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貝爾(Bill Crowder) 譯者:詹啟聖、郝海雯 編輯:錢占梅、陳淑華、李路得 封面設計:伍于美
版型設計:旭豐數位排版有限公司
出版發行: 香港 Our Daily Bread Ministries Ltd 日糧事工有限公司 P.O. Box 74025, Kowloon Central Post Office, Kowloon, Hong Kong 電話:(+852)2626-1102 傳真:(+852)2626-0216 E-mail:hongkong@odb.org 台灣 Our Daily Bread Ministries Foundation 財團法人基督教真理文化傳播基金會 10399 台北大同郵局第 260 號信箱 電話:(+886-2)2585-5340 傳真:(+886-2)2585-5349 E-mail:taiwan@odb.org ISBN:978-981-18-7321-8 Printed in Taiwan 2023 年 10 月初版一刷 年次:27 26 25 24 23 刷次:05 04 03 02 01
書中所引用的聖經經文若無特別註明,則表示引自台灣聖經公會出版的新標點和合本聖經。 凡註以「新譯本」的經文均引自《聖經新譯本》,版權屬於環球聖經公會,蒙允准使用。 探索出版社附屬於靈命日糧事工。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under the title: One Thing is Necessary Copyright © 2022 by Bill Crowder. Chinese edition © 2023 Discovery House Distributors Singapore Pte Ltd.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Our Daily Bread Publishing, 3000 Kraft Ave SE, Grand Rapids, MI 49512. All rights reserved. Traditional Chinese
謝謝以下為我開啟宣教事工之門的朋友: 戴夫.蘭勒特(Dave Randlett)、 唐恩.荷索特(Don Hesott)、 睿.華倫(Ray Warren)
以及巴布.普羅佛斯特(Bob Provost)。
目錄
作者序
....................................................................................................
引言:一件重要的事
..........................................
1. 專注於不可缺少的事
12
.....................................
28
.....................................
43
..............................................
59
3. 專注於所追求的事
5. 專注於值得渴慕的事 6. 專注於需要平衡的事 結語 : 定睛於耶穌
9
...........................
2. 專注於經歷過的事
4. 專注於必要的事
5
...........................
73
...........................
88
..............................................
101
作者序
是英超足球 2019-2020 年球季冠軍隊—利物浦隊的多年支持
我
者。在足球的世界裡,通常打造一支球隊有兩種方式。第一
是找來能力超群的超級巨星,例如梅西或者 C 羅,然後為他們量身 打造讓他們能夠發揮個人華麗球技的隊形。這些年來西班牙的皇家 馬德里及巴賽隆納兩支球隊能夠在西班牙聯賽中稱霸,靠的都是這 樣的模式。 但是利物浦建構球隊的方式卻不是這樣。雖然利物浦隊也擁有 多位世界一流的球員,但利物浦隊看重的是整體而不是個人。這個 球隊經營模式的重點是群體,是團隊,這是很不一樣的模式。每位球 員不僅僅要稱職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也必須要與其他隊友合作,形成 一個團隊,然後達成球隊的目標。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模式,因為這 樣的模式更能夠持久,讓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夠感受到自己的 價值,每個人都扮演自己的角色,且團隊中的每一位都是重要的。 這正是上帝建構基督肢體的方式:一群蒙恩的信徒,信靠上帝 而且彼此信賴,為了群體的利益及福音的廣傳共同努力。哥林多前 書 12 章清楚教導了這個道理。 這也是這本書誕生的方式。有句古老的諺語告訴我們:「團結 力量大」,要出版一本書也是如此。很難想像一本書的出版,過程
5
中需要那麼多人參與。我非常感謝所有在本書出版過程中貢獻心力 的人。謝謝幫忙潤稿和編輯的白德夫(Dave Branon),到最後校 對並挑出錯誤的佩琪.威爾森(Peggy Willison),還有道恩.安德 森(Dawn Anderson)、肯恩.彼得森(Ken Petersen)、克莉絲辛 西亞.弗洛伊德(Chriscynethia Floyd)、約爾.阿姆斯特朗(Joel Armstrong)和靈命日糧的出版團隊,協助整個內容概念的發想和釐 清。謝謝希瑟.布魯爾(Heather Brewer)、瑪傑.約翰強生(Marjie Johnson)和梅麗莎.韋德(Melissa Wade)等人負責設計和行銷, 讓這本書最後能夠到達各位的手中。如我所說的,大家都為共同的 目標努力,我也非常榮幸能夠跟這些優秀的人一起合作。 能夠與這麼優秀出版團隊相提並論的,只有我的家庭團隊了。 四十多年來,我的太太瑪琳一直是我最忠實支持的夥伴。她對我的 事工,包括這本書,提供了許多深刻智慧的建言。我的孩子們(目 前還是五個)以及孫子們(現在變成八個了),不僅是我豐富的題 材來源,也是當我寫作陷入膠著時很棒的加油團隊。我的母親一直 是我最忠實的讀者,我非常感謝多年來她對我的美好支持。母親最 近回到天家,但她的智慧言語及鼓勵仍然時時縈繞在我心頭。我對 這一切充滿了感謝。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天父上帝,我的救主,以及常與我們同在 的聖靈,給我機會讓我成為基督的肢體來服事,向全世界介紹耶穌。 對這樣不可思議的機會,我的心充滿感謝。除了以上我所提到這些 對本書極為重要的人以外,我們的上帝才是這本書的重點,也是推
6
|作者序|
動這本書出版的最大力量。上帝正是那真實無疑的「惟一所需」, 賜給我們生命的意義及喜樂。就如同我過去的作品,本書也是獻給 祂的禮物。
7
8
引言:
一件重要的事
很
久以前的電視影集《神探可倫坡》(Columbo)在警匪片中是 相當與眾不同的,每集一開始先演出的都是犯罪案的過程。
因此觀眾一開始就清楚知道罪犯是誰。影集玄妙的地方在於破案的 過程,以及罪犯到最後是如何被判罪的。 這時候就輪到可倫坡警探登場了。這位由彼得.福克(Peter Falk)飾演的警探,總是穿著一件皺巴巴的棕色風衣晃進來參與案 件,一直到最後他弄清楚犯案的是誰。在過程當中,可倫坡警探會 跟嫌疑犯不斷產生拉鋸,直到最後突破嫌犯的心防。談話過程一開 始總好像是隨意閒聊,到最後轉身離開之前,可倫坡警探會停下來 問說:「還有一件事」—或者可以說是重要的「一件事」。到最 後案子當然會被偵破。但一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通常突破案情迷 霧的關鍵,是來自於可倫坡警探積極不懈地去釐清那重要的「一件 事」。 這一件事就是專注。就是這種專注展現出努力不懈的精神,展 現出拒絕分心的決心,這也因此帶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 什麼會讓你分心?什麼會讓我分心? 可能是嗜好或者責任;可能是關係或者宗教等等。這就又引出 9
另一個問題:分心是不是絕對不好?其實不見得,因為我們都知道 很多時候,當我們面臨極大壓力時,一個可以使我們轉移焦點的事 物,能讓我們得到所需要的放鬆。 但我們應該也會同意,有些讓我們分心的事物是負面的,是會 帶來問題的。研究顯示當今工作的趨勢是多樣工作項目同時進行, 例如在工作時必須同時兼顧數個電腦螢幕,但這可能成為嚴重問題 的根源,例如注意力不集中,這是人的專注力受到持續不同來源的 影響而弱化的症狀。 此外,許多時候你可能完全不希望某些人有任何分心,否則可 能會對你造成危險。我們可能都曾經目睹高速公路上隔壁車道的駕 駛一邊按手機,或一邊擦指甲油、看新聞、甚至吃麥片粥(是的, 這都是我個人親身目睹過的),同時以 130 公里的時速從我們車旁 呼嘯而過。 我相信所有人都不希望自己的醫生在幫我們動手術時有任何分 心,也不希望我們所搭乘飛機的機師在降落時受到干擾。這樣的例 子還有許多,重點是這讓我們知道專注的重要性。讓我們再回到可 倫坡警探跟他的那「一件重要的事」,他展現了一種近乎堅韌的專 注力,這是我們必須注意到的。 專注真的很重要。 這就是本書的主題。我們生活在這容易分心的世界裡,但聖經 的智慧提醒我們,有些事情—就是那「一件重要的事」,值得我 們專注;值得我們將所有讓我們分心的事物推到一邊去;值得我們 10
|一件重要的事|
持續不斷地提醒自己。藉由深入探討聖經經文所提到的「一件重要 的事」,我們發現這些相當重要的「一件事」,確實值得我們不分 心地持續專注。 邀請你跟我一起來思想「一件重要的事」。
11
1 專注於不可缺少的事 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 馬可福音 10 章 21 節
在
密西根州漫長寒冷、大雪紛飛的冬季裡,因為無法到戶外活 動;我跟太太瑪琳經常會玩拼圖來讓自己的頭腦保持靈活。
我們拼過各種不同類型的拼圖,從大自然風景到城市景觀、唱 片封面、運動館及世界地圖等等。我最喜歡的一幅拼圖是一個懷舊 拼圖,名字叫作「童年吃的食物」(是的,有些拼圖是有名字的)。 這幅拼圖裡有各種老式的零食及甜點,其中許多真的是我小時候吃 過的。 每當我們完成一幅特別喜歡的拼圖(例如好幾個倫敦著名景點 的拼圖),瑪琳就會將它們黏起來,裱框,然後掛在牆壁上。因此 在我書房的牆壁上掛滿了許多裱好的拼圖,整體成為一個我非常喜 愛的有趣藝術氛圍—除了其中的某一幅拼圖。 這幅拼圖顏色豐富,景緻優美,掛在牆上非常適合。 問題是它缺少了一片。 就只有一片。 少掉的一片跑去哪裡了?當然,我們找不到它。但我懷疑是我 12
|專注於不可缺少的事|
們的小孫子奈森弄丟了。奈森年紀小的時候,常在我們拼拼圖時在 旁邊玩。他會將一片拼圖藏起來,這樣子到最後他就可以在其他所 有的都拼好了以後,享受將最後一片拼圖拼上去的成就感。我猜想 是不是奈森藏起來之後,忘了自己把它藏在哪裡,我們找了好幾個 禮拜都找不到。後來瑪琳決定還是將這幅缺少了一片的拼圖裱起來。 所以每次看到牆上這幅拼圖,我的眼光立刻會看到那個惟一空 處。這幅拼圖永遠看起來不太對勁,因為缺少了什麼。 有時候人們會因為失去了重要的事物,而大受影響,例如寵物 走失了,可能對家庭造成莫大的失落與空虛。 有時候缺少的事物會讓人憤怒,例如一個明顯的妨礙接球的犯 規,裁判卻漏判,導致一支球隊因此無法打進美式足球超級盃。我 想,某隊的球迷都知道我在說什麼。 缺少的事物有時會讓人迷惑,例如少了一件資訊。如果我們知 道這項資訊,或許會改變我們對某件事情或某個人的看法。 缺少的事物其實很重要。 在一個耶穌與猶太人的著名對談中,我們看到許多事物都是好 的;許多事情都是對的;也有許多事物是值得注意的。 但故事高潮來到一件事—一件缺少的事物。耶穌就針對這一 件事提出祂的見解及關注。 13
問對問題 這是一個充滿了「專家」的世界,這些人似乎什麼都知道。但 更重要的可能是問對問題。這個真理許多人都曾提及過: 「想知道對的答案,就要問對的問題。」—凡妮莎.蕾格烈 芙(Vanessa Redgrave) 「問對的問題,跟回答正確的答案需要同樣的技巧。」—羅 伯特.哈夫(Robert Half) 「沒有創意的頭腦可以看出錯誤的答案,但只有非常有創意的 頭腦才看得出錯誤的問題。」—安東尼.傑伊(Antony Jay) 問對的問題當然也可以應用在信仰上。許多重大的人生哲學議 題環繞在我們四周,這些議題都是好問題。 • 我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探討人類的起源,而這是非常重要 的。因為這可以定義我們身為人類的價值(或者沒有價值)。 人從哪裡來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 我為什麼在這裡?所有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生命是沒有目的 的。我們不希望自己只是占個空間或擋住別人的去路。人活 著的目的關係到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 人死後會發生什麼事?埃爾溫.盧哲(Erwin W. Lutzer)牧師 所說的「死後一分鐘」會發生什麼事,其實就是針對人類死 亡的問題。如果人的生命只存在於今生今世,而不是進了墳 墓之後還有接下來的生命,那麼我們在人生當中的很多作為 14
|專注於不可缺少的事|
跟決定可能會非常不同。 • 哪裡可以找到希望?在 2020 年,全世界受到疫情影響社會充 滿不安,政治選舉充滿了紛亂與對立(至少在美國是如此)。 還有無數人在疫情中經歷了許多事,讓世界充滿了無助無望 的氛圍。我們看到盼望對於我們要持續進行這飽受創傷及動 盪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在耶穌的時代,人們同樣在一些重要的問題上掙扎著,其中有 些問題跟到現在還挑戰著我們的問題有關。但其中有一個問題特別 被凸顯出來。那是當時在會堂中以及猶太教信徒間辯論的議題,也 是拉比們在當時專注的議題,因為這個問題有它明顯的重要性,這 也就是耶穌在馬可福音 10 章所面對的問題。 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祂面前,問祂說:「良 善的夫子,我當做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17 節) 馬可福音被有些聖經學者描述成是受難記的記述加上一段比較 長的前言。他們會這麼說是因為馬可福音裡有超過三分之一(11-16 章)的記述,是關於耶穌在世上最後一週所發生的事情。這也讓這 個問題的時機變得非常關鍵。耶穌正走向耶路撒冷,即將經歷十字 架及復活(這是受難節記述的核心事件)。在這個關於詢問永生議 題的記載之後,接著就是耶穌第三次預言自己即將受難及復活(3234 節)。事實上,緊接著的 11 章一開始,就是描述耶穌騎驢駒進 入耶路撒冷,離祂被釘在十字架上已經不遠了。所以從我們現在的 角度來看,就可以理解這個事件的時機之重要性,因為接下來的逾 15
越節週末,耶穌即將面對的事情,就在耶穌被問到的這個問題裡。 猶太人在逾越節,藉由羊羔獻祭來慶祝他們脫離埃及人的奴役,而 這正是耶穌的寫照—上帝的羔羊,祂來到世上是要拯救人類脫離 罪惡的奴役及綑綁,藉著祂自己在十字架上犧牲,讓人類能夠承受 永生。 就在十字架逼近的時刻,一個心中有疑惑的人來找耶穌。這個 人經常被記得是一個「富有的少年官」,這個頭銜其實是來自於三 本福音書的合併記載。在馬可福音這段經文提到這個人很富有:「因 為他的產業很多」(22 節)。在路加福音 18 章 18 節,我們被告知 這個人是一個「官」(原文是希臘執政官),意思是這個人在政府 機關任職。馬太福音再補充說他很年輕(少年人,參馬太福音 19 章 22 節),所以得到他是「富有的少年官」這個結論。 在前面,我們提到這個相遇中,許多事物都是好的,許多事情 都是對的。我們從這個年輕人來到這位來自拿撒勒教師面前所展現 的態度及應對上,看到很多好的事情。請注意下面這些描述: • 他用跑的……,毫無疑問,他心情激動,甚至覺得走投無路 了,他迫切想聽到耶穌對這個長久縈繞在他心頭問題的回答。 這個年輕人可能聽過許多其他拉比對這個問題的答覆,但他 仍然不滿意。他跑到耶穌面前,熱切地期待耶穌可以針對這 個備受爭議的問題,提出明確的答案。 • 他謙卑地來……跪在耶穌面前。跪下來這個動作必定會嚇到 那些旁觀的人。在古代有身分地位的人,一定會遵守相關的 禮儀。一位官員(就算他很年輕)跪在這個拉比面前,這是 16
|專注於不可缺少的事|
有損身分的行為。 • 他找到對的人……他帶著自己的問題找到對的人。我們無法 知道這個年輕人對耶穌回應這個關於永恆議題的獨特資格有 多少了解,但對我們來說,我們知道耶穌正是永生上帝的兒 子。毫無疑問,這個年輕人找到了最有資格的人來回答這個 問題。 • 他問了對的問題—關於永生的問題。從定義上來說,這是 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本書稍早曾經提到問對問題的重要,毫 無疑問,這個「富有的少年官」所在意的永生議題是正中核 心的。 你可能某種程度也被這個年輕人吸引了。因為他確實展現了許 多優點!首先你會覺得這個年輕富有的官員問這個問題是找對人 了。除此以外,他的心靈也剛好遇上彌賽亞耶穌,祂既然是惟一能 夠賜予永生的(參約翰福音 20 章 31-31 節),當然具有回答永生議 題的資格。 但雖然這位年輕人看似做了所有正確的事,耶穌一開始對他的 回應卻讓我們完全摸不著頭緒。
出乎意料的回答 過 去 50 多 年 來 最 著 名 的 歌 曲 之 一, 是 麥 克 連 恩(Don McLean)的傑出作品《美國派》(American Pie)。歌曲中哀嘆三 位音樂家巴迪.霍利(Buddy Holly)、理查森(The Big Bopper J. P. 17
Richardson)以及里奇.瓦倫斯(Ritchie Valens)在 1959 年搭乘小 飛機失事罹難的事件。麥克連恩在歌曲中用象徵主義以及圖像般的 歌詞,來描述搖滾樂的歷史,50 多年來持續有許多音樂專家在努力 研究其中的意涵。許多人認為這首歌是一首曠世傑作,有些人覺得 這首歌曲是個謎,另外有些人認為它是流行歌曲歷久不衰的標竿之 一。迄今仍然許多人不停歇地嘗試去理解《美國派》歌詞中的所有 意涵。 但這首歌的創作者及演唱者對於此點的回應卻出乎大家的意料 之外。當麥克連恩被問到究竟《美國派》的意義是什麼?麥克連恩 直截了當地回答(毫無疑問是開玩笑的):「意思是我如果不想工作, 我就真的再也不用工作了。」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回答時,我承認自己感到相當驚訝。這當 然不是我期待的答案。 而在一個更重要的永恆議題上,當富有的年輕人來到耶穌面前, 詢問了關於永生的問題,耶穌的回覆更是神奇,祂將兩種回應交織 在一起: 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 再沒有良善的。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 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馬可福 音 10 章 18-19 節) 第一個出乎意料的問題是關於良善。一開始耶穌針對問題的本 身,反問這位提出問題的人!「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耶穌挑 18
|專注於不可缺少的事|
戰發問者的預設立場。保羅在羅馬書 3 章 12 節寫道:「沒有行善的, 連一個也沒有。」這段話其實是轉述了傳道書 7 章 20 節。所以,為 什麼耶穌要對這位富有的少年官這麼說呢?難道耶穌不認為自己是 良善的?耶穌當然不是這個意思。聖經裡豈不是說良善是上帝的關 鍵特質? 這裡所呈現的是,既然只有上帝才具備真正本質上的良善,那 麼當這個年輕人稱呼耶穌為良善,就表示這位年輕人說了自己可能 理解但也可能不完全理解的一句話。如果他只是順口當作一句簡單 的讚美,那麼這句話聽起來就只是空洞的阿諛奉承。實際上,耶穌 可能是挑戰他使用話語要更小心。事實上,每一句話都是有意思的, 而那些意思是重要的。耶穌並沒有否認自己的神性或者祂的良善, 而是在對這個年輕人強調了解自己所說的話語之真正意涵的重要 性。 第二個出乎意料是引用律法。對我們這些生活在耶穌被釘十字 架及復活之後的信徒來說,聽到耶穌引用十誡的內容來回覆這個人 的問題時,可能會讓我們感到很意外。當我們檢視新約的教導,我 們壓倒性地認為永生是來自上帝的恩典,而不是因為遵守律法。事 實上,我們在約翰福音看到:「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 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1 章 17 節)但耶穌卻列舉了摩西的十誡, 而不是強調祂即將在十字架上完成的恩典。 聖經學者經常指出,耶穌所列舉的誡命,其實是十誡中比較容 易遵行的部分。十誡的前半部分是針對我們與上帝的關係。而耶穌 這裡所列舉的,都是十誡後半部分針對人際關係的誡命。 19
這一點為什麼很重要呢?因為,問對的問題很重要。真正重要 的焦點就在於這個問題的本質。當這位富有的少年官問說:「我當 做什麼事……?」(馬可福音 10 章 17 節)的時候,他心中其實是 認定永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達成的,他並不認為永生可以是一份 白白得到的禮物。耶穌並不是肯定持守律法是得到永生的關鍵,為 了回應這一點,針對這位年輕人的前提,耶穌列舉出他一定有要遵 守的誡命。我認為當耶穌說「誡命你是曉得的」(19 節)時,並不 是認同靠行為就能得到救贖,而是要讓年輕人帶著這個前提,去探 討更符合邏輯的結論。 所以耶穌的回答可能讓我們覺得驚訝,但毫無疑問地會讓這個 富有的少年官頻頻點頭稱是,並且心裡暗想著:好的,這跟我想的 一樣。為什麼我們會這樣猜想他的反應呢?請注意這個年輕人在耶 穌列舉出要遵守的誡命之後的回答。
令人心酸的互動 誤解是一件危險的事情,特別是當我們誤解他人真正的用心及 意圖。雖然要了解這個富有少年官的內心看起來並不困難,但其實 我們很容易會誤解這位年輕人。幸好耶穌並沒有誤解他,讓我們看 耶穌對這位誠實答覆的年輕人所做的回應: 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耶穌看著他, 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 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20-21 節) 我必須承認當我讀到這個年輕人的回答:「夫子,這一切我從 20
|專注於不可缺少的事|
小都遵守了。」我的內心其實不太舒服。再怎麼說,沒有人能夠完 完全全不違背律法。在要求非猶太人基督徒遵守摩西律法的辯論時, 彼得清楚地表示:「現在為什麼試探上帝,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 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使徒行傳 15 章 10 節)但儘 管我們知道彼得這麼說過,我們卻看到這個年輕人宣稱自己都遵守 了,這時候我們腦中浮現了法利賽人的形象。我們聽出那種宗教優 越感,我們聽到了自以為義,我們聽到了自滿,我們聽到了自鳴得 意。 事實上,我完全錯了。 我又怎麼知道自己錯了呢? 因為耶穌對這位年輕人的回應跟我的感覺截然不同。耶穌聽到 的跟我不一樣,因為耶穌知道我所不知道的。舊約聖經有一句話說: 「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 16 章 7 節)。 這不僅僅是舊約中耶和華的特點。 在新約中的約翰福音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會面,是拿撒勒的教師 耶穌和以色列人教師尼哥底母的相會。我們一般都從約翰福音 3 章 1 節開始看這個事件,但因為章節的安排(學者在幾個世紀之後的 增添)讓我們無法看到這兩位教師碰面的重要引言。這個引言其實 是出現在約翰福音 2 章 24-25 節: 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因為祂知道萬人,也用不著誰見證 人怎樣,因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 21
耶穌既然知道尼哥底母內心的想法,祂當然也知道這個年輕人 內心的思想。這是為什麼耶穌的回應跟我本能的回應是如此不同, 因為祂知道他的景況。馬可福音 10 章 21 節告訴我們出現這樣子回 應的原因:「耶穌看著他,就愛他」。 不要快速地跳過這裡,請停下來思想一下。 請聚焦在耶穌愛他這個點。為什麼? 因為這裡的用語在福音書當中非常罕見。這句話其實是要引起 我們注意的。 我們還曾經在哪裡讀過耶穌愛某某人的描述呢?除了馬可福音 10 章所記載的,其他所有這樣的描述都記載在約翰福音,我們看到 耶穌愛下列這些人: • 耶穌的門徒(13 章 1 節) • 約翰—是耶穌所愛的門徒(13 章 23 節) • 拉撒路的姐妹—馬大和馬利亞(11 章 5 節) • 拉撒路(11 章 3、36 節) 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我們透過十字架知道耶穌對我們的愛有多 深,且祂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但這裡所提到的愛是福音書裡 面最不尋常的。馬可福音 10 章並沒有明確記載為什麼耶穌對於這位 富有的少年官會這麼有愛,但我認為這是再清楚不過的了。耶穌所 看到的是這個年輕人的內心,這跟我對這位少年官的認知完全不同。 我看到的是傲慢,耶穌看到的是真誠。我看到的是自以為義,但耶 22
|專注於不可缺少的事|
穌看到的卻是出於信心的努力。 深入這個年輕富有官的內心,耶穌看到了許多美好,這使得耶 穌對這個跪在祂腳前的人湧出愛的回應。 但在看到這人內心的美好的同時,耶穌卻看到他有一個缺乏。 接著就來到我們的關鍵字:「一件事」。這就是那缺少的一片拼 圖—那片能夠讓整個圖片畫面變得完美清晰與完整的拼圖。 要看見所缺乏的,需要非常清晰的洞察力。而耶穌所見到的, 引發祂另一個令人驚奇的回答: 「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 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21 節) 我們應該怎麼解釋這段話?耶穌當然不是要教導我們靠著做善 事來得著救恩。記得耶穌一開始對年輕人所提到的律法,我們這些 了解耶穌復活大工的人,都知道得救是憑著恩典,而不是靠行為, 因為我們擁有這位富有的少年官當時沒有的經文教導: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 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 2 章 8-9 節)。 所以,我們該怎麼解讀耶穌這段話呢?我認為,跟以往一樣, 耶穌是順著這個年輕人自己所說的話,讓他知道其實他並沒有從小 就完全遵守這一切。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年輕人忽略了律法的重點。在另一 23
段與提問者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是如何說明這最重要的誡 命: 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 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上帝。』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 更大的了。」(馬可福音 12 章 29-31 節) 使徒保羅將這段話做了更明確的闡釋: 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加拉太書 5 章 14 節)。 耶穌用律法中關於水平人際關係的誡命,來挑戰這位富有的少 年官,而他自信地回答這一切他都遵守了。但耶穌告訴他除了那些 好行為以外,他還缺少一件事—就是用最真實的方式來展現他所 宣稱的順服,意即憑藉著對天父滿溢出的愛,來愛他人。 耶穌看著他就愛他,但這個年輕人如何回應耶穌的愛呢?「他 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馬可福音 10 章 22 節) 這就是整件事的關鍵。這位富有的少年官擁有許多的產業,但 他不願意放手,儘管這麼做就能夠展現他所宣稱都遵守了的律法總 綱那樣的愛。 關於這個悲傷結尾的本質,我們在路加福音的記載裡可以看得 更加清楚。路加福音在 18 章 18-23 節記載了這個事件—讓這個富 24
|專注於不可缺少的事|
有的少年官完美地帶出接下來的發展。 路加福音 19 章接著記載的是另一個有錢人—稅吏長撒該的故 事。前一章的富有少年官聽到耶穌要求他變賣一切來分給窮人以展 現他對鄰舍的愛之後,他憂憂愁愁地走了。但在 19 章的撒該根本不 需要耶穌告訴他怎麼做。 撒該自願地採取行動!這個透過為羅馬征服者收稅而訛詐猶太 鄰人的稅吏長,在遇見耶穌之後,主動宣布說: 「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 倍。」(路加福音 19 章 8 節) 這位富有的少年官所不願意放手的,撒該卻主動給予他人。他 這麼做並不是為了要得到年輕人所尋求的永生,事實上,撒該已經 得著永生的證據。因為我們接下來在撒該的故事裡看到: 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 19 章 9-10 節) 「救恩到了這家」就是「我當做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這 個問題的答案。救恩臨到撒該,因為他對救主耶穌有具體的回應, 證據非常明確:就在撒該生平第一次展現了愛人如己。所以問題不 在於「我當作什麼事?」而在於「得到永生之後會有什麼行動?」 撒該對他人愛的展現就是當你接受耶穌的愛隨之而來必定會出現的 結果。 約翰在約翰福音的最後,說明了為何他會寫這卷福音書: 25
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 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翰福音 20 章 31 節)。 這位富有的少年官並沒有放手擁抱耶穌清楚明確的愛,證據就 是他憂憂愁愁地離開;他緊抱自己的財富,但卻錯失了耶穌的愛, 以及惟有耶穌的愛能夠帶給他所要追尋的永生。他錯失了能夠顯露 內心改變的那一件事。 因為我們知道十字架及空墳墓的道理,因此所得到的訊息是這 個富有的少年官所沒有的。但相反地,他能夠直接與耶穌面對面, 近距離感受到耶穌的愛,這是我們所不及的。歸根究底,重點不外 乎是以下這句話: 我要如何回應賜我永生的基督對我的愛? 喬治.古柏(George Cooper)及伊拉.桑奇(Ira Sankey)所寫 的這首美妙詩歌,描繪出當我們擁抱上帝的愛,內心被這愛改變時, 我們自然會去愛其他的人: 正當時日悄然而過,就有孤寂待撫慰; 正當時日悄然而過,就有疲憊告急危。 願我地上的一段,常能助人歡顏展; 願我常挑別人擔,正當時日悄然過! 哪有餘閒怨天尤人,正當時日悄然過; 常保臉面鮮如早晨,正當時日悄然過。 不免有人在歎息,不免有人心憂悒; 我當用力來扶起,正當時日悄然過! 26
|專注於不可缺少的事|
反思: 1. 有哪些你所缺少的事物讓你擔心、懊悔,或感到頭痛? 為什麼這些事物會為你帶來問題? 2. 這位年輕人的舉動中,哪一項最讓你感到驚訝?他的舉 動哪些是好的?哪些是讓人失望的? 3. 思想「耶穌看著他,就愛他」這段經文。耶穌愛這個靈 命有所缺陷的人,和福音書中耶穌愛某個特定人物之不 可思議的描述,哪一個比較令你驚訝? 4. 為什麼這個年輕人不願意放下自己財富的決心是一個錯 誤?在我們的文化裡,耶穌對他的要求如果套用在我們 身上,是否也會讓我們陷入掙扎? 5. 思想聖經對這位富有的少年官(馬可福音 10 章)以及 稅吏長撒該(路加福音 19 章)的對比描述。你比較容 易認同哪一位?為什麼?
27
我們的故事 1938年,創辦人馬汀·狄漢醫生(Dr. M. R. DeHaan) 在美國開始了一個名為「底特律聖經課程」的小型 廣播節目,我們的事工就此開展。今天,我們在全球 有30多個辦事處,每年分發超過6,000萬份屬靈材料 到150個國家。無論是透過電台廣播、電視節目、播 客、書籍、手機應用程式或網站,我們都渴望將屬靈 材料帶給人們,幫助他們與上帝建立更深的關係。 靈命日糧事工是不分宗派的非營利機構。
我們的使命 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我們的異象 帶領世人親近耶穌,積極參與當地事工, 生命成長更像基督。
我們的資金來源 為了讓不同階層的信徒與非信徒都能透過我們的材料 來閱讀並明白上帝的話語,多年來我們都堅持以不收 費的方式,為讀者、教會、醫院、學校、機構等提供 各種靈修、栽培與佈道材料。我們感謝每一位願意 幫助我們繼續發展這項事工的支持者。即使是小額奉 獻,也能聚沙成塔。
可掃描下方的QR Code 查看我們的屬靈材料 靈命日糧 透過貼近生活的故事帶出聖 經真理,幫助你天天與主親 密同行。自1956年創刊至 今,《靈命日糧》已被翻譯成超過55 種語言,深受世界各地讀者的喜愛
天路系列 此系列是由可信賴的聖經 教師領航,旨在帶領你按 卷查考聖經,明白上帝的 話語,並將真理應用在日 常生活中。除了提供經文解析,還包 括個人反思問題,以及供你寫下靈修 心得的筆記欄。
探索叢書 這些短小精悍的小冊子涵 蓋神學教義、聖經研究、 婚姻親子、心理輔導、基 督徒生活等許多主題,為你提供聖經 的觀點及務實的建議。
關於出版社 探索出版社附屬於靈命日糧事工, 為讀者提供各樣的屬靈材料, 都是以聖經真理為根基,彰顯對上帝話語的敬畏, 展現活潑的信心,並且裝備及鼓勵讀者, 幫助他們在生命的任何景況中都更加親近上帝。
給讀者 誠摯邀請你針對本書提供我們寶貴的意見。 你可以將你的回應寄至: 臺灣:taiwan@odb.org 香港:hongkong@odb.org
靈命日糧事工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