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 - 2007年5月
纤维年报2006/07 纺织和非织造行业 全球市场研究报告
亲爱的读者, 从2007年初开始,苏拉及其品牌成为了Oerlikon的新成员,Oerlikon致力于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在 1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多个领域重大创新科技的代表。Oerlikon始终是真空技术领域的先锋,也是 薄膜涂层领域的发明者,并从很早开始就对欧洲空间发展的历史产生重要影响。
从2007年开始,Oerlikon在纺织机械制造领域也将打响名号。Oerlikon集团包括了前苏拉集团的业 务范围,今后将在5个领域发展。
福格伦德博士 Oerlikon纺织集团总裁 执行副总裁
Oerlikon纺织集团是纺织机械和工厂设计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业务范围覆盖了整个纺织 增值链。Oerlikon纺织集团及其品牌Oerlikon巴马格、Oerlikon纽马格、Oerlikon苏拉、Oerlikon赐来福 以及Oerlikon纺织专件的产品能够为人造纤维工厂设计、非织造生产、环锭纺纱、转杯纺纱、络筒系统 以及刺绣提供创新及经济的解决方案。Oerlikon纺织集团的各个事业部几乎是所有技术领域的市场领导 者,不断为全球纺织生产设立新的标准。 我们始终是客户的合作伙伴,能够使客户从工厂设计到设备试车,直至广泛售后服务的整个纺织 增值链中受益。Oerlikon纺织集团事业群将不断地整合进入Oerlikon的组织框架,将在技术和经济方面 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为我们的客户激发更多潜力。 致以诚挚的祝愿
福格伦德博士
前言 本报告中的信息主要是以全球网络以及内部经验为基础。下列公司和机构对本调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此表示特别的感谢。
巴西人造纤维生产商协会
İskur Textile Industry Inc.
全部巴基斯坦纺织厂商协会(旁遮普地区)
兰精公司
亚洲开发银行
马来西亚贸易及工业网站
非织造布联合协会
马来西亚纺织企业协会
孟加拉服装生产商和出口商协会
墨西哥服装协会 (CNIV)
孟加拉纺织厂协会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R.O.C.
巴西纺织服装工业协会
纺织部(印度)
阿根廷服装工业协会
Montefibre SpA
中国化纤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化纤经济信息网
Nilit Ltd.
中国棉纺织协会
Nylstar S.P.A.
中国非织造布与产业用纺织品协会
Organic Exchange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Performance Fibers GmbH
Dralon GmbH
Pharr Yarns LLC
欧洲非织造布协会
Polyamide High Performance GmbH
联邦统计局(巴基斯坦)
Rhodia SA
纤维经济事务处
韩国纺纱厂商及织造厂商协会
Fillattice
台湾纺织研究所
美国食品与农业组织
国际羊毛局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
世界银行集团
全球风能协会
Trevira GmbH
Hexcel Corp.
美国国际发展署
国际非织造布和用即弃产品协会
美国农业部
印尼合成纤维协会
美国商务部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
美国人口普查局
国际毛纺织组织
国际羊毛局市场信息部
© OC Oerlikon Corporation AG, Pfäffikon 2007 此报告版权所有。Oerlikon允许收到此报告的读者复印 此Oerlikon版权所有材料留本人使用。只有在保证来源可靠并不对报告内容做任何修改的情况下,方可 发表并且/或者出版。涉及到任何特殊的版权使用,苏拉仍旧保留随时撤销此许可的权利。 此报告所涉及的信息全部经过调研并合理汇编。报告照此发表,但不论明示还是暗指,在精确性、 及时性和完整性方面均不给予任何保证。
需要获得更多信息,请联系: Andreas Engelhardt Saurer Arbon AG Textilstrasse 2 CH-9320 Arbon a.engelhardt@sgm.saurer.com 电话. +41 - 71 - 447 51 89
纤维年报 2006 / 07
03
目录 1.
全球纺织工业回到未来 .................................................................................................. 05
2. 2.1 2.2 2.3 2.4
原材料工业 .................................................................................................................. 07 棉花 ........................................................................................................................... 07 羊毛 ........................................................................................................................... 09 涤纶纤维中间产品 ........................................................................................................ 11 涤纶纤维中间产品的重要消费地 ..................................................................................... 12
3.
2006年全球纤维消耗量 ................................................................................................ 13
4. 4.1 4.2 4.3 4.4 4.5 4.6 4.7
人造纤维的发展 ........................................................................................................... 15 涤纶 ........................................................................................................................... 15 锦纶 ........................................................................................................................... 16 丙纶 ........................................................................................................................... 17 腈纶 ........................................................................................................................... 17 再生纤维 ..................................................................................................................... 18 碳纤维 ........................................................................................................................ 20 弹性丝 ........................................................................................................................ 21
5. 5.1 5.2 5.3
长丝 ........................................................................................................................... 22 民用丝 ........................................................................................................................ 22 工业丝 ........................................................................................................................ 23 地毯丝 ........................................................................................................................ 25
6. 6.1 6.2 6.3 6.4 6.5 6.6 6.7
短纤纱 ........................................................................................................................ 26 北美自由贸易区 ........................................................................................................... 27 南美洲 ........................................................................................................................ 30 亚洲–东南亚国家联盟,孟加拉,中国大陆,印度,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叙利亚,台湾..... 31 西欧 ........................................................................................................................... 43 东欧 ........................................................................................................................... 45 非洲 ........................................................................................................................... 46 纺纱装机容量............................................................................................................... 47
7.
非织造布和其它无纺终端产品 ........................................................................................ 48
8.
全球纺织工业总结及发展趋势 ........................................................................................ 51
9.
纺织链 ........................................................................................................................ 52
10. 统计附录 ..................................................................................................................... 54
“纤维年报2006/07”是纤维年报的第七期,对世界人造纤维、短纤纺纱和非织造工业的发展进行 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全面阐述纺织工业的整体情况。统计信息对获得总体概念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有助 于揭示出隐藏在数字背后的实际情况。不过统计信息却无法解释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在下面一章中, 乔治敦大学McDonough商务学院的Pietra Rivoli教授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04
纤维年报 2006 / 07
1. 全球纺织工业回到未来 “大概8年前,我进行了一次贯穿整个纺织行业的国际之旅,至今想起来仍然让我着迷。我写作“一 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一书的初衷在于研究如何用一件普通的产品来诠释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种 种复杂情况。我在佛罗里达的海滨商场购买了一件$6.00的T恤,然后开始周游全球探询T恤诞生的整个 经历。随着调研的进行,我从西德克撒斯州的棉花工厂到中国的纺纱厂及制衣厂,最后来到了坦桑尼亚 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家专卖旧衣服的市场。”
几乎在T恤诞生的每一个阶段,政治因素的影响都是普遍而深入的,这也许就是我整个行程中得出 的最令人惊奇的结论。如果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T恤的诞生经历会是这样的?”那么答案 就是:“政治”。我原本以为其诞生过程应该建立在市场竞争和全球资本的根基上,但是我却惊讶地发 现如今这一行业的许多动态都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纺织行业中政治因素的作用已经远远地超出了行业 自身的范围。 当前的世界贸易会谈(所谓的多哈会谈)已经停止了将近6年,给全球的出口商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所有这些讨论中最具争议的议题仍旧是美国棉农的补助金问题。由于美国棉花种植业的政治影响,美国 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出口国,但是,由于全球贸易谈判所引发的僵局,这种政治影响已经间接地造 成了行业联合体中其它出口国的损失。 贸易保护网络对纺织和服装行业来说也是十分平常的,政治影响在此也很明显。在欧洲和美国等 富裕国家,纺织和服装进出口关税在所有行业中是最高的,并且他们仍旧在误导并限制纺织服装以及相 关产业的全球贸易。 从我的书籍出版两年后,我获得了与全球的众多读者进行交流的机会,探讨了这本书籍以及相关 的话题。结果,我有幸收集到了很多看法以及关注点。有趣的是,由于公共观念和个人觉悟的转变,这 些关注点快速地发展变化着。我相信对于这一行业来说,不断地“保持高度的警觉”十分重要,这样才 能对快速变化的公共关注点和看法作出迅速响应。 过去几年中,很多读者的主要关注点是所谓的“血汗工厂”,纺织品和服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 生产出来的,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工厂中这种问题尤为严重。而事实上,“血汗工厂”在媒体中曝光频 繁,并导致了全球纺织品和服装供应链的根本性重组,这些都是在控制和监视下进行的。 不久前,我不断地听到,美国和欧洲对此类行业中就业状况每况愈下的关注。当然这些关注并非 杞人忧天,根据粗略估计,过去十年里,经济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行业从业人数已经缩减了一半。纺织 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那些没有多少营销技能、年纪相对较大的员工,因此美国和欧洲各类纺织企业的 倒闭经常都成为说明经济全球化黑暗面的证据。 对于西方国家失业现象以及东方国家劳动力大力开发的情况所给予的关心是绝对不会降温的。不 过如今您还会经常听到一些新生的词汇。当然“可持续性”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但确实是纺织-服装 产业链中每一个工序的新生目标。在棉花种植中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机棉花 在主流消费者中也获取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纺织印染和化学整理广泛地受到关注,并进一步影响运 输链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增值链。前几个星期,我在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偶遇了Yiqi Yang教授,他研发了一 种用农业废料纺纱的工艺。这真的很有趣,在我的整本书中并未提及到有关T恤诞生经历对环境的影响 这方面的内容,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不论我自己还是我在这一行业中所采访的众多读者,都未想过这 个话题。2年的时间能够造就多少改变啊!
纤维年报 2006 / 07
05
当我在写上面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当晚正准备飞往意大利,参加在佛罗伦萨召开的会议,这次会 议将阐明该行业中产生的其它一些公众关注点。从会议的主题“Tessere il Futuro”(未来纺织品)来看, 大家会认为此次会议的论题将更多地涉及到纺织机械领域或者是纤维和纱线生产领域中令人眼花缭乱的 科技创新。然而此次会议却要涉及一些完全不同的方面,也是最新出现的一些热点话题。此次会议的核 心是”本地化”,这一概念似乎已经从农业市场扩展到服装市场。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服装可以在家 附近生产,番茄可以在家附近种植,因此这次会议将会讨论消费者、生产商和零售商如何做到“本地 化”。在纺织服装工业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候,这一发展趋势无疑会引起人们的深思。”
Pietra Rivoli是乔治敦大学 McDonough商务学院的教 授。她的著作,一件T恤的 全球经济之旅,已经被译成 12种语言。
06
纤维年报 2006 / 07
2. 原材料工业 2.1
棉花
2006/07年度世界棉花产量预计可达2,540万吨,比上季度增长2.5%。世界消耗量将创历史新高, 达到2,650万吨,比上季度增长120万吨,也就是增长4.9%。消费量持续高于产量,库存将继续减少。
棉花市场 30 25
百万吨
20 15 10 5 0 '70
'75
'80
'85
'90
'95
'00
'06
库存(期未) 供应量 需求量
Cotlook A指数由53美分/磅增加到61美分/磅。尽管巴西、中国大陆和印度的棉花产量大幅增长,但是 从2005年开始,棉花价格持续稳定增长。
棉花市场 80
美元/磅
70 60 50 40 30 2003年3月
2004年5月
2005年7月
2006年9月
近5年来的棉花价格 Cotlook A指数(北欧)2002-2006 EmergingTextiles.com授权发表
预计2006/07年产棉面积为3,450万公顷,与上季度基本持平。南美洲棉花种植面积增长了11%,总 面积接近190万公顷。这主要是由于阿根廷和巴西种植面积的增长,其它国家产棉面积保持稳定或者有 所下降。同时,美国棉花种植面积下降了8%。亚洲棉花种植面积有所提高 – 中国大陆、印度和巴基斯坦 大约各增长了5%。全球棉花单位产能由2005/06年的712 公斤/公顷增长到目前的742公斤/公顷。
纤维年报 2006 / 07
07
预计2006/07年全球产量和消费量都会提高。产量增长来源与中国大陆、印度和巴基斯坦,共200万 吨。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和澳大利亚产量下降对此增长有部分抵消。特别是澳大利亚受到了严重旱灾 的影响。政府强制性减少了一半以上的棉花种植面积。预计棉花种植面积比2005/06年度减少56%,为 1983/84年度以来的最低值。 棉花产量最高的几个国家,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88%,如下所示: 国家 中国大陆 美国 印度 巴基斯坦 巴西 乌兹别克斯坦 土耳其 希腊 布基纳法索 全球
产量 (百万吨) 6.7 4.7 4.7 2.1 1.4 1.2 0.9 0.3 0.3 25.4
与去年相比 ± % +18% -10% +13% ±0% +34% -3% +13% -29% +2% +2%
单位产能 (公斤/公顷) 1,245 918 502 677 1,319 772 1,214 1,000 439 742
中国大陆、印度和土耳其的棉花进口量将减少,孟加拉、巴西、巴基斯坦、中国台湾和泰国的棉 花进口量增加,世界贸易总额将有将近150万吨的减少。尽管发生了假冒Bt棉籽事件,印度在棉花增长 方面的成功故事仍在继续。出口量大幅增长了30%达到100万吨。这样印度成为了第三大棉花出口国, 占全球棉花贸易总量12%的市场份额。但是,很多其它国家的出口额正在下降,特别是美国。美国出口 额预期为290万吨( -25%)在世界出口量中所占份额显著下降至36%。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是棉花生产、消费和贸易的国家政府协会 组织。该委员会成立于1939年,秘书处成立于1946年。ICAC目前有42个成 员。 ICAC的使命是通过提升行业了解程度、提供信息协助政府预测健康的 世界棉花经济并协助促进重大的国际性事务的合作。ICAC提供世界棉花生 产、消费、贸易和存储的统计数据并鉴别世界棉花市场结构中不断出现的变 化。同时它也为棉花和棉纺织技术信息提供一方净土,为重大的国际性棉花 事务提供客观的讨论平台。ICAC在联合国机构和其它国际协会面前代表了国 际棉花工业。ICAC每年都要召开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对世界棉花工业有重要 影响的国际性事务,为棉花生产、消费和贸易国家的棉花行业和政府领导提 供咨询,讨论共同关注的问题。
Terry Townsend, 执行总监,
ICAC 2007/08年度计划实现稳定的世界棉花生产以及全球棉花需求的持 续稳定增长。这将导致世界棉花储量的下降,从而提高国际棉价。由于中国 大陆进口需求的扩大,2007/08年国际棉花贸易有望回弹。”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 秘书处,华盛顿DC, www.icac.org
08
纤维年报 2006 / 07
2.2
羊毛
全球的羊毛产量几乎达到了去年同期的水平。2006年羊毛产量小幅下降了0.3%,为123万吨。澳大 利亚、新西兰和阿根廷的产量有稍许下降,而中国大陆和英国产量有少许提高。乌拉圭的羊毛产量大幅 提高了22%。
羊毛市场 1,500 1,200 千吨
900 600 300 0
2000
2001
2002
澳大利亚
阿根廷
中国大陆
乌拉圭
新西兰
英国
2003
2004
2005
2006
其它
澳大利亚2006年净产量为327,000吨,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的最低值,比1990年的历史最高产 量减少了50%以上,即使这样,澳大利亚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生产国。目前预计其2007年羊毛产量 还将继续下滑,2008年将有望出现小幅回升。澳大利亚产量下降幅度最大的就是中细度的美利奴羊毛 (20到24微米),从1991年至今产量已经下降了60%。细型和超细美利奴羊毛(小于19.5微米)的产量从20世 纪90年代初期至今已经大幅增长了130%左右。20世纪90年代中期,细度为19.5微米及以下的超细羊毛 在澳大利亚每年的羊毛产量中占10%左右,而如今,已经达到了30%。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澳大利亚的 牧羊业者更多地喂养能够产出超细美利奴羊毛的羊种,因为2006年的旱灾,牧羊业者希望可以用细型和 超细型美利奴羊毛得到比中细度美利奴羊毛更好的价格。 随着澳大利亚羊毛产量的下降和储备的缩减,再加上加工生产方面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和印度的 小程度竞争,近年来澳大利亚的羊毛加工工业大幅度收缩,2003-2004年间大多数从事前道加工的主要 生产商(毛条商)都已减小规模甚至关闭。澳大利亚的羊毛加工工业仍然面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由于澳 大利亚元的持续高位,使得在海外加工羊毛就相对比较便宜,但是大多数产业合理化的进程已经开始。 至2006年底,澳大利亚羊毛加工商的订单额和产量已经从2005年和2006年的下降中恢复,保持稳定。 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加工国,占世界毛纺加工的31%。国内羊毛工业要依赖原材料进口才 能满足下游工序的需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羊毛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都出口到中国大陆,因此中国在羊毛 加工方面的领导地位是勿庸置疑的。印度也是毛纺工序的羊毛消耗大国。 50%以上的澳大利亚羊毛在中国大陆加工,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区 域。中国是全球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取消的最大赢家,因此受到关注也不足为奇。由于配额上调,中国大 陆对欧洲和美国的羊毛服装出口量上涨,其2005年的出口总量比2004年增长15%。尽管欧美市场又暂时 实行了新配额的限制,2006年,中国大陆的羊毛服装出口值进一步增加了18%。中国大陆的羊毛服装出 口比2004年的水平共提高了36%。中国大陆的出口形势大好,羊毛工业,特别是在精梳毛纺纺纱和织造 方面的业务形势在2005年有所进展,并在2006年保持稳定。同时,2006年底管道库存减少。预示2007年 将继续进口大量羊毛原料。
纤维年报 2006 / 07
09
印度是毛纺工序羊毛原料的第二大消费国(2006年其暂时消耗总量的11%)。除了羊毛以外,印度其 它原料都是自给自足的。印度本身也是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其本土羊毛适合生产地毯,用于生产服装的 羊毛全部依靠进口。2006年印度的羊毛产品出口比去年同期的4.53亿美元略微下降了1%,但仍然是美 国羊毛产品的第三大供应国。 意大利是第二大羊毛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至2005年底,形势有一定好转。2006羊毛服装出口小 幅提高(+2%)。不过,2006年羊毛产品出口持续面临激烈竞争,下降了2%。 毛纺工序羊毛原料消耗大国最近发展情况如下图所示:
羊毛市场 600 500
千吨
400 300 200 100 0
中国大陆
印度
意大利
2000
2003
2001
2004
2002
2005
土耳其
伊朗
日本
英国
其它
2006
在过去的8年中,羊毛消耗稳步减少,主要因为全球羊毛产量降低和澳大利亚自1991年起积攒的大 量库存在90年代不断地廉价销售。在男装市场中,羊毛产品的市场份额并未丢失,但却在女装和针织服 装方面丢失了市场份额。羊毛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12%,日本为7%,欧洲为13%。为了缓解这一 问题,国际毛纺织组织、澳大利亚羊毛发展公司和澳大利亚羊毛服务公司(羊毛标志的所有者)联合出资 660万美元,在美国进行一项市场调研项目了解男装和女装消费市场对羊毛产品的需求还有多大的可提 升空间。该项目在秋/冬季展开,刚刚告一段落,结果将在五月份公布。
10
纤维年报 2006 / 07
“国际毛纺织组织(IWTO)是一个代表世界毛纺织工业与贸易的国际性 组织。IWTO成员涉及众多行业,包括牧羊业,贸易,初级加工,毛纺,织 造,服装生产以及羊毛产品零售和各成员国的相关纤维行业,还有与羊毛生 产和羊毛买卖相关的各种协会组织。 2005/2006年,羊毛和其它天然纤维的大好形势开始出现,发展趋势乐 观,并将在2006/2007以及今后持续走高。 对气候变化、可再生原料、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讨论,以及随之而引起 的总体生活方式朝着‘生态’、‘天然’、‘抵制化学成分’方向发展的趋 势,让天然纤维行业受益匪浅。在这种情况下,羊毛产品应用广泛,在天然 纤维家族中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关羊毛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细型/超细型羊毛短缺的威胁,以及澳 大利亚西部严重干旱导致的原毛质量问题,并不会阻碍羊毛在世界绿色产品 风暴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009国际天然纤维年
Henrik Kuffner,比利时, 国际毛纺织组织,会长,
联合国举办的天然纤维领域的重大活动“2009国际天然纤维年 (IYNF)”即将开始,羊毛产品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世界经济以及纺织 领域中,此项活动将提升消费者对天然纤维的认识,并从而加强天然纤维产 品的市场需求。IYNF2009将有助于提高解决数百万劳动者就业的农业的效率 和可持续发展性,并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难想象羊毛产品至少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能够保持 乐观的发展势头。
www.iwto.org
2.3 涤纶纤维中间产品 PX: 对位二甲苯(PX)的价格在第三季度达到空前的最高值,但是业界认为这是季节性的影响。在亚洲, 特别是中国大陆,PX的需求持续强势增长,将全球使用率提升到了85%以上。经过几年生产能力的缓 步扩展后,全球PX生产能力达到2840万吨,增长接近10%。生产能力的扩展仅仅在亚洲 – 中国大陆、印 度、印度尼西亚和日本。尽管亚洲生产能力扩展,但是亚洲本土的供应仍然有限,导致了贸易逆差的扩 大。其所需原料主要由北美洲和中东地区供应。这种依赖进口满足下游工业的情况预计将持续到2010年 以后。中东地区,很多与精炼厂结合的新PX项目已经投入生产,亚洲从中东地区的进口数量将超过从 美国的进口。
PTA: 2006年,全球的精炼对苯二甲酸(PTA)需求量上涨了6%,达到了3,320万吨。由于全球生产能力的 扩大比消费能力的增长快很多,因此全球PTA生产工厂的运转率下降到了90%以下。新增的生产能力 中有四分之三是在亚洲,主要是中国大陆。但是,中国的PTA需求持续增长了17%,达到1,400万吨。 2006年,PTA进口量再创新高,达到了700万吨。此外,还有600多万吨生产能力的项目将在2006/07年 开始运行,这将使利用率和利益的问题更加紧张。中国大陆主要的PTA供应者,如韩国和中国台湾地 区,其供应量占中国大陆总进口数量的三分之二,已经面临了运转率降低的问题。这两个国家或地区拥 有第二大和第三大的PTA基地,预计可运转的生产能力与本地PTA消费能力之间的差距将会更大。
纤维年报 2006 / 07
11
MEG: 原油及其衍生物的价格增高,加上供需平衡的困难,使得一乙二醇(MEG)的价格在一年的时间里增 长了800多美元。MEG的消耗量将增长6%以上,达到1,680万吨,而生产能力将提高近7%,达到1,980万 吨。这将导致平均利用率为85%左右。美国和欧洲大陆没有任何新增的生产能力,仍然占据41%的市场 份额。中东地区原料价格低廉,2006年第二季度沙特阿拉伯一个年产630,000吨的生产工厂成立,中东 地区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伊朗NPC #7(400,000吨/年)工厂的开工再次延期。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宣布将 进行一些大型项目,但是伊朗方面的时间问题特别值得置疑。亚洲方面,中国大陆、印度和中国台湾 地区已经有新的生产能力投产。中国大陆需要进口410万吨MEG,目前其年需求量的40%在中东地区采 购。中东地区任何新增的生产能力预计都将供应至这一蓬勃发展的市场。特别是美国,将在中东地区无 与伦比的价格优势中败下阵来。因此,2007年开始美国在沙特阿拉伯MEG生产设备的领先地位就将丧 失。大量的新增生产能力将于中期投入生产,其增长幅度超过消费的增长,将对设备运行率和利润带来 负面的影响。
2.4 涤纶纤维中间产品的主要消费地: 过去,中国大陆存在着石化工业和纺织工业脱节这一弊病。虽然近年来这两个行业都有突出的增 长,但是涤纶工业仍然远未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下表对主要数据作一概述:
2006年,中国大陆 进口总量 比2005增长 进口总金额
PX 180万吨 +14.5% 21亿美元
MEG 410万吨 +1.6% 34亿美元
PTA 700万吨 +7.8% 62亿美元
从中国大陆的进口结构来看,很明显,前五大供应国家和地区在其相应板块中的市场份额都有所 提高: 前五大进口国家和地区 % 2005 2006 第一供应国家和地区 第二供应国家和地区
12
纤维年报 2006 / 07
PX 94.3% 97.7% 日本 (47%) 韩国 (42%)
MEG 82.1% 86.7% 沙特阿拉伯 (38%) 加拿大 (22%)
PTA 93.2% 95.0% 韩国 (40%) 中国台湾 (26%)
3. 2006年全球纤维消耗量 中国大陆再次修订了其去年的纤维产量。涤纶市场所作的修订最大,锦纶和腈纶的变化很小,可 以忽略不计。这明显地改变了人造纤维市场的规模和结构。根据中国化学纤维经济信息网的资料,朝着 升高的方向修订的趋势还将继续。2006年前两个月的涤纶产量经修订后增长了2.1%,达到236万吨。 下表列出了中国涤纶产量官方的原始数据及修订数据: 单位为1,000吨/年 2005 (原始) 2005 (修订) 2006 (原始)
绦纶长丝 7,914.4 8,902.5 10,224.5
绦纶短纤 4,919.4 5,508.7 5,821.6
全球纤维市场的形势大好,几乎每一板块都有增长。棉、毛和丝的使用增长了4.7%,达到2790万 吨,人造纤维增长了3.4%,达到了4080万吨。木棉、苎麻、亚麻、大麻、黄麻、剑麻和椰壳纤维这些 第三板块的纤维预计将停滞在580万吨的水平。在此提及这一板块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报告的完整性,将 不会对此作进一步的评述。
全球纤维供应 80 70
百万吨
60 50 40 30 20 10 0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人造纤维 棉/羊毛/蚕丝 其它天然纤维
在全球纺织市场中,人造纤维的市场份额为54.8%,保持稳定,棉、毛和丝的市场份额增长到 37.4%。按照全球总人口65.7亿来计算,人均消费量则为10.5公斤。
纤维年报 2006 / 07
13
全球纤维产量 50
百万吨
40 30 20 10 0
'50 '60 '70 '80 '90
'95
'00
'06
人造纤维 天然纤维(棉、羊毛、蚕丝)
从全球基础来看,棉、毛、丝和人造纤维等的需求增长了3.9%,达到687万吨,略高于长期以来的 年平均增长率3.3%(1980-2006)。 下图表明了长期以来纤维之间的竞争情况。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产量来讲,人造纤维已经成 为了最重要的一种纤维。从1980年至今,人造纤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天然纤维的年平均增长 率为2.4%。
纱线和纤维产量 50
百万吨
40 30 20 10 0
'50 '60 '70 '80 '90
'95
'00
'06
长丝(绦纶、锦纶、丙纶、再生纤维丝) 短纤维(棉、羊毛、绦纶、锦纶、丙纶、腈纶、再生纤维、丝)
长丝纱增长4.9%,达到了2,240万吨,这主要归功于涤纶纤维,该纤维增长了6.5%,达到了1,630万 吨。短纤维方面,纺短纤纱的原料和非织造布提高了3.4%,达到4,630万吨。棉花需求的增长对这一板 块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棉花增长4.9%,达到2,650万吨。
14
纤维年报 2006 / 07
4. 人造纤维的发展 再生纤维市场强势增长了5.6%,达到340万吨。这一令人欣喜的增长主要与粘胶短纤维的增长有 关。合成纤维板块实现了3.2%的产量增长,主要是由于涤纶长丝达到了6.5%的增长而带动。人造短纤 维产量为1,540万吨,基本保持不变,而长丝增长了5.1%,达到了110万吨。
西欧、日本和美国的整个人造纤维纺丝行业持续萎缩,1985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总产量占据 53%的市场份额,如今仅为20%。除了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占据了72%的市场份额,其中三分之二来自 中国大陆。下表对主要的人造纤维产量作一概述: 2006年产量,单位1,000 吨/年 长丝 再生纤维 437 合成纤维 21,958 - 涤纶 16,270 - 锦纶 3,674 - 丙纶 1,645 - 腈纶 - 其它 369 总计 22,395
短纤维 2,980 15,450 11,135 376 1,345 2,532 62 18,431
总计 3,417 37,408 27,404 4,051 2,990 2,532 431 40,825
与2005年相比 ±% +5.6% +3.2% +4.4% +1.7% -1.9% -3.1% +13.3% +3.4%
4.1 涤纶 全球涤纶工业完成了4.4%的增长,达到2,740万吨。其中长丝大幅度增长了6.5%,达到1,630万吨, 对整个涤纶工业的增长起主要带动作用。另一方面,短纤纱的增长仅略高于平均增长率,为1.6%,达 到1,110万吨。 从这里开始,似乎要对这一令人欣喜的行业进行报告了,但事实却全然不同。该行业,除了中国 和印度以外的增长率为-7.6%。下图表明了目前最大的五个涤纶生产国,2000到2006年期间的平均年增 长率。
%
2000-2006年绦纶纤维年平均增长率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中国大陆
印度
中国台湾
韩国
美国
长丝 短纤维
纤维年报 2006 / 07
15
该图中能够反映出一个重要的信息,涤纶行业生产地点的转变迅速,竞争激烈,需要进行大规模 的结构重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产能严重过剩,从而使销售价格降低,而原油价格的大幅增长使纤维 中间产品的价格更高。 亚洲是唯一一个保持增长的区域,从产量上来讲,占据88%的市场份额。虽然很多亚洲国家的产 量都有降低,但是这一区域有能力将产量进一步提升6.5%,达到2,400万吨。欧洲大陆的产量最终下降 5.2%,美洲甚至下降了10.2%。 在短纤维方面,中国大陆和印度有450,000万吨的追加产量,但由于中国台湾地区的产量下降了 120,000吨,而被部分抵消。欧洲大陆的情况相对稳定,而美国和巴西各下降了7%。墨西哥的结构重 组,以及一家工厂的关闭,导致其生产能力和总产量减半。2006年10月,欧盟取消了对印度、印尼和泰 国短纤维的反倾销税,但是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南韩和中国台湾的出口还将受制于这一制裁。特别 是,这将对印度两个主要生产商Reliance和Indo Rama Synthetics的出口形成支持。 在长丝市场中,根据应用领域主要分为民用丝和工业丝,这两个板块都实现了增长。其中民用丝 增长6.5%,达到1,520万吨,工业丝的发展更加喜人,增长了7.3%,达到110万吨。美洲市场中,由于其 工业丝小幅下跌,导致长丝生产略降10%。欧洲大陆的情况相似,共下降了9%。相反,在亚洲,民用 丝和工业丝产量都有增长。工业丝的增长率是民用丝的两倍,这并不奇怪,因为工业丝的产量为60万 吨,而民用丝的产量则为1,410万吨。
4.2 锦纶 2006年,锦纶纤维产量实现1.7%的增长,达到405万吨。下图表明下属板块各自的发展情况。己内 酰胺及聚合体的价格稳步增长,美国住房市场的低落以及有关Nylstar债务的谣言给这个行业带来压力。 除此之外,其它低价纤维替代的情况仍在继续。
锦纶纤维产量 2.0
百万吨
1.5 1.0 0.5 0.0
民用长丝
工业用长丝
1990
2000
1995
2005
地毯丝
短纤维
2006
短纤维产量进一步降低了8.0%,为376,000吨,主要是由于美国的锐减。美国市场仍然持续了生 产中心的地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中国非织造的持续发展推进了短纤市场,使短纤增长了 20%。其它国家的发展缓慢,没有很大的变化。 整个长丝市场有所复苏,增长了2.8%,达到370万吨。区域性结构进一步改变,向亚洲转移,亚 洲的长丝产量首次超过了美洲和欧洲大陆的总产量。欧洲大陆的市场情况停滞不前,美洲大约下降了 4%,而亚洲产量则增长了8.6%。不过,并非亚洲所有行业都有蓬勃的发展。中国大陆的产量增长了 21.5%,达到825,000吨,中国台湾的长丝产量增长3%。同时韩国尼龙产量169,200万吨,下降了6.5%。 尼龙长丝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民用丝、工业丝和地毯丝。其中民用丝和工业丝的需求显著增长, 而地毯丝则有所下降。除了中国以外,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民用丝纺丝业务都保持不变甚至有所下 降。从全球规模上来讲,总产量增长4.7%,达到160万吨。中国国内产量增长30%,而净进口量却没有 改变,这明显地说明了中国该行业的下游消费健康发展。巴西和韩国市场有两位数的下降。 工业丝需求也有增长,虽然仅仅小幅增长了4.5%,达到110万吨。与西半球民用尼龙的情况类似, 市场萎缩产能下降2.2%。主要是由于中国大陆、印度、中国台湾和泰国新增了纺丝能力以及日本边际 利用率的提高,亚洲这些行业的总产量提高9.4%。2000年,亚洲的尼龙工业丝供给量就达到了世界总 量的一半,如今稳步发展,已经占据60%的份额。 在西欧和北美,地毯仍然是家庭铺地材料的选择,相应的价值链也主要存在于这些地区。去年, 该行业的情况并未受到亚洲纺织和服装工业总体发展的影响,而是受到美国住房市场萎缩的影响,新老 住宅的销售量都有降低。这就导致了尼龙地毯丝下降了1.7%。这还将继续对西欧和美国的出口产生负
16
纤维年报 2006 / 07
面影响。不过,欧洲的行业情况与2006年基本持平。
4.3 丙纶 全球丙纶市场下降了1.9%,为300万吨,表明了消费需求的饱和。而短纤维的应用小幅增长了 1.0%,达到130万吨,长丝产量下降了4.2%,为160万吨。由于原料价格昂贵,上游工业无法克服价格 的飞涨,行业正面临利润压力。这一压力进一步促进了采用低成本的涤纶丝替代丙纶丝的趋势。由于利 润较低,生产商不断地向小型特种市场转型,这就无法满足大量的最终需求。这里最重要的是,地毯丝 需求的降低是导致丙纶纺丝业务萎缩的主要原因。在这一市场中,对细旦纺织品和高强度丝有一定需 求。
4.4 腈纶 腈纶纤维市场持续下降了3.1%,为250万吨。下图表明了主要供应地区的情况,其中亚洲产量占世 界总产量的59%,接下来是欧洲大陆(34%)和美国(5%)。
千吨
腈纶生产的区域转移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中国 2000
西欧
土耳其
日本
中国台湾
泰国
墨西哥
韩国
美国
其它
2006
纺丝工业的地点转移主要是以美州工业的缩小为代价,而欧洲大陆保持了其原 有地位。该行业在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泰国有所增长,而印度、日本和南韩的产量却有下降。总体来说,亚洲的产量停 滞在150万吨。欧洲大陆的情况主要由强势的土耳其工业带动,西欧下降了7.2%,东欧基本保持不变。 2005年4月美国的Solutia公司关闭,2005年底墨西哥90,000吨的工厂Cydsa停止生产,因此,美洲的情况 下降。巴西是唯一一个例外的区域,实现了19.8%的喜人增长。2002年,南非的Sasol停止生产后,非洲 地区不再有生产企业。随着埃及Alexandria Fiber Co. 18,000吨的腈纶新工厂投入生产,这种情况发生改 变。 全球的行业利润持续下降。虽然有一种投机的想法认为原料成本将随原油价格而降低,但是丙稀 腈的价格比2005年大幅提高了10%。另一方面,纤维价格却无法提高到同一程度。腈纶纤维的主要生产 国中国大陆去年的产量虽然下降了5.6%,但是消耗量接近120万吨。国内需求量的30%仍然依赖进口。 主要的出口国家和地区有日本、中国台湾和南韩,占出口货运的80%。这些相互接壤的纺丝生产国家和 地区每年总产量的60%左右都是运往中国大陆的。因此,他们都强烈地依赖同一个市场。考虑到中国大 陆持续稳定地扩展生产能力,中国自给自足的部分将不断地提升,迫使上述国家和地区或者开发新的出 口目标,或者开发新的终端应用领域。
纤维年报 2006 / 07
17
4.5 再生纤维 再生纤维市场持续了长期的增长趋势,涨幅高达5.6%,产量达到340万吨。短纤维持续增长7.0%, 而长丝则下降了3.4%。与上一期报告相似,再生纤维的第三类,TENCEL®纤维的产量数据仍然将在本 报告中加以分析。
再生纤维产量 3.0 2.5 百万吨
2.0 1.5 1.0 0.5 0.0
'50 '60 '70 '80 '90
'95
'00
'06
长丝 短纤(从2002年起,包括Tencel® 纤维)
亚洲是再生纤维的主要生产中心,并还将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地位。亚洲产量提高了10.4%,达到 230万吨,目前的市场份额为67%。中国大陆、印度、印尼和中国台湾的产量都有增长。日本产量下 降,其它亚洲国家的发展保持不变。美洲的制造业正在进行公司关闭和结构重组,因此收缩了12.9%。 不过,欧洲大陆的再生纤维产量提高了1.6%。 尽管工业丝的需求显著提升,长丝业务却持续萎缩。短纤维的需求量增长7.0%,达到300万吨,主 要是由于粘胶短纤维消耗量的提高,醋酸纤维消耗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粘胶短纤维市场动力强劲,产量涨幅为8.5%达到230万吨。其中四分之三的产量来自亚洲,几乎所 有国家的产量都有提高。西欧对已有设备进行了故障排除,使得设备满负荷运转,因此其短纤维的产量 有所增长。2005年9月,最后一个美国生产企业,田纳西洲Liberty Fibers Corporation 年产50,000吨的生 产工厂停止了生产。 粘胶短纤维需求的增长不仅仅由于非织造产品的增长,还因为粘胶短纤维适合于很多纺织应用 领域。不过,原料和能源价格的提高使本应光明的前景略显黯淡。在溶体染色粘胶纤维、抗菌纤维和 Modal纤维等特种纤维方面的需求形势良好,很多生产商已经开始将业务领域向这些前景光明的板块扩 展。 TENCEL®,新一代的再生纤维,在很多应用领域中进一步成功地扩大了市场份额,例如运动类服 装、休闲服和家用纺织品。 用于生产香烟过滤嘴的醋酸纤维,增长了2.6%,首次超过了700,000吨的水平。虽然亚洲的产量持 续上升,但是该行业基本上保持了区域性平衡。美洲占据38%的市场份额,亚洲占34%,欧洲大陆为 28%。不过,2006年,美洲产量下降5.9%,亚洲,由中国大陆主导,涨幅15.9%。欧洲大陆产量小幅上 涨了1.2%。
18
纤维年报 2006 / 07
“从全球角度来讲,纺织行业再次经历了喜人增长的一个营业年度。西 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形势良好,很多吸引人的产品满足目前需求。亚洲纺织 工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出口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西方销售市场中 的消费者十分愿意接受这些产品是这一扩展的主要原因。 亚洲本土市场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中产阶级队伍的不 断扩大也是该行业在亚洲得以长期增长的因素。我们这个行业中成功的公司 都已经调整了策略以适应这种发展。上个营业年2006年可以说是兰精公司历 史上最成功的一年。兰精公司从欧洲出口大量高质量纱线到亚洲,在亚洲市 场的销售中,获得了相当可观的份额。另外,兰精集团在南京建造了粘胶纤 维工厂,于2007年春季开始运行,这也是兰精公司的一个历史里程碑。 未来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通过提高灵活性和创新性快速应对持续变化 的环境,以优化利用本行业充满活力的扩展态势。” Friedrich Weninger, 兰精(南京)纤维有限公司, 董事会成员,兰精集团, 纺织纤维事业部, 副总裁兼总经理 www.lenzing.com
纤维年报 2006 / 07
19
4.6 碳纤维 全球碳纤维产量进一步提高了13%,达到27,500吨。尽管A380的拖延造成了负面影响,不过所有区 域的消耗量都实现了高幅增长。北美洲的消耗量处于领头地位,占据35%左右的市场份额,接下来是欧 洲,占30%。日本和世界其它国家占据剩余的35%的市场份额。按应用领域划分,这一高科技纤维在航 空技术中占据15%的市场份额,运动和休闲占25%,工业材料占60%。在飞机、汽车、空间技术、防御 技术以及各种工业复合材料和增强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有明显的增长,特别是在欧洲和美国。 预计,需求的进一步飞涨将引起全球范围内投入大笔资金扩充生产能力。东丽公司正在努力, 截止至2008年12月将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7,900吨,其2007年8月年产能为13,900吨,2003年底年产能为 7,300吨。2006年9月,Toho Tenax在德国落成了一条新的生产线,位于日本的另一条新生产线正在建设,并 计划于2008年4月投入生产,这样,Toho集团的产能将达到11,800吨。此外,Cytec Industries Inc., Hexcel Corp., Mitsubishi Group, SGL Carbon和Zoltek Corp也有新增产能。 这一市场主要是由三个总部位于日本的公司控制,他们在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拥有生产工 厂。此外,该行业中的生产商数量很少。不过,新生产商的进入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动力。 最近,兰精集团、SGL Carbon AG和Kelheim Fibres GmbH合资成立了欧洲Precursor GmbH,将在德 国开始原材料和纤维的生产。除此之外,中国大陆的第一家碳纤维生产商已于2006年中期在山西省投入 生产。设备成功试车后,预计2007年,年产能将由200吨增长到1,000吨。中国国营企业蓝星纤维有限公 司收购的Acordis似乎完美地促进了这种转变。Acordis从2005年中期在Grimsby开始经营,生产包括腈纶 在内的碳纤维前身物质。由于消耗量飞涨、供需关系紧张,该市场吸引了很多新生产商加入也就不足为 奇了。 目前预计,近几年本行业将持续两位数的增长。在碳纤维的众多应用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急速发 展的风能市场,风能市场再次进入了创记录的一年。 风能是碳纤维应用领域中很具吸引力的一个行业,碳纤维可以替代传统的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叶 片。根据全球风能协会的统计,2006年,全球风能设施增长了26%,达到了74,223兆瓦特,设备投资为 230亿美元。这些新增装机容量中有一半在美国、德国、印度和西班牙。这些市场的风能装机容量世界 领先,占总市场份额的68%。下图表明全球的总装机容量。
风能市场 80,000 70,000
兆瓦(MW)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不过,还有一个新的市场正在发展壮大 – 中国大陆。2006年1月1日新的可再生能源法开始实施,推 进中国进入可再生能源市场。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解已经存在的能源短 缺问题,去年,中国的风能装机容量增长一倍多,达到2,064兆瓦特。这一板块的步伐可能更快。
20
纤维年报 2006 / 07
我们认为2006年全球弹性纤维市场的结构和发展方向将有明确的变化。 我们预计今年年底全球市场将形成稳定的结构。竞争仍然激烈,但同时弹性 纤维生产商的战略和配置将逐渐清晰。 无论如何,我们相信2005年及2006年初的市场情况可以认为是谷底,价 格的下跌将在2006年上半年底结束。价格的上涨还由于a) 目前中国市场需求 较大以及b) 南韩、美国和欧洲的弹性纤维生产能力缩减。 无论如何,弹性纤维仍然是一种十分成功的民用丝,增长势头将继续, 并持续稳定地向亚太地区转移,但是我们要说其它市场仍然存在。根据不同 的应用领域,增长情况将有所不同。2006年及2007年,我们预计机织(遮盖 物)和圆机针织将是弹性纤维需求最大的应用领域。”
Giacomo Fabbri博士, Fillattice,总经理, www.fillattice.com
4.7 弹性丝 尽管去年全球弹性丝市场稳定发展,2006年的总产量达到340,000吨。由于公司关闭和原料供应不 足造成短缺,增长幅度有限。由于弹性纤维应用于运动服装、袜子和游泳衣这些主要消费领域,能够增 加舒适性、使运动灵活、具有易于伸展的优点,可以保持形状稳定,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因此弹性纤 维越来越流行。进一步说,弹性纤维已经开始开拓休闲服装市场,由于弹性纤维原本就局限于高附加值 的服饰,因此生产商的经济效益也随着销售价格的提高而提高。 去年,中国商务部解决了对日本、新加坡、南韩、美国和中国台湾等海外生产商的反倾销措施 后,市场发展有些混乱。2005年,这些国家和地区共向中国大陆出口弹性丝20,300吨,占中国大陆进口 弹性丝总数的80%。这一进口数值已经减半为9,800吨,使本地弹性丝生产商能够获得更高的销售额。 中国该行业的运转率提高体现了这一决定在保护本国工业方面的效力。 该行业的领先企业 – Hyosung和Invista – 似乎正在努力发展未来的市场。Hyosung在中国珠海收购了 Tongkook一家年产6,000吨的生产工厂,该工厂于2004年成立。Hyosung在中国大陆、南韩和土耳其的扩 展将使公司2008年的年产能提高到87,000吨。据报道,Invista将在弹性丝业务领域投资5亿美元,一条新 生产线已于2006年8月投入生产,另一条生产线预计2007年第二季度交付使用。
纤维年报 2006 / 07
21
5. 长丝 去年,长丝总产量增长4.9%,达到2,240万吨。全球长丝市场可分为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按应用 领域可分为民用丝、工业丝和地毯丝。全球80%的产量来自于亚洲,美洲和欧洲大陆各占10%。长丝 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民用丝,79%的用途与民用丝相关。去年,民用丝产量提高6.0%,达到1,760万吨。 工业丝增长5.1%,达到260万吨。2006年,地毯丝下降了3.1%,产量为230万吨。
5.1 民用丝 民用丝板块应用广泛,包括了从服装到家用纺织品的整个范围。2006年,产量增长6.0%,达到 1,760万吨。涤纶在这一板块明显地起到主导作用,占86%的市场份额。去年产量增长6.5%,达到 1,520万吨。锦纶产量也增长了4.7%,达到160万吨,而丙纶的情况基本保持不变,再生民用丝进一步下 降了3%以上。 涤纶民用丝工业明确地反映出生产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趋势。领先的供应国,中国大陆和印度增 加了140万吨的产量,在全球市场中占四分之三的比重。这两个国家的产量各自还将继续提高15%左 右,达到1,120万吨。其它的主要生产国产量都有两位数的下滑,其中南韩、土耳其、美国和西欧尤为 严重。 锦纶民用丝业务由亚洲独家主导,所有其它地区的情况都有下降。该行业全球增长4.7%,达到 160万吨,亚洲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长到73%。不过,中国大陆是唯一一个对该增长做出贡献的国家, 亚洲所有其它国家的产量都有下降。欧洲大陆基本上保持了上年的水平,美国则下降了5.7%。 纺丝按工艺来讲,可分为POY和FDY。部分取向丝在制成织物前需要进一步的加工。从产量上来 讲,对丝线进行最终牵伸的最普遍的一种加工方法是加弹,能够带来“弹性触感”这一舒适的感觉。 全球加弹市场的利润持续下跌,二手设备交易活跃。不过交货量大幅度提高,货运主要发往中国 大陆和印度。90%以上的双热辊设备用于涤纶丝的生产,由此可以反映出涤纶和锦纶的市场份额。下图 表明了设备交货量的长期情况。
加弹机交货量 200
%
150
100
50
0
'95
'00
'06
在加弹板块出现了两个相反的趋势。一种趋势是对细度小于30旦的超细POY和FDY丝的需求,在这 一板块中细旦长丝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种趋势是对600或1,200旦以上高支纱的需求。室内装潢中使用 的高档空气加弹丝最可能被成本相对较低的拉伸加弹丝和缠绕丝取代。与过去不同,如今这些高科技含 量的丝线是由众多的中国生产商,甚至是追求高利润进入特种产品市场的新生力量制造的。
22
纤维年报 2006 / 07
“近年来,高强度纤维,特别是涤纶纤维的全球市场产生了巨大转变。 这一市场持续不断变化,一方面全球竞争激烈,市场需求不断转变,另一方 面原料价格和能源成本不断提高,这些都是该行业面临的新挑战。 几年前,工业丝纤维是一个全新的、不断增长的高利润领域。从2005年 到2006年,全球高强度涤纶长丝的需求增长了5%以上,达到110万吨,去年 达到了历史最高值。同时,亚洲的高强度涤纶纤维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预 期将对全球该行业的利润和成本不断形成压力。 专业技术和创新理念对公司未来的成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行 业领先企业和主要生产日常用品的新入行企业的重要区别。建立注重提供高 附加值和推进尖端技术发展的国际性企业,如苏拉和Performance Fibers将不 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Performance Fibers是一家跨国公司,在三个大洲拥有生产基地,在行业 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成功地巩固了领导者的地位。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 其业务领域覆盖了销售、市场、技术和应用支持以及生产。该公司在全球范 围内供应高强度涤纶纤维和其它先进材料应用于汽车轮胎的增强、工程加 固、宽幅和窄幅织物、绳索和缝纫线等领域,是全球领先的供应商。” 为了与快速发展的同行抗衡,更好地适应竞争环境,成功的企业必须摆 脱传统的规划实践,与实践思维相比更加需要战略思维。Performance Fibers 在适应型计划和快速执行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战略策划方法,这个概念提倡在 增值和创新的基础上快速行动,主动与客户合作,无论哪里存在着增长的机 会,都能够把握。”
Alexander J. Carnevale, Performance Fibers GmbH,副总裁兼欧洲区总 经理, www.performancefibers.com
5.2 工业丝 工业丝的主要特点是强度高,包括涤纶、锦纶、丙纶、粘胶和碳纤维。去年总产量增长了5.1%, 达到260万吨。工业丝主要应用在汽车工业,其产量增长了4.0%。客车增长了3.8%,达到了5,700万辆, 商用车增长了5.0%,达到1,060万吨。虽然法国和英国产量大幅度下降,但是欧洲仍然完成了2.2%的增 长,达到2,130万辆。美国的产量下滑了5.7%,为1,130万辆,巴西实现了3.1%的增长,产量达到260万 辆。中国大陆发展迅速,亚洲的总涨幅为9.8%,产量达到2,640万辆。 工业丝市场主要集中于锦纶和涤纶,几乎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这两个板块都实现了增长,涤纶 增长了7.3%,总量接近110万吨,锦纶涨幅为4.5%,产量略微超过110万吨。 美国的锦纶工业丝大幅下滑了5%。欧洲大陆所占份额基本保持不变,亚洲产量进一步增长了9%。 由于产能不断向亚洲转移,目前亚洲占60%的市场份额。几乎每个亚洲国家的扩建项目都拥有加工设 备。近年来欧洲的市场份额稳定在22%,美洲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持续下跌。
纤维年报 2006 / 07
23
涤纶工业丝市场的发展也是类似的,亚洲的市场份额由2000年的40%增长到了2006的55%以上。这 里,欧洲大陆和美洲的市场份额都有下滑。由于产量的增加比产能增加得快,全球的设备使用率将进一 步提高。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巴西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市场,增长率达到两位数,产能都有扩大。白俄 罗斯和斯洛伐克也有小幅增长。 下面将重点分析涤纶工业丝的贸易情况。在以劳动力划分为基础的世界里,生产中心的存在是有 益的,能够为没有相应生产能力的小型市场供应产品。例如,2006年,对阿根廷的货运量增长32%,达 到5,200吨,对澳大利亚增长41%,达到3,300吨,对意大利增长2%,为10,100吨,对葡萄牙增长118%, 达到10,700吨。这些国家都没有相应的纺丝生产能力,但是国内加工行业却存在对涤纶工业丝的需求。 完全市场知识似乎必然要避免我们正在经历的市场混乱。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快速增加这种材料的 产量。不过,由于中国的纺丝能力大量过剩,出口激增,造成了全球市场的混乱。下图表明了近年来主 要出口国的发展情况。
领先的涤纶工业丝出口国 100 80
千吨
60 40 20 0 韩国 2003
2005
2004
2006
*2003 年数据已冻结。
24
中国大陆
纤维年报 2006 / 07
中国台湾
荷兰
法国
美国
“Pharr Yarns, LLC是一家纱线生产及销售企业,为全球范围内的客户提供 广泛的产品,市场范围包括:地毯、服装、家用纺织品、汽车内饰、工业产品 和高档产品。我们纺纱所使用的纤维原料范围广泛,包括尼龙、涤纶、羊毛、 芳纶、碳纤维和棉。公司在该领域有将近75年的历史。 过去的二十年里,美国纺织工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发现自己是销 售额迅速缩减的纱线生产商之一,或者用美国早期的说法 – 最后一批莫希干人 的一员。不过,尽管这个行业充满挑战,但我们相信Pharr将不仅仅能够生存 下来,还能够发展壮大。 很多年来,Pharr已经成为了一间苏拉“宅院”。我们的工厂中使用赐来 福、福克曼和青泽的设备,使我们能够生产广泛的高质量纱线,保持竞争力。 这些公司为我们的生产运转提供支持,我们对他们的设备和服务都十分满意。 由于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决定自己生产一些我们所使用的纤维 – 并 非为了替代现有的供应商,而是希望能够开发新的产品提供给客户并开发出 现今市场上没有的产品,对现有的产品范围进行补充。纽马格是我们明智的选 择,因为我们拥有与苏拉集团其它成员公司合作的良好经验。认识到世界纤维 市场的竞争状况,我们选择了生产涤纶和尼龙BCF纱。我们惊喜地发现,采用 纽马格设备,我们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纱线,产品范围进一步拓宽。 Pharr不断向前,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展我们的生产能力,我们相信,苏 拉集团必将为我们提供反应迅速、全心全意的服务。苏拉的产品和技术资源 广泛,实力雄厚,在纺织机械供应商中无与伦比,这使得苏拉成为独一无二 的能够满足Pharr这种公司的需求并提供支持的公司。苏拉集团的承诺和支持 对Pharr至关重要,使我们采用新的技术,不断地为客户提供新型、创新的产 品。 Pharr希望能够与苏拉集团、苏拉的各个事业部以及代表苏拉工作的优秀 员工们保持更长久的合作关系。”
Bip Carstarphen, Pharr Yarns LLC, 总裁兼董事会主席, www.pharryarns.com
5.3 地毯丝 地毯丝市场中,丙纶和锦纶这两个板块的需求量都有下降。虽然涤纶和PTT地毯丝的需求有所提 高,但总需求量仍旧很小。这一喜人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聚合物价格合理,二是这种产品十分适合美洲 的长绒地毯风格。传统的地毯丝市场,也就是丙纶和锦纶丝,下降了3.1%,为230万吨。 美国新老住宅的销售情况低弥,对这个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是最大的地毯丝市场,由于需 求的下降,其产量下降了3%。这对西欧国家的对美出口有消极影响。不过,欧洲的市场情况还是欣欣 向荣的。 考虑到2004年和2005年地毯丝的大规模扩展,大约新增了220,000吨的生产能力,这种需求的下滑 将对此行业产生严重的威胁。美国和土耳其的生产商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他们的大多数投资已经完 成。如果市场进一步好转,他们两种聚合物都可以加工的灵活生产线将体现优势。这对快速回应特殊市 场的需求十分有益。 中国大陆沿海地区高楼大厦的不断涌现,甚至也无法弥补美国市场中量的减少。不过,亚洲的主 要消费市场应该是商务建筑 – 丙纶产品成本低廉,受到这个行业的青睐。
纤维年报 2006 / 07
25
6. 短纤纱 2005年,中国聚酯长丝生产数据的修订意味着纱线产量的调节。由于聚酯长丝的产量数据增加了 100万吨,全球纱线总产量数据将由原来的5,660万吨修订为5,770万吨。2006年,全球纱线产量达到 6,000万吨,比2005年增长3.9%。 短纤纱在市场上仍然占据领导地位,市场份额为62.7%,2000年的市场份额为64.0%。然而,长丝 纱的生产则更具活力。1995年至2006期间,长丝纱业务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2%,短纤纱工业的年平均 增长率为3.5%。2006年,长丝总产量达2,240万吨(+4.9%)而短纤纱产量增长3.3%,达到3,760万吨。下图 可以看出长丝和短纤纱长期的发展形势。
全球纱线产量 40 35
百万吨
30 25 20 15 10 5 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短纤纱 长丝
从1995年至2006年期间,整个板块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4%。长丝纱在这一期间的增长则更加迅 速。无论如何,从增长量上来看,短纤纱仍然保持着板块中的领先地位。从1995年至今,短纤纱的产量 增长了1,170万吨,而长丝纱则增长了1,080万吨。 在短纤纱工业中,棉花是最重要的一种纤维,目前占有率为60%。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棉花种植普 及,棉花产量提高,其市场份额有望恢复。聚酯在这一板块中占据24%的份额,由于其生产能力的扩展 以及成本方面的优势,聚酯产品的比例不断提高。近年来,再生纤维也获得了成功。腈纶产品产量基本 不变,而羊毛产品产量显著下降。这两项下降都归因于原料成本的劣势。 环锭纺(传统环锭纺和紧密纺)、转杯纺和喷气纺三种纺纱技术主领该板块。特别是长型短纤维占据 10%以上的市场份额,有复苏的可能。腈纶和羊毛产品对此有决定性的影响。很明显,羊毛价格水平持 续高位,意味着在与其它纤维的竞争中,其价格处于劣势。不过国际毛纺织组织在市场营销方面所作的 努力将有助于提高羊毛服饰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长型短纤维领域的新型高速纺纱技术为节约成本和 灵活生产带来巨大优势。由于全球范围内所装配的长型短纤维设备大多是老式的,因此最初进行改良的 企业生意必将兴隆。当市场和创新携手前行时,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领袖们有所作为。
26
纤维年报 2006 / 07
6.1 北美自由贸易区: 预计2006/07年度,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棉花产量和使用量都会降低,贸易额也将下降。 与2005/06相比 NAFTA
产量 -9%
进口量 -14%
使用量 -12%
出口量 -25%
剩余储量 +40%
美国 2006年,美国纺织工业持续收缩,转杯纺纱能力下降20%,喷气纺和涡流纺的设备量甚至下降了 34%。短纤纱产量随之下降17%。2006年,纺织和服装行业劳工总数下降了近6%,势必还会有进一步的 下降。 纺织行业的投资动力不足。该市场区域中,唯一的积极因素就是中美洲自由贸易协议,美国棉花 可以运输到中美洲国家进行加工生产后,再以较低的关税运回美国。很多美国纱线都运往加勒比海流域 进行加工生产并制成成衣。主要的生产商已经开始在中美洲投资建立纺纱工厂。这将涉及到美国设备重 新安置的问题,而不会产生购买新设备的需求。由于生产商越来越适应中美洲的环境,目前美国的纺纱 厂商以及希望打入美国市场的纺纱厂商都将在中美洲进行更大的投资建立工厂并安置设备。中美洲的发 展将以美国市场的牺牲为代价。这对美国棉花生产商来说是利好消息,而对美国纱线生产商来说却是坏 消息。进口商品的低廉成本和零售工业的压力使得更多商品涌入市场,造成威胁。越南的威胁也越来越 大,因为中国投资者和生产商可以将商品通过越南转手进入美国市场。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06年纺织和服装进口增长4.6%,达到933亿美元,其中29%由中国大陆 运来美国。出口增长0.5%,达到167亿美元,其中50%运往墨西哥和加拿大。下图表明了美国纺织和服 装贸易的长期发展情况。
美国贸易收支情况 100
十亿美元
80 60 40 20 0 1987
1990
1995
2000
2006
贸易赤字 进口 出口
终端消费者的需求持续增长,但是本地产品的供应量稳步减少。美国纺织和服装贸易逆差仍然不 断提高,去年的赤字为766亿美元。2006年,中国对美出口额超过270亿美元,而美国对华出口总额为 4.5亿美元,其中约有四分之三是织物。在纺织和服装工业方面,美国的贸易赤字35%来自于中国大陆 的盈余。
纤维年报 2006 / 07
27
如下图所示,进口量最大的种类(338/339)包括棉针织衬衫和裤子。进口额增长了12.2%,达到 139亿美元。本土市场规模超过了52.8亿,国内产量所占份额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50%以上下降到去 年的10%。中美洲的多米尼共和国由于拥有免税准入的保护和宽松的原产地标准,再加上美国对中国产 品的配额限制使得多米尼共和国在这一板块拥有重要的地位。2006年,该地区的供应量占美国进口总量 的24%。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60 50 40 30
%
百万打
棉针织衬衫/裤子(338/339)
20 10 '94
'95
'96
美国产量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
国内占份额(%)
美国进口量
这一市场板块能够代表很多其它终端产品。美国进口量最大的种类(347/348)是棉长裤、休闲裤和短 裤,2006年,进口总量为124亿美元(+2.2%)。本土生产所占市场份额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50%以上下 降到2006年的12%。例如外套、裙子、汗衫、睡衣和内衣等其它产品也有类似的趋势。 下图列出了对美纺织和服装出口量最高的十个国家。去年这十个国家的总产量增加了9.6%,达到 599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量的64.3%。亚洲在无配额贸易中明显受益,更准确地说,亚洲国家受益于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国大陆、印度、印尼、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柬埔寨都有高于平均增长率的 增长,但是中国香港、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出货量有所下降。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对美出口总额为61亿, 降低了15.4%。2007年4月,韩国和美国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协议将在三年内生效,生效后双边贸易 中95%的民用产品和工业产品都将实行免税制度。该协议包括了“从纱认定”的原则,也就是说,采用 美国和韩国认定的纱线和织物制成的服装可以享受特别优惠的关税待遇。
领先的对美出口国 中国大陆 墨西哥 印度 印尼 越南 巴基斯坦 孟加拉 中国香港地区 加拿大 洪都拉斯
0
5
10
15 十亿美元
2003
2005
2004
2006
2006 年对2005 年的增长率*
28
纤维年报 2006 / 07
20
25
30
不过,大多数的纺织和服装贸易产品原产自亚洲。美国的纺织和服装产品进口额达到人均313美 元,因此,可是说亚洲为美国人提供服装。 所有其它地区都丢失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出口额。相对来说,缩减最为严重的国家有科威特(83%)、卡塔尔(-70%)和阿曼(-58%)。很明显,在市场推动力的作用下自由发展的形式虽然规模很小,但 却是长期发展的趋势。这一区域的国家,埃及(+31%)、沙特阿拉伯(+28%)和约旦(+16%)试图进一步增 长其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因此,政治行为仍然会对贸易活动采取干预措施。 不过,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棉出口国,因此在全球纺织工业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目前的 2006/07年度,其中290万吨的棉花用来出口,占世界棉花出口的36%。此外,美国还是纺织和服装产品 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所有这些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对全球机器和设备的流向有重要影响。国内生产能力 的缩减将导致更多的二手设备流入亚洲(主要是巴基斯坦)和非洲。虽然二手设备的购买成本相对低廉, 但是过时的技术将无法保证出口的成功,这只是赚取外汇的必要手段。
墨西哥 墨西哥的纺织和服装板块占国内工业生产总值的6%,提供600,000多个就业岗位。墨西哥是中高等 收入国家,国民总收入(GNI)为人均7,310美元,国内长期居民达1.03亿,人口总数位居全球第十一位, 看起来应该是纺织和服装产品需求量较高的市场。不过根据墨西哥成衣产业商会(CNIV)的数据,墨西 哥每年消 费的成衣产品金额仅为180亿美元。这相当于平均每人每年支出175美元。 考虑到全国有一半人口在每天不到2美元的生活水平下生活,消费能力较低也是可以理解的。 5000万人们乐于选择便宜的衣服,特别是走私和假冒的服装,这也并不令人惊讶。不正规市场的业务量 大约在104亿美元左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墨西哥成衣产业商会希望能够建立维护系统,使墨西哥可以维持纺织产品的 补偿关税(高达533%)。2007年2月,商会向WTO提交文件,投诉中国政府向生产商提供所谓的不合法的 补偿金。此外,在瑞士Davos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墨西哥与美国签署了新的海关合作协议。这一协 议的意图在于帮助美国和墨西哥纺织工业共同对抗价格低廉的亚洲出口商品。 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对美纺织和服装产品出口量从2000年的历史最高值96亿美元降低到2006年 的64亿美元。去年,由于中美洲多米尼共和国自由贸易协议的签署,以及受到美国对华产品配额保护的 棉针织衫和裤子的强烈依赖,墨西哥对美贸易顺差下降了22%,仅为20亿美元。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墨 西哥纺织和服装行业在与中国大陆等生产成本低的国家的竞争中,不断丢失国内市场份额。 由于纺织行业长期收缩,预计棉花消耗量将下降2.4%,为446,000吨。在过去的几年中,棉花和其 它天然纤维在墨西哥纺织和服装产品中提升了市场份额。20世纪90年代,人造纤维是首选材料。由于一 些企业关闭或者规模缩小,去年人造纤维产量进一步下滑到310,000吨,反映了人造纤维的持续下滑。
纤维年报 2006 / 07
29
6.2 南美洲: 当前,2006/07年度,预计南美洲和亚洲是唯一棉花使用量增长的地区。与亚洲相反,期末存货也有 所增长。南美洲的产量将略微超过年度的棉花需求量。棉花收支平衡如下所示: 与2005/06相比 南美洲
产量 +28%
进口量 +37%
使用量 +1%
出口量 -33%
期末存货 +31%
棉花加工工业主要位于四个国家 – 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和秘鲁 – 占该区域棉花需求量的95%。 阿根廷 阿根廷经济增长幅度较小,但是GDP的涨幅却很大,达到8.5%。在南美洲,阿根廷的面积和人口仅 次于巴西,位居第二,是一个中高收入国家,人均收入为4,470美元。纺织和服装工业占国家国内生产总 值的5%。 尽管预计2006/07年棉花产量将提高28%,达到175,000吨,本国纺纱企业出口量预计将增长29%,达 到45,000吨。这将造成棉花的本地使用,预计将达成新的历史记录,达到170,000吨(+13%)以上。大 约15家本国纺纱企业主要针对家用市场。经济快速复苏,购买能力提高是消费提高的主要因素。近期, 纺织行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并扩展生产能力。新设备和二手设备的安装比率基本平 衡。不过,纺纱设备利用率的提高使得进一步投资和改造现有设备成为必要。 去年的惨剧导致了政府对不正规的纺织血汗工厂的管制。2006年3月,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小型纺 织工厂着火,6人丧生,其员工由玻利维亚移民组成。玻利维亚是南美洲最穷的国家,数以千计的玻利 维亚人都在这种纺织血汗工厂中谋生。根据阿根廷成衣工业协会的统计,73%的阿根廷纺织工人属于不 合法雇佣,一天工作二十小时,工作环境恶劣,每天的工资只有几分钱。不过,在政府加强监管后,劳 动环境正在改善。当这个问题被提高到国家层面时,总会有人支持。2007年1月1日,阿根廷第二大儿童 服装制造商Cheeky宣布他们将与任何达不到国家劳动标准的第三方供应商终止业务关系。 非法雇佣的另一个结果就是黑市,目前,阿根廷一半以上的服装都在黑市交易。占年人均服装支出 的5%,这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数值,如果这些业务向正规市场转移,零售业的销售额将提高45亿美元。虽 然道德标准并不能保证长期存在,但是顺从劳动法是行业成功发展重要的先决条件。 巴西 巴西经济2006年增长了2.9%,预计2007年的增长将更加迅速,GDP将完成3.9% 的增长。2006年,贸 易顺差达到最高值,为461亿美元。因此,2006年底国家外汇储量已经达到850亿美元,希望累计数量能 够保证出口和就业。2003年1月1日,巴西主席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执政以来,巴西雷亚尔增长66%, 中国元仅增长了5%。贸易顺差持续高位预示着巴西货币将持续坚挺,这也是纺织出口商的不利影响因素 之一。受到不合法的亚洲进口和高税收的束缚,纺织和服装贸易收支情况明显恶化。2006年前9个月,出 口降低3.6%,进口增长37.4%。服装出口甚至降低了20.1%。当考虑到棉纤维在出口额中占据重要份额, 就可以稍微乐观一些来看待这个结果。 如果巴西从制造产品的供应商向原材料的销售商转变,那么这一板块将会给其它国家提供就业机 会,巴西本国生产链的就业机会将会丢失。尽管单方面执行了对中国大陆出口商品的限制,但是巴西 2006年上半年的服装进口量大约为60%。 在上述这种不良状况下,要达成年产650,000吨PTA以及后续的年产160,000吨涤纶长丝的整条涤纶生 产线的雄伟计划似乎很有挑战性。腈纶纤维板块是唯一产生增长的人造纤维,产量增长20%,而再生纤 维下降了7%,涤纶纤维下降9%,尼龙下降16%。不过棉是本地加工的主要原料。2006/07年度,预计棉 产量将提高34%,达到140万吨,但是本地需求预计将保持在90万吨的水平。人造纤维产量下降的同时, 短纤纱产量增长了5%,达到120万吨,自由端纺纱产量激增(+20%)。这伴随着棉型和毛型纤维纺纱锭数 及自由端纺纱位数等生产能力的适度扩展。 去年,在比利时UCO和印度Raymand以及巴西Santista和欧洲Tavex合并之后,斜纹牛仔布市场更加全 球化。巴西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斜纹牛仔织物的供应国,这使得该新领域的发展对国内整个行业显得至 关重要。目前,新公司Santista/Tavex年产斜纹牛仔布能力为2.01亿米,计划于2010年将产量提高到3.03亿 米。计划在中国大陆、印度和中美洲成立新工厂,而阿根廷和巴西的规模将缩小。
30
纤维年报 2006 / 07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经济2006年增长6.8%,是30年里涨幅最大的一年。良好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外商投资, Peso也有增值。由于本地棉花生产的缩减,本年度出口增长20%,达到65,000吨。大部分棉花来自美国。 由于纱线出口量的增长,织物产量提高,快速发展的纺织工业,在美国纺纱企业的投资支持下,棉花消 耗量将提高11%。而且,美国准许放松对当地行业的限制,2006年底扩大了哥伦比亚对美服装进口的免 税额度。 秘鲁 秘鲁是一个中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2,610美元,常住人口2,800万。由于美国放松了服装免 税政策,纺织工业从对美贸易额的扩大中受益。棉花消耗量不断提高,使得服装成为秘鲁出口量最大的 行业之一。出口主要销往美国,去年出口额增长5.3%,达到8.65亿美元。出口结构过于单一,四分之三 是针织上衣。行业发展的特点是投资规模小而且稳定,定位于高端消费市场。
6.3 亚洲: 当前2006/07年度,亚洲预计将成为棉行业的主要中心。全球54%的产量产自亚洲,75%的棉花在亚 洲加工。 与2005/06相比 亚洲
产量 +14%
进口 -13%
使用量 +7%
出口 +92%
期末存货 -9%
预计孟加拉、中国大陆、印度和越南的棉花消耗量将上升。孟加拉的增长是由于为了满足下游服 装行业的需求并且进一步提高自给比率,对棉花的需求不断上升。中国纺织行业持续增长,服装产量增 加,纱线贸易量快速提高。印度得益于本地棉花产量的提高,以及正在发展的TUFS。越南抓住即将成为 WTO成员国的机会,行业不断发展。 同时,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泰国的棉花需求预计将会降低。尽管印尼废除了 原棉进口10%的增值税,纺织行业还是受到了非正规进口、能源成本高和设备陈旧的负面影响。日本、 韩国和中国台湾进一步受到劳动力成本高和压锭的负面影响。虽然马来西亚的加工产量并不高,但是纺 织行业形势良好,出口额和资本投资都有提高。对泰国纺织工业的第一感觉是形势并不乐观,但是泰国 正处在由中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型的阶段。 按区域划分章节如下: 6.3.1 ASEAN(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 6.3.2 孟加拉 6.3.3 中国大陆 6.3.4 印度 6.3.5 日本 6.3.6 韩国 6.3.7 巴基斯坦 6.3.8 叙利亚 6.3.9 中国台湾
纤维年报 2006 / 07
31
6.3.1 ASEAN ASEAN(东南亚国家联合体),成立于196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达到1万多亿美元,人口总数为 5.7亿,成员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亚洲 发展银行预计,2006年经济增长6%,外商直接投资超过400亿美元。金融危机过后,这一区域依靠出口 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主要的零售商不断地转向亚洲市场购买价钱更加便宜的服装,为这些国 家带来好处。该区域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至2020年,这一市场加速发展以期能够与中国大陆和印度 相抗衡。 棉花短缺严重(110万吨)是这一区域的特征。区域的棉花总产量为90,000吨,其中三分之二产自缅 甸。主要的棉花消耗国是印尼、泰国和越南,共占90%。区域总锭数为1,500万,其中文莱、柬埔寨和 老挝没有设备。 柬埔寨 柬埔寨的服装行业是全国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解决300,00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是对美的第十一 大出口商。全年出口到美国的货品激增25%,达到22亿美元。由于ILO的监控系统,本国工业的劳工环 境改善,声誉好转。 由于目前控制能源成本的政策,无法经济合理地纺纱和织布,服装工业所用的全部纱线和主要布 匹都依赖进口。不过,这个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能源短缺的问题预计将在中期内解决。服装工 业主要由外商投资,而非本国投资,如今,中国大陆是柬埔寨的最大投资国。由于目前正在运转的设备 大部分是二手设备,提高产量的空间还是十分巨大的。 印尼 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合体的重头。是世界上第十大纺织和服装出口国,从2002年起,情况持续好 转。下图表明了纺织和服装行业的长期情况,2010年的出口目标为140亿美元。
印尼: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量 15
值
十亿美元
12
标
目
9 6 3 0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去年对美出口量增长27%,达到39亿美元,进一步跃居第四位。在前25个供应国中,印尼是增长最 快的国家。并且,印尼的人造纤维行业排位第六,总产量约为120万吨,其中80%是合成纤维,20%是 再生纤维。涤纶工业有着强大的原材料后盾,其PTA的生产能力为220万吨。相反,短纤纱行业强烈依 赖原棉进口,本国7,000吨的产量是远远不够的。预计,在本地市场萧条所导致出口量进一步增长的情 况下,棉花进口仍然下跌。预计,本年度棉花进口将下降4%,为480,000吨。因此,短纤纱的产量下降 2%,为170万吨。棉纱和棉织物进口的增加能够补偿上游板块的下降状况,棉纱主要从巴基斯坦和中国 大陆进口,棉织物最大的进口国是中国大陆,其次是巴基斯坦。 事实上,印尼有2.45亿居民,具有极大的潜力供应第四大国内市场。燃油补贴减少100亿,使得能 源成本增加,从中国大陆的非法进口激增,二手服装的走私现象以及40%以上的纺织设备已经使用了 20年以上,这些是本土市场竞争力减弱的主要原因。 印尼的情况至关重要,2008年和2009年欧洲对中国大陆限制将废除,美国政府需要保证120万纺织 劳动力以及大约600,000名中小企业的雇员避免失业,避免如今美国经济收缩的趋势继续,印尼的本土 工业必须准备应对这些形势。 印尼财政部宣布开始实行一个2,800万美元的项目,补贴纺织和服装行业的贷款利息。由于此项利 息补贴制度的提出,纺织行业就业人数有望提高到469,000,产能也将提高。
32
纤维年报 2006 / 07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东南亚第三大国家,经济增长5.8%,预计棉花使用量将下降44%,为30,000吨,马来西 亚的棉花完全依赖进口。本地涤纶短纤维产量小幅下降了2.4%,为81,000吨。制造业占全国经济的三分 之一,2006年上半年,制造业销售额增长7%,雇员人数增长4%。总出口额增长10.3%,折合1,670亿美 元。2006年,纺织和服装出口增长3%,达到30亿美元,占总出口量的1.8%。美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 占贸易货运量的四分之一。为了扩大对这一高利润市场的进口量,马来西亚和美国开始进行自由贸易协 议的谈判。2006年,美国纺织和服装对马来西亚出口总量为2,370万美元(-23%),而马来西亚对美出口 量为7,394万美元(+2%)。 纺织和服装工业的雇员数保持不变,为65,000人,而整个制造工业的就业机会增长了好几万。 2006年,已批准的新项目和扩展项目总额大幅上涨53%,达到12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项目中外资所占 比率缩减到44%。纺织的总资本投资额甚至达到了2.24亿美元(+127%),其中纺纱项目有30个,而大多 数是服装生产项目。
缅甸 缅甸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人口4,700万,已经逐渐从2003年美国对其实行的贸易制裁 中恢复。缅甸的服装产品几乎有一半出口至美国,因此进口限制对缅甸服装行业的负面影响尤其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在制裁政策实行之前,服装工业发展迅速。服装行业有400家工厂以及 350,000多名员工,在20世纪90年代至2001年期间达到顶峰。 由于进口棉花需要政府许可,因此纺织工业依赖本土生产的棉花。预计本年度产量可达60,000吨, 大多数质量很差。不过,现有一项鼓励棉花种植,进一步扩展种植面积的政策正在实施。纺纱工业装机 总量为400,000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其中有三分之二的设备已经运转几十年了。下游制造工序中也 同样存在这种结构。不过,2005年,有两家新的纺纱和织造厂投入生产,拥有30,000个纺纱锭和828台 全自动梭织机。去年,第三家同样规模的政府部门所属纺织厂也投入生产。2007年,预计还将有一些小 型项目投入生产。
纤维年报 2006 / 07
33
泰国 泰国纺织工业的原棉主要依赖进口,本国12,000吨的棉花产量基本没有任何意义。预计,本年度消 费量下降4%,为445,000吨,导致进口量将下降2%,为435,000吨。同时,人造纤维中各板块的情况有 所不同,腈纶和锦纶纤维强势增长,再生纤维发展停滞,涤纶纤维大幅下降,总产量接近100万吨(-6%)。 这并不意味着棉纺工业的利用率减少,因为泰国纺纱厂商已经扩展了生产能力,并投资了新的生产线, 特别是高支纱生产线。装机锭数增长到390万锭。目前,高支棉纱的市场份额增长到15%,同时粗支棉 纱的市场份额降低至20%。一些大规模的纺纱厂商已经停止生产粗支纱,而是直接从中国大陆进口相对 便宜的粗支棉纱。同时,中支棉纱的市场份额保持不变,为65%,本国需求持续强势。 下图表明了纺织板块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纺织和服装出口的长期发展情况。最近十几年里,纺 织板块外商直接投资的波动很大。根据临时数据统计,从总量上看,2005/06年是自1970年以来纺织行 业外商投资量最高的两个连续年。这说明泰国的纺纱厂商和织布厂商正在扩展生产能力向中高端产品发 展,进一步提升出口。
7
140
6
120
5
100
4
80
3
60
2
40
1
20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百万美元
十亿美元
泰国: 纺织板块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纺织品和服装出口
0
纺织板块外商直接投资(百万美元)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十亿美元)
纺织和服装出口增长2.7%,达到68亿美元。虽然令人欣慰,但是这一涨幅低于全国总出口量的平 均涨幅。纺织和服装行业货运量占总出口货运的比重已从1995年的11.4%下降到2006年的5.3%。泰国纺 织产品的主要目的地是美国。与主要的亚洲竞争国家不同,泰国出口额保持不变为21亿美元 – 服装出口 增长1.8%,为18亿美元,非服装产品出口下降了10.2%,为3亿美元。为了更好地为他们最大的纺织产 品市场服务,国内纺织行业要求政府出面加快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步伐。由于政治不稳定,以及 美国监察到所谓的中国货物转载后再出口的现象,谈判搁置下来。日本为了减少中国进口,也许会对其 提供帮助。据说,泰国政府部门正在不断努力发展与日本的贸易。
越南 越南纺织工业对本国经济至关重要,贡献10%左右的GDP,在工业领域,雇员数占总劳动力的 20%。去年短纤维锭数增长8%,达到210万,除了强势的棉类服装行业,越南还成立涤纶生产的整条生 产线,纤维生产由台湾客户投资。 去年对美出口增长18%,达到34亿美元,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实行配额限制的品种增长率更高。棉质 裤子出口增长45%,达到2.08亿美元,棉针织上衣增长39%,达到5.55亿美元,棉质休闲衫增长21%,达 到4.04亿美元。2005年下半年,重新实施的配额制度搅乱了中国厂商的交货期,美国采购商的采购地由 中国大陆向越南转移。由于中国纺织品的配额制度仍将存在,因此越南的出口将进一步增长。为了避免 反倾销政策对本地产品逐步扩大的威胁,2007年2月,越南对国内服装出口商实行了最低价格政策,特 别是裤子、衬衫、运动衫、内衣和泳衣。
34
纤维年报 2006 / 07
前一段时间情况的变化可以看出政治因素的影响作用。2001年,越南与美国签署双边贸易协议, 降低进口关税后,越南对美出口激增至4,900万美元。为了控制越南汹涌的进口产品,美国对服装进口 产品实行了配额制度,这一制度从2007年1月越南加入WTO之后自动取消。 去年,环锭纺(190万锭)纺纱能力和自由端(23,800头)纺纱各增长了5%,因此短纤纱产量增长 5.2%,达到265,000吨。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地位,对未来棉花消耗的计划如下图所示。
越南: 棉花消耗量 500 %
6.5
率 增长
千吨
400
平均
年 使用
300
棉花
200 100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10
2015
2020
本国产量 进口量
6.3.2 孟加拉 孟加拉十分依赖纺织工业。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占出口创汇总额的76%。尽管上游板块迅 速发展,但是服装行业仍然面临纱线和织物产量严重不足的危机。
千吨
孟加拉: 纱线产量及消耗量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99/00 2000/01 2001/02 2002/03 2003/04 2004/05 2005/06 2006/07 纱线产量 纱线消耗量
上图表明了短纤纱生产和消费的发展情况。虽然自给自足的比例稳定增长到目前的60%以上,但是 200,000吨的纱线进口需求量仍然阻碍了服装工业的发展。对下游织物需求量的满足还不到40%,25亿 米的织物需要进口,其中四分之三来自中国大陆。进一步分析上游产业,国家环境以及缺少高产量多样 化的品种限制了国家棉花总产量。本地棉花供应仅能满足3%的需求。预计,本年度进口将增长12%, 达到500,000吨,主要来自独联体、印度和美国。这说明了纺纱行业的迅猛发展,该国已经成为快速增 长的亚洲集团的一部分。2006年,服装出口激增29.5%,达到89亿美元,过去十年中平均年增长率达到 13.0%。考虑到这一点,过去十年中,中国大陆的出口量年平均增长14.8%。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产品受 到配额的限制也是去年令人欣喜的发展状况的原因之一。
纤维年报 2006 / 07
35
在孟加拉,为了满足服装工业,需要棉花、纱线和布匹,因此其纺织工业很好地融入了世界贸易 中。此外,大多数的服装产品都是出口商品。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保证快速和低成本地穿越边境是十分 重要的。根据世界银行集团的数据,与其它亚洲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孟加拉在这两个问题上都不具备竞 争优势。下图表明了标准货运单位进出口的成本。
贸易成本 1,400 进口成本(美元/标准货运单位)
出口成本(美元/标准货运单位)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巴基斯坦
孟加拉
印度
泰国
柬埔寨
越南
印尼
中国大陆
五月底的动荡局面引起制造成本的提高,纺织行业必须应对这种局面,提高最低工资,改善工作 环境。为了不进一步失去竞争优势,政府决定实行国有纺织厂的私有化,以在下游工业吸引外资,并推 出广泛的激励计划加速行业投资。根据孟加拉纺织厂商协会的预测,纺织行业还需30亿美元的投资。其 中有一个提议是新建45个纺纱工厂以提高环锭纺和自由端纺纱能力,现今环锭纺纱能力为530万锭,自 由端纺纱能力为100,000头。
6.3.3 中国大陆 2006年的经济增长为10.7%,2005年修正后的涨幅为10.4%。出口仍然大大高于进口,贸易顺差再 创新高。纺织服装方面,顺差增长了33%,达到1,290亿美元。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很大,达到 260亿美元(+27%),很多新增生产能力投入生产,发展迅速。不过,由于贸易情况的不同,以及环境和 资源的限制,将来这种以投资和出口为基础的增长模式将受到限制。 有关最后两个问题,2006年,公布了名为“中国环境保护(1996-2005)”的白皮书。承认对资源和 环境造成了压力,“中国政府将加快步伐推行“三个改变”:首先,由只重视经济增长但忽视环境保护 向既重视环境保护又重视经济增长转变;第二,由环境保护落后于经济增长向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同步 进行转变;第三,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保护环境的方式向采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综合 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转变。”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2011)中也提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主要目标是“科 学发展”纺织工业。现在,重点应该是质量而非数量。这就意味着纺织行业中要使用高效率,高科技含 量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在研发方面多做投资,发展本土技术和本土品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出台 了很多方案,最吸引人的当数立足国际化。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并建立国际化网 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保护知识产权也位列其中。
36
纤维年报 2006 / 07
预计,本年度棉花产量有望提高18%,达到670万吨,进口量将由去年的最高纪录380万吨下降 到300万吨。产量提高是由于种植面积扩大了6%,以及天气状况良好使得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总体来 说,预计,中国棉花消耗将达到1,090万吨(+10%)。2006年,棉型纤维纺纱总量预计达到1,740万吨,比 2005年修正过的总产量1,450万吨提高20%。
中国: 棉型短纤维纱线产量 20
百万吨
15 10 5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纱线产量的快速增长在涤纶板块具体体现为提高15%,达到1,020万吨,锦纶板块增长22%,达到 80万吨。预计,中国大陆整个长丝纺丝、棉型纤维纺纱和毛型纤维纺纱板块的总产量将达到3,050万吨 左右。这相当于整体增长率为17%。中国大陆的纱线产量占全球的50.8%,这一事实给人的印象甚为深 刻。2005年,这一比列为45.2% - 对国家的一个行业来讲,在短短的12个月时间内,又获得了5%以上的 市场份额,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这清楚地表明了庞大的出口需求,下图说明了最近的发展状况。
十亿美元
中国: 纺织品和服装贸易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87
1990
1995
2000
2006
进口 出口
三分之二的出口商品是高附加值的成衣产品,90%的进口是满足下游运转的非服装类产品。这清楚 地表明国家将进一步吸收精选的设备,做为新设备或替换设备,以提高其自给自足的比率。 从另一方面来讲,去年的服装进口额为17亿美元,表明中国人的服装几乎是由国内数千个企业独 家提供。如果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6年全国农村地区家庭年收入增长7.4%,城镇区域 家庭年收入增长10.2%,那么交易情况应该是良好的。
纤维年报 2006 / 07
37
6.3.4 印度 纺织和服装行业成功的故事仍在继续,步伐甚至更快。行业主要从事传统的纤维到服装板块的业 务,棉花产量激增,全球最大的涤纶生产商也植根该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印度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贡 献4%的GDP,占工业产量的16%,纺织及相关产业的雇员人数为9,000万,纺织行业出口占全国出口创 汇总量的20%。
印度: 纱线产量 3.0 2.5 百万吨
2.0 1.5 1.0 0.5 0.0
1994-95
2000-01
2006-07
纯化纤 混纺 棉花
上图表明了长期的发展情况。短纤纱产量增长9.2%,达到370万吨,涤纶纤维激增18.6%,达到 200万吨,再生纤维增长5.1%,达到310,000吨。2006年,棉纱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到73.7%,产 量增长11.1%,达到270万吨。混纺纱提高7.9%,达到620,000吨,而纯化纤纱线下降了1.7%,达到 348,000吨。 根据纺织部的数据,截止去年年底,装机锭数增长了4.1%,达到3,550万锭,自由端纺纱头数剧增 16.1%,达到454,500头。同时,涤纶市场也有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增长。 将印度的纺织工业与中国大陆相比较,有三个主要优势,即行业结构、知识产权和语言。无论在 人造纤维领域还是棉纺织板块,行业中都有大规模的生产商在各个单元灵活运转,掌握从原料到成衣的 整个增值链。大批量的假冒服装出现,知识产权的保护将越来越重要。最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与农村 地区的语言发展不平衡十分严重。不过,这两个国家都需要提高强有力的民族品牌。这仍然是意大利纺 织服装行业最大的优势,虽然意大利的纺织服装行业持续萎缩。 印度纺织工业大力发展有什么特别原因吗?纺织升级基金的进一步扩大就是其中一个因素,它表 明了政府支持纺织工业的意愿,并且证明了他们强有力的承诺,给人以深刻印象。这对整个增值链有积 极的影响。 仔细研究一下本地的棉花供应情况,很明显,棉花种植取得了巨大成就,单位面积产量由 2000/01年的每公顷300公斤提高到本年度的500公斤。中期目标是突破800公斤。也许这一目标将依赖 转基因棉花得以实现。预计2006/07年的转基因棉花种植将突升近3倍,达到420万公顷,几乎占全国棉 花总面积的一半。这将使本年度的棉花产量增长17%,达到470万吨。此外,预计本地消耗量将提高 11%,达到400万吨。不过上游纺纱工业似乎还需要进一步的结构重组,以发展规模经济,扩大下游业 务规模,并实行现代化改造。从当今的情况来看,我们需要记住,目前印度短纤纱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是 中国大陆。将来中国大陆是否还将继续成为持久的出口市场,特别是考虑到人造纤维方面,这是值得认 真考虑的问题。中国大陆已经大力削减了其对长丝和短纤维进口的需求,主要是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货运 削减量较大。
38
纤维年报 2006 / 07
印度: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 50
十亿美元
40 30 20 10 0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上图表明最近以及计划的出口情况。市场驱动政策主要以不断增长的国内消费和出口量的持续增 长为基础。纺织和服装真正的市场规模为500亿美元左右,其中国内消费占60%。2010年的预期目标是 市场规模达到850亿美元,出口额为450亿美元,本地消费额400亿美元。不过,纺织工业不仅仅依赖针 织和机织纺织产品,预期还将扩展至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产品。行业专家认为至2010年,印度产业用 纺织品行业将能够成功吸引22亿美元的投资。不过印度这只巨象要想赶上中国龙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 力。
6.3.5 日本 没有棉花和羊毛生产,完全依赖进口。在人造纤维领域,产量持续下滑了4%,为110万吨。下图清 楚地表明了日本纺丝工业的情况,装机容量减小的长期趋势仍将继续。
日本: 装机锭数 4
百万锭
3 2 1 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预计本年度的棉花进口量将下降14%,为130,000吨。纺织链头端投入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本地工 业的收缩。同时还伴有纱线和织物进口量的下降,表明了棉花和人造纤维消耗的广泛下降,有利于成衣 进口量的提高。预计日本棉质成品的进口将首次超过700,000吨。这种趋势还将继续。
纤维年报 2006 / 07
39
6.3.6 韩国 所面临的情况与日本类似,纺纱生产能力的下降如下图所示。
韩国: 装机锭数 4
百万锭
3 2 1 0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去年环锭纺纱锭数下降了6.2%,为120万锭,自由端纺纱头数下降7.5%,为12,644头。值得一提的 是韩国纺纱厂商在海外拥有665,000的棉纺锭数。这一数字是2002年的一半。当时,韩国的海外设备大 多在乌兹别克斯坦。如今,韩国纺纱厂商已经从乌兹别克斯坦全军撤出。目前最大的市场是越南,其次 是中国大陆。下一个工序织造甚至大幅下降了13.1%,为731台。由于本地没有棉花生产,预期进口量 将提高8%,达到230,000吨,韩国市场越来越多地由临近低成本国家进口成衣。
6.3.7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纺织和服装板块雇员人数达到整个制造业劳动力总数的35-4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9%。在2005/06财政年度,这一板块在总出口量中占61.5%,2001/02财政年度为65.6%。纺织和服装出口 增长了13.3%,达到101亿美元。2006/07财政年度上半年,这一涨幅缩减至4.3%,为53亿美元。下图表明 了最近几年纺织和服装行业的出口销售情况。
巴基斯坦: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 12 10 十亿美元
8 6 4 2 0
2001/02
2002/03
2003/04
2004/05
2005/06
H1 2006/07
最近,巴基斯坦纺织制造业成本提高,纺织工业面临来自低成本国家,如孟加拉、中国大陆、印度 和越南,强烈的压力。并且,效率低、规模经济少,产品质量差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外部顾问和政府正 努力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系列激励政策出台(Motiwala调查报告),承诺纺织出口商获得10%左右 的利益,年底情况将会好转。 所谓“2005纺织幻想”的最初理念就是集中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限制纱线出口,限制纱线的 本土加工。在废除配额之前,国家投资40亿美元改造纺织和服装行业。目前,情况却是相反的,棉纱出 口增加,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减少。从2001/02至2005/06年期间,棉纱出口激增53%,达到14亿美元,棉织 物的出口货运甚至增长89%,达到21亿美元。棉花是巴基斯坦经济的中流砥柱,巴基斯坦是第四大棉花 生产国。预计本年度的产量将保持在210万吨的水平上,需要扩大进口量以满足本地需求。预计目前棉 花消费量为260万吨。人造纤维的本地供应量也降低,转向生产更多的混纺纱也是不可能的。
40
纤维年报 2006 / 07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生产能力向孟加拉转移是纺织工业进一步的威胁。目前,孟加拉纺织领域的 投资是免税的。据报道,已经有20家纺织工厂决定搬迁。另一方面,政府宣布已经尽力鼓励中国纺织制 造商重新部署。
6.3.8 叙利亚 叙利亚是一个拥有1,900万人口的中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1,380美元),石油和农业在国内生 产总值中占一半左右,在这两个板块的带领下,预计2006年经济将增长2.9%。不过,由于种植面积的 减少、夏季温度较高、以及收货季节的洪水灾害,本年度的棉花产量比预期低。预期产量下降30%,为 230,000吨。由于库存降低,预计满足国内纺纱需求的棉花量为160,000吨,出口量将下降43%,下降至 90,000吨。 作为一个纺织国家,叙利亚有极大的潜力,近来投资激增,装机锭数已达到将近100万锭。这些生 产能力中有四分之三是国有企业。棉花市场的自由化引起私人投资的大幅增长,这对那些平均年龄达 30年以上的国有棉纺织工厂造成了巨大压力。由于质量低下,库存量达到最大极限,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棉花产量的下滑,已经开始控制棉纺行业的准入。已经存在的私营企业也许会进一步扩展。无 论如何,叙利亚扩大纺纱和织造能力,以纱线和纺织品的出口取代原棉出口,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的潜 力是巨大的。在合成纤维业务领域,本土纺丝企业完全依赖进口。目前,涤纶纤维方面的投资已经减轻 了这种依赖。 如果小规模、综合性的私营企业不断发展,那么出口前景将会十分光明。合同灵活的制造工厂数目 很大。尽管2006年纺织和服装产品对美出口下降了42%,以及这一地区的动荡形势阻碍了对国际零售商 和潜在投资者的吸引力,但这一观点不会因此而改变。不过,这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经济的增长和成 功是与政治密切相关的。
纤维年报 2006 / 07
41
6.3.9 中国台湾 2006年中国台湾的纺织和服装工业下降了2.6%,至138亿美元。服装工业的下降幅度更大,甚至达 到了10.5%,预示着未来几年中纺织板块的下降趋势将继续。下图表明了纺织和服装板块的一些指数。
中国台湾: 工业丝产量指数
2001 = 100
150 100 50 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Q1 '07
纺织品 服装
从1998年起,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国内纺纱工业产量下滑,人造纤维纺丝产量700,000吨,棉纱和 混纺纱略微超过100,000吨。中国台湾下降的产量主要转移至中国大陆和越南。 棉花生产、棉花消费和棉纺锭数似乎并没有进一步下滑,也许相对于整个纺织工业步伐较慢。 预计本年度棉花需求将下降2%。涤纶的原料基础雄厚,中国台湾将进一步致力于向邻国出口纤维中 间产物,而不仅仅满足本国市场。MEG的装机容量为150万吨,预计2009年将番一翻。至2008/09年, FCFC的投资将分别使PTA的生产能力提升至接近600万吨,PX提升至200万吨左右。对纺织行业的建议 是集中发展高端产品,将服装生产所占比率由80%减少到60%,使家用纺织品和工业用纺织品产量提高 10%-20%。 贸易收支并没有受到本地生产能力缩减的影响,并未随之变化,从1991年起,贸易顺差保持在至 少90亿美元的水平。下图表明了长期的贸易状况。
十亿美元
中国台湾贸易收支情况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1987 贸易顺差 出口量 进口量
42
纤维年报 2006 / 07
1990
1995
2000
2006
6.4 西欧 本年度2006/07,预计包括土耳其在内的西欧棉花产量和使用量将降低,贸易活动也将减少。随着 纺纱能力的不断降低,西欧在棉花领域的业务份额也不断地降低。不过土耳其实行了税收激励机制,国 内市场和出口市场都有增长,棉花消费量略增1%,达到150万吨。土耳其棉花产量的显著增长减轻了对 棉花进口的需求。 与2005/06相比 西欧
产量 -7%
进口量 -11%
使用量 -2%
出口量 -25%
期末库存 -10%
土耳其 土耳其,拥有7,300万人口的中上等收入国家,是全球第二大服装供应商。土耳其的棉纱和织物制 造在欧洲处于领导地位,在全球位居前三。 2005年,配额制度的废除给土耳其的纺织和服装工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因为土耳其的生产成本, 特别是电力和劳力费用,高于新兴的纺织生产国。2006年,由于欧元的坚挺以及对中国产品配额制度的 恢复,土耳其的纺织行业又回到了重前的状况。土耳其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向更高端的市场转型,也 是这次回弹的部分原因。纺织和服装出口增长5.6%,达到203亿美元。而且,由于经济形势的大好,国 内对纺织品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纺织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必要的过渡周期,适应一系列新的环境,包括确保竞争实力的新技术投资 和集中精力发展更加时尚的产品等一些更重要的元素。其它公司正在将生产部门向生产成本更低的中亚 转移。土耳其投资的热点是埃及,埃及资格工业园区的出口商们可以享受对美出口的免税优惠。 土耳其棉纺工业的复苏能够从上图反应出来,本地棉花产量增长13%,国内需求增长2%。政府实 行生产支持系统,对合格棉籽生产出的籽棉提供奖金,鼓励棉花种植,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这一发展趋 势,玉米等其它农作物的回报较低,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提高了16%,达到670,000公顷。不过,降雨 过多对棉花的质量和总产量起到了负面的影响。去年短纤纱产量激增了24%,达到了近110万吨。政府 对人均年收入在1,500美元以下地区实行的救助将延长至2012年,预计2007年环锭纺纱锭数和自由端纺 纱头数将大幅增长。
土耳其: 原棉收支情况 2,000
千吨
1,500 1,000 500 0
'90
产量
'00
'06
消耗量
进口量
纤维年报 2006 / 07
43
“Iskur成立于1973年,如今已经拥有20,000锭环锭纺纱机和15,300头自 由端纺纱设备.. 2006年是土耳其纺织板块成功增长的一年。土耳其一天天地融入欧洲, 一步步地成为欧洲纺织品的兴旺的市场。意大利在纺织行业的角色是我们的 目标,我们会尽一切努力达到这一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土耳其将继续 努力使其客户能够直接采用他们已经挂在衣架上的产品。我们将共同携手不 断提高我们的质量,攀向世界纺织行业的高峰。由于客户期望不断提高这一 事实,我们必须不断研究如何能够获得更好的质量。这一期望驱使我们增加 产品范畴,提高产品质量。总之,我想要说土耳其纺织工业的目标是达到最 好的质量,这是在这一板块立足顶峰的唯一方式。”
A.Kadir Kurtul,土耳其 Kahramanmaras Iskur Tekstil的主席,Kasiad (Kahramanmaras工商从业 人员协会)主席, www.iskur.com
44
纤维年报 2006 / 07
6.5 东欧: 预期本年度2006/07,东欧棉花产量和使用量都将缩减,出口量也将降低。 与2005/06相比 东欧
产量 -2%
进口量 -8%
使用量 -7%
出口量 -2%
期末库存 -1%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在这一地区的棉纺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它是世界第六大棉花生产国,其种植面积基 本没有改变,预期总产量将达到120万吨。目前其本土加工的棉花仅占国内棉花产量的不到20%。不 过,政府计划对许多纺织厂进行改造和结构的完全重组,并将创建新的企业。已经宣布实行100个投资 项目的计划,总金额达12亿美元,其中基本上都属于纺织行业。乌兹别克斯坦正在推行一系列的激励 机制,如降低用电价格以及为海外投资者提供低价格的本地原棉,以此支持新工厂的创建。至少,政 府成功地吸引了一家大型印度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直接投资。Spentex Industries Ltd,在印度拥有 350,000锭环锭细纱机,收购了国家控制的纺纱企业Tashkent Toyetepa Tekstil Ltd,Tashkent Toyetepa Tekstil Ltd共拥有220,000锭环锭细纱机和236台喷气织机。Spentex透漏进一步的计划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埃 及创建或收购棉纱加工厂。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于2007年1月加入欧盟。目前,罗马尼亚是欧盟最大的东欧服装供应国。不过,纺织和服 装总产量在2005年下降了11%后,又继续下跌了20%。2006年,贸易顺差再次降低,出口额下降到52亿 美元,进口额增长到42亿美元。不过,该国目前仍拥有雄厚的资产。 首先,与西欧接近,并且拥有很好的客户基础,例如H&M,Zara,Escada,Lacoste,Dolce & Gabbana和Christian Lacroix,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运输时间短,物流成本低,这使得零售商们一直在这 里采购,而不会转向更东方。 其次,罗马尼亚纺织工业的平均收入为286美元,其中服装行业为250美元 – 比罗马尼亚工业的平 均支出低30%以上。这就导致了工人不足,并引起了一些异常现象,比如位于Bacau的企业中涌入了上 百名中国劳工。虽然罗马尼亚加入欧盟后,工资和生产成本将不可避免地升高,但却成功地吸引到了外 资,例如,2006年底,斜纹棉布的领先生产商UCO/Raymond的新工厂已经开业。甚至腈纶纺丝商也在 考虑生产工艺的改造,在新型高速纺丝技术方面进行投资,可以用一个纺丝位,代替30锭甚至40锭环锭 纺纱机。
纤维年报 2006 / 07
45
6.6 非洲: 本年度2006/07,预期非洲棉花产量和出口量将会降低。 与2005/06相比 非洲
产量 -10%
进口量 +2%
使用量 -1%
出口量 -12%
期末库存 -11%
纺织和服装行业几乎被三个最大棉花生产国平分 – 布基纳法索、埃及和马里 – 占非洲总产量160万 吨的44%。这一产量的85%左右用于出口,使其它行业能够发展高附加值产品,这对低收入的棉花生产 国十分重要。 2006年,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为西非棉花生产国提供了2,000万美元的附加基金,这些国家包 括:马里、Chad、塞内加尔、布基纳法索和贝宁。预计本年度棉花总产量达70万吨,用于出口。在三 年时间里,在高附加值棉花生产和增加种植面积方面还将花费总计2,700万美元。 埃及 埃及是一个中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250美元),拥有7,400万人口。目前纺织工业有 1,500家企业,500,000名雇员,年产值达到32亿美元左右。从地理的角度以及历史背景来看,这里是纺 织行业的理想场所。靠近欧洲,能够保证客户的快速供应,资格工业园区对美出口是免税的。去年纺织 和服装对美出口激增31%,达到8.06亿美元证明了QIZ(资格工业园区)概念的成功。正如所料,运往美国 商品的四分之三是服装。如上所提到的,土耳其公司正在埃及进行投资,以在其对美国和欧洲的最惠贸 易协议以及低劳动力成本中受益。 预计本年度棉花产量将达到205,000吨,其中三分之二左右在本地进行加工。尽管棉花种植面积有 一定下降,但产量却与去年基本持平。不过,本地棉花需求量近年来不断下滑。产生这一趋势的原因是 国有板块进行了私有化,却并不成功。据报道,2000年31家国有纺织企业计划进行私有化。其中大多数 企业的情况是财务状况糟糕,设备陈旧,雇员人数过多。三分之二的环锭纺装机容量仍属国有。主要用 于纺粗支纱,70%供应国内市场。迄今为止,纺丝和织造/针织生产能力已经存在,但是整个染色和后 整理板块仍然缺失。 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实施新政策应该是前景光明的。这就引发了如何处置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包含了社会问题。 长期来讲,上游纺纱板块结构精简后的剩余劳动力可以在新建的下游板块中解决就业。这一天到 来之际,整个增值链的纺织能力都将升级,为国民经济带来益处。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绝对是一个小国,预期国内棉花使用量将提高20%,达到16,000吨。这是最贫困的国 家之一,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160美元。国际零售商不断地寻找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方。人口总数超 过7,000万,拥有足够的低成本劳动力。埃塞俄比亚会成为未来服装采购的选择之一吗?最起码,埃塞 俄比亚政府似乎下定决心将纺织和服装行业作为国家发展和吸引投资的重要目标。他们计划将纺织和服 装出口额由2005/06年的0.11亿美元提高到2008/09年的5亿美元。
46
纤维年报 2006 / 07
6.7 纺纱装机容量 a) 短纤纺纱锭数: 百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中国大陆 49.07 57.94 67.00 77.47 84.67
印度 36.00 33.88 34.23 34.07 35.45
巴基斯坦 9.08 9.26 10.03 10.78 11.06
印尼 8.60 8.70 8.80 8.20 8.25
美国 2.04 1.70 1.60 1.43 1.38
墨西哥 3.50 3.50 3.52 3.54 3.54
巴西 3.60 3.67 3.63 3.63 3.65
土耳其 5.98 6.57 7.13 7.34 7.45
印度 386 379 386 391 455
巴基斯坦 145 148 157 166 177
印尼 70 70 65 65 67
美国 754 643 634 560 449
墨西哥 100 101 101 103 103
巴西 322 330 345 360 370
土耳其 507 530 555 569 595
b) 自由端纺纱头数: ‘00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中国大陆 900 1,040 1,060 1,470 1,562
纤维年报 2006 / 07
47
7. 非织造布和其它无纺终端产品 非织造行业欣欣向荣的情况将继续进行下去。很多公司将新增或扩大生产能力,例如Johns Manville在中国大陆新建了纺粘工厂,在德国新投资了一条年产10,000吨的PES纺粘生产线,Czech Pegas Nonwovens的第7条纺粘生产线(15,000吨/年)已经投入生产,第8条生产线正在计划之中,PGI在美国 和中国大陆进行了纺粘生产线的投资,Freudenberg集团第一家俄罗斯工厂开业,年产PES非织造布 8,000-10,000吨,Turkish Bayteks第二条产权技术的纺粘生产线投入使用,Specialised Industries Co (SPIC)在约旦新建了耗资4,000万美元的非织造布工厂,Ahlstrom在美国投资了新的水刺生产线,产品 供应北美湿纸巾市场,并在美国进一步投资了另一家工厂将产品范围扩展到过滤领域,Precision Custom Coatings美国工厂的针刺生产能力番一翻,A.S. Nonwovens在土耳其安装了第二条水刺生产线, 产品主要是一次性湿纸巾,J.H. Ziegler已经开始在匈牙利和那霸纺丝厂生产非织造布,并新增了水刺 生产。美国、欧洲、中东和中国大陆也有新增的水刺生产线。Kimberly-Clark已经临时重新启动了美国 的生产部门生产尿不湿。
列举的这些全年新增生产能力的情况表明了非织造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并且在各个区域间平衡 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大陆非织造工厂的数量比2004年增长了118家,即33%,工厂总数 达到了476家。不过,投资是全球性的。从今天大家所知道的投资来看,生产能力的新增和改造还将在 美洲、欧洲大陆、中东和亚洲全面展开。简要地分析一下中国市场,中国非织造布与产业用纺织品协会 的数据表明产量进一步增长了18.7%,达到140万吨。下图表明了长期的发展情况。
中国大陆: 非织造产品产量 1,400 1,200
千吨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97
2002
2003
2004
2005
纺粘
化学/热粘合
气流成网
针刺
水刺
其它
2006
预期中国大陆长足发展的势头还将继续,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一些国际大公司的投资,例如Ahlstrom,BBA,Fiberweb,Hollingsworth & Vose,PGI和Toray Saehan。他们都宣布了扩展现有设施或建立 新生产线的计划。 不过,这一领域生产能力的新增还没有产生与传统的纤维到服装领域相似的影响。虽然中国大 陆从产量上来讲是美国市场的第一大供应国,2006年对美非织造布货运量为27,000吨(+35.9%),价值 0.57亿美元,从金额上来讲中国大陆对美出口只能位居第六位,在一些传统的供应国之后:日本(1.03亿 美元),加拿大(0.78亿美元),德国(0.75亿美元),以色列(0.75亿美元)和墨西哥(0.65亿美元)。
48
纤维年报 2006 / 07
全球非织造产量 2006: 660万吨
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洲
亚洲
其它
预计去年全球产量增长8%,达到660万吨。行业的区域性结构特点如上图所示。 从成网方式角度来说,梳理非织造布在数量上领先,虽然梳理技术正在不断地丢失市场份额。去 年总产量增长6%,达到230万吨。中国大陆占据33%左右的市场份额,增长了17%,达到765,000吨。下 图表明了下图表明了这一板块的变化情况,水刺技术受到欢迎。
梳理成网非织造布产量 100 80
%
60 40 20 0
1995 针刺
2000
2006
热/化学粘合
水刺
过去十年里,针刺技术平稳发展,热粘合和化学粘合的使用情况有低于平均值的发展。梳理热粘 合丙纶非织造布的最大市场是表面材料用非织造布。由于低克重高效生产的趋势,梳理非织造布向纺粘 材料的转变并不能靠开发新市场得以补偿。水刺技术受益于西欧和北美家用湿巾市场的带动,蓬勃发 展。生产商们大力扩展生产能力,超出了市场需求,为开发新的应用领域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开发新市 场能够使行业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波动。特别是西欧和美洲对于汽车纺织品和产业 用纺织品新设备的需求有所增长,交钥匙生产线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进一步说,汽车内饰产品和过滤产 品的新需求正在全球范围内触发新的投资热潮。中国大陆不断地生产非织造布供应出口市场,目前面临 两个方向的设备需求。标准品质的产品可以在本地采购,而供应西方市场的高端产品似乎必须采用西方 技术。
纤维年报 2006 / 07
49
纺丝成网非织造布市场是2005/06年大规模投资的产物,产量近220万吨,纺粘 – 主要是丙纶,也有 涤纶 – 和SMS(纺粘/熔喷/纺粘)是最重要的技术。这一产量比2005年增长了9%。由于丙纶纺粘非织造布 是公认的价格导向产品,因此成本至关重要,涤纶纺粘非织造布由于其良好的性价比而受到广泛的认 可。不过,目前丙纶原料占纺粘非织造布的市场份额在80%左右。双组分材料将继续以高于平均增长率 的速度增长。 新增的大量纺粘生产线为这一板块的持续增长提供支持。纺丝成网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跳过一个 生产程序,这使其成为了效率的基准。从聚合物直接生产成为最终织物。而其它技术是由原材料生产成 纤维,再形成最终织物。 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纺丝成网非织造布的规模扩展导致了利用率降低。不过,对更新旧设备的日 益重视已经缓解了这个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纺粘非织造布不断代替梳理非织造布对此也有所缓解。不 过,2006年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导致了日用卫生用品形成买方市场。不过,由于对例如细旦、双组分和 弹性性能的新型趋势,卫生用品将为技术领导者们开发新的机会。也许是生产过剩产生的合理后果,厂 商们对过滤和医疗用品兴趣不断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对建筑应用的兴趣也有增长,但是卫生用品板块将 持续扮演主导角色。 由于对防御能力、柔软性和厚度/蓬松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上对改进质量也有进一步的要求。 涤纶产品在结实耐用的应用场合将继续适度增长,但主要由一些拥有产权技术的主要供应商提供。对于 环保型再生原料和一次性材料的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一些成本因素将会是未来的核心问题。为了应对加 工能力和原材料价格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挑战将会产生。 气流成网非织造布的产量进一步提高到450,000吨,主要是针对湿纸巾和卫生用品市场。21世纪 初,该行业受到生产能力大规模扩张的负面影响。虽然2001年的价格仍然较低,但是对气流成网生产商 已存在的威胁激起了产品创新和开发新的市场。 Tony Molluso,Concert Industries的首席执行官,专门生产气流成网非织造布,强调了这一看法。“我 们只做气流成网。这是我们的优势,因为我们没有可退之路。如果你已经退到尽头,那么你就会变得极 具创新能力。这很简单,真的:你在哪里丢了钱,那么就撤出;而你在哪里赚了钱,那么继续投入,赚 更多的钱。”女性用品以及食品工业所用的吸湿垫方面的应用引领了行业的增长。生产湿纸巾的技术已 经改变了,更加倾向于纺丝成网、梳理成网和水刺技术结合的生产线,由于合并和收购,生产高品质一 次性湿纸巾的厂商数量不断减少。据说该行业有很多陈旧的基础设施,因此导致了行业内企业数目少, 实力雄厚。 如果这一波动的行业在市场的驱动下扩展,那么小型以及中等规模工厂中新的投资机会将主要集 中在东欧、中东和亚洲。从今天的情况来看,Italian Main SpA,Fiberweb在中国大陆、McAirlaid’s Vliesstoffe GmbH在德国和美国、Danish Airlaid Technology A/S和BBA Fiberweb在意大利的新增生产能力 都将在2007/08年投入使用。 正如预期,高度集中的干法成网板块的投资很少。这一行业的主要生产商是Ahlstrom Corporation和 Hollingsworth & Vose Company (H&V),占世界产量的一半左右。2006年,总产量小幅上涨到225,000吨 左右。主要产品有茶叶袋和过滤材料、医用防护材料、特种湿纸巾、蓄电池隔板和一些其它小规模的应 用。由于这项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一些最终用途也可以由其它非织造布技术取代。H&V将在中国大陆 成立一个干法成网微晶玻璃生产工厂,生产过滤器和蓄电池隔板。Hirose Paper要将其碱性氢氧电池特殊隔 板的干法非织造布生产能力提高50%,预期在2007年中期投入生产。
50
纤维年报 2006 / 07
8. 全球纺织工业总结及发展趋势 去年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了生产能力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其中涤纶纤维是 最大的板块。西欧和美国产量进一步下滑,纺织和服装进口继续升高。提到美国经济,纺织和服 装赤字达到国家总贸易赤字的10%。印度巨象进一步加速发展,原棉和人造纤维产量提高,短 纤纱、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产量也有增长。其它国家,如埃及、泰国和越南变得越来越重要。其 它有高度潜力的国家如柬埔寨、印尼和乌兹别克斯坦至今仍未吸引到必要的投资充分激发潜力。 过去十年,整个行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4.3%。与移动电话等飞速发展的行业来比,这个结果并不 令人欣慰。纺织最大的优势在于持续增长,预计由于收入的增长,特别是中国大陆和印度,将激起欣欣 向荣的局势。西欧和美国在行业中的地位将随着对复杂创新的解决方案的青睐而改变。这一策略是服务 要求较高的小规模市场提供高于平均值的利润。 热点话题仍然是贸易流向不平衡、顺从社会规则以及劳动法、成衣走私和假冒服装。这将使贸易 形势更加紧张。虽然任何保护手段都将负面影响全球性的增长,但在市场驱动力下自由发展则需要总体 遵守的规则。不过,如今蓬勃发展的市场的增长将不会停滞,但却会受到能源和原料短缺的限制。 回到开篇中Pietra Rivoli的评论“如今这一行业的很多动态都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纺织行业中政 治因素的地位十分重要,甚至已经远远地超出了行业的范围。”这就为预测未来贸易流向带来了不确定 因素,随着自由贸易协议中通货膨胀的增加以及有悖自由贸易发展方向的反倾销政策的扩大,增加了不 确定因素。 由于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增大,棉产品将繁荣发展。根据有机交易所的数据,应用有机棉花的 种植使零售销售额提高,从2001年的2.45亿美元跃至2005年的5.83亿美元。预计2008年底,有机棉花产 品销售额将飞增至26亿美元。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没有人造纤维的未来也是无法想象的。由于涤纶 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纺丝能力的不断扩展以及亚洲和中东地区原料基础的不断拓宽,涤纶将继续处 于主导地位。再生纤维,短纤维由于非织造和纺织应用领域的拓宽也将继续保持增长。同时,预计锦纶 和腈纶纤维的地点转移和合并将继续。 明年本报告将在2008年5月出版,也许将继续发掘真相。会证明今天的全球化趋势吗?那时,我们 也许会开始考虑“本地化”,这是Pietra Rivoli提出的新理念。
纤维年报 2006 / 07
51
短纤维工序 原料准备
合成纤维纺丝
纺纱准备
纺纱/络筒
开清棉
环锭纺纱 络筒
梳棉机 羊毛
并条机
后加工
加捻 转杯纺纱
精梳系统 棉花
粗纱机
高速毛型短纤维纺纱
长丝工序 长丝纺丝
后加工
民用丝纺丝
加弹
地毯丝纺丝
倍捻
轮胎帘子线和工业丝纺丝
直捻
非织造工序 原料准备
成网
粘合
长纤维
梳理 交叉成网
化学粘合 针刺,水刺
包装
悬挂包装 短纤维 桨状 及粉末
气流成网
短纤维
干法成网
热粘合 热轧
卷绕包装 合成树脂
纺粘
化学粘合 粘合剂 纺织集团品牌所涉及的板块
52
纤维年报 2006 / 07
纺织集团
织物生产
织物后整理
机织
飞梭 刺绣机 多头 刺绣机
针织
印花/染色
织物生产
织物后整理
机织
飞梭 刺绣机
针织
多头 刺绣机
簇绒
印花/染色
后整理
染色
印花
涂层
植绒整理
团合作伙伴涉及的板块
纺织集团未涉及的板块
纤维年报 2006 / 07
53
全球纤维使用情况 年度
天然纤维 *
人造纤维
总计
人口 十亿
消耗量 公斤/人
2006
27,860
40,825
68,685
6.57
10.5
2005
26,621
39,501
66,122
6.49
10.2
2004
25,012
37,469
62,481
6.41
9.7
2003
22,672
35,229
57,901
6.34
9.1
2002
22,761
33,477
56,238
6.23
9.0
2001
21,939
31,595
53,534
6.15
8.7
2000
21,496
31,147
52,643
6.08
8.7
1999
21,266
29,400
50,666
6.00
8.4
1998
19,990
28,296
48,286
5.92
8.2
1997
20,189
27,523
47,712
5.85
8.2
1996
20,237
24,680
44,917
5.77
7.8
1995
19,600
23,594
43,194
5.69
7.6
1994
19,461
22,613
42,074
5.61
7.5
1993
19,631
20,765
40,396
5.53
7.3
1992
19,673
20,481
40,154
5.45
7.4
1991
19,740
19,738
39,478
5.37
7.4
1990
21,460
19,380
40,840
5.28
7.7
1989
21,409
18,944
40,353
5.20
7.8
1988
21,072
18,543
39,615
5.11
7.8
1987
20,638
17,864
38,502
5.02
7.7
1986
20,743
16,886
37,629
4.94
7.6
1985
17,732
16,259
33,991
4.85
7.0
1984
16,240
15,764
32,004
4.77
6.7
1983
15,705
14,850
30,555
4.69
6.5
1982
15,469
13,597
29,066
4.61
6.3
1981
15,189
14,631
29,820
4.53
6.6
1980
15,227
14,301
29,528
4.46
6.6
1975
13,349
10,677
24,026
4.09
5.9
1970
13,484
8,394
21,878
3.71
5.9
1965
13,401
5,486
18,887
3.35
5.6
1960
11,607
3,367
14,974
3.04
4.9
1950
7,723
1,681
9,404
2.56
3.7
单位: 千吨 * 包括棉花、羊毛和蚕丝
54
纤维年报 2006 / 07
天然纤维消耗量 年度
棉花
羊毛
蚕丝
总计
± %
2006
26,532
1,230
98
27,860
4.7%
2005
25,290
1,234
97
26,621
6.4%
2004
23,693
1,221
98
25,012
10.3%
2003
21,344
1,231
97
22,672
-0.4%
2002
21,398
1,271
92
22,761
3.7%
2001
20,536
1,315
88
21,939
2.1%
2000
20,067
1,343
86
21,496
1.1%
1999
19,820
1,363
83
21,266
6.4%
1998
18,527
1,386
77
19,990
-1.0%
1997
18,690
1,424
75
20,189
-0.2%
1996
18,727
1,439
71
20,237
3.3%
1995
17,998
1,510
92
19,600
0.7%
1994
17,774
1,618
69
19,461
-0.9%
1993
17,885
1,678
68
19,631
-0.2%
1992
17,870
1,736
67
19,673
-0.3%
1991
17,745
1,928
67
19,740
-8.0%
1990
19,406
1,988
66
21,460
0.2%
1989
19,388
1,955
66
21,409
1.6%
1988
19,122
1,886
64
21,072
2.1%
1987
18,743
1,832
63
20,638
-0.5%
1986
18,891
1,789
63
20,743
17.0%
1985
15,929
1,744
59
17,732
9.2%
1984
14,440
1,744
56
16,240
3.4%
1983
13,993
1,657
55
15,705
1.5%
1982
13,782
1,632
55
15,469
1.8%
1981
13,516
1,616
57
15,189
-0.2%
1980
13,575
1,599
53
15,227
2.7%
1975
11,723
1,578
48
13,349
-0.2%
1970
11,784
1,659
41
13,484
0.1%
1965
11,884
1,484
33
13,401
2.9%
1960
10,113
1,463
31
11,607
4.2%
6,647
1,057
19
7,723
n/a
1950 Unit: ‘000 tonnes 单位: 千吨
纤维年报 2006 / 07
55
人造纤维产量 再生纤维 *
年度
总计
2006
3,417
5.5%
37,408
3.2%
40,825
3.4%
2005
3,238
0.4%
36,263
5.9%
39,501
5.4%
2004
3,226
9.2%
34,243
6.1%
37,469
6.4%
2003
2,954
6.1%
32,275
5.2%
35,229
5.2%
2002
2,783
4.6%
30,694
6.1%
33,477
6.0%
2001
2,661
-3.5%
28,934
1.9%
31,595
1.4%
2000
2,758
6.9%
28,389
5.8%
31,147
5.9%
1999
2,579
-7.1%
26,821
5.1%
29,400
3.9%
1998
2,775
-3.6%
25,521
3.6%
28,296
2.8%
1997
2,879
0.3%
24,644
13.0%
27,523
11.5%
1996
2,870
-3.5%
21,810
5.8%
24,680
4.6%
1995
2,973
4.9%
20,621
4.3%
23,594
4.3%
1994
2,834
3.3%
19,779
9.7%
22,613
8.9%
1993
2,743
-1.6%
18,022
1.9%
20,765
1.4%
1992
2,788
-4.7%
17,693
5.2%
20,481
3.8%
1991
2,924
-8.3%
16,814
3.8%
19,738
1.8%
1990
3,189
-4.6%
16,191
3.8%
19,380
2.3%
1989
3,342
-0.9%
15,602
2.8%
18,944
2.2%
1988
3,371
2.6%
15,172
4.1%
18,543
3.8%
1987
3,286
1.4%
14,578
6.8%
17,864
5.8%
1986
3,241
0.2%
13,645
4.8%
16,886
3.9%
1985
3,234
-4.5%
13,025
5.2%
16,259
3.1%
1984
3,387
2.3%
12,377
7.3%
15,764
6.2%
1983
3,310
3.6%
11,540
10.9%
14,850
9.2%
1982
3,194
-7.8%
10,403
-6.8%
13,597
-7.1%
1981
3,464
-1.6%
11,167
3.6%
14,631
2.3%
1980
3,522
1.8%
10,779
7.7%
14,301
6.0%
1975
3,216
-2.2%
7,461
9.2%
10,677
4.9%
1970
3,585
1.0%
4,809
18.7%
8,394
8.9%
1965
3,446
5.3%
2,040
23.7%
5,486
10.3%
1960
2,664
5.2%
703
58.6%
3,367
14.9%
1950
1.611
n/a
70
n/a
1.681
n/a
单位: 千吨 * 从2000年起,包括Tencel® 纤维
56
合成纤维
纤维年报 2006 / 07
全球纤维消耗量 年度
棉花
羊毛
合成纤维
再生纤维
总计
1960
68%
10%
5%
18%
14,974
1970
54%
8%
22%
16%
21,878
1975
49%
7%
31%
13%
24,026
1980
46%
5%
37%
12%
29,528
1985
47%
5%
38%
10%
33,991
1986
50%
5%
36%
9%
37,629
1987
49%
5%
38%
9%
38,502
1988
48%
5%
38%
9%
39,615
1989
48%
5%
39%
8%
40,353
1990
48%
5%
40%
8%
40,840
1991
45%
5%
43%
7%
39,478
1992
45%
4%
44%
7%
40,154
1993
44%
4%
45%
7%
40,396
1994
42%
4%
47%
7%
42,074
1995
42%
3%
48%
7%
43,194
1996
42%
3%
49%
6%
44,917
1997
39%
3%
52%
6%
47,712
1998
38%
3%
53%
6%
48,286
1999
39%
3%
53%
5%
50,666
2000
38%
3%
54%
5%
52,643
2001
38%
3%
54%
5%
53,534
2002
38%
2%
55%
5%
56,238
2003
37%
2%
56%
5%
57,901
2004
38%
2%
55%
5%
62,481
2005
38%
2%
55%
5%
66,122
39%
2%
54%
5%
68,685
2006 Unit: ‘000 tonnes 单位: 千吨
纤维年报 2006 / 07
57
人造纤维产量 再生纤维 * 年度
长丝
短纤
总计
长丝
短纤
总计
2006
437
2.980
3.417
21.958
15.450
37.408
2005
452
2.785
3.238
20.887
15.376
36.263
2004
483
2.743
3.226
19.639
14.604
34.243
2003
476
2.478
2.954
18.393
13.882
32.275
2002
463
2.320
2.783
17.368
13.326
30.694
2001
480
2.181
2.661
16.334
12.600
28.934
2000
533
2.225
2.758
15.995
12.394
28.389
1999
527
2.052
2.579
15.040
11.781
26.821
1998
581
2.194
2.775
14.141
11.380
25.521
1997
611
2.268
2.879
13.235
11.409
24.644
1996
640
2.230
2.870
11.594
10.216
21.810
1995
654
2.319
2.973
10.903
9.718
20.621
1994
630
2.204
2.834
9.957
9.822
19.779
1993
652
2.091
2.743
8.925
9.097
18.022
1992
695
2.093
2.788
8.577
9.116
17.693
1991
759
2.165
2.924
8.025
8.789
16.814
1990
837
2.352
3.189
7.637
8.554
16.191
1989
927
2.415
3.342
7.156
8.446
15.602
1988
950
2.421
3.371
6.855
8.317
15.172
1987
915
2.371
3.286
6.436
8.142
14.578
1986
934
2.307
3.241
6.026
7.619
13.645
1985
933
2.301
3.234
5.792
7.233
13.025
1984
959
2.428
3.387
5.444
6.933
12.377
1983
983
2.327
3.310
5.065
6.475
11.540
1982
967
2.227
3.194
4.612
5.791
10.403
1981
1.053
2.411
3.464
4.986
6.181
11.167
1980
1.130
2.392
3.522
4.854
5.925
10.779
1975
1.148
2.068
3.216
3.790
3.671
7.461
1970
1.391
2.194
3.585
2.398
2.411
4.809
1965
1.372
2.074
3.446
1.124
916
2.040
1960
1.131
1.533
2.664
417
286
703
1950
872
739
1.611
54
16
70
单位: 千吨 * 从2000年起,包括Tencel® 纤维
58
合成纤维
纤维年报 2006 / 07
全球合成纤维产量 年度
涤纶
锦纶
腈纶
其它
总计
1970
34%
40%
21%
5%
4,809
1975
45%
33%
19%
3%
7,461
1980
47%
30%
19%
4%
10,779
1985
50%
26%
18%
6%
13,025
1986
50%
26%
18%
6%
13,645
1987
52%
25%
17%
6%
14,578
1988
53%
25%
16%
6%
15,172
1989
54%
24%
15%
7%
15,602
1990
53%
24%
14%
9%
16,191
1991
54%
22%
14%
10%
16,814
1992
56%
21%
13%
10%
17,693
1993
57%
20%
13%
10%
18,022
1994
58%
18%
13%
11%
19,779
1995
60%
19%
12%
9%
20,621
1996
61%
18%
12%
9%
21,810
1997
63%
16%
11%
10%
24,644
1998
65%
15%
10%
10%
25,521
1999
66%
15%
9%
10%
26,821
2000
66%
14%
9%
11%
28,389
2001
67%
13%
9%
11%
28,934
2002
68%
13%
9%
10%
30,694
2003
69%
12%
8%
10%
32,275
2004
70%
12%
8%
10%
34,243
2005
72%
11%
7%
10%
36,263
2006
73%
11%
7%
9%
37,408
单位: 千吨
纤维年报 2006 / 07
59
人造纤维产量 百万吨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中国大陆
4.3
5.2
5.8
6.7
8.2
9.9
11.7
13.7
17.3
19.3
美国
4.4
4.3
4.1
4.2
3.6
3.8
3.8
3.7
3.4
3.1
中国台湾
3.1
3.3
3.1
3.2
3.1
3.2
3.2
3.2
2.8
2.6
印度
1.5
1.6
1.8
1.9
1.9
2.0
2.0
2.2
2.2
2.5
南韩
2.5
2.5
2.7
2.8
2.4
2.3
2.2
2.1
1.7
1.5
印尼
1.1
1.1
1.2
1.4
1.5
1.4
1.3
1.2
1.2
1.2
日本
1.8
1.7
1.5
1.5
1.5
1.3
1.2
1.2
1.2
1.1
小计
18.7
19.7
20.3
21.7
22.1
23.9
25.5
27.3
29.7
31.4
其它
8.8
8.6
9.1
9.4
9.5
9.6
9.7
10.2
9.8
9.4
总计
27.5
28.3
29.4
31.1
31.6
33.5
35.2
37.5
39.5
40.8
百万吨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绦纶长丝
8.5
9.4
10.1
10.7
11.2
12.0
12.9
13.8
15.3
16.3
绦纶短纤维
6.9
7.0
7.6
8.1
8.3
8.8
9.4
10.1
11.0
11.1
锦纶长丝
3.5
3.4
3.4
3.6
3.3
3.5
3.5
3.7
3.6
3.7
锦纶短纤维
0.6
0.6
0.5
0.5
0.4
0.5
0.5
0.4
0.4
0.4
丙纶
2.4
2.5
2.6
2.8
2.9
3.0
3.0
3.1
3.0
3.0
腈纶
2.7
2.5
2.5
2.6
2.6
2.7
2.7
2.7
2.6
2.5
再生纤维 *
2.9
2.8
2.6
2.8
2.7
2.8
3.0
3.2
3.2
3.4
其它
0.1
0.2
0.2
0.2
0.3
0.3
0.3
0.4
0.4
0.4
总计
27.5
28.3
29.4
31.1
31.6
33.5
35.2
37.5
39.5
40.8
* 从2000年起,包括Tencel® 纤维
60
纤维年报 2006 / 07
前三位生产国 绦纶长丝
2006
份额
2005
份额
2000
份额
1995
份额
中国大陆
10,225
62.8%
8,903
58.3%
3,152
29.5%
1,022
15.7%
印度
1,209
7.4%
1,039
6.8%
829
7.8%
344
5.3%
中国台湾
1,185
7.3%
1,275
8.3%
1,525
14.3%
1,225
18.8%
小计
12,619
77.6%
11,217
73.4%
5,506
51.6%
2,591
39.8%
绦纶短纤维
2006
份额
2005
份额
2000
份额
1995
份额
中国大陆
5,822
52.3%
5,509
50.2%
1,815
22.5%
922
16.5%
美国
846
7.6%
916
8.4%
1,041
12.9%
1,039
18.6%
印度
752
6.8%
615
5.6%
561
7.0%
230
4.1%
小计
7,420
66.6%
7,040
64.2%
3,417
42.4%
2,191
39.2%
锦纶长丝
2006
份额
2005
份额
2000
份额
1995
份额
中国大陆
825
22.5%
679
19.0%
333
9.3%
252
8.0%
美国
789
21.5%
811
22.7%
851
23.8%
830
26.2%
中国台湾
479
13.0%
466
13.0%
421
11.8%
294
9.3%
小计
2,093
57.0%
1,956
54.7%
1,605
44.9%
1,376
43.5%
锦纶短纤维
2006
份额
2005
份额
2000
份额
1995
份额
中国大陆
839
33.1%
784
30.0%
475
18.5%
234
9.7%
西欧 *
759
30.0%
770
29.5%
780
30.4%
883
36.4%
日本
243
9.6%
261
10.0%
377
14.7%
374
15.4%
小计
1,841
72,7%
1,815
69,4%
1,632
63,6%
1,491
61,5%
单位: 千吨 * 包括土耳其
纤维年报 2006 / 07
61
全球纱线产量 纱线
2006
份额
2005
份额
2000
份额
1995
份额
长丝
22,395
37.3%
21,339
37.0%
16,528
36.0%
11,557
30.9%
短纤纱
37,607
62.7%
36,398
63.0%
29,368
64.0%
25,895
69.1%
总计
60,002
57,737
45,896
37,452
单位: 千吨
纱线产量发展情况 纱线
2006
年平均 增长率
2005
年平均 增长率
2000
年平均 增长率
1995
年平均 增长率
长丝
22,395
4.9%
21,339
5.2%
16,528
7.4%
11,557
6.4%
短纤纱
37,607
3.3%
36,398
4.4%
29,368
2.5%
25,895
-0.6%
总计
60,002
3.9%
57,737
4.7%
45,896
4.2%
37,452
1.2%
单位: 千吨
各类短纤纱产量 纱线
2006
年平均 增长率
2005
年平均 增长率
2000
年平均 增长率
1995
年平均 增长率
棉花
22,621
4.9%
21,562
4.7%
17,109
2.2%
15,345
-1.5%
涤纶
9,086
1.6%
8,947
6.4%
6,573
7.3%
4,629
3.7%
腈纶
2,407
-3.1%
2,485
0.4%
2,440
1.9%
2,225
0.6%
再生纤维
1,899
7.0%
1,774
4.6%
1,417
-1.7%
1,545
-1.4%
羊毛
1,086
-0.3%
1,089
-1.7%
1,185
-4.1%
1,460
-5.4%
其它
508
-6.1%
541
-3.4%
644
-1.4%
691
2.8%
总计
37,607
3.3%
36.398
4.4%
29.368
2.5%
25.895
-0.6%
单位: 千吨
62
纤维年报 2006 / 07
www.oerlikon.com / text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