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臺北 Finding Taipei 12

Page 1

臺北半年刊 2020 月號

12 城 市 裡 的

原 —— 鄉 滋 味


Contents 12

原民風味館

3

舊館優化 接軌國際 -

7

巴歌浪小聚所

來 交個朋友 -

FINDING TAIPEI

哈喜拉原住民餐廳

1

沒有音樂 就像食物沒有鹽 -

城市裡的原鄉滋味 -

原生命力

COVER STORY

11

/ 2020

發現臺北在地原住民族大小事,啊~原來~ 刊名 原來臺北 FINDING TAIPEI

出版機關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機關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 1 號 ( 臺北探索館 5 樓 ) 網址 www.ipc.gov.taipei

電話 (02)2720-8889/1999 轉 2071 發行人 巴干 ‧ 巴萬

設計製作 茂泰行銷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20 年 12 月

著作權管理訊息 著作財產權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本書保留所有權力,欲利用本書全部或部分內容者,需 徵求著作財產權人同意或書面授權。


六族嗨翻娜魯灣 - 原樂好事

聽歌學族語:阿爆《嚇一跳》- 的廚房 - 到哪裡說族語

臺北悠活 - ‧ 手作滋味 - ‧

耆老不老 遇見

焦點北原

23

19

我是臺北人 Facebook

臺北市政府 官方 Line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 事務委員會

原來臺北 電子書下載

26

21 15

ina


1

生命力

COVER STORY 封 面 故事


封面故事

2

臺北是一個移民都市

多元且不同的文化都在這裡產生交集 而原住民文化元素也占了重要的一環 讓這座城市的人文風景更加立體鮮活 日久他鄉是故鄉 北漂的原住民

在臺北落戶生活久了

終歸融為「新臺北人」 想家的時候

哪裡可以找到道地的家鄉味 隱藏在巷弄內的店面 抑或市集裡的小攤商

原住民族人努力在異鄉開展人生 很多時候

惟有故鄉的食物

才能撫慰那胃袋深處的鄉愁


3

生命力

哈喜拉 Hasila Food 原住民餐廳

喜拉不只是一家原住民餐廳,也是原住民音樂人的舞臺,更是在都市生活的原住民族 人與部落之間的連結。每天高朋滿座的哈喜拉,不需要廣告,更不用宣傳,他們憑藉

的是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凝聚,也許因為美食,因為音樂,因為那一份歸屬感。


沒有音樂 就像食物沒有鹽

4

還沒走進哈喜拉,就先被外牆色彩鮮麗

竹膜包裹著糯米飯,吃的時候可以充分享

民餐廳的身分。坐落於中山區的巷弄內,

食,主料是小米與豬肉,店內的吉拿夫非

的布農板曆吸引,圖騰壁畫在在彰顯原住 周圍飯店旅館林立,很是熱鬧,下午 6 點

開張的飯點時間,不時有民眾詢問是否有 外帶餐點,可見美食之名遠播,抑或是對

原住民料理產生好奇心,但很可惜哈喜拉 無法外帶,想要品嚐美食,歡迎大家來店

受竹子的清香。吉拿夫是排灣族的傳統美 常鬆軟綿密,鮮嫩的假酸漿葉更是加分。

最後再來道淋上美乃滋的檳榔花沙拉,涼 拌 的 方 式, 更 能 顯 露 出 檳 榔 花 清 脆 的 口 感。

裡享用。

Hasila ( 哈 喜 拉 ), 是 布 農 族 語 鹽 巴 的

早 到 的 好 處 是, 可 以 點 到 每 日 限 量 的

食材的選用堅持獨衷加鹽巴調味,只為了

「部落的烤魚」,新鮮的吳郭魚內腹塞滿 大蒜與九層塔,簡單的鹽烤方式,帶出魚 肉的鮮甜。山豬肉不用事先醃漬處理,直

接現烤以鹽巴佐味,反而能呈現最自然的 甜味。竹筒飯與吉拿夫是店內不能錯過的 主食,傳統的竹筒飯放入糯米及水蒸煮,

意思,老闆是布農族女婿皓哥 (halilu),

能夠吃出食物原來的美味,更為了要給顧 客新鮮的食材,每天必親自去市場補貨。

皓哥原來在臺北知名的原住民族餐廳「漂 流 木 」 當 廚 師, 婚 後 他 們 決 定 創 業 開 餐

廳,開一間音樂餐廳,一間充滿原住民音 樂的餐廳。


生命力

5

哈喜拉的料理強調自然原味,來自高雄 桃源高中部落的老闆娘美佳,將原住民傳 統的特色食材帶來,「哈喜拉」就是與族 人的連結,希望讓客人嘗到部落的味道, 還能把家鄉的味道不斷地傳遞出去。

沒有音樂怎麼能夠

來過哈喜拉的客人,應該都會被他們熱 鬧歡樂的氛圍感染,在這裡除了能夠大啖 美食之外,每個月的週五、週六會不定期

的安排駐唱歌手演出,每到此時訂位是一 位難求,採訪當天,聽到一名可愛的客人

特地打電話來說自己會晚到4分鐘,很緊 張自己的訂位會被取消,可見一斑。店內 受限於空間,座位數不多,每天老闆娘來

店裡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訂位客人的座 位,盡可能的讓大家都有位置坐。現場大 多都是年輕人,除了熟客之外,更有不少 客人是特地來看表演的。

「很會唱歌的原住民年輕人很多,但他

們缺乏一個舞臺,想提供一個平臺給這些 年輕人,也有不少人因為在這裡唱被注意 到的喔!」老闆娘開心地說到。櫃臺後面

的牆上,貼滿了曾在哈喜拉駐唱的歌手,

剛開始是朋友介紹歌手來駐唱,後來是歌 手推薦自己。哈喜拉開店第四年,來來去

去很多人,留得最久的蕭子敬是來自臺東 金崙的排灣族,他是在哈喜拉駐唱的第一 批人,三年多的時間,身分從大學生轉變 為創業者,依然駐守在這裡,我想,除了

對音樂的熱愛,更多的應該是哈喜拉給予 的歸屬感。

1 2 3

4 5

1. 牆面貼滿歷年來駐唱過的歌手照片 2. 駐唱歌手 - Y two 顯斌與曼寧 3. 熱情的熟客們

4. 晚上九點過後開放點歌,任何人都能高歌一曲 5. 哈喜拉靈魂人物 - 老闆皓哥與老闆娘美佳


沒有音樂 就像食物沒有鹽

6

在 哈 喜 拉, 晚 上 9 點 是 很 重 要 的 時 間 點,9 點前是吃飯時間,可以點餐、可以

聽 歌, 一 過 了 9 點 就 不 再 接 受 點 餐, 點 餐很重要的是要點好點滿,因為只有老闆 皓哥一人掌廚,以桌次為單位,點完餐是

無法再加點的,想吃什麼就點起來不要猶 豫。那 9 點以後豈不是沒事可做、無歌可 聽 ?No No…不是這樣的~真正的夜才要

high 起 來, 開 唱 時 間 到 了! 整 間 店 臥 虎 藏龍,拿起麥克風整個人都不一樣。每位

客人都可以經由網路查找歌單號碼,就可 以在現場進行點歌。

提供一個舞臺,是我能幫他們做的

「原住民很多音樂人沒有舞臺,我們的

歌手雖然不是很知名,但他們對音樂的熱 忱,覺得需要鼓勵,他們也很厲害,會自

己找演唱的地方,像信義區、淡水等等,

不希望他們只是上電視包裝,很快就消失 了泡沫化。他們熱愛音樂,在任何一個角 落,都能發揮他們的才華。」老闆娘希望

哈喜拉能夠永遠讓他們歌唱,也能持續鏈 結部落與族人同心。

Photo / 哈喜拉原住民餐廳

哈喜拉 Hasila Food 原住民餐廳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 77 巷 19 號 電話:02-2563-4992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六 18:00–01:00 週日至週一公休

注意事項:18:00-21:00 是吃飯時間 21:00-01:00 是喝酒時間

※ 21:00 之後不接受點餐,想吃記得提早到。


7

生命力

巴歌浪小聚所

美族語「巴歌浪」是一項儀式名稱,意指為感謝族人協力完成重要的事,主人會捕魚 分享給所有參與工作的人,代表事情完美結束。「巴歌浪小聚所」是一間隱藏在巷弄

裡的居酒屋。結合原住民與日式風格,沒有誇張的裝潢,只有滿滿的部落風情。沒有誇張的

香料調味,只有真材實料原汁原味。一種像家一樣的感覺,來這裡作客,與巴歌浪做朋友吧!


來 交個朋友

8

本 身 來 自 宜 蘭 泰 雅 族 的 阿 龐, 國 小、國中階段就跟著爸媽搬來臺北。 和幾個志同道合的阿美族朋友一起合 開「巴歌浪小聚所」。

說好的棒球餐廳

一開始本來沒有打算開原民餐廳。

之 前 都 是 做 業 務 工 作, 不 是 餐 飲 本 科出身,但我喜歡燒烤,朋友聚會也 都是我在負責烤東西,朋友會跟我說 「你這麼喜歡烤東西,為什麼不去餐 廳上班?」。

我們的興趣都是打棒球,就想說開

一 間 運 動 主 題 的 店, 可 以 展 示 一 些 球具、手套之類的,但不知道為什麼 最後變成原住民餐廳。開店前一個禮

拜,我們才想好要取什麼店名,想到 阿美族在重要儀式活動結束之後,會

舉行「巴歌浪」,代表著感謝,也象

徵事情完美地結束,慶功宴的意思。 想成為讓大家工作辛苦一天之後來吃 飯,可以來這裡放鬆的地方。

店面搬遷後提供更舒適的空間

「巴歌浪」居酒屋已開了五年多,

在巴歌浪我們認識彼此

三個月前搬到新的店址 ( 光復北路 ),

我們最大的特色,除了餐點以外就是「人」。

屋餐飲市場戰區,因要拆除所以就搬

第二次來…覺得你好聊,覺得你不錯的,因為是

原店址於民生東路三段,那裡是居酒

遷到現址,空間也大了一倍。很多老 客人也覺得這邊比較好、比較舒適。

以前剛開店的時候沒有錢,地板、 牆壁等能自己處理的都靠自己雙手修 繕,包含桌子也是靠朋友們幫忙買材

料製作完成。舊店有很多回憶,但為 了做得更好,我們希望將店鋪打造舒

適氛圍,讓朋友、顧客都能感到像家 的感覺。

從開店以來,就喜歡把客人當作朋友,第一次來、 都市裡市場競爭,更需要人跟人之間的互動,可 能 在 聊 天 的 過 程 當 中 發 現, 這 桌 客 人 來 自 屏 東

的,另一桌也是,互相介紹更能拉近彼此距離,

我們喜歡的是一個比較快樂的氣氛,畢竟在巴歌 浪,就是一個慶功宴的概念,「大家辛苦了 ~」

這種感覺,希望說整間店一直有快樂、開心的氛

圍,帶給每位前來的顧客。我們常規劃特色活動, 也是一種宣傳,表示店內有新鮮感,如:小米酒

喝 到 飽、1111 單 身 情 人 夜 等 活 動, 希 望 能 讓 更 多新顧客認識我們。


9

生命力

推薦菜品 涼 拌 山 豬 皮 — 酸 酸 甜 甜, 做 法 是 切 成 薄 皮,炸過後再醃料。炸過後比較軟也容易入 味,很多白浪不敢吃山豬皮的,吃過這道都 改觀了。

喜烙蛋炒飯—主料用的是阿美族醃牛肉,

市面上用的喜烙 ( 醃肉 ) 較多是豬肉,店內 是豬肉、牛肉不一定,但牛肉的喜烙客人反 應較好。炒飯用的是泰國米,飯炒出來香氣

足、有嚼勁,臺灣米會比較甜比較黏。泰雅 族的醃肉因為有加糯米所以酸味重,阿美族

的則是重鹹。喜烙炒飯帶有濃厚的香氣,類 似紹興酒香,讓人欲罷不能。

原 式 拼 盤 — 內 容 物 有 山 豬 肉 香 腸、 鹹 豬 肉、山雞肉,都是阿美族族人手工製作,附 上足量的蒜片,讓人吃得過癮。

店內大多現煮現烤,除了原民料理也推薦

海 鮮, 有 合 作 的 船 家 提 供 貨 源, 新 鮮 有 保 障,海產主要以鹽烤為主。

都是臺灣原汁原味 我 們 有 特 別 請 人 做 小 米 酒、 阿 粨、 竹 筒 飯、香蕉飯。香蕉飯是我們泰雅族特有的食 物,之前有問過部落老人家可不可以做傳統

的香蕉飯,但老人家已經沒有辦法做,因為

要把糯米泡一天,還要處理葉子、香蕉,工 序很麻煩,不願意再做,還好後來有找到一 位新竹尖石的泰雅族人有製作。阿粨與竹筒 飯則是來自臺東地區。

包 括 居 酒 屋 最 重 要 的 酒, 我 們 都 盡 量 以

1 2 3

4 5

1. 涼拌山豬皮

2. 阿美族喜烙炒飯 3. 原式拼盤

4. 店內空間結合原住民與日式風格 5. 入口門楣掛著裝飾用的小米穗

臺灣自產的酒為主,生啤酒當然就是臺啤, 其他也有來自部落釀的酒,比如阿里山的梅 酒、臺東的小米酒。


來 交個朋友

10

換了地方也帶來新的客群

未來計劃

方,直到搬至新的地方,新顧客增加許多。

臺中的中信兄弟,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兄弟

來 店 的 人 大 多 是 熟 客, 畢 竟 是 小 酌 的 地 目前這邊算是社區,假日時間都有親子族群

來用餐,小家庭式聚會,很像親子餐廳,年 齡 層 大 多 都 是 35-45 歲 左 右。 搬 到 這 裡 之

後,才開始做中午的,有做外帶便當,主打 附近的上班族客群,也接受客製。但這裡比 較不利的是,相對競爭對手也多,需要打造 餐廳特色,吸引顧客消費。

我們在中華職棒都有認識一些朋友,像是

象的朋友就問我們要不要下來臺中,投資我

們 去 做, 但 那 時 候 人 不 夠。 另 外 一 個 朋 友 是在臺南打球,三不五時就傳訊息說,這裡 店面很便宜要不要下來開店。如果北中南都

有一間店這就夠了,讓「巴歌浪」這個名字 可以推出去,每個地方都有一間自己品牌的 店,是我們未來的期許。

巴歌浪小聚所

地址:臺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 26 巷 10 號 電話:02-2577-6948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五 : 上午 11:30 - 14:00 週一至週六 : 下午 18:00 - 23:30

( 五 . 六延長至 24:00) 週日公休


11

生命力

原民風味館 - 原民生活美學館

於臺北花博公園中的原民風味館,為配合美術園區藝文廊帶的規劃,於 104 年底轉型

為「原民生活美學館」,多方面呈現出原住民的食衣住行,讓各界藉由各個層面體會

到原住民的生活美學。臺北市要成為全國第一個原民文化與國際接軌的平臺,要讓全世界的 朋友們認識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美麗,以及藝術產業的實力。目前原民風味館委外由臺灣瑪 拉斯藝品有限公司經營,至今已第三年,館內集結全臺灣各地原住民族包括傳統服飾與工藝

品,亦有豐富的文創商品、農特產加工食品、傳統美食等可以選購。不只是原住民朋友喜歡, 在這裡,不時可以看到不同國籍的旅客與民眾前來。透過與營運單位瑪拉斯的負責人 - 謝文 明對談,來認識這一對於臺北市原住民來說,相對重要的指標地。


舊館優化 接軌國際

12

高雄北漂,靠自修成材

我是來自高雄市桃源區的布農族, 從小就在部落長大,高中到平地就讀 陸軍官校,就這樣一路依著軍校體制 念上去,一直到三十三歲才退休。

二十三年前退休之後,開始做珠寶 的通路市場開發,包含在北部百貨公

司設櫃,後來開始接一些公部門原住 民族相關行銷公關活動,並自己主動 去學習通路相關經營課程,增加自我

商業技能。現在仍持續進修中,目前 在攻讀民族學博士。

發現原住民族產業是有潛力的

有一次剛好原住民族委員會於中正 紀念堂,辦理慶賀成立周年的百大原

民市集,實際逛了一圈之後,發現原 住民族的市場具有潛力,因而開始與 一些原住民族業者合作,他們負責生

產,我負責開發通路,成為一種商業 模式。但後來發現了問題點,市場越 來越競爭,當我接到了通路之後,顧 客懂得直接找供應業者,價錢甚至比 我報價還低許多,等於之前努力開發 的通路點都失敗,從那時候開始就覺 得自己來生產開發商品,要想辦法把 量做出來,才能持續拓展通路。

公 司 經 營 的 門 市 通 路 較 多, 從 花 蓮、臺東、屏東、高雄、臺北都有, 可以號稱是臺灣最大的原住民通路

商。在經銷產品的過程當中,我們會 回饋意見給業者,比如東西不好賣的

原因,可能是品質、價格、產品的問

題 等 等。 原 住 民 的 創 作 是 很 有 能 量 2 1

3 4

1. 原民風味館

2. 臺灣瑪拉斯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謝文明 3. 與 20 家業者合作,協助銷售部落商品

4. 開發多樣自製商品量產,提供更多伴手小物選擇

的,但像是木雕要做成商品販售,就 必須把創意縮小,轉變成實用性的生

活 用 品, 才 能 提 升 消 費 者 的 購 買 意 願。


生命力

13

特色是多角化經營

小米酒就很完整,到現在依然很多活動都沿

個 區 塊, 一 個 是 文 創 藝 品、 一 個 是 農 特 產

在經營美食餐飲這個區塊,受限於法規,

塊的商品原料大部分都是來自臺灣各部落,

能呈現更多原民的料理。但若是要吃部落風

原民風味館是間全方位特色店鋪,分為幾

品,第三個是原住民的美食餐飲。這三個區 我們就來協助行銷。包括吉拿富、阿粨都是 從屏東瑪家鄉引進的,我們都開玩笑說,店 內都是進口品。早期我們叫做文創藝品店, 現在多角化經營,文創藝品變成其中一項, 農特產品也進來,部落美食包括吾拉魯滋的

咖啡、寶山的原生茶。部落生產什麼,就來 推銷什麼,我們不是生產單位,因為我們是 原民通路商,努力行銷最為重要。

我們在做原住民產業的時候,臺北市場是 最大的。早期臺北在辦原住民美食的活動都

是 我 們 接 的, 以 前 原 住 民 記 者 會 活 動 的 時 候,我開始用米篩、葉子擺盤,飲料用馬告 蜜茶、馬告紅茶、部落咖啡、刺蔥茶,再加

4

1 2 3

6

5

1. 館內美食餐飲區客座

2. 館內美食餐飲區種類多樣

3. 部落傳統美食 - 香蕉飯、吉拿

富、阿粨、竹筒飯 ( 由下至上 )

4. 來自全臺各地的小米酒

5. 引進部落自製農特產辣椒 6. 館內文創藝品區

用這種方式呈現。

花博公園內不能使用明火的規定,很可惜不

味 餐, 也 是 有 的, 提 前 預 約 能 夠 接 受 客 製 化,我們甚至在這裡接待過紐西蘭的商團。 餐飲區的座位旁,裝置好幾幅阿美族旅英藝

術家優席夫的大型畫作,大啖美食的同時, 可以一面欣賞藝術創作。特別的是,每一張 客桌,都放置了我們開發設計的絲巾,這是 我們第一代設計師米類的作品,她現在已是 非常出名的圖騰藝術家。


舊館優化 接軌國際

未來計劃形成原民商圈

如果可以的話,於臺北市規劃常態

性 的 市 集, 就 像 花 蓮 原 民 一 條 街 那 樣, 能 夠 有 個 商 圈, 哪 怕 只 有 10 個

攤商也無所謂,有固定的品牌,不需 要每天四處尋找生意,讓原住民族有

14

原民風味館 - 原民生活美學館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 151 號 電話:02-2599-2655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 11:00-19:00 週一公休

個固定的地方行銷。可以規劃是農特

產街、是工藝街,加上設一個舞臺, 有定期演出,搭配各縣市都有當季的

原民風味館轉型為原民生活美學館,除了

動,比方說這個月是咖啡節,來自臺

作體驗,以傳統元素和現代潮流相結合,將

水果、特產,依據當季的特產來作活 灣原鄉地區的咖啡就可以拿來這裡

賣,活動就能配合小農業者,這樣一 年四季活動都排得滿滿的具有特色, 政府的資源就不會浪費。

延續過去舉辦的各類動態表演藝術和好感手 原住民信仰文化意涵融入於參訪者的日常生 活,未來更將開啟與太平洋國際藝術創作的 交流活動,創造一個有助於海島藝術探索的

環境,鼓舞各類藝術創作的最大可能,並擴 大、拉長新的連線與網絡,提升整體原民藝 文意識,綻放原住民族藝術在國際舞臺的光 芒。


15

北原

\ 原樂好市-好事會發生 /


遇見 ‧ 手作滋味

16

Photo / 熊愛部落

Photo / 原選製菓

Photo / 黑奇手作烘焙

Photo / 莊媽媽農產部落

攘的臺北捷運,每到周末假日就會有一群可愛的原住民朋友聚集在這裡,這裡 是原民假日市集-原樂好市。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連續三年,招集

大臺北地區的市集攤商,透過文創體驗及美食品嚐等活動設計,讓民眾能夠享受多采 多姿的生活面貌,挖掘各式百種原民生活的樂趣。

原樂好市從端午連假開跑,以人潮眾多的捷運站-士林站、大安森林公園站、新北 站及南港展覽館站為首要市集推廣點,總共辦理 40 場次。今年原樂攤商臥虎藏龍, 有剛榮穫今年度百萬精實創業的秋手作以及十大伴手禮的巴索幸福部落,並有 4 家業 者為原民認證店家,這表示若使用臺灣 Pay 行動支付消費,還能享有原住民族委員

會推行的 50% 回饋優惠活動。市集現場展售原鄉部落的小農果物、自製果汁及醬料, 具原民元素的原潮飾品、原民圖騰特色包款及服飾,現場還有 DIY 活動,可以體驗手 染布、手工皂製作等項目。


17

北原

巴索幸福部落 「外界一直有原住民愛喝酒的刻

板印象,原住民的釀酒文化其實是 神聖的,我想提倡的是我們原民最

原始釀造的文化。」來自花蓮馬遠

部 落 的 田 高 維 正,2017 年 順 利 拿

到酒牌、開設酒廠後,將原住民小 米酒的釀酒工藝跟西方製造啤酒的 製程做結合,出產的第一支原住民 啤酒,紅藜加黑麥用傳統的方式發

酵,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參 加世界啤酒大賽獲得大獎,開啟了 研發原住民啤酒系列的開端。

巴索陸陸續續生產了 8 款原住民

啤酒,以風味型啤酒為大宗,最主 要的基底原料是來自臺東的紅藜,

紅藜在過去便是原住民當作釀製小

米酒的酒麴原料,運用天然發酵的

方式放在啤酒裡,呈現天然的果酸與果香味,喝 起來不苦不澀非常柔順。並與在地的農特產,如 鶴岡的文旦跟白柚、高山野蜜、洛神花等,研發 創作出匠心獨具的原住民啤酒,帶有原民式幽默 的酒名,讓人印象深刻。

喜歡啤酒的民眾,不妨嘗試一下連續兩年榮獲 桃園市十大伴手禮的巴索精釀啤酒,除了原民的

市集活動外,演唱會、音樂會也能見到他們的身 影,在外地的民眾,也可以在全臺 37 個寄售店 家購買,屬於臺灣本土的原住民精釀啤酒。

秋 手作 無獨有偶,同樣選自臺東產地食材的秋手作, 剛 榮 獲 原 住 民 族 委 員 會「 百 萬 精 實 創 業 輔 導 計

畫」補助。以臺東自家種植的朝天椒,手工炒製

辣椒醬與當季水果的手作果醬為主打產品,無添

加色素、香料、防腐劑,吃得健康吃得安心,激 推辣得過癮的小魚乾辣椒醬,小巧精緻的禮盒組 也很受歡迎。


遇見 ‧ 手作滋味

袋鼠媽咪手作工坊

18

頗受好評的紅藜馬告堅果船,運用不油膩

目前主打的商品是辣椒醬-馬告辣椒醬與

馬告,老人小孩都愛吃。把家人的健康時時

告 用 的 是 新 竹 尖 石 鄉, 刺 蔥 則 是 婆 婆 種 植

輕負擔的糯米殼做船底,鋪上堅果、紅藜和 放在心上的袋鼠媽咪,平時喜歡做點心給孩

子,都使用無毒、健康的食材,她也是一個 道地的阿美族媳婦,入鄉隨俗,將花蓮家鄉 的農作物與甜點做結合,一方面讓部落的老 人家有點小收入,另一面也推廣部落的好食 材讓大家認識。

13 個手感烘焙

刺蔥辣椒醬,辣椒產自於豐濱當地契作,馬 的。愛吃辣的袋鼠媽咪,因為吃不慣市售的 辣椒醬,於是研發出用原住民的香料與中藥 製作而成的辣椒醬,有別於市面上常見的辣

椒醬風味,值得細細品味,堅持為家人製作 的用心。

榮獲桃原十大伴手禮的 13 個手感烘焙, 創立於食安風暴開始的時候,取名片語「The

baker's dozen」, 也 代 表 了 他 們 嚴 選 食 材

的決心,寧可選擇最費工的方式及高質量的

好食材來製作,讓顧客了解到食從何來的安

心感。使用臺灣小農健康天然的食材,與原 住民特有農產加以改良,創新不同以往的傳 統臺式或是歐式的單一風格,不只兼顧健康

天然及美味,也代表了臺灣多元的文化。除 了多種手工精心製作的麵包之外,也販售精 選的原民香料及小米酒,及當季手作果醬。

今 年 度 的 原 樂 好 市 已 於 11/2 圓 滿 落 幕,

許多民眾藉由原樂好市,進而認識這些來自 各地的好食材與原民手作的好滋味,記得關

注他們的 FB 粉絲專頁,你們的支持是對每 Photo / 13 個手感烘焙

位原樂攤商的最大鼓勵,原樂好市,期待明 年再見!


19

北原

臺北市原住民耆老服務中心

諮詢 & 報名 北原會館、萬芳區民活動中心 芷薇 0978-391-426

凱達格蘭文化館、萬芳區民活動中心 郭郭 0976-186-521 娜魯灣創藝會所 朵拉 0938-847-107

北市原住民主要由原鄉部落移居都市,需要長時間適 應 新 的 生 活 模 式, 再 加 上 家 庭 支 持 系 統 較 為 薄 弱,

致使原住民家庭需要更多社會支持。考量原住民族之生活 文化特性,讓移居都會區的長者能就地安養,並增進原住 民長者使用資源之近便性,已分別於北投(凱達格蘭文化

館)、南港(北原會館)及萬華(娜魯灣創藝會所)、文 山(萬芳區民活動中心教室)四處設立「原住民耆老服務

中心」據點,鼓勵本市原住民長者持續精彩人生下半場,

跟其他各族原住民長者一起聊天、學習、分享、共餐,除 對健康促進具有實質效益,子女在外打拼經濟也能安心。


耆老不老 ‧ 臺北悠活

20

「原住民耆老服務中心」除提供固定據點

「原住民耆老服務中心」是目前臺北市唯

住民文化相關之手工藝、樂舞等課程,還有

餐、關懷訪視等相關服務的據點,鼓勵本市

供長者互相交流,每日安排文康活動包含原

田園植栽、藝術手作、身體律動、延緩失智 失能、樂齡桌遊、慶生會、健康操及藝文競 賽等等,長者們除了可以參與多元型態的課

程,更重要的是從團體活動互動中,活化腦 力維持社交生活、並延緩身心老化,保持活

力。除此,每日中午提供健康餐食,以文化

一針對原住民長者,提供文康活動、文化共 耆老鄉親,千萬不要再宅在家,走出家門參

與活動,只要設籍臺北市,年齡 55 歲以上 之原住民長者,都可免費報名參加喔!耆老 服務中心豐富您的樂齡生活。更多訊息請上 https://reurl.cc/Z7r9eg

共餐「分享」的概念,耆老們可互相分享自 己族群的餐食特色,在輕鬆無壓的氛圍下,

分 享 生 活 日 常 點 滴, 增 進 彼 此 間 的 情 感 交 流。對於無法前來據點或生病的長者,則以 電話關懷或居家訪視等方式,讓耆老不必出 門仍能感受到關心與溫暖。行動不便的長者 也不必擔心,為增進耆老出門的方便性及提

高參與意願,亦提供交通補助,鼓勵長者走 出家庭。

服務 據點

北原會館 303 教室

臺北市南港區向陽路 49 號 3 樓

週一~四 9:30-15:30

凱達格蘭文化館

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 3-1 號 8 樓

週二~五 9:30-15:30

娜魯灣創藝會所

臺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二段 102 號 2 樓

週二~五 9:30-15:30

萬芳區民活動中心 臺北市文山區萬美街一段 51 號 2 樓 教室一 ( 視聽教室 )

週一、五 8:30-13:30


21

到哪裡

說族語 ■

阿美

族語

/楊

婷涵

排灣

族語

/杜

珞琳

泰雅

開動 !!

族語

/烏

巴赫

ina,在許多族語中代表「母親」的意思,

包括:阿美語、卑南語、魯凱語、雅美語、邵語、撒奇萊雅語等等。 像排灣語、布農語,發音也很類似喔!

現在,走進 ina 的廚房,看看我們日常生活中愛吃的傳統食材有哪些吧 ~~

小米

紅藜

排灣語:vaqu

排灣語:djulis

阿美語:lamro 泰雅語:trakis

用於炊飯、煮粥、製飴及釀酒等,具有 特殊的風味且有耐貯藏的特性。從祭儀 到生活都密不可分。

阿美語:kowal 泰雅語:ixi’

紅藜是藜麥的臺灣原生種,富含澱粉酵 素的特性,因此過去多被排灣族人當作 釀製小米酒的酒麴原料。

刺蔥

樹豆

排灣語:tjanaq

排灣語:puk

阿美語:tana' 泰雅語:tana

又名食茱萸,具有強烈香氣,無論生食、 湯食、炸食或釀酒、藥用皆可,加入魚、 雞湯中調味,也具有去腥味的效果。

阿美語:vataan 泰雅語:singut

採收季節約 12 到 3 月份,含豐富的蛋白 質,大多曬乾後煮湯食用,早期阿美族 小孩當零嘴食用。

蕗蕎

醃肉

排灣語:lukiu

排灣語:valeng

阿美語:lokiw 泰雅語:qenuw

薤(讀蟹),又別名小蒜,是天然殺菌 食材,也是很好的開胃菜,傳統吃法是 沾鹽巴生食、醃漬或炒食來吃。

阿美語:siraw

泰雅語:cinmmyan

過去為了保存肉品,很多族群都有醃肉料 理,有的直接用鹽巴,有的會加糯米或芋 頭乾粉一起,醃好後水煮白切、煮湯皆可。

尤紀


ina 的廚房

22

練習說

( 可將畫底線的文字換成其他食物名稱 )

阿美 Amis

A:你有吃過 siraw 嗎? siraw 是我們原住民族的傳統食物。

Ko maenay kiso to siraw haw? O tadakakaenen no niyam o yen-cu-min-cu ko siraw.

B:有啊,siraw 很好吃,是我吃過最特別的食物之一。

Hai! kaeso' kaenen ko siraw, o tadakacaloway a ma kaenay ako a kakaenen.

沒有,我沒有吃過 siraw。

Cowaho, ka komaen kako to siraw. A:你來我家請你吃。

katayni i loma' ako ko maen.

B:謝謝,我想吃 siraw 做的料理。

'Aray, saka ko maenan kako to misafelan a siraw.

排灣 Payuan

A:你有吃過 vaqu 嗎? vaqu 是我們原住民族的傳統食物。

na kemananga sun ta vaqu? aicu a vaqu nua sekacalisiyan a kalamian.

B:有啊,vaqu 很好吃,是我吃過最特別的食物之一。

izua, sanguaq aravac a vaqu, tjalja sanguaqan tua ku kinanan ta lami.

沒有,我沒有吃過 vaqu。

neka, inianan aken a nakeman ta vaqu. A:你來我家請你吃。

kelju a matjumaq ku pakanan anga sun. B:謝謝,我想吃 valeng 做的料理。

masalu, sakeman aken tua valeng a djamay.


23

到哪裡

說族語

阿爆(阿仍仍)ft. Oberka 《Minetjus 嚇一跳》

作詞:阿爆 ( 阿仍仍 )、王秋蘭 ( 愛靜 ) 作曲:阿爆 ( 阿仍仍 )

minetjus …au~ 嚇一跳… 嗷~

minetjus …tua ku vicuka 嚇一跳… 我的胃 * minetjus 嚇一跳;au 虛詞。

* minetjus 嚇一跳;tua 受格標記;ku 我的;vicuka 胃。

《Minetjus 嚇一跳》 官方 MV

sengelit aken aia ti vuvu 阿嬷說很想念我了 kelju kanu aia 回來吃飯 這樣

ku kacuin na ku qali a Pairang 我帶我平地的朋友來

keman ta kinesa ni vuvu 來吃阿嬤煮的東西

* sengelit 想念;aken 我;aia 介係詞;ti 主格標記,指

後述的人 ti+ 名詞 ( 人 );vuvu 此處指的是爺爺 / 奶奶 / 外公婆那一輩,老一輩稱孫子 / 孫女也叫 vuvu。

* kelju 過來 / 來;kanu 吃 ( 東西 );aia 語尾助詞。

* ku 我的;kacuin 帶走 / 帶來;na 非人名的屬格標記,

則細分為近指 na 和遠指 nua, ku 我之意,na ku 我的;

qali 朋友;a 主格標記,指後述的人 a+ 名詞;Pairang

閩南人 / 平地人 / 漢人。

* keman 吃 ( 東西 );ta 受格標記;kinesa 飯 / 米,這裡

泛指煮食的料理;ni 屬格標記,人名的屬格標記有單數 ni

和複數 nia 的分別,ni vuvu 屬格標記 + 人,意指 vuvu 的。


聽歌學族語:阿爆《Minetjus 嚇一跳》

24

anema su sinipataud?

* anema 什麼 / 幹嘛;su 你的;sinipataud 食材。

sanguaq aravac aia ku drava

* sanguaq 很好吃;arava 真的 / 非常;aia 語助詞;

izua kinesa ni vuvu a cinavu

* izua 那裡;kinesa 煮食的料理;ni vuvu 指 vuvu 的;

你的料理是有放什麼

姐妹們都說那麼好吃 這樣

ku 我之意;drava 女性朋友。

外婆煮的東西有吉拿夫

a 主格標記;cinavu 吉拿夫,用假酸漿葉包著澱粉類

pinuljacengan, djinukudjuk

* pinuljacengan 搖搖飯 ( 山地飯 ),是一種野菜稀飯,

搖搖飯、南瓜地瓜糕

pinilaulj atua valeng 醃肉小米湯圓 (OS)

( 小米或芋頭粉 ) 與豬肉。

用 小 米、 白 米 加 野 菜 一 起 煮 食,pinu-ljaceng-an, pinu 有「放入」的意思,ljaceng 青菜;djinukudjuk 南瓜地瓜糕,一種南瓜混合地瓜做成香甜的阿粨。

* pinilaulj 小米湯圓;atua 和 / 與;valeng 醃肉。

liav, ljakua malua anga

* liav 多, 指 物 品 很 多 用 liav, 指 人 多 用 tjuruvu;

minetjus a nu vicuka

* minetjus 嚇一跳;a 主格標記,nu 屬格標記,這裡

奪吃 可是也夠了吧

你們的胃會嚇一跳餒

izua kinesa ni vuvu a qapilj

ljakua 可是;malua anga 足夠。 代指你們的;vicuka 胃。

* izua 那裡;kinesa 煮食的料理;ni vuvu 指 vuvu 的;

外婆煮的東西有豬血腸

a 主格標記;qapilj 豬血腸。

vavuy a siav pinutjanaqan

* vavuy 山 豬;a 主 格 標 記;siav 湯;pinu-tjanaq-

atua valeng atua pangesuy

* atua 和 / 與;valeng 醃

刺蔥山豬肉湯

佐醃肉、涼拌香菜

an,pinu 放入 + 刺蔥 tjanaq+an。 pangesuy 香菜。

肉;atua 和 / 與;


25

到哪裡

說族語

anema su sikaminetjus? 你嚇一跳什麼菜 cinavu!

* anema 什麼 / 幹嘛;su 你的; sikaminetjus 料理。

吉拿夫

anema su sikaminetjus? 你嚇一跳什麼菜

pinuljacengan! 搖搖飯

anema su sikaminetjus? 你嚇一跳什麼菜

吉拿夫

南瓜地瓜糕

搖搖飯

醃肉小米湯圓

djinukudjuk! 南瓜地瓜糕

anema su sikaminetjus? 你嚇一跳什麼菜

pinilaulj atua valeng! 醃肉小米湯圓

anema su sikaminetjus? 你嚇一跳什麼菜

vavuy a siav pinutjanaqan! 刺蔥山豬肉湯 u iy~ 喔耶


原樂好事

26

第十一屆娜魯灣文化節系列活動

魯灣文化節系列活動從今 (109) 年 10 月份開始,有一系列豐富的原住民族

文化活動,包含記者會、臺北市原住民族運 動會、藝文起飛成果發表音樂會、原住民族

歲時祭儀文化活動及臺北市原住民族合唱團 音樂晚會等。

本屆娜魯灣文化節系列活動,融合原住民 族的祭典、產業、樂舞與傳統競技。首先登

場的是 10化 月節6系 日在市府 樓大廳辦理的啟 娜 魯灣文 列 活 動 從1 今 (109) 年 10 月

動記者會,其次 11豐 月富7 的 日在天母運動公園 份 開 始, 有 一 系 列 原住民族文化活 舉辦的原住民族運動,緊接著 11 月 14 日在 動,包含記者會、臺北市原住民族運動會、 大稻埕碼頭舉行藝文起飛成果發表音樂會, 藝文起飛成果發表音樂會、原住民族歲時祭

11 月 21 日在北投七星公園舉行原住民族歲 儀文化活動及臺北市原住民族合唱團音樂晚 時祭儀文化活動,最後壓軸登場的是 11 月 會等。 本屆娜魯灣文化節系列活動,融合原住民族

的祭典、產業、樂舞與傳統競技。首先登場

的是 10 月 6 日在市府 1 樓大廳辦理的啟動

記者會,其次 11 月 7 日在天母運動公園舉

辦的原住民族運動,緊接著 11 月 14 日在大

稻埕碼頭舉行藝文起飛成果發表音樂會,11 月 21 日在北投七星公園舉行原住民族歲時

祭儀文化活動,最後壓軸登場的是 11 月 28

日在花漾展演空間所舉行的臺北市原住民族 合唱團音樂晚會。

柯市長體驗負重與搗小米

文化節系列活動中,眾所矚目的臺北市原住

民族運動會,於 11 月 7 日天母運動公園熱

鬧登場。本屆參賽隊伍為歷年新高的 53 隊, 約計 3,000 位族人與市民朋友參與 6 大競賽 項目及 15 項親子樂齡闖關遊戲,每項競賽 並有豐厚的競賽獎金。運動會當日,柯市

28 日 在 花 漾 展 演 空 間 所 舉 行 的 臺 北 市 原 住 民族合唱團音樂晚會。

柯市長體驗負重與搗小米

文化節系列活動中,眾所矚目的臺北市原

住民族運動會,於 11 月 7 日天母運動公園 熱 鬧 登 場。 本 屆 參 賽 隊 伍 為 歷 年 新 高 的 53

隊,約計 3,000 位族人與市民朋友參與 6 大 競賽項目及 15 項親子樂齡闖關遊戲,每項

競賽並有豐厚的競賽獎金。運動會當日,柯

市長、蔡副市長炳坤、2 位市議員及本會主 委巴干•巴萬,也一起參加競賽的示範賽, 柯市長體驗了傳統背籃負重及搗小米,為運 動會揭開了歡樂的序幕。


27

原樂好事

六族聯動 ‧ 原滿呈獻 本屆賽會主題為「六族聯動 ‧ 原滿呈獻」,為族群主題辦

理「娜魯灣文化節」系列活動的最後一屆,期盼市民認識、學

習、尊重與包容不同族群文化,實現臺灣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 精神。本屆運動會共規劃 6 大競賽項目及 15 項親子趣味闖關

活動。6 大競賽項目包括傳統拔河、傳統射箭、負重接力、網 羅高手、裙襬搖搖與搗米咚咚等。

15 項親子趣味關卡,以「賽夏族、邵族、噶瑪蘭族、撒奇萊

雅族、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等 6 族族語與中文並列方 式 呈 現, 包 含 臀 擺 搖 一 搖 (homiyong ka totoS- 賽 夏 族 )、 我 是神射手 (hliulavalavaku kurivuu ru- 拉阿魯哇族 )、知識百分

百 (macakuarʉ macʉ rang- 卡那卡那富族 )、一起敲敲樂 (musun kmailabakbak- 邵 族 )、 編 織 達 人 (tumnun ay lazat- 噶 瑪 蘭 族 )、一飛衝天 (mabahel tatapuku- 撒奇萊雅族 )、口耳相傳

(Simsasanu- 噶 瑪 蘭 族 )、 小 小 藝 術 家 (kamahomoba:ang-

1 3 2

4 5

賽 夏 族 )、 一 拍 即 合 (makacang musutʉ a- 卡 那 卡 那 富 族 )、

1. 市長、副市長搗小米

連連看 (palalitingen ku nipisalisin- 撒奇萊雅族 )、鑽木取火

4. 記者祈福儀式

探索六族家鄉 (takuliliungu miararuma- 拉阿魯哇族 )、祭典

(Pin’apuy- 邵族 )、找找雙胞胎 (kilim tu maleapi- 噶瑪蘭族 )、 陷阱大師 (ma’ania’Puntuqris- 邵族 )、搗小米體驗 (matipa miuru vina’ ʉ - 卡那卡那富族 ) 等。

藉由各式競賽活動與族語文化的呈現,除活化原住民族傳統

技藝與記憶,並讓族人與社會大眾透過平實易於親近的介面, 瞭解豐富多元的原住民族傳統文化風貌。

2. 文化節運動會貴賓合影

3. 記者會六族男女服飾展示 5. 文化節運動會,市長、蔡副

市 長 炳 坤、 巴 干 ‧ 巴 萬 主 任委員、李芳儒議員及李傅 中武議員示範賽


六族嗨翻娜魯灣

運動會文化介紹 娜 魯 灣(Na-Lu-Wan) 是 原 住 民 族 共 同 的 語

言,是歌謠中常出現的詞句,引申有美好的意思。 為聚集、串聯離散於大臺北地區的族人,透過文

化展演強化族群認同、以歌舞或體能競賽活動形 式,深耕並厚植多元文化土穰。第十一屆娜魯灣 文化節 - 臺北市原住民族運動會結合賽夏族、邵

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拉阿魯哇族、卡那 卡那富族主題,於活動現場設置文化介紹區,讓 與會選手與民眾們更加認識臺灣原住民族。

文化介紹區,內容包含歷史概況、生活工藝、

族群分布、傳統服飾及祭典儀式,以圖文看板及 實 物 展 示 呈 現。 另 外, 運 動 會 親 子 樂 齡 15 個 趣

味闖關活動,每一關卡之提示亦結合文化介紹區 的內容,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參與民眾從做中學 習。

文化介紹區及親子樂齡闖關活動的設計,乃透 過娜魯灣文化節系列活動組成的諮詢會議,由委 員們提供族群知識與生活經驗,經過充分的討論 而確定。諮詢會議亦是為避免族群文化錯置,當

進行各項活動涉及族群文化時,先徵詢族人的意 見並取得族人代表的同意,以落實原住民族傳統 智慧創作的保護,並彰顯原住民族的主體性。

28


čž?

kowal

trakis

vaqu

tana'

tana

cinmmyan

lamro

ixi’

djulis

talitali

sehuy

valeng

vasa

tjanaq

'imoc

maqaw

vungu lukuc

ryuhing

lukot

vataan

puk

singut

siraw

lukiu

ranap

lokiw

qenuw

vuciar na saviki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