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禮:我們有何共識? 自古以來,洗禮就被廣泛視為加入教會的標記。有些 教會為嬰兒施洗,另一些教會則要求人們先承認自 己的信仰,才為他們施洗。一些人認為必須受洗才能獲 得救恩,而有些人則認為受洗遠遠不及靈裡歸屬基督那 么重要。 論到洗禮的模式,有灑水禮(點水禮)、澆水禮和 浸禮。有的奉聖父、聖子、聖靈之名施洗,有的只奉耶 穌之名施洗。 鑒于這些爭論,在以下的內容中,身為牧師兼聖經 教師的貝爾‧柯羅德(Bill Crowder)會探索洗禮的背景 和意義,以及我們能達成什么樣的共識。 ──馬汀•狄漢二世(Mart DeHaan) 目 是該澄清的時候了.................................錄 2 舊約預表的洗禮................................... 5 施洗約翰所行的洗禮...............................8 基督和使徒所行的洗禮............................14 教會歷史中的洗禮................................ 22 洗禮究竟有何意義?..............................25 洗禮在今天還重要嗎?............................31
2 是該澄清的時候了 我在 2006 年 4 月 12 日的報章《今日美國》( USA Today )中讀到,「據統計,美國人與古老的洗 禮儀式漸行漸遠。」該文指出,一個主要的浸信會教派 發現,在 1972 年至 1985 年間,他們受浸的人數下降了 大約 35% 。該文說:「受浸的人數在隨后的 20 年停滯不 前,雖然浸信會信徒都承諾聽從聖經的『大使命』: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 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 守。』」( 馬太福音28章19-20節)。 《今日美國》還說,另一個大教派的人數「從1980 年的180萬增至2004年的近280萬。可是接受浸禮的總人 數每年都徘徊在17萬5千至20萬之間。」 鑒于這些趨勢,該篇文章的作者問道:「倘若洗禮 是進入信仰的大門,為什么受洗的人那么少呢?」 沒錯,接受洗禮的人顯然越來越少。在基督徒的世 界裡,洗禮備受忽略和誤解,已成為日益明顯的事實。 而這種誤解,我個人有切身的體會。 困惑的謎團 我父母參加的教會,有為嬰兒施洗。因此,我在嬰 兒時期就接受了灑水禮。在 12 歲時,我參加了一個特別 安排的慕道班后,再次接受灑水禮,以確認嬰兒時期的 灑水禮。然而,中學畢業后,我發覺自己在個人和屬靈
3 方面都在漫無目的地徘徊。一位關心我的朋友鼓勵我成 為基督徒,以讓我在迷惘的人生中找到目標。鑒于我在 教會的環境長大,當時我以為自己已經是基督徒了。然 而,他告訴我,我必須和他到教會去,崇拜之后跟牧師 談談。我照辦了,你猜牧師給我的建議是什么?「兩星 期后,我們給你施洗,你就會成為基督徒了。」可惜的 是,那次洗禮 浸禮,並沒有改變我的生命。 已成為日益明顯的事實。在基督徒的世界裡,洗禮備受忽略和誤解, 在我二十多歲時,終于聽到有人清楚地解釋進入上 帝大家庭的意義,然后,我便接受了基督作我的救主。 我信了基督后,再一次有人說我需要受洗,但這次是公 開作見證,承認我在基督裡的信仰,因此,我便再一次 接受浸禮。 回想過去發生的那些事情,我真是百感交集。經 過兩次灑水禮和兩次浸禮,我很瞭解人們對于洗禮的困 惑,它究竟代表什么?又能達成什么目的?我敢肯定, 許多人都和我有相似的經歷,對洗禮同樣感到困惑和不 解。 重要的議題 有些人或許會說洗禮並不重要,它不過是一種遠 古的儀式,不適合現代。對于這點,我卻不敢苟同。其
4 實,人們對這個問題有許多疑惑,更說明了我們需要釐 清這個議題。而且,耶穌自己也重視洗禮,就足以說明 洗禮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 祂開了,祂就看見上帝的靈仿佛鴿子降下,落 在祂身上。(馬太福音3章16節) (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 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馬太福音28章19節) 是的,基督的榜樣和言辭可以讓我們看到洗禮的重 要性,需要我們認真地思考和討論。但我們應該從何處 開始呢? 耶穌自己也重視洗禮。 也許最好的出發點,是回到耶穌受洗的時代,回想 當時群眾聽到耶穌提到關于受洗的事。雖然這件事是記 載在新約聖經中,但耶穌的聽眾仍然活在舊約的文化和 國家的律法中。因此,我們必須探討,當時的人在聽到 耶穌要門徒去為人施洗時,會如何解讀洗禮的意義。
5 舊約預表的洗禮 著名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在其名著《暴風 雨》(The Tempest)的第二幕第一場中,睿智地 說:「過去的事乃是序幕。」他所推崇的價值觀,是把 昨天的事蹟和習俗視為今天的根源。這對我們努力釐清 洗禮的問題特別有幫助。 從第一世紀猶太人的觀點來看,許多聖經學者相 信,有兩種習俗在為洗禮鋪路,並有助于解釋其性質和 目的。一種是在潔淨池中的水禮儀式( mikvah ),另一 種是割禮儀式。讓我們先思考后者。 割禮的象征 自亞伯蘭的時代開始,割禮就成為上帝選民身體上 的記號,標記 着 與祂的立約關係(創世記 17 章 11 節)。 雖然其他民族也施行割禮,但這種儀式對以色列人卻有 特別的意義。這至少說明,我們的一切都屬于上帝,即 使是身體的最隱秘之處。 有些人相信,在新約裡,洗禮同樣也成為基督徒與 上帝立約的標記。 然而,我們必須明白,割禮和洗禮並非完全等同。 割禮只限于男性,而洗禮則無性別之分。 再者,割禮是在男嬰誕生后的第八天舉行;洗禮則 如新約所說,是當眾承認個人對基督的信仰。割禮是一 個民族身分的記號;新約中的洗禮則象征一個人已進入
6 基督的身體,不分種族國籍。 因 着 這些分別,我們最多只能說割禮預表了洗禮的 重要性。 在考究新約洗禮的意義之前,來看看洗禮在猶太習 俗中是如何施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潔淨池的習俗 有一次,我帶領聖地旅行團到以色列,我們花了數 小時在昆蘭(Qumran)考古場地。考古學家正在那裡挖 掘,希望揭開愛色尼派( Essene sect )生活和文化方面 的面紗,他們是第一世紀一個保守、苦修的猶太群體。 當我們遊覽這個古老的社區時,我們考察的地方之 一,就是一個古代的潔淨池( mikvah )。在猶太人的潔 凈儀式中,他們會走下七級石階,全身浸入水中,然后 從另一邊的七級石階走出去。這表示他們所洗淨的罪, 已經留在水裡了。這是愛色尼群體生活中關鍵的一部 分。 在今天的猶太教中,潔淨池的潔淨禮儀(浸在水裡 的儀式)仍然存在。關于潔淨禮儀,網上的維基百科全 書說: 現在,它的主要目的是讓猶太婦女在月經 后或產后得到禮儀上的潔淨。此外,猶太男人 也可以藉此得到禮儀上的潔淨,這是歸信猶太 教傳統程序的一部分。在某些情況下,也用來 潔凈食具和炊具。
7 這種古老的潔淨儀式,也用以表示屬靈歸信的儀 式。在《成為猶太教徒》一書中,拉比莫里斯·拉姆 (Rabbi Maurice Lamm)寫道: 浸禮(tevillah)是每一個傳統猶太教徒, 無論男女老幼、無知的人或是學者,歸信程序 的核心部分。這是必要的條件,一個沒有浸禮 的歸信儀式,不會被傳統的宗教群體所接受, 也根本不符合猶太社會的特色。 潔淨池除了用于潔淨和歸信的禮儀之外,「潔淨 池」一詞還用作比喻來講述猶太教的願望與期盼。 維基百科全書還說: 希伯來語 mikvah,也有「盼望」的意思。 當先知耶利米用雨、活水和「潔淨池」來講述 對上帝的全心信靠,以及從上帝而來的盼望 時,一再指出這個詞的雙重意義(參耶利米書 14章22節,17章13節)。 最重要的,「潔淨池」所表達的希望是上帝這位供 應者會顧念並滿足祂子民的需要。 對于第一世紀的這個猶太群體來說,他們對洗禮的 理解,包含了以上所說的這些觀念。活在新約時代的基 督徒這樣為洗禮下結論:舊有的儀式已經過時了,它們 只是現在的一個序幕。從基督徒的角度來看,舊約時代 即將結束。
8 施洗約翰所行的洗禮 古往今來,都有一些人會成為連接兩個不同時代的關 鍵人物。這些人物生活在急劇變化的時代,而且往 往是促成巨變本身的部分原因。 1960年代的披頭四(The Beatles)就有這樣的影響 力。他們成為了時代轉變的關鍵人物,讓 1950 年代,美 國實況喜劇《奧茲與哈里特》(Ozzie and Harriet)所刻 劃的保守歲月,過渡到以越戰和水門事件為代表的充滿 動盪的 1970 年代。他們的音樂把年輕人帶入完全不同的 思維方式,當時的社會面對 着 劇變,他們的歌曲加劇了 社會改變的趨勢。披頭四不但反映了巨變的時代,並且 促成了這一轉變,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在人類歷史的洪流中,有些人是時代改變的關鍵人 物。在聖經中,施洗約翰就是這樣的人物。 連接舊約與新約 施洗約翰在曠野宣講上帝的道,他平生遵循嚴格的 拿細耳律法(路加福音 1 章 15 節;民數記 6 章 1-21 節)。 他宣講了一個全新且堅定有力的信息,呼籲個人及全民 悔改。 與此同時,約翰是人們期待已久的彌賽亞君王的使 者和開路先鋒。他的使命是要宣告彌賽亞的來臨,祂將 要把恩典帶給以色列人及天下的萬民。 身為舊約和新約時代交替的關鍵人物,約翰本 着
9 自己民族和文化傳統的基礎,宣告了新時代的來臨。因 此,我們必須從新的恩典時代來看待約翰的洗禮,這洗 禮象征了人們進入基督國度。 請注意約翰如何解釋自己的施洗: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 在我以后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祂提 鞋也不配。祂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馬 太福音3章11節) 約翰所行的洗禮包含 着 什么意義呢?而這與他的悔 改信息又有何關連呢?《賈米森·福塞特·布朗聖經注 釋》說: 這洗禮是個公開的印證,表示人們覺得 需要從罪中得到釋放,期待那位將要來到的拯 救者,並表示當祂降臨時,他們已準備好迎接 祂。這樣的洗禮讓猶太人感到驚訝,其目的也 是要給他們一個當頭棒喝。他們已很熟悉異教 徒歸信猶太教的洗禮,但對猶太人本身也要受 洗,對他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做法。 約翰的洗禮對約翰的同胞來說,是可以明白的, 但又帶 着 一些難解的奧祕。鑒于潔淨池的禮儀,他們在 約翰的洗禮中會看到潔淨池的象征 靈裡的潔淨與歸 信,也許還有那最重要的屬靈盼望。 然而,約翰的洗禮也有令人不安的奧祕,因為約翰 說那位在他以后來的,要「用聖靈與火」給他們施洗。
10 他說這番話是在告訴他的同胞,他的使命遠遠超越當前 的時刻、超越這種儀式本身,且超越諸般的水洗。他的 使命是向他們宣告,那位預言已久的彌賽亞即將到來。 強而有力的信息 約翰的洗禮表達了歷代猶太人對彌賽亞的期盼,而 且更甚于此。馬太福音3章有助于我們明白約翰的信息及 洗禮的內涵: 關于彌賽亞的宣告 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 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馬太福音3章1-2節) 人們會接受洗禮,是因為他們期待已久的彌賽亞和 上帝的國隨時都會出現,這既激勵 着 他們,亦是他們的 盼望。約翰的洗禮不單單是一種儀式,而且表達了人們 的期盼。 公開承認 那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旦河一 帶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承認他們的 罪,在約旦河裡受他的洗。(5-6節) 約翰的洗禮,讓人公開承認個人和全民的罪。跟約 翰踏進水裡的人,表示他們願意在靈性上預備自己,迎 接他們的君王來臨。 呼籲生命的改變
11 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8 節) 約翰所傳關于天國與君王的信息表明,每一個人都 需要預備迎接新的時代,而且要有新的生活方式。他的 洗禮表明了靈命革新的需要。 正因為這樣,約翰的洗禮引起轟動。約翰透過洗禮 呼籲人們要有生命的改變,凡接受洗禮的人就是表示願 意改變生命。對此,馬可這樣描述人們對這一呼籲的回 應: 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 裡,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裡受他的洗(馬 可福音1章5節)。 對第一世紀的許多人來說,接受約翰在約旦河的洗 禮是他們靈命成長的起點,有一些人在數十年后仍然持 守。請注意: (亞波羅)已經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心 裡火熱,將耶穌的事詳細講論教訓人;只是他 單曉得約翰的洗禮。(使徒行傳18章25節) 保羅說:「這樣,你們受的是什么洗呢?」 他們說:「是約翰的洗。」保羅說:「約翰所行 的是悔改的洗,告訴百姓當信那在他以后要來 的,就是耶穌。」(19章3-4節) 約 30 年后,這些人仍堅守當年在約旦河受約翰洗禮 時,所作的決定和承諾。
12 約翰為耶穌施洗 由于約翰的施洗和認罪有關,耶穌要求約翰為祂施 洗,堪稱是新約聖經中令人驚奇的事件之一。馬太告訴 我們: 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見了約 翰,要受他的洗。約翰想要攔住祂,說:「我 當受祢的洗,祢反倒上我這裡來嗎?」耶穌回 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 般的義。」于是約翰許了祂。耶穌受了洗,隨 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祂開了,祂就看見上 帝的靈仿佛鴿子降下,落在祂身上。從天上有 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馬太福音3章13-17節) 從天上來的聲音至關重要。這天上來的聲音,以 及約翰對于耶穌如何偉大的宣告(約翰福音 1 章 29-36 節),顯明了耶穌與其他接受約翰洗禮的人截然不同。 但是,為什么耶穌要接受這「悔改的洗」呢?長久 以來,保守的聖經老師認為,耶穌受洗不是承認祂個人 有過錯,而是用這一行動來表明祂願意與祂所拯救的人 有共同的經歷。根據這一觀點,耶穌的謙卑使得祂在天 上的父,得以宣告祂是獨一無二的,不同于其他要求約 翰施洗的人。 近年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真知灼見,例如,美國聖 經學者羅伯特·韋伯(Robert L. Webb)就認為,約翰的
13 洗禮對以色列全國有特別的意義。他認為,鑒于上帝應 許的彌賽亞已經降臨,約翰的洗禮標示 着 以色列全國需 要徹底地悔改。他接着說: 倘若如此,約翰就是在呼籲人們要以一 個民族而不是以個人的身分作出回應。當然, 個人必須要作出回應,而且許多人可能是基于 自己造成以色列墮落的現狀而作出了回應。同 樣的,在以色列有許多被視為忠實的信徒,可 能是因為相信並渴望約翰所說那全新的以色列 國,而作出了回應。所以,我們無須臆測耶穌 在當時的想法,我們可以下結論說,祂確實接 受了約翰的洗禮,而對祂來說,那是悔改的洗 禮。耶穌是在承認以色列的罪,以色列需要回 轉,而且定意盡祂所能地成就這事。 如果韋伯說的沒錯,那么,耶穌與約翰一起踏進約 旦河裡,就表明祂和當代的人一同承認以色列國需要悔 改。那么,祂接受約翰的洗就表明了祂個人的承諾,就 是要親自處理以色列的罪 , 祂在十字架上為猶太人和外 邦人實踐了這一承諾。 是要親自處理以色列的罪耶穌接受約翰的洗表明了祂個人的承諾,就 ,祂在十字架上⋯⋯實踐 了這一承諾。
14 然而,無論我們如何界定約翰施洗的涵義,有一點 是無庸置疑的。正如從天上來的聲音所確認,耶穌要求 約翰為祂施洗,並不是祂承認自己有罪,而是表示祂與 約翰立場一致,等待即將到來的屬靈革新。 耶穌的受洗成就了約翰所傳講的信息。透過回顧,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屬靈的過渡期,就是從律 法到恩典、從舊約到新約、從祭司的獻祭到基督的獻 祭。約翰的事工連接了上帝在舊約和新約的工作,就是 從舊約關于人們需要被赦罪的教導,過渡到新約強調個 人,乃至全民的靈裡潔淨和人格健全。 基督和使徒所行的洗禮 在施洗約翰完成他的使命之后,耶穌和祂的使徒也在 他們的公開事工中給人施洗。在我們尋求理解洗禮 對我們的意義時,也必須注意事情的發展,探討洗禮對 耶穌和祂的使徒有何意義。 基督為人施洗的意義耶穌施洗。耶穌接受約翰的洗禮之后,就透過祂的 門徒為那些歸向祂的人施洗: 這事以后,耶穌和門徒到了猶太地,在那 裡居住施洗。(約翰福音3章22節,4章2節) 雖然我們會猜測,也許耶穌和約翰一樣,祂的施洗 也表達了以色列個人及全國認罪悔改,以預備迎接彌賽
15 亞到來,但聖經沒有記載耶穌關于施洗的講論和洗禮的 模式。 儘管這樣,在耶穌的早期事工中,為人施洗仍然是 事工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以至約翰的一些跟隨者對 此深感不安,覺得是一種威脅,就來告訴約翰: 「拉比,從前同你在約旦河外、你所見證 的那位,現在施洗,眾人都往祂那裡去了。」 (約翰福音3章26節) 約翰的回應,巧妙地表達了他要求以色列民認罪悔 改的想法。約翰回答說: 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就不能得什么。我 曾說「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祂前面的」, 你們自己可以給我作見證。娶新婦的就是新 郎,新郎的朋友站着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 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祂必興旺,我必衰 微。(27-30節) 耶穌對洗禮的描述。 然而,耶穌不但施洗,祂還以 洗禮的情景及其背后的原則,來解決祂門徒之間的一個 難題。 祂的兩個門徒(雅各和約翰)要求他們的母親到 耶穌面前,求祂在天國裡讓他倆坐在基督君王的左右兩 邊。這狂妄的請求激怒了其他門徒。然而,在解決這個 問題時,耶穌並沒有提及他們的狂妄,而是談論洗禮儀 式背后更廣泛的屬靈意義。
16 耶穌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 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 受嗎?」(馬可福音10章38節) 顯然,耶穌在這裡是用洗禮和杯為比喻,表達祂完 全接受即將發生在祂身上的事。從耶穌在最后晚餐時所 說的話,我們可以明白那「杯」的含義。那時祂用手舉 起杯來,對門徒說,祂的寶血將要「為多人流出來,使 罪得赦。」(馬太福音26章28節) 接 着 ,祂告訴門徒祂將要受的「洗」 , 挑戰他們思 考自己是否能接受這樣的「洗」。那「洗」是什么呢? 荷蘭聖經學者威廉·韓德遜(William Hendriksen)說: 在這裡,「所受的洗」一詞可能是一個 比喻,指祂將被痛苦所「淹沒」,耶穌必須 要遭遇極大的痛苦(《馬可福音注釋》( The Gospel of Mark,412頁)。 他們是否能完完全全與祂一同經歷苦難、忍受煎熬 呢?他們當然辦不到。事實上,這兩兄弟之中的雅各, 甚至沒有站在耶穌的十字架旁邊,更遑論讓自己「被痛 苦淹沒」了。其實,他們當時所作的承諾,是經不起考 驗的,他們無力接受這樣的「洗」,承受這一承諾所帶 來的后果。 耶穌命令施洗。 有趣的是,正如耶穌自己受洗開啟 了祂在世上的事工,祂最后頒賜的命令包括了這樣的挑 戰,祂的門徒要接受洗禮,並去給人施洗:
17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 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福音 28 章19節) 太福音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 28章19節) 在基督給門徒的大使命中提到了洗禮,耶穌視之為 成為門徒的一個過程。祂囑咐祂的門徒要「奉父、子、 聖靈的名」,給悔改歸向耶穌的人施洗。 關于基督在這項使命中要求的洗禮,箴士‧布易士 牧師(Pastor James M. Boice)這樣寫道: 這並非表示要用空洞的儀式或禮節來取代 與基督親密的關係。首先,人對救主耶穌的委 身,到了某個時候就必須公開向人表明,而受 洗就是這公開的行動(是在世人面前宣告一個 人願意跟隨耶穌);其次,也表示個人與教會 合而為一,而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故此,受洗 是信徒自然且必然的回應。如果一個人真正歸 信基督了,他就會希望接受洗禮,與其他的信 徒一樣(《馬太福音注釋》第二卷, 648-649 頁)。
18 使徒為人施洗的意義 當耶穌從橄欖山升上天時(使徒行傳 1 章),祂留 下了一群忠心的跟隨者,他們持守十字架的信息,也定 意遵從基督關于洗禮的指示。 使徒行傳裡的洗禮。 在初代教會裡,新信徒都會受 洗。這種做法從五旬節開始: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 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 聖靈⋯⋯」于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 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使徒行傳2章38節、 41節)。 在新約教會誕生的當天,洗禮便成為鑒別基督徒的 身分標記。在潔淨池潔凈的情景,以及約翰的洗禮呼籲 生命的改變,乃是初代教會洗禮的基礎。 然而, 38 節卻引發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受洗, 叫你們的罪得赦」是什么意思?這句話和「得救是本乎 恩,也因着信」有什么衝突嗎? 無可置疑的,彼得將悔改和歸信連在一起,然后把 洗禮與它們連接起來。千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的一個問 題是,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何。 雖然彼得在使徒行傳 2 章 38 節的原意眾說紛紜,但 聖經學者喬治·賴德(George Ladd)給了我們一些很有 幫助的見解: 洗禮是一個人決心悔改的公開見證 ⋯⋯ 領
19 受聖靈不須依靠洗禮,但會隨 着 洗禮而來,洗 禮是一個人決心悔改的公開宣告。在初代教會 裡,歸信者都會立刻受洗。所以,當時他們受 洗和受聖靈在實際上是同時間的(《威克里夫 聖經註釋》(The Wycliffe Bible Commentary, 1128頁)。 另有人指出,當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 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這裡「叫你們」 這句話,可以說受洗是表示相信自己藉基督而得到赦 免。 初代教會施洗的記述在使徒行傳全書中不斷出現 (8章36節;10章47-48節;16章15節;18章8節;19章5 節),而每一次都似乎表明,受洗是信徒當眾作出的回 應,表示他們接受基督及祂的救贖而得到赦免,得到了 新生命。 保羅書信中的洗禮。 與其他使徒相比,保羅在書信 中提到他自己公開事工中的洗禮時,提及了更多對洗禮 的看法。 保羅對事工的看法。 雖然保羅承認洗禮重要的屬靈 意義,但他顯然沒有將洗禮視為自己公開事工的優先事 項。在他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一 點。他問那些過度尊崇自己領袖的人: 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 架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我感謝上 帝,除了基利司布並該猶以外,我沒有給你們
20 一個人施洗,免得有人說,你們是奉我的名受 洗。我也給司提反家施過洗,此外給別人施 洗沒有,我卻記不清。(哥林多前書 1 章 13-16 節) 保羅自己只為少數幾個人施過洗。顯然,他不願意 將上帝的恩典和救贖與洗禮混淆。他的當務之急是傳福 音,而不是為新信徒施洗(17節)。 這至少告訴我們,保羅沒有把洗禮視為得救的必要 行動。他認為洗禮是得救者順服的表現,而不是得救的 必要條件。 保羅對于「靈洗」的教導。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 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 身體,飲于一位聖靈。(哥林多前書 12 章 13 節) 保羅在這裡表明,洗禮不僅僅是一種用水施行的 公開儀式。他在這段經文裡並非探討水洗,他所指的洗 禮,乃是用實際行動公開表明上帝的靈怎樣使我們成為 基督的肢體。他的焦點不是浸在水裡或浸在聖靈裡,而 是當我們信靠基督時,我們藉 着 同一位聖靈同為肢體的 事實。 保羅對于「受洗歸入基督」的教導。 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 受洗歸入祂的死嗎?(羅馬書6章3節)
21 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 (加拉太書3章27節) 保羅在寫信給哥林多的信徒談論聖靈的洗時,他顯 然是在講信徒歸入一個身體,即基督的身體。同樣的, 在他寫給加拉太信徒的信中也講到「受洗歸入基督」。 保羅的重點不是在講信徒在世人眼中是歸屬基督,而是 在強調,在上帝的眼中,既然基督代我們死了,那些 「受洗歸入基督」的人實際上就與基督一同死了。 保羅對于為死人受洗的陳述。 雖然保羅寫信澄清 「在基督裡」受浸和受洗的意義是什么,但有時候,他 的話在現今的時代和文化中很難明白。例如,保羅在以 下經文中就提到一個有趣卻令人困惑的想法: 不然,那些為死人受洗的,將來怎樣呢? 若死人總不復活,因何為他們受洗呢?(哥林 多前書15章29節) 有些人認為這一陳述暗示 着 ,我們受洗不但是為了 表示我們的信心,也是為已去世的人受洗。 然而,當保羅談及為死人受洗時,他事實上並沒有 告訴我們他指的是什么。故此,在一段如此含糊的經文 上建立一個神學觀點是危險的。 因為保羅講這事時,他正談到死人將來復活的重要 性,所以,他很可能是指一種異教的習俗,用來說明有 來生的概念,而無意肯定這種習俗。
22 教會歷史中的洗禮 我已經分享過自己兩次受灑水禮、兩次受浸禮的故 事。每次為我施洗的人,都虔誠地相信洗禮的重要 性、如何施洗,以及為何要受洗的意義。 然而,這些做法是經過悠久的教會歷史流傳給我們 的。新約聖經本身沒有提供明確的細節,描述洗禮的過 程及應該用的方式。結果,千百年來,當教會分為各個 教派和宗派時,洗禮的做法和目的便屢經翻新,以因應 不同教派的細微差異,最終形成三個基本的洗禮模式: 浸禮 浸禮可以有多種方式,但有一個重要的共通點,就 是受洗者都要沒入水中,然后從水裡出來。 奉行浸禮的人指出,「施洗」( baptize )原文是 「放進」的意思。再者,他們宣稱浸禮這一模式最能體 現我們得救的情景。他們解釋說,浸入水中生動地描繪 了我們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從水裡出來則表明我們與基 督一同復活,得着新生命,進入與上帝的新關係。 澆水禮 在澆水禮中,受洗者站立在水中(往往是在小溪、 池塘或河流這樣的自然環境裡),讓人把水澆在他們頭 上。這象征了人藉 着 聖靈及基督為我們所做的工作,而 得以清洗潔淨。
23 從出土的古代洗禮池,以及第三世紀基督徒地下墓 穴的文物都顯示,早期基督徒就是這樣受洗的。今天, 許多人將這些考古證據,作為施行澆水禮的決定性理 由。 灑水禮 灑水禮的歷史似乎最短,似乎起源于使徒時代之 后,現今為許多基督教宗派所沿用,尤其是施行嬰兒洗 的宗派。有些人認為,以賽亞書 52 章 13-15 節就支持這 一論點:(在以下經文中,「洗淨」的英文是灑水的意 思。) 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必被高舉上升, 且成為至高。許多人因祂驚奇,祂的面貌比別 人憔悴,祂的形容比世人枯槁。這樣,祂必洗 淨許多國民,君王要向祂閉口。因所未曾傳與 他們的,他們必看見;未曾聽見的,他們要明 白。 在世界上一些嚴重缺水的地方,也使用灑水禮。 洗禮的變化 可是,洗禮的差異並不僅僅限于洗禮的模式。有一 些傳統較喜歡用溫水,也有喜歡冷水的,亦有傳統指定 必須用流動的水。有些受洗者穿袍子,另一些人卻需要 穿平時外出的衣服。其中一些做法有實際的考量(例如 為了保持莊重),另一些做法則是為了方便而不是為了
24 信念。 洗禮方法上的細微差別錯綜複雜,好像沒完沒了。 但許多時候,每一宗派都明確地或含蓄地相信自己是在 遵循新約的模式。 坦白說,我也一直憑 着 個人的信念,遵循一種特定 的洗禮模式。在過去 20 多年間,我曾在美國三個地方、 三間不同的教會裡當過牧師。這三間教會在傳統和信念 上都屬于浸信會。然而,我施行浸禮不是因為我牧養的 是奉行浸禮的教會。相反的,我牧養奉行浸禮的教會, 是因為我覺得浸禮是最符合新約描述的洗禮模式。 為要確實 精義」。會落入只遵行「律法字句」,而忽略了「律法的遵行聖經對洗禮的教導,我們可能 但我必須說明,雖然我仍然持守 着 這一觀點,但我 並不認為,所有跟隨基督的人都必須用我個人的信念為 標準。我擔心的是,為要確實遵行聖經對洗禮的教導, 我們可能會落入只遵行「律法字句」,而忽略了「律法 的精義」。 那么,「律法的精義」是什么呢?
25 洗禮究竟有何意義? 網上百科全書《全是專家》(AllExperts)針對現今 基督徒對洗禮的看法,為我們提供了有趣的分析: 今天,人們最容易把洗禮與基督教聯繫起 來,因為它象征 着 罪得潔淨(赦免),信徒在基 督的受死、埋葬和復活上與祂聯合成為一體, 成為基督信徒中的一分子。大部分基督教宗派 都奉行某種用水施洗的模式,並同意其重要 性,但對洗禮的看法,卻可能意見不一,例如: • 洗禮的形式 • 受洗的人 • 洗禮的意義或影響 然而,有些基督教宗派宣稱,聖經所應許 的聖靈的洗已取代了洗禮,而洗禮是早期猶太 基督徒流傳下來的習俗,是不必要的。 我覺得以上的這段話,很恰當地概述了基督教的現 況,也談論到我們現今對古代洗禮習俗的態度。它幫助 我們明白,無論我們奉行洗禮與否,都要持守個人的信 念,但也要彼此包容、以恩慈相待。 無論我們的觀點如何,但有一點清楚明瞭,即洗禮 有悠久的歷史,且與我們在基督裡的生命息息相關。 一幅圖畫勝過千言萬語 毫無疑問,沒有多少書像聖經那樣喜歡運用實物和
26 形象來帶出真理。從耶穌所用的比喻,到一系列的隱喻 和形象,聖經充滿了生動的描繪,就像是一本圖畫書。 因此,我們常常發覺自己不是在問「聖經說什 么?」而是問:「聖經這樣說是什么意思?」舉例來 說,聖經說我們要守聖餐,而領受聖餐禮中的餅和杯的 意思,就是宣揚主的死,直等到祂再來(哥林多前書 11 章23-26節)。 同樣的,耶穌用了一連串的「我是」來宣告祂的到 來,並生動地運用了不同的比喻,如:門(描寫往天父 那裡的道路)、活水(能滿足人的需要),以及生命的 糧(餵養我們心靈深處的需要)。 聖經中談到洗禮時,也同樣運用具體形象作為比 喻。洗禮就是一個具體的形象,所以我們需要明白洗禮 的含義,也必須看到洗禮所帶出的真理。 洗禮的意義 新約運用當時的通用語言,通俗希臘語( Koine Greek),來傳達福音的真理。明白希臘文中的「施洗」 baptize 一詞來自 baptizo,會對我們理解洗禮的意義有 幫助。 徒約添了三千人。(使徒行傳于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 2章41節) 根據美國權威解經書《史特朗經文匯編》(Strong's
27 Exhaustive Concordance): Baptizo是一種浸入水中的儀式,是基督所 吩咐的。人在悔改認罪后,為了表明對基督的 信心,自己已藉聖靈獲得重生並進入新生命, 便透過這個儀式,公開表示與基督和教會聯為 一體。 雖然史特朗定義中提到的模式是浸入水中,但該定 義的重點在于,洗禮是信靠基督之人所做的信仰宣告。 在新約每次講到有人受洗時,我們都會看到信徒作出了 信仰宣告。例如: 于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 門徒約添了三千人。(使徒行傳2章41節) 及至他們信了腓利所傳神國的福音和耶穌 基督的名,連男帶女就受了洗⋯⋯二人正往前 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裡 有水,我受洗有什么妨礙呢?」腓利說:「你 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說:「我信 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于是吩咐車站住, 腓利和太監二人同下水裡去,腓利就給他施 洗。(使徒行傳8章12節,36-38節) 使徒行傳一再指出,洗禮是對信仰的公開宣告,最 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藉此表明自己對基督救贖大工的信 心。雖然,新約聖經沒有清楚說明洗禮的程序,但它清 楚地告訴我們洗禮所象征的意義。
28 洗禮象征的意義 那么,當一位基督的跟隨者接受洗禮時,究竟表明 了什么呢? 公開宣告信仰。 有一點我覺得很有趣。在初代教 會裡,沒有現代室內浸禮池的設備,洗禮基本上都在室 外舉行。今天,我們仍然說洗禮是公開宣告對基督的信 仰。話雖如此,但從許多方面來說,我們的洗禮方式已 經沒有以前那么公開了,而是在信仰大家庭裡的私人宣 告。然而,無論是在室內或室外,洗禮仍然是一個對別 人宣告自己信仰的途徑。 當然,洗禮並非是公開宣告信仰的唯一途徑,還有 其他的方法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例如:教會會籍、慕道 班、堅信禮,以及各宗派所採用異曲同工的做法,都能 作為公開宣告信仰的方式。 我們可以達成共識的是,耶穌要求我們公開宣告我 們的信仰。祂說:「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 父面前也必認他」(馬太福音 10 章 32 節)。這句話清楚 表明了這一點。 福音的寫照。在哥林多前書15章3-4節,保羅寫道: 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 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 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 在某種意義上,洗禮與聖餐相結合,讓我們能看到 意義深遠的一幕,明白這傳給保羅、且傳給我們的福音
29 信息。當我們領受聖餐時,那杯和餅就提醒了我們,基 督怎樣為我們的罪而死。洗禮,特別是浸禮,象征了基 督的埋葬和復活,並宣告上帝的兒女得到了新生命。 個人的信靠。 我們已經看到,耶穌吩咐祂的門徒 要為那些憑信心接受祂的人施洗(馬太福音 28 章 19-20 節)。當我們成為信徒受洗時,就是在遵循兩千年來一 直將基督徒分別出來的習俗。這是一種簡單而又意義深 遠的行動,藉此向基督及世人宣告,我們把自己獻給愛 我們並為我們捨命的上帝。 與基督同復活。 施行浸禮的傳統生動地描繪了這一 點。請留意新約彼得第一封書信中的內容: 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着耶穌基督復 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 污穢,只求在上帝面前有無虧的良心。耶穌已 經進入天堂,在上帝的右邊,眾天使和有權柄 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祂。(彼得前書3章 21-22節) 在洗禮中,我們認同基督復活的真理,並表明自己 對這一真理的信心。透過洗禮,我們可以向人作出強而 有力的宣告:基督戰勝了死亡、地獄和墳墓,這是祂為 所有信靠祂的人所成就的。 特殊個案 我有一位朋友,他牧養一間奉行浸禮的教會。然
30 而,一群常到他教會崇拜的朋友,最近告訴我一個他們 覺得很不尋常的洗禮。 一位男士相信了基督並要求受洗,但他有相當嚴重 的健康和殘疾問題。在我個人的經驗中,我曾經見過坐 輪椅的人士,有時連人帶椅子被推進洗禮池,讓基督的 新跟隨者能夠受洗。但這位牧師很聰明地問:「有此必 要嗎?」他懷疑儀式是否比內心更重要。我覺得他很明 智,因為他沒有忘記洗禮的核心意義乃是公開表明與基 督聯為一體。在施行洗禮時,必須為那些願意表明相信 耶穌的人着想。 經過深思熟慮和禱告后,這位牧師和他的教會領袖 團隊一致認為,心靈遠比儀式重要。結果他們在一間奉 行浸禮的教會行了灑水禮。 一些人會認為這是妥協。我卻覺得這很新穎。它似 乎是明智而恰當地應用了保羅給羅馬教會的古老教導: 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 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 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有人看這日比那日 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 見堅定。(羅馬書14章4-5節) 保羅寫這番話時,教會對洗禮的做法大概已經有了 一定的共識。但有些人卻陷入了一些引發不和的爭議, 討論基督徒是否應該遵守古以色列的聖日和節期。 我現在確信,當我們考慮洗禮問題上的分歧時,也 能應用這種智慧。我們已經看到,洗禮並非是決定永生
31 的問題,它是公開表明自己相信基督、信靠基督的行動 是反映內在轉變的一個外在象征。我們可以為這一 意願歡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 洗禮在今天還重要嗎?轉變的一個外在象征。自己相信基督、信靠基督的行動──是反映內在洗禮並非是決定永生的問題,它是公開表明 今天,洗禮的做法許多時候已經與古時的原意脫了 節。 雖然如此,基于許多原因,洗禮背后的原則和真 理仍然重要。或許,主要的原因是,正如在第一世紀一 樣,如果我們接受基督為我們個人的救主,我們就蒙召 要宣告我們個人的信仰。這不只是一份責任或順服的舉 動,更是一個機會,表明我們感激基督的愛和恩典。 如果你已經相信耶穌,接受祂為你個人的救主,洗 禮便給你一個機會去告訴別人,你的生命已經被改變。 講到基督,你可以說:「我屬于祂,祂也屬于我。」 如果你信主后還未受洗,我鼓勵你與你的牧師或屬 靈導師談談,討論一下這個重要的問題。基督受的洗, 包括為我們承受苦難與死亡。現在我們得到這樣的殊 榮,可以藉着洗禮表明自己的信心,來回應祂的救恩。
32 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使徒行傳 2章41節) 使徒行傳宣告說,在五旬節那一天,「領受他話的 人就受了洗」(使徒行傳2章41節)。你也可以參與他們 這項充滿喜樂的行動,表明你順服主、屬于祂,並宣告 自己接受基督的救恩。是的,如今洗禮的真義和信息仍 然很重要。 洗禮:我們有何共識? "BAPTISM: What Can We Agree On?"(QO912) 作 者: 貝爾‧柯羅德(Bill Crowder) 翻 譯: 倫劉愛群 編 輯: 鐘怡靈 審 稿: 簡曉亮、朱尉寧、陳安妮、蘇楓曉、黃淼儀、 謝葆芳、謝翠玲、呂翠夏、陳華昌、簡竹梅 設 計: 蘇其忠、謝葆真 2013年初版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非賣品 Simplified Chinese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 變得易懂、易得。 探索叢書以溫和、生活化和容易理解的方式帶出耶穌 基督的真理,讓我們知道聖經的教導適用于生活的各 個層面。所有的探索叢書都是以不收費的方式提供 給讀者,可作為個人研經、小組查經材料或是佈道 工具。 若你想要與我們一同將上帝寶貴的話語分享給更多的 人,可以點擊以下的連結,以奉獻支持探索叢書和靈 命日糧事工。 我們衷心感謝許多人支持靈命日糧事工,即使是小額 奉獻也能聚沙成塔,幫助我們將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 帶給他人。 點擊奉獻 點擊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