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從無聊時光激發創意(人間福報微閱讀_208 2021-09-20)

Page 1

【變廢為寶】

從無聊時光 激發創意

文/本報綜合報導 圖/123RF


法國小說家雨果曾經在 《悲慘世界》寫道:「比 苦難的地獄更可怕的是無 聊的地獄。」在現代社會 裡,仍算是至理名言。有 些人總是想方設法打發各 種無聊時光,有的拿起手 機玩一下遊戲,有時滑一 下社群媒體。


現代社會 裡,人們總 是想方設法 打發各種無 聊時光。


愈是富有的人,工作時 間往往愈長,忙碌幾乎成 為身分的象徵和聲望的標 誌。然而,與之形成對比 的無聊似乎沒有成就感和 幸福感可言。


有研究案例顯示,一流 的創意多數是在放空狀態 構思出來的,例如上下班 的路上,洗澡的時候,或 是長途行走的途中。無聊 或許正是最有創造力的時 候。


賓州大學心理學家發現 ,有些處於無聊狀態的參 與者在創造力測試中的表 現,優於那些身心狀態亢 奮的人。因此,最乏味的 時候其實隱藏著出人意料 的創造力。



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心 理學家曼恩發現,填滿所 有時間只會有害無利,無 論是不時查看電子郵件、 更新推特,或者不斷摸口 袋看是否有來電震動都一 樣,思緒漫遊才是創造力 和生產力的關鍵。


曼恩設計一項實驗,他 先讓一群參與者做最無聊 的事。在進行創造力測驗 之前,受試者先進行20分 鐘毫無意義的工作,例如 ,抄寫電話簿裡的電話。 然後,再請他們想像兩個 紙杯,就是飲水機旁邊擺 放的那種紙杯,並發揮創 造力想像杯子各種可能的 功能。


實驗過程還會增加無聊 程度,例如:大聲念出電 話簿裡的號碼。雖然有人 喜歡這項任務,但多數人 都覺得超級乏味。結果符 合曼恩原定的假設,有些 受試者對紙杯的功能出現 更多創意構想,包括耳環 、打電話、變成樂器等。


這一組參與者的思惟, 完全超脫杯子就是容器的 既定概念。透過這些實驗 ,曼恩證實了他的觀點: 放空,是大腦預設模式的 開關。


無聊為什麼會引發想像 力?曼恩解釋,當我們做 白日夢時,就會觸及潛意 識,不會因為要把東西整 理得整整齊齊而受到限制 ,我們的潛意識變得自由 多了。而當我們感到無趣 時,會搜尋周遭更強烈的 刺激點,所以激發了創造 力。



無聊是思緒漫遊的途徑 ,能幫助大腦創造出新連 結,從規畫日常生活的瑣 事,到全球化議題都可能 出現突破性的思惟,困難 也能迎刃而解。而關於白 日夢的神經科學研究,是 10年內的事,借助現代大 腦影像科技的協助,幫助 人們更清楚了解在專心做 某件事或無所事事時,大 腦的活動狀況。


當人們專注做某件事時 (如抄寫電話簿),使用 的是「執行注意力網絡」 ,也就是大腦中抑制注意 力的部分。注意力網絡讓 我們能直接理解周遭的世 界,也就是當下。


當人們思緒漫遊時,便 啟動大腦中的「預設模式 網絡」的部分──用來描 述大腦處於「休息」的狀 態。預設模式並非大腦完 全不活動,這和一般人的 認知完全相反。



神經科學家使用功能性 核磁共振造影來證實他的 假設。讓受試者躺在掃描 機器上,並觀察他盯著一 張圖片什麼也不做時,腦 神經出現哪些變化。結果 顯示,人們在預設模式使 用的精力,居然是大腦專 心思考的95%。雖然大腦處 於漫不經心狀態,但依舊 處理大量工作。這正是人 類做白日夢的重要特質。


與專心思考相比,在做 白日夢的時候,大腦不同 部分之間的聯繫會加強。 人們就是透過這種方式將 不相關的想法聯繫起來的 ,甚至可以想像出非真實 存在於自身知識或經歷的 事情和感受。專家建議做 白日夢時,應多關注你希 望克服的挑戰。


無聊並不可怕,但我們 也應該明白,並非所有的 無聊都有用,經常處在無 聊狀態也會在不知不覺中 浪費生命,或是因為無聊 而造成渴求高脂、高糖的 食物,藉此尋求刺激。


如果一整天忙得天昏暗 地,就不會有時間停下來 檢視自己的能力、態度與 特質。唯在有無聊的餘裕 時,才有機會激發內在潛 能。因此,近年來的研究 大多認為,思緒漫遊將可 能成為創造力的關鍵,或 許下次當你擁抱無聊的時 候,它可能會為你帶來期 待已久的靈光乍現。


微 閱 讀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