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ment Science and Research June 2014, Volume 3, Issue 2, PP.59-62
A Comparison of Self-Assertiveness Demands and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Jiawei Geng, H. J. Cai #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oftware, Wuhan University, Hubei, P. R. China #Email: hjcai@whu.edu.cn
Abstract As the core of Maslow's humanistic psychology, the theory of Hierarchy of Need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various fields of social sciences, but its dogmatic features limit its analysis on human behaviors. It is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that the Self-Assertiveness Demands are the determinant needs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essenc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 SelfAssertiveness Demands theory avoids defects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Keywords: Maslow; the Theory of Hierarchy of Needs; Self-Assertiveness Demands
自我肯定需求与马斯洛层次需求的比较 耿嘉伟,蔡恒进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武汉 摘
要: 作为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需求层次学说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但其建构的教条化妨碍其对人的行为作
更深入的分析。本文指出自我肯定需求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本质需求,也是马斯洛层次需求的本质。采用自我肯定需求学 说可以避免需求层次学说中的固有缺陷。 关键词: 马斯洛; 需求层次学说; 自我肯定需求
1
需求层次学说的介绍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或者称其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的
逻辑基础和核心环节。在他 1943 年的《人类动机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中,他将他所认为的 人 类 需 求 分 成 了 生 理 需 求 (Physiological needs) 、 安 全 需 求 (Safety needs) 、 情 感 归 属 需 求 (Love and belonging)、尊重需求(Esteem)、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五个逐层上升的层次。在 1954 年后,他又 提出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之间加上求知需求和求美需求。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来自于动机,动机来自于需求,而需求是以层次形式出现的。一般地,较高层次 的需求只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出现后才可能出现。相对应的,需求层次越低,越容易得到满足。但同时,需 求层次的演进是波浪式的,低层次需求不一定完全得到满足才产生高一层次需求。马斯洛指出,如果低级 需求和高级需求都得到满足,人们往往认为后者的满足具有更大的价值,因为它们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主 观效果,如幸福感、充实感,也因此人们愿为高级需求的满足牺牲更多东西,并且更容易忍受低级需求满 足的匮乏。[1] 需求层次学说的这些特点和合理性,使得它在现代社会生活的诸领域尤其是管理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理论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在以往边有人提出其对于人本质的假设过于 抽象和超脱,无法完全适合所有情况,而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科技时代的人性需求已经远不同于 以往时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缺陷便也更加明显。 - 59 www.ivypub.org/msr
需求层次学说的困境根源
2
在马斯洛之前,心理学基本分裂为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两个学派。两派对于人类心理的分析偏执于 “生物决定”和“社会决定”两个极端,因此虽然对心理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却也因其与现 实的较大差距而广被诟病。而马斯洛对两派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强调人一方面具有自由的力量的 “自为”的本质,同时也受到生物性需求与社会性需求的共同作用。特别是在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扬弃 基础上,马斯洛提出了需求的层次论,将底层需求留给了弗洛伊德的生物需求,而加上了自己归纳总结的 高级的社会需求。 同时,马斯洛因为其人本主义思想,使得其对于人类社会的善恶具有先天的判断。如在其需求层次体 系中,便有针对不同的需求的分类标准;同时,他又鼓吹“自我和独立、渴望达到尽善尽美,这一切现在 都应该被当作一种广泛的、也许还是普遍性的人类趋势而毫无疑问地接受下来”[2]。也是预设了一个先天的 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认为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类最好的范例。 但我们认为,马斯洛的观察虽然抓住了人性的复杂性,认识到动机来自于需求,却将观察的目的与观 察的结果混淆,以为人类需求的本质就是其观察和归纳的那样。同时,他为了将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 学派的共同合理因素囊括入自己的学说中,采用了将生物性需求与社会性需求兼收并蓄的方法,却因此将 人的需求变的僵化,仅仅说明了人的应然性,而没有解决人的实然性。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人本主义过 于强调回归人的本性,却忽视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而导致的。正是因此,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虽然在 解释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影响,但在实际应用中收获其实寥寥,甚至马斯洛本人都承认“对大多数人而言, 它似乎具有主观性、直觉性、真实性,但它仍然缺乏实证和支持。至今,我还是想不出一种将其置于实验 中,验证其真实性的好方法。[3]”
自我肯定需求学说
3
综合来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来自于其心理学领域的专业思考,更植根于其人本主义的哲学思 维。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对于需求、价值等事物的探讨,自古也是哲学的探讨主题之一。因此,要想解决马 斯洛需求层次学说的困境,便需要从更高的哲学层次进行自上而下的重新研究与扬弃。因此,为了解决马 斯洛的理论困境,我们引入了蔡恒进提出的自我肯定需求学说。[4] 在自我肯定需求学说中,人是倾向于肯定自我的,在面对选择时,人更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 断,更倾向于认可自己,并期望获得高出平均水平或超出过去水平的报酬或认可。这就产生了不同于理性 经济需求的自我肯定需求。 同时,自我肯定需求在个人层面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人希望得到物质的回报,有人看重精 神上的认可,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或条件下,其自我肯定需求表现形式也可以是不一样的。比 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有求知欲”,它可以是指在某一特定阶段,人把求知当作是满足自我肯定需求的方 式。 自我肯定需求与人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这两者都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随着自我意识的成长,自我 肯定需求的驱动作用可能越加明显。人们尝试新的可能,并不一定是因为生存压力或物质财富,而可能是 源于自我肯定需求的作用。[5]
4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的本质是自我肯定需求 马斯洛认为,人的发展是指通过内省、审视自己以及个人的所感和所思,不断满足自己的需要来取得
自身的不断进步与成熟。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物质需求、社会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物质需要由生理需求 和安全需求构成,社会需要由情感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构成。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人类便进入自我 实现需求阶段,开始发挥自己才能,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认为,个人作为生活于社会中的个体,物质需求、社会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确是表现出来的明 - 60 www.ivypub.org/msr
显需求。而这些表现出来的需求的本质,其实均可以追溯到自我肯定需求。
4.1 自我肯定需求决定了人的物质需求具有独特性。 一般来说,动物的生物质需求满足的是其基本生存以及种族繁衍的需要,极少会有为了满足自身物质 需求而进行继续追求的情况。而人类因为对于自我肯定的需求,往往对于物质的需求会超过其自身生理需 求,也会高于其所处环境和时代下的平均水平。因此人类的物质需求并不会因为充分实现而得到满足,更 不会因为充分实现而降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
4.2 自我肯定需求决定了人的社会需求具有复杂性。 自我肯定需求强调,人的需求是随着自我意识的成长而不断变化的。而这种自我意识的成长,是随着 人所处环境的不同,以及人自身发展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表现的。在不同的自我意识的作用下,人的自我 肯定需求不同,从而导致其观察社会以及对社会反馈的期望也不同。因此无论是情感归属需求还是尊重需 求,都随着所处社会的不同以及个人自我意识的不同而具有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正是自我肯定需求所带 来的。
4.3 自我肯定需求决定了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具有多向性。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体系中,自我实现需求被放置在最高的位置。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 需求的最高层次,是物质需求和社会需求满足后的产物,是促使人的天资和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需求。马 斯洛更提出了,实现了自我实现需求的人会具有自动、思想集中于问题、超然、自治、不死板、有创造 性、现实主义、不盲从、同少数特定的人关系密切等特点。但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自我实现需求的定义与 表现均是马斯洛对于某类人群所给出的标准,或者是某些标准的集合。这类标准来自于他的预设,这种预 设可能符合一般人的理解,但却并没有能够抓住人类需求的本质。 人的自我意识不同,因此对于自我肯定的实现标准也不同。每一个个体的自我肯定标准都是个体专属 的,同时也是会随着所处环境、社会以及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因此,自我肯定需求决定了个体的自 我肯定标准是个体独有的,因此在如何实现该标准的道路选择上也是个体独有的。个人的自我实现需求虽 然看似是为了实现个人的自我自由,其实是为了实现个人心中对自我的肯定,这恰是自我肯定需求比自我 实现需求更为本质的地方。
4.4 自我超越需求是对自我实现需求更好的描述 我们认为,在人类的自我肯定需求框架中,存在物质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表象,也存在高于两个需求的 要求。这种要求,并非有预设条件的自我实现需求,而是一种自我超越的需求。自我超越的触发可能来自 于之前自我肯定需求的满足或不满足,而其的方向和目的也是因前面的自我肯定的满足情况而变化的。 比如在财富的自我肯定需求上得到满足的人,往往会通过在尊重或名声的自我肯定需求上追求实现而 实现自我超越;而相应的在财富的实现上无法满足自我肯定需求的人,也可能会转向功名等其他方面进行 新的自我肯定需求的追求。诸如像佛教之类的宗教,更是强调“万物皆为法,万物皆为佛”。因此,对于 物质需求和社会需求之外的要求,并不存在预设条件的自我超越需求能够比需要预设的自我实现需求所描 述的更为切合。
5
自我肯定需求能够解决马斯洛需求层次学说的缺陷 对于个体而言,产生需求的原因应当是源自对于现实的不满。而马斯洛仅仅看到了个人视角下对于物
质和社会的不满,却没有认识到更深层次本质是源自个人对于自我没有得到肯定的不满。这种肯定不仅仅 来自于周围环境的评价,也有自我主观的评价。正是因为这种评价的不满足,才会使得人类一直在不断的 拔高对自身的要求,不断的希望实现突破。 - 61 www.ivypub.org/msr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他认为自我实现需求是源自人类对于美、爱、正义等真理的追求,却没有意 识到这些概念的内涵是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正是因为每一个个体 都具有肯定自我的需求,才使得整个社会具备了不断发展的动力,而这种动力反过来又会影响个体对于自 我的评价,从而形成新的自我肯定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概念是自我肯定需求在某个阶段的意识反映而 已,其本质仍旧是自我肯定需求对于个体的作用。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人类需求分 类的观察与概括,比较好的解决了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的矛盾。但是,他过于强调对于心理现象 的硬性统一,却忽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认为,在自我肯定需求框架下,不但能够对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进行更为深层次的解释,其理论上的固有缺陷也能得到完美解决。
REFERENCES [1]
Chen Yan. Reflection on the Problem of the Assessment of People——A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Maslow's Needs Hierarchy Theory [J]. LANZHOU ACADEMIC JOURNAL. 2006, (8)
[2]
Abraham H. Maslow,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3rd Edition [M].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Co. LTD, 2012.
[3]
Abraham H. Maslow,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M]. , Hong Kong: Longman Asia Ltd 1987.
[4]
H. J. Cai.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entry poi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J]. Emergence and Transfer of Wealth, Vol. 2, pp. 1-6, 2012. (doi:10.4236/etw.2012.21001)
[5]
H. J. Cai, Tianqi Cai.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evolution associated with self-assertiveness demands [J].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accepted), Saipan, USA. 2013.
【作者简介】 1
耿嘉伟(1988- ),男,汉,本科,
2
蔡恒进(1964- ),男,汉族,现任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
学生,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在读。研
院教授、博导,1984 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物理学士
究兴趣为服务科学和数据库。
学位,1989 年获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
Email: geng1018@gmail.com
物理硕士学位,1995 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 校获空间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是服务科学和 认知科学。 Email: hjcai@whu.edu.cn
- 62 www.ivypub.org/m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