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Weichen

Page 1

永远的异名者 —— 来自苏伟贞的问候 一九七九年底,我的第一篇小说《陪他一段》作为联合报副刊“新人月”专辑系列之一刊出。(大学毕业 我花了两年时间终于走到这里)明明已有了年纪却当起新人被推到前台,内心复杂可想而知,但不争的是我取 得一把开启文坛大门的黄金钥匙。侧身其间,随即难以解释的细查到即将迎来台湾八○年代小说起飞的脉息, 并时涌上的不安则来自脑颞叶皱折海马回瞬间闪过的几位与我同代早慧作家名字之失落感,怅惘于自己似乎错 过了最好的创作时光。而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日后将追随这些名字进入文学史。(这对还在学校的你们,可以 是一种鼓舞吗?) 二十五岁才交出处女作,诉说了写作似非我人生初衷的表象,不过是次天真岔线,只我深知小说生命在我 不是偶然的发生。于是放下不安,专心加紧脚步一径写去,成为维吉尼亚‧吴尔芙(Virginia Woolf)“感觉到握 笔的指端,每个字的重量”的服膺者。多年来返复穿越创作路途,仿佛才转眼,如今,写作时间早已超过不写 作时间,好快。(回头,也就看见一位位站在我后面的“新人”。) 这些年来,沉浸其中,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或既非我亦非你或他的“第四人称”,实验既自传又他人的故 事。这样的书写位置与手法说来有迹可寻,好比上个世纪获《中国时报》百万小说推荐奖的《沉默之岛》。 《沉默之岛》最后阶段我因不同机缘带著书稿来往于香港星马,在出发与抵达之间,岛的生态、人物样貌神秘 多元,给予拉开视角,自我分裂的启示,对照台湾、星马、香港岛屿特质同而不同,于是强烈的同体异名感出 现了。(相传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世佛,为渡众生化现为不同化身,同体异名。身心灵,我们需 要不同身分的抚慰。)我很幸运掌握将之转化为小说元素,“异名”于焉成为这部小说的潜在关键字。日后小 说得奖,也成为我得奖感言中的潜台词。(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亚(Fernando 分裂繁衍出多个笔名、多重性格的创作手法,是文坛敬重的异名者。) 拼贴真实与虚构,一再揭示“人生不完整”之不秘之秘,无异教我 更沉默,这亦是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名句了,“生命里总也

有什至修伯特都无声以对的时候”。但我无意强调沉默或慎重而微的不 安,我反而很高兴从来没有摆脱如写作原初的不安之情,也就像个永远 的新人,皆因感知,小说写作那种可以展现既自我又他者的深层肌理 面,复使我们能调整既近又远的个人经历与注视广角。是小说将我们送 达彼岸,生命的另一边。 我想说的是,问候各位,“嘿!我是苏伟贞”是不够的;同理,小 说家面向世人说故事,我认为,光有人生是不够的。 于是,有了小说。

Pessoa),“自我”细胞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Su Weichen by NTU Libraries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