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u2

Page 1

單元 2

單 元 二 生物體的組成

2-1

細胞學說與構造

P.22

2-2

顯微鏡的使用

P.33

2-3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P.48

2-4

生物體的組成層次

P.55

21

生物體的組成


單元 2

2-1

生物體的組成

細胞學說與構造

※ 細胞的發現: 人名

發現及貢獻 1.英國科學家。 2. 西元 1665 年,以自製的顯微鏡,觀察軟木塞薄片,看到許多蜂窩狀的小 格子,並以拉丁文 cellulae(小房間之意)命名,Cellulae 即 (CELL) =細胞 ,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描述生物細胞的科學家。 3.虎克所看到的小格子,只是細胞死亡後所遺留下來的部分,而細胞內部的 物質已經消失不見了。

虎克

雷文霍 克

1683 年利用改良的透鏡觀察細菌。

布朗

1831 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Brown)更觀察到細胞內有一球狀的構造, 並稱之為_______。

許旺

1.德國動植物學家。 2. 1839 年,許旺提出:所有生物體均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細胞所組成,_____ 是所有生物體基本的生命單位,此為細胞學說最早的雛形。其後加上生 理學家菲可對細胞分裂的研究,更確立了細胞學說。

許萊登

22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 細胞學說的提出: 1.年代:1839 年。 2.科學家:許旺和許來登提出。 3.定義:_______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4.重要內容: a.所有生物都是由______所組成。 b.細胞是構成生物體構造及機能最基本單位。 c.細胞是由原本存在的細胞經由細胞______所產生。 範例 1: 1. 虎克在其自製顯微鏡下所觀察到的軟木栓細胞,其形狀和內部是下列哪一個圖形?

2. 三百年前,虎克用顯微鏡觀察軟木塞薄片,發現格子狀構造主要是細胞的什麼構造? (A)細胞膜 (B)細胞核 (C)細胞質 (D)細胞壁

※ 細胞的組成物質 1. 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二氧化碳 水 硝酸根等 小分子物 質

核苷酸

核酸

單醣

多醣

胺基酸

蛋白質

脂肪酸 甘油

脂質

細胞核 細胞膜 各種胞器

細胞

2.水:由___和___組成。是細胞內含量最多的物質,通常佔 70﹪。水是細胞內最好的溶劑,參 與細胞內代謝的各種化學反應,對生理機能非常重要。 3.醣類:由___、____、____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又稱為碳水化合物,是細胞內供應能量的 主要物質。 (1)葡萄糖是醣類的一種,細胞行呼吸作用時,便分解葡萄糖而釋出能量。 (2)植物經光合作用所產生的葡萄糖,可以轉變為澱粉而儲藏。 (3)動物由植物所取得的醣類則轉化為肝糖,儲藏在____或_____中。

23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課外補充

4.脂質:(1)由___、____、____三種主要元素所組成,是細胞內各種___的成份,這些膜(如細胞 膜、核膜、葉綠體膜等)會組成各種小構造,其內各自含有不同的酵素,而進行不 一樣的化學反應,進而行使不同的功能。 (2)醣類的氧化是細胞內能量的主要來源,脂質亦是細胞內供應能量的物質。 5.蛋白質:(1)是構成細胞質的重要物質,由許多______組成,它除了碳、氫、氧三種元素外,尚 有____和_____,目前所知胺基酸有 21 種。植物可以合成各種不同的胺基酸,但是 人類和其他動物不能合成所有種類的胺基酸,必須由食物中獲得他們不能自行合成 的胺基酸。 (2)生物需要能量時,細胞會先分解醣類,再分解脂質,最後才是分解蛋白質。 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有機物(15%) 6.核酸:(1)由碳、氫、氧、氮和磷等元素組成的。 (2)可分為去氧核糖核酸(簡稱_____)和核糖核酸(簡稱______)兩種,DNA 是細胞內 的遺傳物質,RNA 則可傳遞 DNA 的訊息,以合成蛋白質。 ※ 細胞的構造 動物細胞

植物細胞

24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1.細胞的基構造可分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份: (1)細胞膜:位於細胞表面,由磷脂質(一種____)、_______和________構成,能控制細胞 內外物質的進出。

(2)細胞質:a.由流動性的膠狀物質所組成 b.介於細胞膜和細胞核之間,有多種構造散布其間,這些構造都是由膜包 圍的(胞器),進行不同的化學反應而不互相干擾,如液胞和植物的葉 綠體。 (3)細胞核:a.通常一個,細胞核的外圍有核膜,核內所含的染色質主要是由_____和 _______組成的。 b.細胞核是細胞的______中樞,若將細胞核去除,則細胞的代謝便逐漸衰退而死 亡。 c. 一般的細胞,一個細胞有一個細胞核; 骨骼肌細胞則多於一個細胞核; 植物的篩管、動物成熟的紅血球,____細胞核。

25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4)細胞壁:是______細胞特有的構造,它位在細胞膜的外面, 對植物細胞有支持的作用。  細胞壁無法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

(5)細胞的胞器可分為: A. :其功能可以暫時儲存水分(產生膨壓,維持細胞 形狀)、廢物、養分或某些物質。 B.

:植物的『綠色』細胞獨有!行光合作用的主要 部位。

一 一般含 20~100 個

C.

:行呼吸作用,產生_____的主要部位。又稱為細胞的『能量發電廠』。 除了細胞核有 DNA,粒線體亦內含 DNA。 世代相傳的粒線體 DNA 其實變化不大,子女的粒線體 DNA 只遺傳 自母親,而不會來自父親。粒線體 DNA 可能發生突變,但是機率極 低,每傳 100 代還發生不到一次。也就是說,我們很可能和 10 幾代 前的女性直系祖先具有相同的粒線體 DNA。所以,即使經過了很長 的一段時間,這種共有的遺傳特徵仍可用來連結人和人之間的關 係。舉例而言,假如有一種特殊形式的粒線體 DNA 主要出現在非 洲,那麼我們就能推斷,位於地球其他地方也擁有相同粒線體 DNA 的某個人,他的女性直系祖先來自非洲!

26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 不同型態的細胞: 種 類

口腔皮膜細胞

肌肉細胞

紅血球細胞

神經細胞

洋蔥表皮細胞

細長

雙凹圓盤狀

有許多突起

圖 示

不規則

形 狀

不規則

較疏鬆

功 能

較緊密

保護

收縮與運動

傳遞訊息

負責氧氣輸送

保護

※ 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比較: 相同構造

不同構造

種 類

細胞膜

細胞核

細胞質

細胞壁 葉綠體

液胞

細胞核位置

動物細胞 植物細胞

範例 2: 圖(a)是人體口腔皮膜細胞及圖(b)是某綠色植物細胞的示意圖,回答下列(1)~(4)問題: ( )1.圖(a)、(b)中,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構造分別是何者? (A)甲、丁 (B)甲、戊 (C)乙、辛 (D)丙、己。 ( ( (

)2.圖(a)、(b)中,內含遺傳物質,能控制細胞的遺傳及部分生理活動? (A)甲、丁 (B)甲、戊 (C)乙、辛 (D)丙、己。 )3.圖(a)、(b)中,呈膠狀的水溶液,且是代謝反應進行的場所? (A)甲、丁 (B)甲、戊 (C)乙、辛 (D)丙、己。 )4.圖(b)比圖(a)細胞的形狀規則許多,原因為何? (A)圖(b)有大型液胞 (B)圖 b 細胞數量較多 (C)圖 b 有葉綠體 (D)圖 b 有細胞壁。

27

圖(a)

圖(b)


單元 2

)1. 不同組織中的細胞形狀不同,功能也不同。在人體中,下列箭頭所指的細胞何者最可能 具有快速傳遞訊息的功能? 【92 基測二】 (B)

(A)

生物體的組成

(C)

(D)

)2. 右圖中有甲、乙兩種植物細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乙具有相同功能 (B)甲、乙即可組成器官 (C)甲有細胞壁,乙沒有 (D)乙有葉綠體,甲沒有

)3.細胞中的哪一構造最可用來判定此生物是否為生產者? (A)細胞壁 (B)液胞 (C)粒線體 (D)葉綠體

)4.圖是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示意圖,關於此圖中細

【98.基測一】

胞內各構造的功能,下列何者正確? (A)甲含有能控制遺傳性狀的物質【98 基測二】 (B)乙主要是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 (C)丙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養分 (D)丁能分解葡萄糖產生光能 (

)5.甲和乙為某生物體內的兩種正常細胞,其所含的粒線體數目如附表。由表推論,下列哪一 種生理作用應是甲細胞比乙細胞旺盛? (A)吸收光能 (B)吸收水分 (C)產生氧氣 細胞種類

粒線體數目 約 1000 個

【99 基測一】 (D)產生能量

乙 約 200 個

)6.阿豪觀察到庭院中竹子的幼芽生長快速,若他推測細胞需要分解養分產生能量以供幼芽生 長,則下列哪一細胞構造的功能和他的推測最直接相關? (A)細胞膜 (B)細胞核 (C)葉綠體 (D)粒線體

28

【101.基測】


單元 2

)7.已知某株植物具有根、莖、葉等營養器官,也具有花、果實、種子等生殖器官。上述哪些 器官的細胞具有分解葡萄糖以產生能量的功能?

生物體的組成

(A)僅營養器官才有

(B)僅生殖器官才有

(C)所有器官皆具有

(D)除葉以外的器官皆具有

【103.會考】

)8.已知某種具有葉綠體的原生生物會分解養分產生能量,推測該生物能否進行光合作用或呼 吸作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05.會考】 (A)僅可進行光合作用 (B)僅可進行呼吸作用 (C)此兩種作用皆可進行 (D)此兩種作用皆無法進行 ANS:1.BDDAD 6.DCC

29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_____1.虎克當時觀察到細胞核。 _____2.雷文霍克利用改良的透鏡觀察細菌。 _____3.細胞是構成生物體構造及機能最基本單位。 _____4.醣類由碳、氮、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又稱為碳水化合物。 _____5.脂質是細胞內各種膜的成份。 _____6.生物需要能量時,細胞會先分解脂質,再分解醣類,最後才是分解蛋白質。 _____7.核酸由碳、氫、氧、氮和磷等元素組成的。 _____8.細胞膜形狀固定,類似固體。 _____9.染色質主要是由 DNA 和蛋白質組成。 _____10.所有細胞都有細胞核。 _____11.葉綠體為植物細胞獨有。 _____12.粒線體稱為細胞的『能量發電廠』。 _____13.植物細胞的液胞小而多。 ANS: 1.X O O X O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6.X O X O X 11.X O X

)虎克觀察軟木栓的薄片,所看到的蜂窩狀小格子是細胞的哪一部分構造? (A)細胞膜(B)細胞質(C)細胞壁(D)細胞核。 )有關構成細胞成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主要是水、蛋白質、醋酸、核酸構成(B) 水占90%(C)蛋白質主要提供細胞能量(D)細胞直接利用葡萄糖取得能量。 )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水占生物體的含量65%以上(B)水具有調節生物體溫的功能 (C)肌肉與毛髮由蛋白質構成(D)脂肪在常溫下是液態。 )下列哪些不是醣類? (A)肝糖(B)纖維素(C)核醣核酸(D)澱粉。 )植物細胞內的構造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葉綠體、細胞壁、粒線體、和液胞,其 中有幾項是一般動物細胞中所沒有的? (A) 2項 (B) 3項 (C) 4項 (D) 5項 )只有植物細胞才具備而動物細胞沒有,且可能可以形成生物化石的構造是下列何者? (A) 葉綠體 (B) 細胞壁 (C) 細胞質 (D) 液胞 )下列關於細胞的敘述,何者正確? (A)細胞質內的膜狀構造,可隔開各種進行中的化學 反應,以免互相干擾(B)細胞壁位於細胞的最外層,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C)植物的液 胞通常較動物液胞小(D)細胞核能控制細胞的生理活動,主要是因其內含是胺基酸。 )病患需注射葡萄糖,以恢復體能,因為葡萄糖 (A)所含能量較多(B)是構成體質較主要 的物質(C)易透過細胞膜而被利用(D)易轉變為澱粉和脂質而貯存。 )下列何種細胞具有保護的功能? (A)植物的表皮細胞(B)植物輸導水分的細胞(C)動物 的肌肉細胞(D)神經細胞。 30


單元 2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生物體的組成

)榕樹葉片細胞比青蛙表皮細胞多了哪些構造? (A)細胞壁和葉綠體(B)細胞核和葉綠體 (C)細胞質和細胞核(D)細胞膜和細胞壁。 )細胞內有許多的構造,進行不同的化學反應,卻不互相影響,這是由於何種原因? (A)細胞內有脂質膜的構造做區隔(B)細胞內的化學反應進行不複雜,所以不會干擾 (C)視細胞所獲得而養分是否充足而定(D)和細胞內的含水量有直接的關係。 )有關細胞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甲)硬骨細胞有保護、支持的功能;(乙)肌肉細胞形狀 細長,具有收縮功能;(丙)神經細胞可傳遞訊息;(丁)小雞和臺灣獼猴都是由細胞所組成 (A)(甲)(丙)(丁)(B)(乙)(丙)(丁)(C)(甲)(乙)(丙)(D)(甲)(乙)(丙)(丁)。 )人體的細胞中,形狀細長,可以收縮產生運動的是 (A)表皮細胞(B)肌肉細胞(C)紅血球細胞(D)神經細胞。 )加州的巨樹-世界爺(赤杉)高達100公尺以上,仍能屹立不搖;但陸地最大型動物大象 的高度與重量均不及其1/5,主要原因為世界爺的細胞中多了哪一種構造? (A) 細胞核 (B) 細胞膜 (C) 細胞壁 (D) 葉綠體 )細胞膜是由何種成分構成? (A)醣類、蛋白質、脂質(B)纖維素、葡萄糖、蛋白質 (C)蛋白質(D)澱粉。 )關於細胞內各種胞器的敘述何者錯誤? (A)粒腺體可以代謝葡萄糖產生能量(B)液胞具 有儲存水分、廢物的功能(C)葉綠體可以行光合作用(D)粒腺體可以代謝葡萄糖產生能量 ,製造蛋白質。 )下列哪一項物質又稱為遺傳物質? (A) 水 (B) 核酸 (C) 脂質 (D) 葡萄糖 )下列何者是細胞內各種膜的成分之一,這些膜可區隔細胞與外界環境或形成細胞的各種構 造? (A) 核酸 (B) 脂質 (C) 蛋白質 (D) 葡萄糖 )為了鑑別空難事件死者身分,進行遺傳物質的比對工作,此遺傳物質由下列何者取得? (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 )吃火鍋時少不了要吃蔬菜,如茼蒿等,請問茼蒿的細胞型態屬於附表中甲、乙、丙、丁的 哪一種? 種類

細胞壁

細胞膜

葉綠體

細胞核

構造

21.(

22.( 23.(

(A)甲 (B)乙 (C)丙 (D)丁 )鑑別一個細胞屬於動物細胞或植物細胞時,最簡單而有 效的方法是依據下列何者來判斷? (A)染色體數目 (B)細胞的大小 (C)細胞壁的有無 (D)細胞的形狀 )下列哪一種細胞不適合用來 DNA 鑑定? (A)口腔皮膜細胞 (B)人類成熟的紅血球 (C)精細胞 (D)骨細胞 )有關液胞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全是水分 (B)動植物細胞皆有 (C)在細胞質內 (D)植物液胞大多比動物的大 31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附圖(一)、附圖(二)為兩種典型細胞的簡單平面圖,並將己、庚胞器放大於其下,試問: 24.(

)右圖細胞結構的觀察中,推測屬於「植物細 胞」的應為: (A)附圖(一) (B)附圖(二) (C)以上皆是 (D)以上皆非 25.( )可有效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有「細胞門戶」之稱的構造 是: 26.(

27.(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圖一 )做親緣關係的鑑定,通常會在附圖中何處取得遺 傳物質(DNA)來進行檢測?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附圖中哪一胞器的功能,與「養分」的製造有密切的關聯? (A)丙 (B)丁 (C)戊 (D)己 (E)庚

⊙附圖是天竺鼠細胞的模式圖,試問: 28.( ) 控制天竺鼠體表顏色的遺傳物質是在圖中哪一 部位?(A)甲 (B)乙 (C)丁 (D)丙 29.( )哪一構造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A)甲 (B)丁 (C)乙 (D)丙 30.(

)在哪一構造可使葡萄糖代謝產生能量? (A)甲 (B)丁 (C)乙 (D)丙

ANS: 1.CDDCA 6.BACAA 11.ADBCA 16.DBBDC

32

21.CBABB

26.DDBBA

圖二


單元 2

2-2

生物體的組成

顯微鏡的使用

複式顯微鏡的構造:

1.被觀察的物體須製作成為玻片標本;包括載玻片和蓋玻片。 a.物體要小且_____,使光線容易通過。 b.先滴水或亞甲藍液,以固定標本,並避免觀察物影像 不正常曲折。 c.______度角將蓋玻片放下,避免氣泡產生。 2.使用注意事項: a.可靠調整光圈和反光鏡以獲得適當光亮,先用低倍鏡,倍率越高視野範圍越小,亮度越低。 b.成像上下左右均_____。 c.放大倍率=物鏡倍率 X 目鏡倍率。 d.反光鏡: 調整光線_____。 光圈: 調整光線_____。 e.粗調節輪找到影像;細調節輪使影像清晰 鏡頭長度 光線調節 細胞 視野 細胞 調節輪 物鏡 目鏡 光圈 反光 大 數 範圍 亮度 移動 鏡 小 目 低倍鏡 先轉動粗調節輪 再轉動細調節輪 高倍鏡

勿動粗調節輪

33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課外補充:顯微鏡的物鏡的標示

「10/0.25

160/0.17」

10 代表倍率 0.25 代表數值孔徑:數值孔徑越大,解像力越好 160 代表鏡筒長度 0.17 代表蓋玻片標準厚度

目鏡

物鏡

※ 解剖顯微鏡的構造: 目鏡

細調節輪 粗調節輪 物鏡

載物板

固定夾 底座

1.操作程序: a.將標本置於載物台上。 b.調整眼距調整器。(配合兩眼間的距離) c.先用左眼觀察,轉動調節輪調整左眼焦距至清晰。 d.用右眼檢視,調整眼焦調整器,使右眼也能清晰視物。 2.特徵: a.呈現立體影像,且與實物的方向相同。 b.放大倍數較____,例如:觀察昆蟲的外部構造、蕨類植物的孢子囊堆、雌蕊子房內的胚珠。

34


單元 2

複式顯微鏡 相同點

生物體的組成

解剖顯微鏡

(1) 由目鏡及物鏡相乘產生放大影像。 (2) 欲換高倍鏡觀察時,必須將觀察焦點先移至視野____。

相 觀察方法 兩眼張開,只用一眼觀察,另一眼看畫的圖。 兩眼同時張開觀察立體 影像。 觀察焦點 標本必須薄且能透光,以便利於觀察標本_____。觀察標本____ (1)在低倍鏡下或環境光線明亮時,使用平面 無反光鏡及光圈,光源 異 調節光線 反光鏡及調小光圈。 為燈泡。 (2)在高倍鏡下或環境暗時,使用凹面反光鏡 及調大光圈。 標本與影 所觀察到的影像與標本方向上下左右______,為 所觀察到的影像與標本 點 像比較 平面。 方向上下左右____,有  立體感 如生物往右上方移動將載玻片向右上方移動

※ 複式顯微鏡與解剖顯微鏡的觀察比較:

比較 項目

玻片上寫 bp

物體在玻片的左下方, 顯微鏡的成像位置

複式 顯微鏡 解剖 顯微鏡

35

顯微鏡下看到生物 向左下方移動,波 片應如何移動?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 生物個體大小示意圖: 1.光學顯微鏡可觀察到的最小生命體是細菌(細菌的大小在 0.2 至 2.0 微米之間) 。 2.最高放大倍率: 1000~1600 倍。

m=米 mm= 毫米 =_____m: 肉眼可見的範圍 um=微米=_____m: 光學顯微鏡可見的範圍 nm=奈米=_____m: 電子顯微鏡可見的範圍 3.細胞的大小約為數百至數微米,大型細胞如鳥類的卵細胞,直徑可達 10 公分, 神經細胞可達一公尺。

固定標本→選低倍物鏡→轉動粗調節輪至距標本 1cm→調節光線→觀察 →轉動粗調節輪直至影像出現→轉動細調節輪至影像清晰→欲觀察物置 於視野中央→換高倍物鏡→調節光線→調細調節輪至影像清晰

36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範例 1: 1.在顯微鏡低倍鏡下,看到右圖的影像。如果他想再用高倍鏡看到清晰的a細胞,下 列三個步驟,其操作順序何者正確?甲、轉動旋轉盤,使物鏡由低倍鏡轉為高倍鏡 乙、轉動細調節輪 丙、移動玻片使a細胞位於視野中央。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甲→丙

⊙使用顯微鏡觀察被麻醉的蜜蜂時,視野中所見的景象。 2.使用解剖顯微鏡將蜜蜂移至視野中央,應將蜜蜂往哪個方向移動? (A) 右上

(B) 右下

(C) 左上

(D) 左下

3.使用複式顯微鏡將蜜蜂移至視野中央,應將蜜蜂往哪個方向移動? (A) 右上

(B) 右下

(C) 左上

(D) 左下

4.於玻片上以奇異筆寫上 qd 兩字,分別用解剖顯微鏡和複式顯微鏡觀察,試問兩者 所觀察到的影像為何? (A) 前者為 pb,後者為 qd

(B) 前者為 qd,後者為 pb

(C) 兩者皆為 pb

(D) 兩者皆為 qd 5.有關複式顯微鏡使用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視野亮度太強時,應旋轉調節輪及光圈以利觀察

(B) 由低倍轉為高倍觀察時,

應以手緊握高倍物鏡並將它移至對準載物臺中央圓孔

(C) 進行眼蟲的顯微鏡觀察

時,若眼蟲影像位於視野右下方,則應將玻片標本向左上方移動,才能使眼蟲影像 置於視野中央

(D) 使用 10 倍目鏡及 60 倍物鏡進行觀察時,只能轉動細調節輪以

找出清晰影像 6.用 100X 顯微鏡觀察到 64 個均勻分散的細胞,換成 400X 顯微鏡則可見多少個細胞? ˉ(A)256 個ˉ(B)64 個ˉ(C)16 個ˉ(D)4 個

37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 三種動物、植物細胞的比較表: 構 細

基本 構造

細胞壁

葉綠體

形狀

口腔上皮細胞

扁平不規則

表皮 細胞

扁平較規則

保衛細胞

功能

半月形

細胞經亞甲藍液染色後,細胞核會變清晰。 【細胞核深藍色;細胞質淡藍色】

洋蔥表皮細胞

保衛細胞

口腔上皮細胞

38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 水中常見的小生物: 變形蟲

草履蟲

運動 構造

新月藻 -

細胞壁 葉綠體

變形蟲

眼蟲

草履蟲

眼蟲

新月藻

39


單元 2

)1. 以顯微鏡觀察口腔皮膜細胞時,發現顯微鏡中視野過暗,可調節 右圖哪一個構造以獲得適當的光線? (A)甲 ( B) 乙 ( C)丙 ( D)丁

【90 基測二】

)2.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和蘑菇的菌絲細胞,並比較這兩種細胞 的構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二者皆具有細胞壁及葉綠體 (B) 二者皆不具有細胞壁及葉綠體 (C) 二者皆具有細胞壁,但不具有葉綠體 (D) 二者皆具有葉綠體,但不具有細胞壁

【90 基測一】

)3. 嘉欣使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植物的葉下表皮,圖為視野中所見的細胞。 嘉欣想將箭頭所指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應將玻片往哪一方向移 動? (A)右上 (B) 右下 (C) 左上 (D) 左下

生物體的組成

【91 基測一】

)4. 圖為小楓使用解剖顯微鏡觀察被麻醉的蜜蜂時,視野中所見的影像。 小楓想將蜜蜂移至視野中央,應將蜜蜂往哪個方向移動?【91 基測二】 (A) 右上 (B) 右下 (C) 左上 (D) 左下

)5. 小敏用複式顯微鏡作觀察,用 4 倍物鏡看見的影像如圖所示。 若換成 40 倍物鏡觀 察,則最可能會看到下列哪一個影像﹖ 【93.基測一】

(B)

(C)

(A)

)6. 下列實驗活動,何者最適合使用解剖顯微鏡? (A)觀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B)觀察豌豆豆莢內種子的數目 (C)觀察花粉粒的外形 (D)觀察莖葉下表面的孢子囊堆

40

(D)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7. 明成不滿意在複式顯微鏡下看到如右圖(一)的影像,如果他要看到如右圖(二)的影像, 應進行下列哪一項操作? (A)調整反光鏡角度 (B)調節細調節輪 (C)更換高倍接物鏡 (D)放大光圈

)8. 小華在顯微鏡低倍鏡下,看到右圖的影像。如果他想再用高倍鏡看到清晰的 a 細胞, 下列三個步驟,其操作順序何者正確?甲、轉動旋轉盤,使物鏡由低倍鏡轉為高倍鏡; 乙、轉動細調節輪;丙、移動玻片使 a 細胞位於視野中央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甲→丙

)9. 右圖中有甲、乙兩種植物細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乙具有相同功能 (B)甲、乙即可組成器官 (C)甲有細胞壁,乙沒有 (D)乙有葉綠體,甲沒有

)10. 觀察動、植物細胞時,下列何者為滴加亞甲藍液的作用? (A)使細胞維持原狀 (B)增加細胞的透光率 (C)會與細胞中的澱粉作用 (D)使細胞中的構造顏色深淺不同

)11.圖為血球在複式顯微鏡下,以 4 倍物鏡所觀察到的影像。 若在同一視野下,換成 10 倍的物鏡觀察,則最有可能看見下列何種影像? 【94 基測二】 (A)

(B)

(C)

(92 基測一)

(D)

)12.小靜用顯微鏡觀察以亞甲藍液染色後的口腔皮膜細胞,下列關於此實驗的敘述何者正確? (A)需使用複式顯微鏡進行觀察 胞相同

(B)被染色的部位主要為細胞膜

(D)可觀察到呈半月形的保衛細胞

41

(C)其構造與植物表皮細 【95.基測一】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13.若使用複式顯微鏡觀察蟬的翅膀,使用物鏡甲時,視野中所看到的畫面如圖(七);而 改用物鏡乙時,視野中所看到的畫面如圖(八)。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97.基測一】

圖七

圖八

(A)物鏡甲比物鏡乙短 (B)物鏡甲可觀察到的實際面積較物鏡乙小 (C)物鏡乙可觀察到的細胞數量較物鏡甲少 (D)若想將圖(七)中的 X 點移到視野中央,應該將蟬翅樣本向左下方移動 (

)14.某臺複式顯微鏡的目鏡放大倍率有 10X、15X 兩種;物鏡放大倍率有 4X、10X 和 40X 三 種。小鈞利用此複式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下列何種組合可使他在視野中看到的細 胞數目最多? (A)目鏡 10X、物鏡 4X (C)目鏡 15X、物鏡 10X

【98 基測二】 (B)目鏡 10X、物鏡 10X (D)目鏡 15X、物鏡 40X

)15.小芬利用複式顯微鏡觀察人的血球細胞,使用相同的目鏡,但在兩種不同放大倍率下, 所呈現的視野分別為甲和乙,如附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則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在乙中均可觀察到 (C)若玻片往右移,甲的影像會往右移而乙的影像則往左移 (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影像,改換成乙就可看到清晰的影像

【99 基測二】

)16.用複式顯微鏡在 100 倍的放大倍率下觀察某種原生生物,看到整個視野被此種生物的單 一個體完全占滿。若想進一步觀察此生物的游動路徑,則應使用下列哪一種目鏡及物鏡 的組合? (A)目鏡 10X、物鏡 4X (B)目鏡 10X、物鏡 40X (C)目鏡 15X、物鏡 10X (D)目鏡 15X、物鏡 40X

42

【102.基測】


單元 2

)17.如右圖所示,甲、乙為一臺複式顯微鏡上兩種不同倍率的物鏡。小閔使用此顯微鏡觀察 口腔皮膜細胞,他按照使用顯微鏡的標準步驟依序開始操作,有關物鏡的轉換及視野亮 度的變化,下列敘述何者最合理? (A)先用甲再轉換到乙,視野亮度變暗 (B)先用甲再轉換到乙,視野亮度變亮 (C)先用乙再轉換到甲,視野亮度變暗 (D)先用乙再轉換到甲,視野亮度變亮

生物體的組成

【104.會考】

)18.甲、乙及丙為一臺複式顯微鏡上三種不同倍率的物鏡,其外型如圖所示。小柏使用此顯 微鏡觀察植物細胞,他利用乙物鏡觀察後,再轉換另一物鏡,結果視野下的細胞數目減 少,有關他轉換後的物鏡及其視野範圍的變化,下列何者最合理? (A)甲,視野範圍放大 (B)甲,視野範圍縮小 (C)丙,視野範圍放大 (D)丙,視野範圍縮小 ANS: 1.CCDAC 6.DCCDD 11.DABAA 16.AAD

43

【105.會考】


單元 2

生物體的組成

_____1.玻片標本要小且薄。 _____2.固定標本不需滴水。 _____3.調整光圈和鏡筒以獲得適當光亮。 _____4.使用高倍鏡時不可使用粗調節輪。 _____5.倍率越高視野範圍越小,亮度越高。 _____6.物境的長度愈長,倍率愈高。 _____7.解剖顯微鏡的成像與實物的方向相反。 _____8.複式顯微鏡: 如生物往右上方移動 將載玻片向右上方移動。 _____9.在高倍鏡下或環境暗時,使用平面反光鏡及調大光圈。。 _____10.植物的表皮細胞具有葉綠體。 _____11.細胞經亞甲藍液染色後,細胞核會變清晰。 _____12.保衛細胞可控制水分進出。 ANS: 1. O X X O X

6. O X O X X 11. O X

1. (

)使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光圈和反光鏡的位置不動,則在高倍鏡下的視野比低倍鏡下 (A)範圍較大,高度較暗(B)範圍較小,亮度較亮(C)範圍較大,亮度較亮 (D)範圍較小,亮度較暗 2.( )玻片標本有氣泡時,應如何處理才可使氣泡排出? (A)用鉛筆尖輕壓載玻片(B)用鉛筆尖 輕壓蓋玻片(C)將玻片標本置於火上燒(D)重做一次,直到沒有氣泡。 3. ( )製作標本時,蓋玻片或載玻片的正確裝置為何? (A)

(B)

(C)

(D)

)某一複式顯微鏡其目鏡為 5x、10x、15x,物鏡有 4x、10x、60x,此顯微鏡共有幾種放大 倍數? (A) 6(B) 8(C) 9(D) 10。 5. ( )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如圖,下列何者正確? (A)欲調節視野 中的光線,可調節 b 處及 e 處(B)用甲物鏡觀察玻片標本時,若亮度 適當,但影像不清晰時,應轉動 b 處(C)若亮度不變,乙物鏡換成甲 物鏡時,視野會變亮(D)在顯微鏡下觀察頭髮,若將玻片標本「向左 」移動,則會看到的頭髮「向右」移動。 6. ( )亂太郎利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若將載玻片的細胞「向左」移動,則在顯微鏡中所看的細胞「向右」移動(B)在高倍鏡 時所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較多,亮度較暗(C)在低倍鏡時所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較少,亮度較 亮(D)在高倍鏡下觀察時,若影像模糊不清,用粗調節輪調整焦距。 4. (

44


單元 2

7. ( 8. ( 9. (

10.( 11.(

12.(

13.(

14.(

15.(

16.(

生物體的組成

)顯微鏡的光圈有何作用? (A)調節光量(B)調整焦距(C)反射光線(D)調整鏡臺角度。 )以下動、植物,請問哪一種最適合用解剖顯微鏡觀察? (A)細菌(B)單胞藻(C)跳蚤(D)整株玫瑰。 )使用複式顯微鏡時,下列哪一種是錯誤的? (A)光線不足時,可以調整光圈的大小 (B)轉動旋轉盤時,不可讓鏡片碰到玻片(C)想看清楚標本時,只須轉動粗調節輪調整焦距 (D)蓋玻片以45°角慢慢蓋於標本上,較能避免氣泡產生。 )假設我們想觀察螞蟻的觸角構造,請問適合用什麼觀察? (A)放大鏡(B)光學顯微鏡(C)電子顯微鏡(D)解剖顯微鏡。 )有下列四組不同倍數的顯微鏡: (甲)10×5 (乙) 10×20 (丙) 10×30 (丁) 10×40,試問由哪一組顯微鏡所觀察到的同種 細胞數目最多?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甲、乙二人以同一型式之複式顯微鏡觀察同一種細胞,使用之倍率為: 甲=10×10;乙=10×40,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甲看到的細胞數目較多 (B) 乙的視野較為寬廣 (C) 甲看到的細胞較大 (D) 無論甲或乙,若將玻片向左移動,視野中之細胞亦向左移動。 )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水中的草履蟲,應如何操作? (A) 先用高倍物鏡觀察 (B) 練習睜右眼、閉上左眼觀察 (C) 調大光圈,光線愈亮愈好 (D) 視野下,蟲游向右上方,玻片向右上方移動追蹤。 )右圖是某臺顯微鏡四個不同的鏡頭,各組分別正在焦點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放大倍數為:丁>丙>乙>甲 (B) 視野下光線強度為:甲>乙>丙>丁 (C) 視野下細胞的大小為:甲>乙>丙>丁 (D) 視野下的細胞數目為:甲>乙>丙>丁 )操作複式顯微鏡觀察口腔皮膜細胞,正確的操作順序為何? (甲) 使用 10X 物鏡觀察; (乙) 使用 60X 物鏡觀察; (丙) 用牙籤鈍端刮取口腔皮膜細 胞; (丁) 在載玻片上滴亞甲藍液。 (A) 丁丙甲乙 (B) 丁丙乙甲 (C) 丙甲丁乙 (D) 丙丁甲乙 )使用顯微鏡觀察口腔皮膜細胞時,下列操作何者錯誤?

(A) 先滴亞甲藍液於載玻片上,再將細胞置於亞甲藍液中 (B) 加上蓋玻片時動作愈快愈 好,以減少氣泡 (C) 放置玻片標本時,標本應對準鏡臺圓孔 (D) 以光圈及反光鏡調節 至適宜的亮度 17.( )使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水中小生物如圖,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發現甲正往右下方跑出去,此時 載玻片應向哪裡移動才可看見甲? 目鏡 物鏡 (A) 右上方 (B) 左上方 (C) 右下方 (D) 左下方 甲 10X 10X 18.( )有四架顯微鏡如右表,哪一架最需要使用凹面鏡與細調節輪? 乙 15X 10X 甲 丙 10X 4X (A)甲 (B)乙 (C)丙 (D)丁 丁 15X 40X 19.( )承上題,哪一架顯微鏡觀察水中小生物,小生物最不容易跑出視野外?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5


單元 2

20.(

)使用解剖顯微鏡觀察此標本時,所看到的影像最接近下列何者?

(A) 21.(

生物體的組成

(B)

(C)

(D)

)將標本置於複式顯微鏡下觀察時,所見到的影像最接近下列何者?(大小不計)

(A)

(B)

(C)

(D)

22.(

)(甲)轉動細調節輪 (乙)轉動旋轉盤換高倍物鏡 (丙)將草履蟲移至視野中央。想換高倍鏡繼 續觀察,請你幫他排列正確操作順序 (A)甲丙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3.(

)若以複式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若發現視野中的光線恰巧上半部是亮的而視野下半部是 暗的,試問是哪一個構造沒有調整好,以致整個視野無法獲得適當的光線? (A) 旋轉盤 (B) 物鏡 (C) 反光鏡 (D) 調節輪

【題組】柯南觀察同一個玻片標本四次,但每次只調整物鏡倍率,其他皆未變動,結果如圖: 24.(

)請問視野亮度最亮的是哪一個?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5.( )請問所用的物鏡最長的是哪一個? (A) 甲 (B) 乙 (C) 丙 (D)丁 26.( )若玻片標本改觀察變形蟲此種會游動的小生物;若一開始將變形蟲放在視野中央;請問在 哪一個情形下,變形蟲最不容易游出顯微鏡的視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7.( )請問哪一個放大倍率最小?(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8.( )觀察口腔皮膜細胞的正確操作順序為何? (甲) 使用低倍物鏡觀察; (乙) 使用高倍鏡觀察; (丙) 用牙籤刮取口腔皮膜細膜與玻 片上的碘液混合; (丁) 在載玻片上滴碘液: (A) 乙丁丙甲 (B) 丁丙甲乙 (C) 丙甲乙丁 (D) 乙丙丁甲

46


單元 2

29.(

)在玻片上畫三條線(如圖),請問複式顯微鏡下影像為何? (A)

30.(

生物體的組成

(B)

(C)

(D)

)承上題,如果是解剖顯微鏡下,影像為何?

ANS: 1.DBBCD 6.AACCD 11.AADCA 16.BCDCB

47

21.CCCAB

26.AABDA


單元 2

2-3

生物體的組成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1.細胞膜主要由________構成,細胞內、外的___溶性物質便自然地被隔開,形成細胞的屏障,有 效率地管控物質的進出。 2.而來自身體其他細胞的訊息分子藉由_____循環運送至特定的目標細胞後,必須將訊息傳遞至細 胞內,此時細胞膜便扮演訊息接收與傳遞的重要角色。

3.擴散作用:在同一溫度情況下,分子的運動的方向是由分子濃度較___的 地方往濃度較____的地方運動,這種現象稱為擴散作用。 (1) 擴散作用是一種自然發生的現象,它不必藉外界力量即可 發生。 (2) 如果有外界力量,如攪拌、風吹,則會加速擴散。 (3) _________對物質進出細胞有控制的功能。 (選透性、半透性) (4) 氣體分子(如二氧化碳、氧氣)可通過細胞膜,藉擴散作 用進出細胞。 a. O2、小分子物質→擴散進入細胞內 b. CO2、NH3、廢物→擴散排出細胞外 c. 光合作用:CO2 和 O2 藉擴散作用進出植物的氣孔 d. 呼吸作用:CO2 和 O2 藉擴散作用進出微血管 (5) 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質,可藉由細胞膜上特殊蛋白質的協助進出細胞。而 細胞膜上的溝道蛋白和載體蛋白,對物質的運輸皆具有_____性。 水分子可藉簡單擴散和便利性擴散通過細胞膜。 細胞膜具有『水通道蛋白』→專供水分子藉便利性擴散通過細胞膜。 4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