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校友第18期

Page 1

18 2016 年 12 月

撰文︰張淑婷

延續畢業生 刻名傳統, 支持圓廣擴建!

P.6-9

人物專訪

專訪植物分子生物學家辛世文教授

攝於訪問當天 左起:劉茂勝校友、董家池校友、葉永生校友、黃浩潮校董、張淑婷同學、辛世文教授

是 善 衡 書 院 創 院 院 長, 國 際 上 也 是 赫 赫 有 辛 世名 的文 植教 物授,分 眾子 所生 周物 知, 學 家, 但 他 還 有 一 個 令 人 倍 感 親 切 的 身 份, 他 是 新 亞 書 院 1966 年 生 物 系 畢 業 生。 今 年 4 月 , 筆 者 以 學 生 身 份, 與 新 亞書院校友會多位成員,一同造訪這位新亞大學長。

「 當年我在新亞的成績還不錯,但是我很記得老師很

辛教授把這項技術拓展至關乎人類福祉的範疇 —

鼓勵我們要多嘗試、多創新。」創新這個概念在日後便深

食物,賦予了這項技術重大的意義。這是來自辛教授的

深地影響著辛教授,而教授也十分回味往日在新亞書院的

遠見:中國的人口佔全球百份之二十,但可種植的土地只

日子。那時候,大部分的同學都是窮苦出身,大家住在同

佔百份之七,且食物產量的多少很受天氣影響,因此有許

一屋簷下,共患難,就像一家人一樣。因此,教授鍾情於

多不穩的因素,長遠來說,中國的糧食問題是一個計時炸

書院制度,對他將來設立善衡書院影響深遠。

彈,如果坐視不理,便有可能隨時引發食物危機。而且辛

畢業數年後,辛教授便赴美國深造,取得博士學位,

教授兒時在內地也深知物質匱乏、捱飢抵餓之苦,因此他

並在當地研究植物分子生物學。當時美國的植物基因改造

便從大米方面著手研究。當時,中國大陸的袁隆平教授已

技術在起步階段,但動物基因技術卻發展一日千里。辛教 授便發揮他的創新精神,嘗試把基因改造技術應用在自己 的研究領域 ——植物上,探索著植物基因改造的可能性, 就像在一個漆黑的洞穴裏燃點了一把火把,慢慢地探索未 知的領域。 「 路遙遙其修遠兮 」,經過漫長的摸著石頭過河的科 研工作,終於在1980年成功複製植物基因,為世界首例, 讓辛教授成為「 植物基因複製之父 」。這為年輕人帶來莫 大啟示 ︰ 創新不是指一些很快、很新,追逐潮流而轉瞬 即逝的事物;創新背後需要日積月累的知識、無限次的反 覆思量,並且需要時間的發酵,才能成事。

辛教授於 1966 年畢業於新亞書院

1


成功研發出雜交水稻,把大米產量增加了百份之二十,令很 多中國人活下來。但是,這些雜交水稻在辛教授眼中可以改 良得更好,比如它所生產的大米口感一般,米粒容易斷掉, 且營養價值不高。辛教授認為可以用植物基因科技改良這 些雜交水稻,並再提升其產量。因此辛教授便在2000年到 長沙找袁隆平教授合作,希望可改良好雜交水稻,種出高營

人物專訪

養,高質素的大米,並希望再提高產量百份之十。雖然袁教 授是用傳統的育種技術,而辛教授是用嶄新的植物基因改造 科技,在意念上差異巨大。但辛教授仍堅持找袁教授合作, 希望可以共同解決祖國糧食的問題,足以見到辛教授心繫家

善衡書院學生有機會前往北極進行考察

國。 此外,辛教授有許多我們想像不了的有關農作物改造的 想法,例如他與同事研究從大豆中取出它的抗鹽基因,放在 大米中,這樣大米也能生長於較為貧瘠的鹽鹼土地上。再者 就是從雲南馬檳榔中提取出非糖但有甜味的蛋白基因,放進 糖尿病病人喜歡的生果中,十分創新。 辛教授也受全球首富蓋茨的邀請,在2005年至2012年 期間與來自德國、美國、菲律賓等地的專家一起研發一種超

辛教授與善衡書院學生享用下午茶

級大米,這種米含有意想不到的豐富營養,例如:維他命 A,維他命 E,鐵質,優質蛋白質等。這樣,一些第三世界 國家的人便可以透過大米攝取營養,且希望有朝一日,這些 超級大米可以代替昂貴肉類。但是辛教授希望研發成功後可 以豁免專利註冊,讓這項技術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這高 尚情操實令筆者佩服。

善衡書院學生參與每星期共三晚的師生共膳活動

除了透過科研工作來貢獻社會外,辛教授近年在教育工 作上更不遺餘力。2006年,他毅然接受善衡書院創院院長這 職務,希望培養有品德、關心社會、有創意思維的學生。因 此,辛教授便在善衡書院貫徹許多新元素,例如一星期三晚 共膳、必宿制度等,期望增加同學之間的交流。辛教授亦不 時出席學生的活動和聚餐,和他們談天說地,希望生命影響 生命。 辛教授與畢業生於稻米田合影

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辛教授認為要放開機會讓學 生自己作出嘗試。「 教創意的最好方法是給學生數十元來做 生意,讓他們自由發展。」辛教授打趣說道。因此,辛教授 把善衡書院校巴站對出的一間空房以極低租金租借給學生, 以一學年期為限,讓學生自由做想做的事。 辛教授亦大力支持學生出外見識,特別是一些貧窮的地 方,比如內地的鄉村,這樣便能讓學生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並培養出悲天憫人的情懷。辛教授更大膽創先河讓學生前往 北極做考察、往希臘跑馬拉松等,讓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 己。 辛教授主講 2015/16 年度「任國榮先生生命科學講座」

2

辛教授把大半生都花在植物基因改造上,又在將近退休 之年接下善衡院長一職,步伐從未停止過。他孜孜不倦、默 默耕耘,在科學和教育上以創新的科技影響這個世界。筆者 相信,這個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將一直延續下去。 NA


克紹箕裘而勇於突破 融會科學與藝術之美 撰文︰黃詩田

人物專訪

左起:黎淑德校友、陳用博士、黃詩田校 友及潘淑儀校友

教 育、 藝 術, 看 似 風 馬 牛 不 相 及, 是 次 受 訪 的 嘉 賓 陳 用 博 士 卻 將 三 者 匯 集 融 通, 成 為 書 法 篆 化 學、 刻的名師。訪問間發現陳博士更有另一「 秘技 」,後文為大家揭曉。

本刊一行四人甫踏進陳府,即被四壁的書畫吸引,當 中不少為陳博士先父、嶺南藝壇前輩陳語山先生的作品。 故訪問一開始,陳博士也由其家學談起。「 先父教導我先 由篆書開始。初中時我開始練習楷書,臨摹歐陽詢字帖, 至大學學習隸書。」

止練習書法。「 記得在中大宿舍我常臨禮器碑,崇基學生 會便邀請我開隸書班授徒,書法老師生涯自此開始。」

書法與歷史交融

以為陳博士幼承家學,大學時選修的科目,必然與文 史藝術有關,誰知卻是南轅北轍的化學系。「 中大規定會 考必須有美術科成績,才能報讀藝術系,故我不合資格。 我分別向崇基、聯合和新亞書院報讀化學、商管和中文, 即它們各自被譽為最好的學科。結果獲安排了在面試收 生的第一日第一節到崇基化學系面試,並立即獲取錄。若 換了新亞中文系首天首節面試,可能我已是新亞中文系校 友。」陳博士笑道。

陳博士認為理科的鍛鍊提升了其分析力,加上專業的 教育知識與經驗,讓他在教授書畫篆刻能更兼容並蓄,矯 正和指導學生更得心應手。在教授書法的過程中,陳博士 著重講解相關作品的緣由,讓學生明白作品背後的歷史文 化。「 之前回中大演講,我以『 顏真卿墨跡與安史之亂 』 為題,簡述安史之亂的經過及影響,闡釋唐代由盛轉衰的 因由,並講解有『 天下第二行書 』之稱的顏真卿《 祭侄文 稿 》背後的歷史意義,與會者都聽得津津有味,更能體會 顏真卿下筆時的悲憤之情。」

陳博士培訓教師多年,期間邊執教鞭,邊研修教育 學,並在這範疇取得中大文學碩士及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 博士學位。學業及職業雖與藝術無關,陳博士卻沒一刻停

他認為初學書法者,從篆、隸、楷任何一種書體開始 皆可,惟蘇軾有云:「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行書及 草書應下一步才學習。

陳博士去年首次以擅長的禮器碑筆法抄錄曹全碑, 書風儒雅而內蘊骨氣

陳用博士幼承家學,嫻習篆隸楷行草各體書法及 篆刻,並曾從穗城吳灝老師學習國畫

3


陳博士熱心推動書畫藝術,現為南維書學會會長、全 港青年學藝比賽書法組評審委員,兼任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及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教席,並曾為中大、香港大學、香 港藝術館、商務印書館等主持書法篆刻講座及課程。

人物專訪

作品五度入選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多件作品為香港 藝術館購藏。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中大崇基學院及香 港教育學院曾分別主辦其個人藝展。出版有《 陳用臨禮器 碑 》及《 陳用書法篆刻集 》,前者由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 及書畫篆刻家盧榮基先生作序,收錄陳博士節臨漢禮器碑 首240字,可作初學隸書的範本。陳博士指香港書法界寫 禮器碑的一定認識他,而他去年首次抄錄曹全碑(陳語山 先生認為曹全碑字體女性化而不喜之,故陳博士一直沒臨 書) ,也是以禮器碑筆法書寫。

特色蝴蝶標本製作 訪問完畢,陳博士帶我們參觀居室,赫然發現櫃內 展示多個國家地區的蝴蝶標本。與常見的平面蝴蝶標本不 同,這裡看到的為佇立欲飛的形態。陳博士解釋於1988至 1993年在香港教育學院任教期間,醉心製作標本,並著 《 瓶裝昆蟲標本的製作 》一書,與大眾分享如何活用化學 知識,一步一步地製作出漂亮立體又能保存良久的昆蟲及 蝴蝶標本。 陳博士不但克紹家學,筆善五體,亦文理兼修,博學 多聞,委實是我校不可多得的人才。 NA

陳用博士活用化學知識,製作出漂亮立體又能長期 保存的蝴蝶標本,令人大開眼界

去年承蒙陳博士捐贈墨寶,在新春聯歡晚會拍賣, 為「新亞書院校友會獎學金」籌款,不勝感激

詩書畫兼擅—拜訪知名畫家列梁硯奴女士 撰文 ︰ 梁嘉儀

逾 半廣 世告 紀牌;的 四舊 線樓 雙外 程牆,行 橫車 生的 出馬 大路 大兩 小旁,小 盡的 是 形 形 式 式 的 商 店 …… 置 身 旺 角 亞 皆 老 街 與 通 菜 街 交 界, 抬 頭 可 見 一 間 間 私 人 補 習 社 的 巨 型 廣 告, 以 橫 跨 四 五 層 樓 的 姿 態, 配 以 特 製 射 燈 , 向 途 人 宣 傳「 補 習 天 王 」如 何 助 你 公開考試取得佳績。

後排左起:楊啟超校友、葉永生校友 前排左起:黎淑德校友、列梁硯奴女士、黃詩田校友

在 這 熙 來 攘 往、 金 錢 掛 帥 的 鬧 市 裡, 當 教 育 堂 而 皇 之 地 以 考 試 導 向, 成 為 一 盤 生 意 時, 你 可 曾 想 過, 有 些 人 一 直 修 身 治 學、 教 書育人,默默為文化教育而努力?

華夏書院 ‧ 半世紀的教育路 10月中旬,筆者與新亞書院校友會代表一行五人,來 到位於旺角亞皆老街的「 華夏書院 」校址,拜訪該院現任校 監列梁硯奴( 蔚芸 )女士,了解梁老師一生於藝術及教育工 作上的不綴追求。

4

華夏書院的本部現設在旺角,以往曾於多區營辦,由 新亞書院資深校友列航飛先生(53 / 經濟)於1962年所創

辦,梁老師便是列校友之夫人。列校友因深受新亞創校先賢 錢穆、唐君毅、張丕介等諸位先生影響,創立華夏書院,旨 在效法宋明書院之講學精神、發揚華夏文化。 自80年代起,梁老師擔任該校藝術系講師,後又擔任 藝術系系主任及校董等職;今年8月,列校友安祥辭世,梁 老師乃擔任該院校監,繼承先夫的心血,獨力操持該校之教


育工作。 「 現時華夏(書院)的課程主要以中醫、藝術為主, 我們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認可中醫培訓機構,一直提供多 項認可中醫培訓證書課程。我有一位學生,她是廣州中醫 藥大學中藥學博士,稍後她會分擔我的工作,由她接任校 長一職。普世價值也好、普通價值也好,未來我們希望會 舉辦更多課程,就好像新亞先賢創辦學校,辦學並不是為 了提供文憑,而是希望學生有所得著。」梁老師不徐不疾 地向我們解釋華夏書院辦學的宗旨,其實華夏精神與新亞 精神如出一轍,正如新亞學規第一條,「 求學與作人,貴 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辦學並不為了協助學生 應付考試、並不為了製造一紙文憑,而是希望學生有所裨 益。

因緣際會 ‧ 心繫新亞 梁老師自幼對藝術、繪畫、詩詞等文藝領域產生濃厚 興趣,其早年修讀文史,肄業於珠海學院及浸會學院(當 時未稱大學) ,最終畢業於能仁書院藝術系,獲台灣教育 部頒文學士,其後又在新亞研究所旁聽。「 我先生生前時 常提及新亞,所以一直以來我對新亞有一份感情,亦很仰 慕新亞精神,我覺得自己是半個新亞人。」梁老師微笑著 說。 形容梁老師為新亞人,相信沒有人會反對。除了因為

人物專訪

華夏書院創校至今逾半個世紀,有些人會認為梁老師 為了丈夫所創立的學校,一生受盡束縛,然而她卻不以為 然,在她眼中,她感激丈夫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在這個 斗室之中,我可以天馬行空,(因為華夏)我做事才夠專 注,才有時間閱讀和創作。」在梁老師心目中,丈夫是一 位聰明人,其觀察分析精闢獨到,以往二人經常談文論道 至夜深而不覺疲倦。「 是他幫助了我,如果沒有他,我可 能已經把時間放在玩樂上,那只會把光陰都浪費掉,絲毫 沒有得益。所以,是他成就了我,令我獲益良多。」

梁老師水彩作品

梁老師時常於課堂上即席示範,圖為水墨畫之示範稿

她早年曾在新亞研究當旁聽生,亦因著列校友的緣故,自 90年代起,她不時參與新亞書院的活動,例如新春聯歡晚 會、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竣工儀式等,又時有投稿書院出 版之《 新亞生活 》月刊,心繫新亞。今年年初,梁老師再 於新春聯歡晚會上捐贈六把手繪扇進行義賣,助新亞校友 會籌得善款,用以支持「 新亞書院學生獎學金 」。

活躍畫壇 ‧ 役於自身所好所慕 除了華夏書院的教育工作,梁老師擅長西畫水彩及國 畫山水,多年來亦用功於詩詞書法。她自80年代起活躍畫 壇,從事繪畫創作,又不時舉辦畫展、出版畫集。對於藝 術教育工作,梁老師一直孜孜不倦,未敢言休,現時她每 星期會抽出五天,親自任教詩詞及繪畫,其中有三天更會 安排於晚上授課,以方便有工作在身的學生,為此,她每 每需要晚上10時過後才進膳。「 我的學生由對繪畫一竅不 通,到學有所成,可以在藝壇有所活動,我覺得很安慰、 很有價值。」梁老師向我們展示學生的作品,欣慰地表示。 對於教畫,梁老師一向因材施教,她認為老師只是引 導的角色,「 人人的學習情況不同,有時你向學生提供樣 本,反而局限了對方。」她認為學畫的過程中,模仿只是 一種手段,她期望學生能自行構思畫意,加以發揮。「 做 任何事,一定要有興趣才會成功,只要有興趣,你便會去 追。」這是梁老師的心聲,也是她對學生的忠告。

後記 梁老師(右)、劉國強教授(左)

經常有人問,「 硯奴 」一名何解? 梁老師曾多次於其畫集、詩詞集中釋名,以硯奴自 號,其實是為了自我策勵 ︰「 若能臻至主亦奴時,奴亦 主,主客融和成一體,豈不更好?非以役人乃役於人,是 種有襟懷的態度,不必怕為奴役;役於自身所好、所慕 的,更為樂事!」 誠言,能夠一生投入自身所好、所慕,的確為人生最 大樂事。 NA 今年新春聯歡晚會,梁老師捐出多把手繪扇進行義賣

5


新亞書院圓形廣場擴建計劃

圓 代表了一種無限、延續的概念。 圓形廣場擴建計劃

新亞的畢業生,在畢業時,名字就會刻在圓形廣 場 的 名 牌 上, 不 論 成 就 高 低, 歷 屆 畢 業 的 新 亞 人 名 字, 與 圓 形 廣 場、 書 院 融 為 一 體, 凝 聚 獨 特 的 新 亞 情。 然而,地方空間始終有局限,圓形廣場可用作鑄 刻 名 牌 的 空 間 亦 有 用 盡 的 情 況。 根 據 估 算, 現 有 空 間只可應付到2015年入學的學生,2016年入學的新 生 將 不 能 在 現 存 的 空 間 上 刻 上 名 牌。 無 限、 延 續 的 概念亦會因此未能繼續。 有 見 及 此, 書 院 及 學 生 曾 熱 烈 討 論, 提 出 不 同 的 解 決 方 案。 鑑 於 圓 形 廣 場 名 牌 上 滿 載 着 校 友 的 名 字, 新 亞 校 友 會 希 望 可 以 延 續 這 份 新 亞 獨 特 的 情 誼, 積 極 參 與 討 論, 並 主 動 聯 絡 建 築 師 潘 浩 倫 校 友 (97 / 建築 ),開始研究不同的設計方案,由黃浩潮校 友 (68 / 歷史 )、姚濬康校友 (99 / 計算機科學 )、潘 浩倫校友 (97 / 建 築 )、 脫 簡 維 校 友 (99 / 政 政 )、

倪 曉 豐 校 友 (15 / 建 築 )、 盧 析 慧 校 友 (15 / 法 律 )、 王 翠 虹 校 友 ( 日 本 研 究 )、 吳 景 生 同 學 及 楊 思 毅 同 學 經 過 多 次 討 論 及 修 改, 最 後 在 何 培 斌 教 授 的 指 導 下, 提 出 現 時 可 行 的 擴 建 方 案。 如 此 方 案 可 以 落 實, 擴 建 後 的 空 間 可 容 納 畢 業 生 名 牌 至2064年。 校 友 會 遂 聯 繫 書 院 及 學 生 代 表, 解 釋 方 案 的 構 思, 尋 求 支 持; 擴 建 方 案 在 現 存 空 間 及 環 境 因 素 下 作 出 最 合 適 的 平 衡, 擴 建 圓 形 廣 場 ( 詳 細 圖 片 已 刊 於 下 一頁 ),讓我們可繼續圓形廣場內的傳統,讓一眾校 友 及 畢 業 生 名 字 共 聚 於 廣 場 之 中, 延 續 新 亞 獨 特 的 新 亞 情; 在 取 得 書 院 及 學 生 代 表 的 初 步 共 識 後, 今 年10月31日於雙週會向在學同學簡介,並進行學生 諮詢,收集學生意見 ( 包括問卷及網上回覆 ),最後 得 出 結 果 是:70.8% 首 選 擴 建 方 案,17.64% 首 選 在 書 院 其 他 地 方 刻 名, 但 次 選 仍 是 擴 建 方 案, 合 計 共 88.44%,亦即顯示有88.44% 學生認為畢業生刻名於 書 院 的 傳 統 非 常 重 要 及 應 該 繼 續 傳 承 下 來。 今 次 擴 建方案已經得到新亞書院、學生會及學生的支持。

從 左 至 右 : 姚 濬 康 校 董, 潘 浩 倫 校 友, 何培斌教授及潘浩倫校友討論有關擴建計劃 黃乃正院長,何培斌教授

有關擴建計劃詳情,校友亦可到以下網址瀏覽 : http://www.nacirclefund.org 如有查詢,可直接電郵本會:contact@naalumni.org

6

圓形廣場舉辦活動時照片


新亞書院圓形廣場擴建計劃設計圖 ( 初稿 )

廣場現有講台背後入口設計圖

廣場現有講台背後設計圖

側面圖

擴建計劃位置平面圖 - OPTION A( 講台背後加建小路 ),OPTION B( 新加牆壁 )

估算後預計畢業生刻名可至 2064 年

圓形廣場擴建計劃

擴建計劃 - 鳥瞰圖

由 於 擴 建 方 案 涉 及 建 築 資 金, 而 且 亦 需 顧 及 維 修 保 養 等 後 續 支 出, 新 亞 圓 形 基 金 亦 因 此 成 立。 此 基 金 將 由 新 亞 書 院 負 責 管 理, 並 由 書 院、 校 友 會及學生會各派代表組成委員會以監管基金的運作情況。 新 亞 圓 形 基 金 標 誌, 靈 感 來 自 圓 形 廣 場 名 牌 上 名 字 產 生 之 感 通, 話 說 設計師在千人宴晚上,看見一位校友正在名牌上尋找自己名字,遇上一名 熱 心 新 亞 學 生 上 前 幫 忙, 尋 找 期 間, 在 名 牌 上 發現校友的同屆同學就是該名熱心新亞學生的 中 學 老 師, 校 友 細 說 當 年 與 學 生 的 老 師 在 新 亞 之生活,學生耐心聆聽,大家開心不已。 設計以傅世亨校友 (73 / 藝術 ) 所畫的圓 形代表圓形廣場,圓形內是由無數不同顏色的四方形及八角形融匯而成,四方 形代表名牌及新亞人( 方屬地、圓屬天 ) ,在圓形廣場內因名牌將不同年代之新 亞 人 連 繫 一 起, 產 生 共 鳴, 凝 聚 我 們 獨 特 之 新 亞 情( 以 八 角 形 代 表 ); 八 角 形 為圓與方之間,中國講究五行八卦,八角形有天地運行,可趨吉避邪,西方國 家則認為八角形代表人與天溝通的形狀,有天人合一之意。設計中西合璧,遠 看亦有中國古錢或玉璧的感覺,亦渾合「 天人合一 」的概念。

7


支持圓廣擴建 — 專訪傅世亨校友、蔡宏烱校友 撰文:梁嘉儀

圓形廣場擴建計劃 蔡宏烱校友

傅世亨校友

前文所述,新亞校友會希望校友及學生以集腋成裘 的方法去籌募圓形廣場擴建所需的建築費,相信是

次計劃能夠凝聚新亞校友及學生,團結書院。其中,新 亞校友傅世亨先生(73 / 藝術)及蔡宏 烱 先生(77 / 工 管)知悉此計劃後即全力支持圓形基金。 「 新亞的栽培影響我很深,雖然我讀的是商科,但 當時的新亞精神,以及那種關心社會、幫助弱勢社群的 校風已在我心裡萌芽。」蔡校友是古董收藏專家,2007年 成立「 龍的文化慈善基金 」, 多年來於新亞書院及本地多 間院校設立獎學金,鼓勵學生全面發展,一直以來,蔡 校友認為無論做生意還是做人,新亞精神都影響著他, 亦基於他對新亞的感情,故這次出錢出力,支持圓形廣 場擴建計劃。 至於73年中大藝術系畢業的傅世亨校友是國際著名 書畫、篆刻大師,隨名畫家、篆刻家丁衍庸教授習藝近 十年,是其篆刻嫡傳門人。這次傅校友的三拙堂會捐出9 幅書畫作品,價值由港幣4萬至8萬元不等,另亦捐出手 機套畫作版權,生產超過一千個手機套作籌款之用,只 要捐款港幣200元或以上人士,將獲贈名畫手機套一個。

傅 校 友 與 蔡 校 友 於80年 代 初 認 識,「 作 為 他 的 好 友,我尊重並欣賞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與人分享藝術 帶給大家的快樂。這次傅師兄捐畫來幫助圓形廣場擴建 籌款活動,我第一個支持!」蔡校友說。為此,蔡校友 的「 龍的文化慈善基金 」捐款全數支持手機套的製作費 用,同時捐出上限港幣50萬元作配對基金,傅校友之書 畫作品及手機套所得捐款,加上其他收到之圓形基金捐 款,若共得到50萬元或以上,蔡校友亦相應捐出50萬元 作支持。蔡校友表示, 配對基金的作用是鼓勵新亞人幫 新亞人,一方面凝聚大家的心,另一方面促進藝術文化 融入生活。 其實蔡校友及傅校友多年來一直關心新亞書院,今 年年初舉行之新春聯歡晚會,兩位分別捐贈書法作品及 古董作義賣,為「 新亞書院學生獎學金 」籌款,莘莘學 子受惠良多。 是次為圓形基金捐出的三幅「 書法畫 」─「 篆書, 心靜神怡 」、 「 篆書,活在當下 」及「 篆書,潤物無聲 」, 由傅校友所獨創,以刻意變形、創新的篆書字輔以畫意背 景,增加藝術性及造型美,創造獨特的個人風格。此外,

傅世亨校友捐出之書畫作品 篆書,心靜神怡

8

篆書,活在當下

篆書,潤物無聲

同好,墨荷

喜相逢,紅荷


圓形廣場擴建計劃

手機套款式 : 捐款港幣 200 元或以上將獲贈名畫手機套一個

訪問當天攝於圓形廣場

傅校友最愛畫墨荷,是次他亦捐出三幅墨荷─「 同好,墨 荷 」、「 喜相逢,紅荷 」及「 親情,墨荷 」 ,以推墨的技法, 用很快的速度將濃墨加水推開,為荷花注入動感及氣勢。 除了三幅傳統中國畫,他亦捐出三幅獨創的荷花作品 ─ 「 月下佳人,紅牡丹 」、 「 花夢,紫牡丹 」及「 花月爭輝,藍 牡丹 」,以現代技法為畫面噴上顏色或水墨,令水紋自然流 動,大大增強畫面氣氛及意境。不得不提的是,傅校友不少 畫作中都刻意留白、留「 圓 」 ,因為他認為「 圓 」是最美的 意象。 無獨有偶,這次傅校友支持的,亦與「 圓 」相關。對新 亞人來說,圓形廣場是一個集體回憶,紀念着一代又一代曾 經在新亞結伴同行、尋找理想的年青人。校友會今次支持圓 形廣場擴建、延續新亞人的歷史,正好凝聚了大家的心,讓 每個畢業生的名字,繼續組成為我們歷史的元素, 一直流 傳。 NA

網上捐款 ( 請列明圓形基金 ) http://www.nacirclefund.org/donate

圓廣擴建知多少 ? 圓形廣場擴建所需建築費為港幣 100 萬 擴建計劃於 2017 年暑假期間動工 期望為「 圓形基金 」籌得超過港幣 100 萬,支付建築費之餘,有盈餘作保養 維修之用 書 畫 作 品 認 購 方 法, 請 直 接 聯 絡 黃 浩 潮 會 長 (9636 1827), 姚 濬 康 副 會 長 (9852 0502), 或 電 郵 contact@naalumni.org

填妥表格完成捐款後會有專人聯絡有關手機套回贈

網上直接捐款 (請列明圓形基金)

親情,墨荷

月下佳人,紅牡丹

花夢,紫牡丹

花月爭輝,藍牡丹

捐款港幣一百元 或以上,可憑收 據申請扣稅;捐 贈港幣五萬元或 以上之人士 / 機構芳名將永誌 於書院的電子版 「捐款人士及機 構芳名匾 」上

9


「 新亞書院文化講座 」 ( 第一講 ) 撰文:溫婉雯

新亞書院與新亞校友會聯合舉辦、新亞中學協辦之2016/17年度

「 新亞書院文化講座 」第一講於本年10月22日假新亞中學禮堂舉

行,主講嘉賓為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教授暨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總監 何培斌教授。今次講座講題為「 觀析敦煌─ 六世紀的美學之旅 」,並 書院活動

由新亞書院校董兼新亞書院校友會會長黃浩潮先生主持。講座反應熱 烈,吸引不少校內外師生、校友及公眾人士參與。 何培斌教授曾任新亞書院輔導長,現仍擔任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 文化博物館榮譽顧問,他積極推動普及社會大眾對建築文化的深入認

左起:陸敏聰小姐、温有恒教授、何培斌教授、 黃浩潮校董、黃惠庭校長

識。是次講座何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手法介紹和大家分享敦煌的建築美 學,配以大量圖片和有趣故事繪形繪聲地讓參加者透視敦煌。參加者獲 益良多,不少聽眾更於問答環節踴躍發問交流。如對講座內容感興趣, 可於書院網頁上觀看錄影重 溫 。 NA

聽眾踴躍發問

第16屆新亞書院學長計劃成立典禮 撰文:張君恒

院及新亞校友會合辦之學長計劃已踏入第16屆。

長都擅於向年輕人分享自身經驗。這使計劃不會以學

有賴校友會的鼎力支持,近年起擴大了學長及學

生職業前途為唯一目標,而是同時追求同學求學與做

員的召募,公開召募畢業逾5年之校友擔任學長;使學

人並重。

長 計 劃 的 參 與 成 員 一 直 維 持 超 過250人 的 水 平。 今 年 加入了不少新的學長,其畢業年份涵蓋1968年至2011

本 屆 學 長 計 劃 成 立 典 禮 已 於10月29日 下 午 於 新

年。可見走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校友都有一夥薪火相傳

亞 書 院 樂 群 館 梁 雄 姬 樓 新 亞 體 育 館 圓 滿 舉 行。 書 院

的心。

按照學員提供的資料( 如興趣、期望了解的職業範疇 等) , 配 對 合 適 的 學 長 組 成 小 組。 並 會 把4個 小 組 編

10

新亞書院學長計劃的特別之處,在於其濃厚的人

成一個大組。書院期望每個大組在本學年互相見面交

文精神,學長除向同學提供職業輔導外,大多會自發

流,及自發組織不同類型聯誼或參觀活動,增值學員

組織不同類型聯誼活動,彼此交流人生經驗。新亞學

知識及人生經驗。


於 成 立 典 禮 前 半 小 時, 書 院 亦 為 學 長 舉 辦 了 「 學長簡介會 」,特別為新學長講解計劃的運作。同 時,亦有幸邀請到擔任多年學長的校友謝萬成先生 (77 / 財務 ) 及上一屆新擔任學長的王海清先生 (97 / 經 濟 ) 為 大 家 分 享 與 學 員 相 處 之 道。 資 深 學 長 與 新學長的不同經驗,為各學長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書 院 已 定 於 下 學 期 (2017年1月7日 ) 舉 行 職 業 講座日,提供多個行業的工作坊,邀請學長為更多 同學分享自己的職場經驗。書院更會於明年3月 11日 舉行中期晚宴。

書院活動

在 成 立 典 禮 中, 院 長 黃 乃 正 教 授 及 校 友 會 會 長黃浩潮校董為大家致辭。除答謝學長無私的付出 外,也寄語學員好好珍惜大家的友誼,希望大家成 為 亦 師 亦 友 的 好 知 己, 把 新 亞 的「 情 」傳 承 下 去。 在去年成立典禮中,書院辦了一個小遊戲:讓學員 走到其他大組中認識其他學長。今年繼續進行,希 望學員懂得主動向校友溝通,亦希望這破冰遊戲能 令大家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黃乃正院長致辭

黃浩潮會長致辭

如校友有意擔任學長,請留意每年7或8月書院發 出之招募電郵。亦歡迎校友隨時查詢計劃細節。 NA 查詢:新亞書院張君恒先生 電話:3943 9680 電郵:kelvin@cuhk.edu.hk

王海清校友第二年擔任學長

新亞書院67周年院慶 回「 家 」 撰文︰連漪婷 ( 新傳/五 )

每 個新亞人都在山城上度過獨一無二的書院生活, 有人選擇與莊員共同實踐理想,有人喜歡住宿生

導長莊太量教授亦呼籲在場同學熱心參與書院活動。

活,也有人愛靜靜地欣賞新亞景色,或是在知行樓外 徘徊,近距離接觸新亞貓。每段經歷都是獨特的,都 能帶給自己不同程度的啟發,從中有所成長,一步一 步成為現在的自己; 「 下山 」後,我們會在社會中履行 信念,就像今年院慶主題「 流螢飛舞 」中到處發光發亮 的螢火蟲。

當日正值迎新營的第一天,院慶籌委介紹了一系 列的慶祝活動,並鼓勵一眾新亞新生參與其中。新亞 教職員代表及籌委更一同切寫有「 67 」裝飾字樣的巨 型蛋糕,標誌一系列院慶活動正式開始。

對於已踏入社會的新亞人,生活總有疲憊的時 刻,不免會掛念從前無憂無慮的大學時光、想念新亞 書院這個大家庭。院慶一系列活動正好讓新亞人聚首 一堂,讓螢火蟲聚集在一起,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院慶開幕禮 今年院慶活動由8月29日舉辦的院慶開幕禮打響頭 炮。院長黃乃正教授於致辭時分享自己的喜悅,而輔

院慶茶會 院慶茶會於9月30日下午舉行,數十名歷屆校友在 雲起軒聚舊,緬懷昔日時光。不少相識多年的校友結 伴出席茶會,亦有校友與當年的同學相認,分享彼此 的近況。 黃乃正院長及校友會會長黃浩潮校董先後在茶會 上致辭,感謝一眾校友的出席及支持,他們其後更一 起切寫有「 67 」裝飾字樣的蛋糕,幾名校友在分發蛋 糕時上前偷吃蛋糕,非常鬼馬。除了生日蛋糕,書院

11


亦在現場準備各款茶點供校友享用,當中更有新鮮出 爐的壽包,非常受歡迎。一眾校友談笑風生,其中有 移民外國的校友剛好回港,並攜同孫兒回校,非常難 得。

千人宴及敬師活動 書院活動

千人宴於9月30日晚上舉行,一眾校友在入席前 紛紛到圓形廣場的大型燈箱佈置前拍照留念。大會準 備了多款道具,讓校友表達自己的心情及對新亞的回 憶,包括「 學思樓 」、「 回家最好不過 」及「 趁青春, 結隊向前行 」等紙牌。 晚上7時許,司儀上台歡迎來賓的參與,並邀請院 方、校友及籌委代表到台上領唱校歌,其後又一同為 舞獅點睛,兩條舞獅在喜慶音樂下舞動,祝願來賓「 金 玉滿堂,龍馬精神 」。黃乃正院長及籌委主席先後上台 致辭,兩名籌委又在台上向輔導長莊太量教授及院務 主任陸敏聰女士致送感謝咭,以學生身份向教職員表 達謝意。 從 誠 明 館 天 台 俯 瞰 圓 形 廣 場 後 的 空 地,70多 張 圓枱座無虛席,眾教職員、校友及學生一起享用盤菜 宴,就像一個大家族在喜慶節日裏歡聚一堂。晚膳期 間,畢業達40年或以上的校友上台與黃乃正院長及校 友會主席黃浩潮校董拍照留念。籌委亦安排了一連串 表演節目,包括新亞國樂會及變臉師表演、上屆新亞 歌唱比賽冠軍及新亞樂隊的同學上台獻唱流行曲、歌 手麥嘉瑜、女子組合 Robynn & Kendy 現場演唱等,整 個千人宴在愉快熱鬧的氣氛下圓滿結束。

健步跑暨成功慈善步行日

大笪地活動豐富

大笪地 「 全場最抵!過來睇吓啦!」10月6日是舉行大笪 地的日子,同學的叫賣聲此起彼落。誠明館後的停車 場一共有4排、達50個攤檔。左右兩排是售賣不同小食 的攤檔,例如串燒、撈麵及豆腐花等等,「 檔主 」叫賣 的招數層出不窮,有同學拿着時下流行「 唱 K 神器 」叫 賣,亦有同學設計大型食物牌在通道上穿插,以收宣 傳之效,還有同學以小燈泡佈置攤檔,希望吸引顧客 的目光。除了食物攤檔外,還有十多個遊戲攤檔分佈 在小百萬及練武之地,例如保齡球、掟飛鏢及擲球遊 戲等。 圓形廣場則化身成專屬大笪地的公共空間,同學 逛累了可以坐在石級上閒聊、享用小食及欣賞表演, 圓廣表演包括唱歌、跆拳道及跳舞等,其中更有現場 觀眾上台學習跆拳道,現場氣氛熱鬧。大笪地最後以 大胃王比賽作結,參與大笪地的同學亦盡興而歸。

健步跑暨成功慈善步行日 院慶開幕禮

最後一個院慶活動是10月15日早上舉行的健步跑 暨成功慈善步行日。這個活動鼓勵同學、校友及教職 員一起做運動,籌得的款項將用作設立獎學金或支持 學生活動。 今年健步跑有近600名參加者,大夥兒一大清早集 合在圓型廣場做早操,然後按組別在誠明館外出發, 從新亞校園跑向逸夫校園,沿環迴路跑到夏鼎基運動 場;慈善步行參加者亦緊接出發步行至運動場,有參 加者更攜同子女一同參與,共享天倫之樂。

12

舞獅祝願來賓「金玉滿堂,龍馬精神」

今 年 院 慶 活 動 能 圓 滿 舉 辦, 實 在 要 感 謝 一 眾 校 友、教職員及同學的鼎力支持。新亞書院,總是歡迎 你回家,在此約定你明年再見。 NA


精英籃球運動員齊集新亞書院 爆發年青活力 新亞書院 We are Powerful 暑期籃球訓練營 撰文:盧析慧

書院活動

大合照

年8月4日至6日,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首度聯同 新亞校友會籌辦 We Are Powerful 暑期籃球訓練營

在一片歡呼聲中圓滿結束。是次訓練營邀請了香港中文大 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民生書院、 九龍華仁書院、香 港華仁書院、聖保羅書院及英皇書院共6間中學的年青運 動員,參與為期三日兩夜的訓練及比賽。期間書院特別安 排同學和教練同住學生宿舍知行樓,讓他們有機會體驗山

戰由6間中學代表組成的中學明星聯隊。一開始,雙方 球員各不退讓,一舉手一投足皆有板有眼。上半場中學 明星聯隊施展混身解數,先行領先。下半場校友隊逐漸 打出默契,搶下不少籃板,最後以83:37大比數拋離中 學代表隊勝出球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年青力壯的 運動員面對資歷甚深的校友,能在運動場上認真切磋球 技,打破隔膜,實在難能可貴。

城中的宿舍生活。此外,書院亦透過日間的校園遊、書院 參觀活動、歷奇遊戲、校友分享以及一連串的籃球訓練和 比賽,展現新亞書院充滿活力的一面,並加深同學對書院 人文風貌的認識。 開幕晚宴中,現役香港籃球代表隊隊長及甲一永倫 主力成員黃鎮煒(09 / 體育) ,甲二安青主力袁家豪(12

最後,由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教授、校友會會長 黃浩潮校董、陳志新校董、香樹輝校董、姚濬康校董及 陳啓豪校董頒發個人及團體獎項。勝出者獲頒新亞書院 獎牌及由 Nike 贊助的禮品,喜不勝收。首次舉辦的 We are Powerful 暑期籃球訓練營完美落幕,大家在 We are Powerful 台前留下珍貴大合照。

/ 社會)及中大「 欄后 」、學界400米保持者呂麗瑤同學

金計劃的得著及在新亞時的生活。兩代運動員聚首一堂,

希望一眾年青運動員能在 We are Powerful 訓練營 中認識到自己及團隊合作的力量,發掘潛能,日後在學 業及運動成績上齊頭並進,並以考進新亞書院為目標。

分享不少新亞趣事引得哄堂大笑。

新亞書院期望與各位年輕球員情誼常在,再會有期! NA

(新亞體育) ,獲邀上台與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教授、校 友會會長黃浩潮校友及中學運動員分享他們對運動員獎學

第二晚進行新亞歷奇遊戲,一眾中學運動員在新亞 學生的安排下,透過問答遊戲競賽認識新亞,穿梭新亞歷 史,認識新亞名人校友,校訓、文化等。現場所見,他們 不論比賽、訓練或者玩遊戲,一樣全情投入! 訓練營來到尾聲,經過三日兩夜的密集式籃球訓練 及比賽,6隊籃球學界精英在最後一日齊集新亞書院體育 館,在決賽中一決高下,帶來一場場緊張又刺激的精彩賽 事。季軍賽中,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以 37:18擊敗香港華仁書院。緊接下來的冠軍賽中,聖保羅 書院與英皇書院賽況激烈,兩隊互有領先,賽果一度爭持

新亞聯隊及中學明星聯隊

不下。比賽最後由聖保羅書院以36:30小勝,英皇書院 屈居亞軍。 最後是新亞校友友誼賽。由校友黃鎮煒帶領一眾由 新亞校董、副院長、校友、教授、教職員組成的聯隊,對

13


蒙古國、俄羅斯十天之旅 珍今

校友來文

編按: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只刊登 前 段 內 容, 其 餘 內 容 將 於 下 期 刊 載,請讀者密切留意。

旅 行回來已經兩個多月了,仍不時想起蒙古那廣闊的 草原、星群密佈的夜空,還有俄羅斯貝加爾湖的濁 浪排空、陰風怒號……

烏蘭巴托 期待了好幾個月的蒙古國、俄羅斯之旅,終於在8月7日 成行。30多位新亞的校友,浩浩蕩蕩的從香港出發,動 身前往這個未知的國度 ——蒙古國。在香港的機場候機 室朝外看,蒙古航空飛機的標誌就像一頭奔騰的駿馬, 雖然仍身處香港,思緒已飛馳至蒙古的大草原。 飛抵首都烏蘭巴托的成吉思汗機場,已是黃昏時 份,離開機場時,天色還是相當明亮。想不到,在蒙古 國吃的第一頓晚飯,竟然是法國菜,餐廳名曰 Monet, 就在市中心的一幢現代化大樓的17樓。附近都是重要的 建築物,例如中央政府大廈、蘇赫巴托爾廣場。居高臨 下,四周的景色盡現眼前。 13世紀時,藏傳佛教開始成為蒙古國統治階層信奉 的宗教。至16世紀,藏傳佛教的「 黃教 」傳入蒙古,佛 教大盛。時至今日,大部份蒙古人都篤信藏傳佛教。 烏蘭巴托,意即「 紅色英雄 」,這個「 四山之間 」的 城市,舊名庫倫,曾是藏傳佛教的中心和王公貴族居住 的地方。不過,今天的烏蘭巴托,已由昔日蒙古的宗教 中心變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14

在烏蘭巴托的幾天,主要的參觀點,大部份都是寺 廟和博物館,離不開宗教與政治。此行的第一站,就是 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位於市中心,如同微觀的 蒙古世界,介紹了蒙古從石器時代到20世紀的歷史,重 點展示了成吉思汗如何統一蒙古,蒙古帝國的興起、元 朝的建立、四大汗國 ……,以至蒙古獨立後的情況,認 識一個國家,這是個相當好的開始。

過去的庫倫,曾是哲布尊丹巴的駐錫地,寺廟特別 多,外蒙獨立時,仍有上百座,至30年代末期,在鎮壓 統治下,遭大肆破壞,幾乎全被摧毀。少數寺廟保留為 博物館,如興仁寺。此寺建於1904年,原是哲布尊丹巴 八世的弟弟喬金喇嘛的寺廟,整個建築群都很有中國風 味。館內藏有大量的藏傳佛教文物,包括藏戲跳神用的 面具、禮佛法器,以及唐卡、佛像等。 至於博格達汗冬宮博物館,則是蒙古末代帝王博格 達汗 ——哲布尊丹巴八世,在冬季居住的宮殿,於1903 年建成。宮殿的佈局呈三院結構,前庭廣場牌樓上的大 匾額,以蒙、漢、滿、藏四種文字,寫着「 樂善好施 」 四個大字。正殿和兩側的房子,分別展出珍貴的唐卡、 佛像和法器,令人大開眼界。末代帝王住過的居所,是 一棟二層樓房,陰暗而古舊,藏品大多是王公貴族的華 麗服飾,以及各國使節贈送的貴重禮物;還有一些的動 物的標本,是博格達汗的個人收藏。展品中最觸目的, 大概是由150張美洲豹皮製成的蒙古包。 有人說過:「 如果沒去過甘丹寺,就等於沒到過蒙 古。」甘丹寺是蒙古國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初建於1809 年,可說是烏蘭巴托起源地,有「 極樂之地 」之意。大 殿內原有的觀音銅像,早被熔掉,化成兵器砲彈。現時 寺中這座寶像,是1997年才完成的,高25公尺,法相莊 嚴,全身鍍金,纓絡被體,望之令人心生敬畏。寺院廣 場有很多的鴿子,加上身被紅衣的小喇嘛徐徐走過,是 一道亮麗的人間風景。 除 了 廟 宇, 美 術 館 亦 離 不 開 宗 教。 札 那 巴 札 爾 美 術 博 物 館, 得 名 於 哲 布 尊 丹 巴 一 世(俗 名「 札 那 巴 札 爾 」) ,他是蒙古的第一位活佛及政教領袖,也是位多才 多藝的藝術家,被視為蒙古的達文西。館內有一幅他的 自畫像,散發出聰慧的氣質,綠度母菩薩是其代表作。 在這裏,除了許多佛畫、唐卡等佛教藝術品之外,還有 不少蒙古畫家的作品。我最喜歡的一幅,是《 在蒙古的 一天 》,洋溢着濃濃的生活氣息。( 待續……) NA


新亞校友會午餐聚會

新亞校友會逢單數月份第一個星期三均會舉辦校友午餐 聚會,各新亞校友可留意本會網站 www.naalumni.org 以獲取 最新資訊。 NA 左起:林嘉琪校友、姚濬康校董及香樹輝校董

「都市病成因及預防」講座

校友會活動及海外校友消息

亞校友會定期舉辦午餐聚會,由香樹輝校友及姚濬康校 友邀請不同界別之校友作演講嘉賓。9月之午餐聚會, 本會邀請了雀巢 Nestle 市務經理林嘉琪校友,分享其「 情深 咖啡未曾飲 」品牌推廣策略,提及不少與演藝界名人黎明先 生及100毛創辦人之一林日曦先生的合作趣事。

黎淑德

茶 」話家 由中大校友事務處及新亞校友會合辦的「 常講座,已於本年10月20日假紀利華木球會宴會 廳舉行。主講嘉賓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畢業生葉珮 嫦醫生,講題為「 都市病成因及預防 」。 今 次 的 講 座 分 兩 個 部 份, 第 一 是「 疾 病 的 預 防 」,葉珮嫦醫生指出防預比治療更重要,為了防止疾 病的發生,我們要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偏食會令身 體因長期缺乏某些養分而出現問題。而且病從口入, 很多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病等,都由不合適的 飲食習慣引起,為了身體健康,我們要少糖少鹽。 再者,人到中年,身體不多不少會出現退化,葉 醫生建議我們要做一個全面及徹底的身體檢查,發現 問題,切記病向淺中醫,要戒除諱疾忌醫的心態。要 是有健康的疑難,應請教自己信任的醫生,不可只靠

網上資料而錯過醫治的時間。席間,葉珮嫦醫生提醒我 們口腔衛生會影響心血管的健康,所以要關注牙齒健康。 最後,預防始終勝於治療,「 運動能醫百病 」,適量 的運動更是不可或缺。第二部份的「 問答時段 」,校友 皆踴躍發問,葉珮嫦醫生說話生動,帶動著全場氣氛, 參加者均感獲益良多,講座深受好評。 書院再次感謝葉珮嫦醫生於百忙之中為校友會主持 講座。是次活動的成功,實在有賴各校友的鼎力支持, 在此鳴謝各位校友的參與。 NA

安省新亞校友會消息 新 亞 校 友 會 於10月1日 舉 行 周 年 晚 宴 暨 會 員 大 安省會,有近60位同學及師友參加,並邀得新亞化學 系校友、科學家、2016年加拿大勳章得主岑俊江教授, 淺介其同步輻射光源研究。是晚設有遊戲活動,獎品豐 富,大家盡興而歸。 會員大會選出新一任幹事名單,任期兩年: 會長:何壯輝(86 /數學) 內務副會長:鄧紹祺(69 / 工管) 外務副會長:梁志超(79 /化學) 財政:余妙華(71 /工管) 秘書:王小萍(72 /工管) 康樂:馬佩琼(00 /工管) 聯絡及通訊:梁志超(79 /化學) 、何壯輝(86 /數學) 幹事:歐陽炯(72 /工管) 、王蕙芳(78 /中文)

15


第四十四屆理事會 (2015-2017 年度 ) 第二次周年大會 根據公司章程,本會謹定於2017年 8月 26日 召開本屆理事會第二次周年會員大會 ,並於會後舉行專題座談會及晚飯聚會 ,歡迎 所有校友參與 ,詳情如下 : 日期 : 2017年8月26日 ( 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3時30分 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雲起軒

活動預告

程序 : 甲 ) 週年會員大會 (3:30-4:00pm) 1. 主席工作報告 2. 財政報告及核數師報告 3. 通過聘任本會來年之核數師 4. 通過上次周年大會會議紀錄 5. 其他事項

乙 ) 第四十五屆理事會選舉 (4:00-4:30pm)

丙 ) 座談會 (4:30-6:00pm) 嘉賓及講題待定

新亞書院文化講座(第二講) 「 新亞書院文化講座 」由新亞書院與新亞校友會聯合舉辦、新亞 中學協辦。今屆講座第二講將於明年1月舉辦,講者為鄺健行教 授,講座詳情如下:

丁 ) 聚餐 (7:00-9:30pm) 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 書院雲起軒

校友會活動預告 日期

活動

簡介

2017年1月11日

午餐例會

講題:2017年投資展望 金鐘名都酒樓舉行

第二講 講題:香港的新派武俠小說 日期:2017年1月14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4時至6時 地點:新亞中學

由香樹輝校友主持

2017年3,5月 ( 第一個星期三 )

午餐例會

講題待定

2017年2月24曰

新春聯歡晚會2017

時間 : 晚上6時 ( 酒會 ) 晚上7時 ( 晚宴 ) 地點 : 香港灣仔合和中心

( 與新亞書院合辦 )

如有查詢,請與院務室温婉雯小姐聯絡

7樓薈軒

(電話:3943-3739;電郵:xenia@cuhk.edu.hk) 。

畢業校友重聚新亞校園(2017) 新亞書院將於新亞校園內分別為1977、1987、1997年,以及2007年畢業校友舉行重聚晚宴 / 活動,讓各位校友可藉此機會暢談 近況,重溫當年趣聞軼事,增進彼此情誼,並為書院未來發展提供寶貴意見。

1997年畢業校友20周年重聚晚宴(歡迎攜眷參加)

1987年畢業校友畢業30周年重聚活動(歡迎攜眷參加)

日期: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

日期:2017年5月20日(星期六)

地點:新亞校園

地點:新亞校園

如有查詢,請與新亞書院張君恒先生聯絡

活動:新亞校園遊、植樹、大合照、分享晚宴

(電話:3943-9680;電郵:kelvin@cuhk.edu.hk) 。

如有查詢,請與新亞書院張君恒先生聯絡 (電話:3943-9680;電郵:kelvin@cuhk.edu.hk) 。

2007年畢業校友10周年重聚晚宴(歡迎攜眷參加)

1977年畢業校友40周年重聚晚宴(歡迎攜眷參加)

日期:2017年8月12日( 星期六 )

日期:2017年11月18日(星期六)

地點:新亞校園

地點:新亞校園

如有查詢,請與新亞書院梁嘉儀女士聯絡

如有查詢,請與新亞書院曾嘉欣女士聯絡

(電話:3943-1585;電郵:koeyleung@cuhk.edu.hk) 。

(電話:3943-7944;電郵:edithtsang@cuhk.edu.hk) 。

《新亞校友》編輯委員會 出版: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及新亞書院校友會聯合出版 編輯委員會:張君恒、黎淑德、梁嘉儀、吳茂賢、潘淑儀、脫簡維、黃浩潮、黃寶儀、黃詩田、甄枝雄、楊啟超、葉永生 設計及排版:黃卓謙

16

新亞校友會網頁:www.naalumni.org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