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統測] 造形原理總複習

Page 1


CONTENTS

統一入學測驗 各章節題數統計表 98

99

100

101

102

0

0

0

0

0

1

2

2

2

1

2-1 造形與文化的關係/ 18

0

0

0

0

0

2-2 中華造形文化的演進/ 24

0

1

3

3

3

2-3 西方造形文化的演進/ 33

1

1

1

1

2

2-4 現代造形文化的體系/ 60

2

1

3

4

2

3-1 基本造形元素/ 94

0

0

1

1

3

3-2 基本造形元素運用/ 120

4

3

2

1

1

3-3 基本造形元素構成練習/ 129

1

0

0

0

0

3-4 結 語/ 134

0

0

0

0

0

4-1 立體構成的特質/ 152

1

2

1

1

1

4-2 立體構成的應用/ 173

0

0

2

0

2

年度

造形概說 第

1

1-1 造形的意義與目的/ 2

1-2 造形的領域/ 6

造形與文化 第

2

造形的要素 第

3

立體構成 第

4

圖片來源/ 202


2

造形與文化

本章重點 1. 瞭解造形與文化的關係。 2. 瞭解中華造形文化的演進。 3. 瞭解西方造形文化的演進。 4. 瞭解現代造形文化的體系。

本章內容綱要 提示:對整個單元內容之架構先有一概括的認識,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一、生活方式差異影響造形觀念發展 2-1 造形與文化的關係

二、民族文化差異影響造形之形與色 三、地理環境造就不同造形特色 四、宗教信仰影響造形風格

2-2 中華造形文化的演進

一、原始時代

五、魏晉南北朝

二、黃帝與夏商時代

六、隋唐時代

三、西周與春秋戰國時代

七、宋元時代

四、秦漢帝國時代

八、明清時代

一、埃及造形文化與古代近東文化 二、希臘、羅馬造形文化 三、中世紀之基督教、拜占庭、仿羅馬式造形文化 2-3 西方造形文化的演進

四、歌德造形文化 五、文藝復興時期造形文化 六、巴洛克、洛可可時期造形文化 七、新古典、浪漫主義與同時期畫派 八、二十世紀其他畫派


一、美術工藝運動 二、新藝術 三、分離派運動 四、機械美學時代:德意志工作聯盟、風格派、構成 主義、包浩斯 2-4 現代造形文化體系

五、裝飾藝術 六、流線形風格 七、現代主義 八、普普藝術、歐普藝術 九、後現代主義 十、臺灣現代造形文化之發展

《補充說明》: 1. B.C.是 Before Christ(基督誕生以前)的縮寫,意即「西元前」。A.D.是拉丁文 Anno Domini(in the year of our Lord 主的紀年)的縮寫,意即「西元」。 2. 例如,西元前二千年,應寫成 2000 B.C.;西元一千年,應寫成 1000 A.D.。

2-1

造形與文化的關係

1. 人類因生存與生活的需要,而促使文化不斷演進,形成有形或無形的生活環境。 2. 由於環境的影響,人類的文化也隨之逐漸演替。 3. 造形最能反映當時環境、文化的特徵,而環境與文化也最能影響當時造形的表現。 4. 環境、文化與造形是一體的三個面,互為因果關係。

一、生活方式差異影響造形觀念發展 自然環境提供當地居民生活的資源,因而決定了他們的生活方式,而造形是生活的 綜合表現,故也反映了當地的生活特色與本質。茲將各種生活方式、特色與造形表現整 理如下: 18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農耕生活方式 生活特色 1. 依據四季規律更迭,從事耕種、收穫。 2. 以土地為本,生活空間較固定,喜靜厭變,人與自然的關係和諧。 3. 分工的社會結構講求秩序、組織。 造形表現特徵

1. 寫實的表現法較多,如古埃及、中國的 象形文字與繪畫、古希臘的雕像等。 2. 繪畫中較常出現地平線,物件安排較具 計畫性,並有實際比例關係。 3. 陶磁器皿的發展與其有甚密切關係。 ▲ 圖 2-1

古埃及第六王朝採收莎草浮雕(2345 至 2181 B.C.),從圖中可看到明顯的地平線。

遊牧與海洋生活方式 生活特色 1. 生活環境遼闊,大多變化多端、詭異不具親和性。 2.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對立的。 3. 性喜活動、遷徙,具有冒險患難的精神。 造形表現特徵

1. 擅長抽象表現法,器物上常出現渦線、 波紋等圖案。 2. 可能發展出抽象文字,例如阿拉伯文與 蒙古文。 ▲ 圖 2-2

充滿抽象波紋線條美感的阿拉伯文字。

《補充說明》: 1. 希臘文字是西方世界各種拼音文字的發源處。 2. 希臘人在更早時,由兩河流域傳入腓尼基文的 22 個子音字母,然後再加上一些母 音字母後,構成了後來的希臘文字。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19


二、民族文化差異影響造形之形與色 學習重點: 廣泛而言,文化是指人類活動的方式,主要包括器物、制度和觀念三個層面,例 如,語言、文字、習俗、音樂、文學、繪畫、雕塑、典章、制度等。 造形是集體潛意識最具體的表現,並非人為執意操縱著造形的演化路線。 不同民族會有各自發展出屬於本身的獨特文化,並相互交流、影響。 從事造形設計者,應瞭解各民族文化之差異,並予尊重、包容,才能掌握造形創作 的人文因素本質。 以造形的顏色為例:

臺灣文化的傳統色彩表現特色 1. 承繼華人社會喜愛紅色的典型傳統,代表吉祥、祈福、喜慶、歡樂等,在許多慶 典活動中大量使用高彩度的紅色。 2. 圖 2-3 為當今最夯的花布「臺灣紅」,已被大量應用於周邊產品。

日本文化的傳統色彩表現特色 1. 黑、白色對日本人而言是神聖的、正面的、莊重的,所以喜歡在許多喜慶場合中 使用此種配色,此與傳統華人文化非常不同。

2. 圖 2-4 為販賣日本傳統糕餅的賣場之布置。

圖 2-3 紅色在傳統華人文化中一 向是吉利的象徵。

▲ 圖 2-4

傳統日本文化中的喜慶場合大量 使用黑白配色,這在傳統華人文化中是不 可能見到的。

三、地理環境造就不同造形特色 學習重點: 地理環境包括許多自然因素,如緯度、氣溫、雨量、地形、地質、植物、動物等。 因為地理環境不同,所以提供生活於其間的各種生物之生存資源自然不一樣。 人類也是自然環境中的一員,其生活的方式當然也受影響,其中最容易察覺的,就 是人類活動中所製造的造形特色;它能無鑿痕跡地詮釋當地環境的本質。 生活在陸封性自然環境的民族,其族群個性較趨於嚴謹、保守;反之,居住於海洋 開放性環境的民族,較富有冒險、多樣的族群個性。 20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以住屋建築造形為例: 熱帶季風區:以蘭嶼傳統建築為例。 1. 環境特色: 蘭嶼為火山島。太平洋黑潮洋流 在此經過,迴游性魚類豐富。 海洋性氣候,夏、秋季多颱風。 居民以南島語系的「達悟族」 (昔稱雅美族)為主。 2. 傳統建築造形特色: 傳統的住屋是建在依地形挖掘出 的半地下屋基上。

▲ 圖 2-5

蘭嶼傳統的住屋造形。

其作用主要是為減少颱風的直接吹襲,並易通風散熱。 熱帶雨林區:以婆羅洲傳統建築為例。 1. 環境特色: 地處赤道附近,終年高溫、多 雨、潮溼。 甚少或無颱風侵襲。 2. 傳統建築造形特色: 居屋大多以當地木材為主,屋腳 撐高、離地數尺。 通風乾爽,可減少潮溽、瘴癘之 害,也可避免蟲、獸侵擾。

▲ 圖 2-6

婆羅洲的高腳屋。

《補充說明》: 1.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之分布,東起南美洲西岸的復活島,南達紐西蘭,西 至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北抵臺灣及夏威夷,此區域所使用的語言總數雖有 八百種之多,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將之歸類統稱為南島語系,包括臺灣原住民 所使用的語言,都同屬南島語系之一環;說該語系的總人口大約兩億五千萬。 2. 大部分人類學家認為,約在六千年前,南島民族開始從亞洲東南部遷到臺灣,在 距今約五千年前開始由臺灣向南擴散,臺灣是全世界南島民族向外擴散的起點。 3. 目前臺灣原住民分為十四族,包括:達悟族、阿美族、卑南族、排灣族、魯凱 族、鄒族(曹族)、布農族、賽夏族、泰雅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 奇萊雅族、賽德克族。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21


四、宗教信仰影響造形風格 學習重點: 基督教可以說是在西方歷史中,除了希臘、羅馬文化外,最重要的發展主軸。 東方文化中則以印度教、佛教、道教等為主。 此外尚有流傳甚廣的伊斯蘭教(回教),主要盛行於中東、阿拉伯世界等地。 宗教跨越國度、民族等因素之界限,基本上是個人心靈上的一種認同。 宗教常以某種符號、圖騰等樣式,來呈現其形而上的信仰觀念,而這些樣式的造形 風格,最容易直接表現在繪畫、雕塑與建築上。例如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聖彼得 教堂、中國的雲崗石窟佛像等。

東方:以道教廟宇為例的造形特色。 1. 傳統廟宇的建築材料主要為為石材與木材,較近代的廟宇則搭配其他材料。 2. 「藻井」是傳統廟宇建築的主要特色之一,常見於廟宇主體建築內部的頂棚。 3. 藻井為傘蓋形頂棚,是以不斷向中心懸挑的斗拱交織成網狀的天花板構件。 4. 藻井外表多彩繪水生植物,以壓制火神。是以不斷向中心懸挑內縮的斗拱,交織 成網狀的傘蓋形頂棚,有四方形、八角形及圓形。

▲ 圖 2-7

嘉義新港奉天宮媽祖廟外觀。

▲ 圖 2-8

臺南鹿耳門天后宮的藻井。

西方:以基督教教堂為例的造形特色。 1. 教堂主要的建築材料為石材。 2. 內部常布置大量取材自聖經故事的雕像、浮雕與壁畫。由於選材嚴謹、技術考 究,所以許多建築本身或其藝術品,歷經數百年至今尚保存完好。

▲ 圖 2-9 22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義大利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

▲ 圖 2-10

教堂內頂棚的壁畫常以聖經故事為主題。


《補充說明》: 基督教可以說是西方歷史的發展主軸,而「基督教」(Christianity)一詞卻包含以下 的意義: 1.

基督教其實是源自中東的西伯來文化;是基於相信基督是上帝之子,並相信其教 導的宗教;後來受到伊斯蘭教的排斥與壓迫,於是逐漸流傳至西方(歐洲)。

2.

西元 476 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後,東羅馬帝國繼續存留,又稱「拜 占庭帝國」,它也信奉基督教義。並於帝國全盛時期,融合了希臘、羅馬、阿拉 伯、基督教等文化,從基督教分出一個「東正教」(Orthodox),以別於西歐的 基督教(天主教)。

3.

西元十六世紀初期,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結果「天主教」一分為二, 信奉路德教義的教,稱為「新教」,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稱的「基督教」,之後由 它衍生出許多教派;原為教皇控制則稱為「舊教」,也就是「天主教」;其實兩 者統稱為「基督教」。

!!立即練習 *

1. 金門島上的村落之四周常設置「風獅爺」雕像,又稱「風獅」、「石獅爺」、 「石獅公」,現存約有六十八尊。若依據造形與文化之關係的發展來看,下列 何者與風獅爺的設立較無關聯? 地理環境 宗教信仰 發展觀光  民族文化。

2. 人類遠古的陶器製作發展,最有可能發源自哪一類生活方式之文化? 海洋 生活方式 遊牧生活方式 漁獵生活方式 農耕生活方式。 3. 現今西方世界所使用的各種拼音文字,是發源於何處? 古希臘 古羅馬 古埃及 腓尼基。

4. 「騎樓」臺語稱「亭仔腳」,是具有中國南方特色的建築設計,在華南及臺灣 等地十分常見;建築物一樓臨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則為二樓 的樓層,猶如二樓「騎」在一樓之上,故稱為「騎樓」。請問此建築特色的發 展,與下列何者較無關聯? 地理環境 宗教信仰 生活方式 民族 文化。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23


5. 「蒙面女郎」是澎湖婦女在外活動時特有的穿著造形;請問這種特殊的穿著方

式,與下列何種因素有關? 民族文化 宗教信仰 地理環境 生活 方式。 *

6. 在許多被發現的史前洞窟壁畫上,例如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Altamira)、法 國的拉考斯(Lascaux)洞窟,我們可以預測下列何者較不可能出現? 地 平線 奔逃的動物圖像 無正確大小比例的人物、動物形像 無正確的 空間關係。

7. 「百步蛇」圖騰常出現於臺灣原住民的魯凱族與排灣族的器物、服飾上;這種 造形的應用與下列何者最有關係? 宗教信仰 地理環境 生活方式 經濟制度。

8. 臺灣傳統廟宇的浮雕壁飾中,最不可能出現的是下列哪一種圖像? 荷花 鹿 虎 鬱金香。 9. 下列何者是從事造形設計者,對於各種民族文化,最不應該持有的態度? 尊重 包容 批評 接納。 10. 西元前一千年,應寫成:  B.C. 1000  1000 B.C.  A.D. 1000  1000 A.D.。

2-2

中華造形文化的演進

1. 中國傳統文化之特質: 主要以儒家思想為正統,崇尚禮教,講求中庸。 重視宗族血緣,強調社會倫理。 單一性、一脈相承的本位文化個性較強。 2. 中國傳統造形文化之特質: 形式較為保守、固定。 感性的寫意多於理性的規劃。 缺乏美學理論的思辯。

24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補充說明》: 在本章所論及的中、西方造形文化的演進中,不免要涉及各種造形風格之分野時 期,由於傳統中國較缺乏系統的美學理論,所以後人大多以歷史朝代,來作為造 形風格分野的依據,例如,宋元時期、明清時期等。反觀西方(尤指歐洲),造 形風格的界定,常是根據美學理論的思辯來區分,例如,文藝復興時期、風格 派、超現實主義等,這是兩者最大的差異。 造形文化屬於整個文明史的一環,如前一節所論述,受許多因素影響;另外,要 注意的是,造形文化的發展是連續的,在時、空的軸線上演進,是不可分割的; 每一先後時期的造形文化,都彼此傳承、相互影響。本章「造形文化的演進」課 程中之時期(代)分野,只是為了探討方便。學習造形的人,首先務必把每一時 期的時空前後關係理清楚,這樣才有事半功倍之效,否則必有張冠李戴的錯誤。

一、原始時代 舊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 時 期

距今約二百萬年前至一萬年前

文化期

舊石器時代早期

舊石器時代晚期

北京人

山頂洞人

距今約四、五十萬年

距今約二萬五千年

代表人種 時 間

1. 屬於「採食經濟」,以狩 1. 主要仍以狩獵與採集為生。 獵與採集為生。 2. 石器製造與北京人相差不多。有 2. 工 具 都 是 直 接 取 自 天 然 骨針出土,已經會製造、使用纖 物,如石塊、骨頭等,並 維縫製衣物。 略予敲打或切割,製成粗 3. 裝飾品豐富多彩,意味著生產率 已提高,已有休閒的時刻。出土 生活與文化特色 糙的骨角器與石器。 人骨周圍散布紅色的赤鐵礦粉 3.已經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 末,可視為埋葬儀式的標誌。 4. 臺灣的「長濱文化」也是屬於此 時期(距今約五萬至五千年)。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25


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時 期

距今約一萬年前

文化期

新石器時代晚期

時 間

約西元前 5000 至前 3000 年

代表文化

生活與文化特色

含仰韶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龍山文化等。 1. 村落已逐漸形成,屬於農耕與豢養牲畜的「產食經 濟」。 2. 發展出「啄製」、「磨製」的石器成形技術。 3. 發明陶器、紡織等工藝,陶器上出現彩繪紋樣。

二、黃帝與夏商時代 ▲ 圖 2-11

文化期

黃帝時代

時 間

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缽。

▲ 圖 2-12

卑南遺址出 土的陪葬玉製耳飾。

生活與文化特色

1. 屬於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約西元前 2698 2. 倉頡利用了象形、指事、會意、假借、形聲的方法創 至 2183 年 造了中國最早的抽象造形的文字。

1. 出土器物以青銅器(紅銅與錫的合金)為代表。 2. 已有甲骨文字出現,是現存中國古代最早的文字。 3. 青銅器起於夏,繁榮於商、周,衰微於春秋,復興於 戰國;至秦、漢鐵器出現後,鑄銅逐衰。 4. 商代前期(盤庚遷殷前)的青銅器造形樸素,大多在 約西元前 2183 器腹中上方有一帶「饕餮紋 ㄊㄠ ㄊ一ㄝ 」,又稱 夏、商時代 至 1111 年 「獸面紋」。 5. 殷商後期至西周成康昭穆之世,為青銅器的鼎盛期 (安陽期)。其造形華麗、豐縟,聞名於世。 6. 商代是一個卜辭尚鬼神的時代,所以安陽期的青銅器 已附加更多的宗教色彩與宗族圖騰崇拜的觀念。 26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 圖 2-13

甲骨文殘片。

▲ 圖 2-14

商代饕餮紋鬲形鼎。

三、西周與春秋戰國時代 文化期

西周時代

時 間

生活與文化特色

1. 周以禮為本、樂為制、百工為 規,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 2. 周代出現中國最早有關工藝 的著作《考工記》,總結各 種工藝製作之方法。 西元前 1111 至 3. 器物造形逐漸退去商代的華 770 年 麗風格,代之以莊重樸素的 樣式。 4. 周的青銅器典型在西周中期 達到鼎盛(安陽期),到西 周末期就式微了。

▲ 圖 2-15

西周早期方鼎。

1. 中央集權崩解,宗法制度解 體,封建諸侯據地為王。 2. 工藝技術、觀念創新,新材 料多樣(如漆器、鐵、玻璃 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造形 風格迅速崛起。 春秋、戰國 西元前 770 至 時代 3. 器物的實用功能逐漸取代宗 221 年 教 性 的 成 份;例 如「饕 餮 (東周) 紋」已失去其權威符號的地 位,縮小淪為附庸造形。 ▲ 圖 2-16 春秋龍耳方酒壺。 4. 鑲嵌工藝變得繽紛華麗,是一特色。 5. 工藝逐漸發展出「線」的流動性之美感,成為此時期 的風格特質。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27


四、秦漢帝國時代 文化期

時 間

秦 朝

1. 秦是一個法治、理性的時代,造形表現為寫實的風 格,可見於大量出土的陶塑「兵馬俑」。被稱為「世 界第八奇蹟」。 西元前 221 至 2. 由於盡搜天下之金(青銅器),所以除了一些度量衡 器流傳下來外,青銅藝術很缺乏。 206 年 3. 建築造形是秦最大的成就,從「阿房宮」形制中可看 出。宮殿建築不再是單一的結構物,而是整體的建築 群。成為後代中國宮殿建築美學的規制。

漢 朝

1.漢代統一春秋戰國的分裂局面,歸併成統一性的文化 體制。 2. 「天圓地方」的造形理念是漢代一套完整哲學思想系 統的具體表現;從流傳的大量「漢鏡」中,可以發現 西元前 206 至 此造形特徵。 西元 220 年 3. 營造建築技術與造形更趨成熟,例如:蕭何所營建的 未央宮、文帝的思賢園、武帝的上苑等。 4. 以儒家的「樸厚」特色,成為漢代造形主流。農耕、 捕魚、狩獵、採桑、取鹽,在器物、繪畫上隨處可 見;大多以寫實手法表現。

▲ 圖 2-17

28

生活與文化特色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出土的軍陣前鋒兵馬俑/秦。

▲ 圖 2-18

見日之光鏡/漢。


五、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 時 期

西元 220 年至 581 年 文人創作

由於時代動亂、社會結構改變,藝術逐漸轉化成「文人創 作」,追求個人的特殊心境之表現,形成「魏晉名士」之 風,造就了中國藝術史上空前的「唯美時期」。

書法

藝術的各種媒介,聲音、色彩、線條、文字逐漸各自分 離,不再受意義的羈伴,可單獨存在。最顯著的就是「書 法」的演化,成為世界上唯一高度發展的造形藝術。

佛像

佛教傳入中國,石雕佛像、壁畫等宗教藝術興起,巨大、 雄偉的石像,成了動盪不安的魏晉南北朝,最具特色的造 形藝術。雲崗、龍門石窟的巨佛最具代表性。

生活與 文化特色

六、隋唐時代 隋唐時代 時 期

生活與 文化特色

西元 581 年至 907 年 佛像

長期分裂、戰亂的局面,到了隋唐便趨於和平、穩定。佛 像逐漸脫卻北朝時的秀骨清目、婉雅俊逸的風格,代以健 康豐滿的「人」之形像出現。

書法、詩歌

隋唐繼承了北朝的端嚴方整的美學概念,出現書法的「楷 書」、文學詩歌的「律詩」等。

1. 唐三彩陶器是最能呈現盛唐氣象與文化的形態。華麗、 斑斕的三彩器皿、模型及各類男、女俑和動物型器物 等,反映奢侈、富裕的唐社會,以及對異域之開放和高 度的藝術水準。 唐三彩陶器 2. 「唐三彩陶器」的釉色非常多樣,主要以黃、白、褐、 綠、藍等為主,但是中文象徵「多」的數字是「三」或 「五」,於是稱之為「唐三彩陶器」。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29


▲ 圖 2-19

龍門石窟的石雕佛像/

北魏。

▲ 圖 2-20

大同石窟觀世音菩薩雕

▲ 圖 2-21

唐三彩陶器/唐。

像/唐。

七、宋元時代 宋元時代 時 期

西元 960 年至 1368 年

山水畫

「山水畫」是宋元時代造形文化的最高代表,山水不再是 繪畫的附庸背景,它從此獨立自成一格,成了世俗士大夫 們的精神寄託。「禪宗」與老莊哲學思想,是構成山水畫 發展的成熟條件。

色彩

色彩逐漸退離繪畫、器物本身;所以山水畫著重水墨,宋 瓷也降低了敷彩,如定窯的「白」、汝窯的「雨過天 青」,這些精神昇華的表現,成了此時期造形文化最具特 色之處。

生活與 文化特色

五大名窯

汝窯、鈞窯、官窯、哥窯、定窯。

▲ 圖 2-22 30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盤口瓶/南宋龍泉窯。


八、明清時代 明清時代 時 期

生活與 文化特色

西元 1368 年至 1911 年

繪畫

1. 明末清初戰亂動盪,繪畫風格出現重大改變,其造形突 兀、畫面奇特、筆法剛健,構成悲痛、憤恨的獨特風 貌,如八大山人、鄭板橋等人的作品。 2. 清代引進一些西洋繪畫的技法,創造了新畫風;郎世寧 的八駿圖極具代表性。

工藝

明、清工藝的發展與量產技術、資本主義、西方文化等因 素有關。大量運用新材料的工藝崛起,例如瓷器、琺瑯、 家具、刺繡、紡織等。

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造形簡潔、比例均勻,具有素雅質樸之美,曾影 響十八世紀歐洲的家具製作;至現今仍非常流行。

瓷器工藝在明清時期發展至歷史 的頂點;青花、鬥彩、五彩、琺 瑯彩、粉彩,都是精細美觀的作 品。

瓷器

▲ 圖 2-23

霽青描金粉彩 游魚轉心瓶/乾隆窯。

明代的建築則以北京的紫禁城為代表。

建築

中國歷代時間簡表

朝代

起迄

黃帝、 唐、虞

周 夏、商

西元前 西元前 2698-2183 2183-1111

西周

東周 (春秋、戰國)

西元前 1111-770

西元前 770-221

西漢 東漢

晉 三國

西元前 西元前 220-265 221-206 206-西元 220

西晉 東晉 265-420

南朝

北朝

420-589

386-581

581-618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31


中國歷代時間簡表(續)

宋 朝代

五代

起迄

618-907

907-960

北宋

南宋

960-1127 1127-1279

西夏

民國 →

916-1125 1038-1227 1115-1234 1279-1368 1368-1644 1644-1911 1911-現今

說明:只呈現朝代先後關係,非按實際時間長短比例繪製。

!!立即練習 *

1. 下列哪一個考古遺址中,不可能發現經「啄製」、「磨製」技術成形的石器? 仰韶文化 卑南文化 龍山文化 長濱文化。

2. 「村落已逐漸形成,屬於農耕與豢養牲畜的產食經濟」,這種生活的描述屬於 下列何種文化? 山頂洞人文化 卑南文化 北京人文化 長濱文化。

3. 從目前人類考古的已知事實中推斷,可能已經發明陶器與紡織技術的是下列哪 一種文化? 大坌坑文化 北京人文化 長濱文化 山頂洞人文化。

4. 關於商代的青銅器之敘述,下列哪一項說法並不正確? 安陽期是商代青銅 器的鼎盛期,其造形華麗、豐縟,聞名於世 商代前期的青銅器造形華麗, 大多在器腹中上方有一帶「饕餮紋」,又稱「獸面紋」 中國青銅器起於 夏,繁榮於商、周,衰微於春秋,復興於戰國;至秦、漢鐵器出現後,鑄銅逐 衰 安陽期的青銅器開始附加更多的宗教色彩與宗族圖騰崇拜的觀念。

5. 關於春秋戰國時代的造形文化之敘述,下列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 工藝技 術、觀念創新,新材料多樣,具有地方特色的造形風格迅速崛起 器物的宗 教性的成分逐漸取代實用功能 工藝逐漸發展出「面」的形式,成為此時期 的風格特質 漆器工藝,變得繽紛華麗,是一特色。 6. 下列哪一項並不是秦代的造形文化之特色? 兵馬俑 青銅器 宮殿建 築 阿房宮。

7. 關於漢代造形文化的敘述,下列哪一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農耕、捕魚、狩 獵、採桑、取鹽,在器物、繪畫上隨處可見 「地圓天方」的美學符號,是 漢代造形藝術的典範 營造建築技術與造形更趨成熟 以儒家的倫理秩序 與人情之常為基礎的「樸厚」特色,成為漢代造形主流。

32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8. 在中國的造形文化中,演變成世界上唯一高度發展的造形藝術是哪一種? 繪畫 青銅器 陶器 書法。 9. 在中國藝術史上可稱為「唯美時期」的是哪一個時代? 隋唐時代 宋元 時代 魏晉南北朝 秦漢時代。 10. 中國書法的「楷書」出現在哪一個時代? 宋元時代 黃帝時代 隋唐 時代 春秋戰國時代。 11. 下列哪一種造形藝術,可說是魏晉南北朝時代的特色? 山水畫 青銅器 巨石雕佛像 瓷器。 12. 最能呈現盛唐氣象與大唐文化的造形藝術是下列何者? 楷書 唐三彩陶 器 建築 石雕佛像。 13. 「山水畫」是下列哪一個時代的造形文化之最高代表? 宋元時代 隋唐 時代 秦漢時代 明清時代。 14. 「定窯的白、汝窯的雨過天青」,這些都是在描寫下列哪一種造形文化的特 色? 唐三彩的釉色非常多樣 宋瓷崇尚單純的敷色 明清時期的瓷器 崇尚精緻 宋瓷崇尚簡單的造形。 15. 明清時期工藝的發展非常多樣、燦爛,這與下列何項因素較無關係? 新材 料之運用 社會結構改變 資本主義興起 量產技術開發。

2-3

西方造形文化的演進

1. 西方傳統文化之特質: 主要是指歐洲文化。 希臘、羅馬和基督教是其文化的本質。 科學與民主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它們是經過漫長的時代,逐漸發展而成。 「市民社會意識」是西方文化發展的基礎。 富有追求變化、突破、創新的精神。 2. 西方傳統造形文化之特質: 探討人本、神本之間關係的主題,一直是主要的題材。 追求合理的感官經驗呈現,常與科學相互影響。 表現多元性城邦文化的本質,不墨守成規、形式多樣。 美學理論學派林立,互相刺激、思辯風氣蔚為常態;形式力求創新、多變。 第二章 造形與文化

3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