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單 元 四 生物的運輸作用
4-1 植物的運輸構造 P.111
4-2 動物的運輸構造 P.130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4-1
植物的運輸構造
※ 簡單的植物分類
維管束介紹: 1.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水由____吸收並運送到葉。 2._____所產生的養分必須運送到體內其它細胞。 3.植物根﹑莖﹑葉內運輸水分的細胞與運輸養分的細胞上下排列成管狀,兩者聚集 成束狀,稱為___________。而葉部的維管束稱為______。 4.運輸水分的構造叫做_________, 運輸養分的構造叫做________。
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 根吸收水及溶解的無機鹽 根由土壤中吸收 O2 並釋出 CO2 水和無機鹽經由木質部運輸到葉 水經由氣孔蒸散 CO2 經由氣孔進入葉內, O2 亦經由氣孔釋出 葉行光合作用產生醣類等有機養分 糖類等有機養分經由韌皮部運送到 根及芽等需要養分的部位
5.根部有許多細絲狀的根毛,是由根部_____細胞向外突出 形成的構造,可以增加根部吸收面積。 - 111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6.土壤中的______及________由根進入植物體內,到達根部的維管束後,由維管束的 _____部運送到莖及葉等各部分的細胞。 7.葉所產生的養分由葉部維管束內的_____部運送到莖及根等各部分的細胞,供植物 細胞利用或儲藏。 8.儲藏的養分在植物需要時可以再分解,並由韌皮部運輸到所需要的地方。 韌皮部運輸 糖分生產的部位 → 需求的部位 (根、莖、新芽、果實)
9. 韌皮部內液體的主要成分為_______。
木質部
韌皮部 木質部
形成層
韌皮部
- 112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介紹: 一枚子葉
平行脈
維管束散狀
鬚根
花瓣為 3 的 倍數
二枚子葉
網狀脈
維管束環狀
軸根
花瓣為 4 或 5 的倍數
單子葉 植物
雙子葉 植物
單子葉植物 子葉 葉脈 花瓣 莖 根 維管束
雙子葉植物
一枚
二枚
平行脈 3 的倍數 草本莖、木本莖 鬚根
網狀脈 4 或 5 的倍數 草本莖、木本莖 軸根
形成層 百合、稻、麥、玉米、竹 杜鵑、榕樹、芹菜、菊、荷
實例
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的不同在於它們木質部發達的程度。
莖內維管束比較: 種 類
項
目
維管束排列 形成層 年輪
例子
一年生(單子葉植物)
稻、麥、玉米
一年生(雙子葉植物)
苜蓿、咸豐草
多年生(雙子葉植物)
朱槿、榕樹
- 113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莖的橫切面
- 114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課外補充: 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的不同在於它們木質部發達的程度。 1. 木本雙子葉植物的木質部較發達,內側的木質部可以一直延伸到髓的中心,如果我們橫剖 其莖來看,可以發現由中心到外,都是木質化的,就像木材的材質。例如:橡木、榕樹、 木蘭花、桂花…等。 2. 草本雙子葉植物其木質部當然就沒有那麼發達。因為雙子葉植物的維管束是環狀排列的, 所以草本雙子葉植物的木質部也是呈環狀排列的,橫剖其莖來看,有些甚至看不出來有木 質化的感覺,例如:非洲鳳仙、我們平時吃的油菜、小白菜…等等、 (當然它們還是有木 質部,只是沒有明顯的木質化,以至看不出木材的質感。) 3. 單子葉植物也有草本和木本之分,當然也是看它木質部的發達程度。木本單子葉植物不像 木本雙子葉植物有「年輪」。 例如:玉米、穀類、五節芒、竹子…即為草本單子葉植物, 而椰子、蒲葵…則為單子葉木本植物。 如果說草本植物的結構像「帳篷」,那木本植物就像是鋼筋水泥的大樓了。因為木本植物 它有發達的木質部,可以堅固植株,而且更新維管束,所以往往可以擁有很長的壽命。
形成層的介紹: 構 造 木質部 形成層
分布位置 維管束內側 介於中間
韌皮部
維管束外側
功 能 運輸水與礦物質【運輸方向: 】 往內增生新的木質部,所以木質部越來越厚。 往外增生新的韌皮部,舊的韌皮部會脫落。 運輸養分【運輸方向: 】
年輪: 1.年輪: (1)雙子葉植物的形成層向內不斷增生的 _______細胞,形成木材。 (2)根據年輪,可以推算的木質部,即為俗稱 的木材;形成層以外的部分俗稱_____ ,韌皮部即包含在樹皮內。
- 115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2.木材分類: 別 稱 淺 紋
春材
深 紋
秋材
生長 季節 溫暖 多雨 春夏
細胞 特色 細胞大 壁薄
年輪 顏色 淺
範 圍 寬
寒冷 乾燥 秋冬
細胞小 壁厚
深
窄
『熱帶植物缺乏年輪』
- 116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葉與運輸作用的關係: 1.水分由植物氣孔散失到空氣中的現象,稱為______作用。 2.運輸路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蒸散作用可以調節植物的體溫,且有助於植物吸收水分。 4.蒸散作用是植物體內水分上升的動力之一。
5.影響蒸散作用的因素:
日光
陰暗
高溫
光強度
溫度 溼度
促進
蒸散作
抑制
寒冷
乾燥
潮濕
有風
無風
氣孔大多在白天開放→蒸散作用在白天較旺盛,隨著光強度增加而變快 氣孔大多在夜晚關閉→蒸散作用在夜晚幾乎_____ 當植物面臨乾旱缺水時: 縱使白天光照很強→氣孔仍會關閉以減少水分蒸散 (這是自然的保護機制,以避免植物體因過度失水而凋萎甚至死亡) 溫度愈高→蒸散速率愈___ 溫度較低→蒸散速率較___ 溼度(空氣的相對溼度) 相對溼度較大(潮濕)→蒸散速率較____ 相對溼度較小(乾燥)→蒸散速率較____ - 117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天氣熱或陽光很強時: 風速
栽種的盆栽要勤於澆水→避免植物體因過度失水而凋萎甚至死亡 風可將氣孔逸出的水蒸氣吹散→_____蒸散作用 風速愈強→蒸散速率愈___
保衛細胞與氣孔
保衛細胞由_____細胞特化而成→其外形與功能已和表皮細胞不同。 (1) 氣孔分布在葉和莖的表皮細胞中,其開孔大小由保衛細胞調節。 (2) 一般陸生植物的氣孔在___表皮較多,以減少蒸散作用。 不具氣孔的植物: (1)沉水植物→水蘊草(2)仙人掌的特化針狀葉
根部滲透壓產生的壓擠力: (根壓) 1.根壓的成因:(高中課程) 根部細胞的滲透壓____土壤的滲透壓所引起的滲透作用→ 根壓有助於水分向上運輸。 主動運輸
2.無機鹽 → 進入根部細胞 根部細胞溶質濃度升高 → 產生滲透壓→水分流入根部→產生根壓
3.土壤含水量愈多→根壓愈大→導管中水分上升。 5.根壓的力量_____。 ∵ 根壓僅能將水分運送至草本植物的葉部。 ∴ 根壓對草本植物的水分吸收很重要。 - 118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溢泌作用(泌液現象、泌溢作用): 夜晚氣溫低、溼度__、氣孔____,但植物體內木質部仍繼續運輸水分→水從葉緣或 葉尖的排水孔溢出。 (1)草本植物的葉緣或葉尖具有排水孔→溢泌作用。 (2)土壤中含水量愈充沛→泌液作用愈旺盛。 (3)日出後,蒸散作用成為木質部運輸的主力→泌液現象____。 (4)芋頭植株的葉片很大,排水孔數目很多→每夜每一葉片可溢出 240ml 富含礦物 質的水分。
- 119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
)1 將二支裝滿水的曲狀玻璃管,管中有一小氣泡,如箭頭所示。用相同的光源照射,並放在 通風的室內,其裝置及結果如下圖。則造成兩組氣泡位置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 【90 基測二】
( A ) 芹 菜 行光合作用會消耗大部分的水分
(B)芹菜行呼吸作用會消耗大部分的水分 (C)芹菜吸收的水分大多經由葉片的氣孔散失 (D)芹菜吸收的水分大多經由葉片的邊緣 散失 (
)2 筱欣在甲、乙二個相同的量筒內各插入一枝粗細相近的芹菜,再加水至液面達到 10mL 的 刻度處,接著摘除乙量筒芹菜的所有葉片,並把二個量筒放在通風處,每 10 分鐘記錄一 次液面的讀數,結果如表。筱欣的實驗結果可支持下列哪一敘述? 經過時間 (分鐘)
0
10
20
30
甲量筒液面讀數 (mL)
10.0
8.3
7.1
6.5
乙量筒液面讀數(mL)
10.0
9.8
9.7
9.5
(A) 植物的生長需要通風 (C) 植物行呼吸作用時需要水分 (
(B) 植物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D) 植物體內水分的散失與葉片有關
)3.下列有關年輪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可根據年輪來判斷玉米的年齡 (C) 環紋的部份是木質部,俗稱為木材 (
【91 基測二】
【91.基測一】 (B) 韌皮部細胞受氣候影響而形成年輪 (D) 環紋有深有淺是因形成層細胞大小不一
)4 取帶有等數量葉片的鴨跖草枝條,做不同的處理如表(二),而後放入盛有等量水的 100mL 量筒中,置於陽光充分的室外 4 小時後,哪一個量筒水位最高? 【92 基測二】 (A)甲 (B)乙 (C)丙 (D)丁 量筒編號 鴨跖草的處理方法 甲 乙 丙 丁
在莖表皮塗上凡士林 在葉的下表皮塗上凡士林 在葉的上表皮塗上凡士林 不做任何處理 - 120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
)5 圖為松樹樹幹橫切面的模式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這段樹幹的年齡約有六年 (B)甲區運送養分,乙區運送水分
【92 基測一】
(C)甲區的細胞比乙區的小,生長也較快 (D)乙區的細胞是在氣候溫暖,雨量豐富的季節生長
(
)6 圖為某植物莖橫切面的示意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92 基測二】
(A)乙細胞分裂會使莖加粗 (B)土壤中的肥料主要是由甲運送 (C)物質在丙內的運送方向為由上往下 (D)開花時,根儲藏的養分是由丙運送至花芽 (
)7 將咸豐草插於裝有黑色墨水的量筒中,如圖(二)所示。1 小時 之後將莖橫切,取一薄片置於顯微鏡下觀察,此時所見的情 形,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93.基測二】
(A)
(
(B)
(C)
(D)
)8 關於植物的構造與功能,下列敘述何者正確?【94.基測一】 (A)玫瑰的花是營養器官
(B)樟樹的莖可深入土壤吸收水分 (C)椰子樹利用葉子的擴散作用將水輸送到樹梢 (D)芹菜吸收紅墨水後,莖內的維管束會變成紅色 (
)9 顯微鏡下看到甲、乙、丙三種植物的莖橫切面如右三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的葉脈是平行脈,乙、丙則是網狀脈 (B)乙成長以後,莖的橫切面會改變成丙 (C)甲成長以後,莖的橫切面會改變成乙 (D)丙具有明顯的形成層,可形成年輪
- 121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
)10 將一枝長 25 公分的芹菜葉柄,插入裝有紅墨水的量筒中,再將乾燥的氯化亞鈷試紙,用 透明膠帶黏貼於擦乾的葉表皮,結果試紙迅速變色。經 15 分鐘後,分別橫切及縱切葉柄, 觀察紅色部分的分布狀況。下列選項何者為正確的觀察結果? 選項
(
橫切面
試紙顏色變 化
縱切面
(A)
藍→粉紅
(B)
粉紅→藍
(C)
藍→粉紅
(D)
粉紅→藍
)11 明成在觀察植物細胞的活動中,看見了乙、丙細胞,卻始終無法看到明顯 清晰的甲,可能是下列哪一個原因造成的?
(
(A)沒將葉表皮撕成薄片
(B)沒使用高倍鏡觀察
(C)沒使用細調節輪
(D)沒加染色劑
)12 呆做綠豆發芽實驗,有一天他心血來潮,將發芽的綠豆以透明玻璃杯倒 立罩著,一段時間後,杯壁上出現一些透明液體,如附圖所示,下列有 關此綠豆實驗的敘述何者錯誤?
(A)杯壁上透明液體只會在夜晚出現 (B)杯壁上的液體可由植物的蒸散作用產生 (C)若以顯微鏡觀察葉子的 附表皮可發現氣孔的存在 (D)杯壁上的液體以氯化亞鈷試紙檢測時,試 紙會由藍變為粉紅色 (
【95.基測一】
)13.植物蒸散作用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蒸散作用有助於根部對水分 的吸收 (B)木質部與韌皮部共同參與蒸散作用的進行 (C)蒸散作用 時,水分移動的方向是由上往下運輸 (D)去除植物葉片讓維管束外露, 可加速蒸散作用
(
【95.基測二】
)14 佑以榕樹為研究對象,想證明「植物進行蒸散作用時,水經由氣孔離開植物體」 。下列何者 為最適當的處理方式? 【96.基測二】 (A)將紅色氯化亞鈷試紙,以透明膠布固定於榕樹葉的上表皮,兩分鐘後觀察顏色變化
(B)將藍色氯化亞鈷試紙,以透明膠布固定於榕樹葉的上表皮,兩分鐘後觀察顏色變化 (C)將紅色氯化亞鈷試紙,以透明膠布固定於榕樹葉的下表皮,兩分鐘後觀察顏色變化 (D)將藍色氯化亞鈷試紙,以透明膠布固定於榕樹葉的下表皮,兩分鐘後觀察顏色變化 - 122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
)15 菟絲子是一種寄生性的植物,會利用莖上的吸取器插入另一綠色植物體內,以吸取其有機 養分。下列何者是該綠色植物被吸取器插入吸收養分的主要部位?
(A)木質部 (
(B)形成層
(C)韌皮部
(D)角質層
【97.基測一】
)16 於維管束植物體內水分與礦物質之吸收與運輸,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水份主要是由氣孔吸收 (B)礦物質主要是由根部吸收 (C)兩者皆主要以擴散作用向上運輸 (D)水份主要靠維管束的韌皮部運輸 (
【97.基測二】
)17 小慧在水中切取同一植物且粗細相同的兩枝條,使其長度 相等,並將其中一枝條的葉片全部摘除,再分別插入裝有 等體積紅色溶液的兩燒杯中,標示為甲、乙兩組,如圖所 示。靜置一段時間後,得知兩組的枝條內都有紅色溶液, 一組上升 5 公分,另一組上升 1 公分。判斷紅色溶液上升
5 公分的組別及其枝條內出現紅色的主要部位,下列何者 正確?
(A)甲;韌皮部 (C)乙;韌皮部 (
(B)甲;木質部 (D)乙;木質部
【100 基測一】
)18 阿碩要把他家庭院中的樹木移植到別處,他寫下移植樹木時的建議及列出此建議的
主要原因,如表所示,其中下列哪一要點的建議與其主要原因不相符合? 【103.會考】 要點 甲 乙 丙 丁
(A)甲 (
建議 夜晚時要進行移植比白天好 剪除部分的枝葉 黏在根上的土不要移除 移植後不要立即施撒高濃度的肥料
(B)乙
(C)丙
主要原因 減少蒸散作用 幫助莖內的水上升至葉 避免傷害根部構造 避免根部的水分流失
(D)丁
)19 右圖為某種植物莖部橫切面的構造示意圖。已知「介殼蟲」是以此種植 物韌皮部中的汁液為食,若想分析介殼蟲所吸取的成分,則應選擇圖中 的哪一部位進行研究最合適? 【104.會考】 (A)甲 (B)乙 (C)丙 (D)丁
- 123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
)20.研究員利用工具鑽取榕樹樹幹的維管束組織,從樹皮表面上的 X 點垂直鑽入樹幹中心後, 將取出的組織依其主要功能分別標示為甲、乙、丙,如表所示。依表中的主要功能判斷, 比較此三者與 X 點間的距離,下列何者最合理? 【105.會考】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乙<甲<丙
(
)21.某雙子葉木本植物的莖具有樹皮及木材等構造,如圖所示。下列何者為圖中標示*
處的主要功能?
【106.會考】
(A)運輸養分 (B)運輸水分 (C)細胞分裂 (D)光合作用
ANS: 1.CDCBD 6.ACDDC
11.DAADC
16.BBBAA 21.B
- 124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_____1.運輸水分的構造叫木質部,位在莖的內側。 _____2.礦物質藉由擴散作用進入植物體,不需水的協助。 _____3.單子葉植物花瓣為 3 的倍數、鬚根且維管束散生。 _____4.莖的橫切面見到明顯的猴子臉,此為雙單子葉植物。 _____5.韌皮部運輸養分方向為單向運輸。 _____6.韌皮部包含在樹皮內。 _____7.春材細胞特色為小且顏色深。 _____8.熱帶植物缺乏年輪。 _____9.蒸散作用可以調節植物的體溫,但無助於水的擴散作用。 _____10.一般陸生植物的氣孔在上表皮較多。 _____11.夜晚氣溫低、溼度高、氣孔關閉泌液現象旺盛。 _____12.水耕蔬菜的根部不會因泡水而死亡是因為水中灌入二氧化碳。 ANS: 1. O X O X X 6. O X O X X 11.O X
甲 乙 一、單一選擇題 1. ( )小明看到一棵大樹的橫斷面,試問樹幹中構成年輪的細胞,由圖中的何處生成? 丁
B)乙(C)丙(D)丁。
2. (
丙
(A)甲(
甲
)有一塊木頭,年輪如圖,甲環紋細胞小又密,乙環紋細胞大且疏鬆,若這塊木頭最外圈為乙 環紋,則這塊木材是在什麼季節砍下來的?
(A)溫暖多雨(B)溫暖乾燥(C)寒冷乾燥(D)寒
冷多雨。
3. ( 4. ( 5. ( 6. (
)如右上圖有關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此為多年生植物莖的橫切面(B)稻莖缺乏乙構 造(C)丙有輸水功能(D)甲1形成時間較甲2為早。 )植物的根部有許多細毛狀的根毛,其功能何者錯誤? (A)是由根部表皮細胞向外突出所形 成(B)可以增加吸收面積(C)根毛細胞亦可行光合作用(D)根毛可以吸收溶於水的礦物質。 )下列何者並不是氣孔的功用?
(A)吸收水分(B)吸收二氧化碳(C)排出氧氣(D)排出水蒸氣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氣孔大多位於陸生植物葉的上表皮(B)氣孔大多位於水生植物的 上表皮(C)氣孔的大小可由保衛細胞來調節(D)氣孔是水分蒸散出去和二氧化碳進入葉內的 門戶
7. (
)溪頭神木是棵生意盎然的空心老樹,追究其存活的原因是
(A)形成層可運送水分(B)樹皮 可運送水分(C)百年以上的老樹不必靠水分生活(D)形成層可產生運送水分的新細胞。 - 125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8. (
)(甲)強光(乙)黑夜(丙)溫度高(丁)溫度低(戊)溼度大(己)溼度小;上列環境變因在何種情況下, 會促使植物的氣孔開放?
9. (
(A)(甲)(丙)(己)(B)(甲)(丁)(己)(C)(乙)(丙)(己)(D)(乙)(丁)(己)。 )用顯微鏡觀察某植物葉子的下表皮,如圖所示,下列哪一項敘述錯誤? (A)c能製造養分(B)白天有光時b開放(C)a能調節b的開閉
(D)b為水分散失的門戶。 10.( )將一株天竺葵的葉片全部摘除,這株植物將 (A)立刻死亡(B)水分運輸減慢(C)從土壤獲得 養分(D)不再行呼吸作用。 11.( )移植樹木時,常將部分枝葉剪去以提高存活率。 「剪去枝葉」主要作用是 (A)減少營養的消 耗(B)減少水分的蒸散(C)促進新芽的生長(D)促進根部長出新根。 12.( )請根據如圖陸生綠色植物葉的橫切面圖,選出正確敘述。 (A)丁是 下表皮(B)水分由甲進入(C)氧氣由甲釋出(D)光合作用在乙進行。 13.(
)用顯微鏡觀察植物體某部分的細胞,發現這些細胞都是中空而細長 ,且一個接一個成為管狀,這些細胞的功能是什麼?
(A)用於保護植物體的表面
(B)行光合作用
(C)輸送水分與養分 (D)吸收水分與養分。 14.( )有關氣孔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植物缺水時,氣孔即行關閉(B)氣孔日夜皆開放(C) 榕樹的氣孔大都位於葉的上表皮(D)睡蓮的氣孔位於葉的下表皮。 15.( )有關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維管束分為木質部和韌皮部(B)水分 由根部吸收經韌皮部向上輸送(C)多年生植物之韌皮部在形成層外圍(D)養分的輸送方向可 上下輸送。
16.(
)礦物質溶於水中由植物的根部吸收後,由何者向上運輸以供植物利用?
(A)韌皮部(B)木
質部(C)保衛細胞(D)形成層。
17.(
)將植物環狀剝皮造成全株死亡,其主要原因為
18.(
)森林中有時會發現樹幹被剝去一圈樹皮的大樹,不久即死亡了,最直接的原因是
19.(
(A)養分輸送中斷,根部死亡(B)水分輸送 中斷,植株缺水死亡(C)木質部中間斷裂,產生氣泡(D)蒸散作用過大,水分供給不足。
(A)根吸 收的水無法上達至葉(B)葉製造的養分不能到達根(C)形成層功能喪失(D)葉細胞死亡。 )溪頭森林區常發現樹木被赤腹松鼠環繞基部啃咬一圈樹皮而枯死,這是因為如圖中的哪個部 位被破壞,導致樹木無法存活? 丙 乙
20.(
(A)甲(B)乙(C)丙(D)丁。 丁 )請依據下列資料,選出植物維管束運輸的正確組合: (A)(1)→(甲)→a(B)(2)→(乙)→b(C)(1)→(乙)→a(D)(2)→(乙)→a。
- 126 -
甲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21.(
22.(
)木本植物年輪形成的原因為
(A)便於記憶樹齡(B)水分經過樹幹的侵蝕作用(C)運輸水分及 輸送養分兩種細胞的交互排列(D)溫度、水分及 選項 單子葉植物 雙子葉多年生植物 陽光的周期變化。 (A) 形成層 無 有 )如表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多年生植物的比較 (B) 韌皮部 有 有 ,何項錯誤? (C) 年輪 有 有 (D)
23.(
維管束排 列方式
散生
環狀
)顯微鏡下看到甲、乙、丙三種植物的莖橫切面如 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的葉脈是平行 脈,乙、丙則是網狀脈(B)乙成長以後,莖的橫 切面會改變成丙(C)甲成長以後,莖的橫切面會 改變成乙(D)丙具有明顯的形成層,可形成年輪
24.(
)一般使用之木材,皆來自木本植物的樹幹或樹枝 ,它會逐年加粗,且呈現年輪現象。試問造成樹幹或樹枝不斷加粗的原因為何?
(A)形成
層細胞不斷分裂的結果(B)枝芽尖端生長點的細胞連續分裂的結果(C)維管束中韌皮部細胞 不斷增厚的結果(D)年輪生長區細胞連續分裂增殖的結果。
25.(
)如圖為原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木材為形成層向外生 成的韌皮部(B)甲的細胞為秋冬季節產生(C)甲的細胞比乙的細
胞大(D)甲的功能是運輸養分。
26.(
)多年生植物的莖中,(甲)木質部(乙)韌皮部(丙)形成層,三種構造 由內而外的排列順序為
27.(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 )一般木本植物莖內維管束中形成層的細胞可以不斷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和韌皮部,使莖不 斷加粗,於是莖內含有(甲)新的木質部(乙)新的韌皮部(丙)老的木質部(丁)老的韌皮部。它們 「由外至內」的順序應為何?
28.(
(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丙)(甲)(乙)(丁)(D)(丁)(乙)(甲)(丙)。 )俗稱的「木材」主要是由樹木的哪一種細胞構成的? (A)輸水的死細胞(B)輸養分的死細 胞(C)輸水的活細胞(D)輸養分的活細胞。
29.(
)如圖(一)為木本植物莖的橫切面,圖(二)為葉片橫切面的放大,請選出下列正確的描述。
( A)養分運輸是丁→戊→丙(B)水分運輸是從根→丙→戊,儲存在己(C)丙是死細胞沒有功能( D)乙使木材增加,莖變粗。
甲
丙
乙
(1)
(2) - 127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30.(
)觀察樹幹的剖面,請問下面哪一項是錯的?
(A)此生物之體制無
系統之層次(B)甲的細胞比乙的大(C)運輸水的細胞為木質部,水 大部分由下往上輸送(D)運輸養分的細胞為韌皮部,養分大部分由 上往下輸送。
31.(
)下列有關多年生植物莖的敘述,何者正確?
(A)維管束排列呈分
散狀(B)木質部可運輸養分(C)木材是由木質部轉變而來的(D)形成層向內長出韌皮部。
32.(
)俗稱樹皮,是指哪一部分(含)以外的部位之構造? (A)韌皮部(B)形成層(C)木質部(D)木栓層。
33.(
)小琳的爸爸想將住家後方玉蘭花樹移到鄉下奶奶家。爸爸首先以電鋸將樹枝鋸掉一大部分後 才移植。小琳看見後,問說:「為什麼爸爸將樹鋸得光禿禿的?這樣根本無法遮蔭!」請問 ,小琳的爸爸為什麼要這麼做?
(A)減少養分的吸收(B)增加日曬面積,加速植物進行光
合作用的速率(C)減少水分蒸散,以免樹木因失水過多而無法存活(D)增加養分運送的速率 ,促使植物快速生長。
34.(
)如圖為整株植物之運輸作用的模型圖,Ⅰ、Ⅱ、Ⅲ分別表示輸送的方向, 則下面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Ⅰ釋放出二氧化碳、吸收水分(B)Ⅱ輸送養分(C)Ⅲ輸送水分 (D)Ⅰ釋放出氧氣及水分。
35.(
)製作葉脈標本中,其葉脈主要的成分為何? (A)葡萄糖(B)纖維(C)澱粉(D)蛋白質。
36.(
)小綠綠取兩張乾燥的氯化亞鈷試紙,分別黏貼於某株植物葉片的上、下 表皮,測得變色時間分別為8分鐘(上表皮)、2分鐘(下表皮);對於她所獲得的實驗結果, 你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是 (A)上表皮處因陽光直射,較為乾燥,因此氯化亞鈷試紙較不易變色(B)此植物必為水生植物 (C)此植物生長於陰暗潮溼處(D)此植物下表皮的氣孔數目較上表皮多。
37.(
)(甲)葉細胞枯死(乙)根細胞死亡(丙)水分運送受阻(丁)養分運送受阻;以上所列為雙子葉木本 莖的主幹經環狀剝皮後,造成植物的死亡,依序排列正確者為 (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
38.(
)關於年輪的敘述何者有誤?
(A)可計算樹木的年齡(B)由於韌皮部細胞大小及顏色深淺造
成(C)秋、冬季造成細胞長得慢(D)為細胞在不同季節生長速度不同所致。
39.(
)葉片蒸散作用的主要目的是
(A)獲得充足的氧氣(B)獲得充足的二氧化碳(C)獲取充足的陽
光(D)獲取多量的水分。
40.(
)下列有關保衛細胞的敘述何者正確?
(A)靠氣孔的一側,細胞壁較薄(B)靠氣孔的一側,
細胞壁較厚(C)呈半月形,缺葉綠體(D)呈規則扁平狀,有葉綠體。
41.(
)下列有關植物維管束之敘述,何者正確?
(A)形成層向外長出木質部(B)形成層向內長出
韌皮部(C)水分之運輸方向只能由根至莖至葉(D)韌皮部可運輸養分、氣體、礦物質。
42.( 43.(
)維管束植物中運輸水分和礦物質的構造稱為
(A)木質部(B)韌皮部(C)形成層(D)髓。
)關於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的敘述何者正確?
(A)單子葉的根為軸狀根(B)雙子葉的根為軸
狀根(C)單子葉的葉為網狀脈(D)雙子葉的葉為平行脈。 - 128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44.(
)如圖為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橫切面,哪一構造是草本植物及單子葉植物所沒有的? (A)甲(B)乙(C)丙(D)丁。
45.(
)關於氣孔的敘述,何者正確?
乙
丙
丁
甲
(A)是水分、氧氣、二氧化碳的進出門戶(B)白天氣孔打開
,只行呼吸作用(C)晚上氣孔關閉,無法行呼吸作用(D)由保衛細胞構成。
46.(
)將大理花的枝條橫切,在顯微鏡下觀察,若黑色代表木質部,白色代表韌皮部,則應如何排 列?(A)
47.(
(B)
(C)
(D)
)某植物莖內的橫切面及其內部構造的放大情形如右圖,則
乙
關於此類植物的敘述何者錯誤? (A)此植物維管束排列為散生
送植物各部位所需養分
甲
(B)此植物構造乙能雙向運
(C)施肥後,此植物構造甲可以運送肥料中的物質
(D)此植物的莖
可逐年加粗。 48.(
)利用芹菜進行水分運輸試驗,實驗前他先將芹菜葉柄放入液面下切斷,請問此ㄧ操作目的為 何? (A)要將芹菜根部的土壤洗掉
(B)防止木質部內形成氣泡而中斷水分的運送
橫切面遇空氣而氧化變黃,影響運輸能力
(C)避免芹菜
(D)芹菜汁液沾手會有氣味,可避免不易清洗掉
的麻煩 49.(
)某種植物的葉片葉脈如右圖,若將其枝條放入裝有黑色墨水的量筒中,1小時之後將莖橫切 ,取一薄片置於顯微鏡下觀察,此時所見的情形,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50.(
)下列有關木質部與韌皮部的比較,何者錯誤? 選項
【木質部】
【韌皮部】
(A)
靠近莖的內側和葉脈下側
靠近莖的內側和葉脈上側
(B)
運輸水分、礦物質、肥料
醣類等養分
(C)
運輸方向只能向上
運輸方向可雙向運輸
(D)
老化後形成木材
形成樹皮
ANS:1.CACCA 6.ADAAB 11.BCCAB 16.BABBC 31.CACAB 36.DDBDB 41.CABCD
46.ADBAA
- 129 -
21.DCDAB
26.DDADB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4-2
動物的運輸構造
各種動物的循環系統: 擴散作用
運 輸 系 項 統 目
開放式循環系統 (不具微血管)
閉鎖式循環系統
心臟→血管→流入體腔中 (__具微血管)
血液途徑
心臟→動脈→微血管→靜脈 (__有微血管)
特點
生活在水中的小生物, 血管末端開放,沒有微血管相 動脈與靜脈之間有網狀的微血管 可藉擴散作用進行體內 連,血液直接流入體腔, 相連,沒有開口,血液不會流入體 外物質的交換和運輸。 血液與體液( )相混。 腔,物質交換在微血管, 體液與血液不相混。
實例
變形蟲、草履蟲、水螅。蜘蛛、蝦、蝗蟲、多數軟體動物。魚類、青蛙、人類、蚯蚓。 錯誤!
背血管 有收縮能力的血管
腹血管
比較項目
微血管
血液流出血管
交換物質
開放式循環 閉鎖式循環 - 130 -
血壓
循環速率
神經下血管
循環效率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循環系統的重要性: 1.將_____系統所吸收獲得的養分,運送到需要的細胞。 2.將_____系統中肺臟所獲得的___氣運送至細胞,將細胞中所產生的_______運送至肺臟。 3.將_______系統所產生的______,運送至需要的部位,以調節必需的生理機能。
範例 1:
1.下列何種生物,循環系統中的血液能與組織細胞直接接觸? (A) 台灣藍鵲
(B) 蚯蚓
(C) 台灣大鍬
(D) 水螅
2.植物體內的維管束相當於動物體內的 (A) 消化系統 (B) 呼吸系統 (C) 循環系統
(D) 排泄系統
3.有關動物體內的物質交換,需依賴循環系統來完成,有關循環系統的比較,下列何 者錯誤? 選項
開放式循環系統
閉鎖式循環系統
(A)
沒有血管的構造
有血管的構造
(B)
血液和組織細胞直接接觸
血液不能和組織細胞直接接觸
(C)
物質交換的效率差
物質交換的效率佳
(D)
實例: 蜘蛛、蝦子、昆蟲
實例:鯨、海豚、孔雀魚
- 131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 1.血液循環(由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可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組循環 途徑。 2.心臟: (1)人類的心臟(重量≒300g)位於胸腔中,由 心肌構成。位於兩肺之間胸腔中央偏左。 (心尖略為偏左) (2)心臟內有四個腔室,上面為左心房﹑右心 房,下面為左心室﹑右心室。 (3)心房和心室間有______ ,可以防止血液倒 流。 (心房較薄、心室較厚)
- 132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3.瓣膜:防止血液_______→使血液循環沿著一定方向流動 位於心房與心室之間(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左心房/二尖瓣/左心室) 心室收縮時,房室瓣關閉→防止____的血液逆流_____ 位於心室與動脈之間(右心室/半月瓣/肺動脈,左心室/半月瓣/主動脈) 半月瓣 心室舒張時,半月瓣關閉→防止____的血液逆流____
房室瓣
4.心臟收縮時:將血液擠入_______。
心臟舒張時:血液由_____流入____。
5. 冠狀動脈: 供給心肌養分、氧氣。 血液來源:左心室→主動脈→冠狀動脈 6. 心搏:心臟由心肌構成,具有舒張與收縮的特性,此 動作稱為心搏。 (平均 60~80 次/分,休息狀態 72 次/分)
以聽診器聽心博的聲音,稱為心音,可分為: 1.第一心音:心室收縮時,血液撞擊房室瓣關閉所造成的心音。
聲音低沉而小聲,但持續的時間較久。 2.第二心音:心室舒張時,血液撞擊半月辦關閉所造成的心音。
聲音高尖而大聲,但持續的時間較短。
- 133 -
單元 4 生物的運輸作用
三種血管比較: 動脈
微血管
靜脈
顏色
除_____以外均為紅色
暗紅色
除______以外均為暗紅色
流向
離開心臟
小動脈與小靜脈之間
流向心臟
種 項
類
目
管壁 口徑 彈性 流速 血壓
物質交換 白血球穿透
血流動力 1心臟收縮 2動脈管彈性 3動脈平滑肌收縮
功能
將血液由心臟送至全身
血液流動緩慢 →僅允許紅血球排成 一列依序緩慢通過
進行物質的交換 (總長度≒8 萬公尺)
- 134 -
1______阻止逆流 2周圍骨骼肌收縮 3吸氣時胸腔擴大 4身體位置與重力關係 將全身血液送回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