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AN通訊 Issue 16 2019.10.18

Page 1

AN

通訊

(Actor-Network )

維持「發展的野性」、 深耕「接地氣」的教育觀與教育方法。


臺北眾力方程式:國外社區集資平台運作機制與經驗 文│集資組 圖│頁3至4取自各集資平台網站 臺灣群眾集資的崛起與發展

踐計畫。不同議題取向群募計畫的成功,同樣

群眾募資是甚麼?和其他網購平台有什麼

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這個社會世代所關注的

差異?這些問題在臺灣的群眾集資平台於2011

議題,而這樣新興的「購買」理念的方式,絲

年崛起後兩三年內,約莫仍是一般人在聽見

毫不遜色於既有的網路購物發展,就2011年起

「群眾集資」時大多會浮現的疑問。但時至今

臺灣的群眾集資即已陸續發展出包括flyingV、

日,人們越來越熟悉使用數位工具、透過電子

嘖嘖等十多家群募平台,於2015年就曾使用過

支付、電商交易等形式辦理一切事務,網路資

網路購物人數而言,就已達到平均每50人就有1

訊傳遞的快速和對網路平台的信任與熟悉增

人贊助過群募專案1的成績,甚至光2018一年,

加,「群募」這個辭彙開始普及於網路使用族

臺灣群募平台總集資金額就整整超過7億台幣

群中,無論出於支持專案內容、對集資商品的

(不含獨立集資)!

渴望等背後心理脈絡,上群募平台贊助專案、 成為專案支持者已是許多人的日常。

有需求就會出現相應的供給市場,當群募 逐漸成為一項蓬勃產業,人們不再滿足於單一

相較於網購平台是人們透過網路媒介購買

化平台,不同類型的創意與夢想是不是可以在

現有的產品、服務,群眾集資平台提供了提案

不同平台上集結呈現,平台業者亦由此看見群

者夢想兌現與贊助者用行動傳達理念認同的潛

募版圖的需求缺口,臺灣群募平台開始朝吸引

在銜接,在產品/計畫行動進行初期即以集資

特定受眾的「分眾型平台」發展,有flyingV、

平台為界面,公開邀請認同該構想理念的大眾

嘖嘖等刊登各式類型案件的綜合性平台,專注

以實際金錢、人力、物力等方式支持提案者實

在公益類別(如紅龜、臺灣一起夢想公益協

群眾觀點網站,2015 年臺灣群眾集資報告。2015 年群眾募資總贊助人數約為 20 萬人,同年臺灣曾使用過

網路購物的用戶則約為 1000 萬人。 AN News Report │01


會),支持內容創作的訂閱式集資平台(如

資,則是織合行動者與贊助者的潛在介面。

PressPlay、SOSreader),也有以「社區營 造」為主題進行資金、人力、物力募集的信義

自2013年齊柏林《看見臺灣放映會集資

房屋勾勾gogo平台(目前已停止運作),甚至

案》的醞釀發酵、2014年太陽花學運影像紀錄

是由提案團隊獨立製作的獨立集資案件。同

《太陽.不遠》在群募平台上迅速達標,集資

時,在傳統產品、設計等常見集資類別之外,

金額高達五百多萬,及同年度《反核遊行》、

也逐漸衍生出各式新興群募類別,如出版、地

《反服貿紐時廣告》等多項公共議題群募案皆

方創生、公共等,每年、平均每案所取得的集

寫下了漂亮成績單開始,群眾集資與各項議題

資金額亦不斷攀升,數千人贊助、集資金額數

多元結合的可能性始被大眾所關注。

千萬的集資案更是不在少數。而群募平台上不 同類型群募計畫的成功數量與金額變化,也多

而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以下簡

少反映出了整個世代所關心的議題取向,像是

稱全促會)自2014年關注到群眾集資這項工具

以回收塑料做成的環保袋、環保隨行杯等案件

的運用,無遠弗屆的網路資訊傳遞,透明且自

屢屢突破千萬集資金額,即反映出了人們對於

由選擇的平台近用度,能夠擴大傳統鄰里間社

環保議題的重視與實踐行動。在這些群募類別

區及公共議題的推動效益,以群募文案、影片、

發展變化之中,值得關注的是,提案內容具公

回饋品等網路溝通工具設計,吸引跨地域的群

益性,常以創意手法重新詮釋公共議題的公共

眾認同、進而支持,也在無形中深化了網路社

類別集資案為2017年臺灣群募平台成功案件類

群與實體生活世界的相互連結。因此,全促會

別中最多的一類,雖總集資金額在所有類別集

在社區大學的資源下,陸續嘗試發起三項小型

資金額中並不突出,但可以顯見臺灣公共類別

社區集資案《從心發現不會星-喜樂陪伴行動》、

的集資案正以小而大量發生的趨勢發展2,似乎

《在地好豆就醬喝-本土豆漿前進校園》及《青年社

也象徵著熱心公益的臺灣人也開始運用群眾集

區-社區友善復健空間》,透過實際陪伴社區面

資平台「做公益」、支持好事在地方發生。

對集資平台上的群眾,積累臺灣社區集資經驗 的厚度,也做為未來相關機制可能的推動基

當社區營造遇上群眾集資

礎;實戰之外,我們也開始進行一系列國外涉

公共、在地、社會等類別集資案件的大量

及社區集資的群眾募資平台案例分析,希望由

發生,彰顯了臺灣公民力量的覺醒,人們透過

已發展出一套穩定運作模式的國外案例經驗,

行動來證明對這片土地的關心、用小額贊助來

作為臺灣未來社區集資的發展養分。

表達對這片土地的認同與支持,而網路群眾集

《在地好豆就醬喝-本土豆漿前進校園》集資案中,台南新化

《從心發現不會星-喜樂陪伴行動》集資案,讓攝影課、美學

周邊國小孩子們正聚精會神一起磨豆漿,讓動手作成為最直接

課、同歡晚會等,搭起二林社大師生與彰化喜樂保育院院生的

的食農教育方式。

交會之橋。

張嘉玲,【回饋型群眾募資平台觀測系列】-圖解台灣群募平台募資趨勢(2017 年)。

│02


社區X集資,國外集資平台怎麼做? 國外的群眾募資發展早於臺灣,各式平台的

展路徑有所不同,但核心價值都是希望以群眾集資

分眾分流亦有如遍地繁花,有採取借貸式集資,

的方式,來活化社區、培力民眾,以貼近生活的方

為農漁業一線工作者募集啟動基金的美國 Kiva 平

式,重塑我們的城市與生活。

台;也有採取股權式集資,募集資金在歐陸將古 堡、博物館等歷史文化遺跡共同購買、保存下來 的法國達太安平台。而以社區議題為主題的社區 型集資平台,當前在歐美發展最成熟的兩個網站 為 IOBY 和 Spacehive 則是採取贊助式集資模 式,兩者分別在 2009 及 2012 年成立,雖然發

而與我們鄰近的日本,因鄉村人口外流、人口 高齡化、少子化等社會情境類似,其在「地域振 興」、「地方創生」方面的政策經驗及衍生出的地 方集資平台,在臺灣推動「歷史再造現場」、「地 方創生」等大型國家公共政策的現在,也相當值得 我們作為發展引入民間力機制的參考借鏡。

IOBY支持社區跨越最難的一哩路 在美國,許多弱勢社區長期缺乏投資,但人 們對於改變充滿渴望,IOBY在這樣的需求下應運 而生。IOBY(In Our Back Yard)的願景是, 「從後院開始,一個接一個街廓,最後重塑整個 國家的社區生活」,他們也真的從紐約開始,一 步步推進美國逾260個的大小城鎮。IOBY發現社 區成功改變的關鍵,不在集資金額多寡,而在人 的培力及豐富的協作關係。以下資訊可以反應出

上 「More than just crowdfunding(不僅僅只是群眾募資)」, ○

IOBY 社區集資平台首頁,處處透露著 IOBY 除了募集金錢資源外對平 台自身與社區團隊的期許。

IOBY的特質:平台專案成功率高達87%,平均集 資 目 標 為4,181美 金,平 均 每 筆 贊 助 金 額 為35美 金,平台上出錢又出力的贊助者高達53%,團隊 共29位工作者中,有6位長期駐地,與提案的社 區領袖(IOBY Leader)共同工作。 IOBY

最深切的期待是為那些面對龐雜問題

卻無能為力的社區,帶進新的社區決策機制。利 用小規模的社區型集資專案,讓居民有機會坐進

建立雙方的信任關係。IOBY 不僅僅把自己視為一個

決策圈中心,為社區帶來真實、快速且有效的改

提供社區資金和資源的角色,它更重要的任務在於

變,過程中也使社區逐步具備改變自身環境的能

扮演一位召集人,將社區裡不同的成員串聯起來,

力與信心。在進入每個城市前,平台都會先進行

建立起強韌的網絡。

他們所謂的「phase

zero」研究,他 們進到社

區,聆聽社區頭人的想法,以更理解社區的真正 需求。IOBY

培力那些能為社區提出好主意的

人,成為具有影響力,能規劃、集資、為地方帶 來正面影響的公民領袖。

從凝聚社區、提案到執行的過程裡,IOBY 盡其 所能地提供所有支持和協助:確保所有合作的群體 都能順利接觸 IOBY 夥伴、提供容易上手的集資培 訓給有需求的社區領袖、媒介專家和實務工作者、 連結公部門和法律顧問等。特別的是,在 IOBY 的

在一些長久以來被忽視、資源缺乏的地區,

部落格上,幾乎每一個專案都獲得詳細報導。透過

或在使用數位資源的能力上有落差的社區,平台

報 導,贊 助 者 可 以 瞭 解 集 資 結 束 後 社 區 發 生 的 改

會派任駐地專員和社區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逐步

變,更深入理解專案之於社區的意義。

AN News Report │03


Spacehive 以「城市」凝聚認同感,倫敦市長基金捲動地方投資 在英國發跡的 Spacehive 自詡為豐富公民 生活的共創者,核心宗旨為「讓人們有能力去 創造和支持能讓地方更好的提案(Empowering people to create and fund projects that make local places better)。」Spacehive 利用

而 Spacehive 的倫敦 hive 中,民眾提出各

人們對「家鄉」的認同感,並擴大「家鄉」範

式各樣的狂想,在平台中由倫敦人以實際贊助表

圍,在平台上形成以英國各大城市/區域為名

達偏好和支持,當某項提案獲得相當人氣和贊助

的 Hive(意指如蜂窩般熱鬧的討論區),諸如倫

後,倫敦市長就會進場加碼贊助,將那些受民眾

敦、約克、曼徹斯特等,將各地區零散的集資

青睞的提案更往前推一步。市長的支持也帶動提

案集中處理,以發揮更大效用,凝聚有共同熱

案地點周邊的企業和民眾跟進支持,使提案更快

情或城市經驗的人們持續討論、提案、贊助,

達標實現。在市民和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已經

並付諸實行。Spacehive 已經與英國逾 372 個

達成 104 個提案,超過 8,343 人為倫敦投資超

鄉里共創超過 650 個成功專案,募集了超過

過 244 萬英鎊,不僅創造了有趣的快閃市集,

1300 萬英鎊的資金!

讓舊煤廠變身公園,甚至把舊水槽變成藝廊。

FAAVO 地方X群眾集資 和台灣發展脈絡相近,日本也在2011年左 右引進群眾募資,而自2009年開始推動的「地 方振興」以及災後重建募資相關提案自然也出 現在日本的群眾募資平台上,如日本最大的群 眾集資網站CAMPFIRE,或是日本最早的群眾 集 資 網 站READYFOR。相 比 起CAMPFIRE和 READYFOR上 五花 八 門 的 募 資提 案,FAAVO 則是一個將尺度縮小成各都道府縣的地方集資

人,若是產生共鳴進而提供金錢支援,或是幫忙

分享宣傳。目前FAAVO已擴大到日本境內107個 地區,累積的總贊助金額高達11億日圓! FAAVO 也採取一個有趣的措施:徵求地方

平台。FAAVO用「地方」來分類,由各個地方

合夥人,邀請根植地方的 NPO、企業等團體共同

的player(計劃發起人)提出計劃,包含自己

合作,由 FAAVO 負責網站經營,還有全國性的

對地方的想法,為什麼想要發起計劃,會怎麼

資訊發送,以及經營的方法論等等,地方團體則負

執行,如何活 絡地方,透 過網路看到計劃 的

責計劃的發掘,與發起人的聯繫,地方活動的舉辦等。

ふるさとチョイス (故鄉Choice)公私協力地方集資回饋品

自己的捐款去向與用途也有一定程度的把握。

日本另一個有趣的案例為ふるさとチョイ

相 對 於 地 方 政 府 來 說,在 獲 得 資 金 投 注 的 同

ス平台,此平台和日本許多自治體合作簽約,

時,回贈的謝禮既是對地方業者直接的採購支持,也

結合了自2008年起日本政府推動的「故鄉稅」

是有效的地方特色宣傳。

捐款型納稅方式,讓地方政府可以合法募款, 而民眾的捐贈可以扣抵固定程度的所得稅或住 民稅。針 對捐 款,地 方政 府則在扣 除基 本額 後,採購地方業者相應價值的和牛、水果等地 方特產,回饋給捐款者。對於民眾來說,節稅 的同時能獲得平常不一定捨得買的商品,對於

雖然民眾難免以節稅作為主要捐款理由, 但此平台上對於該自治體的簡介、商品跟地方 的關聯、民眾對於該地區充滿回憶、感想與鼓 勵的留言,甚至是當地市區公所針對捐款的用 途介紹、最新成果報告等資料的提供,都多少 提升了民眾對於地方的認識與支持意願。

上 Spacehive 上的社區集資提案以地域為分類,號召同鄉人共同支持地方事物。圖為將 Hackney 鎮上的舊澡堂改造為社區廚房的集資案。 ○ 下 由地方發起人提出,FAAVO 上的集資案件充滿了日本各地特色風情。 ○

│04


上 「臺北眾力方程式」官網集結了兩年的計畫執行成果與觀察筆記。 ○

著眼臺灣,社區集資平台的想像

從美國IOBY建置完整地方小型集資培力策 略與支持網絡,英國倫敦Hive中結合市府政 策,由市長加碼贊助地方集資,公私協力共同 投資地方,再到日本地方集資平台結合居民切 身生活所需發展出的各式集資模式,豐富有趣 的國外案例開啟了社區集資平台在臺灣可以如 何產生的多元想像。 社區集資是在地實體生活與網路世界的連 結紐帶,因此,當回到台灣社造脈絡,嘗試以 社區集資做為一項工具,交由社區團隊用以媒

合、擴大社區行動參與者,讓有意願支持地方 者能輕易找到管道與投入方式,也讓資源需求 不再成為有志社區行動者的進入屏障時,我們 又該多做些什麼準備?現有的群募平台足以滿 足我們對於社區集資的想像與需求嗎?又或 者,有沒有什麼公共政策能與社區集資接軌, 建立起民間力量的引入機制,由下而上動員社 會,亦由上而下給予閒置空間開放、相關法規 鬆綁等輔助。 再進一步思考,社區集資是否存在著操作

門檻呢?會不會只是熟稔網路工具使用、懂得 如何行銷宣傳之社造工作者的應許之地?臺灣 傳統深入鄰里間的社區發展協會、基金會等組 織,又會不會因此被排擠於社區集資工具使用 之外? 建立臺版IOBY或許會是個可行的解決方 法,集合網路群眾集資平台的優勢,同時也設

AN News Report │05

置輔導團隊,培力社區聚焦社區議題並能向大 眾明確述說等進行集資所需之技術與能力。但 如何回到臺灣社造脈絡發現真實社區需求,而 有相應的修改設計與配套措施,仍需要再進一 步由實戰經驗中持續觀察反饋。 也因此,自2018年開始,全促會與臺北市 都市更新處合作,以「臺北眾力方程式(臺北 市社區營造點媒合培力計畫)」為名,以社區 集資推廣培力為基底,開展了多項新興社區溝 通模式,並希望由實際下場輔導的過程奠基更

深刻的社區集資培力輔導系統性方法。作為一 項由公部門支持、運行至第二年的計畫,「臺 北眾力方程式」具有其綜觀北市社造變化趨勢 及嘗試針對更素樸的一般型社區進行社區集資 操作的高度與角色。「社區集資」是我們設想 銜接世代與新興社造的重要施力點,不僅是戰 略工具,也具有帶動制度改革的催化功能。在 2018年,「臺北眾力方程式」為社區集資增設 計畫類別,參考美國IOBY平台,邀請2個社區 團隊在集資所需相關技術與服務的支持下,與 我們協力完成社區集資案的設計與開發,並期

將來能朝此方向訂定社造新制度。 去年所支持的團隊之一:還我特色公園行 動聯盟,在嘖嘖平台以《一起上街玩吧!兒童 重返街道募資計畫》成功集資176萬,共850人 參與集資,在今年將透過四場街道遊戲、街道 遊戲操作手冊、培訓課程等方式,號召全台灣 一起帶領孩子重返街道。藉由社區集資案,特


2 1

3

1 有沒有可能把一小段街道封起來一段時間,讓孩子也能體 ○ 2 盤點利害關係 會3C產品、罐頭遊具以外的遊戲可能? ○ 人時,在地學校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圖為團隊與中正高中 班級合作,帶領學生進到士林科技園區預定地親身參與唭哩 3 在地打石謝炎山師傅現身,透過動 岸石搶救保存行動。 ○ 人的打石職人故事分享,吸引大眾關注、參與集資計畫。

公盟這群地表最強爸媽成功將原先在網路媒介上漂泊

岸石銀行手部曲》集資案,比起特公盟透過網路媒

不定的議題社群聚合起來,讓街道遊戲不只在臺北市

介採取的「空戰」,更注重與在地商家、社區大

更在各個縣市遍地開花。內部團隊得宜的分工也不斷

學、社區組織間的溝通宣傳等「陸戰」效益,透過

透過網路社群、媒體、社區及政策溝通等方式推播出

利害關係人網絡盤點、名人證言分享及地方熱點拜

關注兒童遊戲權的外部聲浪,進而由下而上逐步打破

訪,號召在地能量參與。該社區集資案共募集37萬

「街道可以進行馬拉松、遊行、辦市集,但原來是不

元,共有231人參與贊助。

可以上街玩」的政策規定。 由去年兩個實戰案例出發,臺北眾力方程式將 社區集資作為社區行動資源的取得方式外,高曝

在今年持續擴大,將輔導三個社區團隊運用社區集

光、資訊傳遞快速的網路集資優勢也往往能協助團隊

資開展行動,也將著重降低集資技術門檻,建置配

更有效倡議行動內容,提升社區議題的關注度。2018

套條件,嘗試更素樸的社區集資,並思索能力較弱

年受臺北眾力方程式所輔導的另一計畫,支持了長期

的社區團隊如何近用群眾募資這個工具。今年下半

耕耘唭哩岸地方、致力於唭哩岸石的保存搶救與教育

年亦將陸續收攏、分析這兩年下來的第一線執行觀

推廣的唭哩岸文化工作室,作為首個由臺北眾力方程

察經驗,並透過社區集資教戰手冊編篡,分享社區

式輔導的社區集資團隊,希望以另一種社會溝通模式

集資的操作方法與經驗,提供給更多有意願嘗試的

邀請社區及大眾認識、加入較為冷門的文化資產保存

社區團隊使用參照。敬請期待,並隨時關注臺北眾

行動,是團隊選擇採取社區集資行動的主因之一。同

力方程式!

時,也因為唭哩岸石議題具備相當地緣關係,唭哩岸 文化工作室所提出的《「守護.台北記憶之石」唭哩

│06


成就社區力 文│鄭宇捷 圖│社區組

1965年政府推動社區發展以來,「社區」

機。全促會長期做為社大的協力夥伴,在面向

的概念在臺灣落地生根,而後30年間,舉凡文

社會、社區的共通目標上期許能一同發展社區

化、教育、社福、公衛及產業莫不與社區發生

工作的方法論,並透過個別組織輔導、培力共

連結,然而,不論是哪一項社區工作,均有賴

學機制逐步影響傳統社區組織,使其能夠具備

社區組織發動、協力與穿針引線。其中,「社

公民社會之視野與知能,成為社會實踐的同路人。

區發展協會」這個老牌社區組織,至去年底為

止統計共有6,823家,涵蓋社區人口數達二千一

今年初全促會社區組在臺北市南區,辦理

百餘萬人,可說是一股不容小覷的社會力。社

4場次的社區發展協會聯繫會議,邀請大安、

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後簡稱全促會)的社區

文山、南港及信義社大,和其他關心社區發展

組,承接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的委託案,做的便

的在地學校、NPO組織,來和社區發展協會

是臺北市社區發展協會的培力工作。

相互交流,我們注意到,對許多仍屬封閉的發 展協會來說,無疑是(重新)認識了社區大

黃武雄老師在社大草創前即以「活化社

學。會中也透過對談促進思考地方學、社區園

區,解放社會力」為口號,而後第一所社大成

圃及長期照顧等議題的在地經營,可以如何創

立,蔡傳暉老師也期待「深入民主,發展社區

新、嫁接不同的概念,最終,還是希望能從這

新文化」,可見社區大學以公民培養為主要目

些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面向,慢慢一點一滴的觸

標,望向的則是在地社區,不僅要紮根地方,

及,引動人、引動人群的改變與發展。

更自我期許做為社區學習與社會重建的發動

AN News Report │07


地方學站在台灣學的肩膀上

文圖│吳瑀俐

顧忠華老師在《台灣學論文與教案彙編》中提到

歷史、社會、經濟問題卻很難與其他地方一字切開,地

「所謂的『台灣學』,是將『本體』設定在『台灣本

方的變遷需考慮到地方以外之處,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

位』」,而知識依附在這個本體上,也就是說地方知

情 ;但再深入思考,若台灣學是在問「台灣是什麼」的

識依附在「台灣是什麼」這個問題上面。我私認為

話,地方學也應該是在問「地方是什麼」,就像人總是

「依附」一字不夠準確,地方知識並不是依附著這個

在與他者碰撞的過程中認知到自己是誰一樣,地方在與

問題,而是這些知識構成的網絡解釋了「台灣是什麼」。

台灣、其他地方碰撞的過程中才得以顯露地方的諸多樣 貌,「地方是什麼」這個問題不是地方人物、古蹟、自

顧忠華老師認為直接研究台灣作為國家、國家主

然景觀、歷史事件結合成的地方特色能夠回答的,就像

體、一座島、國家認同、語言中心等整體式思考或研

顧忠華老師說的,台灣學能讓地方學有堅定的後設觀點,

究國際情勢下的台灣是不夠的,這些東西搭建了一座

逐步超越地理向度的視野,將地方知識關聯到更廣大的

架空的城,城裏的人、街景、生態呢?台灣是什麼的

脈絡中,做特定地方的地方學時若能更清楚地意識到這

大一統回答已經失去了歷史正當性,這個政治、歷史、

點,自身即能成為地方學的錨點,地方的深耕就有了結

社會、經濟問題的答案只有在特定語境才得以出現。

構性的規劃。

台灣是什麼,是由一個個地方知識積累而來的,像拼 圖拼出全景也像鑽石的108個切面,台灣在歷史洪流中

最後,地方學的建構擁有賦權給地方的潛力,這點

被沖刷成一個綜合混空體,由上而下的解釋勢必會排

觀察地方學、社大與社造的相互扶植就可得知,但現在

除某部分的台灣,由下而上的積累、看似混亂、無法

社大20年了,政府文化部提出了地方知識學的口號和收

解釋的綜合體才是台灣完整的樣貌。

集這些知識的「國家文化記憶庫」,這是陪伴、培植還 是將之納入官方論述?國家機器之龐大,同時也是最大

所以為何做地方學需要考慮到台灣學呢?首先是 學術研究上地方學具有明確的地理範圍,處理的政治、

的資源分配系統,這對地方、社大的影響是在新的方式 中成長,抑或是頹萎?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08


我 們 在 瓦 磘 溝 旁 搭 戲 棚 文│張喻晴 圖│永和社區大學 新課綱上路,過去高國中被鎖定於必修框架的

「我們活在一座被石油餵養的城市裡,在這個

學分數得以解放,教育現場標定跨領域教學,朝著

擁擠城市的邊緣,我們住在舉頭三尺以上的高度,

「讓孩子能夠自我探索」為藍圖前進,其背後之哲

而順著東邊我們會過一條名為新店溪,環抱著中永

學,與社大自發展之初,即提倡之個體/經驗互相

和平原的大河......」活動之初,帶領人黃瀚嶢老師喃

觸發的學習方法,看似如卡榫般能夠精準相啣。

喃搭起戲棚,中永和生態、文史等城鄉變遷紋理, 在同學眼前得以被召喚,展現其全貌。

自去年八月起,全促會與全台十所社區大學, 佇立於如此初衷精神與既有發展之上,承新課綱啟

搭好戲棚,還差幾位入戲者。老師再說起其真

動之時,發起「社大與十二年國教計畫」,以學習

正身世事實上是千里眼,好久以前便被供奉在附近

活動為核心,逐步與在地各級學校建立包含「12 年

廟宇裏,能夠透視溪水的髒亂與渺遠的時空,卻無

國教相關之共學社群」、「進入體制內之學習型態」、

法看透人的內心,而兩旁或蹲或站的同學們,實則

「創造具有社區精神的 12 年國教內容」三種主要

是已被歷史、卡通人物附體的青春男女,因此待會

的協力模式。

要同學以角色之身告訴千里眼,在走讀中,他看到 又感受到什麼。在此之後,我們的身邊多了幾隻雪

始終期待自身於行政專管中心之角色外,能夠 成為社區大學與體制學校橋接之中心組織者的全促

寶、艾莎,羞澀地說自己住的國度很冷,沒到過這 麼熱、溪水有味道的地方。

會,亦將梳理此課題作為養成一位組織者的前提。 因此,繼去年前往台中市后豐社大參與「和在地文

以往全促會經常透過搭起培力工作坊、議題沙

創達人午茶見面會」,看見社大如何巧妙運用現場

龍等平台,理解種子社大於教育現場所遭遇之困境,

設計,醞釀一串接在地資源之平台。今年三月下旬,

並藉此逐步調整培力方法,這次走讀活動則又打開

全促會十二年國教小組則前往瓦磘溝,參與永和社

了一扇全促會夥伴得以將培力、現場經驗兩相對照

大與南山中學文學創作社所合作的走讀課程。

的窗。在為時一小時的社團課時間,擅於以文學、

AN News Report │09


藝術勾勒生態樣貌的瀚嶢老師,巧妙運用故事、角色

法等面向上之迥異,包含在課程研發上,體制學校

扮演的方法搭建課程骨架,使得平時對鄉土習以為

要求以同一組概念貫穿教學、課程、評量三者,社

常的孩子,能夠由另一條經脈感受,甚至進而將因

大則強調經驗/人之間的相互啟蒙,鮮少提及評量

感受而生的角色台詞合成詩文,回接文學創作社的

方法,於現場操作上,如何搭上學校課程研發期程,

學習目標,然而比較可惜的是,由於同學未收到需

如何與導師等角色有流暢的行政溝通,以上種種因

提前準備個人角色設定之訊息,因此老師、同學皆

素使得前述所謂的「將資源搬入教室」,對作為實

有些措手不及。

踐者的社大夥伴而言,更像是進入一陌生的疆域。

在前述三種協力模式中,「進入體制內之學習

執行計畫近一年來,全促會辦理多場培力活動,

型態」可謂為最直觀的一種──將社大講師、學習內

期待亦深信自身與社大夥伴能夠在議題上有所成

容搬入高國中小的教室。

長。於五月底亦舉辦名為「社大進入體制學校課程

之方法論」之議題沙龍,邀集多位於相關領域有所 全促會盤點近一年來,十所種子社大之執行經

著力之體制學校教育者針對該議題一同進行集思共

驗,與在地各級學校協作之模式多為彈性、社團、

學,關於細緻的分享內容,敬請閱讀緊接著下一篇

選修課程等學分數少、延續性較為不定之課程上(此次

的紀錄整理。

活動便是永和社大與南山中學高中部所合作的社團 課程);另社大與體制學校在學習者臉孔、教學方

│10


議題沙龍高雄場 社大與體制學校的對話 文│張喻晴 圖│十二年國教組

承前文所述,自去年八月起,《社大與十二年 國教計畫》全台十所種子社大依據在地脈絡與體制 學校創造合作可能,有三條路徑被走的愈加明朗清 晰:包含「12 年國教相關之共學社群」、「進入體 制內之學習型態」、「創造具有社區精神的 12 年 國教內容」,而這三種主要協力模式若能藉此刻── 即將迎來第二年計畫、新種子社大夥伴的時間破口 梳理清楚,除作為眾種子社大之成長斷面紀錄,更 存在為未來有意透入的夥伴前瞻、導引之功能,深 具價值。

為此,莊福泰校長點出「文化改變的進程一定 很慢,不太可能指令一下,全國就會一刻改變。」

承以上思考,全促會於 05 月 30 日來到高雄

十二年國教是一場教育變革,亦也是一場扭轉過往

第一社大,舉行一場名為「社大進入體制學校課程

教/學慣性的文化變革,其所提倡之跨校/領域教

之方法論」的議題沙龍,除邀請永和、第一社大夥

學、本於地方之教材資源、釋出公眾參與教育之空

伴分享在地實踐經驗之外,也找到在地體制學校觀

間,對於圍牆外的公民團體固然再樂見不過,對於

點──鼓山高中莊福泰校長、鳳山區忠孝國小唐偉成

體制教育內的老師、孩子而言,卻也可能是一掙扎

校長針對社大經驗提供指引,更有文山、后豐、鳳

的轉骨過程,因此當有熱情團隊欲與學校共夥協作

山、二林社大團隊參與談話,使得該場討論因多重

時,學校端仍可能為維持課程穩定度、校園安全、

視角之交疊而觸發新的領會。

資源非學生所需而觀望卻步。因此,兩位校長亦建 議夥伴,需先行理解過往高國中小教育現場慣性以

簡報過程,張金玉校長、張素真副主任皆不約

及其即將於新課綱面臨的改變,再開始與在地學校

而同回溯時光上游,在計畫啟動前,第一社大已累

談連結,也期待社大夥伴能夠以「陪伴者」角色進

積一長列與體制學校接觸的經歷,永和社大雖佇立

入校園,建立雙方永續關係。

在地已二十年,過往與學校合作經驗則較顯零星, 然兩校皆透過參與計畫得到一盤點自身網絡資源的

在過去,社大夥伴們時常交換自身實踐經驗,

契機。調整步伐後,兩隊夥伴各以地方學/環境生

反省社大進入體制校園,需調整過去自身面向成人

態/藝術、雙和瓦磘溝作為課程骨架,依照合作學

的教學方法,然而他者於地方的成功經驗,需要地

校需求打造共備、共學內容,同時兩位分享人也點

方的天時地利人和,變項何其多,經驗難以置換。

出今日產出雖豐沛,然而途中卻也曾因學校集體的

透過當日兩位與會校長指引「由以合作對象本體處

觀望態度、與老師共備時間難協調、小朋友上課寫

境設想」,新的觀點得以補齊,期待社大夥伴能夠

作業等因素感到無力。

藉此新觸發陪伴地方學校持續成長。

AN News Report │11


2019 年社大學術研討會 《社會重建與在地實踐——社大教與學的視野與方法》 2019年社大學術研討會將於今年12月26、27

次的常態性運作下,作為社大運動發展核心論

日召開,今年的學術研討會以「社會重建與在地

述的重要機制,成為累積論述的平台,讓平時

實踐——社大教與學的視野與方法」為題,除了

在社大場域實作發展出的重要論點,能夠在學

以論文發表及專題討論的形式安排兩場大型論壇

術硏討會相互交會,進而深化社大辦學的實踐

外,同時也規劃了8場分場論壇,以8所社大的經

論述。

驗,連結關注同樣議題的其他社大、在地社群及 學者專家,共同以社大教與學的視野與方法,回

應社會重建與在地實踐的主題!

今年的學術研討會將於12月26、27日於

宜蘭大學舉辦,議程及論壇場次一覽表如附 圖,邀請大家一同參與!(其他相關資訊以及

在邁入下一個社大20年的第一年,我們賦予 學術研討會的重要任務,是期待能在未來兩年一

報名等訊息將於日後發出,屆時再請大家留意 囉!)

│12


流域智庫沙龍後記-上篇 文│張哲榕 圖│環境組 全促會長期關注與提倡河川治理民眾參與

或可作為未來推行「減災」政策的第一步。國

議題,定期舉辦流域智庫沙龍,邀請各相關領

際上,「河流領域」概念也相當受到重視。以

域專家學者進行河川治理議題之共學。本次沙

美國為例,進行開發時會盡可能避開洪水氾濫

龍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沈淑敏副教授

區,倘若民眾仍有開發的需求則需要投保「水

及游牧笛博士生進行分享,沙龍上半場由沈副

災保險」,保險公司將針對不同洪水頻率所劃

教授分享如何運用歷史圖資得知臺灣河流地形

設的淹水範圍,收取有差別的保險費。

的「近自然」狀態,下半場則以濁水溪揚塵為 例進行討論。 沈淑敏副教授先以美國與緬甸的河流進行 開場,說明在沒有過多人類活動的情形下,河 流所呈現應有的自然樣貌,並點出當代台灣人 所見之河流,大多已是經過人為整治後的型 態。沈副教授也提出,面對台灣地狹人稠的環 境,歷任政府為了創造額外的土地使用空間,

多會透過築堤、截彎取直等方式,讓河流不再 任意改道,卻也因此改變了過去河流呈現「近 自然」狀態的樣貌。

沈副教授與她的研究團隊花費十年時間, 致力於利用歷史圖資(台灣堡圖(18981904)、台灣地形圖(1921-1928)及各版經建版 地形圖)重建「近自然」狀態的河流地形,並 劃設「河道歷史變遷區(HMZ)」,目前已完成 全台主要河流歷史變遷區的繪製。

依目前繪製的成果比對近年重大天然災害 所造成的河流溢流範圍,可發現氾濫範圍皆為 早期之流路,並未超出20世紀前半葉歷史圖資 所示之河道流路範圍。沈副教授表示,儘管這

台灣當前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增加、

樣的結果或許是巧合,且還需要更多的科學證

強度變大,若能掌握河流行水區的範圍,避免

據,但不可否認的是繪製「河道歷史變遷區」

在舊河道行水區進行高強度、大規模的土地使

對於台灣在未來防災的準備方面是相當重要

用,以降低對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風險,

的。

AN News Report │13


沈淑敏副教授及游牧笛博士生在講座中,

案例五:以「濁水溪沖積扇與沙丘地

利用五個案例和與會者分享近年研究的實際成

形」為例,說明河道變遷對於平原地

果:

區的影響大,並會影響沙丘與海岸的 變遷。透過「台灣堡圖(1898-1904)」

案例一:以「楠梓仙溪」為例,說明在

的等高線進行數化,可發現當時沙丘

莫拉克風災時,小林村以下河段,規模

分布的位置,並以「芳苑」、「草

達 200 年洪水重現期之溢淹範圍,並未

湖」與「麥寮」等地最為密集。但

超出早期之流路範圍。

1962-1979 年以後,由於「西螺溪整 治」與「沙丘轉為農地」,使「麥

案例二:以「烏溪沖積扇」為例,說明 透過「台灣堡圖」與「台灣地形圖」的

寮」與「草湖」等地的沙丘規模逐漸

縮小。

數化成果,可發現 20 世紀初,烏溪於 沖積扇上有左、中、右三條主要辮狀流

上半場沙龍的最後,沈副教授表示自

路。1931 年築堤後,則將烏溪主流重新

1898-1904 年起,台灣即擁有以現代化方

導回地勢較高的左路。

法測量之地形圖,可做為百年尺度地形變 遷觀測的依據。因此,她呼籲在場的與會

案例三:以「後龍溪中游沖積平原」為 例,說明後龍溪尚未束縮前,有著大範 圍的網流樣貌,但在 1920 年代河道束 縮後,除了網流範圍縮小外,也在河道

右岸出現顯著的河蝕崖。比對現今的土 地利用,卻可發現在過去的河道範圍, 有著高強度的「中興工業區」,鄰近地

者們,能將她與研究團隊所做的成果帶回 各地的社區大學,並透過傳授運用歷史圖 資的技術與能力,讓各社大老師們也能針 對社區附近的小河段進行比對與實察,學 界與民間能共同來繪製更加完整的「全台 河道歷史變遷區」,並能藉此讓更多的民 眾認識河道的變遷歷程及其產生的影響。

區也有「衛福部苗栗醫院」、「苗栗體 育館」等設施。

案例四:以「荷苞嶼湖(潟湖遺跡)與 天保厝(舊流路)」為例,說明鄉村可 能因經濟誘因不足而未大規模開發,因 此保有許多河流作用形成之微地形紋 理。比對歷史圖資後,可發現部分水稻

田旁的小崖即為過去的潟湖邊界,過去 的舊河道,許多也轉變為魚塭與排水渠 道等。

註:本文所述之「近自然狀態」係指沒有過於明顯的人為干預。因 20 世紀初期才開始有較為精確的地圖,但當時台灣的淺山地區早已進行 開發,故難以確知該地真正的「自然」狀態。

│14


多道社會趨勢以及新生社會力量在臺北相互激盪,在跨社區、新議 題的層面,以「非典型社造」的手法從事社區營造工作。臺北市這 樣的社造成果與社造面貌需要用什麼樣的觀點與理論才能精準地捕 捉其特有的特質?台北眾力方程式計畫希望透過這兩年的近身觀 察,解讀臺北市的社造特色,深化並闡明臺北市的「都會型」社造 論述。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