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SCAPE PORTFOLIO 2022 by EnHua Lin
ARCHITECTURE
林恩華
About Me:
26.04.2000, 桃園 , 台灣 Experience: 2022 於東海大學景觀系畢業 2021 在共感地景 | ArchiBlur Lab 暑期實習 Awards: 2022 東海景觀系畢業設計 第二名 2021 東海 / 中原 / 文化景觀三校聯評 優選 Mobile: Email: Interests:
+886 (0)934015943 enhualin05@gmail.com 閱讀、繪畫、彈琴、散步
SOFTWARE SKILL Auto CAD Sketchup 3D max Rhino Lumion Arc GIS
1
Photoshop InDesign Illustrator Excel Word PowerPoint
來 自 桃 園, 喜 歡 將 幻 想 中 的 景 色化為現實的感覺。 以前居住的環境周邊是由一棟 棟鋼筋水泥和豔俗雜亂的招牌 所 組 成 大 街。 到 東 海 景 觀 系 就 讀 後, 逐 漸 被 東 海 美 麗 的 校 園 以及設計課時在荒郊野外做基 地 勘 查 時 那 些 野 蠻、 帶 有 生 命 力 的 地 景 所 折 服。 因 此 決 定 繼 續 在 這 個 領 域 深 造。 也 希 望 自 己能為台灣市容做出點改變。
PROJECTS
1
台北新門戶意象
—雙子星前廣場 Zhongzheng District, Taipei 機場捷運通車及雙子星大樓的 落成 , 重新塑造國家門戶意象。
2
旱溪排水
—生態滯洪池環境營造 Futian 2nd St., South Dist., Taichung 旱溪排水治理規劃作為滯洪 池,創造藍綠帶最大效益。
3
綠峰山莊
——度假山莊改造 Sanchong Bridge, Jinshan Dist., New Taipei City 對老舊溫泉度假山莊重新規劃 設計,找回歷史與地方意象。
4
Landform —地景遊戲場
取材具象事物,利用油土塑造 成地形。再將其整理成「人工 感」的 landform 遊戲場。
2
3
台北新門戶意象 —雙子星前廣場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
台北車站周邊存在著台北城從清 朝、日本時期直至民國的豐富歷 史資產。其中 , 北門作為本區重 要的歷史亮點 , 西區門戶計畫就 將從北門廣場的重現做為起點。 臺北車站特定區匯集臺北捷運 ( 淡水信義線、板南線及松山新店 線 )、臺鐵、高鐵及桃園機場捷運 等鐵道系統 , 不僅為臺北市交通 核心 , 同時亦為全臺最大的交通 樞紐 , 以台北車站及 C1D1 聯開大 樓街廓為核心 , 西起環河北路 , 東 至中山北路 , 北至市民大道 , 南至 忠孝西路的一整個區域 , 是「西 區門戶計畫」整體規劃的一部分。 伴隨著機場捷運台北關 A1 車站 通車 , 及雙子星大樓的落成 , 台北 車站及周邊地區 , 將成為台北市 煥然一新的城市容顏 , 以及台灣 最耀眼奪目的國家門戶。
01
Zhongzheng District
茶 行、 製 茶 廠 與 貿易港口位置。
TAIPEI
都市的發展是建立在過去的歷史和市民與 政府當下的創意 , 才可能創造屬於全體市民共有願 景 , 此計畫的推動除有助於加速臺北市東西軸線發 展的平衡 , 透過計畫區範圍內公共土地、建築、豐 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整合再利用 , 藉由修改路型所圍 塑的北門廣場 , 利用景觀空間設計手法以鋪面、水 景、植栽、景觀設施物等 , 呈現歷史空間意象 , 展 現臺北市豐富都市紋理與歷史內涵 , 讓此國家門戶 不再只是進出臺北市的地點 , 而是展示臺北發展歷 史最佳見證。 交 7、交 6、交 8、交 10 共同組成台北重要的 門戶廣場與綠地 , 雖陸續完成部分設計及工程 , 但 並無整體開發之設計概念 , 現場呈現風格迥異的亂 象 , 急需設計團隊做整體整合。
5
古 蹟、 遺 址 與 藝 文設施。
主要道路與捷運 站的關係。
主要商圈與商業 建築的位置。
基地位置空照圖。
S W O T
SITE ANALYSIS ‧ 便捷的交通機能帶來大量人潮 ‧ 雙子星大樓落成成為新的地標 ‧ 三井倉庫帶來人潮和藝文活動 ‧ 周遭機能複雜,行政、零售、觀光無明確分區 ‧ 古蹟與新式建築混雜,街道景觀不統一 基地周邊街廓
基地周邊街廓
重要古蹟位置
捷運站出口位置
‧ 周遭多歷史建築留存,如洋行、茶廠 ‧ 大稻埕、西門町早期開發所遺留的歷史遺跡 ‧ 北部最早的茶行在大稻埕和早期貿易繁華有關
‧ 車流量大造成穿越不易 ‧ 重慶北路分割基地 ‧ 基地周遭風格混亂
CONCEPT
七星山
日據時期 大稻埕街
台 北 城 建 造 的 時 候, 將軸線對準七星山
北門
茶 葉 貿 易 興 盛, 引 進 新 式 生 產 設 備, 並 打 出日東紅茶的名號
是 老 台 北 西 區 的 樞 紐 地 標, 在 清 領 時 期, 更 是「 城 內 」 通往「大稻埕」的核心門戶
台北車站 茶行 茶葉加工 早期茶農做好的茶葉 會 交 到 大 稻 埕 精 製 廠, 加工後才販售或出口
見證大稻埕早期進出口 榮光歷史的新芳春茶行。 列為台北市定 重 要 古 蹟
臺灣重要的交通樞 紐,也是臺灣規模與 運 量 最大 的 鐵 路 車 站
雙子星大樓 於 臺 北 車 站 區 中 C1 、 D1。 由 兩 座 大 樓 組 成, 中 間以空中平臺相互連通
6
MASTER PLAN
7
CONCEPT
以茶盤意象 代表台灣人 好客的精神
以茶盤的高 低差來區分 空間機能
結合茶田意 象創造休息 和觀景空間
茶水聚集的 意象成為向 下聚焦舞台
曲線分隔空間功 能 並 且 控 制 人流
透過地形整合空 間 並 創 造 流 動性
人流視為茶水在 基 地 內 激 起 漣漪
茶是台灣早期貿易發展的重要貨物。對台灣人而言,茶不 僅是經濟來源,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從採茶的艱辛過程到台 灣的「奉茶」文化,展現台灣人的好客精神。因此以 " 茶文化 " 作為台灣國門意象。 台灣的茶盤長得極具特色,利用茶水在茶盤間的流動為靈 感,將人流視為茶水,從台北火車站流出,在基地內流動。 浸染台灣底蘊深厚的茶文化。
AXIS
8
DRAFT
PERSPECTIVE 三井倉庫 舊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北門倉庫,為興建 於日治時期的紅磚造倉庫建築,見證臺北 城變遷的過程。 以土丘和灌木營造茶園的意象。以綠意 襯托三井倉庫的紅磚牆。並使它和周遭環 境融為一體。
以茶盤的形狀融 轉化為地形來區隔不 中天橋的高度,做出 體所帶來的壓迫感。
將穿越基地和雙 林蔭大道。和雙子星
中央廣場 為了因應北車和雙子星帶來的人潮,提 供人群休息停留的空間。 利用地形和植栽圍塑出較為獨立的空 間以遮蔽周圍不良景觀來統一環境風格, 利用地形上的台階做出觀眾席。再以水池 提供視覺焦點。
候車空間 以台灣的奉茶文化為發想,將候車亭打 造為「茶亭」的樣式。
9
DESIGN CONCEPTS
天橋和廣場的形狀作為互相呼應的曲 線,人群順著曲線流入基地中。
在雙子星、北車、館前路末端的交集用 土丘做出端景,以減少基地內外風格不 統一的問題。
增強七星山軸線以及北車 - 三井倉庫軸 線和七星山軸線的匯集點。
利用地形曲線製造緩衝空間。減緩人流 匯集至廣場的速度,用以調節人流。
融合水流的形式做出曲線。茶盤的高低起伏 不同的空間機能。並配合連接 C1、D 的空 出視線高度變化,柔化摩天大樓這個巨大量 。
雙子星的重慶北路一段兩側種滿大喬木作為 星互相輝印打造出氣勢磅礡的國門新印象。
10
11
D C
A B' B
D' A'
C'
A-A' SECTION
B-B' SECTION
C-C' SECTION
D-D' SECTION
12
a
a'
DETAILED PLAN 1 採用灰白水泥和手打花崗石作為主要鋪 面材質。在土丘邊緣使用卵石來收邊加強排 水能力。水池使用鏡面黑色大理石增加水面 光滑反射的效果,使整體氛圍更加沉靜。
a-a' SECTION
13
b
b'
DETAILED PLAN 2 使用水泥外牆和木條改變捷運通風口的 樣式,造型結合榕樹和三井倉庫、北門、鐵 道博物館的拱門,植栽選用蕨類和攀藤類順 著輕鋼架往上攀爬,打造成榕樹下泡茶的意 象。鋪面使以打花崗石、黑色花崗岩圓形排 列。配上曲線排列的石板營造古樸的印象。
b-b' SECTION
14
THE SITE
1
2
3
4
15
1
2020 基地空照圖
2
基地內部現況照片
3
旱溪大排現況
4
2020 基地東北側建物空照圖
02
旱溪排水
—生態滯洪池環境營造 402 南區福田二街 23 號
基地位置位於旱溪排水「鷺村橋至日新橋」河段,它的位置 很特別,剛好位於台中南區、大里區、烏日區等三個行政區之交界處, 附近還有綠川與旱溪等二條排水系統會合。 未來將配合旱溪排水治理規劃作為滯洪池,滯洪池除作為逕流分擔 外亦應連結地方生活、文化、自然生態等資源,提升水路藍帶的美感 與生命力。考量整體的生態、景觀、環境、人文條件下,強化生態教 育及休閒機能為主,創造藍綠帶給合之最大效益。
2003
2014
2020
建物變化 (2003-2020)
2003 多 為 農 舍、 鐵 工 廠 和橡膠廠。
2020 鐵皮工廠和住宅增 加,農田範圍減少。
建物增加量 17 年間建物隨著都 市 發 展 大 量 擴 張。 壓縮綠地空間
2020 基地空照圖 _ 綠地逐漸被建物包圍
16
PROGRESSSING
Low Im-pact Development
MASTER PLAN
PROGRAM 在基地中,我選擇以「地形」作為設 計思考的開端。首先,此滯洪池的治洪量規定為 40,000m³,開挖後勢必會產出大量的廢土。 利用仿造河流地形的變化,堆疊土丘來達到 土方收支平衡。在河流地形中,侵蝕 - 搬運 - 堆 積的過程中,河谷逐漸寬闊,水流流速逐漸減緩。 此過程剛好符合生態淨水的要素―減緩水流。再 配合人工溼地與基地本身的地勢差,達到整個基 地就是一個大型淨水廠的目標。在水從較高的東 側流下,經過一連串的地形、植栽與礫石,到滯 洪池的過程將水清理乾淨。
17
用地範圍線 公有地 私有地
地籍套繪示意圖
旱 溪 排 水流域示意圖
SUCCESSION STRATEGY
DESIGN STRATEGY
地形變化
減緩水流
人工溼地
月桃
甜根子草
美人蕉
狗尾草
落羽松
為薑科月桃屬 植物,為蝴蝶 幼蟲食草。花 期 5~7 月 生 命力強勁。
為禾本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 白 花 期 7~11 月,冬季轉為 枯黃。有淨化 水質的效果。
為多年生草 本, 花 期 為 5 ~11 月 , 喜 充足的陽光和 濕潤的氣候。
為禾本科多年 生 草 本 植 物。 白 花 期 7~11 月, 冬 季 轉 為 枯 黃。 有 淨 化 水質的效果。
落 葉 大 喬 木, 每 年 11~3 月 隨氣候由綠轉 黃 再 變 紅。 可 淨化水質。
活動及生態導入
18
SITE ANALY S I S
滯洪池水岸景觀生態空間營造 生態濕地廊道空間,並串連藍 綠帶遊憩系統建構 。 「都市決非是簡單的物質現 象,決非簡單的人的構築物。」 ――Robert Ezra Park 在現今都市的快速擴張下,人們的 生活空間逐漸被鋼筋水泥所覆蓋。過去 孩童在鄉野間自由奔跑的畫面已不復存 在。這個基地也面臨相同的情況,周邊 的建物逐年增加。我們必須要了解,土 地並不是專屬於人類。是由植物、河水、 昆蟲、動物等共享。我認為在操作這個 案子時不該以人為本位做思考,而是以 守住都市中最後的淨土,同時達到生態 保育和排水治洪的目標。 多變的地形可以使生物有更多的棲 息空間、收集地表逕流匯,再配合周邊 淨水植物,達成垂直綠化,使人全身包 裹在綠意之中。還可以利用地形分散人 群分布。漫步在小山谷之中,聆聽蟲鳴 鳥叫,眺望遠方波光粼粼的水,感受在 都市中不可體會的美好自然。
1
溼式滯洪池
2 入口
19
3 觀景平台
基地周邊主要道路
旱溪及排水口位置
基地周邊雜木林位置 在設計時需要除了滿足休憩空間外,也要 注意基地周邊動線的合理性,同時需保護旱溪 水資源和雜木林原有的生態。
20
1. 平緩的斜坡 ‧ 使人們能夠輕鬆活動 ‧ 讓水能緩慢流動
2. 地形變化 ‧ 處理滯洪池多餘土方 ‧ 垂直綠化放鬆身心 ‧ 減緩水流,增加過濾時間
3. 人工溼地 ‧ 具觀賞性且能淨化水質
DESIGN CONCEPT 利用地形高差製造視線差,阻隔人群,即 使人潮壅擠時景觀也不至於過度凌亂。平台形狀配合 地景,達到最佳觀景體驗。
平台視覺軸線與地 景軸線交匯。
利用地形製 造視線差。 不同地形高度視野 的串聯。 平台串聯周 邊景觀。
利用地形製 造視線差。
21
透過平台串聯不同 區域。
PERSPECTIVE
PROGRAM 平時 (1 月 ~4 月 )
土丘
植栽緩衝區
積水區
土丘
平時土丘收集水流 豐水期 (5 月 ~8 月 )
土丘
乾式滯洪池
步道
植栽緩衝區
濕式滯洪池
豐水期水位
枯水期 (10 月 ~12 月 )
土丘
步道
濕式滯洪池
植栽緩衝區
步道
SECTION A-A'
SECTION B-B'
SECTION C-C'
22
23
03
綠峰山莊
—度假山莊改造
208 新北市金山區重和里三重橋 22 號
OVERLAY 綠峰渡假山莊位於陽明山風景區旁。 在九零年代時為綠峰鹿園 , 是金山第一間溫泉 渡假山莊 , 估地五甲。提供住宿、泡湯、露營 等多種休閒服務。 對面為傳統農村的八煙聚落 , 一旁有魚路古道 ( 又稱金包里大路 ) 的一處出口 , 是個融合自 然美景與人文歷史的場域。但此處也隨著時 間老化和沒落。
SITE ANALYSIS • 陽金公路以北,陽明山莊、金山溫泉 、八煙、高厝。
SWOT ANALYSIS
坡度 分析
• 寧靜的環境 • 漂亮的砌石景觀 • 擁有舒適的露營空間
動線 分析
• 溫泉設施老舊危險 • 缺少戶外休閒設施 • 地形陡峭不適合行走
植栽 分析
現地 建物
• 相鄰陽金公路 • 陽明山少有露營區 • 相接魚路古道北邊入口
• 溫泉產業競爭激烈 • 民宿產業競爭激烈 • 無景點吸引遊客
歷史與活動 • 陽金公路以南,擎天崗、 七股竹子湖、小油坑、冷水坑
因位於魚路古道的入口旁,因此綠峰山莊常 為山友集合的地點。
24
DESIGN CONCEPT
MASTER PLAN
1
幽靜、清幽的砌石、魚路古道風格帶入山莊,活動著重於休閒、戶外。 轉型為魚路古道溫暖且最適合休息的一站
PROGRAM 融合原有基地 的特色,打造 隨著四季節氣 變化的度假 村。主打泡湯 養生、登山、 農村體驗和芒 草節。以登山 客、小型團體 為主要客群。
梯田風光
2
芒草風景
3 露營體驗
泡湯養生
1 山中客廳 2 住宿區 3 露營區 4 水中央
露營區 位至選在交通方便且寧靜的基地中段,多設 置露營棧板或豪華帳篷,提供 Glamping 或 傳統式的選擇。
4
a-a' SECTION 25
DETAILED PLAN
山中客廳 在階梯狀的地形上,芒草將林間咖啡廳輕攏其中,做為綠峰山 莊新的入口意象。
水中央 平靜的水面倒映著橘紅的鏽板橋,逐漸向下陷入芒草之中。 站在此處可遠眺竹子山系。
b-b' SECTION
26
PERSPECTIVE 植栽構想 植栽選種: 多選用魚路古道 特 有 之 草 本 植 栽, 喬 木、 灌 木則選用適合高山及基地內 原有的闊葉喬木用於戶外活 動及露營之遮蔽功能。
四季遊程 為遊客安排一日的綠峰山莊行程,融合山林體驗和古道巡遊。
8~10 AM
10~12 AM
開車前往露營區
到水中央拍網美照
冬 春 秋 夏
27
1~4 PM
4~6 PM
飯後去客廳喝咖啡
爬魚路古道
12~1 AM
DESIGN CONCEPT
到主棟餐廳吃東西
山中客廳 / 咖啡 . 工作室 原先在綠峰東側入口 的石頭老房 , 客廳移 入舊餐廳 , 並以傳統 的砌石和木頭為主要 材質 , 整建為簡約風 格及採光良好的環 境。作為分享山村故 事的咖啡空間 , 也是 與綠峰一同推動地方 活化的工作室。
6~7 PM 泡湯賞景
28
MODEL
在虛擬影像充斥的現今,透過實際動手捏塑地形 的過程,練習把觸覺、動覺帶進設計。
規則 1. 30×30 公分的油土底板﹝厚 3 公分﹞範圍內塑出 landform。 2. 在油土 landform 上嵌入一道 3mm 厚、30mm 高、90mm 長的木片。嵌入深 度 15mm 以上,其一端必須深入 landform 的主要部分。 3. 用挖土機、推土機、怪手、壓路機「大整」你的基地,讓它成為十足「人工味」 的 landform,將它整理成「Landform 遊戲場」。
04
Landform —地景遊戲場
30
DESIGN CONCEPT
透過圖像轉化為自然地形後,再逐步捏塑整地為人工感的地景。同時 須考量動線線的合理性以及空間整體的美感。 圖一為原始圖像,圖二為轉化成地形後的等高線;圖三為經人工整地後的 地形等高線與原始等高線的疊圖,圖四為人工整地後的等高線。
31
1
2
3
4
CONTOUR 以螺旋上升的山 型作為視覺焦點,柔滑的曲 線和左下的直線折角形成 對比但又互相呼應。做出衝 突但又和諧的人工美感。
整地前地形等高線
整地後地形等高線
FACADE
入 口 廣 場 與 土 山丘設計。
觀 景 台 階 的 地形變化。
32
MASTER PLAN
利用曲線與直線的結合,打造俐落的線條,以達到人工精雕細琢 的效果。並且在視覺焦點的位置擺上模型樹,打造收斂視線的效果。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