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will be auto-generated]

Page 1

浅谈:山地车拆卸、保养、 组配 与 微调 (鸣谢磨坊 乳鸽)

整理:燃料乙醇 http://www.ny900.com

1


以下的内容,分成几个部件分开叙述。这也是我大约的拆装顺序: A_使用工具 及 保养品 B_轮框 & 轮胎:含调圈、拆装内、外胎、快拆棒的松紧度。 C_线组:煞车内线、外管;变速内线、外管。 D_把手上面的配件:副把、把套、煞变把 及 把手。 E_传动系统 1:脚踏、前后齿盘 及 链条。 F_传动系统 2:前后变速器。虽仅是很简单的两样零件, G_三轴:前轮轴、BB 中轴、后轮轴。重点保养项目之一。 H_制动系统--煞车:如何更换煞皮、保养 及 微调 煞车。 I_车架、前叉组合:整车最大、最主要的零组件。有一些重点要注意。

A_使用工具 及 保养品 3rd F A_使用工具 及 保养品 A01_组车专用工具组 这一套是两年前,跟 龙岗车友 朋克 拿的。

A01.jpg (32.83 KB) 2008-2-28 19:12

A02_Repair Stand,中文应叫〝维修架〞吧?Park Tool 的产品。 不过车友们若如无此设备,车车倒立一样可以拆装的。 2

-------2 -------7 ------10 ------17 ------24 ------33 ------45 ------53 ------60


A02.JPG (94.53 KB) 2008-2-28 19:12 A03_事实上,刚开始拆的大多数零件,都是在车车倒立下,一一拆下来的。

A03.JPG (96.41 KB) 2008-2-28 19:12 调圈工具组 没有拍照。 A04_车携工具组 x2 套。本来我在 深圳 还有另一套车携工具组:Sigma PT-16,已于 元旦科技园赛,赠 给磨房某车友

A04.jpg (34.99 KB) 2008-2-28 19:12 左边是新欢、右边是旧爱。两套都是 Topeak 的产品。其中旧的那组已随 乳鸽 转战江湖多年,不仅锈迹

3


斑斑,甚至还瘸了一条腿:有一次帮公路车车友补胎时,拆胎棒被我失手崩断了。 左边那组主要是看中它的小钳子,可以用来拔札胎时的钉子,且 It really work . 已用来拔过两次钉子了。 不过它实在嫌重了些,有些功能也很少用到。家中还有一把折迭式的小钳子,就指甲刀大小,下回带过来。 有钳子可以拔钉的话,出外骑车还是带旧的车携工具组就够了……热爱 DIY 的 乳鸽,也很喜欢收集这些 精巧点的组合式工具的。 A05_随身工具组

A05.jpg (31.06 KB) 2008-2-28 19:12 我最爱的玩具之一: :德国工程师朋友送我的随身工具组。瑞士 产品、Victorinox 品牌。尤其其中的尖嘴钳、 起子组,这次用了很多次。 ……另外,右上方那是 钢锉 兼 钢锯,曾用来锯断过直径约小指大小的门栓,救过我一次……如果这边还 有早期在厦门 见过我的车友,应当也见过这套工具。这套工具,基本上我是不离身的。 4th F A06_其它工具

A06.jpg (42.23 KB) 2008-3-1 09:44 由下而上: 六角板手组。组车专用工具组 中的六角板手质量不够好,一般我都还是另外准备一套 六角板手 的。 Park Tool 的 自行车专用六角板手。不大好买,也不算便宜,但非常好用。特别买一支自行车上最常用的 M5 规格。

4


大型附表式扭力板手。扭力值直接由表上读出。 小型、扭力设定式扭力板手。到达设定值时,板手会〝脖子一歪〞告诉你扭力值到了 专用剪线钳。一般的钳子,剪煞车线、变速线 会比较吃力,这次搞个 专用钳。转轴下方有一凹槽,是用 来将 线尾套 夹扁的。 A07_这次用在俺四奶身上的保养品:

A07.JPG (61.95 KB) 2008-3-1 09:44 后排左起: 水腊。用于外露但不需润滑之金属部份。如车身、避震前叉外表、Crank、辐条、煞变把....等。水蜡 本身 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剂。如煞变把,本身有一些油污,又不方便整个泡入溶剂中擦拭(中间的 变速机构 我没 有拆),不用 水蜡 的话,无法将其表面擦干净。 黄油:需润滑但无沾尘顾虑之处。如 中轴内部、轮轴 等。这次拆卸,发现 美利达 组配线用的 黄油 质 量很低,在 BB 及 头管碗组 都发现劣质黄油碳化、去除不掉的痕迹。我这次用上的黄油算比较高档的。 有机溶剂天那水。去除 链条、齿盘 的油垢。以往大多用煤油,因为厂内有废溶剂蒸馏回收设备,直接用 有机溶剂反而更环保。 前排左起:屋浮石润滑油, 用于其他需润滑、但无法拆卸、上不了黄油之处。如 V 煞 之转轴。 Finish Line 润滑油:只用在 链条。 螺丝固定胶:所有 M6 直径以下、有因转动而松动顾虑的螺丝。如 V 煞 锁上车架那根螺丝、后变速器导 轮螺丝….等。其实不难区分。拆卸时若发现原车用的是〝耐落螺丝〞,( 螺纹表面有蓝色、或黄色、或白 色…..等类似塑料的东西 ),锁回时即需加上螺丝固定胶。 A08_工具书

5


A08.jpg (47.54 KB) 2008-3-1 09:44 虽然自己会拆装、也已动手拆装过多次,但跟工具书对照着看,还是挺有意思的。这本书,乳鸽 曾在 磨 房 推荐过: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234512,0,0,0.html A09_几乎全程参与工作的工具:相机。 用上脚架不难理解,用上快门线一则是不希望满手油腻污染相机,再则因为是在室内拍摄、光线不足,怕 手抖。

帮乳鸽专程简体中文转过来 5th F

6


B_轮框及轮胎 B01_铜头上黄油

B01.JPG (69.83 KB) 2008-3-1 09:48

这是听一位轮界前辈提起的,乳鸽觉得有道理,就学来用了。其原理为:( 如转弯时 ),轮框受到侧向应力, 辐条会有轻微的扭转。若铜头与轮框接触点有黄油润滑,则铜头与辐条同时扭转、侧向应力消失时再转回。 若铜头与轮框接触点无润滑,结果就是辐条转而铜头不转,辐条张力易改变。 辐条与轮框接触点应上黄油,而辐条锁入铜头的牙纹处不可上黄油。 基本上,新组轮框应当要注意这项,而日后保养时不需再补黄油。我是因不确定原厂组圈时,有无上黄油, 才趁此次拆卸时上一下。 另外再分享一下:新组轮框,由于每一条幅条的张力变形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骑过一段时间后,( 一 般我建议 500~1000Km 左右 ) 应当重新调一下辐条张力。之后,大约一年检查一次或轮框有变形再检查。 B02_使用 Spoke Wrench 放松辐条。

B02.JPG (65.94 KB) 2008-3-1 09:48 放松到一定程度后,再用一字起子加速放松过程。 B03_上黄油

7


B03.JPG (48.75 KB) 2008-3-1 09:48

然后使用一字起子上紧铜头,至有点锁紧力时,改用 Spoke Wrench 完成上紧过程。 补充说明:此时用的仍是一般黄油。拆开 BB 轴心,看到上面清不掉的油垢后,我就决定改用比较高档的 黄油了。 B04_完成后可看到轮框内沾到一些黄油。

B04.JPG (48.98 KB) 2008-3-1 09:48 B05_把轮框内的黄油擦干净,顺便检查框边是否有毛刺。

8


B05.JPG (74.21 KB) 2008-3-1 09:48 框边毛刺的原因,通常是因为使用金属拆胎棒,其次是胎压不足时撞上窟窿。不过若你使用 V 煞,第二种 情况通常会导致轮框报废。因为框边两侧已非完美的并行线,一捏 V 煞,会从煞车线传回一抖一抖的震 动…….这种惨剧我见过。 接下来,要调圈了。不过这部分我曾发过帖,请移步: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177523,0,0,0.html 6th F B06_装外胎。

B06.JPG (76.48 KB) 2008-3-1 09:54 这套胎跑了 1630Km,前后胎纹已看的出磨损差异,顺便把前后外胎对调。但要特别注意:许多略上档次 的胎,胎纹有转动方向性的 B07_外胎上的转动方向标示

B07.jpg (85.98 KB) 2008-3-1 09:54

9


7th F

C_线组:煞车内线、外管;变速内线、外管 C01_ 卸下煞车线、变速线一般,我都是利用拆卸大保养 时,同时将内线换掉。 车友们若旧内线想继续用,可以参考以下作法:

C01.JPG (68.1 KB) 2008-3-1 09:58 先用尖嘴钳将内线尽可能扭直后再拆 C02_

C02.JPG (67.08 KB) 2008-3-1 09:58

C03_如果线尾套也还想继续用,可以用尖嘴钳,在线尾套被夹扁的 90 度方向附近轻夹几下,这样线尾套通 常都还可以回收使用。

10


C03.JPG (70.03 KB) 2008-3-1 09:58

C04_装回内线时,将外管顺着内线的扭拧方向,边旋转边插入,这样内线通常都还能获得保全,不至于散 开。 如下图两个白色箭头所示

C04.jpg (14.72 KB) 2008-3-1 09:58 乳鸽这车的外管,是 Jag Wire 的产品,出厂前即已剪定长度,外管两边的管套也是定死的,如下图红色箭 头处。 一般车友的管套若是可拆的,我会建议:骑过一段时间后 ( 我建议是半年到一年 ),管套需卸掉检查一下 外管。 C05_通常,用过一段时间的外管,卸掉管套之后,都会发现外管的塑料管部分会略收缩。 应当要用砂轮机,把外露的金属部分再磨平,否则管套容易破。幸好,只要有磨过一次,下回再拆时就会 发现塑料部份不会再更变短了。 ……这个原因我不大能确定。应当是外管的塑料部分,抽管生产时存在一些收缩问题。

11


8th F C06_卸掉后变速线

C06.JPG (68.05 KB) 2008-3-1 10:05 C07_前变速线已卸下

12


C07.JPG (56.61 KB) 2008-3-1 10:05 C08_煞车线已卸下

C08.JPG (79.73 KB) 2008-3-1 10:05

C09_卸下的外管

C09.JPG (55.72 KB) 2008-3-1 10:05

13


卸下的外管有不少条,若怕搞混了,可以参考我的作法:用纸胶带作上记号

C10_乳鸽 这回想到的新招,但是似乎不大管用。

C10.jpg (49.65 KB) 2008-3-1 10:05 内线上好黄油后,用吹风机吹了一会儿。目的是希望黄油能渗到内线的钢丝之间,保有比较持久的润滑效 果。 不过装线时手上会油腻腻的,似乎不是理想方案。 9th F C11_准备装回线管

C11.jpg (42.75 KB) 2008-3-1 10:09 装回线管前,所有的张力调节螺丝均须顺时针转到底。 这样的张力调节螺丝,整车上共五个。 分别是在前后煞变把及后变速器上。 之所以先上到底,是因为徒手装线,通常张力只会过低、不会过高。何况全新线材,使用一段时间之后, 长度会略为增加。 先把调节螺丝上到底,是预留未来微调空间。

14


变速器需放到最轻档位,才有办法装入变速线。 线头及会在外套管内滑动的部位,需抹上黄油。 C12_装好了。 装线过程因满手黄油,没拍照。

C12.jpg (35.43 KB) 2008-3-1 10:09 曾有车友询问乳鸽,合适的线管长度应当是多长? 顺便答复一下: 车头往左、往右转到极限时,线管不能被绷直,这是长度下限。 比这长度约长 30mm 即可,不需长太多,以免提高线阻。 关于线阻的影响,乳鸽曾在这帖说明过。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273392,0,0,0.html4 运动自行车正规的组法,左手管前变、前煞;右手管后变、后煞。 乳鸽曾在这帖说明过原因:顺便把内容转过来。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222947,0,0,0.html 4. 正规的组法,左手管前煞、右手管后煞。这个问题我曾请教过外国车手,答案很有意思: 4.1 虽然西方人左撇子比例比东方人高些,但总的来说,大多数人的惯用手还是右手。 4.2 惯用手不仅力量较大,反应通常也较快。 4.3 紧急情况当然最好两手同时煞。但若确实来不及反应,只有惯用手 ( 右手) 来得及反应的话,当然单 煞后煞,比单煞前煞安全些。因此右手管后煞。( 光煞前煞的话,当场来个〝前滚翻〞的机会很大。) 4.4 其实很好记。一般我们说〝前后左右〞,因此左手管前煞、前变;右手管后煞、后变。 C13_多余的变速线,可以这样先收着。 确认变速器微调 OK 后再剪线。 变速器的微调,到 F 章节再说明。

15


C13.jpg (45.11 KB) 2008-3-1 10:09 一般我习惯后变、后煞先装,因为煞、变线还是有长度差别的。较长的线,拿来先装在后边。以免把后面 用的线、误装在前方,又把余线剪掉了。前变速线的长度,是不够装到后变的。 C14_剪线

C14.jpg (43.52 KB) 2008-3-1 10:09

C15_装上线尾套

16


10th F

D_副把、把套、煞变把及把手 D01_先挖开把手尾塞。车友们若无装副把,请特别注意不能没有尾塞,尾塞若破损了务必赶紧再上车店装 上新的。 乳鸽有个德国工程师朋友,肚皮上有个圆洞疤痕! 没有尾塞下的摔车,圆管状的把手,像个打孔机一般,扎进了肚皮!

D01.JPG (26.55 KB) 2008-3-1 10:15

D02_拆掉副把手

D02.JPG (67.87 KB) 2008-3-1 10:15

D03_将煞变把的位置往内挪,准备拆下把套。

17


D03.JPG (62.22 KB) 2008-3-1 10:15

D04_准备一把气枪,将压缩空气往把套边缘吹。 把套会像气球一般略被吹胀,就可轻易取下把套。 把套装回时也使用相同方法。

D04.JPG (63.31 KB) 2008-3-1 10:15

D05_拆下副把、把套、煞变把后,光溜溜的把手。

18


11th F D06_拆下的煞变把及把套

D06.JPG (54.88 KB) 2008-3-1 10:21 这部车的煞变把是 ST-M750,一体式煞变把,网上已无资料。 找构造最接近的数据上: V 煞煞把爆炸图及说明书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BL/EV-BL-M770-2687_v1_m5 6577569830625605.pdf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SI_8EM0A-001/8EM0A-001_BR-M770-EN_v1_ m56577569830621579.pdf 变把爆炸图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SL/EV-SL-M751-2385A_v1_m 56577569830609211.pdf

D07_变把基本上比较不需拆卸大保养。若真要拆,下掉相片中这三颗螺丝,即可将变把外壳打开。 如果的变把有文件位显示装置,切记一定要将档位放至最轻,才能打开变把。

D07.JPG (33.03 KB) 2008-3-1 10:21

19


D08_变把 我只敢拆到这种程度。从前曾再继续拆下去,它的转动轴心有一个非常强力的回弹弹簧,没有专用工具, 装不回去。

D08.JPG (43.63 KB) 2008-3-1 10:21 拆开的变把内部,可以发现并不太脏。 因此我说煞变把比较不需要做拆卸大保养。 右边红色圆圈中的白色塑料棒,插入左边红色原圈中的圆孔内,这就是档位指示器的机构。 如果不把档位放到最轻再打开外壳,担心陡然弹开,会损伤那只塑料棒。 何况,不放到最轻,等一下也装不回去…….塑料棒对不到孔位。 D09_比较需要上黄油的,是箭头中的卡榫。 这是前变把,只有三个档位,因此卡榫数较少。

D09.JPG (30.16 KB) 2008-3-1 10:21

D10_保养好、上过油、打好蜡的前后煞变把。

20


D10.JPG (52.38 KB) 2008-3-1 10:21

12th F D11_装上把手。 先用个卷尺,确定把手在把立正中间。

D11.JPG (67.89 KB) 2008-3-1 10:39

D12_接下来谈谈把手、煞变把、副把的正确装配角度。 当然,这些角度是可依个人习惯略加微调,但是不能偏太多。

21


D12.JPG (53.61 KB) 2008-3-1 10:39 把手角度微调:燕把因为两侧握持区与中段把立区高度差异较明显,一般还比较不会装错角度。直把则见 过许多车友安装的角度并不正确。 不论是 Flat Bar ( 直把 )、Low Riser ( 小燕把 ) 还是 Riser Bar ( 燕把 ),绝对只有一个角度,两端的直线 段会在同一水平线 ( 上图红线处 ),那就是正确的角度。 这项微调,由把手侧面来看,会比较清楚。 ……..当然,向下反转 180 度,也会发现另一个〝两端的直线段在同一水平线〞的角度……不过,大概不会 有车友这样装的 D13_接下来直接依序,先放回煞变把、再装上把套,最后装回副把手。

D13.JPG (49.14 KB) 2008-3-1 10:39 这类 C 型挟持的配件一旦装配过,通常即便下松螺丝,其孔径也已变形、变小而不易组配。用个尺寸合适 的一字螺丝子,插进缺口内转动 90 度,是使 C 型孔变大的好方法。 D14_煞变把的正确角度:如下图,人骑在车上,双手自然放在把手上时,伸开手掌,手指应与手臂成一直 线。 手腕不需刻意的上、下弯曲。

D14.JPG (58.53 KB) 2008-3-1 10:39

22


D15_副把手,同样用个尺寸合适的一字起子,转动使 C 型孔孔径变大。

D15.JPG (45.7 KB) 2008-3-1 10:39

D16_副把手角度,如下图,人骑在车上,双手自然放在副把上时,副把手角度应与拳头掌心轴线一致。 拳头不需刻意往上或往下弯曲。

D16.JPG (61.09 KB) 2008-3-1 10:39

上述的几项角度调整,乳鸽提供的是一个基本原则,是比较合乎人体工学的组装法。 当然,车友们还是可以依自己的习惯略加微调的。 但是不能太离谱,否则就是错误装配了。 其次,就算已装好,通常我自己试骑时,都还会再略加微调的。

23


13th F

E_传动系统 1:脚踏、前后齿盘及链条 Shimano SPD 脚踏说明书 & 爆炸图: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Pedals/PD_M324/SI-41N0B-En_v1_m56577569 830612321.pdf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actionsports/PD/EV-PD-M324-1972A_v1_m565 77569830608609.pdf E01_卸下脚踏

E01.JPG (69.43 KB) 2008-3-1 11:09 M15 开口板手,有些高档些的脚踏,亦可使用 M6 内六角板手,由内侧上紧。 不过,一般习惯上还是大都用 M15 开口板手。 左右侧牙向不同,顺踩踏方向紧。 标准锁紧力 35N-M 以上,一般我是锁 40N-M。早期拆卸时,在陡然松开那一瞬间,手臂被齿盘刮伤多次。 现今都改用这一招:找个地方扶住,一脚踩着踏板,另一脚踩板手。 一但松动了,后面就好解决了。 E02_拆链条

E02.JPG (35.78 KB) 24


2008-3-1 11:09 一般来说,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乳鸽不大建议车友拆卸链条。 过常拆卸的炼条,常是路上断链的主因。 原因为:拆卸过重装的链条,其链板的 pin 孔肯定会因磨损而变大、而 pin 的直径却变小,容易松脱而导 致断链。 而断链时,是有可能链条卡进齿盘/车架之间,造成车子瞬间煞死的。 真的要拆,讲究一点的应用上维修 pin。它是钨钢材质,够硬也够脆。 其前端是有段子弹造型利于引孔。 装妥后再把前端折断。(很脆的,不难折。很多车友没注意到:其实,打链器上就有折维修 pin 的相应工具 的) 比较将就一些的、没有准备维修 pin 的,应当要拆相片中红色圈圈那支 pin。 这支 pin 的材质也是钨钢。磨损、外径变小的机会较低。 至于其他的 pin,材质只是普通钢材,随便拆链的话,断链机率很高的。 E03_用上打链器

E03.JPG (85.35 KB) 2008-3-1 11:09 用打链器打下 pin。 注意到乳鸽是由内向外打链? 打链比接链容易。而由外往内施工,比由内往外施工容易。 所以乳鸽打链,都是由内往外打。这样才能保持〝接链是由外往里打〞纯属个人习惯,仅供参考。 E04_

25


E04.JPG (36.02 KB) 2008-3-1 11:09 若手边没有维修 pin,打链要很小心。Pin 共要穿过公母链结、内外共四层钢板。使用一般的 pin 的话, 最难的就是将 pin 塞入母链结第一个孔。 因此力道要好好控制,设法让 pin 留在母链结的外侧孔上,如下图。 办法其实很简单。 谨慎控制打链器力道,不厌其烦地、一次只将打链器转进一点点、再转开检查……直到公母链结能完全脱 离即可。 相信我,如果没有使用维修 pin,而你打链器打过头,一但将 pin 完全推出,想再将 pin 塞入链节孔真的 很难! 所花费的时间,恐怕更高过我多次装卸打链器的时间。 >>>>>>>>>>>>>>>>>>>>>>>>>>>>>>>>>>>>>>>>>>>>>>>>>>>>>>>>>>>>>>> 曲柄组爆炸图&说明书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FC/EV-FC-M770-2693_v1_m5 6577569830621041.pdf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SI_6MPFA_001/SI_6MPFA_001_Ch_v1_m5657 7569830616332.pdf E05_卸下曲柄

E05.JPG (94.49 KB) 2008-3-1 11:09 M10 内六角板手。

26


乳鸽四奶的曲柄是 FC-M752,直接用六角板手即可拆卸。 但至少还有另外两种曲柄 结合方式: 新型的 Dura-Ace、XTR 等,曲柄是两支 M6 内六角螺丝锁上中轴平价的方形中轴,则是 M8 六角或 M14 套筒板手,卸掉螺丝后,还需要我的工具相片中,左边上方内个具内外螺牙的曲柄拆卸器方能将曲柄下下 来。

14th F 后飞轮组爆炸图及说明书: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CS/EV-CS-M770-2692A_v1_m 56577569830625614.pdf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SI_6MSRA_001/SI_6MSRA_001_Ch_v1_m565 77569830616350.pdf E06_卸下后飞轮组。需要下图中的两种工具:

E06.JPG (126.36 KB) 2008-3-1 11:47 后飞轮组顺踩踏方向上紧。要放松时由于逆踩踏方向时,后花鼓会空转,因此需用带炼条的工具固定住飞 轮组。 E07_拆的时候有个地方要很小心:注意轮轴心的牙纹相当浅!小心滑牙!标准锁紧力 35~50N-M,一般我 是锁 40N-M,还是挺紧的。

27


E07.JPG (74.25 KB) 2008-3-1 11:47

E08_刚卸下来的后飞轮组

E08.JPG (68.18 KB) 2008-3-1 11:47

E09_清理完成的曲柄组。这次没有将大盘全数卸掉,清理效果略差。

E09.JPG (42.57 KB) 2008-3-1 11:47

28


E10_清理完成的后飞轮组

E10.jpg (31.57 KB) 2008-3-1 11:47

15th F E11_清理完成的 链条

E11.JPG (43.87 KB) 2008-3-1 12:01

E12_装好 BB 中轴,准备装上 前大齿盘 ( 左侧 曲柄 已装上 )

29


E12.jpg (24.73 KB) 2008-3-1 12:01 中轴轴心、曲柄螺丝孔 均须上黄油。还有一个小笑话:千万记的左右两曲柄,安装角度差 180 度。乳鸽 曾 亲见某车友,装车装迷糊了,两支曲柄同向!我笑他装出一部〝蛙跳车〞 E13_准备装上 后飞轮组,同样的,飞轮棘齿轴心、飞轮组螺丝孔 内均须上黄油。

E13.jpg (38.11 KB) 2008-3-1 12:01

E14_祭出 扭力板手,锁到 40N-M(等于 408Kg-cm)

E14.jpg (59.22 KB)

30


2008-3-1 12:01

E15_准备装上 踏板,踏板轴心 及 区柄螺丝孔 须上 黄油

E15.jpg (19.94 KB) 2008-3-1 12:01

16th F E16_这个踏板刚用了两个月不到,踏板本身这次就没拆卸了。擦干净再装回去。

E16.jpg (33.35 KB) 2008-3-1 12:07 锁紧初期,可以用工具卡住踏板轴心,逆踩踏方向转动曲柄,加速锁到位。 先上紧,再用扭力板手锁到标准扭力值。 为何这项扭力值这么重要?一但松动,牙纹肯定磨损而产生间隙,就永远无法真正锁紧了。 受损的通常是曲柄,因为脚踏轴心是钢而曲柄是铝。想想,曲柄跟大齿盘是一体的,不算便宜哪! E17_接链条

31


E17.jpg (30.7 KB) 2008-3-1 12:07 那个小钩钩,是用来勾着链条,方便接链的。 否则链条受后变速器张力轮拉扯,不大好接链。 许多车携工具组都有,但见过有车友不会用。 如果没有这个钩钩,而有人可以帮手的话,请人由后方帮忙把后变速器往前推也行。 真要都没有的话,把后轮拆掉再接链也行,但你必须对链条走向非常熟悉,否则…..还是像我一样,装着后 轮再接链吧。 E18_接好的链条,须非常仔细的检查,Pin 有没有在正中间?还得折折链条试试,转动顺不顺。

32


17th F

F_传动系统 2:前后变速器前变速器爆炸图及说明 书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FD/EV-FD-M770-2695A_v1_ m56577569830625631.pdf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SI_6MSFA_001/SI_6MSFA_001_Ch_v1_m5657 7569830616344.pdf 后变速器说明书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SI_5W50A_001/SI_5W50A_001_Ch_v1_m5657 7569830616236.pdf F01_卸下 前变速器,M5 六角板手。四奶上的 前变速器 是 FD-M750

F01.JPG (69.63 KB) 2008-3-1 12:14

F02_卸下 后变速器,也是 M5 六角板手。后变 是 RD-M750

F02.JPG (69.39 KB) 2008-3-1 12:14

F03_刚拆下来的 前变速器

33


F03.JPG (53.84 KB) 2008-3-1 12:14

F04_刚卸下来的 后变速器

F03.JPG (53.84 KB) 2008-3-1 12:14

F05_拆卸开了的 后变速器。

F05.JPG (40.32 KB) 2008-3-1 12:14

34


红色箭头指的那颗螺丝,就是所谓的〝耐落螺丝〞,上紧后比较不容易打转的。装回时得上〝螺丝固定胶〞 另外,看看那两个小导轮上的油泥!乳鸽 曾提醒过车友,那两个小轮很容易藏污纳垢!看过我的 后飞轮 组,车友们应当不会反对,乳鸽 的车车还是蛮勤于保养的,但是看看那两个导轮,车友们就会了解,为何 乳鸽 会提醒车友,清洁 链条 时不能忽略了那两个小东西!

18th F F06_张力轮 与 导轮

F06.JPG (45.89 KB) 2008-3-1 12:19

曾有车友问起有关 导轮、张力轮 的差异,藉此机会再补充: 右侧那个是 导轮 ( Guide Pully ) ,是车车上比较接近 后飞轮组 那个。在换档时,负责将 链条 导引到你 要的档位。 轮上的文字为:Shimano SEALED CERAMIC BUSH G-PULLEY。变换档位时 Guide Pully 会受到极大的侧 向剪切力,因此不能用一般 工业滚珠轴承,而用上了 陶瓷衬套轴承。滚珠轴承 于〝垂直于转动轴向〞有 良好强度,平行于转动轴向就不行了,很容易内外两圈钢圈分离、钢珠跑出来。 此外,车友们亦不应误解,以为只有〝两个金属环、中间包钢珠〞的才叫 轴承,那个叫〝滚珠轴承〞,此 外,还有滚针轴承、散珠轴承、衬套轴承….等多种。 左侧那个是 Tensile Pully,张力轮。负责在不同档位时,维持链条张力,是车上比较偏下方那个。轮上的字 是 Shimano SEALED BEARING PULLY,中间那个是个 工业滚珠轴承,品牌是 NSK,型号是 606D1 ( 乳 鸽特别动用我的新车携工具组中的小放大镜看的 ) 装回时,两个轴心均须上 黄油。 F07_清理完成的 前变速器。

35


F07.JPG (36.2 KB) 2008-3-1 12:19 红色箭头处是〝高低位限位螺丝〞,通常上面会标示 H/L。低位靠近车身、高位靠近外侧。 低位限位螺丝若锁太紧,前变下不到最小盘、如放太松,链条易由内侧掉链。 高位限位螺丝原理相同:若锁太紧,前变上不到最大盘、如放太松,链条易由外侧掉链。。 F08_这里就比较清楚看到,顶在低位限位螺丝的情况。

F08.JPG (39.48 KB) 2008-3-1 12:19 目前 前变速器 是卸下来的,因此完全没有 变速线 张力。对应于 大齿盘 上,相当于 前变 置于最小盘。 因此低位限位螺丝这个〝L〞,可以理解为〝低速〞 F09_刚清理好的 后变速器。后变速器 也有 高低位限位螺丝,作用原理同前变速器。

36


F09.JPG (44.17 KB) 2008-3-1 12:19

F10_装回 前变速器

F10.jpg (40.63 KB) 2008-3-1 12:19 由于原本锁在中管上的痕迹还在,只要注意拨链片角度与大齿盘平行即可,不用担心安装高度。 锁紧扭力 5~7N-M

19th F F11_装回 后变速器

37


F11.JPG (61.35 KB) 2008-3-1 14:50 M5 内六角板手。轴心得上黄油。 F12_装变速线了!

F12.jpg (39.68 KB) 2008-3-1 14:50 变把档位放到最松,再把 前变 略往外扳,在变速器卡个螺丝头,之后再锁上变速线。先让变速线张力过 紧。 F13_后变速线也是先刻意先让变速线张力过紧。

38


F13.jpg (43.84 KB) 2008-3-1 14:50 方法为:将导轮、张力轮略往内侧扳,再锁定变速线。 接下来,要开始微调变速功能了。 微调的顺序为: 1.先调整 高低位限位螺丝,使 链条 能正常上至最大盘、下至最小盘而不掉链。 2.微调变速线张力,使换文件功能正常发挥。 3.必要时,调整后变速器〝B 张力调节螺丝〞 如果可能的话,这些微调最好在〝链条完全清净、尚未上链条油之前〞完成。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链条 油润滑还能调到运作顺畅,上过链条油就更完美了。 F14_调整变速线张力

F14.jpg (40.99 KB) 2008-3-1 14:50 过紧比过松好微调。用个 尖嘴钳,预留一小段(约 3mm)你想松回的距离,夹住变速线。松开螺丝,让变速 线自动拉回,再锁紧螺丝。 前后变速都可以这种方式调整。 一般来说,变速器、变速线张力的基本要求,是: 1.前变放中齿盘,后变可上最大、最小各档位; 2.后变放中齿盘,前变可上最大、最小各档位。 标准要求是:前最大后最小、或前最小后最大,都还能达成……不过,这只是检测时对微调精度的要求! 实际骑乘时,请车友谨记:这种用档方式是错误的!严重加速你变速、传动系统的磨耗,弄不好还会断链! 进阶一些的要求是:档位必须很精确,正常使用情况下(当然指的就是上面〝错误用档方式〞之外的正确用 档方式),链条与齿盘的动力传递,不能有异音。换档可以很轻松、很快速的完成。 以 后变速器 张力微调为例:一般我用的方式是:前变置于中齿盘,以固定频率扳动 后变把,使 后变速 器 持续不断的一盘一盘由小盘升至大盘、再持续不断的一盘一盘由大盘降至小盘。由于扳动变把地速率固 定,如果文件位精确,小盘升大盘、大盘降小盘的速度应当相同。如果〝小盘升大盘〝比〝大盘降小盘〞 快,顺时钟转动 张力调节螺丝,调低变速线张力。反之,则调紧。 F15_调整 高低限位螺丝

39


F15.jpg (36.82 KB) 2008-3-1 14:50 红色箭头处是后变的〝高低位限位螺丝〞,通常上面会标示 H/L。低位靠近车身、高位靠近外侧。 低位限位螺丝若锁太紧,后变上不到最大盘、如放太松,链条易由内侧掉链。 高位限位螺丝原理相同:若锁太紧,后变下不到最小盘、如放太松,链条易由外侧掉链。 不过,不同品牌的后变,高低位限位螺丝位置可能不同。其实,一般乳鸽也都是用〝试误法〞来 Try : 1.档位放至最小盘 2.任选一个螺丝,逆时钟松动半圈……若选对螺丝,会看到后变的导轮、张力轮往外偏,那就是高位限位螺 丝;另一颗就是低位限位螺丝。 3.若没看到后变位移,则把线位螺丝锁回原位,另一颗是高位限位螺丝 蓝色箭头处叫做〝B 张力螺丝〞,一般比较不需要调整。但许多车友不知此颗螺丝的作用,还是说明一下: 20th F F16_调整 B 张力螺丝

40


F16.jpg (44.23 KB) 2008-3-1 14:54 为使 后变速器 能正常、完美运作,车架设计还是有一些相关参数的,如上图。其中,与 B 张力螺丝 关 系密切的,是上图中的 Angle θ 角。B 张力螺丝 的调整功能,只有万一车架的 后勾爪吊耳,不在上图中 的 θ 角 范围,才真的需要调整,否则只要稍加微调即可。但若你的 后勾爪吊耳 曾变形或更换过,就真 的有需要检查一下了。 F17_ B 张力螺丝 需发挥的功能:

F17.JPG (56.21 KB) 2008-3-1 14:54 一般状况下,由 张力轮 到 导轮 这段链条,须往后方下斜 ( 红色线 )。如果是往前方下斜,那表示你是 前也大盘、后也大盘,错误的用档方式。

41


重点在此;由 导轮 到 后飞轮组 这段链条,须往前方下斜 ( 蓝色线 ) 为使链条角度明显,我是挂在中间档位拍照。但 检查 及微调 B 张力螺丝 时,是须放在最大、最小盘片 上的。 F18_原厂调整说明

F18.jpg (48.38 KB) 2008-3-1 14:54 车友们不妨试着研读一下。不知是翻译问题还是怎样,乳鸽 原本想沿用原厂的说明文字,却发现越看越迷 糊。 乳鸽版 的说明文字来了: 调整顺序如下: 1.链条 挂在 前大齿盘 最小盘、后飞轮组 最大盘。(最省力、低速的檔位) 2.逆时针转松 B 张力调节螺丝,使 后变速器 的 导轮 尽可能接近 后飞轮、但两者不能碰到。即上图中, 左侧那组 1 / 2 之间的垂直距离越小越好,但不得为零距离。(事实上,规格正确 后勾爪吊耳,也不可能调 整到〝导轮、后飞轮 无垂直距离〞的情况。) 规格正确的车架,在此通常可以把 B 张力调节螺丝 下到全 松。不过螺丝还是得锁回几牙,以免骑行中螺丝掉落。 3.反转 曲柄,使 链条 在传动系统上逆向转动。如果运转顺畅,OK。如果运转不顺,则慢慢顺时针锁紧 B 张力调节螺丝,直至顺畅为止。 何谓顺、何谓不顺?逆向转动时,若 导轮、张力轮 均随着 链条 移动而顺利旋转,但 后变速器 本身〝纹 风不动〞,就是顺。 若链节与链节之间,无法顺利相互转动,链条 就无法服服贴贴的绕着 导轮、张力轮 而移动。后变速器 的 腿,会一抖一抖的。这就是〝不顺〞 不过,做这项检查、调整前,须确认 变速线张力 正常。如果张力不正常,换档喀哩喀啦、要过不过的, 反转链条时,后变速器 大概都会抖。结果会让你把变速线张力的问题、误判为 B 张力调节螺丝 的问题。

42


4.链条 挂在 前大齿盘 最大盘、后飞轮组 最小盘,同样反转 曲柄,使 链条 在传动系统上逆向转动。如 果运转顺畅,OK,否则,就把 B 张力调节螺丝 再次上紧一些。注意,此时的微调是〝必要时再上紧〞, 不能放松。否则上面的第 3 项微调就白做了。 B 张力螺丝,弹簧作用力的工作原理:链条反转时,后变速器 是靠 B 张力螺丝 的弹簧张力压在车架上。 如果 链条 运转不顺畅,当其阻力大于弹簧弹力时,链条 反转时,变速器 会被扯动,就会一抖一抖的。 此时,适度提高 B 张力螺丝 的弹簧张力,在其它调整项目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改善 链条 运转顺畅度。 而如果 链条 反转运行能调的顺畅,骑行时,链条 正转也会比较顺畅。 其次,B 张力螺丝 锁紧,链条 在〝张力轮→导轮→后飞轮组〞之间也变的比较直,链条 运行会比较顺畅。 F19_在 后飞轮组 最大盘上的比较图

F19.jpg (52.05 KB) 2008-3-1 14:54 比较一下: 在 后飞轮组 上,左图是 B 张力螺丝 完全放松、右图是完全锁紧,链条 都是向下斜的(表示 后勾爪吊耳 是在 Shimano 要求的规格范围内)。不过,B 张力螺丝 锁紧,可以由 链条 角度看出,导轮 距离 后飞轮 组 比较远。链条 比较明显向下斜。 F20_在 后飞轮组 最小盘上的比较图

F20.jpg (33.6 KB) 2008-3-1 14:54 在最小盘的情况也是一样,左侧是 B 张力调节螺丝 完全放松、右侧是完全锁紧。可以看出完全锁紧后, 链条 比较明显向下斜。 既然锁紧会让

43


链条 运行比较顺畅,为何要先放松,再视需求逐步锁紧?直接锁紧不好吗? 主要原因为: 换档反应会变慢,且上下档皆然。 原因为:导轮距后飞轮组较远、链条较下斜,换档时,链条需多一点点时间,才能被导引到新的档位。 次要原因为: 锁紧后,链条变的比较平直,亦即:链条绕过导轮、飞轮的周长变短,嵌合齿数变少,会造成导轮、飞轮 齿尖寿命变短。 因此,先放松、再依需要锁到适当张力,这样才是正确的。在链条仍可顺畅运转的前提下,B 张力调节螺 丝尽可能放松。

44


21th F

G_三轴:前轮轴花鼓、BB 中轴、后轮轴花鼓 前花鼓爆炸图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HB/EV-HB-M770-2701_v1_m 56577569830621050.pdf 后花鼓爆炸图及说明书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FH/EV-FH-M770-2699_v1_m5 6577569830621048.pdf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SI_6MPRA_001/SI_6MPRA_001_Ch_v1_m565 77569830616338.pdf 前后花鼓,除 后花鼓 多了一个 飞轮棘齿 之外,基本构造是相同的。以下说明基本上 前后花鼓 的相片 混着用。 G01_以一字起子,撬开花鼓防尘套

G01.jpg (38.51 KB) 2008-3-1 14:56

G02_用花鼓板手,卸掉花鼓螺帽

G02.JPG (111.78 KB) 2008-3-1 14:56 这边有一点要注意:前花鼓轴心,从左边卸或右边卸都无所谓,但 后花鼓 得卸掉左边的螺帽,而后把轴 心由右侧、花鼓棘齿轴 这边取出。否则,后花鼓 右侧的螺帽高度低于 花鼓棘齿,装回时无法上紧的。

45


G03_取出 后花鼓轴心。这次我弄错了,螺丝下错边,由左侧取出轴心。因此装回时又折腾了一番重新拆装。

G03.jpg (41.57 KB) 2008-3-1 14:56 G04_刚卸下来的 后轴心,及螺丝、垫片、防尘衬套…..等配件。

G04.JPG (38.31 KB) 2008-3-1 14:56 轴心 的情况看来还可以接受,没有太脏。 车友们可以发现,其实小配件还蛮多的!第一次拆卸的车友请注意零配件相对顺序。 红色箭头处是 珠槽螺帽,与 G10_相片中,轴衬 边的珠槽,共同形成轮轴的轴承机构中的钢珠滚动通道。 蓝色箭头是 防松螺帽,与 珠槽螺帽 对锁,防止 珠槽螺帽 位移。 G05_用一字起子把钢珠拨出。

46


G05.jpg (37.57 KB) 2008-3-1 14:56 这种构造叫〝散珠轴承〞,也是轴承的一种。前一段时间见到车友讨论 ( 好像是磨房小工 ) , Shimano 一 直坚持轮轴上用 散珠轴承 而不用 工业滚珠轴承,是因为 散珠轴承 的机构,侧边有支撑,可以承受侧向 力。而车车过弯时,轮轴的侧向力其实蛮大的。 事实上,散珠轴承 要做到顺畅度够,其加工精度、轮轴材质要求极高。低端产品不讨论, Shimano 坚持 用 散珠轴承,其实成本并不比用 工业滚珠轴承 低。 这组 XT 轮轴,前后轮轴 的钢珠大小、数量不同。 前轮轴是:∮4.74mm x 20 颗(单边 10 颗) 后轮轴是:∮6.32mm x 18 颗(单边 9 颗)

22th F G06_后花鼓拆下的钢珠。

G06.jpg (12.77 KB) 2008-3-1 14:57 这里车友要小心了:千万别把珠珠搞散了,才〝满地找珠〞 G07_ 卸下后花鼓棘轮。M10 内六角板手

47


G07.JPG (93.38 KB) 2008-3-1 14:57

G08_

G08.JPG (37.44 KB) 2008-3-1 14:57 卸下的后花鼓棘轮及其轴心 G09_

G09.JPG (34.33 KB) 2008-3-1 14:57

48


已擦拭干净的前花鼓轴心及其钢珠。 G10_

G10.jpg (35.23 KB) 2008-3-1 14:57 已擦拭干净的前花鼓轴衬孔

23th F G11_

G11.jpg (43.3 KB) 2008-3-1 14:58 轴衬孔珠槽内先上满黄油。 G12_

49


G12.jpg (38.64 KB) 2008-3-1 14:58 一一将钢珠置入 G13_

G13.jpg (52.38 KB) 2008-3-1 14:58 再用 黄油 将钢珠〝淹没〞 接下来,就可以用与拆卸时反方向的步骤,重新组合回去了。这时满手油腻,没有再继续拍照。 组合时要注意一个〝适度锁紧力〞的问题: 太松了,有间隙会晃动;太紧了,摩擦阻力过大、转动不顺畅。两种情况都会加速零件磨损。 这里提供一项 乳鸽 的个人经验供参考: 边锁边转动,直到发现过紧、转动不顺畅时,停! 慢慢放松,一样是边放边转动…..直到发现:不顺畅的情况消失了!停!! ! …….这就是〝适当锁紧力〞的位置! 装好后把 轮圈 装上车试验一下,但切记一定要以适当力度锁上 快拆杆,否则试不准。 若锁太紧,会明显发现 轮圈 滚动阻力加大。慢慢放松慢慢试,直到轻轻转动 轮圈,也不会明显每次都卡 停在同一位置为止。 以 乳鸽 的经验,珠槽螺帽 只要徒手上紧,用上工具就太紧了。但是 珠槽螺帽 与 防松螺帽 间,一定要 用 花鼓板手,互相对锁紧。

50


24th F 接下来说说 五通轴心 的情况(国内称〝中轴〞?) 五通轴心的爆炸图。用的是 Deore 的图,与我的旧 XT ,结构是相同的。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BB/EV-BB-ES51-2143_v1_m5 6577569830608717.pdf G14_卸掉五通轴心。

G14.JPG (63.06 KB) 2008-3-1 15:02 左右边牙向不同,顺踩踏方向松,与一般工业设计上的理念正好相反!乳鸽曾在磨房上说明过其原因,再 转贴过来分享下: 1.一开始,五通轴心 也是设计成〝顺踩踏方向紧〞 2.五通轴承钢珠可能破裂,造成 五通轴心 完全卡死,无法转动。 3.若不幸发生在登山车腾跃落地之时,五通轴心 又往车架内继续往内锁进,后果就是 车架五通管 崩裂, 整组五通轴心、大齿盘、曲轴、踏板完全掉落,骑乘者重伤甚至死亡! 4.这是曾发生过的真实案例,从此 五通轴心 设计成〝顺踩踏方向是松〞,有意思吧?但一定要一次锁到位。 否则〝越骑越松〞。 G15_刚卸下来的 五通轴心。够脏吧?这是乳鸽坚持〝定期猜卸大保养〞的主因!

G15.JPG (47.27 KB) 2008-3-1 15:02 G16_

51


G16.JPG (35.12 KB) 2008-3-1 15:02 擦拭过的 五通轴心。两边黑黑的,是劣质黄油的残碳。我试过,擦不掉!用美工刀慢慢刮还行,不过太辛 苦了。反正这两个位置也不是转动部,不影响车车性能,算了。 G17_准备装回五 通轴心。车架及轴心,所有有牙纹处均须上黄油

G17.JPG (68.01 KB) 2008-3-1 15:02 G18_五通轴心 已装妥。标准锁紧扭力 35~50N-M

52


25th F

H_制动系统 V 煞爆炸图及说明书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BR/EV-BR-M770-2690_v1_m5 6577569830625611.pdf http://www.shimano-china.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SI_8EM0A-001/8EM0A-001_BR-M770-EN_v1_ m56577569830621579.pdf H01_跟某车友买的新煞皮。趁这次大保养,顺便把 V 煞皮 换掉

H01.JPG (50.13 KB) 2008-3-1 15:03 H02_拔掉旧煞皮插销

H02.JPG (53.25 KB) 2008-3-1 15:03 H03_推出旧煞皮

53


H03.JPG (55.61 KB) 2008-3-1 15:03 这两张相片拍的很糟,但我实在懒的再回去补拍这两个动作。 H04_新旧煞皮比较

H04.JPG (50.64 KB) 2008-3-1 15:03 照说,纵向的沟槽不能见底。这两对煞皮已经算太晚换了。 H05_拆下 V 煞,M5 内六角板手

26th F H06_刚卸下来的 V 煞,不过煞皮是新的。

54


H06.JPG (44.39 KB) 2008-3-1 15:04 H07_保养过后的 V 煞。

H07.JPG (45.09 KB) 2008-3-1 15:04 这个 V 煞是四联杆设计的。联杆轴心上不了黄油,上的是 屋浮石润滑油。四联杆 V 煞的优点,乳鸽 曾 在这帖提过,有兴趣的车友请移步: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200018,0,0,0.html 不过,据说因活动关节过多,煞车时比较容易有异音,连 Shimano 本身也已放弃这种设计。 重装回时,蓝色箭头处轴孔须上 黄油。 红色轴心那是 张力弹簧定位插销,前后叉上有相应的孔位。 H08_Brake Pivot 需上 黄油。

55


H08.JPG (46.34 KB) 2008-3-1 15:04 这是 后上叉,有三个孔位可以供上图说的 张力弹簧定位插销 使用。通常我都是装在中间那个孔。 H09_前叉 Brake Pivot 也得上 黄油。但前叉只有一个 张力弹簧定位插销孔

H09.JPG (50.32 KB) 2008-3-1 15:04 H10_螺丝 得上 螺丝固定胶

H10.jpg (9.55 KB) 2008-3-1 15:04

56


27th F H11_用 扭力板手 锁紧,标准扭力 5~7N-M

H11.jpg (36.35 KB) 2008-3-1 15:05 达到设定扭力时,这支扭力板手会〝脖子一歪〞,告诉你扭力达到设定值了。 H12_准备微调煞皮

H12.JPG (32.37 KB) 2008-3-1 15:05 煞皮轴心上,有两对分别 外凸 及内凹 的 球面垫片,其接触面得先上黄油。 藉由这两对 球面垫片 的作动,煞皮轴心可以〝有限度地〞在煞臂上微调角度。 H13_微调 煞皮

57


H13.jpg (53.97 KB) 2008-3-1 15:05 注意 煞皮 有方向性。 其次,我先在 煞皮 后方贴上一片厚度约 0.3mm 的纸板。煞皮 的微调,理想状况下当然最好是完全平行 于 轮框,煞车时,煞皮前后缘〝同时〞接触到 轮框…..不过实际操作有难度。 若 煞皮前后缘 无法同时接触到 轮框,最好是前方先接触到、后方再接触。煞皮 像是〝拖〞过 轮框 表 面。如果是后方先接触,煞皮 会变成类似〝铲〞过 轮框 表面,煞车时比较容易有异音。 先在煞皮后方贴上纸板,微调好煞皮再将纸板拿掉,煞车时,自然就是〝煞皮前方先接触到轮框〞了。 H14_锁紧煞皮

H14.jpg (36.06 KB) 2008-3-1 15:05 将 煞皮 捏在 轮框 上,利用 轮框 本身作为参考点,上下位置、前后角度均需适当。且须留意,尽量保 持 煞皮轴心 与 轮框表面 垂直……这点对维持煞皮寿命很重要。旧煞皮拆下来时,发现其中两片,上下 缘磨损程度明显不同,那是 煞皮轴心 与 轮框 不垂直而引起的……原厂组配手艺不够讲究。 H15_先轻轻上紧 煞皮螺帽,确定 煞皮 已定位、不会轻易位移

H15.jpg (35.21 KB) 2008-3-1 15:05 H16_紧抓住 煞皮,确保完全锁紧 煞皮螺帽 时,煞皮不会再位移

58


H16.jpg (38.11 KB) 2008-3-1 15:05 OK,搞定。依相同方法,完成其它三片 煞皮 微调。 H17_调整 煞臂回弹力

H17.jpg (33.54 KB) 2008-3-1 15:05 V 煞左右两侧煞臂,其回弹力必须是均衡的。 轻捏煞把再放开,若发现某一侧的煞臂回弹力较令一侧小、或甚至根本不会动,就需顺时针锁紧图中那颗 螺丝、或放松另一侧的螺丝,使两侧回弹力均衡、回弹距离相等。

59


28th F

I_车架 及 前叉 I01_刚卸下来的 前叉

I01.JPG (123.77 KB) 2008-3-1 15:07 车头碗组 一共大约会有十余件零配件,其中大部分是不能更动相对顺序的。第一次拆的车友须小心些。 避震前叉 没有拆。因为一拆就需更换 阻尼边 的 液压油。这次没有准备。 I02_头管碗组轴承

I02.JPG (36 KB) 2008-3-1 15:07 我实在想不出,组配这车的组车厂究竟是用什么样的 黄油?竟然会碳化的如此严重!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 BB 中轴。 I03_被俺拆的全身光溜溜的四奶

60


I03.JPG (70.52 KB) 2008-3-1 15:07 I04_

I04.jpg (25.89 KB) 2008-3-1 15:07 装回 头管碗组轴承 之前,车架头管先上 黄油。 I05_

I05.jpg (25.75 KB) 2008-3-1 15:07 放入 头管碗组轴承 后,也须再加 黄油。

61


29th F I06_装入 前叉 后,再把溢出的 黄油 擦拭干净

I06.jpg (25.8 KB) 2008-3-1 15:09 I07_锁上 前叉

I07.jpg (29.18 KB) 2008-3-1 15:09 垂直于地面这支螺丝须先锁。而后才锁水平那两支螺丝。 垂直的这支螺丝,功能是把前叉〝吊起来〞,确保 前叉、碗组 间没有多余间隙。锁的手法如同 轮轴,需 注意〝适当锁紧力〞……先锁到过紧,前叉转动已发生不顺畅状况,再慢慢放松,直到不顺畅状况消失为 止。 水平那两支螺丝,才是真正锁合前叉、把手组的螺丝。标准锁紧力 6~8N-M I08_

62


I08.jpg (52.05 KB) 2008-3-1 15:09 组好了,四奶 即将重出江湖 I09_

I09.jpg (28.3 KB) 2008-3-1 15:09 本周日,2008 / 02 / 24 四奶 又出现在 大鹏半岛…..这是刚过 官湖、往 大鹏 方向,右手边即将看到海的 那个大爬坡处。当日上午,大鹏半岛 有点小雨。

6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