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ute read

2018大事記回顧

2018世界盃足球賽

。比起法國奪冠或是俄羅斯的主辦經費創下新紀錄,這次的世界盃更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非冰島莫屬。冰島今年以黑馬之姿踢進世界盃小組賽,雖然最終仍以一分的積分點鎩羽而歸。但究竟一個總人口僅跟大安區差不多(33 萬人)、隊員還是由半職業球員組成的隊伍是如何闖進世界盃前八強?這一切的成功絕非偶然,除了球員與教練的努力外,平均 250 人就能有一座室內足球場、500 人就能有一位足球教練的超高密度資源,也是相當重要的原因。由此便可見冰島政府對足球的重視。

Advertisement

而被大家戲稱「足球沙漠」的台灣,其實也在今年的亞洲世界盃資格賽結束後,來到了歷史新高的 121 名(目前跌回 124 ),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一件事。然而,不論是從政府政策、地理環境還是人力資源來看,台灣離踢進世界盃的目標似乎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要促成改變,最重要的就是所有人平常對於運動賽事的參與與關心,並成為共同督促政策的力量。就如同清交兩校的梅竹賽,不也正是所有的學生共同認真參與,才得以有如此亮麗的成績嗎?

假新聞?假消息?誰說了算?

「假新聞」是 今年另一項在台灣引起熱烈討論的議題。事件源於有立委提出,必須在《社會秩序維護法》中新增「未經查證在網路散播傳遞假新聞、假消息,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秩序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3萬元以下罰鍰」的內容。一部分的人認為此舉可以有效抑制不實新聞的傳播,也有部分人認為這將會限制言論自由。究竟新增此內容是否恰當,本報導認為可從兩個面向討論。

第一,其實只要仔細審閱社會秩序維護法就能發現,早在民國80年就有以下條文:「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鍰: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由此可見,其實台灣對於謠言的散播早在 20 多年前便已立法管控,是否有必要因為網路興起,而新增極其相似的內容呢?其次,對於「假消息」該如何定義,也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社群媒體如此發達的年代,閱聽人接收的訊息量過於龐大,對於資訊的真偽往往難以辨別。如何從這些資訊中找出真正正確的,一是一項待大家共同解決的問題

大選與媒體的力量

在九合一大選結束後的一周,新聞上仍充斥著候選人們的新聞,但這些新聞大部分是無關緊要的瑣事。諸如誰的女兒是否要從政、誰養的貓多可愛、誰的太太不在家所以上班遲到等。這些事情膚淺且無重大意義,電視台卻乘著時下熱度,不斷重複報導。相較之下,黃背心事件或中美貿易戰等國際要事的報導則少了許多。除了檢討媒體,或許也當審視自身。是否正是大眾對八卦新聞的關注,才讓媒體成功地「投其所好」呢?

不論過去一年發生多少事,或是現在期末將近,希望大家都能妥善地為 2019 年及下個學期做好準備,也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我們清華雙週報!

This article is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