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元 五 有機化合物
5-1
有機化合物
P.199
5-2
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P.209
5-3
聚合物
P.226
5-4 肥皂與清潔劑
P.241
198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5-1
有機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早期分法
目前分法
有機化合物: 從生物體得來的
例 子
含碳的化合物
石油,蔗糖,蛋白質
無機化合物: 從礦石岩石中得來的 不含碳的化合物
硫酸,二氧化碳 氯化鈉,碳酸鈣
1. 1828 年,烏拉由無機物製得有機化合物_______, 證實了有機 化合物不一定得由生物體得到。 2KOCN+ (NH4)2SO4→ K2SO4+ 2NH4OCN 2. 有機化合物為_________及其衍生物的總稱,常見的組成元 素種類很少,包含 C、H、O、N、S、P,鹵素等。
3. 除了 CO、CO2、CaC2、CO32-、HCO31-、CN-、CNO-、C、SiC、C60…等 碳化物屬於無機化合物之外,其他含碳化合物多為有機化合物。 4. 有機化合物一定含有
元素;但含有碳元素卻
是有機化合物。
5. 有機化合物的基本架構: (1) 是構成有機化合物骨架的中心元素。 (2)碳原子本身不僅可以和很多原子直接結合,而且碳和碳本身也可以結合起 來,再和其他原子結合,形成 狀或是 狀的化合物。因此有機化合 物的數量遠比無機化合物來的 。 (3)有機化合物的性質不但隨原子的種類與原子的個數的改變而改變,而且也會 因為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物質。例如: 甲醚: 酒精: 199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6. 有機物與無機物的比較: 有機化合物
無機化合物
種類 組成元素 密度 熔點
種類多
水溶性 耐熱性 可燃性
1.下列各項物質: (A)木材 (B)純碳 (C)醋酸 (D)CO (E)CaCO3 (F)汽油 (G)氫氣 (H)水 (I)酒精 (J)尿素 (K)麵粉 (L)蔗糖 (M)NaCl (N)鑽石 (O)澱粉 (P)塑膠 (Q)硫酸 (R)NaHCO3 (S)鹽酸 (T)甲烷 (U)棉花 (V)麵粉 (W)C6H6 (X)CHCl3 (Y)NaCN (Z)C60 (1) 屬於有機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屬於無機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關有機化合物敘述,何者正確? (A)有機化合物必含碳元素 (B)無機化合物必不含碳元素 比無機化合物多 (D) CaC2 和 CO 皆為有機化合物
200
(C)有機化合物的種類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木材的乾餾: 1.乾餾:是指物質 加熱,而分解的過程。 2.竹筷(木材)乾餾後的產物: (1)氣體:有 、 、 (以上三者 )、 。(不可燃) (2)液體:黏性較大的黑色液體 。還有少量的 。 (3)固體:乾餾所得的物體是黑色的 。燃燒時只發紅沒有火焰,火力大, 可當燃料。而且質鬆多孔,有吸附作用(活性碳)。 3.實驗討論: (1)乾餾所得的木炭在空氣中加熱,會產生 氣體,使得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產生 色的 沉澱。 (2)如果竹筷不隔絕空氣加熱,而直接燃燒,則會 產生 和 。 (3)用藍色石蕊試紙檢驗焦油,因產生醋酸,因此試紙呈_____。 (4)由上述的實驗,我們知道有機化合物分解可能得到有機物或是無機物。
有機物的檢驗: 檢驗有機化合物,通常使用____法。將有機試料與 氧化銅混合,由於銅對氧的活性小,加熱時,氧化銅中 的氧會與有機物中的碳原子與氫原子反應,生成 二氧化碳及水。 為什麼選擇氧化銅參與此一反應呢?因為銅的活性 小,所以氧化銅不安定,反應時易釋放氧,與有機物反應。 材 料
氧化銅+木炭 氧化銅+麵粉 氧化銅+食鹽 氧化銅+蔗糖 無反應
產 物 石灰水檢驗 CO2 氯化亞鈷試紙檢驗 H2O
混濁 混濁 (CaCO3 沉澱) (CaCO3 沉澱) 無反應
藍色→粉紅色
無反應
混濁 (CaCO3 沉澱)
無反應
藍色→粉紅色
實驗結束後,先移開導管,再熄火,避免管內水蒸氣因溫度降低而凝結, 導致壓力變小,使石灰水流入試管內 試管因熱漲冷縮變化大而破裂。
201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取木炭、蔗糖、食鹽分別置於試管中與氧化銅混合加熱,實驗結果如表,回答下列問題: 澄清石灰水有 試管有沒有水滴產生 試料 沒有變混濁 木炭 (甲) (乙) 蔗糖 (丙) (丁) 食鹽 (戊) (己) (1)(甲)、(丙)、(戊)中,哪些使澄清石灰水呈混濁?________ (2)(乙)、(丁)、(己)中,哪些產生水滴?________ (3)木炭、蔗糖、食鹽中,哪些為有機化合物?________ (4)熄火前,應(A)先移開燈火再移開橡皮管 (B)先移開橡皮管再移開燈火
(
)1. 秀秀取不同的物質,依下列流程進行實驗並觀察結果: 準備大 小適當 的鋁箔
將試驗的 物質置於 鋁箔中心
用鋁箔將試驗的 物質包裹起來, 只留一小縫隙
【91.基測一】
將縫隙朝上,用鐵 夾夾住鋁箔包,加 熱其底部 5 分鐘
鋁箔中的 物質呈焦 黑的狀態
當秀秀以下列哪一種物質作此試驗,就不會得到上述的結果? (A) 食鹽 (B) 奶粉 (C) 麵粉 (D) 豬油 (
)2. 在「竹筷的乾餾」實驗中,包覆竹筷的鋁箔其主要功能為何? (A)鋁箔的包覆具有隔熱作用 (B)鋁箔作催化劑,加速竹筷分離 (C)鋁箔將竹筷與空氣隔絕 (D)鋁箔參與反應,使竹筷分離出可燃性氣體
(
)3. 用鋁箔捲包竹筷子後乾餾,最先看到的白煙並不臭,用打火機也點不燃。試問這白煙 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A) 水 (B) 氫氣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
)4. (承上題)乾餾後,打開鋁箔取出乾餾後的殘留固形物,做了一些實驗。甲、點燃殘 留固形物可以燃燒;乙、在紙上可以寫字 。上列關於乾餾後殘留的性質的敘述,哪 些是正確的? (A) 甲乙 (B) 乙 (C) 甲 (D) 以上皆非
202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
)5. 在常壓下,阿南對某物質進行實驗, 實驗項目 實驗結果如表所示,由此實驗結果 測量熔點及沸點 可以得到下列哪一項推論? 在空氣中點火試驗 【98.基測一】
結果 熔點 5.5℃及沸點 80.1℃ 起火燃燒,產物為二氧 化碳及水
(A)該物質為金屬 (B)該物質溶於水呈酸性 (C)該物質在常溫常壓下為固態 (D)該物質含有碳原子和氫原子 (
)6. 老師依據物質的性質,將書寫在黑板上的物質分為 甲乙兩類,如圖所示。關於甲、乙兩類物質的 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100.基測一】 (A)甲類可溶於水,乙類難溶於水 (B)甲類為非電解質,乙類為電解質 (C)甲類為中性物質,乙類為鹼性物質 (D)甲類為有機化合物,乙類為無機化合物 ANS: 1.ACAAD 6.D
203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_____1.有機化合物均從生物體得來的。 _____2.有機化合物為碳及其衍生物的總稱,常見的組成元素種類很少,包含 C、H、O、N、S、等。 -
-
_____3. CO2、CaC2、CO32 、HCO3 等碳化物屬於有機化合物。 _____4.含有碳元素者一定是有機化合物。 _____5.碳原子本身不僅可以和很多原子直接結合,而且碳和碳本身也可以結合起來,再和其他原 子結合,因此有機化合物的數量遠比無機化合物來的多。 _____6.有機化合物大多具有可燃性,無機化合物則沒有。 _____7. NaCN 不屬於有機物,而 C60 則是有機物。 _____8.竹筷與木製桌子乾餾後的主要產物必不相同。 _____9.乾餾後黏性較大的黑色液體呈酸性。 _____10.氧化銅+木炭的燃燒反應中,氧化銅是當氧化劑。 _____11.氧化銅+食鹽的產物可使石灰水混濁。 _____12.將木材在空氣中完全燃燒也可以得到黑色的木炭。 _____13.氧化銅+木炭與氧化銅+蔗糖都可以產生水。 ANS: 1. X O X X O
6. O X X O O 11. X X X
一、單選題: ( )1. Na2CO3,(乙) C2H5OH,(丙) CH4,(丁) CH3COONa,(戊) NaCN;上述含碳化合物中,屬 於有機化合物的是: (A)乙丙丁 (B)甲乙丁 (C)乙丁戊 (D)乙丙 ( (
( ( ( ( (
)2. 下列化合物中,屬於有機化合物的是: (A)碳酸鈉 (B)二氧化碳 (C)食鹽 (D)酒精 )3. 關於有機化合物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含碳之化合物皆為有機化合物 (B)有機化 合物皆從有機體中得來 (C)有機化合物的種類比無機化合物少 (D)燃燒法可檢驗有機 化合物之碳與氫 )4. 下列何者是有機化合物? (A)食鹽 (B)大理石 (C)乾冰 (D)蔗糖 )5. 下列何者為無機化合物? (A)石油 (B)一氧化碳 (C)酒精 (D)醋酸 )6. 早期科學家認為「有機化合物」必來自於動、植物生命體,但是這個觀點在何種有機化 合物,在從實驗室內合成而被打破? (A)酵素 (B)尿素 (C)酒精 (D)醋酸 )7.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是以下列何者為依據? (A)分子量 (B)原子數目 (C)原子種類 (D)結構 )8. 有機化合物燃燒時生成水及二氧化碳,是因有機物中含有: (A) 水和二氧化碳 (B)氧和碳 (C)碳和氫 (D)氫和氧
204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
( ( ( ( (
(
(
( (
( (
)9. 有關於有機化合物的敘述,何者正確?
(A)汽油是由碳水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B)有機
化合物一定要靠有生命的細胞才能產生 (C)含碳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機化合物 (D)有機 化合物組成元素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化學性質就不相同 )10. 用三個蒸發皿分別裝 10 公克的砂糖、麵粉、精鹽,以酒精燈加熱,何者會呈焦黑狀? (A)砂糖、麵粉 (B)麵粉、精鹽 (C)砂糖、精鹽 (D)砂糖、麵粉、精鹽 )11. 將竹筷隔絕空氣加熱分解成木炭的過程,稱為:(A)蒸餾 (B)乾餾 (C)分餾 (D)過濾 )12. 蔗糖、硫酸、一氧化碳、碳酸鈉、石墨、甲烷,屬於有機化合物的有:(A) 1 種 (B) 2 種 (C) 3 種 (D) 4 種 )13. 有機化合物是: (A)含碳的所有化合物 (B)含碳的大部分化合物 (C)自然界生成的化 合物 (D)能夠再分解的化合物 )14. 據估計現在已知的有機化合物超過百萬種,而已知的無機化合物僅十餘萬種,其原因為 何? (A)有機化合物所含元素的種類較多 (B)有機化合物又稱碳的化合物,碳在平常 溫度時最易和其他物質化合 (C)碳原子在構成分子時,不但可與其他原子結合,並且碳 和碳之間也能自相連結 (D)碳是自然界中存量豐富的元素 )15. 下列關於將竹筷隔絕空氣加熱的敘述,何者正確? (A)此過程稱為分餾 (B)加熱後的 竹筷變成黑色,其成分元素與烤焦的肉成分相同 (C)由鋁箔空隙冒出的濃煙,不可燃, 有劇臭 (D)由此實驗得知有機化合物的主要元素為氧 )16. (甲)碳酸鈣;(乙)氰酸銨(NH4OCN);(丙)尿素;(丁)酒精;(戊)葡萄糖;(己)炭,上述 物質屬於有機化合物者有哪些? (A)甲丙丁戊己 (B)乙丙丁戊 (C)丙丁戊 (D)丙丁 戊己 )17. 乙烯、硫酸、碳酸鈣、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甲烷、酒精、石墨、蔗糖,以上不是有機 化合物的物質有幾種? (A) 3 (B) 4 (C) 5 (D) 6 )18. 有關「竹筷乾餾」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竹筷乾餾產生許多碳氫化合物,故竹 筷為有機化合物 (B)竹筷乾餾時必須以鋁箔包起來,主要是因為鋁箔傳熱快、溫度高 (C)乾餾時最先看到的白煙不具可燃性,其主要成分為水 (D)竹筷乾餾屬於吸熱的化學 變化 )19. 下列何者不是有機化合物? (A) CH4 (B) C2H5OH (C) C6H12O6 (D) CaCO3 )20.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人體中約有 20%以上是有機物 (B) 1828 年德國科學家烏拉 由無機物中合成出尿素,證實尿素為一種無機物 (C)有機物不一定來自生命體 (D)有
(
機物必為碳的化合物 )21. 以鋁箔包覆竹筷,接著以酒精燈加熱鋁箔,操作竹筷的乾餾。乾餾後,將鋁箔打開,有 些黏性的液體物質及殘留的固體物質。有關這些液體與固態物質的敘述,下列何者錯
(
誤? (A)產生的液體具有酸性,可使石蕊試紙由藍色變成紅色 (B)鋁箔紙上黏性大的 黑褐色液體為醋酸 (C)殘留下來的固體是黑色的木炭 (D)殘留下來的固體可燃 )22. 有關竹筷的乾餾,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因為冒出的白煙含有二氧化碳,所以可以 拿來滅火 (B)黑色液體的成分為焦油 (C)液體成分中可讓石蕊試紙變色的為焦油 (D)將乾餾後殘餘的固體燃燒,可得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205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
)23. 用鋁箔包住一竹筷並以酒精燈加熱,關於此實驗,下列何項敘述正確? (A) 尾端氣態產物點火後可燃 (B)實驗完成後打開鋁箔紙,可看到黑色固態 產物,不可燃 (C)液態產物用紅色石蕊試紙測試變藍色 (D)證明竹筷是純物質
(
)24. 對竹筷乾餾後的產物進行分類,下列關於產物與其特性的敘述何者錯誤?
(
選項
產物種類
特性
(A)
固態
顏色為黑色
(B)
固態
可在空氣中燃燒
(C)
液態
使紅色石蕊試紙變成藍色
(D)
氣態
大部分為可燃物
)25. 有關「有機化合物中必含有碳元素」與「含碳的化合物必為有機化合物」的敘述,下列 何者正確? (A)兩者的敘述是相互對應的,因此兩者皆正確 (B)兩者的敘述與有機化 合物的定義相互違背,因此兩者皆錯誤 (C)前者的敘述是對的,後者忽略有些含碳的化 合物是屬於無機化合物 (D)前者忽略有些有機化合物是不含碳元素的,後者的敘述是 對的 ANS: 1.DDDDB 6.BDCDA 11.BBBCB 16.CCBDB 21.BBACC
二、非選題: 1. 想要研究竹筷的成分為何,將竹筷用鋁箔紙包住,在酒精燈上加 熱,裝置如附圖,試回答下列各題: (1)這種隔絕空氣加熱,使物質分解的過程稱為______。 (2)最後殘餘在鋁箔上黑褐色的黏性物質是______。 (3)由此乾餾的產物(包括固態、液態、氣態),可以推測竹筷含 有哪些 元素?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氫元素 (C)至少含有碳、氫、氧元素 (D)一定不含有碳元素。 ANS: (1)乾餾;(2)焦油;(3) C 2.
用鋁箔包住將一竹筷並以酒精燈加熱,試回答下列問題: (1)這種隔絕空氣加熱分解的過程,稱為______。 (2)加熱分解所產生的 H2、CO、CH4、CO2 等氣體中,哪些具有可燃性?______ (3)加熱分解後,以藍色石蕊試紙檢測鋁箔內所殘留的液體,會變成紅色,試問該液體為何種 物質?______ ANS: (1)乾餾;(2) H2、CO、CH4;(3)醋酸
206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3.
歆婕取不同的物質,依附圖流程進行實驗並觀察結果:
(1)當歆婕以哪些物質作此試驗,就不會得到上述的結果?(可複選) (A)食鹽 (B)豬油 (C)米飯 (D)肥皂 (E)石灰。 (2)歆婕的實驗過程稱為______。 (3)若歆婕以竹筷進行實驗,則下列敘述哪些正確?(可複選) (A)由縫隙冒出的濃煙中所含 的氣體皆具有可燃性 (B)打開鋁箔後,鋁箔上殘留有黏稠的焦油及醋酸 (C)竹筷變成黑色 的木炭,可再燃燒。 ANS: (1) AE;(2)乾餾;(3) BC 4. 在竹筷的乾餾實驗中,發現有 A、B、C、D、E、F、G 等七種產物,其性質分別如下: A:使潮濕的石蕊試紙成紅色; B:燃燒後的產物使白色硫酸銅呈藍色; C:會和紅血球結合,使紅血球失去攜帶氧氣的功能; D:黑色固體; E:天然氣的主要成份; F:使石灰水成混濁; G:黑色黏稠性液體。 則依據上述的性質可判斷出 A~G 分別為何物質: ANS: A:醋酸 CH3COOH; B:水 H2O; C:一氧化碳 CO ;D 碳 C E:甲烷 CH4; F:二氧化碳 CO2; G:焦油 5. 取甲、乙、丙三支試管,各加入一刮勺的氧化銅,並在甲試管中加入半刮勺的木炭粉、在乙試 管加入半刮勺的麵粉、在丙試管加入半刮勺的食鹽。若艾庭將每一支試管以如圖之方式加熱,經 過一段時間後觀察,並將結果記錄於表中。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此實驗的主要目的為何? (A)檢驗有機物中是否含有水 (B)檢驗有機化合物中是否含有二氧 化碳 (C)檢驗氧化銅是否可以當作催化劑 (D)檢驗有機化合物中的主要成分。 (2)甲試管中反應所產生的哪一種氣體,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 (A)氫氣 (B)一氧化碳 (C)水蒸氣 (D)二氧化碳。 (3)甲試管中加入氧化銅目的為何? (A)提供木炭粉氧化時所需的氧 (B)催化木炭粉分解 (C)加速木炭粉吸收空氣中的氧氣 (D)減少空氣中的氮氣參與反應。 (4)乙試管口中的液滴為下列何種物質? (A)酒精 (B)醋酸 (C)水 (D)汽油。 (5)由乙試管所呈現的結果可知,麵粉至少含有哪些元素? (A)氫、氧 (B)氧、碳 (C)碳、氫 (D)碳、氫、氧。
207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6)這個實驗除了氧化銅外,其餘加入的三種物質,哪一種一定是有機化合物? (A)木炭粉 (B)麵粉 (C)食鹽 (D)加入的三者均是。 (7)實驗雖然已經完成,但是芳瑜操作甲試管實驗時發生一點意外,導因是裝置硬試管的傾斜方 向錯誤,而且還沒將橡皮管從澄清石灰水中移開,便蓋熄酒精燈的火焰,請問:這會造成下 列哪一種意外? (A)酒精燈自動熄滅 (B)酒精燈爆裂而發生火災 裂 (D)石灰水沸騰濺出。
(C)石灰水逆流進入硬試管中,使得試管爆 ANS: 1.DDACC
208
6.BC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5-2
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的特性: 1.影響因素: (1)原子的________與________。
(2)原子的_________。 2.一般而言,原子排列情形與結合方式相似的有機化合物,其化學性質相近,可 歸為一類。 烴類(烷類、烯類、炔類)、醇類、有機酸類、酯類、醚類等。 3.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性質______ 有機物 分子式
示性式
沸點
熔點 常溫下狀態 排列方式
甲 醚
-25℃ -142℃
乙 醇
78℃
-114℃
烴類: 1. 指含有_______的有機化合物,簡稱: 烴(hydrocarbon)。 2. 含碳數量 狀 態 少 多一點 很多 3. _____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 4. 完全燃燒產生:__________;不完全燃燒產生:___________ 5. 結構分成: 鏈狀與環狀 209
結構式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烴的分類:
210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醇類: 1. 通式:__________;烴類中的 H 被_________取代。
2. 此原子團並非 OH-離子,所以醇類並非鹼性物質,而是呈_______。 3. 製法:葡萄糖 酵酵酵 → 酒精 + 二氧化碳 (酒精發酵) 4.酒精是一種 色的液體,容易燃燒,有香氣及灼熱感,是實驗室常用的溶劑和 燃料。 (1)可做燃料及有機溶劑,點火時產生淡藍色火焰。 (2)沸點(78℃)比水低,可以和水依_____比例混合。 (3)酒精本身具有殺菌作用,醫藥上作為消毒劑。( 的酒精殺菌最好),又有 防腐性,可以用來保存動植物標本。 (4)酒精中加入有毒的 ( ),叫做變性酒精,並且將此種酒精加以 紅色染料以作區別,適合做為實驗室的燃料,工業上的原料。染色的酒精,千 萬不可誤飲,會導致_____,甚至死亡。 (5) 70%~75%的異丙醇其殺菌速度和 70%乙醇一樣。異丙醇的殺菌效能比乙醇稍 高。其對人體的毒性亦相對較大。
有機酸: 1. 通式:_______________;烴類中的 H 被_________取代。
2. 都含有________原子團。 3. 甲酸( )( ) 4. 乙酸( )( ) (1) 無色有刺激性酸味液體,溶於水,呈______性。 (純醋酸呈_____) (2) 食醋:含________的乙酸水溶液。 (3) 重要的工業原料,可製造染料、藥品和布料。 (4) 酒變酸:乙醇 醋醋酵 → 乙酸 (醋酸發酵)
211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酯類: 1.酯化反應:有機酸+ 醇類 濃濃醋 → 酯類
+ 水
2.酯類的製造:將有機酸與醇類混合,在滴加幾滴濃硫酸,置於 50℃熱水中幾分鐘 即可產生。 「酯化的速率很慢,且為_____反應」 3.濃硫酸在此反應中當________與________。 4.性質: (1) 具有特殊香味。 (2) 酯類通常為無色液體。 (3) 在水中溶解度___,密度比水____。 (4) 酯類沸點____,易蒸發,酯化時有機酸和醇反應的溫度,不超過 65℃,宜 用隔水加熱法,減少酯類揮發而散失。 (5) 可用來做有機溶劑、香料與調味料。 (6) 油脂:_________+__________的酯類。
212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化石燃料: 1.主要成分為多種___________組成的混合物。 2.化石燃料的種類有三種:煤、石油、天然氣。 3.化石燃料的成因: 煤:_____因長時間與泥沙沈積在地底,經細菌的生物作用,使氧、氮元素 逐漸消失,而碳和氫逐漸結合成____類,再經幾百萬年後,由於高溫 和高壓的作用,經碳化作用所形成的____態物質。 石油:古代____的殘骸長時間埋藏於地下,經高壓及細菌作用後所形成的____ 態物質。 天然氣:古代______的殘骸長時間埋藏於地下,經高壓及細菌作用後所產生的 低分子量____態物質。 碳化作用:含碳的有機物在隔絕空氣下分解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的作用。
石油介紹 1.從油礦開採的油,稱之原油(Crude oil)。 2.石油為多種碳氫化合物之混合物,主要為 ____。 煤介紹 1.煤的主要成分為碳,及少量的氫、氧、氮、 硫等元素。 2.煤依碳化程度由高而低分為: 無煙煤、煙煤、褐煤及泥煤。 天然氣介紹 1.主要成分為甲烷。
213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石油的分餾: 1.將原油中各種成分,依其_____高低不同的性質,藉加熱、蒸發、冷卻、 凝結而予以分離的過程,稱為分餾。(_______變化)
2.沸點高的分餾物難揮發,不易燃;沸點低的分餾物,易揮發易燃。 3.汽油:主要的成分為液態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作為汽機車的燃料。 (1)爆震:火星塞尚未點火之前,油氣產生自燃現象,則在引擎中會產生火焰波 互相衝擊,造成引擎爆震,嚴重會破壞引擎,減少動力的輸出。 (2)辛烷值:評估汽油爆震能力的數目稱為辛烷值,俗稱的 92、95、98、即 汽油的辛烷值,辛烷值越 ,爆震的機會就小。 (3)含鉛汽油:1922 年通用汽車公司發現,含鉛的化合物(四乙基鉛)可提高 辛烷值,減少爆震,但燃燒後卻會產生有毒的含鉛化合物,造 成空氣污染,危害人體的健康。 (4)無鉛汽油:為了減少汽車的廢氣排放量,不僅禁止使用含鉛汽油,更要求汽 車必須使用添加有甲醇或是甲基第三丁基醚的加氧汽油作為 燃料。因為它們燃燒時廢氣量低,並擁有較高的辛烷值。 (5)抗爆震程度:92 無鉛 95 無鉛 98 無鉛。 汽油的選用,主要還是要依引擎的設計。 214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 主成分
常溫下狀態
天然氣 液化石油氣
215
可否液化
結 構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
(
)1. 某分子的結構模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此分子的敘述何者錯誤? (A) 此分子稱為甲烷 【92.基測一】 (B) 此分子的分子式是 CH4 (C) 此分子在常溫下點火易燃燒 (D) 此分子在常溫常壓下為液體
)2. 某分子的結構模型如圖所示,圖中黑球表碳原子,白球表氫原子。下列有關此分子的敘 述何者錯誤? (A) 此分子是有機化合物
【91.基測二】
(B) 此分子的分子式是 C3H8 (C) 此分子在常溫常壓下是液體 (D) 此分子是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份
(
)3. 有關汽油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沸點比水高 (B) 是液化石油氣的俗稱 (C) 主要成份為甲烷(CH4) (D) 是數種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
【90.基測二】
(
)4. 家用的瓦斯鋼筒,筒中裝有高壓的液化石油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使用時,燃料由橡皮管以液態流至瓦斯爐 (B)筒中的燃料是多種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 (C)筒中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D)瓦斯燃燒時,愈紅的火焰溫度愈高
(
)5.有關有機化合物的性質或成分的說明,下列何者錯誤? (A)原油是深色黏稠的液體,用過濾法可以分離出汽油 (B)工業酒精含有甲醇,飲用後可能導致失明 (C)任何有機化合物都含有碳 (D)近年生產的汽車在相同條件下,使用 95 無鉛汽油的爆震程度比 92 無鉛汽油的小
(
)6. 在實驗室中,欲製備「乙酸正丁酯」,應正確選擇下列哪些藥品? a、冰醋酸;b、正丁酸;c、乙醇;d、正丁醇;e、氫氧化鈉;f、濃硫酸 (A)a、d、e (B)a、d、f (C)b、c、e (D)b、c、f
216
單元 5 有機化合物
(
)7.附圖為三種有機化合物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若以 、 和 分別代表氫原子、碳原子和氧 原子,則有關此三種有機化合物的學名,下列何者正確? (A)甲為乙醇,乙為乙酸,丙 為丁烷 (B)甲為乙酸,乙為乙醇,丙為丙烷 (C)甲為乙醇,乙為乙酸,丙為丙烷 (D)甲為 乙酸,乙為乙醇,丙為丁烷 【95.基測二】
(乙)
(甲)
(丙)
請在閱讀下列敘述後,回答 8~9 題【96.基測一】 烷類是由碳和氫所組成的有機化合物,碳原子數目為一、二、三、四的烷類依次稱為甲烷、 乙烷、丙烷和丁烷,它們完全燃燒時都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現代家庭中最常用的燃料是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剛開採的天然氣不能直接利用,其中所 含有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等雜質,須在-18℃、高壓下冷凝分離。除去雜質的天然氣主要成 分為甲烷及乙烷,可用輸氣管輸送給用戶使用。天然氣也可在-162℃和更大的壓力下液 化,運送到不產天然氣的地區。 液化石油氣是從原油分餾而得,主要成分為丙烷和丁烷。丙烷和丁烷的沸點較低(分別為 -42℃和-0.5℃),容易汽化。當原油分餾時可在分餾塔的上層分離出,經冷卻、壓縮變 成液態,裝入鋼瓶可供一般家庭或汽車作為燃料。 (
)8.原先裝滿液態丙烷和丁烷的瓦斯鋼瓶,使用一段時間後,若瓶內液態的瓦斯剩餘半桶, 下列哪一個圖示最適合表示鋼瓶剩餘的物質及狀態?
(A)
(B)
(C)
(D)
(
)9.有關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只有液化石油氣可以液態方式運送 (B)天然氣為純物質,液化石油氣為混合物 (C)天然氣的成分分子平均含碳數大於液化石油氣 (D)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完全燃燒時主要產物種類相同
(
)10.甲、乙和丙三種物質的分子結構如圖 所示。已知 H、C 和 O 的原子量分別 為 1、12 和 16,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分子量大於丙分子量 (B)甲、乙和丙均為非電解質 (C)甲、乙和丙均為有機化合物 (D)甲、乙分子式相同,其化學性質相同 217
【96.基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