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通訊
(Actor-Network )
維 深持 耕「 「發 接展 地的 氣野 」性 的」 教、 育 觀 與 教 育 方 法 。
台灣流域學校宣言與行動結盟 文│ 楊志彬秘書長
社大於 2018 年慶祝誕生 20 年。 各地社大對於環
環境美學、親水節慶、長期扎根的河川監測與河川教
境的關懷以及公民參與,建構地方學作為萃取實踐經
育、守護河川公民行動在生活中連結起來,捲動不同
驗、系統性整理地方知識,投入很多的心血。其中對
位置的市民參與其中,讓親近河川的行為模式重新走
於河川水資源的關注又是社大環境關懷中的重點項
入生活的核心位置。
目,由 2004 年第六屆全國研討會規劃「河川公民行 動展示館」開始,隔年開始推動河川 NGO 會議,成
培養在地的流域公民是我們訂定的目標,而流域
立淡水河守護聯盟,針對農田水路召開全國水圳論
學校聯盟的目的旨在邀請各地朋友,廣設流域學校,
壇。由國家編列八年八百億的治水預算開始,串聯各
做為培養流域公民的基地。有越來越多公民認同我們
地河川社群,監督河川治理政策。在多年的行動經驗
的環境應該有活潑多樣的生態,有越來越多的住民一
中,我們深刻體認,抵抗不當開發、抵抗河川污染、
起撐起與流域共生、與環境和諧共存的地方文化、產
抵抗過度水泥化、抵抗過度景觀化、倡議生態優先、
業、美學素養與在地生活樣態,我們推動河川治理及
建構親水城鎮等等價值,必須下定決心,尋求方法,
其公民參與才有堅實的社會根基。
結合更廣更深的公民力量,新的生活想像與生活樣態 必須在地方抵抗開發利益的漫長過程中同時發展起
流域學校標榜接地氣的環境教育,希望藉著流域
來。國外有很成熟的案例,而近十年,千里步道運動
學校的耕耘,日益豐厚我們的社會對於水環境的態度、
的「步道學」與「來去農漁村住一晚」,人禾在貢寮
知識與行動。
的水梯田與狸禾米,觀樹基金會在成龍溼地長期推動 的地方環境教育與國際環境藝術節、台南社大設置在 台江的台江流域學習中心,都是精采案例。由價值倡 議、反公害、公民抵抗、到長期的親水文化營造,將 AN News Report │01
流域學校的共識信念有三: 一、有固定的水環境關心場域 參加流域學校的組織、機構、團體,都需有各自
承諾的流域守護範圍,守護範圍可以是一條支流、一
專業與資源來支持任何微弱的守護者抵抗破壞環境
段河段、一片水圳系統、一塊濕地。範圍不在大小,
的力量,未來一處有事,則四方支援。流域學校聯盟
但希望可以看到所有的夥伴在水域空間中持續深耕
將致力於加成放大大家各自的力量。
出生活文化的厚度。 在籌備過程,謝謝很多朋友提了很多建議。也提 二、推動常態性的教育活動,在生活中培養流域公民。
了不少組織運作上的提問。兩個主要問題,我簡單在
參加流域學校的組織、機構、團體,需願意常態
此回應。流域學校的認養範疇可以重疊,一條流域可
性的推動河川教育。這樣才能持續影響更多的人親近
以有不同的流域學校共同守備。我們與環境的關係是
河川、瞭解河川,改變想法,進而守護河川。而教育
共享不是獨佔。不同的流域學校會長出多樣的特性與
的形式越多元、綿密、越生活化越好。例如關西羅家
風貌。而有心加入的團體如果一時尚未滿足上述三個
書院的仕龍以一己的力量愛護書院民宿前的水田地
條件。則歡迎以「準成員」的方式加入。我們相約以
景、鳳山溪自然風光。時時向遊客介紹環境的美好,
一年的時間來完足以上的榮譽約定。
在生活中注入與水親近的音樂與文化活動,便是一種 非常棒的河川教育形式。其他的流域學校都歡迎發揮
全促會在 2018 年和五個夥伴團體共同翻譯了
創意,在自己的條件下發展各式各樣的在地教育內容
groundwork 三島--源兵衛川的再生故事。由「河川再
與型態。未來兩年,流域學校聯盟會把河川教育的經
造」到「地方再生」,進而到「人的元氣再生」的歷
驗交流與培力當作重點工作。
程是我們非常嚮往的理想。期待流域學校聯盟的推動, 將有助於在一個個流域點亮地方與人元氣再生的歷
三、當水環境遭遇破壞時,願以具體行動守護 我們所有的關心與學習都要帶有行動的決心,但
程。一開始我們不求快,先專注在彼此的溝通、共識、 社群交流與相互培力。而未來十年內,我們期許將有
平時流域學校的夥伴們由各自擅長的面向關心河川。
368 個夥伴加入我們。此時此刻,非常感謝有 26 個團
一旦遭遇開發或破壞時,可能缺乏相關的知識與資
體夥伴願意共同發起流域學校聯盟,讓我們共同努力,
訊。流域學校聯盟希望串連大家的力量,透過群體的
為扎根地方足以翻轉台灣的河川守護網做準備。
流域學校聯盟共同發起單位:
成員持續增加中
│02
第二屆 台灣流域學校研討會 文‧圖│環境組
只是遠眺一條河川,水不會告訴你任何事,只有你跟 水一起生活、一起行動,你才會發現很多事」。日本 現有一千多個自然學校善用在地自然、文化資源進行 環境教育,並做為環境守護與地方再生的支點,真切 地回應整體社會議題的需求。而流域學校聯盟則希望 以全流域守望做為核心關懷,廣邀、支持各地河溪社 群發展具跨地域關照的流域知識學及發展流域學校 方法論,做為社區解決問題的知識援引,提升在地社 群養成流域公民的能量。從生活出發,由河川守護、 在 2018 年 12 月 15 日第二屆流域學校研討會
環境倡議到流域活化、城鎮活化 ,冀許 10 年後台灣有
中,我們的目標係宣傳流域學校的願景,並與 NPO、
368 個流域學校,大小河流域、每個鄉鎮都有守護的在
社區大學、關心流域的公民、社區工作者共同發起流
地組織,串聯台灣的河川守護網 。
域學校聯盟。透過本次活動與參與者共同探討流域學 校聯盟的功能與使命,並透過經驗交流思考如何讓流 域學校聯盟逐步成長。 為了體現在地公民如何近身守護生活周邊的流 域,我們邀請來自新竹關西的素人劇團「牛欄河劇場」 演出「牛欄河不快樂了」行動劇,從阿婆與小鴨的角 度出發,演譯在地居民、小動物遇到河川水泥化與環 境汙染的生活日常,呼籲全國各地許多河川正在受 傷,希望人人加入守護在地水域的行列,讓各地的水 域找回原有的清淨與快樂。
生態工法基金會陳郁屏執行長透由介紹林務局 推動之國土生態綠網,提醒我們土地是和子孫借的, 土地不是永遠的,如何將美好的環境留至七代子孫。
流域學校聯盟的自我識別是:「我們是流域生
從各地流域學校的整合出發,係為流域行動的基準與
活者」,主張合宜理想、態度明確並與在地生活文
啟動,共同來盤點資源與議題,整合出台灣流域的公
化連結,並轉譯來自流域環境的豐富生活內容,冀
民行動,想像七代之約,以流域公民、地球公民為自
許在地生活能更進步,透過新型態的流域教育,淬
我期許。
取經驗形成行動。 而每年的流域學校研討會亦必須接地氣,我們設 為了讓大家認識多元的流域學校成員樣態,邀請
定了實際進行在地流域的見學,由永和社大的瓦磘溝
26 個流域學校聯盟共同發起團體逐一簡介組織倡議
願景社張品顧問與陳政典老師的分享他們如何從歷
與自我願景,目的係使更多人理解流域學校與以往其
史的圖資逐一去踏查、倡議,促進在地居民對瓦磘溝
他流域守護組織定位上的不同。我們要喝乾淨水行動
的關心,目前瓦磘溝的生態有持續的進步,但水質的
聯盟成員分享日本水環境藝術家的一段話:「如果你
清淨仍續持續努力。
AN News Report │03
在 OPEN SPACE「社區營造」、「環境教育」、 「公共參與」、「藝術進入社區」四個組的交流中, 我們從關心流域環境的個人、各地組織的身上,初步 匯流了大家對流域學校的想望。 承前述,我們共同期許彼此在各地是「流域的生 活者」,因此思考流域學校的出發點時,我們需要以 生活及生活在當地的人出發,生活、居住、產業在其 中,人們跟河流的關係才會緊密。與會者中,有在偏 鄉地區致力於保存運用自然資材創造工藝技術的夥 伴,也有參與者期望在關注流域議題的同時也將社區 背後整體的農業等其他產業也納入;在都會區則有 人利用籌辦社區報、結合樸門、棧板、遊戲等設計勾 連當地人與河川的連結。樹梅坑溪守護聯盟成員李曉 雯認為:「與其說是藝術進入社區,不如說是以藝術 為媒介活動進入社區。在引流民眾進入議題前,先行 理解地方的知識傳遞路徑、人群層次,並依其脈絡結 合多種工具便相當重要,例如:直接帶領居住於下游 的住民溯游走訪上游生產者,讓一條溪流的樣貌能夠 通過消費生產鏈、實際走訪等多種方式能夠被看見。」 討論的過程中,參與者共同希望聯盟能做為整合 各地河川議題或復育案例、整併公私協力窗口,以及 建立知識管理平台等背後支持的角色;並串連全台 的流域學校共同舉行特色活動或發起相關行動,如 「流域學校日」或「全國堆石頭比賽」等有趣的活動, 增進流域學校在社會上的能見度,讓更多人關心相關 的活動等。另一方面指出流域學校的整備可以從「公 共論壇的建立」、「定期拜訪流域交流意見」等在議 題及實務操作的面向上進行討論,也希望能透過成功 案例的行動策略探討增進視野。
在流域學校研討會的最後,我們共同期許透過陪 伴準會員的方式,協助各地的組織以一年的時間整備, 一起達到守護共同水系、組織共識,並結合四大方 向:社區營造、環境教育、公共參與、藝術進入社區, 一同把台灣流域結合成在地生活的互聯網絡。 流域學校結合豐富並專業的環境教育,透過公民 一起進行流域學習、參與公部門的協力治理,共同提 升未來流域生活的品質,創造實質具體的守護流域的 行動力。2019 年流域學校聯盟將透由國內外經驗、民 間智慧、親水的生活文化、河川守護行動經驗、現代 河川知識與工作方法等等的爬梳與系統化整理,舉辦 河川智庫沙龍、流域知識學建構工作坊、流域見學系 列活動及持續舉辦流域學校研討會,希望逐步串聯台 灣各鄉鎮流域公民的願力,使流域守護從生活扎根。 歡迎各方關心水環境的社群與夥伴一起加入,共同推 動臺灣河川環境的守護,發揮更大的力量。
│04
流域見學 文│張伊貝 ‧圖│羅屋書院、環境組、鹿江教育基金會
第二屆流域學校研討會舉行前一個月,我們有幸
她也談到「牛欄河」現因景觀工程、工業廢水汙染
與中部以北關心河溪的夥伴,一同前往新竹關西的羅
幾近死亡。十餘年來,上游工廠排放有毒廢水時而造成
屋書院進行共識營,共同對於聯盟發起的宣言、發展進
魚翻肚的情形,但由於牛欄河上游位於桃園龍潭,當汙
程,以及研討會分眾社群討論重點凝聚意見,也透過關
染發生,即使立即通報新竹與桃園的環保單位,常常有
西夥伴的帶領與分享,進行流域見學。
互踢皮球的狀況,迄今汙染問題仍時不時發生。因此 2018 年 4 月透過舉辦工作坊,與在地居民共同發起牛
一所民宿也是流域學校嗎?答案是肯定的。流域學
欄河自救會,呼籲鎮民共同監督,不要再讓母親河哭泣。
校可能是一個博物館、茶行、小學、藝術工作室….,只 要從生活進行流域的實際守備都可能是流域學校。羅
關西夥伴不分組織、居住地位於河溪上中下游哪一
屋書院以自家前的鳳山溪持續進行河川教育活動,當
處,一個個由下而上的環境關懷與串聯行動令人驚喜與
環境有難時能以行動守護,正是「流域生活者」的典型,
感動,受到仕龍與玉蟬姐的激勵,一行人也相約 2019
它代表了流域學校的多元與因地制宜性,這也是為什
年組隊參加立石比賽。接下來流域學校聯盟希望整理、
麼我們特地以它做為共識營與流域見學場域的原因。
分享各地有趣的河溪節慶活動、運用方式,擴散這樣的 經驗與可能路徑,讓更多的地方母親河重現生命力,成
早在書院主人羅仕龍返鄉經營民宿前,有一群人 定期出版《牛欄河畔》,那是「新竹縣關西鎮鄉土文化 協會」,當時從父執輩接下老屋的仕龍正思考如何延續 它的生命與活力,主動表達願意提供羅屋書院部分空 間為鄉土文化協會辦公使用,也因此開啟了自身在鄉 的公共參與。 為了讓更多人能親近家鄉的母親河,仕龍除了接 待機關團體、學校來訪時設計了親水遊程,每兩到三年 與鎮上的組織、夥伴籌辦牛欄河音樂節。而羅屋書院寬 闊的庭院做為社區劇場上課的場地,孕育了以生活為 素材的素人劇團─牛欄河劇場,也共同與夥伴擴散鎮上 造價高、毀良田的外環道路計畫議題。 參與本次工作營的另一位關西夥伴為鹿江教育基 金會執行長陳玉蟬, 她分享 2015 年起開始在鳳山溪南 山大橋下舉辦「鹿江盃立石大賽」,比賽除了結合鎮上 巡禮、參賽者美學及力學設計的激盪,也能實地了解一 場立石比賽需要水源穩定、水質乾淨、沒有被攔砂壩截 流、有大小適中石頭的河域,它本身即是檢視在地河川 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 AN News Report │05
為凝聚地方認同、啟動地域再生的核心與關鍵。
新手主管交流工作坊
文‧圖 │ 林怡伶
一月的冬日,有一群人和據說當月最冷的冷氣
經驗也是類似的,同樣在社大圈待了十多年,不同的
團在差不多的時間抵達嘉義,每個人面迎冷風,揉
工作者也在各自的社大發展出專屬於自己的一套主
著冰冷的手,走進位在舊監獄旁的日式宿舍,這是
管或管理模式,即便我不是主管,這些經驗對我一樣
台灣社區大學運動 20 年來第一屆新手主管交流工作
很受用,但也要不時提醒自己的是,這些分享並非是
坊的場景。
照本宣科的教科書,而是一個交流和刺激,去思考要 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主管,而不是成為一個像誰的主管。
曾經聽過一段印象深刻的話:參與一個工作坊 的當下,並非是初始,早在這個當下之前,工作坊就
此外,我認為這個工作坊也具有一些歷史性的意
已經展開,各種前置的準備、規劃與討論等等,都是
義,從這個工作坊的出現,某種程度也意味著社大工
在為了當下這一刻的到來。本次工作坊也是如此的,
作現場的世代交替正在進行,許多新手主管正在面臨
早在去年十月開始就有一連串的討論和激盪,也針對
著各自的課題,有些可能類似於資深工作者過去所面
幾位正是新手主管的社大夥伴們收集意見和想法,為
對的問題,如校務主持、團隊管理和個人角色轉換等,
的就是希望工作坊的當下能有更多互動和討論。當天
也有些是這個世代才出現的狀況,如與新世代工作者
的流程大致分為四個部分,第一是讓與會者提出對於
的磨合等等,也因此這次工作坊有著另一個重要的任
主管的工作內容和期待,第二是新手主管們的現況分
務,就是讓平常散落各社大的新手主管們有機會相聚
享,第三則是資深主管們的經驗交流,最後則是讓與
一堂,談談彼此的狀況,也讓不同的經驗在這一刻相
會者一起進行共煮共食的活動。一整天的活動非常地
互流動,問題也許不會(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在這時
有趣,有著不同角度的討論,也出現許多共鳴和共感
就得到解套方法,但可以看見的是,一個具有橫向連
之處,很多時刻都讓人印象深刻。在此簡單地分享我
結的群體正在形成,這一群有著類似經驗,或一起正
的一點觀察和想法。
走在同一條路上的旅伴們將會是成為主管的路途中 很重要的支持力量。
對於要如何作為一個主管,以及怎樣才是一個好 的主管,還有身為主管會面臨的各種問題,我認為是
最後,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共煮共食的活動設計,
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從工作坊的討論和經驗分享也
這部分由駐點在舊監獄日式宿舍內的台灣田野學校
能同樣感受到,或許能大致地做一些分類,但試去想
來帶領大家一起準備晚餐,一起佈置餐桌,一起進行
為何會出現這些問題或狀況,更多的是因為各社大有
勞動等,更多的交流和放鬆都在此刻開展。這個一起
著不同的發展脈絡和歷史,工作者本身有著各自經驗
做某件事的過程,也許能讓一些夥伴延續更多討論,
的累積,以及工作團隊的組成,甚至是社大所在的區
或是也可以選擇暫時放下主管身分,好好地休息,單
位等等,這些都讓不同的新手主管們在所處的環境和
純地享受一頓晚餐時光。對我來說,這些時刻都是重
當下面臨著不一樣,或即使是一樣的問題,也可能會
要的,也是美好的。
發展成不同的解決方法。以這個角度來看資深主管的 │06
│ 與談人 │ 立委 余宛如 OURs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前理事長 黃瑞茂 嘖嘖創辦人 徐震 紅龜創辦人 林群洲 貝殼放大執行長 林大涵 flyingV 產品總監 紀旻伯
社造演替新章 文‧圖 │ 朱允農
群眾募資在臺灣約莫自 2011 年興起,搭上了網
該有清楚的釋疑與定義,以確保能擁有合法運作、毋
路世代熱潮,迅速結合投資與網購等要素,建立橫跨
須憂懼可能被檢舉的操作空間。而不論是哪種說法,
提案者、贊助者的平台,每年的募資總額與案件數量
幾乎所有的平台都一再強調自由發揮的彈性,提案者
不斷攀升,提案內容漸趨多元,相關服務顧問公司也
總會提出意想不到的提案,無論框架如何劃限,都不
順勢而生,生成一個豐富的群募生態系。
應該扼殺未知的發展可能。立委余宛如認為,解方之 一是讓社造領域從寬認定,操作上則需由各部會、成
目前群募尚無專法規範管理,其中社區營造的提
功社造案例中汲取好的說帖。
案是由社區利益出發,是否涉及公益而該有勸募字號 的問題目前遊走在公益勸募條例的灰色地帶,公部門
近年「地方創生」在日本火紅,論壇上我們分享
亦曾邀集各部會討論專法可行性,但因群募性質多
了兩個日本案例,其一 FAAVO 平台與臺灣一樣有「地
元,難以決定主管機關,無疾而終。由於無法源可回
方」分類,不過尺度可是縮小到各都道府縣、市區町
溯,許多大型政策如歷史現場再造、地方創生、社造
村,強調以地方為座標,透過網路串聯家鄉與愛鄉
3.0 等,與群募結合的宏遠期待更無法踏實地邁開下
人。邀請根植地方的 NPO 等團體擔任地方合夥人,平
一步。為此我們邀集了一群全臺最熟稔群眾募資的各
台方負責網站經營、全國性資訊發送等,地方合夥人
平台代表,與長期關心募資與在地的余宛如立委、黃
則負責集資計劃的發掘,與聯繫發起人和舉辦地方活
瑞茂老師一同探討。
動等。另日本的稅法有一故鄉稅,國民將稅繳納給數 量不等的地方自治體,為新一代的捐款型納稅方式,
群眾募資是否有必要設專法管理?與談的平台方
地方政府再採購地方特產,作為謝禮。由此可見社造
意見不盡相同,如 flyingV 及紅龜認為現行法規已經
的圖像非常多元,2019 年又是地方創生元年,若能設
足夠適用,有些地方團隊能朝著商業化、企業化發
定明確地方的需求目標、完整地方接納體制,及適合
展,做出品牌,不該給戴上「公益」的帽子,平台方
的居中協調者,甚讓青年得以融入在地脈絡,返鄉實
甚至比起一般網路商城監督管理得更加嚴謹,問題在
踐。群募是一個充滿想像的工具,需要令人安心的環
於執法人員對法律的理解程度不足,與募資個案奇形
境,當解決適法性疑慮,才能再進一步討論結合相關
怪狀的檢舉動機;嘖嘖與貝殼放大表示模糊地帶仍應
大型政策的推行可能。
AN News Report │07
你的事、我的事, 我們的事
的草木,有的人體力佳,負重的工作就交給他,有 的人手腳敏捷,有的人像開心果..... ,不論具備什麼 專長與特質,都能自在的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 置並展現出來。 這樣的結果,開始時雖是社大工作者有意識地
文‧圖 │ 丁小媗
社大二十年,我們以「學習社群」做為學習論
引導,但卻又能把空間讓給成員的運作模式下,藉 著共同參與決策、討論,慢慢地,才由社大想做的
述的展開,在二十年論壇的討論後,今年(2019)
事引導至成員想做的事,及至這一群人共同想做的
初,全促會教師與學習社群發展小組暨中生代等人
事,看著文祥主任分享得輕鬆,細細想卻覺得中間
一起來到苗栗社大,以苗栗社大古道志工如何成為
的轉變並不容易。
學習社群並進一步在地方上運作為見學對象,這一 天,我們不僅實地走訪了古道,同時也請苗栗社大
而小組成員與社大中生代夥伴一行人跟著走完
主任戴文祥為我們介紹古道志工的由來及目前推動
一段古道後,也聚在一起討論與提問,某方面帶有
狀況等,並與現場志工一起交流。
試圖想找出學習社群如何運作出來的樣貌,從分享 中不難窥見,在這群志工裡,雖有年長的,卻也有
古道志工學習社群的成立,一開始的確緣自於
年輕的夥伴,而年輕的夥伴又多為時間運用上相對
社大的推動,當時,苗栗社大在思考著每天日復一
自由的一群,他們對於自然環境本身即有關懷的
日的開課運作,究竟之於地方又發生了哪些實質的
心,而苗栗社大則提供了這樣的環境場域,他們透
意義與改變?同時,在苗栗這一帶,曾經有近百條
過每個月一回古道的勘查與整理、每半個月一次的
以上的山林古道,如今卻因為開發銳減半數以上,
「遶山花」觀察山林間的植物,加上團體的凝聚、
因此,社大開始籌劃「古道志工」培訓,希望課程
支持及學習成長,一次又一次的在山林間穿梭工作
訓練後的這群人能真正投入古道維護的工作裡。
著,卻也收穫屬於自己的豐盛。
萬事起頭難,古道志工招募後,有大部分的人 員在課程結束後並未投入行動中,然而留下的一小 批人卻是相對有熱情的,他們走在古道間,除了體 力考驗,手腳眼耳心也都是一種新的鍛鍊與學習。 而社大端有鑑於第一批招募後的狀況,於是在第二 回招募行動中,決定附加相關權利義務,主要重點 在學員必須對地方有貢獻、同時也承諾於成長與支 持等,條件看似更嚴苛了,卻沒想到約莫二週左右 時間,古道志工即招募額滿。
「山林即是一所學校」,苗栗社大的工作夥伴 提出這樣的念想,他們期待透過整理與記錄,讓古 道文化、生態環境、山林美學等的體會與學習都發
然而,若只是社大端一昧的推動,成員沒有自
生在其中,更甚者,當我們對於腳下這片土地有足
由意識與自主運作,長期下來仍會疲累。在見學過
夠的認識及深厚的情感,那時,我們是否就能學會
程中,看著這群志工交流與互動的樣貌,不難想像
平等地以自然萬物的眼光去觀察及思考,什麼才是
他們彼此融洽的情感,每個人都主動在其中貢獻自
真正合適於這片山林和土地,而不再自以為是的行
己擅長的部分:有的人經驗足,一眼能辯識山林間
動著。 │08
后豐社大 文‧圖 │ 柯穎瑄
2018 年 11 月 28 日下午全促會社大與十二年國
文創相關商品的廠商或店家,一共有 14 組,內容包含
教小組與志彬參加后豐社大規劃的「揪團學習葫蘆墩
木作、竹編、環保素材創作、花藝、拇指琴、3D 雷射
文創——和在地文創達人見面午茶會」,午茶會舉辦
雕刻、漆器等,豐富精彩也富含多元性。
於台中神岡的方舟藝術莊園,主要目的在於推動在地 文創達人與學校老師的媒合,因應十二國教所需之更
午茶會參與的對象包括 11 所當地學校的校長、 主
多元的學習活動設計,以期在這次活動能促成學校老
任、組長、教師、當地的文化藝術場館代表,以及地
師與文創產業、手作技藝達人的合作,擦出在地技藝
方政府等公部門的到場支持,交流中也直接請學校老
與學校教育的火花,創造更豐富的學習資源。
師們於有興趣合作的攤位中直接留下聯絡方式,開啟 後續協作的契機。
當天步入會場映入眼簾的是藝術、人文交集的美 好畫面,會場是一座三合院的莊園,搭配上植物及手
后豐社大振寧主秘在致詞時提及后豐社大所在
作的裝飾物,舒服的氛圍帶給我們輕鬆愉悅的心情。
區域缺乏大學等高教體系,並且豐原地區在舊台中縣
后豐社大邀請的達人老師細心佈置交流的攤位,擺上
與台中市合併後便從行政區中心的地位逐漸邊陲的
展示的物件以及要與參與的大家分享的文創品;莊
處境,期望社大能夠在當地承擔作為教育資源提供的
園的主人及社大老師、志工一起準備著午茶的茶點。
重要角色,透過地方深耕的經驗,累積並重新打造豐 原地區的特色及亮點。令人驚豔的是,后豐社大的承
見面交流的進行方式採用類似世界咖啡館跑桌
辦單位(臺中市父母成長協會)雖然屬於承辦社大不
的形式,參與者可選定想交流的達人攤位,每 20 分鐘
久的組織,但其長期在地經營的組織能量,在這次午
為一輪,一共設計三輪的交流時間,但期間同時也開
茶會發揮很重要的功能,能夠邀請到這麼多學校、公
放流動,如聽完解說也可以隨時換桌,了解更多達人
部門、在地民間達人,可見其資源網絡之豐富,以及
的文創或手作技藝。這天參與的文創達人除了葫蘆墩
后豐社大在推動教育上的動能,利用社大網絡,搭起
地區(豐原區)的手作技藝達人外,也包含在地推廣
在地學習資源與國教體系之間合作的橋樑。
AN News Report │09
竹松社大 地方教育論壇 文‧圖 │ 柯穎瑄
社大與十二年國教計畫自 2018 年 8 月啟動,10
起參加,論壇開始前主持人也特別向大家說明,希望
所種子社大各自運用社大的網絡及豐富的教學資源
單獨前來參與的朋友盡量往教室的前方坐,保留場地
與國教系統合作 2018 年 12 月 22 日及 12 月 29 日竹
後方的空間提供孩子及家長較為友善的空間及參與
松社大舉辦了十二年國教地方論壇,目的是希望立基
條件。講者的談話之間不時摻雜著孩子的嬉戲、笑鬧、
於種子社大與十二年國教合作之實務操作經驗,透過
哭泣聲,以及家長對孩子的安撫及彼此的對話。此時,
論壇將經驗擴散,或可作為其他欲發展相關經驗之社
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也似乎可以對照至台上講者的談
區大學或其他教育者之參考。
話主題,在聆聽的同時也正在實踐著,是當天相當有 趣的情景。
這兩場地方論壇處理的議題放在當學校端的教 育標舉十二年國教「自發」、「互動」、「共好」之
在社大與十二年國教的計畫中,社大在地方學、
核心素養的同時,從合作式教育的角度出發,相應的
生活藝能、自然生態等領域上,能夠提供體制學校在
家庭及教育者對孩子的態度,又該如何調整,才能夠
地方/社區所需的教學資源,實際的執行上除了社大
讓孩子更符合十二年國教希望培養的學習者?這次
講師直接進入學校課程或者與學校教師進行教案的
的論壇竹松社大邀請第一線的獨立教育工作者,談孩
共同研擬外,社大同時也扮演了在地教育資源及網絡
子的學習如何自主,家長或老師又能夠如何順應當下
媒合的平台。竹松社大在計畫中即是作為實驗教育、
的環境適時地讓孩子有所學習?從了解孩子的主體
自主學習與十二年國教對接媒介的好例子,新竹地區
性的前提出發,尊重孩子本身的發展,翻轉過去對於
有很多的獨立教育工作者,在社大與十二年國教的計
管教及教育的做法及思考方式。
畫中,竹松社大運用網絡關係串連當地的獨立教育工 作者,同時也與在地的學校進行合作,嘗試為體制內
論壇的參與者之中包含許多關心孩子教育的家 長,也有很多是親子一同來參與的。竹松社大與講者
的學校教育與體制外教育搭起一座橋樑,為學校教育 帶來新的思考及想像。
在規劃論壇時,就已事先徵求講者同意,歡迎親子一
│10
全促會尾牙&溪州在地小旅行
文‧圖 │ 黃士倫
每年到了過年前這段時間,通常就是公司犒賞員
剪、左手拿袋,全促會眾人於是在芭樂園共享溫暖午
工一年辛勞,舉辦尾牙的時刻,一些較有規模公司通
後,更各自豐收了一袋來自溪州的果實,之後則拜訪
常會在飯店舉辦、而中小型企業則會傾向在餐廳辦尾
成功旅社‧農用書店,觀看一家書店如何結實的於在地
牙。而今年全促會尾牙,則移駕到彰化溪州舉辦,由
長成。
溪州在地的青年團體──莿仔埤圳產業協會接待。 在純園,與農耕牛拉拉相遇 尾牙首站,我們來到大圳屋後院。這是一棟屋齡
尾牙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在吳晟老師家的樹園,
50 年的老房子, 然屋主卻保留其原貌, 在協會改造下,
在這片占地兩甲的樹園裡,10 多年來已在這種下
成為合法民宿、背包客棧,讓來客佇足在此能窺見 60
3000 多棵的台灣原生種樹木,關於這些原生種樹木,
年代的建築美學。而桌盤上的麻油雞、羊肉爐,以及
吳晟老師還編了一句打油詩來幫助記憶。「一隻烏毛
許多道運用在地食材的料理,皆出自在地阿姨們巧
雞,騎在黃牛背上」,幾個字分別代表烏心石、毛柿、
手,而飯後,亦感謝副理事長蔡素貞校長帶來的小禮
台灣櫸木(俗稱雞油木)、黃連木、牛樟(以樟樹代替),
品,這場尾牙小宴之所以美好,是因為眾人的盡心與
在純園的另一側是溪州尚水米的合作農田,很幸運的
齊聚。
剛好遇到拖拖拉拉牛耕隊在整地,許多人是第一次近 身接觸到活生生的牛,辦公室的同仁摸摸牛角、牛頭、
品咖啡、手做麵包 飽足一頓後協會成員帶領我們移動到喬咖啡,除 認識咖啡、品嘗咖啡之外,我們也在老闆娘的指導下 動手揉麵團、製麵包。而在這棟由貨櫃組成的建築外, 亦種了許多香草作物,土肉桂、紅藜、香椿、芳香萬 壽菊競生奔放,在農村的咖啡店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濁水溪州芭樂宋,鵝鴨芭共生 溪州芭樂一向有名,各家更各有各家的獨門種 法。因此接續前程,我們前往在第一處有理念的芭樂 園──溪州芭樂宋,踏進芭樂園,浮現於眼前的景致是 芭樂、鵝、鴨共生於同一片土地的欣欣樣貌。右手拿 AN News Report │11
讓牛牛舔舔手,玩得不亦樂乎,最後才依依不捨的回 大圳屋。
與吳音寧的小聚會 在大圳屋住過一宿,隔天早晨我們則邀請到吳音 寧一同談論農村、護樹、水圳、北農。 近期,有人到吳家討論,中正大學要移走具有文 史價值的幾十棵芒果樹,引發護樹運動。音寧提到小 時候農村到處都有很多芒果樹,掉果後眾人便可以隨 地撿拾,然之後隨道路開闢,路樹的維護成為政府的 責任,而景觀樹種則亦為政府所擇,但事實上,現在 各處流行的綠色隧道,便是早前農村的自然地景。 然樹種選擇又隨著不同時代的景觀美學更迭,最
也是以前農村的記憶。然而如此水圳記憶,隨著 1990
一開始流行種黑板樹,因此至今許多校園才會留下許
年經濟起飛後開始有了劇烈的變化,音寧回憶大約是
多高大的黑板樹,但黑板樹又高又大,過一陣子又吹
她離開溪州北上就學期間,水泥工程便逐步取代原先
起一陣台灣欒樹的種植風,而又欒樹易引椿象,有防
的自然土坡,後來政府又編列了上億元的工程預算要
治蟲害之需求,因此在落羽松秘境風潮下,又流行起
整治圳道,那時候她已經回來溪州工作,原想關心圳
落羽松,但落羽松也有長膝根、侵略性強的特性。
道整治的工程施作方法,一查才發現原來是要設暗管 引用圳道的水供給中科四期,為之後的擋怪手事件埋
「如果一直都是芒果樹,新的樹種怎麼進去呢?
下伏筆,引發後續一連串農業行動,音寧描述這些歷
商人怎麼賺錢?政府如何端出政績?因此樹變來變
史事件時,雲淡風輕,然言談間透露出對於環境與農
去就是由政治經濟學、國族美學、商業利益交織而成
業的關懷。
的。」音寧如是做結。 當眾人提出一些觀察時,音寧總是靜靜地聽,停 頓思考一下再回覆,每一字句都再三斟酌過,因此時 常有眾人沉默的時候。如果不是作為主角,音寧還更 適合當個忠實的聽眾。 後來,音寧主動提出讓大家開放問問題,辦公室 同仁才主動提起北農的事件,說到北農,辦公室同仁 都有一些共同從網路文章、新聞媒體獲得的既定印象。 音寧對於媒體給眾人的印象表示抗議,她表示一般人 都習慣接受簡化、能夠快速吸收的資訊,忽略了事情 背後更大的邏輯,她從發現農藥殘留檢驗機制的問題 談起,提到北農本身性質之於果菜市場的特殊性,並 討論期間,偶有大型貨車從門口經過,每每車經
與大家說明了在體制內想要建立新型檢驗系統的小
過總會有巨大的聲響使得我們不得不停下來等待車
實驗,對於專業治理能不能夠堅持?與派系抗衡?在
聲遠去,或許是因為大圳屋就位在交通要道旁,而這
她任內曾經做過的嘗試能不能夠繼續維持?音寧苦
條交通要道就是沿著莿仔埤圳開闢。
笑了一聲,似乎有些事情需要靜待時間的驗證,而經 過她的描述,我們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一窺北農內部
說到荊仔埤圳,音寧也提到吳晟老師跟她描述古
的運作。
早時期圳道的情景,在 60、70 年前河道兩旁都還未 建設水泥護坡,吳晟老師小時候就和同學一起沿著這 條圳圳道漂回家,在不同地方下站,在水路交通移動
最後她提到最近在寫一本書,書名是什麼還在想, 但是一定要寫出來。 │12
Issue 12 │2019.03.12 │從本期開始,AN 通訊延續社大 20 年會訊的精神,持續紀錄我們與社大/社群共同工作、學習、發展創新事物的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