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談人文素質與中大新亞書院發展 訪問:黄黃浩潮、葉永生、黄黃詩田、唐凱文 整理:唐凱文
梅
雨綿綿,中大校園最 是 詩 情 畫 意。 四 月 二十日早上,新亞校
友會四位出版組成員特意走訪中 大副校長許敬文校友,請他談談 中大的現在與未來。
以中國文化承傳為基礎 談起「中文大學」的名稱,這即是「以中 文教學」嗎?事實上作為一所國際化的大學,不 可能囿於只用中文授課。中文大學的命名,實為 「以中國文化承傳為基礎的一所大學」,為中國文化之發展提供平台。
許敬文副校長簡歷
走訪中大許敬文副校長
網址:www.naalumni.org
會址:香港銅鑼灣軒尼詩道四三九至四四五號香島大廈三樓 B 室
電話:3487 6819 傳真:3487 6820
走訪中大許敬文副校長
許敬文教授現為中大副校長及市場學講座教授。一九八○年,許教授於 中大取得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及後於一九八八年獲倫敦商學院頒授博士 學位。許教授曾於英國及加拿大多所院校任職,一九九六年加入中大, 一九九九年至二○○二年出任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及工商管理本科課程 主任,並於二○○四年起出任協理副校長,協助管理校園發展項目,以 及指導中大多個行政部門的工作,包括校園發展處、物業管理處和大學 出版社等。許教授同時為校內多個委員會的成員,為中大校園的持續發 展作出貢獻。 許教授的主要研究和教學範圍是服務營銷、跨文化營銷和消費者行為。 二○○三年,許教授獲工商管理學院頒發第一屆傑出教學獎,二○○四 年獲大學頒授校長模範教學獎。除學術工作外,許教授亦曾為多間機構 提供顧問和培訓服務。
座落中大校園中心的中國文化研究所的一副對聯:「結合傳統统與 現代,融合中國與西方」正好道出精萃。中大是香港芸芸有水準的大 學中甚具特色者。「正如四九年錢先生來港創立新亞書院,早已明志 是為延續中國文化而辦學。而人文精神更反映在中大所有書院每個角 落。」許副校長指出,由教授、職員、學生以至大學支持者對中大都 有一份難以言喻的歸屬感,「大家都為大學好,校友捐錢的心情、教 授們的信念,皆不止於給予專業的培訓,更是人的培育,超越設施和 課程。」 「我很記得沈校長曾這樣問:醫生是醫人還是醫病的呢?」副校 長打趣一下,全室笑意洋溢,眾人如沐春風。
把中大模式傳過去 中國近二、三十年經濟發展驕人,非常亮眼。擠身國際大員, 要培養重點大學打入世界前列,須要文化體制的配合。「經濟條件還 不足以創造一所好的大學。」近期備受校友關注的中大在深圳辦分校 一事,深圳市政府撥地,建校園,邀請中大營運。大家的確有點擔心 中大與內地在制度上的分歧,中大不能自主。然而這正是中大為內地 做出貢獻的時機,引進海外大學的模式以協助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的改 革,同時把中大的價值觀、中大的教育體制作為一個示範傳進去。深 圳市政府願意例外不派黨委進駐大學,中大維持自主,校董會結構仍 來自社會不同層面的專業領域的人脈,在重大政策上採「審多於批」 的方式給予建議。而香港的工業早已式微,深圳正高速發展成為中國 高科技中心,中大理、工科同學可以進深圳分校接受培訓、實習;同
許教授熱心參與公共事務,曾出任多項公職,包括專業服務發展資助計 劃評審委員會,禁毒基金評審委員會,以及禁毒常務委員會轄下的研究 小組委員會。
後,將帶著中大的人文素質,中大的價值觀去到中國大地、去到世界 每個角落,遍地開花。 海外學生學成回國,不易保持聯繫。國內學生對中大的感情卻比 本地生更深。目前內地已累積了一定數量的校友,維繫不難。「前陣 子北京校友會聚餐,有四、五圍,內地生就佔了三分一呢。」
新亞校友為大學發展作出貢獻 近年越來越多外地學生進入中大學習。一般容易誤以為會佔了本 地生的升學機會,實則那是在錄取 100% 本地生之外再加 20% 外地 生。誠然,設施須要增加,宿舍使用也比較緊張是真的。在意識形態 方面出現矛盾亦是有的。具有國內、海外經驗的校友都知道,文化經 濟開放對將來肯定有益,接觸外地生,進行文化交流,走向國際視野, 得益最大的還是本地生。此外,在國內有企業的校友,也可以給本地 生提供工作機會,實行讓香港和深圳連成一個雙子城市。 許校友自言在中學時遇上好老師,在新亞也遇上極好的老師,使 他投入了教育事業,至今仍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排山倒海的文案暫 且放下,和我們暢談中大發展。在他神采翩然的笑容中,我看到了新 亞人那份文化深情。
學畢業後亦可以打開國內的事業空間。多方考量,中大願意在深圳辦 分校。
一次人文關懷的示範 深圳分校如何收生?「依中國統招制度,主要收內地生,以成績 考慮。」 為甚麼麽不像一些院校進行面試,揀精英中的精英,讓中大盡收精 英? 「對,不揀。這有助增加社會階級流動呀。無論地點來自多偏遠 多就近,背景多困乏多豐裕,只要成績夠分便考慮。」對,他們畢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