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ute read

關於家聚的二三事

所謂分家與家聚,主要是由大二生抽籤,分配大一直屬,並由大一至大四組成小家。甚至有部分科系會有多個小家合併成大家的情況。成立分家目的主要是希望透過經驗的傳承讓大一新生較快適應系上與校內的一切。而家聚就是由分家制度衍生出來的一項活動,主要是由不同大家或是小家之間所舉辦的吃飯聚會。在這篇報導中,我們訪問來自不同科系的同學他們系上各自分家與家聚的情況。

經濟系黃同學

Advertisement

Q:請問系上是怎麼分家的呢? A:是由大二學生填寫志願(性別、地區等)然後系學會幫忙分配,一人一個直屬,由 大一到大四組成小家。 Q:對於這樣的制度你的看法? A:我認為比依照學號來分好,因為這樣比較容易讓直屬們有共同的話題,特別是如 果來自同樣的高中或是學校的話。 Q:覺得小家的氣氛如何,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嗎? A:學長姊人都很好,氣氛也很和樂,好像沒什麼需要改進的。

工工系李同學

Q:系上的「家」是如何運作? A:一個號碼是一個小家,由大一到研究所組成。但有部分會有由不同號碼之間所組成 的合家,合家通常從好幾屆之前就決定好,不太會更動。 Q:那家聚買單的部分是由誰負責呢? A:各小家情況不一,我們是大二請大一吃飯,大三到研究所各付各的。有部分則是由大二至研究所一起請大一吃飯。也有很大手筆的研究所學長一起請所有人吃飯的。 Q:若是有人轉系、修學或是不參加活動而消失呢? A:會有其他學長姐(以合家的為主)代為領養。

物理系吳同學

Q:系上的家聚制度如何運作? A:因為物理系的人似乎對於這類活動較不熱衷,斷家的情形也較為常見。所以我們 是由所有願意參與的大二共同負擔大一學弟妹的費用。避免有太多學弟妹沒有參與到 家聚或是沒被請客到。 Q:一學期的家聚次數? A:各家不一定,我們小家是二至三次。

關於家聚大家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可以增進系上同學的感情與了解各年級之間所發生 的事。但也有人認為一學期為數不多的見面機會其實沒什麼實質上的幫助。只是單純 地聊八卦大會。甚至會造成部分人在人情壓力方面的困擾。然而,不可否認的,家聚 的確是許多學生在大學時代獨一無二的回憶之一!

This article is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