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群展手冊
2022.2/23( 三 )-2022.3/13( 日 )
林信志/莊牧蓉/黃盈慈/吳書伃
宋慶薇/劉怡廷/蔡雨君/陳建勳 新竹市文化局 文化藝廊 新竹市北區中央路 109 號 03-531-9756 #252
我愛的與我愛得 / 陳建勳
盛著心的器皿是用鏡子熬煮而成的湖泊,很鹹。 / 莊牧蓉 在河之洲 / 黃盈慈
事已至此 / 劉怡廷 庇護所
/ 宋慶薇
比利 1 號.3 號.4 號 / 林信志 生日快樂 / 吳書伃 暗室 / 蔡雨君
有光的時候,才會意識到影子; 處於完全的暗處,光才能被賦予意義。 我們有時會突然發現到周圍總是有著相互矛盾,又各自成 立的狀況,這是一個不斷提問與反問的對話過程。 「二律背反」是由八位風格各異的攝影藝術家,透過影像 的敘事以及影像群之間的排列組合,拋出互相對立又互相 輔佐的論題。 地圖並非它所代表的領土,但它有類似領土的結構。 銀行裡的存款數字,無法代表一個人富足的程度,影像、 思想或文字,都不斷地向人們提出對世界萬物真實性的質 疑、重新理解與再詮釋。 本次主題以人為出發點,討論對立觀點上的平衡、自身與 他者的和諧、秩序與混亂的共存、存在與否的念想、生與 死的循環。 個體思維真正帶給我們的挑戰,並非如何決斷或定義, 而在於我們如何察覺、反映與回饋的過程。 在我們幾近疲憊的勞動日常裡,持續吸收反芻。 或許憑此,我們義無反顧地收穫,無論以任何姿態, 都能 把昨日與明日同時匯集到當下, 以虛構敘事的力量及想像 之徑作為構建今日的方法。
2022.2/23( 三 )-2022.3/13( 日 ) 【 開幕會 】
2022.3/0 6 (日)1 1 AM
【 藝術交流 】
2022. 3 /0 6 (日)1 PM 主持人:涂煥昌
【 展出者 】
林信志 · 莊牧蓉 · 黃盈慈 · 吳書伃 宋慶薇 · 劉怡廷 · 蔡雨君 · 陳建勳
林信志 Billy
臺灣人,自 2017 年起開始學習攝影。 現為自由創作人,專注於視覺生活創作。 經歷 2021 學習 / 視丘攝影藝術學院 2020 出版 / 攝影書 Chrial 2019 展覽 / 用影像寫詩 聯絡 www.billyfoto.com billynaruto@gmail.com
/ 比利 1 號 ‧3 號 ‧4 號
"人"左右兩撇,就是註定要不斷面對選擇,
不停地在失衡中尋找支點。陰與陽,左與右,
天與地,流動與永恆,衝突與和諧,親密與冷漠, 看似天秤兩端。
但,相反之間必定有著相通的基點才會形成對立。 拉著繩索往上探尋悖反的同源, 人的矛盾是否也會合二為一?
莊牧蓉
Animus J.
地球人,一個以攝影為骨幹 的視覺藝術家,創作時偏向 使用人像、靜物等方法來呈 現概念,最近著迷於製作實 體藝術書,認為攝影是一種 強大而共通的語言。 http://AnimusJ.com/ animusMJC@gmail.com
/ 盛著心的器皿是用鏡子熬煮而成的湖泊,很鹹。
人類擁有情感,這是多麼有趣又殘酷的現象。 原來你可以為自己感到極度驕傲的同時
也感覺到全然的失敗,興喜若狂的同時心如死灰, 原來自己足夠堅強的同時,也脆弱的不堪一擊。
如果想知道失去了什麼,就回頭翻看自己曾經都為了什麼
而按下快門,有時候為了可以更靠近被攝物而拾起了相機, 最後卻發現擁有的是多到測量不完的框線與距離。
感性的份量或許如同破曉時刻還隱約可見的星子,
它們一直都在,只是想努力看清楚的時候,太陽就出來了。
黃盈慈
Manka Huang 1989年生,臺灣桃園人 自2019年起於視丘攝影藝術學院 學習,現為中華民國註冊建築師 兼藝術創作人,喜於理性的方塊 中游弋做夢。
www.mankahuang.com mankarch.film@gmail.com (攝影) mankarch@architrinity.com (建築)
/ 在河之洲
_ 冷氣團下 肥皂味的香氣要飛得很輕 很輕 這樣著地 才不會碰傷 可是太冷了 你說 哈口氣讓手心飄起來 貪玩 直到肚子餓 緩緩降落 _ 捲曲身體 摺成盒狀 一滴一滴 青苔色的 紅藤色的 桔梗色的 連同你臉上的 一同蒸發 _
吳書伃 Shuyu Wu
1984年生,台北人,2021年 畢業於視丘攝影藝術學院 專職母親,兼職攝影藝術家。 shuyu5wu@gmail.com
/ 生日快樂
慶祝「生日」是人類特有的行為 尤其對孩子們來說
是個光明正大吃吃吃 玩玩玩的節日 孩子呀孩子 你要盡情享樂 你也將懂得 生死本為一體
如同母親生產時刻的痛苦與喜悅都值得紀念 襯著火光閃閃
想製作一份溫暖
調和所有的苦與陷落
感受萬物同源 與調皮的生命氣息
宋慶薇 Viviane SUNG
一心想逃離天龍國的台北人。 喜歡做夢、冒險、熱愛生命、無敵崇法。 總是企圖從人生的蛛絲馬跡裡尋找存在的真諦。 因為一場病,而開始接納並認識真正的自己; 因為一群人,而得以堅持走在自我實現的路上。 2015 畢業於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 2021 畢業於視丘攝影藝術學院日間部 擅長人像、紀實、空間攝影,目前於 墨田工作室任職並自由接案。 在生活與工作當中持續尋找屬於自己的 影像語言與意義。
/ 庇護所 Refuge
著有攝影書《Le Bateau Ivre》, 2021.01 個人網站:www.vivianesung.com
全球化時代隨著疫情的到來而落幕。
人們抑或就此轉換跑道,抑或紛紛回到自己的故鄉。
曾經,我們夢想著全世界;今天世界卻告訴你:除了家,哪兒都不要去。
第一次狠狠地被牠教訓了一巴掌,可能是史上最痛最莫明其妙的一次吧! 在被焦慮與無所適從淹沒已先,我也漸漸沉澱出新的安身立命之處。
國與家不見得能成為真正的庇護,但不可否認地,每一個人都需要一份 生命的歸屬感。值得慶幸的是,在所有耀眼奪目的享樂硬生生地
被抽離之後,我們有機會更接近滿足的基本樣貌,重返樂園最初的美好。
庇護所,不企圖意指任何有形的存在,而是任何能讓你感到舒心、被愛包容的 時刻。它是對於這個時代中「家」的重新定義與經驗,同時也是推往下一站
的轉捩點。我以視丘在學時期的一幅靜物作品為發想中心,透過平凡的生活 視角,檢視這安身立命之所在該有的元素;闡明自己對於它的想像與期待, 期許在畫面捕捉與思考的過程中重新找到自己。
相信這份安息在此時比任何其他時候都來的無可取代的重要吧!
劉怡廷 Crystal Liu
從平面設計轉職攝影的 重度貓癮患者 2021畢業於視丘攝影藝術學院 目前從事商業攝影 喜歡視框中創造的世界 帶給我的樂趣 lcrystallens@gmail.com
/ 事已至此
人無知單純的出現; 快樂與痛苦一起編織造就著每個人的世界。 感性掀起巨浪,理性熨平皺褶。 拉拉扯扯順境帶著逆境,不斷傾倒,不曾停過。 即便我們越來越複雜,感到猶豫與迷茫 但卻也不能停滯不前, 如此弔詭的步伐最終又會迎來什麼? 「人生就像茶葉蛋,要有裂痕才入味」 喜歡煎蛋的人斜了斜嘴角。
蔡雨君 Yuchun Tsai 2000年生,台灣新竹人。 自2019年從台灣藝術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休學, 到視丘攝影藝術學院學習。 現為藝術創作人, 綻放著印象派般浪漫的靈魂, 創作著如詩如畫, 如一場夢遊仙境般的童話。
Email:chunchuva3@gmail.com
/ 暗室
在一個偌大黑暗的房子裡,有個七歲的小女孩不曾停止的哭泣著, 被拋棄是她的一生的恐懼,在沒有人的空間看著外面 光芒絢爛的燈火,人們相愛相聚,她也渴望過窗外的世界, 想離開讓她感受到安全同時卻又不安全的黑色空間。 但門外的「他」 ,不願讓她離開,那猶如黑色猛獸般的魁梧男人, 為了保護「她」 ,囚禁了她。他們依賴、共存著, 女孩依賴男人在門外有安全感的防衛,卻也害怕男人的力量; 女孩嚮往著外面的世界,而男人囚禁了她; 她被拋棄在黑漆漆的房子裡,但這裡卻也是她保護自己的家。
人的本質就像站在鏡子迷宮,每一面鏡子皆反射出不同面向的樣子。 暴力與無助、憤怒與悲傷、囚禁與嚮往、害怕卻依賴, 他與她,矛與盾般的存在,這是個火燒般的暴力與洪水般的無力 共存在我心中一隅的故事。
陳建勳 Chenjain 1998,台北
18歲去非洲 20歲花光積蓄投入藝術 體內由衝動、感性、咖啡所組成 chenjain.v@gmail.com
/ 我愛的與我愛得
鮮紅色的布幕在前,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表演, 他轉動關節暖起身子,走上舞台的正中央,在上百對目光之下, 空氣如霜一般,他深吸一口,用盡肢體揮灑一切,在不斷的綻放之中, 手尖的指甲切成了多段碎片,燈光集中,光的溫度熾熱著他的身軀。
「這是我人生中最高的巔峰」
「為了這一天我幾乎耗盡了我的人生」
旋轉停止,他手握雙拳,被台下的目光火烤著,所有人都從 他腹部上的洞看到背景鮮紅的布幕,他摸了摸腹部上的曲折, 緩慢的步下舞台,聲音寂靜,硫磺的味道散佈在空氣中,
他站在前排一位男人的目光底下,把指甲插進男人的眼窩,聲音停止, 鮮紅色的布幕重摔在地,他坐在空無一人的座位上, 盯著一整片的惶恐,直到他的眼窩流下溫熱的液體。
特別感謝
新竹市文化局
視丘攝影藝術學院
藝術交流主持人 - 涂煥昌 來看展覽的你 / 妳 / 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