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十字架旅程

柯貝爾 Bill Crowder
這本小冊子節錄自《靈命日糧》作者柯貝爾的同名作品。作
者透過抹大拉馬利亞的視角,帶領我們重溫耶穌的故事,以 新的方式探索耶穌的死亡、復活和得勝,讓我們從這位常被 人誤解的婦人身上,看見救主的大愛而備受鼓舞,勇于成為 祂的見證人。
柯貝爾 (Bill Crowder)在美國牧會 20 多年后,加入了靈命 日糧事工,如今擔任聖經教導副總裁一職。柯牧師除了撰寫 《靈命日糧》,也著有多本屬靈書籍。除此之外,他參與 《探索頻道》廣播節目,並經常受邀到世界各地的聖經講座 中擔任講員。
歡迎瀏覽我們的網站 simplified-odb.org/ds ,閱讀不同主題 的探索叢書。
許多人支持靈命日糧事工,即使是小額奉獻也能聚沙成塔,幫助我們將改變生命 的聖經智慧帶給他人。
odb.org


祂為此而來
耶穌的十字架旅程
雷
霸龍•詹姆斯( LeBron James )是美國職業
籃球界的閃耀之星。他 在 高中時期便嶄露鋒 芒,屢屢獲獎,並 宣佈放棄 升 大學直接加入美國國家
籃球協會( NBA ) ,且被克里夫蘭 騎士隊 選中。四年 后 ,即 2007 年 , 新的籃球賽季 開始了, 雷霸龍 帶領 騎 士隊 第一次打入決賽,克里夫蘭 市 的人都滿心 期待,
今年 會是屬于他們 光輝 的 一年 嗎?騎士隊最終能否為 這座城市帶來幾十年來的第一個總冠軍呢?雷霸龍
所代言的 耐 克 公司( Nike ) 更是以無數 的廣告 大肆宣 傳 ,廣告的主題是:“我們都是見證人 ! ” 這是號召
人們 來見證 市民引頸期盼 的偉大勝利。但不幸的是, 那一年克里夫蘭 市南柯夢碎 , 騎士隊在決賽中失利, 未能奪冠。
在 兩千多年前, 發生 了一 件似乎 更 讓人失望的 事 。一位 前所未有 的 偉大 拉比 (猶太律法教師) 出現
了 , 給人們帶來了 美好日子 的希望, 獲 得 解救 的希
望 , 建立新王國的希望 。 然 后 ,局勢急轉直下 ,耶穌 被捕並受審 ,繼而被定罪 。當耶穌被掛在羅馬人的十 字架上時,目睹祂受難的跟隨者感受到的是無盡的哀 傷和絕望。耶穌被確定死亡后,緊接 着 就是倉促的埋 葬和最黑暗的週末。所有這一切都有 見 證人 ,他們見 證了耶穌的死亡。
然而,在七日的第一日,耶穌從墳墓中復活了。
生命戰勝了死亡 , 勝利擊潰了失敗 , 而且這一切 也都 有目擊證人。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們要來思 考 一位 目睹了十字架和空 墳墓 的人,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她不是 一般的 目擊 證人 , 她 是 第一個 為復活的耶穌作 見證的人。她的故事值得我們探討和瞭解。
柯貝爾
Bill Crowder
目錄 引言
作者:柯貝爾(Bill Crowder)
譯者:沈振華
編輯:鐘怡靈、蘇鳳嬌
審稿:金玥璽、朱尉寧、譚慧婷、謝翠玲、劉芸仙、羅婉儀、 許美如、黃國權
封面設計:Stan Myers、周曉潔
內頁設計:Steve Gier
內頁影像:iStock / Getty Images
本書內容改編自柯貝爾的英文著作(For This He Came)。
版權所有 © 2024 Our Daily Bread Ministries,請勿翻印。
所有的經文若無特別註明,則表示引自和合本聖經。
Simplified Chinese "For This He Came"

加略山的得勝
在流行音樂的世界中,
最常見的一個主題就是
對愛情的追求。但令人驚訝的 是 ,流行音樂 還 包含 另一個重要且對比鮮明的概念 死亡。就像 愛情一樣,死亡似乎 一直縈繞在 我們 的 腦海中。我們 畏懼它,與之鬥爭,並盡一切努力避免和防堵它。
然而,聖經從一個迥然不同的角度來講論死亡的 主題。保羅在羅馬書6章23節中寫道:“罪的工價乃是 死。 ” 死亡 並 不只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它 是 個 終極 的 引言
現實。死亡之所以進入世界,是因為我們的老祖宗在 一個榮美花園裡的悖逆。直到如今,死亡仍然像一個
黑暗的幽靈(所謂 的 “死神”),在墮落的人類上空 盤旋,使我們無法逃脫。 有句古語說: “世界上只有
兩 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 納稅 和死亡 。
”這句話
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因為 死亡 的確 無法避免 ,
生中唯一無法逃脫的事,除非有解救的方法。
基督來到世上,是要救贖墮落的人類。為了達到 這個目的,基督必須做一件令人很難想像的事:祂必 須對付死亡,祂必須將死亡置 于 死地。更不可思議的 是,耶穌必須藉 着 死來消除死亡,這就是十字架的意 義,除滅死亡。上帝的兒子擔當了人類罪的刑罰,使 有罪的人得以自由,罪的工價 ( 死亡 ) 已經得到處理 和解決。基督的復活,清楚宣告了這一事實。我們需 要來探索這個奇妙的事實,為此,我們將查考一位非 常特別的婦女的經歷。這婦人以目擊空墓的見證,來 見證十字架的得勝。她的得救宣告了我們所有人也可 以得到生命、盼望和得勝。讓我們探究抹大拉馬利亞 的心思和意念,一起來經歷復活的神蹟。

基督的跟隨者經歷 了 一個殘酷的黑暗 時期。 從
耶穌被捕、受審到 接受 被釘十字架的酷刑, 他們經受 一連串的驚嚇,再 加上害怕 自己可能 是 下一
個受害者,這一切都驅使他們要躲藏起來。眾門徒因 接連幾天所發生的事大受打擊,他們的心緒因老師的 死亡而飽受震撼。這就是死亡的作為 令人震懾。
在二十多年的教會牧養事工中,我主持過許多葬 禮,陪伴在悲傷家屬的身邊,次數多得難以勝數。累 積的經驗告訴我,人在悲傷時期,普遍存在的一個現 (一) 專一的愛

最 后 一次表達我 們的愛。
些事來做,向逝世者最 后 一次 表達我們的愛。1980年父親過世
時,我對此深有體會。親友們都 想要做點事來提供幫助,他們帶 來食物、送來花圈、寄來卡片,
並說些安慰的話語。家庭成員中,尤其是我們七個兄 弟姐妹,彼此分享回憶,關注追悼會的細節,並照顧 悲傷中的母親。幾天過去了,我們所做的一切似乎都 無濟 于 事。沒有什 么 可以緩解這種深深失落的痛苦,
我發現自己無法表達內心的悲傷,只能默默守在靈柩 旁,忍受那揮之不去的錐心之痛。我無法做任何其他 的事,至少可以為父親守靈。
我猜想,在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以
及撒羅米和希律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前往耶穌的 墳墓時(路加福音 24 章 1-3 節),她們也有和我相似的 感受。除了悲傷之外,她們無能為力,她們想到一種 方式,要最 后 一次對基督表達愛和奉獻。在安葬耶穌 時,由 于 安息日迫近,負責的人倉促行動,無法周到 地照顧耶穌的遺體。所以她們一大清早就帶 着 香料和 防腐用品前往墳墓,想要完善安葬之禮。
抹大拉的馬利亞出現在那裡再好不過了。在這件 事中,她成為我們的嚮導和代表。她代表我們見證了 這即將重塑世界的事件。這抹大拉的馬利亞到底是誰 呢? 她的身份
在2003年4月福克斯新聞網(FoxNews.com
了一則新聞:
十九歲的瑞安•艾倫( Ryan Allen )很 納
悶 ,為什么汽車經銷商花那么長的時間核查他的 信用。一個半小時后,堪薩斯城雪佛蘭汽車經銷 店的經理走進房間, 問了他 一個奇怪的問題。據 美國 電視新聞 台 ( KETV-TV )報導, 這名 經理 問艾倫 :“ 你去過 也門 共和國嗎? ” 艾倫 回答 沒有 。原來 艾倫與拉姆齊·比納爾謝赫( Ramzi
Binalshibh)可能共用一個社會保障號碼(美國政 府發給居民的一組號碼,類似 身份 證) 。拉姆齊 是一名也門男子,被認定是911恐怖襲擊案的策劃 者之一,當時已被美國拘押在一個秘密地點。艾 倫說,4月10日發生這一情況后,汽車經銷商隨即 報了警,警方又聯繫了聯邦調查局,但由于拉姆 齊已經被捕,聯邦調查局拒絕對此事採取任何行
動。艾倫沒有買到 他的 雪佛蘭 轎 車,雪佛蘭公司 發言人 也 拒絕向美聯社發表評論,但與接下來一
段時間發生的事相比,這恐怕是艾倫遭遇的最小 難題了。拉姆齊 的名字 被列入美國財政部保存的
一份名單,艾倫受牽連也上了榜,該名單通令美 國銀行凍結涉嫌 支持 恐怖 活動者 的財物資產,並 對一些國家和涉嫌販賣毒品的首腦實施制裁。
這么不幸的遭遇臨到那個年輕人,都是因為錯誤 的身份信息。 多年來, 抹大拉 的 馬利亞也曾因某種 “錯誤的身份信息”,聲譽深受 毀損 。而 對她的名聲 造成 最大傷害 的 ,莫過于媒體 的 大肆 渲 染 。 從《基督
最后 的 誘惑》到《 達文西 密碼》 等這一類的電影 , 都 把她的角色 從一個基督真正的崇拜者,變成一個 基督 所謂的情人。除此之外,講述基督生平的電影,多年 來一直依樣 畫 葫蘆, 即 抹大拉的馬利亞 只有一個形象 妓女。 但我們必須知道 ,這種說法絕對沒有聖經 根據 。這婦人 並不是沒有 道德 觀念,也不是什 么 超級 粉絲 ,她是 一個 真正的信徒, 享有超越他人的 特權! 我們對她的瞭解,源自路加福音 8 章 1-3 節關于她歸信 的記述:
過了不多日,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 講上帝國的福音。和祂同去的有十二個門徒,
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 已 經治好的幾 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 , 曾有七
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 ; 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 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都 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
從這段經文 ,我們 可以 對這位抹大拉的馬利亞 有 什么認識呢?
• 她來自抹大拉。 對于抹大拉馬利亞 的稱呼由來有 不同的說法,最有可能的是她來自抹大拉這個地 方 , 那是 約旦河 以東, 加利利 南部 的一個地區, 距離提比 哩 亞這個主要城市不遠。據 說 抹大拉是
一個包括許多村莊的地區,馬利亞可能居住在其 中一個村莊。
• 她曾被惡鬼所附。她曾經被至少七個惡鬼附身!
想像一下,當她被這些墮落天使控制和折磨時, 是怎樣的光景 。
讓我們看一段 對被鬼附身的人 可 怕生活的描述:
眾人中間有一個人回答說:“夫子,我帶 了我的兒子到 祢 這裡來,他被啞巴鬼附着。無
論在哪裡,鬼捉弄他,把他摔倒,他就口中流 沫,咬牙切齒,身體枯干。我請過 祢 的門徒把
鬼趕出去,他們卻是不能。”
耶穌說:“噯!不信的世代啊 ! 我在你們
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 他帶到我這裡來吧。”
他們就帶了他來。他一見耶穌,鬼便叫 他重重地抽 風 ,倒在地上,翻來覆去,口中流 沫。
耶穌問他父親說:“他得這病有多少日子 呢?”
回答說:“從小的時候。鬼屢次把他扔在 火裡、水裡,要滅他。 祢 若能做 什 么,求 祢 憐
憫我們,幫助我們!”(馬可福音9章17-22節)
• 她蒙了拯救。
當 耶穌基督發現她落在這可怕的光
景 時 ,就用屬天的能力來對付那正吞噬她生命的 邪靈。耶穌將那些 污鬼 從她身上趕出去,讓她得 自由。她的生命瞬間改變!
她是如何回應的呢? 她 成為 了 基督忠實的跟隨 者,不 僅僅是說說而已 ,而 且身體力行, 用 自己的財
物 來支持耶穌和祂門徒的福音事工。她的生命、價值 觀、優先次序,所有這一切都被改變,被耶穌基督的 恩典徹底 翻轉 !當然,我們在上帝的家中,經常會見
到一種不幸的現實,就是人們最初信主時,都會為主 大發熱心 ,一段時間后,靈性就漸漸冷淡。抹大拉的
馬利亞會是另一個這樣的人嗎?
查考 : 路加在他 的 福音書中 多次 提到婦女 ,其 次數遠 遠多過其他三本福音書。 仔細 查考 這些經文,看看 路
加 如何以不同的方式 描繪 這些婦女。 你認為他為何 要
如此突出地描繪婦女?(參閱路加福音1 章 24-58 節, 2
章36-38節,7章36-50節,8章1-3節,21章1-4節)
反思: 失去盼望是一種 極其痛苦 的 經歷 。你什么時候 曾感到絕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是如何應對那種
絕望,並從中恢復過來的呢?
應用: 在這個 敗壞垂死 的世界 裡 ,經歷悲傷是生活 中
無法避免的事,會對我們造成極大的影響 。 抹大拉的
馬利亞在 極度 悲傷之中 ,仍然表達了對主忠誠的愛, 這如何成為我們應對悲傷的榜樣呢?

(二)
她的忠誠
耶穌在路加福音7章47節說,
多蒙赦免的人 愛 得更深切 。同樣 地 ,我認為從最黑暗的深 淵中被拯救出來的人,最 想要 沐浴在溫暖的光 明 中。 因此, 對 于那位將她從惡 鬼 轄制的深淵中拯救出來的 主 , 馬利亞不願與 祂 分離,實在不足為奇。事實上, 即使最后耶穌的門徒(約翰除外)都拋棄 耶穌 時,馬 利亞仍然忠心耿耿。

她站在十字架旁邊
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祂母親與祂母 親的 姐妹 ,並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
的馬利亞。(約翰福音19章25節)
顯然,馬利亞對主的忠心並沒有削弱,她的愛並 沒有冷卻。 雖然 在十字架前,抹大拉的馬利亞 心如刀 割、悲痛欲絕 , 但 她仍然留在那裡。當大多數門徒都 躲藏 起來 時,馬利亞 卻親眼 目睹了十字架的殘酷和基 督受苦恐怖 的情景 。她 沒有 走開, 只想要 留下來,因 為這是基督所在之處,她必須和祂在一起。門徒躲起
來 的時候 ,婦女們則留在現場 注視一切 、 心如刀割 、 充滿疑惑和悲傷 哭泣。當基督在愛的十字架上嚥下最 后一口氣,將靈魂交給天父時,沒有什么可以描繪她 們內心深處的悲痛。但 是 她們 仍然 待在那裡,抹大拉 的馬利亞也在其中。時間的流逝、公眾的輿論、危險 的處境,甚至死亡的威脅,都無法磨滅她內心的忠 誠。 一位 詩人寫下 了 這些 感人 的 詩句( O Love That Wilt Not Let Me Go),可能就是在表達馬利亞對基督 的愛:
不忍棄我,偉大的愛, 疲勞靈魂因祢得安;
所賜生命我今歸還, 願它流入恩典深洋, 翻作壯闊波瀾。
基督的愛救贖了馬利亞,並且奇妙地緊緊抓住 她。即使在基督死后,這份愛 仍然沒有離開她 。 英國
聖經學者坎伯‧摩根(G. Campbell Morgan)在其著作 《約翰福音註釋》中談到這種愛 ,他補充 說:“每次 讀到 這個部分 ,抹大拉 的 馬利亞 對主 忠誠 的 愛都會讓 我深感愧疚。”
她坐在墳墓旁
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都看 見安放祂的地方。(馬可福音15章47節)
當 尼哥 德慕 和亞利馬太的約瑟 進行沉重悲痛的任 務, 將耶穌的身體從十字架上取下 安葬時 , 這並沒有 攔阻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其他婦女陪在已死的主身邊。
她們忠心地跟隨那悲傷的 一小群 人,從髑髏地前往墳 穴,那是亞利馬太的約瑟 買下 ,為自己將來的埋葬所 預備的,現在給了他所敬愛的主耶穌。婦女們悲傷地 看到 兩人 匆忙 地將 香料 塗抹在耶穌的遺體上 , 接 着 倉
促 地纏 上裹屍布, 以便 趕在日落 ( 安息日開始 ) 之前 完成安葬。每一個步驟,這些婦女都在現場親眼目
睹。 在 每一個過程 中 ,她們對基督那深刻的愛 使得她 們無視自身的安危,敢 于 公開承認自己 與這位被處決
的“罪犯”關係密切。
在耶穌受難的 每一個環節,抹大拉的馬利亞都在 祂身邊, 但過程卻是 悽涼悲慘!對我們來說,她實在 是悲傷的寫照。 隨 着 夜色漸深,她心中 的 悲傷 也愈加
深沉 ,抹大拉的馬利亞坐在墳墓旁,內心充滿 了 無法
解答的疑問:
• 那位 連污鬼都要聽從 的主,怎么會死在凡夫俗子
的手中呢?
•
那位賜給她生命的主,怎么會毫無生氣地躺在墳
墓裡呢?
• 那位曾經給她的心靈帶來光明的 主 ,現在怎么會
陷入黑暗的死亡?
然而,在憂鬱和悲傷的黑暗中, 存在 着 盼望之 光,這盼望 來自那位 拯救她、救贖她生命的 主 。 即使 她心中難解 的疑問 ,不能用一般常理來解答,但正 如 我們 前面所提 到 的 聖 詩 接下來的內容 , 這 盼望的應許 從未失去。
歡樂,你在苦中找我,
我又何能關閉心門?
我在雨中瞻望彩虹,
知道應許不會落空,
天明不留淚痕。
查考 : 聖經 如何描述 耶穌的 安 葬?有誰參與其中?過 程如何?(參閱路加福音23章50-56節,24章1-3節;馬
可福音15章42-47節)
反思: 馬利亞的感恩之心,將她與耶穌連結在一起, 即使這只意味 着 留在祂的墳墓旁。她 以對主 的忠誠
表達她的 感激之情。試 着 問自己一個問題來省察你的
內心:我對我的救主有多忠心?
應用: 你怎樣才能活出忠于基督的生活?我們的上帝
提供了哪些資源來幫助我們活出這種忠誠?

(三)
復活的基督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 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從墳墓挪 開了。(約翰福音20章1節)
“第一”
往往 引人注目 。 斐迪南·麥哲倫 (Ferdinand Magellan)是第一個環球航行 的船長。查爾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是 第一個獨自飛越大西洋的 飛行員 。貝比•魯斯( Babe Ruth )是第一位打出 700 多個全壘打的棒球運動員。 哈 蒂•麥克丹尼爾( Hattie McDaniel )是第一位獲 得奧斯卡獎的非裔美國人。尼爾•阿姆斯壯( Neil Armstrong )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泰格•伍茲

馬利亞並不是憑 信心而來,而是 心懷悲痛。她 不是懷抱期待而 來,而是帶着破 碎和哀傷。
( Tiger Woods )是第一位同時 獲得四大賽事冠軍 的 高爾夫職
業球手, 包括 大師賽、美國公 開賽、英國公開賽和 PGA 錦標 賽。薩莉•萊德博士(Dr . Sally Ride)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 女性。成為第一,大膽地去嘗試 別人從未經歷過的事,可以讓人 得到絕妙的滿足感。
然而,抹大拉馬利亞的“第
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重要
的 !在 一連串的 黑暗日子 過 后, 她知道 生命之主已 經
被 埋葬在 墳墓 裡, 她是第一個來到墓地的人,也是第 一個看到復活救主的人,這一點都不會讓我們感到驚 訝!她 帶 着 悲痛 而來,
雖然耶穌的死亡毋庸置疑, 但 她 對主 的忠誠 沒有改變 。重要的是 我們 要看到,馬利 亞並不是憑信心而來,而是心懷 悲 痛。她不是懷抱期 待而來,而是帶 着 破碎和 哀傷 。 雖然她無法理解所發 生的事,但 她 依然持守對主的 愛和忠誠。在復活的第 一個早晨,她對兩節舊約經文的真理有了新的領悟:
• 箴言 8 章 17 節:“愛我的,我也愛他;懇切尋求我 的,必尋得見。”
• 詩篇 30 篇 5 節:“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 呼。”
馬利亞抵達墳墓,發現墳墓空了。她害怕是盜墓 者所為,就跑去告訴門徒她的發現。然后,她跟隨彼 得和約翰回到墳墓哀哭。她所目睹的死亡,仍然令她 心有 余 悸 ;如今耶穌 遺 體的失蹤,更是令她痛心。后 來 彼得和約翰離開墳墓,回到其他門徒那裡,但馬利 亞仍坐在墳墓前,為失去耶穌的 遺 體而哀傷,也為失 去原本以為還有服事救主的最后機會而傷心。就在哀 慟時,她遇見了復活的主!
喚她名字的聲音
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 , 哭的時候,
低頭往墳墓裡看,就見兩個天使,穿着白衣,
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着,一個在頭,一個 在腳。天使對她說:“婦人,妳為 什 么哭?”
她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 在哪裡。”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 站在那裡,卻不知道是耶穌。耶穌問她說: “婦人,為 什 么哭?妳找誰呢?”馬利亞以為 是看園的,就對祂說:“先生,若是 祢 把祂移 了去,請告訴我, 祢 把祂放在哪裡,我便去取
祂。”耶穌說:“馬利 亞!”(約翰福音 20 章
11-16節)
復活的基督首先向一位婦人 顯現,這一點意義非同尋常。在
第一世紀的以色列,婦女普遍被 認為是沒什么價值 , 不怎么重
要,甚至根本不重要,但對基督
來說卻不然!祂重視婦女,並給
予她們尊貴和榮耀,這在當時是 驚世駭俗的事。

她深邃的愛可見 于 她深沉的悲 痛,這愛使她只 看到悲傷和失 落,而沒有見到 天使在她眼前這 一奇妙的事實。
馬利亞傷心欲絕 地 在墳墓 旁哭泣,起初 她 並沒有察覺到有兩位天使在場!當她
低頭往 耶穌的 空 墳墓張望時,在淚眼 婆娑 中看見了他 們!他們的出現很奇特,因為 他們 分別坐在 墓板 的兩 端,這讓人聯想起舊約的約櫃,那裡有天使看守施恩 座! 兩名天使 回應了她的哭泣,而她唯一關注 的 是他 們可能知道基督被挪到哪裡去了。她深 邃 的愛可見于 她深 沉的 悲痛,這愛使她只看到悲傷和失落,而沒有 見到天使在她眼前這一奇妙的事實。
還有更 奇妙 的事!當她轉過身時,
看見 基督就站
在她面前!也許是她的悲傷蒙蔽了她的眼睛,沒 認出
祂 來, 也或許是因為復活的基督 使馬利亞無法認出祂 來 (就像路加福音 24 章中,耶穌與兩個前往以馬忤斯 的門徒同行 時那 樣)。無論如何,她以為耶穌是看守 墓園的人, 還 求祂告知耶穌的 遺 體在哪裡。 或許她認
為 還可以有最后一次機會,去服事拯救她的 主 。她對 此一無所知。
就在這個時刻,耶穌 溫柔地 叫 了 她的名字,而她 立刻認出 耶穌 來 ,當下心中驚喜交織 !正如基督在約 翰福音 10 章的教導,牧人按 着 名字叫祂的羊,牠們也 認得祂的聲音。現在就是這好牧人按 着 名字叫祂的 羊,如此溫柔,卻帶 着 戰勝死亡的權柄,充滿能力、
慈愛與溫柔, 耶穌 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叫她的名字: “馬利亞!”
看見她的主
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祂說: “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約
翰福音20章16節)
她 轉向 耶穌, 在 看到祂 的時候 ,她 已死的心 活了 過來,由悲傷轉為喜樂;從絕望轉為相信。
她回答說:“拉波尼!”意思是老師 或 主 人 ,等 同于“我親愛的主”,只有信徒才會這樣稱呼基督。
她跌宕的情緒平靜下來 , 她已經見到活 着 的耶穌。抹 大拉的馬利亞,曾經被惡 鬼 附身,現在得釋放;曾經 悲傷,現在喜樂。她是第一個見到復活基督的人!多 日來的第一次,黑暗被光明淹沒。死亡已經被基督的 復活毀滅。
查考 : 名字很重要。 請 查閱福音書,看看耶穌有多 少次叫人的名字。祂是在什么情境下這樣做的?在每 一則個案中,其所表達的意義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參閱馬太福音 16 章 17 節;路加福音 10 章 38-42 節, 22
章 31-32 、 48 節;約翰福音 11 章 43 節, 14 章 9 節, 20 章 16節)
反思: 銷售專家表示,達成交易的關鍵要素之一,是
記住客戶的姓名,並經常稱呼他的姓名。為什么我們 會如此在意有人叫我們的名字? 我們 為什么 覺得別人
知道我們的名字很重要呢?
應用: 復活的事實,使馬利亞從充滿痛苦的悲傷轉變 成令人震驚的 信心 。為什么耶穌的復活是我們信仰 極 重要的根基? 這與 我們的生活 和將 面臨的死亡 有什 么 關聯呢?

(四)
巨大的喜悅 我兒時的家,
是在西維吉尼亞州聖奧爾本斯 市
的卡納瓦街區。 在 讀十年級時 , 一天 傍晚 , 我 正忙 着 做一份臨時工 沿街 給人送報。我剛停歇 在卡納瓦街和核桃街拐角處的太陽石油公司加油站, 享受 着 我的勞動成果 一杯冰鎮百事可樂。我站在 轉角處,突然聽到了 身 后 傳來 越來越大的轟鳴聲,我 轉 過 身來, 看到 一道閃光從身邊掠過,一輛舊款的汽 車在拐角處高速行駛闖紅燈。在限速 60 公里的區域,
該車以至少 130 公里的速度沿街飛馳。駛過一個街區 后,有一輛車從小巷駛出,兩輛車發生 劇烈 碰撞 , 乘
客 被彈出車外。 我 急忙 跑 上 前去查看 ,發現傷亡嚴 重 ,有兩人當場死亡,七人送 入 醫院救治。直到今
天,這 仍 是我所見過最嚴重 的車禍 。后 來我 發現,我 是這場事故 中 唯一 的 目擊者。在接下來的幾 週 裡,我
這個十五歲的青少年,要向律師和保險公司代表提供 證詞。他們問了我 無數的 問題,我 則把 我所看到的一 切和我的感受一五一十地告訴他們。

歷史上的事件可 信與否,取決 于
見證人的誠信和 品格。
這就是目擊證人所要做 的事。目擊者只要陳述他們所 看到的事實和感受。 很有意思 的是, 見證人 一詞 的 希臘文
(marturos),正是英文的殉道 者(martyr)一詞的由來。為什
么呢?因為司提反就是因作見證 而殉道,他 因為相信 彌賽亞
耶穌基督,向人見證了他所見到 的和他 的感受。 一直以來, 歷史 上的事件 可信與否, 取決于 見 證人的 誠信 和品格。 現在我們知道 有許多 人
見證 了 基督的復活,這是一個美妙的祝福!事實上, 在復活后的幾起事件中,有一次曾有五百多人 同時 看
到復活的基督。這些見證人和其他人的見證,以及兩 千年來生命 得 改變之人的見證,都在不停地宣告耶穌 基督的復活。抹大拉的馬利亞只是這些見證人之一, 但重要的是,她是第一個見證人:“抹大拉的馬利亞 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 ! ’她又將主對 她說的這話告訴他們。”(約翰福音20章18節)
她不只是第一個看到復活主的人,也是第一個講
述 耶穌復活 的人。抹大拉的馬利亞享有 這莫大的殊 榮 ,因為她 深 愛 耶穌 。她跑回門徒那裡,做了我們現 在要做的事,她講述了自己看到的事,並講述了她的 感受。 耶穌 活 着 ,因此,我們得以擁有永恆的生命!
哭泣的地方有了喜樂,這喜樂長
存,因為耶穌 以前 活 着 , 今天依
然活着!
兩千年來,無論男女老幼都
挺身而出,為基督作見證,其中 許多人因此被處以死刑。如今我
們受邀與他們一起參與這項偉大 的 事工, 向人們講述復活的基 督,讓世界知道能得到永恆的生 命。像馬利亞一樣,我們的呼召 是走進世界,向人述說我們生命

我們不需要有特 別的口才,或聰
明才智,而是需 要去向人講述發 生了什 么 事,以 及我們的感受。
中 的改變,因為 耶穌已勝過死亡。像馬利亞一樣,我 們 不需要有特別的口才,或聰明才智 , 而是需要去向
人講述發生了什么事,以及我們的感受。
在電影《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中,
死 神降臨人間 ,牠為了 瞭解人們為何如此害怕死亡, 便 轄制 了 一個患有潛在致命心臟病的人 。死神要這個
人 在生活中指示 和 輔導 牠 , 幫助牠去 理解為什么人類
要竭盡全力地抓住生命。最后,這位死 神 的 化身 發現 了愛和生命,並意識到生命所具有的力量,但牠仍然 歸回到 死神的 身份,成為一個生命的索取者,而不是 生命的給予者。
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宣告祂的使命不是為了死 亡,而是為了生命!請聽祂的宣告:
•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 要叫羊得 生命 ,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 10 章10節)
• 復活在我, 生命 也在我 ! 信我的人 , 雖然死了, 也必復活 。 凡活 着 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 福音11章25-26節)
• 我就是道路、真理、 生命 ;若不藉 着 我,沒有人
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章6節)
基督信守承諾,成就了祂所應許的拯救。為了完 成使命,祂 做了一件不可能的事,即讓 人從死裡復
活。這就是加略山的得勝。 這也是 愛的得勝和改變生 命之恩的得勝 , 因 着 基督的 愛 ,我們可以同享這份勝
利,這愛將我們懷抱在膀臂中,且永不離棄。
蘇格蘭牧師兼聖詩作者 喬治•馬 得勝 ( George
Matheson )創作了這首詩歌《不忍棄我,偉大的愛》 (O Love That Wilt Not Let Me Go)。關于這首對主表 達忠誠的詩歌,馬得勝寫道:
我的這首 詩歌 , 是 1882 年 6 月 6 日晚 上, 創
作于茵尼蘭(蘇格蘭阿蓋爾郡)宅邸中, 那年 我
40 歲。當時家裡只有我一個人 ,因 那 天 是我妹妹
結婚 的 日 子, 當晚家人都在 另一個城市 格拉斯克
住 宿。我經歷了一件只有自己知道的事情,帶給 我精神上的極大痛苦。這首 詩歌 就是那次 痛苦經 歷 的果實。這是我一生中最快 寫成 的作品 , 我 記 得那 是從內心湧出的聲音對我說話,而不是我自 己的構思。我非常確定,整個作品是在五分鐘內 完成 ,而且也確定 之后 沒有再 經過任何潤飾或修 改。我並沒有 天生 的 節奏感 ,所有我寫過的其他 詩 歌 都是努力編撰的作品 , 而這首詩就像是來自 天上的晨光。

她的 身份 不斷被 扭曲,但她的見 證清楚明瞭, 她的忠誠毋庸置 疑。
這是喬治•馬 得勝 的心 聲,也是抹大拉馬利亞的心 聲。多年來,她的身份不斷被 扭曲,但她的見證 清楚明瞭 , 她的 忠誠 毋庸置疑。這是十字 架榮耀的宣告,也是復活大能 的宣告。這是基督的 奇妙,祂 的 作為 能 改變一個人, 為人 帶
來永生。這就是馬利亞為救主 作見證的 核心和動力 ,祂死而
復活,使我們能夠得到寬恕和生命。 讓我們來看看 馬 得勝這首聖詩的結尾:
我所仰望,因主十架,
實在不敢片刻離棄; 今世榮華現歸塵土,
紅花開遍荒涼墓地, 生命永無止息。
“生命永無止息”。永不止息的不是死亡,而是 生命。但願我們像抹大拉的馬利亞一樣,成為永生之 主耶穌基督活潑的見證人,祂除滅了死亡,使我們能 夠活着。
生命之主,我感謝祢,因祢已得勝, 感謝祢,讓我可以同享祢的勝利。
我讚美祢賜生命的大能, 雖然這大能唯獨用永恆才能衡量, 但微小的人心卻能體會。
我為祢賜下新的生命歡欣鼓舞, 並在祢面前歡慶這奇妙的真理, 就是永生基督已經除滅了死亡。
求祢賜給我勇氣,活出新的生命, 活出祢的愛,並且與人分享。
求祢賜給我勇氣,讓別人也能知道這真理。
靠基督的恩典祈求,阿們。
查考 : 馬利亞是第一個見證主復活的人,但她 卻 不是 最后一個。請參閱哥林多前書 15 章 ,其中所 列出的見 證人是 哪些人 ?為什么 有這 么 多不同的 見證人 如此 重 要?
反思: 這本小冊子所 提到 的 詩歌《不忍棄我,偉大 的愛》 , 表 達了 一顆被基督的愛所驅動的心。你有沒 有感受到這股吸引到祂面前的深愛?如果沒有,為什 么?有什么攔阻嗎?
應用: 你可以用什么方式為復活的基督作見證? 願我 們的 言語、生活、 心思意念,都能讓人看到 祂復活的 生命,吸引別人來接受這位救主。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 變得易懂、易得。
探索叢書以溫和、生活化和容易理解的方式帶出耶穌 基督的真理,讓我們知道聖經的教導適用于生活的各 個層面。所有的探索叢書都是以不收費的方式提供 給讀者,可作為個人研經、小組查經材料或是佈道 工具。
若你想要與我們一同將上帝寶貴的話語分享給更多的
人,可以點擊以下的連結,以奉獻支持探索叢書和靈 命日糧事工。
我們衷心感謝許多人支持靈命日糧事工,即使是小額 奉獻也能聚沙成塔,幫助我們將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 帶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