起點,讓市民 對於資助藝術的社會觸覺一新耳目,對不自我審查立場的疑惑和肯定,也為數不少。 如乒乓外交贏波贏廁紙的搞笑活動,既受到觀眾的歡迎,在球桌上對打,卻實也是為 我們爭取與觀眾交談對話的時機,何樂而不為。 另而活化廳作為支持社會文化運動的藝術空間,使用人數比率其實也不比展覽失色, 雖然有點偶然,卻說明空間的資源的運用提昇,其實取決於空間的彈性包容。比較意 識化地運用空間加以處理呈示的,包括有後設作《運動.運動》的一段時間,活化廳 把當月香港的體育運動(東亞運動會)和社會運動議題(反高鐵/新生活運動)同步並 置,硬碰硬擦出關連。重點一日式、湊上東亞運動會開幕的「唱好香港日」,櫥窗成 了政府宣傳與惡搞曲目皆備的卡拉OK房,小孩們也有大人看得會心微笑的康體活 動,前後日子則室內因借貯物資的流出流入而創出了不停變化組合的裝置,另還夾有 配合社會運動的長片、短片播放。 活化廳通過舉辦這些額外活動,把握著社會議題(國慶、東亞運動會、反高鐵、公投…) 時機,努力令使活化廳跨出純藝術空間的狹隘形象,使社會、文化界更多不同的人仕 會經而接觸及認識到活化廳的存在,開啟活化廳在文化藝術上未來更多類型的合作契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7 機,也向受眾們示範了藝術創作及空間在回應及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一些可能性。 比較大型的空間改造,還要數活化廳借場予黃慧妍開設的「活化咖啡廳」 ,其不單為 空間作了讓人意外的格調裝修,重點還是藝術家本人以整月每日現身的投入,把一場 經驗外地駐場的分享會,變成一持續與街坊會面的安排,還真有其親手泡製的咖啡平 賣,開展了不少因為咖啡而來對藝術的討論,這過程充滿個別觀眾的溝通變數,卻因 與藝術家的慢性接觸而有所累積認識。 其他比較零散的活動,還有跟不同組織合作或力撐方式的節目,如「投訴合唱團」練 習與演出、 「寫信佬」在咸美頓街街頭的寫信攤活動等,亦延長開放時間,配合藝發 局資助的「社運電影節」加場放映等。某些早前接觸和活動的延伸,活化廳不過是提 供平臺和締建連結,便促成共同旨趣人仕活動的有機發生和滾存。如專業樂評人陳志 華與街坊聯手的兩次早期粵語流行曲音樂知識分享會,是某些早前接觸和活動的延 伸,卻為專業學者找到一些坊間知音,亦讓街坊所長得受欣賞,甚而偶爾見報。 活化廳空間內部也試過開闢如吳茂蔚的兩期「桌面 vs 桌面」展覽、兩期(梁御東/張 天佑、黃美鴻及陳曰明)的「海洋館」展覽、 「社區物資支援交換部」 、 「玩具角」 、(與 康文署圖書館的社區圖書館計劃合作的)「圖書角」(主題先後包括:獨立漫畫、香港 流行曲)、 「上網角」…各起不同的吸引力,以誘使認識藝術之門也因此而開,並使活 化廳長期能夠讓到訪觀眾有所發現,留連瀏覽。這種微型展覽在黃生進駐後,由於室 內空間的不住變動而多已暫停,讓主題展覽有更清晰的空間規劃,靜待合適機會重新 上路。 至於活化廳作為街舖,除了櫥窗外,我們也持續打理告示板, 「民主牆」和新增之黑 板牆,用以提供更即時性的更新資訊。另活化廳也一再在路邊舉辦各式活動和搞作, 尤其新年與中秋的街坊性綜藝活動。慣性利用的,另還有於活化廳後門外牆張貼海報 及至作品,也拖電提供桌椅等,支援公園及於附近行人道的公開公共空間活動及行為 藝術表演。 作為供街坊與中學生參加的「大師木顏色水彩入門班」的後續,活化廳也以「工作坊 式參展」參加了《呂振光/有你,無我--從何兆基到鄺鎮禧》 (19/9–7/11/2010)於 觀塘奧沙畫廊的展覽,借集中介紹活化廳的各式工作坊,並把呂振光的工作坊並置其 中,讓人們以一個新場景,重新思考藝術家呂振光的教學生涯,同時亦讓街坊學生也 從中受教,互彼得益。 活化廳另而去年也嘗試支援年青藝術家摸索與發展各式種類的社區藝術創作,於是公 開徵集年青藝術家社區駐場計劃申請,為進駐藝術家提供租用工作室之計劃,曾由浸 大視覺藝術學院畢業生張天佑、黃美鴻及陳曰明聯手申請,然而由於工作室設備有待 改善,各人同又事忙,計劃現遂決定改變模式快將再次推出。 最後有關於第一年工作仍進行中的,是首年計劃書中之出版項目。是次出版物將由客 席編輯翁子健主理,紀錄首年工作同時,將以活化廳的搞作方式作出版物的主調來編 排,務求活靈活現活化廳的特色作風。預計於三月正式出版供售。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8 [實驗核心] 活化廳的所謂實驗,總的來說包括幾個主要方面: 鼓勵策展人及藝術家打破展覽空間硬件使用習性的形式框框: 顛覆現代主義白盒子的特色生活空間展示場域,變化多端的場地用途服務提供: 室內空間:展櫃的實物展示(開放式/玻璃門)/書桌抽屜/雪櫃(冰箱、雪櫃)/書桌桌面/電腦屏幕 桌面/魚缸/社區圖書館計劃角…甚至地氈/日曆/玻璃門,幾乎無所不用 展覽/電影放映/討論會/音樂知識及演奏分享會/各式技藝班/會議場地/寫作團社區站/場地遊客 上網/街坊畫室/康樂室/補習室/電視室/暫寄倉/飲食站,幾乎無所不包
由傳統觀賞收藏到新沿攜走應用的作品類型, 把藝術品進入日常生活的門檻降低: 繪畫/攝影/篆刻/書法/雕塑/摺紙/家具/衣飾/古董文物/裝置/行為藝術/錄像影片/紀錄片/訪問 /互動作品/媒體藝術/概念藝術/網路 facebook quiz/贈品換領/獎品送贈…各式其式 免費物品派發:複數作品/海報/宣傳單張/特製地圖/名片日曆咭/貼紙/揮春/工作坊筆記/鎖匙扣 /作品/安全套/本地及外地傳統小食…多不勝數 時評圖案 TSHIRT/外族針織服裝/DVD/藝術書籍/針孔相片作品寄買
以活動走入社區店舖,走上街頭,甚至不請自來跨區出撃 : 社區考察/社區導賞團/貼海報街招/報新年/寫揮春/行為藝術/功夫表演/戲劇拍攝/投訴合唱團/ 寫信佬/咸美頓街公園後門牆張貼作品與海報/梁顯利社區中心示威…參觀中央圖書館/參與反高 鐵集會/撑 菜園村活動/拜訪不同藝術空間/單車遊行…
時或直接了當回歸日常生活模態,時或是以意念將展示的手法陌生趣味化,變成本身 可觀可以解讀。讓藝術美學與文化生活內容的趣味交差感染,重疊互調位置發生; 以人性化故事,幽默搞笑抵死把嚴肅認真的沉重現實議題變得輕盈富趣味,使前沿的 越矩動作變得可以理解; 另而相扣相關的,是把創作及導賞焦點放於社區街坊的參與及公眾參觀的體驗模式:
牽動街坊不同程度的參與 在社區藝術裡,街坊網絡其實正正是社區藝術的財富資源,活化廳通過逐步結識社區 各方人仕,理解各人個人嗜好專長,留心開放機會讓街坊從我們的藝術對象變成為藝 術搞作的參與主體,誘導他們把自己的心得所長發揮,一個一個的牽動社區人仕從認 識活化廳到參與當中活動,或使其日常生活增添了發掘享受創意的小旨趣。 度身變化觀眾導賞 長期交心感染街坊 非屬藝圈的觀眾及街坊,活化廳看重的是以導賞方式引使參觀者分享,甚至彼此的互 動互助,這些皆非自助化展場所能類比。由於活化廳藝術採的生活化、庶民切入點, 帶點幽默玩笑色彩,一般不難被街坊觀眾和社區人仕受落。至於要轉化一些社會積累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9 對於藝術及香港社會生活的偏狹想法,爭取認同,則我們除了耐性交談,也相信的長 期偶爾的留意觀察或持續接觸,能使街坊對於活化廳給出的生活化藝術結合態度慢慢 有所感染、逐步的加深參與(及至所謂提昇),比起直接的藝術話語硬套灌輸,是一所 座落社區的藝術空間所可以發揮的空間時間特色和強項。 各方共用平臺 彼此認識交流 重覆到訪的鄰近街坊,作為社區藝術的主力對象和持份者,我們更是付出所需以求維 繫他們的持續投入。讓街坊感覺到自己作為持份者的那份歸屬感,往往會更投入參 與,出現如自發接待參觀者,與之閒聊及簡介活化廳的展覽與社區知識,並仗義為空 間獻謀出力,這從而再強化了活化廳的獨特社區性格。活化廳除了同樣歡迎不同族裔 街坊,也著力包容小朋友的留連,希望增加更多元文化上的彼此了解,及猜不準的互 動變化人和社區色彩事物發生。總監及職員、駐場藝術家長期坐鎮活化廳,在支撐社 區中心式的運作模式以外,也貫徹了藝圈中人到訪活化廳在看展覽以外,能與同行專 業就各式話題進行交流的機會。
形式實驗背後的理念內涵 藝術空間作為社區一份子與市民社會 當代藝術作為文化賦權的政治 對於社區,活化廳既為社區人仕提供日常化的文化藝術參與平臺,也為社區注入以文 化藝術視角的連結,反饋對社區及其生活模式的欣賞和肯定。在一個社區進行藝術生 產,就是不是幫襯店舖變種成個別委約的創作,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日常化與不同人打 交道的過程。另而街坊人情,剩餘生活物資交換,協助搬運維修,昔時舊物交付保存 也時有發生,讓人看到社區網絡可以另樣支援藝術空間。但相對於很多人誤套於活化 廳的懷舊(好一點是保育) ,我們更關心的實是香港具地方特色的生活文化的生存空 間,在官商勾結的城市發展中被趕盡殺絕,因此我們把社會運動中關注社區,市區重 建,地方規劃,市民生活質素和權利尊嚴,人民自主等課題的搞作,也視為我們的同 路人,這皆因藝術本就是對於生活形態和想像的掌握和模塑,而此箇中的文化相連, 也是活化廳努力通過營運上海街視藝空間來讓街坊及觀眾體驗領會的。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10 [教育] 作為策劃人/創作人/藝術及通識科等學習的啟發經驗 活化廳不少展覽,都開啟了各式嶄新帶趣的藝術在地創作的社區藝術形式,以中青藝 術家配以年青藝術家及一眾藝術文化範疇大專學生協助,走入地區作考察及訪談,通 過交往接觸,牽動社區人仕和店舖的參與,帶動藝術文化工作者經驗落區方式的豐富 人情收獲,從而思考創作藝術的對象、情境和溝通語言的深層意義。活化廳當也望這 些展覽活動能把當代藝術的特殊介入手法,推向給不同的社區文化團體及社區藝術機 構,使這方面的發展也得藝術性上的活化。 對於中學大學等的參觀團,活化廳一般也會提供詳細的空間及展覽介紹,個別工作坊 的新知識吸收外,如寫作工作坊更是連同習作的批改意見更進,著力推動藝術評論的 書寫訓練同時,其實卻也有意說明人們對藝術旨趣有生活化的能量,才最能獲其動 力。教育本是文化育成無所不在的一個部份,故最後一類值得一提的學習及教育對 象,當然是我們自身從街坊身上得到的各式知識,以及我們與藝術發展局就如何為藝 術作彈性靈活安排的行政管理的交往合作過程。
[推廣] 伙拍非主流新媒體 突入主流媒體覆蓋 由於活化廳的獨特形象,主流媒體上的報導反應相當不俗,尤其由於活化廳的展覽活 動,社區、社會、時事、政治性,使其更能跳出文化藝術歸於文化副刊和消費指南之 版頁,吸引了港聞版的記者眼光,整版整版的進佔報章的港聞版頁,開啟以軟性方式 探討社會時事、文化保育舊區活化政策等之繞徑。對此跳出一慣香港藝術老套的社區 藝術和當代藝術展覽的空間及活動模式,本地文化藝術的評論雜誌的時代觸覺和反應 能力稍叫人失望,多篇長些的文章都在一年後才陸續出現,反而好些旅遊指南,外地 藝術出版物的香港藝術專題,對活化廳也都有所重點介紹或點名提及。 除了大眾媒體的報導曝光,我們還主動開拓媒體的平臺,自行打理的實用網站跟總監 的網誌外,活化廳更多的使用了 Facebook 的介面來宣傳及記錄活動。Facebook 的活 化廳之友,一年來經已有過千人加入。個別成員合組成的 HKADC 的網台也是不少網友 可以認識我們活化廳及得悉我們動態的渠道。廳內觀眾留下的電郵聯絡現也持續增 長。 至於集一眾創作人和著名作者的《明報》 「星期日生活」疊頁,我們也協商得每月一 整版同名「活化廳」的專頁,該當是我們印量最多、接觸面最廣的持續主流媒體平臺, 共進行了 6+1 期。每期我們除配以活動宣傳,也以輕鬆幽默的報導、搞事出位的創作, 借各式熱門時事話題讓公眾認識和深化對活化廳搞作的認知和興趣。其他跟活化廳合 作的媒體,還有大氣與網路上的 FM101 電台。另同感謝文化刊物《字花》 、 《瞄》與《文 化地圖》予活化廳刊登免費廣告。 較之狹義的推廣來說,推廣其實與藝術創作本身,在活化廳往往結合了來處理。用藝 術來宣傳藝術,體驗了藝術,就達到了宣傳。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11
[行政及財務運作] 成員在一般的展覽以策展人領導模式下進行,除此在經常性的造訪,也會參與空間的 日常活動與特備活動,而在成員的會議上,則在討論整體重點方向之餘,各就自己的 專長提出協助活化廳的各式協同分工。 由於活化廳的運作模式,節目頻繁,從發掘和維繫社區關係都往往需要親身跟進,行 政及展覽統籌等工作人手上相當緊張,加上前線工作量驚人,隨時遇到變數,導賞亦 也費時,人手需求無疑當初嚴重低估。 幸而得藝發局確認將接手上海街後,得悉政府的大學生實習計劃,在九月份即通過計 劃進行公開招聘,而把原來只屬兼職的位置改成為全職崗位,並聘請了得力的應屆浸 會大學的視藝學院畢業生鍾惠恩作全職職員,從九月中上職,負責起活化廳的大量繁 重工作。 然而亦由於這改動,仍然需要的額外人手及行政附助理跟加班津貼,使得人工開支超 出原來預算。 以活化廳之友尋找義工支援計劃,已逐步發生中。 資源開拓方面,活化廳既積極搜集人棄我取的物資,也嘗試了尋找各式贊助,但或由 於新成立及實驗路線方向,未見成績,區議會的資助申請,也並不成功,現獨唯有每 次申請的生力啤酒展覽開幕酒料贊助。現金上,除了設置的捐款箱,一直有向觀眾籌 募小額式捐助。另而為數不多,如活化廳報章版頁,寄賣物拆帳與個別的租場和導賞 亦有小額收入。 人與人/人與人次 據我們不科學的展覽進行中段日子的觀察,七成行過的路人會留意我們的空間或櫥 窗,已即一周約二萬人次,其中稍低於一成會緩下來駐足觀看,一個月累積卻也有約 六千五百人次。進入活化廳的,連同了團體活動,卻平均徘徊在千多人次,相比在室 外觀望者,比例感覺上仍有增長的空間,但需要持續開門而接受噪音灰塵外,空調等 開支也是問題,還重要是招攬人們進場的人手,和實際內進後導賞飽和量的問題,當 然也有舉步踏入藝術空間參觀的文化生活習性的龐大長期因素。相比上半年活動人數 有多有少的不均,下半年主辦的活動的參與人數明顯比較穩定增多,但觀眾人次卻似 乎見滯,是展覽主題和宣傳方式,空間佈局和秩序管理等什麼因素,我們都希望在檢 討會上試找出原因。方便的資訊讓人有機會知悉具體的活動同時,卻對於親臨展覽意 欲有時反幫倒忙不定,活化廳的網上搞作,其實是否開拓及與另一種社群對話,或是 社區藝術空間工作的延伸,或也是值得探討的。 進入活化廳的人次中,排序大約為本地逛區經過的市民、社區街坊、藝術社群、遊客 幾個類別,其中藝術社群主要出現於開幕及行為藝術表演的日子,比較頻繁出現的為 社區街坊,本地市民也佔不少是因為宣傳得知活動項目而來,另而不少觀眾表示,每 經開這區,必會前來活化廳一看。經過了半年頻頻主動出擊接觸商舖後,我們後半年 陸續還有多些區內居民經友人介紹而來的造訪,都是慢熱才能建立的新關係,閒餘逛 入空間傾談在香港總是比較奢侈;但與更主動(卻非一定現居本區)街客的合作卻也 反覆發生,只要條件合適,情況許可,我們也不完任抗拒,以起平民參與的示範作用。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12 給藝發局的建議: 檢討生態上撥款不同藝術空間類型的比重優先序 開挖更多社區藝術項目的資助,增加撥款 從不同展覽的開支亦可以看出,有更廣度深入社區的展覽計劃,在一般直接給予藝術 家費等主開支以外,必然還有一定比例的其他開銷,這說明以目前的預算,是無法保 持以合理報酬予現時所找藝術家的數目下,再行擴展這類展覽的數目,反過來擴展這 類展覽,恐怕就得刪減參展的藝術家數目。 另而目前預算未能把可行有趣然卻過剩無法落實的實驗項目意念加以實踐試行,並把 現有的實驗的個別環節推上層樓,以收倍效,加強藝術性及社會效果。 改善職工/參與者待遇,也是撥款該增的理由。 我們的工作模式相當依賴工作人員處理街坊的人際關係,觀眾的個別導賞,相當花耗 人手的精神和時間,我們首年因為申請了大學生實習計劃的資助,才能把預算的兼職 位置變成全職,否則人手根本嚴重不足。要持續營運活化廳,職員人工開支上必要有 所提昇,資助額其實對於資歷的成長和肯定,應該有所反映。對待我們欲招募來的義 工,給予起碼的培訓、交通津貼,本實合乎常理並不為過,但也勢必是另一重的財政 壓力,望藝發局未來在預算上正視人工開支的合理化而提高資助額,否則原來招攬熱 心為藝術圈服務的義工和相關培訓工作的可能性,也會被局限甚至錯失。 不祗是藝術家的展覽場而已,積極爭取增加群聚空間 活化廳的空間,為了開啟試驗不同有意義方向(如藝術家駐場、年青藝術家社區駐場、 工作坊、力撐借場活動等等),現時的應用,已使用得相當飽和。然而每一方面的應 用,我們以為都是值得延續甚或加大力度與規模,希望藝發局協助爭取空間上的擴 充,把現時投入的資源,在空間的承納上,取得協同的倍益,也間接也讓上海街視藝 空間的社區藝術活動,得到另一資源開拓之途徑。 臨街的地段性質獨特,但空間各有所用 臨街空間需求用途,主要是因為了駐場空間和工作坊空間其實跟展覽一樣,臨街相當 重要。駐場無疑是一種改變短期展覽主導模式的社區藝術有效方向,突破現時即食空 降的環境藝術創作。駐場藝術家的時間投入其重要性是難以取代的,而駐場無疑提供 一理想平臺,使空間有一種持續性格真正融入成為社區一部份,在穩定的關係建立和 可預知性上,反而將造就更多實驗性的基礎空間。另而現時大部份的工作坊,報名都 相當踴躍,唯因空間承納上限額滿而未能滿足後繼大批報名人仕。把部份工作坊搬上 樓上空間,雖然可行,卻牽涉大量人手物資調配,也削減了工作坊自身予路邊行人的 吸引力。 除了上述的臨街空間,開拓擴充更多樓上單位,合而凝組成一種活躍於社區文化藝術 的工作者的社群網,不但工作室共用彼此支援可令駐場減低成本,更為化算,也令空 間舉辦活動時間編排上更靈活,伙伴支援社區藝術更易,並增加造訪此區的理由及整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13 體吸引力。同座或鄰街、臨街或樓上(低樓層無疑更佳)的空置地政署物業,文化藝術 工作者進駐在保留空間特色的前提下,成本往往比較其他組織為低,更符合保持舊區 風貌、環保省減裝修之原則,望藝發局大力積極為此向地政署力爭,活化廳亦願意就 不同可能性和可行性作更多建議。 社區藝術空間需要有機的延續和延伸 另而我們以為在藝術空間及社區藝術空間的審批上,藝發局實不該只單著眼於計劃書 所要求及規列出的原來展覽計劃,而忽視一所空間在計劃書所規列以外不同的其他持 續性或單項性、加插及延伸的活動,因為這些活動對於藝術在社會的推廣、得取支持、 向藝圈注入活力朝氣,發揮介入社會的角色和社會責任,都別具意義。 及也,社區藝術空間的恆持性相當重要,對於如何洽商續約,逐步延長約續年份,或 重開公開計劃書徵集,我們以為藝發局有必要有更清晰的一種制度,甚至上海街視藝 空間定位於搞社區藝術,能否成為開拓區區也有其社區藝術空間的先導,將過去眾多 經營者經驗累積相傳開來,及而有否如最終培育社區街坊齊協管理社區藝術空間,都 是藝發局在不著找人承接空間以外應加以深思考慮的。 社區藝術關乎當地市民的文化政治生活的基本權利和充權的一環,藝發局若是真的落 力支持社區藝術的發展,就應撥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聆聽思索我們及大眾提出的 不同意見,作更多的研究和諮詢,激起坊間更熱切的討論,更積極主動物色各社區閒 置空間,別看輕社區的營運支援能力和角色,共同為香港當代藝術社區藝術城市文化 生活的發展出力。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14 「活化廳」節目活動列表(*非直接關乎活化廳藝術搞作的借場省列) 2009 十月 1/10 「上海街.活化廳十月革命六十周 開張.開仗」 活動:社區藝術經驗分享(嘉賓:黃啟裕、莫昭如)、乒乓外交、上海街攪珠、蛙王客賓臨… 1-20/10 「國旗展輯」 藝術家:三木、梁美萍、陳素珊、程展緯、羅文樂、劉建華、魂游、關尚智、黃慧妍; 作品文獻:梁展峰、謝明莊、李傑 24/10-22/11 [多多獎 小小賞] 參展街坊:萬祥銀器陸家、鄭生、何應雄、許朝英、Connie 頒出獎項至區內店舖/店員:大德五金、新利豐膠轆五金、萬祥銀器、龍珠餅店、謝全記紙號、謝 全記道院、添福殯儀、蛇王寶、真珍權記、真誠膠片廣告公司、開記洋服、宇宙皮號、炳記銅器、 超英香燭、天明眼鏡、金興招牌廣告公司、永利檀香莊、安昌汽燈、雙光電器行、和味菜館、威 樂全自動麻雀機公司、788 髮型屋、中西古玩、真珍號、516 金車仔檔張伯伯、遂興茶餐廳肥媽、 萬寧 Angel、果檔佳姐、永隆繡莊 Connie、馮畫師 參展藝術家:伍靜儀、吳家俊、李心悅、李淑貞、李雪盈、林兆榮、姚君豪、張天佑、曹穎褀 、 陳曰明、陳正文、陸俊穎、勞麗麗、曾怡安、黃思婷、黃美鴻、黃振欽、黃鳳芝、董永康、劉瑞 芳、鄭家榆、鄭海曦、鄧日帶、鄧彥文、黎朗生、鍾惠恩、鄺翠炫、譚禮簾 回應藝術家:陳素珊/作品:《小小安慰獎》、俞若玫/作品:《上海街真假奇俠傳》 街坊鄭生「影視歷史知識考考你」facebook quiz 24/10 [隔窗有嘢] 藝術家:丸仔/作品:《走過 404》 24/10- [海洋館] 藝術家:梁御東/作品:《y don't u grow, woolf?》 24/10- [桌面 vs 桌面] 藝術家:吳茂蔚/作品:《太子茂》 24/10- [冰鮮匣與冷人館] 藝術家:何遠良/作品:《煲呔冰+急凍膽》 25/10 [快樂行動/寫信佬] 十一月 8/11 [分享會]「大俠鄭少秋與粵語流行曲」(街坊歌迷鄭生與樂評人黃志華) 8/11- [展書展]粵語流行曲類 15/11 [投訴合唱團]「新曲新血地獄式培訓補習班」(1) 21/11 [隔窗有嘢]藝術家:黃頌恩/作品:《館藏--棄置回憶錄》(1) 22/11 [投訴合唱團]「新曲新血地獄式培訓補習班」(2) 27/11 [社運電影節]《鐵路沿線》加場(導演:陳彥楷) 28/11 [投訴合唱團]「新曲新血地獄式培訓補習班」(3) 27/11-18/12「《菜園村短片》放映」(導演:陳彥楷) 28/11 [隔窗有嘢]藝術家黃頌恩/作品:館藏--棄置回憶錄(2) 29/11 [投訴合唱團]「新曲新血地獄式培訓補習班」(4) -22/11/2009 [多多獎 小小賞] (延至 4/12) 十二月 5/12 「唱好香港」運動日 5/12-8/1 [運動.運動] 18/12 [反高鐵大遊行街坊團] 19/12 [投訴合唱團:黑色聖誕報街音」 2010 一月 2/1 街坊粵曲鑼鼓班練習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15
9-31/1/2010 [出得廳堂--活化藝術品外借計劃] 藝術家:黃國才、劉學成、劉智聰、李傑、李慧嫻、勞麗麗、柏齊、郭孟浩、吳茂蔚、盧樂謙、 梁美萍、梁志和、方韻芝、丸仔、陳正文、羅至傑、曾德平、劉建華、鄭怡敏、程展緯、李俊 峰、鍾惠恩 街坊:許朝英、祖見優、勞文禹 參考資料:陳素珊、何慶基+香港藝術中心 康文署/藝發局藝術品外借計劃:天池、夏碧泉、周順強、李尤猛、李國泉 活動導師:羅文樂、沙浩文、華林 9/1 [出得廳堂]「攀摹名畫興趣班」(導師:羅文樂) 9-/1 [桌面 vs 桌面] 藝術家:吳茂蔚/作品:《廢亞視》 16/1 [分享會] 樂評人黃志華「保育廣東傳統音律 不讓中立音(乙反調)消失...暨二胡演奏示範」 16/1 [出得廳堂]「烏都語教學」(導師:沙浩文、華林) 17/1 [社運電影節] 艾曉明導演《我們的娃娃》及《公民調查》放映會 23/1 [出得廳堂]「烏都語教學」(導師:沙浩文、華林) 30/1 [出得廳堂]「烏都語教學」(導師:沙浩文、華林) 30-/1/2010 [隔窗有嘢] 藝術家:梁兆齡/作品:《囍 III(衫)》 30/1 [出得廳堂] 羅文樂:「攀摹名畫興趣班」 31/1 [出得廳堂]「出訪中央豪華團」 二月 1-11/2/2010 [出得廳堂--活化藝術品外借計劃(壓縮版)] 1/2-28/2 [百年殖民望公投,功能組別利當頭,自以為是假大空,全面普選踢它走!之 反清復明 驅 妖迎祥 百無禁忌 新春書畫展] 展覽藝術家:黃衍仁、李靜嫻、柏齊、葉浩麟、智海、楊學德、黃照達、Cuson Lo、GraphicAirlines、 Start From Zero; 揮春寫手:葉浩麟、許朝英、劉建華、華林、沙浩文、Naila、Nazish、許明峰 年畫珍藏:方文 17/2 [新春拜年團] 拜訪參觀地點: Para/Site 藝術空間、亞洲藝術文獻庫、香港藝術發展局、牛棚藝術村/錄映太奇/1a 空間/前進進 20/2 參與[生勾勾被活化大遊行] 27/2 [隔窗有嘢] 藝術家:馬琼珠/作品:《思念人之衣》 三月 6-見好就收/3/2010 [師父贊] 策展人:程展緯、羅文樂 參與店舖:梁永盛香莊、祥盛檀香公司、萬祥銀器獎杯、炳記銅器、雅芳瓷相專業制作、新東亞 理髮公司、新忠花店、永隆繡莊、鹵味小食 (委約)金興招牌、郭記木器雕刻、恆聲電視工程 參與師傅導師:黃大翀、黃乃忠、鍾惠恩、李俊峰、程展緯、Crystal+Connie、Albert+Gary 參與藝術家/街坊:楊漢均、蔡穎思、黃振欽、鍾偉倫、黃啟裕、陳曰明、許成真、許翠紅、江康 泉、羅文樂、高倩彤、廖榮想、阿勞、張薇、鄭生、Fred、Farzana 7/3 [師父贊]「民間傳奇:曱甴製作班」(導師:程展緯) 14/3 [師父贊]「自製唇膏班」(導師:Crystal、Connie) 14/3 [師父贊]「西洋拳擊初階」(導師:熊貓人) 20/3 [師父贊]「摺紙班」(導師:黃大翀) 21/3 [師父贊] 「迷你花牌工作坊」(導師:花牌師傅黃乃忠) 「花牌工藝講座」(特約講者:Albert 及黃乃忠) 26/3 [社區文化發展中心、活化廳合辦行為藝術演出] 行為藝術家:王楚禹(中)、張義旺(中)、三木、丸仔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16 27/3 [師父贊] 「打銅鑼工作坊」(導師:鍾惠恩) 28/3 [師父贊] 「迷你花牌工作坊」(導師:花牌師傅黃乃忠) 「花牌工藝講座」(特約講者 Gary 及黃乃忠) 四月 1/4 「霍震霆直選心戰室」成立日 16/4 「行為藝術的盛宴–海外之行報告與 Roi Vaara 交流」 24/4 [隔窗有嘢]––藝術家:劉學成/作品「百年老店之學成號雜貨」 1/5 [隔窗有嘢]––藝術家:劉學成/作品「百年老店之學成號雜貨」 13/5 「國際請病假日」 五月 15/5 [隔窗有嘢]––藝術家:彭倩幗/作品:「當值中」 29/5-20/6[六十四件事] 【我所知有關六四的二三事】策展人:李俊峰 參展藝術家:梁穎禮、又一帥人、陳素珊、羅潤庭、張天佑、白雙全、Graphicairlines、許維強 【心中有鬼問我真理和公義的問題】策展人:羅文樂 參展藝術家:楊秀卓、馮美華、胡恩威、洪強 29/5 [六十四件事] 開幕及座談會 與藝術家對談 回應嘉賓:陳景輝、周思中 六月 4/6 [六十四件事] 「來往廣場的單車」 5/6 [隔窗有嘢]藝術家:俞若玫、丸仔/作品:「抵銷 反抗」 6/6 《上訪》放映會及映後座談(嘉賓講者:張虹) 12/6 [六十四件事]「教育與犯禁座談會」(藝術家:楊秀卓、陳景輝、梁美萍、馮美華) 12/6 「譴責國家暴力,悼念己逝生命」《七個猶太小孩》劇本誦讀與音樂演出 (藝術家:Adeline Kayee、Cliff Wong、Margo Leung、馮程程、俞若玫、迷你噪音成員 Billy、阿 逵、Edmond 及發仔) 12/6 [六十四件事]「他倒下,還有更多王維林」坦克人雕塑製作班(藝術家:何遠良) 27/6 [駐場藝術家計劃(本地:黃乃忠)]「水深火熱的人們」放映及討論分享會 七月 11/7 世界盃直播 24/7-22/8 [藝術造假] 策展人:黎健強 造假參與者:香港創造、冇膽孖仔、葉長安、黃啟裕、蕭競聰、mMK、魂游、廿皮、FM101 24/7 [藝術造假] 開幕 27/7 [藝術造假] 「平攪山寨 FM 電台做個唱片騎師」工作坊 31/7 [隔窗有嘢]––藝術家:蔡芷筠/作品:《我在這裡做關於藝術=生活=開會的事情》 八月 3/8 [藝術造假] 「平攪山寨 FM 電台做個唱片騎師」工作坊 3/8 [藝術造假] 「mMK 藝術造假中間考察講座及書寫工作坊」 8/8 [藝術造假] 「平攪山寨 FM 電台做個唱片騎師」工作坊 7/8 手指頭玩偶製作班 14/8 [隔窗有嘢]––藝術家:黃潔宜/作品:《撮合人人發生(正)不正當的關係》 九月 25/9 – 30 /9 「活化咖啡廳」開業 (其間休息十天,藝術家赴台北參加雙年展及辦理個人婚禮事宜)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17
1/9-30/9[堪輿為體風水為用雕塑裝置展] 策展人 : 黃慧妍、翁子健 風水師父 : 歐陽文輝 參展藝術家 : 花苑、周俊輝、何遠良、沙浩文(Sunny)、唐世豪、吳家俊、黃乃忠、HKADC 參展職員:劉建華、鍾惠恩 1/9 [風水裝置展] 開幕 11/9 「水彩木顏色大師入門班」(導師:呂振光) 18/9 「中秋水燈製作班」 19/9 「人月倆團圓中秋晚會」燈謎、唱家班及中西樂器演奏+龍鬚糖、月餅、南亞美食 19/9–7/11/2010《呂振光/有你,無我──從何兆基到鄺鎮禧》觀塘奧沙畫廊/活化廳作品: 「工作坊 式參展」 20/9 「花燈摺紙班」(導師:黃大翀); 前往菜園村中秋晚會 25/9 [隔窗有嘢] 藝術家:魂游/作品:《無視//不在》 30/9 「有實力自然大排筵席總司令萬歲午餐會」(區內食肆簽約見證儀式)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18 「活化廳」的媒體報導列表
〈油麻地--活化廳/多多獎小小賞〉,《文化地圖 cultamap》(2009/10)。 〈藝術家表揚店鋪街坊威水史——上海街「奧斯卡」往事堪回味〉(記者:楊耀登), 《星島日報》 2009/10/18 ,A12 港聞。 〈藝術家真正活化上海街〉(記者:蔡元貴),《蘋果日報》2009/10/25 (日),A9 港聞。 〈Prize! Prize! Prize!〉,《Muse》(2009/11),頁 110-111 [Muse gallery/瞄藝]。 〈好 Art 展 小小賞多多獎〉,《商報》(2009/11/1) 〈回憶,從現在開始建立——記上海街活化廳〉(記者:田江雁), 《信報》2009/11/7+8,頁 27 [城 市生活]。 〈人人有獎上海街〉,《新假期》(2009/11/9>15)#531,頁 74-76。 〈活化上海街〉(記者:梁佩芬),《蘋果日報》2009/11/19 (四),E12 副刊[香港一分鐘]。 〈香港職人系列花牌師傅:黃乃忠〉《明報》(2009/11/01)[星期日生活]。 何國標,〈上海街視藝空間之前世今生〉,《信報》(2009/12/9),頁 27[思舊賦]。 〈花牌師傅將變身老師〉,《蘋果日報》(2010/1/1),A2。 〈出租藝術家$0 任點——為借而外借 政府假時我來真〉(記者:月霧),《蘋果日報》2010/1/26 (二),E14 副刊。 〈活化就是嘉獎日常生活〉(記者:sigi),《MPW 明報周刊》(2010/01/23)#2150,頁 64-66。 〈年畫揮春裡的普選夢〉,《am730》(2010/2/8),頁 3 [遊樂]。 〈有關社區文化:呈現或再現?陳智德與劉建華對話〉,《文化地圖》(2010/2) [專訪視人講視 文]。 塵翎:〈活化廳〉《明報》(2010/03/14),P09 [副刊時代.七齣好戲]。 〈師父贊工作坊〉《太陽報》(2010/3/8),E07 [叻太日誌]。 [香港文化與當代藝術經驗]《今藝術》(2010/3)。 〈展覽悼念「8964」〉,《am730》(2010/5/26),頁 36 [遊樂]。 〈21 年前的香港六四痕跡〉(記者:雷子樂),《蘋果日報》2010/6/1 (二),A2 要聞。 〈藝術抗壓迫 教師帶學生悼六四〉《明報》2010/6/1(二),A3。 〈後華叔時代六四展〉(記者:梁佩芬),《蘋果日報》2010/6/3 (四),E14 副刊 [紅 Cult]。 〈六四花果不飄零 青年為港 齊站出來〉(記者:林浩然), 《香港經濟日報》2010/6/3 (四),C5 專題。 小西:〈重訪六四,其實不只是重訪六四〉《明報》2010/6/5(六),D4 [副刊/世紀]。 〈單車隊重演屠城時功能〉,《蘋果日報》2010/6/5 (六),A7。 廖偉棠:〈不只是行為藝術〉,《信報》2010/6/9(三),頁 45[副刊/文化評論]。 〈創作造假 偽裝藝術〉,《am730》(2010/7/26)。 〈藝術造假—奉旨造 A 貨〉,《信報》2010/7/29,頁 41[副刊/今日焦點]。 張翠瑜:〈造假有理〉,《文化現場》2010/8 月號,頁 22-23。 〈認真造假藝術展〉(記者:古凱茵),《RECRUIT》2010/8/10,頁 24 [culture]。 〈藝術要在地踎 培養(黃慧妍)〉,《星島日報》2010/8/28,頁 A22[副刊/今日焦點]。 〈藝術與生活 原來很接近〉,《RECRUIT》2010/9/21,無頁碼(2 頁)。 〈風生水起 藝術咖啡廳〉,《新假期》2010/9/13(#575),頁 94。
活化廳 09-10 工作報告19 電台/網台/電視 「倒後鏡 - TP Show Up」,「Teen Power」洪崎峻帶你認識「活化廳」策展人李俊峰及阿恩,香 港電台(2009/10/22)。 「舊區活化」,「文明單位」(主持:鄧小樺、胡世傑) ,香港電台 (2009/11/02)。 「Gimme 5」(主持:梁德輝、黃天頤),香港電台 (2009/11/13)。 [時代雜誌/timeline magazine]第 729 集 Part 3 - 社區藝術 (活化廳) mms://216.18.70.242/ftvnews/program_archive/264_503.wmv NOW 新聞台 「後浪」 (主持:梁御東、李俊峰),FM101。(嘉賓:劉建華 2010/3/12…) “Artwork On Loan” in “The Works,” RTHK TV Program (2010/01/06). 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d=2010-01-26&name=theworks&p=2453&e=1 03549&m=episode 「快樂道里」(主持金剛與王喜)第一集 ,TVB8 (2010/2?)
活化廳相關成員文章
劉建華,〈不解/不懈——香港藝術現當代間的杵臼與扞格〉,《明報》(2009/11/15),頁 15。[七 色部落] 俞若玫,〈活化粵語流行曲〉,《am730》 (2010/1/15),M46 [視角]。 俞若玫,〈符號盛宴,吃不下的懸念〉,《明報》(2010/2/21),頁 15。[七色部落] 劉建華,〈活化廳—究竟是不是「藝發局最後悔的決定!」?〉《當代藝術與投資》(2010/3),頁 26-29。
活化廳成員相關的外出公開活動 俞若玫 [九龍城書節] 講座:香港民俗文化與創作 劉建華[伙炭]座談會:藝術開源記:錢從哪裏來? 劉建華[伙炭]座談會:社區藝術 劉建華[嶺南]座談會:香港政治藝術 李俊峰:《Possibility of Community network》, Openspace Bae, Busan, Korea 李俊峰[Korean Curator Association Forum]:《Art Activist-ism in Hong Kong》, Total Museum, Seoul, Korea 魂游:PAN Asia (Performance Art Network Asia) Crazy Wisdom 2010 Tour 仁川藝術平台文獻展及 研討會:活化廳隔窗有嘢簡介。 魂游:Indonesian Visual Arts Archive, visiting researcher’s presentation in Yogyakarta and Bandung: 香港行為藝術(提及活化廳和隔窗有嘢) 俞若玫/劉建華[牛棚]土人土事分享會
團體/個人接待(個別小團或個人以一般導賞看待者,省錄) Scott Lash /關於西九文化區 「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藝術與社區 learning lab」(「實地考察 vs 全球化」導師: 羅文樂) 「字花」寫作班導師團及「字花」中學生寫作班 莫昭如/嶺南學生團 Asia Art Archive /關於中區警署 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活化廳介紹 梁寶山/嶺南學生團 梁旭明/嶺南學生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