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 Auction Hong Kong | Spring Auctions 2019 |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Page 1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專場 Hong Kong 2 April 2019 香港

2019 年 4 月 2 日


Lot 3037



3001

明萬曆  青花松竹梅「福祿壽」紋大碗 款識:「大明萬曆年製」

來源 1. 英國私人藏家舊藏 2. 香港蘇富比,1973年11月16日,編號153 出版 《FINE CHINESE WORKS OF ART》,1972年6月1日,編號85 拍品碗型碩大,敞口,弧腹,圈足;外口沿和外圈足均繪雙弦紋,腹部繪製「福壽康 寧」圖,四面皆書寫碩大變體「福壽康寧」四字,分別托起「梅蘭竹菊」四君子,朵朵 冬梅,疏枝綴玉,雲蒸霞蔚,梅枝側臥依盼,清臒嶙峋,蘭花一株,清香陣陣,端莊雋 秀,不以無人而不芳,以字為竹,竹節盡顯,中空外直,襟懷若穀,巧融壽字竹紋於一 體,構思精巧,群菊似彩霞,圓花簇嫩黃,為秋來韶華主,總領群芳,近圈足處滿飾花 草紋一周,綠茵遍地,生機盎然。全器構圖飽滿,疏密有致,青花繪畫生動流暢,別具 一格。拍品傳承有序,原為英格蘭藏家舊藏,著錄於1972年6月1日《FINE CHINESE WORKS OF ART》,編號85,後於香港蘇富比1973年11月16日拍賣,編號153。 萬曆一朝,皇帝怠政,但有此時乃剛勁、創新、蓬勃、探索的年代,見L.Carrington Goodrich及房兆楹,《Dictionary of Ming Biography 1368-1644》, 紐約及倫敦,1976 年,頁325。拍品器形規整,繪圖流暢,青花發色濃豔,與明初風格迥然不同,時青花改 用回青料,其色調如朝珠上的青金藍石呈現的佛頭青色,所以又有 「佛頭青」之稱,藍 中泛紫,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明萬曆 青花福壽康寧文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嘉靖、萬曆時期,皇帝崇信道教,故此類具有濃厚道教風格的圖案也大量出現在這一時 期的藝術品上。本品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明萬曆青花福壽康寧紋碗相同,載於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中)》,商務印書館,2009年,頁229, 圖209。

A BLUE AND WHITE 'FU LU SHOU ' BOWL WANLI PERIOD, 1573-1620 H 13.8cm D 30.5cm

PROVENANCE 1. Private English Collection 2. Sotheby's Hong Kong, 16 November 1973, lot.153 LITERATURE FINE CHINESE WORKS OF ART , 1 June 1972, lot.85

HK$ 200,000 - 300,000 US$ 26,000 - 38,000

本拍品出版於《FINE CHINESE WORKS OF ART》,1972年6月1日,編號85

本拍品拍賣於香港蘇富比,1973年11月16日,編號153



3002

清  仿木紋釉三如意足花盆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1. 意大利都靈古董商Pietro Accorsi,編號4144 2. 歐洲私人珍藏 參閱 香港蘇富比,1979年5月21日,編號241 仿木紋釉盆始見於雍正時期,按雍正皇帝諭旨燒造,至後朝亦有燒製,然而盆身體積縮 小,釉色加深,或飾以花卉、果實圖飾。

清雍正 仿木紋釉三足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花盆內壁施白釉,外壁以赭色彩釉描繪木紋,深淺變化的紋理、癭瘤自然模擬,似取諸 黃花梨木精製而成。腹部及近足處凸起粗棱仿盆箍,將外壁區隔為上下兩部分,下承四 個如意雲紋足,頗為傳神。花盆底挖兩洞,作排水口之用。底以青花書「大清雍正年 製」六字三行篆書款。參考故宮博物院兩例,著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雜釉彩.素三彩》,頁310,圖260;頁311,圖261。相同器物見於香港蘇富比1979年5 月21日拍品清雍正仿木紋釉三足花盆(編號241),可資參閱。

A FAUX-BOIS JARDINIERE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D 41.3cm H 25.6cm

PROVENANCE 1. Pietro Accorsi, Turin, no.4144 2. A European Private Collection REFERENCE Sotheby's Hong Kong, 21 May 1979, lot.241

HK$ 200,000 - 300,000 US$ 26,000 - 38,000

清雍正 仿木紋釉三足花盆 ©香港蘇富比,1979年5月21日,編號241

清 沈煥 《仙葩清供》 冊 萬年青花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雨後荷 花 承 恩 露     滿   城春色映朝陽 愛新覺羅·弘曆





3003

清乾隆  仿掐絲琺瑯粉彩荷塘花卉瓔珞紋蓋罐一對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1. 日本山中商會舊藏(傳) 2. 美國私人收藏 3. 紐約iGavel拍賣,2015年10月27日,編號3982291 罐唇口,短直頸,豐肩圓腹,圈足。拱形蓋,蓋鈕以立體蓮花為飾。罐底以描金書「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通 體施藍釉,本器獨特之處在於粉彩浮雕技法裝飾,仿製出掐絲琺瑯狀般的立體紋飾效果。肩處飾一圈瓔珞紋,腹 部主題為荷塘花卉紋,近底飾卷草紋。主體荷花競相開放,爭相鬥豔,栩栩如生。造型高貴典雅,製作精細,今 成對流傳,甚為難得。 清代乾隆皇帝對明代瓷胎和金屬胎掐絲琺瑯器非常珍賞,曾經命人分別仿造,以作為御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 一件清乾隆仿琺花荷花紋蓋,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琺瑯彩.粉彩》,頁167,編號148,與本品如 出一轍,惟本拍品帶有原蓋,且成對流傳,更為珍稀。參考乾隆時期《崇慶太后萬壽聖典圖》中之供桌上一對罐 子,與本拍品甚為相似,提供重要參考。

A PAIR OF FINE AND RARE CLOISONNE-IMITATION 'LOTUS' JARS AND COVERS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46cm

PROVENANCE 1. Yamanaka & Company (by repute) 2. A Private Collection, USA 3. iGavel Auctoin New York, 27 October 2015, lot 3982291 The technique of using raised lines to provide outlines and colour divisions on ceramics decorated with enamel colours has been developed since the Yuan or early Ming dynasty in Shanxi , which came to be known as fahua , or similar decorative technique, known as cloisonné. The present pair of jars are finely decorated with gilded raised outlines against a rich sapphire-blue ground, depicting a lotus pond scene with half-submerged stalks of lotus blossoms, large leaves and arrowed clusters, above a band of cloud scroll around the base. The interior and base are covered with turquoise enamel, both domed cover are decorated with bud-shaped finial.

HK$ 10,000,000 - 15,000,000 US$ 1,283,000 - 1,924,000

清乾隆  仿掐絲琺瑯粉彩荷塘花卉瓔珞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仿法花連池水禽紋蓋罐一對 ©佳士得香港,2005年5月30日,編號1241 《佳士得二十周年: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精選》, 香港,2006年,229頁

清乾隆  仿掐絲琺瑯粉彩壽山福海 雙龍紋蓋瓶 ©中國嘉德,2009年11月21日, 編號2113

事實上,傳世仿掐絲琺瑯之例並不多見。參考日內瓦鮑氏收藏,載於 John Ayers,《The Baur Collection, Geneva, Chinese Ceramics》,卷2,倫敦,1974年,編號A634。另見臺北故宮博 物院收藏的兩個例子,錄於《明清琺瑯器展覽圖錄》,頁158,圖71,清乾隆蓮塘紋金屬胎掐 絲琺瑯罐。另一例錄於《清康雍乾特展》,1986年,頁362,圖43,清乾隆藍地粉彩雲鳳紋象 耳瓶。此類仿掐絲琺瑯技藝的作品,罕見於拍賣市場,每次出現於拍場,也是備受藏家注目, 以高價成交。參考兩個例子,佳士得香港,2005年5月30日,編號1241,清乾隆粉彩仿法花連 池水禽紋蓋罐一對,港幣2420萬成交。另見張宗憲先生舊藏,上拍於中國嘉德,2009年11月 21日,編號2113,清乾隆仿掐絲琺瑯粉彩壽山福海雙龍紋蓋瓶,人民幣1792萬成交。 類似的裝飾技法首見於元代的金屬器物,明初廣為流行,名為「掐絲琺瑯」,是將銅絲依圖案 形狀焊於金屬器表面,形成一個個小框,然後內外填上各色琺瑯,經烘燒後還要把表面磨平, 並將銅絲流金,這類掐絲琺瑯器多以孔雀綠作地色,也有用鈷藍或白色,甚至偶爾用黃色作 地。日本松岡美術館出版《世界陶磁全集14.明》中,第135頁,圖136,圖2,有一件鈷藍地 法花罐以荷塘花鳥紋主題。大英博物館藏有兩件法花蓮塘紋瓶,一為龍形把手供瓶,另一件則 為梅瓶。 明代的金屬胎掐絲琺瑯器亦有用蓮塘作紋飾,與本拍品主題相呼應,參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出版《明清琺瑯器展覽圖錄》,一件十六世紀金屬胎掐絲琺瑯梅瓶。瑞士著名藏家Uldry分別藏 有一件十六世紀執壺及梅瓶,瓶身的祥瑞花草紋中有蓮花,蓮葉和茨菰。上述例證均為本拍品 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清乾隆  仿掐絲琺瑯粉彩荷塘花卉瓔珞紋罐 ©日內瓦鮑氏收藏 載於 John Ayers,《The Baur Collection, Geneva, Chinese Ceramics》,卷2,倫 敦,1974年,編號A634

清乾隆蓮塘紋金屬胎掐絲琺瑯罐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清琺瑯器展覽圖錄》,頁158,圖7


《崇慶皇太后萬壽圖貼落》中間供桌上放置的清乾隆仿掐絲琺瑯罐與本拍品為同一類作品

姚文瀚繪《崇慶皇太后萬壽圖貼落》(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雨後荷花承恩露     滿城春色映朝陽 這對蓋罐製作精緻,設計獨特,是清代景德鎮法花技術登峰造極之作。景 德鎮御廠以法花裝飾瓷器,應該始自明代宣德年間。此技法似乎是山西地 區燒造瓷磚的窯場於元代或明初所創,在器身上以泥條推出圖案的輪廓, 用來分隔各種色澤料,此裝飾技法稱為「法花」,多以與鈷藍彩或松綠作 地色,但御廠遺址至今年代最早的出土法花器是一件來自宣德堆積層的黃 地綠彩五爪龍紋盤,著錄於《景德鎮出土明宣德官窯瓷器》,鴻禧美術 館,台北,1998 年,78 頁,編號73。 清代乾隆帝對明代法花器非常珍賞,曾命人仿造,作為御器。故宮博物院 珍藏姚文瀚繪《崇慶皇太后萬壽圖貼落》中所描繪乾隆皇帝為其母親崇慶 皇太后祝壽的畫面中,慈寧宮正殿台階前的供案上就陳設著一對與本對 拍品十分相似的仿法花蓋罐,此品種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傳世的少數乾隆 法 花瓷罐中,只有少量用上了粉彩色系。拍品應為目前所知最大型號,其 中一件較小型的罐子,松綠器底有描金琺瑯彩乾隆御款,屬北京故宮,見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琺瑯彩.粉彩》,1999 年, 167 頁,編 號148;另有一對乾隆法花蓋壼原為張宗憲舊藏,這些大器底均在松綠地 上飾描金款。 前述藏品與這對拍賣蓋罐相比,其共通點是用同樣的裝飾技法,同是以蓮 塘為主題紋飾,同樣的粉彩色系,罐子口沿和圖案的凸邊都有琺瑯彩描 金,無疑靈感是來自金屬胎掐絲琺瑯器。這對拍賣的罐子異常珍罕,不但 是因為二者連蓋子皆保存完好,而且還有值得注目之處。其他傳世品的地 色多為鮮藍而不透明,但這對拍賣品的地色是半透明的藍彩,非常悅目, 藍彩中還隱見柔和的斑紋,大抵是以小管將藍彩吹於器面所生的效果。拍 品肩部飾有纓珞紋,整體構圖豐富緊湊。罐子足部那一圈卷草紋,明顯來 自明代的法花器。這些卷草紋與明代風格相比,明顯形式化,那鮮黃地色 則與明代宣德時期首次燒制的法花御瓷所用的黃地相似,並以金彩描畫輪 廓線。蓋鈕頂端亦有花瓣作紅色、花蕊作松綠的菊花,與足部裝飾互相呼 應。蓋子邊沿、罐子口沿與足沿等,亦描上金彩,閃爍生輝。這對精美絕 倫的蓋罐,明顯是清宮特別訂制之物。




3004

清乾隆  粉彩浮雕山水亭台樓閣人物掛屏 來源 英國藏家舊藏 拍品畫面以粉彩堆瓷雕剔一幅山水風景畫,掛屏為山水庭院之景,屏中 宮闕聳立,飛簷翹角,翠木環繞,遠處奇山突兀,雲漫霧嶂,似有萬里 之遙,近景及遠景漸次展開,遠近高低,虛實相生。施彩清薄妍美,設 色淡雅雋永,益見蒼雅深厚之感。 山水樓閣是乾隆御瓷稀有的裝飾題材,人物和亭臺樓閣雕刻繁複,畫面 華麗優雅,線條和諧流暢,集詩情畫意於一身。其構圖筆墨疏秀清潤, 山石尤稱佳妙,淡皴濃苔,毫鋒穎脫,墨法精微,令人嘆止。施彩清薄 妍美,設色淡雅雋永,益見蒼雅深厚之感,觀之徬如宋人之青綠山水 翰墨。畫面中殿宇、亭閣皆用細筆界畫,異常規整,結構精微,氣勢雄 偉,設色豐富鮮妍,表現建築的莊嚴和富麗,而建築的形制絕非民間風 格,洋溢著濃厚而鮮明的宮廷園林氣息,往往似取景於某處皇家園林。 其技法和藝術風格完全深受雍乾之際「界畫大師」袁江之影響,多是宮 廷畫師臨摹袁氏畫作化裁而成。 界畫山水樓閣題材的出現是瓷器繪畫藝術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又一次成 功深入結合的結果,是文人意蘊於瓷藝上日益增強的標誌。在此以前, 由於繪畫材質、顏料所限,瓷畫技法只是有限地借鑒和融入中國傳統繪 畫的部分,界畫的引入得益於唐英的努力嘗試和倡導。唐英才情四溢, 精通書畫翰墨之事,榷陶期間力求文人之雅與瓷藝完美結合,相互輝 映。本品繪畫題材與技法使用皆蕩漾出濃厚的文人意蘊,折射出唐英榷 陶以後景德鎮瓷壇藝術的深刻轉變。

(背面圖 )

A FAMILLE-ROSE 'FIGURAL' HANGING SCREEN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W 35.4cm L 38.3cm

PROVENANCE A British Private Collection

HK$ 300,000 - 500,000 US$ 39,000 - 65,000

清乾隆 粉彩山水宮苑仕女圓形瓷板 北京保利,2012年12月5日,編號5656

董邦達 弘歷松陰消夏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05

清乾隆  粉彩山水樓閣雙耳壁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壁瓶,清代亦稱轎瓶,早於明宣德出現,但器型碩大,掛殿堂大廳牆璧,供插花之用。 入清後直至乾隆二年唐英督陶後,銳意創新,改明時之厚重為纖巧,佐以華麗紋飾,深 得乾隆帝鍾愛。珍藏稀世法帖的養心殿三希堂的東板牆上即掛有壁瓶14隻,他還把轎瓶 作為其御輦的掛飾,供途中欣賞。《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有七首詠「掛瓶」的詩,反 復吟詠,可見其珍愛。 據《清檔》記載,壁瓶分為「轎瓶」與「掛瓶」兩類,乾隆皇帝欽命以轎瓶為原型燒造 掛瓶,懸掛圓明園菱荷香室內以為裝飾,稍後進而以菱荷香掛瓶為原型畫樣,燒制室內 掛瓶,供圓明園內御賞。 瓶身環繪綠樹青山,筆法精練,寫像傳神,巧於置陳佈勢,宛如畫軸延綿,卷不盡而意 無窮,實乃乾隆時期的珍品。著名景德鎮御窯督陶官唐英(1682-1756),擅畫山水, 監燒之瓷常飾翠疊倚亭榭、水鏡映樓閣。乾隆初年唐英款畫山水圖瓷,或唐英親繪,或 藝匠依稿代筆。實例可見一件唐英款畫山水瓷器,錄於林業強著《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1998-9年,編號63,頁65-82,圖8及9,圖飾與白納德伉儷 收藏內一唐英製粉彩「題詩山水」圖燈籠瓶相似,後者售於香港蘇富比,1988年11月15 日,編號52。

A FAMILLE-ROSE 'LANDSCAPE' WALL VAS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32.8cm

HK$ 850,000 - 1,000,000 US$ 109,000 - 129,000

清乾隆 御製洋彩江山萬代如意耳琵琶尊 北京保利,2018年12月8日,編號5421



3006

清中期  仿官釉三羊開泰紙鎮 清代雍正、乾隆兩朝皇帝好古,宮中摹古之風盛行。拍品立體三羊相倚而 臥,神態安祥,工藝精湛,造型敦厚規整。此造型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 藏清中期白玉三羊筆架造型相近,參見《故宮經典—文房清供》,頁92,編 號70。 此題材源於道教文化,羊與「祥」相通。古代「吉祥」多作「吉羊」。羊字 又通「陽」。《史記.孔子世家》曰:「眼如望羊」。《釋名.釋姿容》: 「望羊:羊,陽也。言陽氣在上。舉頭高,似若望之然也。」故如此紋飾取 意「三陽開泰」,亦作「三羊開泰」,又稱「三陽交泰」。據《易卦》,正 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冬去春至,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故以「三陽開 泰」或「三陽交泰」為歲首稱頌之辭。伊始,萬物復蘇之吉祥寓意。

A GUAN-TYPE ‘THREE RAMS’ PAPERWEIGHTS MID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H 5.4cm

HK$ 50,000 - 80,000 US$ 6,500 - 11,000

清中期 白玉三羊筆架 ©北京故宮博物院


3007

清雍正  仿官釉桃形洗 參閱 佳士得倫敦,1995年12月4日,編號165 清代雍正、乾隆兩朝皇帝好古,制瓷方面推崇宋代素雅之釉色和簡練的器 形,其時御窯廠燒造技術高超,以宮廷舊藏宋瓷為藍本,大量生產仿汝、仿 官、仿哥等瓷器品種,蔚為一時之風尚。 拍品取折枝壽桃為形,造型別緻,兼有祝壽的吉祥寓意,可謂形美意佳。壽 桃半剖為洗膛,枝葉依徬其側,其中一兩片葉面緊貼洗沿,探入內壁,愈顯 鮮活靈動。底部遺有支燒痕跡,通體施仿官釉,釉色溫潤靜穆,釉面肥腴, 口沿及枝葉薄釉處仿宋代官窯「紫口鐵足」特徵,呈深褐色,更添古樸典雅 之氣。置於文案之上,足以引發思古幽情。同類藏品見佳士得倫敦1995年12 月4日拍品,編號165。

A GUAN-TYPE PEACH-SHAPED WATERPOT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H 7cm

REFERENCE Christie's London, 4 December 1995, lot.165

HK$ 200,000 - 300,000 US$ 26,000 - 39,000

清雍正  仿官釉桃形洗 ©佳士得倫敦,1995年12月4日,編號165




3008

清雍正  窯變釉盤口弦紋鋪首尊 款識:「雍正年製」

來源 倫敦蘇富比,1986年6月10日,編號292 拍品器形獨特,不見於任何公私藏品,極為稀有,或為傳世孤品。仿青銅尊造型。盤 口,直頸,頸上一道弦紋。豐肩,腹部兩側有鋪首一對。圈足兀撇。底部醬釉,正中 暗刻「雍正年製」四字兩行篆書款。通身施以窯變釉,以紅為基調,釉色釅且正,其 間絲絲縷縷向下垂墜,充滿流動之感。口沿及鋪首處顯露胎色,蔥青、月白諸色交融 流動其間,有「雲亂水光浮紫翠」的詩意之美。胎色潔白,修足俐落。內施醬色釉兼 帶斑塊狀青釉,以表現宋代鈞窯底足特徵。 鋪首是古建築門上的銜環獸面,獸面的口中銜一環,稱「鋪首銜環」。它由青銅器肩 部裝飾的銜耳環獸首演化而來。漢代鋪首表現虎、螭、龜、蛇面部形象,明、清鋪首 表現「椒圖」獸面。椒圖者,傳說中龍的第九個兒子,性好閉口,所以人們就將它的 頭部形象放在門上。清雍正和乾隆御窯的仿古大器上飾鋪首銜環,亦古風蕩蕩。

清雍正 窯變釉弦紋瓶 香港陳玉階舊藏 ©佳士得香港,2013年5月29日,編號1901

此件窯變釉鋪首尊造型在雍正窯變釉中較為少見。全方位審視窯變釉鋪首尊,無論造 型的厘定,抑或是釉色掌控,都是相當成功的,同時也達到了仿古、創新相結合的內 廷趣味,視其為雍正窯變釉中的佼佼者也絕不為過。雍正皇帝即位後,對宮廷器物的 製作極為用心,督造過程中隨時提出意見,直至滿意方止。其自身文化修養較高,臣 工盡心盡力,才使得雍正一朝器物,氣韻貫通且個性獨具。在執政期間,瓷器上繼承 了康熙時期的所有品種,逐漸著手仿燒宋代名窯,並按當時的審美趣味進行改制,呈 現了眾多仿古佳作。 雍正帝自幼受到良好的漢學教育,精通書史,博覽典籍,文臣紀昀曾稱頌其「研悅文 章汲古之勤為儒生所不及。」又性好古雅,品味不俗,御窯珍瓷是雍正帝萬幾之暇寄 情愛玩之物,故往往見仿古器者,且多上乘佳品。此清雍正窯變釉獸耳銜環尊,造型 優美典雅至極,器身不加雕鏤,除肩頸處弦紋鳩耳銜環外,別無裝點,唯以釉色取 勝。其窯變釉肥厚潤澤,寶光晶瑩,呈色異常美妙,蒼褐者沈穩如地,青藍者幽寒如 水,艷紅者熾烈如火,其交錯融流之狀,如風動雲霞,變換旖旎。摶泥幻化,而能呈 四大五行之妙相,觀致意趣無窮,可謂巧奪天工。

A FINE RIBBED FLAMBÉ-GLAZED VASE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清雍正 窯變釉鋪首耳尊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 1994-2010年,卷4,編號1809

H 24.7cm

PROVENANCE Sotheby’s London, 10 June 1986, lot.292

HK$ 1,500,000 - 2,000,000 US$ 193,000 - 257,000

清雍正 窯變釉授帶耳尊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09

清雍正  胭脂紅釉小高足杯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胭脂紅釉是清宮顏色釉瓷器的新品種,名貴無比而著稱,以「紅若赤霞,赧如羞女」而 獨步瓷壇。胭脂紅釉是1650年荷蘭人凱西亞(Cassias)發明,屬於低溫色釉,1680 年開始應用於瓷器繪畫,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開始在景德鎮使用。康熙時 期署有「辛丑年製」款的胭脂紅器,為早期的器物。陳瀏《陶雅》謂之「華貴中之佚麗 者也。勻淨明豔,無與倫比。紫晶遜其鮮妍,玫瑰無其嬌麗」。其以黃金為著色劑,釉 汁細膩,光潤勻淨,色如胭脂,故名。在薄胎製品上,內施白釉,外施胭脂水,紅白相 映,瑰麗非凡。金的呈色屬於膠體著色,膠體粒子大小與呈色關係密切,必須嚴格控制 燒成溫度。 胭脂紅雖然在康熙中早期就傳入景德鎮御窯廠,但是由於冶煉艱難,技術不易掌握,造 價一直昂貴,直到康熙末期也沒有被御窯廠普及使用。直至雍正六年以後,清宮琺瑯彩 顏料實現國產化,並且技術成熟,同時得益於唐英引領下御窯廠制瓷日益精進,胭脂紅 方得逐漸推廣使用至眾多彩瓷領域,最終運用自如、廣泛普及。胭脂紅的發色原理類似 於銅紅,利用釉中的金變成膠體狀處於懸浮狀態,並因其粒子的大小不同而產生不同色 調。檢測表明,當釉中含金量在萬分之一時,會產生粉紅色調,含金量在萬分之二時, 則產生紅寶石色調。因此,含金量多與少的不同,胭脂紅釉的呈色有深、淺之分,深者 稱「胭脂紫」,淺者稱「胭脂水」。是次拍品雍正胭脂紅釉高足杯顏色妍麗深沉,應歸 屬胭脂紫之列。

清雍正 青花八寶紋小高足杯 ©南京博物院藏

其造型端莊,線條優美,亭亭玉立,彰顯出雍正御瓷以小巧纖柔見長的藝術特點,予人 無限清秀昳麗之感。胎釉輕盈雋薄,迎光能透。外壁通透所施胭脂紅釉,與內壁瑩潤白 釉對比鮮明,更獲紅白二色映襯之妙,此乃雍正御窯設計之巧,一物雖小,卻處處突顯 其品味之逸雅絕塵。六字款識書於足牆內壁,楷法精良,秀美典雅。全器上下,無不至 善盡美,此獨為雍正一朝所能企及。 此式胭脂紅釉高足酒杯,類似者尚見於清宮舊藏一例,亦為珍罕之物,其直口處理,有 別於本拍品之撇口,故雖是小巧,未及本拍品之輕盈,見於《清代御窯瓷器》(下), 頁416,圖版195。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清雍正八寶紋高足杯,器型與拍品相同,參見 《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172。 唐英於《陶成紀事碑記》記述五十七種仿古創新的色釉與品類,其中就包涵胭脂紅彩器 皿,稱其為「西洋紅色器皿」,可見唐英對於此創新品種的重視,也是唐英榷陶最顯赫 的成果之一,為乾隆初年洋彩的興盛奠定重要的基礎,是清宮彩瓷發展的標誌性發明, 影響極為深遠。

A SMALL RUBY-RED STEM CUP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H 4.3cm

HK$ 1,200,000 - 1,500,000 US$ 154,000 - 193,000

清雍正 胭脂紅釉小高足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香



3010

清乾隆  仿銅釉醬地灑金竹節三足爐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佳士得香港,2003年4月28日,編號529 此件竹節瓷爐仿戰國兩漢時期流行的青銅奩造型,筒狀身,上粗下細,平底,敦實厚重。爐身仿竹節造 型,古代文人常以竹自比,用竹之精神自勉,此類爐型正是為此寫照。其爐身自上而下均勻飾四條弦 紋,簡潔樸素。底足仿竹根造型,彎曲呈三角形。底款為「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書橫款,字體工整嚴 謹。通體暗紅色,寶光內蘊;紅色中布滿大大小小金片,飄然如雪,光彩絢麗。宛如棗紅皮灑金銅制香 爐一般,模仿的惟妙惟肖,極為逼真。為乾隆朝仿銅釉瓷之精品。 清代乾隆瓷器綜合了康熙與雍正兩朝的制瓷工藝,進一步發展本朝瓷器,創造出許多新穎的品種。清宮 內務府造辦處乾隆時記事文件中記載了許多當時景德鎮御窯廠為宮廷燒瓷的史實,反映出皇帝直接關注 製瓷的情況。宮廷對器物的用途、型體、花紋的要求常有御旨,製作前要有畫樣或木樣,審查後才能正 式入窯燒制。器物的款識或有或無,所書款識以及配合紋飾的詩句等都須經過皇帝的批准。正是在這樣 的嚴格要求下,瓷器的用色和施彩的工藝有了極大的提高。一件器物上施多種彩或同時以各種彩繪工藝 製作,並充分利用多種釉色仿制各種工藝品,如漆器、銅器、琺瑯、大理石,還仿制動物、植物、瓜果 等,能準確地表現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質感。這其中仿古代銅器,不僅模仿造型到位,釉彩亦很逼真。 此件竹節爐正是各種工藝集一身的代表。 整器燒造工藝複雜,用料考究,使用上等天然呈色劑,經高溫 燒制,形成了釉層凝厚,色彩分明,絢麗斑斕的特殊效果。瓷器表面寶光溫潤自然,給人以細膩柔嫩之 感,紅金搭配,更覺華麗富貴,形色皆為上乘,屬難得佳品。 倫敦蘇富比1992年6月9日曾拍賣一件與本器基本相同的爐,拍品268號。亦可參考一件仿灑金銅釉碗, 藏瑞士鮑氏基金會,見J.Ayers著《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第二冊,日內瓦,1999 年,圖版254號[A655]。同類型工藝藏品可參閱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仿古銅釉三足爐,著錄於《清康 雍乾名瓷》,1986年,頁135,圖107。此外還有香港望星樓藏清乾隆仿古銅醬釉描金銀彩三羊洗,參見 《望星樓藏瓷》,2004年,頁112,圖40。

A BRONZE-IMITATION GILT-SPLASH CENSE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11.5cm

PROVENANCE Christie's Hong Kong, 28 April 2003, lot.529

HK$ 1,500,000 - 1,800,000 US$ 193,000 - 231,000

清乾隆 仿銅釉醬地灑金竹節三足爐 ©倫敦蘇富比,1992年6月9日,編號268

清乾隆 仿古銅醬釉描金銀彩三羊洗(底部) ©香港望星樓藏



3011

清雍正  青花纏枝蓮紋小罐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雍正時期罐型多樣,此類青花小罐即為其中一式,形制精巧,小器大樣,把手可玩。青 花小罐腹部飾以纏枝花卉紋。紋飾風格極為罕見,部分花卉、枝蔓的畫法僅見於永樂青 花壯罐,具有濃烈的西亞氣息,青花有朦朧質感,為雍正青花繼承明代永、宣官窯的例 證。 雍正御窯瓷作素以小巧纖柔見長,所出之器,往往品級較高,予人以清秀幽雅之美。後 世可反復品賞玩味,意趣十足。此種小罐是雍正青花的經典造型,又名「匙筋瓶」,屬 文房香道用器,為雍正一朝所獨有,以後官窯不復燒制,亦見大小多種樣式。據雍正七 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文件》記載:「四月十一日,郎中海望持出青花白地小圓罐一件。 奉旨著照樣燒造幾件,再別款式小器皿每樣燒造幾件,配百事件用,不必多燒造,欽 此。」可見當為拍品此類物,且存世較少。

A SMALL BLUE AND WHITE 'FLORAL' JAR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H 5.5cm

HK$ 100,000 - 200,000 US$ 13,000 - 26,000


3012

清乾隆  青花松鼠葡萄紋大碗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器撇口,深腹,圈足。外壁青花繪松鼠葡萄紋,葡萄樹幹粗壯,藤蔓纏繞,枝繁 葉茂,果實累累,飽滿晶瑩,數隻神態各異,活潑可愛的松鼠攀援在葡萄藤枝 上。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書款,為乾隆官窯制式。 以各種植物果實為裝飾稱為瓜果紋,唐宋時期多見葡萄和石榴紋。葡萄紋作為工 藝品裝飾題材,最早見於唐代,有海馬葡萄紋銅鏡,葡萄紋銀器等。至明清間更 為多見,永樂剔紅漆器、成化鬥彩瓷器中的葡萄紋飾已膾炙人口。葡萄果實成串 成簇,碩果累累,寓意豐收,富貴長壽。松鼠是一種十分可愛的小動物,鼠在 十二時辰為子,喻「子」之意,葡萄松鼠紋寓有「多子多福」、「子孫萬代」的 吉祥祈願,成為明清瓷器典型的裝飾紋樣。清代官窯青花葡萄松鼠碗最早見於康 熙朝,乾隆有青花,粉彩等品種。

A BLUE AND WHITE 'SQUIRREL AND GRAPES' BOWL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10.8cm D 22.3cm

HK$ 100,000 - 180,000 US$ 13,000 - 23,000


盉



3013

清乾隆  青花蓮托八寶紋盉壺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1. 香港蘇富比,2003年4月27日,編號227 2. 香港蘇富比,2006年4月10日,編號1685 本品為乾隆御窯仿明宣德官窯之作。取商周青銅酒水器「盉」之造型,敞口,闊頸,深 腹,有長流、曲柄和環紐蓋,下承以鼎式四足,造型別致。通體飾青花紋樣,蓋面和外 壁頸部飾纏枝靈芝紋,肩及蓋面邊緣有連續回紋,腹部主題圖案為蓮花托佛教吉祥八 寶,輪、傘蓋、花、香爐、魚等主題紋樣,等距離排列,與微豐的鼓腹相得益彰。八寶 紋下以串枝靈芝為陪襯,分別飾於蓋面、頸、流、曲柄和四足上。此器造型古樸典雅, 構圖繁密,繪畫流暢。構圖繁密有致,繪畫流暢豪放,花紋當中之「點塗法」酣暢淋 漓、自然奔放而不失矩度,青花蒼雅明快、嬌妍欲滴,與瑩潤似玉的釉質相互映襯,皆 見佳瓷麗質。 據《清檔》記載,乾隆三年四月十八日,「司庫劉山久、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胡世傑交 宣窯青花八吉祥高足壺一件。傳旨:著交唐英照此壺款式花樣,多做幾件,得幾件並 原樣先送來,欽此。」故可知此類盉壺為乾隆命唐英仿宣德器物而製。道光二十九年 (1849年),清宮謹遵道光皇帝節儉的治國思想,官窯奉旨停止燒造「不急之務」的 十六種圓琢瓷器,此器亦在其中,故如本品者,僅製作於乾嘉道三朝,更顯珍貴。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館、西藏博物館及香港天民樓均藏有同類瓷器品種,可與文 獻及本品相證。南京博物院一例錄於《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2003 年,頁296。臺北故宮館藏一例載於《清康雍乾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1986 年,頁101,圖71。香港天民樓收藏一例,並曾在1992年展覽於臺灣鴻禧美術館,著錄 於《天民樓青花瓷特展》,1993年,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頁212。

A BLUE AND WHITE AUSPICIOUS PATTERN 'LOTUS' EWE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21.1cm

PROVENANCE 1. Sotheby's Hong Kong, 27 April 2003, lot.227 2. Sotheby's Hong Kong, 10 April 2006, lot.1685

HK$ 1,500,000 - 1,800,000 US$ 193,000 - 231,000

《清宮瓷器檔案全集》 乾隆三年

清乾隆 青花蓮托八寶紋盉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014

清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紋大盤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愛新覺羅.恆年舊藏 這類乾隆大盤,尺寸碩大,傳世罕見。拍品胎質細膩,白釉純淨,盤心及內外壁以纏枝 花卉為主題紋飾,為仿明初永宣時期青花同類器而制。此器滿繪青花紋飾,主體紋飾為 纏枝蓮紋,其佈局疏密有致,活潑婉轉,毫無拘泥拖沓之感,小而細碎的卷草紋,襯托 於蓮花與牡丹之間,其流轉間精到的筆觸與自然活潑的意蘊完美融合,配以柔和悅目的 青色,可以使人深切感受到乾隆皇帝對於永宣青花藝術成就的欣賞與禮贊。 大盤器形碩大,相類器常用於宮廷御宴及特定皇室慶典,如著名的「千叟宴」,帝王廣 邀皇親國戚、前朝老臣、及自民間奉詔進京老人,數以千計,出席盛宴,場面浩大空 前,恩隆禮洽,萬古未有。滿族宴請風俗承襲蒙藏饗食傳統,淵源可溯。 拍品來源顯赫,原為清朝皇室愛新覺羅.恆年家族舊藏,是其父祖得自清宮賞賜,其六 世祖淳親王奕誴,是咸豐皇帝五弟。五世祖端郡王載漪,支持義和團運動,現北京少年 宮官圓遺址還記有其英雄事跡。曾祖溥僎,為一等鎮國將軍。

溥儀和姪兒恆年在自家門前。

A LARGE BLUE AND WHITE 'LOTUS' DISH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D 41cm

PROVENANCE Aisin Giuro Private Collection

HK$ 800,000 - 1,200,000 US$ 103,000 - 153,000

溥儀、溥傑及姪兒恆年在院庭內。



3015

清乾隆  釉裏紅海水雲龍紋梅瓶 本品小口束頸,豐肩收腹,下承淺圈足。造型典雅挺拔,胎釉堅致光潤,瑩白細膩,如脂似玉。通 體以釉裡紅一色裝飾,近足處繪以海水紋,器身主題紋飾為海雲飛龍圖,所繪蒼龍昂首奮身,追逐 寶珠,遒勁威武,一展叱詫風雲之態,蒼龍之下,海水激蕩,波濤翻卷,各見形態。 本品正是唐英《陶成紀事碑》所言「釉里紅器皿,有通用紅釉繪畫者」。運用釉里紅線描技法裝飾 全器是乾隆御瓷獨具特色之處,此類器皿品質精良,存世寥寥無幾。檢閱清宮檔案所載,乾隆皇帝 對釉里紅瓷器頗為鐘情,多次諭旨御窯廠燒造,尤為留心釉里紅的燒成效果,根據清宮檔案載,乾 隆三年(1738年),高宗指「釉里紅龍梅瓶,紅龍顏色不好,往好里燒造」(見馮先銘,《中國古 陶瓷文獻集釋》,台北,2000年,頁232)。唐英在乾隆四年的一份奏折里曾如此記述「竊奴才在京 時十月二十五日,太監胡世傑交出釉里紅馬掛瓶一件,畫樣一張,傳旨看明瓷瓶釉色,照紙樣花紋 燒造幾件送來,務要花紋清真。並將古瓷樣式好者揀選幾種,亦燒造釉里紅顏色,俱寫乾隆款送來 呈覽。欽遵奴才看明釉色,祗領紙樣,恭捧到關,即遵旨揀選古瓷、畫樣內好者數種,一並交窯廠 協造葆廣等敬謹燒造,並諭俱造釉里紅顏色務要花紋清真,釉水肥潤,顏色鮮明。俟造得時奴才揀 選送京恭呈御覽。」 釉里紅燒造工藝繁復,講究物理變化之妙,由於在燒成過程當中氧化銅離子游離激烈,往往易於聚 結,凹凸不平,若大面積塗飾,致使紋飾漫漶不清,遂成瑕疵;若火候氣氛掌握不准,其色或是暗 沈,或是淺薄,皆不堪入目,影響美觀,故乾隆皇帝對此頗為不滿。為了達到「花紋清真,釉水肥 潤,顏色鮮明」的效果,乾隆皇帝專門拿出認為發色理想的釉里紅馬掛瓶作為唐英燒造的標準,可 見乾隆皇帝對釉里紅的燒造費煞心思。所以唐英引領下的御窯廠秉承乾隆諭旨敬謹燒造,只有從以 上兩個方面改進和提升,而火候多賴天成,全靠經驗,唯裝飾分布則可人為規避,最佳方案則是以 線描一法為之。所以乾隆朝釉里紅器物多見以線描法繪就,本品亦然,以釉里紅勾勒紋飾後加點塗 法而成,不使用平塗技法。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乾隆釉里紅黑彩雲龍紋瓶,器型,紋飾與拍 品相近,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紅》下,2010年,頁200,圖183。

A COPPER-RED 'DRAGON' VASE, MEIPING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36cm

HK$ 50,000 - 80,000 US$ 6,500 - 11,000

清乾隆 釉裏紅黑彩雲龍紋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青花海水白龍紋梅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16

清雍正  鬥彩洞石花蝶紋盤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1. 日本藏家舊藏 2. 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1日,編號2970 3. 香港蘇富比,2013年4月8日,編號3135 本品為雍正御瓷盤類之無上雋品,纖巧雅致,盤心繪洞石玲瓏,牡丹兩枝橫欹而出,妍放盛開,彩 蝶雙飛,聞香而至。外壁繪秋菊爭妍,牡丹飄香,壽石嶙峋,彩蝶飛舞。構圖舒朗,主次明,畫意 清雅,動靜兼備,饒有書卷氣,青花筆觸細膩,渲染自然,宛如中國傳統花鳥畫,別見意蘊,更於瑩 白溫潤之胎釉映襯下,益見麗質非凡。菊花象徵杞菊延年、九秋同慶的美好寓意,雙蝶飛舞其上, 「蝶」諧音「耋」,取八旬長壽之意。菊蝶相映,構成一派延年益壽、生氣勃勃的景象。底以青花雙 圈內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本品發色淡雅明快,畫工精細逼真,紋飾寓意吉祥,牡丹 菊花象徵富貴壽考。

A 'DOUCAI ' AND FAMILLE-ROSE 'BUTTERFLIES AND FLOWERS' DISH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D 20.9cm

PROVENANCE 1.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2. Sotheby's Hong Kong, 11 April 2008, lot.2970 3. Sotheby's Hong Kong, 8 April 2013, lot.3135

HK$ 700,000 - 1,000,000 US$ 90,000 - 129,000



雍正帝雅好花道,品味超俗,雅好花道,對菊花情有獨鍾,除 了瓷器藝術品上飾菊花外,更喜歡用菊花造型制器,如菊瓣茶 壺、菊瓣盤等,在畫中也有雍正帝穿漢服扮陶淵明東籬賞菊, 可見雍正對菊花喜愛之深。由於此類型的題材為帝王之珍視, 使得此類創作在雍正宮廷藝術中必然經過一番在帝王與藝匠之 間的千錘百煉,方成正果。此盤畫面構圖得當,青花、色彩發 色雅致,描繪細膩,如此類雍正御窯上品,其畫稿必當出自宮 廷畫師之手,亦雍正御窯藝術成就最高期之佳作。 有清一代,乾隆御窯以巧奪天工的工藝、富麗堂皇的釉彩為陶 瓷史之最高峰,各類粉彩、鬥彩器物雖亦十分精細,但又不免 有流於程式化之嫌,而如此類具有畫意的作品則僅見雍正御窯 所出,藝術性自然高出一籌,可謂宮廷瓷畫,凝結著雍正皇帝 不俗的美學追求,類似作品存世罕見。見一對同樣題材作品但 以青花飾例,為趙從衍家族基金收藏,於拍賣會上釋出,最後 一次上拍於佳士得香港,2012年11月28日,編號2244。

清雍正 鬥彩洞石花蝶紋盤 ©《清代乃瓷器》,田路周一著,1976年,圖13



3017

清乾隆  鬥彩團花卷草紋案缸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法國私人藏家舊藏 鬥彩自創燒以來就廣受宮廷喜愛,經雍正時期御窯將其改良為釉下青花與粉彩相結合之 後,更顯嬌嫩明麗,發展到乾隆時期,鬥彩技術已是爐火純青。乾隆朝鬥彩器以製作工 藝精緻、色彩鮮麗、紋飾更趨圖案化為特徵,釉上釉下彩已然融為一體,於淡雅中顯亮 麗,於纖細中見雋永。 本品直口,圓唇,深弧腹漸收,玉璧底,內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內壁光素無紋,外壁通體以鬥彩裝飾,口沿下一周邊飾為海棠形連環開光,外以青花為 地,內分繪各式花卉。腹部以一周如意紋作簾,主題紋飾為四組團花,一朵醒目的紅彩 西番蓮居於中心,其四周又有以紅、黃等色繪就的各色四季花卉,枝纏葉繞,五彩繽 紛。團花外有一空白帶將其與周圍紋飾相隔,周邊的纏枝花卉花妍葉綠,枝蔓繞團花紋 而飾,連綿不絕。整器紋樣線條流暢,描繪細膩,填色準確,層次分明,用色極為豐 富,將此一大缸裝點得五彩斑斕,令人過目難忘。

A 'DOUCAI ' 'MEDALLION' JA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23.4cm D 33cm

PROVENANCE A Parisian Private Collection, France

HK$ 2,800,000 - 3,500,000 US$ 359,000 - 449,000

清乾隆  鬥彩團花卷草紋案缸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記載乾隆初年傳旨燒造「水盛」甚多,按 其品目,應為此類案缸。從裝飾風格看,所繪開光及枝葉纏枝方式 還略帶西洋風格,使其華麗的外表更添一份異國風情。團花為乾隆 瓷器流行裝飾紋樣之一,民國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云:「至乾隆 以後喜作團彩,稍久風致矣,然於華麗之中別饒蔥茜之致,足為清 供雅品,彌可寶貴也。」與此件一對照,簡直不差分毫,足見其美 姿雋永。 整器紋樣線條流暢,描繪細膩準確,層次分明,用色極為豐富,所 繪開光及枝葉纏枝方式還略帶西方巴洛克風格,使其華麗的中更添 一份情趣。此類案缸由於燒造難度較大、工藝精美,故傳世甚為珍 罕。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珍藏有乾隆朝的同類品種,見《世界 陶瓷全集》15,日本小學館,1983年,頁87,圖94。《中國陶磁 展》,靜嘉堂文庫美術館,1992年,圖62。《中國國家博物館館 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頁 164,圖108。另參考拍賣市場上數例,香港蘇富比,2011年11月 13日,編號60。北京保利,2012年12月5日,編號5744。如此重 器,可謂集成型、彩飾、焙燒工藝之大成者,乃鬥彩燒造史上的精 品,亦為乾隆朝華麗彩瓷之代表。





3018

清乾隆  黃地粉彩描金蓮蝠紋鏤雕多孔折沿盤一對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1. 美國戴維斯(1871-1940),由孫女Alita Davis繼承(標籤) 2. 佳士得香港,2013年11月27日,編號3442 盤一對,折沿,淺弧腹,圈足外撇。二盤紋飾一致,內外均以黃釉為地,盤心飾幾何鑽形,內 壁環飾四組纏枝蓮花紋及蝙蝠紋。四組紋飾環環相扣,形成一幅構圖清晰、精緻細膩的圖案。 折沿處於紅地上鏤雕48個大小一致的圓孔,並以描金線相繫,絲絲入扣。圓孔上下間飾花草 紋,用筆工細,設色妍麗。盤外壁與盤心飾紋相呼應,同為四周纏枝蓮花紋及幾何鑽形。足牆 施松石綠地,環飾一周花葉紋,足處輔以一圈礬紅描金卷雲紋。盤底施松石綠釉,中心以礬紅 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本拍品源自美國收藏家戴維斯(Samuel C. Davis, 1871-1941),再由其孫女Alita Davis繼承,後 一直於家族中流傳。戴維斯出生於美國聖路易州一個顯赫的家族,1893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於 1904年參加美國路易斯安那採購博覽會,自此開始認識亞洲藝術品,並收藏中國陶瓷,其中大 部分的藏品來自著名古董商盧芹齋。於1940年戴維斯逝世後,其藏品中202件瓷器捐贈予聖路易 美術館,另外一部分則捐贈於哈佛大學。

戴維斯(Samuel C. Davis, 1871-1941)

此對盤子工藝精湛絕倫,無一不體現出乾隆時期高超的制瓷技藝,彰顯御窯風範,觀之濃郁的 宮廷氣息撲面而來,妙不可言。除本品以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個僅見的乾隆款鏤雕折沿 盤,惟該器施以白釉,尺寸較本品小,且未飾有蓮蝠紋,整體紋飾偏向於嘉慶年間作品風格。 本對盤子甚有可能燒製於乾隆晚期,特意製作予乾隆皇帝的祝壽禮物,以蓮花蝙蝠紋寄予「福 壽綿長」的吉祥寓意。 鏤雕工藝的盤子不為多見,翻閱各大公私收藏機構,類似鏤空折沿大盤僅見數個帶嘉慶款之 例,帶乾隆款或是黃地的例子均極為珍稀。參考徐展堂舊藏一松石綠盤,後捐贈予香港文化博 物館。另一仇焱之舊藏松石綠釉例,售於香港蘇富比,2002年10月30日,編號258。一紫地 之例售於佳士得紐約,1989年6月2日,編號218。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一嘉慶黃地之例,著錄於 《中國歷代陶瓷鑑賞.5.清官窯及民窯》,頁217。

A FINE AND EXCEPTIONALLY RARE PAIR OF YELLOW-GROUND FAMILLE ROSE PIERCED RIM DISHES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D 39.5cm

PROVENANCE 1. Samuel C., Davis (1871-1940), descended to his granddaughter Alita Davis (label) 2. Christie's Hong Kong, 27 November 2013, lot.3442

HK$ 10,000,000 - 18,000,000 US$ 1,282,000 - 2,308,000

清乾隆 松石綠釉蓮蝠紋鏤雕折沿盤 仇焱之舊藏 ©香港蘇富比,2002年10月30日,編號258





3019

清乾隆  檸檬黃地洋彩西蕃蓮紋碗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1. 日本山中商會 (傳) 2. 英國私人收藏,1960年代購於倫敦 3. 女士收藏 4. 紐約佳士得,2013年9月20日,編號1392 5. 紐約蘇富比,2016年9月14日,編號265 此碗造型端莊典雅,外壁以檸檬黃釉為地,滿繪四組番蓮紋,花間枝頭亦點綴含苞欲放 的小花及花蕾,花卉皆為折枝。枝葉纏繞翻卷,色彩富麗堂皇,極富動感。整器滿地繁 花,留白甚少,有明顯的琺瑯彩效果。碗內壁施白釉,釉汁潤澤,宛若凝脂,碗外底施 白釉,碗底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清乾隆洋彩黃地洋花宮碗尊貴典雅,本品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清嘉慶粉彩黃地勾蓮 五福紋碗可比,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琺瑯彩、粉彩》,上海科學技術出 版社,頁205,圖181。另見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載於《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 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243。參考日內瓦鮑氏收藏,載於 John Ayers, 《The Baur Collection, Geneva, Chinese Ceramics》,卷2,倫敦,1974年,編號 A630。採用類似黃地洋彩裝飾手法之例,可參考清乾隆黃地洋彩吉祥花卉鋪首耳大尊, 售於佳士得香港,2001年4月29日,編號555。 「洋彩」最早見於唐英乾隆元年(1736年)的《陶成紀事碑》中載:「洋彩器皿,新 仿西洋琺瑯畫法,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文中明確指出洋彩是仿製 畫琺瑯器物而創燒的彩瓷品種,清宮造辦處檔案中關於此種釉色器物亦均以「洋彩」為 名,如乾隆二年清宮造辦處檔案即有乾隆親諭記載:「洋彩黃地花宮碗,花樣甚好…… 照此將小圓盒亦燒造些」,文中所稱「洋彩花宮碗」即指本器,可見頗受乾隆皇帝喜 愛。本碗即為乾隆初年洋彩器物的典型作品,並成為清代景德鎮御窯廠的傳統品種,一 直燒造至光緒朝。

A RARE YELLOW-GROUND 'YANGCAI' 'LOTUS' BOWL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D 17cm H 7.8cm

PROVENANCE 1. Yamanaka & Co., Japan (repute) 2. A UK Private Collection, acquired in London 3. Property of a Lady 4. Christie's New York, 20 September 2013, lot.1392 5. Sotheby's New York, 14 September 2016, lot.265

HK$ 1,500,000 - 2,000,000 US$ 193,000 - 257,000



3020

清乾隆  粉彩白地軋道海水龍紋水盂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法國巴黎藏家舊藏 本品圓口,鼓腹,圈足微內斂,外壁於白彩上以軋道工藝裝飾洶湧的海水波濤 紋,其上繪礬紅彩雲龍戲珠圖案,二龍神采奕奕地奔走於火焰間,繪工細膩而嫻 熟,毫無猶豫隨意之筆,於細節處彰顯御窯風範。器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 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軋道工藝是乾隆朝著名督陶官唐英創制的一種瓷器裝飾技法,即在色地上以尖狀 工具剔划出花卉圖案,再於其上作各種裝飾。此技法做工繁瑣,極耗人力物力, 為乾隆朝官窯器的精細之作。本品釉色純美,外壁紅白二色對比鮮明,具有強烈 的藝術效果。繪工、刻工均無可挑剔,並飾以繁縟的軋道工藝,其華貴的宮廷氣 息撲面而來。如此色彩艷麗、紋樣繁復的精細之作,當甚為乾隆帝所喜。 同類工藝藏品可見原玫茵堂收藏,載於《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 1994-2010年,卷4,編號1761,後售於北京保利2017年12月18日,編號5032。 此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錄於《故宮珍藏康雍乾瓷器圖錄》,紫禁城出版 社、兩木出版社,1989,頁332,圖13。及南京博物院藏品,出版於《宮廷珍 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276。亦有 如本品內施白釉,而口沿描金,並繪明式龍紋杯,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清 康雍乾名瓷》頁154,圖128,台北故宮博物院,1991年。

A WHITE-GROUND FAMILLE-ROSE 'DRAGON' WATERPOT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5.4cm

PROVENANCE A Parisian Private Collection, France

HK$ 600,000 - 800,000 US$ 77,000 - 103,000

清嘉慶 粉彩白地軋道海水矾紅龍紋水盂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白地軋道海水矾紅龍紋碗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61



3021

清乾隆  仿汝釉八方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購自日本繭山龍泉堂 (傳) 宋代五大名窯以汝窯青瓷最受後世稱頌,明清兩代景德鎮御窯廠均曾仿製,唐英於雍正 十三年(1735)作《陶成紀事碑》,其中所載仿古采今各類釉色共五十七種,即有「仿 銅骨魚子紋汝釉」,乾隆皇帝亦極為推崇,多次下旨仿燒,並曾賦詩詠歎:「官汝稱名 品,新瓶制更嘉。」拍品即為乾隆時期仿汝釉「新瓶」。 有清一朝,仿汝釉八方瓶僅乾隆至道光朝燒造,乾隆時期製品存世尤少,拍品與故宮博 物院藏品品種相同,載於《孫瀛洲的陶瓷世界》,頁275,圖174,實為難得的乾隆宮廷 陳設佳器。 拍品通體作不等邊八方形,束頸、折肩,腹部向下漸收,滿施仿汝釉,其色青中微泛粉 白,如雨過之後晴朗的碧空,釉面佈滿魚子紋開片。全器造型別致,器身光素不事其他 裝飾,古釉之美與當朝器形完美結合,彰顯師古而不泥古的藝術追求,為乾隆官窯仿各 種宋代釉色器的翹楚之作。 方形瓷器製作難度很大,往往有「一方抵十圓」之說,拍品取八方為形,在各種造型的 清代官窯瓷器中尤為珍貴。

A RU-TYPE OCTAGONAL VAS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33.2cm

PROVENANCE Purchased from Mayuyama & Co., Ltd., Japan (by repute)

HK$ 500,000 - 700,000 US$ 65,000 - 90,000



3022

清乾隆  爐鈞釉燈籠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1. 佳士得倫敦,2008年5月13日,編號208 2. 佳士得香港,2010年5月31日,編號2014 瓶口外撇,短頸,筒形腹,下承圈足,因形似燈籠而得名。瓶腹部兩側堆貼瓶狀雙耳,瓶上加瓶,寓意「平 上生平」,構思新穎,別出心裁。足內釉底淺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通體施爐鈞釉,釉彩自 然流淌,藍、紫等色交織熔融,極盡變幻之能事,實為一件時代特徵鮮明的乾隆朝爐鈞釉器代表作。 爐鈞釉燈籠瓶是清代官窯之經典品種。爐鈞釉始燒於雍正朝,以爐內低溫仿鈞釉而得名,是清代單色釉中饒 具特色的高貴品種。燈籠瓶為爐鈞釉器物的特有造型之一,流行於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其中尤以乾隆作 品水準為高。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瑞士玫茵堂等文物機 構和,私人收藏均有與本品類似之乾隆朝爐鈞釉燈籠瓶珍藏,足見其備受青睞。 爐鈞釉瓷僅盛行於雍正、乾隆兩朝,嘉慶時期此種作品燒造數量減少。本品呈色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類 似,紅彩泛紫,尚存雍正遺風,在乾隆朝以後的爐鈞釉中殊為少見。乾隆爐鈞釉燈籠瓶傳世較為稀有;可見 一例嘉慶者,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著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頁211,圖190。一 件乾隆者,於本品尺寸、形制、釉色極為相似,可見佳士得香港,2000年10月31日,編號870。瑞士玫茵堂 亦舊藏一例乾隆者,售於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4日,編號6。

A ROBIN'S EGG-GLAZED VAS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23.2cm

PROVENANCE 1. Christie's London, 13 May 2008, lot.208 2. Christie's Hong Kong, 31 May 2010, lot.2014

HK$ 1,100,000 - 1,500,000 US$ 142,000 - 193,000

《繪畫集珍》局部



3023

清道光  爐鈞釉燈籠瓶 款識:「大清道光年製」

拍品口外撇,短頸,筒形腹,下承圈足,因形似燈籠而得名。瓶腹部兩側堆貼瓶狀雙 耳,瓶上加瓶,寓意「平上生平」,構思新穎,別出心裁。通體施爐鈞釉,釉彩自然流 淌,藍、紫等色交織熔融,極盡變幻之能事,足內釉底淺刻「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 篆書款,乃先鈐章後上釉而成。 本品呈色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類似,紅彩泛紫,尚存雍正遺風,在道光朝以後的爐鈞 釉中殊為少見。道光爐鈞釉燈籠瓶傳世較為稀有;可見一例嘉慶者,為北京故宮博物院 藏品,著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頁211,圖190。一件乾隆者, 於本品尺寸、形制、釉色極為相似,可見瑞士玫茵堂亦舊藏,售於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 4日,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三,編號6。

A ROBIN'S EGG-GLAZED VASE DAOGUANG PERIOD, 1821-1850 H 23.5cm

HK$ 300,000 - 500,000 US$ 38,000 - 64,000

清嘉慶 爐鈞釉燈籠瓶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24

清早期  模印十字杵纏枝花卉紋盤 據《明實錄·太宗實錄》載,永樂四年(1406)十月丁未,回回結牙思進玉碗,上不 受,命禮部賜鈔遣還,謂尚書鄭賜曰:「朕朝夕所用中國磁器,潔素瑩然,甚適於心, 不必此也。」時當永樂初年,而皇帝自詡所謂潔素瑩然者,即指此類永樂早期的甜白瓷 器而言。 本品敞口,淺腹圈足,內壁模印纏枝花卉紋,盤心飾十字杵紋,佈局清疏自然,模印清 晰。釉色溫潤潔白,瑩潔豐腴,寶光內蘊,純以一色而動人,給人一種瑩潔於心的甜美 感。具有典型的元代遺風。 同類白釉瓷器,可參考景德鎮御窯廠出土明宣德白釉模印十字杵紋碗,載於《景德鎮出 土明代御窯瓷器》,文物出版社,2009年,圖055,其主體紋飾與拍品一致,可資參考。

AN MOULDED WHITE-GLAZED 'LOTUS' DISH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D 14.7cm

HK$ 80,000 - 120,000 US$ 10,000 - 15,000

明宣德  白釉模印十字杵紋碗(局部) ©《景德鎮出土明代御窯瓷器》,圖055


3025

明宣德  礬紅盤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礬紅,亦稱「鐵紅」、「紅彩」、「虹彩」,低溫釉的一種,色澤紅中泛橙。該技術最 早出現於宋代,為釉上多種彩的前驅,明清時技術日益進步。明代嘉靖時,御器廠開始 以礬紅釉取代銅紅釉。到清康熙時,礬紅技術臻於成熟,色澤鮮艷,一般用於五彩、鬥 彩繪制紋飾。 本盤器身較淺,敞口,口沿向外微卷,弧腹,平底,盤底寬平,淺圈足。器形圓潤周 正。內外均敷紅釉,釉質均勻,色澤鮮亮。底施白釉,色澤均勻,中心以青花雙圈線落 「大明宣德年製」六字二行楷書款,筆記娟秀工整,青色濃重,頗具古風。

A IRON-RED DISH XUANDE PERIOD, 1426-1435 D 12.7cm

HK$ 100,000 - 200,000 US$ 13,000 - 26,000


3026

清乾隆  白玉雕環耳四足爐 展覽 1. 《清代玉雕美國巡迴展》,美國加州寶爾博物館,1997年9月7日至1998年3月1日 2. 《清代玉雕美國巡迴展》,美國德州休士頓自然科學博物館,1998年4月3日至9月7日 出版 《清代玉雕之美》,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年,圖版87 整體形制近方形,四圈足外凸,帶黑色器蓋,以羊形為鈕,此鈕圓雕,雙羊依偎呈臥 狀,打磨圓潤,構思巧妙,生動寫實,雙羊寓「洋洋得意」之意。 唇與腹部雕琢龍形耳,其上附活環。上腹淺雕龍紋,彼此相交,錯綜複雜,刻劃線條流 暢宛轉自如,細部特徵無一遺漏,明顯系精雕之作;下腹淺浮雕「囍」字,足見此器應 有喜慶之用。整器威儀十足,神采奕奕;構圖嚴謹細緻,造型古樸淡雅,模範嚴謹,精 美別致;器表打磨光滑,工藝高超,製作精細,保存完好;玉質溫潤潔白,含光拔萃, 精氣耀人。此器造型及比例勻稱、莊重,紋飾繁縟雄偉但不失細膩、準確,而且色調搭 配極為合理,用料大氣,取材厚實,充滿了高貴脫俗的氣質。這件白玉雙羊鈕仿古活環 龍耳爐,富麗奢華,保存品相良好,令人歎為觀止。

AN OUTSTANDING WHITE JADE INCENSE CENSER AND COVE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14.3cm

EXHIBITED 1. Jade : Ch'ing Dynasty Treasures ,The Bowers Museum of Cultural Art, September 7th 1997-March 1st 1998 2. Jade : Ch'ing Dynasty Treasures ,The Houston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pril 3September 7th 1998 LITERATURE Jade : Ch'ing Dynasty Treasures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wan 1997, pl.87

HK$ 1,400,000 - 2,000,000 US$ 180,000 - 257,000



3027

清乾隆  白玉雕年年有餘福壽蓋盒 來源 佳士得香港,2010年5月31日,編號2094 本品取整塊優質白玉材,玉質細膩溫潤,好似凝脂,純淨均勻。造型為一顆碩大飽滿的 壽桃,枝幹葉茂,五隻蝙蝠盤旋繚繞其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寓意「五蝠捧壽」。 盒、蓋以透雕枝葉相纏,不能分離。整器造型雍容端莊,曲線婉轉流暢,結構嚴謹有 度,形制典雅。 蓋盒雕五蝠,蝠與福諧音,故名。《禮記·祭統》:「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 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也,即富貴、長壽、安寧、吉慶、如意等全備完美之意。」 五福之稱,源于《書經》中《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 德,五曰考終命。」可見,五福之意包含了人們所能想像到的人生全部的幸福,包括長 命百歲、榮華富貴、健康安寧、行善積德、人老善終的含義。

A FINELY CARVED WHITE JADE BOX AND COVE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7.5cm W 135cm

PROVENANCE Christie's Hong kong, 31 May 2010, lot.2094

HK$ 1,200,000 - 1,800,000 US$ 154,000 - 231,000



3028

清乾隆  白玉素身活環象耳瓶 來源 1. 巴黎蘇富比,2009年6月11日,編號246 2. 佳士得香港,2010年5月31日,編號1901 玉瓶呈扁方形,束頸,口足呈長方形,通體光素無紋,頸部對稱飾兩隻象耳,象鼻銜兩 隻活環耳。此器造型端莊,掏堂規整,玉質溫潤、白膩,純淨少瑕。此瓶採用的素身做 法正與古語「良玉不琢」不謀而合,質地好的白玉,無需任何雕琢,只需加以打磨,便 可淋漓盡致體現其質地之美。如此質地純淨,美玉無瑕的白玉應出自於乾隆二十五年之 後,隨著回疆戰亂平息,和闐再次被納入版圖,清宮才得以有穩定充足的和闐玉料供 給。 此玉瓶來源清晰,玉質純淨,體格碩大,雕工精緻,打磨精細,乃清宮珍品,保存至 今,品相完美,十分不易。

AN IMPERIAL FINE WHITE JADE VAS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19.1cm

PROVENANCE 1. Sotheby's Paris, 11 June 2009, lot 246 2. Christie's Hong Kong, 31 May 2010, lot.1901

HK$ 2,200,000 - 2,800,000 US$ 283,000 - 359,000




金玉青煙Ⅱ Lot 3029 -Lot 3032


3029

明萬曆  仿古饕餮紋簋式爐

銘文:「明萬曆戊戌季夏齋新城王氏具美堂作寶□是用孝享子孫孫永寶用之」 來源 1. 臺灣楊炳禎舊藏 2. 「吉金」—重要私人藏宣銅器 展覽及出版 1.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臺灣歷史博物館,1996年,頁 234,圖169 2.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臺灣歷史博物館,1997年,頁71,圖 202 晚明仿古風盛,瓷器、玉器、銅器無所不包。在銅器仿古方面,器物的藝術風 格主要體現在器型仿古、紋飾仿古,流行鎏金和錯金銀裝飾。 本品體量較大,仿古制式,氣韻非凡。爐身簋式,外壁浮雕獸面紋,空白處細 刻規整的雷紋為地,效仿商周時期「二層花」的典型裝飾效果。爐底陰刻篆 書銘文,「明萬曆戊戌季夏齋新城王氏具美堂作寶□是用孝享子孫孫永寶用 之」。整器莊重沈穩,當為廟堂陳設之器。 英國大威德基金會藏清雍正《古玩圖》卷六,畫中有一件與拍品造型相同的銅 簋式爐,不知是否為拍品,亦未可知。

AN ARCHAISTIC BRONZE CENSER, GUI WANLI PERIOD, 1573-1620 H 13.5cm D 20.5cm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2. ‘Jijin’: An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in EXHIBITED AND LITERATURE 1. Jinyu Qingyan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6, P. 234, Cat. No. 169 2. Guancang Yadiao Ji Mingqing Tonglu Tezhatulu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7, P.71, Cat. No. 202

HK$ 1,100,000 - 1,500,000 US$ 143,000 - 193,000

清雍正 《古玩圖》卷六 ©英國大維德基金會藏



3030

清早期  連環押經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1. 臺灣楊炳禎舊藏 2. 「吉金」—重要私人藏宣铜器 展覽及出版 1.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臺灣歷史博物館,1996年,頁123,圖21 2.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臺灣歷史博物館,1997年,頁43,圖67 3. 《寶器颺馨——讀書樓藏明清銅爐》,臺灣歷史博物館,2009年,頁36、37,圖9 4.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頁27,圖14 整器秀雅,爐身、腿足較明代有拉高趨勢,但處理得當,比例合宜,氣韻雋美,乃爐譜所載經 典爐式高腳押經者,《宣爐小志》又稱其為「琴爐」。 押經一器,重在耳朵的精神及力度。按耳形制,常見四式:圓耳、圓耳帶凹、圓耳帶環、方 耳,其中圓耳帶凹、圓耳帶環者傳世最少,為藏家所重。唇口外侈,凹頸極短,以致《宣爐小 志》對其的描述為「素身、無頸」,斜下出垂鼓腹,緩收出底,承三乳足,高而外撇。爐身兩 側塑連環圓鋬耳,上肥下瘦,彎曲勢收,穿以圓環,更顯靈動可愛。細觀,銅環內側、爐身有 支釘痕,可知最初鑄造完成時,銅環固定於器身,非直接懸掛於鋬耳,是為當時的鑄造工藝。 內膛修磨,旋紋隱現。口薄壁厚,重量集中在下半部,體量小而重量不減,銅質必縝密精煉。 爐身栗殼皮色,靜穆雅致,盈亮光潤。爐底鑄「大明宣德年製」沈度體楷書款,字正工精,標 準有度,字風沉穩有力而兼具秀美,地子乾淨平整。 爐體適中,氣韻秀雅,處處彰顯著鑄造工藝的精湛。每個細節的呈現,都要求制蠟膜時就要精 益求精,一絲不怠。終成佳器,保存完整,乃押經爐中妙品。

A BRONZE INCENSE CENSER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H 5.6cm D 9.7cm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2. ‘Jijin’: An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in EXHIBITED AND LITERATURE 1. Jinyu Qingyan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6, p.123 Cat. no. 21 2. Guan Cang Ya Diao Ji Ming Qing Tong Lu Te Zhan Tu Lu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7, p. 43, Cat. no. 67 3. Baoqi Yangxing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2009, p. 36-37, Cat. no.9 4. Jijin ,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p.27, Cat. No.14

HK$ 800,000 - 900,000 US$ 102,000 - 115,000



3031

清康熙  蚰耳簋式爐 (連座)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1. 臺灣楊炳禎舊藏 2. 「吉金」—重要私人藏宣铜器 展覽及出版 1.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臺灣歷史博物館,1996年,頁218,圖 143 2.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臺灣歷史博物館,1997年,頁68,圖183 3. 《寶器颺馨——讀書樓藏明清銅爐》,臺灣歷史博物館,2009年,頁74、75,圖28 蚰龍耳,又稱「蜒蚰耳」,為宣銅爐中最具代表的爐式,正如《宣德彝器譜》三卷本曾 讚美此式爐「款制大雅,為諸爐之冠」。據傳,宣德年間奉旨監鑄的各部大臣,推薦此 款仿白定香爐,備受皇帝青睞,而成為禦書房內的御用爐品。 拍品形式渾厚碩大,口徑近三十公分,屬超大爐者,十分罕見。寬平口,口緣銳利外 侈,凹頸,垂鼓腹。雙蚰耳肥碩有力,上平下收,挺闊精神。器身栗子殼色,深沉肅 穆。爐底可見灑金銅質,精粹至純。爐底「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德」字有橫,筆 劃勁挺力道,筆鋒頓挫表現淋漓,筆意盡顯,雖鑄尤寫,彰顯高超的鑄造工藝。原座保 存上佳,皮色包漿與器身統一,製作工藝考究不怠,雙弦紋束腰,座面起線,雲板足刻 祥雲捧日。 此爐法度嚴謹,莊重典雅,大氣蔚然,皇家之氣難掩。如此大體量,銅料所需必多,對 於私人,哪怕是豪商富賈,亦難有可為,非官鑄所不能達。宣銅爐,有座者少。大爐 者,原座者更為鮮見,極為不易。且大爐歷來為藏家所重,此爐堪賞。

A BRONZE CENSER WITH STAND KANGXI PERIOD, 1662-1722 H 19.4cm D 27.2cm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2. ‘Jijin’: An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in EXHIBITED AND LITERATURE 1. Jinyu Qingyan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6, p.218 Cat. no. 143 2. Guan Cang Ya Diao Ji Ming Qing Tong Lu Te Zhan Tu Lu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7, p. 68, Cat. no. 183 3. Baoqi Yangxing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2009, p. 74-75, Cat. no.28

HK$ 2,800,000 - 3,000,000 US$ 360,000 - 385,000



3032

清中期  銅鈁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吉金」—重要私人藏宣銅器 銅鈁撇口出沿,束頸,鼓腹向下收足,足微出沿。兩側各飾獸耳,底鑄 「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書款。銅鈁源於古代青銅器造型,器身通體栗殼 金色,包漿自然。

A BRONZE WINE VESSEL, FANG MID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H 12.7cm

PROVENANCE ‘Jijin’: An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in

HK$ 110,000 - 200,000 US$ 15,000 - 26,000





3033

晚唐至五代  木雕十一面觀音像 來源 美國私人藏家收藏 十一面觀音流行於唐代至宋代北方地區,與觀世音菩薩救難濟世之思想有關。十一面觀音的 形制不僅有二臂、四臂、八臂等異,其十一面之配置亦有種種不同,據丁福保所撰《佛學大 辭典》,有儀軌記載一種為前三面作寂靜相,右三面作威怒相,左三面作利牙出現相,後一 面為笑怒相,頂上之一面作如來相,如山西天龍山第九窟,敦煌千佛洞伯希和第一○二號皆 有十一面觀音像。另一種為本面頂上有三重,各安三面,其上再加一面,凡十一面;本件即 為後者。 整像刻畫十一面觀世音菩薩,以整塊木材雕就,菩薩高髮髻,髻前束花環,面分三層,共 十一面,最頂為阿彌陀佛。觀音垂眸下視,眼角上揚,高鼻入眉,雙唇微抿,長耳垂圓鐺。 身披天衣,頸佩瓔珞,下身著裙,小腹微微前傾。服飾華美,帔帛環繞,瓔珞精緻,衣服輕 薄透體,紋線流暢自然。其右手垂落,結予願印,左手原拎淨瓶,現已殘損。菩薩臉龐豐滿 圓潤,曲眉豐頸,五官秀美,體態豐腴,盡顯盛唐時期佛像特徵。造像繁復的頭飾及發絲、 九面、耳飾、胸飾的瓔珞、天衣、面部細節、挺拔的軀體完美的表現出來,再加上千年自然 磨損風化的木紋,將造像鬼斧神工般呈現給大眾,堪稱絕品。

A WOOD EKĀDAŚAMUKHA AVALOKITEŚVARA TANG TO FIVE DYNASTY, 10TH CENTURY PROVENANCE An American Private Collection H 60.5cm

HK$ 6,000,000 - 8,000,000 US$ 770,000 - 1,026,000

唐代木雕十一面四臂觀音菩薩立像 ©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藏



麻布畫十一面六壁觀音菩薩 ©俄羅斯埃爾米塔什國家博物 館藏

敦煌麻布十一面觀音像 ©巴黎吉美博物館藏

從本件十一面觀音雕塑品相殘損狀況來看,作品歷經千年風霜,經 歷過異常乾燥的氣候,脫水風化嚴重,且經歷火燒和風沙自然磨 損,除主面孔外其他面孔損傷嚴重,仍可辨識。造像雖經千年風 化,在造像局部仍然留存在早期的漆金痕跡,可以想見造像之前的 精美之態。 新疆、甘肅地區傳世的木雕造像往往因為脫水嚴重而完好的保存下 來,軀體的風沙磨損痕跡比較明顯。例如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所藏 的一件唐代木雕釋迦牟尼,出自甘肅敦煌莫高窟,風化嚴重,面部 已殘損不清。現藏於和田地區博物館的一件唐代木雕釋迦牟尼同樣 風化嚴重重,軀休多條大裂縫,但依稀可見俯視的眼睛和佛像肅穆 的神情。相較這兩件博物館的藏品,本件十一面觀音的品相狀況稍 好一些,十分難得。 唐代木雕、石雕及鎏金十一面觀音作品存世甚罕,除去以上兩例, 唐代造像多收藏於知名博物館中。如敦煌八臂觀音菩薩木雕立像, 其風格與本尊造像最為相似,現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唐代西安光 宅寺七寶台石雕十一面觀音菩薩,身材比例纖瘦,日本東京國立博 物館藏;敦煌所存繪畫作品中有著十一面觀音的形象,如原位於敦 煌莫高窟第17窟中五代後周顯德三年(956)麻布畫十一面六壁觀 音菩薩,現藏於俄羅斯埃爾米塔什國家博物館。整像肅穆靜謐,刻 畫出觀世音菩薩發大慈悲心,救度眾生的形象。菩薩面部絲絲木紋 隱約可見,打磨光潔,顯得古樸優雅。

唐代木雕釋迦牟尼 ©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藏

唐代木雕釋迦牟尼 ©和田地區博物館藏

唐代敦煌八臂觀音菩薩木雕立像 ©法國吉美博物館藏

唐代西安光宅寺七寶台石 雕十一面觀音菩薩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目前有據可查的唐代十一面觀音頭部分為三層和四層兩種,本尊為三層,主面 左右各有一張面孔,分為靜謐和忿怒兩種面相,第二層有七張面孔,最上面為 阿彌陀佛。與之可作比較者為法國吉美博物館藏的一件唐代木雕十一面觀音 像,不足本件作品神態自若。頭部分為四層者較為多見,在敦煌壁畫和傳世 麻畫上都可見到。參照敦煌第七六窟中十一面觀音壁畫和巴黎吉美博物館藏有 一件敦煌麻布十一面觀音像,頭上分四層十一面,六臂伸展各持法器與手印, 其眉眼刻划與本件十一面觀音非常接近。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唐代石雕十一 面觀音,雖頭部分為四層,也為少見的兩臂觀音。同時期存世的十一面觀音也 有銅像傳世,但多為二臂觀音,軀體纖細,例如香港蘇富比2016年10月5日曾 拍出一件唐代銅鎏金十一面觀音立像,身姿較細,重點突出觀音的十一張面 孔。上海博物館也藏有一件唐代銅鎏金十一面觀音,同樣軀體細弱。但也有例 外者,如布達拉宮收藏的一件唐代銅鎏金六臂十一面觀音,身姿偏向於敦煌造 像,六臂姿態各異,軀體豐滿,面部豐盈。 此尊十一面觀音是目前存世中少有,而且保存比較完整的唐代新疆地區的木雕 造像,見證了千年西域造像傳承。

唐代石雕十一面觀音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唐代銅鎏金十一面觀音立像 ©香港蘇富比,2016年10 月5日,編號3218

唐代銅鎏金十一面觀音 ©上海博物館藏

唐代銅鎏金六臂十一面觀音 ©布達拉宮藏


3034

唐  石灰石雕觀音頭像 來源 1. 日本山中商會,東京,1932年 2. 日本私人收藏,自始家族傳承 3. 香港蘇富比,2015年4月5日,編號2930 展覽 《世界古美術大展覽會》,山中商會及東京美術俱樂部,日本美術協會,東京,1932年 出版 《世界古美術大展覽會》,山中商會及東京美術俱樂部,日本美術協會,東京,1932 年,編號353

A RARE LIMESTONE HEAD OF AVALOKITESHVARA TANG DYNASTY, 618-907 H 39cm

PROVENANCE 1. Yamanaka & Co., Tokyo, 1932 2. A Private Japanese Collection, and thence by descent 3. Sotheby's Hong Kong, 5 April 2015, lot.2930 EXHIBITED Sekai Kobijutsu Dai Tenrankai [Expo of World antiques], Yamanaka & Co. and Tokyo Bijutsu Club, Nihon Bijutsu Kyokai, Tokyo, 1932 LITERATURE Sekai Kobijutsu Dai Tenrankai [Expo of World antiques], Yamanaka & Co. and Tokyo Bijutsu Club, Nihon Bijutsu Kyokai, Tokyo, 1932, cat. no. 353

HK$ 900,000 - 1,200,000 US$ 116,000 - 154,000




此菩薩頭像靜美祥和,臉相飽滿,眉目端莊, 眉如彎月,雙目半 閉,凝神若思,鼻樑筆挺,豐唇緊合略帶笑意,兩耳垂肩,髮髻雕 琢細膩入微,感染人心,現佛說的美臻善,整體給觀者以端莊可親 和敬畏之感。 菩薩不忍凡間苦難,願留塵世超渡眾生。眼半張,嘴半笑,觀者所 立之處不同,其相亦略有不同,靈活精准,栩栩如生,足見藝匠虔 誠用心。 菩薩在古印度佛教中為男子形象,流傳到中國後逐漸轉變為溫柔、 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自從印度傳入,歷經朝代無數,菩薩佛相異 國風韻已淡,更添熟識之感,尤顯親切。 相類唐代佛教頭像,可見喜仁龍,《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紐約,1925年,圖版466A, 或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品,錄於 B. von Gunhild Gabbert, 《Buddhistische Plastik aus China und Japan》,Wiesbaden, 1972年,圖版89。另可參考 R.L. d'Argence,《Chinese, Korean and Japanese Sculpture in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 三藩市,1974年,圖版104 及106,以及紐約蘇富比1998年3月24 日,編號502。


3035

戰國  青銅獸面紋鼎 此鼎為典型楚國風格,隆蓋,蓋頂為九蟠蛇紋共銜一環, 鏤空喇叭型捉手,蓋面有四對稱鏤雕虎首狀鈕。器直口, 方唇,束頸,深腹,腹壁較直,兩側附一對透空狀獸形 耳,另兩側有一對環鈕,平底,三獸蹄足。蓋面和器腹飾 蟠蛇紋,蕉葉紋和繩索狀凸弦紋,足飾蟠蛇紋。類似造型 者,見一九七七年湖北當陽金家山楚墓出土蟠蛇紋鼎,現 藏湖北省宜昌市博物館。

A BRONZE RITUAL VESSEL, DING WARRING STATES, 475-221 B.C. D 21cm H 18.8cm

HK$ 400,000 - 600,000 US$ 52,000 - 77,000





3036

商晚期 / 西周早期  青銅菱形夔龍紋鼎一對 來源 1. 倫敦邦瀚斯,2006年7月10日,編號246 2. 倫敦邦瀚斯,2008年2月26日,編號130 此對圓鼎大小相近,器型相同,皆為直口,折沿,雙立耳,微侈,直腹微鼓,圜底,下承三柱 足;口沿下一飾帶,內起六扉棱,飾變形夔龍紋淺浮雕一周,以扉棱為中軸兩兩相對,共三組, 餘處以雷紋填地。腹部以斜雲雷紋圍成方菱形,中央起一乳突,餘處留空,恰成格狀,此紋又稱 「百乳雷紋」,多見於商代中、晚期至西周早期。此對青銅鼎鑄造工藝精緻,輪廓圓潤,兼具厚 重的力量感,表面覆孔雀綠般的斑駁鏽色。本對圓鼎形制、風格一致,造型典雅,或為同一批鑄 造,頗為難得。 本器器型經典,相似紋飾者較多,然形制多不及本器,可參考1970年河南安陽孝民屯南1125號 墓出土商代晚期乳釘雷紋鼎,現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載於《中國青銅器全集.卷 二》,北京,1997年,頁18,圖18。另見1985年河南安陽梯家口西三號墓出土商晚期 箙鼎, 現藏河南省安陽市文物工作隊,載於同前,圖23。或見1970年河南安陽孝民屯南1118號墓出土 鼎,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研研究所,其腹部較直,且頸部飾蟬紋一周,內壁有銘文。1999年安 陽劉家莊北地1046號墓出土圓鼎,形制與本件相近,內有銘文二字,屬殷墟銅器第四期,著錄於 《殷墟新出土青銅器》,2008年,頁第377,圖版第203。

A VERY RARE PAIR OF ARCHAIC BRONZE TRIPOD FOOD VESSELS, DING LATE SHANG OR EARLY ZHOU DYNASTY, 1600-771 B.C. H 25.1cm; H 24.6cm

PROVENANCE 1. Bonhams London, 10 July 2006, lot.246 2. Bonhams London, 26 February 2008, lot.130

HK$ 1,600,000 - 2,000,000 US$ 206,000 - 257,000

乳釘雷紋鼎 河南安陽孝民屯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箙鼎 河南安陽梯家口出土





3037

商晚期  青銅夔龍紋「 銘文:「

作父寶尊彝」盤

作父寶 (尊)彝」

來源 美國私人舊藏 1990年代購自香港

A VERY RARE ARCHAIC BRONZE OF KUI DRAGON WATER VESSEL, PAN LATE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D 36cm H 14.2cm

PROVENANCE An American Private Collection, Purchased in Hong Kong in 1990s

HK$ 6,000,000 - 8,000,000 US$ 770,000 - 1,026,000



商代玉龍 殷墟婦好墓出土

商代嵌綠松石夔龍組件 ©美國哈佛大學藝術館藏

安陽小屯婦好墓出土夔龍紋青銅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上古青銅之質主要用作鑄造祭祀之容器,獻祭祖先,以祈求家族 生命之綿延不絕,而珍貴的青銅鑄器亦只有貴族才能使用,銅器陳設之多寡,顯示出主人之 身份,因此青銅器乃商周上層社會重要的文化符號。商周之際宴饗所用禮器之一,盤是貴族 階級宴前餐後須行沃盥之禮,《禮記.內則》載:「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 盥卒授巾。」 商代墓葬出土有水器盤者甚罕,在殷墟中期它們似侷限在稍大型且銅容器較多的墓葬中。本 盤敞口,平緣,腹似淺鍋,斂腹圜底,高圈足,微侈,足下設一道邊條,使全器顯得更加修 長挺拔。口沿下腹飾一週六組列旗脊獸面紋,其主體左右對稱,中起短扉稜,獸目日字型外 凸,兩側軀幹延伸,填以羽狀紋,尾端上翹,餘處填雲雷紋。 圈足飾一週三組與腹壁相同的 列旗獸面紋,獸目同樣凸出,每組中央各與腹壁一扉稜對應。 盤心中央刻一側首夔龍,龍口大張,獠牙盡現,氣勢威嚴駭人。闊耳下垂,其身卷繞,單雙 層鱗片錯落排成兩列,身軀漸漸收細,尾端尖利。其長鼻上卷,頜部外翻。側龍之姿因可表 現龍之立體感,較之正面刻畫衝擊力更甚,見殷墟出土的商代側首玉龍,以及美國哈佛大學 藝術館所藏一例商代的嵌綠松石夔龍組件,不僅刻畫出上鉤的鼻,下卷的獠牙和龍脊的T型紋 理,更顯氣勢威武。 盤心龍首上下分別刻有魚紋及夔龍紋各一,沿龍耳方向,鏨刻魚、虎紋一周,作追逐狀,近 口沿再飾烏紋一周,紋樣層層相繞,頗有生趣。本器盤心紋飾皆以單陰刻勾勒,風格與外壁 及圈足規整嚴謹的圖案相較,線條童稚古拙,形象質樸而靈動,為商代青銅器所罕見。

安陽殷墟「婦好」銘夔龍紋青銅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安陽小屯十八號墓出土魚龍紋青銅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亞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器另一罕見之處,見夔龍首前方鏨刻六字銘文,「 作父寶 (尊)彝」。金文常以 應為族徽,因其所繪 「尊」、「彝」為同義名詞連用,以「尊彝」作為祭祀用禮器的通稱。 為「趾」型,金文集成中將其作「止」,故或稱此銘「 作父寶尊彝」。「父」則為此器所祭祀 的對象。 存世最相類者,當屬安陽小屯婦好墓出土一例夔龍紋盤,器物編號(1976AXTM5:853),現藏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載於《王后母親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週年》,科 學出版社,2015年,頁107。此盤直圈足,無邊條,盤心刻側首蜷曲夔龍一,餘處飾魚、虎側面 紋,雖夔龍鱗片排列方式略異,而構圖恰與本器呈鏡面對稱,惟其無銘文。 另一類青銅夔龍紋盤以盤心刻畫正面龍者為多,例如婦好墓另一例正面夔龍紋青銅「婦好」盤, 編號(M5:777),載於《中國青銅器全集卷三》,1996年,編號167。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商晚期 蟠龍紋盤(編號中-銅-001513-N000000000)與前者有著相似的紋飾。1977年安陽殷代中型貴 族基小屯M18號墓出土一例魚龍紋青銅盤,其形制略小,盤心亦作正面龍盤繞狀,載於《中國青 銅器全集卷三》,1996年,編號168。在據殷墟不遠的安陽郭家莊西160號墓出土一例「亞址」 盤,其形制與本器相近,然盤心光素無紋,惟外腹及圈足飾有龍紋,載於同前,圖173。 國外博物館中,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及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共兩例商晚期青銅蟠龍紋盤。思源 堂藏一例商晚期青銅夔龍紋盤,其盤心飾正面龍,龍身六排鱗片,與本件相同單雙層排列,口沿 下方飾一圈魚、虎、鳥紋,刻紋細膩,惟無銘文,售於佳士得紐約2010年9月16日,編號855。 本器當屬商晚期青銅盤典型形制,遍覽已知傳世或考古資料,同一時期與之相近形制、紋飾以及 尺寸的青銅盤皆屬其時貴族與統治階級所鑄,出土地屬於商晚期帝王陵寢、或貴族墓葬 ,而現 存夔龍紋盤中,龍為側首且有銘文者,僅本器一例,由此可知其珍。

青銅蟠龍紋盤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青銅蟠龍紋盤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青銅蟠龍紋盤 ©舊金山亞洲博物館藏

思源堂舊藏 青銅蟠龍紋盤 ©佳士得紐約,2010年9月16日, 編號855



3038

西周  青銅龍紋戈方鼎 來源 購自東京儒風閣古美術,2011年3月19日 出版 1.《青銅時代》,滿明輝,2015,文物出版社,頁30-33,編號70 2.《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吳鎮烽,2016,卷一,頁91,編號94 方鼎直口,略侈,口沿內折,與蓋成子母口,雙耳尺寸宏大,蓋呈圓角長方形,狀 如淺盤。蓋頂設足狀捉手一圈,倒置可立,蓋面上刻淺浮雕單首雙身龍紋,龍角內 捲,龍目呈臣字,龍身飾有菱格紋圖案,餘處以勾連雲紋為地。蓋口沿一周成折 邊。頸部亦刻單首雙身龍紋。鼎腹為圓角長方形,內深,腹下部甚鼓,圜底,下承 四柱足。鼎蓋與腹底共鑄有銘文六字,「乍(作)且(祖)丁 彝戈」。意為此鼎 之製作者為戈族,以祭祀名為丁的祖先。

AN ARCHAIC BRONZE RITUAL VESSEL, FANGDING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H 31cm

PROVENANCE Acquired in Tokyo Jufukaku Kobijutsu, 19 March 2011 LITERATURE 1. Man Minghui, The Bronze Age , Wenwu, 2015, p.90-33, no.70 2. Wu Zhenfeng, Shang Zhou Qingtongqi Mingwen Ji Tuxiang Jicheng Xubian , 2016, vol.1, p. 91, no. 94

HK$ 3,200,000 - 3,800,000 US$ 411,000 - 488,000

(器腹)

(器蓋 )

本拍品出版於《青銅時代》,滿明輝,2015,文物出版社,頁30-33,編號70

本拍品出版於《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吳鎮烽, 2016,卷一,頁91,編號94



戈族之記載最早見於甲骨卜辭,追溯至武丁時期,便已有「戈人」「戈」 族之記載,自殷墟發掘以來,在河南羅山天湖村、後李村、安陽四磨盤、 郭家莊、岐山賀家村等地均有出土戈族相關之文物,而在長安普渡村出土 的戈族青銅器則進一步證明了直至西周中期,該族群仍在綿延生息。戈 族為西周大族,地望今豫東一帶,迄今已發現超過230件戈族銅器。上海 博物館藏有一件來自戈族的䨊卣,記載丙公向周天子進貢並獲賞䨊馬之史 事,在長達數十字的銘文最後,綴以戈族之名,以證其歸屬。 存世形制相似者,有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國253號墓地出土之圉方鼎 (M253:11),與該鼎紋飾基本相同,而圉方鼎之時代約為西周早期成康 之際,故推斷此鼎之時代應與其相近,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西 周燕國墓地1973-1977》,文物出版社,1995年,圖版五十三.2;及1982 年出土於山東滕州莊裡西村西周墓之滕侯方鼎等,見滕縣博物館編《山東 滕縣發現滕侯銅器墓》,《考古》1984年第4期。





3039

唐  三彩鳳首執壺 來源 1. 壺中居,東京,1930年代 2. 平野古陶軒,東京,1980年代 3. 日本私人收藏 鳳頭壺自初唐時期開始流行,乃受薩珊王朝金屬器啟發,並經 改變以迎合中國審美品位,其器形及紋飾取材中東金屬器,而 鳳首、如意開光、如意紋飾等,均屬中國傳統,反映唐初貿易 文化交流成果,具此時期藝術典型特色,甚為珍罕。 本壺口呈鳳首狀,細長頸,圓形扁腹,高足外撒,平底,鳳首 凸顯雍容華貴,整體造型豐潤飽滿,充分體現唐代審美的特 點。通體除了常見的黃、綠、褐釉外,更施以鮮見的藍釉,釉 色鮮明絢麗。壺一側置曲柄,連於口肩之間。壺腹置兩面開光 堆貼凸起花紋飾,一面為一人騎馬射箭,另一面為翔鳳紋。底 無釉。

A SANCAI PHOENIX-HEAD EWER TANG DYNASTY, 7TH-10TH CENTURY H 32cm

PROVENANCE 1. Kochukyo, Tokyo, circa 1930s 2. Hirano Kotoken, Tokyo, circa 1980s 3.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K$ 1,800,000 - 2,500,000 US$ 231,000 - 321,000

The pear-shaped body is moulded on one side with an equestrian archer turned backwards on his galloping horse as he takes aim with his bow, and on the reverse with a triumphant phoenix, both surrounded by ornate flowers issuing from the oval surround, the neck surmounted by a phoenix head grasping a pearl in the beak below the oval opening in the top of the head, the C-form handle with foliate terminals, the head glazed in blue and amber, the rest covered with a mix of amber, green and cream glaze. Sancai phoenix-head ewers without cobalt blue could be found in Shanghai Museum and The Palace Museum in Beijing, also include one in the British Museum Collection, illustrated by Jessica Rawson, The British Museum Book of Chinese Art, London, 1992, fig. 199; another one, which is similarly decorated on one side with a triumphant phoenix, but on the other side with a foreigner riding over a lion, illustrated in Seikai Toji Zenshu, op. cit., pl. 40-41; and one in the Tokyo National Museum Collection, illustrated by Margaret Medley, T’ang Pottery & Porcelain, London, 1981, pl. 19. While a number of similar ewers can be found in important museums and institutions worldwide, extremely few are glazed with cobalt blue like the current example. One such ewer is in the collection of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Stockholm, illustrated in Oriental Ceramics, 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 vol. 9, Tokyo, 1982, col. pl. 35. See one more example from the Baron Fujita Collection, sold in Christie’s Hong Kong, 30 November 2016, lot.3306.




藍釉通常是氧化鈷的呈色,最早見於唐三彩中。然而,藍釉為唐代稀缺 彩料大部分唐三彩以黃、綠、褐或褚色為主,施加藍釉的器物稀少而名 貴,每每遇之,更顯珍貴。比較博物館收藏或拍賣會所見,本壺更為珍 罕,大面積廣施藍釉,藍彩濃豔、瑩潤,在黃、褐釉襯托下,顯得分外 明艷。參考一件日本收藏口沿帶藍釉的三彩鳳首壺,售於佳士得香港, 2016年11月30日,編號3306。 此器造型巧妙,採用堆貼技法裝飾,紋飾清晰可辨,毫不簡單。同類的 三彩鳳首壺可見於世界各大重要博物館及私人收藏機構,主要施以黃、 綠、褐彩。如大英博物館藏,著錄於Jessica Rawson,《The British Museum Book of Chinese Art》,倫敦,1992年,圖199號;另一件 壺身一面飾鳳紋,另一面飾昆侖奴騎獅,著錄於《世界陶磁全集》, 同上,圖版40-41號;東京國立博物館藏,著錄於Margaret Medley, 《T'ang Pottery & Porcelain》,倫敦,1981年,圖版19號;一件故宮 博物院收藏,著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晉唐瓷器》,上 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頁227,圖208;上海博物館藏,載於《上海博物 館.中國古代陶瓷館》,上海博物館,頁7。另外亦見於倫敦Eskenazi Ltd.收藏,錄於Giuseppe Eskenazi 及Hajni Elias,《A Dealer's Hand.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 倫敦,2012年,圖版231。 本品早年經平野古陶軒釋出,來源清晰可考。平野古陶軒,1936年創 建於日本東京,至今有70多年的歷史,主要經營中國古典美術作品,是 日本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中國藝術古董商。

唐  三彩鳳頭壺 ©故宮博物院藏

唐  三彩鳳頭壺 ©上海博物館藏

唐  三彩藍斑鳳首壺 ©佳士得香港,2016年11月30 日,編號3306


3040

唐  三彩馬 此器經英國牛津熱釋光測試(測試編號866d79)證實年份為唐代。 來源 1. 亞洲私人收藏 2. Kwok Gallery,新加坡 出版 《Oriental Art》,43期第4號,1997/8年,封面作品(印刷錯誤,封面圖片翻轉) 本品比例勻稱,造型獨特,身體比例協調,肌肉線條凸起,身姿矯健。通體施彩,軀幹與四 肢施白釉,身體施以黃、褐、綠彩,色彩交融,極為富麗。馬首額毛刻劃自然,頸部鬃毛整 齊挺立,尾巴上捲。馬頭戴絡頭,身披攀胸和鞦帶,上面以綠釉點飾杏葉形飾物,非常典 型。馬通體施黃褐色釉,釉色通體均勻。三彩馬前足直立,後足微曲,立於長方形板面,俯 首往左前足傾注,嘴巴微張露齒,頓首靜立,圓目,雙耳後貼,體型強壯彪悍,挺拔有力的 四條腿刻畫得尤其生動,頗具韓干畫馬之風。參考唐韓干《照夜白》,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 物館。

A SANCAI HORSE TANG DYNASTY, 7TH-10TH CENTURY

唐 韓干《照夜白》 紙本 設色,30.8×33.5cm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The result of Oxford Authentication Thermoluminescence test no. 866d79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ating of this lot. The powerful figure is shown standing foursquare on a rectangular plinth with head bowing down to its left front leg and mouth open. The head is well detailed with expressive eyes and slightly flared nostrils set below a split forelock, and the muscular neck is emphasized by the hogged mane. The amber-glazed saddle is set atop a contrasting splash-glazed blanket and stirrup, and the trappings are molded with florets and hung with 'apricot' leaf medallions with rampant lions handsomely covered in amber and bright green glazes that drain attractively on the straw-glazed body. Tang horse of similar posture and amplified layers of saddle, blanket and trappings is very rare to find. Similar examples of horse with head bowing down could be found in private collection of Giuseppe Eskenazi, illustrated by Giuseppe Eskenazi and Hajni Elias, A Dealer’s Hand,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 London, 2012, pl.208, p.256. Another example from Matsuoka Museum of Art, Tokyo is also illustrated in the same book, pl.215, p.259. Also found in Fine Art Museum of Boston, no.27.2.

《Oriental Art》,43期第4號,1997/8年

H 41cm L 48cm

PROVENANCE 1. Asian Private Collection 2. Kwok Gallery, Singapore LITERATURE Oriental Art, Vol. XLIII No.4, 1997/8, Cover lot (photo flipped.)

HK$ 4,000,000 - 6,000,000 US$ 513,000 - 770,000

英國牛津熱釋光測試(測試編號866d79)



唐 三彩馬  H 54.7cm ©Eskenazi收藏

唐 三彩馬  H 61cm ©Matsuoka Museum of Art, Tokyo收藏

唐三彩陶器中,馬是最常見的題材。馬在唐朝之 所以受到重視,與李唐王朝本身具有的遊牧民族 血統有極大關係。李世民將騎馬狩獵為大丈夫三 大樂事之一,讓閻立本畫出昭陵六駿樣本,命工 匠雕刻成石質浮雕,永遠伴其左右。唐玄宗李隆 基馴養舞馬在自己生日的千秋節上應節踢踏,翩 翩起舞。詩人李白有佳句「五花馬,千金裘,呼 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之佳句。於唐 代墓葬中出土三彩馬眾多,亦反映出唐人對馬的 喜愛。 馬身上配有各種配飾,非常齊備,而且在堆貼技 法裝飾下更為逼真傳神。馬鞍、馬蹬、側襟均清 晰可見,三者交疊一起,鞍轡相疊,層層疊疊, 極具立體感。造型華麗繁複,馬鞍上的側襟更是 刻畫細膩,逼真自然,甚為難得。唐代三彩匠師 不僅在馬的外形上做到逼真,對馬的神態、秉性 也獨具慧心,除此之外,工匠對於馬身上的配飾 也刻劃細膩,無微不致,本品即為一上品之例。

唐 三彩馬  H 59cm ©波士頓美術館藏

本件唐三彩馬於1997年被雜誌《Oriental Art》 收錄於8月刊封面,惟當時印刷錯誤,封面圖片 翻轉。 目前存世的三彩馬形制雖多,但有如此碩大形 制的卻不多。形制越大,越難保持平衡,即使 燒制成功,也不一定能站立平穩,釉色更難以 控制。此外,今之所見,以俯首前足這種姿勢造 型的三彩馬,非常少見。檢閱各大公私收藏,參 考數例,一例為波士頓美術館收藏,記錄於波 士頓美術館館藏資源,收藏編號27.2。另一例為 倫敦古董商Eskenazi私人收藏,錄於Giuseppe Eskenazi 及Hajni Elias,《A Dealer's Hand.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倫敦,2012年,圖版208,頁256。 及一例,日本東京松岡美術館收藏,錄於前書, 圖版215,頁259。所見三例釉彩保存相對完好, 然而馬身上的飾物裝飾簡單,不及本品為佳,具 見高下。





3041

明嘉靖  青花八寶開光雲龍紋缸 來源 1. 日本茶藝大師舊藏,自明治時期 2. 日本東京Masao Iketani舊藏,自1990年代 展覽及出版 Tobi Art Fair 2015,東京美術俱樂部,2015年10月 ,頁53 明嘉靖一朝製瓷工藝中一項難得的成就,就是成功掌握燒造大龍缸的技術。此件嘉靖青花大缸碩大周正, 風格敦厚古樸,是以耗時靡費、製作極為複雜而著稱的大龍缸中難得的經典作品。 大缸體重圓碩,唇口,深弧腹,下斂,平底無釉。瓷質堅硬,釉質肥厚泛青。青花使用回青料,發色藍中 泛紫,為嘉靖「回青」之最純正者。外壁四面開光內飾雲龍紋,龍紋矯健威猛,畫風古拙。四組龍紋圖案 均繪龍紋正面,置於宮廷中,朝向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氣勢宏偉,極具皇家氣勢。開光外飾道家雜寶紋紋 飾,如法螺、方勝、書、如意、銀錠、銅錢、魚及鈴鐺。

A BLUE AND WHITE 'DRAGONS AND BAJIXIANG' JARDINIERE JIAJING PERIOD, 1522-1566 This massive jardiniere is sturdily potted with deep walls flaring slightly towards the galleried rim. It is boldly painted in vibrant shades of deep violet-blue on the exterior with four frontal five-clawed dragons inside the panel amidst scrolling lotus. The panels are cornered with Daoist emblems like ingot, ruyi-head, coins, fish etc. The dragons are painted between two continuous bands of leafy scrolls and flowers. The neck is further inscribed with the reign mark of Jiajing period inside a rectangular box. Similar late-Ming period blue and white dragon jardiniere could be found in Sotheby's New York, 13-14 September 2012, Lot 1422, belonged to Flora Whitney Miller. Another Wanli period example with cranes and cloud pattern is illustrated in The Complete Works of Chinese Ceramics 12: Ming Dynasty (Part 1), 2000, Shanghai: Shanghai Renmin Meishu, No. 201. It is remarkable that frontal dragons painted on jardiniere are very rare. Only one example is found in Sotheby's London, 10 November 2010, Lot 27. The other two late-Ming period examples of frontal dragons were in shape of jar and box. See Christie's New York, 14 September 2017, Lot 737; and also the same room, Lot 736.

H 31.2cm

PROVENANCE 1. Japanese Tea Master, Kyoto, since Meiji Period 2. Masao Iketani Collection, Tokyo, since 1990's EXHIBITED AND LITERATURE Tobi Art Fair 2015, Tokyo Bijutsu Club, October 2015, p.53

HK$ 2,000,000 - 2,800,000 US$ 257,000 - 359,000

出版於Tobi Art Fair 2015,Tokyo Bijutsu Club,2015年10月 ,頁53



參考類似的明晚期青花龍紋缸,一例為Flora Whitney Miller收藏,售於紐約蘇 富比,2012年9月13-14日,編號1422。另見一明萬曆例飾雲鶴紋,錄於《中 國陶瓷全集12.明(上)》,2000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號201。飾龍紋 正面的器物不為多見,缸類器物更是鮮見。僅見一例,倫敦蘇富比,2010年11 月10日,編號27。另見二例以正面龍紋為飾,均售於佳士得紐約,2017年9月 14日,明萬曆青花龍鳳鶴紋方罐編號737;明萬曆青花雲龍紋捧珠倭角方盒, 編號736。 大龍缸是明代景德鎮御廠御窯廠製作的一種專供宮廷使用的官窯大缸,一般器 型較大,且結實耐用,不論做為宮廷的糧、油等儲存器,還是是盛水防火都極 為適宜,至今仍有人使用該類器物種荷、養魚。由於在器身使用青花繪畫龍紋 裝飾,故而得名龍缸。與其它瓷器相比,該類器物造型較大,因此也有「大龍 缸」之稱。嘉慶時期,昌南藍浦的《景德鎮陶錄》中記載:「一口大龍缸,要 用整整十九天時間才能燒籹而成。」而且御窯廠對龍缸、花瓶類的瓷器挑選極 嚴,上交宮廷的「百不得五」,其餘的全部砸碎。明代御窯廠曾經估價,大樣 瓷缸,每件估銀五十八兩八錢,二樣瓷缸,每件估銀五十兩。而當時官窯瓷器 的平均成本,只有白銀一兩。景德鎮珠山御廠東街有龍缸弄,相傳為明末搭燒 龍缸處。由於龍缸製作困難,燒製曆時十九天,且上解成器者「百不得五」, 因此民間流傳燒製龍缸的故事、傳說。清代雍正時期的督陶官年希堯在《重修 風火神廟碑記》、以及後任唐英在《火神童公傳》與《龍缸記》中都提到萬曆 時期燒製龍缸難成,童公不忍同伴受苦,以骨為薪、捨身成器的故事。無論故 事是否屬實,都因龍缸難燒而夾帶若干傳奇色彩。



3042

明嘉靖  嬌黃釉撇口碗 款識:「大明嘉靖年製」

來源 香港蘇富比,2014年5月27日,編號726 敞口,深腹,圈足,內外施黃釉,釉質瑩潤,釉色均勻,淡雅而嬌嫩。器型 飽滿莊重,品格不俗。底書「大明嘉靖年製」六字兩行雙圈青花楷書款。此 碗為明代官窯黃釉碗的經典式樣,口外撇而腹深寬,素有「宮碗」之稱。宮 碗造型為北宋汝官窯首創,明清時流行於官窯瓷器中。惟尺寸繁多,而如此 碗大小適宜則不多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體量較大者,見《故宮博物 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 港),1999年,頁48,圖43。另見倫敦古董商Marchant收藏,於北京保利 釋出,2018年12月8日,編號5361。

A YELLOW-GLAZED BOWL JIAJING PERIOD, 1522-1566 D 18.2cm H 7.8cm

PROVENANCE Sotheby's Hong Kong, 27 MAY 2014, lot.726

HK$ 90,000 - 150,000 US$ 12,000 - 19,000

明嘉靖 黃釉撇口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43

清雍正  釉裡紅三魚紋大碗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此碗為雍正官窯典型器物,造型大方美觀,通施白釉,外壁等距繪以銅紅鱖魚三條,寓 意「富貴有餘」。釉裡紅呈色鮮豔,在瑩潤的白釉映襯下,三魚似在水中恣意潛遊,別 有一番情趣。據唐英在雍正十三年撰寫的《陶成紀事碑》記載,雍正御窯品種有「一仿 宣窯寶燒,有三魚、三果、三芝、五蝠四種」,即為雍正釉裡紅三魚碗之所本。 比較相似別例,香港藝術館、徐氏藝術館、南京博物院等海內外重要公私機構均珍藏有 乾隆朝的同類品種,藏品與拍品紋飾、款識更是幾近一致,可資參考。

A VERY RARE COPPER-RED 'THREE FISH' BOWL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D 22.4cm H 9cm

HK$ 350,000 - 500,000 US$ 45,000 - 65,000


3044

清康熙  青花人物紋筆筒 清初經過順治時期的過渡,政權已漸趨穩定。此時瓷業製作展現出嶄新的時代風貌,諸 多紋飾蘊涵著濃厚的文人氣息,拍品即為一例。 拍品口底相若,胎質實致,釉質肥潤。外壁通體以青花繪人物故事圖,青花發色明艷, 構圖疏密有致,人物神態描繪生動傳神,其場景情真意切,為康熙時期青花文房之佳 作。

A BLUE AND WHITE 'SCHOLAR' BRUSH POT, BITONG KANGXI PERIOD, 1662-1722 D 18.6cm H 15.7cm

HK$ 150,000 - 300,000 US$ 20,000 - 39,000


3045

清雍正  粉彩高仕圖盤 來源 比利時藏家收藏 拍品造型周正,釉色瑩潤,盤心以粉彩繪人物故事圖,盤心老者弱步面向山石,紅彩蝙 蝠及藍彩山石最為經典。人物神態生動祥和,筆觸細膩流暢,設色淡雅,佈局疏朗,帶 有鮮明雍正粉彩清麗淡雅的時代特徵。

A FAMILLE ROSE 'BAT' DISH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D 19.7cm

PROVENANCE A Belgium Private Collection

HK$ 50,000 - 100,000 US$ 7,000 - 13,000


3046

清中期  料彩錦地鏤空筆筒 款識:「彩華堂製」

乾隆一朝(1736-1795年),宮中崇尚新穎之品,務必精益求精,為悅龍顏、得君心, 瓷匠費煞思量,方制得如此玲瓏筆筒之妙品佳器。華飾絢爛,兼具古今韻致,以妙趣巧 思,昭揚乾隆盛世。 十八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對中國的最直接影響莫過於當時宮廷文化對西洋元素的吸納和運 用,康雍乾三朝來華的西洋傳教士帶來的「西學東漸」之風深刻地影響清宮,從而開啓 了清宮西洋風的盛行。本品在造型上亦借鑒和運用歐洲多重稜角外觀與對稱設計,無不 彰顯出濃厚的歐洲巴洛克建築藝術風格。作為方器,其成型難度較大,景德鎮稱此類器 物為「鑲器」,不能拉坯,只能拼合而成,燒造當中極易疵裂變形,因此力求造型周 正,實為百裡挑一。 筆筒呈四方形,倭角內收,製作規整周正。口足描金,筒身繪粉彩滿繪錦地紋,紋飾豐 富多彩卻繁而不亂,秀麗雅致,粉潤柔和。四面開光,開光內鏤雕龜背錦紋,雕工簡潔 明快,棱邊畢挺,遊刃如切,弧豎平緩,足顯工匠高超技藝。底以紅彩書「彩華堂製」 四字楷書款。 清代乾隆時期是中國製瓷技藝的巔峰時期,邵蟄民撰《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記:「清 瓷至乾隆而極盛,器式之多亦莫與倫比」。為迎合皇室標新立異的追求,器形屢有新 創,奇巧之物層出不窮。

AN ENAMELLED BRUSH POT, BITONG MID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H 22.5cm

HK$ 200,000 - 300,000 US$ 26,000 - 39,000



3047

清乾隆  青花錦地紋壯罐 來源 佳士得倫敦,2011年11月8日,編號389 拍品為乾隆御窯仿自永宣同類器,亦屬乾隆親下諭旨特命燒造的「傳辦瓷器」,也是乾 隆較為鍾愛的宮廷陳設器。按《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自乾隆十一年始,乾隆曾多次諭 旨九江關唐英燒造「青花白地壯罐」,且屢次過問並催促燒造,燒成送京後均下諭旨全 部配制體現器物等級和陳設重要性的「紫檀木座」,此種配座要求終乾隆一朝不為多 見。查清宮陳設檔可知,此種壯罐被下旨陳設於圓明園、熱河行宮等乾隆可能御臨的所 有宮苑殿堂之中,以供清賞雅玩。 拍品造型規整,腹部繪冰凌錦紋,內填花朵,構成工致的幾何圖案。肩部與脛部飾纏枝 蓮紋,頸部與底足以海水紋與冰梅紋裝飾。全器紋飾密而不亂,構圖飽滿,青花發色典 雅。

A BLUE AND WHITE CYLINDRICAL JAR AND COVE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28.5cm

PROVENANCE Christie's London, 8 November 2011, lot.389

HK$ 200,000 - 300,000 US$ 26,000 - 39,000

明永樂 青花錦紋壯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48

清乾隆  鬥彩綠雲龍紋八吉祥紋罐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鬥彩綠龍紋罐為清代官窯經典製品,本器與南京博物院藏品品種相同,參見《宮廷珍 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271,為乾隆宮廷 陳設用器。 在青花勾線內以一色綠彩填繪的工藝是鬥彩的一種裝飾,始見於明成化時期,傳世有成 化卷枝紋瓶和雲龍紋盤。清代燒制的綠彩鬥彩器以雲龍紋蓋罐最為典型,並以此為固定 模式從清康熙至以後各朝歷代相傳,僅形制略有變化。 蓋罐器形規整,直口圓腹,通體以青花勾繪紋飾輪廓,複填綠彩;自口沿而下分繪八吉 祥紋、如意頭紋、雙龍趕珠紋、蓮瓣紋。胎體潔白堅致,釉面滋潤亮澤,紋飾填彩精 准,綠彩嬌嫩明豔。

A DOUCAI 'DRAGON' 'BAJIXIANG ' JA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20.1cm

HK$ 220,000 - 280,000 US$ 29,000 - 36,000

清乾隆  鬥彩綠雲龍紋八吉祥紋蓋罐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3049

清乾隆  綠地赭彩雲龍紋碗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依據考古資料,綠地紫龍碗創燒於明永樂時期(參見《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窯瓷器》,頁314、 315,圖127),惟幾乎不見實物傳世,清代官窯恢復生產後,成為歷朝沿襲燒造的傳統品種。 拍品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品種相同(參見《瓷器上的龍紋特展目錄》,圖75),器形規整,外 壁施綠彩為地,以紫彩繪雙龍趕珠紋,隙地間以火雲紋,脛部繪海水江牙紋。紋飾描畫精細,輪 廓清晰,色彩對比強烈,白釉潔淨細膩,彩釉均勻光潤。 綠地紫彩品種裝飾工藝複雜,需先錐刻紋飾,高溫燒造成形,再以綠、紫彩填繪紋飾,二次入窯 低溫焙燒,對窯火控制要求嚴格,因此流傳較少。

A GREEN-GROUND OCHER 'CLOUD AND DRAGON' BOWL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D 10.9cm H 5.5cm

HK$ 10,000 - 20,000 US$ 2,000 - 3,000


3050

清康熙  礬紅雲龍紋小盤 盤型端莊俊美,胎體堅致,釉質瑩潤,製作規整。內外施白釉,盤心以礬紅繪龍紋圖 案,色彩純正,龍姿威猛縱橫,體態恣肆矯健,氣勢不凡。紅白相襯,凸顯質地,具有 典型的康熙時期官窯風格。 相比與清代其它官窯器繁縟的裝飾風格,此盤裝飾於簡約中見奢華,風格獨特,堪稱康 熙時期礬紅彩中的精品,為康熙朝獨有官窯瓷器品種。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康熙白 地礬紅彩雲龍杯、托盤,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雜釉彩·素三彩》,上 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頁18,圖16,託盤造型、紋飾均與拍品相同。

A IRON-RED 'DRAGON' DISH KANGXI PERIOD, 1662-1722 D 10.1cm

HK$ 120,000 - 200,000 US$ 16,000 - 26,000

清康熙 礬紅雲龍紋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51

清  烏金釉杯

款識:「大清康熙年製」 本品直口,深弧腹,圈足,器形小巧,線條優美,予人高貴靜 穆之美。外壁施烏金釉,釉質細膩,色黑如漆,光潤透亮,淨 亮如鏡。 烏金釉為康熙年間創燒的高溫單色釉新品種,因釉料主要取自 景德鎮附近所產的烏金土而得名。以康熙朝作品為代表,是 景德鎮窯利用含鐵量13.4%的烏金土制釉而燒出的一種光潤透 亮、色黑如漆的純正黑釉。雍正時唐英在《陶成紀事碑》中亦 提到「新制仿烏金釉」,惟存世的康熙、雍正兩朝烏金釉品種 並不多見。

A SMALL MIRROR-BLACK GLAZED CUP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D 5.4cm H 4.5cm

HK$ 10,000 - 20,000 US$ 1,000 - 3,000

3052

清十八世紀  白釉暗刻龍紋杯 款識:「大明成化年製」

拍品仿明代成化時期同類器而制,參見《成化瓷器特展圖 錄》,台北故宮博物院,2003年,頁91,圖69。器形小巧, 胎釉潔白瑩潤,外壁釉下暗刻雙龍趕珠紋,龍鼻寬闊,呈如意 形,龍爪如風車,頗具明代龍紋之遺韻。

A INCISED WHITE GLAZED 'DRAGON' CUP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D 5.2cm

無底價 NO RESERVE


3053

清乾隆  白釉暗刻纏枝蓮紋高足碗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佳士得香港,1990年3月30日,編號617 此式高足碗在清代時被稱作「高足靶碗」,《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記載,雍正十年 (1733)「二月二十二日,內大臣海望奉上諭:可將霽紅、霽青、黃色、白色高足靶碗 每樣燒造些,厚些的亦燒造些,以備用賞蒙古王用。欽此。」由是可知,清代御窯曾燒 造各色高足碗用以賞賜少數民族上層統治者。 此式高足碗為乾隆官窯著名品種,為仿自宣德同類高足碗所籹。胎體輕薄,釉面晶瑩, 積釉處微泛青色。碗內外壁及高足外壁以暗刻纏枝花卉紋裝飾,刻工精湛,線條纖細清 晰。同類藏品見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南京博物院收藏。

A INCISED WHITE-GLAZED 'LOTUS' STEM CUP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10.3cm

PROVENANCE Christie's Hong Kong, 30 March 1990, lot 617

HK$ 100,000 - 180,000 US$ 13,000 - 23,000


3054

清乾隆  白釉暗刻蓮瓣紋碗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菊瓣形器物為乾隆皇帝喜愛器形之一,在《清檔》中多次記載其親下旨意訂燒詳情。蓮 屬於佛教符號,乾隆皇帝對佛教虔信甚深,他自小熟讀經典,在王府和宮中先後多次舉 行法會,修煉禪定和藏傳佛教密法。此蓮花碗即為當時乾隆皇帝崇信佛教的一例佳作。 碗形周正,器壁做成菊瓣形,線條優雅亦不失華麗之感。內外施白釉,菊瓣交接處隱露 白筋。碗底施白釉,青花篆書乾隆六字款。

A INCISED WHITE-GLAZED 'LOTUS' BOWL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D 18.5cm H 9cm

HK$ 100,000 - 200,000 US$ 13,000 - 26,000


3055

清道光  米黃釉束腰碗 款識:「大清道光年製」

拍品與孫瀛洲先生捐贈故宮博物院之清乾隆米色釉折腰碗造型,釉色相同,參見《孫瀛 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頁273,圖171。碗為折腰形,造型秀美。內 壁素白,外壁施米黃釉,色澤瑩潤,為道光朝較為少見的顏色釉品種。 米黃釉創燒於康熙時期,是一種以氧化鐵為呈色劑的高溫黃釉,釉色淡雅,黃中泛白, 類似小米顏色,故名。此碗胎精釉潤,為道光時期單色釉佳器。

A YELLOWISH BEIGE-GLAZED BOWL DAOGUANG PERIOD, 1821-1850 D 15.7cm H 8cm

HK$ 50,000 - 80,000 US$ 6,000 - 10,000


3056

清道光  黃地素三彩雙龍戲珠紋盤一對 款識:「大清道光年製」

素三彩龍紋盤為清代官窯傳統品種,紋飾承襲自明萬曆時期,常見有外壁搭配螭龍、葡 萄、雲鶴等不同紋飾,紋樣承襲自明代為清代官窯傳統品種。 拍品盤形規整,其製作工藝較為複雜,盤心紋飾需在素胎之錐刻而成,再填彩燒造。內 外壁以黃彩為地,盤心以紫、綠雙彩繪雙龍戲珠紋,龍形矯健,氣勢威嚴;外壁飾四組 雲鶴紋,皆以綠彩填繪。全器工藝細膩,填彩精准,發色鮮豔,搭配協調,品相良好, 成對傳承,是為珍貴。

A PAIR OF YELLOW-GROUND SANCAI 'DRAGONS' DISHES DAOGUANG PERIOD, 1821-1850 D 14.4cm; D 14.2cm

HK$ 70,000 - 120,000 US$ 9,000 - 15,000


3057

清光緒  霽藍釉描金團花紋賞瓶 款識:「大清光緒年製」

來源 1. 瑞士私人收藏 2. 佳士得倫敦南肯辛頓,2016年5月13日,編號737 類似藏品,可見《晚清官窯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83年,頁125,圖126。另 一例錄於《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 頁482。及《清代瓷器鑒賞》,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 年,頁269,圖356。

A GILT-DECORATED BLUE-GROUND BOTTLE VASE GUANGXU PERIOD, 1875-1908 H 39cm

PROVENANCE 1. Property of a Private Swiss Collection 2. Christie's South Kensington, 13 May 2016, lot 737

HK$ 180,000 - 250,000 US$ 24,000 - 33,000


3058

清 粉青釉模印纏枝蓮紋如意耳葫蘆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1. 史丹利.赫茲曼(Stanley Herzman)伉儷舊藏 2. 印第安那波利斯藝術博物館,美國印第安那州,1984年入藏 3. 佳士得中國藝術春季在線拍賣,2017年3月21-29日,編號43 4. 亞洲私人舊藏 5. Littleton & Hennessy亞洲藝術,倫敦 出版 史蒂芬.利特爾(Stephen Little)著,《赫茲曼舊藏(The Herzman Collection)》,私人出版,2000年,頁89。 瓶斂口,束頸,豐肩,渾圓腹,口、肩之間置如意耳,淺圈足,中束腰。如意耳葫蘆 瓶,亦稱如意耳尊,是清代雍正時期創燒器形,後朝延燒,造型別致,端莊雋秀,北 京故宮博物院藏有雍、乾時期此器形的青花、鬥彩、粉彩、茶葉末釉等品種。因腹部 形狀不同可分為兩種,一為圓腹,一為扁腹,本拍品即屬前者。葫蘆瓶有「福祿」之 意,配以如意雙帶耳,則寓含「福祿萬代」、「福壽延綿」等多重吉祥寓意。 本器胎質細膩,造型穩重而秀雅,通體模印纏枝西番蓮紋、如意雲紋、蓮瓣紋等,疏 密有致;器身滿施粉青釉,釉水肥腴勻澤,色調粉潤而青綠,觸手溫潤細膩,如冰似 玉。整器無論形制、釉色、紋飾,均各臻其妙,殊堪珍藏。 日本細川家族藏一件乾隆款粉青釉如意綬帶耳葫蘆瓶,其造型、釉色、紋飾及款識與 本件相同,當屬同一時期製作,見香港蘇富比,2014年10月8日,《逸韻相承:細川 家族藏中國藝珍》專場,編號3109。參考另一相似例,見《清代瓷器賞鑒》,上海 科學技術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頁130,圖160 。 史坦萊·赫茲曼(Stanley Herzman)是美國知名收藏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年 始,展開幾十載的中國古董收藏生涯,他與妻子定期向紐約、印弟安納波里斯及其他 城市的博物館捐贈藏品。1989年,赫茲曼伉儷向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無私捐贈大批藏 品,並提供大筆博物館基金,而大都會博物館亦為這對夫婦舉辦了專門展覽,現存紐 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許多藏品,如唐三彩貼花鳳首壺(館藏編號1991.253.4)與著名的 北宋「黑定」鬥笠盞(1991.253.19)等都曾是赫茲曼寶蓄。

史丹利.赫茲曼(Stanley Herzman)伉儷

A RARE CELADON-GLAZED DOUBLE GOURD VASE QIANLONG MARK, QING DYNASTY, 1644-1911 H 24.1 cm

PROVENANCE 1. Mr. & Mrs. Stanley Herzman Collection 2.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Indianapolis, Indiana, USA, accessioned in 1984 3. Christie's Art of China: Online Spring Sale March 21-29, 2017, Lot 43 4. A Asian Private Collection 5. Littleton & Hennessy Asian Art, London LITERATURE Stephen Little, The Herzman Collection , privately published, 2000, p. 89, in the section of gifts to the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HK$ 500,000 - 800,000 US$ 65,000 - 103,000

本拍品著錄於史蒂芬.利特爾(Stephen Little)著, 《赫茲曼舊藏(The Herzman Collection)》,私人出 版,2000年,頁89。



3059

民國  仿琺瑯彩孔雀梅花圖蒜頭瓶 款識:「雍正年製」

雍乾之後,彩瓷發展當以民國初年為新典範,彼時風行摹古雍乾彩瓷名品,不惜工 本,佳料為之成胎,良匠為之彩畫,所出之作,直逼雍乾之後塵。本品胎薄如紙,造 型輕盈柔美,胎骨細白堅致,釉質光潔瑩潤,瓶口以紅料繪如意雲頭,腹部繪梅花孔 雀圖。空白處行楷墨書詩句:「動搖金翠尾,飛舞碧梧陰。」鈐印三枚朱文篆章。底 款為「雍正年製」四字正楷藍料彩。其集畫、詩、章之藝術於一體,妍彩麗質,深得 雍乾珍秘之意韻。 清季內府歷庚子事變之劫,典藏文物散失無數,流入市肆,世人方才初識雍乾二帝摯 愛秘玩——琺瑯彩瓷,後來民國三年成立古物陳列所分批展出清宮舊藏琺瑯彩瓷,更 是引發一場持久的摹古熱潮,精品也隨之迭出。

A FALANGCAI 'PEACOCK' GARLIC-NECK BOTTLE VASE REPUBLIC OF CHINA, 20TH CENTURY H 19.5cm

HK$ 250,000 - 500,000 US$ 33,000 - 65,000


3060

民國  粉彩團花雲龍紋包袱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拍品為民國仿乾隆御窯同類器精品佳作,品質上乘。瓶口外撇,直頸,溜肩,鼓腹下 收,圈足外撇。腹部浮雕一包袱紋樣,惟妙惟肖,上飾釩紅描金雲龍紋,畫工精細,龍 姿矯健威猛。瓶身其他部均以粉彩繪皮毬花卉紋飾,色彩艷麗,勾畫準確到位。因器身 飾凸雕包袱紋,故稱為「包袱瓶」,裝飾精美,富麗堂皇,別具一格。

A FAMILLE-ROSE 'DRAGON' VASE REPUBLIC OF CHINA, 20TH CENTURY H 25.8cm

HK$ 180,000 - 250,000 US$ 24,000 - 33,000


3061

民國  仿琺瑯彩童子牧牛圖燈籠瓶 款識:「乾隆年製」

拍品通體白釉瑩潤如雪,上以琺瑯彩料繪牧牛圖,農夫、牧童和耕牛刻畫細緻入微,栩栩如生,花草樹木筆 筆傳神,畫工繁復。瓶身空白處墨彩書「風光新社燕,時節舊春農」,迎首鈐胭脂水彩「仁化」朱文圓章, 句末鈐胭脂水彩「德高」白文和「志遠」朱文方章。 本品胎釉彩工俱佳,精美絕倫,其母本系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乾隆朝瓷胎畫琺瑯春耕圖對瓶之一。乾隆製 品原陳設於熱河行宮(今承德避暑山莊),1913年至1914年間移運至北京,歸入古物陳列所,1914年10月 10日起在武英殿展出,時人楊嘯谷在其專著《古月軒瓷考》中曾有提及,後又歷經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 院前身)、台北故宮博物院遞藏。古物陳列所於1916年開始出售印刷品,其中一套12張文物明信片中即有此 對「清乾隆款古月軒春牛圖瓷瓶」。另袁世凱籌劃登基稱帝之際,曾於1916年改清代御窯廠為陶務監督署, 派郭葆昌在景德鎮督燒洪憲御用瓷器,原計劃「造瓷四萬件」中有「仿造琺瑯彩瓷一百件」。儘管隨著袁世 凱的離世,這一計劃未得完全實施,但郭葆昌當時已燒造出一定數量的瓷器也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古物陳列 所的明星展品,特別又是洪憲御瓷特意仿造的琺瑯彩瓷,乾隆春耕圖瓶很有可能在當時被郭氏當作了仿燒對 象,本品或即為此時的產物。與乾隆原作相比,本品的設色有所不同,繪畫及題詩工致有餘,略欠灑脫。

A FANLANGCAI 'BOY AND BUFFALO' VASE REPUBLIC OF CHINA, 20TH CENTURY H 23.6cm

HK$ 150,000 - 300,000 US$ 20,000 - 39,000

(另一面)


3062

民國  汪野亭粉彩山水紋燈籠尊 款識:「平山」

拍品盤口,長束頸,鼓腹,圈足,足底外撇,造型端美,做工細緻,釉色白潔。瓶身通 景繪製山水圖,禿筆所繪,構思完整,佈局講究,設色蒼鬱,氣勢雄渾。但見畫中蒼山 雄壯,峰巒迭起,枯樹斜欹,虯枝招展,紅葉點綴其上,秋韻正濃。扁舟一葉,泛於湖 上,風帆張滿,順風而行,寄懷山水之間,意境幽逸。真可謂江上獨舟孤帆飄蕩,岸邊 草屋淡泊人生,畫意盡抒文人逸興,乃汪氏真跡佳品。 汪野亭(1888-1942),名平,字鑒,號平山、平生、老平、垂釣子,亦號傳芳居士,平 山草堂主人,齋名平山草堂,江西省樂平縣人,近現代著名繪瓷藝家。為瓷都景德鎮20 世紀20年代形成的珠山八友之一,工畫花鳥、山水。在繪瓷技法上,採用油料,以水粉 敷色,作品別俱一格。

A FAMILLE-ROSE 'LANDSCAPE' VASE BY WANG YETING REPUBLIC OF CHINA, 20TH CENTURY H 31.7cm

HK$ 80,000 - 200,000 US$ 11,000 - 26,000

(另一面)


3063

民國  粉彩題詩桃花杯一組(八件) 款識:「養和堂製」

拍品胎薄體輕,釉面瑩潤,杯口微敞,腹部斜收。外壁以粉彩 繪梅竹雙清詩文圖,花枝搖曳生姿,風韻盡顯,枝幹迥勁,施 彩柔和。一側題詩文,此種款式為仿雍幹琺瑯彩器所制。

A SET OF EIGHT FAMILLE-ROSE 'FLORAL' CUPS REPUBLIC OF CHINA, 20TH CENTURY D 6.3cm H 5cm

HK$ 30,000 - 50,000 US$ 4,000 - 6,000

3064

民國  粉彩花卉紋小盤一對 款識:「雍正年製」

折沿,淺弧腹,圈足,盤心以沒骨技法精繪牡丹,底部藍料書 「雍正年製」四字雙行楷書款。粉彩以雍正一朝為最,雍正粉 彩沒骨技法受清初惲南田畫風影響,畫意柔美,色彩淡雅,生 機盎然, 拍品即為民國時期仿雍正粉彩之佳作。

A PAIR OF SMALL FAMILLE-ROSE 'FLORAL' DISHES REPUBLIC OF CHINA, 20TH CENTURY D 10.1cm

HK$ 10,000 - 20,000 US$ 2,000 - 3,000


3065

清乾隆  墨彩詩文小水盂 款識:「乾隆年製」

此水盂形制精巧,手不盈握,頗可把玩。水盂通體以白釉為 地,上以墨彩及礬紅書寫詩文及印章,十分文雅,整體佈局的 當,可謂詩書印俱全,別具匠心。

A GRISAILLE-DECORATED WATERPOT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H 4.5cm

HK$ 30,000 - 60,000 US$ 4,000 - 8,000

3066

清道光  仿銅釉蕉葉紋八方水盂 款識:「大清道光年製」

拍品仿古銅彩為乾隆朝之延續,製作工藝非常考究,其質感色 彩均於青銅真品相若。此件水盂,通體仿施古銅釉,下飾模 印蕉葉紋,外口沿模印回紋,底部暗刻「大清道光年製」篆書 款。

A BRONZE-IMITATION OCTAGONAL WATERPOT DAOGUANG PERIOD, 1821-1850 H 4.2cm

HK$ 50,000 - 80,000 US$ 7,000 - 11,000


3067

清中期  粉彩阿彌陀佛 來源 佳士得香港,1996年11月3日,編號817 佛像瓷塑,造型仿效鎏金銅佛,莊重肅穆,造像法容圓潤飽滿,以鎏金為裝飾。 身披僧袍,輕盈飄逸,胸裝飾纓絡,點綴其間,小腹內收。下著貼體薄裙,衣褶 轉折起伏明顯。雙手結禪定印托寶塔。結跏趺坐於仰覆蓮花寶座之上。底設紅木 蓮花座。佛像衣缽以優質的彩料描繪,利用筆觸的變化,將絲綢的質感表現在陶 瓷之上,十分難得,繪畫、彩繪、燒造之大成者。

A FAMILLE-ROSE SHAKYAMUNI MID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H 35.5cm

PROVENANCE Christie's Hong Kong, 3 November 1996, lot.817

HK$ 350,000 - 500,000 US$ 45,000 - 65,000


3068

明  素三彩大日如來座像 來源 倫敦蘇富比,1999年11月17日,編號866 大日如來(Mahāvairocana),釋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此佛陀雕瓷全身跏趺坐於蓮台,下 承力士須彌座。手呈拳智印手勢。其印相為左右二手各結金剛拳,左拳置於胸前,伸出食指, 以右拳握之。其中,右手表佛界,左手表眾生界,此印即顯示生佛不二、迷悟一體之妙理。佛 像採用凹刻、堆塑填彩法,即先在素胎表面凹刻或浮雕圖形文字,再在凹處或浮雕處填注色 彩。佛陀頸部以上並未施釉,通體以綠、褐、黃三色釉為主,釉色鮮豔明亮。明代素三彩存世 量本就較少,素三彩人物雕瓷更為稀有,為大明素三彩經典之作。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有同類型 收藏,明弘治素三彩佛陀涅盤及弟子群雕像,可作參考。

A SANCAI FIGURE OF VAIROCHANA MING DYNASTY, 14TH - 17TH CENTURY H 45cm

PROVENANCE Sotheby's London, 17 November 1999, lot.866

HK$ 200,000 - 300,000 US$ 26,000 - 39,000


3069

元  鈞窯天藍釉玫瑰紫斑梅瓶 來源 1. 香港蘇富比,1990年11月13日,編號110 2. Peter and Nancy Thompson舊藏 3. 倫敦蘇富比,2012年11月7日,編號50 展覽 《From the Tang to the Qing: Chinese Ceramics from circa 618-1850 A.D. from the Collection of Dr. and Mrs. Peter Thompson》,赫爾大學,赫爾,1996年 出版 《From the Tang to the Qing: Chinese Ceramics from circa 618-1850 A.D. from the Collection of Dr. and Mrs. Peter Thompson》,赫爾大學,赫爾,1996年,圖錄編號47 此件梅瓶小唇口外翻式,短頸,豐肩,器身由粗至細逐漸內收,底足無釉,整器施天藍色釉,釉層肥厚, 釉質溫潤湉靜,富有乳濁之感。觀其盤心,不規則玫瑰紫斑潑灑其上,如晚霞變幻又如山水氤氳,引人入 勝。鈞瓷上的斑彩是以銅紅釉粗獷刷繪,或塗覆於天青釉面、高溫中還原,融合一體而形成。如此斑紋, 有賴藝匠刷繪釉料手藝,以釉料分佈及兩彩比重見高下,如此特質,與抽象畫作異曲同工。此種天藍釉色 清新淡雅又不失端莊典雅。通體素色,無任何紋飾,造型秀麗規整,簡潔肅穆。 梅瓶通體施以天青釉,釉汁自然垂流至足,施釉較厚,古韻十足。其釉質、釉色與制陶工藝與北京故宮博 物院所收藏的鈞窯陳設器相符,而其造型亦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一明初 龍泉窯梅瓶造型相同,可見明代 初期龍泉窯梅瓶造型,為按照本品之高古原型仿製。美國收藏家Koger亦藏有一元代鈞窯梅瓶造型可與本品 相類,可見《Chinese ceramics The Koger Collection》,蘇富比,1985年,頁50,圖27。

A PURPLE-SPLASHED 'JUN ' MEIPING YUAN DYNASTY, 13TH-14TH CENTURY H 34.5cm

PROVENANCE 1. Sotheby's Hong Kong, 13 November 1990, lot.110 2. Dr. and Mrs. Peter and Nancy Thompson Collection 3. Sotheby's London, 7 November 2012, lot.50 EXHIBITED From the Tang to the Qing: Chinese Ceramics from circa 618-1850 A.D. from the Collection of Dr. and Mrs. Peter Thompson, Hull University, Hull, 1996 LITERATURE From the Tang to the Qing: Chinese Ceramics from circa 618-1850 A.D. from the Collection of Dr. and Mrs. Peter Thompson , Hull University, Hull, 1996, cat. No.47

HK$ 700,000 - 1,000,000 US$ 90,000 - 129,000

出版於《From the Tang to the Qing: Chinese Ceramics from circa 6181850 A.D. from the Collection of Dr. and Mrs. Peter Thompson》,赫爾 大學,赫爾,1996年,圖錄編號47



3070

明早期  處州龍泉窯青釉盞 此碗為敦式,直口,深弧腹、下承圈足,造型敦實端莊,氣息古拙渾 厚。通體施青釉,釉色沉穩溫潤,玉質感強,翠色怡人。碗胎體厚重, 造型端正。碗心刻花卉紋,紋飾清晰立體,青釉呈色沉穩均勻,釉面肥 厚溫潤,明初處州龍泉官窯承命為朝廷燒造需用器皿,期間所出多為大 盤大碗、瓶、執壺等,大部分用於出洋賞賜海外國家,一部分傳統器皿 則貢至宮廷服務於帝王生活,成為御用器皿,傳世數量不多,甚是珍 貴。

A 'CHUZHOU ' 'LONGQUAN ' CELADON BOWL EARLY MING DYNASTY, 14TH-15TH CENTURY D 9.5cm H 4cm

HK$ 30,000 - 50,000 US$ 4,000 - 6,500


3071

明早期  龍泉青釉暗刻纏枝蓮紋卧足碗 龍泉窯久負盛名,明初之際深得宮廷賞識,依照內府頒定的「樣製」,為明 代宮廷生產宮用器皿,已與景德鎮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均為朝廷燒造 御瓷,共同譜寫早明御瓷的輝煌歷史篇章。據《大明會典·卷一百九十四》 「陶器」所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燒造供用器皿等物,須要定奪制 樣,計算人工物料。如遇數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窯興工,或數少,行移 饒、處等府燒造。」可見明初洪武、永樂之際,龍泉窯開始承接朝廷訂制, 而海外東瀛對龍泉青瓷尤為欣賞,視為珍物,常作為茶道儀式的重要道具使 用。 拍品造型小巧,通體施龍泉青釉,釉面厚腴溫潤,釉色清透蒼潤,內外壁分 別運用剔刻技法雕飾纏枝花卉紋,花葉清新,繁茂舒展,碗心飾花卉紋;圈 足裹釉,內留澀圈一周,旋修甚為規整,為墊燒所用。整器工藝精緻入微, 刀法嫺熟奔放,氣韻沉靜渾厚,時代特徵鮮明,為明代早期龍泉窯之佳器。

A INCISED 'LONGQUAN ' CELADON 'LOTUS' BOWL EARLY MING DYNASTY, 14TH-15TH CENTURY D 11.5cm H 4cm

HK$ 180,000 - 250,000 US$ 24,000 - 32,000


3072

元  龍泉窯青釉浮雕八仙圖八方梅瓶 附:附熱釋光測試報告 來源 1. 思源堂收藏,約1980至1990年代購自香港 2. 倫敦蘇富比,2005年7月13日,編號194 3. 倫敦邦瀚斯,2017年11月9日,編號37 龍泉窯創燒自北宋,經過不斷發展,南宋時成功燒制出梅子青釉,並以其青翠瑩潤的釉色令人稱 道,使青瓷釉色之美達到一個新的高峰。數百年來窯火不熄,元、明時期亦極為興盛,達到了很高 的藝術成就。元代所燒瓷器,多為大型器,精巧之器頗罕。且梅瓶作為一種實用與賞玩高度結合的 器型,在元代龍泉窯中亦為鮮見,尤其是瓶身以八片瓷胎貼塑成型,燒造工藝遠較拉坯製作狡雜許 多,頗為珍罕。

A 'LONGQUAN ' CELADON OCTAGONAL FACETED VASE, MEIPING YUAN DYNASTY, 13TH-14TH CENTURY H 26.4cm

PROVENANCE 1. The Sze Yuan Tang Collection, acquired in Hong Kong during 1980s-1990s 2. Sotheby's London, 13 July 2005, lot.194 3. Bonhams London, 9 November 2017, lot.37

HK$ 2,500,000 - 3,500,000 US$ 321,000 - 449,000

元 龍泉窯青釉露胎八仙圖八方梅瓶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梅瓶瓶身肩、足部模印折枝花卉紋,瓶腹開光八組,開光內高浮雕模 印八仙紋,眾仙腳踏仙物浮於海上,人物造型生動,紋飾清晰。全器 所施青釉釉質濃厚,為少見的元代龍泉窯精品佳作,加之流傳有緒, 更顯珍貴。本瓶與其它器物上的八仙圖不同,此處並未表現八仙過海 的場景,而是將他們安排在朵朵祥雲之中,人物神態各異,造型生 動,衣帶飄揚,似在仙界飛升,充分表現了他們仙人的身份。類似龍 泉窯模印八仙器物,可參考佳士得香港曾上拍二例,元末/明初龍泉 窯青釉八仙圖罐,佳士得香港,2011年6月1日,編號3818;及元龍 泉青釉印花卉八仙圖八棱梅瓶瓶,佳士得香港,2011年11月30日, 編號3010。 瓶身所飾的八仙圖為元代早期道教興盛之反映。金元之際,在蒙元統 治者的扶持下,道教出現興盛局面,形成了北方以全真道為代表,南

方以正一道為中心的格局。元代統治者對道教十分尊崇,尤以爭取利 用全真道最為突出,其龍門派創始人丘處機更被奉為國師。至元六 年(西元1269),忽必烈詔封全真道所尊東華帝君、鍾離權、呂洞 賓、劉海蟾、王重陽五祖為「真君」,即全真教的北五祖祖師。由 是,八仙傳說於此際廣為流傳開來。而此瓶的裝飾,恰又從實物方面 證明了此傳說在元代影響之深入,流傳之廣泛。此外還需注意的是, 八仙題材與元代龍泉窯的遠洋外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玒。龍泉窯是宋 代浙江地區以燒制青瓷而聞名的瓷窯,其工藝受越窯影響而產生於北 宋時期,南宋時期發展逐漸成熟,燒制出了具有本身特點與風格的產 品。進入十三世紀晚期,隨著元帝國的擴展,中外商品交往更加發 達,龍泉窯青瓷隨即進入了空前發展的時期,成為元代貿易瓷的主要 品種之一。



3073

明早期  龍泉青釉刻纏枝花卉紋大碗 來源 日本私人藏家舊藏 本品敞口,深弧腹,圈足,配以木蓋。內外壁皆劃刻紋樣,外壁口沿處繪卷草紋一圈。 腹部刻劃牡丹紋,紋飾飽滿豐腴,口沿內繪回紋一周,內壁分飾折枝牡丹四朵,碗心繪 圓形牡丹紋。拍品造型飽滿、胎體厚重,器裡外施青釉,釉面潤,裡外佈滿刻花紋飾, 與明初景德鎮御窯瓷器的裝飾風格相似。據《大明會典》載,「明承元制,凡朝廷燒造 瓷器,必由內府定奪樣制」,可知至少在明成化以前,內廷均派中官在龍泉窯依定奪樣 制監燒宮廷用瓷。類似藏品參考《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冊,紫禁城出版社, 2002年,頁104,圖52。 龍泉地處浙江處州,窯業久負盛名。《大明會典》載,洪武二十六年(1393),宮廷使 用的少量器皿「行移饒、處等府燒造」;《明憲宗實錄》卷一載,天順八年(1464)正 月,憲宗皇帝即位,頒佈詔書:「江西饒州府、浙江處州府,見差內官在役燒造瓷器, 詔書到日,除已燒造完者照數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委官員即便回京。」可見明代 早期,處州龍泉窯與饒州景德鎮窯具有同等重要的官窯地位。

A LARGE INCISED 'LONGQUAN ' CELADON-GLAZED 'LOTUS' BOWL EARLY MING DYNASTY, 14TH-15TH CENTURY H 14.3cm D 31.2cm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K$ 350,000 - 500,000 US$ 45,000 - 65,000



3074

清十八世紀  仿龍泉青釉纏枝蓮紋玉壺春瓶 來源 佳士得紐約,2013年9月20日,編號1361 此瓶撇口圓唇,直頸,溜肩,垂鼓腹,底呈圈足。通體暗刻裝飾,由上至下繪五層紋飾,頸部 飾蕉葉紋,下承一周回紋,肩處飾卷草紋及如意雲頭紋一周邊飾,主體飾三組纏枝牡丹花紋, 底端為明清時期習見的變體蓮紋。 此瓶器形修長飽滿,秀美挺拔,曲線玲瓏,線條優美。加之胎質細膩,胎體較厚,全器施青 釉,釉色瑩潤,釉層肥厚潤澤,有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瓶腹以纏枝花卉紋為主題紋飾,為仿 明初永宣時期的青花尚品,繪畫細膩,風格雅麗。然以龍泉青釉製作,見一帶有類似紋飾之 例,年份為元代,載於朱伯謙,《龍泉窰青瓷》,台北,1998年,圖版161。

A 'LONGQUAN ' CELADON-GLAZED 'LOTUS' VASE, YUHUCHUNPING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H 31.6cm

PROVENANCE Christie's New York,20 September 2013, lot 1361

HK$ 500,000 - 700,000 US$ 65,000 - 90,000


3075

清中期  仿官釉青瓷海棠式貫耳瓶 瓶口與足花型,撇口,收頸,鼓腹,圈足外侈,沿口沿四倭角下收為四稜,頸部兩側飾 貫耳。通體及足內施仿汝釉,釉層平滑滋潤,器身光素不事雕飾,色澤淡雅柔和,蒼雅 靜穆,並且由於釉水流淌,雙耳及口沿出釉層較薄,露出褐色胎體,極富天然韻致,釉 層稀疏開片,尤顯溫婉爾雅、風韻雋永。底足圓潤而飾黑褐之色,以摹鐵足效果,觀之 古意盎然,猶可辨趙宋遺韻。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仿官釉青瓷海棠式貫耳壺,器底刻乾隆御制詩,收錄於《得 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台北故宮博物院,圖76,可資參閱。

A GUAN-TYPE LOBED VASE MID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H 20cm

無底價 NO RESERVE

清 仿官釉青瓷海棠式貫耳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76

五代  越窯青釉葵口盞托 來源 古城藝術品有限公司舊藏,編號32005 越窯創燒於漢,在唐代就已極負盛名,所謂「南青北白」,南青指的就是越 窯青瓷,有「千峰翠色」之美譽。越窯燒製的盞托都極為講究造型美和裝飾 美。 盞托呈五瓣花形,中起杯托,盤心內凹,週邊凸起兩圈同心圓的弦紋,內圈 為托口,落盞所用,外圈裝飾,簡潔明快,托盤底部圈足外撇。整器胎質細 膩,通體施青釉,釉色勻淨,積釉處呈碧色,如青玉般瑩潤。盞托外形大氣 秀美,滋潤的釉色渾然天成,是五代越窯青瓷的代表作品。

A 'YUEYAO ' CUP STAND FIVE DYNASTIES, 10TH CENTURY D 13.6cm

PROVENANCE Castle of Antiquities Co., Ltd Collection, no. 32005

HK$ 85,000 - 120,000 US$ 11,000 - 16,000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77

五代  越窯青釉刻花盤 盤侈口平折沿,呈葵口形,內壁刻四組花卉紋,花瓣肥厚,曲折多姿。外壁口下有內凹 線,使盤身自然形成四瓣花卉狀。釉色灰青,造型規整,胎質堅硬。畫面豐滿有序,刻 劃清晰,刀鋒犀利,富有生氣。內壁花卉紋與外壁花瓣紋相呼應,素雅大方。整體胎壁 較薄,器型規整,施釉均勻。

A CARVED 'YUEYAO ' DISH FIVE DYNASTIES, 10TH CENTURY D 15cm H 4.1cm

HK$ 150,000 - 250,000 US$ 20,000 - 33,000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78

五代  越窯青釉刻蓮瓣紋蓋罐 來源 1. 奉文堂舊藏 2. 香港邦瀚斯,2014年10月9日,編號126 瓶直口,平肩,肩往下收窄,平底,蓋以蓮藕為鈕,肩上有四貫系,瓶身刻以仰覆蓮瓣 紋四層為飾,層層疊疊。通體施青釉,釉面肥厚瑩潤,造型敦厚端巧。此件越窯刻花蓮 瓣紋蓋罐,胎體輕薄,胎面光滑,釉層勻淨,釉質瑩潤,顯示出當時高水平的製瓷技 術,為五代越窯之上品。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青瓷窯。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寧波等地。 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晚唐至北宋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的時期,技藝不斷精進,達到頂 峰,所燒青瓷代表了當時青瓷的最高水準。是當時的第一名窯,也稱「秘色窯」。唐代 越窯青瓷已很精美,博得當時詩人的贊美,如顏況「越泥似玉之甌」,許渾「越甌秋水 澄」,皮日休「邢人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陸龜蒙「九秋 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等。五代吳越時越窯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為吳越 王錢氏御用及貢品。 隨著佛教的繁盛,以蓮瓣紋為飾的器具應運而生,其他使用仰覆蓮瓣紋裝飾的例子,可 見上虞市博物館藏一件越窯青釉刻花蓋盂,以及義烏市博物館藏另一件越窯蓋罐,見張 柏主編,《中國出土瓷器全集9:浙江》,北京,2008年,圖166及175。另見一件出 土自蘇州虎丘山雲岩寺的越窯刻蓮花紋盌及座,刊登於《中國美術分類全集:陶瓷全集 (6) 唐、五代》,上海,2000年,編號209。此類仰覆蓮瓣也在浙江龍泉窯上出現,維 多利亞及阿伯特博物館藏一例,見柯玫瑰,《宋代陶瓷》倫敦,2004年,頁21,圖13。

A RARE SMALL 'YUEYAO ' 'LOTUS-BUD' CARVED SLENDER BALUSTER JAR AND COVER FIVE DYNASTIES, 10TH CENTURY H 14.6cm

PROVENANCE 1. Feng Wen Tang Collection 2. Bonhams Hong Kong, 9 October 2014, lot.126

HK$ 600,000 - 1,000,000 US$ 77,000 - 129,000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79

北宋  越窯青釉弦紋鉢 口微侈,圓唇外卷,溜肩,下腹斜收至足。腹及近足處共飾三道弦紋,通體施 青釉,釉色帶灰。越窯為我國燒瓷歷史最早的瓷窯之一。窯址在浙江余姚、慈 溪一帶。唐代屬越州管轄,故稱越窯。越窯始自東漢,至唐、五代時是其鼎盛 時期,主要燒造青瓷,並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成為南方著名的青瓷窯。所燒器 物造型豐富,紋樣端莊秀麗,胎質細膩,釉色青中微帶黃色,釉質滋潤,唐代 著名詩人陸蒙曾讚譽道:「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參考《中國 越窯瓷(下)》,林士民、林浩,2012年,寧波出版社,頁11,圖3;頁34, 圖1。

A RIBBED 'YUEYAO ' BOWL NORTHERN SONG DYNASTY, 10TH-12TH CENTURY D 14.8cm H 5.9cm

HK$ 120,000 - 200,000 US$ 16,000 - 26,000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80

晚唐  越窯青釉鉢式碗 缽敞口,口沿無釉,深腹弧狀壁,圈足。拍品通體施青釉,光素無紋,外底 留有刮圈墊燒痕。胎體勻稱,青釉玻璃質感強,透明度高。造型端莊規整, 釉色青潤可人,尤其青釉發色純正,如碧如波,青翠欲滴,釉質滋潤肥腴, 玻璃質感強,氣泡豐富,為晚唐時期越窯青瓷佳品。

A 'YUEYAO ' BOWL LATE TANG DYNASTY, 10TH CENTURY D 15.9cm H 6.2cm

HK$ 220,000 - 260,000 US$ 28,000 - 33,000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81

南宋  龍泉窯青釉蓮瓣盞 杯敞口,弧腹,圈足。胎體勻薄,胎質細膩。通體施粉青釉,釉色粉 嫩,釉面潤澤,有玉質感。足端無釉,胎骨火石紅。此件器物內壁光素 無紋飾,外壁裝飾刻花蓮瓣紋,瓣面豐滿凸起,中有棱脊,細長挺拔。 若有茶湯蕩入,似絲絲翠竹,沁人心脾,掌玩於間,意趣頗多。參考 《龍泉窯青瓷》,藝術家出版社,1998年,頁164-165,圖135-136。

A LOBED 'LONGQUAN ' BOWL SOUTHERN SONG DYNASTY, 12TH-13TH CENTURY D 8.8cm H 4.6cm

HK$ 30,000 - 60,000 US$ 4,000 - 8,000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82

南宋  龍泉窯菊瓣紋折沿洗一對 此對折沿洗,敞口,折沿,斜腹,圈足。通體施粉青釉,內壁飾以一周菊瓣紋。圈足邊 緣無釉露胎而有火石紅色。洗外壁光素無紋,釉色妍亮,滋潤無比,以釉色而取勝。如 美玉的青瓷,如君子般的處世,風格挺拔,恰恰符合此對龍泉窯折沿洗的氣質。 南宋至元時期,龍泉青瓷則大體分為厚胎薄釉和薄胎厚釉兩種風格,薄胎厚釉為南宋晚 期工匠通過改進釉水配方的成果,用含鈣量低粘度大的石灰堿釉替代了以前常用的石灰 釉,多層施釉後不易流淌,產品顏色青翠均勻,釉面光澤柔和,如冰似玉。文人士大夫 的審美標準自北宋晚期開始,傾向於簡單純淨,更加注重線條的輪廓,以及器物本真的 力量,在瓷器上則以素面勻淨為美,賦予了藝術品全新的解釋,南宋時期則基本延續了 北宋末期的風格。

A PAIR OF 'LONGQUAN ' CHRYSANTHEMUM BARBED RIM WASHERS SOUTHERN SONG DYNASTY, 12TH-13TH CENTURY D 12.7cm; D 12.5cm

HK$ 200,000 - 250,000 US$ 26,000 - 32,000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83

南宋  龍泉窯青釉鬲式爐 此香爐敞口,近平折沿,短頸,鼓肩,圓腹,下承三短足,足底露胎。器型渾圓規整, 三足鼎立,極顯莊重。 釉質肥厚,溫潤如玉,寶光內斂,胎質堅結,燒結度極好,梅子青之釉色,深淺適度。 龍泉青瓷的燒製始於三國兩晉,一直以來世代居民多以生產陶瓷為業,素有「青瓷之 鄉」之美稱,幾百年來流傳於世,為中國古代瓷器中的珍品。整器造型別致,釉色可 人,做工精細,製作巧妙,其釉的色澤和質地表現了龍泉青釉的最高水準,為難得的珍 品之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有幾件宋龍泉窯青釉鬲式爐,器型與拍品相近,參見《故宮博 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下)》,1996年,頁135,141,圖121,126。

A 'LONGQUAN ' TRIPOD CENSER SOUTHERN SONG DYNASTY, 12TH-13TH CENTURY D 13.7cm H 12cm

HK$ 580,000 - 650,000 US$ 74,000 - 83,000

宋 龍泉窯青釉鬲式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84

宋  定窰白釉葵口盤 來源 日本繭山龍泉堂舊藏 花口盤自唐代中期開始流行,當受金銀器影響,主要製品為青瓷、白瓷。五代時期,器 物造型比唐代更加秀美,口沿的曲度變化也更為豐富,盡現玲瓏輕巧。為五代定窯標準 器,海外公私收藏可見。而完整者極少,大概因尖唇亦折,保存不易。盤口呈五瓣菱花 形,口緣圓弧。造型秀美靈動,胎體周正。平底,斜弧壁,胎體自口沿至器底逐漸加 厚,底承圈足較高,足壁稍外斜。釉施全身不及底部,圈足露胎,胎質細膩潔白。整器 釉色白皙純淨,釉面光潔。 參閱《世界陶磁全集.11.隋唐》,日本小學館,1976年,頁113,圖90、91,五代; 頁285,圖101 湖南長沙出土五代白釉花口碗。另見《定瓷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 土定瓷器薈萃》,故宮出版社,2012年,頁66,圖19。

A 'DINGYAO ' FOLIATE-RIM DISH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D 12.4cm

PROVENANCE Mayuyama & Co, Ltd, Japan

HK$ 100,000 - 200,000 US$ 13,000 - 26,000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85

宋  定窯白釉刻鶴紋洗 此洗直口,直腹,近底處順勢內收,淺圈足,胎體潔白,細膩堅密。通體施白釉,釉質 滋潤,釉色柔和潔凈。內外壁剔刻裝飾,均劃鶴紋一周,簡潔典雅,線條流暢。刻劃花 紋是定窯常見的裝飾方法,刻花技術的嫺熟可與之媲美。此器自然舒展,工藝嫺熟,紋 飾清晰,佈局舒朗,置於案頭,別有意趣。

A 'DINGYAO ' INCISED 'CRANES' WASHER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D 10.8cm

HK$ 60,000 - 150,000 US$ 8,000 - 20,000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86

十一世紀  高麗窯青釉花口杯 杯作六瓣葵花形,呈半球狀,高圈足外撇。此杯盞胎質細膩, 滿施青釉,以釉色及線條勝人。高麗青瓷向為高麗上層人士 所鍾愛,高麗詩人李奎報賦詩讚賞高麗青瓷:「影影綽綽如青 玉,玲瓏剔透如水晶」,「緻密的玉如嫩膚,觸手猶如撫玉 膚」。青瓷的完美塑造,展示了高麗制瓷工匠的聰明才智。從 現存的實物看,器物的造型多姿多彩,所體現的藝術內涵豐富 多變,反映出人們對藝術和精神生活的追求。這些都需要工匠 們自身的素質、修養、審美等深厚的功底,還需要對每件作品 進行精心地設計。高麗青瓷作為貴重的官方禮品贈與宋庭與權 貴。

A GORYEO LOBED CUP 11TH CENTURY H 8cm D 9.7cm

HK$ 100,000 - 200,000 US$ 13,000 - 26,000

3087

唐  邢窯白釉水盂 水盂圓口,鼓腹,收腰,平底,器形線條飽滿圓潤,規整大 方。通體施白釉,施釉均勻,色澤溫潤,有玉質感。本品形制 小巧,盈手可握,為文房佳器。 邢窯是唐代北方著名瓷窯,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黃釉、黑釉、 三彩品種。其產品不僅供國內使用,而且遠銷世界各地。唐代 邢窯白瓷有精、粗之分,以供不同階層人的需求。正如唐人李 肇《國史補》所曰:「內丘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 通用之。」參考《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晉唐瓷器》,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頁163,圖150。

A 'XINGYAO ' WHITE-GLAZED WATERPOT TANG DYNASTY, 7TH-10TH CENTURY D 2.8cm H 4.4cm

HK$ 30,000 - 60,000 US$ 4,000 - 8,000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88

唐  鞏縣窯白釉茶器一組(三件) 此鞏縣窯白釉茶器一組,包括執壺、渣鬥及蓋罐,器物均內外均施白釉,釉質凝厚瑩潤, 施釉均勻,釉色潔白明淨。鞏縣窯創燒於隋代,白瓷始燒於初唐,盛唐鼎盛,開元時期一 度為宮廷燒造貢瓷。本組拍品,無論品質、氣質,均為鞏縣窯鼎盛時期的作品。 執壺撇口,束頸,豐肩,肩出短流,另一側腹部做兩條並列執手,腹部下垂,下承圈足。 渣鬥敞口,束頸,折肩,腹部直收。此器敞口遠大於腹部,渾圓飽滿,是典型的盛唐氣 象。渣鬥,傳統上一直認識即是唾盂,2009年西安藍田縣北宋呂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十餘件 渣鬥,並伴著大量的福建白茶,故研究者認為,渣鬥也可以作為茶器來使用。 罐唇口外撇,短束頸,豐肩,鼓腹,向下漸斂出平底。上置蓋,寬平沿,蓋面隆起,蓋頂 置寶珠鈕。器裡滿釉,外壁一直施釉至底邊沿,從切面可見薄釉及釉下的白色化妝土。釉 層顯現細碎開片,釉面見刷絲痕及垂釉。

A 'GONGXIAN ' WHITE-GLAZED TEA SET TANG DYNASTY, 7TH-10TH CENTURY Jar H 15.6cm Zhadou H 10cm Ewer H 14.5cm

HK$ 160,000 - 250,000 US$ 21,000 - 33,000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89

唐  魯山窯黑釉剪紙貼花執壼 來源 Blitz 東方藝術,阿姆斯特丹 河南魯山窯創燒花釉器,始於中唐時期,其利用釉中含鐵量的不同,燒製出不同色調的 陶瓷。器物以壺和罐類具多。此壺瘦長頸,上方雞首狀,雞嘴前斜出短直流,橢圓形 腹,餅狀實足。一側出曲柄。腹上以貼花飾三個菱形狀網狀花紋,下方飾一隻俯伏瑞 獸。 雞首壺始見於西晉,與羊首壺同類,為早期瓷器中常目的器形。

A 'LUSHAN ' 'PAPERCUT' EWER TANG DYNASTY, 7TH-10TH CENTURY H 30.6cm

PROVENANCE Blitz Chinese Ceramics & Works of Art Collection, Amsterdam

HK$ 90,000 - 150,000 US$ 12,000 - 26,000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90

唐  鞏縣綠釉雙魚壺 來源 倫敦蘇富比,1995年12月5日,編號356 雙魚形扁壺,束口長頸,長身,底圈足外撇。器身施青釉。器型整體清晰地刻劃出魚 眼,魚身,及鱗和魚尾紋飾。兩側飾串戴環。雙魚形穿帶壺造型始於漢代,盛行於唐宋 時期。陶扁壺與漢代流行的銅扁壺大致相同,至唐代陶瓷雙魚壺多見。一般皆是此類鯉 魚造型,壺口作小口,一個突出特徵是魚的造型塑造溫和,口中無齒。除了這種造型祥 和的鯉魚形壺,在唐代已經開始出現取材自摩羯造型的雙魚壺,此類器型應為通過佛教 題材衍生而來。

A 'GONGXIAN ' GREEN-GLAZED 'TWINS FISH' EWER TANG DYNASTY, 7TH-10TH CENTURY H 8.5cm W 13.4cm

PROVENANCE Sotheby's London, 5 December 1995, lot.356

HK$ 100,000 - 200,000 US$ 13,000 - 26,000


Lot 3076-Lot 3091為觀海樓舊藏

3091

唐  鞏縣窯絞胎菱紋枕 絞胎瓷器是我國古代陶瓷裝飾工藝中特殊的品種,工藝複雜,製作難度大。其紋理有雞 翅紋、木理紋、羽毛紋、團花紋、流水行雲紋等。拍品即為一例同時期之佳作,其做法 是將先前準備好的泥料相絞而成泥卷,切片作菱形,通過模具以鑲嵌、拼接、擠壓等形 式,與先前做好的素胚粘嵌為貼面絞胎,再施釉,入窯燒成。拍品形制小巧,應為當時 診脈之用。玫茵堂藏有與之造型、工藝相同藏品,可茲參照。類似藏品,參閱《玫茵堂 藏中國陶瓷》第三卷(一),康蕊君著,1994年,頁231,圖1242。

A 'GONGXIAN ' MARBLED PILLOW TANG DYNASTY, 7TH-10TH CENTURY L 10cm W 14.2cm H 7cm

HK$ 120,000 - 200,000 US$ 16,000 - 26,000


3092

宋  絞胎黃釉盞 絞胎是以白、褐深淺二色胎泥揉搓相絞後拉坯成型,後施透明釉燒制而成。由於泥料及 手法不同,紋理變化萬千,行雲流水,極富現代抽象美感。 此盞造型渾圓,直壁,深腹,圈足外撇。通體以白、褐深淺二色胎泥相絞成羽毛狀紋樣 後拉坯成型,後通施透明釉。胎體堅實縝密,入手頗沈。通體水波狀紋樣,細密繁複, 裝飾意味強,富於動感與延展性,風格鮮明獨特。

A YELLOW-GLAZED MARBLED BOWL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H 5.2cm D 8cm

HK$ 30,000 - 60,000 US$ 4,000 - 8,000


3093

元或明  龍泉窯青釉點褐斑雙耳爐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爐口沿微侈,束頸,腹部圓鼓,三乳足外撇,雙繫耳貼爐身兩 側,器形小巧可愛。通體施天青釉,,釉汁自然垂流;施釉較 厚,釉面密佈細小開片,飾以褐色斑點。淡雅的天青與寫意的 褐斑色調相得益彰,古韻十足。

A 'LONGQUAN ' CELADON BROWN-SPLASHED CENSER YUAN OR MING DYNASTY, 13TH-17TH CENTURY H 6.6cm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K$ 50,000 - 80,000 US$ 7,000 - 11,000

3094

十一世紀  高麗青釉花口碗 此碗光素無紋,簡美致雅。五曲花口,薄唇外侈。斜弧腹,圈 足外撇。外壁壓凹棱五道,與口沿缺口相對應,內壁順勢出五 道凸棱,勾勒出一朵立體感極強的五瓣花形。釉色青翠,偶有 冰裂紋,與汝窯較為相似,卻又獨具特色。高麗青瓷乃受中國 唐宋青瓷影響而發展起來,是高麗王朝瓷器中的代表作,部分 上品可與中國宋代汝窯媲美,故又有韓國「汝窯」之稱。

A GORYEO CELADON-GLAZED LOBED BOWL 11TH CENTURY H 5.4cm D 12.6cm

HK$ 30,000 - 50,000 US$ 4,000 - 65,000


3095

清  龍泉青釉雙耳盤口瓶 款識:「元豐御製」

出版 《中國古代文物展覽會目錄》,中國文化協進會、中英學會合 辦,1947年,頁6,圖218

A CELADON-GLAZED VASE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H 20.2cm

LITERATURE Exhibition Catalog of [Chinese Works of Art] , Chi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and The Sino-British Club, 1947, p.6, pl.218

HK$ 30,000 - 60,000 US$ 4,000 - 8,000

(拍品出版物)

3096

北宋  影青刻花碗 來源 香港奉文堂舊藏 碗敝口,口下漸收,斜直壁,呈斗笠狀,圈足微內收,素底。 整體造型秀氣中不乏剛勁。碗內劃刻裝飾牡丹花卉紋,手法 嫺熟,線條流暢,疏而不亂。通體配以宋代景德鎮獨創的影青 釉,釉層高度透明,玻璃質感。釉色色澤如玉,白中泛青,淡 雅清新。劃花與積釉處顯水綠色,晶瑩剔透。

A QINGBAI CARVED BOWL NORTHERN SONG DYNASTY, 10TH-12TH CENTURY D 18.2cm H 7cm

PROVENANCE Feng Wen Tang Collection, Hong Kong

HK$ 15,000 - 30,000 US$ 2,000 - 4,000


3097

南宋  龍泉青釉斗笠盞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薄唇敞口,置銅口,斜直壁。小圈足,足壁高,挖足淺。內外施青釉, 釉色粉青,開片交錯清晰,明瑩清麗。裹足滿釉,足底刮釉。圈足修削 工整,造型簡練,釉色淡雅恬靜,符合宋人簡約清雅的生活美學。

A 'LONGQUAN ' CELADON BOWL SOUTHERN SONG DYNASTY, 12TH-13TH CENTURY D 13.4cm H 5.5cm

PROVENANCE A Private Japanese Collection

HK$ 80,000 - 120,000 US$ 11,000 - 16,000

南宋 官窯 粉青小盌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098

宋  龍泉窯粉青釉蓮瓣碗 來源 佳士得倫敦,2009年11月3日,編號193 碗敞口,弧腹,圈足。胎體勻薄,胎質細膩。通體施粉青釉,釉色粉嫩,釉面潤澤,有 玉質感。足端無釉,胎骨火石紅。此件器物內壁光素無紋飾,外壁裝飾刻花蓮瓣紋,瓣 面豐滿凸起,中有棱脊,細長挺拔,堪稱龍泉窯同類品種中的翹楚。

A 'LONGQUAN ' CELADON BOWL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D 21cm H 8.3cm

PROVENANCE Christie's London, 3 November 2009, lot.193

HK$ 80,000 - 120,000 US$ 11,000 - 16,000


3099

宋或金  鈞窯天藍釉羅漢碗 來源 日本私人珍藏 碗呈缽式,直口,淺腹,圈足。器表施天青釉,厚潤均勻,碗內壁自然開片,千姿百 態。天青釉青若藍天,宛如蔚藍色天空,淡雅宜人,賞心悅目。碗造型古樸厚重、典雅 端莊,簡潔大方,線條流暢。 鈞瓷的釉色奇幻,是宋金元三代最引人入勝的古陶瓷之一。大部份的鈞瓷外表光素,以 厚潤乳濁而深淺不一的藍釉為特色。鈞釉為石灰堿釉,如其他青釉一樣,部份藍色由少 量氧化鐵在還原氣氛中燒成,這卻並非造就鈞釉美感的主要因素,而是歸因於釉內若干 現象。鈞釉的主要藍色為光線折射引起,最重要一點是「二液分相法」,即含高矽的鈞 釉中浮懸著微細的玻璃質粒子。鈞釉要產生這種乳劑狀態,必須長時間停留在高溫狀態 下,然後慢慢冷卻。中國北方的饅頭窯由於隔熱功能優良,確能成就絕佳的鈞釉效果。

A JUNYAO BLUE GLAZED BOWL SONG OR JIN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H 5.5cm

PROVENANCE A Private Japanese Collection

HK$ 120,000 - 180,000 US$ 16,000 - 24,000


3100

北宋  影青瓜棱型執壺 來源 紐約古董商 J. J. Lally 湖田窯為我國宋元時期製瓷規模最大、延續燒造時間最長的古代窯場,影青為其主要作 品。影青又稱青白釉,是一種介於青白二色之間的釉色,其釉質細薄晶瑩潤澤,質感如 玉。本蓋壺取瓜棱狀,敝口,長頸,溜肩豐腹,平底,壺身呈十瓣瓜棱形。蓋拱形,亦 作十瓣瓜棱形。曲流弧柄,柄及蓋上各有一貫系口。此壼製作構想奇特,巧奇天工,釉 色晶瑩,青素典雅。為宋影青神妙之作,流傳至今屬難得之作。

A QINGBAI PEAR-SHAPED EWER NORTHERN SONG DYNASTY, 10TH-12TH CENTURY H 14.7cm

PROVENANCE J. J. Lally, New York

HK$ 120,000 - 200,000 US$ 16,000 - 26,000


3101

唐  邢窯「盈」字白釉罐 款識:「盈」

罐唇口,短頸,圓肩,鼓腹,肩以下漸斂,平底。內外施透明釉,外底無釉。胎體堅細 潔白,釉面光潔瑩亮,積釉處閃水綠色。外底刻有「盈」字。款字系在器物成形後、燒 成前刻劃於外底,字跡清晰,筆劃遒勁,當由具備一定文化修養的陶工所刻劃。與本品 相類者,可參考兩例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器底落「翰林」銘的小罐,其中一例有蓋,一例 失蓋(參見:《陝西歷史博物館珍藏陶瓷器》,第32頁,圖版26;《中國出土瓷器全 集》,第75頁,圖版75),此外另見有一例器底同時刻有「翰林」及「盈」字雙銘的小 罐,現藏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參見《中國出土瓷器全集》,頁75,圖版75。

A 'XINGYAO ' 'YING ' WHITE-GLAZED JAR TANG DYNASTY, 7TH-10TH CENTURY H 15cm

HK$ 60,000 - 100,000 US$ 8,000 - 13,000


3102

金  黑釉鐵鏽花卷草紋瓶 此式矮梅瓶又名嘟魯,造型敦實豐碩,為金元時期北方瓷器經典器形之一,磁州窯、定窯等均有 製作,其為酒器,存放佳釀之用。本品胎質呈黃褐色,應屬於磁州窯系的產品,多為山西地區所 產。其造型圓潤飽滿,口沿轉折處線條起伏有力,黑釉油潤如漆,光亮而有韻致,以鐵銹褐斑點 綴其間,在窯火高溫的催變下兩種釉色交相輝映,形成簡約而又流光溢彩的藝術美感。 這種在黑釉上繪醬褐色花紋的技法俗稱「鐵鏽花」,因其花紋顏色似鐵鏽色而得名,屬結晶釉的 一種。鐵鏽花裝飾技法流行於宋、元時期北方地區的黑釉瓷器上,圖案多為不規則的斑點、條 紋,或簡化的花草紋飾,用筆灑脫、不拘泥。器形多見碗、盞、小口瓶、玉壺春、罐等。目前發 現的燒造鐵鏽花的窯場有河北磁州窯,河南臨汝窯、魯山窯,山西懷仁窯,甘肅安口窯等。 早年,與北宋五大名窯相比,磁州窯瓷器一直未被世人重視。但自上世紀初葉開始,它首先引起 了歐美,特別是日本等地區學術界、收藏界的高度重視和青睞。凡有實力之博物館、財團、個人 等都爭相收藏。

A BLACK-GLAZED 'FLORAL SCROLL' VASE JIN DYNASTY, 12TH-13TH CENTURY H 20.7cm

HK$ 80,000 - 150,000 US$ 11,000 - 20,000


3103

宋  鈞窯天青釉小盞 來源 倫敦蘇富比,2009年11月4日,編號56 盞斂口,腹部內收,小圈足,造型端莊,做工考究。通體施天藍釉,底足露出細膩緻密 的香灰色胎。釉面潤澤無瑕,口沿處經窯變形成自然醬色,並由淺向深過渡。釉層均 勻,色彩美妙,盞心暈染一抹紫斑,在天藍釉的襯托下更顯綺麗曼妙,具有強烈的視覺 衝擊力。 本品為一件典型的宋金鈞窯器。器物造型別致,乃古人品茶所用器具,盞口向內斂,使 盛滿時不易灑出。宋代時鬥茶之風大盛,極為崇尚茶具的精美。宋代的官窯、哥窯、定 窯、鈞窯、龍泉窯、吉州窯都普遍燒制茶盞。此品造型規整,通體天藍色釉,凝厚滋 潤,清馨淡雅。發色深沈,曾得宋人「夕陽紫翠忽成嵐」讚美之句,釉色之美更由造型 之妙相稱,別見一番古樸典雅之風韻,為其時鈞窯盞中的佼佼者。類似拍品見,《龍泉 集芳|繭山龍泉堂》,1976年,第138頁,圖404。見故宮博物院一例,刊於《故宮博物院 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上)》,香港,1996年,圖版222。及鮑氏收藏二例,錄 於 John Ayers,《The Baur Collection Geneva: Chinese Ceramics》,日內瓦,19681974年,卷1,編號A31及A32。

A SMALL 'JUN ' BOWL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D 8.9cm H 5cm

PROVENANCE Sotheby's London, 4 November 2009, lot.56

HK$ 200,000 - 300,000 US$ 26,000 - 39,000


3104

金  鈞窯紅斑碗 款識:「納忽真」

碗口微內斂,深斜腹,圈足,裡外均施天藍釉,釉面細小開片, 內壁可見塊狀紅斑,口沿釉薄處呈褐色,圈足和外底無釉,胎體 厚重。鈞瓷乃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被稱為國寶、瑰寶。以獨 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與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 貫,不如鈞瓷一片」等說法。 參考故宮博物院藏數例,《中國陶瓷全集·7·宋(下)》,上海 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頁184,圖186。《鈞窯雅集——故 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鈞窯瓷器薈萃》,故宮出版社,2013年,頁 40、41,圖8。玫茵堂珍藏中有兩件例子可資比較:見康蕊君, 《玫茵堂中國陶瓷》,卷1,倫敦,1994 年,圖版384 及388 號,頁220-221。

A RED-SPLASHED 'JUN ' BOWL JIN DYNASTY, 12TH-13TH CENTURY D 15.2cm H 6.8cm

HK$ 80,000 - 150,000 US$ 11,000 - 20,000


3105

遼  綠釉印花花卉紋菱口盤 來源 紐約蘇富比,2017年3月18日,編號1360 此盤以模印工藝模印出紋飾,盤心為四朵花葉圍繞著蓮瓣,盤內壁四稜將內 壁分為兩組對稱紋飾。盤內外施綠釉,釉質細膩,釉光明快,紋飾清晰,為 北方定窯系作品,傳世少見。

A MOLDED GREEN-GLAZED POTTERY DISH LIAO DYNASTY, 10TH-12TH CENTURY D 14.6cm

PROVENANCE Sotheby's New York, 18 March 2017, lot.1360

HK$ 80,000 - 120,000 US$ 10,000 - 15,000


3106

清中期  白玉雕饕餮紋爵杯 爵白玉質,玉質瑩潤潔白。杯體較短,三錐足,口沿對稱二立柱。流口下飾 獸面紋,腹部陽刻變形螭龍紋一周,三錐足隨形陰刻雷紋。爵杯仿自商周青 銅爵,所飾紋飾也多出自古彝器。清中期玉器、瓷器、琺瑯等多種手工藝品 中都可見到此種形制的仿古爵杯。此杯白玉料質潔白醇潤,造型靈巧雋秀, 雕琢精細,線條流暢,為清中期玉爵中的佳品。

A CARVED WHITE JADE WINE VESSEL, JUE MID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H 14.4cm

HK$ 350,000 - 500,000 US$ 45,000 - 65,000


3107

清  白玉馬頭帶鈎 白玉帶鈎,玉質柔和瑩潤。頂瘦腹肥,曲線流暢,馬首輪廓間 筋肉凹凸隱隱可見,杏眼長鼻闊口,鬃毛披頸,神態逼真。相 似拍品可參考香港邦瀚斯,2013年5月26 日,編號556。

A WHITE JADE BELT-HOOK L 10.7cm

HK$ 25,000 - 50,000 US$ 4,000 - 7,000

3108

清  白玉飛天佩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白玉材,溫潤通透,包漿自然。透雕工藝,飛天頭盤髮髻,腳 掌向天,身披彩帶,呈飛舞狀。身下有朵朵祥雲襯托。整器線 條流暢,姿態優美。器形、題材及雕工具有明顯的唐代玉飛天 特徵。

A WHITE JADE FIGURE OF A FLYING CHILD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L 7.5cm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K$ 45,000 - 80,000 US$ 6,000 - 11,000


3109

清中期  白玉雕太獅少獅擺件 此白玉太獅少獅,玉質澄淨,雕刻精細,活現俏皮之態,實為罕珍。玉獅皮毛分明,脊 梁凹凸有致,活靈活現,展現匠人之高超技藝。玉雕動物擺件置士大夫書房之中,文 玩、鎮紙皆宜。 獅子,亦被稱為狻猊,早於漢代已有獅子雕刻,歷史悠久,初時多為浮雕,隨佛教傳播 得以發展,置於佛寺、殿堂入口,它被認為是一種驅邪消災、象徵吉祥的神獸。宋以 後,由於世俗文化的崛起,獅子形象成為代表福祿禎祥的吉祥物。又因古代官制,太 師、太傅、太保合稱「三公」,為天子的輔弼之官;少師、少傅、少保合稱「三孤」, 為輔助太子之官。「獅」諧音「師」,所以獅子又寓官運亨通之意,大獅小獅則諧音 「太師少師」,祝望子成龍、代代高官之願。 參考兩玉雕臥獅例,售於紐約蘇富比1986年4月10-11日,編號236。另比較一例,售於 紐約佳士得2011年9月15日,編號1008。布倫戴奇舊藏且有一品,現藏舊金山亞洲藝術 博物館,展於《Chinese Jades from Han to Ch' ing》,The Asia House Gallery,紐約, 1980年,編號54。且有一例,曾售於紐約佳士得1987年6月4日,編號95。北京故宮博物 院還有一玉雕太獅少獅,錄於楊伯達,《華夏古玉》,香港,1997年,圖版54。

A WHITE JADE FIGURE OF A LIONS MID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W 7.8cm

HK$ 350,000 - 500,000 US$ 45,000 - 65,000


3110

清  黃玉夔龍紋抱月瓶 全器呈扁圓型,仿瓷器抱月瓶形制,橢圓形口,短頸,帶蓋。 聳肩,肩上高浮雕銜環花卉為瓶耳,瓶腹浮雕夔龍紋。 清代仿古玉器製作盛行,尤其清中期,預料的充盈、工藝的精 湛,加之帝王喜好,使得仿古玉器興盛一時,仿銅製作的觚、 爵、尊、壺、觥等廣泛出現。此器體量雖小,但古樸雅致,造工 精細,小件大樣,或可為把玩之物,為清中期仿古器中的佳作。

A YELLOW JADE 'DRAGON' VASE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H 11.9cm

HK$ 100,000 - 200,000 US$ 13,000 - 26,000

3111

十八世紀  沉香木雕山水人物筆筒 沈香木是瑞香種植物所產,帶有濃郁香味,因其佳品可沈於水 故名。此沈香木筆筒為多塊沈香木拼接而成,以通景式構圖, 高浮雕人物山水。畫面中山石嶙峋,層層迭迭,石上松木蔥 郁,筆筒色澤沈穩,造型厚重,置之案上,靜謐文雅,陣陣香 郁,醉人心弦,是一件很好的文房清賞之物。

A FINELY CARVED 'FIGURES IN LANDSCAPE' ALOESWOOD BRUSH POT , BITONG 18TH CENTURY H 14.7cm

HK$ 200,000 - 280,000 US$ 26,000 - 36,000


3112

清  端硯螭龍鐘式硯台 此方端硯硯石質細膩溫潤。硯作仿古鐘形,硯首外雕一鈕,上 刻雙龍紋,硯面為淌池式,硯堂鐫刻壽鹿,曲足而臥,俯首靜 思,身姿靈動,栩栩如生,邊起寬緣,上刻回紋,工整細膩。 硯背紋飾繁縟,自上至下分別飾蕉葉紋、夔龍紋。

A BELL SHAPED 'DRAGON' INKSTONE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L 12.7cm W 9.4cm

HK$ 80,000 - 100,000 US$ 11,000 - 13,000


3113

清早期  銅蛐耳爐 款識:「宣德年製」

爐身扁,平口外侈,短凹頸,垂鼓腹,順勢漸收出圈足,足壁外撇明顯。爐身兩側置雙 蚰龍耳,上起於頸,下收於鼓腹,飽滿靈動,精神倍至。爐身棗紅皮色,完整統一,包 漿瑩潤,靜穆雅致。爐底微弧,中央開框鐫鑄「大明宣德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

A BRONZE CENSER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D 12.7cm H 6.4cm

HK$ 70,000 - 150,000 US$ 9,000 - 20,000


3114

明或更早  銅浮雕龍紋雙耳爐 短頸,寬唇,口沿飾一圈回紋,豐肩,飾龍紋沖天耳,圓鼓腹,以雙線刻飾獸面紋,不 怒自威,氣勢威嚴。爐足短實有力,鼎足而立。整器銅質精純細膩,沉實壓手,寶光內 蘊,紋飾繁複精美,包漿亮麗溫潤,質感甚佳。整體造型雄渾莊重,沖天耳尤為點睛之 筆,乘龍沖天,氣勢撼人。

A BRONZE 'DRAGON' CENSER MING DYNASTY, 14TH - 17TH CENTURY OR EARLIER H 30cm D18.5cm

HK$ 80,000 - 150,000 US$ 11,000 - 20,000


3115

清乾隆  掐絲琺瑯龍紋「福祿壽」朝珠盒 此朝珠蓋盒銅胎,表面施藍釉掐絲琺瑯,以銅錢紋為地,以 紅、綠、藍彩飾四組雙龍捧壽圖。盒內壁鎏金光素。蓋盒前方 安裝菱花形面葉,配如意形銅扣為飾。此盒體型精巧,銅質細 膩,可珍可賞。 據《清文獻通考·王禮十七、十八》和《清會典·禮部·儀制 清吏司三》記載,皇帝、宗室、王公、異姓世爵侯和文官五 品、武官四品以上才可配戴朝珠,朝珠盒即王公貴族和高層官 員所特製,傳世少見。多見以木、剔紅或瓷質為材,掐絲琺瑯 者甚為少見。

A RARE CLOISONNÉ ENAMEL RING-SHAPED BOX AND COVE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D 17.3cm

HK$ 60,000 - 100,000 US$ 8,000 - 13,000

3116

唐  螭龍紋銅鏡 銅鏡圓形,背面仿戰國常見之螭龍紋鏡,數條淺浮雕螭龍交織 盤繞在一起,圖案清晰。

AN ARCHAIC BRONZE 'DRAGON' MIRROR TANG DYNASTY, 7TH-10TH CENTURY D 22cm

HK$ 50,000 - 100,000 US$ 7,000 - 13,000


3117

唐  蛇紋石吼 此吼為蛇紋石雕制,蹲坐於方形台座上,造型飽滿豐厚,前肢撐地,後肢蹲立,有隨時 躍起之勢,吼口微啓,雙目瞪圓,整個軀體內斂敦實,吼身肌肉似乎富有張力,凶悍威 嚴,卻凶而不惡,寬鼻闊口,隆眉分側,頸鬣微曲,前後腿位置處理得十分巧妙。整體 飽滿敦實,造型比例舒展勻稱,生動而有活力,體現出吼雄偉與沈穆的內外精神。其精 神氣韻,妙如繪畫,用概括和誇張的手法,和渾厚有力的線條表現出獅子吼作為獸中之 王的神韻,顯得威武雄壯,彌足珍貴。

A CARVED PUDDING STONE LION TANG DYNASTY, 7TH-10TH CENTURY

HK$ 150,000 - 200,000 US$ 20,000 - 26,000


3118

清  冰糖瑪瑙雕梅花水呈 瑪瑙隨形帶皮雕水呈,內壁掏空,外壁浮雕梅花裝飾。水呈質地為 材質極佳的冰糖瑪瑙料,留皮點綴,搭配絕妙,可玩可賞。

AN AGATE 'PLUM BLOSSOM' WATERPOT QING DYNASTY, 17TH - 20TH CENTURY L 8.5cm

HK$ 80,000 - 120,000 US$ 10,000 - 15,000


3119

明  火燒玉仿荷葉吸杯 荷葉杯,原指以天然荷葉卷攏做飲用器具,據唐代詩人段成式《酉 陽雜俎》記載,為魏晉時期所創,其後流行,並於唐代有「荷葉 杯」詞牌流傳今世,而荷葉杯形器物自唐至清之間,製作使用年代 綿長,而於明代更為流行,有金銀、犀角、木雕、玉雕品種,今可 在台北故宮所藏明陳洪綬《隱居十六觀》一圖中見其使用情景。 火燒玉仿舊玉作荷葉卷攏成杯狀,外壁淺浮雕荷葉葉脈,杯口隨葉 形,酷似天然荷葉之狀,一端葉莖依附荷葉外壁,中空成吸管狀, 便於飲用,惟妙惟肖。

A CALCIFIED JADE LEAF-SHAPED CUP MING DYNASTY, 14TH - 17TH CENTURY L 20cm

HK$ 150,000 - 180,000 US$ 19,000 - 23,000

陳洪綬《隱居十六觀》之三


3120

清早期  竹雕高仕博古圖筆筒 筆筒以竹為材,品質精良,小巧別致,其色赭裡泛紅,包漿醇厚自然,手感溫潤緻密。 器身外壁通景以剔地深刻手法雕高仕博古圖,仕女相隨,兩人於案前對坐,一人執筆沉 思,另一人把杯品茶。仕女於身後抱扇佇立。背景繪通景庭室圖,室內所置供盤、古 琴、插瓶、書籍等,無不細緻雕塑。 此筆筒全圖佈局完整,刻畫人物生動傳神,物件細膩。紋飾刻勒流暢,層次交代清晰, 所刻紋飾立體感強烈,經營位置符合法度。全器古樸大方,竹紋清晰雅致,歷經年代風 霜,更具幽雅內蘊之氣,且製作精美,保存完好,十分珍貴。

A CARVED BAMBOO 'SCHOLAR' BRUSH POT, BITONG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H 14.9cm D 12.4cm

HK$ 280,000 - 350,000 US$ 36,000 - 45,000



3121

清早期  竹雕二喬圖香筒 香筒圓柱形,以剔地深浮雕與透雕刻畫大小二喬拜月的情景,二喬著霓裳珠玉,膜禮拜 月,其儀態萬方,婉約秀美。雕法精細,錯落有致,浮雕芭蕉闊葉,玲瓏湖石矗立,曲 欄繞臺,松葉團團從欄內延伸,欄上更淺雕竹葉為飾,筆筒泛紅褐色,包漿厚重,具明 顯的清早期嘉定派竹雕風格。

A CARVED BAMBOO CYLINDRICAL HOLDER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H 18.2cm

HK$ 30,000 - 60,000 US$ 4,000 - 8,000


3122

清  藍料阿拉伯文纏枝蓮折沿洗 來源 佳士得倫敦,2003年10月14日,編號106 折沿洗以藍料為材,敞口、口沿外侈、深壁、壁微內凹、平底無足,器形如倒放 的西式禮帽。口沿外壁淺浮雕蓮花紋四組,外壁上下二道弦紋為飾,弦紋之間四 組紋飾,以纏枝蓮上下組合,蓮紋組合之間刻阿拉伯文字四組,底部淺刻阿拉伯 文雙圈款。器底回文基本內容來自古蘭經第17章「夜行」第29段,文曰:「你不 要吝嗇,也不要十分地鋪展,而致遭受責備,感覺懊喪。」 略有誤拼,或為漢地 工匠所刻。 這種特殊的外形源自西亞和北非一帶的黃銅及加彩玻璃折沿洗,據當時細密畫所 款,這種洗或與執壺相成對,作淨手器皿使用,十五世紀中國文化受到來自伊斯 蘭文化的影響,製作出同類器型的青花瓷器,是當時文化交流的產物。乾隆年 間,仿製此種器型燒制青花折沿洗,而對於不同材質的探索,亦是乾隆時期工藝 及宮廷製品最為輝煌的成就,本器裝飾圖案華麗而帶有宮廷風味,或為清代仿製 前朝作品之例。

©佳士得倫敦,2003年10月14日,編號106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一例紀年略早然而形制相似的料器,載於Brown, C.與 Robiner, D著《Clear as crystal, red as flame》展覽圖錄,紐約,1990年,編號 12,頁49,同場展出一例帶有回文的藍色料器,載於同上第27號,頁62-63。

A BLUE GLASS 'LOTUS' BASIN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D 17.8cm H 9.5cm

PROVENANCE Christie's London, 14 October 2003, lot.106

HK$ 120,000 - 200,000 US$ 16,000 - 26,000

黃銅嵌金折沿洗 ©大英博物館藏



製版印刷: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 0755-83366138 網上預展:雅昌藝術網(拍賣資訊專業網站) www.artron.net

Lot 3008


7TH FLOOR, ONE PACIFIC PLACE, 88 QUEENSWAY, ADMIRALTY, HONG KONG • 香港金鐘金鐘道 88 號太古廣場 1 期 7 樓 • +852 2303 9899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