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 時間 實體 虛體
環與境 2015/01/24 李明憲
台南藝術大學 / 戴上眼鏡行走
哪?
必 須 懷 疑 我 現 在 可 笑 的 模 樣, 到 底 脫 下
眼 鏡 的 我 看 到 的 東 西 才 是 真 實, 還 是 戴
對。 但 我 勢 必 要 釐 清, 到 底 這 兩 者 的 差 異 性 在
看看我因為身體構造改變所造就的真實為何才
會 化 的 要 求, 或 許 我 該 嘗 試 脫 下 眼 鏡 的 世 界 去
與 定 義, 所 以 我 戴 上 眼 鏡 或 許 只 是 為 了 滿 足 社
異, 然 而 正 不 正 常 大 部 分 卻 取 決 於 世 俗 的 價 值
眼鏡我的眼睛裡的焦距會與所謂的正常人無
逼 迫 自 己 去 想 這 個 答 案 到 底 是 什 麼, 如 果 戴 上
宛 如 人 格 分 裂 般, 自 己 問 著 自 己 這 個 問 題, 並
上 眼 鏡 所 看 到 的 東 西 才 是 真 實。 此 時 此 刻 的 我
我
關於記憶與所見的真實
台南藝術大學 / 卸下眼鏡行走
下 眼 鏡 才 發 現, 之 前 所 習 慣 的「 存 在 」
或 許 並 沒 有 想 像 中 真 實, 就 如 同 一 種 一
作室,卻感覺來到了另一個境界。
全感就由我來分擔吧!」於是我再度回到了工
部分的記憶,去重述你眼前的模糊,你的不安
說著:「我能體會你的感受,畢竟我承載著你
頃刻間,如同影子有了自我的意識,對著本我
我的認知更加強烈,彷彿保留了片刻的自我。
在,相較於戴上眼鏡,這個行為讓自己對於自
常,卻異常彆扭,對我來說這才是最真切的存
光,畢竟無法打量別人的神情,意圖使自己正
去 片 刻 的 安 全 感, 使 我 們 開 始 在 意 別 人 的 眼
無所有後才有的感知。雖然頓時的模糊使人失
卸
關於記憶與所見的真實
2015/01/22
台中 / 民宅
2015/01/23
時
間的消長﹐促使便利商店有著如同生命般的改變﹐這
種改變就像是以清空作為存在意義的空間﹐空了就補
貨﹐過期就卸下﹐同樣的行為日復一日﹐就如同新年的第
一天跟新年的前一天﹐其實沒有什麼不同的。
便利商店的存在感﹐是藉由使用者的存在而存在的﹐他以
自 身 的「 空 」 呼 應 人 的 存 活 ﹐ 這 讓 我 想 起 一 種 正 空 間 與 負
空 間 的 概 念 ﹐ 對 於 建 築 ﹐ 到 底 我 們 是 依 賴 量 體 的「 實 」 比
較 多 還 是 純 空 的「 虛 」 比 較 多 ﹖ 正 負 空 間 的 主 導 性 或 多 或
少影響著我們對於建築感知﹐越空越能使用﹐越密集也越 無法使用。
便 利 商 店 的「 空 」 突 顯 了 人 的 存 活 ﹐ 相 反 的 ﹐ 人 卻 在
建 築 上 無 所 不 用 其 極 的 去 填 滿 原 本 的「 空 」 ﹐ 增 建 的
方式使負空間不斷變成正空間﹐如同左側的照片一般﹐
他的形體是最有機的﹐複合的媒材突顯了與時俱進一
事﹐這種日復一日的堆疊看似與便利商店有著同樣的
性質﹐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為便利商店只做圓周
運動﹐就像是手錶上的指針一般﹐不會越走越遠﹐也
不會從一個事物到下一個事物﹐建築的空間卻是做
直 線 發 展 ﹐ 永 遠 都 會 因 為 使 用 者 的 介 入 而 有 所 變 化。
南藝大 /
某排風口內部
隨
著機能主義的出現,人們似
乎習慣於方方正正、制式化
的 空 間 內 活 動, 為 了 使 用 上 的 方
便, 致 使 我 們 跳 脫 不 出 自 由 的 空
間,過度強調建築的機能性,往往
造就的是一種加法或者減法的建
築,加去一些減去一些看似折衷,
卻 是 最 乏 味 的 設 計 手 法。 然 而 在
建 築 之 外, 那 些 更 加 機 能 的 工 業
商品,像是汽車、水壺、排風口…
等,這些相較於建築是最機能的器
物造型卻自由了許多,這是一個弔
詭的現象,在台灣最明顯的衝突就
在於,設計師用了花俏的手法與過
度的精力在設計展示屋的造型,卻
沒有花相同的力氣與手法去設計一
棟創新的房子。
南藝大 /
某排風口內部
這 讓 我 不 經 懷 疑, 現 代 的 建 築 是 否都是以商業利益掛帥而做成 的? 如 果 換 一 種 思 維, 建 築 空 間 必 非 完 全 迎 合 於 人, 而 是 人 去 迎 合 於 建 築 的 使 用, 那 樣 的 空 間 是 否更讓人有思考性的創造出新的 機能?
讓我想起一位美國的紙上建 築 師 Lebbeus Woods 曾這麼 說 過 這 句 話 :「 我 對 活 在 幻 想 中 沒 有 興 趣, 我 的 創 作 都 是 為 了 改 變 實 存 的 建 築 空 間。 但 吸 引 我 的 是, 如 果 沒 有 現 實 束 縛, 世 界 會 變 成 甚 麼 樣 子。 也 許 我 可 以 告 訴 大 家, 如 果 我 們 活 在 另 一 套 規 則 下會發生甚麼事。」
這
紙上建築師
Berlin Free-Zone 3-2 / Lebbeus Woods
美 籍建築師路易士
康( ‧
) 認 為﹁ 光, 是 人 性 與 神 性 Louis KAHN
共同顯身具象化的領域。﹂他所設計出的建築物並不是非常複雜 的,簡單的造型卻運用著光線使建築的質感突出。而我覺得光在建築之 中,或許可以扮演一種區域的劃分,就像是有一座教堂,隨著時間的不 同,光的角度也會不同,當光照入某一個空間時,那個空間就當作大會
Suhrawardy Ambulatory, Dacca/ Louis Kahn
堂使用,藉由光使人們在那邊禱告與其所信仰的神性共同存在。當光離 開那個空間,代表著禮拜空間的改變,亦或者禮拜的結束。
橋的細節 南藝大 /
南藝大 / 某平台一隅
在
這幾張照片當中,他顯示著一種親
伏於地的關係,我們所生活的空間
似乎都擺脫不了地面,所以在建築的創作
上很少有設計在空中或者是海上的建築,
的 SANNA
Rolex learning
然而這種親伏於地的關係卻有著脫開地
表 的 感 覺, 如 同
般迷人。 center
SANNA/Rolex learning center
台南藝術大學 / 某電箱
甲仙 / 某橋一隅
物加蓋後所造成的
種關係就像是建築
場域建築
這
分 離 感, 上 與 下 的 元 素
不 同, 並 擁 有 著 間 隙 的
存 在, 間 隙 的 存 在 造 就 了
建 築 物 的 曖 昧 不 明 性, 產
生了欲脫開而未脫開的感
覺, 彷 彿 上 層 與 下 層 都 還
有其他延伸物的可能性。
這感覺就像是把人丟在
2 0 世 紀 以 前 的 台 灣, 要
從北走到南或者從南走
到 北, 其 實 沒 有 航 運 是 無
法 達 成 的, 畢 竟 沒 有 橋 串
連 東 西 走 向 的 溪 流, 這 塊
地就像是分隔好幾塊的島
嶼。 這 種 用 大 分 割 的 方 式
造 成 人 專 注 於 部 分 事 件,
就像是製造出場域並加以
串 連 在 一 起, 如 果 把 這 種
尺 度 納 入 建 築 尺 度 當 中,
就像是由場域所構成的建
築 物, 而 不 是 單 用 空 間 來
創造出的建築物。
台南藝術大學 / 便利商店屋頂
台南藝術大學 / 便利商店屋頂
正片與負片 為一種空間的轉度行為,一種趨於流線型的弧角或許 是不錯的解答,當我看到擺在屋頂的鵝卵石,讓我想
起 我 們 始 終 活 在 太 過 模 具 化 的 產 物 之 下, 如 同 我 前 面 所 談 的 機 能 主 義, 建 築 的 量 體 空 間 其 實 都 太 過 規 矩, 規 矩 到 取 消 了 人 對 於 空 間 的 隨 意 性 質, 所 有 的 角 度 收 邊 都 是 滿 直 角 性 質 的, 在 妹 島 和 世 的 大 倉 山 集 合 住 宅 的 空 間 轉 度 和 我 所 想 的 那 種 收 邊 關 係 有 點 相 近, 那 就 像 在 做 完 一 個 建 築 量 體 後 重 新 把 負 空 間 所 填 滿, 並 放 在 一 旁, 兩 者 比 對 做 個 折 衷 處 理 的 感 覺, 最 後 取 出 來 的 建 築 物, 或 許 他 的 實 虛 關 係 相 較之下會是趨於完美的。
負片後的實虛轉化
作
大倉山の集合住宅 / 妹島和世
便利商店的「空」突顯了人的存活﹐相反的﹐人卻在建築上無所不用其極的去填滿原本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