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持批判态度。
a. 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组员可能会给予错误的答案。
b. 不要立即批评或训斥他们,这会让他们不想继续参与。
c. 看重他们真实的想法,使他们能够敞开地分享,而非只是机 械式地复述正确答案。
d. 接纳他们的答案,你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有趣的观点。其 他人怎么看呢?
2. 鼓励组员参与
a. 有些组员爱喧闹,也会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你可以欢迎 他们分享,但同时要提醒他们给予别人机会发言。
b. 有些组员比较害羞和安静。你可以鼓励他们分享,但如果他 们不愿意,也不要勉强他们。
c. 尝试给予每位组员机会分享自己的想法。
3. 进行概述或总结时,你可以特别指出从组员那里收集到的好 答案,然后再分享组长指南里的观点,也是他们可能忽略的 部分。
前言 - 1 -
课程主旨:
引导组员们看见耶稣在我们接受并信靠祂的那一刻就已为我 们在天上预备了地方。
读经:
约翰福音14章1-6节;约翰福音14章5、6、14节。
1. 耶稣应许我:
a. 在天父的家里(也就是上帝的居所——天堂)有我的 住处。
b. 祂会去预备地方给我。
c. 祂必再来接我到那地方与祂同在。
祂的应许使我有信心,因为我相信并且属于主耶稣,我一定能 去天堂。
注:
- 这信心不是出于我们自己,更不是因为我们是好人或做了什 么事来赢得我们在天堂的住处。
- 这信心是来自于耶稣和祂的话语。因着祂的良善以及祂
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确保了我们在天堂有住处。
- 天堂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上帝就在那里。我们可以在那里与祂 建立完美的关系。然而,当我们选择相信耶稣并接受祂为我 们的救主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与祂建立关系。在生命中认 识上帝和耶稣,能使我们与祂建立美好的关系,最终得以胜
过死亡进入天堂。
2.耶稣宣称自己是通往天父的唯一道路,是真理的化身,也 是那真正丰盛的生命泉源。
- 2绝对保证!
第一天
(第4-5页)
注:
- 在这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有些组员可能会难以接受耶稣是唯 一的道路的说法。为什么其他宗教不能把我们引向上帝?他 们不也教导我们行善吗?
• 以迷宫作为例子来帮助组员们理解这一点。
• 在迷宫中,只会有一条能通往中心的正确道路(就像耶稣 是通往天父的唯一道路一样)。
• 有时候,其他的道路看似与那正确的道路方向相同(就好 比其他宗教也教导我们行善一样)。
• 然而,这些路径最终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它们不会将 我们带到迷宫的中心(就像其他宗教教导我们要如何赚取 自身的救恩。然而事实是再多的努力也无法消除我们的 罪,而救恩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恩典,是免费的礼物)。
- 我们总是倾向于将真理视为一种声明或观念,如“天空是蓝 色的”、“太阳从东边升起”等等。
• 然而这节经文告诉我们,绝对或真正的真理不是一种声明 或观念,而是耶稣基督本身。
- 在希腊语中,有两个词表示“生命”——bios和zoe。
• Bios是指肉身的生命——如果你的心脏在跳动,你的肺在 呼吸等等,就表示你有生命。
• Zoe是指属灵的生命——若你与上帝有活泼的关系,与祂 联结,那么祂的生命就会倾倒在你身上,你就能活出属灵 的生命。
• 约翰福音14章6节里使用的词就是zoe。 如果你认识耶稣, 常在祂里面,祂也常在你里面,那么你就有这属灵的生命, 在灵性上是活的。
- 3绝对保证!
第一天
(第4-5页)
3. 耶稣说:
a. 在天上有许多住处。
b. 祂在天上为我预备了地方。
c. 天堂是祂所在的地方,祂会带我去那里与祂同在。
我知道我死后会上天堂,因为:
a. 我相信耶稣的应许
b. 我知道耶稣就是通往天堂的道路(参约翰福音14章4节)。
- 4绝对保证!
第一天
(第4-5页)
课程主旨:
带领组员们明白我们在上帝的手中,没有人能将我们从祂手 中夺去。
读经:
约翰福音10章25-30节
1. 成为耶稣的羊意味着:
a. 我相信耶稣。
b. 我属于耶稣。
c. 我受耶稣的保护。
d. 我跟随并顺服耶稣。
e. 我是祂羊群(教会)的一部分。
我知道我是耶稣的羊,因为:
a. 我相信祂(约翰福音10章26节)。
b. 我听祂的声音(约翰福音10章27节)。
c. 祂认识我(约翰福音10章27节)。
d. 我跟随祂(约翰福音10章27节)。
e. 祂给了我永生(约翰福音10章28节)。
f. 祂应许没有人能把我从祂身边夺走(约翰福音10章28节)。
由于今天的灵修问题不难,你可能有时间进行以下活动:
- 所需材料:5个眼罩
- 从组员当中选出10名志愿者(如果你队伍中人不多,那么志
愿者的人数也不用太多,你也可以不用准备太多眼罩)。
- 将10名志愿者分成两人一组,组别的其中一名志愿者用眼
罩蒙上眼睛。
- 5无人能夺 (第6-7页) 第二天
- 让其他所有的组员和组别中那5名没有蒙上眼睛的志愿者围 成一个大圆圈(如果你的聚会地点是一个小房间,请尽可能 将房间里的物品移到角落或旁边,然后请组员们在房间里围 成一个大圆圈),5名蒙着眼睛的志愿者则在大圆圈内围成一 圈。
- 让那5名没蒙上眼睛的志愿者脱下左脚的鞋子,然后将鞋子 放在圆圈中间或房间中间。
- 任务:
被蒙住眼睛的志愿者必须根据伙伴(大声)的指示取回伙伴 的鞋子。同时,其他的组员可以大声喊叫或发出声音进行干 扰。
- 询问:
- 没有蒙上眼睛的志愿者,你的感受如何?这项任务容易还是 困难?为什么?
- 被蒙上眼睛的志愿者,你的感受如何?这项任务容易还是困 难?为什么?
- 答案:
- 一些志愿者可能觉得这项任务很简单,而另一些志愿者可能 觉得很困难。
- 对于那些觉得容易的人,或许是因为他们很了解自己的伙 伴,可以轻易地分辨出对方的声音;或是因为没有蒙上眼睛 的志愿者的声音非常清晰(非常响亮、高音调或低音调等); 或是因为被蒙住眼睛的志愿者具有敏锐的听觉或过滤不相 关噪音的能力。
- 对于那些觉得困难的人,可能是因为他们与伙伴之间互不了 解,也可能是因为其他人太吵了等等。
- 讨论问题:这项活动教导了我们什么?身为耶稣的羊群,我们 该如何聆听祂的声音并跟随祂?
- 6无人能夺
第二天
(第6-7页)
- 当我们越了解耶稣,我们就越能清楚听见祂的声音。
- 这世界会有其他声音(如:我们的欲望、世界的资讯、魔鬼的 诱惑等)与耶稣的声音相互竞争,就像非志愿者组员的声音 和噪音如何打扰被蒙住眼睛的志愿者,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一 样。
- 因此,若要学会更好地聆听耶稣的声音,我们需要抛开干扰, 花时间一对一地亲近祂,专注于祂。我们需要操练在上帝面 前静默,与祂独处的纪律。
- 耶稣的声音可能不会像在这个活动中那样以实际可听见的 形式出现。祂有时会透过环境对我们说话;透过我们内心的 感觉启示我们;透过我们周围人对我们说话,例如父母、老师 或同龄的人;最重要的是,祂会透过圣经对我们说话。
- 研读圣经是操练聆听耶稣声音最重要的方法。
- 当我们领受上帝的话语时,我们会越来越了解祂那始终如一 的性格与本性,并且能够更好地辨别祂想对我们说什么。
- 此外,圣经是辨别耶稣声音的标准方式。例如,当你觉得你应 该或你的朋友鼓励你做某件事,但圣经却说你不应该做,那 么你就应该按照圣经所说的不去做。
2. 两种层面的安全感:
a. 祂赐给我们永生,没有人能将我们从祂身边夺走。
b. 我们属于上帝,祂至高无上,所以没有人能把我们从祂 身边夺走。
若你有时间,你还可以进行以下的活动: - 将组员们分成两人一组。
- 任务:
其中一人手握一些小东西(如弹珠、橡皮、钥匙圈等),而另
- 7无人能夺 (第6-7页) 第二天
一个人则试图撬开他的手指取出物体。给他们一两分钟的 时间进行,然后再互换角色。
- 询问:从伙伴手中取走物体,容易还是困难?为什么?
- 答案:对方的握力越强,就越难撬开他们的手将物体从他 们手中夺走。
- 提问:上帝的“握力”有多强?
- 超级无敌强!而且是不可能会被撬开的。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确信我们在祂手中是安全的。没有 任何的人事物能把我们从祂手中夺走。
- 8无人能夺
第二天
(第6-7页)
课程主旨:
引导组员们明白,当我们在基督里重生时,祂已经改变了我 们,并将我们安置在祂的家中。
读经:
提多书3章1-8节,约翰福音3章1-15节,哥林多后书5章21节。
问题一的答案
“因上帝的怜悯而得救”(5节)意指:
a. 因着我的罪,我本应受到惩罚(见第3节中所提到的罪)。
b. 由于我的罪得罪了永恒的上帝,因此随之而来的是永恒的 惩罚(即永远的死亡或地狱)。
c. 然而因着上帝的怜悯,我没有受到应得的惩罚。
d. 怜悯是我们无法赚取,且非我们配得的(见第5节——“并不 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
我们应当受到惩罚,再多再好的善行都无法消除这一点。 i. 举例:想象一下,我是一位了不起的医生。 作为一名医生,我每天都在拯救许多生命。考虑到我已 从业多年,我已经挽救了数百人的生命。然而有一天, 我杀了人。我被警察逮捕并关进了监狱。当我站在法官 的面前时,我说:“法官,我救过几百条人命,只杀过一 个人。我挽救的生命比我夺去的生命更重要,所以你应 该释放我。”请问法官可以释放我吗?(稍等一会儿让组 员们回答)。
ii. 答案当然是“不可以!”如同拯救许多生命依然不能抵消一 次的谋杀一样,我们许多的善行也不能抵消我们的罪 恶。我们仍应当受到惩罚。
- 9重获宠爱
第三天
(第8-9页)
iii. 耶稣为我们受了刑罚并死在十字架上,这就是上帝所 赐下的怜悯——因为耶稣,我们得以幸免于本应受到的 惩罚。
e. 所以因着上帝的怜悯,我得以从那永恒的惩罚中被释放、 被拯救出来,且远离它。
“藉着洗和圣灵的更新得重生”(5节)意指: a. 在我选择相信耶稣为我的救主那一刻,我便重生得救了 (见约翰福音3章1-15节)。
i. 当我们相信耶稣时,我们就从祂那里获得了永生(约翰 福音 3:15)。
ii. 我们的“第一次出生”,是得着肉身的生命(还记得我们 在灵修第一天谈到的希腊词bios吗?)。
iii. 我们肉身的生命(bios)來自于我们的父母——他们 有生命气息,并给予我们肉身的生命(“从肉身生的就 是肉身”——約翰福音3章6节)
iv. 然而,当我们相信耶稣时,圣灵会降临并内住在我们里 面,使我们得着属灵的生命(“从灵生的就是灵”——约 翰福音3章6节)
v. 当圣灵第一次赐给我们属灵的新生命时,就是我们重 生的时候!
b. 犹如初生的婴儿需有生理性的成长一样,我们的属灵生命 也要有所成长。
i. 属灵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变得越来越像耶稣基督的过 程——即被称为“成圣”。
ii. 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 新”5节)。
- 10重获宠爱
第三天
(第8-9页)
好叫我们因祂的恩得称为义”(第7节)意指:
a. 我们与上帝和好。
b. 当我们相信耶稣时,我们便获得了新生命,并且祂还承担 了我们的罪。因此,上帝不再看我们为有罪,相反地,因着
耶稣基督,祂看我们为义(见哥林多后书5章21节)。这就是 因信称义。
c. 因着上帝的恩典,我们才能被称为义。这也意味着我们无
法凭自己的行为来赚取或得到它。因这是上帝出于对我们 的爱,白白所赐给我们的礼物。
d. 所以,救恩或得救包含了三个方面:称义、成圣和得荣耀。
见下表:
这是当我们相信耶 稣时,一次性所成就 的事。
过去式——“你已得救 了。”
我们开始与上帝建立 正确的关系
免于罪的刑罚。
“祂便救了我们...... 乃是照祂的怜悯......”
(提多书3章5节)
“好叫我们因祂的恩 得称为义......”
(提多书3章7节)
这是我们一生都在经历的 过程。
这是当我们回归天家时 会发生的事。
现在进行式——“你正在 得救。”
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像基督。
脱离罪恶的权势。
“......藉着重生的洗和圣 灵的更新。”(提多书3章 5节)
“......那些已信上帝的人 留心做正经事业”(提多书 3章8节)
未来式——“你必定会 得救。”
上帝使我们全然成圣, 完全无可指摘。
罪恶不复存在。
“......可以凭着永生的盼 望......”(提多书 3章7节)
- 11重获宠爱
第三天
(第8-9页)
称义 成圣 得荣耀
问题二的答案
当我们相信基督时,上帝便收养我们成为祂的孩子,赐我们新 的身份,作祂的继承人(提多书3章7节)。
对组员们来说,这新的身份有何意义呢?他们可能会给出各种 各样的答案。例如:
a. 这表示我是上帝所爱的孩子。
b. 这表示我何等荣幸能成为万王之王的孩子。
c. 这表示我在上帝的家中有一席之地。
d. 这表示我有永生。
e. 这表示我在天堂有一席之地。
f.这表示即使处在逆境中,我也可以信靠祂。
g. 还有很多。
问题三的答案
可用以表明我是基督徒的好行为包括:
a. 参与主日崇拜、青年团契、基督少年军的阅兵仪式和活动。
b. 在上述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协助带领敬拜赞美、主持游戏 活动、分享上帝的话语、带领小组、弹奏音乐、协助操作视 听设备等。
c. 透过受洗公开宣告自己的信仰。
d. 告知家人朋友我相信耶稣,并且说明我如何以及为什么会 相信祂。
e. 每天花时间与上帝相处,读经祷告,与祂建立更深的关系。
f.尽我所能履行我作为学生、领袖、儿子或女儿等的责任。
g. 善待他人,对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以及做个聆听者。
h. 其他
- 12重获宠爱
第三天
(第8-9页)
课程主旨:
引导组员们明白耶稣为何如此特别。
读经:
约翰福音1章1-14节、约翰福音10章30节、创世记1章3节、出埃 及记25章8-9节,约翰福音14章6节。
问题一的答案
约翰福音1章1-14节如此形容“道”:
a.“道”从起初,甚至在宇宙被创造之前,便已存在。
b.“道”与上帝同在,意思是祂与上帝是两个不同的位格,且 与上帝截然不同。
c.“道”就是上帝,这表示“道”与上帝处于同等的地位或与 上帝相同。
- 向组员们提问:“‘道’就是耶稣。那么耶稣怎么可能既不同 于上帝却又与上帝相同?(给其中一两位组员一点时间尝试 回答。)
- 答案:
• 这就要提到基督教有关三位一体的信仰。
• 上帝在圣经和人类的历史中,以三位一体的方式来启示自 己:一位神有三个位格。这是极大的奥秘,是我们无法完 全理解的。但基本上,天父是神、耶稣(“道”)是神、圣 灵也是神,祂们各有不同。然而,祂们不是三位,而是一 位神。[摘自《爱,你懂吗?》第二天灵修。]
•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它,但也许以下的插图会有所帮助。
- [以下插图取自《爱,你懂吗?》第九天灵修]
• 让我们一起想象有一个二维世界。(你可以用一张大纸、白
- 13独一无二
第四天
(第10-11页)
板或一张桌子的表面来代表这个世界。)
• 在这个二维的世界中,住着正方形先生、圆形先生和三角 形女士(如果你使用的是一张大纸或白板,请一边说话一 边画出形状)。
• 由于这三个形状所处的世界是二维,即平面,因此对它们 来说,唯一可测量的尺寸就是宽度和长度,并没有高度或 深度。
• 提问:“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有个圆柱体(准备好一个圆 柱形水瓶或一罐可乐来帮助组员们有更具体的概念)想要 向这些二维世界的人们展示自己。试想一下,这些二维世 界的人会怎么想?”
• 答案:如果圆柱体展示其自身的横切面时,它就会 显示出是一个圆形;如果它展示自己的纵向切面,它 将显示为一个长方形;如果它展示自身的倾斜部分(这 好比斜切香肠),那么,它显示出来的将会是一个椭圆形。
• 对正方形先生、圆形先生和三角形女士来说,每个人只会 有一种形状。然而它们遇见了一个属于圆柱体的圆形;属 于圆柱体的长方形;属于圆柱体的椭圆形;可是圆柱体却 只有一个,而不是三个!
• 你能想象这些平面的形状会感到多么困惑吗?
- 同样地,如果我们试图将上帝视为比我们具有更大维度的存
- 14 -
第四天
独一无二 (第10-11页)
圆柱体 圆形 长方形 椭圆形
在,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对于三位一体的真神所感受 到的困惑和无力感,与这些二维形状对三维圆柱体的感受 相似。
• 圆形不是长方形、长方形不是椭圆形、椭圆形也不是圆形。 它们都是不同的形状。同样的,圣父不是圣子、圣子不是圣 灵、圣灵也不是圣父。祂们是不同的位格。
• 对平面形状而言,因着它们处在有限的二维世界,这些形 状便是他们对圆柱体的全部感知了。因此,对它们来说,圆 形是圆柱体、长方形是圆柱体、椭圆形也是圆柱体。同样 地,基督徒相信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也是神。
• 最后,尽管如上所述,圆柱体只有一个,而非三个。同样地, 基督徒相信只有一位神,而非三位。
- 希望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约翰福音1章1节会说:“......道 (耶稣)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
d. 宇宙万物都是透过上帝的话语(道)所创造的。
参见创世记1章3节——“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i. 上帝说要有光,光就存在了;祂以具有创造力的话语创 造了光。
ii. 因此,上帝的道是宇宙和其中万物存在的源头。
iii. 我们用语言或文字来沟通和传达信息。而耶稣,即上帝
的道,完美地传达了上帝是谁。
iv. 自有永有的上帝一直在传达祂的道,为要显明祂自己, 而这“道”(耶穌),从亘古到永恒,就与祂同在,诚如约
翰福音1章2节所言:“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
e. “道”带来生命
i. 因此,上帝的道不仅是万有的根源,也是所有的生命源
头——单细胞和多细胞、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冷血
- 15 -
第四天
独一无二 (第10-11页)
动物和温血动物。
f. “道”给人带来亮光
i. 这光能让我们看见并获取知识。而上帝的道便是人类 所寻求的一切智慧与知识的来源。
ii. 光具有圣洁和纯洁的道德含义。而上帝的道便是道 德与良善的源头,是这个世界道德价值观的基础。
iii.光明能揭示真相。上帝的道是理性思维的源头,我们 能够透过祂理解和掌握有关于自己、世界以及造物 主的真理。
iv.光能展示美。上帝的道使我们能够感知和欣赏世上一切 美好的事物。
2. 问题二的答案
约翰福音1章12节提及了接受并信靠耶稣的邀请。
- 经中应许我们若这么做,我们就会成为上帝的儿女。
- 我们若选择相信和接受耶稣为个人的救主,并在困难和疑 惑来袭时,谨记上帝的应许坚定不移,这样我们便能支取 这份应许。
a. 有时候,你可能会做错事。毕竟,你只是个平凡人。
b. 事后,你可能会为此感到内疚。
c. 甚至会为此怀疑自己是否称得上真正的基督徒,又或 者当你总是把事情搞砸时,你会怀疑上帝怎么可能会 爱这样的你。
d. 这时候你需要牢记这节经文。你相信耶稣吗?你有没有 接受祂进入你的心,成为你生命的救主呢?如果你的回 答是“有”,那么如同这节经文所说,你是上帝的孩子! 无论发生什么事或你的感受如何,都要凭此站稳立场,
- 16独一无二
第四天
(第10-11页)
信心坚定不移。
3. 问题三的答案 这“道”就是耶稣。
a. “道成了肉身”——耶稣是完全的神,却以人的样式进 入我们的世界。
i.上帝是个灵——祂没有身体、手或脚等。
ii. 但耶稣却是以跟我们一样的形象和样式来到这世界。
iii. 祂和我们一样以婴儿的样式降生在这世界上。
iv. 祂和我们一样有骨骼、肌肉、皮肤和器官。
v. 这“道”——既创造了宇宙万物的创造力;每个生物的 生命之源;智慧、圣洁、真理和美丽之光的源泉和上 帝自己,竟取了人的肉身! b. “住在我们中间”——耶稣没有选择居住在豪华的宫殿 里,或让自己位居于权力高位。但是,祂也没有待在远
离人群的隐居处、荒野、或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
i. 相反地,祂住在我们中间。祂过着平凡的生活,像一 般正常的孩子一样长大。祂需要学习文字、上学、一
日吃三餐、听父母的话、做家务等等。
ii.祂不是只为权贵、精英或享有特权的人而来。祂是为 了我们所有人而来,包括穷人、弱势者、被忽略的、无
发言权的、流浪汉和边缘化者。
iii.“住”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是skenoo,意思是“搭帐篷”
或“搭建帐幕”。
iv. 这个词让我们想起上帝在西奈山将律法传授给摩西 之后指示摩西所建造的会幕(见出埃及记25章
8-9节)。
- 17 -
第四天
独一无二 (第10-11页)
独一无二 (第10-11页)
v. 会幕是上帝的荣耀住在祂子民中间的场所,也是他们 敬拜以及与祂相会的地方。
vi.今天,耶稣是我们的会幕。祂住在我们心里,我们可 以藉着祂与上帝相会(约翰福音14章6节)。
- 18 -
第四天
课程主旨:
帮助组员们了解为什么基督徒应该思考对耶稣的死负责。
读经:
马可福音15章1-20节,以赛亚书53章6节,马太福音15章1-20
节,使徒行传4章1、5-6节,约翰福音11章45-53节,希伯来书10 章12节,马太福音5章27-28节,雅各书4章17节,罗马书6章23 节。
1. 问题一的答案
参与谋杀主耶稣的人包括:
a. 祭司长
b. 长老们
c. 文士
d. 公会
e. 彼拉多
f. 群众
g. 罗马士兵
他们想置耶稣于死地,因为:
a. 祭司长嫉妒耶稣的声望以及祂影响人民的能力(见马可福
音15章9-10节)。
b. 长老和律法师希望耶稣死,是因为祂挑战并推翻了他们的 传统以及对律法的解释(如参见马太福音15章1-20节)。
c. 公会希望耶稣死是因为(a)、(b)和(c)在他们当中占大多 数。这段经文并未提及公会的其他团体,包括撒都该人(使 徒行传4章1节)、官府(使徒行传4章5节)和大祭司的亲族 (使徒行传4章6节)。除了(a)是因为嫉妒以及(c)认为耶稣
- 19 -
第五天
谁的错?(第12-13页)
谁的错?(第12-13页)
违反了他们的传统和对律法的解释之外,他们希望耶稣死 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担心耶稣会破坏当时的政治局势,在
罗马帝国引起叛乱,从而导致战争、杀戮,以及罗马统治者 更大的压迫(见约翰福音11章45-53节)。
d. 彼拉多其实并不想让耶稣死,他想释放祂,然而最终却屈
服于群众所施的压力(马可福音15章15节)。
e. 群众受到了祭司长的煽动,所以也想要耶稣死(马可福音 15章11节)。
f. 罗马士兵只是在服从命令,他们或许还以为他们是在嘲笑 和处决一名叛军的首领。
2. 问题二的答案
本题纯属个人观点,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问题中所列出的每 个人都对耶稣的死负有一定责任。聆听组员所分享的答案,并 接受那些合乎情理的答案。
a. 首先,最直接需要对主耶稣的死负责任的人,就是将耶稣 钉在十字架上的罗马士兵。
b. 然而,他们只不过是在彼拉多的命令下行事。彼拉多是犹 太的总督,可以说他需要负更大的责任。如果他真的认为 处死耶稣是不对的,他可以阻止这事,可是他却害怕这会 导致人们造反。
c. 群众吵着要流耶稣的血,这也导致彼拉多做出了处死耶稣 的决定。因此,他们对耶稣的死也负有责任。
d. 这些群众是受到了密谋要处死耶稣的祭司长和公会的煽 动才会如此。他们藉着群众实施了谋杀主耶稣的计划。因 此,他们对耶稣的死负有很大的责任。
e. 巴拉巴或许是对耶稣的死负有最小责任的人。他作为一
- 20 -
第五天
谁的错?(第12-13页)
个囚犯幸运地被选择代替耶稣被释放。在这件事上,他别 无选择,也没有任何发言权。
f. 组员们可能会难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也该承认自己对耶稣 的死负有责任。毕竟这件事发生在两千多年以前,他们那 时还未出生呢!
i. 如同第13页文章所描述,你可能需要向他们解释,耶死 在十字架上所造成的影响远超过祂咽下最后一口气的 那一刻。这影响贯穿了永恒的过去(启示录13章8节将耶 稣描述为“创世以来被杀之羔羊”)到永恒的未来(希伯 来书1章12节说耶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
ii. 因此,即便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事件已经离我们相去甚远, 但我们依然要知道,耶稣受死不仅是因为马可福音15章 1-20节所描述的政治阴谋,以及当时涉及者所做出的选 择而造成,耶稣也是为了我们而受死。
iii. 祂为我们的罪付出了代价。因着我们的罪,耶稣必须被
钉死在十字架上,以此来清理我们的“烂摊子”。因此,我 们也应该对耶稣的死负责。
(如果你觉得对组员们来说,“罪”这个神学词汇或基督教术 语不易理解,那么你可以与组员们对此作进一步的讨论。) - 询问组员们:什么是罪?
- 答案:听了组员们的回答后,提出以下几点:
• 我们通常会认为罪指的是我们所做的错事——偷窃、杀 人、说谎等。
• 然而,我们不当的心思意念也是一种罪(见马太福音5章 27-28节)。
• 不行善也是一种罪(见雅各书4章17节)。
• 从根本上来说,罪不仅仅是我们所想、所说、所做或未做
- 21 -
第五天
谁的错?(第12-13页)
的事情。而是一种悖逆上帝的态度——上帝说,“做这个”、 “ 不要做那个”,但我们却有意地拒绝服从祂。
• 罪阻碍了我们与上帝的关系。这好比当你违背、反抗父 母,你和他们的关系就会破裂;同样地,罪使我们无法认 识上帝,也无法体会祂的良善与慈爱。
• 此外,罪带来惩罚。如果你犯了罪,你就应该坐牢或被罚 款;如果你有罪,你就必须承受永远的死亡(罗马书6章 23节),既永远与上帝分离,也称为地狱。
• 但耶稣在十字架上亲自为我们承担了这刑罚,以致我们 能够从中得拯救。
3. 问题三的答案
以下便是巴拉巴被释放这件事如何预表了耶稣为我们所做的 事:
a. 巴拉巴是一个杀人犯,被判处了死刑,因此被关在死囚牢
房里。同样地,因着我所做的错事以及悖逆上帝的行为,我 是一个罪人,注定要遭受永恒的死亡。
b. 巴拉巴虽然不配得释放,但彼拉多还是按照规矩释放了
他。相同地,虽然我不配,但因着上帝的怜悯,祂救我脱离 罪的责罚。
c. 耶稣是无罪的,祂没有做错任何事,不应受死,但祂却代替 巴拉巴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同样地,耶稣替我承担了我本 应承担的罪的刑罚。
- 22 -
第五天
课程主旨:
引导组员明白基督的牺牲永远满足了我们所有人的一切需 要,但这只对信靠祂的人有效。
读经:
路加福音23章32-43节,马太福音5章43-48节,启示录21章1-4 节,启示录20章11-15节,创世记37章35节,诗篇6篇5节,诗篇 31篇17-18节,路加福音16章23-24节,路加福音16章22节,哥 林多后书5章8节,腓立比书1章23节。
1. 问题一的答案
a. 耶稣请求天父赦免那些折磨祂的人。
b. 耶稣如此祷告是因为祂也爱祂的仇敌,正如祂的教导一样 (见马太福音5章43-48节)。
c. 耶稣为所有与祂的死有关的人祈祷,包括拈阄争夺祂的衣 服并嘲笑祂的罗马士兵;围观祂受苦且议论祂的人群,以 及那些嗤笑他的官长们。
2. 问题二的答案
耶稣应允第二个罪犯,到时候他会和耶稣一同到乐园里。身为 基督徒的你死后,你将在天堂与耶稣同在。圣经说耶稣会再来
审判活人和死人(启示录20章11-15节),那些领受了救恩的人 将被迎接到天堂与祂一同享受永恒的喜乐与和平。
(如果你的组员是非基督徒,或来自基督教家庭疑似还未 决 志信主,那么这是与他们讨论他们人生最终目的的好时 机。)
- 如果他们不确定死后会去哪里,请提醒他们我们之前讨 论过的事情:
- 23分水岭
第六天
(第14-15页)
• 耶稣是通往天父上帝的唯一途径(灵修第二天)。
• 如果他们选择相信耶稣,那么天堂必定有他们的一席之 地,这不是因为他们做得有多好,而是因为我们的上帝是 良善的(灵修第三天)。
- 与组员们一起阅读第15页的最后两段,每人轮流读一句。然 后也阅读该页底部的摘要——“髑髅地的十字架,是通往天 堂或地狱的十字路口。”
- 温和地鼓励他们仔细考虑将自己的生命交托或重新交托给 耶稣——相信并接受祂为个人生命的救主,每天更深地认识 祂,以及紧密地跟随祂。
- 如果有人表示他们已准备好并愿意迈出第一步,将自己的生 命交托给耶稣,请带领他们作决志祷告:
• 承认你是个罪人。
• 愿意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祂死在十字架上,为我 们所有的罪孽付出了代价。
• 将你的生命全然交托给耶稣,接受祂作你个人的救主—— 洗净你的罪,拯救你,并祈求祂帮助你跟随祂,与祂同行, 过上配得称颂祂名的生活。
3. 问题三的答案
身为相信耶稣的人,我死后会到天堂与祂同在。
- 24分水岭
第六天
(第14-15页)
课程主旨:
引导组员们明白死亡无法将耶稣拘禁。
读经:
马太福音27章62节-28章8节,马太福音17章22-23节,约翰福 音2章18-22节,马太福音28章12-15节,路加福音24章10节,马 可福音16章3-4节。
1. 问题一的答案
这些宗教领袖记得耶稣曾宣称祂会在三天后复活(参见马太
福音17章22-23节和约翰福音2章18-22节),因此派人看守坟 墓以防止耶稣的门徒会盗取祂的身体,然后宣称祂已复活。
为了确保耶稣的身体不会被偷,宗教领袖在墓口的石头上贴 上封条,封闭了坟墓的入口,并派守卫看守墓穴。
- 当时可能是用蜡或粘土将石头和坟墓的入口处连接起来,若 尝试移动石头时就会容易造成损坏,可以明显得知有人试图 打开墓穴。
- 看守坟墓的守卫可能是一群罗马士兵,他们是当时的精锐突 击队。罗马军队进军并征服了从德国莱茵河到埃及、从英国 到小亚细亚的诸国,形成了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帝国。
- 或者,这些守卫是由犹太圣殿的守卫组成。 我们可以从他们
向祭司长和长老报告所发生的事情,并接受他们的指示这一
点看出(马太福音28章12-15节)。
2. 问题二的答案
抹大拉的马利亚发现用来封住坟墓的石头已从墓口滚开。
- 25 -
第七天
挑战不可能 (第16-17页)
- 虽然小册子中的经文只提到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另一个马 利亚,但从路加福音24章10节我们得知,这群妇女当中还
包括了约亚拿和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她可能是,也可能不 是经文中提到的“另一个马利亚”)。我们还可以从马可福 音16章1节得知撒罗米当时也和她们一起。
- 在马可福音16章3-4节,妇女们互相问道:“谁给我们把石 头从墓门滚开呢?”然后她们就发现石头已经被滚开了。
- 因着地震和主的使者把石头滚开(马太福音28章2节)是发 生在妇女们来到坟墓之前,也就是黎明之前,因此抹大拉 的马利亚没有目睹到这些事情。
- 经文没有告诉我们抹大拉的玛丽亚是否看见了守卫。也许 在看到天使滚开石头后,守卫们的动弹不得的状态很快就 恢复,在妇女们来到坟墓以前,便已经离开了现场。
抹大拉的马利亚还在坟墓里看见了一位天使,他的像貌如同 闪电,衣服洁白如雪。
天使的话:
- 缓解了她们的恐惧。
- 告知妇女们,他知道她们正在寻找耶稣。
- 告诉她们耶稣不在坟墓里;正如耶稣所说那样,祂已经复 活了。
- 让妇女们去看安放耶稣身体的地方。
- 指示她们去告诉其他的门徒,耶稣复活了,并且他们将在 加利利与祂见面。
3. 问题三的答案
宗教领袖指示守卫散布门徒偷走了耶稣尸体的谣言,试图以
此掩盖基督复活的事实。因为他们不相信耶稣真的从死里复 活了,否则就意味着上帝已为耶稣伸冤,而他们对耶稣的看法
- 26 -
第七天
挑战不可能 (第16-17页)
是错误的。于是,他们就顽固地坚持反对耶稣的立场,并极力 用这种诬告来抹黑门徒。
- 询问组员们:“守卫们所散播的谣言合理吗?为什么?”
- 答案:
• 不合理
• 首先,当时有多名守卫看守坟墓,他们每个人都睡着了 这点说不过去。
• 其次,即使他们都睡着了,当石头被滚开时,噪音和动静 肯定会将他们吵醒。
• 第三,如果他们都睡着了,他们怎么知道是耶稣的门徒 偷走了尸体呢?
• 第四,门徒因耶稣的死而感到沮丧和士气低落。从情感 上来说,他们是不可能实施偷窃耶稣尸体这件事。
• 第五,历史和基督教传统告诉我们,许多门徒为了信仰 而殉道——彼得被倒钉在十字架上、雅各被石头和乱棍 打死、马提亚被烧死等等。如果门徒偷走了耶稣的身体, 他们肯定会承认自己的骗局,而不是在死亡面前坚定不 移。他们不会愿意为谎言而死。
- 27 -
第七天
挑战不可能 (第16-17页)
课程主旨:
引导组员们看见基督复活肯定了基督的死所带来的确据。
读经:
哥林多前书15章1-8节。请留意我们会阅读其他更多的圣经经 文,以便找到答案。
1. 问题一的答案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提到福音的关键因素是:
- 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付上代价。
- 耶稣第三天从死里复活,永远地胜过了罪恶与死亡。 然而,当你向他人传福音时,你可能需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上帝 a. 福音(好消息)始于上帝。 b. 提问:“如果没有上帝怎么办?万一上帝并不存在怎么
办?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c. 答案:如果没有上帝,那么我们的存在都是偶然的,生命 没有任何意义和目的。这显然是个坏消息。
d. 即使有上帝,若祂是邪恶的,我们就有麻烦了。因祂可能 会为了看我们受苦而折磨我们。这太糟糕了!
e. 然而,基督徒相信上帝是良善的。祂的爱伟大无比,祂也
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祂出于爱,按照自己的形象创 造了我们,好让我们能够认识祂并永远享受祂的同在。
祂不仅创造了我们,还赋予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和目的。这真是 个好消息!
2. 罪
a. 提问:“既然上帝是良善的,祂创造了我们,使我们能与
- 28 -
第八天
空的证明 (第18-19页)
祂建立关系,并过上有意义和有目的的生活,为什么我们当中 有许多人无法享受这样的生活,以及与上帝的关系呢?”
b. 答案:因为我们的罪破坏了我们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c. 我们在第五天的灵修(第五日:谁的错?)当中谈论过这 个议题,你还记得吗?
i. “从本质上来说,罪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 心思意念上,它更是一种反抗上帝的态度——上
帝说‘要这样行’、‘不要那样行’,但我们却故意拒 绝顺服祂。”
d. 罪阻碍了我们与上帝的关系。我们无法与被我们拒绝听 从的人建立关系。
e. 罪恶必须受到惩罚。
i. 我们今生必须面对罪所带来的短期或长期后果。
ii. 例如,你因偷窃而被抓捕,短期后果或将是入狱, 而长期后果则可能是你发现此后将很难找到工 作,以及背负着犯罪记录的耻辱。
iii. 除此之外,我们在结束了今生的生命之后还得面 对罪所带来的永恒后果——永远的死亡(罗马书6
章23节),即在地狱中与上帝永远分离。
3. 救恩
a. 这就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章所提到的两个关键因
素。
b. 尽管我们所有人都悖逆了上帝,也应当受罚,但祂仍然 爱我们,甚至赐下耶稣来拯救我们。
c. 耶稣是完美且无罪的,在我们失败的地方取得了成功。
d. 祂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好让
我们得生命(哥林多前书 15章3节)。
- 29 -
第八天
空的证明 (第18-19页)
i. 哥林多后书5章21节描述了耶稣以生命换我们的生 命,以完全的公义代替我们的罪的神圣事迹——“上 帝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 上帝的义。”
ii. 这可能也会让组员们想起巴拉巴。尽管他有罪而耶稣 是无罪的,但巴拉巴却被释放了(请参阅第五天灵修 中问题三的答案)。
e. 耶稣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但祂却胜过了死亡!因 为上帝在第三天使祂复活(哥林多前书15章4节)。 i. 透过耶稣的复活,上帝验证了耶稣的主张:
1. 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藉着祂没有人能到天 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章6节,灵修第一天)
2. 祂与父神原为一(约翰福音10章30节,灵修第二
天)
ii. 不仅如此,上帝也为耶稣伸冤。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是一件最痛苦、最屈辱的死法。当时最底层的奴隶和 最令人发指的罪犯才会被处以这种死法。透过耶稣的 复活,上帝宣告了耶稣是无辜的,长老和祭司长对祂 的所有指控都是莫须有的。
iii. 正如灵修书第19页最后一段所提到那样,耶稣的复活 表明了上帝认可耶稣的牺牲并悦纳祂为全人类的罪
所付出的赎价。耶稣的死与复活已一劳永逸地对付和 战胜了罪。
iv. 正如哥林多前书15章54节中宣称,“死被得胜吞灭”, 耶稣的死与复活已一劳永逸地对付并战胜了死亡。
v. 因此,若你选择相信耶稣,你属于祂,你就不必再害怕
死亡,因为你知道你死后会去天堂,也知道那战胜死
- 30 -
第八天
空的证明 (第18-19页)
亡的必定会带你去往那里。
注:
- 你可能会注意到,当保罗书写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 他说这件事“照圣经所说”而发生,后来当他写到耶稣复活 时,他也重复了这句话。
- 如果时间允许,你可以与组员们更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
- 你可以和他们一起阅读并讨论以赛亚书53章1-7节和诗篇 22篇16-18节。
• 特别指出以赛亚书53章5节(新译版)中的“刺透”一词, 说明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方式。
• 指出以赛亚书53章中受苦的仆人“不开口”(第7节)中的 细节,这好比耶稣在马可福音15章5节(灵修第5天)中保 持沉默一样。
• 这个预言写于主前约700年。
• 再次指出诗篇22篇16节中“扎”一词,这里更具体地指出 所扎的是诗人的手和脚。
• 指出施虐者用受难者的衣服进行赌博的事情(诗篇22篇 18节),这正是路加福音23章34节(灵修第六天)中发生 在耶稣身上的事。
• 这首诗篇由大卫王于主前约1000年所写! - 你可以与组员们一起阅读并讨论约拿书1-2章。
• 旧约中提到耶稣的复活并不像上述提到耶稣被钉十字 架那般直接和清楚。
• 虽然约拿大部分的事迹与耶稣的一生相反,但却与耶稣 的死亡和复活有着相似点。
• 约拿拒绝向尼尼微传悔改的道(约拿书 1章1-3节)。[相反
地,耶稣自愿放弃祂在天上的地位,取了肉身住在我们
- 31 -
第八天
空的证明 (第18-19页)
中间(约翰福音1章14节,灵修第4天)]。
• 约拿不希望尼尼微人悔改。他恨他们并希望他们被毁灭 (约拿书4章2-3节)。[相反地,耶稣爱我们。祂希望我们悔 改、相靠祂并获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
• 约拿乘船逃跑,故意朝上帝要他走的反方向走(约拿书1 章3节)。[相反地,耶稣总是顺服天父的旨意(约翰福音1 4章31节)]。
• 结果约拿被一条大鱼吞下,在鱼腹中待了三天(约拿书1 章17节),期间他为自己悖逆上帝的行为悔改之后,就被 大鱼吐了出来(约拿书2章10节),上帝也再次呼召他去 往尼尼微[相似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死后被埋葬。 身体被安放在坟墓里三天之后复活(哥林多前书15章4节)。
• 虽然这相似之处看似是间接性的,但耶稣本人却指出约 拿的故事是祂死亡与复活的标志(见马太福音12章 38-41节)。
2. 问题二的答案
515至517人或更多的人见到复活的主基督:
- 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也称为使徒,这里简称为“十二人”,其 中包括彼得 = 11 人
• 这里特别提到彼得是因为耶稣特别向祂显现(路加福音 24章34节)。但他也是十二使徒之一,因此见到耶稣复活 的人数依旧。
• 尽管他们被称为十二使徒,但我们只计算为11人,是因 为犹大背叛了耶稣,离开了这群人,最终上吊自杀了(马 太福音27章5节)。
-“显给五百多弟兄看”= 超过500人
- 32 -
空的证明 (第18-19页) 第八天
- 耶稣在世时,祂的兄弟雅各并不相信祂(约翰福音7章3-5 节),但却在耶稣复活后成为教会的柱石(使徒行传15章13
节)= 1人
- “众使徒”——既然保罗已经提到了十二使徒,这指的是其 他也被视为使徒的人,例如巴拿巴(使徒行传14章14-15
节)、亚波罗(哥林多前书4章6、9节),可能还有安多尼古和 犹尼亚(罗马书16章7节,但请阅读脚注),也许还有其他人 =
2至4人或更多人
- 保罗自己= 1人
- (11人)+(超过500人)+(1人)+(2至4或更多人)+(1人)= 515至517人或更多人。
3. 问题三的答案
耶稣复活后向人显现的事迹之所以被强调,是因为这是上帝 使耶稣从死里复活的证据。
这证明了耶稣的复活,因为: a. 祂确实是死了。
- 罗马士兵在杀戮方面很有经验。正如灵修第7天中提到的,他 们是那个时代的精锐士兵。他们不可能在耶稣还剩一口气时 就误将祂从十字架上取下来。
- 当他们想打断那些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的腿,以便他们能快 速死去时,他们发现耶稣已经断气了(约翰福音19章31-33 节)。
- 为了证实耶稣已经死了,一名士兵用矛刺穿了耶稣的肋旁, 血和水就流了出来(约翰福音19章34-35节)。
• 这是因为耶稣在受鞭打时失血过多(约翰福音19章1节)。
• 因此,祂的心脏会努力泵出体内仅存的一点血液。
• 这种快速的心跳会导致液体(血浆)聚集在心脏周围(心包
- 33 -
第八天
空的证明 (第18-19页)
膜)和肺部周围(胸膜)的膜中。
• 这就是为什么当矛刺入耶稣的心脏和肺部时,会流出血 液和水(血浆)。
• 这样就证实了耶稣已经死了。祂的心和肺都流血了,祂 是不可能活下去的。
b. 此外,耶稣也被埋葬了。
- 亚利马太的约瑟将耶稣的尸体安放在他自己的新坟墓 里,并用一块大石头封闭了入口(马太福音27章57-60 节)。
- 因此,即使耶稣没有死在十字架上,且在坟墓里复活,那
么祂也无路可走,无论如何都会死在里面。
c. 因此,耶稣在死了之后还能被这么多人目睹活着,这确实 令人惊奇。对此有几种解释的可能性: i. 所有的目击证人都在撒谎 若非这是一场巨大的阴谋,需要极高水平的合作和沟通 纪律。否则要超过 515-517 个人在这件事上以如此协调 一致的方式撒谎的可能性极小。
而且,正如灵修第7天所提到的,耶稣的许多门徒因着他们的 信仰而殉道。如果他们晓得这是一个谎言,那么他们在情感上 是不可能如此顽强地坚持宣告耶稣基督的复活。
因此,这个假设无法解释耶稣复活后向人显现这件事。
ii. 所有目击者都出现了幻觉
某些心理因素会导致产生幻觉,有时则是因药物而造成。
可是却没有证据表明当时有任何一位目击者是处于这种 状态。
目击者们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情况下看见耶稣——在空
坟墓(约翰福音20章10-18节)、沿着耶路撒冷到以马忤斯的
- 34 -
第八天
空的证明 (第18-19页)
路上(路加福音24章13-32节)、在一个上锁的房间里(约翰福 音20章19-23节),在海边(约翰福音21章1-14节)。综上所述, 是幻觉导致的可能性很小。
雅各和保罗根本就不相信耶稣,因此他们没有理由产生耶稣 复活的幻觉。
因此这个假设也无法解释耶稣复活后向人显现这件事。
iii. 所有的目击者把他人误认为是耶稣 这对于那五百多位弟兄来说也许是可能的。
但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与祂同行、相处了三年之久,怎么会把 他人误认为耶稣呢?
耶稣的兄弟雅各怎么会错认耶稣呢?
他们都对耶稣有深入的了解,因此不可能将其他人误认为
是耶稣。
因此,这个假设也无法解释耶稣复活后向人显现这件事。
iv. 耶稣从死里复活
由于所有其他的解释都失败了,对于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后 的显现,唯一有效的解释是祂确实从死里复活了!
注:
- 哥林多前书15章1-8节实际上是我们能掌握有关于耶稣复
活的最古老、最好的资料之一。
- 哥林多前书写于公元前55年左右,即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约 22 年之后。
- 然而,在这段经文中,保罗并不是按自己的意思书写。在第
3节中,他写道:“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
- 这些关于耶稣为我们的罪而死、被埋葬并在第三天复活的
- 35 -
第八天
空的证明 (第18-19页)
空的证明 (第18-19页)
- 这些关于耶稣为我们的罪而死、被埋葬并在第三天复活的 经文并不是来自保罗本人。它们是保罗接受并引用自更古 老、预先存在的基督教信条。
- 因此,一些圣经学者认为这段经文可以追溯到耶稣死后的 5年内。
- 5年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很长,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却非常 地短。
- 相较之下,当我们观看其他历史人物,例如尤利乌斯•凯撒 和亚历山大大帝时,他们的人生事迹与最早的书面资料之 间的时间间隔已经超过了100年!
- 五年的时间太短了,时间上根本不足以形成一种传说或神 话。
- 当保罗写这封书信时,许多耶稣复活的目击者仍然在世 (哥林多前书15章6节),可以证实他们所听、所看和经历 过的事情。
-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耶稣确实从坟墓中复活,永 远战胜了罪恶和死亡。哈利路亚,耶稣复活了!
- 36 -
第八天
课程主旨:
引导组员们认识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真神。
读经:
彼得前书1章1-5节,希伯来书9章22节
1. 问题一的答案
为了拯救我,父神按照祂的先见拣选了我(彼得前书1章2节), 向我显明了祂极大的怜悯(彼得前书1章3节),使我重生,且有 活泼的盼望(彼得前书1章3节),并以祂的大能保护我(彼得前 书1章5节)。
2. 问题二的答案
耶稣为拯救我所做的两件事是:祂用自己的血洒在我身上(彼 得前书1章2节),并藉着从死里复活赐我活泼的盼望(彼得前 书1章3节)。
这些事情很重要,因为:
- 耶稣将祂的宝血洒在我身上,把我从罪孽中拯救出来。
• 我们在灵修第五天和灵修第八天讨论了罪,以及它如何 阻碍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使我们与祂永远分离(又名地 狱)。
• 我们怎样才能处理或除去我们的罪呢?
• 有些人或某些宗教会说,我们只要做好事,并尽可能不
犯罪就可以了。然而:
▪ 问题一:这并不能消除我们曾犯下的罪孽。
你还记得我们在灵修第3天讨论过有关医生杀人的例子
吗?
- 37 -
第九天
三位一体 (第20-21页)
一名医生即使拯救了数百人的生命,只谋杀了一个人, 但他所拯救的生命不能抵消他夺走的生命。
同样的道理,我们再多的善行也不能抵消我们的罪孽。
我们仍然该受惩罚。
▪ 问题二: 无论我们多么努力,我们都不可能做到完美。
• 当你竭尽所能也许能够降低自身犯错的几率,这不 失为一件好事。
• 然而无论你犯错的几率是1%、10%还是50%,你依 然会有犯错的时候。
•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处理或消除的罪恶永远不会减 少,而是不断增加。即使我们真的很努力避免犯错, 也只不过是让它增长得比较慢而已。
• 所以,对付罪恶的唯一方法就是接受惩罚。唯有付清了 罪债,所犯下的记录才能被清除。
• 这就是为什么希伯来书9章22节说:“按着律法,凡物差 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
• 这也是指彼得前书1章2节中耶稣所洒的宝血。
▪ 耶稣透过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承受了刑罚,付 上了代价。
▪ 藉着祂的宝血,我们的罪已经被永远地除去了! - 因着耶稣从死里复活,把我从死亡中拯救出来。
• 我们在灵修第八天讨论过耶稣如何从死里复活,并战胜 了死亡。
• 因此,正如彼得前书1章3节所说,我们有活泼的盼望。
▪ 这盼望是活泼的,且无法被除去或消灭。 ▪ 耶稣的死与复活是我们的信仰根基,这点永远不会改 变,我们可以为此站立得稳。
- 38 -
第九天
三位一体 (第20-21页)
▪ 即使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例如我们考试
不及格、无法进入理想科系、所爱的人得了重病,或其 他任何可怕的事情,耶稣已经将我们从罪恶和死亡中 拯救出来的事实永远不会改变。
▪ 虽然我们这一生中可能会面临许多黑暗和困难的时 刻,亦或者经历巨大的悲伤与痛苦,但我们依然可以 倚靠耶稣,紧抓祂所赐的盼望。
3. 问题三的答案
“藉着圣灵得成圣洁”洁指的是成圣的过程,也就是成为圣洁 或被改变,变得越来越像耶稣。
- 我们在灵修第三天讨论过这个过程。请参阅描述救赎三个 方面的图表:称义、成圣和得荣耀。
-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得救(称义),因为耶稣已在十 字架上为我们的罪付上了代价,祂已战胜了死亡,我们也
开始按照应有的方式认识和爱上帝。
-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仍然需要被拯救(成圣),因为我 们远非完美,罪仍然时不时地在我们身上作祟。
- 耶稣已经除去了我们的罪并救赎了我们,我们需要把这个 真理带入到日常生活中;祂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取得的胜利 会为我们带来得胜的生活。
- 类比:这好比你在一间牢房里,牢房的门没有上锁,但你却 仍然将自己困在里面。
• 耶稣已经为我们的罪付出了代价,并且在十字架上为我 们赢得了胜利(我们已经称义了),这就好比牢房的门已 被打开了一样。
• 虽然如此,我们仍然需要经历治愈、生命转变更像耶稣、
- 39三位一体 (第20-21页) 第九天
学习拒绝诱惑等等(成圣的过程)。这就像我们打开牢房 的门,然后走出牢房的过程一样。
• 我们当中有一些人可能这辈子只能从牢房里踏出一只 脚或伸出一只手。但没关系,只要我们不断进步,与耶稣 同行,当我们最终来到祂面前时,祂会把我们拉出监 狱。届时在天家里,上帝会使我们完全无可指摘(我们将 得到荣耀)。
- 让我们坚持不懈地“藉着圣灵得成圣洁”(彼得前书1章2 节)吧!
- 40 -
第九天
三位一体 (第20-21页)
课程主旨:
引导组员们明白,上帝的伟大无人能测度,但我们可以透过基 督亲自认识上帝。
读经:
约翰福音14章4-11节,马可福音14章36节,马太福音6章9-13 节,约翰福音1章14节,希伯来书4章15节。
1. 问题一的答案
耶稣将自己与上帝描述为父子关系,与此同时,祂也表明自己
与上帝同等(“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翰福音14章9 节),所以这是一种平等、合一的关系。耶稣还说祂在父里面, 父在祂里面,这是一种互渗相寓的关系,我们将在问题三中仔 细研究这关系。
注:
- 在这段经文的原文中,希腊词“patera”被正确地翻译为 “父亲”。
• 耶稣使用的另一个词是“阿爸”,特别是在向天父祈祷时 (例如在马可福音14章36节)。
• Abba一词来自亚兰语,是一种亲密的爱称,像是“爸 爸”或“爹地”,而不是正式用词“父亲”。
• 这强调了耶稣与天父之间亲密和爱的关系;我们今天也 能体验到这种亲密和爱,因为耶稣教导我们也称上帝为 我们的父(例如在马太福音6章9-13节的主祷文)。
- 耶稣宣称自己与天父同等,这里表明了祂们三位一体中位 格之间的关系。
• 我们在灵修第四天对此进行过讨论。
- 41 -
第十天
奥妙难测 (第22-23页)
• 正如圆形可以对平面世界的人说:“如果你看见了我,你就 看见了圆柱体”,耶稣也是如此,祂对我们说:“你看见了 我,就是看见了父。”
2. 问题二的答案
根据耶稣的说法,我们可以透过亲自认识耶稣来认识上帝。
- 有时,当我们思想上帝是谁的时侯,会发现祂是如此地伟
大,与我们全然不同,以至于我们很难在个人层面上与祂 相联结。
• 祂是无限的,而我们是有限的;祂无所不能,我们却是软 弱的;祂无所不知,我们却一无所知;祂具有完美的品 德,但我们是有罪的;诸如此类。
• 上帝多么伟大,比我们任何人都伟大,以至于我们与祂 之间似乎隔了一道鸿沟。这导致我们想认识祂比细菌或 蚂蚁试图与人类交朋友来得更困难。
- 但耶稣不仅离我们很近,祂还来到我们当中,成为我们的一 员。
- 正如我们在灵修第四天中谈到,“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 间”(约翰福音1章14节)。
• 祂知道并理解我们所经历或面对的每一个软弱、挣扎、情 绪和诱惑。因为祂也经历过同样的事情。
• 犹如希伯来书4章15节所说:“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 恤我们的软弱,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 没有犯罪。”
• 因此,我们可以来到耶稣面前亲自认识祂。我们也可以确 信祂与我们同在,因祂理解我们,且站在我们这一边。
• 正如第23页文章的最后一句所说:“当我们仰望耶稣,聆听 祂的话语,就能认识那位高深的上帝。”
- 42奥妙难测
第十天
(第22-23页)
3. 问题三的回答
当耶稣说:“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约翰福音14章10-11 节)时,祂是在宣称:
- 祂与天父互渗相寓、彼此内住。因此,虽然祂们之间可作区分 (耶稣不同于天父,天父不同于耶稣),但却不可分割(他们 是一体的)。
- 类比:试想有一个浸在水中的杯子。这种情况可以被视为 杯子里装满了水——水在杯子里;也可以被视为杯子完全 浸入水中——杯子在水里。
• 这里使用有形的物体来作比喻,可以帮助我们具体地了 解两种东西相互渗透的概念。
• 然而,耶稣和天父并不是物体,他们是有位格的。两个位 格之间互渗相寓意味着什么呢?
- 类比:想象有一对夫妻,他们彼此了解,知道对方在某些情 况下会有的想法和感受,并且无需多言就能预见对方的反 应。
• 如果丈夫无需询问妻子便能得知她的想法和感受,这表 示他心中有她,且了解真实的她。
• 反之亦然,妻子也了解丈夫的想法和感受。
- 当然,这些类比并不完美。三位一体中每个位格之间的关 系是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奥秘,却或许能让我们对耶稣说 这话的意思略知一二。
- 耶稣自己也对此作出了一些解释。
• 祂表示祂在说这话时,不是凭着自己说的。因为上帝在 祂里面,祂的言行完全是出于上帝。所以祂的话实际上 就是上帝的话(约翰福音14章10节)。
- 43奥妙难测
第十天
(第22-23页)
• 同样的,这一说法也意味着,当耶稣行神迹时,不仅仅凭自 己,而是有上帝在祂里面透过祂动工。这就是为什么祂用 自己所行的神迹奇事来证明祂与父之间互渗相寓的关系 (约翰福音14章11节)。
奥妙难测
第十天
(第22-23页)
- 44 -
这本组长指南是马来西亚灵命日粮事工 与马来西亚基督少年军的合作项目。
致谢
作者:白德夫、施安妮、狄丹尼、狄马汀、狄理澈、恩大卫、 葛维农、凯辛蒂、麦大卫、姚琼妮、罗宾森、罗大卫、范贺伯
策划:沈启智
设计:覃玉丽、吴敬雄
封面、摄影:苏其中、Stock.xchng
组长指南的内容由邱世进撰写。
经文引自《新标点和合本圣经》,蒙允准使用。
版权所有 © 2023 Our Daily Bread Ministries,请勿翻印。非卖品,自由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