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017 年 6 月
人物專訪
恭 賀 兩 位 新 亞 傑 出 校 友 高 美 慶 教 授( 1 9 6 7 / 藝 術 )及 黃 奕 鑑 校 董( 1 9 7 7 / 工 管 )獲 母 校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頒 授 榮 譽 院 士, 典 禮 剛 於 上 月 舉 行 。 本 刊 很 榮 幸 邀 得 兩 位 新 科 院 士 接 受 專 訪, 細訴新亞情、經歷與成就。
生於藝 長於藝 情繫中大半生緣—專訪高美慶教授 撰文:黃詩田
高
美 慶 教 授 ─ 中 大 人 熟 悉 的 名 字。 高 教 授 於 1962 年 入 讀 新 亞 書 院 藝 術 系,
留 學 美 國 回 港 後 入 職 母 校, 於 1975 至 77 年 及 1981 至 84 年 兩 度 擔 任 藝 術 系 系 主 任, 自 1981 年起兼任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館長, 至 1999 年以講座教授從中文大學榮休,幾近 半生都在母校度過,不但為中大及香港藝術界 作育英才,也對中國內地及香港的藝壇發展建 樹良多。
校友會會長黃浩潮(左三)、副會長潘淑儀(左一),以及理事黎淑德(左二)及黃詩田(右一)代表本刊訪問高美慶教授(右三), 巧遇另一中大榮譽院士殷巧兒校友(右二)
作為攝影名師及藝術收藏家高嶺梅的女兒,高 教授自小已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 父母熱愛中國文 化 與 藝 術, 爸 爸 三 十 年 代 已 在 攝 影 界 薄 有 名 聲, 結 交 不 少 藝 術 家 及 文 人 雅 士。 抗 戰 期 間 我 們 舉 家 從 南 京 遷 往 大 西 南 後 方, 於 四 川 重 慶、 成 都 居 住。 爸 爸 繼 續 與 藝 術 家 交 往, 其 中 尤 為 欣 賞 張 大 千, 彼 此 以 兄弟相稱。 1949 年來香港後,爸爸開設東方藝術公 司,推廣藝術,並經營出版印刷等業務。」家族對中 國 藝 術 的 重 視, 讓 高 教 授 自 幼 受 藝 術 薰 陶 並 學 習 國 畫,為將來藝術文化之路奠下殷實基礎。 鑑於新亞書院的創辦先賢如錢穆、吳俊升都是南
1982 年藝術系廿五周年系慶暨系友會成立典禮
來 文 化 人, 亦 是 高 嶺 梅 先 生 的 朋 友, 高 教 授 中 學 畢 業 後 便 順 理 成 章 入 讀 新 亞。 四 年 級 時 憑 優 異 成 績 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