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
六十週年校慶活動 我們的開始是艱難的
香樹輝
我為在明報刊出的新亞書院六十周年院慶特刊擬定的標題是:「我們的開始是艱難 的。」這標題自有出處。一九四九年十月十日下午七時,亞洲文商學院(新亞書院前期 名字)在佐敦偉晴街華南中學舉行開學禮,錢穆先生說: 「我們的開始是艱難的,但我們的文化使命卻是異常重大的。籌備創立的艱難,比起 將來發展的艱難來,現在還算輕微的,現在開始了,將來的大責任完全靠大家的共同 努力。」 (錢先生的講話見於張丕介先生的「武訓精神」,《新亞校刊》創刊號,一九五 二年六月一日) 過往六十年,我們作為新亞書院畢業生,有沒有為錢先生所說的責任共同努力? 一九五零年,來自上海的建築業企業家王岳峰先生決定全力支持錢先生改組學校為 全日制「新亞書院」,於三月初搬入桂林街,是為新亞的桂林街時期。為甚麼改名新 亞?唐君毅先生說:
中大校董會主席鄭海泉(左 1)、中大校長劉遵義(左 5)、 港大校長徐立之(左 4)、新亞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右 5)、 晚宴籌備委員會主席香樹輝(右 6)等合影。
「新亞二字即新亞洲。………我們相信只有當最古老的亞洲古老的中國獲得新生,中 國得救,亞洲得救,而後世界人類才真能得救。………..當此國運飄搖之際,我們仍不 願只自限我們之精神于自己之一國家。而我們亦許在一時尚談不到有大貢獻于新世 界。世界上此時亦唯有包括中國在內之古老的亞洲,最迫切的需要新生。這當是新亞 定名的本義。而為新亞師生願與一切中國人,一切亞洲人,共抱之一遙遠的志願之所 在。」(唐君毅:「我所了解之新亞精神」,一九五二年六月一日) 新亞書院的校友與學生必須認識到,我們的志願是弘揚中國文化,貢獻亞洲,放眼世 界,拿一張文憑求職業決不是新亞人的求學目的,新亞學規二十四條寫得很清楚。 遷入桂林街後不久,王岳峰先生的生意遭受打擊,無法再支持新亞。錢唐張三位先生 以武訓辦學的形式,四出勸募,苦苦支撐。到了一九五二年以為辦不下去了,誰知道美 包括中大的其他成員書院、雅禮協會、日本創價大 學、日本亞細亞大學等代表致送紀念品祝賀新亞六十週 國亞洲協會主動提供協助,一九五三年又有雅禮協會代表來港約見錢先生,經一番商 年校慶後,與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左5)及黃乃正院長(左 議後,自一九五四年起支持新亞。到了一九五六年,農圃道校舍落成,新亞進入一個新 4)合影。 境界,皆得力於雅禮的無私援助。唐君毅先生於一九五七年六月廿八日發表一文:「告 第六屆(一九五七)畢業同學書」 (《新亞校刊》第九期,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五日),內有云: 「新亞書院與雅禮的合作,在雅禮方面的經費,本來是為辦教會學校用的。………….. 我在此曾經這樣想,我們終有一天,中國亦會富強,這時亦會有新亞書院的畢業同學, 用他們的心血精力與金錢,在美國幫助美國的基督教徒辦基督的學校。但是我這樣想 了,我們能對外國朋友說麼?我能有資格說麼?為甚麼使我莫有資格說?此中仍有可悲 可嘆處。而我今對你們說,你們最初亦或將不免一笑。但是如果你們笑了,你們就有罪 了。實際上照我的想法,如果我們不僅發一願心,使中國成為頂天立地的國家,不僅能 自立,而且能幫助世界,我們就不當接受國際朋友的幫助。新亞書院還是搬回桂林街的 好。但是諸位同學們能發此心願嗎?」 我在新亞讀書時,初閱此文,淚為之下,今 人多勢眾的72及73年畢業校友與黃院長合影。 天再讀,心情仍難平伏。一九五七年時的新亞人,面對苦難的中國,貧窮的香港,能有甚 麼資格捐助美國人辦學呢?想不到的是,二零零九年的中國即將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 大經濟體系,香港的人均收入位於世界前列,每一位新亞人應緊記唐先生之言,發一宏 願。共同努力,捐錢回饋雅禮協會。新亞校友們,大家能發一願心嗎?
黃桂林校董的千金演唱西洋藝術歌曲繞樑三日。
今天的新亞說不上富足,以可投資基金數目而論,在中大諸書院之中,雖不致排名最 後,但與頭二名相去甚遠,不過與五十年前相比,物質上已有「大躍進」。在十一月二十 九日的晚上,校友和嘉賓逾一千人共聚一堂,細說舊事,好不高興,最值得新亞人感到 自豪的是,中文大學第一位畢業生於十一月出任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他就是我們的 校友,一九七三年經濟系畢業的鄭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