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趨勢畫廊 |彩排-2013張漢明個展

Page 1



戲可以倒帶 人生無法重來—張漢明繪畫的寓言圖象與象徵隱喻 王哲雄 /

法國巴黎第四大學藝術史與考古學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前系主任所長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兼任教授

無巧不成書 筆者與藝術家張漢明素不相熟,儘管我們是同一時代的人(本人大他6歲),同一年到法國(1970年),而 且都待在法國很長時間。更巧的是當「大趨勢畫廊」的主持人,好友葉銘勳為張漢明先生向我邀稿之前, 我正在整理一些以前從巴黎帶回台灣的法文版藝術史學書籍,竟然發現自己在剛到巴黎不久,一口氣就買 了三本德國藝術史學家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1892-1968)所寫的書,其中有兩本是膾炙人口的《圖象 學研究》(Essais d’iconologie, édition Gallimard, Paris, 1967) 與《藝術作品與其意義》 (L’oeuvre d’art et ses signification, édition Gallimard, Paris, 1969) 。手拿著微微泛黃且有斑點及翻閱痕跡的書頁,重溫求學時代看 過的著作,禁不住一絲淡淡的,時間飛逝帶走我青春的傷感浮上心頭;就在此時電話鈴響了,是葉銘勳希 望我能為張漢明先生執筆寫文。 無巧真的還不能成書!雖然,潘諾夫斯基的《圖象學研究》,原先的研究對象是文藝復興時期,然而 他解析圖象主題或意義所提出的ĶˬᆸѨķ(Les trois niveaux)研究法,卻成為藝術史學界分析藝術作品圖 象與其含意,至今仍然歷久不衰的方法學與原則。而張漢明的繪畫世界,充滿寓言圖象與象徵隱喻,筆者 在大趨勢畫廊和葉銘勳稍作瞭解和討論之後,帶回一些相關資料,在完全不熟悉藝術家的情況下,大膽地 應允此次的邀稿,雖然中間也曾間接向藝術家請教求證一些問題;或許因為藝術家的答覆,就像是法國 「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e)及「後結構主義」(Post- structuralisme)與符號學( sémiologie)的學者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 1915-1980)所主張的名言:Ķү۰̙хдķ論(l’auteur est mort),也就是說當作家寫完一本 著作後,著作的詮釋權是讀者而不是作者,留給我更自由更寬闊的讀畫與詮釋作品的空間,所以沒有再猶 疑就點頭了。

圖象與圖象分析 「圖象」(icon)狹義的意思是指東正教的「聖像畫」,其原文是從希臘文eikon而來;而當今所講的 「圖象」(image)是廣義的,舉凡藝術作品裡所呈現的形體與影像或圖式,諸如裝飾圖案、花卉、器物、 用具、傢俱、人物…等皆為圖象。潘諾夫斯基的《圖象學研究》就是想從藝術作品裡的圖象,經由確 認(identification)、描述(description)、歸類(classification)、分析(analyse)、詮釋(interprétation)過程,以 瞭解作品Ķ̰дຍཌྷķ(signification intrinsèque)或Ķ̰உķ(contenu),進而闡述其「象徵意義」(valeurs symboliques)。潘諾夫斯基所創圖象意義ĶˬᆸѨķ的研究法,雖然不是萬靈丹,也有其適用性的侷限,然 而作為解讀圖象象徵意義的方法論而言,還不失為是一劑良方,所以在解讀張漢明的繪畫作品之前,就其 順序稍作扼要的說明:

4丨


終都將化歸塵土形成一具只是一堆骨骸的骷髏。 張漢明畫作裡論述的「事件」或隱喻的「事件」,最讓藝術家感到疑惑的事,莫過於對「人的存在」 的提問,如同高更(Paul Gauguin)在1897年所畫的巨構:《我們從何處來﹖我們究竟是誰﹖我們往何處去 ﹖》(D’où venons-nous? Que sommes-nous? Où allons-nous? 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s),一連串對人存在 的意義,感到困惑不解與無可奈何。不論透過棋藝對搏或戲說人生,張漢明論事,大多採取「自傳式的」 (autobiographique)自我觀察與自我影射的方式,甚至是戴上猴子面具對著骷髏頭自我嘲弄自我揶揄;其態 度是冷靜嚴肅而不輕易動情,好似自己不在場,即便過程是殘酷的、掙扎的、痛苦的、不堪回首的、無奈 的。 「物」的圖象在張漢明的畫作裡,是個會說話,會講故事的東西,而且經常是帶有中國東方情節, 諸如中國「棋盤與棋子」:簡易的紙張印製而成,可以隨時折疊收納在象棋盒裡的紙棋盤,隨著藝術家 的意旨,有時以白底紅線完整棋盤的狀態出現;有時以帶著皺紋折痕的撕裂殘片模樣呈現,伴隨著象徵 占卜開釋命格的「龜殼」;有時以紅底金線印製的棋盤,兩軍對壘的殘局,只剩將、帥短兵相接,東方 的「秦俑」對抗西方的「恐龍」,「香港護照」對應著「法國護照」,隱喻「賭」的「骰子」和「麻將 牌」;和別人賭不如說和自己賭,「橋牌」依然是賭的意像,算命賭命運,不按牌理出牌,為了走出非約 定俗成的道路這也是賭,賭不一定會贏,與下棋的道理一樣,但不賭一定輸,賭是「希望」的「擬像」 (simulation),賭也是「矛盾」的「擬仿物」(Simulacres);這種「擬像」、「擬仿物」的關係,可以在藝術 家選用的「水晶球」找到一樣的寓意:「看未來賭命運」。 此外,「面具」對張漢明而言,可能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嘉年華扮裝的道具而已。「面具」或「戲服」 裝扮,作為一種偽裝或化身劇中人,可以自由自在地暢遊人生,不受傳統拘泥的道德與禮教約束;猶如手 中握有一把通往任意門的鎖鑰,可以遨遊於天地之間,破解世事原有的既定格局。各種不同顏色紙折疊的 「紙鶴」也是張漢明畫作裡「物」的圖象之一:對東方人而言,「鶴」象徵長壽;摺「紙鶴」來祝福許願 是來自日本古老的傳說,相傳如果能在午夜十二點鐘整,摺完第一千隻「紙鶴」時立刻許願,願望就會靈 驗實現。很多人在傷痛困頓的時刻,往往會以摺紙鶴求取祝福,特別誠心的人都會摺滿一千隻給需要祝福 的對象,此為「千紙鶴」稱謂的由來;據說,祈福的「紙鶴」帶有幸運的徵兆,尤其是當對方生病或遭逢 變故的時候,更能夠感受到這種無形的念力。然而張漢明的「紙鶴」既不是「千紙鶴」原有的祝福對象, 也不是單純的幸運的徵兆;從「紙鶴」排列與佈局的方式觀察,必然有他自己個人化的特殊象徵意涵。 「電視機」本身原本沒有任何象徵或隱喻,如果一定要說有的話,那只有象徵1960年代的消費文明; 但是張漢明的「電視機」永遠播放著穿戴中國古代戲服的戲碼,要不然就是關機而在銀幕上以膠帶貼上

6丨


及隱喻「賭」命運的骰子,串連了藝術家與其跨國親密友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無可奈何的人生戲碼;這 戲碼更因為畫作右上方雲端山腰,隱隱約約出現一排英文子母:Hollywood-美國影城好萊塢的地標,「戲 說人生」的戲劇性張力越發令人深省。特別是藝術家以影帶定格時間凝固和場域的不確定性處理,增添許 多後現代主義的撲朔迷離。 張漢明在一段展覽感言:戲言,感慨地寫道:「常道人生如戲,可惜人生不容許先排演後出臺,不可 能有修剪情節、調換角色、變動時空的機會。改說戲如人生吧﹖但戲劇不能脫離觀眾獨存,雖有變幻神 通,但若臺下空空,便也無所施其技。如若不如,都同是一般無奈。」是的,戲可以倒帶,可以修改,甚 至可以重拍,人生走過了就是無法重來,這種無奈心聲,清楚地映照在《粉墨》(2011)作品上。「粉墨登 場」是戲劇術語,意味著扮裝演出。無疑的,畫面呈現的兩個人物其實是同一個人:藝術家的跨國親密友 人。左為現實世界的打扮:一襲直條紋的襯衫和灰褐色的休閒褲;右為穿著京戲服飾的扮裝:穿上背插令 旗的武將戎裝,兩眼瞪大,雙手各撩起光鮮亮麗戰袍的左右擺,擺出一副武將的英姿。左邊的「本我」斜 著眼睛注視著右邊的「他我」;所以「本我」成了「他我」的觀眾;兩個「我」都是「擬像」,因為兩個 「我」皆處在真實世界的虛擬時空裡。 據說,張漢明年邁的母親患有失憶症,觸發藝術家去繪製《施湯》(2012),也就是傳說中的「孟婆 湯」。喝「孟婆湯」一方面隱喻著讓母親忘掉一切憂喜記憶,一方面也使自己和朝夕牽掛的親密友人共同 忘記一切人生糾葛,不管是美好的或是痛苦的記憶,期望來生再相會。 閻王經記載:凡各類生命死後,皆須接受閻羅王的審判,不管要不要受刑,最後都必須押解到陰府第 十殿,交付轉輪王判定投胎何處。因為有人能知前世因果,妄認前世眷屬,行智術洩露天機,所以投胎 前,必須先至孟婆奶奶的「驅忘臺」,喝下一種「迷魂湯」即孟婆湯,使其忘掉前世一切恩恩怨怨,始許 轉世為人。據說孟婆湯是採用人世間的藥物合成,似酒非酒的湯,分為甘、苦、辛、酸、鹹五味。即便投 胎到人間,其藥力還會帶往陽間,令其或因多思傷脾而流涎;或因多喜多笑而多汗;或因多憂多慮而流 涕;或因多怒而流淚;或因驚恐而流唾;讓每人多少帶一分、二分、三分的病疾。 在世為善的人,令其眼 耳鼻舌四肢較以往更精,更明,更強,更健;作惡的人,使其聲音、神智、魂魄、精志消耗,逐漸疲憊衰 弱;俾令自我警惕、懺悔、重新為善。 在一片霧氣瀰漫,無空間地域屬性的場景裡,一位孟婆奶奶裝扮的老婦人站立在畫面中央,分立左右 兩側的是藝術家與其密友,三人同時拿著一碗「孟婆湯」,白髮紅潤慈祥的老婦人以左手端著綠色的瓷 碗,右手輕輕捏著袖口,優雅而有教養的姿勢美極了!右邊的密友右手插在口袋,左手拿起「孟婆湯」微 微仰頭一口喝完;而左側藝術家頭部微微向下傾斜,注視著最後一口「孟婆湯」若有所思的樣子,表現極

8丨


10丨


彩排 Dress Rehearsal 195 x 130 cm 2011 油畫

12丨


粉墨 Stage Make-up 130 × 162 cm 2011 油畫

14丨


施湯 Giving the Forgetfulness Potion 97 × 130 cm 2012 油畫

16丨


凡心 Worldly Heart 61 × 46 cm 2013 油畫

18丨


星眼 Star-Eyes 65 × 100 cm 2013 油畫

20丨


少年遊 Roaming Youth 116 × 89 cm 2013 油畫

22丨


人我相–左 Ego-Being L 97 × 130 cm 2011 油畫

24丨


舉杯邀明日 A Toast for Tomorrow 130 × 97 cm 2012 油畫

26丨


徙 Migration 120 × 95 cm 2011 油畫

28丨


思惑 Reflexion 38 × 61 cm 2013 油畫

30丨


寵物 Favorite 73 × 100 cm 2013 油畫

32丨


獨白 Monologue 97 × 130 cm 2013 油畫

34丨


關係 Relation 97 × 130 cm 2013 油畫

36丨


纏綿 Entwined 114 × 146 cm 2000 油畫

38丨


隅 Corner 81 × 100 cm 1994 油畫

40丨


雙 Duo 114 × 162 cm 1994 油畫

42丨


彩屑 Confetti 100 × 81 cm 1994 油畫

44丨


圖像 Images 89 × 116 cm 1996 油畫

46丨


自得 Realm of Contentment 38 × 55 cm 1997 油畫

48丨


藍圖 The Scheme 54 × 65 cm 1997 油畫

50丨


ण!ᜓ!ன!ಞ

52丨


54丨


56丨


58丨


張漢明 1945年出生於香港 1967至1970年就讀於香港嶺海藝專 自1970年起定居在巴黎

個展 2013 2012 2008 1998 1997 1994 1985 1984 1983 聯展 2012 2011 2010 2006

2004

2003 2001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60丨

「彩排」 大趨勢畫廊 台北 「旅程」 月臨畫廊 台中 「新朝戲像」 季節畫廊 新加坡 「真相與謎境的黏著」 飛元藝術中心 台北 「棋戲」 三行畫廊 香港 「歸人過客」 三行畫廊 香港 加露蓮.歌雅畫廊 巴黎 賈里.昆侖康畫廊 法蘭克福 德國 加露蓮.歌雅畫廊 巴黎

1990 1989 1986

1985 1984 1983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北世貿中心 台北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北世貿中心 台北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北世貿中心 台北 「雙文化–斷裂•連結 旅法四人展」 大趨勢畫廊 台北 「六位畫家的具像世界」 月臨畫廊 台中 「顏料未乾–旅法華裔藝術家聯展」 國立中央 大學藝文中心 中壢 「秋季沙龍」 巴黎 當代藝術畫廊 藝術村 瓦茲河上歐維爾市 法國 「今日巴黎中國藝術家」 中國畫廊 巴黎 「藝術與遊戲」 修院農莊 托斯市 法國 飛元藝術中心 台北 「香港─巴黎─香港」 三行畫廊 梓桐堂 香港 「海外華人當代藝術展」 臻品藝術中心 台中 「國際藝術家邀請展」 三行畫廊 香港 「國際藝術家邀請展」 三行畫廊 香港 「國際藝術家邀請展」 三行畫廊 香港 「台北•巴黎–旅法華裔藝術家當代集成」 玄門藝術中心 台北 「中華民國畫廊博覽會」 世界貿易中心 台北 「國際華裔藝術家邀請展93」 三行畫廊 香港 「藝術在學校」 巴黎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1977

1976

「國際藝術博覽會」 三行畫廊 會展中心 香港 「香港─巴黎─香港 海外華裔藝術家聯展」 三行畫廊 香港 「當代畫家素描展」 誠品畫廊 台北 「牢記六月四日天安門」 龐畢度中心 巴黎 「形象與批評沙龍」 巴黎 安特衛普 比利時 夏谷畫廊 三藩市 美國 雅院畫廊 里昂 法國 「形象與批評沙龍」 巴黎 「性愛沙龍」 巴黎 「形象與批評沙龍」 巴黎 「巴黎華裔藝術家聯展」 巴黎 「書籍沙龍」 巴黎 「形象與批評沙龍」 巴黎 「紅山當代藝術沙龍」 紅山市 法國 「藝術與時裝」 卡丹展覽館 巴黎 吉奧.馬賽爾.伯恩海姆畫廊 巴黎 「比較沙龍」 巴黎 「紅山當代藝術沙龍」 紅山市 法國 「紙上作品」 維爾巴里西斯市政府文化中心 法國 「比較沙龍」 巴黎 「紅山當代藝術沙龍」 紅山市 法國 卡丹展覽館 巴黎 加露蓮.歌雅畫廊 巴黎 「今日的大師與新秀」 巴黎 「紅山當代藝術沙龍」 紅山市 法國 「青年美術沙龍」 巴黎 卡丹展覽館 巴黎 「今日的大師與新秀」 巴黎 「紅山當代藝術沙龍」 紅山市 法國 「大巴黎區藝術沙龍」 瓦茲河橋市 法國 「新現實沙龍」 萬森市 法國 利娜安.弗朗索畫廊 巴黎 「比較沙龍」 巴黎 「今日的大師與新秀」 巴黎


www.maintrendgallery.com.tw

62丨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