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17 年 12 月
人物專訪
以教育推動科創 港科院創院院長徐立之教授勉勵莘莘學子: 追隨興趣,多聽講座,終身學習 訪問︰葉永生、黎淑德、黃詩田 撰文︰黃詩田
徐
立之教授出生於上海,成長於香港, 深造於美國,成就於加國,榮獲多個
國 家 級 獎 項 及 國 際 榮 譽, 包 括 加 拿 大 皇 家 學 會 院 士、 倫 敦 皇 家 學 會 院 士、 台 灣 中 央 研 究 院 院 士、 美 國 國 家 科 學 院 外 籍 院 士、 中 國 科 學 院 外 籍 院 士、 加 拿 大 醫 學 殿 堂 榜 桂 冠 學 人 及 港 科 院 創 院 院 長。 十 多 年 前 回 流 成 長 之 地, 將 畢 生 科 研 精 粹 投 放 香 江。 整 個 訪 談 中, 深 深 感 受 徐 教 授 對 本 地 創 科 發 展 與 教 育 極 為 關 注, 冀 香 港 急 起 直 追, 發 揮 潛 力 與 優 勢, 成 為 出 類 拔 萃 的 亞 洲 科 研中心。 徐立之教授在出任理事長的經綸慈善基金辦公室接受本刊訪問,並與 72 年生物系同班同學葉永生(左一),以及本會另外兩位 理事黎淑德(左二)、黃詩田(右一)合照
創 新 與 科 技 日 益 備 受 重 視, 成 為 推 動 社 會 可 持 續 發 展 和 解 決 複 雜 環 球 問 題 的 主 要 動 力, 世 界 多 國 政 府 包 括 香 港 政 府 均 大 力 推 廣 STEM (Science、 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 即 科 學、 技 術、 工 程 及 數 學 ) 教 育, 惟 香 港 仍 未 普 及 至
科學意義。」 他指由於教育局及各大學為中、英、數及通識四 個 核 心 科 目 訂 立「 3322 」的 最 低 入 學 門 檻, 不 少 中 學 為 求 增 加 學 生 入 讀 大 學 的 比 率, 將 六 成 以 至 八 成 上 課 時 數 投 放 在 四 個 核 心 科 目 上, 變 相 擠 壓 科 學 及
所 有 學 生。 港 科 院 早 前 的 研 究 報 告 指 出, 雖 然 香 港
科技等選修科的課時;學生也產生「 偏食 」心態,側
已 取 消 文 理 分 流 制 度, 漸 以 基 礎 廣 闊 的 教 育 取 代,
重 核 心 科 目 以 及 有 信 心 取 得 高 分 的 學 科, 忽 略 其 他
但接近半數新高中學生並沒修讀任何科學或科技學
選修科,亦少談興趣。
科。 相 比 之 下, 美 國、 歐 洲 及 許 多 亞 洲 國 家 均 將 科 學 列 為 必 修 科, 而 在 基 礎 廣 闊 的 教 育 制 度 中, 跨 文 理學科學習是根本且不可或缺的一環。
港科院的研究發現,香港中學文憑試(DSE)推行 前,學生修讀附加數學科的比率為25%;在新學制下, 學生修讀高等數學科的比率由2012年的23%,下降至
徐教授慨歎:「 香港教育局對 STEM 教育欠缺清晰
2016年的14%,遠較新加坡和新西蘭為低(40%) ,更遠
指 引, 學 校 只 忙 於 搞 活 動, 老 師 在 相 關 方 面 的 培 訓
遠落後於日本、韓國和台灣(57%-80%)。全修物理、化
不 足, 以 致 香 港 學 生 只 會 贏 比 賽, 甚 少 深 究 背 後 的
學及生物三科的學生比率更跌至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