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h in Textures storytelling a Narrative Atmosphere. Miniature and Panorama Studio
Final Review Portfolio Part 1 Studio Advisor / Kerby Chou Student / Cheng-yang Huang, Hermione Watson, Hung-yu Tseng, Lin-wen Wei, Min Chang, Shu-fei Chou, Yu-cheng Yen 2021 EA4 Option Studio,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Tamkang University
1
2
[Path]
[Textures]
[Narrative]
[Atmosphere]
[Axis]
[Transform]
[Metaphor]
[Filter]
[Track]
[Penetrate]
[Numbers]
[Illusion]
[Guide]
[Embed]
[Contrast]
[Light]
[Storyboard]
[Sound]
[Direction] [Underground]
3
4
任何的人造地景與建築,都是在介入土地那一刻起,就將與基地產 生了關係,無論在時間上、空間上或是形式上,建築透過『介入』 的方式,讓土地中的不可視 (Invisible),成為可視 (visible) 與被 感知,將基地中的可見與不見的透過空間設計呈現。 建築作為一種場域中創造性的實踐,任何建築物介入場域 (field) 中,在於從現實的基地中;甚至包括看似已經枯竭的土地上,發現 以前從未被發現或是從未被想像過的空間再現。
5
Studio Final Review
6
2022.01.09
Intro
.....008
Site & Event Inroduction Site Scale Index
Design
.....016
01 Monument of the Gap 02 Find Them 03 ONE WAY 04 Floraison 05 Hidden, Not Forgotten 06 Hidding Behind 07 Glimpse of Light
............018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Review Photo
.....092
7
Site Plan Index - Machangding 馬場町紀念公園 About the Memorial Site &Park Issue 基地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新店溪畔的「馬場町 紀念公園」,1909 年為日本陸軍所設立之「臺 北練兵場」,為步兵操練與騎兵學習馬術的 場所 1922 年(大正十一年)此行政區因而得 名「馬場町」;1930 年代擴建為臺北南飛行 場(簡稱南機場)。戰後,馬場町由國民政 府軍方接管,堤防外的河灘地遂成為一九五 ○年代初期白色恐怖大逮捕時期用來槍決政 治犯的著名刑場。
路 道 速
快
源
源
水
水
源
快
速
道
路 道
速
快
水
路
這片堤防外的土地充滿了過去的歷史與在土 地上的歷史痕跡,如何透過微小的事物與地 景的全貌,藉由當代的空間設計再現或轉譯 這片土地的故事。 水
N 0
5
10
20
30
50 M
Original Site
源
快
速
道
路
0
5
10
Floraison
20
-
路 道 速 快 源 水
水
源
快
速
道
路
N 0
Monument of the Gap
5
10
20
30
50 M
- 黃正揚
0
Hidden, Not Forgotten
10
20
-
路 道 速
8
5
快 源 水
新店溪河畔空照圖
馬場町空照圖
9
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時期 About White Terror 歷史事件背景
__世界歷史重要事件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戒嚴 越戰 國共內戰 韓戰 1950 1953 1955 1958
19451946
1948
1949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台灣宣布動員戡亂
大躍進 1966
中國文化大革命 1971 1975 1976 1979
1987
1990 1991
台灣解除戒嚴
台灣退出聯合國 蔣介石去世
國民政府退守台灣 國民政府宣布戒嚴
兩德統一
毛澤東去世
解除動員戡亂
台美斷交
白色恐怖時期重要事件 1947
1949
二二八事件
1955
1950
1960
1979
澎湖 七一三事件 陳儀 匪諜案 孫立人事件 雷震<自由中國>案
1981
1989
美麗島事件 陳文成命案
鄭南榕事件
__白色恐怖時期重要事件 名稱 二二八事件(行政長官公署衛兵開槍事件)
名稱 陳儀 匪諜案
名稱
雷震<自由中國>案
名稱 陳文成命案
時間 1947 / 02 / 28
時間 1950 / 06 / 18
時間
1960
時間 1981 / 07 / 02
背景 國軍撤退來台在各方面引起強烈的不滿
背景 國軍撤退來台
背景
蔣介石三度連任總統
背景 教授陳文成全家由美國返臺探親
人員 全台灣人民
人員 陳儀
人員
雷震
人員 陳文成
事件
發布<敬向蔣總統作-最後的忠告>抗議三度 連任總統
事件 警備總部以陳文成曾金錢贊助美麗島雜誌社為 由,將陳文成從住處接至警總保安處二樓貴賓 室約談後陳屍於臺大研究生圖書館旁的草地上
事件 起源於國民政府對私菸的查緝,後引發民眾 暴動,總計死亡人數介於18000~20000之間
1947
事件 陳儀投靠共產黨被抓
1950 1955
1949
1979 1981 1989
1960
名稱
澎湖 七一三事件 (山東學生流亡案)
名稱 孫立人事件(郭廷亮匪諜案)
名稱 美麗島事件
名稱 鄭南榕事件
時間
1949 / 07 / 13
時間 1955
時間 1979 / 08
時間 1989 / 04 / 07
背景
國軍軍力不足 軍人強制要求學生充軍
背景 孫立人在軍中握有龐大的權力
背景 台美斷交後政府取消地方選舉
背景 鄭南榕/陳水扁/李敖發行<自由時代週刊>並 發行許世楷<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
人員
校長張敏之和數百名學生
人員 陸軍上將孫立人和數百名部屬
人員 黃信介/施明德/許信良/呂秀蓮/林義雄
人員 鄭南榕
事件
校長把學生帶走引起軍方不滿, 導致校長和數百位學生遭到刑求,最後被 迫招供,槍決於馬場町
事件 孫立人被控包庇匪諜郭廷亮和密謀政變,遭 判無期徒刑並且軟禁在家中
事件 1978.12.10 國際人權日舉行的字爺人權遊行 中,以美麗島雜誌為核心的八人被處以軍法
事件 1989.04.07 警方攻堅前不願被待補的鄭南榕 於總編輯是自焚
__馬場町歷史 外環境 : 戰後中國
日產接收不當/物資外流/長官公署失敗/經濟混亂/民生困難/軍事內調
戒嚴
日治時期
1895
19451949 軍事訓練之「台北練兵場」 「台北南機場」
10
內環境 : 戰後台灣
醞釀
接收混亂/國共內戰/經濟危機/社會不安
於該處設立「白色恐怖紀念公園」
1980s 1987
1998 2000
白色恐怖時期政治犯的著名刑場 跑馬場
定名為「馬場町紀念公園」
事件衍伸作品 __影像
《白色檔案 : 何經泰攝影集》 作者 : 何經泰 出版時間: 1991 年 6 月 1 日
何經泰 白-色檔案 平行人生攝影展
__詩集 《傷口的花》
編集: 李敏勇 出版時間: 1997 年 2 月 1 日 «控訴»
«228»
«生日»
«悲哀»
«淚痕»
«天災»
«沼澤»
«蚊子淚»
«衝突»
«海岸,一九四七»
«障礙»
«白骨的嘆息»
«獨居»
«怒吼»
«悲情城市»
«一九四七»
在見證過二二八事件的 詩人心裡,二二八事件的 死滅記憶像是詩人 心靈土壤裡的種子 畢竟發了芽,長程枝葉 並開出了花,證明了 族群的集體記憶是不死的歷史
1947 «輸» «槍聲» «中國,我再也不能愛你» «日夜我在內心深處看見一幅畫» «從那天起» «在關緊的門窗縫隙間» «骨折» «斷橋» «父親,一九四七»
«春天,泣出血來» «記憶的海面»
«在一個時期» «儂影半孤燈» «傷口»
«群眾» «經常有人向我宣揚» «誰來傾聽那風中的悲泣»
«暗雲»
«母親的悲願» «二二八»
台灣 · 一九四七
日夜我在內心深處 看見一幅畫
«火»
«二二八»
«融化的風景» «血,流向西方»
«逃亡» «火車»
一九八〇年代,台灣的 政治改革動力終於衝破戒嚴體制, 追索二二八事件的 公義與和平運動沉潛在 歷史陰影角落的傷口曝曬出來
«誰能料想三月會做洪水»
1950
1980
眼淚溶化的風景
«毀滅»
«血腥記憶»
«二月» «悲傷的歌» «午時槍聲»
提出位死難者種樹的想法, 不只為某個特定的死難者, 而是為全部的死難者。 為烈士,為老人,為婦女,也為小孩。 這意味著眾多的死難者 包括了無辜的人民; 為的是要他們繼續活在鄉土, 活在升息人的心坎裡。
«無為» «哲學家» «墓的呼喚» «老師失蹤了»
追想曲 二二八的記憶與發現, 在文學比發生於一九七九年、 並及時在一九八〇年帶展開的 美麗島事件文學省思更晚, 成為戰後台灣文學思潮中, 並行於美麗島反思的一種類型。
1990
血腥記憶
«一九四七·福爾摩沙的晚餐»
«年代»
«恨»
«埋冤者» «不死的鳥» «心的化石»
«總是某些記憶與血壓息息相關»
生者與死者,槍聲與鳥群, 父親與兒子,母親與女兒, 清晨與徬晚,懷抱與強暴, 秋天與春天, 強烈的元素呈顯出 飽滿歷史指陳。
«請你息怒» «陰魂不散»
2000
«思念»
«遺產»
«前面»
«二月窗» «蠟炬的淚»
«天窗»
«聲音»
«葬花»
«該是春天為我們開們的時候»
愛與希望之歌
讓我們種一棵樹,意味著不斷的再生。 再生, «鐵橋下» «月光» «我的影子不孤單» 不需依賴統治權力的賜予, «鎮魂» «碑» «二二八記念碑» 而是台灣人自己要從 «碑之外» «碑» «台北的天空» 歷史的共同記憶—死—的現實裏, «永遠的二二八» 追索族群與生命的時代意義, «蠟炬» «碑» 並追求歷史發展中的 «河祭» «我站在二二八紀念碑前» 理想與憧憬。 «狗尾草» «這一天,讓我們種一棵樹» «愛與希望的歌»
«黑盒子» «王育德無倒轉來»
11
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時期 About the Memory of White Terror 事件衍伸作品 __電影
《返校》
導演: 徐漢強 上映時間: 2019 年 9 月 20 日 (台灣)
告密者、敘事者、與受害者
返校講述了在戒嚴時期的一座所高中內,有兩名學生因不明原因而受困於校園,在逃脫過程中遇到了許多難以解釋的奇異現象,而種種跡象似乎是與先 前有一群師生暗中籌組禁書讀書會,後遭告密而解散以及逮捕有關。「致自由」為此片創作的母題之一,藉由因讀禁書而產生的校園白色恐怖事件,反襯 出可貴且得來不易的自由。 「人不是應該生而自由嗎?不就只是看幾本書而已,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 以「光明報」事件為構想,描繪戒嚴時期肅殺驚悚氛圍的高壓社會,當時 地下讀書會的成員,因告密者告密舉發,許多成員因而被槍決懲治示警。
兩位主角方芮心及魏仲廷分別為(間接)加害者和受害者,沒有自由的世界比恐怖 片更為灼人的事實。而除了以魏仲廷為敘事者(storyteller)受害者視角外,另外藉 由告密者(secret teller)方芮心的角度切入,欲使觀眾同情兩方時代悲劇下的受害 者,並導向結論:真正的加害者視為冷血、無自由的威權體制。 時代的不安 與惶恐 成為 電影看不見 的主色調
時
地
在學校主持 時事討論會 及小組學習 引發悲劇
《悲情城市》1989
秘密的中國 共產黨員在 學校偷偷散 播共產思想
人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
藍明谷,基隆中學教師,臺灣白色恐 怖時期因涉及基隆市工作委員會案, 共產黨員,被判臺北馬場町槍決。
《超級大國民》1994
事件 : 二二八事件 地點 : 九份 金瓜石
事件 : 政治讀書會
主角身分 : 日治時期基隆林氏望族老么,遭遇 228 後,因國民政府迫害而家破人亡
1947
1951 事件 : 基隆中學事件 告密者、敘事者、與受害者
《淚王子:清泉一村的故事》2009
主角身分 :
事件 : 青少年情殺案 地點 : 牯嶺街 主角身分 :
招供讀書會成員而使他們依 刑事特別法懲治叛亂條例第 二條第一項,觸犯此法,唯一死刑
準備升學考試的少年 , 因父親遭遇白 色恐怖刑求性情大變後 , 導致價值觀 崩塌 , 多重壓力下最終殺人
59
60
61
《返校》2019
1992
1961
1955
44
《被出賣的臺灣》2009
70
76
81 ( 民國 )
15
__畫作 陳澄波(1895-1947)
政治因素
被誤認為叛亂分子
歐陽文(1924-2012)
受到牽連
1945 黃榮燦(1895-1947)
12
受到牽連
被誤認為叛亂分子
1992 秦松(1932-2007)
陳武鎮(1949-)
被誤認為叛亂分子
被誤認為叛亂分子
事件衍伸作品 __畫作 歷史悲劇的再現
蘇新田〈重現現場〉 (1997)
受難者、受難者家屬
林顯模〈悲情〉 (1996)
施並錫 〈大事紀記事·悲情城市〉 許武勇〈死不瞑目〉 (1994) (1996)
悼念
鄭世璠〈被遺忘的女性〉 陳景容〈澎湖老婦人-望你早歸〉賴武雄〈空白的日子〉 (1997) (1983) (1986)
1992
郭維國〈向二二八致敬〉 (1996)
2000
梅丁衍〈向黃榮燦致意〉 (1996)
林珮淳〈黑(哭)牆〉 (1997)
吳瑪俐〈墓誌銘〉 (1997)
關懷
簡扶育〈女史之史在史外〉 (1996)
蕭勒〈永久花園之17〉廖德政〈大地回春〉 (1992) (1997)
象徵新生、重生、融合 、光明、昇華
批判
跨時代的歷史故事 __遺書與收件者 1949 - 1972
白色恐怖時期
邱興生 - 給家裡的一封信
收信
1987 - 解嚴、自由民主的台灣 空白
受難者們
郭慶 - 給妻子的一封信
槍決
黃溫恭 - 給女兒的一封信
延續 與 遺憾
黃賢忠 - 意志的延續
__尋找與等待
黃溫恭 (1920-1953) 屏東春日鄉衛生所主任
黃溫恭遭槍決前4小時,寫下5封遺書,總共21 頁、6497字的遺書,直到56年後,家屬們才拿 回遺書正本。
13
水
源
快
快
水
源
源
快
快 源
水
水
N 0
5
10
20
30
N 50 M
0
Original Site
5
10
Floraison
20
30
50 M
- 劉紀煙
路 道
水
源
快
速
道
路
水
N
源
快
速
道
路
速 快 源 水
水
N 50 M
0
5
10
Site Scale Index Floraison
x
20
30
N 50 M
- 劉紀煙
0
路 道
水
源
10
20
30
50 M
Original Site
速 快
5
源
快
速
道
Flora
路
水
紀念公園
Monument of the Gap
S - Scaled Project
M - Scaled Project
N 0
5
10
20
30
50 M
水
源
速
道
10
20
30
路 道 速
速
快
快
源
源
水
水
N
水
N 50 M
0
5
10
Hidden, Not Forgotten
黃正揚
水
源
快
速
道
50 M
- 周書非
道
路
5
Hidden, Not Forgotten
- 黃正揚
路
快
N 0
20
30
N 50 M
- 周書非
0
道 速 快
水
源
10
Monument of the Gap
路
路
5
源
快
速
道
20
30
50 M
- 黃正揚
Hidd
路
水
N
N 0
50 M
5
10
Find Them-When Floraisonthe gunshots sounded
路
水
源
快
道
30
N
N 500M 5
10
20
30
路
10
20
30
路
路
道 速
速
快 源
源
水
水
水
L - Scaled Project
N
N
N
50 M
0
5
10
20
Hiding Behind
曾泓諭
水
源
快
速
道
路
水
源
快
速
道
30
- 張敏
道 速 快
水
源
5
10
Find Them-When the gunshots sounded
路
路
0
50 M
源
快
速
道
20
30
50 M
- 曾泓諭
路
Hidin
路 道 速 快 源
水
水
N
N 0
50 M
5
10
Hidden,of Not Forgotten ONE WAY-Road Zhang Minzhi
黃正揚
50 M
- 張敏
快
源
5
Hiding Behind
道
速 快 水
0
50 M
- 曾泓諭 - 劉紀煙
道
速
20
20
30
N
N 500M 5
10
20
30
0
50 M
- 顏于程 - 周書非
5
10
Glimpse of light
20
30
50 M
- 韋林彣
路
水
源
快
速
道
道
路
速 快 源 水
水
N
源
快
速
道
路
水
N 50 M
0
5
10
Glimpse of light
顏于程
水
源
快
速
道
20
30
N 50 M
- 韋林彣
路
N
N 50 M
0
Hiding Behind
曾泓諭
10
20
30
50 M
- 張敏
路 道 速 快 源 水
14
5
0
ONE WAY-Road of Zhang Minzhi
5
10
20
30
50 M
- 顏于程
Glimp
Site Site Plan PlanIndex Index - Machangding - Machangding Memorial Memorial Park Park 馬場町紀念公園 馬場町紀念公園
Site Plan Index 路
路
道
路
道
速
源
道
速
快
速
快
源
水
路
道
速
快
快
源
水
源
水
水
- Machangding Memorial Park 馬場町紀念公園
水
源
快
速
道
路
水
源
快
速
道
路
路 道 速 快
水
源
源
快
速
道
路
水
源
快
速
道
路
路 道 速 快 源
水
水
XL - Scaled Project N
0
5
10
20
30
N
500M 5
10
20
30
N
50 M
Original Site Original Site
0
5
FloraisonFloraison
路
水
源
快
道
路
水
源
快
速
20
30
N 500M 5
10
20
30
道
路
路 道
速
速
快
快
源
源
水
水
N 0
5
10
20
30
50 M
- 劉紀煙 - 劉紀煙
道
速
10
N 50 M
0
Original Site
5
10
Floraison
水
源
快
速
道
路
水
源
快
速
20
30
50 M
- 劉紀煙
道
路
路 道 速 快 源 水
N 0
5
10
Monument Monument of the Gap of the Gap
20
30
N 500M 5
10
20
30
N 50 M
- 黃正揚 - 黃正揚
0
5
10
Hidden, Not Forgotten Hidden, Not Forgotten
路
水
源
快
道
30
N 500M 5
10
20
30
路
路 道
速
速
快
快
源
源
水
水
N 0
5
10
Monument of the Gap
20
30
50 M
- 周書非 - 周書非
道
速
20
N 50 M
0
5
10
Hidden, Not Forgotten
- 黃正揚
水
源
快
速
道
路
水
源
快
速
道
20
30
50 M
- 周書非
路
路 道 速 快 源 水
N 0
5
10
Find Them-When the gunshots Find Them-When the gunshots sounded sounded
30
N 500M 5
10
20
30
N 50 M
- 曾泓諭 - 曾泓諭
路
0
5
10
20
Hiding Behind Hiding Behind
路
道
水
水
源
快
速
道
N 500M 5
10
20
路
- 張敏
速 快 源 水
N 0
5
10
Find Them-When the gunshots sounded
水
源
快
速
道
路
水
源
快
速
道
20
30
N 50 M
0
路 道 速 快
水
源
源
快
速
道
路
水
源
快
速
道
N
源
快
速
道
20
30
50 M
路 道 速 快 源 水
0
水
10
- 張敏
路
水
ONE WAY-Road Zhang Minzhi ONE WAY-Road of Zhangof Minzhi
5
Hiding Behind
- 曾泓諭
路
50 M
道
速 快 源 水
30
路
道
速 快 源
30
- 張敏
路
道 速 快 源 水
20
5
10
20
30
N 500M 5
10
20
30
N 50 M
- 顏于程 - 顏于程
0
Glimpse Glimpse of light of light
路
水
源
快
速
道
5
10
20
30
N 500M 5
10
20
30
50 M
- 韋林彣 - 韋林彣
路
15 N 0
5
10
20
30
N 50 M
0
5
10
20
30
50 M
16
About Design 17
01
Monument of the Gap Memorial is a reminder to the process of fading away... Time-Scape 學生姓名 / 操作概念 / 紀念對象 / 尺度等級 /
黃正揚 縫隙 白色恐怖集體記憶 XL
N
Key words 0
18
4000
8000
16000 cm
N 0
5
10
20
30
50 M
#Thickness #Void #Timeless #Drip #Ruptured
Description 分隔了新北與台北的淡水河, 是從淡水到馬場町路途中最延 綿連續的景觀, , 這種地景縫隙的關係也處處充滿在微觀與巨 觀的基地上, 石頭上微小的裂縫, 地板上風化的裂痕, 雲層之 間滲透的光線…等, 而在場域中, 不同物質的縫隙也互相影響, 使我們空間成為一系列縫隙運動事件的疊代。 「裂縫」一詞字面上是裂開成狹長的縫隙, 一條細長的開口, 但我加入了時間上的概念, 使這一詞成為了一種四維向度上 的語彙, 是一種風化過程的狀態描述。 裂縫的狀態不只呼應了 白色恐怖的種族撕裂根本原因, 其風化的過程也體現了我們 對於過去事件設紀念物的價值, 在某段回憶風化成塵埃前, 去 紀錄它的各種狀態, 接受已存在的傷疤, 承認它, 放下它, 繼續 前進。 因此, 我的紀念物動線串聯了堤防兩側不同主題的紀念物, 河 岸的萬人塚, 以及公園的蔣公銅像, 接受著事件發生的始與果 的並存 -----一切縫隙產生的苦痛也將由縫隙的風化來結束。 19
縫隙
裂開或自然露出的狹長空隙 / 人與人之間的磨擦。
Gap
a break or hole in an object or between two objects.
縫隙一詞不只是空間上的語彙 , 也是一種風化過程中的狀態描述 ... 也呼應了我們對於過去事件設置紀念物的意義 , 在某段回憶風化成 塵埃前 , 盡可能的描繪它曾經的狀態 , 放下它 , 然後繼續前進
Site Collecting 微觀性裂縫
地上暫時的水痕
巨觀裂縫
雲中的曙光
20
- 可控與不可控
堤防上被修補的裂痕
- 空間與尺度
函洞的光源
踏足感受
觸摸觀察
視線掃過
滲透痕跡
風化痕跡
仰望
大地排水的溝槽
傾聽
意外的裂紋
加速度
河流
橋下的風流
21
Material Experiment 石膏與水球物質上比擬了白色恐怖當時的社會關係 , 多個裝滿了水的氣球代表了時代下不同背景的族群被迫共同生活 , 社會 本就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 而白色恐怖 ( 石膏 ) 就是為了遏制這種不穩定的強制力量 , 卻又造成族群間更大的裂痕 , 而這些隱 形的縫隙 , 在水球破裂後才會被發現 , 這些縫隙的凝視 , 彷彿就是當時的人們在巨大壓力下仍渴望自由與希望的期盼
22
1949
蔣公銅像
Plan & Section Idea Shuiyuan Expressway
Now 1992
萬人塚
植物
Original Landform
聲音
濕氣
光影
發酵
New Landscape
新地景與舊地景的「縫隙」 離開了被事件定格時間的場域 , 在縫隙的引導中 , 穿越五感的容器 , 感受被有機體填充的紀念性氛圍 , 紀念物要強 調的是當下的時間 , 而非任何過去特定的時刻 , 族群對立必須承認與放下過去的仇恨記憶 , 立足當下 瓦解掉傳統紀念碑所強調的具體化象徵或特定時間點 , 在原始的堤防地形加入新一層的地景 , 縫隙之間引發的感官 與情緒連結就在會這兩個新舊地景之間圍塑的場域中產生對話 , 例如 : 光影 , 濕氣 , 植物以及時間上的地景變化, 運用人類的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透過串連多重感官,強化人們對生命的觸動感。 23
Plan +100
N
0
2000
4000
8000 (cm)
Plan +200
Plan +250
Plan +400
Plan +550
24
A
B
C
A
B'
C' Selected Plan +200
N
Step By Step Diagram
記
標
點
念
紀
徑
路
接
連
縫
裂
裂
0
填
土
1
換
置
虛
實
萬
2
入
置
坡
土
念
紀
前
塚
人
3
入
置
體
實
縫
縫
4
割
分
景
水
隙
525
AA' Section
BB' Section
26
CC' Section
N
Memorial Fountain Plan & Section
N
Underpass Plan & Section
27
Site Model
Memorial Entrance
Underground
Memorial Main Path
Gap of the Fog
Gap of the Life
GapExit of the Life
28
Design Model
29
02
Find Them When the gunshot sounded... Sound-Scape 學生姓名 / 操作概念 / 紀念對象 / 尺度等級 /
曾泓諭 聲音 白色恐怖受難者 XL
N
Key words 0
30
4000
8000
N
0
5
10
16000 cm
20
30
50 M
#Direction #Filter #Contrast #Point #Axis
Description
在⽩⾊恐怖期間,受刑者的受難過程會經由「偵訊」、「審 判」、「服刑」、最後到「槍決」,在這四個階段過程當 中,受難者的⼼境起伏不定,我定義了四個階段的⼼境感 受,偵訊:困境的開始,審判:絕望的深淵,服刑:無盡的 旅途,槍決:凍結的時刻,⽽基地位於⾺場町,此處是作為 1950~1953期間北部槍決服刑的地點,這個地點也代表著受 刑⼈⽣命的終點,也是受難過程裡的最後⼀哩路,當槍聲的 響起,巨響貫穿了天際,受難者的憤恨將在過去那⼀刻劃上 了休⽌符,也因為那⼀槍響,讓我們這世代與受難者的家屬 了解那些不公義的過去,重新給予受難者他們的尊榮。 31
ਘ ɾ ࿏ ኸ
㚎
ބ
େ
ཾ
ఁ㘤
อ
ີ
ہ
㢓
৹
ܐ
ܯ
ຊ
෦
႔
૦ܾ
อ
ີ
๏
查
क
ॴ
੨
ౡ
ೆ
උ
ॴ
อ
܉
౦
ਓ
࿏
܉
ࠈ
႔
႔
๏
҆
ࠈ
ொ
ੜ
ҭ
መ
ॴ
҆
৽
҆
ళ
߁
क
ॴ
Execution ground / 刑場 內
湖
新
生
總
隊
保
密
局
北
所 刑
憲
警
總
兵
調
查
局
本
部
隊
司
令
部
看
守
所
北
軍
島
所
密
法
青 守
保
軍
台
保 ( 安司 東 令 本 部 願 保 寺 安 ) 處
看
路
備
南
所
人
東
警
局
安
處
監
軍
獄
法
台
保
北
處
看
空
軍
守
監
獄
所
總
部
看
守
所 三
張
馬
犁
留
質
室
場
町
刑
六
張
場
犁
看
守
所
台
北
看
景
美
守
所
台
灣
省
生
產
教
育
實
安
坑
新
店
安
坑
待
室
32
ॴ
ࠈ
室
接
क
質
康
ࣨ
ࣨ
留
安
࣭
峒
所
ཹ
ਓ
ॴ
龍
驗
ᗮ
ᗮ
ܐ
܉
大
舍
ॴ
क
River / 新店溪
誠
क
ு
ᱛ
҆
ඒ
ڭ
෦
ܠ
㗞
័
ܐ
ॴ
ল
܉
ॴ
ு
क
ᖯ
ۭ
क
ࡾ
ᢝ
܉
ॴ
അ
෦
क
ܯ
ہ
ୂ
ୂ
ྩ
อ ҆ ౦ ࢘ ຊ ྩ ئ෦ ࣉ อ ʣ ҆
័
័
࢘
ʢ
ہ
ੜ
ࣨ
ॴ
ฌ
ௐ 查
৽
࣭
ݑ
ܐ
ཹ
刑
軍
看
場
人
守
所
監
獄
看
守
所
被遺忘的那一響
Sound / 基地 現今的⾺場町,周圍的環境性質已覆蓋了過去的那⼀聲槍響, 就像是國⺠政府在戒嚴期間掩蓋了那些過去,歷史的記憶將 被抹去。 我開始透過採集基地內環境裡頭的聲⾳來尋找屬於那些受刑 者們的路徑,⽽在基地環境裡頭的聲⾳則是⼀種相互交融的 混雜狀態,在採集聲⾳的過程,我透過片段的⽅式,清楚定 義環境裡頭各種聲⾳的性質,對比性,來界定路徑。
33
±0
C
-1.5 -1.2 ±0
D -5
-5.6
E
A -1.8
-1
-5
-2
B ±0
0 500
34
1500
3000
5000 (m)
2.
1. main path 2. field path
1.
Site strategy / 基地策略
1.
wind
1.
event memorial space
2. field history
3. 2.
3. between
river
Nature - river / wind
1.
1.
entry
1.
2. first corner
3.
2.
Path 1 - Last part
6. 2.3.4.5.
3. point
1.
4.
2.
5.
3.
6.
Path 2 - For the Field
Path 1 - For the Gunshots For the Past
+7
+7
+3.5
+1.8 +3.5
0 -1.8
-3
+1.8 0
-3
-1.8 -4.5
-3
-5
-3 -4.5 -5
室外水道
過濾水道
室外水道
紀念長廊
家屬紀念空間
過濾水道
0 100
300
紀念長廊
家屬紀念空間
600
1000 (m)
0 100
300
600
1000 (m)
D-D' section / 剖面圖 Section E
E
0
-2.2 -4
長廊
水道
榕樹區
椰子樹區(坡)
椰子樹區
風與土地之間
風走道
0 100
0
-2.2 -4
長廊
水道
榕樹區
椰子樹區(坡)
椰子樹區
風與土地之間
風走道
0 100
300
600
1000 (m)
E-E' section / 剖面圖 35
300
-5.6
-5
E.
A.
±0
-5.2
-5
B. C.
-3
F.
D.
-1
-2
±0
G.
A. 家屬紀念空間 () B. 民眾紀念資訊空間 C. 引水道 D. 草坪區 E. 榕樹區 F. 蘆葦草區 G. 新店溪
0 100
300
600
1000 (m)
2.5
3
Section A
-5.6
0.5
A-A' section / 剖面圖
4
36 0
30
90
180
300 (m)
Between (現在與過去)
走道 (耐厚鋼板)
地板 (耐厚鋼板)
水流
厚重牆
中介空間 (屋頂)
事件紀念空間 (屋頂)
瀑布集水源頭 歷史場域 (跑馬場)
格柵 (木材)
地板 (玻璃)
地板 (玻璃)
水層 土層 (泥濘狀態)
安坑刑場
新店溪
紀念水道出水處 (耐厚鋼)
紀念長廊地板 (木材)
歷史槍決點 (Point)
Exploded drawing / 爆炸圖 37
Section B
S
7.5
-1.8
-5.6
-5.4
1.2
Section C
5
4.5
7.5
30
B-B' section / 剖面圖
1.2
0.4
0
1.8
6
0.6
2.2
-1
2.5
-2.35
-5
C-C' section / 剖面圖 38
0
10
30
60
100 (m)
90
180
300 (m
Section C
00 (m)
39
03
ONE WAY Road of Zhang Minzhi 路
道
速 快 源 水
Trace-Scape 學生姓名 / 操作概念 / 紀念對象 / 尺度等級 / 水
源
快
速
道
路
Key words N 0
40
顏于程 軌跡 澎湖七一三事件 L
5
10
20
30
50 M
#Trace #line #Overwrite #Stage #Suture
Description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胡適 偉大的教育者總是在面對強權時捍衛學生,捍衛教育的權利。 澎湖七一三事件又稱為「山東流亡學生冤案」。張敏之校長為了 延續學生教育的權利,1949年帶著18000名學生、歷時9個月、 2300公里的顛沛流離來到澎湖,卻因為捍衛學生的權利被迫 入 獄,與七名學生槍決於馬場町。 馬場町曾作為日本的練兵場,國民政府時期作為白色恐怖的刑 場,後來成為官員的練兵場。歷史的軌跡在這塊新店溪旁的話 外之地留下了屬於那個時代的痕跡 。 延續歷史的軌跡我將校長堅韌的意志和學生的失意化作一條 路徑乘載過去的時間和記憶,覆寫在土地的痕跡上,希望以此 紀念1949年校長張敏之的勇氣與對於教育的犧牲。
41
42
43
44
跡將從標高正負0米 帶向標高‑2米,經由 緩坡將人帶往1949 年那段張敏之帶著 18000 名學生經由中 國到台灣的路,隨著 坡度下降水的聲音 漸升。
第二階段,走在‑2米 的石頭路上,承受著 傾斜混凝土牆的壓 迫,被引導看向遠方 的操場,希望穿過厚 育的操場,雖然承受 壓迫並且顛沛流離 走著但還是帶著希 望的走著。
第三階段,從‑2米的 石頭路走往+4米的 平台,低矮的牆依舊 壓迫著行走的人,走 到輕輕托開厚重的 牆面讓人感受到著 到牆的渾厚,遠方的 光洗在弧形的牆上, 漸層的光隨著洞口
第四階段,走在+4米 的平台上迎接久違 的天空,隨著金屬圍 牆的漸低,視線漸漸 穿透到厚牆的內側, 原本期待的大草地 卻是一大片穿孔的 深色耐厚鋼板,金屬 的扶手帶來了刺痛,
著艱辛的旅程即將 結束,即將穿過厚牆
個刻著名字的孔,象 上的學生被迫的缺
台 從希望到失落的巨 變。 第五階段,溜滑梯。 從+4米急速滑落到 ‑5米,是一段急速邁 向�暗的過程,在完 全進入�暗之前右 側的開口正對著 7000名缺席的學生, 轉眼即逝。
第六階段,走在‑5米 的漆�長廊上,伴隨 著7000個穿過圓孔 的光點走著,遠處的 微光是唯一的指引 送來台灣後,孤身幾 人走著。
第七階段,從‑5米的 漆�長廊直到終點 到的銅板後小心翼 翼的回到標高+‑0, 終點牆上的7顆彈孔 達終點的七名學生。
45
Plan +100
46
A
B'
C'
47
48
49
to be continued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