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的軌跡——馬克思主義小冊子(中大左翼學會)

Page 1

中大左翼學會

赤色的軌跡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Struggle or Surrender? Make you choice.


目錄 資本主義的種種問題 003 對社會主義的誤解 007 階級淺論 013 左翼看社會現況 021 社會主義的世界是怎樣的?

030 成魔之路 033


“Practical men, who believe themselves to be quite exempt from any intellectual influences, are usually the slaves of some defunct economist.” --J.M. Keynes

前言 其實有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們很久。為甚麼面對這樣的社會,我們還好像可以 覺得挺不錯的? 不是嗎?先說人類自己的情況:我們一直都知道貧窮懸殊極度嚴重,有些人富 得流油,有些人卻窮得三餐不繼,但明明我們有足夠的資源與科技讓所有人過 不錯的生活;再說我們身處的地方:不斷的生產,不斷的消費,資源不足,環 境生態問題猶如末期癌症一樣每日在惡化。這就是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文明。 我們的社會,根本就爛透了。 坊間的說法,常以資本主義為傲。事實上,就是這個人類的近代制度,製造出 以上種種苦難。我們還真的不明白,為甚麼大家可以如斯容忍這個制度。 近年,或許是因為資本主義制度實在難以為繼,一些批評資本主義的聲音亦逐 一出現。但歷史上資本主義的最強大的敵人,馬克思主義,卻是甚少被提及。 當我們自稱是馬克思主義者、對左翼思想有興趣時,你立刻會插咀問:「現在 還有人會提左翼嗎?」,或者說:「你即是支持極權啦!」。的確,經過冷戰 洗禮及殖民地時代遺留下來的經濟學教育影響,我們對「左翼」就只剩得「中 共」、「北韓」的想像,而且對政治經濟的問題有太多太多的「理所當然」。 在香港,馬克思的理論傳統基本上是斷裂了,令到我們今天只能一鱗半爪地認 識左翼思想,令到我們對過去的歷史發展只有一種理解,甚至是毫無認識。 這本小冊子出版,最基本的就是為了知識的傳承和普及,希望在這處對左翼思 想無人問津的環境下,讀者能夠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以左翼的視野去看這個 社會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為推翻資本主義作思想的鋪路。


前言

然而,經過二三十年來的洗腦,我們對於資本主義有太多的認同,對 社會主義有太多的誤解。這正是我們在首兩部份會處理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便是「階級」。第三部份「階級 淺論」則會嘗試介紹階級分析及其重要性,以及這套分析會帶來一個 怎樣的世界觀,令我們能夠清楚理解自身的階級位置,亦能夠對準社 會問題的根源去作出改變,指導鬥爭及行動的方向。 掌握了這套基本的分析框架後,在第四部份我們嘗試將範圍收窄,從 「左翼看社會現況」,回應十分近身的當下問題,如雙普選、新移民 等。透過回應這些日常的議題,令讀者更易理解左翼的觀點,及掌握 左翼在現實的政治經濟操作上有什麼特別的位置、含意及影響。 如果資本主義無可避免要產生這麼多問題、如果資本主義的惡並不能 被馴化,究竟人類的出路是怎樣的?作為出路,「社會主義的世界是 怎樣的」?一個社會主義者究竟有何願景?第五部份將會打破固舊的 官僚社會主義制度,展示另一套理想的社會主義圖像。 最後一部份便是我們一眾左翼學會成員的「成魔之路」,寫著我們與 左翼思想結緣的過程和轉念。這裡或許大家會發現其實我們與一般人 無異,都是要食飯、睡覺,不過我們願意花更多時間去思考、討論, 及將所學的理論實踐出來,不致將理論留在象牙塔裡成為古董。 最後,這本讀物由漫長的寫作過程到出版印刷,實在花了我們不知多 少時間和努力──即使質素實成疑問──過程少不免有笑有淚、有吵 架有打架,絕對是有血有肉的文宣工作。縱然每位編輯的思想及成長 經歷都有所差別,但能夠推使我們上下齊心進行編輯的工作,並不是 金錢和利益,而是一份共同的理念和推動社會改革的熱誠。 希望這本小冊子都可以是你們與左翼之間的緣分、是你們的見證。 同學們,加油。


資本主義的種種問題 "自由是個偉大的字眼,但正是在工業自由的旗幟下進行過最具 有掠奪性的戰爭,在勞動自由的旗幟下掠奪過勞動者。" --V.I.Lenin,“What is to be done?”

“Capitalism is the astounding belief that the most wickedest of men will do the most wickedest of things for the greatest good of everyone. --J.M. Keynes


資本主義 的問題

資本主義的種種問題 或許你會認為身在資本主義社會沒有什麼問題,甚至覺得非常 美好。但我不得不告訴你,現實世界根本是苦不堪言,而苦難 的根源就是資本主義。

貧富懸殊是資本主義的必然結果 富人可以有比窮人更好的教育、富人可以有比窮人更好的醫 療、富人的成長環境比窮人優越、富人對社會的影響力比窮人 大、富人比窮人長命……這一切的分配極度不均的輪迴都是不 爭的事實,但我們沒有想過,貧富兩極化的經濟不平等現象是 怎樣形成的呢?我會答你,是資本主義造成。 無疑,經濟不平等不是香港獨有的現象,這在任何資本主義社 會都會存在。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面,無產者沒有自己的生 產資料,就唯有出賣勞動力,以獲取微薄的薪金過活。與此同 時,持有資本的老闆在僱傭勞動制底下擁有著絕對的權力,能 夠不斷剝削勞動以賺取利潤,使自己的企業不至被淘汰,能夠 繼續跟其他企業競爭,甚至進行壟斷。換句話說,無產者在此 不公平的體制下是會永遠被資本家掠奪勞動成果,而資本能夠 脫穎而出就只能夠以剝削勞動的方式來賺取更多利潤。故資本 與勞動是有不可和解的對立,這其實就是所謂的社會深層次矛 盾。

資本剝削勞工的方式 將以上的社會分析放回現實,資本剝削勞動自然無處不在。在 利潤最大化的大前提底下,資本家不擇手段將工資壓到最低, 甚至妄顧勞工的安危。譬如說,老闆威迫工人超時工作、扣除 飯鐘錢、以假自僱之名削減工人應有的福利、妄顧工人的基本 安全……這一切都顯示工人在生產領域上是完全處於弱勢。


更重要是,在資本社會裡面,經濟不平等還會導致政治權力的 不平等。大家不妨想一想,即使香港現在有普選,地產商的權 力會跟普羅市民平起平坐麼?當然不會,資本家一定會扭盡六 壬去維持他們的既有利益。譬如說,資本家通常會用「撤資」 這個武器來要脅政客,而政客(包括自稱代表工人的黨派)為 了保持國家經濟穩健,都會向資本家低頭。再者,當下的議會 民主選舉工程需要大量的資源,而大部份政黨為了贏取議席, 都不惜跟財閥握手,那試問黨派的綱領又怎可能不被資本影 響?由此可見,經濟的權力跟政治權力從來不是二分,而是互 相滲透的。

環境破壞無法脫離於資本主義 上述討論粗略勾勒了資本主義的政經運作機制,及資本與勞動 的對立是不可磨滅的理由。接著下來,我嘗試檢視一下資本主 義的格律──利潤最大化──所帶來的影響。 先說環境破壞。不少綠色團體傾向將環境破壞的矛頭指向個人 問題,包括不珍惜天然資源、懶做垃圾分類和瘋狂消費等等, 這些論點當然沒有錯。但我們認為這種對環保的理解是將矛頭 錯置,完全忽視了整個資本主義所帶來的破壞。因為在利潤最 大化的大前提底下,企業不會放棄任何機會將廢棄物轉嫁給大 自然,以減少處理廢料的成本;同理,企業亦會毫不留手開發 天然資源,如濫伐樹木、開發好幾代人需要的石油煤礦、過量 捕魚等等,去推高其利潤。個人行為相比起企業對大自然的破 壞力根本是九牛一毛。

消費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雙生兒 除環境破壞之外,消費主義也不能脫離資本主義去理解。很多 人都將消費氾濫的現象歸咎於人性貪婪。然而,實情是鼓吹大 量消費是資本主義社會必要的一環。試想像一下,假若大量產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經濟不平等導致的政治不平等


資本主義 的問題

品生產出來以後,卻欠缺消費者的話,就會造成生產過剩。假 若生產過剩,資本又如何回到資本家的口袋,資本家豈不是會 破產?故此,資本主義十分需要廣告業(哪怕會造成更多的浪 費)來說服早已被剝削的工人去購買同伴生產出來的產品,從 而推動整個消費領域的發展,加快資本流動,最後大幅增加利 潤率。

社群的失落 另外,資本主義其實亦會間接摧毀一些固有的社群。因為在資 本主義社會底下,大部份居所都是商品,任由業主出售購入。 那試問在利潤最大化的前提下,又怎可以建立一種有根的住屋 想像,建立一個可以守望相助的社群呢?

資本主義催生的商品化現象 最後,我想指出資本主義將大量不應該是商品的東西商品化。 舉個例,知識產權、醫藥、教育,這些公共財產(public goods) 原本應是人人也有權去享受的。可是,利潤最大化的邏輯會跟 公共財產起衝突。結果是原來的公共財產都會被商品化來產生 利潤。與此同時,我們亦見證著一些不應用金錢作為標準計算 的東西被商品化,譬如說器官或嬰兒。你覺得一個人會因為興 趣而出售生命麼?事實是,我們又回歸到一開始提的貧苦懸殊 問題:無產階級為了生活所需,被逼賣出自己的身體。

總結 總括而言,高度的貧富懸殊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必然結果,而且 是絕對有階級根源的:資產階級恃著有生產工具就可以奪取勞 動者的成果,令他們一無所有。同時,資本主義在追求利潤最 大化時,絕對不會理會無產者的死活。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格律 擴展至將生活領域上,資本主義亦會造成環境破壞、消費主 義、社群的失落、無止境的商品化等問題。如果我們要改變這 個爛透的世界,就只有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別無他法。


對社會主義的誤解 “Clarity about the aims and problems of socialism is of greatest significance in our age of transition. Since, under present circumstances, free and unhindered discussion of these problems has come under a powerful taboo.” --Albert Einstein, “Why Socialism?”

1.社會主義是不是沒有效率? 2.社會主義即是極權主義? 3.社會主義做又36唔做又36? 4.社會主義無法實現,因為人性自私? 5.社會主義生產一式一樣,使人沒有個性?


對社會主義 的誤解

1.「社會主義經濟沒有市場自 行調節、沒有競爭,社會生產 毫無效率,結果是經濟發展停 滯不前。」 回答此誤解前必先要釐清「效率」這個概念。依某些傳統經濟 學的觀點,效率是指在某一經濟活動之下,將資源的功用最大 化。從此引申,在自由市場底下由供求定律決定的市場均衡就 是最具效率的。 這種傳統經濟學無疑是荒謬的,原因有二:一,如果效率指妥 善運用資源的話,那麼社會主義經濟未必沒有效率;二,不論 社會主義經濟有沒有效率,效率也絕非評估經濟發展的最佳指 標,因為它不能反映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 以蘇聯為例,與美國相比之下它肯定是貧窮的,同時我們承認 蘇聯的生產模式官僚化,而且史太林的計劃經濟犧牲了數以百 萬計的人命。可是,我們也不能一下子抹殺蘇聯在經濟方面的 成績。 自立國以來,蘇聯只花了二十年來完成極高速的 工業化,比起 英國快了了足足五六十年,最後蘇聯還要憑自已打敗了納粹德 國。在二戰後,充分就業是蘇聯經濟的特色,工人有著高度保 障而很少被解僱開除;公共 服務則是全面性的,它包括免費教 育、免費醫療、養老金等等。這一切都說明一個傳統經濟學無 法面對的歷史事實:就算蘇聯的財富不及歐美,人民也不至於 飢寒交 迫,而且它收入分佈比歐美平等得多。 從另一方面看,資本主義才是最不妥善運用資源的實例:各大 企業為了節省成本,毫不理會生產所造成的巨大污染,最後處 理費用轉嫁公眾;為了短期利潤,企業不斷過度開採天然資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源,從不長遠地考慮資源運用;為了促進消費,社會又浪費不少資 源生產無用的東西,尤以廣告業為甚。

如果我們能夠消除資本主義造成的巨大浪費、無效率生產,人類一 早已經不必要再面對貧窮、飢荒的壓迫。正因如此,我們所提倡, 由人民民主自決的社會主義經濟倒是比資本主義有效率得多了。

2.「下?社會主義咪即係極權 嘅世界囉!」 不得不承認,我們很自然就會有這個印象,它的起源來自我們 對蘇俄、中共及北韓的理解,即是關於各種政治經濟的決定, 政權常以「國家」之名行事,但卻沒有人民真正的授權,而且 政權會全面控制社會上各種思想,打壓異議聲音,維持長久的 極權統治。 今天,這些極權國家根本就沒有實行到社會主義的原意。以蘇 聯為例,極權主義之所以形成仍是因為當時它受歐美國家圍堵 封鎖經濟,又碰上德國納粹的勢力擴張,為了物質條件要追上 外國、抵抗納粹,便需要進行中央計劃經濟,集中生產資料發 展經濟。不過這不代表我們就會同意「一黨專政」,如果政權 只是以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不開放自身的權力容許由下而上的 民主參與及決定,這個政權絕對應該被罷免。 這樣看來,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其實從未出現過。真正的社會 主義其實需要非常強的民主參與,遠遠比議會民主幾年投一次 票的參與程度還要高。因為社會主義不單是政治上要民主,連 經濟領域也要民主,它主張人人都可以討論所有政治經濟決 定,強調的是由下而上的參與,絕不應該讓官僚體制的決定主 導了人民的聲音,只怕那時候你不肯參與和討論而已。


對社會主義 的誤解

3.「小時候,聽到上一輩說共產 黨就是『做又36,唔做又36。 』究竟社會主義是否如此?」 社會主義不是劃一工資的,因為不同工作自有不同的難度、不 同危險程度。最重要的,是社會整體有權決定工資,譬如大家 覺得地盤工作比辦公室工作辛苦,地盤工人應有該較高報酬; 而高多少才是合理,又應由工人一起去討論,而不是由一個 人——老闆說了算數。我們相信每種勞動也有其價值,現今存 在極大的工資差距根本就不合理。 有人會說,人總是自私的,同工同酬,肯定會有人偷懶吧?又 或者相反,有人有上進心,想多勞多得又怎麼辦? 讓我先反問:工人在現有的制度下偷懶,究竟有甚麼問題?資 本主義能提供合理的生活、工作條件給工人嗎?在工作中有一 定的休息時間,相信無人會覺得不合理。但在追求利潤最大化 的資本主義中,資本家必定千方百計令工人在限定工時內為他 賺取最多。因此,工人「偷懶」,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 事。再者,當工人集體擁有勞動成果時,工人間自然會互相監 察,那時想偷懶只怕會更難。 在資本主義下,大部份人想「多做多賺」,其實都只是為了維 持生計,或者說是滿足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如為了「住」我們 要供樓。為了賺多些,我們寧願犧牲睡眠時間、犧牲玩樂的時 間,甚至埋沒我們的興趣和潛能。但這種辛勞的生活是我們選 擇的嗎?還是在經濟壓力之下我們被迫要做更多?在分配更公 平的社會主義社會,當基本需要都被滿足的時候,我們還會希 望減少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去多賺一點嗎?


首先,我們不得不再次為馬克思作出最基本的澄清——那種完 全平等,大家快樂和諧地生活,彷如天堂般的確切社會圖像, 馬克思並沒有說過。無論如何,如果馬克思真的這樣說,我也 會報以同樣的回應,這真的只能在天堂發生。 但話說回來,我們不是只能在天堂與地獄之間作出選擇。資本 主義在某程度上真的像地獄。即使是帝制或是封建,也不會將 自私如此堂而皇之的高舉。而活在資本主義之下,人也似乎變 成地獄的魔鬼,我們會咒罵外勞搶了我們的飯碗,即使他們比 我們更苦;為了上位,我們可以背後中傷同事與朋友;而資本 家就更不用說——為了利潤,用盡各種方法打擊競爭對手也 好,壓榨勞工也好,通通不在話下(社會還會說這些行為無可 厚非!)。但令人驚訝的是,作出這些恐怖行為的誰,其實他 們可以是挺不錯的人。 其實不是我們天生自私貪婪,而是資本主義的社會邏輯迫使我 們這樣,因為惟有自私我們才能獲得美好的生活。這不是人性 自私,而是結構誘使我們自私。但我們不一定接受這種社會制 度吧?人當然不會不顧自己,但同樣也會顧及他人。我們要求 的不是不切實際的完美,我們只是拒絕接受那最差最差的;我 們要追求的也不過是比較像樣的——大家可以不用互相攻撃, 而是合作、相互關愛的平等社會。認真想一想,我們本來就懂 得這些。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4.「馬克思所言的共產主義社會太理想 了。那個社會完全平等,大家都擁有相 同的資源,和譜共處。這怎麼可能?人 性都是自私的、貪婪的。我們總想被別 人優勝,鼓勵競逐的資本主義社會才是 實際的出路。共產主義的那種,只是一 個美麗的空想。」


對社會主義 的誤解

5.「在平均分配的社會主義制度 下,我們會否吃一式一樣的食物, 穿一式一樣的衣服,過無差異,無 個性,沒有選擇的生活?」 提到社會主義,不得不提計劃經濟。計劃經濟按實際需要決定 生產的種類和數量。無人能否定人有物質方面的慾望,因此民 主參與的計劃經濟會出於人對多樣性的需求而生產多樣的商品 而非全部劃一是可以預見的。 但反觀現況,其實我們身處的社會並不見得如何多樣化。資本 主義確實讓人的物質生活變得豐富,但是否真正令我們選擇增 加,令每個人過「有個性」的生活? 答案是否定的。先就消費而言,我們在商店看到的貨品看似多 樣,但其實都是來自幾個供應商,功能相似;甚至在各處售賣 這些商品的商店都是同一集團的分店。供應商透過廣告製造一 種對商品的需求,然後其他對手紛紛推出同類商品爭奪市場。 說到底,就是資本家決定甚麼有利可圖然後生產,我們的選擇 都被操控在供應的一方。 資本主義更全面侵蝕每個人的生活。現時世上生產的資源其實 已經遠超過滿足所有人生活所需的程度。但在將利潤最大化的 目標底下,生產是不能停止,甚至只應加速的。因此僱員被逼 長時間工作,佔據生活的大部份時間。流動通訊的普及,更將 人的工時延長至下班及假期,而這些原來都是屬於個人的時 間。 過去蘇俄和中共,出於資源貧乏和官僚決策而大量生產一式一 樣的產品。民主參與的計劃經濟,卻能保有一定程度的多樣 性;反之,以利潤為唯一價值的資本主義只會將利潤最大化。 其他的選擇,who fucking cares。「無差異,無個性」並非社 會主義的弊病,卻正好用以描述資本主義如何漠視人的本身。


階級淺論 如果社會主義的目標是消滅階級,那麼對於誰來說這將成為一個 植根於他們自己的生活狀況,而不僅僅是抽象的"善"的真實目 標?如果不是那些空接受支配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人的話,誰 可能會有"興趣"去取消資本主義剝削?誰可能會具有實現這一 目標的社會能力,如果不是那些處於資本主義生產和剝削核心的 人?誰可能會擁有在社會主義爭鬥中形成集體性因素的潛力?

--Ellen Wood,“The Retreat from Class”


階級淺論

到底甚麼是階級,這與左翼的 立場又有甚麼關係? 如果你看過一些左翼的分析文章,其中大都會有「階級」一 詞。又或如果你對歷史有些認識,也會發現所謂的共產黨, 每每都會提起「階級鬥爭」、「階級敵人」等詞彙。究竟 所謂「階級」有何重要意義?它又是否如我們平常感覺的負 面? 要說清馬克思主義「階級」一詞的意義,大概不是一篇短文 可以做到。這裡只能概略介紹一下。 平常我們說起「階級」,其實指的多是身份,即由你的職 位、生活方式與想像等等。例如,做侍應的與做律師就是不 同「階級」,喝啤酒與喝威士忌的也會是不同「階級」。但 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指的卻是生產關係。社會上,資產階級 是控制了生產工具,可以聘請他人為他們生產;而打工仔( 亦即無產階級)則必須出賣自己的勞力才能夠過活。這種生 產關係上的不平等,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根源,亦是馬 克思主義劃分階級的基礎。 有兩點需要緊記。第一,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劃分,是客觀 的,與主觀意識並無關係。比方說,如果一個破產了的資本 家必須打工過活,但他卻還是過著以前的生活,例如買貴衫 喝紅酒那種(而當然會弄得債台高築),覺得自己還是社會 上層。馬克思主義者會說,那不過是他弄錯了自己的階級, 因為階級終究還是由生產關係決定。 第二,除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以外,社會上自然還有其他 的分層,比如說無法累積資本,但卻一定程度擁有生產工具 的小資產階級(petty bourgeois)(如小商舖老板)。馬克


態還是由兩大階級作軸心。

階級意識 另一個我們常聽到的名詞,便是「階級意識」。那又是甚麼 呢?上文提到,階級的劃分是客觀的,但我們很多時卻不會 意識到自己的階級身份。比如說,其實無論是小巴士機,還 是文員,還有清潔工,其實都屬於無產階級。但他們並沒有 這種意覺,沒有一種集體意識(極其量可能只是意識到自己 是「低下階層」,甚或有些低薪白領也不怎麼覺得自己是低 下階層)。當不同打工仔們意識到自己的階級身份,知道他 們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中均處於被剝削位置,知道要集結起來 抗爭,那便是他們階級意識覺醒的時候。 在香港,打工仔的階級意識普遍薄弱,沒有怎麼團結起來, 所以政治上才顯得隱形弱勢。但無數次的歷史經驗告訴我 們,當階級意識開始萌芽,打工仔們團結起來發動抗爭,這 將會成為一股異常強大的力量。

那中產又是甚麼? 在論及以上階級分析的重要性之前,我想大家心裡一定會有 一個疑問。關於所謂「階級」,大家聽得最多的,不是資產 階級/資本家或是無產階級/工人,而是「中產」。到底中產 在階級分析上有甚麼位置呢?答案很簡單,就是沒有。所謂 「中產」階級並不是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的正統用語。正如 以上提到,重要的劃分只是資產與工人階級。 所謂中產,其實是一個很模糊的類別。由低薪的白領,到所 謂專業人仕,經理,都似乎是「中產」。但其實只要稍為用 腦子想想,就知道搵萬幾蚊的與搵六七萬的根本不可能比劃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思主義不是無視這些分層,而是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動


階級淺論

分成同一類。其中所有的低薪白領,根本與傳統勞工無甚分 別,不過是工作性質不同──而這對於經濟分析幾近毫無關 聯。而經理則是代資本家執行管理權力的人,不是純粹的工 人,也不是甚麼專業人仕。無論如何,他們也不應該籠統地 被歸類作「中產」。而所謂專業人仕,例如教師──其工作 性質也越來越似普通的打工仔。 不過,中產的確是存在的(基本上就是一少部份的專業人 士)。但就如之前提到的小資產階級一樣,在社會分析之中 並不扮演著怎麼重要的角色。香港的普遍論述之中,經常會 提到甚麼「中產」起義,或是甚麼「中產」是民主的重要基 石。這種說法其實是完全經不起基本的批判。就說最著名的 零三七一,五十萬人之中有多少是真正的中產階級?而其中 的無產階級訴求(比如說最低工資、增加社會福利等)又有 多少被主流論述抹去?觀乎歷史,只有位於下層的無產階級 才是推動政治民主的最大動因──因為唯有龐大的無產階級 才有足夠的力量去迫使政府讓步。所以,真正的重要社會劃 分,還是資本與勞動。

說了這麼多的分類問題。但到 底「階級分析」有甚麼重要性 呢? 首先的是,它指出了當代社會的根本矛盾所在──不在於民 主不民主,不是人性的問題,也不是道德敗亡,而是生產關 係的不平等。 這裡有一些實在的指向──亦即如果生產工具依然私有的 話,那其餘的改良,無論是代議政制,還是所謂透過稅收增 加社會再分配,都不能從根本改變社會。


如果當代社會的矛盾就是資本與勞動的矛盾,資本必須透過 剝削勞動者才能生存,那麼它們之間的矛盾並不可能調和。 要真正改變被剝削的情況,唯有勞動者自己聯合起來,推翻 資本。這就是所謂的「階級鬥爭」,而不是那些甚麼亂七八 糟的文革式批鬥。 我們常常說,甚麼應該團結起來,共同對抗甚麼。問題是, 甚麼可以令一群人團結一致?勞動者被剝削的共同命運顯然 就是他們團結的客觀黏合劑。與之同時,勞動者掌握了資本 主義的生產部份,也就是整個制度的命脈,那麼勞動者的罷 工就是制度的最大挑戰。所以,階級分析最重要的結論,就 是工人階級才是推翻資本主義的最重要主體。 這種將歷史分析(生產關係作為主軸),集體的可能(階級 利益的一致),改變的方法(工人集體在制度的位置)三者 作緊密結合,正是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的強大之處。與之相 比,自由主義的理論對此可謂乏善可陳。他們心目中的改變 方式,莫不是教育,然後令市民「意識到」民主的重要性, 於是就會要求改變(政治)制度。這種純粹依靠人對某種理 想的追求,而忽略物質需要在人類行為所扮演的角色,實在 是空想不過。更不用說有了政治民主是否就能解決經濟以至 各方面的不平等。

階級政治 說了那麼多關於「階級」的理論部份,但具體會怎樣影響我 們的政治立場?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相信「階級分析」,那 我們會有甚麼想法上的改變?「階級政治」又與一般所謂的 「民主派」或是「社運」路線又有甚麼不同?在早前的一些 關於事實的分析上,我們已經點出了一些基本看法,現在讓 我們作一些總體性的歸結。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更重要的是,階級不止是一套理論,它更是一種實踐指導。


階級淺論

(一)經濟鬥爭的必要 最起碼的改變,就是正視經濟面向的抗爭。香港一般的所謂 反對意見,所提的主要是政治體制的改變。「民主化」、「 雙普選」這些已經是能夠聽出耳油的口號。而其餘的實在 問題,均被歸類作「民生」。而民生問題,黨派(甚或一般 人)雖然談不上不重視,但總認為是次要的問題。然而,根 據上文的分析,這個民主民生的二分,以及後者從屬於前者 的想像,完全將問題搞錯了。真正的矛盾就在於那些所謂的 民生問題。工資多少,各項福利如醫療、教育等才是根本。 工資就多少就代表著資產階級對打工仔們的剝削,而福利就 是政體願意撥多少稅收於低下階層,改善他們的生活。這些 多為我們忽視的經濟面向,所昭示的卻是階級分層的結果。 所以,那些看似太實在,卻又不怎麼崇高的議題:全民退休 保障,最低工資最高工時,對低下階層的交通津貼等等,大 家應該理解,那不是純粹對低下階層好一點的同情,而是在 爭取為低下階層取回他們理所當然的一點點,是最實在的公 義抗爭。

(二)勞工運動作為基準 但話說回來,如果福利還勉強可以透過所謂民意壓力迫政府 讓步(而隨著私有化我們更加無力,比如領匯),但在職場 的事──無論是工資工時,或是打工仔應該享有的福利,以 及抗衡老板的種種打壓等等,都不是(狹義)政治可以解決 得到的(因為這是「私人」市場的範疇)。事實上,這種政 治與經濟的分離,本來就是資本主義最重要的統治形式,將 最重要的壓榨部份分離出去,不讓公共權力監管。當然,我 們也不是無可反抗,那就是靠打工仔們自行組織起來,透過 工業行動與資方抗爭。在左翼的傳統中,工人組織(Organized Labour)必然是重中之重,就是因為那是與資本對抗的 最重要手段。


政黨、主流傳媒、以及大眾重視。那是因為,我們總習慣將 敵人理解成不民主的政府,將「自己人」理解成「民眾」。 但在階級分析之下,我們應該理解,真正的敵人絕不只是政 府,還有資本以及整個制度,而最受影響的身份,也不是模 糊的民眾,而是在市場制度下同受剝削的打工仔。作為學 生,我們縱使無法直接參與罷工,但最起碼要有關注的意 覺,以及盡可能支援進行罷工的工人。

(三)議會政治的不足 同理,傳統的階級分析少論及政體,那就是因為那不是最重 要的抗爭場所。環觀世界各國,眾多所謂的「民主」國家, 即使舉國財富甚多,卻依然有大量的貧民與基層勞工──亦 即剝削從未停止。民選出來的總統或是議會,經常還是會通 過有損打工仔利益的議案(比如說現在風行歐州的緊縮政 策)。歸根結底,所謂的代議民主作用極其有限。先不論其 權力難以直接影響職場上的種種問題,其整個結構本來就傾 於資本:傳媒很多都是資本家擁有,選舉需要大量金錢資 助……所以左翼的朋友雖然未至於摒棄議會政治──事實上 議會還是有一定的功能──但絕對不會認為進佔議會,甚或 成功選到特首就代表可以解決問題,因為整個社會制度── 包括議會,政府行政架構,法津,警察、經濟制度均是向著 資本階級傾斜(亦即有其階級性),就像換了皇帝不等換了 體制一樣。左翼謀求的是一種徹底的社會改變,而其所依靠 的最重要力量,必然不在議會之內,而是打工仔組織本身。

(四)參與抗爭 即使左翼相信打工仔的組織與抗爭才是推翻資本的最重要主 體,但這不代表其他位置的抗爭毫無作用。相反,我們應該 盡可能介入不同的抗爭,那是因為資本主義的問題可謂無處 不在,大大少少的議題的根源都或多或少與資本主義有關(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在香港,在正統「民主論述」下,工業行動以至罷工均不受


階級淺論

比如說排外就是資本用以分化工人的手段,環境破壞的最根 本元凶就是資本無盡的發展)。所以,我們各條戰線都應該 參與,而且要嘗試將方向帶向反資本主義(比如環保絕不只 是甚麼生活態度,而是要謀求政府稍作管制),而達到將戰 線串連起來,直指資本的效果。更重要的,左翼有所謂「意 識在理論與抗爭之間辯證地成長」,具體參與抗爭,一方面 可以熟識種種議會外(亦即體制外)的種種抗爭模式,另一 方面可以直接感受所謂國家與資本的打壓到底是怎麼一回 事。


左翼看社會現況 "中國就有這麼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階層,利益每天都在被損 害,卻具有統治階級的意識。這在動物世界裡找這麼弱智的東西 幾乎不可能。" --林語堂 因為每一個企圖取代舊統治階級的新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就是說, 這在觀念上的表達就是: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 們描繪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 --馬克思

1.普選 2.激進行動 3.金融海嘯 4.福利政策 5.最低工資&相關權益 6.新移民 7.城市規劃


左翼看社 會現況

1.普選 爭取民主,或者爭取普選,一直是香港大部份政黨的「行動綱 領」,單看「普選」訴求佔據了多少年七一遊行的主題,就可 見一斑。大眾媒體對政局的評論,亦多以「建制保皇vs泛民主 派」為基調。「因為有功能組別,所以……」已成了泛民主派 的口頭禪,他們最重要、最終極的目標,就只是爭取普選。在 他們的口中,普選彷彿成了社會問題的萬靈藥。 站在社會主義者的立場,我們最起碼可以提出兩點批評。首 先,他們把民主壓縮成「雙普選」,除了漠視社區的民主參與 (如城市規劃),更徹底地無視了最直接影響日常生活的經濟 民主。經濟民主,簡單說就是認為現今工作場所裡,工時、工 資、工作內容等都是由管理層決定是不合理的,工人應可以一 起參與以上的決策。大至社會的資源分配,同樣都應該是民主 的。 沒有經濟民主,即使電費交通費糧食價格上升令草根大眾百上 加斤,這些剝削都是合理合法。因為提供這些的是私人公司, 即使他們獲利損害無數的人,因為資本家築起了一道厚厚的城 牆,叫私有產權,使經濟領域成為民主不可侵犯的神聖領土。 對人民生計影響重大諸如工資高低以及衣食住行等開支,我們 沒有丁點話事權。 二則是代議民主根本無力解決社會問題。他們把香港多年來政 治上的不民主,和資本主義下人民受到的壓迫,錯誤地扣連在 一起。一個全員民選的議會真的能夠監察資本?在所謂先進的 歐美等國、在所謂有「民主」的地方,資本對民主的侵蝕同樣 猖獗:不論是坐擁宣傳機器,還是透過政治獻金,資本家的魔 爪總能影響議員,在議會內推動合乎自己利益的議程。金融海 嘯後,我們就看到歐洲多國所謂「左傾」的執政黨,一一為著 資本的利益、不顧人民死活推行緊縮政策。而今年歐洲多處的 「暴動」、大規模示威及罷工,正正反映了當地人民對議會的


回到當下香港,社會主義者當然撐普選——但這個普選只能有 工具性的意義,最多只能幫助我們爭取一些福利、權益。而社 會根本性的問題,還是要推倒資本主義才能得到解決。

2.激進行動 身邊的人經常會對著電視裡面的示威者說這句說話:「吓,乜 依家D人咁激既」,但其判斷的準則其實是抽空了抗爭的內容 及理據。我們要明白,是因為這個資本主義社會產生了問題, 我們才會走上街,嘗試作出改變。所以問題應該被重新發問, 如何的抗爭手法及模式才有效解決我們認知的社會問題? 抗爭的手法有多奇怪或誇張其實從頭到尾都不是重點,重要的 是能否有效改變既存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而香港一直以來的 示威遊行只是一種表達意見的模式,但政府其實根本地是不必 理會你的訴求,它最大的利益來源是大商家,政治上亦有一個 殘廢的議會作為擋箭牌。某些情況下遊行也可以令到政府作出 少許的讓步,但最後當權的繼續當權,有錢的繼續有錢,並沒 有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結構及權力關係。 事實上過去這種和平示威表達意見的模式並起不了什麼大的作 用,所以如果要有效改變社會,我們便不得不考慮其他直接對 抗的模式。就抗爭的目標而言,我們不是純粹的表達意見,否 則寫信便可以了,我們要的是形成一股有實質威脅的力量,迫 使當權者要正視我們的訴求。具體來說,堵路、衝擊都是過去 一些能夠展現抗爭力量的抗爭模式,但最能夠對準資本主義問 題及喚醒工人階級意識的抗爭,則必然是罷工,因為它能直接 停止資本的運作。但統治階級並不會坐以待斃,既有的法律、 國家機器(警察)作為維持既得利益的後盾,必然會對上述的 抗爭舉動作出反撲,並且利用傳媒的誇張偏頗的報導來抹黑示 威者。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質疑,他們相信群眾運動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左翼看社 會現況

3.金融海嘯 零七年由美國次按風暴引發的金融海嘯波及全世界,其破壞力 是災難性的。各國的失業率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單單 是中國已經有二千萬人失業下鄉。歐美所遭受的打擊同樣巨 大:歐洲各國無力還債,幾乎全歐政府一致大幅削減公共開 支,現今更引來歐元崩潰的危機;美國為了救市狂印銀紙,讓 現今的總體債務超過50萬億美元,是自身GDP的三倍以上。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甚麼原因引致金融海嘯? 一個標準答案是:金融海嘯是因為這幾十年來美國過份放寬金 融業的限制,讓無良的投機者有機可乘,再經過一連串複雜的 機制,結果是金融泡沫爆破,造成經濟危機。依此說法,噢, 原來一切問題都僅僅是「監管不足」。 但是,以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角度,問題又是否如此簡單? 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金融海嘯並不是甚麼監管不足的結 果,它的根源是整個資本主義的運作結構! 首先,我們必須將金融業的瘋狂擴張放置在歷史上檢視。美國 以至全球對金融業的放寬是跟隨著七十年代末以降的新自由主 義化浪潮,簡而言之就是相信市場萬能,繼而儘量放寬金融業 限制等等。 依一個馬克思主義的解釋,為甚麼會出現如此改革浪潮呢?普 遍來說,在七十年代以後資 本的累積速度下降了,各大資本無 法獲得一如以往的高利潤率,簡而言之就是資本賺錢少了。結 果,金融業便成為各大資本的出路,只要在金融業投資越多, 市場的前景預期便越好,然後又會有更多的投資進入金融市 場,最終形成越來越大的金融泡沫。


暴、2001年科網股泡沫等等都是經濟泡沫爆破的例子。然而, 對於各大工業、商業資本來說,金融泡沫是必須的,因為只有 從泡沫下的投機買賣中獲利,資本才能補償其他方面引致的利 潤率下降。 當然,我們不能否定對金融業「監管不足」助進了金融海嘯爆 發,但是,當我們要指出誰 埋下了金融海嘯這個炸彈時,我們 不能僅僅將問題推向金融業的監管不足。事實上,資本主義就 是這些經濟危機的根源,只要資本主義一日存在,危機亦會一 直發生,因此我們要對付的正正是這個資本主義結構的整體。

4.最低工資&相關權益 自最低工資的法例在五月實行以來,不少打工仔女固然受惠於 此,但我們不應忘記,每小時只有$28是絕對不足以維持因通 脹而持續上升的基本生活費,而且法例最少排除了外傭、實習 生和大量殘障人士,這是我們完全無法接受的。但更根本無法 接受的理由是,最低工資本身只是對資本主義的修修補補措 施。因為僱傭勞動制本身,就意味著資產階級必然已掠奪了工 人階級的勞動果實。套個比喻,就是主子給予奴隸一點「甜 頭」,讓奴隸忘記奴隸制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從而令奴隸繼續 服侍主人。那麼,最高工時和集體談判權等權益其實也是如出 一轍:它們固然是確實的社會福利,但皆是以維持資本主義穩 定為依歸。 在我們的立場,我們是絕對支持最低工資及這些相關權益,這 是基於這些長期不受社會重視的社會福利政策,是能夠實實在 在改善基層的生活狀況,而且有助組織工人。譬如說,集體談 判權就有助提高工人的議價能力。但是我們亦應該要明白,它 們並非終極目標,因為只要僱傭勞動制依舊存在,剝削仍是不 會消失。我們追求的,是根本地推翻既有的體制:在基本的經 濟單位,勞動者可以擁有生產資料,並有決策的權力,民主自 決自己的生產資料如何運用、薪酬如何分配,奪回工人階級應 得的勞動果實。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泡沫總會爆破,其實在金融海嘯以前,1997年亞洲金融風


左翼看社 會現況

5.福利政策

常見的說法,福利就是由國家給予國民一定的保障,如醫療、 教育、房屋,綜授等,令市民的生活水平不致太過淒慘。為甚 麼要由各國給予,而不是市民自己承擔?那就是因為在社會 上,總有人因為不同理由,難以自給自足,所以必須要有社會 作出保障。 以上會是你聽到最耳熟能詳的說法,而其中當然掩蓋了很多重 要的問題。 首先,這裡忽略了為甚麼有些人會難以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 所謂不能解決,是指在現有資本主義的制度下有些人不能自 足。比如說一個農夫,在別些制度下他大概可以自己種植,再 賣少量出市集就會以過活。但這種生活方式未必能夠在資本主 義生活下繼續(「政府」收地,然後他必須出去打工,人浮於 事)。 宏觀地去看,在一片讚頌資本主義如何繁榮的聲音之中,大家 都忘了資本主義同時在製造大量貧窮。財富是多了,但卻集中 在極小撮人手中。資本主義的支持者總說是因為有些人聰明 些,勤力些──這很明顯是完全站不住腳的。難道李嘉誠真的 是這般的聰明與勤力?街口的侍應就真的如此愚笨懶惰?每一 個資本主義國家的貧富懸殊都極為嚴重,這很明顯是制度性的 問題。 福利出現的歷史原因,並不是因為國家或資本忽然友善起來, 而是兩次世界大戰帶來了太大的怨憤,以及工人的勢力越來越 龐大,資本家害怕出現如蘇聯般的革命,於是就作出一些妥 協,支持一些改革,改善工人的基本生活狀況。


資本家給予工人的甜頭,是維持現有制度的少少補償,再多也 是應該的。我們實在不應再說,我們會自力更生不拿福利,甚 或福利養懶人的話。我們不是反對努力工作,但現在的社會制 度並沒有給予我們勞動的合理回報,資本家從中剝削了太多, 提高稅率增加福利,不過是要他們拿少少賊贓出來。 第二,從策略層面來看,爭取福利實質解決工人階級的生活, 同時抗爭的勝利也可以鼓舞工人,凝聚他們。在暫時無法推翻 資本主義的這一刻,這是其中一條最重要的戰線。任何的福利 問題,例如反對公共交通加價、大量增建公屋、全民退休保 障,我們都要大力支持。 第三,我們絕對反對私有化。近三十年,其中一個重要的趨 勢,就是嘗試將本由公營的福利服務交由私人市場處理(在香 港,那就是領匯、強積金、醫保),美其名是令那些服務更有 效率,實則要市民自行承擔昂貴費用,令保障如同虛設。 第四,福利改革沒有從根本改變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亦即代 表無論是權力還是財富分配依然是極不平等,福利不過稍為舒 緩了問題。與此同時,在資本的利潤受到壓力時,又或經濟危 機以後,資本家定會積極收回這些「恩賜」。比如現在,歐洲 各國便大力推行所謂緊縮政策,亦即是大削福利。所以,要根 本解決問題,終究要推翻整資本主義,這是在爭取諸多「改 良」的時候絕不能忘記的一點。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在這樣的脈絡底下,左翼對於福利的看法有四。第一,福利是


左翼看社 會現況

6.新移民 當下,我們見證著一股法西斯的力量在香港慢慢崛起。法西斯 主義抬頭的好時機,大都是藉著民眾對生活質素下降的恐懼, 將矛頭指向受更嚴重剝削的「外來」群體。在香港,他們針對 的其中一個主要的群體無疑就是新移民。 早前政府提出大派6000元方案後,Facebook出現一個「新移民 冇得拎六千蚊,這是永久居民獨有的福利,要有十萬個like俾 班新移民睇」的頁面,並在短短兩天就累積了八萬多人。當中 對新移民的指責多不勝數,他們的焦點是鎖定在新移民濫用香 港福利的問題。他們的邏輯,往往是將工作條件和生活水平的 下滑歸咎於新移民搶飯碗和搶福利,繼而假定「本土對外來」 的虛假二元對立,以為彼此的利益是互相排斥的。我們認為這 種排外的民粹論述顯然是將矛頭錯置:真正的對立是資本與勞 動的對立。 民粹的說法經常指,新移民會分薄香港人的餅,但我們認為問 題是出於餅根本不夠大。因為在資本主義的體制下,壟斷了生 產資料的資本家唯有不斷剝削勞工而獲得利潤,無產者根本無 法從勞動市場中獲得他們應得的成果。再加上港府左手奉行低 稅政策,協助資本家可以坐擁無產者的勞動果實;右手卻不斷 壓低「福利」,稱之為洪水猛獸(港府的經常性公共開支長年 低於本地生產總值百分比的20%,相比不少發達地區的三成至 五成為低)。那試問勞動者--不管是本地人還是新移民-- 的生活又有什麼可能不貧苦?

何況新移民大都賺取非常微薄

的薪金,比我們承受著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壓迫,故新移民跟我 們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所以,我們必須擺脫這種無產者打無 產者的思維,重建階級團結的視野和決心,認清真正的階級敵 人。


近年對發展的質疑,大多跟保育特有的文化(如天星碼頭重建) 及生態環境(如塱原濕地)有關。但在資本主義邏輯下,土地不 過是資本的一種,不帶其他任何價值。為了將短期利潤最大 化,就是犧牲環境,資本家都會毫不猶疑。由此可見,保育問 題不僅僅歸因於政府規劃短視,更根本的問題出在資本主義本 身。 但文化生態價值以外,我們應更根本地質疑發展本身。政府及 商界往往以「公眾利益」作為發展的理由,並為拆遷和犧牲保 育開脫。其實所謂「公眾利益」來得非常間接,簡單來說就是 經濟發展帶來的利潤終將惠及廣大市民。但實際數字指出,雖 然香港2010年度的經濟增長強勁,首兩季本地生產總值與去年 同期比較,分別有

10.1%與5.9%增長,但貧窮情況仍越趨嚴

重。同年上半年度的貧窮率為18.1%,即有超過126萬人生活於 低收入住戶(以4人家庭,即每月收入12000元以下),貧窮人數 為歷來最高,顯出這種「滴漏效應」的論調實是謊言。 發展需要土地,而重建地段往往都是基層集中的舊區。舊區被 拆,變成私人屋苑及大型商場;原有的社區網絡和居民賴以為 生的小商鋪都毀於一旦。居民無法從市區重建受益之餘,生活 環境更被連根拔起。這是哪門子的公眾利益?由此可見,所謂 重建不過掠奪土地,將土地變成資本家的生財工具的一種手 段。 我們不會盲目追求發展,同時也不會堅持絕對不能改變既有環 境。但建設的前提必須建基於實際需要,如現時出現建設大量 興建公屋以解決房屋問題的呼聲,我們絕對支持。反之,對於 高鐵之類出於政治考量,好大喜功,對民生及環境造成大規模 破壞而且僅限於一小撮人受惠的建設,實在沒有贊同的理由。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7.城市規劃


社會主義的世界是怎樣的?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馬克思


關於左翼,這本小冊子也說了個大概。我們相信這些基本立 場,是經得起思考與批判的。現在的資本主義制度有太多的問 題,真正的出路必然在社會主義。 然而,如果大家有仔細閱讀思考,想必會留意到這小冊子破多 立少。對於資本主義的批評甚多,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描述不是 沒有,但整體圖像的卻是甚少。 事實上,在馬克思的《資本論》及其相關著作,幾乎沒有提到 這種所謂的「藍圖」。反而其他的烏托邦社會主義者(Utopian Socialists)對這些有比較多的描述。馬克思在這個問題上相 當明確,他認為具體的社會主義制度架構,不可能在其時就已 經有完備的想像,而必須慢慢發展、嘗試、與現實磨合才會衍 生出來。未來到底是怎樣沒有人會知道,無論是科技、生產方 式等等馬克思都沒有可能預測,而很多的計劃和設計,在未 經嘗試下根本無法知道是否可行。在這一點上,馬克思可謂堅 守其科學與實務的面向。 即使如此,如果我們不能描繪一定的願景,這實在很難讓群眾 認可這套思想。所以,我們就勉強說一下我們的期許。 首先,就生產模式上來說,主要的生產必然要社會化,亦即不 可以由私人擁有然後決定怎麼做。在之前我們便提到,經濟領 域的民主化是必須的。唯有這樣才能確保工作領域上的權力平 等,公平分配勞動成果。 但這種規劃到底是如何執行,所謂的規劃可以有多大彈 性,這個就不是我們現在可以斷定。以往所謂的威權社會 主義國家的中央規劃有一定的問題,除了官僚化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社會主義的世界是怎樣的?


外,也欠缺一定的彈性,以及沒有全然照顧到民眾的需要。我 們想像會是一種民主化的規劃。 至於政治上的制度,我們可以想像在經濟分配上達至基本的平 等以後,很多權力不平等的問題,例如選舉資源,對媒體影響 力等均已經相對得到解決。一定程度的代議是必然的,但代議 士的權力必須受到民眾的嚴密監管,而不是像現在般只靠數年 一次的選舉。事實上所謂政治與經濟的分野並不這麼明顯。由 生產到各項社會決定都由民眾直接或間接決定。 以上這些也不全然是空談:另類經濟模式的實踐也是有現實例 子支持。比如說經濟民主的部份,就有所謂的合作社模式。所 有的「員工」都是「老闆」,由怎麼工作到利潤分配都是共同 決策。小規模的就在我們身邊:中大泳池旁的小賣部就是一間 合作社;大規模的,就有西班牙的蒙德拉貢合作社,有八萬社 員,覆蓋業務包括各項生產零售。它甚至有自己的大學、銀 行、社會保障。當然,合作社的模式有其局限,現實運作也與 理想有些距離,但這些例子也實在點出,民主決策的方式實在 可以延伸到各個生活層面。 就如馬克思所言,我們也沒有資格說得太詳細。但我們相信社 會主義的圖像不會偏離這個勾畫太多。重點還是依照一個基本 的社會主義原則:權力真正歸於人民,不是如威權社會主義般 假借工人之名實行獨裁;也不是與資本主義民主制般,假意授 權於民,實則將經濟領域分出來以其操控社會各個層面。我們 相信,人類絕對有能力過著自由平等的生活,社會主義的社 會就是如此。這個社會依然會有天災人禍,也不會個個也像聖 人,但最少所有人民都基本上平等,可以真正共同管治社會, 共同享有我們一起生產出來的種種。這其實不是一個太誇張的 理想──我們的科技已足夠使全球每個人都過著不錯的物質生 活,欠缺的只是政治經濟上的配合。我們的確只有很粗略的想 像可以提供,但這也值得我們耗盡一生去奮鬥,就正如一代又 一代的社會主義者一樣。


“He who fights, can lose. He who doesn’t fight, has already lost.” -- Bertolt Brecht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成魔之路


成魔之路

由管治到革命

寶,政政系四年級,肥仔一名, 為了挑戰人類極限而不斷增加 體重中。

沒有人天生就命定做什麼主義者的,自稱或被命名為什麼主義 者,從來就牽涉一段段的過程。我當然也不例外。

政治=Study of State? 我2008年入學,就讀的是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當時我理解的 政治就是對國家的研究,那麼觀察事物的視角很自然就鎖定在 議會、不同權力精英的角力之上,而市場是可以很大程度跟國 家割裂來理解的。 不過,08年的秋季,我思想上開始受到衝擊,原因?金融海 嘯。當我見證著世界各國政府去拯救濟金融財閥的情況,我漸 漸意覺到政經分家的局限,同時明白經濟和政治的關係是密不 可分的。更重要的是,我對民主的理解有所轉變:「沒有民 主,哪有民生」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因為即使在西方的議會 民主,資本家也會透過不同的手段跟議會的權力機關不斷互 動,從而影響他們的決策。 要補充一點,沒有中大學生報這個平台,或許我仍然沉迷在「 民主先於民生」的意識形態也說不定,這是由於在學院內,我 很難找到誘因去觸碰這些實實在在影響民生的問題。縱然自己 當時不是這麼自覺,但在中大報社的莊期,視角漸漸由國家轉 向民間。 都知道革命非一朝一夕的事,哪怕大家的革命圖像不同,我們 還是照樣走下去。


與此同時,中大學生報亦令我初步認識公民社會,說到這裡, 我就不得不提09年發生的反高鐵事件。儘管不同人對這場反高 鐵運動有不同的詮釋,但將該運動標籤為由「八十後青年」作 主體,大概也沒有什麼不公正。他們的論述,大概離不開這條 思路:現在香港的社會流動出現了問題,而貧富懸殊使青年人 難以實踐自己的生活方式,高鐵的建立無疑只會強化一種單調 的生活節奏。 這種以生活方式作基調的說法,我當時已覺得有點奇怪,但運 動的巨輪容不了我用很多時間去反思。但事後回顧,才開始明 白這套論述的確連我這個在八九年出生的青年也說服不了,更 何況打工仔女。我當時常在想,不少家庭三餐溫飽也無以為 計,你要他們跟你一起過「非物質生活」?他們的「非物質生 活」就是看TVB,假若他們還有時間的話。他們連煮麵的錢也不 太夠,你叫他們「轉念」?的確,在運動期間,工人的位置完 全被忽視,恕我這位住公屋的工人子弟不能認同。這促使我明 白,社會運動的光譜是非常分殊,而左翼的聲音根本得不到重 視。

重提階級論述之必要:成立左翼學會 不過,我當時對左翼的理解仍然非常模糊,只知道左翼的社會 分析是不能脫離工人階級的處境分析。有一點是肯定的,工人 的論述和力量需要壯大。如是者,在yr2暑假期間,我就跟幾位 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左翼學會,在大學這個平台去宣揚左翼的 思想,重提階級論述的綱領。在日後的迎新活動上,我們都嘗 試以讀書組、電影、做展板和討論會的形式,去跟中大人講解 在衣食住行上講解我們的綱領及階級鬥爭的行動指向。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由Retreat from class的反高鐵運動說起


成魔之路

的確,萬事起頭難。在報社的時候,由於它傳統以來是學生組 織的一支重要的骨幹,加上資源比大部份民間團體多很多,宣 傳的力量自然很強。而左翼學會只能透過報社專欄《左翼風情 話》,去宣傳左翼的思想。至於或聯絡往往須要更多的深耕細 作,加上香港人的恐共情緒,叫新同學來參與活動真的難上加 難。猶記得第一次電影會,應邀出席的新同學只有一位,那時 我真的很沮喪:花了這麼多時間做的聯絡工作、預備的討論、 場地佈置、延伸閱讀,竟然差不多化為烏有。之後斷斷續續也 有新同學參加活動,但成為堅實成員的絕無僅有,左翼學會依 舊是那幾位成員,變了的只是多了幾份愁容。我常在問自己: 「我做的東西究竟還有沒有意義?工人階級何時才可以覺醒?」 當然,在這段時光也有快樂的一面。始終跟一同抱持左翼理念 的同志去做組織工作,友誼之間的建立是令自己十分快慰的。 同時自己在讀書組和討論會上,自己對左翼也有更細緻的理 解,而思想和視野上的增長比自己獨個兒去學習,自己通常都 覺得前者來得比後者刻骨銘心。 半年轉眼就過去,由於yr3下學年時需要參加大學的交流計劃, 不得不撇下同志越洋到奧地利。這的確是一個不容易的抉擇, 因為左翼學會方興未艾(我離開時只有五位成員),失去一位 成員無疑是對學會的重創。在遠征之前,我答應過自己一定要 用階級的視角去閱讀歐洲這片在二十世紀初工人運動最鼎盛的 土地,將我所學到的帶回香港。


一抵達奧地利時,自然有不少生活習慣和語文上的差異需要適 應,而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令我不能釋懷。當時我一邊埋 頭苦幹讀德文,另一邊則找共產主義的朋友。直到四月尾學生 會選舉,才見到不同黨派的青年支部都傾巢而出,各施各法去 吸引學生選票,派熱狗啤酒有之,開派對亦有之,而共青團的 宣傳位則最不顯眼的,只能以傳單和貼紙做招徠。那時我不得 不感慨,原來抱持社會主義理念的人無論在哪個國度,都缺乏 組織的資源和成員。 在交流期間,我無聊就會跟共青團吹水去派對,慢慢發現他們 原來對社會主義的理解跟我是有點差別。差別在於對史太林主 義的崇信:他們認為社會主義一國論是可行的,他們甚至相信 史太林是個好人,沒有他整個歐洲的版圖會成為納粹黨的天 下。這些說法的確令我瞠目結舌。一方面,自己根本不相信還 有信奉史太林主義的人;另一方面,自己對社會主義派系之爭 的思考真的近乎零。 那時,我實在有一種難以表述的沉重,因為自由主義跟共產主 義的命題實在有太多不同之處,行動的方式亦自然不同。但我 真我很難區分自己跟他們對行動方式和革命圖像的差別。在回 港的途中,我到了共青團家中寄宿,離開時,一位二十出頭長 得像莫札特的男黨員上前,很用力的跟我握手道別,然後靦腆 地跟我說:「有機會再見吧!也不知道何時會再見。」我回 答:「革命的時候吧!」說完後,我倆都一起發笑,或許大家 都知道革命非一朝一夕的事,哪怕大家的革命圖像不同,我們 還是照樣走下去。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遇上真正的史太林主義者


成魔之路

持燈的使者

蕭,哲學系三年級,目前因畢 業以後要投入勞動市場而極感 苦惱。

我永遠都記得霍布斯邦在他的自傳裡說,他年輕時計算時間的 單位是一年,甚至是幾個月,今天的單位是,十年。 我一早就知道,我們都活在這個緩慢的年代。 *** 對現代生活的不滿從小就紮根了。每次想起那個不懂事的我在 對抗老爸老媽的教誨,老實說,我總是為自己感到自豪的。無 論是幼稚園還是小學,我都呈現著一種反抗上學的傾向,不知 怎麼的,我很討厭那種權威壓在你頭上要你服從的感覺。 由小到大,我都很討厭那種機械式的生活,很討厭規律,很討 厭規矩。不能否認,這種不安躁動從來沒有為我帶來更深刻的 反省,這只算是年輕少艾的反叛情意結。 中六那年,看到一些別人徒步旅行的經驗,我好像在主流以外 找到了某種依靠對象──流浪啊,放棄你現在擁有的一切,放 棄這個社會加諸你身上的一切,然後跑到世界盡頭去,就漂泊 一生好嗎? 所以到了中七暑假,我隻身跑往台灣,開始那種無依無憑的所 謂「流浪」。在台灣的二十多天裡面,我截順風車跑完了整個 台灣;睡過十多個陌生的台灣朋友的家裡;頭幾天裡將身上的 所有錢都送給一個因為喝了酒載我而被警察檢控的原住民朋 友……我永遠都 記得其中一個接待我數天的大叔,他對我說: 「蕭小弟,以後你來台灣找我就好了,我讓你住啊。」你只要 體會過,你會發現甚麼人性是自私的胡塗說法通通不攻自破。


機場的那一剎那我竟然感到錯愕。我想,原來荒誕過後一切又 要回到最初,從世界裡逃遁只是暫時性的,就算你可以逃上一 輩子,也總得有人積極地投入這個世界來供養我這些騙吃騙喝 的混球。歸根究底,現實是無法回避的。 當然,那年的我不會知道,這個現實原來比我想像中複雜得 多。 *** 如果要談我關心社會的緣起,那恐怕要追溯到中三。當年,大 部份年輕的中學生已經是資深網民,我也毫不例外。從網上討 論區開始,我看到更多更多新聞,開始把握這個社會的現況, 接著見到一些大放厥詞的混球,你忍不住要介入與他們爭論。 這就是所謂關心社會的開始。 幾年之間,我只是將一切認識的片段累積起來,然後構成一種 對社會的粗糙圖像--一個比起主流稍稍激進,但沒有長遠政 治願景的圖像。我既不知道社會的問題出於哪裡,我甚至不清 楚改變社會的方法是甚麼。 我一直相信,社會上大部份人都分享著同樣的道德判斷──我 並不認為有多少人會覺得有人一日做十二小時,搵七八千元一 個月是一件公義的事。真真正正的使人政治 冷感的原因並不是 我們認為事情對錯與否,而是我們可以為這些對與錯付出多少 代價。社會上太多太多不公義的事情讓我無所適從了,我強烈 地渴望改造這個社會,那怕只是出於某種神秘的道德感召。 結果我做了一件我每每回想起來都懊惱不已的事。08年立法會 選舉姑且算是我投入「政治」的開始,那年聽見黃毓民雄辯滔 滔,又見民建聯一眾議員被奚落得體無完膚,你簡直要被黃毓 民的辯才所折服了。所以我幾乎出席了所有社民連有份的辯論 大會,我甚至幫社民連當了一陣子選舉義工呢,當年做義工的 社民連背心現在還留在衣櫃深處。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在最後的一天,一個友善的男人把我送到機場。老實說,看到


成魔之路

我說懊惱不已,是因為我走到社民連盡是一種雄辯的迷惑,我 根本不知道社會需要甚麼,我毫不認識這個社會的運作,我陪 隨主流價值走到這一步與大家高呼普選萬 歲,但我壓根不知道 普選是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藥。後來社民連提出「沒有民 主哪有民生」,我看到以後困惑了好一會:到底民生是不是必 然地依附在「民主」之上?要是如此,那麼八十年代的經濟奇 跡又是甚麼一回事?是英國佬的神奇大能嗎? *** 我是09年 進入中文大學哲學系的,至於讀哲學的緣起就恐怕只 是一個巧合罷了。入學之前我看過梁文道對大學生活的回顧, 以為哲學系是一群既瘋狂,又會不斷反省生命意義的人。好! 那麼就進哲學系了,不要想太多。當然,這種幻想不能持久, 剛剛玩完哲學系Ocamp我就發現不對勁了,原來哲學系的人沒有 我想像中瘋狂,也沒有我想像中深沉。 我感覺到大學的氣氛是,很輕鬆、很守規矩、很燦爛。用我的 話語來說,就是很庸俗、很無聊。我完全感覺不到一種曾經存 在的反抗精神,那1989年的氣氛,那火紅年代的氣氛到哪裡去 了? 由於我一路以來都習慣寫一些無病呻吟的東西,後來就因此走 上了學生報,然後碰巧認識了一些思想左傾的朋友。 大學一年級的時間過得很快,我記得中間我讀過一些談左右翼 的書,它說左翼本來就是指法國大革命下坐在國民議會左邊的 激進民主派,我頓時覺得如果我不是左翼,那麼我是甚麼? 到了暑假,左傾的朋友叫我參加一個坊間組織左翼21搞的左翼 營,去認識甚麼是左翼,還有香港左翼的未來。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變成了一條左翼撚。


終於能夠將混亂的思絮統合起來,你終於知道自己處於甚麼立 場,原來you are not alone。 之後,我們決定搞一個以中大為基地的左翼學會。它成立的目 的,就是在一片貧瘠得可怕的土地上種出幼苗。 *** 去完左翼營並沒有立即使我變成一位馬克思主義者,還記得在 左翼營上,一位馬克思主義老前輩區龍宇建議大家去看列寧的 《怎麼辦》,那時的我很疑惑,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人讀列寧 的書。 後來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是與左翼學會緊密扣連的。左翼學會 就像一位持燈的使者,它創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它使得你去 閱讀馬克思主義的書。我根本無法想像,如果我沒有入讀中 大、沒有走上學生報、沒有搞個左翼學會,今天我的思想會是 一條怎樣的軌跡。 只有讀多了馬克思主義的書,再看看世界發生甚麼事,很快就 發現--馬克思主義的分析竟然如此準確。每每跟朋友閒談, 大家都會分享一個共同經驗:馬克思主義把我們看待世界的 眼光逆轉了,本來與資本主義相安無事的大家,今天都變成 了與資本主義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一但你問香港的貧富差距怎 樣來,一但你問世界上的飢荒怎樣來,一但你問經濟危機怎樣 來,有那一套學說答得比馬克思主義更有說服力、更完整?馬 克思主義最強之處是它目的及手段的統一,它會告訴你問題的 根源就是資本主義,它還會告訴你改變的手段是階級鬥爭! 我已經記不清楚由甚麼時候開始我會滔滔不斷地談馬克思主 義,我只知道:認識是一個緩慢地累積的過程,誰能在一夜之 內學懂一切? ***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左翼營給我最大的得著是:你心裡一些問題終於被解答了,你


成魔之路

活在這個年代,我們會發現歷史的推演變得極度緩慢,有時甚 至停滯了下來。幾十年間,除了短促的八九民運,幾近沒有任 何社會大事足以把人們捲入其中,迫使人們去面對社會的現 實。我們沒有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我們不知道人類面臨滅絕 的危機;我們沒有經歷過火紅的六、七十年代,我們不知道當 年造反的波瀾壯闊;我們沒有經歷過90年代初的蘇聯解體,我 們不知道人們對實存共產主義的幻想破滅。 我們的確沒有經歷太多太多,而且這年代根本毫不有利我們去 認識、去理解這個世界。 但是,起碼我們還有選擇。 我們可以選擇逃避,我們可以選擇活在一個歡天喜地的小宇 宙,我們可以選擇投降…… 可是,我們通通沒有,左翼學會選擇了戰鬥下去。 有人說我們是一群痴人說夢的瘋子,因為社會不可能再被徹底 改變了。我們的回答是:你們這些不認為社會可以被徹底改變 的人,才是真正痴人說夢的瘋子。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紅色藥丸的誘惑

Kenef,藥劑系三年級,就業前 景明朗,歡迎女性勾引。

要說我如何成為了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大約要由中三說起。 那年的世界歷史課,我頭一次聽到對「共產黨」較正面(或者 中性)的描述。小時候對「共產黨」印象不多,主要是記得有 位老師表現過對這三個字的極度厭惡,說它破壞傳統文化,又 殺了很多人等等。然而,跟所有的大魔頭一樣,共產黨也是神 秘的。它來自哪兒,它真正的目的是甚麼,從來沒有人跟我說 過。 當我在課本中讀到,共產黨原來有要求社會平均的美好理想 時,猛然就被吸引住了。活在一個誰也把「貧富懸殊」琅琅上 口、卻從不會認真去想解決辦法的年代,社會平等、按需分配 的想法怎能不叫人興奮?課本上對馬克思少得可憐的簡介自不 能滿足我,於是我在學校圖書館找到了一千零一本的《共產黨 宣言》。儘管看得不太明白,但總算是讀了一遍。 歷史老師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不過他講課生動有趣,又常引導 我們思考課本以外的問題——我對政治產生興趣,他應記一 功。不過現在要說的是另一段插曲。那時剛開始教冷戰那一 課,當天老師一進課室,就叫支持資本主義的同學舉手,差 不多全班舉手。然後他再叫支持共產主義的人舉手,怎料只有 我一個?他走過來,拿掉我的筆袋,問我是否繼續支持共產主 義,我點頭。他又拿去我的課本,再問一次同樣的問題,我點 頭……如是者,最後當我連書包也被拿走時,我也是點頭。


成魔之路

當時我不知道,共產黨會不會連你的內褲也拿去(當時的 我也不知道,資本主義中地產商、政府要收地,也可以毫 不留情地踢你的屁股出家門。)——回想過來當時真的很 傻很天真,對自己不太認識的理念居然如此盲目!然而, 其他同學對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資本主義又有多了 解?他們可能根本連反思都沒有,就照單全收了社會主義 是「太理想」、「獨裁」等一般說法,又對經濟科對「自 由市場」的膜拜毫無介心。當日對馬克思主義的「決志」 ,或者正好反映了我對主流價值的抗拒、對另類社會的渴 望。此後,我對馬克思主義的好奇心有增無減,閒時就於 網上搜尋相關的東西——可惜的是當時沒有認真、有系統 地讀書,身邊也沒有長輩或者同學有同樣的興趣,我對社 會主義的認識只有流於表面。 中六七起,我開始學人所謂的「留意時事」,總之就是每 天讀報紙、追博客之類。讀人家時事評論的文章,讀得多 了又開始裝模作樣地寫起博客來;觀點,不用說主要也是 拾人牙慧。當時最大的感覺是社會百病叢生,自己卻缺乏 對社會一套完整的想像;理論又是如此之多,我應該讀哪 些、選哪套來用? 高考後我如願以償,進了中大、進了中大學生報。 再怎樣誇大學生報對我的影響也不為過——不過這不是這 兒的重點。報社裡頭當然不是全人類也是馬克思主義者, 不過大致都有較左傾的立場,對自由市場的質疑、對代議 政制的保留是一定的。


公投有關。記得當時的報社職員塞了一本《列寧選集》給 我,叫我讀《國家與革命》中一些章節。對一個對馬克思 主義認識僅限於聽過下「剩餘價值」、「階級鬥爭」等術 語的人而言,寫這篇文章就如同叫看過《海賊王》漫畫的 人去航海一樣。左抄右抄,總算是完了一篇文。 只要在報社待得夠久,總有很多機會被「赤化」:不論是 日常出版工作中討論文章時接觸到左翼觀點,還是被拉去 參加不同的活動,如「左翼21」《資本論》讀書組等。我 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就在不同的場合中一點點的累積。 後來,中大左翼學會成立。我對此其實都頗感興趣,間中 亦有參與他們的電影會、讀書會,但總覺有段距離——雖 然成員多是報社相關的朋友,但別人多是讀文史哲政學系 的,自己卻是理科出身、大學攻讀藥劑系。論對政治、經 濟理論的認識,乃至讀書的速度,都比別人差一截。因此 直到穆巴拉克下台、我跟左翼學會的朋友一起趕製「埃及 革命」展板時,我才覺得自己是左翼學會的一份子,才覺 得自己是馬克思主義者。 製作展板時的連夜趕工、密集討論,固然令我搞清楚了馬 克思的一些主要觀點,但整個轉變的過程其實是漫長的: 畢竟要洗掉自小對世界種種「理所當然」的認識,確實不 簡單。當你真正接受馬克思,你看世界的目光就會顛倒 過來。資本主義把工人勤奮上進是為美德,工作機會是要 「好好珍惜」的。但當我們明白到資本家「賺」到的一分 一毫全是從工人的勞動成果中奪取時,就好像電影《Matrix》裡頭主角尼奧選擇吞下紅色藥丸,從美好的幻想世 界中醒過來,發現自己活在地獄之中!了解到這一點,你 也無法回頭——即使你能無視廣大工人階級受的壓迫,但 總不會白白看著自已辛苦工作的成果被別人不勞而獲、還 要忍氣吞聲拍他們馬屁吧?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上莊時剛巧遇著五區公投,我第一篇寫的文章就是和五區


說了這麼多,甚麼是左 翼學會? 左翼學會與人類的命運又怎能逃離來說?當你看見這本小冊子 之時,你知不知道世界正在發生甚麼事? 金融海嘯餘波未了,美國今天的負債是自身GDP三倍以上, 看來還債要還到世界末日;歐洲2011年上半年經濟增長停頓, 歐元面臨崩潰的危機,隨時全世界一獲熟;香港的地產霸權無 遠弗屆,後生供死一世樓,眾人成為李氏集團的奴隸;東非發 生數十年一遇的旱災,大飢災明目張膽地向一千萬東非人迫 近…… 世上的苦難、壓迫、危機數之不盡,為甚麼?同樣地,我們又 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哪?我們又要怎樣去改造這個混 帳到極的社會? 我們是一群自稱左翼的窮光蛋。 我們認為這些問題的根源就是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 如果你認為世界的苦難多得無法忍受,如果你想開拓對世界的 視野,如果你熱切地希望改變這個社會……加入左翼學會,讓 我們一起交流、討論、爭論、玩樂、飲酒、抽煙、戰鬥。


左翼學會退修營於馬料水碼頭進行中,兩日一夜營費僅僅為十 一元正。

十一元正的代價。可以食用四餐的面包。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那麼,左翼學會做了甚 麼事?


圖片呈現的事實。

無法言喻。


捕,警察更因為自滿既高舉V字手勢。

警車一景。

馬克思主義小冊子

本學會正在參與攔截反外僱居港權遊行,其中有成員被警察拘


中大左翼學會 成員:覃俊基、張浚軒、鐘宇杰、陳嘉銘、蕭 浩恩、郭英東、區刀,無陳昌明sorry 2011年9月定稿於中大 電郵:leftbookscan@gmail.com/ Facebook:直接搜索「中大左翼」 聯絡人:6121 3798(寶)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