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ute read
讓我再睡一下,好嗎?
from OBSERVE.NTHU 清華雙週報 VOL.02
by 清大媒創
人的一生約有三分之一用來睡覺,以演化的角度來說,「必須睡覺」這件事是人類的弱點,可能使我們無力抵禦天敵。反烏托邦小說《飢餓遊戲》(Hunger Games),主角凱妮絲(Katniss Everdeen)除了要提防來自其餘十一區的參賽選手的步數,還得抵抗陣陣襲來的疲憊感與睡意,每每不小心睡著後驚醒,總得痛罵自己一番,畢竟一旦陷入沉睡,我們就變得柔弱、毫無防備。但在科學日漸發達的現今,我們已透過各項調查成果得知,睡眠幫助記憶整合、體內分泌生長激素、疲憊的組織器官也得以休息,睡眠機制帶來的益處絕對大於壞處,人類必須睡覺才能生存。
睡覺的美好,大概是冬天早晨痛苦地掀開被窩的剎那,感受最深。為了享受貪睡帶來的小確幸,很多人會每隔五分鐘設一個鬧鐘。但這樣延緩起床的方法,除了把室友吵醒之外,真的有讓人睡得比較飽嗎?
Advertisement
人的睡眠具有週期循環。會從非快速動眼期(Non-rapid-eye-movement, NREM)中的入睡期,漸漸進入沉睡期,之後進入快速動眼期(Rapid-eye-movement, REM),並在這個階段作夢後,再回到非快速動眼期,這樣的週期一個晚上會重複四到五次。在自然睡醒前的一個小時,睡眠開始變淺,體內也因多巴胺等荷爾蒙的分泌,逐漸恢復精神活力。然而,鬧鈴一陣轟天巨響地把我們拉回現實,硬生生截斷睡眠週期與喚醒程序,若我們原本處於週期中的深層睡眠階段,醒來後感官肢體的遲鈍感就會更嚴重。
無論是貪睡按鈕還是多個鬧鐘,當我們反覆進入睡眠,開始新的睡眠週期,又短時間內中斷週期,多次入睡、清醒的交替只會導致醒來後更加疲憊。因此除非你討厭你的室友,否則還是定一個鬧鐘,一響準時起床,才能讓新的一天神清氣爽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