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1-1 物質的分類
筆記:
1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純物質與混合物 1. 純物質:只由一種物質構成,具有固定的組成與性質,例如水的熔、沸點固定。 (1) 元素(單質):僅含一種原子的純物質,不能以化學方法再分解成更簡單的物質。 例如:石墨(C)、鑽石(C)、氧(O2)、硫(S8)、鐵(Fe)…等物質。 a.目前已知元素有一百多種,可依導電性分為金屬、非金屬及類金屬元素三大類。
天然元素: 人造元素: 原子序___以後者。利用高能粒子互相撞擊而得到,大多 不穩定,存在的時間相當短,也較難和其他的元素反應。
b.同素異形體:由同一種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物質。 常見一些元素的同素異形體如下: 碳元素 石墨(C)、鑽石(C)、芙(或巴克球,富勒烯,C60) 氧元素 氧氣(O2) 、臭氧(O3) 磷元素 黃磷(或白磷,P4)、紅磷(或赤磷,Px) 硫元素 斜方硫(S8)、單斜硫(S8)、彈性硫(Sx)
(2) 化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所組成的純物質,不能以物理方法再分離。 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葡萄糖(C6H12O6)、氨(NH3)…等物質。 化學方法
2 H2O() ────→ 2 H2(g)+O2(g) (電解)
物理方法: 過濾、蒸餾、萃取…… 化學方法: 電解、加熱、照光……
2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2. 混合物:由兩種或更多種純物質所組成之物質,沒有固定的熔、沸點。 (1) 均勻混合物:混合後成單一相之物質,又稱為溶液。 溶液
固態溶液,如合金 液態溶液,如糖水 氣態溶液,如空氣
依狀態
(2) 不均勻混合物:混合後為兩相以上之物質,如土石流。
物理性質:物質本身之特性不改變,一物質的性質可以經由觀察或 測量得出者。例如:顏色、氣味、形狀、熔點、沸點、 密度、溶解度、延展性等。 化學性質:某一條件下,與其他物質可否發生化學反應所呈現的性 質。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活性、反應性、酸鹼性、 焰色等。
1.試分類下列的物質: (1)水銀 (2)黃銅 (3)石灰 (4)18K 金 (5)礦泉水 (6)白金 (7)乾冰 (8)HFC‐134a (9)汽油 (10)果汁 (11)葡萄糖 (12)空氣 (13)土壤 (14)氨 (15)臭氧 (16)重水 (17)蘇打 (18)石墨 (19)鋼鐵 (20)CuSO4.5H2O (1)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甲、乙、丙、丁、戊五種物質的組成粒子如下圖所示,選出適當者:
(1)在一定壓下中,具一定熔點、沸點的有哪些? (2)在丁物質的組成粒子中,共含有幾種原子? (3)在丁物質的組成中,共含有幾種化合物? (4)不能用物理方法,但可用化學方法再分解出兩種以上物質的有哪些? (5)代表混合物的有哪些? (6)代表化合物的有哪些? (7)代表元素的有哪些? (8)代表純物質的有哪些?
3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1.下列有關元素及原子的概念,哪一項敘述是正確的? (A)純物質甲受熱分解產生純物質乙及氣體丙,則物質甲不可能是元素 (B)具有物質特性之最小單元是原子 (C)由兩種相同元素組成的多種化合物,性質必定相同 (D)乾淨的空氣是純化合物。
【學測】
2.下列有關物質組成與性質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取鈉置於氯氣中,會燃燒生成氯化鈉 (B)碳六十與石墨互為同位素 (C)氧氣與臭氧的結構不同,互為同分異構物 (D)兩種元素只能形成一種化合物 (E)化合物能分解成其成分元素,混合物只能分離成其成分化合物。 (F)化合物中,其成分元素的質量比例為一定值 (G)元素無法再以任何化學方法將其分解成其他物質。
一、單選題 _________1.大灰球與小白球代表兩種不同的原子,有關甲、乙、丙、丁四者的示意圖所表示的物質,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甲與丁都是元素
(B)甲與乙都是溶液
(C)乙與丁都是純物質
(D)乙與
丙都是混合物。
_________2.一般常用測熔點來判斷物質是否為純物質,是因為下列何種理由之敘述? (A)所有純物質皆 可被溶解
(B)熔點易被精確的測量出來
(C)純物質的形狀一定,不影響熔點的測定
(D)若
有不純物質存在,熔點會顯著的改變。 _________3.下列關於物質的敘述,何者正確? (C)氨水是純物質
化合物
(A)糖水沸騰後,其沸點恆定
(B)鑽石是純物質,但不是
(D)汽油是化合物。
4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_________4.下列何者為物質的化學性質? (A)沸點
(B)顏色
(C)導電度
(D)助燃性。
_________5.下列哪一個敘述,不屬於純物質的特性? (A)由單一的成分組成 (B)以物理方法不能分出本 身以外的物質 (C)任何情形下,熔點與沸點皆固定不變
(D)有一定的密度與結構。
(A)鋁製品使用一段時間後表面失去金屬光澤
_________6.下列選項中,何者不是化學變化?
衣粉清洗衣服 (C)除溼機維持室內穩定的溼度
(B)使用洗
(D)使用酸性洗劑清潔馬桶。
_________7.下列何種方法可以判斷汽油是混合物,而乙醇是純物質?
(A)常壓下,測其沸騰的溫度 (B)
用濾紙將其過濾 (C)在空氣中燃燒,測其產物的種類 (D)測其導電度。 (A)本牙膏含有氟,可預防蛀牙
_________8.下列哪一選項的廣告語最不科學? 適動後飲用
(C)本飲料純由天然物質配製,不含化學物質
用可預防甲狀腺腫大
(B)本飲料含有鹽,適合
(D)本食鹽是特製品,含有碘,食
(E)本礦泉水經衛生當局檢驗合格,含有少量礦物質,有益健康。
_________9.下列哪一選項的廣告語最不科學? (A)本牙膏含有氟,可預防蛀牙 (B)本飲料含有鹽,適合 運動後飲用 (C)本飲料純由天然物質配製,不含化學物質 (D)本食鹽是特製品,含有碘,食 用可預防甲狀腺腫大。 _________10.下列何者不屬於混合物? (A)黃銅
(B)雙氧水 (C)K 金
(D)白金。
_________11.下列有關常見物質分類的敘述,何者正確? (A)純水可經由電解生成氫氣及氧氣,所以不是 純物質 (B)食鹽由氯化鈉組成,所以是純物質 (C)糖水為純糖溶於純水組成,所以是純物質 (D)不鏽鋼不易生鏽,所以是純物質。 _________12.關於物質的變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物理與化學變化,必伴隨能量的變化 (B)物理 變化為分子內部原子發生重組 (C)物理變化均比化學變化有較大的能量改變 (D)化學變化 時分子數目不改變。 _________13.下列何組物質兩者都屬於化合物? (A)氯酸鉀,鹽酸 (B)鑽石,紅磷 (C)葡萄糖,乾冰 (D) 臭氧,二氧化氮。 _________14.下列何組物質中,兩者皆屬於化合物? (A)臭氧、二氧化氮 (B)鑽石、黃銅 (C)葡萄糖、 乾冰 (D)氨水、鹽酸。 _________15.下列物質中,何者僅含有一種分子? (A)汽油 (B)鹽酸 (C)葡萄糖 (D)液態空氣。 _________16.下列何種物質為化合物? (A)18K 金 (B)臭氧 (C)鹽酸 _________17.下列何種物質為元素? (A)白金
(B)碘酒
_________18.關於各種物質組成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D)氨氣。
(C)黃銅 (D)氨。 (A)石油是混合物,汽油是化合物
物質,但可分解成氫和氧 (C)葡萄糖水是均勻的液體,所以是純物質
(B)水是純
(D)鹽酸是實驗室常見
的化合物。 _________19.下列關於物質變化的敘述,何者正確? (A)物理變化較化學變化有較大的能量改變 (B)化 學變化是原子的重新排列結合,但分子數不變
(C)物質的變化,都伴隨能量的變化 (D)物理
變化為分子內部原子發生重組。 _________20.下列何者在 1 atm 下沒有固定之沸點? (A)乙醇 (B)液態氮 (C)沒有摻甲醇的 92 無鉛汽油 (D)冰醋酸。
二、多選題 _________1.下列哪些是純物質?
(A)乙醇
_________2.下列物質,何者沒有固定沸點?
(B)汽油 (C)過氧化氫 (D)鹽酸 (E)空氣。 (A)汽油 (B)高粱酒 (C)水銀
(D)石墨 (E)鹽酸。
5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_________3.下列方法中,何者可用來區別柴油是混合物,乙醇是純物質? (A)傾析法 (C)測兩者導電度
(D)在空氣中使其完全燃燒,測產物種類
(B)用濾紙過濾
(E)定壓下,測其沸騰之溫度。
_________4.a、b、c、d、e 五種物質的組成粒子如下圖所示: a
b
c
d
e
(A)在一定氣壓中,具一定的熔、沸點的有四種 (B)在 d 物質的組成粒子中,共含有三種原子 (C)在 d 物質的組成粒子中,共含有三種分子 (D)不能用物理方法,但可用化學方法再分解出 兩種以上物質的有四種 (E)最能表示氧氣的組成為 c 圖。 _________5.下列何項是混合物? (A)鹽酸 (B)空氣 (C)石墨 (D)硫酸銅
(E)雙氧水。
_________6.在定壓下將固體由 0C 加熱,單位時間的供熱量一定,物質的溫度─加熱時間關係如附圖,下 列敘述何者正確? 態
(A)BC 是固態與液態同時存在
(D)此物質的汽化熱小於熔化熱
(B)此物質的熔點為 T2
(C)DE 為氣體狀
(E)此固體為純物質。
_________7.下列選項中,何者屬於均勻的混合物? (A)空氣
(B)岩石
(C)土壤
(D)紅豆湯圓
(E)運動
飲料。 _________8.下列哪些物質有固定沸點?
(A)乙醇
(B)汽油
(C)過氧化氫
(D)鹽酸 (E)空氣。
_________9.1985 年,史梅利(Smalley)等三人,利用雷射在高溫高壓下,激發石墨而發現 C60 的穩定分子, 因而在 1996 年榮獲諾貝爾獎。C60 由 60 個碳原子所組成,是極為對稱的球狀分子。則在物質 的分類上,C60 屬於下列何者?
(A)混合物
(B)化合物
(C)純物質
(D)有機物
_________10.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的敘述,何者正確? (A)純物質有一定的組成和一定的特性 指不均勻的混合物
(C)H2O 是混合物
(D)元素與化合物皆為純物質
(E)元素。 (B)溶液是
(E)O3 是元素
三、題組 1.在(1)~(2)題的圖中,以大灰球與小白球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原子,甲、乙、丙、丁、戊五個圖分別代表 某種的物質,回答第(1)~(2)題。 甲
乙
丙
丁
戊
(1)上述五種物質,何者代表混合物?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五種物質,何者代表化合物?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__________________
6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2.以大灰球與小白球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原子,試寫出有關甲、乙、丙、丁四個圖所表示的含意。(以「元 素」 、「混合物」 、「化合物」填答)
(1)甲圖應為__________________。(2)乙圖應為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圖應為__________________。(4)丁圖應為_______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C 2.D 3.B 4.D 5.C 6.C 7.A 8.C 9.C 10.D 11.B 12.A 13.C 14.C 15.C 16.D 17.A 18.B 19.C 20.C 二、多選題 1.AC 2.ABE 3.E 4.ABE 5.ABE 6.CE 7.AE 8.AC 9.CE 10.ADE 三、題組 1.(1)AC;(2)BE 2.(1)混合物;(2)化合物;(3)混合物;(4)元素
一、單選題 __________1.在鹽酸、汽油、青銅、白金、雙氧水、乾冰、石墨、18K 金、水銀等 9 種物質中,屬於純物 質的共有幾種?
(A)2
(B)3 (C)4 (D)5 (E)6 種。
__________2.下列有關物質分類的敘述,何者正確? (A)酒精為混合物 氧化氫為混合物
(B)過氧化氫可分解為水,故過
(C)某液體的沸點為 150~154℃,則此溶液為混合物
(D)手機殼為合金所
製,是一種純物質。 __________3.下列有關物質的敘述,何者正確? 但不是化合物
(A)石油是混合物,而汽油是化合物
(C)葡萄糖水是由葡萄糖和水組成的純物質
(B)鑽石是純物質,
(D)鹽酸是實驗室常見的化合
物。 __________4.下列有關常見物質分類的敘述,何者正確?
(A)純水可經由電解生成氫氣及氧氣,所以不是
(B)食鹽由氯化鈉組成,所以是純物質
純物質
(D)過氧化氫可分解出水,故過氧化氫為混合物
(C)糖水為純糖溶於純水組成,所以是純物質 (E)碳酸鈣受熱分解出 CO2,故碳酸鈣為混
合物。 __________5.下列有幾種物質是純物質?重水;石灰水;水銀;玻璃;白金。 (A)0
(B)1 (C)2
(D)3 (E)4。 __________6.下列何者是屬於物質的化學性質?(甲)可燃性; (乙)延展性; (丙)沸點; (丁)氧化力; (戊)溶解度; (己)密度; (庚)顏色; (辛)酸鹼性; (壬)揮發性; (癸)導電度 (A)甲乙 辛癸 (B)甲丁戊辛 (C)甲丁辛 (D)甲乙丁辛。
7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__________7.下列各組物質中,前一種為元素,後一種為混合物者為何? (A)鋁、二氧化硫 (C)鋼、食鹽水
蒸氣
(D)氮氣、空氣
(B)冰、水
(E)18K 金、24K 金。 (A)臭氧,二氧化氮
(B)鑽石,黃銅
(C)葡萄糖,乾
__________9.以下各組物質中,何者為同素異形體? (A)蔗糖與麥芽糖
(B)紅磷與黃磷
(C)鎢鋼與鉻鋼
__________8.下列何組物質,兩者都屬於化合物? 冰
(D)氨水,鹽酸。
(D)氫與氘。 __________10.下圖為甲、乙、丙、丁、戊五種原子或離子的排列情形。下列有關於物質的分類與特性的敘 述,何者正確?
甲 乙 丙 丁 戊
甲
乙
丙
丁
戊
(A)
化合物
具延展性
鑽石結構
混合物
金屬鹽
(B)
磷元素
金屬鹽
化合物
純物質
具導電性
(C)
純物質
具導電性
硫元素
氣態純物質
具水溶性
(D)
磷元素
具導電性
硫元素
混合物
金屬鹽
(E)
磷元素
氣態分子
鑽石結構
氣態純物質
方糖結晶
__________11.下列常見物質之敘述,何項正確? (A)純水電解可產生氫和氧,所以不是純物質 (C)碳酸鈣是化合物,但不是純物質
透明、澄清,算是純物質
(B)玻璃
(D)鹽酸和氨水兩者都不是純
物質。 __________12.關於元素及化合物的概念與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固態物質甲受熱分解產生液態物質 乙及氣體丙,則甲物質不可能是元素,但不能分辨是化合物或混合物 質乙與氣體丙都是純物質 性質可能不同
(B)在(A)的敘述中,物
(C)由相同元素組成的不同化合物,其物理性質必定相同,但化學
(D)元素是具有物質特性的最小單位粒子。
__________13.下列何者是混合物?
(A)氧氣
(B)銅片
(C)氯化氫
(D)氨水
(E)乙醇。
二、多選題 __________1.下列物質中,屬於純物質者為何? 的礦泉水
(A)乾淨的空氣
(B)澄清石灰水
(C)無色汽水
(D)透明
(E)小蘇打粉。
__________2.下列哪些是混合物?
(A)鹽酸
__________3.下列物質中,何者屬於混合物?
(B)金剛石 (A)氯化鈉
(C)雙氧水 (B)鹽酸
(D)18K 金 (C)臭氧
(E)食鹽。
(D)市售雙氧水 (E)不鏽
鋼。 __________4.下列有關水銀的性質分類方式,何者正確? (D)導體
(A)室溫下為固態物質
(B)均勻物質
(C)元素
(E)混合物。
__________5.下列物質中,何者僅含有一種分子?
(A)雙氧水
(B)鹽酸
(C)葡萄糖
(D)水銀
(E)重
水。
8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__________6.下列關於物質組成與性質之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汽油是一種化合物 24K 金均為元素
(C)鹽酸、雙氧水、氨水均為混合物
(B)純金、白金、
(D)空氣經由活性碳過濾後變成純物質
(E)純物質 A 受熱分解後產生一種固體 B 及氣體 C,則 B、C 必為元素。 __________7.下列敘述中,何項錯誤? (A)汽油是一種化合物 (B)任何兩個元素均能形成化合物 (C)巴 克球是一種分子化合物 (D)空氣經活性碳過濾之後變成純物質
(E)純物質 A 受熱分解產生
一種固體 B 及氣體 C,則 B、C 必為元素。 __________8.下列針對各名詞的舉例,何者正確?
名詞
舉例
(A)
元素
白金、臭氧
(B)
化合物
氯化氫、硫酸
(C)
純物質
不鏽鋼、氦氣
(D)
均勻混合物
沙茶醬、可樂
(E)
不均勻混合物
乙醇水溶液、食鹽水
__________9.下列何者為化合物?
(A)氨水
(B)甲烷
(C)芙‐六十
__________10.下列對於物質的分類與特性,何者正確? 石為硬度最大之物質,是一種元素
(D)碳酸鈣
(E)空氣。
(A)食鹽水為無色透明,是一種純物質
(C)18K 金為固態溶液
(D)空氣是一種溶液
(B)金剛
(E)汽油沒
有一定的沸點,是一種溶液。
三、題組 1.﹝題組﹞有 a、b、c、d、e 五種物質的組成粒子如下圖所示:
(1)在一定氣壓中,具一定熔點、沸點的有哪些? (2)最能表示氧氣的組成為何?
(A)a (B)b
(A)a
(C)c
(3)在 d 物質的組成粒子中,共含有幾種原子? (4)在 d 物質的組成粒子中,共含有幾種化合物?
(D)d
(B)b (C)c
(E)e。
(E)e。
(A)1 (B)2 (C)3 (A)1
(D)d
(D)4 (E)5。
(B)2 (C)3
(D)4 (E)5。
(5)不能用物理方法,但可用化學方法再分解出兩種以上物質的有哪些?(A)a (B)b (C)c
(D)d
(E)e。
2.請以「純物質」與「混合物」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鎂帶在氮氣中燃燒可生成氮化鎂;鎂帶在二氧化碳中燃燒可生成碳和氧化鎂,則鎂在氧氣中燃燒的 產物屬於__________________,在空氣中燃燒的產物屬於__________________。 (2)法國化學家拉瓦節曾將汞與空氣在一特製的密閉容器中加熱,得到少量紅色粉末,同時氣體體積減少約
1 。經由實驗證明,拉瓦節將剩餘的氣體稱作「不能維持生命的氣體」 ,則此氣體應屬於__________________; 5 若將紅色固體加熱,又得到一種可幫助燃燒的氣體,則此氣體屬於__________________。
9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3.下列何者為純物質?(甲)乙醇; (乙)汽油; (丙)雙氧水; (丁)鹽酸; (戊)氨; (己)臭氧; (庚)鋼 鐵; (辛)硫黃。 4.請由下列(A)~(P)物質中選出最恰當者,回答問題。 (A)鹽酸;(B)黃銅;(C)汽油;(D)碘酒;(E)不鏽鋼;(F)白金;(G)石墨;(H)水銀;(I)葡萄糖;(J)臭氧;(K) 乾冰;(L)重水;(M)氨;(N)玻璃;(O)空氣;(P)雙氧水;(Q)碳酸鈣。 (1)何者屬於元素?__________________。(2)何者屬於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 (3)何者屬於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4)何者屬於純物質?__________________。 5.請以代號回答下列問題。 (A)Cu(s);(B)H2SO4(l);(C)NaCl(l);(D)CaCl2(s);(E)蔗糖(aq);(F)Ag(l);(G)NH3(aq);(H)KI(aq); (I)食醋;(J)乾冰;(K)H2(g);(L)雙氧水;(M)純水;(N)石油;(O)金剛石;(P)18K 金。 (1)哪些物質是元素?__________________。(2)哪些物質為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 6.根據下列物質回答下列各題: (甲)乙醇;(乙)汽油;(丙)雙氧水;(丁)鹽酸;(戊)氨;(己)臭氧;(庚)熟鐵;(辛)硫黃;(壬)18K 金。 (1)屬於混合物的有幾種? (A)1 (2)屬於元素的有幾種?
(B)2 (C)3
(A)1 (B)2 (C)3
(3)屬於化合物的有幾種? (A)1
(D)4 (E)5。
(D)4 (E)5。
(B)2 (C)3
(D)4 (E)5。
一、單選題 1.C 2.C 3.B 4.B 5.D 6.C 7.D 8.C 9.B 10.D 11.D 12.A 13.D 二、多選題 1.E 2.ACD 3.BDE 4.BCD 5.CE 6.BC 7.ABCDE 8.AB 9.BD 10.BCDE 三、題組 1.(1)ABCE;(2)C;(3)B;(4)A;(5)AE 2.(1)純物質 混合物;(2)混合物 純物質 3.(甲) (戊) (己)(辛) 4.(1)FGHJ;(2)IKLMQ;(3)ABCDENOP;(4)FGHIJKLMQ 5.(1)AFKO;(2)EGHILNP 6.(1)E;(2)B;(3)B
10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物質的分離與純化
純化方法
過
原
理
裝
置
(1) 過濾時漏斗 出口要緊 靠燒杯 壁,以增加 流速和防 利用合適的過濾器,如濾紙、濾網 止濾液濺出。 濾 等,來分離固、液物質 (2) 濾紙可沾點水使其緊 貼漏斗。 (3) 濾紙高度不可高於漏 斗。
蒸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______差異,加 以分離的方法,如分離墨水中的色 餾 素與水時,水會先氣化再將之冷凝 收集
傾
當液體中有______而易沉澱的固體 析 時,可藉由傾倒上層液體而留下固 體在容器中而分離
利用離心機分離液體中_____沉降的 離心分離 固體粒子,使其在短時間內沉澱於 離心管底部
11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萃
利用物質在兩種________的溶劑中溶 解度不同,將物質由其中一相移入 取 另一相 1.選擇溶劑 2.先溶出,再分離
分液漏斗 利用物質溶解度對溫度變化的差 異,先溶解而後結晶而得純質 再 結 晶 固體混合物選擇溶劑溶解 利用不同溫度(溶解度不同) 得到某一固體
層
利用物質在固定相及移動相中附著 析 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移動速率而分 離物質
12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1.混合物的分離法有:(A)過濾;(B)蒸餾;(C)分餾;(D)結晶;(E)層析;(F)萃取。下列各 混合物的分離,可採上述何項方法? (1) 由食鹽水中分離出氯化鈉。 (選最簡單者) (2) 由紅墨水中分離出水。 (3) 由綠色樹葉中分離出葉綠素。 (4) 由藍原子筆液中分離出不同色素。 (5) 由沸點相近的苯、甲苯溶液中,分離出苯。 (6) 由混濁泥水中,分離出泥沙。 2.下列有關純化方法的原理敘述,何者正確? (A) 傾析法是利用物質顆粒大小的差異來分離物質 (B)過濾法是利用物質沸點高低差異 來分離物質 (C)層析是利用物質於兩相間附著力的差異來分離物質 (D)萃取是利用物質在兩種互溶溶劑中的溶解度差異來分離物質 3.一混合物經濾紙色層分析後,結果如下圖。若各成分與濾紙間的作用力為 F1, 各成分與展開液間的作用力為 F2,則混合物中的哪一種成分之(F2-F1)值 最大?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4.在濾紙色層分析法中,某一化合物在濾紙片上上升的高度與展開劑上升高度的比值,是 化合物在該分析條件下的特性參數,稱為 Rf 值,即 Rf =
。現以濾紙
色層來分析食用色素,已知藍色二號之 Rf 值為 0.2,而展開溶劑上升 15 公分,請問藍色 二號色素約上升多少公分? (A) 3 (B) 6 (C) 9 (D) 12。 5..下列所示的裝置中,何者最適合用來製備收集氮氣? (A) (B) (C)
(D)
由於臺灣空氣溼度大,藥品中常含有水氣,加熱時常有水滴凝結於試管壁,將試管口稍微往下傾斜, 以免凝結在試管壁與試管口的水珠回流至灼熱的試管底,而使加熱的試管爆裂。
13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一、單選題 ________1.下列何種方法最不易得到純水?
(A)蒸餾法
________2.下列何者屬於化學性質的敘述?
(A)酒精的沸點比水低
響
(C)氮氣不具助燃性
(B)過濾法
(C)逆滲透法
(D)陰陽離子交換法。
(B)氯化鈉的溶解度幾乎不受溫度影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________3.(1)金屬鈉(Na)放入水中 (2)藍色硫酸銅晶體,加熱成白色粉末 (3)蔗糖溶解於水中 (4)氣體氧變為 臭氧 (5)石油之分餾 (6)煤之乾餾,上列變化中,有若干種屬於化學變化?(A)5(B)4(C)3(D)2 ________4.傳統製作豆漿時,須先將泡軟的黃豆加水混合磨碎,再以紗布包住磨碎後的混合物將豆漿擰出, 請問此為何種分離技術?
(A)過濾
(B)層析
(C)傾析
(D)電解
(E)蒸餾。
________5.下列四種物質,何者可能為純物質?甲物質(無色,沸點 30~60℃) ;乙物質(黃色,沸點 80 ~90℃) ;丙物質(銀白色,熔點 38.9℃) ;丁物質(無色,沸點 100℃) 。 (C)丙、丁
甲、丙
(D)收集瓶位置
(A)純物質具有一定的熔點和沸點
(C)純物質不能再以化學方法使其分解
________8.下列哪些過程,主要是物理變化? 用
(A)溫度計位置
(B)加熱裝置
(C)冷水入
(E)圓底燒瓶。
________7.下列有關物質的敘述,何者錯誤? 分的特性
(B)
(D)乙、丁。
________6.下圖為蒸餾裝置,試指出裝置中需要修正之處為何? 口
(A)甲、乙
(A)鐵的生鏽
(B)混合物仍具有組成成
(D)物質間的轉變常常涉及能量的變化。
(B)冰箱中冷媒的冷卻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
(D)由醣類製得酒精。
________9.下列何者是屬於物質的化學性質?(甲)可燃性;(乙)延展性;(丙)沸點;(丁)氧化力;(戊)溶解度; (己)密度;(庚)顏色;(辛)酸鹼性;(壬)揮發性;(癸)導電度 (B)(丙)(丁)(戊)(辛)
(C)(甲)(丁)(辛)
(A)(甲)(乙)(辛)(癸)
(D)(乙)(丁)(己)。
________10.藍色硫酸銅晶體( CuSO4 5H 2 O )受熱變成白色硫酸銅粉末( CuSO 4 ),此反應屬於 (B)化學變化
(C)核變化
(A)物理變化
(D)沒變化。
二、多選題 ________1.下列何者屬於物質的化學性質?
(A)可燃性
(B)揮發性
(C)酸鹼性
(D)延展性
(E)氧化
力。 ________2.下列何者為化學變化? 燒
(A)牛奶變酸
(B)葡萄糖溶於水
(C)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
(D)木材燃
(E)碘片昇華。
14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________3.下列何者為化學變化?
(A)乾冰昇華 (B)光合作用 (C)汽油揮發 (D)氫氣燃燒
(E)糖溶於
水。 ________4.下列何者為物質的物理性質? (A)熔點 (B)密度
(C)溶解度 (D)硬度
(E)可燃性。
三、題組 1.火山氣體中含有少量硫化氫,硫化氫是由氫與硫兩種元素所組成,將 6.800 克的硫化氫試樣完全分解後, 得到 0.400 克的氫氣,試回答下列問題: (1)此試樣中含有硫元素多少克? (2)部分有機物質腐敗時亦會產生硫化氫氣體,將其收集純化後得到硫化氫 0.750 克,則其中含有氫與硫元 素各多少克?
2.試寫出下列分離物質的過程,主要應用何種分離技術。 (1)將海水引入鹽田以製備海鹽。 (2)製作乳酪的過程中,將牛奶酸化,使酪蛋白凝聚,然後將其中的水分瀝除的過程。 (3)將玫瑰花瓣隔水加熱,將蒸氣冷凝後得到玫瑰晶露與玫瑰精油。 (4)為分析空氣中灰塵微粒的汙染情形,須先將灰塵微粒從氣體中分離,可採用的分離法為何? (5)將二氯甲烷和茶葉湯汁充分混合,使茶湯中的咖啡因溶解出。 (6)某混合物含有氯化銨與另一不溶於水的成分,可採用哪些方法分離之?
一、單選題 1.B 2.C 3.B 4.A 5.C 6.A 7.C 8.B 9.C 10.B 二、多選題 1.ACE 2.AD 3.BD 4.ABCD 三、題組 1.(1)6.400 克;(2)氫:0.0441 克 硫:0.706 克 2.(1)結晶法;(2)過濾;(3)蒸餾;(4)過濾;(5)萃取;(6)過濾、再結晶
15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一、單選題 _________1.下列有關元素及原子概念的敘述: 水銀是合金形態的化合物,氨水是均勻的混合物 由兩種相同元素組成的多種化合物,性質必定相同 純物質甲受熱分解產生純物質乙及氣體丙,則物質甲可能為化合物 真空容器中,置入元素甲並密閉加熱,經化學變化而得純物質乙,則甲與乙為同素異形體 請指出何者正確?
(A)僅、正確
(B)僅、正確
(C)僅、正確
(D)僅、、
正確 (E)僅、、正確。 _________2.下表中,每一代號各有兩種物質,則何種鑑別方法可適當區別兩者?
代號
(甲)
(乙)
(丙)
(丁)
未知物
食鹽水溶液與純水
汽油與乙醇
金剛石與石墨
空氣與純氮氣
鑑別方法
過濾法
測其沸點
測其導電性
點燃蠟燭
(A)(甲) 、 (乙) (B)(甲) 、 (丁) (C)(乙) 、 (丙) 、 (丁) (D)(甲) 、 (乙) 、 (丙) (E) (甲)、 (乙)、 (丙) 、(丁) 。 _________3.下列各組物質中各有一個是純物質,另一個是混合物。 甲:氯化鉀水溶液與純水;乙:空氣與純氮氣;丙:金銅合金與純金;丁:柴油與乙醇 假定要在一般的高中實驗室,用實驗的方法來區別純物質與混合物。則在 50~120℃間,測其 (A)甲
沸點就可以區別出來者為何?
(B)乙
(C)甲、乙
(D)甲、丁
(E)乙、丁。
_________4.欲從「泥沙」 、「水」 、「食鹽」的混合物中分離出食鹽,下列何種方法最為恰當? 濾
(B)只需蒸餾
(C)先傾析後過濾
(D)先蒸發後過濾
(A)只需過
(E)先過濾後蒸發。
_________5.現有一瓶由甲和乙兩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已知甲與乙的性質如下:
物質
化學式
沸點
密度
水溶性
甲
CH4O
64.7℃
0.79
可溶
乙
C2H6O2
78.5℃
0.76
可溶
據此將甲、乙分離的最佳方法是
(A)靜置
(B)傾析
(C)過濾
_________6.下列屬於物理性質的有若干種?
(1)密度
(2)氧化性
(6)折射率 (7)延展性 (8)沸點 (9)傳熱性 (10)助燃性
(D)蒸餾
(3)磁性
(4)強還原性
(A)5 (B)6
_________7.物質的分類方式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為混合物
(E)加水萃取。 (5)鏽蝕性
(C)7 (D)8 種。
(B)乙為純物質
(C)丙可能
(D)丁可能是鹽酸 (E)採用物理方法可將丁變成
為臭氧 丙。
16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_________8.鈉是銀白色且軟的金屬,為良好導體,由電解液態氯化鈉可得之。此金屬在 883C 沸騰,其蒸 氣呈紫色。若將金屬鈉放在空氣中立刻會失去光澤,在溴氣中加熱可燃燒。請問上段敘述中, 屬於物理性質的共有幾項?
(A)1
_________9.下列何者為化學性質?(A)延展性
(B)2 (C)3 (D)4 (E)5。 (B)光澤
(C)熔點
(D)還原力
(E)揮發性。
_________10.一混合物經濾紙色層分析後,結果如右圖。若各成分與濾紙間的作用力為 F 1 ,各 成分與展開液間的作用力為 F 2 ,則混合物中的哪一種成分之(F 2 -F 1 )值最大?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_________11.現有二甲苯和稀氫氧化鉀水溶液的混合物。二甲苯的沸點為 140 ℃,且不能與水 混溶。你應該先後利用哪兩個方法,以分別得到高純度的二甲苯、氫氧化鉀和水? 蒸發
(B)使用分液漏斗、蒸發結晶
(C)蒸餾、分餾
(A)蒸餾、
(D)使用分液漏斗、乾餾。
_________12.下列哪些變化沒有化學反應進行,共有幾項? (A)3 (B)4 (C)5 (D)6。 (甲)鐵的生鏽 (乙)霧的生成 (丙)乾冰昇華 (丁)螢火蟲的發光 (戊)酸鹼中和 (己)冰箱中冷媒作用 (庚)植物的呼吸作用 (辛)糖溶解於水
二、多選題 _________1.欲除去下列物質中的雜質(括弧內為雜質) ,所用試劑和方法不正確的為何?
選項
物質(雜質)
除去雜質所用試劑和方法
(A)
NaCl(s)(泥沙)
加水溶解、過濾、蒸發
(B)
CaCl2(aq)(HCl(aq))
加入過量碳酸鈣、過濾
(C)
紅茶(咖啡因)
加入丙酮萃取
(D)
CO(g)(CO2(g))
通入 NaOH 溶液
(E)
酒精(水)
傾析
_________2.下圖中的儀器裝置可用來分離混合物,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純化方式稱為色層分 析法
(B)A 為進水口;B 為出水口
先蒸發出來
(C)溫度計是用來測量瓶底液體的溫度
(D)沸點高的物質
(E)純化酒精水溶液即可用此方法將水蒸發出來,圓底燒瓶中即可得到純度較高
的酒精。
17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三、題組 1.下列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 (1)金屬熔化
(2)鐵生鏽
電解熔融氯化鎂
(3)竹炭除臭
(8)臭氧光分解
(4)乾冰昇華
(9)光合作用
(5)牛奶變酸
(10)混凝土凝固
(6)液態空氣分出氧氣和氮氣
(11)蠟燭燃燒
(7)
(12)碘晶體昇華
(1)物理變化:__________________。(2)化學變化:__________________。 2.將蒸餾裝置成如下圖,並將僅含有碳酸氫鈣的水溶液裝入甲容器中,以本生燈加熱。回答下列各題: (1)容器甲的中文名稱為_____________。 (2)冷卻水,從_____________(A 或 B)處流入。 (3)將甲瓶內水蒸乾後發現有白色沉澱物生成,此沉澱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組物質中各有一個是純物質,另一個是混合物。 (甲)氯化鉀水溶液與純水; (乙)空氣與純氮氣; (丙)金銅合金與純金; (丁)柴油與純己烷。假定要在一般的高中實驗室,用實驗的方法來區別純物質與 混合物。 (1)在 50~120C 間,何者測其沸點就可以區別出來? (A)甲 (2)何者用硝酸銀水溶液,就可以立刻鑑別出來?
(A)甲
(B)乙
(B)丙
(C)甲、乙
(C)甲、丙
(D)甲、丁 (E)乙、丁。
(D)甲、丁 (E)乙、丁。
一、單選題 1.C 2.C 3.D 4.E 5.D 6.B 7.C 8.D 9.D 10.E 11.B 12.B 二、多選題 1.CE 2.B 三、題組 1.(1)1,3,4,6,12;(2)2,5,7,8,9,10,11 2.(1)蒸餾瓶;(2)B 處;(3)CaCO3 3.(1)D;(2)A
18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1-2 原子與分子
筆記:
質量守恆定律
1.提出者:西元 1789 年,法國科學家拉瓦節。「近代化學之父」 2.內容:在化學變化發生時,反應前後的總質量相等。
1 O2 2
HgO Hg +
19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1.已知 2A+B → 2C,取 2 克 A 和 6 克 B 混合,經充分反應後剩下 2 克 B。回答下 列問題:(1)生成 C 多少克?(2) A、B、C 之分子量比為何? 2. 已知金屬 X 和非金屬 Y 可直接化合生成化合物 XY,今甲、乙、丙三人分別做 X 和 Y 的化合實驗。充分反應時,每人所用 X 和 Y 的質量各不相同,但總質量均為 12 克,有關 實驗資料如下表所示:
(1)利用表中資料判定 X 和 Y 恰好完全反應時,X 和 Y 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 (2)若丙同學在實驗中只得到了 6 g XY,試由計算說明丙同學 X 和 Y 的可能用量分別是 多少?
定比定律(定組成定律) 1.提出者:西元 1799 年,法國科學家普魯斯特。 2.內容:某一個化合物,無論其來源或製備方法為何,其組成元素間都有一定的質量比。 例:只要化合物為水,則其組成元素氫及氧的質量比必為 1:8。
3.定比定律確認了化合物與混合物的差異: a.化合物中各組成元素具有一定質量比,但混合物的組成則可改變。 b.化合物的性質與其組成元素不同,但混合物則仍保有其組成成分之性質。
20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1. 有一反應,由 X 與 Y 化合生成 Z,其反應式如下: 2X+3Y → 2Z。而反應物 X 與產物 Z 的質量關係如下圖。當有 4 克的 Z 生成時, 需要多少克的 Y?
3 (A) 1 (B) 2
3 (C) 2 (D) 3 (E) 2×4
2.按定比定律寫出所有英文代號的答案:
21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倍比定律 1.提出者:西元 1803 年,英國科學家道耳頓。 2.內容:當兩元素可以生成兩種以上的化合物時,若其中一元素的質量固定,則另一元素的質量 恆成簡單整數比。 C
O
CO
12g
16g
CO2
12g
32g
碳質量固定氧質量比: 氧質量固定碳質量比:
3.倍比定律不適用情況: a. 不適用「2 種以上元素組成之化合物」。 b. 不適用「離子」。 c. 不適用「簡式相同者」。
1.下列哪一組化合物可以用來說明倍比定律? (A) NO 和 NO2 (B) CH4 和 CO2 (C) ZnO2 和 ZnCl2 (D) NH3 和 NH4Cl (E) H2O 和 HCl (F)12C、13C (G)O2、O3 (H)H2O、H2O2 (I)C2H2、C6H6 (J)C6H12O6、C12H22O11 (K)C2H5OH 與 CH3OCH3 (L) SO 和 SO (M) 與
2.氮元素與氧元素可形成多種化合物,其質量關係如下: 化合物Ⅰ 化合物Ⅱ 化合物Ⅲ
氮的質量(克) 1.000 1.000 1.000
氧的質量(克) 0.571 1.140 2.280
若化合物Ⅰ的化學式為 N2O,且化合物Ⅱ、Ⅲ的化學式中分別含有 1 個及 2 個氮原子,則 (A)化合物Ⅰ、Ⅱ、Ⅲ中,與等質量氧元素化合的氮元素質量比為 1:2:4 (B)化合物Ⅰ、Ⅱ、Ⅲ中,與等質量氮元素化合的氧元素質量比為 1:2:4 (C)化合物Ⅱ為 NO (D)化合物Ⅲ可能為 N2O4 (E)這三種化合物的質量關係敘述可說 明定比定律。
22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1.今有兩種不同元素 X 及 Y,化合為兩個含此兩種元素的化合物。第一個化合物是由 9.34 克 X 和 2.00 克 Y 化合而成,而第二個化合物是由 4.67 克 X 和 3.00 克 Y 化合而成。若第一個化合物的分子式為 XY,則第二個化合物的簡式為下列何者? (A) X2Y (B) XY2
(C) X3Y (D) XY3
(E) X2Y2
2.已知某金屬的原子量小於 100,此金屬的某種氧化物含氧重占 ,其另一種氧化物的含 氧重占 ,則此金屬的原子量為何?(原子量:O=16)
3.某金屬氧化物含 22.6% 重量之氧,同一金屬之另一氧化物含 50.5% 重量之氧。試問此 金屬之原子量為何?
23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一、單選題 __________1.銅 1 克在空氣中加熱,可得氧化銅 1.25 克;另取銅 1 克溶於硝酸中,加氫氧化鈉,生成氫氧 化銅,再將氫氧化銅加熱使成氧化銅,若誤差不計,其重量亦為 1.25 克,此實驗可證明何種 (A)質量守恆定律
定律?
(B)定比定律
(C)倍比定律
(D)亞佛加厥定律。
(A)碳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__________2.下列何者可以說明定比定律?
子與氧原子的重量比固定為 1:8 (C)水(H2O)和二氧化碳(CO2)都有氧
(B)水分子中氫原
(D)蔗糖是由葡萄糖和
果糖組成。 __________3.氨(NH3)中若含 1 克的氫原子,則含有若干克的氮原子?(N = 14)
14 3
(E)
(A) 3
(B) 14 (C)
1 3
(D)
1 。 14
__________4.若 11 克的 U2O3 中含有 10 克鈾,則鈾的原子量為若干?(O = 16)
(A)80 (B)120
(C)160
(D)240 (E)320。 __________5.某化合物由 7.1 克 X 和 0.6 克碳所組成,若已知 4 個 X 原子能和 1 個碳原子結合成此化合物, 則 X 的原子量為何?(C = 12)
(A)17.0 (B)35.5
(C)53.5 (D)142 (E)568。
__________6.有一反應,由 X 與 Y 化合生成 Z。其反應如下:2 X + 3 Y → 2 Z, 而反應物 X 與生成物 Z 的質量關係圖如下。試問:當有 4 克的 Z 生 成時,需要多少克的 Y? (A) 1 (B)
3 2
(C) 2 (D) 3
(E)
3 4。 2
__________7.下列哪一項敘述是「倍比定律」? 組成元素間的含量有一定的比例關係
(A)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其 (B)化學反應前後,總質量不會增加,亦不會減少
同溫、同壓下,氣體反應時,體積為一簡單整數比 有相同的分子數
(C)
(D)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具
(E)兩元素可形成兩種以上化合物時,若有一組成元素的質量相同,則另一
組成元素間的質量比為一簡單整數比。 __________8.下列哪一組的化合物,其組成不能以倍比定律說明? 碳
(C)水及過氧化氫
(A)氧及臭氧
(B)一氧化碳及二氧化
(D)一氧化二氮及二氧化氮。
__________9.氮與氧兩元素可形成下列三種化合物 NO、N2O3、N2O5,若各化合物中氮元素之質量相等時, 則各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比(NO:N2O3:N2O5)為何?
(A)1:3:5
(B)2:3:5
(C)5:3:
2 (D)15:10:6。 __________10.化合物甲、乙、丙均只由 A、B 兩元素組成,若 A 的質量相同時,B 的質量比甲:乙:丙= 4: 1:2;若 B 的質量相同時,A 的質量比甲:乙:丙為何? 1:4
(A)1:4:2 (B) 4:1:2 (C)2:
(D)4:2:1 (E)1:1:1。
__________11.某金屬 1.00 克在空氣中加熱後變成氧化物 1.36 克,又以鎂還原該金屬氧化物 2.00 克還原後 可得金屬 1.47 克,此例可作為下列何定律的例證? (A)定比定律 (B)倍比定律 (C)給呂薩
24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克定律 (D)亞佛加厥定律。 __________12.銅金屬 1 g 在空氣中加熱可得氧化銅 1.25 g,另取 1 g 銅溶於硝酸中,加入 NaOH,生成 Cu(OH)2, 然後再將 Cu(OH)2 加熱成為氧化銅,若誤差不計,亦產生 1.25 g 的氧化銅。上述實驗可說明? (A)質量守恆定律 (B)定比定律
(C)倍比定律
(D)道耳吞原子說。
__________13.某化合物 1 分子中含有 1 個鐵原子,4 個 X 原子及其他原子,若 Fe 及 X 之重量百分組成均 為 6.27%,則 1 個 X 原子的質量為若干?(Fe=56) (A)39
(B)14
(C)24 (D)112
(E)32
amu。 __________14.小明在實驗室中進行下列兩個實驗。 實驗一:取鎂 0.6 克在 0.4 克的氧氣中燃燒,可得氧化鎂 1.0 克, 實驗二:另取鎂 1.2 克在 3 克的二氧化碳中燃燒,則應可生成碳 0.3 克及氧化鎂多少克? (A)3.6 克由質量守恆定律求出 (B)2.0 克由定比定律求出
(C)1.2 克由質量守恆定律求出
(D)0.4 克由定比定律求出。 __________15.X 和 Y 可依不同比例形成化合物甲和乙,化合物甲 3 克中含有 X 元素 1.2 克,化合物乙含 40% 的 Y,若化合物甲的化學式為 XY3,則化合物乙的化學式為? (A)XY
(B)X2Y3
(C)X3Y2
(D)X3Y4。 (A)CH4、CCl4
__________16.下列哪一組可以說明倍比定律?
(B)CH4、C3H6
(C)CH4O、C2H6O
(D)O2、
O3 (E)KF、KCl。 __________17.兩元素 A 和 B 反應,生成化合物 P(質量:A 占 25%,B 占 75%)和 Q(質量:A 占 40%, B 占 60%),若 P 的化學式為 AB2,則下列何者為 Q 的化學式? (A)AB
(B)AB2
(C)A2B
(D)A2B3 (E)A2B4。 __________18.元素 A、B 可形成甲、乙、丙三種化合物,若已知甲 5.4 克,乙 3.0 克,丙 4.2 克中皆含 A2.4 克,則甲、乙、丙之化學式依序可能為下列何組? (C)A2B3、A2B、A2B5
(A)A2B、A3B3、A2B5
(D)A2B5、A2B、A2B3。
__________19.下列何組物質可據以說明倍比定律? (A)C2H6、C3H8、C3H6 S6、S8
(B)A2B、A2B2、A2B5
(B)LiF、NaCl、KBr
(C)S2、
(D)NO3 、CO32 、BrO3 。 -
-
-
__________20.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為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食物加熱烹調過程中會形成丙烯醯胺 (CH2CHCONH2),此化合物經動物試驗發現會致癌,所以應儘量避免過度烹飪食品(如溫度過 高或加熱時間太長) 。下列有關丙烯醯胺的敘述何者錯誤?
(A)此物質由四種元素組成 (B)
分子中原子數目比[C、H、O、N]為 3:5:1:1 (C)分子中各原子總質量比[C、H、O、N]為 12:1:16:14
(D)不論丙烯醯胺由何處取得,各原子質量比皆固定。
二、多選題 __________1.下列哪些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恆定律? (A)水結成冰 (B)木碳燃燒成灰燼 (C)電解水 氧化汞加熱後生成汞
(D)
(E)原子彈爆炸。
__________2.下列何者可以說明倍比定律?
(A)12C、13C (B)O2、O3 (C)H2O、H2O2
(D)C2H2、C6H6
(E)C6H12O6、C12H22O11。 __________3.下列何組物質可說明倍比定律?
(A) P4O6、P4O10
(B) N2O、NO2
(C) C、CO
(D) O2、O3
(E) H2SO4、H2SO3。 __________4.下列何者可以說明倍比定律? (A)NO2,CO2 (B)H2SO4,H2SO3 (C)H2O,H2O2 (D)O2, O3 (E)C2H6,C3H8。
25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__________5.已知兩個試樣瓶分別裝有待測物粉末 I 及 II,兩者均由元素 A、B 組成,測得 0.75 克 I 中含 有 B 元素 0.30 克,II 中 A 占 60%,且已知 I 的化學式為 AB,以上資料與下列哪些學說或定 (A)質量守恆定律
律相關?
(B)定比定律
(C)倍比定律
(D)原子說 (E)分子說。
三、題組 1.由碳與氫結合而成的化合物 CH4、C2H6、C3H8 中,依倍比定律,與一定量的碳化合之氫元素間,其重量比 為若干?(C = 12,H = 1)__________________。
2.氮元素與氧元素可形成多種化合物,其質量關係如下:
氮的質量(克) 氧的質量(克) 化合物Ⅰ
1.000
0.571
化合物Ⅱ
1.000
1.140
化合物Ⅲ
1.000
2.280
(1)試以這三種化合物的質量關係敘述倍比定律。 (2)若化合物Ⅰ的化學式為 N2O,且化合物Ⅱ、Ⅲ的化學式中分別含有 1 個及 2 個氮原子,則化合物Ⅱ、 Ⅲ之化學式可能為何?
一、單選題 1.B 2.B 3.D 4.D 5.B 6.A 7.E 8.A 9.B 10.A 11.A 12.B 13.B 14.B 15.D 16.B 17.A 18.D 19.A 20.C 二、多選題 1.E 2.CD 3.AB 4.CE 5.BD 三、題組 1.12:9:8 2.(1)化合物Ⅰ、Ⅱ、Ⅲ中,與等質量氮元素化合的氧元素質量比為 1:2:4;(2)化合物Ⅱ為 NO,化合物 Ⅲ為 N2O4
一、單選題 _________1.若化合物 A2B 之重量百分組成為 60% A 與 40% B;則化合物 AB2 之重量百分組成,與下列 何組重量百分組成最接近? (A)27% A 與 73% B (B)33% A 與 67% B (C)40% A 與 60 % B (D)50% A 與 50% B。 _________2.已知 x 0.72 g 與 y 1.28 g 恰可完全反應製成某固體試樣,現欲製備此固體式樣 12 g,則其中含 x 若干 g?
(A)8.64 g
(B)7.68 g (C)6.75 g (D)6.00 g (E)4.32 g。
_________3.燃燒 0.25 克的 H 2 ,可得水 2.25 克,又以過量的 H 2 還原 1.592 克的氧化銅,可得銅 1.272 克 及水若干克?
(A)0.25
(B)0.32
(C)0.36
(D)0.72 (E)2.25。
26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_________4.將 a 克 CuCO3,加熱使之完全分解,結果減輕了 b 克,若再加入 c 克的氫使生成的 CuO 完全還 原成 Cu,結果有 d 克的水生成,則原來 CuCO3 中含有 Cu 幾克?(CuCO3 → CuO + CO2,CuO + H2 → Cu + H2O)(A) a+b-c-d
(B) a-b+c-d 3
(C) a-b-c+d 2
_________5.下列何組物質可據以說明倍比定律? (A)ClO 、ClO 、ClO C3H8、C3H6 (D)C、CO、CO2
-
(D) a+b+c-d
(B)LiF、NaCl、KBr
克。
(C)C2H6、
(E)H2S、H2SO3、H2SO4。
_________6.A、B 兩元素可形成多種化合物,已知在 A2B 化合物中,A 和 B 的質量比為 7:5,則符合 A: B 質量比為 7:15 的化合物可能為下列何者?
(A)AB2
(B)AB3
(C)A2B3
(D)A3B2
(E)A2B5。 _________7.元素 A 與 B 形成 I、II 和 III 三種化合物,若 2.2 克 I、3.0 克 II,與 5.4 克 III 中所含 A 皆 1.4 克,則三化學式依序可能為何? AB2
(A) A2B、AB、A2B2
(B)A2B、AB、A2B5
(C)AB、A2B3、
(D)AB、AB2、A2B5。
_________8.A、B 兩元素所形成的兩種不同化合物,經分析化合物甲 5.2 克中含 A 元素 4.8 克,化合物乙 4.4 克中含 A 元素 3.6 克,若甲的化學式為 AB,則乙的化學式應為何? (A)AB2 (C)A2B5
(D)A3B5
(B)A2B3
(E)A3B8。
_________9.已知 X、Y 均由 A、B 兩元素組成,且 0.9 克 A + 0.4 克 B → 1.3 克 X,2.4 克 A + 0.8 克 B → 3.2 克 Y。若已知 X 的化學式為 A3B2,則 Y 的化學式為何?
(A)AB
(B)AB3
(C)A2B
(D)A2B3
(E)A3B6。 _________10.某金屬 M 與氧化合成甲、乙兩種化合物,甲化合物 4.0 克中含氧 1.6 克;又金屬 4.8 克與氧 2.4 克恰可完全反應生成乙化合物。若已知甲化合物化學式為 MO2,則乙化合物之化學式為何? (A)MO
(B)M2O3
(C)MO2
(D)M2O。
_________11.若化合物 A2B 的重量百分組成為 60% A 與 40% B,則化合物 AB2 的重量百分組成與下列何組 重量百分組成最接近?
(A)27% A 與 73% B
(B)33% A 與 67% B
(C)40% A 與 60% B
(D)50% A 與 50% B。 _________12.N2O3,NO2,NO 三種化合物,與定量氮化合所需的氧質量比為何? (A)3:2:1 (B)2:1: 1 (C)4:3:6 (D)3:4:2。 _________13.甲、乙兩化合物均由 A、B 兩元素組成,其重量百分組成甲為 20% A 和 80% B,乙為 25% A 和 75% B,已知甲的化學式為 AB2,則乙的化學式為何? (A)AB3 (B)A3B2 (C)A2B3 (D)A3B。 _________14.欲配製 24%的硫酸銅水溶液 200 克,需 69.6 克 CuSO4.XH2O,則 X=? (A)2 (B)3 (C)4 (D)5。 _________15.A、B 兩元素在不同條件下化合,可得 AB 及 A2B3 兩種化合物,已知含 A 之重量百分率依次為 x%及 y%,則下列關係式何者正確? (A)x= (D)x=
300 y (200 y)
(B)x=
200 y (300 y )
(C)x=
300 y (200 y)
200 y 。 (300 y )
_________16.反應 aM+bNcR 中,a、b、c 為係數,已知分子量:M=30,N=60。若欲生成 100 克 R, 至少需要若干克 M 參與反應?
(A)
100a a+2b
(B)
200b a+3b
(C)
200a a+3b
(D)
200b 200a (E) 。 c a+2b
27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_________17.今有二種不同元素 X 及 Y,化合為兩個含此兩種元素的化合物。第一個化合物是由 9.34 克的 X 和 2.00 克的 Y 化合而成;而第二個化合物是由 4.67 克的 X 和 3.00 克的 Y 化合而成。如果 第一個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XY,那麼第二個化合物的分子式為下列何者? (A)X2Y
(B)XY2
(C)X3Y (D)XY3。 _________18.關於一些化學基本定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定比定律的內容是組成一化合物的原子 間,其質量比恆為定值 體積定律
(B)原子說可以解釋定比定律、倍比定律、質量守恆定律及氣體反應
(C)因元素具有同位素,所以才有倍比定律 (D)氣體反應體積定律指反應式中之反
應物及生成物間的體積比恆成簡單整數比 (E)同溫同壓下同體積之各種物質含有同數的分 子。 _________19.赤鐵礦(haematite)是屬於天然礦石,外觀呈紅褐色,主要成分為 Fe2O3 及 SiO2(雜質) 。經定 量分析後得知赤鐵礦試樣中含 Fe 42 % (重量) 。試問該赤鐵礦試樣中含 Fe2O3 多少 %?(Fe=56、 O=16)
(A) 42 %
(B) 56 %
(C) 40 % (D) 60%。
_________20.若化合物 AB4 中,A 元素的重量成分組成為 80%,則 50 克的 A3B2 中含有 A 元素多少克? (A)12 (B)24 (C)36 (D)48 克。
二、多選題 _________1.以下兩個實驗結果,可證明哪些定律成立? I. 0.5 克的氫氣與 8 克氧氣燃燒,可得 4.5 克水,及未反應的氧氣 4 克。 II. 用 1 克的氫氣還原 26.5 克的氧化銅,可得 21.17 克銅、6 克水,及 0.33 克未反應的氫氣。 (A)定比定律
(B)倍比定律
(C)質量守恆定律
_________2.下列何組可用以說明倍比定律?
N 2H 4
(D) NH3 和 NH 4 Cl
(D)亞佛加厥定律 (E)氣體反應體積定律。
(A)C2H5OH 與 CH3OCH3 (B) SO 32 和 SO 24
(C) NH3 與
(E) O 2 與 O3 。
_________3.下列哪幾種組合,能用以說明倍比定律? (A)硫酸、亞硫酸 (B)水、過氧化氫 離子
(D)CH4、C2H4、C3H4
(C)氨、銨根
(E)黃銅、青銅。
_________4.下列哪些敘述可表示倍比定律?
(A)同一元素的原子具有兩種以上的質量數 (B)同一元素
的硫酸鹽中該元素的陽離子具有兩種以上的數值 (C)同一元素的氯化物的化學式 MClX 中,X 的數值具有兩種以上的數值 (D)同一元素的氧化物中含氧的重量百分率有兩種以上的不同數 值(若氧均為 16O) (E)同一元素的原子,可與氧原子結合生成化合物,也可與氯原子結合生 成化合物。 _________5.某化合物由 A、B 兩元素組成,化學式為 AB2,當 A 原子數為 2.881021 個時化合物重 0.3648 g, B 的質量為 0.3072 g,試依相關資料推論下列哪些敘述正確? (A)含化合物分子 2.881021 個
(B)化合物分子量為 44 (C)A 元素之原子量為 12
(D)B 元素之原子量為 32 (E)常溫、
常壓下,將該化合物置於密閉容器中汽化,密度約為 3.10 g/L。
28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三、題組 1.請根據定比定律及下圖回答(1)~(3)題。(H = 1,N = 14,O = 16,F = 19)
(1)A 化合物之化學式為何?
(A)NH
(B)NH3 (C)N2H4
(2)C 化合物之化學式為何?
(A)NO
(B)NO2 (C)NO3
(3)Y 值應為何?
(A)1
(D)N2H6。 (D)N2O4。
(B)8.5 (C)19 (D)38。
2.(1)下表中的氣態化合物均僅由元素 X 與元素 Y 組成。若於相同狀況下,將化合物與同體積的氫氣比較重 量,測得含 X 的重量百分比如下,則 X 的原子量絕不可能為下列何者? (A)6
(B)12 (C)18
(D)24
(E)30。
化合物
甲
乙
丙
丁
戊
氣態化合物重 同狀況下氫氣重
22
15
8
29
35
X 之重量百分率(%)
82
80
75
83
86
(2)承上題,下列有關化合物甲和乙的敘述,何者正確? 質量一定,X 元素間的重量比為 8:9
(A)符合定比定律
(B)符合倍比定律
(D)X 元素的質量一定,Y 元素的重量比為 22:25
(C)Y 元素
(E)若乙的化學
式為 XY3,則甲的化學式為 XY2。 3.已知金屬 X 和非金屬 Y 可直接化合生成化合物 XY,今甲、乙、丙三人分別做 X 和 Y 的化合實驗。充分反 應時,每人所用 X 和 Y 的質量各不相同,但總質量均為 12 克,有關實驗資料如下表所示:
X 用量
Y 用量
得 XY 量
甲
10 g
2g
8g
乙
6g
6g
8g
丙
?
?
6g
(1)利用表中資料判定 X 和 Y 恰好完全反應時,X 和 Y 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丙同學在實驗中只得到了 6 g XY,試由計算說明丙同學 X 和 Y 的可能用量分別是多少?
4.下列何者含碳原子的個數最少?(標準狀態下,1 莫耳的氣體體積為 22.4 L)(H = 1,C = 12,O = 16,Ca = 40)
(A)0.2 mol 的 C2H5OH
態下,5.6 L 的甲烷 CH4
(B)150 g 的 CaCO3
(C)0.8 M 的葡萄糖(C6H12O6)溶液 100 mL
(D)標準狀
(E)720 amu 的石墨。
29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5.有 A、B 兩元素形成甲、乙兩種化合物,甲中含 A:78.7%,乙中含 A:73.4%,若甲的化學式為 AB,則 乙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6.請按定比定律完成下圖中代號之答案。(N = 14,Si = 28)
(1)x = __________________ y = __________________ z = __________________。 (2)a = __________________ b = __________________ c = __________________ d = __________________。
7.按定比定律完成下列圖表,試寫出下列空格的答案。(Al = 27、O = 16、C = 12、H = 1)
A 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2)○ B 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1)○ C 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4)x 應為__________________。(5)y 應為__________________。 (3)○
8.4 克 M 與 10 克 X 完全反應後,尚餘 X 且生成 MX2 10 克。今將 8 克 M 與 3 克 X 在相同條件下反應,最多 可得 MX2__________________克。 一、單選題 1.A 2.E 3.C 4.B 5.C 6.C 7.B 8.E 9.C 10.B 11.A 12.D 13.C 14.C 15.C 16.A 17.D 18.A 19.D 20.D 二、多選題 1.AC 2.C 3.BD 4.CD 5.ACDE 三、題組 1.(1)C;(2)B;(3)D 2.(1)CDE;(2)BD 3.(1)3:1;(2)X = 4.5 g,Y = 1.5 g 或 X 4.5 g,Y 7.5 g 4.E 5.A3B4 6.(1)
14 3 7;(2) H 2O N 2O3 CH 4 SiO2 7.(1)H2O;(2)CH4;(3)Al2O3;(4)3;(5)9 8.5 3
30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道耳頓的原子說 內 容 現 今 修 正 一切的物質都由原子組成,原 原子可再分割成更小的粒子,如電子、質子、中子等 子是最基本粒子,不可再分割 a.因元素有同位素的存在,故同一種元素的原子( ) 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 質量可以不相同;反之,相同質量的原子( ), 的質量及性質,不同元素的原 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 子,其質量和性質不同 b.因同素異構物的存在,故同一種原子所組成的物質, 性質亦可不同,例如由碳原子所組成的金剛石、石墨 不同元素的原子能以簡單的整 因結晶缺陷,使得化合物中原子間的結合不成簡單的整 數比結合成化合物 數比 化學反應只是原子間的重新排 因人工核反應及放射性蛻變現象之產生,證明原子種類 列,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與數 可在核反應中發生改變;但在化學反應中,原子的種類 目不變 與數目仍不變 道耳頓的原子說可以解釋質量守恆定律、定比定律及倍比定律等定律。
道耳頓的錯誤假設 1. 道耳頓假設氣體的基本粒子是單原子。 2. 道耳頓假設如果兩種元素只能組成一種已知的化合物,那麼這種化合物的基本粒 子一定含有各一個這兩種元素的原子。這兩個錯誤的假設使得道耳頓一直堅持水 的化學式是 HO。
一、單選題 __________1.下列敘述何者不是道耳頓原子學說的內容? 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質量與性質
(A)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C)原子是由質子、中子與電子組成
(B)不同元素
(D)化合物是由不同原子
以簡單整數比所結合而形成的。 __________2.道耳頓的原子說是根據下列何者提出? (A)由實驗結果看到原子存在 假設原子存在
(C)完全根據希臘古哲學家的四元素理論
__________3.下列何種定律無法以道耳頓原子說解釋? 律
(B)歸納實驗結果,
(D)西方術士之煉金術。
(A)氣體反應體積定律
(B)定比定律
(C)倍比定
(D)質量守恆定律。
31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__________4.下列哪一項敘述不正確?
(A)不同元素之原子,其性質亦不同
(C)分子中所含原子數恆為整數
必相同
(B)同元素之原子,其質量
(D)原子種類相同,數目也相同,所形成之物質不一
定是同一物質。 __________5.氫分子與氧分子化合成水的反應,可用下圖的方式表示。下列有關此反應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反應前後分子的種類不變 (B)氧分子與水分子均為雙原子分子 (C)反應產生熱量,反應 前後各種原子的數目不變 (D)原子的種類不變,故反應屬物理變化。
__________6.氫分子與氧分子化合成水的反應,下列有關此反應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反應前、後分子的 種類不變 (B)因為反應產生熱量散失,故不遵守質量守恆 (C)6 莫耳的氫氣和 2 莫耳的氧氣 作用會產生 6 莫耳的水 (D)4 克的氫氣和 32 克的氧氣作用會產生 36 克的水。 __________7.對道耳頓原子說與現代原子說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在道耳頓原子說中,所謂的化 學反應中原子不能再分割 (B)同位素的發現修正了道耳頓的原子說中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具有 相當質量 (C)同一種元素質量可能不同但一般化性相同 (D)道耳頓原子說可用來解釋氣體 化合體積定律。 __________8.下列有關物質的變化,何者正確? 內部原子發生重組
(A)物質的變化都伴隨能量的變化
(C)物理變化較化學變化有更大的能量改變
(B)物理變化為分子
(D)化學變化是原子的重新
排列結合,但分子數是不變的。 __________9.化學反應與核反應不同之處是 變化
(A)化學反應一般放熱較多
(C)化學反應是核外電子的變化
(B)化學反應是核或核內粒子的
(D)化學反應會產生新元素。
__________10.下列有關燃素說的敘述,何者有誤? (A)由史塔耳與幾位科學家提出 用來解釋燃燒現象的學說
(C)認為所有物質均由燃素與灰分構成
(B)第一個廣為流傳,
(D)拉瓦節利用實驗數據
將其推翻。
二、多選題 __________1.道耳頓的原子學說,是由哪些定律歸納、推論所得? (D)亞佛加厥定律
目定律
(A)定比定律
合物
(C)格銳
(E)質量守恆定律。
__________2.下列道耳頓的原子說內容,在目前來看何者需要修正? 子無法再分割
(B)倍比定律
(C)相同原子的質量和性質皆相同
(A)物質是由原子所組成的
(B)原
(D)不同原子間可以簡單整數比結合成化
(E)組成化合物之原子質量比固定。
__________3.化學反應發生時,物質的組成粒子,何者必將發生變化? (A)原子種類 (B)原子數目 (C) 原子排列方式 (D)分子種類 (E)分子數目。 __________4.在 1802 年道耳吞提出以下的原子學說,從現在的知識來看,下列何者仍然正確? (A)一切 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 (B)相同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質量和性質 (C)化合物分解所得的原子與 構成化合物的同種原子性質相同 (D)原子是基本粒子,不可分割
(E)不同元素的原子,性質
不同。 __________5.兩種氣體分子發生化學反應時,下列何者必將發生變化? (A)原子種類 (B)原子數目 (C) 原子排列方式 (D)分子種類 (E)分子數目。
32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一、單選題 1.C 2.B 3.A 4.B 5.C 6.D 7.D 8.A 9.C 10.C 二、多選題 1.ABE 2.BC 3.CD 4.ACE 5.CD
一、單選題 _________1.為達到環境保護及永續經營的目的,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原子,應儘可能全部轉化為產物中
的原子。若要使下列反應:x H2C=CH2 + y O2 → z
(式中的係數 x, y, z 均為整數)
符合環境保護及永續經營的要求,則(x+y+z)的最小數值為何?
(A)4
(B)5 (C)6 (D)7
(E)8。 _________2.物質 X 燃燒時的化學反應式為 X + 2O2 → CO2 + H2O(注意:只有產物的係數尚未平衡)試問 下列選項的哪一個,最有可能是 X?
(A)H2
(B)CO
(C)CH4
(D)CH3OH
(E)C2H5OH。
_________3.物質 X 燃燒時的化學反應式為 X+2O2CO2+H2O(注意:只有產物的係數尚未平衡) 試問下列選項的哪一個,最有可能是 X? (A)H2
(B)CO
(C)CH4
(D)CH3OH (E)C2H5OH。
_________4.道耳頓的原子學說是根據下列何者提出的? (A)古代希臘哲學家的理論 (B)拉瓦節的燃燒 實驗與質量守恆定律 (C)歸納實驗結果而假設原子的存在 (D)由實驗實際觀察到原子的存 在。
二、多選題 _________1.道耳頓所提出的原子說,以現今的化學知識來看,下列何項仍然正確? (A)一切物質都是由 原子所組成,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割
(B)相同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質量和性質
(C)化學反應中化合物分解所得的原子,與構成化合物的同種原子有相同的化性 本粒子,不可再分割成更小粒子
(D)原子是基
(E)不同元素的原子,能以簡單的整數比結合成化合物。
_________2.下列有關道耳頓所提出原子學說的敘述,何者為正確? (A)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所構成 (B) 化學反應前後,分子會改變其種類 (C)原子含有帶正電的原子核及帶負電的電子 (D)由實驗 的結果,「假設」原子的存在 (E)不同原子間可以整數個相結合而形成各種物質。 _________3.下列選項中,何者屬於十九世紀初,道耳頓所提的原子說內容? (A)一切的物質皆是由原子 組成
(B)同一種原子,其性質相同,質量不同
(C)原子核外有高速運動的電子
(D)不同種
原子,其性質、質量皆不相同 (E)不同的原子可以簡單的整數比化合成不同的物質。 _________4.下列有關化學史的敘述,何者正確? (A)火的使用被認為是化學的開端 物質是由四種元素生成
(C)拉瓦節提出質能守恆定律
(B)亞里斯多德認為
(D)查兌克發現原子核 (E)湯姆森發
現電子。
一、
單選題 1.B 2.C 3.C 4.C 二、多選題 1.CE 2.ADE 3.ADE 4.ABE
33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分子說 1. 氣體化合體積定律: (1) 提出者:西元 1808 年,法國科學家給呂薩克。 (2) 內容:同溫、同壓下,化學反應中用去或生成的各種氣體體積間,恆成簡單的整數比。 H2(g) + Cl2(g) → 2 HCl(g)
用去體積與生成體積比為___________ (3) 道耳頓原子說_____說明氣體化合體積定律。 (4) 只有______適用。 2. 亞佛加厥定律: (1) 提出者:西元 1811 年,義大利科學家亞佛加厥。 (2) 內容:在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具有相同_______。 (3) 解釋:可以合理解釋氣體化合體積定律。 氣體之體積指氣體分子所活動的空間容器有多大,體積就有多大! 3. 分子說: (1) 提出者:亞佛加厥。 (2) 內容: (a) 物質之最小質點,而仍能保持原物之組成與特性者稱為分子。 (b) 元素之分子由一個或數個___種原子結合而成; 化合物之分子由數個___種原子結合而成。 (c) 原子為構成分子之單位,而分子為構成物質之單位。 (d) 發生化學反應時,可將分子分解為原子,但不能將原子再加以分解。 (3) 分子的種類: 單原子分子:鈍氣(He、Ne、Ar …)。 分子 雙原子分子:氫、氧、氮、鹵素(F2、Cl2、Br2、I2)…等。 多原子分子:水、二氧化碳、葡萄糖…等。
34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重點整理:
1. 同溫同壓同體積任何氣體之分子數_____。 2. 同溫同壓氣體之體積比_____分子數比。 3. 亞佛加厥定律可求得氣體之分子量:
) )
4. S.T.P.( N.T.P.(
1.在常溫,常壓下, 同體積的下列物質, 哪幾項含有同數目的分子? (A)Ag (B)Ne (C)O2 (D)NaCl (E)Br2 (F)H2O
2.在反應前後溫度、壓力均維持不變的情況下,根據下列哪一氣體的反應數據,不能推 論出「每個氧分子必由偶數個氧原子所構成」? (A)「氮+氧→氮氧化物 A」的反應體積比為 1:2:2 (B)「氟+氧→氟氧化物 B」的反應體積比為 2:1:2 (C)「氮+氧→氮氧化物 C」的反應體積比為 1:1:2 (D)「氫+氧→氫氧化物 D」的反應體積比為 2:1:2
3. 在定溫、定壓下,氫與氧化合成水蒸氣的體積比為 2:1:2,若氫與氧的分子式仍 為未知,則僅依據「原子說」及「亞佛加厥定律」,下列推論何者正確? (A)三者反應的分子數比亦為 2:1:2 (B)每個水分子中所含的氫、氧原子數比為 2:1 (C)每個氫分子必由偶數個氫原子結合而成 (D)每個氧分子必由偶數個氧 原子結合而成 (E)每個水分子必由偶數個氫原子與偶數個氧原子結合而成。
35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1.下列有關原子與分子的敘述,何者正確? (A)原子的種類、數目相同,則所形成化合物相同 (B)同種類的原子能形成不同的分子 (C)氫原子與氫分子的性質相同 (D)分子由同一種原子組成 (E)分子為具有物質特性之 最小微粒。
2.同溫同壓下,氣體甲 2.0 升重 1.20 克,氣體乙 1.0 升重 0.64 克。已知乙氣體為氧氣,而 甲僅由氧和氮兩元素結合組成,則下列何者為甲氣體的化學式?(原子量:N=14,O= 16) (A) N2O (B) NO (C) NO2 (D) N2O5
3.在 1000 mL 氧氣中進行高壓放電,以產生臭氧,其化學反應式為 3O2 → 2O3。反應後在 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變為 900 mL,下列何項正確?(原子量:O=16) (A)生 成臭氧 100 mL (B)生成臭氧 200 mL (C)剩餘氧氣 800 mL (D)剩餘氧氣 700 mL (E)反應後,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為 35.6。
4.在 STP 下,若空塑膠袋連同裝置之重量 42.50 克,充入 X 氣體後重 44.50 克,塑膠袋體 積 2.0 公升。同一塑膠袋充入氧氣重 43.30 克 (空氣密度=1.2 克/升) ,回答下列問題: (1) 塑膠袋的浮力? (2) 氣體 X 的視重? (3) 氣體 X 的實重? (4) 氣體 X 的分子量?
36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一、單選題 (A)C6H12O6
__________1.下列物質中,含有氧分子的為何?
(B)H2O2
(C)CO2
(D)O3
(E)空氣。
__________2.下列四圖中,小白球代表氦原子,大灰球代表氮原子,哪一圖最適合表示標準溫壓(STP)時, 氦氣與氮氣混合氣體的狀態? (A)
(B)
(C)
(D)
__________3.已知苯甲酸鈉是一種防腐劑,化學式是 C6H5COONa。下列各組中,前面一個數字表示苯甲酸 鈉中所含原子的種類,後面一個數字表示 1 個苯甲酸鈉分子中所含原子的個數,正確的組合 (A)4,15 (B)4,16 (C)5,15
為何?
(D)6,15
(E)7,16。
__________4.在 STP(0℃、1atm)時,下列何組物質同體積時含有相同的分子數? (C)O2、Fe
(A)Ne、Cu (B)O2、Ar
(D)H2、H2O。 -
__________5.何者是使臭氧呈現其特性的最基本單位?(A) O2 離子(B) O 原子(C) O2 分子(D) O3 分子。
二、題組 1.甲、乙兩氣體在同溫、同壓下,體積比 = 2:1,質量比 = 3:2,若已知甲氣體分子量為 30,則乙氣體可 能為下列何者?(C = 12,H = 1)
(A)CH4
(B)C2H4
(C)C2H6
(D)C3H4 (E)C3H8。
2.將 1 體積未知氣體和 3 體積氧氣混合,完全燃燒後恢復到原來的溫度和壓力時,生成 2 體積水蒸氣和 2 體積二氧化碳。請由氣體反應體積定律推知,未知氣體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3.同溫同壓下,已知氫氣與氯氣反應後生成某氣體產物,其反應體積比為 1:1:2,試參考下圖求出此氣體 產物的組成為何?
一、單選題 1.E 2.A 3.A 4.B 5.D 二、題組 1.D 2.C2H4 3.HCl
37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一、單選題 __________1.氣體甲與氣體乙相化合成安定的丙氣體。由實驗知,相同狀況下,其反應體積比甲:乙:丙 =2:4:3,且甲、乙均為元素單質,丙為甲、乙兩元素之化合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1 分子甲必含偶數個原子 (B)1 分子乙必含偶數個原子 (C)1 分子丙必含偶數個原子 (D)甲、 乙可能為雙原子分子。 __________2.甲、乙兩容器中分別盛入同溫、同壓下之 CO2(g)與 CH4(g),已知兩容器中原子總數相等,則甲、 乙兩容器體積的比為何?
(A)1:1
(B)5:3
(C)3:5
(D)55:16
__________3.在同溫、同壓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N = 14,O = 16) 同數目的分子
(B)氮氣 1 升和氧氣 1 升含有相同的莫耳數
(D)氮氣 28 克和氧氣 32 克占有相同的體積
積相同
(E)16:55。
(A)氮氣 1 升和氧氣 1 升含有相 (C)氮氣 1 克和氧氣 1 克所占的體
(E)氮氣 28 克和氧氣 32 克含有相同數
目的分子。 __________4.下列各項敘述中,何者無法得到一個簡單整數比的關係? (A)在任何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 量比
(B)C6H12O6 中,C、H、O 的原子數比
的質量比
(C)在 CO 和 CO2 中,將 O 的質量固定,所得到 C
(D)同溫、同壓、同體積下,氣體的莫耳數比
(E)氫氣與氧氣恰完全反應時,所需
氫氣與氧氣之分子數比。
二、多選題 __________1.下列有關原子的敘述,何者正確?
(A)分子與離子是具有物質特性之最小粒子
物質的原子種類相同,則所形成的化合物性質亦相同 質
(D)由不同原子組成的物質,必為混合物
(B)若組成
(C)元素是由同一種原子所組成的純物
(E)在核反應中原子重新排列,原子的種類和數
目均不會改變。 __________2.在常溫、常壓下,下列各項反應何者可用來說明氣體反應體積定律? (A)2 NO(g) + O2(g) →2 NO2(g),各物質反應體積比 2:1:2 (B)2 Mg(s) + O2(g) → 2 MgO(s),各物質反應體積比為 (C)Zn(s) 2 HCl(aq) → ZnCl2(aq) + H2(g),各物質反應體積比 1:2:1:1 (D)2 NO2(g) →
2:1:2
N2O4(g),各物質反應體積比 2:1
(E)CaCO3(s) → CaO(s) + CO2(g),各物質體積比為 1:1:1。
__________3.甲、乙、丙三種氣體均含 A、B 兩種元素,其分子組成依次為 A2B、AxBy、AmBn,已知 2 體積 的甲可與 3 體積的乙作用生成 2 體積的丙(相同狀況下) ,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偶數
(B)y 必為偶數
(A)x 必為
(C)n 之最小值為 3 (D)m 之最小值為 5 (E)n 可以為 8。
__________4.甲、乙、丙均為氣體,在同溫同壓下,3 體積的甲和 1 體積的乙化合成 2 體積的丙。若甲之 化學式為 A2,則乙之化學式可能為何?
(A)A2B3
(B)AB2
(C)A2B4
(D)A2B2 (E)B2。
__________5.下列哪些科學家與其發現的定律或學說的配對是正確的? (A)拉瓦節―質量守恆定律 道耳頓―倍比定律
(C)亞佛加厥―原子說
(D)給呂薩克―氣體化合體積定律
(B)
(E)普魯斯特―
定比定律。
38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三、題組 1.下列(1)~(4)之敘述各與方框內某一化學定律最相關,請將此定律的代號填入空格中。
a. 定比定律 b. 倍比定律 c. 亞佛加厥定律
d. 氣體反應體積定律
(1)定溫、定壓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兩純物質均只由元素 A、B 組成。2.25 克甲中含 0.9 克 B;乙中 A 之重量組成為 60%。__________________。 (3)同溫、同壓下,200 毫升的氫氣與 100 毫升的氧氣完全燃燒,可生成 200 毫升水蒸氣__________________。 (4)銀與氯化合成氯化銀時,5.60 克 Ag 完全反應可生成 7.45 克 AgCl,又 3.91 克 Ag 可生成 5.20 克 AgCl。 __________________。
2.(1)同溫、同壓下,試比較同體積的氫氣與氯氣之各項性質。(Cl = 35.5,H = 1) 分子數比= __________________。莫耳數比=__________________。重量比=__________________。 (2)同溫、同壓下,含有等原子數的氮氣與氨氣。試求:(N = 14,H = 1) 分子數比=__________________。莫耳數比=__________________。體積比=__________________。 重量比=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定溫、定壓下, 「甲氣體+乙氣體→丙氣體」 ,反應的體積比為 2:1:2,下圖中的●及○分別代表 一種原子,且每一個方框的體積都相同,則:
(1)甲的分子模型應為下列何者?
(A)
(B)
(C)
(D)
。
(2)請利用分子模型在下面的方框內繪出 2 個甲分子與 3 個乙分子反應後的結果。
39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基礎化學(一) 第一章 物質的組成
4.附圖為部分元素形成化合物之質量及化合物種類的關係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 A 所代表之化學式。(2)寫出 C 所代表之化學式。(3)寫出 D 所代表之化學式。(4)寫出 E 所代表之 化學式。(5) B=? 一、單選題 1.C 2.B 3.C 4.A 二、多選題 1.AC 2.AD 3.ABD 4.CDE 5.ABDE 三、題組 1.(1)c;(2)b;(3)d;(4)a 2.(1)1:1 1:1 2:71;(2)2:1 2:1 2:1 56:17
3.(1)D;(2) 4.(1)H2O;(2)SiF4;(3)HF;(4)SiH4;(5)7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