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018 教 學 整 理
實 踐 大 學 建 築 設 計 學 系 實 踐 大 學 服 裝 設 計 學 系 元 智 大 學 藝 術 與 設 計 學 系
授 課 老 師 : 牛 俊 強
設計繪畫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牙刷
藉由觀察生活中的物件,將其比例放大十倍,做精細素描,再抽出顏色光分 析。兩者皆練習 4 個月。 「牙刷」的刷毛會因為每天的使用慢慢變形,本體顏色也會慢慢改變,觀察 變形的過程可體會到使用者的習慣留下的痕跡,也了解使用過後的物件比全 新的有更多的顏色。
設計繪畫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植物
從學期初每個人帶一盆植物,每天畫一張等比素描,期中將植物放大十倍, 開始看到細節,最後將其顏色抽出,以刀片沾顏料,在植物周圍切出彩色的 結構線 ( 從葉子的頂點連線到根部 )。這個作業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對寫實 的掌握能力,和對顏色的敏銳度,自然是最好的色彩庫。
我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等高等重
「我」整個練習操作約一個學期,每一個階段操作的媒材都會成為下一階段 的材料。 這個作業訓練學生對材料的直覺和操作,將自己模組化之後,體驗自己有多 重,看得自己的物理狀態。 從身邊找 20 種能代表自己的材料,組成 1:20 的「我」,單一材質,再從這 20 種材料,選九種出來組合成三個 1:10 高重的「我」,最後灌注等高等重 的石膏柱。 另一個階段找到符合自己內在特質的材料,轉化等高等重的雕塑。展覽時搭 配等比例的身體大圖。
我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大圖與投影
此訓練為對自己身體認識與觀察、尺度練習與細節捕捉,是一種自我介紹及 說故事的方法。 第一階段 : 以素描畫自己等比裸體圖,三個面向、三個姿勢,在六張全開紙板上。 第二階段 : 在身體外面製造一個「膜」包圍自己,用畫筆之外的方式作畫,所以可以是 身體的塗抹或是異材質的堆積覆蓋。 第三階段 : 每個人拍攝一分鐘短片,從中間畫中的自己走出來,做一個一分鐘的表演, 再重新投影在自己畫上,像是 Mapping 的效果。
我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大頭
將上一個階段每個人的大圖,拆解後拼成一個寬五米長八米高三米的頭顱, 懸吊在實踐大學設計大樓中庭。此作業為團體作業。
我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萬言書
請學生以毛筆在 21 公尺乘 1.2 公尺的巨型長軸上寫下自己一萬字的自傳, 大約六個星期的時間。 完成後懸掛於實踐大學設計大樓外側,像是大型的裝置藝術。 展出後,將這些自傳支解和重新拼貼,成為「我」這個練習的展場材料。
我
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對比練習 從二元的元素出發,以影像的方式,思辨與表現最輕與最重、最遠與最近、亮與暗、 看的見與看不見。 操作過程中不能拍攝文字與符號,試圖顯現自己潛意識中的圖像記憶與感受。講師 會於每一次上課整理分析學生的視覺元素,讓學生跳脫「象徵」、「符號」的視覺 系統,找到自己的視覺創作語彙。
我
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影像創作
在對比練習 ( 最近 V.S. 最遠、最輕 V.S. 最重、最亮 V.S. 最暗 ......) 之後,找 出學生本身自己對上述經驗感受的視覺元素,以「攝影」和「錄像」,詮釋「自 己」。在這階段注重技巧的成熟度,練習創作和展示的「專業化」。
第一階段 : 請學生以黑白攝影呈現「酸、甜、苦、辣」,且拍攝對象不能有食物和文字, 每個味道拍攝十張照片,老師與學生進行三周的練習與討論。 第二階段 : 讓學生以手繪動畫的方式去呈現這四種味覺。其中必須練習以顏色顏料的質 感、顏料的流動、紙材的觸感去鰾現這四種味覺,是一個繪畫的轉化練習。
酸 甜 苦 辣
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從攝影的構圖(井字、三分、對稱…)到西方繪畫構圖(三角、圓形、透視…)的講解與分析, 讓學生建立起構圖上的分析能力,建立起視覺的資料庫,最後應用在自己的創作上。 第一階段 : 老師提供給每位同學五部經典電影,每部抽出一百格影格做分鏡描繪,並對其作構圖分析。 第二階段 : 每位同學分析西洋各個藝術時期 ( 中世紀繪畫到印象派 ) 的繪畫構圖,發現構圖變化與社會背 景和時代思潮之間的關聯。 第三階段 : 模仿東西方名畫的構圖,以攝影方式諧擬重現。
構圖練習
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為何而拍比拍到甚麼更重要。 攝影本質是呈現「關係」,無論是從拍攝者與被拍攝者,拍攝的物件、環境、背景,都可顯 現攝影者內心與外在世界的連結。藉由練習讓學生感受在按下快門前後,自己與這些對象的 關係如何被轉化。並且思考圖像生產過程的速度與操作帶來不一樣的經驗。 第一階段 : 以「數位相機」每天做一百張的自拍。 第二階段 : 以「底片相機」拍攝 36 個陌生人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同時也請他們拍攝自己,因為不能立即 看到影像,所以會更能夠體驗拍攝當下的感受。 老師於上課時與同學分析拍攝對象的眼神與資體反應,討論其被拍攝的狀態。
關係練習
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請學生回憶一個印象深刻但沒被拍攝下來的畫面,以攝影和文字去呈現, 這個練習讓學生理解攝影最重要的是動機:為何而拍 ? 而非拍下了甚麼, 及再現的表述能力。
沒有被拍下的畫面
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數位攝影中的光線非常重要,講師挑選一般棚拍中常用的打光方式,讓學生 實際操作。 本堂課同時講解光圈、快門、白平衡…等相機功能的原理與棚拍技巧。 練習: 老師挑選十個棚內最常使用的打光方式拍攝人物肖像,並根據這些光 線塑造出的情境加入台詞。學生能理解光線與情境之間的關聯。
光線練習
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建築師 Louis Kahn,曾說「建築是靜謐與光明的所在」(這裡的靜謐是指陰 影)。 「光的容器」開始是二十個一比五十的草模,從門、柱、走道、牆面等建築 形式試驗光在硬體中的變化和形態,接著繪製「內在的光」,將自己對光的 情感和感受以抽象畫表現出來,這個階段的圖將成為最後成品的腳本。 成果發表為三張內在的光的大圖和十分之一光的建築模型。呈現物理和心理 中的光影劇場。
光的容器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課程開始解釋行為藝術的定義、歷史脈絡。「行為藝術」與表演藝術差異為 以身體表演一個清楚的概念,並不斷重複,這概念可以是人的生存狀態、一 種關係,或對現實的詮釋。 期中學生開始進行行為的操作,在課堂討論後,再將這行為的概念轉化為服 裝或相關材質,與一般服裝設計不同是,這樣的作品多了一層互動性 ( 概念 而不只是形式 ),與對服裝的美感和身體塑造有新的定義。
從﹁行為藝術」到服裝設計
實踐大學 服裝設計研究所
開始為觀察蛋,一天拍 100 張照片,在從裡面挑 10 張。第二階段做護蛋器, 一開始從 9M(三層)到最後 21m( 七樓 ),畫平立剖面 (1:1)。
最後拍一個三分鐘蛋的影片。
護蛋器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基地:台北島。1:300 訓練基地的觀察,然後從這觀察。
想像:進入基地後,告知要仔細觀察基地,這會與設計有關係。腳本:職業、 年紀、性別、 個性、為何會在島上、成員。
設計:材質紙膜:訓練手工,專心在空間營造和尺度,光線、動線、尺度。
島上的房子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第一階段 : 70 個小模型操作 1:50 1. 走道、地板(平地、坡) 2. 天花板 3. 牆 4. 階梯 5. 樓板 6. 柱子、樑 7. 開口(門窗)
第二階段:
1:20, 9 pieces, select 3 elements combine in 1 model.
「流浪」是訓練學生藉著自己旅行去探索外在世界與認識自己的內在世界。
每個人決定要去的地點,幾天幾夜,統一出發當天,在北車抽籤去的地點。流浪過程不能拍照。 流浪過程中,會遇到三個人,請準備自己的三樣東西,跟他們交換。並帶回來他們的故事。
將流浪過程畫在 300X100 的宣紙上,不能用畫筆。 在校園中挑選一個空間,做一個空間裝, 將交換的物件呈現在這個空間中。
在這過程中,學生試圖轉化這個旅行中所發生的故事使其變成圖像、雕塑、裝置。
流浪展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設計三種方式,讓自己發光,可以是直接將燈具裝置在自己身上、螢光粉, 或是藉著光線反射。
在這練習中,學生觀察不同,質感的光線在自己身體上產生的效果,也找到 自己喜愛的、能代表自己的光線,從中學習光在空間中的運用。
讓自己發光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以非視覺的方式,去認識一個地方。 練習:兩人一組,討論一個沒去過的地方,出發前,其中一人將眼睛矇住, 另一人準備相機,在遊歷的過程中,矇眼者決定何時要拍下照片,並以錄音 的方式錄下當時感受到的感覺。 呈現時,十張照片搭配十個寫下的片刻,矇眼者至此才可以看見這些畫面。 這個練習可以讓學生體驗視覺與其他感官對現實感受的差異。
看不見的旅行
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建築系工作室非常多老鼠,常吃學生模型和植物。捕鼠器以不能傷害老鼠、 並且能將工作室老鼠帶至野外放生為前提出發。
捕鼠器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第一階段 以現成物,來練習機關的部分,同時也開始觀察基地, 哪裡老鼠常出沒,同時也了解業主的習性。
第二階段 以單一材質為主,並注重在機關完整及材料使用的準確 度 (1:1 的初練習),也必須對業主的大小尺寸體重掌握, 好去掌握機關的靈敏度。
第三部分 把個人美感帶入,並請學生自己想像如果是老鼠,進入 到這個空間後,再到另一個地方的過程中,要感受到什 麼?同時,我自己是老鼠,要怎麼被自己的捕鼠器給「勾 引」呢?
展示時結合房地產建案的宣傳方式,給自己的風格化的 捕鼠器取「情調」的名字,由此延伸成當代居住的思考。
以學學文創,Hsh & Daughter 為例 : 除了在設計和藝術系所的相關課程,講師亦替大眾和企業做短期的課程規 劃。 以工作營的形式,引導有興趣的大眾認識當代藝術,並從每一次的課程練習, 重新喚醒自身創作的能力,進而開發自己對美感的見解。企業課程會針對其 品牌內容,做員工的美感訓練和開發。
大眾和企業課程
學學文創 Hsh & Daughter
Hsh & Daughter: Hsh & Daughter 是台灣近年 備受矚目的皮件設計公司,商 品內容以包包、皮夾和相關配 件為主。 此次為期兩個月的上課過程, 以「轉化」為主軸,讓學員在 網路上找到有「轉化」意涵的 設計作品,在課堂上討論手法 與其概念。 此階段也訓練學員理解自己為 何對這些作品有興趣,進而建 立資料庫。 第二階,讓學員以皮和異材質 結合,進行「我」的雕塑創作, 同時輔以大圖創作,從中抽出 更多學員自己的美感元素。
學學文創 : 在今天拍照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否真的想過為何而拍? 是否仔細看過自己製造出的影 像呢?甚至想過從取景的角 度、素材的選擇,看到未曾認 識自己的一面? 這堂課將帶領學員理解「重要 的不是你拍到了什麼,而是當 下為何要按下快門。」以實際 操作、課堂上講師與學員間互 相討論,初探「創作」的基本 核心,並用新的觀點看待我們 生活中的影像。
洪文懿初期研究紙的皺摺,以不同材質與磅數的紙摺出不同的結構。在後期 以自己於畢業製作這一年,與一個親密關係的書信為文本,分析裡面出現的 詞句頻率,將其印刷在近五米的紙上,再以線將這些為文字縫合,出現的頻 率越多,縫合的力道就越大,最後產生出兩道私密通透的牆。
畢業製作
< 皺褶書寫 > 複合媒材,400cm *100cm*60cm,紙、線,2015
洪文懿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 祖母 > 攝影、錄像,尺寸依展場而定,2015 作者想探究與祖母之間的代溝,於是從味覺出發,以食物為中介,拍攝不同生活場 景,以扮演和食物的使用、操作,看見自己與祖母之間生活習性的差距。代溝的產 生不單純是年齡的差距,而是因為生活的繁忙,缺少陪伴,因此食物成為傳播的媒 介。作者也在這樣的過程中重新連結與認識自己與上一代的關係。
畢業製作
劉熙靈
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 漂鳥 > 攝影、錄像、燈箱裝置,尺寸依展場而定,2016 許芷瑜一開始在龍山寺附近接觸街友,訪談與瞭解他們背後的故事。她與其中一位 女士特別投緣,在聊天的過程中,理解她過往的感情和家庭生活。 許芷瑜在接觸這群人之後,認知到自己的成長過程,讓自己有一種無所依歸的感覺, 尤其自己與父親的關係。所以再接著一系列的作品,討論家的定義是「實體的房 子」、或是無形的牽連,而這當中自己又怎麼安處記憶和當下的關係。
畢業製作
許芷瑜
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 容量 Capacity > 複合媒材,尺寸依展場而定,2018 前半學期,林子心研究平面構成,繪畫歷史,主要在探討視覺,並從畫圖開始操作, 使用畫布與壓克力顏料,內容是抽象幾何。 然而在畫每一張畫的過程中,作者開始關注顏料在畫布上堆疊而產生的厚度,思考 當畫布與顏料做為一個物質時,要如何表達其物體自身,此後開始以物體自身作為 描繪對象。 後半,林子心以「平面做為一個容器」開始發展,用容量的方式去看待平面,試圖 以物體的量與形來自我描述。在整個過程中作者透過一系列的操作,想知道物體要 如何看待,去思考事物的本質。
畢業製作
林子心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