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姐妹特辑 第一辑
灵命日粮事工制作
「祂总是把我们捧在手心上,看我们为宝贵。」
出版
No. 7, Jalan Seroja 41, Taman Johor Jaya, 81100 Johor Bahru, Johor, Malaysia
電話:(+607) 353-1718
WhatsApp: (+6012) 337-1718
E-mail: malaysia@odb.org
Printed in Malaysia
此書內容摘自:God Hears Her: 365 Devotions for Women by Women。
所有的經文若無特別注明,則表示引自和合本圣經。
God Hears Her: 365 Devotions for Women by Women
© 2017 by Discovery House
Chinese Edition © 2023 Our Daily Bread Minist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by special arrangement with Our Daily Bread Publishing
3000 Kraft Ave., SE, Grand Rapids, Michigan 49512 USA.
Simplified Chinese
《靈命日糧》姊妹特輯第一輯 作者:靈命日粮事工編輯團隊 譯者:靈命日粮事工翻譯群、李雅珊、毛少娟、高蘭芳、羊文清 編輯:錢占梅、黄淼儀 設計与排版:伍于美、旭丰數位排版有限公司
妳最珍貴
發行: 馬來西亞
Our Daily Bread Berhad
年次:
24 23 刷次:05 04 03 02 01
2023年2月初版一刷
27 26 25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前言
祂既向我側耳,我一生要求告祂。(詩篇 116 篇 2 節)
當你向上帝禱告時,你如何得知祂會聆聽呢?祂真的聽見了嗎? 在我的人生中,上帝應允我禱告的次數屈指可數:
• 我像哈拿一樣祈求上帝給我一個孩子, 五年后, 我收養了一個 小孩。
• 我為一個過了宵禁時間還未回家的少年祈求,孩子終于回家。
• 我和其他人一起為事工的經費禱告, 我們收到一張支票, 那是
一筆慷慨的奉獻(我們為此發出歡呼讚美)。
• 身在國外的我為身體抱恙的丈夫迫切禱告, 並祈盼能儘早回到
他身邊,后來,我順利回家與他團聚。
每一次,我都感覺到上帝正在聆聽我的禱告,祂讓我感到安心,確
保祂不僅垂聽,還會應允我的祈求。
儘管上述的經歷支撐著我的信念, 但在大部分時候, 當我低聲抱
怨、 掙扎甚至偶爾發牢騷時, 我仍然感覺自己被遺忘了。 當上帝在苦
難中看似沉默不語時,
世代代子民的呼求。
除了回想自己的經歷, 我還回顧 祂 如何垂聽世
3
數千年以來,上帝曾無數次垂聽祂子民的禱告,其中包括:
• 利亞和拉結求子(創世記 30 章 17、22 節)
• 為奴的以色列人歎息哀求(出埃及記 2 章 24 節)
• 摩西在西乃山為他的同胞代求(申命記 9 章 19 節)
• 約書亞祈求使日月停止(約書亞記 10 章 14 節)
• 大衛祈求脫離掃羅之手(撒母耳記下 22 章 7 節)
再往前看看新約, 道成肉身的耶穌與人同住( 約翰福音 1 章 14
節 ), 祂 聽見世人的祈求。 今天, 當我們等候得贖的日子, 上帝的聖
靈也在聽一切受造之物的勞苦歎息(羅馬書 8 章 26-27 節)。
上帝聽見了。
在約翰一書 5 章 14 節, 我們讀到:“ 我們若照 祂 的旨意求什麼,
祂就聽我們。”希臘文的“聽見”是 akouo,意思是留心聆聽並作出回
應。 約翰並不是建議一條確保上帝聽禱告的公式, 而是鼓勵我們憑著
4
信心求。 上帝顧念我們, 祂 垂聽我們的禱告, 並在愛中應允我們的祈 求。akouo,上帝聽見了。
本書第一篇靈修文章的主題說明了一個事實:上帝聆聽。上帝垂聽 姐妹們的禱告。 聖經一再提及上帝聽見婦女們的祈求, 並向她們施予
援手。 不論是否被提到名字, 耶穌多次與婦女們互動: 祂 在井旁向一
個聲名狼籍的婦女提供活水; 祂 接受伯大尼馬利亞奉獻的膏抹; 在 祂
復活后,首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激勵她破碎的心。
《你最珍貴》是特別為姐妹出版的靈修特輯。當你閱讀女性作者們
分享的故事、經歷及聖經真理時,願你感受到上帝正側耳聆聽你的心。
上帝永遠垂聽我們的禱告,是的,祂真的聽見了。
莫丽莎 5
上帝聆聽
撒母耳記上 1 章 9-20 節
哈拿心中默禱, ……不出聲音。 撒母耳記上 1 章 13 節
跟女兒一起讀了幾本童書之后, 我告訴她我要讀一會兒大人看的 書,之后再和她一起唸她的兒童書籍。接著我就翻開書,開始默
默閱讀。 過了幾分鐘, 女兒懷疑地看著我說:“ 媽咪, 你沒有真的在
讀書。”因為她認為我沒有唸出聲來,就不是在閱讀那些文字。
就像我們讀書一樣,禱告也可以是靜默無聲的。渴望生子的哈拿造
訪了聖殿, 當她祈禱時, 只在“ 心中默禱 ”。 她的嘴唇在動, 但“ 不
出聲音”(撒母耳記上 1 章 13 節)。祭司以利看見此景,誤以為她喝醉酒,
她解釋說:“ 我 …… 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 ”(15 節 )。 上帝聽見哈拿
的默禱祈求,就給了她一個兒子(20 節)。
上帝鑒察人心(耶利米書 17 章 10 節),所以祂看見並聆聽每個禱告,
即便是我們沒說出口的禱告, 祂 也必垂聽。 我們可以堅信 祂 必會聆聽
和回應我們向 祂 的禱告, 因為上帝是全知的, 祂 知道我們一切的需要
(馬太福音 6 章 8、32 節)。因此即使當我們不出聲的時候,我們仍可不斷
讚美上帝、向祂求助、感謝祂所賜予我們的福分。 史珍妮
6
除舊迎新
加拉太書 5 章 16-23 節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哥林多后書 5 章 17 節
那些典型的
“新年決心”,不外乎是要減肥、多運動、少花時間在
工作上、多點時間陪家人,甚至還有在開車時不用手機。
我們總希望改變自己在生活中不滿意的地方,即便大多數的新年決
心, 通常都維持不了三個星期。 如果問上帝在這一年裡, 希望你做出
哪些改變、改進,或從哪些開始做起?祂可能會這樣回答你:
• 更多在生命中活出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
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拉太書 5 章 22-23 節)。
• “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馬太福音 5 章 44 節)。
• “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馬可福音 16 章 15 節)。
• “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希伯來書 13 章 5 節)。
在耶穌基督裡,我們已經從過去的老我和失敗中得釋放,成為新造
的人。 當我們祈求上帝的幫助, 學習在生活中倚靠聖靈的能力, 祂 就
會垂聽我們的禱告, 幫助我們告別過去、 擁抱未來!( 哥林多后書 5 章 17
節)
凱辛蒂 7
沒胃口
尼希米記 8 章 1-12 節
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 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
彼得前書 2 章 2 節
最近我患了一場重感冒,胃口盡失。有時一整天下來,我覺得只要
喝水就夠了,不需要食物。但我知道不能長久這樣下去,我需要
恢復胃口,因為我的身體需要營養。
當以色列百姓從巴比倫被擄之地返回家鄉時,他們的屬靈胃口也不
佳( 尼希米記 8 章 1-12 節 )。 他們已遠離上帝和 祂 的道路。 為了幫助百姓
恢復靈命的健康,尼希米安排了一場聖經講座,以斯拉則是教師。
以斯拉從早到午間宣讀摩西律法, 用上帝的真理餵養百姓( 尼希米
記 8 章 3 節),百姓聚精會神地聆聽。他們都渴慕上帝的話語,甚至在隔
天, 族長、 祭司和利未人還到以斯拉那裡, 研究律法的含義, 因為他
們想要從中得到更深的教訓(13 節)。
當我們覺得與上帝疏遠或靈命軟弱時,我們可以從上帝的話語中獲
得屬靈的養分。“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
叫你們因此漸長, 以致得救 ”( 彼得前書 2 章 2 節 )。 現在就求上帝使你
重新渴慕與祂建立關係,並開始以祂的話語餵養你的身心靈吧!
謝葆芳
8
希望計劃
哥林多后書 4 章 7-18 節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上帝,不是 出于我們。
哥林多后書 4 章 7 節
在2011 年, 日本東北發生 9 級強震並引發大海嘯, 造成近 1 萬 9
千人喪生,23 萬戶民宅遭損毀。 一個名為希望計劃(Nozomi Project)的社會企業于災后誕生,為災民提供基本收入、社區關懷、並
重建他們的自尊與信心,更幫助他們認識那位供應一切的上帝。
參與這項計劃的婦女在殘破的房屋與家具中,尋找並篩選瓷器的碎
片, 加以磨光之后再製成珠寶飾品。 這些飾品被銷售到世界各地, 為 這些婦女提供了生計,也顯明她們對基督的信心。
在新約時代,人們習慣將貴重的物品,藏在簡陋的瓦罐裡。保羅描
述軟弱的基督徒就像瓦器一般,盛裝著珍貴的福音(哥林多后書 4 章 7 節)。
他也指出我們的生命雖如同瓦器一樣薄弱, 有時甚至破碎不堪, 但是 這其實更能夠彰顯上帝的大能。
當上帝修復我們生命中的不完美和破碎之處時,人們能看見祂的醫 治大能而得著盼望。 當然 祂 在我們心中的修復工作, 會留下修補的痕
跡。 然而, 在學習的歷程中, 這些留在我們生命裡的痕跡, 會讓人們
看到上帝的全能。 莫麗莎
9
與上帝獨處
馬太福音 14 章 13-23 節
[ 耶穌 ] 就獨自上山去禱告。
馬太福音 14 章 23 節
這是一個忙碌的主日早晨,我在教會的育嬰室幫忙照顧幼童。十幾
個小孩在裡頭玩鬧成一團, 他們又跑又鬧, 使得育嬰室頓時增
溫, 變得極其悶熱, 我只好將門打開。 一個小男孩看準這個時機, 于
是,當他自以為沒人瞧見時,就躡手躡腳地溜出去。我趕緊追了出去,
毫無意外地,我看見小男孩往他爸爸的身邊跑去,投入他的懷抱。
其實,當生活忙碌不堪,使我們不勝負荷時,我們都應該像這個小
男孩一樣, 他悄悄地離開, 只為了要與他的父親在一起。 耶穌在世上 時, 也常常尋找機會, 花時間在禱告中與天父相處。 有人說, 這可能
是主耶穌在面對眾多需要時,重新得力的方法。根據馬太福音的記載, 當主耶穌要前往曠野地方時, 一大群人跟隨 祂。 耶穌看到群眾的需要
就行了神蹟, 醫治並餵飽他們。 然而, 群眾散去后, 耶穌“ 就獨自上
山去禱告”(馬太福音 14 章 23 節)。
耶穌不斷地服事群眾, 但 祂 卻沒有讓自己變得面容憔悴、 行事倉
促。 耶穌 藉 著禱告與天父上帝更加親密, 那你呢? 你願意花時間與上
帝獨處,經歷祂的能力,得著滿足嗎? 史珍妮
10
正確導向
列王紀上 8 章 54-63 節
使我們的心歸向祂,遵行祂的道。
列王紀上 8 章 58 節
,我收到一封電子郵件,邀請我加入一個“成功導向”社
團。我查看導向的詞意,方知成功導向主要是竭力爭取成功、奮
發圖強、實現目標。
凡事均以成功為導向是正確的嗎?有一句經文是我們最好的指標: “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哥林多前書 10 章 31 節)。我們常
為榮耀己名而努力不懈, 如挪亞時期的大洪水過后, 有一群人建造一
座通天塔,為要揚名于天下(創世記 11 章 4 節)。他們要顯揚自己的名, 免得被分散到世界各地。 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導向, 因為他們並不是
為榮耀上帝的名而行。
反之,當所羅門王獻上約櫃及新建的聖殿時,他說:“我……為耶
和華以色列上帝的名建造了殿”( 列王紀上 8 章 20 節 )。 接著, 他為以色
列全會眾祝福說:“ 使我們的心歸向 祂, 遵行 祂 的道, 謹守 祂 …… 的
誡命。”(58 節)
若我們最大的渴望是榮耀上帝,凡事遵行祂的旨意,那麼我們的生
活導向就是靠著聖靈的能力,愛主服事主。讓我們像所羅門那樣禱告,
願意“ 向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存誠實的心, 遵行 祂 的律例, 謹守 祂 的誡
命”(61 節)。
歐凱拉
幾個月前
11
大能的君王
馬太福音 19 章 16-26 節
在上帝凡事都能。
馬太福音 19 章 26 節
像許多小孩一樣, 當年我也有自己最愛的一首童謠。 我特別記得
一首童謠中的人物 蛋頭先生(Humpty Dumpty)。 有一次, 它
很高興地站在牆頭上, 忽然間從牆頭上跌下來, 結果跌成了無數的 碎片。 我當時看了, 心裡覺得好絕望。 尤其是看到旁邊寫著:“ 就
算聚集了國王所有的馬兒和士兵, 都無法把蛋頭先生的碎片拼湊回 去!”
我從小就認識基督,並接受祂做我生命的救主,經驗告訴我祂是一 位偉大的陶匠, 能把我以及別人的生命碎片重新拼湊、 恢復。 所以我
總是喜歡在上述童謠的最后補上一句:“ 任何人, 即使是國王行使了 他的一切權柄也無濟于事,唯有天上的大能君王辦得到!”
現在你或是你所愛的人是否正經歷心靈的破碎?請記住,沒有人在
上帝的救助範圍之外, 也沒有人是完全沒有希望的。 耶穌說:“ 在上
帝凡事都能。”(馬太福音 19 章 26 節)
當你的生命支離破碎,看似毫無希望時,請不要放棄。因為我們有
一位大君王,祂可以修復和醫治我們破碎的心靈,使我們得著重生。 姚瓊妮
12
熱心愛主
使徒行傳 9 章 1-9 節
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
腓立比書 3 章 12 節
美國電視影集
《公元:聖經再續》(A.D. The Bible Continues)裡,
演員埃米特. 斯坎倫(Emmett J. Scanlan) 演繹掃羅除滅耶穌信
徒的方式使我感到畏懼,難以接受掃羅后來成為受人敬愛的使徒保羅!
然而,當掃羅在大馬士革路上遇見耶穌后,一切都改變了。在他恢
復視力並確認了上帝的呼召之后, 改名為保羅的他再次熱情地投入到
工作中。只是從此以后,他為耶穌做工,而非敵對祂(使徒行傳 9 章 21 節)。
保羅的信念堅定且對信仰充滿熱忱。今日人們以他的書信為基督信 仰的指引。他對主的熱情被世世代代的人所稱頌(腓立比書 3 章 12 節)。
想像一下,如果每一位基督徒都充滿熱忱、信心,並渴慕為上帝而
活, 世界會變成怎樣呢? 全世界都等待那個答案:“ 受造之物切望等
候上帝的眾子顯出來。”(羅馬書 8 章 19 節)
願我們的生命也能像保羅一樣,活出對上帝的熱情,與受造物一同
為著上帝的奇妙作為而歡欣鼓舞!
葉芮敏
13
不被遺忘
詩篇 13 篇 1-6 節
我們的心向來等候耶和華,祂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
詩篇 33 篇 20 節
任何情況下
,等待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當我們的禱告經過幾週、
甚至幾個月,仍不蒙應允時,我們便很容易覺得上帝已經忘記了
我們。 或許白天我們還有其他事物好分散注意力, 但夜晚時, 要面對
自己的焦慮思緒卻異常困難。 憂慮籠罩, 漫漫長夜似乎永無止境, 消
沉和疲憊讓人仿佛無法面對新的一天。
詩篇的作者也隨著等待而越發沮喪(詩篇 13 篇 1 節),他覺得自己被
拋下, 敵人似乎正向他耀武揚威(2 節 )。 當我們等候上帝解決難題,
或者等祂回應那一再重複的禱告時,很容易會感到灰心。
撒但在我們耳邊呢喃:“上帝已經把你忘了,事情永遠無法改變。”
我們可能因此而失去信心, 想要放棄。 何必要讀經或禱告呢? 何必花
時間和其他基督徒一起敬拜呢? 但正是在等候之時, 我們更需要這些 屬靈的幫助, 這些就如救生索, 使我們安穩在上帝的愛中, 且聽到聖
靈微小的聲音。
詩人后來找到了祕訣,他把焦點放在上帝對他的愛,並提醒自己曾
經領受的恩典,且特此讚美這位從未忘記他的上帝。我們也可以如此。 史梅恩
14
信心與疑惑
詩篇 42 篇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仰望上帝,因我還要稱讚祂。”
詩篇 42 篇 11 節
當我的摯友恩雅在車禍中喪生
,我感到極度哀傷。雖然我不願意承
認,但是生命處于傷心欲絕的景況時,我的信心常會被疑惑的陰
霾籠罩。恩雅剛去世時,我哭著問上帝這些問題:
主啊,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祢允許恩雅這樣死去?“你豈不曾聽
見嗎? 永在的上帝耶和華 …… 並不疲乏, 也不困倦, 祂 的智慧無法測
度 ”( 以賽亞書 40 章 28 節 )。 耶和華說:“ 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
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55 章 8 節)
主啊,祢是否不管這個世界了呢?“ 上帝坐在 祂 的寶座上 ”( 詩篇 47 篇 8 節),並且“用權能治理萬民,直到永遠”(66 篇 7 節)。
主啊,祢還關心人類的痛苦嗎?難道祢忘記了祢是良善的上帝嗎?
有豐盛的慈愛,賜給凡求告‘我’的人” (86 篇 5 節)。
我“本為良善,樂意饒恕人,
上帝,感謝祢賜與豐盛、無盡的恩典,並垂聽我的每一個呼求,包 括我心中的痛苦與疑惑。
上帝在聖經中給予我們的答案,也許未能挪去我們的傷痛,但我們
一定能在祂的智慧、權能及良善中得到真正的安息。
施安妮
15
信實可靠
約翰福音 13 章 33-35 節
很多人自稱忠誠,但信實的人,誰能遇著呢﹖ 箴言 20 章 6 節,新譯本
朋友哭著說
:“我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每次我相信他們,他們就
傷害我。”她的經歷令我感到憤怒,她原本信賴的男友,卻在他
們分手后, 到處散布關于她的謠言。 她的童年充滿傷痛, 本就讓她對
人難以信任,再加上這樣的打擊,似乎又再度證實人真的不可相信。
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她,也無法告訴她其實她錯了,要找到可以相信
的人並不難, 大部分的人也都是善良和值得信任的。 我能深切體會她
的痛苦, 因為我也曾有過一段意想不到、 遭人背叛的經歷。 事實上,
聖經也非常直接地描述人性。箴言 20 章 6 節中記錄了被人背叛的傷痛,
作者這樣的哀嘆跟我的朋友是一樣的。
但我能夠說的是,雖然有些人的確冷酷無情,有些人也會對我們造
成傷害,但在耶穌裡卻有真愛。在約翰福音 13 章 35 節,耶穌告訴門徒,
他們若能彼此相愛, 世人就能認出他們是 祂 的門徒。 儘管有些人可能
還會傷害我們, 但因著耶穌,
總會有人樂意分享耶穌的愛, 願意無條
件地支持和關心我們。 願我們能因耶穌永不止息的愛, 心靈得醫治,
融入群體,有勇氣像耶穌一樣地愛人。
白茉妮
16
憐憫不止息
哥林多后書 1 章 3-7 節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從上帝所賜的安慰 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
哥林多后書 1 章 4 節
經歷了生命中的跌宕起伏
,貝瑟妮.海莉.威廉斯(Bethany Haley
Williams) 最終戰勝了羞恥和心碎。 雖然這段旅程很艱難, 但她
藉著耶穌得到醫治,生命煥然一新。
有感于自己領受的恩惠和憐憫,貝瑟妮成立了非營利組織流亡國際
(Exile International), 致力于透過藝術表達療法, 為非洲受戰爭影響
的兒童提供長期的康復護理,讓他們享有自己的權利。談到這項工作,
貝瑟妮說:“當你最深的心痛成為你最大的事工時,恩典就永不止息。”
貝瑟妮活出了聖經哥林多后書 1 章 3-4 節的話語。她得到了上帝的安慰,
因此她現在“能用祂所賜的安慰”(4 節,新譯本)去安慰他人。
上帝知道我們所受的一切苦難和不幸。當我們身在苦難中,祂與我
們同在。 祂 滿有恩慈、 良善, 並時刻關注我們的需要。 同時, 祂 也 藉
著我們所經歷的一切,來幫助有需要的人。
無論我們經歷過什麼,或者正面對什麼困境,上帝都會用祂不止息
的憐憫與愛來充滿我們 這正是我們可以與他人分享的禮物。 羅可珊
17
空無一人
馬太福音 6 章 1-7 節
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
馬太福音 6 章 1 節
作曲家巴哈一向把他創作的樂曲獻給上帝
。在一個寒冬的夜晚,他
預定首演新創作的曲子,原以為教堂的長椅上將會座無虛席,然
而當他到達現場時, 發現竟然空無一人。 可是, 他毫不遲疑地對在場
的演奏者宣布: 照原計劃演出。 所有的演奏者立刻就位, 巴哈執起了
指揮棒,空蕩蕩的教堂瞬間迴盪著華麗莊嚴的樂曲。
這個故事不禁讓我省思:倘若上帝是我唯一的讀者,再無他人,我
還願意寫作嗎?我的文章會因此有所不同嗎?
通常新手作家在寫作時,都會在腦子裡設定閱讀的對象,那麼文章
才會貼近讀者的需求。 當我撰寫靈修文章時, 也是如此。 我經常會想
到讀者的需要, 試著寫出他們想要閱讀的文字篇章, 希望在他們靈命
成長的路程中幫助他們。
大衛可說是位“靈修文章作家”,因為他所寫的詩篇總是帶給人安
慰與鼓勵。我相信大衛寫作的唯一對象是上帝。
正如馬太福音 6 章的教導,無論是作曲、寫作或服事,我們都要謹
記這些好行為是為上帝而做的, 旁人是否看到並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
上帝都在察看,祂是我們的觀眾。
林茱莉
18
不念舊惡
希伯來書 8 章 6-13 節
我……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愆。
希伯來書 8 章 12 節
我看著自己的雙手
,想起自己曾經把結婚和訂婚的戒指弄丟了。那
時我正為旅游準備行李,忙得焦頭爛額,所以根本不知道把戒指
遺落在哪兒。
我戰戰兢兢地將這個疏失告訴丈夫,擔心他會生氣。然而,他的反
應卻是關心、 安慰我, 而不是在意那兩枚戒指。 我心存愧疚, 一直想
做點什麼,好得到他的原諒,但其實他並沒有因為這件事而耿耿于懷。
很多時候,我們也常對自己犯下的過錯念念不忘,總覺得自己該做
點什麼才能得到上帝的赦免。 但上帝說我們得救是本乎恩, 不是出于
行為(以弗所書 2 章 8-9 節)。在論到與以色列百姓所立的新約時,上帝的 應許是:“ 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 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 ”( 耶利米書 31
章 34 節)。我們的上帝願意饒恕,且不念人舊惡。
我們或許會因為過去的種種而感到難過, 但我們要相信上帝的應
許, 並且相信只要 藉 著耶穌, 我們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恩典與赦免。 我
們只需心存感恩並確實相信: 當上帝赦免時, 祂 便不再記念我們過去
所犯的種種罪惡。 歐凱拉
19
做好準備
約翰福音 14 章 1-6 節
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 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
約翰福音 14 章 3 節
我公公去世時, 我們在殯儀館瞻仰他的遺容, 我的小叔走到棺木
旁,將公公生前常用的鐵鎚放在他的手邊。多年以后,我婆婆去
世時, 我先生的家人也悄悄地將一副織針放在她的手指下。 這些貼心
的舉動使我們想起他們生前常常使用這些工具,讓我們備受安慰。
當然,我們知道他們在永生裡並不需要這些物品。我們並不像古埃
及人一樣, 幻想陪葬的工具、 金錢或武器能幫助他們預備來生。 這些
東西是帶不走的!(詩篇 49 篇 16-17 節;提摩太前書 6 章 7 節)
但是我公婆為永生做的準備卻是必要的,他們早在多年前就做好準
備, 那就是決志接受耶穌為他們的救主。 我們不能等到臨死前, 才開
始計劃永生。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做好準備, 敞開心門, 接受耶穌在十
字架上所作的犧牲,為我們成就了救贖。
同時,耶穌也為我們做了準備:“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
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翰福音 14 章 3
節)。祂應許要為我們預備一個地方,讓我們可以與祂共度永生。
凱辛蒂
20
恢復關係
約書亞記 7 章 1-12 節
你們若不把當滅的物從你們中間除掉,我就不再與你們同在了。 約書亞記 7 章 12 節
雖然交稿日迫在眉睫
,我與丈夫今早的爭執卻仍縈繞心頭。我盯著
熒幕上不斷閃爍的游標,手指放在鍵盤上,心裡想著:“主啊!
他也有錯呀!”
當電腦熒幕變暗時,映照出了我憤怒的神情。當我不願承認自己的
。我嘗到了與人和好的平安,
因丈夫也向我道歉。感謝上帝,最后我準時交稿。
以色列百姓也曾因一人犯罪而全民受苦,但之后得享與上帝和好的 喜樂。約書亞早已提醒上帝的子民,不可在耶利哥之戰中私攢財物(約
書亞記 6 章 18 節),但亞干卻將擄獲的物品藏在自己的帳篷裡(7 章 1 節)。
等到他的罪行被揭露且經過處置之后(4-12 節 ), 以色列民才能與上帝
恢復和好的關係。
正如亞干一樣,我們也經常忽略“把罪藏在帳篷裡”會使我們的心
遠離上帝, 並連帶影響身邊的人。 若要與上帝、 與人維持健全與信任
的關係, 就必須尊耶穌為主、 承認我們的罪, 並尋求饒恕。 天天順服
這位創造我們、 扶持你我且滿有慈愛的上帝, 我們才能一起事奉 祂,
享受祂的同在。 鄧書琪
錯誤, 這不僅阻礙我的工作, 而且也影響我與丈夫
係。我放下自尊,
,請求丈夫原諒
、 與上帝之間的關
拿起電話
21
別只看負面
約伯記 40 章 1-14 節
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 約伯記 38 章 4 節
每當有客人要來
,我總會將家裡打掃一番,但卻越掃越灰心,擔心
客人只會看到哪裡還沒打掃乾淨,而不會注意到我已花工夫整理
了一遍。 這令我想到一個更大的問題: 為什麼人常常只看壞的一面,
而不看好的那一面呢? 我們往往只記得人們的無禮, 卻忘了他人的恩
慈。 惡行總是比善舉更引起關注。 我們關注災禍, 卻忽視了周遭美好
的事物。
這也使我想到,我常常只看見自己還缺少什麼,而忘了細數所蒙受
的福分; 或是只看到上帝還沒幫我解決哪些事, 卻忽略 祂 已為我成就
了多少事。
約伯記提醒了我,上帝也不喜歡我這樣的態度。約伯享受了數十年
的福分與富貴之后, 遭遇到一連串的悲慘苦難。 頓時, 這些苦難成了
他的生活重心和與人談話的內容。 最后, 上帝親自介入、 質問約伯,
讓他領悟到上帝的主權,並承認自己的無知(約伯記 38-40 章)。
下次, 當我們又開始重蹈复轍時, 願我們能提醒自己不要只看負
面, 而是要思想約伯的一生; 細心注意上帝已成就的奇妙大事, 以及
祂繼續施行的大事。 林茱莉
22
大愛無疆
約翰三書 1 章 1-11 節
親愛的弟兄,你向弟兄所行的,特別是向外地來的弟兄所行的, 都是出于忠心。
約翰三書 1 章 5 節
身為一名教師, 當我從南非到馬來西亞任教時, 我第一次體驗
到了全球基督徒同為肢體的美好。 馬來西亞是一個具有多元
的文化與宗教信仰的國家, 身在異鄉的我在那裡找到了屬靈的家。
當我走進當地的一間教會, 我受到了會眾熱烈的歡迎, 他們待我就 像家人一樣。 在離家鄉千萬里遠的地方, 我遇見一群跟我一樣, 同
有一位聖靈,熱心愛主的人。
上帝看重那些樂于接待外來牧者和信徒的人,這令人想起約翰三書
中的該猶。 約翰稱讚該猶按真理而行, 慷慨地關照和接待那些來自其
他城市,教導福音(7-8 節)的聖經教師們(3-6 節)。
能到不同的城市或國家與其他的主內肢體相識、相聚,是何等美好
的事! 上帝渴望我們喜樂地彼此歡迎, 同心仰望並單單定睛于 祂。 這
就是超越國界的愛! 歐瑞荔
23
禱告
路加福音 18 章 9-14 節
凡自高的,必降為卑。
路加福音 18 章 14 節
群六年級的女生在查經班中輪流禱告。安娜禱告說:“天上的父,
請幫助堂雅不要對男生那麼瘋狂。”堂雅笑著說:“請幫助安娜
不要在班上表現得那麼糟糕,老是打攪其他的孩子。”然后塔麗亞禱告:
“主啊,請幫助堂雅能聽媽媽的話,不要老是頂嘴。”
雖然這些禱告事項是很真實的,但是這些女孩子似乎樂于開玩笑,
藉 由禱告在人前指出她們朋友的缺點, 而非帶出求上帝幫助的需要。
她們的小組長提醒她們: 對全能上帝當有嚴肅的態度, 並指出自我反
省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的禱告是指出他人的錯誤,而非自己的過失,我們就像耶
穌比喻中的法利賽人的禱告:“ 上帝, 我感謝祢, 我不像別人勒索、
不義、 姦淫, 也不像這個稅吏 ”( 路加福音 18 章 11 節 )。 相反地, 我們
應該像是求上帝施行憐憫的那個“罪人”(13 節)。
願我們都能警醒, 不要讓自己的禱告變成列舉別人過錯的“ 小報 告 ”。 當我們在禱告中能謙卑地反省本身的罪性, 那才是能討上帝喜
悅的禱告。 施安妮
一
24
安全之地
箴言 18 章 10-11 節
耶和華的名是堅固台,義人奔入,便得安穩。
箴言 18 章 10 節
我和女兒一起安排旅程,打算駕車到另一個城市參加家庭聚餐。由
于她對這趟旅程有些緊張,我就提議由我來開車。“好啊,但我
在自己的車裡會感覺比較安全, 你可以開我的車嗎?” 她提出要求。
我以為她比較喜歡她寬敞的車, 而非我小巧的車, 所以我問:“ 是我
的車太小嗎?”“ 不是, 只是因為我的車是我的‘ 安全之地 ’。 不知
怎地,總覺得我的車能保護我。”
她的解釋使我不禁思想,我自己的安全之地在哪裡。我立即想到箴
言 18 章 10 節:“ 耶和華的名是堅固台, 義人奔入, 便得安穩。” 在
舊約時代, 當外來的危險出現時, 人們能在城樓上發出警示, 城牆也
能保護城裡的居民。 這節經文的重點在于上帝的名是堅固台, 代表著
祂的屬性、祂的位格,以及祂是誰,祂為祂的子民提供了真實的保護。
在看似危險的時刻,有些地方能提供人們所渴求的安全,例如:暴
風中堅固的屋頂、提供醫療的醫院,或至親的擁抱。
你的“安全之地”在何處?不論我們的安全之地在哪裡,別忘了只
有上帝的同在,你我才能得到真正需要的力量與保護。 莫麗莎
25
真正的信心
希伯來書 11 章 6、24-29 節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 有上帝,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
希伯來書 11 章 6 節
我就讀于西非奈及利亞的一間寄宿學校。在學校裡,低年級的學生
是由高年級的學生管理的。有一次,我把一位脾氣暴躁的學長的
碗放錯地方了。 他警告我, 必須在第二天早上把那個碗歸回原位。 那
晚我滿懷恐懼, 難以入睡, 禱告祈求上帝的幫助。 第二天, 那個碗竟
然神奇地出現在那位學長的櫃子裡! 想像一下, 我當時是多麼驚訝,
內心充滿敬畏!
當上帝分開紅海讓以色列人走過,並讓海水回流淹沒法老的戰車和
人馬時, 以色列人對上帝有更深的敬畏!( 出埃及記 14 章 15-28 節; 希伯來
書 11 章 29 節)可是不久之后,他們卻埋怨水變得苦(出埃及記 15 章 24 節),
后來,他們甚至造金牛犢來代替上帝!(出埃及記 32 章 4 節)
非凡的屬靈經歷會提升我們的信心。然而,“信心是對所盼望的事
有把握, 對不能看見的事能肯定 ”( 希伯來書 11 章 1 節, 現代中文譯本修訂
版),那才是主所喜悅的。真正的信心幫助我們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信靠
上帝。 葉芮敏
26
神奇的香味
哥林多后書 2 章 12 節 -3 章 6 節
我們都有基督馨香之氣。
哥林多后書 2 章 15 節
許多人應當都能在自己的親友當中
,想出某人因所擦拭特殊的香味
而知名。甚至有時沒看到人,因香味而知她就在附近。換言之,
她的香味使人們歡迎她的同在。
每一位基督徒也應該因散發出 基督馨香之氣 而知名。 不
過這個“ 香味 ” 無法在化妝品專櫃上買到。 它也不可能透過教會以瓶
裝的方式賣出。這神奇的香味唯有來自人的內在與上帝相交才能發出,
且能不斷地散發出看似淡薄却能對他人產生可觀影響的香氣。
有人曾形容他們小鎮上住著一位特別的基督徒,“我每次碰到她,
總能讓我學到點東西。” 我們可以這麼說, 這位令人羨慕的基督徒在 某些方面獲得別人言詞上的見證。 但假如缺乏基督的馨香之氣, 她的
見證就毫無效用。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后書 2 章 16 節曾問道:“這事誰能當得起呢?”
答案很簡單: 我們的一切馨香之氣都源自于上帝, 而非自有的。 今天
你散發出哪種香氣呢? 姚瓊妮
27
彼此建立
以弗所書 4 章 11-32 節
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
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以弗所書 4 章 16 節
有一次
我在一家賣場選購物品時,無意間聽到四個人的對話。雖
然我沒有聽到他們尖酸話語的全部內容,但從部分談話內容裡得
知, 他們對當地教會的一位肢體是多麼不滿。 我不認識他們, 但他們
竟然在賣場的走道上,用言語傷害基督的身體,對此我深感悲哀。
口頭上摧毀一個按上帝形象被造的人, 不僅違背了基督屬性的本
質, 也使聖靈憂傷( 以弗所書 4 章 30 節 )。 我們談論關于別人的話語就像
,可以直接窺見我們的內心(15、29 節;路加福音 6 章 45 節)。
被耶穌改變的生命標誌著我們處理與主內肢體之間的差異的方式。
保羅告訴我們要“ 除掉一切苦毒、 惱恨、 忿怒 ”( 以弗所書 4 章 31 節 )。
身為基督徒, 我們要活出與眾不同的生命, 即重視、 尊重他人,“ 用
愛心說誠實話 ”(15 節 )。 當我們順服于聖靈時, 我們的心中就會被聖
靈充滿,口中就會說出尊榮基督的話語。
,
一扇窗
房君娜 28
要到幾時呢?
哈巴谷書 1 章 1-4 節
他說:“耶和華啊,我呼求祢,祢不應允,要到幾時呢? 我因強暴哀求祢,祢還不拯救。”
哈巴谷書 1 章 2 節
不久前,我感到上帝為我和丈夫開路,帶領我們朝一個特定的方向
前進。為此,我們深受激勵,也感到無比興奮,因為從未想過事
情會那樣成就。 當我們滿懷期待, 持續禱告祈求、 等候時, 上帝在最
后一刻把這扇門關上了。我們都感到震驚且失落。
上帝啊! 祢為何這樣對我們? 為何這樣帶領我們? 我們像先知哈
巴谷一樣, 向上帝呼喊:“ 耶和華啊, 我呼求祢, 祢不應允, 要到幾 時呢?”(哈巴谷書 1 章 2 節)如同第 1 及 2 章中哈巴谷的“控訴”一樣,
我們應當坦誠地向上帝訴說心裡的感受, 因為 祂 知道我們所有的問題 與不滿。
儘管哈巴谷滿腹疑惑與不滿,但他說:“我仍要因主歡喜……主耶
和華是我的力量 ”(3 章 18-19 節 )。 我們可以相信: 即使處境艱難, 上
帝仍然是良善的。 格曼琳
29
客旅和寄居的
希伯來書 11 章 8-16 節
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經營、所建造的。
希伯來書 11 章 10 節
回顧剛到劍橋時
迷路。
,我要常常停下腳踏車,拿出地圖再次確認方向。
我一向缺乏方向感,在充滿歷史建築物的城市街道中,特別容易
那時,生活對我來說,應該是浪漫美好的,因為我剛嫁給一位英國
人, 搬到英國居住。 然而, 我卻覺得沒有歸屬感。 我不說話時和當地
人沒有兩樣, 但只要一開口, 就立刻被烙上美國觀光客的標記。 我甚
至不清楚自己算是居民或是游客, 同時也體會到兩個頑固的人一起生 活,實在是比預期的困難多了。
我想到亞伯拉罕照著耶和華的吩咐,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在異
地作客旅和寄居的(創世記 12 章 1 節)。亞伯拉罕因著信,勇敢地面對文
化衝擊, 兩千年后, 希伯來書的作者稱他為信心偉人(11 章 9 節 )。 正
如同其他的見證人一般, 亞伯拉罕憑信心而活, 渴慕主的應許, 盼望
並等候天上的家鄉。
也許你沒有在異鄉生活的經驗,但身為基督徒,我們在世上都是客
旅和寄居的。我們因著信而竭力追求,深信上帝將會一路引領和眷顧;
因著信, 我們相信 祂 永遠不會撇下或離棄我們; 因著信, 我們羨慕那
更美的家鄉。
潘艾梅
30
誰是中心?
詩篇 33 篇 6-19 節
耶和華的籌算永遠立定,祂心中的思念萬代常存。
詩篇 33 篇 11 節
在十六世紀
,天文學家哥白尼主張太陽為宇宙的中心,地球環繞太
陽運轉,這給當時的歐洲帶來極大的震撼。最近,我也經歷了人
生中的“ 哥白尼時刻 ”: 意識到自己不是宇宙的中心。 世界不會繞著
我旋轉,更不會跟隨我的速度、條件和選擇而運行。
我們也許會希望世界繞著我們運行,然而,生命的中心實在不是我
們, 世上的一切都是以耶和華為中心。 從詩篇 33 篇, 我們看到大自然
環繞著上帝運行,被祂掌管(6-9 節)。祂把海水匯合在一處,收藏深洋
在庫房。大自然的萬物都按祂所立的法規而運作。
列國也環繞耶和華為中心(10-12 節 ), 萬國的謀略和萬民的計劃,
都無法與上帝的旨意背道而馳。 唯有耶和華的謀略永遠堅立, 祂 的旨
意萬代常存。
最后, 全人類都環繞耶和華而生活(13-19 節 )。 祂 看見全人類。 祂
創造我們, 了解我們一切的作為。 祂 能介入我們的生命, 拯救我們脫
離困境。
我們的生命被造,是以上帝而非自我為中心。感謝主!我們能服事
這位全能的上帝,祂巨細靡遺地管理我們生活的每一層面。 謝葆芳
31
遵照指示
詩篇 119 篇 129-136 節
祢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使愚人通達。
詩篇 119 篇 130 節
自從一位婦人因被咖啡燙傷而起訴一家快餐店后
,各家公司都紛紛
修改他們的菜單和警告標語。看看其中的一部分:
• 冷凍晚餐:食用前先解凍。
• 熨斗:警告!請勿熨燙穿在身上的衣服。
• 花生醬瓶:裡面也許含有花生。
• 牛奶瓶蓋:開蓋后,請勿倒轉瓶子。
如果人們在使用家庭用品時, 需要這些如此淺白的指示: 那麼想
想, 我們是多麼需要上帝的指引呢? 詩篇 119 篇說出 祂 的指引, 即聖
經的重要性。 我們能在聖經的每一頁中找到那些上帝要我們相信, 並
努力去實踐的事情。
“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使徒行傳 16 章 31 節)。
“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饒
”(以弗所書 4 章 32 節)。
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馬可福音 16 章 15 節)。
恕了你們一樣
祈求主用 祂 的話語
讓你的腳步穩當
又將 祂 的律例教訓你( 詩篇 119 篇 133、135 節),使你常常閱讀及遵循這些指示。 施安妮 32
“
,
,
叛逆的綿羊
以西結書 34 章 11-16 節
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將他們尋見。 以西結書 34 章 11 節
紐西蘭的綿羊史瑞克是一隻叛逆的羊。牠因為害怕羊毛被剪而逃離
羊群,失蹤達六年之久。后來有人在山區的石洞中發現牠,卻看
不出牠是一隻綿羊。 發現史瑞克的人說:“ 牠看起來有點像聖經描述
的活物。” 在某個程度上, 是的, 史瑞克好比聖經所說那離開牧羊人
的羊。
由于史瑞克身上的毛太多、太重(達 27 公斤),牠無法自己下山,
要人把牠扛下去。 為了減輕牠身上的負擔, 他們讓史瑞克躺下, 使牠 安靜下來,那麼牧羊人在剪除羊毛的時候,就不會傷害到牠。
史瑞克的故事闡明了耶穌稱自己為好牧人(約翰福音 10 章 11 節),以
及上帝說祂的子民是祂的羊的比喻(以西結書 34 章 31 節)。像史瑞克一樣,
當我們靠自己, 就無法做出適當的決定, 最后更會被錯誤決定所招致 的后果拖累,成為我們的重擔(以西結書 33 章 10 節)。要卸下那些重擔,
我們就要躺下來,放手,安靜,相信好牧人可以除去我們身上的累贅, 卻不會讓我們受到傷害。 林茱莉
33
留下
約翰福音 4 章 9-14、27-29 節
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 ……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
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
約翰福音 4 章 28-29 節
記得在兒子成年取得駕照,並開始隨身攜帶皮夾的那年,我們常接
到有人來電說,他在某處撿到了兒子的皮夾。我們便告誡兒子要
更謹慎,務必把皮夾收好,不要老是留下皮夾忘了帶走。
但留下東西並非總是壞事。約翰福音 4 章提到一位婦人向來在某個
井邊汲水,但那一天在井邊遇見耶穌后,她原本的計劃便立刻改變了。
她留下了水罐, 趕到城裡, 去告訴人們耶穌對她所說的話(28-29 節 )。
雖然婦人需要水,但是她覺得告訴別人遇到耶穌的這件事更為重要。
當耶穌呼召彼得和安德烈時,他們也做了類似的行動。他們留下了
漁網(他們謀生的工具),跟從了耶穌(馬太福音 4 章 18-20 節)。當耶穌
呼召雅各和約翰時,他們也同樣捨棄了漁網、漁船,甚至辭別了父親,
並跟從了耶穌(21-22 節)。
當我們跟從耶穌展開了新生活,這或許意味我們得放下一些東西,
這包括了那些只帶來短暫歡愉的事物。 因為我們曾嚮往擁有的那些事
物,實在比不上耶穌所賜的新生命,以及永不枯竭的“活水”。 凱辛蒂
34
避免紛爭
箴言 20 章 1-15 節
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
箴言 20 章 3 節 一
天早晨,住在澳洲珀斯的暉恩發現他的車子不見了。此時,他才
意識到自己不小心將車子停在禁區內,車子被拖走了。想到必須
繳付 600 澳元的拖車費與違規停車罰款, 暉恩就感到非常懊惱, 但他
決定不遷怒于負責將他車子取回的工作人員。 于是, 他非但沒有發洩
自己的怒氣, 反倒寫了一首幽默的短詩描述此事, 並且朗讀給在拖車 場的一位工人聽。 對方非常喜歡這首詩, 原本可能會上演的激烈爭吵
也消弭無形。
聖經箴言教導我們 :“ 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 ”(20 章 3 節 )。 所謂
的“ 紛爭 ”, 是指人與人之間因為觀點不同, 導致私下有摩擦衝突, 或公然爆發怒火。
上帝已賜下讓我們與他人和睦相處的資源。祂的話語讓我們知道,
生氣可以不必演變成雷霆之怒( 以弗所書 4 章 26 節 )。 祂 的靈使我們能夠
熄滅那憤怒的火苗, 不以行動或言詞, 去回擊那些惹惱我們的人。 祂
也賜下榜樣,使我們在被激怒時,能夠效法主耶穌(彼得前書 2 章 23 節)。
祂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詩 篇 86 篇 15 節)。
史珍妮
35
親嘗主恩滋味
詩篇 34 篇 1-8 節
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 詩篇 34 篇 8 節
位朋友在她的臉書上放了一道川菜的食譜。 這道菜看起來很好
吃,所以我下載了食譜 心想有一天會用得著。不久,另一位
朋友找尋類似的食物, 所以我把該食譜轉發給她。 后來, 她又將食譜
轉寄給幾個朋友, 于是一傳十, 十傳百, 這道美食的做法就這樣傳開
。 后來, 我發現雖然食譜被廣泛地傳開了, 卻沒有一個人 包括
原先分享食譜的朋友 真正做過這道菜。 我們都推薦了自己沒有嘗 過的食物。
有時候,我們在信仰上也是如此。雖然我們隨著需要造就人和建立 別人生命(參以弗所書 4 章 29 節)的動機是好的,並且也合乎聖經的教導,
但我們很容易分享他人的信心見證,自己反而沒有活出對主的信心。
上帝並不希望我們單單談論祂;而是要我們真正地經歷祂。
今天,讓我們自己親自嘗嘗主恩的滋味,這樣,我們便知道祂是美 善! 羅可珊
一
了
36
憂愁變為喜樂
約翰福音 16 章 16-22 節
你們將要憂愁,然而你們的憂愁要變為喜樂。
約翰福音 16 章 20 節
凱莉的分娩過程過于漫長
,最后醫生決定為她進行剖腹生產。儘管
歷經許多磨難,但當凱莉抱著剛出生的兒子時,卻馬上就忘記她
的疼痛。喜悅取代了痛苦。
聖經也提及:“婦人生產的時候就憂愁,因為她的時候到了;既生
了孩子, 就不再記念那苦楚, 因為歡喜世上生了一個人 ”( 約翰福音 16
章 21 節)。耶穌以婦人生產為例讓門徒明白,雖然他們會因耶穌即將離
開而憂愁, 但當門徒再見到 祂 時, 他們的憂愁會變為喜樂(20-22 節 )。
在此, 耶穌是指 祂 的受死、 復活, 以及將來會發生的事。 讓門徒喜樂
的是,耶穌復活之后,祂花了四十天的時間,與他們同行並教導他們(使 徒行傳 1 章 3 節)。當耶穌升天再次離開門徒時,並沒有讓他們憂愁無助,
因聖靈將使他們滿心喜樂(約翰福音 16 章 7-15 節;使徒行傳 13 章 52 節)。
我們雖從未親眼看見耶穌,但我們這些信徒可以確信有一天將要與
主面對面。 到那日, 我們會忘記世上的苦難。 現在我們可以喜樂地度
過在世的日子, 因為 祂 已將聖靈賜給我們( 羅馬書 15 章 13 節; 彼得前書 1
章 8-9 節)。 柯愛莉
37
以帳棚為家
創世記 12 章 4-9 節
從那裡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
創世記 12 章 8 節
明尼蘇達州以擁有許多美麗湖泊而聞名
,我在此成長,所以也特別
熱愛在野外露營,享受上帝創造的美好。然而睡在一個搖搖欲墜
的帳棚中, 卻並非我所好, 特別是有時“ 屋 ” 漏偏逢連夜雨, 把睡袋
弄得濕答答的。
因此,當我想到有位信心偉人曾以帳棚為家,時間甚至長達一百年
時, 讓我不得不佩服。 亞伯拉罕在 75 歲那年, 聽見上帝呼召他離開故
鄉, 好使他成為大國( 創世記 12 章 1-2 節 )。 亞伯拉罕就順服, 相信上帝
必持守 祂 的應許。 因此在他人生接下來的歲月裡, 直到 175 歲過世為
止(25 章 7 節),他都離鄉背井住在帳棚裡。
或許我們並不像亞伯拉罕那樣,蒙召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但
即使我們愛世上的人, 也願意服事他們, 也仍渴望有一個溫暖、 能帶
給我們安全感的家。 然而當人生的疾風抽打我們單薄的帳棚、 雨水不
斷浸透時, 我們可以像亞伯拉罕一樣, 滿懷信心等候那座將臨的城,
“就是上帝所經營、所建造的”(希伯來書 11 章 10 節)。就如亞伯拉罕,
我們也心存盼望, 知道上帝正在動工, 要更新 祂 所創造的萬物, 並為
我們預備“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16 節)。 潘艾梅
38
永不凋謝
以賽亞書 40 章 1-8 節
草必枯干,花必凋殘;唯有我們上帝的話必永遠立定! 以賽亞書 40 章 8 節
我兒子維安送我一束美麗的絲綢花
。他將白色馬蹄蓮、黃色向日葵
和紫色繡球花插在玻璃瓶裡,向我咧嘴一笑說:“媽咪,你看,
這是永不凋謝的花朵,就像我對你的愛一樣。”
如今, 兒子已長大成人, 那束絲綢花也早已磨損, 失去原本的光
彩。 然而, 這“ 永不凋謝的花朵 ” 卻讓我記得他的孺慕之情。 同時也
提醒我, 真正永遠不改變、 不褪色的, 是上帝無限和永遠長存的愛,
祂已經藉著祂亙古不變、真實可靠的話語向我們顯明了(以賽亞書 40 章 8 節)。
當以色列百姓面臨的患難排山倒海而來時,以賽亞相信上帝永存的 話語,他安慰以色列百姓(40 章 1 節),並宣告上帝會赦免他們的罪債(2
節 ), 要他們專心等候將臨的彌賽亞(3-5 節 )。 百姓能夠相信先知以賽
亞,因為他不看環境,只定睛仰望上帝。
這個世界充滿變數和苦難,人的意見和我們的感情也是瞬息萬變,
更是像我們的生命一樣極其有限(6-7 節)。但我們仍能信靠上帝,因祂
已經藉著祂永遠真實的話語,向我們顯明祂的慈愛和屬性永不改變。
鄧書琪
39
“好”
的真義
腓立比書 3 章 1-11 節
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
腓立比書 3 章 8 節
我在牙買加長大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和姐姐要成為“好人”。在我
們家,“好”的意思就是順從父母、不說謊、學業和事業都很有
成就、 上教會( 至少是在復活節和聖誕節 )。 我想不管哪種文化, 人
們對“ 好 ” 的定義多半都是這樣。 但在腓立比書 3 章, 使徒保羅用他
所屬的文化,對“好”做了更完善的解釋。
保羅是第一世紀敬虔的猶太人,完全遵守猶太文化中的律法條文。
他出生于“ 好的 ” 家庭、 受“ 好的 ” 教育, 並且信奉“ 好的 ” 宗教。
根據猶太傳統,他在各方面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在第 4 節,
保羅提到他大可以此為誇耀。但即使保羅這麼“好”,他仍告訴我們, 有件比當好人更重要的事。 保羅深知當一個好人雖好, 但也遠不及討
上帝喜悅更好。
論到要討上帝喜悅,保羅在 7-8 節中提到,最重要的是認識基督耶
穌。 保羅將自己的優點視如糞土, 因這一切都比不上認識基督耶穌。
我們有多好都不可靠, 唯有將信心和盼望建立在基督裡, 我們方能成
為討上帝喜悅的人。 吳凱倫
40
體貼的陪伴
約翰福音 14 章 15-26 節
真理的聖靈……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
約翰福音 14 章 17 節
有一位老太太住在養老院裡
, 她不與人交談, 也從不曾要求些什
麼。她每天只是獨自坐在破舊的搖椅上搖晃著,旁人往往忽略她
的存在。 老太太很少有訪客, 因此一位年輕的護士常在自己的休息時
間, 探訪這位老太太。 她沒有試圖與老太太聊天, 只是搬了另一張椅
子坐著陪老太太搖晃著。 幾個月之后, 這位老太太對護士說:“ 謝謝
你陪我一起搖晃著。”她實在很感激這位護士的陪伴。
主耶穌回歸天家前就應許門徒,會賜給他們一位長久的同伴。祂告
訴門徒, 祂 非但不會撇棄他們, 而且會差派聖靈與他們同在( 約翰福音
14 章 17 節)。至今基督徒仍然有這寶貴的應許,主耶穌說:“三位一體 的真神‘住’在我們裡面(23 節)。”
主是我們一生既親密又信實的同伴。當我們在極其艱困痛苦之中,
祂會指引我們;當我們犯罪時,祂願意饒恕;當我們向祂傾心吐意時,
祂願意聆聽;當我們背負難以承受的重擔,祂願為我們承擔。
今天,我們便能享受主耶穌體貼的陪伴。 施安妮
41
聆聽主聲
創世記 3 章 8-17 節
耶和華上帝呼喚……說:“你在哪裡?”
創世記 3 章 9 節
我年幼的兒子喜歡聽見我的聲音
,除了我大聲嚴厲地喊他的名字,
又接著問:“你在哪裡?”之外。通常我會這樣大聲呼喚他,是
因為他調皮搗蛋做錯事,想要躲著我的時候。我要孩子聽到我的聲音,
因為我關心他,不想讓他受到傷害。
亞當與夏娃本來習慣在伊甸園裡聽見上帝的聲音。但是,當他們違
反上帝的命令吃了禁果之后, 一聽見上帝呼喚:“ 你在哪裡?”( 創世
記 3 章 9 節)他們就害怕地躲了起來。他們不想要面對上帝,因為他們知
道自己做錯了事,沒有聽從上帝的吩咐(11 節)。
當上帝呼喚亞當和夏娃,在園裡發現他們時,上帝指正了他們的錯
誤, 並告訴他們將要承擔的后果(13-19 節 )。 然而, 慈愛的上帝也憐憫
他們,並應許賜給他們一位救主,讓全人類得著盼望(15 節)。
其實,上帝並不需要尋找我們,因為祂知道我們在哪裡,也知道我
們想躲避什麼。 但 祂 是慈愛的天父, 祂 瞭解我們的需要, 想要讓我們
得著赦免,並恢復與祂之間的關係。祂期望我們不但能聆聽祂的聲音,
而且願意聽從祂的教導。 歐凱拉
42
真誠敬拜
約翰福音 12 章 1-8 節
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
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
約翰福音 12 章 3 節
在耶穌被釘十架之前,一位叫馬利亞的女子用極貴的香膏抹耶穌的
腳。接下來,她又做了一個更大膽的動作,用自己的頭髮去擦耶
穌的腳( 約翰福音 12 章 3 節 )。 馬利亞不僅獻上她畢生的積蓄, 還犧牲了
她的名聲。 在第一世紀的中東文化中, 一個端莊的女子絕不會在公眾
場合顯露出她的頭髮。 但出于真誠的敬拜, 就不會在乎別人怎麼看待
( 撒母耳記下 6 章 21-22 節 )。 為了敬拜耶穌, 馬利亞甘願被視為不端莊, 甚至是傷風敗俗。
有些人來到教會可能會覺得有些壓力, 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必須完 美, 才能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或許我們也會費盡心思, 為的是維持良 好的形象。 但一個健康的教會, 應容許我們能“ 顯露我們的頭髮 ”,
而不是為了維持完美形象而隱藏缺點。 在教會中, 我們應該能夠顯露 自己的軟弱,進而找尋幫助,而非掩飾我們的缺點假裝堅強。
真誠的敬拜不是要你表現得很完美,而是要你確保與上帝和他人有 良好的關係。 若我們最大的恐懼是怕顯出自己的軟弱, 那我們最大的
罪可能就是將這軟弱給隱匿起來。 林茱莉
43
吾與吾友
撒母耳記上 18 章 1-4 節,23 章 15-18 節
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就與他結盟。
撒母耳記上 18 章 3 節
君士坦丁堡主教金口聖若望
(347-407 年 ) 曾這樣描述友誼:“ 友
誼能使我們愛上某個地方或某個季節, ……正如花兒美麗的花瓣
灑落在四周,朋友也會讓所在之處溢滿芬芳。”
約拿單與大衛詮釋了真友誼的甘甜。聖經記載了他們兩人之間親密
且契合的關係( 撒母耳記上 18 章 1 節 )。 他們不斷對彼此表示忠誠以鞏固
關係(18 章 3 節,20 章 16、42 節,23 章 18 節),彼此表達關懷以增進友誼。
約拿單贈送禮物給大衛(18 章 4 節),並且幫助大衛渡過很多難關(19 章 1-2 節,20 章 12-13 節)。
在撒母耳記上 23 章 16 節,我們看到了他們友誼的高峰。當大衛被
約拿單的父親追殺而逃亡時, 聖經說:“ 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起身, 往
那樹林裡去見大衛, 使他倚靠上帝得以堅固。” 的確, 當你處在生命
的低谷時,朋友能幫助你尋求上帝的力量。
現今社會,大多數的關係都受到利益的驅使,讓我們成為真心幫助
別人的朋友吧! 因為我們最完美的朋友耶穌, 已經為我們樹立了最好
的典範:“ 人為朋友捨命, 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 約翰福音 15
章 13 節) 謝葆芳
44
重燃盼望
以西結書 37 章 1-28 節
[ 上帝 ] 對我說:“人子啊,這些骸骨能復活嗎?” 以西結書 37 章 3 節
嘉嘉在網誌中寫下了一則拯救一棵垂死仙人掌的故事
。在她悉心的 照料下,那看來將要枯萎的一棵植物竟能重現生機!她分享那仙
人掌起死回生的整個過程, 希望能夠給那些對自己的仙人掌感到無望 的網友一些幫助。
當上帝問以西結山谷中的骸骨能否復活時,以西結很詫異,看來那
些骸骨是肯定不能復活的。 因此, 先知回答:“ 主耶和華啊, 祢是知
道的。”(以西結書 37 章 3 節)
在被擄期間,上帝的子民大概認為他們永遠不會獲救。因此,上帝
透過以西結向他們傳話, 把以色列比作山谷中的骸骨。 雖然希望似乎
失落了, 但上帝會使被擄的得釋放。 他們不但不會被剪除, 還會再次
站立起來,成為一支強大的軍隊。
在艱難的處境下,我們也許會失去盼望,但只要有上帝的同在,就
有盼望。 無論你正在經歷什麼樣的困苦, 請聆聽上帝向古代以色列人
說的一番話:“ 我是耶和華。 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 你們就要
活了。”(以西結書 37 章 13-14 節)
盼望和生命皆源于上帝!
葉芮敏
45
與獅群同住
但以理書 6 章 19-28 節
祂是永遠長存的活上帝。
但以理書 6 章 26 節
我到芝加哥一間博物館參觀
,看到一幅巨大的壁畫,描繪了一頭長
著雙翅、表情凶猛、闊步行走的巴比倫獅子。這頭獅子象征著掌
管愛和戰爭的巴比倫女神伊絲塔(Ishtar), 與公元前 604-562 年間,
聳立在巴比倫通道旁的 120 頭獅子十分類似。
歷史學家認為,巴比倫人攻陷耶路撒冷之后,被擄到巴比倫的以色 列人在尼布甲尼撒的王國, 可能看過這些獅子。 這些歷史學家表示,
當時可能有些以色列人會相信巴比倫女神伊絲塔已經擊敗了以色列的 上帝。
但是, 但以理雖然也被擄, 卻沒有像他的以色列同胞一樣心存疑 惑。 他對上帝忠貞不二, 堅信不移。 他照常敞開窗戶, 每日三次禱告
上帝, 即使這意味著他將被丟進獅子坑裡。 當上帝從饑餓的獅群中,
將但以理拯救出來之后, 大利烏王說:“[ 但以理的上帝 ] 是永遠長存
的活上帝,…… 祂 護庇人、 搭救人 ”(但以理書 6 章 26-27 節)。 但以理對
上帝的信心,深深影響了巴比倫的領導階層。
不管壓力有多大、沮喪有多深,只要堅心信靠上帝,便能激勵人們
將榮耀歸給上帝。 史珍妮
46
傲慢與偏見
約翰福音 1 章 43-51 節
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
腓力說:“你來看!”
約翰福音 1 章 46 節
我們每個人都會對一些人或事存有某種程度的偏見。有一天,我驚
覺自己對某一個基督教宗派存有偏見。因為我曾被來自這個宗派 的某人深深傷害過;所以每當有人提起這宗派,我便想到“法利賽人”
和“律法主義者”。我根深柢固地認為,這個宗派還能出什麼好的嗎?
當拿但業聽到有關耶穌的身份和背景后,他也曾問過一個類似的問
題。此事起因于腓力告訴他,耶穌就是那位摩西和眾先知所描述的(約
翰福音 1 章 45 節 ) 應許要來的彌賽亞。 拿但業的反應顯示了拿撒勒是一
個被蔑視的地方。彌賽亞怎麼可能會出自這樣一個地方呢?
拿但業對拿撒勒人有偏見而藐視祂。但與耶穌對話后,他對耶穌刮
目相看,驚覺耶穌就是那位預言要來的彌賽亞!拿但業高呼:“拉比, 祢是上帝的兒子”(49 節)。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偏見。但感謝上帝,祂愛世人,不管貧富,不分
老少, 祂 對我們都一視同仁: 給予十架救恩! 讓我們跟隨 祂 的樣式,
放下傲慢與偏見,以尊重和愛心來彼此相待吧!
格曼琳
47
不斷進步
約翰福音 15 章 9-17 節
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
彼得后書 3 章 18 節
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 被認為是 20 世紀前半葉最傑出的大提琴 演奏家。這位西班牙的大提琴家在耄耋之年,仍然演奏大提琴。
有一位年輕記者問他:“ 卡薩爾斯先生, 你已是 95 歲高齡, 而且是有
史以來最偉大的大提琴家,為什麼你每天還要花 6 小時練琴呢?”
卡薩爾斯先生回答說:“因為我認為我還可以不斷地進步。”
這樣的態度真令人欽佩!身為基督徒也應當如此,我們絕不可認為
自己達到了屬靈高峰而感到自滿, 而要持續“ 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
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 ”( 彼得后書 3 章 18 節 )。 耶穌在約翰福音 15 章 16 節中提醒我們, 祂 揀選了我們“ 去結果子 ”。 靈命若健康成長就會 持續不斷結出屬靈的果子, 因為主應許我們:“ 我是葡萄樹, 你們是
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5 節)
當我們不斷在信心上長進,效法我們所愛與事奉的主基督時,我們
就可以確信基督既然在我們心裡開始了“ 善工 ”, 就必定會繼續幫助
我們,使這工在祂再來的時候可以完成(腓立比書 1 章 6 節)。 凱辛蒂
48
穿著
羅馬書 13 章 11-14 節
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
羅馬書 13 章 14 節
作家羅蘭.韋納(Lauren Winner)在她所寫的《披戴基督》(Wearing
God) 一書中提到, 我們的衣著能夠無聲地告訴別人我們是誰。
穿著顯示了我們的職業、 文化背景、 身份、 心情或社會地位。 一件附
有標語的 T 恤、 一套西裝、 制服, 或是一條沾滿油污的牛仔褲, 都可
以讓人看見端倪。 羅蘭寫道:“ 像衣著一樣, 基督徒也可能正無聲地 彰顯耶穌的形象,這樣的想法挺有趣的。”
根據使徒保羅的論述, 我們也可以在無形中反映出耶穌基督的樣 式。 羅馬書 13 章 14 節告訴我們:“ 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 不要為肉
體安排去放縱私慾。” 這是什麼意思呢? 當我們成為基督徒, 我們的 身份就是基督的代表, 我們“ 因信基督耶穌, 都是上帝的兒子 ”( 加拉
太書 3 章 26-27 節 )。 然而, 我們每一天還是需要披戴主耶穌基督, 努力
為 祂 而活、 效法 祂、 願意敬虔、 愛人和順服, 以及轉離曾經奴役我們
的罪。
我們 藉 著聖靈在生命中的動工, 讀經、 禱告並與主內肢體相互激
勵, 親近基督, 我們就能在 祂 裡面有所成長( 約翰福音 14 章 26 節 )。 當
其他人看到我們的言行舉止時,對基督會有什麼評價呢? 柯愛莉
49
被愛鎖緊
羅馬書 8 章 31-39 節
要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 詩篇 106 篇 1 節
2015 年 6 月, 法國巴黎市政府從 著 名地標藝術橋的欄杆上, 拆
除了重達 45 噸的掛鎖。 情侶們喜歡將刻有彼此名字的鎖頭, 掛
在欄杆上鎖緊,並將鑰匙扔進塞納河,以這浪漫的形式表達愛意。
這示愛的舉動重複了成千上萬遍之后,藝術橋再也無法承受那麼多
“ 愛 ” 的重量。 最終, 巴黎市政府為要維護橋梁的結構, 而拆除了這
些“愛情鎖”。
“ 愛情鎖 ” 是為了象征愛情永恆, 可惜世上的情與愛並非皆能長
久。 親密無間的朋友也可能會冒犯對方, 有著難以解決的分歧; 骨肉
之親也會發生爭執, 拒絕饒恕; 丈夫和妻子則不再記念當初為何結為
夫妻,無奈地漸行漸遠。世間情愛就是這般無常易變!
但上帝的愛卻是恆常持久。詩篇 106 篇 1 節宣告:“要稱謝耶和華,
因 祂 本為善, 祂 的慈愛永遠長存!” 整本聖經不斷提及, 上帝的慈愛
是從亙古存到永遠。 而這愛最有力的證據, 就是上帝兒子的死, 讓那
些信靠 祂 的人, 都能得著永生, 而且任何事都不能讓我們與上帝的愛
隔絕!(羅馬書 8 章 38-39 節)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帝的愛將我們永遠鎖緊! 凱辛蒂
在
50
耐心澆灌
加拉太書 6 章 1-10 節
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
加拉太書 6 章 9 節
黛比在新家廚房一個陰暗的角落,發現了一株被遺忘的盆栽。從髒
兮兮的破爛葉子可以看出是某種蝴蝶蘭,她覺得這盆花若是發了
新芽, 應該會很美。 于是, 她將盆栽移到窗邊, 摘掉枯萎的葉子, 細
心地澆水。 除此之外, 她還買了肥料, 在根部施肥。 日復一日, 她反
复觀察這個盆栽,但都沒看到新的嫩枝。在失望之余,她對丈夫說:“再 等一個月,如果還是沒有任何進展,就丟了它吧!”
一個月后,決定性的那一天來臨,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沒 想到有兩根小嫩枝從葉片中冒出頭來! 這盆她幾乎要放棄的盆栽, 竟 然還活著。
你是否也因屬靈生命看似毫無長進而心灰意冷呢?比如說,你常常
動不動就發脾氣;或是在聽到流言蜚語時,禁不住說長道短,論斷他人;
又或是儘管早已設定了鬧鐘,卻無法早起禱告和讀經。
為何不把你屬靈生命中的障礙,告訴一個你信任的朋友,讓他來為
你禱告, 鼓勵你呢? 只要有點耐心, 讓聖靈在你身上動工, 必定有所
成長。
史梅恩
51
誰的垃圾?
馬太福音 15 章 7-21 節
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這都是污穢人的。
馬太福音 15 章 19-20 節
我一邊把從海灘撿來的空瓶子丟到約
6 公尺遠的垃圾桶,一面向傑
伊抱怨:“難道他們不可以把垃圾拿到這裡才丟掉嗎?把海灘弄
得像垃圾堆一樣,他們覺得很好嗎?我想,丟垃圾的人應該是游客吧,
若是這裡的居民這麼蹧蹋自己的家園,這真的是太可怕了!”
第二天,我翻閱了自己多年前寫下有關“論斷他人”的禱文。這段
禱文真是給了我一個當頭棒喝。 原來我錯了, 我因著替別人清理留下
的垃圾而感到驕傲。 事實上, 我自己也製造了許多垃圾, 只是我視而
不見,尤其是心靈上的垃圾。
每當我的生活受到干擾,我就會立即歸咎是別人惹的禍。而對于四
周發臭的“垃圾”,我也會武斷地認為是別人造成的,與我無關。其實,
除了從我心裡發出來的以外, 沒有任何人、 事、 物可以指責我或污穢
我( 馬太福音 15 章 19-20 節 )。 真正的垃圾是我的態度, 因我對別人因小
錯所發出來的“氣味”嗤之以鼻,但對自己散發的“惡臭”卻置之不理。 林茱莉
52
小佈道家
馬可福音 12 章 28-34 節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
馬可福音 12 章 30 節
當有兩個新來的鄰居小孩經過我家的院子時
,我正和鄰居的六歲小
孩 麥可聊天。在我問他們名字之后,麥可問他們的第一個
問題是:“ 你們愛上帝嗎?” 五歲的男孩修葛迅速回答:“ 不!”
麥可給了他一個不以為然但又關切的眼神。 當四歲的娜娜注意到麥
可不喜歡那個答案,她就說:“是的!”
麥可傳福音的策略可能不是最有效的,但是對他所遇見的人們(我
還聽過他問了其他人)而言,他確實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有人問耶穌:“誡命中哪是第一要緊的呢?”(馬可福音 12 章 28 節)
祂 回答:“ 主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 你要盡心、 盡性、 盡意、 盡力愛
主你的上帝”(29-30 節)。
耶穌所指的是在舊約時代,上帝告訴以色列人在他們的生命與國家
中要尊 祂 為獨一的上帝。 環繞他們的外邦國家有許多他們所迷戀與崇
拜的假神,但是上帝的子民不能隨波逐流。
愛上帝應該是我們最優先的事。 所以麥可想要問你:“ 你愛上帝
嗎?” 施安妮
53
堅守上帝的教導
列王紀下 12 章 1-15 節
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訓他的時候, 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列王紀下 12 章 2 節 在英國
,有許多屋主會將收費高又偷工減料的承包商稱為“牛仔建
築商”。他們大都是基于過去慘痛的經驗,以不安和氣惱的心情
議論這些惡質承包商。
從古至今,相信聖經時代也不例外,凡承接工程的木匠、泥水匠和
石匠都難免會偷工減料,或是中飽私囊。然而,當約阿施王重修聖殿,
督工和工匠卻完全忠誠可靠(列王紀下 12 章 15 節)。
可惜,約阿施王只有在祭司耶何耶大教導他時,“行耶和華眼中看
為正的事”(2 節)。正如歷代志下 24 章 17-27 節提到,耶何耶大死后,
約阿施悖離上帝,竟聽從猶大眾首領的建議,去事奉別神。
這位猶大王在敬畏上帝的祭司教導之下,行上帝眼中看為正的事,
后來卻悖逆上帝, 留下惡名。 這讓我想到, 我們將留下什麼? 我們的
一生, 是否被世俗的事務攪擾而分心, 轉向現今的偶像, 如享受、 物
質和自我?還是我們能持續地成長、持守信心,不斷地結果子呢?
潘艾梅
54
專注服事
路加福音 10 章 38-42 節
馬太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
路加福音 10 章 40 節
當馬大正全神貫注地準備食物、 服事耶穌時, 她的妹妹馬利亞卻 坐在主的腳前, 聆聽學習真理。 司布真(Charles H. Spurgeon, 1834-1892 年 ) 相信馬大的錯誤並不在于她的服事, 而是她允許服事分
散她對耶穌的專注。 司布真相信我們應該同時具有馬大和馬利亞的特
質。 他說道:“ 我們要多服事, 同時也應該與主親密相交。 為此我們
需要極大的恩典,
而服事又遠比與主相交容易。”
我曾認識一位年輕的母親,她找到了能兼顧這兩者的恩典。她十分
愛上帝並渴慕 祂 的話語, 但無可避免地陷于處理日常家庭事務的忙碌
中。 她心中閃過一個念頭, 決定在每一個房間裡, 小孩子拿不到的地 方放著紙和筆。 這樣她在以做家務服事主的同時, 也可向上帝敞開心
扉:無論何時只要有一句經文進入她的心中,或有什麼需要認罪的事、 需要改進的地方, 或是代禱事項, 她就用離她最近的紙筆記錄下來。
晚上, 當孩子們都睡著后, 她就把這些紙條收集起來, 並且打開聖經
禱告默想。
這位姐妹找到一個方式,可以同時兼顧馬大和馬利亞的特質。唯願
我們能找到各自的方式,既能服事上帝,也能與祂溝通。
姚瓊妮
55
剛結婚時
要到幾時呢?
哈巴谷書 1 章 2-11 節
耶和華啊,我呼求祢, ……要到幾時呢? 哈巴谷書 1 章 2 節
,我以為很快就會有孩子。但事情並不如我所願,不孕的
痛苦讓我不斷求告上帝,我呼求主:“要等到幾時呢?”我知道
祂絕對可以改變我的狀況,但祂為什麼不呢?
你正等候上帝的回應嗎?你是否也在問:主啊,要等到幾時,這個
世界才會有公義?癌症才能治癒?我才能夠不再負債?
先知哈巴谷也有同樣的感受。在公元前七世紀
。 祢為何使我看見罪孽? 祢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 哈巴谷
書 1 章 2-3 節) 他禱告許久, 一直不明白為何公義和大有能力的上帝要容 許猶大國中仍有邪惡、 不公及敗壞? 哈巴谷認為, 上帝早就應該介入
了。但為何祂什麼也沒做呢?
有時,我們也會感到上帝什麼也沒做。我們跟哈巴谷一樣,不斷地
問上帝:“ 要到幾時呢?” 然而, 上帝並沒有撇下我們。 祂 不只聽見
哈巴谷的禱告, 祂 也知曉我們的重擔。 我們只需不斷地將這些重擔交
給上帝,因為祂顧念我們。祂垂聽我們的禱告,並會按祂所定的時間,
回應我們的呼求。 吳凱倫
,他向上帝呼喊:“耶 和華啊, 我呼求祢, 祢不應允, 要到幾時呢? 我因強暴哀求祢, 祢還
不拯救
56
活出信仰
箴言 31 章 1-26 節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箴言 3 章 6 節
我和丈夫都相信父母是對孩子一生影響最深的人
。但我們有時會懷
疑所採取的管教方式能否收到預期的效果!我們的子女現在已是
青少年, 他們有越來越多自己的經歷和體驗。 這些日子, 我發現自己 為他們的禱告也越來越深入、懇切。
每位父母都害怕面對失敗。當我們越體認到家庭教育會對孩子造成 深遠的影響, 心裡的憂慮就越多(詩篇 78 篇 1-7 節)。 我們害怕孩子們會
遠離我們從前灌輸給他們的聖經真理。 然而, 當我們相信上帝必常常
看顧,並且會在我們看不到的事上動工的時候,就會得著極大的安慰!
(詩篇 33 篇 18 節;箴言 2 章 12、26 節)
身為父母, 我們可以勇敢地為孩子們祈求從上帝而來的智慧!( 箴
言 3 章 5-7 節,13-18 節 )! 我們也必須學習“ 無論做什麼, 都要尋求 祂 的
心意 ”( 箴言 3 章 6 節, 新普及譯本 )。 我們對孩子最大的屬靈影響, 就是
身體力行,在他們面前活出基督的樣式。 房君娜
57
勝過死亡
申命記 31 章 1-8 節
感謝上帝,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哥林多前書 15 章 57 節
我在烏干達的一家咖啡館裡認識了一位年輕人
, 他經歷了 2013 年
9 月 21 于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 的西門購物中心所發生的
恐怖襲擊。當時他躲在一個冷凍櫃裡因而倖免于難。
這宗恐怖襲擊導致 67 人死亡。 雖然年輕人逃過一劫, 但這個可怕
的經歷讓他看見人類邪惡的一面 無辜的人被槍殺。 有些人甚至遭
近距離射殺, 只因他們無法讓激進武裝分子相信他們有相同的宗教信 仰。
年輕人目擊人們死去, 他曾經以為自己也難逃一死。 但是他告訴
我,他相信自己已蒙恩得救(以弗所書 2 章 8-9 節),耶穌基督是他的救主
(提摩太前書 1 章 1 節),因此他不懼怕死亡 只是害怕疼痛。
我認為遇見這位年輕人是上帝的恩典。 因為他的生命見證讓我知
道: 即使遭遇世上最可怕的事, 上帝和 祂 的話語仍然可以平靜我們的
心,給我們帶來平安。
我們可以持守這樣的信心,這信心唯有藉著耶穌基督才能得著。
羅可珊 58
坦然近前
希伯來書 4 章 14-16 節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
希伯來書 4 章 16 節
有一天的早上
,銘恩和妻子剛剛睜開眼,還沒有起床,忽然有個小
傢伙走進他們的臥室。他繞床轉了一圈,走到銘恩旁邊。
這個闖入者若是陌生人,就構成了犯罪。若是朋友,則會令人大為
不悅。但走進臥室的,是他們蹣跚學步的兒子,他爬上床,坦然說道:
“ 人家要躺在你們中間嘛。” 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的, 因而產生的安 全感是如此奇妙,讓銘恩讚嘆不已。
同樣, 天父也歡迎我們到 祂 面前。 希伯來書 4 章 16 節說, 我們可
以“ 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寶座前, 為要得憐恤, 蒙恩惠, 作隨時的幫
助。” 不要疑惑, 我們可以為任何事到上帝面前, 包括我們的需要和 我們的渴望,因為深知祂顧念我們(彼得前書 5 章 7 節)。
讓我們不要做愚昧人,不要忘了我們可以藉著禱告來尋求父神的幫
助。相反地,我們要坦然親近祂,如同孩子知道父親愛他、需要他一樣。
施安妮
59
忠于上帝
但以理書 3 章 1-30 節
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 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但以理書 3 章 18 節
但以理書記載, 尼布甲尼撒王設立了金像, 並命令每個人俯伏拜
它。然而,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卻拒絕敬拜金像(3 章 12 節)。
王被激怒了,給他們一次機會服從命令,否則將面臨死亡。
三位年輕人並沒有動搖,他們拒絕了王給予的機會。他們說:“我
們所事奉的上帝, 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 即或不然, 王
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17-18
節)這三位年輕人並沒有聚焦在上帝是否拯救他們,相反地,他們認識
上帝是誰,他們的生命、動作都以上帝為中心。
當我們面對試煉時,我們是否有能力勝過在于我們的焦點在哪裡。
如果我們只求即時的解脫, 我們可能無法恆久忍耐。 但如果我們仰望 耶穌, 祂 會幫助我們明白: 無論發生什麼事, 我們的倚靠是上帝, 而
不在于祂會為我們做什麼。
葉芮敏
60
與你何干?
約翰福音 21 章 15-22 節
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 你跟從我吧!”
約翰福音 21 章 22 節
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掙扎
:好管閒事。我們去探問發生在別人
身上的事,將眼目轉離耶穌,忘了為著祂在我們生命裡成就的事 而感恩。
使徒彼得曾經否認主。當耶穌復興他之后(約翰福音 21 章 15-17 節), 他的眼目立即離開了救主,轉而關注約翰將來會不會像他一樣受苦(21
節)。對于彼得的問題,耶穌如此回應:不要擔心他,只管把焦點放在 我身上(22 節)。
當我們跟從主的時候,
就應當以基督為中心,而不再聚焦于發生在 別人身上的事。 這可能意味著我們需要限制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 它 還包括尋求上帝及 祂 的智慧, 以對付我們自己生命裡的試探和罪。 當 我們順服于基督的大能時, 祂 便會釋放我們, 讓我們不再因過于關注 別人的事而忘了自己的本分。 當我們定睛仰望主, 就會擁有合上帝心 意的態度與屬靈視野! 格曼琳
61
祖母的食譜
詩篇 145 篇 1-13 節
你當追想上古之日,思念歷代之年。
問你的父親,他必指示你;問你的長者,他必告訴你。
申命記 32 章 7 節
很多家庭都有家傳食譜
,我們客家人就有一道傳統小吃名為“算盤
子”,因為它一粒一粒的,看起來就像算盤的珠子。這道小吃十 分美味!
我祖母的算盤子是最棒的。每年除夕,大家一起吃團圓飯,享受祖
母的廚藝時, 我們都會想:“ 我們要學做這道算盤子!” 可惜, 我們
都沒有去詢問祖母的烹調祕訣。 現在祖母已不在人世, 而她的特別食 譜也隨之消失了。
如今我們思念祖母,也遺憾她的食譜失傳了。但若是不能傳承那託 付我們的信仰, 豈不是更加可悲嗎? 上帝要我們將 祂 大能的作為傳于 世世代代。 正如詩人說:“ 這代要對那代頌讚 [ 上帝 ] 的作為 ”( 詩篇 145 篇 4 節),這也呼應摩西先前的教導:“當追想上古之日……問你的
父親,他必指示你;問你的長者,他必告訴你。”(申命記 32 章 7 節) 當我們與人分享自己的得救見證,以及主耶穌如何幫助我們面對各
種挑戰, 便能彼此激勵, 尊榮主名。 因為主的心意乃是要我們享受家
庭和群體生活,並叫彼此得幫助。 謝葆芳
62
最偉大的愛情故事
雅歌 2 章 4-16 節
良人屬我,我也屬他;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
雅歌 2 章 16 節
當約翰
. 貝塔爾(John Betar) 和安(Ann Betar) 慶祝他們結婚 81
週年紀念時,他們被公認為全美國結婚最久的一對夫妻。當被問
到要如何維持長久的婚姻時,約翰說:“不要心存芥蒂,要彼此饒恕”。
安補充說道:“無條件的愛和體諒。”
雅歌描寫了這種積極的委身。 兩個相愛的人互相喜悅和愛慕(1 章
15-16 節,3 章 1-3 節)。 他們彼此相愛(2 章 16 節,7 章 10 節), 也在彼此的
陪伴中得著滿足(2 章 16 節,4 章 9-11 節,7 章 10 節 )。 這確實是生命中最 大的喜樂之一。
夫妻之間的愛好比基督對世人的愛,深刻且恆久:“上帝愛世人,
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 3 章 16 節)
夫妻相濡以沫數十載的愛令人動容,但比起上帝對我們永恆的愛,
就黯然失色了。 祂 愛世人, 藉 著獨生子耶穌賜下救恩, 這才是世上最 偉大的“愛情故事”。 歐瑞荔
63
分辨真假
約翰福音 1 章 1-18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約翰福音 1 章 14 節
我教英文作文時,會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寫作。我知道學生隨堂撰寫
的作文肯定是他們的作品, 這樣我會更熟悉每個學生的寫作風
格, 且能看出他們是否有“ 借用 ” 太多別的作者的文章。 學生們驚訝
地發現, 原來自己的寫作風格, 就是表現文章的內容及陳訴的方式,
與自己說話的方式是同樣獨特的。正如我們的說話是來自我們的內心,
我們所寫的也是這樣,它們反映著我們是誰。
同樣地,我們也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熟悉上帝的話語和教導。透過閱
讀 祂 寫下的聖經, 我們認識到 祂 是誰, 以及 祂 如何表達自己。 然而,
撒但會偽裝成上帝的使者(哥林多后書 11 章 14 節),牠扭曲上帝的話語,
使人信服其似是而非的論點。 舉例而言, 牠說服人得救只須依靠遵守 嚴苛的規條,而不需要相信基督為我們而死(歌羅西書 2 章 23 節)。的確,
撒但已使許多人偏離主的道。
上帝要確保我們能認識祂的教導,所以祂不只給我們祂的話語,也
賜下道成肉身的耶穌(約翰福音 1 章 14 節), 使我們不會輕易地被欺騙或
誤導。
林茱莉
64
喜樂
詩篇 30 篇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詩篇 118 篇 24 節
寶琳娜
》(Pollyanna)是我童年時代心愛的圖書。故事敘述 一個樂觀的少女, 就算遭遇再壞的境遇, 她總是可以從生
活中找到值得快樂的事。
這使我想起我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位朋友 莉妍,她騎自行車時,
從車上摔下來, 跌斷了手臂。 她說她很感恩, 自己還能騎著自行車回 家。 她也為著不用開刀而深深感恩。“ 受傷的是左手啊!” 而她是用
右手寫字,所以她可以繼續工作。“這實在太好了!”她滿懷驚喜地說:
“ 因為我的骨頭很健康, 所以我的手臂會完全康復! 這不是很棒嗎?
因為事情完全可能比現在更糟!” 莉妍在不順利的日子裡仍能歡喜、
快樂, 她確實樹立了一個美好的榜樣! 她相信不管如何, 上帝定會看
顧她。
苦難總是會找上門來。在艱難的日子裡,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
獻上感恩。
但上帝會喜悅看到我們能找到理由感恩 ( 帖撒羅尼迦前書 5 章
16-18 節)。當我們在惡劣的環境中切實地尋求上帝的美好旨意時,就會
為著祂的守護和看顧而感恩。相信祂的良善,便能心生喜樂。
凱辛蒂
《
65
等候的時刻
創世記 8 章 1-12 節
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鴿子從方舟放出去。
到了晚上,鴿子回到他那裡,
嘴裡叼著一個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挪亞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
創世記 8 章 10-11 節
在挪亞的時代
,上帝使大淵的泉源都裂開,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創
世記 7 章 11 節)。洪水淹沒了大地。
大雨持續下了四十晝夜,
洪水淹沒大地一百五十天,這是一回事,
然而要等待地上的水干透又是另一回事。 上帝吩咐挪亞造方舟時提供
了巨細靡遺的指示。 但是現在一年已經過去了, 上帝似乎沉默了。 挪
亞和他的家人一直在等待。難道上帝忘記了他們?
不!上帝並沒有忘記。祂在替他們恢復秩序。祂差遣大風使水漸漸
退去( 創世記 8 章 1 節 ), 方舟停在山上。 挪亞放出去的鴿子沒有回來。
然而, 挪亞仍然等待, 直至上帝向他說話叫他離開方舟( 創世記 8 章 16 節)。最后,他的忍耐和對上帝的信靠得到了回報。一個全新的世界出
現了。
在這個凡事講求“即時滿足”的社會裡,我們經常無法耐心等候上
帝。 然而, 當上帝看似沉默了, 那正是我們學習等候和倚靠的時候。
我們需要相信 祂 會按照 祂 自己的時間和方式動工, 使我們脫離無能為
力的困境。上帝永遠值得我們等待! 葉芮敏
66
收割莊稼
約翰福音 4 章 35-38 節
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
約翰福音 4 章 35 節
夏暮時節
,我們在英格蘭的新森林國家公園漫步,一邊觀看近處的
馬群嬉戲,一邊開心地摘採野生的黑莓果。或許這些莓果是別人
多年前所栽種的, 如今卻由我來享用這豐美的收成。 這使我想起耶穌
曾對門徒說:“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約翰福音 4 章 38 節)
這句話所反映的上帝國度中那種慷慨大度,令我十分喜愛。上帝允
許我們享用別人勞碌所得的果實,就像我們帶領朋友接受基督為救主,
其實我們不知道, 她的家人可能早已為她禱告多年了。 此外, 我也很 喜歡耶穌這段話的另一層涵義,因為我們也可能撒下種子卻一無所獲,
最后是由別人來收成。 因此, 我們可以放心去撒種, 盡自己的責任, 但對于是否有所收成, 無須耿耿于懷。 畢竟, 上帝的工作不是靠我們 完成。上帝擁有一切的資源能帶來豐收,而我們何等有幸能參與其中!
在你我面前,哪裡有預備好要收割的莊稼?讓我們留心聽耶穌慈愛
的教導:“舉目向田觀看!”(35 節) 潘艾梅
67
豐盛生命
馬可福音 10 章 28-31 節;約翰福音 10 章 9-10 節
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約翰福音 10 章 10 節
有一回
, 我去拜訪姐姐一家人。 我一到門口, 幾個外甥就迫不急
待地帶我去看他們新的家務分配系統。 那是幾個五顏六色的電
子版, 上面詳實記錄著每個人負責的家務事。 如果誰做得好, 就可以
按下綠色按鈕, 得到獎勵; 若做不好, 像是沒關后門, 就會被扣分。
分數越高獎勵就越誘人, 如延長使用電腦的時間( 若被扣分就縮短時 間)。現在外甥們有強烈的動機去做家務,並且會把門關好了!
看到這激勵孩子的妙招,我不禁開玩笑地說,希望我也有這麼強烈
的動機! 其實, 上帝早已給了我們服事的動機。 耶穌不只是單純地要
我們順服, 祂 還承諾, 當我們付上代價跟隨 祂 時, 我們將“ 得生命,
並且得的更豐盛 ”( 約翰福音 10 章 10 節 )。 我們活在上帝的國中, 所得
的豐盛生命遠超過所付的代價, 且是從現在直到永遠( 馬可福音 10 章 29-30 節)。
我們應該歡喜,因我們服事的是一位慷慨的上帝,祂不是按我們所 當得的獎勵或報應我們。 祂 歡迎並接納一切進入 祂 國度的人, 甚至是
最后進來的人, 即使只是微小的付出, 祂 也同樣慷慨地給予工價( 參馬
太福音 20 章 1-16 節)。有了這樣的確信,我們就應喜樂地服事祂。 白茉妮
68
為什麼?
士師記 6 章 11-16、24 節
你靠著你這能力去……我與你同在。
士師記 6 章 14、16 節
如果上帝在你工作時顯現, 並對你說話, 你會有什麼反應呢? 基
甸,這位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就有這樣的經驗。“耶和華的使者
向基甸顯現, 對他說:‘ 大能的勇士啊, 耶和華與你同在!’” 基甸
的回應不是大吃一驚或點頭表示認同,而是提出疑問,他說:“主啊,
耶和華若與我們同在,我們何致遭遇這一切事呢?”(士師記 6 章 12-13 節)
基甸想知道,為什麼上帝好像遺棄了祂的百姓。
上帝並沒有回答他的問題。那時基甸與百姓遭受敵人的攻擊,忍受
飢餓, 躲在山洞已經達七年之久。 雖然上帝沒有解釋 祂 為什麼沒有介
入, 但是 祂 的回答卻給基甸一個盼望:“ 你靠著你這能力去 …… 我與 你同在,你就必擊打米甸人,如擊打一人一樣。”(14、16 節)
你是否也曾想過,上帝為什麼要讓你經歷苦難?上帝或許不會直接
回答這個問題, 但 祂 可能會讓你今天更體會 祂 的同在, 讓你知道, 你
在軟弱時可以完全信靠 祂。 當基甸完全相信上帝與他同在, 並會幫助
他時,他就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沙龍”,意思是“耶
和華賜平安”(24 節)。
真平安是知道上帝已經應許祂永遠不會離棄祂的子民。無論我們做
什麼或往哪裡去,祂永遠與我們同在。
史珍妮
69
神聖的渴慕
馬可福音 5 章 24-34 節
耶穌……就在眾人中間轉過來說:“誰摸我的衣裳?” 馬可福音 5 章 30 節
當耶穌站在群眾當中問誰摸了
祂 時, 祂 的門徒一定是以為 祂 糊塗
了, 那麼多人擁擠 祂, 祂 卻要從中認出一個人來( 馬可福音 5 章 31
節)。結果,那婦人戰戰兢兢地近前來承認了,使在場每一個人都驚訝
不已(5 章 33 節)。
耶穌知道這婦人需要祂。她花盡了所有的積蓄,希望病得醫治,卻
毫無起色。 血漏症使她成為不潔的人, 她不能進入聖殿, 家人與朋友
也與她保持距離。這個情況已經持續了 12 年!耶穌是她唯一的希望(馬
可福音 5 章 26-28 節)。因此她摸了祂的衣裳。耶穌也知道。
我們要如何“摸”著耶穌呢?我們來到主的面前,是因為相信祂是
我們唯一的盼望嗎?還是只是漫不經心地隨意而為?
以賽亞書 29 章 13 節及馬太福音 15 章 8 節提到, 有些人只是口頭
上說信主, 卻沒有真心地委身。 耶穌看透人內心的真實光景。 讓我們
今天就帶著虔誠和渴慕的心來朝見主,尋求祂的面! 葉芮敏
70
真正的改變
歌羅西書 3 章 10-19 節,4 章 5-6 節
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
歌羅西書 3 章 14 節
在我們的生命裡
,改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涉及到我們內
心的改變。我們與上帝,配偶,以及其他人的關係是一段旅程,
而不是目的地。 生活中的各樣景況往往給我們帶來壓力, 以致我們需
要作出相應的調整 謙卑順服上帝的帶領, 並相信 祂 持續地動工。
上帝常常透過我們最親近的人來改變我們的生命, 好讓我們能夠在不
信的世人面前見證耶穌的愛(約翰福音 13 章 35 節;歌羅西書 4 章 5 節)。
上帝呼召我們在思想和行為上“穿上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 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歌羅西書 3 章 10 節)。若我們要經歷真正的改變,
就必須謙卑 放下自己,讓上帝來掌權(詩篇 25 篇 9 節;箴言 10 章 12 節)。
當我們在基督裡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並學習為主而活,便不再需要
汲汲營營地去追求他人的認同。 當我們越能夠讓上帝的話語轉化我們 的生命,便越能真正地去愛與被愛。
房君娜 71
五指禱告
雅各書 5 章 13-18 節
互相代求。 雅各書 5 章 16 節
禱告是與上帝談話,沒有一定的公式。有時候,我們可以用詩篇或
其他的經文(譬如主禱文)來禱告,或是用簡易禱告法,其順序
為:讚美、認罪、感恩和懇求。最近,我還發現可運用一種“五指禱告”
的模式:
• 當你合掌時, 大拇指最靠近你。 所以禱告時, 先從你最親近的 人,也就是你所愛的人開始(腓立比書 1 章 3-5 節)。
• 食指常用來指引方向, 它提醒你為負責引領教導的人禱告, 如
聖經教師、傳道者以及主日學的老師(帖撒羅尼迦前書 5 章 25 節)。
• 中指是最長的, 你要為那些居高位的當權者禱告, 如國家、 地
方領袖,以及你公司的主管(提摩太前書 2 章 1-2 節)。
• 無名指通常是最脆弱的, 別忘了要為那些有困難或受苦的人禱
告(雅各書 5 章 13-16 節)。
• 小指則提醒你, 我們相對于上帝的偉大, 是多麼地微小。 當祈
求祂供應你一切所需(腓立比書 4 章 6、19 節)。
不管用什麼模式,最重要的是常跟天父說話,祂希望聽到你發自內
心的聲音。
施安妮
72
傳好消息
哥林多后書 4 章 1-6 節
救主基督耶穌……已經把死廢去,藉著福音, 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
提摩太后書 1 章 10 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各國簽訂停戰協定,宣布世界和平。但是在
菲律賓小島上,有一位年輕的日本皇軍中尉小野田弘男,卻渾然
不知戰爭已結束的消息。 日軍曾嘗試尋找他, 還用飛機在島上拋下和
平傳單, 要讓他知道戰爭已經結束。 然而, 小野田弘男卻不相信, 以 為傳單是出自敵方的詭計。 因此, 他仍堅守在 1945 年所接受的最后指
令:留守戰鬥。他在叢林裡生活了 30 年,誓死不降。直到 1974 年 3 月,
他的前任上級軍官專程從日本遠赴菲律賓, 撤銷先前的作戰命令, 小 野田弘男才卸下軍職,並接受戰爭已經結束的事實。
至于耶穌基督的好消息,至今仍有許多人不曾聽過,也不相信耶穌
“ 已經把死廢去, 藉 著福音, 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 ”( 提摩太后書 1
章 10 節)。而我們這些聽過並且相信耶穌基督的人,有些仍然靠著自己,
有如生活在叢林裡,沒有得勝的喜悅和力量。
我們需要向人傳講基督戰勝罪惡和死亡的消息,人們聽到時,最初
的反應可能是懷疑或不信。 但是我們可以確信, 只要人們明白基督已
經爭戰得勝,必得著自由與釋放。 謝葆芳
73
怪罪他人
創世記 16 章 1-6 節,21 章 8-13 節
我因你受屈……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
創世記 16 章 5 節
珍妮的丈夫為了另一個女人而離開她
,當時珍妮發誓,絕對不跟他
的新任太太見面。然而,當她發覺心中的苦毒,傷害了子女與他
們父親之間的關係。 她就請求上帝幫助, 讓她在無法改變的處境中, 仍可以邁出第一步去克服苦毒的心情。
在創世記 16 章, 我們讀到上帝應許賜一嬰孩給一對夫婦的故事。
當撒萊建議她丈夫亞伯蘭讓使女夏甲為他生孩子時, 她並沒有全然信
靠上帝賜孩子的應許。當夏甲的孩子出生,她就小看撒萊(創世記 16 章 3-4
節),于是撒萊便心生苦毒(5-6 節)。
夏甲只是個沒有任何權利的奴僕,突然間母憑子貴,今非昔比。撒 萊的反應是什麼呢? 就是怪罪他人, 包括亞伯蘭(5 節 )。14 年后, 以
撒出生時, 上帝的應許實現了。 可是在慶祝以撒斷奶的筵席上, 撒萊 的態度又把事情搞砸了(21 章 8-10 節)。
對撒萊而言,她要承受沒有等候上帝成就而擅作決定的后果,實在
不容易。 但若她願意靠著上帝的恩典改變她的態度, 事情的結果必截
然不同。 雖然撒萊無法改變當初所做的錯誤決定, 但如果靠著上帝的
力量,她仍可以在這樣的處境中活得不一樣,並且能榮耀上帝。 史梅恩
74
信仰傳承
提摩太后書 1
章 1-5 節
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 你母親友妮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
提摩太后書 1 章 5 節
爺爺奶奶並不富裕,但卻能讓兒孫們每年都有個難忘的聖誕節。他
們總是預備許多食物,讓聖誕節洋溢著歡笑和愛的氛圍。我們從
小就知道,歡慶聖誕是因為基督的緣故。
我們也想讓孩子們享有同樣的聖誕傳統。去年十二月,當我們全家
團圓慶祝聖誕節的時候, 才明白這樣美好的傳統是來自爺爺和奶奶。
他們沒有留下豐厚的產業, 但卻將愛、 尊重和信心的種子埋在我們的 生命裡,好使他們的后代子孫能效法他們的榜樣。
在聖經的記載中,我們看見提摩太能有無偽的信心,乃是深受他外
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妮基的影響( 提摩太后書 1 章 5 節 )。 她們無偽的信心
影響了年幼的提摩太,使他在日后能夠對許多人傳講福音的好消息。
我們也能 藉 由與上帝的親密連結, 為我們周圍的人留下屬靈的榜
樣。當我們以實際的行動對人付出關懷,在意他們的想法和所做的事,
並和他們一起分享生活點滴, 就能讓別人真實感受到上帝的愛。 甚至
我們也可以邀請他們參與我們的慶祝活動! 當我們的生命反映出上帝
真實的愛,就能留下恆久的典範。 歐凱拉
75
一窺天堂
哥林多前書 14 章 6-12、26 節
既是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 哥林多前書 14 章 12 節
我們教會對面的世界級植物園
, 是教會舉辦社區園游會的最佳場 地。我在園中行走,向多年老友打招呼,與久未謀面的朋友寒暄,
欣賞著由許多愛花人士細心照顧的美麗園景。 這時, 我領悟到這多姿
多彩的黃昏, 象征了教會應有的功能, 讓我們在地上就能淺嘗天堂的 滋味。
花園的環境最適合植物茁壯成長。園丁辛勤施肥、除蟲,確保每一
株植物獲得必需的營養、 水分和陽光。 讓花園變成美麗奪目、 色彩繽
紛、花香四溢,成為人們流連忘返的地方。
教會如同美麗的花園, 是人人竭力榮耀上帝, 謀求全體福祉的地
方; 也是讓每個人靈命成長、 成熟的地方, 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安全的
環境裡; 每個人都按其需要得到關愛; 每個人做我們喜愛、 造就人的 工作(哥林多前書 14 章 26 節)。
健康成長的人們也如同得到良好照顧的植物,有甜美的馨香之氣,
吸引人們到上帝面前, 瞻仰上帝慈愛的榮美。 教會並不完美, 卻真能
讓人一窺天堂的榮美。 林茱莉
76
從哀歌中看見盼望
耶利米哀歌 3 章 19-24 節
我們不至消滅,
是出于耶和華諸般的慈愛,
是因祂的憐憫不致斷絕。
耶利米哀歌 3 章 22 節
我年幼的女兒有一個習慣,每當我給她剪指甲時,她就唱歌。這樣
做幫助她轉移注意力,因為她對剪指甲有點抗拒。有研究顯示,
大聲唱出我們最喜歡的歌曲,對我們的身心、情緒都有極大的幫助。
即使是一首悲傷的歌也能帶來益處。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聖經中的哀 歌既表達極深的懊悔與哀傷,也帶來盼望與平安。
流淚的先知耶利米指責以色列悖逆上帝,以致猶大及耶路撒冷的百 姓面對可怕的后果( 耶利米哀歌 1 章 5 節 )。 他不斷地向百姓宣告上帝的 忿怒與審判, 催促他們悔改( 耶利米書 6 章 10-11 節,18 章 11-12 節 )。 但他
們都拒絕聽從。最后,他們的城被毀,家人被流放到外邦(歷代志上 9 章 1 節)。
當先知看見同胞們陷入絕望的困境中,他的心碎了,為耶路撒冷與
百姓流淚哀哭。然而,當耶利米思想上帝是信實的,祂的愛永不斷絕,
祂的憐憫永不止息時(耶利米哀歌 3 章 22-24 節),他就得著了盼望。
即使是一首哀歌,也能提醒你我將盼望放在信實的上帝身上。 歐瑞荔
77
教學工具
提多書 2 章 1-15 節
你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
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言語純全。
提多書 2 章 7-8 節
我無意中聽到我十一歲的兒子向他祖母訴說學校其中一個課堂的軼
事。他說:“在美術課的第一天,老師要我們畫自畫像。所有人
的作品都很糟糕。 第二天, 她教導我們用線條的技巧, 結果, 所有人
的自畫像都得到改善了。”
在藝術和生活中,似乎運用適當的工具就能幫助我們把事情整理妥
當,並做到最好。
在新約的提多書中,保羅告訴他的門徒提多和其他的領袖,如何依
據不同的對象給予合適的勸告和教導:
• “勸老年人要有節制、端莊、自守”(2 章 2 節)。
• “勸老年婦人,舉止行動要恭敬”(2 章 3 節)。
• “指教少年婦人愛丈夫,愛兒女,謹守,貞潔”(2 章 4-5 節)。
• “勸少年人要謹守”(2 章 6 節)。
提多依據這些原則來教導他所服事的人。對所有跟隨主耶穌的人來
說,它們都是很有效的“教學工具”。 羅可珊
78
屬靈操練
哥林多前書 9 章 24-27 節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自己反被棄絕了。
哥林多前書 9 章 27 節
最近
,我遇到一位熱愛自我挑戰,喜歡參與極限運動的女性。她曾
翻山越嶺,險些喪命,甚至打破金氏世界記錄。現在,她接受了
不同的挑戰, 就是養育她那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她把當時攀爬高山的 勇氣和信心,全都傾注在撫育孩子這件事上。
在哥林多前書,使徒保羅談到在賽跑中的運動員。首先,保羅提醒
哥林多教會信徒不應只想要滿足自己的慾望,而是要為他人考慮周詳(8
章)。過后,他還說道,要捨己愛人,就好像是跑馬拉松一樣,需要長 久的耐力(9 章 )。 身為耶穌的跟隨者, 我們必須要放下自己的權利,
全心順服主。
運動員接受訓練,是為了能贏得獎賞。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也當受操
練, 好使我們的靈命更加茁壯。 當我們不斷地求聖靈改變我們, 慢慢 地就能脫去老我。 我們靠著上帝所賜的力量, 不再說出傷人的話; 也
能放下手上的電子產品,
我們也不堅持己見。
專心地和身旁的朋友溝通; 當意見分歧時,
今天,當我們奔跑在屬靈的道路上時,上帝將要如何塑造我們呢?
潘艾梅 79
恩福之谷
歷代志下 20 章 1、13-22 節
倘有禍患臨到我們……我們在急難的時候…… 向祢呼求,祢必垂聽而拯救。
歷代志下 20 章 9 節
法國藝術家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認為他最后幾年的作品,
最具代表性。在那段時間,他嘗試新的藝術創作,以彩色紙張取
代顏料, 創作出各樣色彩繽紛的大型畫作。 他房間的牆壁上, 滿是這
些明亮的圖像。 這對他深具意義, 因為當時他已罹患癌症, 只能長期 臥床。
有些人將經歷生病、失業或各種打擊稱為“生命低谷”,因為所有
的事物都籠罩在恐懼的陰影下。 正如猶大百姓聽到有大軍入侵時, 就
陷入恐懼的陰影( 歷代志下 20 章 2-3 節 )。 他們的王向上帝禱告說:“ 倘
有禍患臨到我們 …… 我們在急難的時候 …… 向祢呼求, 祢必垂聽而拯
救 ”(9 節 )。 上帝回應他們說:“ 明日當出去迎敵, 因為耶和華與你
們同在。”(17 節)
當猶大的軍隊來到戰場,他們的敵人早已互相廝殺、屍橫遍野。上 帝的百姓花了三天的時間, 拾取敵人遺留的裝備、 衣物和財物。 他們
在離開戰場之前,集結在一起讚美上帝,並將那地命名為“比拉迦谷”,
意為“稱頌”或“祝福”。
當我們經過生命的低谷時,要記得上帝依然與我們同行! 史珍妮
80
甚好!
創世記 1 章 24-31 節
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創世記 1 章 31 節
有時候,生活好像都圍繞著某一個主題,上個星期天就是如此。我 們的牧師在講道時,內容是創世記 1 章,一開始他便播放兩分鐘
縮時攝影的照片, 奼紫嫣紅的花朵逐漸綻放, 美得令人讚歎。 接著,
我在家中, 從社群網站看到許多精美的花朵彩照。 稍后, 我到森林漫
步的時候,春天的野花圍繞著我們,有延齡草、立金花以及野生鳶尾。
上帝在創造天地的第三日,創造了花朵與其他各樣的植物(並造干
地讓植物生長)。在那天,上帝有兩次“看著是好的”(創世記 1 章 10、
12 節)。除此之外,聖經只在第六日才重複記述上帝看著是“好的”或 “甚好”(25、31 節)。事實上,這日上帝創造了人類,完成了祂的傑作,
並且“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在上帝創造萬物的記載中,我們看見祂喜愛自己親自創造的一切,
並且似乎也享受創造的過程。 否則, 祂 怎麼會讓這世界如此多彩多姿
又繽紛多元呢?祂又將最好的留到最后,就是“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
(27 節)。我們不但具有上帝的形象,還能從祂美麗的創造中得著啟示,
真是何等蒙福啊! 柯愛莉
81
被擊倒的敵人
以弗所書 6 章 10-18 節
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 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吃的人。
彼得前書 5 章 8 節
獅子被稱為“森林之王”,但現在我們大部分人所看見的獅子,只
不過是居住在動物園裡那些無精打彩的貓科動物。牠們每天過著 閒散的日子,而牠們的晚餐也有人照顧,根本不需要去捕獵。
然而, 在野地生活的獅子, 並非如此悠閒。 飢餓會催促牠們去獵
食, 而牠們通常都是選擇弱小或受了傷的獵物。 獅子在茂密的草叢間
蹲下,緩慢地匍匐前進,然后猛然上前一撲,緊緊咬住獵物的軀體。
彼得以“ 吼叫的獅子 ” 來比喻撒但, 牠四處尋找可吞吃的獵物( 彼
得前書 5 章 8 節 )。 上帝的兒女要抵擋這個敵人, 就必須警醒,“ 穿戴上
帝所賜的全副軍裝 ”, 如此, 我們就可以“ 倚賴 祂 的大能大力, 作剛
強的人”(以弗所書 6 章 10-11 節)。
儘管撒但是個強悍的對手,然而,那些得到救恩、禱告和上帝話語
所保護的人, 並不需要因獅子的吼叫而感到驚惶失措。 因為, 我們是
“
蒙上帝能力保守的人”(彼得前書 1 章 5 節)。雅各書 4 章 7 節給我們確據:
“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 凱辛蒂
82
呼之則來
詩篇 106 篇 1-15 節
等不多時,他們就忘了祂的作為,不仰望祂的指教。
詩篇 106 篇 13 節
有些人只會在遇上困難的時候才禱告
。他們想“速戰速決”,把上
帝當成專門負責解決問題的專家。一旦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他們
會熱切地道謝, 而后把上帝拋諸腦后, 直到下一次問題出現, 他們才
會再次想起上帝。
有一個關于富家小女孩的故事,小女孩慣于使喚僕人,
因此不敢單
獨踏上黑暗的樓梯。 于是她的母親建議她請求耶穌陪她一同上去, 以
克服她的恐懼。 當這個小女孩上到最高處時, 有人聽見她說:“ 謝謝
祢,耶穌,祢現在可以離開了。”看完這個故事,我們也許一笑置之。
但詩篇 106 篇卻對“ 將上帝驅離我們的生活 ” 這一舉動, 做出了嚴重
的警告。以色列人視上帝的恩典為理所當然的,上帝稱之為“悖逆”(7
節 )。 他們的靈魂悖逆,
是因為他們選擇忽視上帝(13-15 節 )。 對我們
而言,這真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我們可以像那個富家小女孩一樣,請求上帝伴隨我們走過生命中的 黑暗路徑。 但是當你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 千萬不可趕 祂 離開, 而應
緊緊跟隨主,因為祂是我們永遠的依靠! 姚瓊妮
83
寫信
哥林多后書 3 章 1-6 節
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寫在我們的心裡,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 哥林多后書 3 章 2 節
母親和我阿姨們現今仍用書信來往
,這種溝通方式在現代社會中已 經越來越少人使用了。她們每週都會寫信給對方,非常有規律,
甚至連郵差本身若沒有書信遞送, 還以為出了差錯呢! 書信的內容全
是生活大小事,有喜悅、有心碎,全是身邊親友的日常點滴。
我喜歡思考母親和我阿姨們每週的書信往來。這讓我更能體會使徒 保羅說的, 追隨耶穌的人是“ 基督的信 ”, 且“ 不是用墨寫的, 乃是
用永生上帝的靈寫的 ”( 哥林多后書 3 章 3 節 )。 保羅為了反駁那些試圖 扭曲福音的假使徒(哥林多后書 11 章),鼓勵哥林多教會的信徒,繼續追
隨他先前教導的那真實永活的上帝。 他用令人印象深刻的形容, 將基 督的追隨者描繪為“ 基督的信 ”, 他們用已經得到改變的新生命, 見
證聖靈藉著保羅所做的事工,這勝過任何文字書信。
上帝的靈在我們的生命中,
寫下恩典和救贖的篇章,這是多麼奇妙
啊! 我們的生命是福音最好的見證, 比白紙黑字更有意義, 藉 著我們
對人的關懷、 服事、 心存感恩和自然流露的喜樂, 一切都不言自明。
上帝透過我們的言行,傳揚祂犧牲的愛。今天你要傳遞什麼信息呢?
潘艾梅
84
知心良友
撒母耳記上 20 章 35-42 節
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希伯來書 13 章 5 節
有位摯友曾傳送一則簡訊給我
其中寫道:“真開心我們能分享彼 此的好事、壞事和醜事!”我和這位朋友已相識多年,已經學會
,
一起分享開心和失敗的經歷。 我們承認自己並不完美, 因此會向對方
傾訴自己所面臨的掙扎,同時也會為對方的成功而感到高興。
大衛和約拿單也擁有一份堅定的友誼,他們的交情始于大衛擊敗歌
利亞那美好的日子( 撒母耳記上 18 章 1-4 節 )。 當約拿單的父親掃羅嫉恨
大衛時, 在那段痛苦的日子中, 他們也同感恐懼(18 章 6-11 節,20 章 1-2
節)。最后,在大衛遭受掃羅追殺的那些艱困日子裡,他們也一同受苦
(20 章 42 節)。
當風雨飄搖之際, 真正的朋友不會離棄我們。 無論遭逢好事或壞
事, 他們都與我們站在同一陣線上。 在我們痛苦難熬、 幾乎要遠離上
帝時,良朋益友也會導引我們回到上帝面前。
真正的友誼是上帝所賜的禮物,因為友誼具體展現出上帝就是我們
最好的朋友。 無論境遇是好、 是壞,
或是艱苦難熬, 上帝都永遠信實
可靠, 就如 祂 曾提醒我們:“ 我總不撇下你, 也不丟棄你。”( 希伯來
書 13 章 5 節) 歐凱拉
85
滿有盼望
帖撒羅尼迦前書 4 章 13 節 -5 章 11 節
論到睡了的人,
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
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
帖撒羅尼迦前書 4 章 13 節
在執教學校的辦公室裡,
黑、飽經風霜的手,
我和一位女校工一同禱告。 握著她那黝
我們同心將她患病的母親交託給主。那一刻,
上帝的愛將我們連結在一起。 我們相信上帝滿有能力, 祈求 祂 賜下醫
治與安慰。 在我寫這篇文章之際, 她正坐在她母親的病床邊, 知道告
別的時刻已經臨近。無論如何,她相信那只是暫時的離別。
面對死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是基督徒也會覺得死亡像永遠
的離別, 因此, 我們總是盡力讓所愛的人活得久一點。 我們都是為永
恆而被造的,內心深處渴望得著永恆的生命和盼望。
上帝在耶穌基督裡賜給我們何等美好的盼望:“[ 基督 ] 替我們死,
叫我們無論醒著、 睡著, 都與 祂 同活 ”( 帖撒羅尼迦前書 5 章 10 節 )。 我
們可以用這個真理來安慰其他信徒, 告訴他們: 在基督裡, 我們滿有
盼望! 房君娜
86
銀行裡有什麼?
以弗所書 2 章 4-7 節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 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希伯來書 4 章 16 節
在2009 年的冬天, 一架巨型客機緊急降落在紐約市哈德遜河。 機
長沙林博格(Chesley Sullenberger) 憑著豐富的經驗使飛機安全 降落, 也沒有人傷亡。 有人問他在空中面對生死關頭的那一剎那, 怎
樣能做出正確的抉擇。 他說:“ 嗯, 也許可以這樣說, 過去 42 年來,
我定期累積經驗、 知識及訓練在這個儲存經驗的銀行裡。 那一天, 所 儲存的經驗足夠,使我能及時提取一大筆來使用。”
我們都可能會有面對危機的時候,可能是失業、面對健康問題,或
失去至親或好友。 在這樣的特別時刻, 我們就必須從屬靈銀行的存款 儲備中,提取一筆巨款。
我們在自己的屬靈銀行裡存放了什麼呢? 若我們一直與上帝有著 深厚的關係,我們就是經常做“信心的儲蓄”。我們經歷了祂的恩典(哥
林多后書 8 章 9 節; 以弗所書 2 章 4-7 節 ), 就能相信經上所說的應許: 上帝
是公義和信實的(申命記 32 章 4 節;帖撒羅尼迦后書 3 章 3 節)。
如此一來,當上帝的孩子需要在屬靈銀行提款的時候,也能確信祂
的愛與恩典永遠充足有余(詩篇 9 篇 10 節;希伯來書 4 章 16 節)。 凱辛蒂
87
克明說
把他帶來
馬可福音 9 章 14-27 節
耶穌說……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
馬可福音 9 章 19 節
:“我不相信上帝,我不要去教堂。”他的母親美華聽了這
句話,眼淚幾乎奪眶而出,因為她的兒子從一個快樂的男孩,轉
變成無禮又叛逆的年輕人。 生活仿如戰場一樣, 星期天更是糟糕, 因
為克明拒絕與家人一起去教會。 他的父母在無計可施之下, 只好去尋
求協助。 一位輔導員告訴他們說:“ 克明必須親自認識和經歷上帝,
你們無法強迫他。讓上帝親自動工,你們只需要繼續禱告和等待。”
于是,美華專心等待和祈禱。一天早晨,她讀過的一段經文,不斷
浮現在腦海,內容說到,耶穌的門徒幫助不了被鬼附的男孩,耶穌說:
“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馬可福音 9 章 19 節)。當時,陽光穿透了窗戶, 在地上灑下一片金黃色的光輝。 她想到, 耶穌既然能醫治被鬼附的男
孩,那祂必定能夠幫助兒子。她想像自己和克明與耶穌一同站在光中。
接著她想像自己往后退了出去,留下克明與那位更愛他的耶穌在一起。
每天,美華默默地把克明交託給上帝,深信上帝知道兒子的需要,
也必會按著祂的時間,以最好的方式,在克明的生命中動工。
史梅恩 88
名字的意義
約翰福音 1 章 35-42 節
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
(“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
約翰福音 1 章 42 節
朋友喜獲麟兒,便寫了一封信,讓兒子長大后閱讀:“親愛的兒子,
爸爸媽媽希望你會尋見耶穌,專心仰望這生命之光,因此為你取
名為信暄。‘信’代表信實、滿足和正直,‘暄’代表溫暖和光明。”
基于對兒子的期望,他和妻子精心挑選了這個名字。
耶穌給西門重新起名為彼得 / 磯法( 約翰福音 1 章 42 節 ), 也不是個
隨便的選擇。“ 彼得 ” 是“ 岩石 ” 之意, 但他經過了一段時間才活出 與新名字相稱的生命。 在記載中, 彼得本是個行事魯莽的漁夫, 脾氣
急躁多變。他曾和耶穌意見相左(馬太福音 16 章 22-23 節)、用刀攻擊人(約
翰福音 18 章 10-11 節),並曾否認耶穌(18 章 15-27 節)。但在使徒行傳中,
我們看到上帝在他裡面動工, 且 藉 著他建立上帝的教會, 彼得真的成
了堅固的岩石。
如果你也像彼得一樣跟從耶穌,那麼你也有了新的身份。在使徒行
傳 11 章 26 節, 我們讀到“ 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 ”。“ 基
督徒 ” 這個名稱代表“ 屬基督之人 ”。 你現在是屬于基督的人了, 這
個稱呼提升了你的身份, 並呼召你成為合上帝心意的人。 上帝是信實
的,祂也會在你裡面成就這美好的工作(腓立比書 1 章 6 節)。 謝葆芳
89
種豆得豆
馬可福音 4 章 1-20 節
撒義種的,得實在的果效。
箴言 11 章 18 節
在我母校的鐘樓上有一座浮雕裝置藝術
,名為“播種者”,在其底
部的銘文是取自加拉太書 6 章 7 節:“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
什麼。” 我的母校密西根州立大學在農業研究方面一直領先, 但無論
耕種技術和作物生產如何改進, 有一件事情始終無法改變, 那就是玉
米種子永遠不會長出豆子來。
耶穌用了許多耕種的比喻來解釋上帝的國。 在撒種比喻中( 馬可福
音 4 章 ), 祂 把上帝的話語比喻為撒在各種土壤的種子。 這比喻指出,
撒種的人隨處播種,但他知道有些種子會落在無法生長的地方。
我們要像耶穌一般,總是把好種子遍撒各處。上帝自會負責種子落
在何處, 以及它如何生長。 最重要的是, 我們要去撒種。 上帝不要我
們收取敗壞, 因此 祂 要我們撒那良善且公義的種子( 箴言 11 章 18 節 )。
使徒保羅進一步解釋撒種的比喻, 他以此警告信徒不要撒下會收取敗
壞的種子,而要撒下那可以結出永生的種子(加拉太書 6 章 8 節)。
你要種什麼呢?先問你自己:想收什麼?想要在你人生中收取好莊
稼,就要開始撒下良善的種子。 林茱莉
90
耶穌使我滿足
創世記 25 章 29-34 節
雅各說:“你今日對我起誓吧!”以掃就對他起了誓,把長子的名 分賣給雅各。
創世記 25 章 33 節
有位女士瘦身成功后恢復自信,覺得自己充滿魅力。漸漸地,她對
丈夫及四個年幼的孩子感到厭倦。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她毅然 提出離婚, 離開了幸福安穩的家。 當她發現這段婚姻不能滿足她的需
要時,她選擇背棄婚姻盟約。
像以掃一樣( 創世記 25 章 32-33 節; 希伯來書 12 章 16 節 ), 這位女士為
了滿足一時的慾望, 而蔑視最重要的東西。 她追求轉瞬即逝的滿足感 而選擇放棄自己的家庭,卻沒有想到自己的行為會帶來長遠的影響。
當我們開始只專注于自己而不是耶穌(1-2 節) 的時候, 罪便能夠輕
易地纏繞我們, 使我們陷入困境。 那時候, 我們的生命會逐步走向滅
生命中的歡愉無法與上帝的賜福相比。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
羊(信基督的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 10 章 10 節)。今天,
願我們定睛于基督,並得著單單從祂而來的滿足感! 格曼琳
亡。
91
五分鐘家規
詩篇 102 篇 1-17 節
祂垂聽窮人的禱告,並不藐視他們的祈求。
詩篇 102 篇 17 節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提到有位母親為她的孩子制定了一個“五分
鐘家規”。她要他們為上學做好準備,每天在離家前的五分鐘,
必須要聚集在一起。
當他們聚集在母親的身邊,她就為他們一一提名禱告,祈求上帝在
這一天當中賜福給他們。接著,她親吻每一個孩子,才讓他們去上學。
假如鄰居的孩子剛好來了, 她也會讓他們聚在一起, 為他們禱告。 多
年之后, 其中一個孩子談起, 從這個“ 五分鐘家規 ” 中, 她學習到禱 告在自己的生活中是何等重要。
詩篇 102 篇的作者明白禱告的重要性,這篇詩被標記為:“困苦人
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詩人呼求:“耶和華啊,
求祢聽我的禱告……我呼求的日子,求祢快快應允我”(1-2 節),耶和 華“從至高的聖所垂看。耶和華從天向地觀察”(19 節)。
上帝在乎你,祂願意傾聽你的禱告。不管是遵循五分鐘家規,每天 向 祂 祈求祝福, 或在沮喪中花更多時間向 祂 呼求, 每天我們都應當與
上帝談心。你立下的榜樣或許會深深地影響你的親朋好友。 施安妮
92
豐碩的果實
加拉太書 5 章 16-25 節
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
約翰福音 15 章 16 節
每逢春
、夏兩季,我總會欣賞鄰居家滿園的果實。他們的葡萄樹攀
爬在我們兩家之間的籬笆上,結滿了大串的葡萄。此外,只要一
伸手,就能摘到紫色的李子和飽滿的柳橙。
雖然我們沒有翻土、播種或澆水除草,但鄰居夫婦仍與我們同享美
好的果實。他們負責培育果樹,並讓我們一同分享這份甘甜。
鄰居園子裡豐碩的果實,讓我聯想到另一種果子,能讓我自己和身
邊的人同得益處,就是聖靈所結的果子。
基督徒所領受的命令,就是要順從聖靈的引導而生活,那我們就必
得益處(加拉太書 5 章 16-21 節)。當上帝真理的種子在我們的心裡成長時,
聖靈就叫我們更有能力活出:“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
信實、溫柔、節制。”(22-23 節)
當我們決志相信耶穌為救主, 我們就不再受私慾轄制(24 節 )。 假
以時日, 聖靈就改變我們的思想、 心態和行為。 當我們的靈命在基督
裡不斷長大成熟, 滿有聖靈所結的果子, 你我的鄰舍也能同得益處,
我們內心的喜樂也會增加。 鄧書琪
93
主的同在
詩篇 139 篇 1-12 節
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申命記 31 章 6 節
唐雅的未婚夫大衛因腦動脈瘤而開刀
,手術后住進了加護病房。唐
雅多日來陪著大衛,很少離開他的病床。有一次,大衛含情脈脈
地看著唐雅, 對她說:“ 我真高興每次一抬頭就能看到你。 只要我想
到你時,我就睜開眼睛,你一定都守在我的身旁。”
這名年輕人對愛人所說的話提醒我們: 上帝也是日夜守在我們身
旁,我們是不是也該心存感恩呢?
上帝一直與我們同在,賜給我們平靜安穩的心。祂曾應許說:“我
總不撇下你, 也不丟棄你 ”( 希伯來書 13 章 5 節 )。 有誰能比上帝更瞭解
我們?有誰能比上帝更愛我們?有誰能比上帝更顧念我們?
在詩篇 139 篇中,大衛王想到上帝的同在,就說:“耶和華啊,祢
已經鑒察我、 認識我。 我坐下, 我起來, 祢都曉得 …… 祢也深知我一
切所行的……我若升到天上,祢在那裡。”(詩篇 139 篇 1-3、8 節)
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們都可以確信:“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
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 46 篇 1 節)睜開雙眼,
打開心門吧!你會發現上帝就在你身旁。 凱辛蒂
94
新名字
啟示錄 2 章 12-17 節
我必……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
啟示錄 2 章 17 節
她自稱為憂愁女士,因為她總是杞人憂天。但是,當她的孩子意外
受傷時,她終于學會如何不再憂心忡忡了。在孩子的復原期間,
她每星期都會和朋友們一起禱告, 祈求上帝的幫助與醫治, 並分享孩
子的進展。
那幾個月裡,她學習將恐懼與掛念化為禱告,結果她發現自己不再
是憂愁女士, 而是禱告勇士。 她覺得主給了她一個新的名字。 因著這
段時間的心痛經歷,讓她對自己在主基督裡的身份,有更深的認識。
在耶穌給別迦摩教會的信中,祂應許要給那些有信心的人,一塊寫
著新名的白石(啟示錄 2 章 17 節)。聖經學者雖曾對此有些爭議,但多數
都同意, 這塊白石指的是我們得到基督的赦免。 在聖經時代, 法庭在
裁決被告是否有罪時, 會以白色的石頭代表無罪, 而以黑色的石頭代
表有罪。 另外, 擁有白石的人還能參加筵席, 如同人若領受上帝所賜
的白石, 也可參加天國的筵席一般。 耶穌的死不僅讓我們罪得赦免,
也給了我們新生命和新名字。
你覺得上帝會給你什麼樣的新名字呢? 潘艾梅
95
作者簡介
史珍妮(Jennifer Benson Schuldt)于 1997 年開始職業生涯,在一家國
際咨詢公司擔任技術作家。她曾經為《每日旅程》寫作,而她的首篇《靈
命日糧 》 文章在 2010 年 9 月份刊登。 她和丈夫鮑勃以及孩子們住在芝
謝葆芳(Chia Poh Fang) 是新加坡辦事處的執行總監。 她的首篇作品
于 2013 年 1 月 2 日刊登。 她說:“ 我很喜歡鑽研聖經, 享受在經文中
發現新觀點,從而解答困擾我的難題,或是幫助我處理生活上的事情。
我祈求上帝藉著我的文章,讓讀者領受祂改變生命的大能。”
施安妮(Anne Cetas) 在青少年時期相信耶穌, 成為基督的跟隨者。
從 2004 年 9 月份開始, 她便為《 靈命日糧 》 撰稿。 她跟丈夫卡爾喜歡
一起騎腳踏車,也一起在城市貧民事工中擔任導師。
凱辛蒂(Cindy Hess Kasper)在靈命日糧事工服事了 30 多年,曾經擔
任《 每日旅程 》 的助理編輯。 作為經驗豐富的作者, 她已經為年輕人
加哥的郊區。
96
寫了十余年的靈修文章。 她的父親克拉. 赫斯(Clair Hess) 是靈命日 糧事工多年的資深編輯, 辛蒂受到父親的熏陶而對文字充滿熱愛。 辛
蒂和丈夫湯姆有三個成年的孩子和七個孫兒。
莫麗莎(Elisa Morgan) 是一位多產作家, 撰寫了超過 15 本 著作, 所
寫的題材多與育兒教養、靈命塑造和傳福音有關,其中包括了一本專為
母親們而寫的靈修版聖經。目前,她也擁有自己的部落格(elisamorgan. com)。她在美國國際學齡前媽媽團體(MOPS)擔任執行長達二十年,
她的丈夫莫艾文是靈命日糧事工全球事工部的資深副總裁。 他們有兩
個孩子和兩個孫子,
兒孫們都住在鄰近的科羅拉多州丹佛市。
白茉妮(Monica Brands) 從小和七個兄弟姐妹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埃傑 頓市的一個農場長大。 她曾在佩羅斯高地的三一基督教學院修讀英文
與神學, 並在以琳基督教學校工作, 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之后則
在大湍市的加爾文神學院取得神學碩士。 她很看重與朋友、 家人並和
寶貝姪子、姪女相處的時間。
97
姚瓊妮(Joanie Yoder) 于 2004 年安息主懷, 她的文章深受《 靈命日
糧 》 讀者的喜愛。 多年前, 她和丈夫在英國成立一家福音戒毒中心。
自丈夫在 1982 年過世, 她便學習如何倚靠主的幫助和力量。 她懷著信
心與盼望,以文字表達了如何完全倚靠上帝以及祂那改變生命的力量。
瓊妮的著作有 Finding the God-Dependent Life,現已絕版。
林茱莉(Julie Ackerman Link) 經過與癌症長期的搏鬥, 于 2015 年 4
月 10 日安息主懷。自 2000 年開始,茱莉就為《靈命日糧》撰寫文章。
她所寫的文章深受讀者的喜愛, 其獨特的見解以及激勵人心的文章幫
助了世上許多的人。茱莉的著作 Above All, Love 以及 A Heart for God,
由靈命日糧事工的附屬機構“探索出版社”發行。
柯愛莉(Alyson Kielda) 擔任《 靈命日糧 》 的編輯已超過 10 年, 也有
超過 35 年的編輯經驗。愛莉自幼熱愛寫作,她很開心能為《靈命日糧》
撰寫文章。 她的三個孩子都已成年, 且兒孫滿堂。 她喜歡閱讀、 在林
間散步, 以及和家人相聚。 她的母親多年前也曾為另一家機構撰寫靈
修文章,愛莉很感恩能效法母親,透過文字服事上帝。
潘艾梅(Amy Boucher Pye)是位作家,也是編輯及演講者,著有多本
著作。 她和身為牧師的丈夫及家人居住在英國。 目前, 她也負責管理
一個網上讀書俱樂部,是屬于一個為女性基督徒而設的月刊網站。
98
吳凱倫(Karen Wolfe)是牙買加人,現居美國。她 26 歲時成為基督徒,
《 靈命日糧 》 是她最早接觸到的靈修書籍之一。 凱倫喜歡透過教導和 寫作, 與人分享她從聖經中所領受的真理。 她渴望看到許多人的生命 因上帝的話語得到改變。 她在新奧爾良浸信會神學院完成了聖經研究
的學位。除了寫作,凱倫也熱愛烹飪,還特別喜歡用當地的食材入菜。
凱倫和丈夫喬伊現居喬治亞州, 她目前所撰寫的文章都發表在個人網
站上(thekarenwolfe.com)。
歐凱拉(Keila Ochoa) 和丈夫住在墨西哥, 他們有兩個小孩。 凱拉有
多本著作,目前,她協助國際媒體協會(MAI)培訓世界各地的作家。
史梅恩(Marion Stroud, MS)的首篇《靈命日糧》文章發表于 2014 年 9 月。她目前住在英國貝德福德縣,在國際媒體協會(MAI)從事跨文 化的培訓工作,她也為“探索出版社”撰寫關于禱告的書籍,深受歡迎。
格曼琳(Marlena Graves) 是 定期為 Hermeneutics、Gifted for Leadership 以及 Missio Alliance 撰稿的作者。她與 Shawn Graves 結婚,
兩人育有三個女兒。 他們享受家庭生活並且樂于接待人。 她在教會裡
服事, 負責奉獻相關事項以及協調教牧輔導等事工。 她的第一本 著作 A Beautiful Disaster: Finding Hope in the Midst of Brokenness 在 2014 年 6
月出版。
99
房君娜(Regina Franklin) 有慈母般的心懷, 她熱衷于教導上帝的話
語, 善于與人同工和解決問題。 她在喬治亞州奧古斯塔的威斯敏斯特 學校擔任全職教師。 她與丈夫一同服事, 同時也是自由撰稿人。 房君
娜與丈夫史考特(Scott) 于 1995 年完婚, 他們認為自己生命中最偉大
的使命就是牧養兩個孩子 卡麗絲(Charis) 和米迦(Micah)。 夫
婦倆在新希望禮拜中心(New Hope Worship Center)的青年事工裡服事
了二十多年以后, 回應了上帝的呼召, 出去建立教會 那是兩人在
婚前的共同夢想。他們于 2013 年 9 月建立了 inMotion 教會。
葉芮敏(Remi Oyedele) 是金融從業員, 也是一位自由作家, 熱衷于
撰寫兩大題材的文章: 上帝的話語和兒童讀物。 她因為受到魯益師作
品的啟發, 立志要把聖經真理注入兒童故事裡和小孩的心中。 芮敏擁
有“ 兒童讀物創作 ” 文學碩士學位, 且完成了基督教作家寫作指導機 構和兒童文學學院開辦的相關課程。 她原籍奈及利亞( 又稱尼日利
亞 ), 目前居住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中部。 空閒時她喜歡閱讀, 並在網
路上發表文章。 芮敏的丈夫戴維非常喜歡閱讀她的網路內容, 也是她
的頭號支持者。
羅可珊(Roxanne Robbins) 曾是一名體育記者、 公共關係專家和奧運
會義務牧者, 在她的職業生涯中, 她接觸許多職業運動員和演藝界的 名人。在華盛頓特區與具有影響力的名人共事數年后,她放棄了一切,
搬到了東非,帶領圖庫塔納(Tukutana) 烏干達坎帕拉的一個非營
100
利組織, 她成立該組織的目的是為孤兒和弱勢兒童以及他們的照顧者
提供資源及協助。生命中最令她感到滿足的一件事就是服事貧困者。
歐瑞荔(Ruth O’Reilly-Smith) 是英國 UCB 電台主持人, 她的節目在
每週一至週五早上 9 時至下午 1 時于 UCB2 頻道播出。 她生長于基督
化家庭, 在五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 瑞荔從小就愛主, 且在十多歲
時立志跟隨主。 她在南非出生和長大, 現在與丈夫居住在英國, 育有
一對龍鳳雙胞胎。 她喜愛烹飪、 閱讀、 散步, 亦享受與朋友喝咖啡相 聚的時光。
鄧書琪(Xochitl [soh-cheel] Dixon)喜歡教導並鼓勵讀者思想上帝的恩
典, 幫助他們與耶穌基督以及他人建立更密切的關係。 身為作家、 講
員和網路作者(www.xedixon.com),她喜歡唱歌、閱讀、攝影和育兒,
她和她最好的朋友鄧艾倫博士結為夫妻。
101
我們的故事
1938年,創辦人馬汀·狄漢醫生(Dr. M. R. DeHaan)
在美國開始了一個名為“底特律聖經課”的小型廣播
節目,我們的事工就此開展。今天,我們在全球有 30
多個辦事處,每年分發超過 6,000 萬份屬靈材料到 150
個國家。無論是透過電台廣播、電視節目、播客、書 籍、手機應用程式或網站,我們都渴望將屬靈材料帶
給人們,幫助他們與上帝建立更深的關係。
靈命日糧事工是不分宗派的非營利機構。
我們的使命
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我們的異象
帶領世人親近耶穌,積極參與當地事工, 生命成長更像基督。
我們的資金來源
為了讓不同階層的信徒與非信徒都能透過我們的材料 來閱讀並明白上帝的話語,多年來我們都堅持以不收 費的方式,為讀者、教會、醫院、學校、機構等提供
各種靈修、栽培與佈道材料。我們感謝每一位願意 幫助我們繼續發展這項事工的支持者。即使是小額奉 獻,也能聚沙成塔。
可掃描下方的二維碼
查看我們的屬靈材料 靈命日糧
透過貼近生活的故事帶出
聖經真理,幫助你天天與
主親密同行。 1956 年,我
們首次出版了英文版《靈命日糧》,
至今此靈修材料已翻譯成超過 50 多種 語文,深受各地讀者的喜愛。
天路系列
此系列是由可信賴的聖經 教師領航,旨在帶領你按
卷查考聖經,明白上帝的 話語,並將真理應用在日 常生活中。除了提供經文解析,還包
括個人反思問題,以及供你寫下靈修 心得的筆記欄。
探索叢書
這些短小精悍的小冊子涵 蓋神學教義、聖經研究、
婚姻親子、心理輔導、基
督徒生活等許多主題,為你提供聖經
的觀點及務實的建議。
給讀者 誠摯邀請你針對本書提供我們寶貴的意見。 你可以將你的回應寄至: malaysia@odb.org 靈命日糧事工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