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依舊佇立街市的一隅,那宛如一處魔法空間,店長、作家、讀者攪和一鍋神藥,走進裡頭的人,感受療癒、喚醒意志的種種不思議。透過扎根異鄉的華文書店,還有移/旅居異地的華文寫作者,跟你說一個書店如何發生魔法的故事。
如今網路購書簡直一秒入袋,卻因此,更顯實體書店的珍貴與無可取代。 紐約、蘇格蘭、比利時、新加坡、清邁、京
封面故事
清邁飛地書店
紐約重音姊妹
新加坡城市書房
海外書店軌跡 煮雪的人/林禹瑄 林薇/劉思坊
焦點人物
作家徐華× 讀書共和國社長郭重興
本月注目
2025 誠 品手帳桌掛曆展
作家吳曉樂
Ne w York
Chiang Mai
Volume 127 創刊自 2013 年 4 月, 本期為第 127 期, 每月 1 日可至誠品書店免費索取。
Cover Story
02
03
11
15
22
異地華文書店
有點勇敢的書店故事
書店決定扎根異鄉
我在 開了一間書店
壯大對未來的想像與改變
清邁 飛地書店
紐約 重音姊妹
新加坡 城市書房
海外書店軌跡
煮雪的人
林禹瑄
林薇
劉思坊
不能沒有書店的理由
本期封面故事
讀書時間一再被擠到邊角的時代
只發生於書店裡的某種精神
其實是一場追尋
書店不再只為賣書
本月注目│ 2025 誠品手帳桌掛曆展
20 本月注目│專訪作家吳曉樂
焦點人物│美國經驗對談
作家徐華╳讀書共和國社長郭重興
華與讀書共和國社長郭重興對談不同時間座標下的美國經
24
愛書人說起夢想
可喜的是
是一場接力 ,
也有新書店冒出
經常是開一間書店
總覺得這之間像
科技資訊越來
有的書店
越爆炸
人物同樣滿滿移動感
本月注目則專訪作家吳曉樂
總編特選│ Vera Wong's Unsolicited Advice for Murderers、 Inheritance
27 職人選讀│ 《慾望的魔術師》
位法律系學生
隨著追尋
不能沒有書店的理由
除了關於探訪異地華文書店之外
28 中文書‧外文書‧兒童與青少年
38 選樂‧影音
47 誠品知味
發行人│吳旻潔 社長│李介修 企劃│謝淑卿. 林慧雯. 吳宜臻 編輯│蘇曉凡. 林玥彤. 陳益郎 美術指導│王政弘 美術設計│張逸帆. 劉乃嘉. 陳庭佑. 楊育維 攝影│ YJ Chen. 汪正翔. 十月攝影工作室
發行所│誠品股份有限公司 11075 台北市信義區松德路 196 號 B1 製版印刷│秋雨創新股份有限公司 02-8768-1966
編輯室謹上
【注意事項】◎誠品書店包含書店、文具館、音樂館、兒童館、精品館、誠品知味之消費。◎兌換抵用券需出示玉山實體信用卡(或手 機行動裝置畫面,非截圖)、同卡號簽單、誠品生活電子發票證明聯及銷貨明細,並於刷卡消費當日至服務台,方可兌換;如使用發 票載具,亦請出示銷貨明細,以利活動核對。◎活動回饋正附卡分開計算,且限同卡消費單筆滿額兌換,單一活動門檻每卡每日限 兌乙次;數量有限,兌完為止。◎週三玉山日與銀行滿額禮活動可合併兌換。◎如需辦理退貨,抵用券需一併退還,且無條件同意 誠品生活退貨程序。◎活動條件及限制,以玉山官網及迷誠品網站公告為主;玉山銀行與誠品保留活動修改、變更及終止之權利。
「在地」的清邁飛地:
一個為異鄉人準備的空間
撰文|許恩恩 照片|飛地書店
因從自己原生土地遷徙到外地的人們
母語的海外據點落腳泰國清邁
飛地不僅僅是為了香港人所需要
是柏林的巴勒斯坦人
執著飛地得要是一家書店
人海中辨認出來
關於飛地這個品牌
港電影評論學者蒲鋒
社群空間
港到台北的經歷非常相似
為什麼是清邁呢
反思自我的地方
為這群人的活動提供空間
在這裡他們能暫時停留
我告訴她們
飛地書店在清邁的誕生
卻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張潔平這樣回答
這也是清邁第一間華文書店
許多人因為政治
反思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
確實帶著一點偶然的色彩
清邁對他們來說是一個中
清邁的華人移民和我從香
離散中的寫作
我可以
書是一個重要媒介
開設的意念書店
上也可以蓋房子
接下意念
開書店是讓自己自洽的行動
讓書店繼續蓋房子
位於西門町的飛地書店前身是香港人
意念的前身電光影裡書店
張潔平一直都抱有清晰的想像
這樣的社群空間
它更像是一個社群空間
二三年十一月
它可以是巴黎的中國人
讓他們有一個可以對接文
是為了那些因為各種原
飛地第一個非華文
經濟或個人原因
成為離散社群的連結紐帶
也能幫到相似經歷的人
同為離散者的張潔平
老闆是著名的香
就會吸引哪
怎麼從茫茫
﹁
我沒有很
今年 8 月紐約客刊出一篇報導 "Are Bookstores Just a Waste of Space ?" 文中提到 , 疫情後 , 百業重挫 , 倒是獨立書店數量微幅 提升 。 在一鍵就能買書的網路時代 , 屹立的一間間實體書店 , 更 顯得別有意志 。
書店當然不是浪費空間的存在 。 這可以是一道簡單的是非題 , 但 更迷人的答案 , 或許是一間書店 、 一位愛逛書店的人 , 與書 / 書 店相遇 、 交織的深刻故事 。 於是 , 本期封面故事 , 走進扎根異鄉 的華文書店 。
飛地源於對某種「香港」精神的延伸:作為一個容器,它 開放、流動、包容;作為一個座標,它在他與我之間、 本土與離散之間。它站在移民的立場,以不卑不亢的位 置,與身處的任何一個世界真誠交流。以「Nowhere」 為英文名,讓我們在無處可去時(nowhere),安住此時 此地(now here)。
飛地書店
我們所有的項目都圍繞一個使命展開:連接與賦權離散、 少數派創作者,建立一個打破刻板印象、推動創作邊界 的空間。
重音姊妹
邁飛地一定會有東南亞類目
且不只關注在華人離散主題
的華語書籍
選書方面
到泰國的複雜性
進貨渠道和品牌資源
每個書店都是在地的
開清邁
伴來執行
邁的華人多數是來療傷的
的停留時間
上貼滿了各種與你平等對話的標語
留在這裡感受異地難尋的歸屬感
書店裡
此的空間
準備的空間
清邁飛地開幕後
清邁飛地書店有兩個泰國店員都是會說泰語
有溫馨故事
這裡像是一個充電站
當然也有相應挑戰
或者是階段性到訪
她不僅是一間書店
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安靜角
像是舉辦一至
也有人比喻
還是一種
無論你是誰
許多異鄉華人前來
還有一個店員是沒有國籍的
因為都是當年滇緬孤軍的後代
有一個主題是每個店都有的
盡可能收集齊研究跟東南亞
再來是各地的主題
只能在清邁工作
因為這幾個店員
拿的是山林證
也就是華裔二三代在
自下而上的成長
但最終的運營
這裡是一個為異鄉人
不僅是個支撐彼
沒有固定
應該由在地的夥
我們可以共享
讓我們意識
就像飛地書店從無到有的過程
跟具體的人打交道
一本書有著共同的體驗
回到書店的未來想像
本來就在那裡
也還有落腳美國舊金山
自身的文化價值主體清楚了以後
這個啟發似乎同樣適用在她自己身上
是建立一個平等的關係
都是飛地與異地的共舞
飛地書店據點將延伸至歐洲荷蘭海牙
飛地可以豐富這個異地
邁出安放自我的舞姿
的相對關係
是很療癒的過程
在於書創造了人的深度交流
去做具體的事情
這對移民很重要
去到任何一個異地
會知道自己與異地
我們是發現跟連接
她強調社群空間不是被創造的
那麼這群人天然就會被連結起
chosen family 的方法
當你進到具體的場景
你是有方向感
飛地像是我去
如果有一群人對同
之所以透過書為
找地方舉辦線下活動實在麻煩
書店就像讀社區大學一樣
重音社開設一系列創意寫作課程
Accent Sisters
打開重音品牌的更多想像
有許多對藝術感興趣也對寫作感興趣的人
慢慢延伸至藝術家
一個比較廣闊的
了連結與自己相同寫作狀態的那一群人
多文學創作都來自邊緣
也不定時舉辦線下活動
歡迎用英文創作的中國寫作者與我們聯繫
甚至是遊戲設計師
重音社經營至第四年
所邀約的大師因此從作家
多的是他們自己
你能感覺受眾是重合
與許多書店的發展軌跡不同
重音的出版計畫是一大肯定
物館圖書館也被深深吸引
李驕陽與他人在紐約合辦中文獨立大型書展
還真有人來了回應
在微信留下訊息
在一場布魯克林藝術展上碰頭
美中文作家協會
這成為重音社
裡頭前輩曾向她提過李驕陽
他們便採訪這些人
重音跨在兩個邊緣交界
重音品牌是從線上走到線下
藉著觀察參與學員
包括雙語創作的工作坊與大
做成一系列的
的起點與定錨
都沒看過中國獨立出版
想給離散華語創作者或中文
放在出版計畫
重音姊妹更是歡迎讀者畫線筆記
女性科幻研究學者友人前來
身經驗推翻許多書店的展示規則
供大家瞻望的
隨手翻開書店裡的二手書
大出版社或知名作家的書
其實有很多好玩的書
大手筆買下書展裡的選書
展示許多中國獨立出版物
讀者去把它拆開
至少提供兩本讓讀者翻閱
重音姊妹裡的每一本書
要買回家或在這裡讀都可以
如果書店的書有封膜
嚴肅探討起劉慈欣作品裡的
逐篇找出厭女段落
放在我們書店裡不只是
我會覺得很煩
李驕陽笑著分享
封膜能拆的我們自己都會
也是這裡的書與讀者的相處模式 。﹁
我從小到大去別 的書店
這段海外求學經歷分享至微信
待驕陽也來到紐約大學讀創意詩歌
多中文母語人的回應
重音姊妹: 突破口音、 跨語創作的自由
撰文|《提案》編輯室 攝影| Camille Lin 照片|重音姊妹
就讀非虛構寫作的鍾娜
總被老師糾正語法
英文母語學生
當年在紐約新學院
音姐妹三位創辦人李驕陽
英文當然是有口音的
如的背景
我們也希望這個口音可以給英語世
這個字可以有很多的意思
本來想學創作
界新的東西 。 後來也有朋友說這是不是 念ㄔㄨㄥ
這是我們的特 色
加坡與馬來西亞比較接近的地方是多元
依然主導書店定位與選書
新加坡的本地書店多半還是以華文
自己的母語華語與文學專
城市書房的出版企畫
書房雖然以華文書為主
坡的書店歷史
的主要收入
也更體會到新加坡的在地特色
有時候賣英文書甚至變成書店
這裡主要有四大種族
與許多移工相同
專屬移工的書架
離開了新加坡
有長時間接觸
的信任
是要培養的
書店讓她認識到不同背景的
陳婉菁帶我們回顧新加
但城市書房永遠留下了
更讓我有感人與人之間
陳婉菁也是新加坡的
還是會賣很多
因此城市
之間相處的地方
永遠會有幾間書店與城市同在
每次遇到難題陳婉菁都會想起英培安先
店本身的力量
她始終相信實體書店不會消
那個時代網路沒有這麼活躍
善發生之處
十年經營最辛苦的一段在前幾年疫情
安先生身上學會
在陳婉菁的心中
經歷於她而言
書店與書
他是我的一個精神領袖
經營書店時
比我的情況還糟糕
是很難用錢來取代的
是種種美與
由生活在新加坡多年的紐西蘭人
為讀者間哀悼已故親友的讀物
當然也有它比較痛 苦的地方
正視心理健康的必要
這跟在辦公室整天與數據相處 不一樣
感受很清新
描寫女兒自殺的回憶錄
人們活在社會安居樂 業 、 GDP 很高的泡泡裡頭
新加坡與許多已 發展的大城市相同
藉由書店走 向人群
新書發表活動
更提醒她
撰文|蔣亞妮 照片|城市書房
其書店是開放的空間
有書店的地方更會遇到不同的人
竟的出版計畫創辦城市書房
販售有價值的書本
眼界也隨著開拓
一開始的眼界比較狹小
意地編輯每本出版品
數據與市場回應
陳婉菁出身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
陳婉菁自述
自己開一家書店
開始經營書店後
在新加坡著名咖啡廳與特色小店林立的如切路
受到他的啟發
再做一些活動
一本書出版之後
慢慢形成一個自己的
出版社這件事
跟我想像中很不一樣
以為開店就是出版
人生總不如想像
會遇到不同的讀
集新加坡最多書店的橋北路
越能積累文化的行業
根書店任職
為是自己一個人做
人陳婉菁回顧
再到英培安先生創立
也知道如果離開
但不知道誰在買書
能知道讀者是誰
過往在出版社工作
新加坡最具指標性之一的草
離開英先生的
書店做了八年
所以走得很慢
也讓她能更有誠
很難回來
文學科系畢業後
出版差不多做了十年
我沒有轉行
陳婉菁帶著未
或者讀者的
看的只是
活軌跡也都圍繞著這間書店打轉
評選為世界十大最美書店的惠文社
髦洋派的惠文社
較接近台灣的獨立書店
為次文化愛好者聚集地
此處的前身是
我的住處位在惠文社附近
哲學之道附近有間不起眼
座的個性更鮮
當時有許多讀者趕到現場重現小 說中的檸檬炸彈場面
百貨的地下樓復活
該處最輝煌的時日
多病又寡歡的小說主角走
井基次郎的短篇小說
詩人、作家。生於台灣台北市。日本法政大學文 學碩士。 2021 年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2024 年 2 月被拱門任務基金會選入「Arch Lunar Art Archive 」計畫,詩作〈月球博物館〉為目前已知 最早登陸月球的華文新詩。 京都最知名的書店
是鬧區河原
在昭和時代的繁華光景
分店鋪營業
店果然在二
當時深感此處時日已無多
榻味園飯店
其中記錄著味園飯店
二四年底全體歇 業 ︶。 比起嘆息
亦當在此
只有京都不會逝去
我身自古存於此
如三島由紀夫筆 下的金閣寺
例如與谷崎潤一郎淵源 深厚的春琴堂書店
儘管存在卻已不若當年 ; 有的書店則消失
町中裝潢最浮誇的百貨
者從未想過的方式爆炸 。 有的書店如丸善 ,
正是檸檬蛋糕 。
高檔的氛圍下的嶄新丸善
書店 ,
般的如廁待遇 。
町需要廁所 ,
馬上會走進此處
甚至開設了一間咖啡店 ,
每當我身在河原
招牌商品
小說中的檸檬炸彈 , 以作
享受皇宮
,
,
這十餘年來,在書業界遇見美好的人與事,尤其是影響我至極的 英培安先生,都讓我深深感受到,經營文化事業猶如跑馬拉松, 讀者、寫作人、知識分子等各樣的愛書人共同努力,書店逐漸變 成維繫彼此的文化空間。
島國是多語社會,城市書房除了本地華文,也有本地英文人文書 籍,從而讓讀者理解多元文化,以及背後的事與人的幽微之情。
最感動的是,當從書架上看到從一本書衍生出來多語翻譯的版本 時,時刻提醒我們要學習理解、包容和同理。
—城市書房
這幾年因倡議工作 , 常需要往來世界不同城市 。 由於行程通常緊湊 , 鮮少有自由移動的空隙 。 但只要有 , 書店總是優先排入的目的地 。 網 路書店發達的此刻 ,書店之於人 ,不只是買書的地方 ,願意經營書店 、 願意走進書店的人 , 絕對有更大的需求想在空間中滿足 那是一種 歸屬感 , 是 「 你懂我想知道這些事情 」 的心聲 。 最後帶走的 , 可能是 文字 、 是知識 , 也可能是包含著其他重量的情誼 。
我尤其喜歡獨立書店 、文化場館附設書店 、以及古老建築改建的書店 , 無論陪伴著一個區域數代人走過歷史的 , 還是青年返鄉進行創新嘗試 的 , 它們各有故事 , 也總能給人一種接納 、 一種歸屬 即使語言不 通 , 即使整家店的書籍 , 我沒一本真能看懂 , 依然如此 。
林薇
小紅帽 With Red、小紅厝月經 博物館創辦人。長期關注並深 耕性別、人權、多元共融、教 育、台灣國際參與等議題的行 動派倡議工作者。因為相信每 個人都值得被自己與他人好好 對待,所以持續在多元的領域 裡,用溫柔的靈魂,堅毅的態 度,和不怕死的勇氣,尋找讓 世界變得更好一點點的可能性。
記得某次前往柏林出差 , 行經同志博物館附設書店 , 店門窗上有個彈 孔 , 旁邊有象徵猶太人的六芒星 。 問了店員 , 才知道過去同志在德國 社會 , 就像是猶太人的六芒星般被排斥 、 貼上標籤 , 他們沿用標誌 , 也希望翻轉標誌 , 象徵在壓迫中長出力量 , 這裡也真的成為許多多元 共融 NGO 的聚集地 。 彈孔則是兩個星期前 , 有人為警告他們而發射 的 , 即使內部人員都平安 , 依然震盪出不小恐懼 ,「 留下了彈孔是因 為希望人們記得 , 世界上還有想要傷害我們的人 , 但我們並不害怕 , 會繼續待在這裡努力 。」
而長居蘇格蘭愛丁堡的這些年 , 我最喜歡的書店一直是古城區的 Lighthouse 。 那是一家號稱愛丁堡最 「 嬉皮 ( hipster )」 的書店 , 選書以性別 、 種族及國際政治三大主題為主 , 書寫方式多是個人故事 或軟性討論議題的類型 。 店名字面上是燈塔 , 但它於我而言 , 不僅指 出方向 , 更是避風港 。 作為社會倡議者 , 我不斷嘗試翻轉對議題固有 的相信 , 經常遇到拒絕與衝突 , 但每每走進 Lighthouse , 我都能感 覺到一份深深的理解 在忘記自己該往哪去的時候 , 它會告訴我 , 先進來休息一下吧 。
今年七月搬離愛丁堡前 , 我一一道別 趴坐在 Lighthouse 門口靜 靜與街上熙攘人流互動的白色狗狗 、 牆上的 「 Remember to look after each other 」 以及書櫃上黏貼的作家小語 , 都已烙印在我對這 個城市的記憶裡 , 也是我曾生活過的痕跡 。
小書店當然不只客觀格局上的小 。 我理想的小書店隱身城鎮角落 , 櫥 窗架上的選書充作招牌 ,不花俏不張揚 ,有心讀字的人自會停留張望 。 在店裡工作的恆常只有一人( 通常是書店主人 ),大多時候拿一本書坐 在櫃檯 ( 通常是一張陳舊木桌 ) 後面安靜地讀 , 成為書店擺設一種 , 除了進門的招呼聲之外 ,不與來客多交談 。 書賣出去的時候 , 在扉頁 夾進一張寫著店名的書籤或蓋上戳印 , 用小小的字將賬記在布滿壓痕 的筆記本上 , 從抽屜或一個小木盒裡取出錢找零 。 數位科技在這裡匿 跡不因為抵抗 , 而單純出於對行為本質的偏執 , 好比在網購和短影音 當道的虛擬年代 , 到實體書店買一本實體書 。
Belgium
這樣的小書店 , 在我去過的歐洲城市裡大多有至少一 、 兩間 , 室內 植物般支撐著一地的文化精神和我的旅行回憶 就算沒有也不削 減景觀 , 只是不免感覺有些蕭索 , 有些空洞 。 於是僅管必須繞遠路 ,
僅管未必有我看得懂的文字 , 也一定要進門逛上一圈 , 向店主人隔 著經常無人的一整間書店點點頭 , 像在隔空拍肩 。 讀書奢侈 , 寫書 不易 ; 做書難 , 賣書更難, 如今似乎是不分國界任何小書店裡一個眼神 就能讀懂的事 。
林禹瑄
1989 年生,台南人,現居比 利時。有詩集《春天不在春 天街》、《夜光拼圖》、《那些 我們名之為島的》。
我之所以喜歡逛小書店 , 主要正是因為這類由書牽繫起來 、 十分疏淡 的親密時刻 。 受限於面積 , 小書店裡無論新書舊書 , 都是店主人本著 私心挑挑揀揀的結果 。 逛小書店於是像在偷窺私人書房 , 憑幾個書名 或作者就能推測書房主人的喜好甚至個性 。 將波斯印度中國日本古詩 選集完整收在一處的 ; 逆著字母排序將沙特的書擺在卡繆之前的 ; 進 門最顯眼處排滿無政府主義著述的 ; 赫曼赫塞的小說只放了 《 徬徨少 年時 》 和 《 荒野之狼 》 的 。 到了憑閱讀品味判斷深交可能的年紀 , 逛 一間陌生書店幾乎與認識新人無異 。 有次在一家專賣詩集的小書店
看到滿櫃智利導演尤杜洛斯基從漫畫到塔羅牌研究的全套作品 , 興 奮得直想邀請書店主人到家裡一起將他片子裡的所有奇邪場景再細 細看過一輪 。
當然最後沒真的說出口 , 後來回想有些後悔 。 畢竟是小書店 。 下次再 去的時候 , 書店主人已經換了 , 尤杜洛斯基的書也全沒了蹤影 。 但還 好沒倒 。 腦中第一個念頭冒出來的時候 , 想起那些無可避免在時間洪 流裡消失得無聲無息的小書店 , 忽然又更感傷了一些 。
McNally Jackson
New York
劉思坊
出生台北,現住紐約。短篇 小說曾得林榮三文學獎、全 國學生文學獎等。長篇小說 入圍台北文學年金。著有散 文集《躲貓貓》與短篇小說 集《可憐的小東西》。
在南加州讀書時 , 實體書店在我所居住的城市 ( Irvine ) 幾乎絕跡 , 校園裡的書店在我入學第二年就倒了 , 城市裡唯一的書店是 Barnes and Noble ’ s ,
但門可羅雀 。 紐約市則呈現不同的景象 , 書籍產業 努力在夾縫下求生存 , 曖曖內含光 。
每一段時間 , 我便會更換最喜歡的書店排序 。 今年最喜歡的書店是 McNally Jackson , 這大概是我覺得在紐約經營最成功 、 同時也最 有品味的獨立書店 。 創始店原本在曼哈頓的蘇活區 , 後來搬到小義 大利北區 。 書店招牌也與附近的時尚潮店一樣 , 簡約俐落 。 推開玻 璃門 , 歐式拱廊擺放主力宣傳的書籍 , 一旁則是美式書店裡少見的 文具筆記本特區 。 這清爽的視覺設計 , 能將城市的煩躁隔絕在外 。
此外 , 這家書店似乎不怕客人不買書 , 就怕大家不看書 , 因此處處 是舒適的長椅沙發 , 甚至有咖啡店規格的桌椅 。 但最具特色的 , 還 是這家書店處處可見的世界主義 。 此書店並不特別鍾情美國當代作 家 , 而是讓各國作家有自己的舞台 。 全店不因書本的語言來分類 , 而依照作者國籍來區分 。這種分類法讓讀者意識到書籍的地緣關係 , 同時也表明了此店的政治敏感度 。 在這間書店裡 , 架上竟標示著 「 Taiwanese 」這個分類 ,架上有台灣作家陳思宏和邱妙津等作品 。
今年盛夏 , 書店的行銷活動也特別有趣 。 書店提供了「選書矩陣」: X 軸是「 閱讀速度快慢」, Y 軸是「書籍厚薄」, 讀者可根據自己的需 要找到相應座標 。 夏末 , 我想要選本「速度快且輕薄 」 的書籍 , 座標 便落在 The Enchanted April 這本書 。 我拿了書 , 去櫃檯結帳 , 留著 齊瀏海的金髮店員溫柔地說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 妳買了絕對 不會後悔 。」逛書店時最珍貴的禮物 , 往往是懂書的店員發自內心的 一句推薦 。 比如電影《 電子情書 》 裡的梅格萊恩 , 如數家珍地介紹 起 「 鞋子系列 」 的童書 。 一個人說到自己的愛書時 , 眼神是會發光 的 , 我願意買下這道光 。
The Enchanted April( 情迷四月天 )是英國作家 Elizabeth Von Arnim 在 1922 年寫的小說 ,文字典雅復古 , 對於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都描寫得相當真實 , 放到現在看也十分出色的女性小說 。 表面上 , 這是個因度假而重獲愛的勵志故事 , 但實際上卻又是個提醒「愛不可 靠 」的醒世寓言 既然能因為環境改變而重新獲得愛 , 那也可能 因為時空的改變而再次失去它 。
在成長的過程中領悟且有所獲得
她像是為了服務世界眼光的考試工具
過的人都能為她惋惜
二十四歲決定放棄國考
候她都沒死
後轉換跑道的自己
那時候她都沒死
所以往後好像也都能捲土重來
最後什麼禮物也沒換
後來聊到面對失敗的韌性時
所以當下那是一個讓人心死的決定
是她人生中蒙受相當大的失敗
然後再一次知道
五千張彩票 ,
法律系畢業放棄國考
就像在湯姆熊沒日沒夜累積到
吳曉樂形容 ,
我很擅長做不喜歡的事
在那些失眠的夜晚
即使她用
兩手空空就離開的人
我們回到二十歲的吳曉樂就已經理解的事
每個人只是都有那三十分鐘的需求
都不能拿語言妄想計算出得失
閱讀改變人生
翻開書,
即刻展開你的青春冒險!
即日起至 2024.12.31 Tue.
誠品精選書單、名人推薦
與上百場活動,
陪你一起探索未來
活動預告
10/19(六)15:00-16:00
誠品南西店 5F Forum
她仍然不經意說
描述法律系畢業
二十四歲
放棄國考後
以外的高中女生寫一篇
的努力
我是吃苦大王
甚至根本不認識對方
吳曉樂就知道
終於爆掉了
法律系畢業
像是只有兩個人的十日談
知道這不會死
她必須找到說話的管道
假裝去考了兩次國考
她們用說故事建立自己的堡壘
已經玩過就好
吳曉樂不覺得自己活著
吃苦大王預支太多
家族寫文章
另一方面
同學們有人唱歌
她們不確定文體
也不是為了投稿文學
然後做得很好
有人打排球抒發
她在奇摩
作家把自己的惡意認領回來的方式是
也認識自己的模樣
還是文學
成為全職作家至今
與感受
自己心中原來可以有這麼多惡意
向自己證明
寫作的人獨自待在遙遠的星球
那本質上像是宇宙間的對話
她不知道那些東西到底成不成功
說完了
才會變成一串完整的訊息傳遞到讀者的手上
才能繼續生活下去
她會告訴讀者
我還存在這個圈子裡
但是現在讀者買書
才能從中看見自己
吳曉樂時常聽見讀者說
寫作漫長而孤獨的不確定性
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把自己看得更不重要一點
作者的位置並不宏大
說說自己看到的事物
她寫出了他們的人
可是我們又在一個有網路的宇
你只能寫
無論它是數學
活動詳情請見迷誠品網頁說明。
打開吳曉樂的書櫃,
看見六本青春好書
是因為讀者
讀完就可以在電商留 下評論 ﹁ 真難看
每每總讓她意識
或是罵人
過程中
會不會被接收 , 她只能 不斷地發出訊號
過好幾光年 ,
也許要經
在這個
時候對於不確定的事情
吳曉樂開始閱讀與書寫
極度不穩定的世界
讓她找到其他觀點的轉轍器是文學
不斷的成功讓她們習慣掌握一切
決定今天分組先去找另一個朋友
也正準備考上頂尖大學的吳曉樂
文學的接收與創造
這讓她不知道怎麼承受朋友可能
十七歲的文學救贖就讀明星高中
她在這堂課得到自己讀台大時拿過最高的分數
就會輸出什麼
因為新鮮感
但討論之前與之後的每一個關頭
那時候差點死掉
會感到痛苦
數學其實是一種語言
她的期末報告依然是正經八百的文組產物
都是她從未接觸過
像化學反應式
吳曉樂這麼總結
雖然二十歲就接觸了離苦得樂的
吳曉樂大學讀法律系
職全才的故事
了三的意義
數學數位與量化分析領域
椅子有三隻腳
學校規定必須修習的通識課程
美國有三權分立
但我們總是拿它來計算
這不是一個文組轉
至於厄巴納香檳市出生的徐華
如今亞裔美國年輕人處境又更不同了
台灣仍未從內戰後陰影離開
深究的議題
明環境時的生長痛
運動根源關乎認同
同輩人前往美國的跳板
才動身前往紐約
返台後
家立業
郭重興發現台灣沒有美國的黑白
移民後輩處於較舒服的位置
但缺少反思為何要拚命的可能性
欣賞作為移民一代父母輩的職業
他們專心致志
但我找不到留下來的理由
郭重興原以為是求學終點
我比同輩遲了六
這代表著掙扎
待兄長友人陸續離台
幾十年以來
美國對我來說永遠是異邦
是人們希望建立一個較透
我年輕時迫切想聚集同
開始剖析前人未能
卻沒想到這階段不過是
每回由年輕人率領的
階級問題
認同與移民進台大哲學 ,
該如何談論歷史客觀性
而提筆的移民新世代的傳記
或許再下個十年
徐華認為一切是漸進式
的多重宇宙
化的作品時
作充滿期待
郭重興如此解釋
如何從鍾愛的共感元素找出差異
人們才開始求新求變
當不再需要義無反顧地喜愛那些少數體現我們文
能夠閱讀另一位受
從自身經驗出發
無人從事文學藝術
社會教育夠好
目擊新興亞裔文化狂潮
報導亞裔青年以理工科為求學導向
對美國文化抱持批判眼光
它自然成形
誰能替亞裔人士爬梳
也直言現在很過癮
文壇同樣欣欣向榮
郭重興回首八
全球傳媒界亞裔美國人士頭角崢嶸
如今種子剛萌芽
等人的影響無遠弗屆
創造力無法被壓抑
年代旅美座標
新一代亞裔創作 所幸新世紀一
黃色臉孔
納 蘇
爛 ︾ 的王鷗行 ︵ Ocean Vuong ︶、︽
的匡靈秀
Anthony Vaesna So
餘興派對
內景唐人街 ︾ 的游朝凱
R.F. Kuang ︶、︽
他對下一代亞裔創
那些從小觀賞
新一代創作者應
的安東尼
記者疑惑當
Charles Yu
共享美國經驗,
關於文化地層的變化與累積 徐華╳郭重興
撰文 | 白樵 攝影 | 汪正翔 地點 | 郭怡美書店
郭重興與徐華的父親都曾在八
妻子送他一台徠卡
片裝的德國祿萊
與青少年一起排在長隊伍裡
專屬物的感受
認為至今能代表自身的象徵物
他們年輕時想什麼
商場雜誌電影香菸
人們用不同路徑重返精神時光區
二三年首屆普立茲自傳文學獎的台裔美籍作家徐華
在離下榻旅館不遠的快閃店購入一把
膠唱片
自紐約飛抵台灣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郭重興展開一場重返不同時間座標的美國 經驗談
保持真誠
描寫蘊藏沉積物
其後換過日本美能達
才開始拍攝黑白照片
另外還有當年我為釐清自己一路累積的音
我青少年時開始聆聽父母的音樂收藏
讓徐華憶起青春期迫切想尋覓自身
郭重興也從記憶深處
年代赴美留學
他們同樣熱愛披頭四
至五十歲生日
六歲擁有自己
等非個人品味所及
帶來他悉心保存於太平洋彼岸的成長記憶
若暫離文本
以考古學般講究
應是家中那綜合
卻蓋上父母收藏印章的黑
短程適宜的自選錄音帶
拉遠鏡頭
調深時間軸
縱剖深切八
現代世界的進化,讓我們得到什麼
Inheritance: The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the Modern World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系統性闡述生物進化理論基礎,標誌進化論的正式確立。學說立論後,現代世界繼續演
化,到現在的 AI 數位人工智慧等。Harvey Whitehouse 最新著作探索人類進化面對的包袱,解釋人類物種一 些最偉大的成功和失敗,讀來令讀者驚嘆:21 世紀的我們繼承了什麼,又失去什麼?
撰文│胡金倫(時報文化出版第一編輯部總編輯)
的緊張對峙發生
我們發現自己正朝著一個前所未
更致命的戰爭和環境破壞的
有的政治兩極化
們帶到更高度的成就境界
過無數個千年的自然和文化選擇而形成
的古老遺產是一套進化的偏見和文化工具
以巴衝突
未來前進
在後疫情時代
的進化演變正將我們推向毀滅之路
向自我毀滅
了人類行為的方方面面
然而時至今日
這種累積的古老遺產不斷將我
它們卻在驅使我們走
隨著俄烏戰爭
無法挽回
更龐大的帝國 崛起
世世代代以來
例如推動更先進的 科技技術 、 更有組織的宗教
認為人類古老的遺產造就我們
理塑造人類的過去
球上一些最極端的地方進行研究
再到南美洲的暴力足球幫
大腦掃描設施和兒童心理學實驗室
進行研究 都是為了開創一種新的科學方法
這本書裡
到太平洋島嶼上的千年邪教
他曾經花了四十年的時間在地
現在和未來
考古遺址
伯之春的戰場
領先專家之一
學系主任 , 也是研究人類文化進化基礎的世界
Inheritance
是英國牛津大學社會人類
在世界上最重要的
我們進化的心
可是人類
例如從阿拉
透過揭露人性如何塑造我們的集體歷史
人類曾經用於管理偏見的工具已經瓦解
其結果是對人類進化旅程的一次強而 有力的重新評估
作者帶領我們深入新幾內亞部落
人類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以及可以成為誰的理解
因為它將改變我們對自己是 誰
揭示了解決我們最迫切問題的驚人 新觀點
Inheritance: The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the Modern World
作者| Harvey Whitehouse
出版| Belknap Press
這些偏見是由自然選擇形成的
再到人類祭祀的興衰
以及掠奪性廣告公司
從農業的誕生和第一代國王的到來
Inheritance
催化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
人類的集體歷史
合心理實驗
介紹三種塑造各地方人類行 為的偏見 : 循規蹈矩 、
實地調查和大數據資料
以及建立多民族帝國
宗教信仰和部落主義
並被數千年的 文化進化所使用
候的急遽變化
人類還有明天嗎
以開創性的新方式
當愛管閒事的老太太
,遇上一具屍體
Vera Wong's Unsolicited Advice for
Murderers
《 瘋狂亞洲富豪 》 走紅後 , 新加坡作家 Kevin Kwan 曾說 , 本來只是要寫給朋友看的故事 , 完全沒料到變
成全球暢銷書 , 改編電影更刷新近年浪漫喜劇票房 , 展現亞裔題材在西方世界的潛力 。 初讀 Vera Wong's
Unsolicited Advice for Murderers , 發現作者 Jesse Q. Sutanto 出生於印尼 、 在新加坡受教育 、 婚後在舊金山 長住 , 馬上聯想到 Kevin Kwan 的寫作際遇 。
撰文│葉美瑤(新經典創辦人暨總編輯)
人開著彷彿被時間遺忘的東方茶館
龍茶等待客人上門
住家附近的唐人街
他今天要做什麼
舊金山的亞洲老太太
或是給自己沏上一壺上好烏
就是這些對東方人很家常的元素
在茶館樓上
的主角王薇拉
慢慢寫到華裔印尼人的家庭跟生活
一開始她會寫些印尼的餐館
出現了充滿喜劇感的謀殺故事
融入西方人喜愛的閱讀類型
甚至會介入大家的約會跟生活
每天早上四點半就起床
有大量時間的薇拉
不時給兒子發簡訊
很多事都得取決於是否得到家
庭社區很保守
庭的認可
當他第一次跟我去印尼時
從丈夫的視角
對西方人而言都是故事
大多數西方人並不瞭解印尼
上看到的印尼都是貧民窟
丈夫在第一次約會時就告訴
咖啡館和建築
他真的很驚訝
因之受到鼓勵
的家鄉到家
我的家
Jesse Q. Sutanto
他從小在
跟她之前獲得女性喜劇作家獎的成名作
際關係重新連結起來的老辦法
老太太相信兇手一定會回現場找回
開始觀察每個光顧茶館的客人
而是在東方家族笑料中找到現代社會人
人以及一名記者
者的雙胞胎兄弟
打探消息的東方老太太更適合破案
死者馬歇爾的遺孀和女兒
警察時把
薇拉卻不以為然
把整部小說寫的充滿喜感
故事的重點不僅是誰殺
Vera Wong's Unsolicited Advice for Murderers
作者| Jesse Q. Sutanto
出版| Berkley
沒有什麼人能比一個有大把時間且喜歡
警察很快就判斷這應該只是一樁意
Jesse Q. Sutanto
隨著情節進展
從屍體手上拿走
谷崎潤一郎犯罪推理經典小說集
更奠定了其文豪的地位
畢生追求美的真義
在創作生涯前期
為耽美主義代表作家
成為魔術王國的俘虜吧
在艷麗魅惑的遊戲裡
虛實難辨的魔法幻術
舞台垂掛黑幕
容貌身材
慾望的魔術師
慾望的魔術師
誠品桃園台茂店
堪稱完美人類的魔術師高坐寶座
匯集大谷崎犯罪推理經典短篇
被世人文壇尊稱為大谷崎
慾望的魔術師
挑戰慾望與邪惡的底線
蠱惑官能的演出
適逢大正時期
眾所皆知谷崎潤
收錄八篇短篇作
生涯晚期寫下
巧妙地應用文字描述出瘋癲邊緣的心理狀態
廳也以此篇探討是否真的有
一旦深陷其中
進故事的發展
偵探推理文學中有其重要性
則應用了愛倫坡經典作品
是可以連命都不要的
可怕的東西都很美
虛幻跟真實交織的故事
繭下揭開
嬉戲逐漸加重肉體上的恐懼與折磨
述被虐狂的心理狀態
會知道的無限愉悅與歡喜
開始變化
麗之犯罪﹁ 詭麗之犯罪
雖然外人看來是犧牲
放學遊玩
日本的可里平事件
以壯觀又神秘的大宅邸莊園為背景
可能的真相
則收錄四篇犯罪短篇小說
則是描寫一個頹靡遊戲人間沉迷玩樂的無
究竟是真的殺人抑或只是幻覺
江戶川亂步筆下知名角色明智小五
講述一宗被虐狂殺人事件新聞並闡
探討犯罪或然率
在偵探抽絲剝
心中卻溢滿了他人做夢也不
期間四人之間的尊卑也
則敘述了四個小學生的
連結到下一個主題
重病的母親
上失去了右眼
義勇軍的他
最爭議的漫畫題材
滿洲國引發風暴
被迫離開前線部隊
時間是昭和十二年
最頂尖的小隊成員
這個決定
為了救助
結果在戰場
成為農業
誠品獨家限量套組
全系列銷售突破
以及兩次世界大戰遺留的傷痕
門馬司│
說質地的文字留存旅程
一場始於二十八歲的旅行
權之間的他們
這塊歐洲腹地
得主劉子超遊歷中歐八國的旅行札記
於午夜時分再次抵達
他以精緻的文字書寫異域
不斷掙扎求存
見證昔日帝國的輝煌
讓旅行文學重新煥發
吸引年輕迷惘
一部獻給所有年輕 心靈的寫作
作者用科學家之眼探查情感運作的獨特之處
將精神醫學和敏感精妙的腦科學加以連結
哪些區塊產生了什麼不可逆的轉變
他也試圖以危脆肉身與患者同在
先享受一場紙上視覺盛宴
記憶的現今 全方位進入
了強大的神經科學技術
此同時
重鬱症患者為何可能反而始終哭 不出來
那些遭遇重大身心創傷的人
以及作者身為精神科 醫師與病患的獨特交會
慧眼解析支配著長遠世代的家庭制度
社會制度背後的無數欲望
深入淺出剖析隱
事都映照出他內心深處的執著
對阿莫多瓦作為導演
本書的創作時空背景橫跨不同
或虛構想像對於人生的影響
角色不再必然 ,
沒有劇本的家庭
蛻變為藝術家的歷程
全面的認識
西班牙導演佩卓
起伏的心情
這本書像片段式自傳
講述其成長經歷
阿莫多瓦首部自傳體小說
阿莫多瓦首度出版的自傳式
年代末到現在
職業生涯和個人生
黑暗的中學歲
但已足以讓讀者
所有的故
涵蓋三個世紀和三段
│ 柳原漢雅 │ 一部大膽
對觀眾的身體有所影響
上這些媒介與其所衍生的文化對人生追求
前往天堂樂園
透過書中有趣的研究報告和色彩繽紛
出色的小說
作者演示了電影和電視劇不只
兩冊合售
︽ 渺小一生
的視覺化資料
人生超過五分之一的時間
對全球脈動都有著無可爭議的影響
作者普立茲獎得主華特
閱讀和聽音樂不只是消遣
心理勵志
生活裡, 遇見阿德勒的溫
柔(誠品獨家書衣)
作者│李家雯(海蒂)
出版│大好書屋
阿德勒心理學是生活哲學, 也是種人生態度, 每當內心
湧現自我懷疑、 生活感到困
頓時, 可以從中汲取智慧,
生活難題迎刃而解。
藝術
藍圍巾的男人
作者│馬丁.蓋福特 出版│鏡文學
此書帶我們真實地看與潮流
逆向, 卻與時間並行的藝術
家 : 盧西安 . 佛洛伊德 , 如 何以直透心靈的敏銳洞察力
與精神耐力 , 創作出兩幅截
然不同的代表作品 。
心理勵志
解憂貓禪語
作者│枡野俊明 出版│大好書屋
枡 野俊明以其深厚的禪修智 慧結合通俗易懂的方式, 闡 釋傳承超過千年的智慧結晶 禪語, 帶領我們在貓兒
的陪伴下, 一起尋找心靈寧 靜和內在平衡。
休閒.趣味
琪拉與我
作者│諾爾.菲茲派翠克
蘿拉.麥肯奇(繪)
出版│圓神
琪拉不只是寵物, 更是諾爾 無條件的支持者。 和琪拉一 起生活的年日, 他學會了愛
與生命的意義, 甚至明白如 何在心碎時仍勇敢去愛。
人文.科學
萬國之道
作者│萬國法律事務所 出版│遠足
50 年來,萬國法律事務所為 台灣打造堅定向前的根基透 過閱讀「 萬國人 」 的故事,
回顧「萬國」守護台灣的 50 年見證一段追求公平、 正義 與感動的故事。
健康.生活
把光照進看不到的地方 作者│徐超斌 出版│發光體
愛是最初出發點, 在醫療資 源匱乏的山裡, 南迴基金會 用行動醫療結合多元照護, 沿著 100 公里長的南迴公 路,將集合眾人之愛的火光, 送進最黑暗的偏鄉角落。
人文.科學
有罪推定 作者│黃致豪 出版│寶瓶
6 名被告,6 樁證據確鑿、不 容置疑的犯行。 身處千夫所 指的究責風暴之中, 一位辯 護人卻為何執著於叩響那無 人知曉, 也無人聞問的罪後 真相?
文學.翻譯作品
玻璃飯店 作者│艾蜜莉.孟德爾 出版│臉譜
強納生的財富帝國是個龐氏 騙局, 真相曝光後使眾多受 害者家庭破裂。 多年後, 名貨輪廚師消失在遠洋的 船上 ,調查後發現失蹤者就 是當年那場騙局中的要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