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目錄
上 冊
01
森林的路徑
03
關於展覽
04
關於臺大藝文中心
05
序言
06
劉少雄序
07
王亞男序
08
林東陽序
09
臺大老椅子
11
展出作品
下 53 冊 56
展覽日誌— 時光的秘密 藏在椅子裡
67
攝影專題— 借助鏡頭之眼 重新觀看
69
後記
展場介紹— 森林裡的聚落
開放時間 開幕茶會 主辦單位 合辦單位 官方網站
1 2 3
和室几 鞋櫃 七尺矮櫃
4 5 6
衝浪板凳 現代民間長板凳 弧凳
7 8 9
| | | | |
每日上午十點∼下午五點(中秋節暫停一天) 一〇一年九月十四日 下午一點 雅頌坊 臺大藝文中心 臺大實驗林、森林系系學會、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arts.ntu.edu.tw
寫字桌 長沙發 幻影竹躺椅 1
10 11 12
提琴造型座椅 咖啡桌 高腳櫃
13 14 15
小邊桌 豆芽小几 立燈
森林的路徑 引領至自然的手心 你可以按圖索驥,沿著地圖找家具 或許你會找到其他意想不到的驚喜 當然,你也可以直接欣賞家具,回家再翻著小書,慢慢回味
展場,現在是你的了。
16 17 18
原木凳 會議椅 丹麥風格餐桌
22 信插兼吊架 19 (椅) 23 黃昏面紙盒 20 24 交界小椅凳 21 (桌)
2
化妝組家具 化妝組家具 玄關組
25 26 27
椅凳 椅凳 鼓凳
28 桌燈 29 拼花矮凳 30 Wabi-Sabi
床頭櫃
從前 從前 在一 座森林裡 . . . 這個故事也是這樣開始的,如同許多令人期待的童話故事。「森林手心」展覽記錄一群上山入林、 打造木家具的工匠生活,也描述兩座森林間的對話,包含由木材至家具的轉程,及工匠的設計心 路。如果說家具是夕陽產業,那麼這群人是夕陽下最亮眼的生活者
我們了解木材 ... 臺大實驗林處長王亞男說:「我們了解木材,卻不懂設計」,這是當初她與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創辦人林東陽合作的出發點。既然實驗林有木材,應該好好發揮,與設計人才合作。王亞男嘗試 改變,知道林東陽是當時學界中少數鑽研家具設計的人,在林東陽退休前就多次邀請合作。直到 2005 年,林東陽與工匠林彥志接下與臺大實驗林的合作計劃,連續五年,共設計、製作大小作品 24 件。此展挑選其中 20 件合作作品,及 12 件近年臺大實驗林及懷德居各自的精彩作品共同展出, 來到臺大校本部,與自家人、也與喜愛木家具的同好分享。
藝文中心 試著用自己的方式重現一段臺大的家具歷史,除了家具作品,也有豐富的攝影紀實,願臺大對於 人文藝術的耕耘能被看見,被欣賞,像一個童話故事,永久的流傳。
3
藝文中心簡介 臺灣大學於 95 學年成立「藝文活動推展工作室」,97 學年下學 期改制為「藝文中心」,並管理專屬的雅頌坊表演廳,舉辦包含 音樂、戲劇、舞蹈、電影、展覽、文學等各類精彩的藝文活動。 雅頌坊過去曾是美軍在臺營區內的教堂,空間雖不算大,卻非常 適合舉辦音樂會、講座及影展、小型劇場等活動,提供臺大校內
早晨到日落 流動的風景
及鄰近社區豐富的藝文資源。這次是藝文中心首度將表演廳「解 構、重組」,成為一個舒適雅靜的展覽空間,讓教堂空間不只適 合欣賞表演藝術,也兼具展場功能,活化這棟歷史將近 50 年的 建築。從教堂內向西邊看,穿過彩色的窗,是一片楓葉林。置身 展場中,相當愜意,移動你的腳步時,不妨觀察地面、牆上不斷 變化的光影,或是走到窗邊欣賞外頭的小樹林!到了晚上,教堂 散發靜謐的光,雖在校園的角落,卻給人溫馨小巧的氣氛,從紀 錄片導演楊力州的影展到舞蹈家許芳宜的講座;從臺大學生自己 的表演到原住民歌手 Suming 的演唱會,晚上的雅頌坊充滿活力 與包容力,下次看到我們燈亮著時,請儘管朝我們走來,探頭看 看藝文中心又有什麼節目。 自早晨到夜晚,藝文中心試圖拓展自己的觸角,將藝術與人文氣 息帶給校園,我們相信藝術,更相信每個人都有欣賞藝術的潛 力,期待用不同的節目、展覽與你分享。
4
生活在林木中
小時候,我生活在充滿著木材的世界。父親帶我去木行選 材料,跟著他,我好奇的踏在水中的浮木上,想像這一滾 滾的圓木如何被砍伐,從遠方搬運到我腳下。選好的木料 會被吊起,然後固定在電鋸檯,依據所需的厚度鋸成一片 片的木板。我還記得四處濺灑的木屑散發出的氣味―木香 各有不同,我喜歡閉起眼睛,憑著嗅覺,判斷那是柚是杉, 是坤甸是楠木。買回來的木料,經過裁切、揉曲、併接等 過程,父親打造了各式大小的船。而父親也打造了我們的 家―一棟木造樓房,船廠在下,住家在上。常常我就倚靠 著樓上欄杆,俯看新船下水,腦海裡則不覺重疊著腳踏原 木、浮於水面的景象。來自遠方森林的原木散發著原始的、 自然的氣息,眼前滑入水域的新船,木香中則交織著父親 的巧思、手藝、汗水...... 天然的化作工藝,人為的巧手情思創造了生活,而生活裡 時刻保持與自然的關係,自是多麼美妙的連結。「森林手 心―木作家具展」是臺大藝文中心精心策畫的活動,藉由 臺大實驗林和懷德居的「材質與設計的對話」,希望能引 領大家呼吸來自山林的氣息,感受人心的巧思與真情,進 而在一桌一椅一箱一櫃之間,體悟日常生活、尋常人生裡 處處皆在的美好與感動。 臺大藝文中心主任 劉少雄
5
實驗•再創造 臺大實驗林於 1960 年在水里設立「木材利用實習工廠」,充分利用臺灣國產木材進行各種加 工、利用之研究與提供學生相關實習課程之設備。當時我發覺工廠製作的東西都不錯,不像坊 間的許多膠合家具,皆為實材卻缺乏設計感。因此林東陽教授自臺北科技大學退休前,我便多次 邀請合作,希望能跨出一步,提升工廠的研發能力。一直以來,我也鼓勵員工出國學設計,利用 我們理解木材的優勢,賦予家具創意和新的可能。 與懷德居合作多年,我們提供其自由的發揮空間,並協助行政瑣務,讓工匠能放心創作。經過與 懷德居合作的成功經驗,我們也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生產系列竹藝作品。與設計師合作對臺大 實驗林而言是很好的開始,給予我們新的養分,以及更重要的――藝術的啟發。讓我們發現原來 我們的木材、竹子可以這樣靈活的使用。我們也期許自己每一次的合作都是經驗與知識的交換, 我們的專長是提供材料,藉由合作,將臺灣木材的特色與優點加以推廣、發揚。 因為這次展覽,將過去數十年的計畫成果呈現在校本部,有如塵封已久的作品再次亮相,重返舞 台。期待未來能再與各方傑出的人才合作。木材讓我們彼此的生命交會,這何嘗不是一種難得的 緣分?
祝福 森林手心 成功、順利 臺大實驗林管理處處長 王亞男
6
頑固的心 永恆的樹 一棵樹的生命有多長?一個人的生命又有多長?樹木倒下回歸大 地?透過人的雙手重新再生,在樹與人短短相遇的幾十年間,這 是一件美麗的事情。 自 2005 年起,懷德居與臺大實驗林合作,實驗林處長王亞男當初找到我,我非常驚訝,過去與 臺大一點淵源都沒有,卻因家具結緣,一連合作了五年,打造獨一無二的手工家具。轉眼間已過 八年光載。至今仍感謝王處長當初的邀請,以及她跨出學界藩籬的嘗試。 策展的臺大藝文中心,此次彷彿成了考古學家,將八年前的作品重新出土,多年後的今天還有 機會展出,懷德居深信這些作品都是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讓過去的合作不只是結束便歸檔了結 的計畫,而是歷久彌新,超越時間的侷限,讓不同階段、時空的觀眾欣賞。作品首度自山上到 城市;從臺大實驗林來到校總區,對懷德居而言意義非凡。 「木頭」具有溫暖的觸感、豐富的木紋,以及柔和的色調,利用這個充滿魅力的素材所打造的家 具,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後,還會變得愈來愈有味道,進而成為陪伴我們一輩子的好伙伴。由於這 是我們耗費心思、一點一滴親手打造出來的家具,當然也會格外珍惜。 在日本被譽為人間國寶的匠師中島喬治(George Nakashima)道出了多年來我推廣實木家具的 心聲:「樹木有一種再生存下去的渴慕,或許這是為了提供美麗、強度或各種用途來服務人類, 甚至成為一件偉大的藝術品。」深盼頑固求美的心能在未來造就更多高品質的好家具。 祝福 展覽成功、圓滿 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創辦人 林東陽
7
張鴻作離開工廠後 椅子的身影留下 臺灣家具業也隨著起飛了. . . 「這是當時臺大實驗林位於竹山總部辦公廳中 的會議椅。張鴻作自臺東公東高工木工科畢業 後來到臺大工作,協助剛開始發展家具設計的 木工廠。好的設計師會與工匠充分溝通,吸收 自己沒有的知識,才有像這樣一件經的起時間 考驗的家具。 臺大實驗林水里木材實習工廠 前主任 林篁園口述
8
9
森林手心 一個集體的夢 連結兩座山頭
質樸的手 留下夢想刻痕
逐木的人 居住在 充滿木屑清香的生活高度
10
水里 / 臺大實驗林木材利用實習工廠 過往的水里為臺灣主要的檜木集散中心,也是原住民與漢人交換物資的地方,繁榮一時,故昔有 別稱「小臺北」,而隸屬臺大實驗林的木材實習工廠位居在此,格外具有歷史意義。老師傅專心 磨著刀,身後是一座「椅子山」,由一張張待修的老椅子堆疊而成,他們身上覆著一層時光的塵。 這些壞掉老舊的椅子有些是老師使用過的,有些是圖書館的閱讀椅,他們自水里木工廠誕生、出 廠,在校總區被使用,再被送回水里修理。木工廠同時也是家具醫院,一張椅子的壽命由老師傅 的雙手維繫。自民國 47 年成立至今,「水里木材利用實習工廠」是包含製材、乾燥、防腐、木 器製作四個部門的綜合木工廠,也是國內僅存的公家木工廠。除了配合臺大森林系老師研究外, 亦肩負寒、暑假提供校內、外相關科系近千人的學生實習工作。近年來也接受外購訂單承製一些 傳統式木質家具,如學生課桌椅、實驗室桌椅、辦公家具、標本陳列書櫥櫃、起居家具、室內裝潢、 原木製材、各項遊憩埸所木製產品開發等。自總圖書館第一批木桌椅,到即將落成的社會科學院 圖書館書架打樣、製作,水里木工廠承載了臺大近一甲子的木家具歷史。 11
林口 / 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2006 年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成立,他們這裡鋸,那裡磨,打造生活的需求,追求心中的形狀。他 們中午一起吃飯、泡茶,聊天,背景是林口的山與谷。經常,山裡霧很濃,讓第一次來拜訪的客 人、記者摸不清方向,他們卻不煩惱別人找不到。林東陽說:「會來的人就會來,再難找都會來。」 這群人講求真誠,如木頭給我們的感覺,觸得到的質地、紋路,嗅得到的氣味,推廣木家具的決 心多年來始終如一。一間木工實驗學校,一位人稱木師(推廣木作家具的老師)的退休教授,聚 集了不同背景、年齡層的人,有退休的企業老闆、有特地自香港來學木工的年輕人、有大學生、有 藝廊老闆、有大學老師、有家庭主婦。「我想為家裡做一件東西。 這是許多人來到懷德居的初衷,」 於是他們上山、入林,將心中的創意化做實踐,作出一件件美麗的家具。他們相信,家具不只是 能用就好,而要和自己有感情、賞心悅目。
12
以十字搭接造法 偏移視覺焦點 並以此為中心放射旋轉幾何圖案 像風車一般
因集中焦點而旋轉 雖是傳統中式几形卻有新意而不呆板
和室几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年份
1 13
/ / / / /
林彥志 懷德居 紅檜 W129×D62.5×H40 2005
2
鞋櫃
右後
設計 / 林彥志︱製作 / 懷德居︱材質 / 紅檜︱尺寸 / W82.8×D37.5×H88.3 ︱年份 / 2006
此作品為突破台灣傳統斗櫃厚重的形象,以及點出紅檜中小徑材的淺淡本色,設定以素 雅為風格走向。櫃門正面以鑲嵌手法置入山林象徵圖形,同樣木料,紋路交錯,形成簡 單的趣味。箱體與腳座銜接部位特意留下層次空間,以減輕整座鞋櫃的視覺重量。
林彥志很喜歡這個鞋櫃,「很雅。」他說,尤其是櫃子與腳的搭配要協調,讓腳有支撐 能力卻看起來不吃力。「記住一點,越簡單的東西就越難做。」林彥志強調,越單純的 物件越要用心賦予巧思。
3
七尺 矮 櫃
左前
設計 / 林彥志︱製作 / 懷德居︱材質 / 紅檜︱尺寸 / W210×D50×H47.5 ︱年份 / 2006
疏伐木為中小徑木,常多節,鬆軟,不適合作桌椅,林彥志轉化其限制,設計窄幅相連 的立面,再將窄幅條料的邊端作切削,使木紋更為突出,產生立體效果。臺灣原生樹種 各異的特性和紋理,與所適合對應的家具類型及部位,是林彥志持續投入嘗試的領域。
和室几
1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
林彥志 懷德居 紅檜 W129×D62.5×H40 2005
14
「瘋子工匠」不是零就是一百分 颱風前夕,趁著風雨前的寧靜,我們依著山與公路,抵達由香菇寮改建的鐵皮屋,木材一條條立 在入口擺放,像是整齊列隊歡迎客人般,領我們進入林彥志的工作室。儘管每天準時一早進來工 作,有時吃完晚餐也再回來加班,他坦白告訴我們:「自過年後到現在,工作室的收入是零。」 高度的自我要求讓他決定慢工出細活,主要以在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教學的收入養家,平時雖全 力投入木作家具設計與製作,但一切依自己的步調,不接訂單。對林彥志來說,作家具僅有零及 完美兩個選項,寧缺勿濫,要做就做到最好。自認龜毛,他經常花上好幾個月做一件家具,說也 奇怪,他的客人倒是非常有耐心,知道是好東西就願意等。「你在看一個瘋子做家具啦!」林彥 志雖是笑著說,我知道他是認真的。
15
另一座山頭林地的育養者 以為剛開完會的王亞男會穿著正式接受採訪,沒料到她一 身輕便,白 t-shirt,與我們走在樟樹林中,當我們已被蚊 子叮得滿是紅疱,她自在散步,告訴我們她很喜歡樟樹的 氣味。不虧是一位專業育林者,森林可說是王亞男的家。 王亞男是臺大森林系教授,同時擔任臺大實驗林的處長,管 理位於南投縣,地跨鹿谷、水里、信義三鄉、面積 32,786 公頃的林地。王亞男與林東陽大學讀的都是森林系,前者 來自彰化;後者自林口。兩人都來自一般人眼中的鄉下地 方,卻也因此培養與森林、自然的親近關係。 林彥志說:「處長是女強人,說要做的事就全力完成,跟 我對公家機關辦事的印象很不同。」 林東陽也說:「她勇於行事,打破學界藩籬。
16
材料與設計的對話 林木生長過程中,隨時間的增加,單木的生長空間相對減少,影響林木的生長。在撫育作業上,疏 伐可控制林分密度、增加保留林木之生長空間、並促進生長。撫育作業所產生的疏伐木,加上天 然災害而產生的枯立倒木,為實驗林提供不少可利用的木材資源。 921 地震後雖損失重大,對實驗林卻是一次轉機,非常多的風倒木、枯死木需善加利用。為培養 木材加工利用、家具設計等技術人才及提升臺大實驗林在建築、家具與木製加工品的水準,王亞 男自 2005 年起邀請林東陽一起合作。林東陽也因與王亞男志趣一致,一連合作了四年。「擁有 臺灣唯一的公家木工廠,我們了解木材,卻不做設計。」王亞男說。這是當初她與林東陽合作的 出發點。 早期臺灣高工都有木工科,受到高科技產業衝擊,臺東公東高工是臺灣僅存唯一一所設有家具木 工科的高職,且還是停辦十年之後今年首次復招。林彥志及其他兩位懷德居的老師森平房、吳孟 芳皆自此畢業。在高職紛紛轉為大學體制的時代背景下,王亞男感嘆失守的技職教育,讓木工家 具產業難以發展。
17
森林裡的實習課 可喜的是,臺大森林系有木工教室,每年也帶學生參觀實驗 林位於水里的木工廠,認識樹種,甚至體驗木工,製作 DIY 小木凳,可說是學術大學中非常珍貴的「動手作」經驗。自 己也喜歡設計的木工廠管理員莊閔傑說:「目標是每一年都 設計一樣新作品,讓學生來 DIY 帶回家。」 不僅臺大森林系,許多外校的森林相關系所也安排參觀水里 木工廠,唯有在此可以見到原木――家具的源頭,練習辨認 樹種,以及看老師傅將原木製作成板材的功夫。 現任森林系系主任關秉宗回想起以前學生時代也是來這裡實 習,當時餐廳前的白蓮霧樹到現在都還在,傍晚吃飽後大家 會散步去濁水溪。「大學很多課都忘記了,就實習那段快樂 時光不忘。」 致力於推廣木材辨別及家具設計的莊閔傑,有一套獨特的方 法教學生辨識木材,許多人分不出紅檜及扁柏,他卻說:「仔 細聞一聞,扁柏才有沙士的味道喔!」不僅木頭的紋路、肌 理展現他們的不同,觸覺、嗅覺也是認識木材的好方法。當 這批家具作品抵達藝文中心時,我們第一個感覺便是:「哇 好香喔!」莊閔傑則苦中帶笑的說:「但對我們這些每天跟 木頭相處的人來說,已經聞不太到了。」
18
工
匠的意志
始於一座森林 木匠的意志無聲 穿越木紋間的狹窄廊道 抵達一扇 開啟工藝精神的門
19
20
林東陽教授推廣家具的「木師」 把機會留給有心的人 自臺東公東高工木工科、臺北工專(臺北科技大學前 身)畢業後,林彥志曾在東區職訓局工作,但覺得自 己不適合教學,轉行進木工廠工作,幾年後成立個 人工作室。「很多事情真的是註定的,像是來到懷德 居。」林彥志說。因工作室經營不順原想放棄回工廠 工作,曾於臺北工專指導過他的林東陽教授有意成立 木工學校,覺得以他的好手藝回工廠實在可惜,便問 他若成立一間木工學校他願不願意教,且再三向他確 認意願、給予鼓勵。 退休後的生活對林東陽來說是多采而豐富的,在林口 長大,自小便熟悉森林,自稱森林之子。2003 年林 東陽自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退休後回到老家―林 口嘉寶村,2004 年開始陸續成立懷德居家具圖書館 木工實驗學校、懷德居基金會及展覽館,原本只想開 小班,因為獲得廣大迴響至今已有五個班,學生每週 「上山」上課,而林彥志―懷德居的第一位老師,一 教六年直到現在。「很多事情真的是註定的,像是來 到懷德居。」林彥志說。
樸素的心專注的學 林彥志謙虛地說:「六年了,還是覺得自己沒多會教。」跟他六年的資深學員和他沒有距離,上 課經常是彼此互開玩笑,是著實的哥兒們。學員說笑地說:「上阿志的課心臟要很強喔!」。阿 志注意細節、謹慎教學,和學員不僅是師生關係,歲月也為彼此建立情誼,中午休息時間,「你們 要報導他喔?不用再幫阿志包裝了啦!」資深學員說笑地說。這群人的確有股獨特的「真」,不須 包裝,像木頭一樣,低調卻令人感到溫暖。大家圍著茶几吃飯聊天,今日的林口沒有霧氣,外頭的 天氣正好。
21
學徒時期,林彥志在文昌街待過許多家具店,逐漸培養出一雙精準的眼,分辨什麼才是美
22
現實的弧度凳子的好線條 在設計出衝浪板凳之前,林彥志可是歷經了七張凳子的研究過程。工作室中的第一張板凳,是他 自垃圾場撿到,用自己的方法重組作出的現代版民間板凳。「這張板凳我怎樣都不會賣。」對林 彥志來說,它讓他發現邊材美。儘管邊材因易腐壞通常是大家丟掉的部份,他卻覺得椅面上一小 塊淺色的邊材,搭配烏心石整體較為深的色調非常好看,「看起來不一樣了。」他說。那就像是 上帝的印記般,給板凳獨特的形貌。接下來他一連做了六張板凳,但都因不滿意而敲掉。「人不 放棄,老天爺就會幫你。」林彥志的研究精神令人敬佩,到了第七張,他作出想要的線條,仔細 觀察,椅側成一條優雅的拋物線,一下子不呆板了。果然,美好的事物經常暗藏在細節之中。 林彥志說:「很感謝臺大實驗林王處長,在我最苦的時候幫助我。」除了在他人生低潮時給他創 作的機會,林彥志也藉此了解台灣自己的木材特色,與在家具行工作、以進口材為大宗的條件不 同。他聞了聞手中剛新鮮刨下的樟木,工作室裡一下子充滿了木頭薰香。 林東陽總是說:「確定要做喔!確定要來喔!」像是無形的打勾勾,為彼此立下心願與目標,說 到做到。每學期懷德居學員都有作品發表會,林東陽皆從頭至尾聆聽,「我在看誰有始有終,誰 沒來報告。」他堅持來到懷德居就是要認真學,將門檻拉高學校才會有品質,讓真正想學木工的 人來。林東陽與林彥志氣味相投,對於木家具的堅持讓懷德居走出了不同的路。 自第一期創始班一路學到現在的學員 Jack 曾告訴我:「來到這裡的人對於木工領域都像張空白 的紙,但在現實生活中卻都有豐富的人生經驗。」不同背景、年紀的人來到懷德居互相學習,卻 共同擁有追求木家具之美的執著。
23
衝浪 板凳
4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
林彥志 懷德居 樟木等 10 餘材種 W161×D36.5×H37 2006
衝浪板凳拼湊浪花的無拘無束 林彥志是在臺東長大的孩子,家裡靠海,喜歡撿石頭、觀察石頭、石英的形狀和線條,直到現在 還是喜歡帶孩子去海邊撿。他當時應沒料到之後會作出「衝浪板凳」,一張不僅挑戰塑型,也開 始觸及平面設計的作品,投入顏色、大小、比例、粗細的研究,凳子表面是由十幾種工作室捨不 得丟的短料搭配實驗林提供的樟木拼貼而成,每張都不同,像是有著不同的表情。 當初因看到偶像劇中男主角拿著衝浪板走在海邊,忽然間:「那個漂亮!」他心想。決定也要做 一張衝浪板為靈感的凳子。以木色拼貼浪花,當你欣賞時,是否也感受到海洋的氣息呢?這張凳 獲頒 2007「年度風雲椅子」獎項。
24
5
現代民間長板凳 設計 /
林彥志
製作 /
懷德居
材質 /
烏心石、層積竹
尺寸 /
W112×D22×H42.5
年份 /
2005
25
「弧凳」創作時間稍晚於「衝浪板凳」,有延伸
6
轉化之關係。「弧凳」較大的不同處在於:凳面 施以符合人體工學之設計,形成舒緩的弧度,更
弧凳
適合使用者久坐。此外,凳腳改用全方位的複斜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
林彥志 懷德居 樟木等 10 餘材種 W68×D36.5×H43 2006
式車削處理,一方面讓比例更為均勻,一方面也 在美學與工法上向傳統板凳致意。
26
寫字桌
7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
林彥志 懷德居 樟木、櫸木 W124×D48×H70 2007
本款設計較一般桌子尺寸為小,適合當今單身女性在家使 用,作為寫字桌或化妝桌。當初受實驗林委託設計時,林 彥志遲遲不敢交差,一直不滿意覺得哪裡不對勁。直到最 後,在桌子下加上橫桿,終於覺得樣子好看了。「好幾次 想敲掉這張桌子重作,很多時候其實是老天爺在幫我,終 於試出想要的樣子。」林彥志回憶道。
27
長 沙發
8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
Ross Day 林彥志 楠木 W198×D64×H79 2006
這座沙發為 Ross Day 設計,林彥志製作,移開坐墊 和靠墊,精緻的手工、完美的塗裝呈現無遺。懷德居 對於不熟悉的產品,初期不排斥臨摹其工法,從做 中學習,等到心領神會,再加以發揮,以降低失敗成 本。沙發的扶手可明顯見楠木的虎斑紋,可見選材的 仔細,這是一張捨不得放上坐墊的沙發呢!
28
致力推廣木材加工的學長 — 水里木材實習 工廠管理員莊閔傑 「我每次開在這條路心情都很好,我要到對面那個山層上班呢!」莊閔傑邊開車,指著對面的群 山說。在竹山長大,莊閔傑從小就對竹子、木頭非常有興趣,原本想考取家具學位,但因緣際會 來到臺大森林系研究木材利用,他的學術基底加上畢業後在臺中高農、花蓮高農的實際木工教學 經驗,讓他成了不可多得的人才,既懂得材料,也對設計充滿興趣。莊閔傑向實驗林申請將水里 工廠一個空間改建為木工教室,作為教學推廣使用,教導學生辨認不同的木材,「我經常請巡山 的同仁幫我撿一些木材標本回來,蒐集起來介紹給學生認識。」莊閔傑說。學生稱他一聲「學 長」,莊閔傑給人沒有距離,對於教學推廣的熱情更是沒有話說。
此外,莊閔傑也研發不同的小板凳,讓學生 DIY,這幾乎已成了臺大森林系每年暑假的傳統。空 手抵達,每個人卻手拎著一張小凳回家。工廠像個大家庭,中午大家互道「來呷飯喔!」,飯廳 不論是圓桌、椅凳皆為木製。莊閔傑坐在資深的師傅旁,世代的傳承一展眼前。製材師傅陳義龍 在工廠已有 40 年光載,將原木處理成能利用的板材。臺灣林業及家具產業沒落後,製材師傅大 多轉換跑道至裝潢業。莊閔傑說:「可以稱他為國寶了!現在很少見到製材師傅了!」坐在一旁 的賴漢堂師傅專長則是手工車床技術,每年學生來都想看他表演「車床秀」,以短短幾分鐘的時間 車出造型漂亮的桿麵棍和棒球棍。木削像是煙火般放射出來,我們像是經歷了一場木削慶典,懾服 於師傅的好手藝。
29
9 幻 影竹 躺 椅 設計 / 莊閔傑 製作 / 臺大實驗林 材質 / 孟宗竹集成材 3 mm 鐵片 方形鐵管 SBR 無甲醛膠 PU 平光塗料 尺寸 / W48×D47×H94 年份 / 2011
結構造形的構思緣自於 S 形彎曲線條,上部椅子並與貼地的「影子」 結合為一體,充份地呈現出此作品於視覺上的一種錯覺。椅面及背躺 則是利用不同寬度的平行線條形塑出具「延伸」效果的空間感。此作 品簡練的結構線條,輔以造形的變化,除了兼具實用價值之外,亦將 竹的特色以結構的方式保留於此設計中。 30
10
提琴造形座椅 設計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曾郁珊︱製作 / 臺大實驗林 杉木、柚木、SBR 無甲醛膠、PU 平光塗料 W113×D42×H55 2007
31
結構造形的構思緣自於提琴的彎曲線條,上 部椅面與柚木結合為一體,充分地呈現出提 琴作品於視覺上的型態。以提琴造形為主要 結,利用熱壓處理技術進行膠合加工,可有 效提高此製品的尺寸安定性,並採用木作榫 接法做為加工組合技術。此作品簡練的結構 線條,輔以造形的變化,除了兼具實用價值 之外,亦將提琴的特色保留於此設計中。
32
33
向
時
間 致敬
家具不只是家具,是藝術品 — 林彥志
34
第一次出國 丹麥的震撼教育 2010 年林彥志第一次出國,便是跟著林東陽前往家具設計之國,丹 麥。以前唸書時林彥志對丹麥設計還不了解,老師總是說臺灣是家 具代工、外銷王國,到了丹麥才知自己遠遠落後丹麥至少 100 年, 「對我來說,去到那裏真的是震撼教育。看到好家具晚上高興到睡 不著。」林彥志說,身後是一張丹麥經典椅子總覽的海報。
看見丹麥椅子的木材都經過一番精心挑選,讓椅腳的正面木紋都是 直紋,視覺方向一致,林彥志非常佩服他們做家具的用心程度。這 些是以前老師和書本都沒教過、林彥志慢慢體會出來的。其實作椅 子有好多種方式,要不要做到這麼細緻是自己的選擇,林彥志選擇 了一條較難走的路,追求精準的美 35
對傳統文的重視 向時間致敬 在丹麥時林彥志住的民宿建於 1830 年,不只房屋,連裡面的老櫃子也標示著製作年份,他感受 到丹麥人對傳統對文化的重視。一開始還心想:「文明的國家怎麼會有茅草屋阿!」從丹麥回來 他開始比以前更珍視老祖宗的東西,像是工作室裡收藏模型的櫃子也是以前老前輩作的,「它可 是有一百多歲了喔!」他驕傲地說。
林彥志感嘆臺灣受日、美價值觀影響太深,以為東西都要乾淨、簡潔才好看,便覺得臺灣老東西 舊了醜了,該丟掉。從丹麥回來後,林彥志重新思考什麼是美。做家具不只是做好榫接,更是做 出造型、美感。林東陽開玩笑地說:「完蛋了,你第一次出國就去了最漂亮的地方,之後怎麼辦?」 看到處處整潔、清新的環境,林彥志也忍不住想:「在這麼漂亮的地方成長的人,怎麼可能設計 出壞的東西。連工程、鄉下的路都鋪得好漂亮呢!」
林彥志自己也收藏了丹麥的設計椅子,「人生短短,有錢就該買好的東西。」林彥志認為,家具 不只是家具,更是藝術品。有次到別人家裡,寶貝女兒告訴他:「這裡的椅子好醜喔!」林彥志 才發現其實好東西擺家中自然而然是在教育小孩、陶冶小孩的生活品味。買家具不應只是追隨熱 潮,而是推廣一種好習慣,「買的東西好了,人自然會謹慎使用,開始珍惜。」而這樣的家具是 可以用一輩子,甚至傳承至好幾代的。這樣想的話,那些設計名椅一點都不貴了。 36
11
咖啡桌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
林彥志 懷德居 櫸木 W133×D63×H45 2005
桌面橢圓造型,切割邊緣以拋物線呈現,有別於一般面板的厚度一致,單調呆滯,桌 腿向內彎,其弧度與桌邊弧度相呼應。與常配鼓腿彭牙(C 形腿,或稱香蕉腿)的 傳統中式桌形結體不同,此件作品顯見線條力道,十分現代。
37
11
這是一件練習作品
高腳櫃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收藏 年份
/ / / / / /
是懷德居老師森平房師法
ames Krenov 森平房 楠木、銀樺 W86×D28×H140 懷德居 2008
James Krenov 高難度的櫥櫃工藝 挑戰他自己
38
13 小邊 桌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
林彥志 懷德居 楠木 D54×H57 2008
小邊桌設計理念,考慮到現代居家使用習慣的改變,它可以擺在住家的任何空間,並配合使用需 要而移動。或沙發旁放杯飲料,或客廳角落放置電話,或移到床邊充當燈桌,或晨起邊看新聞邊 用早點之餐桌。 小邊桌造法與傳統中式家具的桌型與案形結構沒有關聯,純屬西式 Pedestal Table 的類型,而此 結構造法的歷史非常久遠,造形接近西元前 2-3 世紀古希臘 Hellenistic 時期的 Tripod Table。 懷德居的小邊桌有 3 足與 4 足兩款。可與丹麥新世代設計師 Kaser Salto 的小邊桌「Little Friend」相對照欣賞。
39
14
豆 芽小几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收藏 年份
/ / / / / /
黃燦陽 國勝欣業 白臘樹 W42×D30×H52 懷德居 2008
這件家具小品首次亮相是在「2007 工 藝 家 具 世 代 展」吸引眾人目光,展後不少電話垂詢,目前已經量產 。豆芽象徵新生,放在草地上有家具自大地長出的形象 意義呢! 40
立燈
15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
吳孟芳 懷德居 相思木 W36×D36×H138 2004
懷德居老師吳孟芳的作品。以層板分割垂直空間,比例合度,益增造型穩重。間接照明,氣氛溫 馨。適合擺放居室各空間角落,符合產品通適性。層板或挖洞或幾何線形分割,除增光影變化亦 減輕視覺重量。曾於 1998 年拿下 IWF 美國家具設計競賽大會首獎的吳孟芳,認為設計力是由內 而外展現,臺灣應先從教育開始累積素質與文化,實力自然會顯露在設計之中。
41
原木凳
16
製作 材質 尺寸 收藏 年份
/ / / / /
森平房 桃花心木 W183×D46×H45 懷德居 2008
作者心儀日人渡邊力(Riki Watanabe)1960 設計的 長凳,以家具創作剩餘的邊皮板材,製成這張酷似 鱷魚形象的練習作,粗曠中仍見細膩,適合庭院使 用。森平房曾於 1997 代表臺灣參加瑞士舉行第 34 屆國際技能賽,獲家具木工職類金牌。
42
臺東公東高工 孕育好工匠 臺大實驗林 張鴻作 & 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林彥志 學長學弟 一桌一椅 皆受丹麥風格影響
「這是當時臺大實驗林位於竹山總部辦公廳中的會議椅。張鴻作自臺東公東高工木工科畢業後來 到臺大工作,協助剛開始發展家具設計的木工廠。好的設計師會與工匠充分溝通,吸收自己沒有 的知識,才有像這樣一件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家具。當時的處長吳振揚自丹麥考察回臺,帶了幾件 經典設計作品到工廠來給大家欣賞,大家都非常喜歡,受到新設計的思維洗禮。張鴻作這張椅子 便是臨摹當時流行的丹麥設計製作而成。」—臺大實驗林木材實習工廠 前主任 林篁園口述 林篁園,竹山人,民國 78 年至 88 年間斷續接任工廠主任多年,並協助實驗林竹山總部總務相關 工作,從小就對木工很有興趣,任內為實驗林設計多款木桌椅,此外致力於穩固工廠編制,將師 傅編列為技工,成為工廠正式員工,不僅有穩定工作,也強化工廠整體向心力。
17 會議椅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年份
43
/ / / / /
張鴻作 臺大實驗林 柚木、藤 W50×D49×H86 1971-1973(民國 60-62 年)
丹麥風格餐桌
18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
林彥志 林彥志 烏心石 W190×D62.5×H40 2008
林彥志欣賞丹麥家具的極簡風格,這張是以臺灣 的烏心石製作,不論當成工作桌、寫字桌或餐桌 都非常合適。林東陽表示,懷德居對於工藝精神的 堅持,希望能多少改變臺灣木工速食文化的迷失。
44
木
民 群像
城市人還不了解 他們的遠他們的靜 在山與海之間 為盛裝生活的器皿 流汗工作 集體返璞 還記得埋藏樹下的森林夢 一間屋成了真正的家 人間的尺度 有了溫度
45
46
老櫥櫃裡的小模型 「拍完了沒?喝茶啦喝茶。」靦腆的工匠不習慣有人拍攝,好幾次請攝影師停下工作,招呼他喝 茶。泡茶桌旁是一個已有一百多年的櫥櫃,「這都是老前輩作的呢!看多漂亮。」林彥志倚著櫃 子說。櫃子的顏色呈棕紅,與對面牆上 Edger Degas 的複製畫相對應,帶出一層已蒙上灰卻無法 遮掩的光彩。舊時光的美透過老物件具體的流露出來。驚喜的還在後頭,一打開老櫥櫃,裡面是 林彥志所作的家具模型,全都小巧精緻能捧在手裡,讓人欣賞細節的張力。家具在製作一比一的 打樣之前,有時會製作小模型,供工匠思考、修正設計。欣賞 20 多個小模型像是閱讀林彥志的 創作史,感受到這位工匠的用心,而老櫃也像位盡忠職守的管理員,安靜收藏精采作品。 林東陽說:「業界中設計師少有木作的經驗,工匠卻又缺乏美學的教育素養。」像林彥志這樣有 紮實木工底子,又具設計能力的人才,實在不可多得,也難怪林東陽將臺大實驗林的重要計畫交 付予他。
47
48
19
化妝組家具(桌)
20
化妝組家具(椅)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收藏 年份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收藏 年份
/ / / / / /
/ / / / / /
黃燦陽 森平房 桃花心木、茄冬 桌 W105×D45×H75~80 懷德居 2008
黃燦陽 森平房 桃花心木、茄冬 椅 W69.5×D34.5×H42~47 懷德居 2008
49
21
50
玄關 組 設計 製作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
林彥志 懷德居 相思木 邊桌 W150×D32×H96 2005
22 23
玄信插兼吊架 設計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林彥志 ︱製作 / 懷德居 拾荒木料、就地選材 W40×D10×H16 2009
黃昏面紙盒 設計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莊閔傑 ︱製作 / 臺大實驗林 臺灣杉 W24×D12×H12 2010
24 25 51
交界小椅凳 設計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莊閔傑 ︱製作 / 臺大實驗林 臺灣杉、馬賽克磚 W32×D18×H23 2011
椅凳 設計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莊閔傑 ︱製作 / 臺大實驗林 柳杉 W36×D24×H24 2012
26 27 28
椅凳 設計 / 莊閔傑 ︱製作 / 臺大實驗林
鼓凳 設計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林彥志 ︱製作 / 懷德居 臺灣楠木、臺灣特有木材 10 餘種 直徑 26× 座高 26 2009
桌燈 設計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林彥志 ︱製作 / 懷德居 臺灣楠木、臺灣特有木材 10 餘種 拾荒木料、就地選材 2009
29
拼花矮凳
30
W abi - Sab i 床 頭櫃
設計 材質 尺寸 年份
/ / / /
林彥志 ︱製作 / 懷德居 木梣、臺灣特有木材 10 餘種 W42.5×D19×H21.5 2009
設計 / 林彥志 ︱製作 / 懷德居 材質 / 檜木 年份 / 2005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