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校友第14期

Page 1

14 2014 年 12 月 網址:

書院消息

www.naalumni.org

3487 6819傳真:

會址:香港銅鑼灣軒尼詩道

電話:

號香島大廈三樓 室 439-445

3487 6820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慶祝活動: 開幕禮、千人宴及敬師活動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校慶學生籌委主席林昱志

B

千人宴氣氛熱鬧

開幕禮

本年度由學生籌委策劃的院慶活動計劃經已實行了大部 份,包括開幕禮、千人宴及敬師活動等。其中,開幕 禮於新亞書院迎新營中舉行,除了讓新生了解到新亞書院的 歷史及精神,更給予新生對新亞書院留下一個美好的想像, 希望新生都更能積極參與書院事務。 到 9 月 26 日,千人宴及敬師活動於當晚同時舉行。本

年度的千人宴分別邀請了張學明教授、歌星許廷鏗及樂隊 Kolar,當日氣氛十分熾熱,樂成一片。同時,當天亦設有敬師 環節,邀請了署理院長朱嘉濠教授代表接受同學的心意。 當天出席的老師亦獲得同學寫成紙扇一把,代表同學 對老師的敬意。本年度的校慶賴以書院及同學的支持,取得 了不錯的成果,希望接下來的活動亦能順利舉行。

2014 年度健步跑暨成功慈善步行日 10 月 書院六十五周年院慶健步跑暨成功慈善步行日於 11 日上午順利舉行。一如往年,健步跑獲教職員、同 學、校友及各界友好踴躍支持,共有近六百位健兒參加,當 日氣氛熱鬧非常。而今年的男、女子最快紀錄均由公開組之 參賽者所創,時間分別為 14 分 38 秒及 19 分 28 秒。

而慈善步行方面,亦有近二百位成功慈善基金會成員 在百忙中撥冗參加是次盛事,部分參加者更帶同子女和寵物 參與,沿途有講有笑,有如家庭同樂日。基金會將籌得之善 款供設立獎學金及書院發展用途,惠澤同學,貢獻非淺。

參加者衝線一刻的英姿

鳴放紙炮

一眾健兒拉起橫額拍攝大合照

1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晚宴 10 月 5 日晚上假香港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新亞書院於 會議廳舉行六十五周年晚宴,約八百名嘉賓、新亞校友、 教職員及各界友好一同參與此一盛會,分享院慶的喜悅。

書院消息

晚宴前的酒會時間,書院邀請了新亞國樂會成員於當 晚餐前酒會進行現場中樂演奏,使現場氣氛更添溫馨熱鬧。 書院特別於會議廳大堂設置三個新亞書院不同時期的佈景板 及提供多款拍攝道具,供不同年代的來賓拍照留念;此外, 書院、學生會及校友會均設有櫃檯,讓來賓預訂即將於 12 月 出版的《錢穆先生書信集─為學、做人、親情與師生情懷》、 購買新亞六十五周年紀念品、購買學生會紀念品等,校友亦 可於校友會櫃檯申請加入校友會,參加校友會全年無休的精 彩活動。 當晚共筵開六十五席,會議廳偌大的舞台佈景上寫有由 新亞校友、著名書法家徐沛之博士之題字「香港中文大學新 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字體流麗有力,令舞台錦上添花。當 晚有幸邀得張宏艷校友(1993 /新聞)及嚴力耕校友(1987 /中文)擔任晚宴司儀,以及請來新亞國樂會為晚宴伴奏校 歌,令現場氣氛生色不少。 黃乃正院長、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先生、校友會會長黃 浩潮先生、教職員聯誼會主席劉嘉博士,以及學生會幹事長 楊思毅同學分別上台致辭。黃乃正院長表示,是次晚宴希望 能像溫馨的家庭聚會一樣,與大家共聚,同時也介紹了新亞 近年幾項重要的發展,包括張丕介先生的塑像已於校園內豎 立、籌建階段的第五座學生宿舍、桂林街的新亞紀念公園即 將揭幕等。黃院長亦表示,最近多位海內外校友更發起了一 個萬人捐款運動,並聯絡書院及各地校友,希望藉新亞書院 創校六十五周年這個有意義的日子,以行動支持書院發展, 並將籌得的捐款成立「新亞校友六十五周年發展基金」。黃

2

院長希望大家積極參與這項由校友自發、別具意義的運動。 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先生於致辭時回顧了新亞書院的歷 史,同時向前賢學者致敬,感謝他們引領我們走上人生康莊 大道;校友會會長黃浩潮先生回顧了校友會的歷史、介紹 校友會的最新發展,亦宣佈今年書院計劃出版的《錢穆先 生書信集─為學、做人、親情與師生情懷》已進入最後定 稿階段,預計於今年 12 月出版,藉以敬獻書院,作為創校 六十五周年的紀念文獻;教職員聯誼會主席劉嘉博士則代表 新亞教職員聯誼會歡迎大家一起參加這個盛會,盼望在同人 的努力下,新亞氣象仍光輝如昔,新亞精神得以承傳下去; 學生會幹事長楊思毅同學則以香港的「佔中運動」作比喻, 即使每個人、每個群體都有不同的意見,但他希望新亞大家 庭中每一成員都能夠像一家人一樣互相溝通和體諒,為香 港,為新亞書院及文化中國而努力。 晚宴表演節目隨後開始,首先有新亞書院校董會副主 席黃桂林博士以英語、粵語及意大利文獻唱三首歌曲,並由 畢業於倫敦皇家音樂學院並曾在香港(亞洲)鋼琴公開比賽 獲獎的 Emas Au 歐惠雯小姐作鋼琴伴奏。接著有由畢業於 1956 年商學系的郭子偉校友獻唱京劇《空城計》一段,鼓勵 同學學習京昆,發揚國粹,使京昆重進校園,繼承錢穆院長 之夙願;而畢業於1958年文史系之賈麗妮校友,自小醉心京 劇,在學期間創辦「新亞國劇研究社」。早前她受北京市梅 蘭芳藝術基金會邀請,參加紀念梅蘭芳大師雙甲子誕辰,於 北京長安大劇院演唱後由北京飛抵香港,特地參加校慶晚宴 並應邀獻唱,為晚宴帶來梅派京劇《麻姑獻壽》選段為新亞 書院賀壽。 一眾嘉賓上台祝酒後,晚餐時間正式開始,各校友亦 把握時間到台上拍攝集體照留念、盡興而返。

台上嘉賓互相祝酒

晚宴共筵開六十五席

新亞國樂會為新亞校歌進行現場伴奏

酒會氣氛熱鬧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座—主講 : 余英時教授 黃浩潮 並由校友張洪年、張學明教授分別於美國及香港兩地主持。

書院消息

講座假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一號演講廳進行。 偌大的演講廳,一早便座無虛席。余教授分析新亞書院人文 研究的取向及成就,指出錢穆、唐君毅兩位創校先賢創辦新 亞書院,以人文主義教育的傳統,有助現代人文意識在香港 的成長。上世紀 50 年代人文研究的卓越成就,即由錢、唐兩 位先賢在新亞書院建立起來,通過教學、研究、著述、演講、 學術會議等活動,從校內傳到社會,從香港傳到西方,在人 文研究的世界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答問環節中,余教授勉勵年青人多讀書,發掘自己的 興趣和尋找個人的方向;只要找到自己,自然知道自己要做 什麼,就是儒家精神的體現。

今年欣逢新亞書院創校六十五周年,書院籌辦一系列的慶 祝活動。9 月 27 日舉辦的學術講座,是院慶活動的重點 活動之一。 學術講座邀得新亞書院首屆畢業校友、克魯格人文與社 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2006,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 ) 及唐獎漢 學獎 (2014,台灣中央研究院頒發 ) 得主、前新亞書院院長 (1973-75)、國際知名學者余英時教授主講,講題為「新亞書 院與中國人文研究」。當日講座利用視像傳播越洋即時演說,

新亞書院文化講座 黃浩潮 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儒學備受攻擊;新中國成立,受 馬克思思想影響,儒家思想仍受衝擊。1958 年,港台學者張 君勱、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聯署,在《民主評論》發表 〈中國文化與世界宣言〉,標誌著當代「新儒家」思潮的形 成與發展。他們都是熊十力的學生,學界通常稱他們為現代 新儒家的第二代;他們透過創辦書院、出版刊物及舉辦講座, 期望中國文化在「花果飄零」之際能在香港「靈根再植」。 經過他們的努力,出現了余英時、杜維明、劉述先等第三代 新儒家的學者;他們雖然各有不同的主張,但對儒家思想的 傳揚,不遺餘力,對港台、新加坡及美國學界的影響很大。 梁元生教授便深入淺出、系統地介紹港台新儒學、新加坡儒 學與波士頓儒學的發展。

「新亞書院文化講座」創辦於桂林街時代,旨在「啟迪聽 眾對中國文化問題、世界學術之一般認識及人類前途之 關心」。從 1950 年開始,「連續四載,未因屋小而受限制, 不以風雨而遭中輟」( 錢穆先生語 )。書院雖每年都舉辦「錢 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新 亞當代中國講座」等學術活動,然為秉承創校先賢的理想, 接受資深校友的建議,設立一委員會,實行恢復「新亞書院 文化講座」的舉行,計劃每年舉辦四次。 首次「文化講座」於 10 月 11 日下午 4 時在農圃道新亞 中學禮堂,邀請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國文化研究所 所長梁元生教授主講,講題是「當代儒學的三件新衣-港台 新儒學、新加坡儒學與波士頓儒學」。

3


張丕介先生銅像揭幕典禮 梁主席、黃院長及郭教授主持下,一眾嘉賓見證著張先生 銅像正式揭幕。

書院消息

張丕介先生之銅像由著名雕塑家朱達誠先生所鑄塑, 朱先生過去曾為很多著名人物造過像,當中更包括於 2009 年所奠立於新亞書院草地上的唐君毅先生銅像。張先生之銅 像得以順利奠立,源於去年郭益耀教授、劉佩瓊教授等經濟 系校友發起為張先生在新亞校園內立像,以求形象地展現 錢、唐、張三位創校元老的崇高風範和新亞精神。此議一出, 海內外校友一呼百應,紛紛慷慨捐款,使鑄塑銅像的計劃能 黃乃正院長(右)、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先生(中)及郭益耀教授(左) 從速啟動,足見新亞人對張先生的思念、感恩和敬仰。 與張丕介先生銅像合照留念 9 月 19 日於雲起軒大堂 張丕介先生之銅像揭幕典禮於 位置舉行,不少張先生的昔日門生及嘉賓校友出席盛 會。在揭幕儀式前,新亞書院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先生、院 長黃乃正教授、銅像塑造計劃發起人及籌備小組代表郭益 耀教授及經濟系早期校友宋叙五先生分別為典禮致辭。在

張丕介先生銅像的豎立,不但表達了校友、師生對張 先生的尊敬和懷念,更重要是它體現了新亞書院深厚的歷史 背景及文化淵源。張先生的銅像將成為新亞書院的重要的地 標之一,亦將形象地紀念張丕介先生的學養、功業,以及他 對新亞的重大貢獻。

林榮德堂命名典禮 9 月 19 日在知行樓地下大廳舉行。 林榮德堂命名典禮於 為感謝林榮德校董多年來對新亞的各項支持,新亞書 院特別將知行樓地下活動大廳命名為「林榮德堂」,以表達 師生同仁最衷心的謝意。 命名典禮於下午 3 時 30 分正式開始,首先由本院校董 會主席梁英偉先生、院長黃乃正教授及林榮德校董為典禮致 辭。接下來由梁主席、黃院長、林校董、知行樓舍監陳志明 先生及知行樓宿生會主席彭梓俊同學主持牌匾揭幕儀式。書 院亦邀請了新亞國樂會蒞臨為嘉賓演奏多首傳統曲目,氣氛 熱鬧。 林榮德校董於 1975 年畢業於新亞書院,主修工商管理, 畢業後在香港紡織業界成就非凡。林校董事業卓然有成之 餘,亦一直關心母校發展,多次捐款成立各項獎學金,亦慷 慨支持建立新亞校史館、網上校史資料庫及各項校史整理計

劃。除了捐款,林校董亦身體力行,多年來一直親身參與各 項書院及校友事務,出任書院校董會副主席,並曾擔任中大 五十周年金禧校慶校友活動統籌委員會成員。作為知行樓的 前宿生,林校董深切體會到宿舍生活對學生日後發展的正面 影響,因此捐贈鉅款支持興建第五所宿舍的計劃,讓更多學 弟妹得到夠享受宿舍生活的機會。

左起︰知行樓宿生會主席彭梓俊同學、知行樓舍監陳志明先生、林榮德 校董、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先生、黃乃正院長

院慶活動預告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座 講題︰關我「Maths」事 ? 講者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教授 日期 : 2015 年 2 月 6 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 4 時 30 分至 6 時 30 分 地點 : 康本國際學術園演講廳 有關詳情將於稍後公佈,有興趣出席聽講之校友,請與朱海欣小姐聯絡 (電話︰ 3943-9589;電郵︰ kirstenchu@cuhk.edu.hk)。

4

更正啟事 本刊第 13 期第 10 頁,圖片文字說明「陳用博士送給校友會的真跡」應更正為「傅世亨校友於列航飛夫人字畫下留影」。


新亞書院學長計劃 2014/15 成立典禮 2000 年成立學長計劃,已踏入第 書院及新亞校友會於 十四屆。有賴校友會的鼎力支持,自 2011 年起擴大了

本屆學長計劃成立典禮已於 11 月 1 日於新亞書院樂群 館梁雄姬樓新亞體育館完滿舉行。 新亞書院學長計劃是書院與校友會合辦,大家合作無 間,亦於每屆開始前都做多番功夫。當中有賴「新亞書院學 長計劃籌備委員會」的多名校友支援,提供寶貴意見。當中 更提議除一般的問卷調查外,應多由學長親身問意見。 有見及此,書院特別舉行了學長重聚活動,與學長一 同討論如何加強計劃效果。其中一個建議是:於成立典禮前, 把學長學員願意提供的個人資料包括聯絡方法及興趣等、提

另外,書院亦加設學員簡報會,於成立典禮前向學員 說明學長計劃的要求和目標。這樣,大家都更加清晰的為計 劃作預備,學員亦開始主動聯絡學長,互相認識及交流。期 望各位學長及學員享受今年的活動,把握機會互相認識,同 時積極參與本院及校友會為學長計劃所精心準備的活動。

書院消息/校友會消息

學長及學員的召募,公開召募畢業逾五年之校友擔任學長。 今年有二百零三位學員及八十六位學長,通過參與本計劃, 學長不單能回饋母校,亦同時能夠加深自己對現今大學生的 認識,了解他們的需要、價值觀及取向,書院衷心感謝校友 的熱心及支持。

早送交獲編同組的組員,好讓大家於成立典禮前預早認識各 方。這安排使大家於成立典禮前有更好的準備。此舉亦於剛 舉行的成立典禮看到成果,大家有更多話提前於交流時段討 論,不少組別討論兩小時多仍非常熱烈!校友會更鼓勵校友 主動聯繫其他校友為學員組織有意義活動,例如遠足、野 餐,又或帶同學到自己工作機構參觀,當然亦不少得參與校 友會的活動!

書院已計劃於下學期,即 2015 年 1 月或 2 月舉辦講座 及工作坊,今年希望以學員個人管理及發展作為大方向,邀 請同學積極參與。書院更將於 2015 年 3 月 28 日舉行中期重 聚晚宴。

第 43 屆理事會第一次周年大會 8 月 16 日下午 3 時在銅鑼灣會所舉行了第 新亞校友會於 43 屆理事會第一次周年大會。當主席工作報告完畢後, 大家都對於在短短一年間活動之多都感到驚訝。財政報告及 核數師報告後便是座談會,是次座談會邀請了校友葉珮嫦醫

生 (1989/ 醫學 ) 講解都市病成因及預防,葉醫生金句多多, 整個座談會氣氛輕鬆,校友們亦踴躍發問。到大概 6 時 30 分, 大家便移玉步到百德新街東湖海鮮酒家享用晚餐,品嘗美食 之餘,校友們亦可趁機分享近況,交流經驗,談笑風生!

嗓音學課程 吳茂賢

9

月 26 日舉行了「嗓音學講座」第十三講,是晚座無虛席, 報名者踴躍,出席率高達九成,可見欲認識此門學問的朋 友需求殷切!隨後 10 月份及 11 月份,逢周五即續開「嗓音 學基礎班」及「嗓音學進階班」共八節,每節包括兩個時段; 每位學員皆享有個人時間,及集體學習時間,以加深「嗓音 學」的理解,加強應用及鍛鍊。

目前周一及周三,由下午至晚上皆開設「嗓音學個別 課」,每節半小時,平均每月近九十節,預約已接近「飽 和」,出現供不應求現象。11 月份尤為緊張,因為學員們為 「粵韻小曲會知音」音樂會都積極「備戰」!以期為新亞書 院六十五周年院慶好日子,獻上一曲,出一分力。

5


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地質導賞遊 潘淑儀

東北地質公園遊

風和日麗海上遊

荔枝莊岸上大合照

荔枝莊斑斕的火山沉積岩

校友會每年都舉辦數次本地及海外遊,今年夏天的東 北地質公園遊,十分有意思,風景優美之餘,令我們對香 港的沉積岩園區,增加了不少認識。 當天我們從馬料水出發,途經赤門海峽、老虎笏及鳳 凰笏、黃竹角咀、紅石門、印洲塘海岸公園、吉澳、赤洲 和荔枝莊,沿東北海岸遊了一個大圈;幸運的是,那是颱 風後的日子,市區仍下着大雨,但我們全日風和日麗、藍 天白雲,確是天公造美。

我們在吉澳上岸午膳,吃當地海鮮餐。我特別喜愛那 乒乓球般大粒的彈牙手打墨魚丸,和一大鍋的柴魚花生粥; 但更愛美麗的吉澳漁村,給人一份寧靜寫意的感覺。飯後 大夥兒步行到山頂,從高處俯瞰吉澳及隣近海岸-蔚藍的 天空、深藍的海水、配襯着遠處綠悠悠的島嶼,拼構成很 美麗的圖畫,令人心醉!

是次「涼浸浸」的海上遊,由大埔環保學會的導賞員沿 途帶領及解說。他們先在船上拿着地圖講解行程和香港的地 質岩層資料,每到特別的岩層區船家把遊船停下來,再詳細 解釋並讓我們拍照。各校友都覺興緻盎然,獲益良多。

另一登陸點是荔枝莊,全團人兵分兩路:入村作文化 遊,或留在石灘上作地質岩層導賞,我選了後者。這處屬 晚侏羅紀(約 1 億 4 千 6 百萬年前)地貌。石灘上滿佈罕 見的火山沉積岩,色彩斑爛,經導賞員講解,清晰可見褶 曲的小型斷層,窺見當時火山活動的痕跡。

原來香港最古老的岩層:黃竹角咀岩層形成於 4 億年 前,其中「鬼手岩」和層層疊的「煙肉岩」最為大家熟悉。 導賞員說:「香港發現的盾皮魚化石生活於 3 億 5 千萬年前, 它有堅硬外殼,但體內無骨;而老虎笏一帶,水質優良, 10 年前尚有珍珠養殖場。本港海下灣公園的珊瑚種類共有

石灘上豎立了警告牌,囑遊人不可帶走任何岩石、化 石,並不可挖掘及污損岩石。可惜那天有一群人正努力在 灘上掘蜆;我們珍貴的沉積岩園區,要靠大家共同珍愛、 保護,希望大家把這些訊息傳揚開去,齊來愛護我們寶貴 的自然環境。

鴨州的海蝕拱

6

八十八種,實在驚人。」

著名的鬼手岩

寧靜的吉澳漁村


絲路上的重鎮—中亞文明古國烏茲別克 珍今

於烏茲別克,大多數人覺得很陌生,也感到很神秘。 究竟烏茲別克在哪裡?很多朋友都會問。

這 個 文 明 古 國 就 在中亞細亞,在裡海之東,哈薩克 1991 年,蘇聯解體後,烏茲別克斯坦從此就獨立成國。別 小看這個內陸國家,它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點,早在唐 代,已有商旅經過,肩負着溝通歐洲與亞洲的重要作用。此

了紀念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廣場正中豎立着帖木兒的銅 像,鐵馬金戈,雄姿英發。 阿米爾.帖木兒曾因作戰而受傷,故有「跛子」帖木 兒的外號,他自稱有成吉思汗母系的血統。帖木兒帝國在頂 峰之時,版圖囊括整個中亞——東至印度西北角、西至阿拉 伯半島、北至鹹海。

歐亞的古道。 以前,這裡樹立的是列寧像,後來才以帖木兒取而代 9 月中旬,參加了新亞校友會舉辦的「『中亞』烏茲別克 之旅」,至今印象難忘——歷史遺跡、珍貴文物、神秘宗教、 美味食品……這個中亞的文明古國,仍在腦海裡迴盪着。

重生的石頭城—塔什干 (Tashkent) 大清早從香港出發,抵北京後,等候了幾個小時,再 轉機往烏茲別克的首都塔什干。飛機降落後,己是當地時間 晚上 7 時多。在人頭湧湧、一片混亂的機場入境處,填了兩 份出入境表格,擾攘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才辦妥入境手續。

之。烏茲別克曾是帖木兒帝國的所在地。如今,帖木兒已被 捧成了烏茲別克斯坦的民族英雄。也許,獨立後的烏茲別克 斯坦,需要的是一個偶像,可以凝聚民族的自尊心。

中亞文明古國烏茲別克 —

外,馬可波羅來華,歐洲傳教士東來,走的就是這條道貫通

我們在塔什干,第一個參觀點,便是帖木兒廣場,為

絲路上的重鎮

之南,阿富汗之北,從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公元

帖木兒廣場

帖木兒博物館 從帖木兒廣場走過對面的大街,不遠處就是帖木兒博 物館,一座白色的圓形建築物,天青色的圓穹,典型的伊斯 蘭風格。館內的主要展品,都是有關帖木兒的,帝國的版 圖、家族的歷史……,另有大量的圖片、繪畫……,少不了

在旅遊車上,歡迎我們的是兩位導遊——其中一位是

的是文物,包括書籍、陶瓷、木器、漆盒、細密畫、錢幣、

中年男士,能操流利英語的「沙琪」,樣子看來比較嚴肅;

服飾、布帛、磚瓦……,非常的波斯風味,跟我們在伊朗看

還有一位年輕的美女「李娜」,說的卻是普通話。

到的文物風格相若。此外,還有天文學方面的資料。展品雖 然豐富,可惜當天在博物館的大堂內,有一隊來自非洲的樂

在塔什干吃的第一頓晚飯,是在晚上 9 時多,兩地時 差三小時,此刻已是香港的 12 時多,晚餐雖然相當豐富——

隊在表演,載歌載舞,鼓聲震天,吵得叫人受不了,結果我 們逗留了一會兒,便匆匆離開,往獨立廣場去。

不同款式的新鮮沙律、美味的磨菇湯,主菜是烤雞,還有水 果,但折騰了一整天,大夥兒已筋疲力盡,故此吃得不多, 剩下不少美味的食物,實在罪過!

獨立廣場

塔什干 (Tashkent) 是突厥語,意指「石頭城」,位於錫

獨立廣場像一個寧靜的、偌大的公園,信步而行,四

爾河支流奇爾奇克河河谷的綠洲中心,是烏茲別克的首都,更

周大樹成蔭、綠草如茵,紅的、黃的花兒盛放着。沿路走過

是中亞主要的交通樞紐。塔什干雖然歷史悠久,但在公元 1966

去,有一座紀念碑,觸目的是一個巨型銅像—抱膝而坐,

年大地震後,幾乎全城盡毀,大部份古老的遺跡皆埋於土中,

俯首悲泣的母親雕塑—The weeping mother,塑像前,圓

經過大規模的重建後,現在看到的,多是新的建築。

形的雲石中間,是顆八角星,中間燃點着永不熄滅的「長明 火」,旁邊的雲石上,仍擺放着不少鮮花。塑像兩旁的石 壁上,分別刻上俄文和烏茲別克文的字句,譯成英文,就 是—"They are all in my heart"—「他們長在我心 間」,一語道盡天下母親的心聲! 此處紀念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烈士,當時,烏茲 別克派了五十萬人上戰場,結果有三十五萬人陣亡了。仰望 那雙眉緊蹙、雙目含淚的蒼老臉龐,想起了「可憐無定河邊 骨,猶是深閨夢裡人」,心底裡永遠惦念着戰士的,除了悲 傷的母親,還有閨中淒怨的少婦吧!

塔什干-帖木兒廣場

7


紀念碑附近是紀念長廊,帶有傳統的伊斯蘭建築風格,

新人和親友在拍照,李娜說,秋高氣爽的 9 月,既是氣候宜

長廊對外的一側,樹立着一根根雕刻精美的木柱,貼近牆的

人,又不必忙於農事,是烏茲別克結婚的旺季。新娘子是金

另一邊,則鑲嵌着一塊塊的銅板,上面 刻着死難將士的名

髮的俄羅斯美人,而新郎長的卻是一副東方臉孔,一問之

字,供後人憑弔。

下,原來是朝鮮人。朝鮮人?奇怪嗎?

絲路上的重鎮

在廣場的另一邊,矗立着一個巨大的地球儀,據說,

原來烏茲別克有五十萬的朝鮮人居住,他們本來居住

以前擺放的是一尊列寧像,獨立後才換掉了。地球儀顯示出

在千里以外的蘇聯邊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史達林送

烏茲別克的版圖,豎立在褚紅色的雲石柱上,甚具氣勢,柱

來中亞定居。眼前所見的,已是土生土長的烏茲別克人。這

上刻有烏茲別克的圓形國徽。柱前也立着一個以母親為題材

對新人亦非常友善,團友們又一湧而上,跟他們拍大合照。

的塑像——年輕的母親,臉帶微笑,低頭俯視手抱的嬰兒。 母親是大地之母,嬰兒象徵希望……眼前的雕塑,不是正正 反映了烏茲別克人此刻的心願和冀盼麼?

中亞文明古國烏茲別克 —

在塑像附近,我們遇上了兩位當地的婦女,帶着兩個可愛 的小女孩。她們穿上民族服飾——絲質彩紋亮麗的鬆身裙子, 其中一位繫上頭巾,非常好看;女孩則穿上潔白的長裙子,腰 間繫上粉紅色蝴蝶結,蠻漂亮的,靦靦覥覥的樣子,特別惹人 憐愛。她們都很友善,臉上掛着親切的笑容,雖然語言不通, 卻仍然樂意跟我們合照。不少團友爭相與小女孩拍照,其中一 個年紀較小的,竟被弄哭了,看來是我們的熱情,嚇怕了她。 當她們知道我們是中國人後,竟喚我們作「契丹」人。 同行的文化導師丁新豹博士告訴我們,在公元十世

丁博士在塔什干人民歷史博物館內為大家講解烏茲別克歷史文化

紀初,契丹興起,耶律阿保機在中國北方建立了強大的王 朝——遼,遼全盛時期的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 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 河。遼亡於金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於公元

人民歷史博物館 當天的下午,我們來到了人民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大 門的木雕,是典型的烏茲別克民族紋飾。

1132 年建立西遼。其後,耶律大石向中亞及西亞地區擴張, 威名遠播至歐洲。遼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

也許是天意,在館內首先參觀的部份,就是朝鮮人民

此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將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穆

在烏茲別克的歷史。試想想,遠在七十年前,他們千里迢迢

斯林的文獻,稱北中國為契丹 (Khita、Khata),而俄語、

的,被逼遷居於此,從此落地生根,他們不但將朝鮮文化和

希臘語、中古英語都把中國統稱為契丹,分別為 Khita、

飲食習慣帶來烏茲別克,也將許多韓國製的商品引進來。怪

Kitala、Cathay,這也就是國泰航空公司 (Cathay Pacific

不得,在首爾,每天都有直航機飛到塔什干。路上看到的都

Airline) 名字的由來。

是韓製的 Daewoo 車,「三星」的廣告牌比比皆是;漫步街頭, 也會有不少韓國人的臉孔,從身旁擦肩而過。

花園餐廳

博物館相當大,收藏了很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從石器 時代到現當代,藏品超過二十六萬七千件,文物包括有石

在一所漂亮的花園餐廳內,我們吃了一頓別具特色的

器、青銅器、鐵器、陶器、瓷器、金器、玉器、兵器、錢幣……

午飯。進入餐廳後,路經烤麵包的陶窰,只見麵包附在窰壁

還有雕像、泥塑、壁畫、書籍、木器、漆盒、細密畫……多

上,非常獨特。麵包師傅熟練的手藝、羊肉麵包誘人的香氣,

不勝數。

令到眾團友急不及待的圍攏過去,或拍照、或駐足而觀…… 其中有兩件展品,是鎮館之寶,其一是黑色的「雙 午餐實在太豐富了!熱騰騰的小小羊肉麵包串,配上

蛇石雕」,是公元前二千年的文物,石雕呈環狀,雙蛇

美味的羊肉湯,已教我吃飽了。其後端上來的「抓飯」,我

蛇 首 相 對, 昂 然 互 視, 首 尾 相 連, 蛇 身 滿 佈 小 孔, 孔 內

只能象徵式地吃了一小撮。地道的「抓飯」是將米飯、胡蘿

鑲上黃金粒,閃閃生輝,此物造型獨特而生動,鑲嵌技

蔔、葡萄乾、雜豆、羊肉混在一起,然後浸入羊脂羊油,雖

術之高超,令人咋舌。

然可口,但實在太油膩了。接着的甜品最厲害,方形的甜酥 餅,一嘗之下,簡直令人難以抗拒!

於我來說,另一座白色的「佛像雕塑」,更彌足珍貴, 是公元一至二世紀的藝術珍品,來自南部的蘇爾漢河區。端

幸而餐廳旁邊是公園,吃飽了撐着,可以散步去……

8

大抵是吉日良辰,離開餐廳的時候,竟然遇上了一對

坐中央的是佛陀,法相莊嚴,面容呈橢圓形,祥眉慈目, 鼻樑高而長,頭髮呈波浪形並有頂髻,衣衫較薄,衣褶隱約


可見;兩旁侍立的應是阿難和迦葉,可惜雙手已斷。西漢初

Samar 意為「肥沃」;kand 意為「土地」。唐玄奘《大

年,佛教從印度傳至此地,再傳往天山新彊一帶,然後傳入

唐西域記》中的「颯秣建」指的就是撒馬爾罕;書中形容此

中國。從此塑像的造型來看,風格接近印度,應是犍陀羅時

地「土地沃壤,稼穡備植,林樹蓊鬱,花果滋茂,多出善

期的作品。

馬」,又指當地人「其性猛烈,視死如歸,戰無前敵」。

據丁博士補充,烏茲別克的冶金術甚高超,早在三千

亞歷山大帝曾征服過不少地方,據說他攻佔撒馬爾罕

年前,已鑄造了不少極漂亮的金器,可惜,大部分的珍貴的

後,也忍不住稱讚︰「除了比我的想像更為美麗外,其餘我

精品早已被蘇聯人沒收了,現藏於俄國聖彼得堡的「冬宮博

聽到有關撒馬爾罕的傳說都是真的。」 作為絲路上的樞紐,撒馬爾罕一直都是東西文明交流 和衝突的核心地區。從公元六至十八世紀,先後被土耳其

佔重要的席位。多元的文化,如突厥、波斯、希臘、印度、

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和伊朗人佔領。這座玄奘逗留過的歷

蒙古……,加上不同的宗教,如祆教 ( 俗稱拜火教 )、摩尼教、

史名城,受到阿拉伯軍和蒙古西征的破壞,經歷了一次復一

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多元文化的衝擊下,藝術

次烈火焚城,已不復存在,如今的撒馬爾罕,是帖木兒帝國

品的風格亦非常多樣化,其瑰麗多姿,實在令人驚嘆不已!

興起後,在附近重新建造的。

Abul Kasim Madrasah

吉里 ‧ 阿米爾陵墓

黃昏時份,我們來到了一間古老的經學院 Abul Kasim

撒馬爾罕是帖木兒帝國的首都,帖木兒死後也歸葬於

Madrasah,經學院的建築一般分為兩層,下層是教室,二樓

此。進城後,沙琪首先安排我們去參觀的,就是帖木兒的陵

就是學員們的宿舍。經學院的門一般都很小,走進去必須彎

墓。眼前的吉里 ‧ 阿米爾陵墓雄偉壯觀,高聳的宣禮塔、

腰低頭,如此設計,是要讓人產生恭敬謙卑之心。

巨大的拱門、藍色的穹頂,色彩華豔絢麗,典型伊斯蘭的風

這間經學院已不再是學院,現已化身為一所手工藝作

味,撲面而來。

坊,出售不同的工藝品,有精雕細縷的木器,例如盒子、書

帖木兒原先已在故鄉沙赫里薩別茲,為自己修建了一

架;也有工筆描畫的細密畫、色彩斑爛的漆盒、陶瓷……,

座簡樸的陵墓。這座陵墓,本來是他為早逝的孫兒,心目中

都蠻有特色。

的繼承人——穆罕默德·蘇丹 (1376-1403) 修建的。誰知命

步出工藝作坊時,已是夕陽西下,涼風迎面吹來, 回首那破落的經學院,不禁想起了——「朱雀橋邊野草 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 家。」曾是莘莘學子研習經書的高級學府,竟淪為工藝 作坊,思之不無感慨。

中亞文明古國烏茲別克 —

烏茲別克不愧為中亞的文明古國,在人類的歷史上,應

絲路上的重鎮

物館」(Hermitage Museum) 內。

運弄人,公元 1405 年冬,年老的帖木兒,率軍六十萬進攻 明朝的中國,然出師未捷,因肺炎死於途中。由於冰雪封山, 無法歸葬故里,遂葬於此地。 陵墓內壁下半由大理石砌成,上半飾以彩磁鑲嵌的幾 何圖案和阿拉伯文書法,燦爛奪目,穹頂更是金碧輝煌,滿 是藍寶、瑪瑙、琉璃,還有金箔……

璀璨的明珠—撒馬爾罕 (Samarkand) 來到烏茲別克,當然不能不遊撒馬爾罕 (Samarkand)—

墓室內安放有多個象徵性的石棺槨,真正的棺槨深 深埋在地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就是帖木兒的墨 綠色玉石棺。

烏茲別克的第二大城。。由塔什干到撒馬爾罕,我們坐的 是火車,塔什干的火車站很大,典型的蘇式建築。據介紹,

據說,1941 年 6 月,蘇聯考古學家挖掘了帖木兒的墓,

火車產自西班牙,跟中國的高鐵、日本的子彈火車、法國的

內有銘文:「驚擾吾永眠者,將遭戰爭邪魔擊敗,其可佈更

TGV 相類,車行速度並不太快,而且比較顛簸,可能跟路軌

甚於吾。」第二天,希特勒就開始進攻蘇聯。這個帖木兒的

的落後有關。一路上,是無際的平原,行車近兩個小時,往

詛咒,你聽過沒有?

窗外一望,有沙山、石嶽,也有村落、草原,還有牛羊…… 這個沙漠中的綠洲已遙遙在望。 撒馬爾罕是帖木兒帝國的首都,也是中亞最古老的城 市,這個古老的城市在中亞絲路上赫赫有名,位於澤拉夫尚

不知是聽了「詛咒」,還是遊人太多,墓內空氣稀薄 之故,置身其中,時間長了,真有點窒息的感覺。從墓地走 出來,回到外面世界,火辣辣的陽光直照下來,陰森的氣氛 一掃而空。

河谷地,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被稱為「東方璀璨的明珠」, 曾是重要的政治、科學、文化中心,也是絲路必經之地。漢 代張騫出使西域,曾到過這一帶,稱之為「康居」,當時住 在這裡的是粟特人。

比比哈藍清真寺 在下榻的酒店午飯後,稍事休息,我們重新出發,

9


來到了比比哈藍清真寺。傳說帖木兒的皇后很漂亮,比

纂的《新天文表》和各種星座圖像,概述了天文學基礎理論

比哈藍清真寺就是為她而建的。這所曾經是伊斯蘭世界

和一千零一十八顆星辰的方位,這也是繼古希臘天文學家希

最大的清真寺,大門高達三十五米高,但是在公元 1897

巴爾赫之後,測定星辰位置的最準確的記錄。

年的一次地震中倒塌,其後在原地重建,至今工程仍未 完成,到處可見維修搭建的鐵架,繞到後面去,卻是頹 垣 殘 壁、 遍 地 敗 瓦、 塗 鴉 處 處, 想 不 到 華 麗 過 後, 原 來 是如斯的蒼涼。

絲路上的重鎮

古跡的背後,說不盡的是傳說和故事。這所清真寺 亦有一個關於「愛情」的傳說,據沙琪說,比比哈藍想 給在外打仗的帖木兒一個驚喜,下令修建這座清真寺。 豈料建築師竟瘋狂地愛上了她,並說如果不吻她一下,

中亞文明古國烏茲別克 —

清真寺將無法如期完工。結果,清真寺建成了,但帖木 兒也發現「親吻」之事,盛怒之下,他立即將建築師斬首, 並下令女子必須配戴面紗,以免引起男人非份之想。 傳說始終是傳說,但這座清真寺的雄偉與華麗卻有 目共睹。清真寺的外面鑲嵌着藍色瓷磚,雕刻着各種花

撒馬爾罕-烏魯貝天文台遺址

紋的大理石,庭院中石刻的可蘭經,青綠色圓穹的建築, 在悠悠歲月中,見證着歷史的變遷。

Afrosiab 博物館 遠在公元 1223 年,古老的撒馬爾罕毀於成吉思汗之手。

Siab 市集 大夥兒在此蹓躂了一會兒,便到寺外喧鬧的 Siab—

至帖木兒興起後,才在附近重新建造撒馬爾罕城,原有的地 方已成廢墟,就喚作 Afrosiab。這裡原是粟特人所建的首 都,Afrosiab 在粟特語中,意即「在黑海之上」。

大「巴札」去。巴札(bazaar),是波斯語,即是市集,當 地人多到此購買食物和家用雜貨。Siab 市集很大,進門不 遠處的左邊,就是最古老的部份,以木雕樑柱支撐的天篷 已有二百年歷史。這裡出售各式各樣的 饢,還有冰糖、米 麥、雜豆、乾果、香料……,我們穿插其間,堆積如山的 辣椒、蕃茄、石榴、蜜瓜、葡萄……,隨處可見。附近的中、 小型店鋪亦多,賣的多是帽子、圍巾、椅墊、手袋,以及 顏色鮮豔的民族服飾……逛了差不多一小時,大家都滿載 而歸。接着,我們便乘車前往烏魯貝文天文臺遺址。

Afrosiab 博物館,就在天文臺博物館附近,那是挖掘 出來的舊城考古遺址,裡面陳列了地下發掘出來的文物,有 陶製的器皿、不同造型的泥塑、銀幣、碑石,還有一套保存 完整的象牙棋,亦有祆教的祭壇,最珍貴的是公元七世紀時 粟特的壁畫。大部份的壁畫已褪色剝落,但內容卻清晰反映 了當時統治階層的生活面貌。其中一幅描寫了新年時,統治 者率領部眾前往祭祀的情況,主角是騎馬的皇帝,騎象的皇 后,還有大批騎馬的弓箭手……,神情肅穆,氣氛莊嚴;另 一幅卻完全不同,左邊遊船上有一群仕女,居中者為皇后, 樂工在另一船上吹奏笛子,暢游水中的有龍翼羊臉蛇尾的異

烏魯貝文天文臺遺址 帖木兒帝國的文治武功皆有所成,除版圖遼闊之外, 在天文學上也頗為著名。 烏魯貝文天文臺建在山坡上,下車後,拾級而上,眼 前又出現了帖木兒的銅像,銅像背後是一幅以天文為素材 大壁畫。登上平臺後,一座三層圓形建築物—烏魯貝文天 文臺博物館出現眼前。 天文臺原為帖木兒之孫烏魯貝文所建,他是當時著名 的天文學家、學者、詩人和哲學家。烏魯貝文在此測出的一 年時間的長短,與現代科學計算的結果相差極微。今天的烏 魯貝文天文臺,只留下一座由大理石製成的、巨大的六分 儀。六分儀安裝在離地面十一米深、兩米寬的斜坑道裡,部 分伸出地面。在烏魯貝文天文臺博物館中,有五百多年前編

10

獸,以及其他動物;左邊是穿上唐朝服飾的獵虎者,皇帝的 形象明顯較大。 展品的說明,除了烏茲別克文,還有法文,原來此 項考古研究,是和法國學者合作的。導賞員以俄語作詳 細的講解,由李娜以普通話翻譯,聽來感覺有點奇怪。 離開了 Afrosiab 博物館,跑到附近的山坡去,站在那 高低不平、幾近荒蕪的土地上,足下便是昔日的撒馬爾罕。 夕陽斜照下,四野寂靜,一片亂石荒草,想起了李華的《弔 古戰場文》,「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眼下光景, 豈非古戰場之寫照,「黯兮慘悴,風悲日曛」,暮色漸濃, 此地實在不宜久留,只得怏怏離去,踏上歸程。

(編按︰由於篇幅所限,本期只刊登文章的前段內容,其餘內 容將順延至本刊第十五至第十六期登載,請讀者密切留意。)


懷念任國榮教授專題特輯 本特輯之緣起

二十七年後的今天,新亞書院承蒙任國榮教授子女慷慨

一眾當年親領任國榮教授教益的生物系校友,對此大為 感動,並希望藉投稿本刊,以抒發懷念先師之情、表彰其對 新亞書院的貢獻;亦希望藉專訪任國榮教授女兒任啟明醫生, 讓讀者對任教授的往事,以及「任國榮先生生命科學講座」 的成立背景有更多了解。

新亞書院 1960 至 1973 年生物系簡要回顧 新亞書院生物系在 1960 年 9 月創立,根據創校先賢之一 錢穆先生在《師友雜憶》一書的憶述,1959 年秋天雅禮協會 代表羅維德(Sidney Lovett)鼓勵新亞書院開闢理學院,更 表示願意承擔籌款工作及邀請耶魯大學教授提供技術援助, 於是新亞書院得以在次年率先開辦由生物、數學兩系組成的 理學院,及後又進一步得到各方支持而陸續添置物理、化學 等系。在這個意義上,新亞生物系及數學系可以說是新亞書 院理學院的兩大開山始祖。 從 1960 年生物系成立到 1973 年遷入沙田香港中文大 學校園前,新亞生物系共計培育了十屆一百五十二人的畢業 生,他們與後來歷屆師弟、師妹的最大不同之處即為上課地 點是在新亞書院的農圃道校園舊址,所以我們也不妨將此段 時期稱為新亞生物系的「農圃道時代」。農圃道校園或許不 及沙田新校園寬敞,但是這種環境反倒增加了同學與老師和 彼此之間接觸的機會,而相比起今天面對電腦螢幕操作各種 先進儀器,在舊校舍草坪、圓亭環繞著的傳統實驗室工作亦 別有一番滋味。 儘管新亞書院的生物系其時尚屬草創階段,不過系內師 資卻是同期香港華文學院內數一數二的。以生物系創系系主 任任國榮先生為首,新亞生物系在 1973 年前先後聘任全職或 兼任教員三十五人以上,其中既不乏具深厚資歷及悠長行政 經驗的前輩,亦有在外國院校深造進修的新秀,甚至還包括

任國榮教授生平簡介 1 任國榮教授為廣東省惠陽縣人,生於 1907 年。童年就讀 惠州中學。畢業後於 1921 年考進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即 國立中山大學前身)博物部。後轉為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系並 於畢業時獲中山大學第一屆理學士學位。任國榮教授畢業後 留校任助教至 1929 年奉派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專攻生物學。 在法國期間,曾以在中國西南苗猺區所採集鳥類品種之稀有 標本獲獎。其中有一鳥類品種尚未有記載於世界博物辭典內。 任師悉心研究,以其心得,撰述論文,公諸於世。該鳥即被 定學名為「國榮鳥」並收載於世界博物辭典。此種輝煌成就, 令任教授蜚聲寰宇生物學術界。1933 年任教授獲巴黎大學頒 授科學博士學位後旋即返回中山大學生物系任教。歷任生物

懷念任國榮教授專題特輯

新亞書院生物系創設人任國榮教授,於 1987 年 4 月 15 日不幸以八十高齡仙逝於加拿大多倫多市。其後不久,生物 系畢業校友及任博士生前友好為紀念任博士循循善誘,春風 化雨之良師典範,合捐港幣 9 萬 7 千元,於新亞書院設立「任 國榮教授紀念獎學金」基金。以其孳息,每年設獎學金兩名, 頒予就讀生物系之二、三及四年級同學。期以此獎學金,嘉 惠後學,以承任國榮博士終生服務高等教育,培養學子之志。

捐贈港幣 169 萬餘元,以成立「任國榮先生生命科學講座」, 讓新亞書院能與理學院未來能合作舉辦此公開講座,令社會 大眾及學生加深對生命科學的認識,同時能反思個人、家庭 與社會之間的角色,認識人類與生物世界及大自然的關系。

任啟明醫生(前排右三)及丈夫陳一庸先生(前排左二)於去年 11 月 19 日 回港與新亞校友會同仁聚餐,並合照留念。

了學成之後回饋本門的畢業生。眾多新亞生物系的教員固然 皆熱衷教學及積極從事研究,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能夠與同 學打成一片,彼此關係親密融洽,令新亞生物系師生之間聯 結成為了一個大家庭。在優良師資帶領下,新亞生物系成功 克服資源不足的先天缺陷,並於短時間內崛起成為香港乃至 世界知名的學系。 「農圃道時代」畢業生有將近半數人順利獲得博士銜 頭,故此新亞生物系升學比例一直位居書院各學系及全香 港大學生物系榜首。對於一個僅得十屆畢業生的初生學系來 說,新亞生物系能夠有如此成績確實叫人讚嘆,而在這過程 裡努力奮鬥的系內師生們絕對功不可沒。1960 年至 1973 年 的新亞書院生物系,師生融洽無間、團結一致,在一個重視 人文學科的環境裡開創出另一片新天地,而校歌裡的幾句話: 「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 隊向前行」,恰是「農圃道時代」新亞生物系的最佳寫照。 系教授,師範學院博物系主任, 理學院院長,大學部訓導長及教 育部簡任督學,立法委員等職位。 任國榮教授於 1957 年任教 新亞書院並於 1960 年應錢穆院 長之請創立生物系並兼系主任, 其執教新亞書院十五年之久, 至 1972 年,任教授自新亞書院 榮休,應珠海書院之請出任生物 系教授兼教務長至 1982 年止。 1985 年 3 月,任教授偕太太李秀 梅女士前赴加拿大定居。

1

節錄自《新亞生活》。新亞生物系畢業同學︰〈籌設「任國榮教授紀念獎學金」緣起〉,載《新亞生活》(新亞書院, 第十六卷第二期,1988 年 9 月 15 日),頁 4-5。

11


專訪任啟明醫生

亞書院承蒙任國榮教授子女慷慨捐贈港幣 169 萬餘元, 以成立「任國榮先生生命科學講座」,本刊透過電郵

與任啟明醫生進行專訪,盼讀者能對任教授的往事及講座的 成立背景有更多了解。以下是訪問主要內容︰

懷念任國榮教授專題特輯

本刊 : 任國榮教授桃李滿門,深受學生愛戴;在您心目中, 作為父親的他又擁有一個怎樣的形象? 任醫生 : 我們心目中的父親是嚴多於慈的人,這大約是因為 母親是個典型的慈母的關係,她不笑的時候仍然是一臉慈祥帶 有笑意的樣子,而父親不笑的時候就是嚴肅的樣子了。其實父 親比母親還愛開玩笑的呢。我們小時候,父親最愛跟我們講故 事,例如水滸傳、三國誌等等。他最喜歡的遊戲之一,是連起 水滸寨內人物的名稱和別號,例如黑旋風─李逵,智多星─吳 用等。一問一答看誰答的又快又準。有時他會遞一張卡紙給我 們,然後笑容滿臉的說:「送個別號給你們!」待打開看才知 道我們上當了,原來那些所謂別號都是「烏祖謀、烏祖貴……」 有時又說送個筆名給我們,我們卻是又一次上當。我們偶然會 開音樂會,其實是大家亂叫,父親就會拿起口琴,他總是表演 「古從軍行」─「白日登山望峰火,黃昏飲馬傍郊河……」

法委員,為多災多難的中國盡點力量。父親在首都南京工

來來回回的吹奏,結果我們也跟著哼起來了。

作,母親和我們暫時仍留在廣州等母親的工作(小學校長)

本刊 : 任教授在新亞書院教學多年,這段歲月他是如何看待 的?能否代為分享其中一二? 任醫生 : 父親在新亞書院生物系任教那一段時間可以說是他 事業上第二個最稱心愉快的階段,特別是一整個生物系等待 他去創立及發展;草創時期又沒有太大的經費問題;親自挑 選的學生是憑過去在中山大學的經驗來選的,所以非常的稱 心滿意。那時候最大的問題是求才難而已,不容易找到好的 合適的教職員一起來創辦生物系。 在任教新亞書院之前,父親任職於珠海書院,還擔任教務 主任的工作,但主要還是行政方面的工作。那裡並沒有一整個 生物系讓父親去發展他的想像力,等於一份沒有深度的工作。 抗日本戰爭爆發之前父親從法國學成歸國,滿腔熱誠, 要為國家做點事,那時他被聘在母校廣州國立中山大學任

告一段落才搬去南京,這段時間靠寫信和父親保持聯絡。記 憶中父親並沒有向我們說教處世做人之道,反而是我們向父 親發牢騷,說「大軍車車傷小孩子」等等。 父親常常寄書及報紙給我們閱讀,我們養成從小喜歡 看書、看報,關心時事的習慣。眾人集體看書,集體討論一 個問題。雖然往往得不到答案,但總之已引起思考的習慣。 這一切都影響我們的人格、性格的形成。 父親為人慷慨,對朋友忠誠、守信用,不畏強權,極 端愛護家庭及弱小,包括兒女及學生。這些都是令我們崇敬 的優點,也是我們行為的典範。 本刊 : 早年,生物系校友及任教授生前好友捐助成立了「任 國榮教授紀念獎學金」,以紀念其對學生循循善誘及作為良 師之典範,對此您的感受如何?

教,後來升做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及訓導長。雖然責任重且

任醫生 : 任國榮教授紀念獎學金的成立使我們極之感動。父

繁,但有一定的目標,生物系就大有發展的空間,又有報國

親 病逝於遙遠的加拿大,不是在香港,又是退休後十五年

的機會。人才濟濟,喜氣洋洋的。那段時間可說是父親事業

多,正是你們各位自己有家庭負擔的時候,而各位這麼關

上第一個最稱心愉快的階段。

懷、慷慨,不嫌麻煩的成立獎學金來紀念我們的父親,學生

本刊 : 任教授教導學生立德、立言,提點同學做人處世之道,

這麼愛戴他這是父親的榮耀。

學生均感一生受用不盡。父親怎樣影響您及(或)其他子女

我們就讀中學的時候,很多老師都對我們很好的,他

求學及做人?從父親身上,您感受最深、至為受用的又是那

們都很有學問,很用心教學,他們逝世後一眾同學都時常懷

個方面?

念他們,但卻沒有人採取行動去紀念他們,說來真是慚愧。

任醫生 : 父親母親從來沒有用言語教導我們怎樣處世做人。我們

本刊 : 什麼原因驅使您慷慨捐助新亞書院港幣 169 萬餘元,

有幸,長期近距離的接觸耳濡目染,不知不覺多少學到一點他們

並以父親的名義成立講座系列?

的優點。六個兄弟姊妹彼此影響,和平相處。

12

由任啟明醫生提供的兩張家庭照。

日本戰爭結束之後父親受恩師朱家驊先生的影響(早 期中山大學校長),離開中山大學,改為從政,成功競選立

任醫生 : 父母親辛勞一生,對我們是「無償的奉獻」,又是「有 求必應」。從不要我們送什麼給他們。有時寄一點點禮物給他


們都會收到他們的道謝信,請我們不要花寶貴的時間去選購、

們也了解到原來銀行有給中文大學利息上的優惠;講座的費

郵寄。因此我們時常都在商量怎樣恰當地去紀念他們兩人,不

用可以只動用本金孳生的利息變成永久性的學術講座。這對

想又去設立獎學金了,因為你們已經很慷慨的送了一個給父親

我們而言真是好消息。所以我們終於決定最適合我們紀念父

了,那是任何一位老師都會同意是無上光榮的禮物。

親同時又最直接嘉惠學子的就是在中文大學成立「任國榮先

很久以來我們都在收集美國各大學公布的各種紀念捐

生生命科學講座」(“Yen Kwo Yung Lecture in Life Science”)。 我們還打算續後會為母親另立紀念的。普羅大眾如果

的教學理想。但又擔憂在當前銀行利息極度低微幾乎等於零

常常來聽生命科學講座中適合他們的職業範圍,或是為個人

的年代,到底要多大的一筆捐款才能收到長久的效果。是不

的嗜好,長久下來終於會累積到相當程度的知識。如果越來

是還有更好的,留得更長久的捐獻項目?

越多普羅大眾來聆聽,那麼若干年後一定收到效果,會提高

我們輾轉三年時間間接或直接的接觸過生物系的余秀 琴和張婷同學了解情況,終於決定還是我們直接回香港看看 好了。去年通過張婷同學、李潔蘭校董替我們預約時間分別 與時任新亞書院院長的信廣來教授、行將上任新亞書院院長 的黃乃正教授,以及副院長朱嘉濠教授,承蒙他們三位耐心 地詳細解釋中文大學及新亞書院的種種建設及學術成就;我

整個社會的知識水平;中學生,尤其是高中學生參加講座不 但可以增加見識,還可能吸引他們立志讀大學,甚至決定將 來修讀生命科學裡面有興趣的科目。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入學 的學生質素,還可以為社會造就大量的優秀人才;已在大學 修讀生命科學或其他學系的同學可以有機會進修和自己主修 科不同的學科,變成博學多才了。

懷念任國榮教授專題特輯

獻的名稱。最後認為捐獻學術講座最有意義,也最符合父親

師恩之情從未忘記 編按︰多位生物系校友投稿本刊,以抒發懷念先師之情,以下為其中 6 位校友之分享及文章。

我的先師 任國榮先生 許冠思(1971,浩社)

從黑咖啡想開去 一個秋高氣爽的下午,在生物系走廊,有熟識的聲音在 喚我。是任國榮先生在招手︰「許冠思,來,來,來。陪我 飲咖啡去!」答應後,靜悄悄地隨著他走往 canteen,一路無 話。在大堂桌子坐定,他要我到櫃台叫兩杯咖啡,不要加糖, 也不要牛奶。接單的薛姑娘,在她黑色塑膠框眼鏡後的目光 有點詫異,一再問清楚。當年一杯咖啡是四毫子,是學生搭 食午餐的三份之一價錢有多。

認識丁衍庸先生的藝術 那是我的第一杯黑咖啡。那粗白厚重杯子盛載著的是濃 稠、混濁的、不知名的咖啡豆汁液,散逸著點沉實的幽香。 小口的品嘗一下,口感是薄削的,味道是苦澀的,不過,再 苦也不得將之吐出,還得禮貌的咽下去!彼此各自靜靜的飲, 沒有交談一言。飲罷,他輕笑二聲:「飲完咯,走咯。第二 次再飲過。」之後,他真的請過我二、三次。有一趟,食堂 人擠,他領著我一起捧著咖啡走到近入門處的教職員休息室 去。我們一邊喝著苦咖啡,一邊欣賞掛在那兒丁衍庸先生的 一幅花鳥水墨巨構。任先生盛讚丁公畫的構圖簡潔,特別是 丁先生羊毫中鋒用筆一筆下去的三春迎風柳條。很感激任師 帶我認識和進入欣賞傳統國畫的世界。

介紹中國美食 回想起來,任先生對我這個本科成績不甚了了的學生, 確是謬愛有加。他曾在「生物與我」的總結會上高度稱讚我

們由吳元湘先生指導的「香港兩棲類」展覽項目。也多次請 我外出飲茶午膳,有在就近新亞的五月花,在何文田窩打老 道的慶相逢,也曾遠至尖沙咀的樂宮樓。很記得在京菜的樂 宮樓,他熱心推介當年土包子的我該店著名的狗不理包子、 符籬集燒雞和甜品蓮蓉煎軟餅。印象中,一起前往的還有林 復娟和張美賢,痛惜兩位女同學都先後物化了。悲夫!

此情只待成追憶 1981 年冬天,我在港大醫學院當訪問學者。多得潘偉豐的 聯系,當時已從新亞退下來的任先生還慷慨邀約星期六中午在何 文田的慶相逢飲茶。出席的除了任先生夫婦外,尚有麥繼強先 生、麥太張愛華、潘偉豐和我。久別重逢,欣喜之情,不在話 下。但任先生一如既往,說話不多。散席後,我趕往彌敦道商務 印書館參觀古碑帖展覽。看罷離開,與剛進門的任先生打了一個 照面。「點解咁啱呀!」輕輕一句,也就是他留在我耳邊最後的 話語……生命原本就是一連串的必然和偶然。 我沒有報答過任先生甚麼,也從沒有為他做過些甚麼。 我欠任先生的,著實是多 !

作者簡介 許冠思博士,1971 年浩社,國際知名美籍華裔腦神經研 究科學家。紐約大學醫學院教授、紐約州立研究所腦科 實驗室主任。

13


緬懷恩師任國榮教授 陳廣渝(1965) 1965 年第二屆畢業生,離開農圃 我為新亞書院生物系 道校園幾已半世紀。1971 年,我有幸獲恩師任國榮教

我曾修讀任師講授的「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一科。 任師講課以條理清析,講解生動見稱,且每次正式授課前 必以近日發生之世界大事,社會動向或校內事誼為題,講 出其感想,並與同學討論,使我們於書本科目外能擴闊視 野,對各方面事物廣加思索,得益匪淺,所以同學均很期 待任師每週兩次的講課。任師視同學有如親子姪,同學遇 有生活、經濟或健康問題者,必竭盡所能,出錢出力為同 學解決難題。猶記每星期任師必有一次輪流邀約系中三兩 同學共晉午飯,又一星期中必有一或兩次約同學課後喝咖 啡共聚,師生之問,天南地北,無所不談。任師亦藉此等 機會,提點同學做人處事之道,潛移默化,我等同學均感 一生受用不盡。任師所為是最成功之通識教育,亦可謂新 亞精神之力行。 我於 1965 年夏得任師之鼓勵及支持,前往美國修讀研 究院,在美六年期間,任師於百忙中仍隔三數月必有一信, 關詳我的學習及生活情况,每函皆提勉有加,未嘗中斷。 深知任師對眾多出外繼續修讀的畢業同學亦是如此,恩師 隆情,銘誌心中,想眾同學亦有同感。

任老師與師母攝於九龍亞皆老街家。

懷念任國榮教授專題特輯

授邀聘返回母系任教,故此雖然自 1989 年離開香港至今巳 多年,唯對生物系的思念,無刻不存,特別每想起任師對 我的教誨、提携與支持,使我受益終生,更是沒齒難忘。

任師秉性耿直,守正不阿,擇善敢言,是則是之,非 則非之,不屑隨俗浮沉,與時俯仰。治事必親力親為,務 求完善,故向得校方倚重(曾被聘為新亞書院校董會成員) 及為同學愛戴。任師盡瘁教育事業五十年,以其無盡魄力, 誨人不倦,獎掖提攜眾多後進,桃李滿鬥,為香港為國家 貯材,蔚然稱盛。蒙其教澤者,必有「坐春風,沾化雨」 之感,韶光如矢,任師仙逝彈指經年,而今回首師門,歷 歷如昨。永懷恩澤,追思懿範,不禁泫然。

作者簡介 陳廣渝先生,新亞生物糸畢業,美國康乃迪格州大學微 生物學碩士及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糸高級講師 及新亞書院輔導長。退休前,任德國拜耳葯廠品質系統 總主任。

「恩師」、「宗師」及「大師」 黎應麟(1970,柏社)

任國榮教授是我的「恩師」。沒有任老師選聘我為生物 系助教,我不會有機會來美國深造。沒有任老師的指 引,我不會在生物系做助教時完成兩篇集香港蜻蛉類及兩棲 動物類的論文,發表於新亞學術年刊,啟發我日後對科學研 究及寫作的興趣。我在美國研究院畢業後,雖然離開實驗 室,於聯邦政府環保署工作近三十年,但至今不離學術研 究,除合寫了三冊參考書外,每年平均發表學術論文兩篇, 一直追求科學(毒理學)的發展,終生受用不盡也。 任教授不獨是我的恩師,他更是一代「宗師」。他在 六、七十年代在新亞書院生物系教學,大力鼓勵學生,要朝 教育、研究、學術方面發展,桃李滿門,不少在香港教育界, 成就顯赫。蒙其教澤及獎掖提携出國深造,在世界學術、醫 藥及教育界負盛名者亦有多人。

14

任教授出任新亞書院生物學系主任及理學院院長前, 曾任中山大學師範學院博物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兼生物系 主任,是中國研究鳥類學的先驅。曾奉派赴法國和英國研究 鳥類學,在倫敦和巴黎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工作,撰寫鳥類研 究論文二十篇、發現三十餘新種,並出版了《中國鳥類叢

書》,獲得法國動物學會銀牌獎章,被英國皇家鳥類學會接 受為外國會員。其後《中國鳥類叢書(第二集)》和《中國 鳥類叢書(第三集)》兩部著作更被翻譯成德文版,是德人 翻譯國人近著科學論文之第一回。因此任教授於學術界,早 已馳名中外。任教授不但治學嚴謹,鼓勵學生留學進修,並 教誨處世做人之道,循循善誘。他在生時每年來美探望兒 孫,途經華盛頓首府時,常與美東校友聚舊。有一年,他曾 託退休於美西的前新亞校長吳俊升教授臨贈字畫一幀,其中 詩句:「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至今未忘。 任教授一生盡瘁於學術研究及教育,教導學生立德、立言, 追求做人處世的最高思想領域,不愧為一「大師」也。

作者簡介 黎應麟先生,1970 年生物系畢業,留系任助教兩年。 1972 年赴美,就讀喬治亞州醫科大學,1977 年獲博士 學位,現任華盛頓首府環保署高級毒理學家。黎先生亦 曾任大華府區中大校友會會長。


謝恩師 馮禮森 (1965)

多年前,一理性選擇,改寫我一生歷史。 中學畢業,決專攻生物學為大學主科。當年崇基學院選

為生者欠師良多,無以為報,僅藉區區數言,以表謝意。老 師精神,籌同新亞精神,將會懿範長延,永垂不朽……再謝。

四年在系,眼觀任老師任重道遠,為生物系樹立永久模 式,確定其存在價值,教學施政,一如所料,備受推崇。訓 育學生,提扙後晉,更不違餘力。我個人身受,雖為云云眾 受惠者一小個體,却屬一經典實例。我畢業前常受老師教誨 頻頻,醒以人生大道理;畢業後,為補家計,未能如願外續 所學。三年後,得老師重邀返新亞擔任助教,切實為將來進 修鋪路。在職間,除執教及學業增值外,老師更授與行政技 巧,或則在內助理系務,或則外派協調商討。他不時監管作 為,有錯者:訓;有對者:勉。嚴逞中帶有開道,讚賞中教 勉驕傲。此情此德,實比父母。

懷念任國榮教授專題特輯

生較先,已得獲取錄,後與友細談,才知新亞生物系主任任 國榮教授於學術、行政及政治等各範疇,皆有卓越成就,且 早巳揚名中外。任教授與我面試時,更覺鑿鑿之言,皆出於 肺腑。於斯,轉投新亞,不覺中,此決定竟為我畫下終身大道。

任老師視學生如子姪,每年來美探望兒孫,常與校友聚舊。80 年代初於華盛 頓首府與多屆學生合攝。從左起:陳祖虞(1967),李祥麟 (1968),鄧一 瀾(1967),蔡為能(1969),任師母,黎應麟(1970),任老師,任老師孫, 陶嘉齡 (1964),陳汝華 (1975),余海燕 (1964)。

作者簡介

終而我得赴美深造,移民加拿大後,入多倫多大學繼續 進修,並在醫學院取得永久研究職位,得展所學。退休前十 年,附加行政任務。幸得早年經驗,亦應付得宜。我一生所歷, 非通暢無阻,老師多年誘發之自強不息,堅毅不移之精神, 助我貫始而終。如無恩師悉心栽培,未曉我能否事成如適。

馮禮森先生,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碩士,加國多倫多大 學博士。多大醫學系研究教授及經理,樹立以動物模式 研究急性肝炎,現已退休。

緬 缅 懷任老師 王植頤(1966)

杏壇日暖百花榮 桃李春風盈宇宙

猶記任公振鐸聲 長留德範與師情

作者簡介 王植頤先生,生物學碩士。退休前任美國 Galveston 德州大學醫學院細胞病理 (Cytopathology) 化驗部門經理達 32 年,負責 行政管理及技術改進工作。王先生亦曾任德州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會長(2008-2012)。

緬懷任恩師國榮先生 馮榮彬(1965)

哲人師訓苦經營 愛國愛徒施普眾

弟子三千崢尚嶸 杏壇千古鑄令名

作者簡介 馮榮彬先生,畢業後留系四年。美國普渡大學藥理毒藥學博士。美國檢定毒藥學家。退休前,任法國萊雅美分公司助理副總裁 兼首席毒藥學家。

15


新書推介 《錢穆先生書信集 ─ 為學、做人、親情與師生情懷》

校友會及新亞書院活動預告

本書於 2014 年 12 月上旬出版,由黃浩潮先生、陸國燊先生所編,徵集錢先生與弟子信 函及墨寶、彙集成編,以「求學」、「做人」、「父子親情與師生關顧情懷」為選輯準則。錢 先生與弟子的書信,內容豐富,作為創校六十五周年的紀念文獻。 本書定價為港幣 120 元,購買詳情請留意新亞書院網頁或新亞校友會網頁公佈。

第四十三屆理事會(2013-2015 年度)第二次週年大會 根據公司章程,本會謹定於 2015 年 8 月 15 日召開本屆理事會第二次週年會員大會,並於會後舉行專題座談會及晚飯聚會, 歡迎所有校友參與。詳情如下: 日期:2015年8月15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 3時30分 地點:銅鑼灣軒尼詩道 439-445 號香島大廈三樓 B 室(灣仔消防局旁) 程序: ( 甲 ) 週年會員大會(3:30p.m. - 4p.m.)

( 乙 ) 第四十四屆理事會選舉(4p.m. - 4:30p.m.) ( 丙 ) 座談會( 4:30p.m. - 6p.m.)

1. 主席工作報告 2. 財政報告及核數師報告 3. 通過聘任朱展鵬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為本會來年之核數師 4. 通過上次週年大會會議記錄 5. 其他事項

嘉賓及講題:待定

( 丁 ) 聚餐(6:30p.m. - 9:30p.m.) 地點:待定

校友會及新亞書院活動預告 (一)校友會活動 日期 2015 年 1 月

活動 參觀石硤尾美荷樓

簡介 回憶五、六十年代徙置區的歷史(屆時將有導遊員講解)

2015 年 1 月

丁新豹博士領隊- 沙頭角歷史文化一日遊

沙頭角是個方圓不足二里的邊陲小鎮,一條環鎮街只有十來分鐘便走 完了,但因這裏與香港連接,商業異常發達。就在 10 年前,這裏的建 築遠不如深圳氣派,鎮上到處是古老、陳舊的房屋,而現在,它已經 算得上是一個比較現代化的小鎮了。

2015 年 3 月 6 日 (星期五)

新春聯歡晚會 2015 (與新亞書院合辦)

時間:晚上 6 時(酒會);晚上 7 時(晚宴) 地點:香港灣仔合和中心 7 樓薈軒

(二)新亞書院活動 畢業校友重聚新亞校園 本院將於新亞校園內分別為 1975、1985、1995 年,以及 2005 年畢業校友舉行重聚晚宴/活動,讓各位校友可藉此機會暢談近況, 重溫當年軼聞趣事,增進彼此情誼,並為書院未來發展提供寶貴意見。 請各校友留意以下各重聚活動日期。如有查詢,請與新亞書院拓展事務處有關同事聯絡。 甲、1985 年畢業校友畢業 30 年重聚活動(歡迎攜眷參加)

丙、1995 年畢業校友 20 年重聚晚宴(歡迎攜眷參加)

日期:2015 年 5 月 30 日(星期六) 地點:新亞校園 活動:新亞校園遊、植樹、大合照、分享晚宴

日期:2015 年 8 月 22 日(星期六) 地點:新亞校園

如有查詢,請與拓展助理區頌祈小姐聯絡

如有查詢,請與拓展助理區頌祈小姐聯絡

(電話:3943-5965;電郵:yuriau@cuhk.edu.hk)。

(電話:3943-5965;電郵:yuriau@cuhk.edu.hk)。

乙、2005 年畢業校友 10 年重聚晚宴(歡迎攜眷參加)

丁、1975 年畢業校友 40 年重聚晚宴(歡迎攜眷參加)

日期:2015 年 8 月 15 日(星期六) 地點:新亞校園

日期:2015 年 11 月 21 日(星期六) 地點:新亞校園

如有查詢,請與拓展助理梁嘉儀小姐聯絡 (電話:3943-1585;電郵:koeyleung@cuhk.edu.hk)。

如有查詢,請與拓展助理曾嘉欣小姐聯絡 (電話:3943-7944;電郵:edithtsang@cuhk.edu.hk)。

《新亞校友》編輯委員會 16

出版: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及新亞書院校友會聯合出版 編輯委員會:梁嘉儀、吳茂賢、潘淑儀、黃浩潮、黃詩田、楊啟超、楊詠欣、葉永生 設計及排版:Circle Plus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